词语教学策略摭谈

2024-06-25

词语教学策略摭谈(精选7篇)

词语教学策略摭谈 篇1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让学生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固然没错,但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养成生搬硬套理解词语的习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词语教学才能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理念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联系上下文教学词语、结合生活教学词语、直观演示教学词语以及在对比辨析中教学词语的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教学词语

在教学词语时,如果脱离了文本内容,只是孤立地让学生进行词语学习,那么,学生很难把握词语的真正要义。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学习词语,那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将会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在理解“滴水穿石”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这样启发学生:“并不是所有的词语理解都是靠外来因素解决的,有时候文中就有对这个词语最好的注解,这就看你是否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词语的奥秘。”在笔者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了“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终于滴穿了石块”。就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不仅轻松理解了词语意思,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主要根据所学词语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词语。这样一来,不仅使文本内容前后贯穿,而且使词语学习更加简单、轻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词语学习效果。

二、结合生活教学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把词语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很容易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获得对所学词语的深刻理解。

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许多学生在理解“自豪”一词时感到无所适从,虽然知道大概意思,但是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在这种情形下,笔者并没有引导学生深挖“自豪”一词的表述方法,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有哪些让你感到自豪的事”。在笔者的鼓励与引导下,有学生说“我自己完成了一件手工制作,我感到很自豪”,有的说“我这次成绩很不错,我感到很自豪”,还有的说“我今天帮助妈妈把房间整理得很干净,我感到很自豪”。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结合生活理解并恰当运用所学词语,自然就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并没有就词语的具体解释进行深挖,而是完全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直观演示教学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如果单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词典等方式,学生就很难获得对词语的深刻认知。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词语特点,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如此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课文中有“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一句话,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都比较有限,很难理解句中“渐渐”这个词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让学生理解“渐渐”的意思。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准备好一个瓶口较小的瓶子,以及水和一些小石子,然后仿照文中句子的描述,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水的瓶子里,这时候,水上升的过程就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渐渐”一词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主要根据词语的特点,采取了借助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这样可以有效地化枯燥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对比辨析教学词语

在文本中,许多词语的意思比较相似或者相近,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学生获得对所学词语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教师就可以采取比较、对比、辨析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词语之间的具体区别,这样,学生的感知会更真切,对词语的理解也会透彻深刻。

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文中有“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这句话。在学习其中的“沾”字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首先,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认为‘沾’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有学生说可以换成“挨”,有学生说可以换成“贴”,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换成“碰”……笔者继续引导:“作者为什么用‘沾’而不用其他词语呢?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回原句,读一读,并仔细体会一下这些字之间的具体区别。”如此一来,在对比中,学生对“沾”字的理解也就从肤浅走向了深刻。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换一换”中对比辨析,如此一来,相近词语的细微差别便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学好词语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的词语教学方法,使词语教学更加高效。

摭谈语文教学的“六大策略” 篇2

一、课前三分钟热身

课前三分钟热身,可以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其方式有五种:

1. 对联引入。执教《将相和》一课,课前出示一副对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让学生发现这副对联与众不同的地方。刺激学生大脑,既考验了学生的反应,又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昂扬的激情参与到本课教学之中。

2. 收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将相和”的资料,对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了基础。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让学生课外了解安徒生及时代背景,介绍安徒生,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教学。

3. 推陈出新。让学生先交流学过的课文《晏子使楚》中的晏子的看法及自己为什么喜欢晏子,然后引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学生中自然有人提到蔺相如和廉颇,从而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4. 即时演讲。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要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情基调低落,可是由于是公开课学生兴致很高。为了让学生从高兴快乐的情绪中进入小女孩悲惨命运中来,课前教师让学生根据“小女孩我想对你说”进行演讲,主人公悲惨命运紧紧地揪住了学生的心。

5. 讨论分享。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老师让学生就“我是否幸福”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进入文本,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有效的生成语文课堂。

二、目标认定的三种方法

1. 提前认定目标。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适合于在始教阶段认定目标。如,教学《将相和》一课中的几个目标分别是:(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2)了解故事内容,能用“谁干什么”的方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能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这些教学目标就可以提前认定,这样学生先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课文,收效最佳。

2. 分层认定目标。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如果一次性出示目标学生的任务较重,如果不把握好目标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教学目标的分层进行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这样设计:

师:我们今天要完成的第一个目标是“了解课文几次擦燃火柴,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生自学尝试达标后,教师导学完成目标。

师:今天完成的第二个目标是“了解现实的内容,把现实和幻象进行比较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命运。”

