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

2024-06-12

服务业(共12篇)

服务业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对于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而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驱使,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目前的当务之急,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是加快上海由“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它不像其他许多经济学词汇那样是源于西方的学术文献,而是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十五大报告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转换特征,认为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目前理论界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还没取得一致认识。可归纳为4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第二,现代服务业又称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 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第三,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第四,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 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是一种类别, 即第三产业可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以及制度环境建设密不可分。

二、钢铁服务业

钢铁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之一,主要是指钢铁原材料的运输、钢铁产品的研发、剪切、加工、仓储、运输、贸易、钢铁会展等从钢铁制造企业内部分离和独立出来的部门。越来越多的钢铁制造企业正在进行或者考虑将原来由其自身提供的各种服务业外包给第三方专业钢铁服务企业,而相应专业的钢铁服务企业也正迅速发展壮大。随着钢铁制造业的平稳快速发展,钢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钢铁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钢铁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钢铁制造业,也包括与钢铁相关的制造业,如钢铁制造业的下游产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产业、家电制造业等;还包括钢铁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如铁矿石企业、生铁企业、废钢企业等。

三、宝山发展钢铁服务业的优势

1. 宝山是上海钢铁服务企业集聚的地区

宝山区作为著名的“钢城”,依托全国最大的钢铁宝钢集团,在发展钢铁服务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围绕宝钢的钢铁冶炼、销售和港口吞吐而兴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近30个,丰富的钢铁资源和繁忙的钢铁交易,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也极具潜力的巨大钢铁服务市场。目前上海6000多家钢铁服务企业中,有约2500家左右聚集在宝山区。宝铁仓库、开隆仓库等45家大型钢材仓库分布在区内的各个地段,钢铁板材仓储量约占上海市板材仓储总量的70%~80%。宝山区现有12家规模较大的钢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中经营比较好的是以票据交易为主的宝山钢材交易市场和以现货交易为主的江杨北路现货市场,入驻这些市场的钢材贸易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中,宝钢的产品仅为30%,大部分为全国其他地区钢厂的产品。

2. 宝山发展钢铁服务业具有产业基础优势

在钢铁生产及加工方面,目前在集聚区周边,拥有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作为全国品种规格最齐全、技术含量最高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其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中,宝山集团确立了精品钢主导发展战略,到2010年宝钢年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5000万吨,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钢铁业前三名,并且在全国碳钢板材、不锈钢钢材、高档特种钢材市场上将分别占有30%、40%及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在宝钢集团的引领和带动下,目前集聚区内部-杨行工业园区和月浦工业园区,也吸引了一大批与钢铁冶金延伸业相关的企业,这些都为打造钢铁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强大的产业依托,众多相关加工制造企业的集聚,必然引致钢铁交易、展示、物流、文化等服务的需求。

同时,宝山区的钢铁贸易业也十分发达,目前拥有12家钢材交易市场、45家大型钢材仓库、几千家钢铁贸易企业,注册在宝山的钢铁电子交易公司有10余家。宝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钢材交易中心之一,这些都将为国际钢铁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3. 现代化的钢铁服务业载体已初具规模

上海宝山钢铁服务业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西路铁山路口,东南临宝钢铁路专用线,西至铁山路、北至友谊路。该项目地块占地面积约为347亩,总建筑面积为26.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宝山国际钢铁服务业基地以宝山的钢铁生产业为依托,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易、物流、结算及综合配套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成为钢铁物流行业中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高效整合的交易、配送、加工、研发、管理、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钢铁服务业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吸引国内外约500家大中型钢铁生产厂、贸易商、物流及其他相关企业入驻,预计每年可带来收入达千亿,为地方带来近10亿元税收,并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从而成为宝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钢铁服务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1. 确定行业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钢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根据现实的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及相关政策,选择行业重点,实施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为此,从上海建设涉及城市的长远目标来看,上海钢铁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重点应当是钢铁物流、钢铁贸易、钢铁研发等行业。此外,还需要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合。包括:服务机构的建立健全,如钢铁服务也仲裁委员会、公平交易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设立是钢铁服务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他支持政策,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扶持、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组成部分,涉及到财税、土地、开放、规划、集聚等诸多方面。

通过各种改革措施与政策安排,促进钢铁服务的外部化发展与市场化进程,制定与实施工商、税务、金融等引导性政策与措施,使内化在企事业单位中的钢铁服务尽快分离出来,以促进它的外部化进程与专业化发展。

2. 加快钢铁服务业内部组织创新

通过各种组织与制度安排,为钢铁服务也发展创造规范而诚信的环境与氛围,建立健全钢铁服务业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并完善钢铁服务业的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从而为钢铁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与组织平台。并积极推进钢铁服务行业的信用体系与平台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为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实施组织创新是应对入世挑战,转变上海钢铁服务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对上海的钢铁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客户市场定位,突出重点,实施“专业化”战略,防止盲目多元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实施品牌战略,以创建名牌为抓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发展钢铁服务业跨国公司,培育国际品牌。

3. 多方努力提高行业集中度

上海目前有个别钢铁服务企业年收入达到几十个亿,虽然在国内钢铁服务业中算是大规模的企业,可面对钢铁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仍然是显得微不足道,国家宏观调控要求钢铁生产商加快重组,这样更加加强了钢铁制造企业的话语权。此外行业中还有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受市场价格影响大等问题。对于钢铁服务企业目前多而散、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现在必须通过多方努力,规范竞争、做大做强。只有努力提高钢铁服务业的集中度,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大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才能与上海钢铁制造业的地位相匹配。

此外,上海可以通过打造一个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促进钢铁服务业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和促进钢铁服务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在产业集群地区,可以采用整合产业链的方式,对入驻的钢材服务企业进行整合,提高其集中度,降低成本。以集聚区内的钢铁流通企业为例,通过整合终端用户的钢材资源消耗情况,把各个用户的订单集中起来,统一向钢铁制造企业集中订货,取得钢厂批量优惠政策支持,既满足了钢铁制造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又满足钢铁下游用户对资源的要求,而入驻的钢材流通企业则在钢铁制造企业的批量优惠中获得利益。

4. 加快引进培养,构筑钢铁服务业人才高地

人力资源开发是钢铁服务也发展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钢铁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上,实际上,钢铁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除了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保证为钢铁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应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在职人员的从业水平,培养善经营、懂管理的专才,加快钢铁服务也紧缺人才培养步伐。

5. 加快钢铁服务也信息化建设

发展电子商务是钢铁服务业实行业态创新、实现市场交易手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钢铁服务企业应发展社会化联合,寻求与国内外知名金属网站的合作,组建网站联盟,将电子商务技术交给网络公司负责,钢铁服务企业之间则以电子商务为纽带,采取各种联合形式,实行合作经营,资源共享。

摘要:对于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而言,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 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目前的当务之急, 宝山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在发展钢铁延伸服务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本文在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给出钢铁服务业的含义, 说明了上海发展钢铁服务业的意义和宝山的优势。提出钢铁服务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钢铁服务业,宝山

参考文献

[1]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问题.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7年9月, P.3~40

[2]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 学习与探索, 2007年第3期, P.123~126

[3]潘海岚: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的思考, 经济纵横, 2007年6月刊创新版, P.51~53

[4]刘志杨翠兰:关于现代服务也内涵的理论探讨,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P.9~11

服务业 篇2

刘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9月1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家庭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已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之一加以支持,但从整体发展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机构规模普遍不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济南为例,现有家庭服务机构358家,其中,在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38家,注册资金多在50万元以下。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营业收入不超过100万元且属单店经营,只有阳光大姐等少数几家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

二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较乱,无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非法中介对外公布一个电话就承接业务,还有一些依季节需求临时组成的“杂牌军”应运而生,服务人员不固定、服务质量很难保证,服务安全存在隐患,严重影响了家庭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三是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总量上供不应求。近年来,居民家庭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双职工、老年人和个体私营业主家庭,占需求总量的95%以上。从阳光大姐2006年以来的服务家庭数就可以看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1-10月份,服务家庭已达7.6万余户,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愿“屈就”于家庭服务,造成服务队伍总体供应不足,许多潜在的就业岗位无法变成现实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结构层次不高,以做家务、看孩子、照顾老人、保洁等低层次的基础性家庭服务为主。在这一层次中,专业技能较强、层次较高的高星级月嫂和大学生育婴师等常年供不应求,而素质偏低的农村家政服务员或初上岗的从业人员虽经过专业培训,但因熟练程度不够,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技能需求。

