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关系

2024-10-14

字词关系(通用5篇)

字词关系 篇1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 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 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依次是短语、词、语素。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 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他送给我一块巧克力。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 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 就成了:他│送│给│我│一│块│巧克力。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 都不能再切分了, 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巧克力”只是一个语素, 是外来词, 表达一个意义, 所以不能再切分。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二是有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如何辨认语素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现代汉语》教材在“语素”一节明确语素的定义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辨认语素要看两点:第一, 要看是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例如:“山”、“水”、“说”、“看”、“高”、“低”等都是单音节, 不能再切分, 又都有意义, 它们都是语素。又如:“琵”、“葫”、“嘀”、“匍”等虽都是单音节, 但不表示意义, 就不是语素。而“琵琶”、“葫芦”、“嘀咕”、“匍匐”等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定意义, 它们就都是双音节语素。第二, 要看是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窗户”、“铁路”、“摇篮”等其中每一个还可以分成两个最小的单位。“窗”和“户”、“铁”和“路”、“摇”和“篮”, 每个最小的单位都表示意义, 那么“窗”、“户”、“铁”、“路”、“摇”、“篮”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 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是语素。实际上,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讲清语素和字、词的关系, 那么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一.语素和字的关系

“字”就是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所谓记录汉语, 也就是记录汉语的语素和词。汉字之所以具有意义 (叫作“字义”) 就是因为它是语素和词的书写形式。如果一个字不能表示语素, 这个字就没有字义, 只是一个书写单位 (一个字) , 如:“疙”、“蚯”、“忑”、“赂”、“瑙”等。所以我们说语素和字不是一回事。语素是意义单位、构词单位, 在书面上靠字来表示, 一个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字表示的, 如:“山”、“走”、“白”、“水”、“伟”、“宏”;一个双音节语素或多音节语素则是由两个字或多个字表示的, 如:“琵琶”、“灿烂”、“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

另外, 一个字还可以表示多个语素, 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个字有多个意义, 在不同的词里表示不同的语素。例如:“花”字在“花朵”中表示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在“花钱”中表示耗费, 在“小李广花容”中表示姓氏;“公”字在“公开、公事”中是“共同”的意思, 在“公爵、公鸡”中是“男性的尊称或雄性”的意思。再如, “副”这个字就可以代表三个语素: (1) “副”, 表示第二的, 次级的意思, 如“副主任”、“副食”; (2) “副”, 表示相称, 如“名不副实”; (3) “副”, 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 如“一副手套”、“一副担架”。

二是多音多义字, 一个字的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几个语素。如:“恶”字读è在“恶毒”中表示凶残、阴险之意, 读ě在“恶心”中表示有呕吐的感觉, 读wù在“厌恶”中表示对人或事产生很大的反感。

三是一个合体字表示两个语素“俩 (liǎ) ”、“仨 (sā) ”念起来虽然只有一个音节, 但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语素, “俩”即“两个”;“仨”即“三个”;“甭”表示“不用”等。

另有一个汉字有几个读音, 但都属于同一个语素, 例如:“血”读xiě和xuě表示同一意义, 只是用法不同, xiě用于口语, xuě用于书面语。

二.语素和词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 语素和词都是意义单位, 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语素是构词单位,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 也能同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成词, 位置不固定。如:“山”、“走”、“白” (山脉、冰山、走廊、行走、白糖、洁白)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 要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组词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位置不固定。如:“畜”、“健”、“航”要以构成“畜力”、“家畜”、“航程”、“导航”、“健全”、“保健”等词, 只是在文言成分的成语里, 还保存着作为一个词的用处。如“六畜兴旺”、“中华健儿”;另一种情况是位置固定。如:“第”、“阿”、“者”、“员”等可组成“第一”、“阿姨”、“作者”、“保育员”。放在前面的语素有“第”、“阿”、“初”, 放在后面的语素有“们”、“者”、“儿”、“头”、“员”、“化”、“性”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语素和词是有联系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语素和词的区别。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构词单位, 它只能用来构词, 不能独立运用 (自由语素一旦单独使用时就是词) ;而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是造句单位, 能够独立运用。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大多数, 但还有少量的复音节语素。包括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是汉语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 我国语言学生传统把它们叫作“联绵字”, 包括 (1) 双声的, 例如:“枇杷”、“踌躇”、“仿佛”等。 (2) 叠韵的, 例如:“逍遥”、“馄饨”、“丁宁”、“蹁跹”、“龌龊”等。 (3) 非双声叠韵的, 例如:“蝌蚪”、“邂逅”、“峥嵘”、“囫囵”、“蝙蝠”等。这样的语素每一个是由两个音节相连, 使用时两字连说 (写) , 顺序不能变动, 如:“蹁跹”不能说 (写) 成“跹蹁”, 这样的语素所表示的意义不能从字面意义去分析, 例如:“堂皇”、“丁宁”等。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的另一部分就是外来语素, 如:“坦克”、“冬不拉”、“法西斯”、“布尔什维克”。以上这些复音节语素, 不论是联绵字还是外来语素,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独立成词, 自由用于造句, 但是构词作用却很弱, 只有少数的可以和别的语素构成词, 一般是事物的名称。如“喇叭裤”、“坦克兵”、“法西斯党”。联绵字里还有少数可以用一个字和别的语素构成词, 如:“驼绒”、“蝶泳”、“蛛网”、“翠绿”、“桐油”等。