生再自学尝试……

如此分层认定目标,课堂就显得井然有序。

3. 自己概括目标。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中,目标之一是“了解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学习周总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老师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词“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接着指出了解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是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中心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既学会了周总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又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直奔中心的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三、让导学达标百花齐放

课堂教学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有序进行,在轻松的氛围中实施教学,达到有效教学。

1. 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实施“兵教兵、兵强兵”。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中有生字训练,这一学习目标有许多学生能够掌握,属于学生能够学会的范畴,放手让学生来教。小组长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式学习。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讲述了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然后总结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他4次擦燃火柴部分,小组长担任小老师向学生提问,“一对一”对困难学生进行指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习互助。

2. 从最后一名学生教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老师的提问已经改变了只向优生提问的原则,关注了“最后一名学生”,看他们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老师让班上学习比较困难的回答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所掌握。

3. 实施“一寸宽,一里深”教学策略。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精当的点拨或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学会。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小女孩有多可怜?继续读课文。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再读。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是非常痛苦的。

师:一个词打动你!当时的天气呢?再读第一句。

生读后:她一定冷极了。

生:打动我的是大年夜。因为每当过年,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可是这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街上走。

师:平安夜,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啊!这一天,别人家高兴地装饰圣诞树、舒舒服服地烤着火,准备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乐呀!可这个小女孩却一个人在街上走着,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啊!我们读着读着觉得她——

生齐说:很孤独!很可怜!

师:请再深情地读这两个句子。

学生反复朗读句子,理解和体会人物命运的悲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了难点。

四、让朗诵充满魅力

语文老师首先要学会朗读、背诵。通过朗读去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文本精妙的语言,让课文先打动我们自己。只有這样,才能声情并茂,才能风采四溢,感染学生,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会投入满腔的热情。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搭建的课堂“互动”平台中体现的。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动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有序交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崔峦老师指出:“搞师道尊严是不对的,简单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伙伴关系、合作者,恐怕也是不全面的。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即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因此,教师的引导是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六、给予学生一生受用的课堂

1. 课堂让学生感到愉悦。老师讲话,幽默生动,让学生听得有趣,不由得哑然失笑;老师的引导,不露声色,水到渠成;老师善意的指正,亲切自然;老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心花怒放。

2. 课堂让学生感到情趣盎然。教师幽默的语言、处理教材的艺术、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都能使学生情趣盎然。

3. 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课堂上教师不是表演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华师大的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平淡、简单、扎实、轻松即为语文本色。他的话语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既宏观把握课标、解读文本,又精心打磨教学细节;既追求美感,又扎实训练;教师在教中享受,学生在学中成长。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终身要修炼的功夫。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摭谈 篇3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

1. 从“园丁”到“泥土”角色的转变。

在现有的高中教学体系中, 升学率已成为衡量学校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 必然迫使学校和教师采取极端的措施, 对“枝条”进行删减, 对“杂草”进行清除。这样做, 残酷地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严重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做保护所有学生的泥土, 让他们在泥土中茁壮成长, 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从教学实施者到教学参与者角色的转变。

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节内容中, 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很多现实中的相关案例, 上课时却发现学生设计的方案以及学生最后得到的结论要比设计的丰富得多。这样, 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在这种动态的学习当中, 我们都掌握了一些在教材中不可能找到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开心, 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把握好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旨在“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些教学目标中又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和关键。新教材从实验入手, 很大程度上也是期望能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 准确运用化学用语, 努力提升学科素养。

在高考中, 对于化学用语的考察比重越来越大, 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用准确的化学用语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高考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

2.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有许多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用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 还可以创设有意义的化学问题的情境, 进而展开实验探究,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 在混合物的提纯与分离实验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情景创设】投影:海水晒盐、海水的成分

提出问题:经海水晒盐法得到的食盐是否纯净, 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根据资料得出结论:有硫酸盐、氯化镁、氯化钙等

【交流讨论】如何从海水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基础知识准备:

(1) 难溶性物质的析出规律

(2) 试剂的选择顺序

(3) 试剂的用量问题及过量试剂的处理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汇报并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实验】

得出结论

从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明显感觉到, 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引入的课堂,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对生产过程的再设计和在课堂中进行重现、实践的过程, 让学生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尽管设计得活动多, 却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摭谈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的构建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基本技能 动机 探究