四是专业培训力度不够。如今,人们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日趋成熟,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他们不仅希望从业人员掌握一般的家政服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营养配餐、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理财等多种技能。但就目前我市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状况来看,85%来自于35-50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年龄偏大,接受知识慢,整体素质偏低,与用户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虽然规模较大的家庭服务机构多能保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有的还开展提升培训,但仍有许多机构存在不培训就上岗或简单培训就上岗的情况,致使服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事故和存在安全隐患。如要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缩小用户高要求和从业人员低素质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家庭服务机构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培训,需要政策扶持才行。

五是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家庭服务业公益性强,人员结构复杂,如果照抄照搬现有的社会保险政策,家庭服务机构根本无力承担,无法解决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致使从业人员存在后顾之忧,流动性大,不利于扩大队伍、规范管理和培养高层次的优秀家政服务员。

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家庭服务业的宏观管理。把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并出台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明确界定员工制家庭服务员和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的含义,制定专门针对家庭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扶持家庭服务机构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有能力的家庭服务业承接政府部分社会服务功能,鼓励家庭服务业做大做强的激励政策等等。

二是建立培育扶持家庭服务机构发展的专项资金。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将家庭服务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资金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实行优惠的支持政策”的要求,培育扶持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服务为主的四大业态为主营业务、且已初具一定规模的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对于这些企业在税收、融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推动其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家庭服务需求。

三是支持有能力的家庭服务企业承接政府部分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可将部分服务性、公益性的职能交给那些有着良好信誉、管理规范、运作经验较为成熟的家庭服务机构去做,政府负责加强引导、宏观调控、监督考核。如像老年公寓这种服务设施,可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委托家庭服务企业运营的方式运作,或社区养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减少政府成本,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又能激发家庭服务机构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还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设立各类便民站点。

现代服务业 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无线移动互联网;服务科学;共性服务平台

Abstract: Wideband Wireless Mobile Internet (WWM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es of Modern Service. And the Modern Servic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ulti-access network can easily realize the new operation modes formed by various Modern Service support system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under the new operation modes, the charge of calling and information become meaningless, instead, the charge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direct service support from various Modern Service platforms becomes the main incom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operators build an operation service support platform with common service to cooperate with thousands of information web sites, helping the clients to transform the information into wealth and complete all kinds of operations and services.

Key words: modern service; WWMI; service science; common service platform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H02A03)

1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内涵、由来和发展

1.1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由来

至今尚无一个权威性的对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WWMI)的定义。本文试沿着技术发展脉络,说明它的内涵。

大家知道,全球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源于TCP/IP技术,创建的初衷是建设一个“平等、自由、免(低)资费”的面向全球的信息网。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发布了企业准入互联网的法律,由此,各大公司开始对互联网大量投资,并获取商业利益,客观上使互联网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宽带无线接入方面,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以IEEE802为代表的系列标准及相关论坛,并先后又推出了Wi-Fi、WiMAX等与产业相关的论坛组织,使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进入了一个宽带(广带)无线移动的新时代。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由来如图1所示。

在互联网上的无线接入技术的产业组织和引导者是软硬件设备制造商,如Intel、Cisco、Microsoft等。互联网在管理方面先天性不足,没有完整统一安全可信的系统,没有很好的计费设备和网络支撑系统,商业模式极不统一,网络结构是平面的。互联网最大的长处是用户接入方便、资费低廉、信息内容丰富。Wi-Fi和WiMAX802.16D均是以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网。但有了IEEE802.16E后,产生了宽带无线移动系统与互联网融合,并被ITU确认为第6个3G国际标准。

在电信网上的1G、2G、3G……,它们自始至终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网络由运营商投资统一建设,有好的网络运行品质,有好的安全认证和支撑系统。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已运行多年,设备制造商、内容和服务提供商都会各得其所,迅速发展。但主要问题是资费高、接入不方便、内容和应用不丰富。

可见,以电信网为核心网的宽带移动通信需要互联网的丰富内容和应用,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宽带无线互联网需要广大的移动手机用户,也需要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质量(QoS),安全、保密等支撑技术。两者融合就成为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显然,两者的核心网均已实现了IP化。但在中国,运营商的电信网、互联网的两个核心网在物理上是分离的。互联网可以由固网,或Wi-Fi实现直接访问。但如果移动通信用户(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时,均要通过类似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和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一类的设施。可见,运营商希望电信网保持在一个可信可靠的IP核心网上。目前我们把2.5G之后的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以及Wi-Fi、WiMAX提供的接入宽带说成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因此人们给出了WWMI的广义的定义: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通过各种无线移动手机(含Wi-Fi、iPhone、G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他终端以无线移动方式并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

1.2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由上可知,一个原来以固定接入(含无线)为主的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后,它的用户由原来的笔记本为主的用户(在中国仅2亿多户)扩展到了所有持有无线移动终端的用户(在中国6亿户以上)。而移动通信系统的QoS、安全及网络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任何所需要的服务。这是以前任何通信系统和互联网不可能做到的。很多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服务提供商(SP)借助这一产业链,获取了可观的收入。

从另一方面看,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因这一融合,让广大用户享受了极具丰富的内容和服务。由于IP电话、网络电视(IPTV)等新技术的应用,加之互联网的微盈利模式使运营商不仅收入降低,利润下滑。而且倒二八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WWMI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若干难以解决的问题,运营商怎么办?出路在何方?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应用要驶向新的蓝海——现代服务业。

2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发展

近几年,现代服务业在中国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但是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特别是与WWMI有什么关系,下面试给予回答。

2.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发展

现代服务业一词源于中国,至今还没有对应的英文译词,一种直译成Modern Service。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服务业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十五大”报告中,而并非出于某位学者的理论著作中。在国际上通称它为“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SME)。最早提出服务科学的是IBM公司。

2003年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给出了明确定义。并于2006年启动了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运用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

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基于不少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人们对现代服务业的完整定义有了共识,下面是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后给出的定义: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创新的服务业态,同时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融合、提升的传统服务业[1-2]。

可以从4个方面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1)现代服务业在农业、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制造业和ICT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的条件下启动。正如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阶段。

(2)现代服务业需要高技术支持,如WWMI及其支撑技术;需要现代管理理论指导;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运营策略……;需要完整适应其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政治环境。

(3)现代服务业是高知识、高技术密集型的新的业态,如可信的电子商务、网游等;也可以是以ICT为核心的高技术改造、提升并可能产生质的飞跃的传统服务业。以上两者均有规模化、网络化的要求。

(4)现代服务业是有利于人民的一种可信的、高效率、方便的新型服务业。

现代金融、现代航运是现代服务业,但华尔街造成金融风暴的若干欺人的金融衍生品不应属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为知识阶层提供更多机遇,也为普通劳动者增加就业机会。

2.2 中国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2008年至今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到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都说明了一个真理:中国要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人类的进步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并逐步发展到服务型社会。对于服务型社会,不少人把它称为信息社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一个信息与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正在形成。信息服务基于这样一个基础:当一个国家农业和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它要实现转型,即走向以信息通信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服务型社会。不少国家早在30年前已如此做了。在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为工、农业之和的两倍以上,而中国仅为两者之和的四分之三。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3-4]。

2.3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性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ICT技术是关键,而WWMI技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图2可知,ICT技术(含WWMI)不仅其本身就是现代服务业,而且各种传统的服务业或新产生的新型服务业以及工业、农业,都要依靠ICT的全面支撑和配合,才能成为现代服务业。

众所周知,WWMI技术在ICT领域中是当前发展最快、延伸最广、最诱人的产业。

必须强调,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若干服务中,WWMI成为成功与否的最关键技术。如图2中数字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高质量的宽带的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病人在救护车上,在荒山、野外)实现对病人的医治是不可能的。物流、远程教育、各种信息咨询和服务,人们都要求随时随地,可以说,WWMI技术为现代服务业搭起了广阔的服务支撑平台[5]。

2.4 WWMI技术如何支撑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平台

由于现代服务业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如何用WWMI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关键。为满足这一对高科技技术的需求,2006年中国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

共性服务技术及相关理论在国际上已经有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关于共性服务技术人们认定为:它存在于潜在机会之中,它在产业中将被广泛应用,而主要是众多产品或工业流程正式构成过程中采用。通俗地说,共性技术关键在于抽取若干不同系统中寻求那些相同或基本相同功能模块,这样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性开发,降低成本,赢得时间,提供了质量和效率。