所以说, 词是造句单位, 可自由运用, 语素不能自由运用, 只是构词的一个成分;词的意义比较明确, 也比较稳定;而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 也不太稳定。字则是记录词和语素的书写单位。我们把字、语素、词三者的关系归纳如下表: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汉语自觉指导》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字词关系 篇2

字词大比拼

字词大比拼 工作单位: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心小学 姓名:杨立结 邮编:101508 电话:13522880456 设计理念: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习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特色: 多方整合,巧妙融通,体现了对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巧妙整合。 活动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字词,扩大字词积累,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准备好课件、答题纸及竞赛题的卡片。 2、把全班分成四个队,由每队推选出的一名学生组成裁判小组。 活动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通过将近两年的积累,大家的字词已经相当的丰富。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共同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来检验一下大家的识字、学词的`水平,看看咱们是不是真正达到了“字词丰富”。 二、竞赛 (一)快速抢答(多媒体出示) 1、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内容说出是哪些字。(哪队先举手,回答权归哪队,答对一题加5分。) 2、比赛内容 谜语类(老师说谜底):告、饭、茶、鲁 故事类(老师说故事):游、苦、呆、疑 图画类(多媒体出示):囚、们、胞、唱 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 (通过创设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二)争分夺秒(多媒体出示) 1、要求:每队选出一名同学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词语。(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对加二分,时间为5分钟) 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 (1)给“青”加任意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2)写出读音为“y ǔ ”的字并组词 (3)写出与“水”有关的字并组词 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 (此环节体现了汉字的“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通过对认识结构识字法的探索,对形近、音近字归类辨析,努力找寻各自相对独立的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汉字教学的结构框架,做到举一反三,教一个学一串,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奇思妙想(多媒体出示) 1、要求:每队选出一名同学到裁判处抽题,并按屏幕上出示的字词,用各种办法(如动作表演、说明词语意思等)让队友猜,但不能说出字词中的任何字。队中其余同学则在规定时间内猜出词语。(答对一个加5分,时间90秒) 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 动作类:举、抓、握、滚、咬、撕 景观类:长城、故宫、香山、天坛、北海、龙庆峡 动物类:狮子、熊猫、啄木鸟、白头翁、苍蝇、蜜蜂 家电类:电视、电话、电脑、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 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 (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平时的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四)辨别真假(多媒体出示) 1、要求:大屏幕出现街头海报、店铺招牌、商业广告、街道路牌,指出其中的错别字并纠正。(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对一个加5分,时间4分钟) 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 师付 空条 波萝 鸡旦 密桃 免弗 卜萄 邦忙 汤元 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 (通过改正错别字比赛,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大显身手(多媒体出示) 1、要求:用下列词语自由编写一段话,人人动笔造句,能用上几个词语就用几个。先在每队选出一个最佳句在全班交流,用词语多的并且写得好的句子为最优。(第一名得20分,第二名得15分,第三名得10分,第四名得5分,时间8分钟) 2、比赛内容(多媒体出示) 笑盈盈 等待 悠闲 小河 仿佛 黑夜 3、评分小组评判记分,教师小结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此环节提供的词语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学生为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就必须开拓思维,广泛联想,把这些词语置于同一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张扬。) 三、总结 1、统计各队得分,宣布竞赛结果,为优胜队颁奖。 2、小结语:本次活动,由于同学们踊跃参与,团结协作,我们不但巩固了已学过的一些字词,还新学了许多字词,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认识字词的水平。