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教师而言,关键看自己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完善,呈现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对学生而言,主要看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着正确的认知,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英语教学只有实现这两个教学要素的有机统一,才能确保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的制订。英语教学目标主要作用体现在它的导向功能和任务趋向,事实上,教师所有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围绕特定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奏。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全面,即,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密切结合。反思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大部分教师往往较多思考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问题的落实,常常忽视其它两个方面,从而导致教学系统的残缺。例如有些教师仅仅把课堂重点放在对少数词汇的讲解方面,学生虽然可能记忆深刻、掌握牢固,但是,当词汇讲解脱离对文章整体理解时势必造成学生忽视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内涵,最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以获得同步发展。当然,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还包括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确保所学学生共同提高与发展。显然确保教学目标完整性的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我们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体现语言教学基本规律,还要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作为教师,我们既不能人为地抬高教学目标,也不能忽视全部目标的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英语教学不仅关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训练要求,也能实现英语教学育人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运用。英语教学“满堂灌”现象已经严重制约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刻不容缓。英语教学方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使其效能最大化。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强化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和其它任何语言一样,其实质就是交际工具。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也是将来立足社会必须拥有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娴熟的英语语言技能可以使我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多优于它人的社会机会,从而使自己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如鱼得水,学生只有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争取英语学习主动权。那么英语教学如何把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分解到具体英语学习任务中呢?首先,指导学生认清英语学习情况,知道自己英语学习的长处、找出英语学习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例如有些学生词汇记忆能力较强,甚至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但是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明显欠缺,致使他们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付出,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针对这样情况,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把记忆与运用有效结合起来,而非只是突出记忆。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机会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克服害羞心理,努力体验“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重视与它人的合作。相信大部分学生对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谚语所表达的意涵都非常清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会与它人沟通,实现同学之间信息的互通。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与运用实现了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改变了英语教学对学生单一评价方式,创设了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不再为个体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而焦虑,而是把如何提高小组学习效能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逐步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诚然,实现学生之间合作探讨的重要环节在于教师能否提出实践性强的合作学习任务。一般而言,任务必须充满挑战性,体现开放性,具有探索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阻止为合作而合作走过场的情形。同时,学生之间合作提高的前提是个体充分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与组内其它成员合作探讨深层次问题。因此,教师要首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时间,确保他们在完全整理好自己思维基础上与它人交换意见、互通信息。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是脱离于学生群体之外的盘观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甚至参与者,教师应注意在学生中穿梭来往,发现问题及时介入,为学生合作探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英语教学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英语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广大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积累,既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也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扬长避短中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付全.如何提高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生英语.2015.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摭谈 篇5

就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方式而言, 逐词逐句地串讲, 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似乎大家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 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这种逐词逐句的串讲仍然以考试为方向标, 体现了教师的“讲”, 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学”, 不但效果不好, 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陷入知识中心, 窄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黄厚江: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力避串讲式》 ) 。

朱熹指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其基本要求是以熟读成诵达到精思顿悟的效果。如何熟读精思?笔者结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 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读注释, 品“言”通“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 编者都会把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以注释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好多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 或完全撇开了这些注释, 不加利用;或孤立地把注释与课文割裂开来, 就注释讲注释, 极大地浪费了这一大好的课文资源。

其实, 文言文的注释就是重要文言知识点的梳理, 熟读注释, 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正确断句、文章内容和语气、情感的把握。下面, 笔者就以《晏子使楚》一文的注释为例来 说明。

1. 文意把握 : 编者详细 解释“使”、“左右”、“习辞”、“方”、“盗”、“曷”、“酒酣 ”、“固”、“避席”、“病”等实词或短语的意思, 根据这些意思, 完全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教材, 学生就能很方便地疏通文意。而且, 这种跳跃式的实词或短语意思的连缀, 非常有助于学生语感的训练, 进而提高学生把握文言规律、独立理解文言的能力。

2.句读把握:学生根据“实”、“左右”、“曷”等字词的意思, 就能把“其实味不同”、“谓左右曰”、“缚者曷为者也”等句的句读读正确。

3.语气把握:注释中, 还有对“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避席”、“所以然者何”、“得无”、“圣人非所与熙也”、“反取病焉”等 重要短语或句式进行了详细解释。那么, 学生诵读这些内容时, 就能较好地把握晏子和楚王说话时的语气、情感。

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正是因为有了对注释的熟读, 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读通读懂课文, 也才有了后面“熟读精思”的精彩。

二.读重点, 析“文”见“义”

文言文的诵读, 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断句正确, 初步把握语气和情感。这和词的理解、句的理解、特殊句式的把握都有紧密的联系。但仅仅如此还不够, 还要能读出文言文的情味, 进而实现“自悟”、“顿悟”的效果。所谓“熟读深思子自知”, 说的就是读赏结合便可渐入佳境的意思。