选取那些现代服务业中各种系统所需要的共用的技术和模块,在研究开发这些具有共性模块成功之后,可以为不同的服务系统所运用,避免重复开发,节约资金。

图3所示为“十一五”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之一:现代服务业信息通信网多接入网络及其适配层。网络可以方便地移植到任何需要这些功能的任何一种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系统之中。

依靠ICT(含WWMI)实现现代服务业必须要做到:首先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的服务,实现可信的安全支撑;其次必须具备多种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多种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接入网络,这是共性服务技术;第3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的支撑系统的接入又必须作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具体的实现要包括PSTN、GSM、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Wi-Fi、WiIMAX、集群通信、卫星、互联网的各种接入。而其中WWMI技术是现代服务业必须有的最重要的接入手段和共性模块[6]。

为了实现运营服务支撑,现代服务业要求共性服务系统具有诚信、认证、征信等共性模块,其中诚信、认证是中国实现现代服务业关键。图4所示为一个食品信息网提升到现代运营服务后的网。

目前现代服务业的共性服务支撑实验平台已研发成功,为了证明它的可行性和可用性,我们与中国食品网进行了技术与应用的合作。中国食品网目前是一个日访问量在几百万次到千万次的规模宏大的信息网,用户从上面可以获得全面的即时可靠的各种食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着巨大商机,但由于网络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宽带无线移动接入的电子认证、信息安全、计费管理、呈现金融和物流等方面功能尚不具备,因此它目前只能是一个信息提供网。具有WWMI技术和诚信安全等技术的共性服务支撑系统平台与原信息平台的融合后,把一个仅仅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转变成为一个满足现代服务业的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服务的平台。

2.5 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驶向新的蓝海

30年来中国ICT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近几年,运营商、制造商、内容提供商出现利润逐年下滑现象。由于互联网技术、IP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电信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而至今尚未找到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以求得用户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运营商利润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再投资热情,实际上这将会影响ICT长期稳步增长。ICT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

各种事实和对未来发展的分析告诉我们:ICT业,特别是WWMI技术的下一个蓝海是现代服务业。各种传统的服务业或新产生的新型服务业,都要依靠以WWMI为主要技术的全面支撑才会得到飞速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可需的服务,才能够发展现代的服务业。因此要努力沿产业链向下沿伸,走进服务业。推进农业、工业的信息化,推动和改造这些行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农业、工业与信息业的融合,并形成各种新型的现代服务业,这是中国继续发展ICT的必经之路。

运营商如何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或如何争取更多的运营服务支撑以获取今后营业额和利润的上升。对于这一问题,运营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通信网(特别是WWMI)资源,建立面向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运营服务支撑平台。要一改只做管道,只收通信信息费的常态,依靠所提供的可信的、安全的、可提供各种运营服务支撑的平台,让大、中、小企业步入新的电子商务时代,直接实现网上各种交易的服务,把若干企业提升到现代服务业水平。当运营商的服务直接介入了各种运营、产、销、购、物流等全过程中,运营商的收益才会成倍提高。只要运营商提供服务是安全、可靠和对用户有利的,服务费用(信息费、通信费、交易提成费……)用户是高兴付给的。那时的运营商,将像如今的股市上的基金组织,它们对用户的贡献和索取直接与用户的收益有关。当运营商依靠具有WWMI和安全诚信等技术进入了这个新的运营模式,通话费、信息管理费将会变得微不足道,而作为平台完成的对各种服务直接支撑的运营服务费将成为主要收入,运营商这才真正进入了新的支撑运营服务的更高阶段,才真正融入本来就属于运营商的新的蓝海。

3 结束语

本文希望运营商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资源:几亿来自个人、企业乃至政府的用户,基于运营商提供IP核心网上的成千上万的信息网,已有的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互联网,已有和将要拥有的信息、诚信的保障技术和系统。

面对这巨大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运营商推动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建立一个以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接入为主的,具有共性服务的(目前主要要做到可信、安全的)运营服务支撑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直接为个人、企业、政府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商务、运营等服务)。运营商通过自己的基础和信誉建成与银行、税务、工商管理各种合作协议,让运营服务平台更安全,更具有权威性。并可以依靠这样一个平台与成千上万个信息网合作,直接帮助它们实现信息转化为财富,完成各种运营和服务。

4 参考文献

[1] 李冠霖. 如何开展服务业工作 [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国发

[2007]7号)[S]. 2007.

[3] 高新民.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进展[J]. 现代服务业研究, 2008(3):10-11.

[4]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 [S]. 2003.

[5] 宋美娜, 宋俊德. 现代服务业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 [J]. 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简报, 2007.12.

[6] 北京邮电大学PCN&CAD中心. 现代服务业通信网适配层成果汇编[M]. 2008.

收稿日期:2009-04-27

作者简介

服务业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我国现在服务业市场占GDP比重为40%左右, 而发达国家服务业市场大概占GDP的60%, 可见我国服务业发展程度还不高。

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 但服务业各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显著。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1978年,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只有0.175 9亿元/万人, 2007年则上升到3.861 6亿元/万人, 是1978年的21.95倍, 年均增长12%。服务业门类众多, 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在10个服务部门当中, 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的生产率最高, 分别达到59.685 06亿元/万人和52.254 54亿元/万人, 远远超过服务业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是教育。此外,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不同。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 传统服务业较发达,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务业市场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 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 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正在加快。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中介服务、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 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与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 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二、开放服务业市场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开放服务业市场后将会从供给和需求上推动我国服务产业的大发展。

开放后, 我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外商在通信、金融、保险、商贸、旅游、文化、专业服务等部门投资迅速增大, 将推动我国服务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开放后通过向国外购买、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外企业的市场竞争等渠道, 中国获得发展服务产业非常需要的技术, 有助于服务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我国开放服务业市场按比较优势重新配置资源有利于国民效率提高, 也会促进服务产业水平提高。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将加速我国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为服务产业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将扩大我国服务产业发展的空间。因此, 在外资注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 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得以加快。

2. 服务业市场的服务产品质量将有大幅度提高。

服务市场的开放将打破我国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 使其转向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服务市场竞争。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质量的市场竞争机制将逐步形成。城市自来水、管道煤气供应、邮政等自然垄断性服务行业, 虽因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而需维持其服务的自然垄断性质, 但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 更多的替代产品的开拓, 也将使这些行业开始承受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 我国服务产业因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所形成的服务质量长期低下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3. 服务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将会显著提升。

开放后, 在技术、体制上处于优势的外企涌入中国服务产业, 不仅成为国内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 而且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 推动我国服务产业技术改造和制度创新。其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 首先在外资、合资和合作的服务业中实施并取得良好效益, 然后通过市场交流产生示范效应, 被国内竞争对手所了解、借鉴、学习和吸取, 最后传播到这些行业的内外部以至整个服务产业。此外, 外资服务产业采用的高科技和先进服务设施, 将带动中国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内外服务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人员的素质。

三、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1. 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 调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我国发展服务业的目标是:争取在10年或更长的时间, 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 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要在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力争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 也要正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服务业中传统的行业相对饱和, 而新兴的行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传统的服务行业在GDP中的比重相对较高, 新兴行业所占比重则比较低, 因此, 要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

2.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加快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培育, 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在科技、高等教育、文化、卫生、公共事业等许多部门和行业, 一般由国家大包大揽,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这些服务产业, 把“事业”作为产业来做。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下, 服务产业的市场化经营不可能一步到位, 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这些行业生产的价格弹性, 以及实行市场化经营对国民经济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情况, 来决定实行市场化经营的顺序, 以保证服务市场的成效。

摘要:我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外商在通信、金融、保险、商贸、旅游、文化、专业服务等部门投资迅速增大, 将推动我国服务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我国开放服务业按比较优势重新配置资源有利于国民效率提高, 也会促进服务产业水平提高。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将加速我国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为服务产业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将扩大我国服务产业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对外开放,服务业市场,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杨荣珍.中印服务业市场开放比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2007 (2) .

[2]宾建成.入世以来FDI进入我国服务业的新趋势与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发展服务外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5

访谈嘉宾: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驷,服务贸易科科长石跃军,服务贸易科主任科员王学干

【主持人】今天我们做商务局专场,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商务局的主要工作。

【牛驷】洛阳市商务局承担着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服务业发展两大任务,肩负着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商贸服务业发展等主要职能。

【主持人】说到服务外包,大家了解并不多,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服务外包?