字词关系 篇3

一、巧妙运用字词,开启阅读之窗

1.课前分类自主学习字词。课堂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准备中良性运行,才能渐渐实现有效。所以,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根据字形字音字义的特点,按自己的喜好分类学习字词。多种方法提前学习字词,不仅符合课标的指导思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片思维的空间。因为自主学习的路径是靠自己的双手挖掘出来的,而不是按教师的指令简单机械的抄抄写写,它能帮助学生储备学习动力与学习能量。

2.由词语巧妙过渡到阅读感知。有的时候,在一课时中有交流词语或词组的教学过程,那么,散布在全文的词语总有一个或几个与全文的主旨是相连的。教师在指导书写或联系文章推想词意时,巧妙小结引导过渡到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使这种由字到词到语句再到整体感知的教学思路,摒弃常态化教学中的课堂流程———学完字词,突兀地发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对本课的词语做精细化的思考,作为这篇文章翘杆的词语,引导学生由点(字词)到面(整体感知)到立体(感悟与写法)读文章,形成语文的思维,这样将字词与句篇有机联系,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句、看清篇章结构。

二、读出字词意义,品味语言魅力

1.指导学生读“破”三类字词,推想文意。在学生学习每篇课文时,不要急于奔向主题与写法,而是指导学生读好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应该指导学生读“破”的三类字词有:一类是被教师忽略的词语。如,“尽管……也……”“无论……也……”等连词;一类是不起眼的词。如,“轮番”、“稀薄”等并非课时重点的词;另一类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类与主题紧密相关联的词。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这三类字词考虑全面,在读词中“破解”其意,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到文句的内涵,并在品味词语的同时积累这三类词语的不同用法。

2.在朗读中辨析,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白杨》一文中的“清晰”、“浑黄一体”;《草原》一文中的“高歌”、“低吟”等,这些词语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辨中琢磨分析,其间语感会悄悄形成。作为教师,常教更要常思,要在教参之内思裁课标尺度,教参之外创思文句气度,引领学生在思考与忖度之中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3.通过整理同类型词语,参悟文章主旨。比如,五年级下册第7课《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有这样几个词语: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现状,就其中一个词所在的句子指导朗读,而后找出同类词语所在的其他句子,读出这几个词的味道,从而使祖父的园子如一幅色彩明艳的画作,永远嵌在读者的心里。

三、品出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

每篇课文作者都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肢解文段寻其意义,不如教师在备课时将词语“归案于心”。如,《詹天佑》一文,“要挟、阻挠、笑话、蔑视、还没出世”等这些词,在识读之中就可引导学生体会出詹天佑所要面临的压力和工程的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品出字词的感情色彩,使学生高瞻远瞩看篇章,从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总结出引领学生实现目标的捷径。

字词专题 篇4

(一)2013年6月15日

1、《神鸟》婉转 唉声叹气 傍晚 吩咐 口干舌燥 清澈 包袱 搭救 聪明伶俐

2*、《格萨尔王的故事》爱戴 旷野荒郊 昂首挺胸 百味俱全 神采飞扬 足智多谋

3、《冬不拉》一筹莫展 狡猾 骏马 隐蔽 赏赐冥思苦想 乐器 凄凉 依恋自告奋勇 视死如归 泪如雨下 如泣如诉

4、《火把节》头帕 披毡矫健 摔跤 嫉妒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5*、《刘三姐》疾恶如仇 仗义执言 恼羞成怒扬眉吐气 丧魂落魄 狼狈不堪

积少成多:谚语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

6、《猫》抓痒 稿纸任凭遭殃屏息 凝视 生气勃勃

7、《珍珠鸟》葱茏繁茂雏儿 蓬松 柜子 画框 细腻 流泻 信赖轻松自在8*、《海豚救人》见义勇为 不可思议习以为常

9、《老人与海鸥》褪色 饼干 抑扬顿挫 亲昵 俯身 驻足 瞻仰 旋涡 企盼 肃立

10*、《草虫的村落》左冲右撞 熙熙攘攘 意味深长 全神贯注

11、《黄道婆》民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功绩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

12、《提灯女神》声誉 鄙视 歧视 毅然决然 贫民窟 大批 污渍 臭气冲天 下降瞩目气急败坏 优裕 安然长逝 救死扶伤

13*、《香玉剧社号》百废待兴 轰轰烈烈 一丝不苟 满目疮痍 丧失病狂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简陋 腰缠万贯 解囊相助 弘扬 捐献 赠予 签字 娴雅

15*、《花木兰》出生入死 冲锋陷阵 智勇双全忠孝两全 劳苦功高 恍然大悟 积少成多:《对酒》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6、《范仲淹的故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 美味佳肴划粥割齑争先恐后