在《晏子使楚》一文教学中, 笔者以“感情太过单一, 没有变化”的学生点评为切入口, 以“怎样读出人物情感的变化”为题, 要求学生走进晏子和楚王的内心, 结合重点句子, 猜摩内心世界, 并以读来表现人物个性特征。情境恰当的设置与渲染, 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演读, 而教者则结合重要语句中的重要字词, 进行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如抓住“臣请”、“齐人也”等词句用夸张性地拖长腔调来读“左右”的话, 读出他们的阿谀奉承; 抓住“所 以然者何 ”、“得无 ”、“耶”等虚词, 用轻声上扬的语调读出晏子的彬彬有礼、小心谨慎;抓住“何以也”、“齐人固善盗乎”等句式, 用蔑视责问的语气读出楚王的仗势欺人、自傲自大……

这样, 既使朗读指导真正“落地”, 也使朗读真正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 也因为读得充分, 才有利于学生吟咏玩味, 体验情味, 也才有了后面“文言运用”的精彩!

词语教学策略摭谈 篇6

一、语音教学现状

1.教材要求有偏差

PEP教材对音标教学的要求侧重于培养学生感知语音的能力, 没有十分强化学生的音标认读能力, 因此, 学生的音标认读意识较弱, 也没能很好地掌握拼读规则。在缺少相应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在一周三节英语课有限的时间内, 因为没掌握拼读规则, 单词遗忘率相当高, 学生常常为记不住单词而苦恼不已, 一些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存在读音误区

(1) 注白字

由于没有掌握音标的拼读, 学生对于模仿与跟读的单词, 很容易马上忘记, 于是他们使出了绝招:注白字, 有的直接用汉语注音, 有的用汉语加拼音方法去表示单词的读音, 可谓五花八门, “创意十足”,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 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语音记忆习惯,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不利。

(2) 拖音

单词后面容易出现拖音。学生在读一些以[p]、[b]、[t]、[d]、[k]、[g]、[m]、[n]结尾的单词后面, 经常出现拖音现象, 容易在这些读音的加[ε], 使一些单词读音发生了变化, 如thank, dog, light等词, 有了拖音后, 发音就不对了, 尤其是全班朗读的时候, 更容易出现拖音现象, 听起来, 不够正确, 不够味儿。

(3) “缺洋味”

学生的语音不够地道, 缺少“洋味”。在朗读句子的时候都是一个调, 要么都是降调, 要么不该用升调的时候却读升调, 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朗读技能。至于连读、失去爆破更是摸不着头脑, 学生总是像读语文那样把每个单词都读得清清楚楚, 以为那才是正确的。其实不然, 英语中有很多的连读、失去爆破的现象, 如果没有注意这些, 那么学生的听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教师示范不到位

由于受到教师自身语音水平与语音教学重视程度的影响, 学生的发音势必也会出现瑕疵, 有的教师可能不是科班出身, 有的自身的语音也不过关, 因此影响了其示范作用, 还有的教师可能对语音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示范与教学都不到位, 导致学生的语音学习受到阻碍。

二、语音教学良策

教师不要受限于教材的编排, 应积极拓展课外资源, 补充一些必要的语音学习资料, 强化语音训练, 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 教师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给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1.字母操与歌谣, 促字母发音训练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字母操正好符合小学生好动、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学完字母后, 教师可教会学生做字母操, 不仅能让学生会念字母名称, 还能读出字母的常规音素发音, 同时辅助有趣的动作, 强化学生的记忆。字母操的推行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在轻松的字母操中掌握字母音素的发音,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音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边说, 一边做动作。如:汉语拼音ɑ, 英语a;Aa Aa Aa, [æ] [æ] [æ]apple;并做两手向下按的动作, 发[æ];用手指比划出字母形状, 发[ei ]。汉语拼音b, 英语b;Bb Bb Bb, [b][b][b]bag ;做拨算盘的动作, 发[b]。汉语拼音c, 英语c;Cc Cc Cc, [s][s][s]rice, a o u前[k][k][k]cat, 做蛇行动作, 发[s];将手放在喉部, 做咳嗽动作, 发[k]……这样的字母操生动有趣, 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字母的音素发音, 也为学生见词能拼打下基础。