【牛驷】外包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行业合理化分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经营管理策略。外包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是: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

2015年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共同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的定义是:专业服务供应商通过契约方式,为组织(企业、政府、社团等)提供服务,完成组织内部现有或新增的业务流程中持续投入的中间服务的经济活动。简单讲,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主持人】就是说主营业务之外的事情让专业团队来做。【牛驷】是的。服务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地域不同划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2015年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对服务外包统计分类包括3个门类(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9个大类,35个中类。

【主持人】洛阳市在3个门类中哪个做的比较好?目前我市在岸和离岸哪个业务多?

【牛驷】主要还是信息技术外包,目前在岸的业务多一些,离岸业务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数据离岸一年业务规模在2亿美元。

【主持人】我市为什么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牛驷】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一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省政府在《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巩固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开展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同时,加快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中部署的89项具体工作之一。二是我市565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构建“五强六新五特”产业格局,加快促进洛阳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三是承接境外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和手段。发达地区因各方面因素,需要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为我们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机遇。四是促进双创和就业的需要。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众多的小微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发展服务外包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吸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

【主持人】我国、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牛驷】从国家层面是2006年,洛阳是从2009年启动,目前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几个方面已成规模,已形成以软件开发、智能设计、工业设计、呼叫服务、动漫设计等门类齐全的服务外包产业结构。

【主持人】洛阳市服务外包产业在河南省属于什么位次?有没有什么做的比较好的企业?

【牛驷】目前此项工作我市在省内名列前茅,比较典型的是洛阳中重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把主营业务中涉及自动化开发矿山机械产品智能化信息化的业务和技术剥离,提供生产型服务,不仅为本企业,还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此领域的服务。

【主持人】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数据库如何填报?

【王学干】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分为管理端和企业端。企业需通过注册账号,进入服务外包平台系统进行填报。主要需要填报年报、季报、月报等5个报表,企业填报后商务部门会逐级审核。【主持人】服务外包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

【王学干】概括来说有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平台建设经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项目资金支持相关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一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国家每年给予服务外包示范城市500万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每年条件有一定变化)的企业可享受项目资金扶持,支持项目类型有国际认证、人才培训、贷款贴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外机构、境外注册商标、开展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建立国际(离岸)接包中心和研发中心;开拓国际市场等项目。

【主持人】洛阳市是否有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王学干】我市正在准备起草制定有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我市一些政策也适用于服务外包产业。比如今年5月份出台的《洛阳市支持大数据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规定:

1、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将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剥离成立独立法人企业的,给予剥离后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城市区内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的信息服务企业,自建、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由市财政按实际投资总额的5% 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连续3年每年按年租金的50%给予补贴,享受补贴内不得对外转租和出售。

3、对于一些国际认定等方面给予奖励,比如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3级、2级、1级资质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5万元、8万元,由低等次向高等次升级的,奖励其差额部分等。

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6〕39号),意见从三个方面对服务外包产业进行扶持: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二是加强金融服务。三是提升便利化水平。

【主持人】企业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相关政策?

【王学干】企业可通过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部分查询相关文件或者联系市商务局服务贸易科了解。

【主持人】我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优势?

【牛驷】一是政策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已纳入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方案》,编制《洛阳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发展十三五规划》,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洛阳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区政策叠加,以及目前正在大力推进“565”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都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二是地域优势。洛阳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必将为资本、人才、信息的聚集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产业优势。我市具有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基础,制造型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剥离属于服务类的业态,形成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科研优势。洛阳是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研发优势得天独厚,现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4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万人,是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科技型城市。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洛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五是教育优势。目前,洛阳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9所大专,112所中专职高,40余家培训机构,在校生有20多万人,每年毕业的与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有4万多人,这为开拓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洛阳市的产业园区对吸引企业入驻是否有相关政策?

【王学干】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市区级政府及省市级服务外包园区也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优惠措施:例如:洛龙区对新入驻园区的服务型企业,房租连续三年分别按每月每平方米20、15、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元;涧西区、洛龙区对入驻的专业园区且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连续三年分别按其当年区级收入的100%、80%、5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等等。

【主持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石跃军】目前,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约50亿元,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管理信息系统》注册企业已达600余家,从业人员9.7万。2015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洛阳市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个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017年3月洛阳3个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目前洛阳共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5家,另外还有4家市级服务外包园区。

服务业的创新 篇6

5月初, 美国“第一家互联网餐馆”uWink向洛杉矶好莱坞高地的招商负责人递交了意向书,这家餐厅打算在这里开设他们的连锁店。好莱坞高地的副总特瑞•米格里埃西奥(Terry• Migliaccio)对这个餐馆的加入感到兴奋异常,对媒体表示,“我们对于这个餐馆业的明星加入到我们行列中感到骄傲,她将不仅能够为我们的顾客提供美味的食品,更重要的是,将给我们带来‘好莱坞式’的娱乐。”是什么赋予了这个小小的餐馆有如电影一样的魔力呢?

互联网Vs美食

其实这个餐馆历史并不长,去年10月份才在洛杉矶市有了第一家店,或许一个餐馆的成功除了百年老店的品牌魅力外,新兴力量的创新也值得人们玩味。这个店有一个很“互联网”的名字叫做uWink,他的创始人或许对自己的餐饮经营有这样一种期待:在眨眼之间就能够把客人点的东西送到他们面前。在传统的餐饮行业,点餐的速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一个要素。而在uWink,这只是其次。uWink所有的菜谱都显示在游戏桌旁的触摸屏幕上,顾客选中菜单直接通过网络传递到后厨,然后只需7~12分钟,服务员就可以把配餐送到顾客的面前。 更加激动人心的是,uWink提供了一些带有触摸按钮的四方桌,桌面就是一个显示屏。在顾客等待用餐的时候,可以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uWink的服务创新让客户有了全新的用餐体验,津津有味地享受计算机网络的便利和电脑游戏的乐趣。

在以往的商业竞争中,餐馆的美食是一个餐馆生存兴旺的要素,而到了Myspace的时代,传统行业与视频游戏互动终端相结合,催生出了像uWink这样的,以创新服务为特色的新餐厅。很多公司为了生产出标新立异的产品而绞尽脑汁,而uWink另辟蹊径,服务方式的创新同样能够创造被市场所认可的商业价值。

创新不止于产品

现在我们一提到创新,脑海当中就会闪现出苹果的iPod,创新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对应的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而忽略了服务的创新价值。将uWink的经验放大到更广泛的行业,服务创新的意识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些概念还没有厘清。

全球最大的IT公司IBM成为了先行者。今年3月初与甲骨文(Oracle)雄心勃勃地合作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服务研究与创新开发中心”(SRI),致力于创新服务概念的研究与探讨,这个中心的成立也昭示着针对服务的创新变革正在被很多公司提到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至少是被那些比较高调的科技公司所重视。而同时,他们希望,这个组织能够变成为一个集思广益的社区论坛,形成广泛参与的讨论氛围,激荡出服务创新的力量与智慧。

IBM在过去的10年之中已经从最初的硬件厂商,发展成今天的能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其带来具有竞争性的业务模式的供应商,从单纯的产品开发提升到了协助用户创新的服务层次,服务创新已经成为IBM的一个目标。而另外一方面,IBM认识到服务创新的长足进步并不是一家公司的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于是联合了甲骨文的决策者一起构筑服务创新的大氛围。团队的研究人员不仅有来自于惠普、微软、思科这样全球一流的科技公司,还包括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甚至是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代表。服务创新引发技术整合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服务助力完美科技

这些高科技公司是站在技术潮流最前端的弄潮儿,而有的时候高科技并不是一马平川,恰恰成为人们生活的障碍,在这其中,创新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最热卖的网站之一Craigslist (Craigslist.org),她为美国的450个城市提供分类广告,从1999年开始赢利。分析认为,这个网站去年的收入达到了2500万美元,很明显,这个网站还会挣更多的钱。然而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的是,真正值钱的其实是网站坚定的社区用户群,这个网站的用户一个月要发布1400万条分类信息,作为Web2.0的火热阵地,虚拟的社区互联网卖的更是服务。这样的服务可能与传统意义上的热情周到的理解已经相去甚远。当问到网站创始人吉姆(Jim Buckmaster)如何能够巩固这样大量的社区用户时,他说他们早就意识到用户比工作人员更加能够到位地为自己服务以及互相帮助,Craigslist网站应该甩手,让开道路,让用户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的这些网络新贵的话总离不开2.0的感慨,最近有关删除HD DVD密钥破解的文章而引发的Digg用户的集体倒戈,更证明了用户并不是逆来顺受的。