17、《体育课》伤疤 膝盖 碍手碍脚 小菜一碟 双臂 握手 君临天下 旁若无人

18、《虎口藏宝》瞥见 陶瓷 栩栩如生 琢磨 眼眶 遮掩 胶卷 陌生 疲惫不堪歹徒价值连城翻箱倒柜 无能为力

19*、《顶碗少年》虚无虚席 不知所措 柳暗花明 不约而同 惊心动魄

20*、《失去的一天》绿阴如盖垂涎欲滴游手好闲 积少成多:*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

*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

21、《古诗三首》《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左公柳》纤巧 屹立 戈壁 拱手相让慷慨激昂 腹地 疲惫 棺材谋划

策略携带流淌 楚楚动人 力排众议马不停蹄

23*、《郑成功收复台湾》千军万马 张牙舞抓走投无路

24、《隐姓埋名三十年》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署名 提炼 不分

昼夜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隐姓埋名

25*、《海上英魂》毫不示弱 响彻云霄 乘风破浪 同仇敌忾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硝烟弥漫

积少成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6、《少年闰土》一柄 胯下 刺猬 所谓 潮汛 一望无际 无穷无尽

27、《凡卡》生锈 保佑 皮袄 跺脚 毡靴 祷告 撇嘴 打搅 邮筒 暖炕 不知不觉

醉醺醺

28、《孔明借箭》支吾 擂鼓 呐喊 欣然而至军中无戏言神机妙算

29*、《战风车》外行 冒险 虔诚 形形色色

30*、《童年乐趣》毫不厌倦 一本正经 专心致志勉强

积少成多:鲁迅名言

“三纲”思想与汉语字词 篇5

董仲舒把先秦儒家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观念和韩非子的“臣事君, 子事父, 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 三者逆则天下乱。” (《韩非子·忠孝》) 的思想, 发展为“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三纲”学说, 来论证封建伦理道德。

首先, “君为臣纲”——臣子要服从君王, 即使国君赐死也要千恩万谢。这种思想在“君”、“臣”二字的字形和意义上均有所体现。

“君”作“”形。《说文解字》解释说:“君, 尊也。从尹, 口。口以发号。”“君”字从“尹”, 《说文解字》对“尹”的解释是:“尹, 治也。从又丿, 握事者也。”这说明国家大事由“君”操纵。“君”又从“口”, “口以发号”。“君”说的就是法, 就要坚决执行。“君”:“尊也。”由此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可以表示封号, 例如战国四公子──孟常君, 春申君, 信陵君, 平原君;表示下对上的尊称, 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 (君:指曹操) 也可以表示子孙对父祖辈的尊称, 如唐·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 恭逢盛饯。”还可以表示妻妾对夫的尊称,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臣”作“”形, 意为极尽恭顺。《说文解字》:臣, “牵也, 事君者。像屈服之形。”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说:“ (甲骨文) 均像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 所以‘像屈服之形’者, 殆以此也。”“臣”要绝对服从“君”, 所以它低眉顺目, “像屈服之形”。与“君”相对的“臣”由“牵也”, 引申为奴仆。《广韵·真韵》说:“臣, 男子贱称。”孔传:“役人贱者男曰臣, 女曰妾。”由此进一步引申为古人的谦称。《史记·高祖本纪》:“吕公曰:‘臣少好相人, 相人多矣, 无如秀相。’”裴骃集解引张宴曰:“古人相与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 若今人相与皆自称仆。”

其次, “父为子纲”──子女要赡养、照顾、尊敬父母, 无条件地服从父母。“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可以从“父”、“子”二字的意义中得到解释。

“父”, 《说文解字》说:“矩也, 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权。”“父”是用手举着“权”教育子女的, 其威严、权势可想而知。“父”因其为尊为贵, 所以引申为对人的尊称、美称。当其音“fù”时表示男性长辈的统称, 如:伯父、祖父等。当音“fǔ”时可以表示对老人的尊称。《方言》卷六:“叜、艾, 长老也……南楚谓之父。”还可以表示对男子的美称。《广韵·麌韵》:“父, 尼父、尚父, 皆男子之美称。”

“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像物滋生之形, 亦像人首与手足之形也。”子女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父母是子女生命的源泉。“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正所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因此, 子女赡养、照顾、顺从父母是天经地义之事。