2.游戏与音标, 巩固语音拼读

除了用chant , 教师还可采用其他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语音, 尤其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自然掌握语音。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如猜字母游戏:读单词, 让学生根据读音猜单词中有哪些字母。钓鱼比赛:让学生把相同音素的单词钓到同一水桶中, 看谁钓得又快又多!找朋友:让学生把含有同一因素的单词归类在一起, 给它们找到共同的朋友。

3.掌握语音知识, 提高朗读技巧

学生总是抱怨听不懂录音, 原因在于学生受中文影响, 习惯于将每个单词都读得很清楚, 教师对此也缺少正确的引导, 学生没有了解英语与汉语朗读的区别, 对英语中的连读、失爆等知识缺乏, 从而影响听音与发音。因此, 教师应该一开始就教会学生正确连读、失爆等知识, 教会学生正确、地道的发音。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有心人, 结合所学到的句型、对话, 渗透一些连读、失爆的语音知识, 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音现象, 也可举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语音现象。如:

She is an⌒actress.

She has a black⌒cat.

Where did⌒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sang and⌒danced.

教师在教学这些句型的时候, 需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连读与失爆, 让学生掌握正确、地道的语音。这些语音现象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无处不在, 因此, 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做有心人, 随时要应用这些语音知识, 掌握这些发音技巧。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发音技巧, 那么听录音时遇到的困难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学生也会慢慢习惯甚至喜欢听那地道而流利的英语了。听的问题解决了, 离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远吗?

4.语调与节奏训练, 提升语感

由于汉语的调落在每个单字上, 句子的调并不严格, 降调用得较多, 可能受到汉语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习惯用升调, 语调显得呆板、平淡, 不够“味儿”, 对读句子的节奏把握也不到位, 这都导致学生讲英语不够“洋味”、不够地道。教师除了自身要做出标准的示范外, 还需教给学生一些相应的语音知识。在交际中因感情、态度和目的的不同, 语调的变化非常丰富。有的学生盲目模仿, 结果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的自造腔调;有的学生乱用升降调, 常常发生目的和形式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 有必要分析一些典型句子的语调, 灌输语调知识, 使学生在自然吸收的同时有一定的理性选择能力。如:告诉学生升调一般用于一般疑问句, 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与特殊疑问句, 并在平时的教学中, 经常加以示范与练习, 使学生的语调不断地得到强化。另外在练习节奏的时候, 要让学生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英语一句话所用的时间是以重音的数目决定的。两个重音之间叫重音间距, 这之间不管用多少词, 所用的时间大致都是一样的。可让学生打着拍子进行下面这类练习:

The‵story is‵interesting.

The ‵story book is‵interesting.

The ‵story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另外,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 出现了许多需要学生有节奏地吟唱的chant 。在chant中, 每个句子无论长短, 基本都在相同时间内有节奏地吟唱完, 这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对英语语调与节奏的良好把握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音水平。

词语教学策略摭谈 篇7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培养轻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事实上,很多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礼貌意识弱,语言表达贫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没有基础文化底蕴等问题,令人担忧。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界定是个宽泛的概念。概括而论:一是“德”,即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二是“才”,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

笔者在所任教学校发放《中专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设计“你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你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认知”、“你对企业(用人单位的认知)”和“你对职业素养获知的方法途径”四大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468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素养,但真正能列举三种职业素养类型的不到3%,还有18.9%的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连锁地引起对自身的认知及对企业最欣赏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和目标,因此83.6%的学生赞成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培养职业素养的渗透力度。

语文在中等职业学校属于文化基础课,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分为基础模块(2册)、职业模块(1册)和拓展模块(1册)。所入选课文都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和“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注重启发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这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职业心理的健康发展、职业品质和职业兴趣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相机渗透职业素养,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极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观,以培养大批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披情入境,在研读文本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因子

现代职业活动表明,由于社会分工加细,协作增强,机械化程度提高,非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技能”不等同于“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即职业素养的培养。

语文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一课选取了胡适的《我的母亲》,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拥有的穿越时空的被所有人类共同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写母亲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文本学生就能感受到母亲那种“严厉、勤劳、隐忍、善良、宽容、坚强”的可贵品质,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为了爱自己的亲人重新设定在新的学习阶段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理解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披情入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情景模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社会和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巧、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培养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以素养带技能。

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利用专业资源的比重较传统课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样使文化课与专业结合得更紧密,更有利于文化课服务专业课。笔者在微机室指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写《求职信》,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放手让学生创作,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成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把学生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最后集全班的实践体验得出最佳应聘方案。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此外,语文教学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阵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去”、“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

上一篇:颅内动脉瘤术论文下一篇:真空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