吉姆给出的第二个经验就是尊重顾客的反馈。在12年的过程之中,这个网站被顾客的诉求所敲打着,今天所看到网站里的星星点点都是用户反馈的结果。发明产生于需求,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创新服务就找到了发力点。

Web2.0开启了一个用户作主的时代,也提示着传统服务行业的趋势。据2006年12月美国餐饮协会(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在美国,46%的美国人喜欢这种与消费者互动的点餐方式和终端游戏形式。年轻人更喜欢这样做,71%的18~24岁年龄段的青年人认为,他们喜欢这种在桌前自助点餐的餐厅;64%的25~34岁年龄段的人也认同这种就餐形式。而50%的成年人—其中包括约66%的18~34岁的人—表示如果餐馆提供自助服务,他们乐于在餐厅中使用自助服务点餐和终端游戏。很显然,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已经走出了热情周到的狭隘层次,创新服务需要让顾客体验到更加个性化与自我充实的消费过程。

虽然创新服务的名词还没有被商业社会所广泛认知,但是不断创新服务的脚步却并不是停滞的。主管服务创新研究的来自于IBM的吉姆•斯伯热(Jim Spohrer),联想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商业创新的理念与传统,每个人都知道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相关的服务创新,把电灯泡带入家庭与学校,输送可靠的电力服务,这些都是服务创新。一个新产品点燃了一种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变革或许就是服务业不断创新的积淀,电脑与视频游戏的发展更新了传统服务业的界面,就像是前文所提到的Uwink,餐馆中的服务员变成了可触屏幕,互联网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服务业 篇7

1、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SGDP为实证检验的被解释变量, 显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增长情况。本文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标准, 采用2005年北京市统计局制定的《北京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 (试行) 》中的涵义, 亦即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环境管理等。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影响, 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进行换算:SGDP=SGDP现值/当年美元对人民币的平均汇率/江苏当年CPI的平均值, 换算后SGDP的单位统一为亿美元。选取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SFDI作为实证检验的解释变量, 并按照公式换算:SFDI=SFDI当年现值/当年CPI的平均值/10000, 数据单位也统一换算成亿美元。由于只能获得1998年以后的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数据, 且2008年的现代服务业只能获取部分数据, 所以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 将时间序列长度定为1998-2007年, 数据来源于1999-2008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其次, 因为2004年经济普查后, 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分行业生产总值GDP和分行业FDI的统计口径发生一些变换, 所以本文根据行业发展的连续性对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做了一些调整。再次, 由于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不会改变数据的特征, 却能使数据趋势线性化并一定程度上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 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 分别表示为LNSGDP和LNSFDI。

2、平稳性检验 (ADF检验) 。

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是所有变量同阶单整。下面运用ADF检验来对上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根据经济意义、数据轨迹和时间趋势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 根据AIC和SC准则选择恰当的滞后阶数, 得到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1.检验类型中C表示截距项, T表示含趋势项, P表示滞后阶数;

使用的统计软件是Eviews5.0, 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 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 序列LNSFDI、LNSGDP水平值的ADF检验t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分别达到0.9844、0.9908, 远远大于10%的检验水平, 均无法通过平稳性检验, 是非平稳的。经过一次差分后, 序列D (LNSFDI) 、D (LNSGDPS) 的ADF检验t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分别为0.0049、0.0002, 小于1%的检验水平, 即在1%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说明序列变得平稳了。因此, LNSFDI、LNSFDI都是一阶单整Ⅰ (1) 序列。由于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满足了协整分析的条件。

3、协整检验。

对于一个序列单独来说可能是非平稳的, 而这些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却可能具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如果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变量是非平稳的, 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 我们称各变量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即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提出的两步法对变量LNSGDP和LNSFDI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的基本思路是:首先, 建立回归方程LNSGDPt=C+α*LNSFDIt+μt, 对方程进行OLS回归, 看模型估计效果是否比较理想, 结果如表2所示;其次, 在模型估计效果理想的情况下, 检验回归方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即考察回归方程的残差μt是否平稳, 结果如表3所示。如果残差是平稳序列, 则表明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否则不存在协整关系。

由表2可知, 常数项C和自变量LNSFDI的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分别为0.0006、0.0001, 远远低于1%, 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t检验, 说明方程估计的参数都很显著。再者, DW=2.018319, 非常接近2, 说明方程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另外, 方程的可决系数R2=0.867123, F=52.20618, F值对应的概率只有0.000090, 从而表明模型整体上显著的, 估计效果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 残差单位根检验的t统计量=-7.089883, 其相应的概率值P=0.0007, 小于1%的检验水平, 因此拒绝残差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即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这说明了回归方程不是伪回归, LNSGDP和LNSFDI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LNSFDI的系数为0.923, 其经济含义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 将会引发江苏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增长0.923%, 即现代服务业FDI对江苏省服务业总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服务业FDI对江苏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增长效应分析

因为回归方程LNSFDI的系数表示现代服务业 (SFDI) 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 (SFDI) 的弹性, 也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SFDI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服务业将增长0.923个百分点。并且由上面的检验可知, SFDI和我国现代服务业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SFDI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FDI对该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大仍需进一步探讨。首先, 由于房地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半壁江山, 2008年底就达到了75.6%, 关乎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 在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其次, 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区别传统服务业, 是因为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性, 高附加性、资源消耗少等特征, 所以科研技术服务行业关系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升级, 也列入研究范围;而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社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由于种种限制, 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比重都很小, 又由于数据获取的有限性, 不列入范围。本文仍采用上面的回归模型LNSGDPt=C+α*LNSFDIt+μt, 对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 两个回归模型各系数均通过检验, 针对房地产业的回归模型F=28.54, F统计量的相应概率为0.000467, 总体上回归效果比较好;针对科研技术服务业的回归模型F=39.34, F统计量对应的概率为0.00024, 说明该模型回归效果也较理想。所以江苏现代服务业中房地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科研技术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 房地产业FDI增加1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产值增加0.595个百分点;科研技术服务业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 科研技术服务业产值增加0.749个百分点。但是科研技术服务业FDI流入规模很小, 占现代服务业FDI的比重一直低于3.5%, 远远小于房地产业FDI。由此可见, 江苏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资于传统服务业和短期赚取大量利润的房地产业, 但是外资注入少的科技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质和量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引导外资的合理流入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FDI与江苏现代服务业总体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性。现代服务业利用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 江苏现代服务业总体产值增加0.92个百分点。尽管我省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远远不足40%的世界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效应、就业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贸易效应等途径来优化产业机构,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省对外资进入服务业限制较多, 程序繁琐,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的进入。诸如教育、卫生、科研、文化等社会服务业长期以来依靠国家注入资金, 吸引外资的动力不足;交通运输、电信行业进入门槛高, 限制了外资进入步伐。由此可见, 江苏现有服务业领域内的各种体制障碍严重阻碍了外资的进入, 这将难以发挥外资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因此, 我省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各种制度, 健全利用外资的机制体制, 加大行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外资流向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研技术行业, 以发挥它们的技术溢出和知识溢出效应, 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升级。

第二, 江苏现代服务业FDI对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促进效应各不相同。其中, 对房地产业有一定促进效应, 对科研技术服务业的增长效应较大, 科研技术服务业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 科研技术服务业产值增加0.749个百分点。但是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数据来看, 房地产业最受外资青睐, 一直处于龙头地位, 而投向金融、教育、文化和科研技术服务业的比例就微乎其微, 这和发达国家省市主要是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为主的情况不同。外资过多地进入房地产行业, 一方面从目前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类型来看, 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楼和豪华住房楼, 提供高档物业,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性, 无形中推动了房价的高涨;另一方面, 外资投资房地产行业的目的在于短期内赚取高额利润, 容易造成外资的大量涌入或大量撤出, 从而加剧我省经济的波动, )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省在吸引外资时态度应该谨慎, 在有选择的鼓励外资进入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同时, 也该限制外资过度集中某个现代服务业行业, 即调整现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内部结构, 保证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量”和“质”。我省应该将房地产业FDI投入比例保持在适度的水平, 有重点地引导外资投向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与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高地的建设步伐, 积极地吸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消费性外资项目, 以提高我省居民的生活水平。

注:括号内为t检验值

参考文献

[1]殷凤.申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6, (1) .

[2]韩景华.北京服务业利用FDI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 2008, (4) .

[3]马元, 刘婧.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与天津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9) .

[4]钟晓君.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增长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 (4) .