再次, “夫为妻纲”──妻子要对丈夫百依百顺, 毕恭毕敬。这种观念在“夫”、“妻”二字中皆有所反映。

“夫”作“”形, 像一个男子头上戴着发簪, 正面昂首挺立。“夫”, 《说文解字》解释说:“丈夫也。从大一。”段玉裁注说:“从一大则为天。从大一则为夫。于此见夫与天同也。”可见, “夫”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由此引申为对男子的美称。

“妻”作“”形, 屈然自处。《说文解字》把“妻”解释为:“妇与己齐者也。从女, 从屮, 从又。又, 持事, 妻职也。”“妻”之职是“持事”即操持家务, 侍奉夫君。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 一个男子可以有几房妻室, 除了正妻之外的妻室称为“妾”。《说文解字》说:“妾, 有罪女人, 给事之得接于君者……《春秋》云:‘女为人妾, 妾不聘也。’“妾”之卑下由此可见。后来“妾”引申为女子的賎称。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当做磐石, 妾当做蒲苇。”

“夫为妻纲”在一些从“女”或与“女”有关的字中也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例如:

妇:《说文解字》说:“服也。从女持帚, 洒扫也。”段玉裁注:“妇主服侍人者也……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政制之意, 有三从之道。”这种训释说明妇女应该服侍、服从丈夫, 同时要“主内”, 操持好家务。

母:《说文解字》说:“牧也。从女, 像怀子形, 一曰像乳子形。”这种训释反映出作母亲的应该像家畜一样养育孩子, 这就是母亲的任务。

妓:《说文解字》解释说:“妇人小物也。”

董仲舒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之义, 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 子为阴;夫为阳, 妻为阴……天为君而覆露之, 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养之, 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 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以》) 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三纲”中的“君”、“父”、“夫”为阳为尊, 而“臣”、“子”、“妻”为阴为卑。“三纲”明显地反映出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

尊卑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在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古人认为居右者为尊, 居左者为卑。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一个形声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内部又有“声旁”和“形旁”之分, 而对于大多数汉字而言声旁在右而形旁在左。根据“右尊左卑”的观念, 右侧声旁为尊, 左侧形旁为卑, 正因为如此古时候的汉字又有所谓的“右文说”。因为形旁为卑为下, 所以隶书和楷书里他们多数要发生变形的。例如:

人-亻:仁、优、保、健、

犬-犭:狗、猫、狠、狡

言-讠:说、话、讲、谈

食-饣:饮、饭、饱、饼

玉-王:瑜、瑞、理、琌

金-钅:银、铜、铁、锡

心-忄:惊、怕、情、性

肉-月:肺、肝、脏、肠

右为尊左为卑, 声旁常居右而尊, 形旁常居左而卑。由此演化成声旁为尊, 形旁为卑, 而不考虑他们的位置。一个偏旁, 当它是形旁时虽然在右侧也变形, 而作声旁时在同样的位置上则不变形。如“邑”字, 它在右侧作形旁时都变形为“阝”, 如“都”, “鄢”;但在右侧作声旁时则不变形, 如“悒”、“挹”等字。

尊卑有序的观念在一些并列结构的词序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天尊地卑。凡含有天地二字的并列结构的词或短语均以“天”字为前置成分, 而无以“地”为首的道理。例如:天地、天长地久、改天换地、顶天立地等词语。

其次是男尊女卑。凡含有关男女的字的并列结构, 总是以表示男性的词前置, 表示女性的字只能跟随其后。例如:男女、夫妇、夫妻、父母、男男女女等。

再次是长尊幼卑。凡含有关长幼字样的并列结构总是以表示尊长的字前置, 表示幼小的字后置。例如:父子、母女、翁婿、兄弟、姐妹、师徒、师生、父母兄弟、兄弟姐妹等。这种词序反映了尊长卑幼, 尊上卑下的传统观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支柱的儒学对华夏民族精神的形成, 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更是历久弥新, 至今仍为我们服务。从这方块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儒家文化的丝丝脉络, 感受到孔孟思想的点点脉搏。我们并不是“夜郎自大”, 不否认民族文化中有糟粕。我们要做的就是剔除糟粕, 使其精华发扬光大, 让我们的汉字光耀千古, 让华夏文化熠熠生辉。

摘要:儒家的“三纲”思想在很多汉字中得到鲜明地反映, 由“三纲”思想引申出“尊卑有序”观念。这种观念在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和并列短语的词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希望从这些探讨中了解一些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三纲思想,尊卑有序,形声字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1981、6

[3]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6

[4]周止礼.经与中国文化.苑出版社.1990、12

[5]王忠恕.汉字纵横谈.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2

[6]姜国柱.儒家人生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12

上一篇:实用主义写作教学下一篇:中药饮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