服务业 篇8

一、文献综述

FDI与就业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随着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 学者们开始逐渐转向服务业FDI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Stare, Metka (2001) 在对斯洛文尼亚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实证研究中发现, 外国所有权的商业服务企业相较于国内企业更为优质、高效, 不仅提高了东道国本行业个体员工的附加值, 而且形成了生产力扩散效应, 使服务业各行业就业质量都得到显著改善。Inekwe (2013) 在对尼日利亚服务业和制造业FDI、就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中得到, 服务业FDI对就业具有单向因果关系。Imbriani, Pittiglio, Reganati (2006) 通过对2003—2006年意大利跨国公司对本国国内经济、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指出虽然在制造业, FDI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就业水平, 但在服务行业中, FDI对国内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张诚, 唐琳 (2007) 以美国为例, 对制造业FDI和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就业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 得出无论短期长期, 制造业都可以增加产业内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 而服务业可以增加产业内就业人数, 但会减少总就业人数。查勇贵 (2012)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从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角度实证分析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影响, 发现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总挤出效应, 但具有就业质量提升效应。王小平 (2005) 指出与第一、二产业相比, 中国服务业FDI占全国FDI总量的比重较小, 贡献率极不稳定。王捷克 (2007) 认为, 江苏服务业使用FDI存在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配套管理政策的不到位、专业培训机构缺失等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刘志中 (2011)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国服务业FDI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当服务业使用外资比重每变动1%, 将会引起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动0.244%。

由于我国服务业统计数据较为滞后, 相关部门对服务行业统计口径经常变化等问题,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FDI与就业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从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影响的角度出发, 进行实证分析。

二、中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影响分析

(一) 模型设定

为衡量行业FDI就业吸纳能力, 本文借鉴薛敬孝、韩燕 (2006) 建立的模型,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 推导出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的影响。

对典型C-D生产函数Q=AKαLβ两边取对数, 并将系数用C (i) 替代, 得到:

考查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 需要把服务业FDI从服务业K中分离出来, 令K=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0%服务FDI, 这样处理是因为外商一般将投资的7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在回归式中用服务业SGDP代替q, 得到:

式中各变量的涵义分别为:

C (1) :常数项;

e1:随机误差项;

Ln SL:对当年全社会服务业就业总人数 (单位:万人) 取对数;

Ln SDI:对当年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人民币) -70%FDI额 (实际额) 取对数;

Ln SGDP:对SGDP (单位:亿元人民币) 的序列数据取对数;

Ln FS:当年服务行业FDI的实际金额, 用当年汇率换算成亿元人民币。

(二)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我国服务业飞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 考虑到中国商务部未公布2003年之前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故本文选取2003—2012年度数据, 样本容量为10, 并使用第三产业数据表示服务业数据, 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 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R2为0.988, 说明该模型能够解释98.8%的对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影响, 拟合优度较好。SG-DP、FS的T值均大于2, 数据显著。DW=2.50, 根据小样本DW检验临界值表, 在样本容量为10、解释变量数量为3、置信度水平为5%的情况下, 2.50大于临界值2.02, 可以认为该模型的回归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根据回归输出结果, 可认为5%的置信度水平下, 回归是有效的。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 FS的系数代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影响的大小。根据表2, 这一系数在5%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为负, 服务业外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服务业的就业数量就下降0.08个百分点。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外资的增加, 服务业的FDI并没有表现出拉动就业量增长的趋势, 行业内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

三、中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服务业FDI对国内服务业劳动力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影响国内劳动力的行业劳动生产率, 并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 改变就业质量。因此, 本文着重就我国服务业外资进入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陈涛涛 (2003) 在Caves (1974) 和Blomstrom (1983) 研究基础上扩展的模型。

式中各变量的涵义分别为:

C (1) :常数项;

e2:残差项。

LP: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用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行业的总职工人数表示;

FDI:行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 这一变量反映了FDI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

K/L:行业人均资本数量, 为行业投资总额/行业年底就业总人数, 反映了行业的资本密集度;

LQ:行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 反映行业劳动力的平均质量。

(二) 数据选取和处理

由于中国商务部未公布2007年后行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 故本文选取2003—2007年度数据, 其中行业增加值采用的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 行业总职工人数采用了按行业分的就业人数 (年底数) 。由于服务业行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及服务业行业总资产的数据难以获得, 用投资额数据替代总资产, 用服务业外商实际投资总额代表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投资额, 用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代表服务业行业总资产。经计算整理, 得到表3:

(三)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 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 其实证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R2为0.999, 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9.9%的对服务业就业质量的影响, 拟合优度较好。FDI、K/L的T值均大于2, 数据显著。FDI系数为0.014, 表明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FDI,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0.014个百分点, 服务业FDI的流入对服务业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服务业FDI每增加1%, 服务业就业人员将减少0.08%;就业质量方面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服务业FDI每增加1%,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则提高0.014%。服务业FDI对就业数量产生负效应, 是由于近年来服务业国际资本跨国并购以及外商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绿地投资形式减少, 且多流入人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我国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 在与外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外资企业挤出国内服务业投资, 短期内游离出失业人口。就业质量的改善是由于服务业FDI的涌入能够促进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 有利于培养当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劳动力雇佣和管理制度上采取的是市场化配置和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近年来, 随着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FDI的大量流入, 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结构,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 提高服务业使用外资水平, 同时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继续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 有效发挥外资的促进作用, 坚持技术和劳动密集型并重。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能优化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 提升服务业整体技术水平, 虽然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一些就业岗位, 但长期来看, 企业数量的增加能有效扩大就业规模。在当前我国劳动力仍然相对过剩的情况下, 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FDI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特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FDI的引入。

第二, 规范跨国并购,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加大我国劳动力就业安置压力, 而且外资进入部分服务行业会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政府应该加强对服务业跨国并购的引导和规范, 首先要重视并购政策中的就业因素, 实行并购和就业相捆绑, 重点监控采用并购方式的重点服务行业和领域, 对并购后裁员规模进行一定的调控, 审批项目时应考虑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合理调整其中的服务业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比例。另外, 还应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 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既有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又能够带动国内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法律法规, 从而规范跨国并购行为, 积极引进绿地投资, 引导服务业FDI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第三, 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培育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进行资本转移时也进行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的转移。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 通过公共渠道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满足外资企业的要求, 最终减少该类企业的成本, 扩大其产业规模, 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推动企业加强员工内部培训, 学习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工作业绩,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tare, Metka.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Slovenia wi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1 (21) .

[2]John Nkwoma Inekwe.FDI,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igeria[J].African Development Review, 2013 (25) .

[3]Imbriani Cesare, Pittiglio Rosanna, Reganati Filippo.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Performance: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Sectors[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11 (39) .

[4]张诚, 唐琳.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J].人口与经济, 2007 (3) .

[5]查勇贵.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数量和质量效应分析[J].江苏商论, 2009 (12) .

[6]王小平.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5 (9) .

[7]王捷克.江苏省服务业利用FDI的问题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7 (11) .

服务业 篇9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目前,国际上评价现代化程度的10类指标中,有8类与服务业相关。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推动技术、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而且也能带动制造业、建筑业甚至农业的发展。因此,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现阶段广东经济实力雄厚,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9081.59亿元①。纵观广东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是其发展的主要内源,从1978~2009年占GDP平均比重达45%,而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平均比重为36%②;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大都是高消耗、低产出。然而,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加速,广东经济发展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因此,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是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广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

1 服务业内涵的界定

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其涵盖范围较广,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同的概念。因此,对服务业范围、统计口径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各国各地区通常都是在接受克拉克二次产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来解释和划分服务业:服务业是指所有经济活动中扣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后的剩余部分,所以,服务业早期被认为是第三产业。本文也将二者等同使用。

现代服务业最先由我国提出,国际上并没有相对应的提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部分,是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表现。根据WT0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服务业可分为十一大类140多个服务项目:商业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业、销售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环境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健康与社会服务业、旅游服务业、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目前我国采用2003年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即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十五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可见,服务业内部的部门众多。本文主要选取广东省有代表性的4个部门,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称交仓邮);批发和零售业(简称批零);金融业;以及房地产业,其中前2个部门代表传统的服务业部门,后2个部门代表现代的服务业部门,并以此对广东省服务业发展进行考察。

2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2.1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全省GDP年均经济增长以11.33%的速度远超全国9.8%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41%,服务业总值从1978年的43.92亿元扩大到2009年的17805.09亿元,增长了405倍③。

然而,从产业结构看,广东省第三产业在GDP的平均比重相对较小,仅为36%(如图1),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也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如图2)。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数据拟合而成

从全国服务业竞争力看,广东经济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排在全国前三位(见表1);服务业规模排在全国第一位,但是服务业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以及创新竞争力却明显滞后,如表2所示。

续 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中相关内容整理

从国际视角看,即使广东最具生机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珠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46.6%,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7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0%的水平,仅仅略高于低收入国家45%的水平。显然,目前广东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珠三角服务业发展也相对乏力。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中国31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R].中的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2 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2.2.1 广东服务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

数据资料显示,广东服务业增加值结构呈现如下显著特征:(1)传统的服务业的增加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稍有波动。其中,从1978~1985年,呈上升趋势,如,批发零售增加值占GDP 比重上升了3.4个百分点;从1985~1995年降幅很快,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从2005年至今,降幅基本趋于平缓,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4%左右,占服务业比重维持在10%左右。具体地,在GDP比重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1978年5.4%降至2008年3.9%;批发零售由1978年10.4%降至2008年9.3%;在服务业比重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1978年22.9%降至2008年0.9%;批发零售由1978年44.1%降至2008年21.6%(如图3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2)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增加值呈现波浪起伏式的上升趋势(如图4所示),阶段性特征较明显。以房地产业为例,房地产业增加值结构大体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为缓慢上升期,房地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从1978年0.7%上升到1985年1.1%,仅上升了0.4个百分点;对整个服务业的贡献率从1978年3.2%上升到1985年3.5%,上升了0.4个百分点;第二阶段1985~2005年为快速上升期,房地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上升了5.4个百分点,对整个服务业的贡献率上升11.7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2005~2007年是稳定上升期,房地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6.8%左右,对整个服务业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15.9%左右;第四个阶段2008年至今为微调期,房地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下调到了6.2%,对整个服务业的贡献率下调到了14.4%。

从服务发展规模看,传统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因此,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但是,从服务业增加值内部构成来看,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4项增加值中,只有房地产业发展最快,金融业发展相对缓慢。2008年的增加值是1978年的1558.48倍,其余3项分别是138.05倍、170.58倍、467.92倍。从各行业增值占服务业的比重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基本保持稳步下降趋势,这将会影响后工业化时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可见,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失衡,处于低级不稳定状态。

2.2.2 广东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动情况

服务业是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2008年广东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790.97万人,与1978年相比,服务业就业规模扩大1483.94万人④。具体地,呈现如下特征:

从比重变化看,服务业部门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逐年提高(如图5)。其中,从1995~2008年平均增长7.5个百分点,但是,同期第二产业增长了13.6个百分点,与之比较低了6.1个百分点。因此,服务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1)尽管传统服务部门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逐年下降(如图6),1995~2008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但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较高,如2008年两部门分别为0.9%和0.7%;同期传统服务部门占整个服务业劳动力比重更高,两部门分别为9.9%和8.7%。(2)现代服务业不论是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还是占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如图7),但从比重的数量来看,所占比重太小。如,2008年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分别只有为0.6%和0.4%,并且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也相对较低,分别为7.1%和4.8%。

显然,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吸收劳动力能力较低;而传统部门有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因此,广东服务业内部的就业结构呈现二元结构特征。

2.2.3 广东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结构变动

基础建设投资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条件的产物,合理的投资结构能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比较协调地高速度发展。纵观当前广东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的情况,服务业基建投资结构总体呈失衡状态,(1)相对于就业比重和增加值比重来说,传统服务业基建投资比重较低,且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2)现代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基建投资占服务业比重与占社会基建投资比重都呈明显的波动状态,这是引起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与增加值结构波动的主要原因。具体地: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1996~2009)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1)服务业投资比重逐年上升(如图8所示),特别是2000~2005年,服务业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长最快,从2000年2441.48亿元上升到2005年4266.94亿元,增长了1.7倍,2006~2009年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比较平稳,年均增速达22%。其中,200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达1795.52亿元,比2008年增长49.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投资达208.36亿元,比2008年增长19个百分点,金融业投资20.41亿元,比200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投资达4089.2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6.5个百分点⑤。

(2)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基建投资比重呈明显的波动状态(如图9,图10)。从交通邮电仓储业基建投资占全社会基建投资比重和占服务业基建投资比重看,1996~2009年先后出现4次波动:1996~2000年为下降阶段,2000~2006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06~2007年为缓慢下降,2007年至今为快速上升阶段。由于2000~2007年该行业基建投资比重迟缓和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邮电业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从而制约了广东经济的发展。2007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加大了对交通邮电业的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从而使交通邮电仓储业的增加值和就业大幅上升。

从批零餐饮业占全社会基建投资比重和占服务业基建投资比重看,1996~2009年先后出现三次波动:1996~2000年为下降阶段,2000~2005年为快速上升阶段,2006年至今为平稳上升时期。该行业基建投资比重的变化表明,该行业基建投资总量较小,而劳动力的吸收及增加值的产出较大。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1996~2009)以及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1997~2009)以及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1997~2009)以及2009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从金融业基建投资比重看(如图10),该行业投资极不稳定,波动较大。金融业基建投资占服务业基建投资比重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峰值和谷值:2000年为谷值,2005年为峰值,2008年为谷值。这说明该行业受市场化改革进程和市场格局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该行业基建投资总量小,这不利于服务业结构升级。

从房地产基建投资看,该行业的基建投资波动较大:1996~2000年不断萎缩,从2000年以后基建投资比重连续上升,特别是2006~2008年房地产业基建投资比重大幅度上升。国内外经验表明,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超前性,房地产投资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伴随巨大的风险。因此,房地产业投资的波动太大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综上分析可知,现阶段广东服务业内部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和低级不稳定。(1)服务业增加值结构表现为传统部门和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与服务业中的比重的反差,以及它们增长速度的反差;(2)就业结构表现为传统部门增长较快而现代部门增长较慢,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3)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基建投资占服务业比重与占社会基建投资比重都呈明显的波动状态。这与广东省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滞后息息相关。

2.3 广东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广东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2.3.1 断裂的产业关联,使服务业缺乏竞争力

广东是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大省,制造业整体发展迅猛,总量规模国内领先,从而拉动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外部资本与技术相结合推进为主的模式,其实质表现为广东是低成本的加工厂。显然,这种运行模式在拉动广东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对本地产业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换言之,国外投资者只是把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广东境内,而将大量的为生产服务的配套服务环节外部化并置于国外,使产业链难以向服务业增值部分延伸,割断了外资经济与本地服务业之间内在的产业关联,从而约束了广东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2.3.2 较低的消费率,使服务业缺乏动力

如图11显示,广东消费率持续下降,1980年消费率达73%,而到2008年仅为49%,下降了24个百分点;且2008年全球平均消费率为71%⑥。相应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基本呈下降趋势低。如198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24.4%,到2008年只有51.4%。生活消费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率低必然导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比重低。

2.3.3 滞后的城市化水平,使服务业缺乏需求基础

由于服务业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以及服务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因此,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城市化的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

历史经验和国际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中期加速期。2009年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748元⑦,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63.4%⑧。但是,目前广东省城市化率相对滞后。(1)滞后于经济发展。如,广东的中心城市广州在2006年人均GDP已超过11000美元,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城镇化率低到2012年将达83.2%⑨,这仍然低于发达国家85%的平均水平。(2)虽然广东的GDP排全国首位,但是城市化率却相对滞后,据《2009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对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总水平排名显示,广东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只有深圳和广州进入了前十强,并且分别仅位于第三和第四位。可见,中心城市带动辐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载体支撑和需求基础。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1997~2009)相关数据整理计算拟合而成

2.3.4 低水平的市场化,使服务业缺乏活力

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广东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一些现代服务业领域长期保持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实行垄断经营,如科研、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大多属于各级政府,金融、邮电、城市供水、供电和铁路等属于国家垄断型行业。这样,将众多潜在的投资者排斥在外,抑制了服务业的充分竞争,使服务业缺乏活力。

3 加快推进广东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包括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然而,根据广东服务业发展现状可知,现阶段,广东服务业相对滞后,发展乏力。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广东经济转型战略的必然,更是广东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提高的应然。

3.1 依托制造业,加速发展生产服务业

加速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广东先进制造业的必然需求。广东作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可以依托制造业的优势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其实,随着广东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和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加强,对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或组织)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科技等)服务的产业,它进入了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过程,从上游到中游和下游,在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生产性服务,无论是“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还是“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已经形成了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因此,广东应该充分利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一个特定空间上的集群式发展,从而实现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

3.2 加快城市化进程,形成城市特色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是城市,生产的集中带来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又带来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城市的功能。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广东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可建立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也就是说,广东各大中小城市应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禀赋,突出城市优势和特色,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增强辐射效应,形成不同城市特色服务业发展格局。

3.3 借力香港澳门高端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

香港澳门两地均具有服务业的优势。香港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90%,其中金融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业、工商支援业等四大高端服务业的产值,超过香港GDP的一半。澳门娱乐业最发达。因此,广东可以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借鉴香港澳门发展经验和先进理念,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降低香港澳门中小服务企业进入广东投资门槛的同时,应引导香港澳门生产性高端服务业为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担当“服务工厂”的角色。此外,应加强粤港澳联手,承接全球服务转移和外包业务,共同进入国际服务业新一轮分工格局中。

3.4 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性服务业

消费经济规律表明,随着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需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消费方式也由单一的物质性消费向多元化的服务性消费转变。《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珠三角地区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0元……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000元。因此,为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消费性服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广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状分析显示,广东消费率明显偏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不仅说明了广东经济增长一直用高投资率来支撑,同时也表明在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社会公众消费的部分太少,而转化为投资的部分较多。这种高投资、低消费就形成了广东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即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广东在调整结构中稳定和扩大内需,应积极推进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等生活消费服务产业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拓宽居民消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培育新的服务业经济增长点

广东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这源于长期以来,一些服务业主要是垄断经营,因而市场与政府边界模糊,产权虚置。因此,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垄断经营,加快垄断行业体制创新,创造条件鼓励多种灵活方式进入服务业市场,从而推动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培育服务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在设计、制造等各个方面都有企业的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则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当然,技术创新既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研发投入,又需要政府提供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的平台,更需要适宜的宏观环境,使资本、人才和技术的聚集成为可能,进而在要素集聚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规模经济,最终形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3].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刘成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

[5].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

[6].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2

[7].邓雄才.服务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8

[8].杜富荣.广东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4):149~151

[9].P.W.Daniels.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ics,Black publishers Oxford,1993

服务业 篇10

当前, 我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重要阶段, 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科学、创新要素流动与衔接不畅等问题, 呼唤科技服务业的规范及快速发展。2012年12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粤府办〔2012〕120) 是我国首个由省级层面出台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明确提出“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 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 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 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 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该《意见》还指出, “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九大类科技服务业。到2020年, 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 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1]。处于沿海地区的东莞, 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东莞的成绩还是东莞的困境, 在中国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以东莞为样本, 分析了东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东莞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之初, 敢为天下先的东莞开创了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并称的“东莞模式”, 综合实力从此领跑全国地级市, “东莞制造”也一度是“中国制造”的领跑者。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 东莞上万家企业遭遇挑战, 一批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下, 一批通过自主创新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 这使200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得以较快推行, 也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文件。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重要桥梁, 一直受到东莞市人民政府的关注和重视。2010年1月, 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台《东莞市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实施办法》 (东府办〔2010〕7号) , 明确大力发展科技咨询、科技研发、科技转化等5类科技服务机构, 并设置专项资助经费,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经费资助。同年3月在东莞市科技中介同业公会成立大会上召开了东莞市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作会议, 将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助推东莞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东莞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先后建设了华南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创新研究院、中山大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科技服务机构,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百强企业。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东莞科技服务业产业基地, 已列入国家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市已基本建立起市、镇 (街) 逐级分布、种类较多的科技服务机构, 形成了国有、民营、股份制、外企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聚集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 科技服务类别较全

按照《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 (2015) 》 (国家统计局令第15号) 的分类方法, 科技服务业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等7类。目前, 东莞科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已经覆盖以上7类。2014年, 纳入全市科技服务业统计目录的机构有160家, 营业总收入36.5亿元, 从业人数共计13 220人, 其中学士学位以上人员共有7 031人, 占总从业人数的63.2%。科技服务机构也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多种形式。

1.2 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一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2014年出台《东莞市企业 (单位) 研发经费投入奖励实施办法》, 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分级发放奖励。2014年度, 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115.05亿元, 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为9.78亿元, 其他 (包括教育、服务业等) 2.34亿元, 共127.17亿元, 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2.16%。二是人力资源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近3年来, 东莞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2011—2014年研发人员年均增速为14.25%, 位居珠三角第二位, 2014年增速达10.32%, 位居珠三角区域第三位, 2014年东莞工业企业研发人员达到58 752人, 位居珠三角区域第四位, 次于深圳、广州和佛山。三是政府资助经费不断增加。为促进东莞科技服务员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 东莞市人民政府每年投入20亿元, 实施“科技东莞”工程, 市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科技创新平台。2015年资助科技服务业项目240万元。同时, 推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扶持政策, 研究出台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事后奖补的措施。2015年, 受理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项目1 694项, 享受政策优惠企业290家, 加计扣除额为33.6亿元, 减免税款8.4亿元。同时, 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2015年有222家企业获得广东省研发费补助经费共计2.16亿元, 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1.3 载体建设成效初显

1) 科技企业孵化链条不断完善。2015年8月制定出台《东莞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和《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 实施孵化器筑巢育凤行动计划, 着力健全“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孵化链条, 以此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水平。目前, 东莞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6家, 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1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孵化面积近100万m2, 在孵企业和项目数不断增多, 累计毕业企业约300家。

2)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2014年9月出台了《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文件, 为组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政策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和投入, 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 建立了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东莞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和桥头镇环保包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新型研发机构, 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7个。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多项, 获得各级科研经费约6亿元, 引进各类人才2 569名。目前, 东莞计划投入28亿元, 加快建设松山湖大学创新城, 建成后可容纳10~15个新型研发机构落户, 这将成为东莞重大科技资源的集聚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3) 企业研发载体日益增加。2012年出台《东莞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助办法》等办法,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龙头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 适度降低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认定条件。2015年, 东莞共有国家、省、市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83家, 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 省级工程中心126家, 市级工程中心103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 省级重点实验室 (企业重点实验室) 11家, 市级重点实验室41家, 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

4) 专业镇全覆盖计划有序推进。东莞积极推动相关镇街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现有升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0个。其中横沥镇组建了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虎门镇组建了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桥头镇组建了环保包装协同创新中心, 为特色产业提供研发、检测、咨询、人才培养等综合科技服务, 为服务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东莞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作为一种新型业态, 科技服务业在东莞发展迅速, 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深圳、广州等地区相比, 东莞还处于初期的起步阶段, 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总量不足且增速较慢

与广州、深圳相比, 东莞科技服务机构的数量差距较大, 产业成熟度不高, 规模总量偏低。2014年东莞科技服务业占GDP比重比广州低1.83个百分点, 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2011—2014年, 东莞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速比广州低8.71个百分点, 比全省低13.19个百分点。

2.2 结构不佳且专业性较弱

在全市从事科技服务企业的法人单位中, 全部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仅占三成, 而部分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达到六成。如果按照行业特征划分, 可分为科学主导行业 (如生物医药) 、技术主导行业 (如制造业) 、市场主导行业 (如零售业) 。不同行业的创新需要不同类型的科技服务。目前东莞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类的企业过少, 仅占一成, 而从事综合科技服务占六成之多。这就折射出该行业高层次人才匮乏,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高端研发人才和具有创新性、跨领域整合与管理实务历练的人才严重缺乏。已有的各类机构在发展模式、功能定位、业务专长等方面也大多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阶段, 真正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性服务的机构还很缺乏。

2.3 孵化模式单一且产出较低

东莞对孵化载体的经费投入力度非常大。从2015年起, 设立孵化载体建设补助资金, 对市级孵化器按照建设投资总额的25%给予最高1 000万元的资助;对国家级孵化器和孵化器培育单位分别给予经营管理机构3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但是, 孵化载体的建设效益还未凸显, 投入和产出远低于广州、深圳和佛山。比如, 在科技孵化器数量上, 东莞相当于广州的41%, 深圳的46%;在总孵化面积上, 东莞相当于广州的19%, 深圳的0.49%, 佛山的33%;在累计毕业企业数量上, 相当于广州的12%, 深圳的12%, 佛山的50%。在东莞个别孵化载体中, 一些孵化器仅仅提供房屋租赁等低水平服务, 可以提供直接参与创新过程、创新资源配置等服务的机构较少, 孵化器成为空穴器, 因此出现孵化器人员四处招收创业者的局面。

2.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且服务供给能力不高

在东莞的32个镇 (街道) 中, 虽有20个设有科技服务机构, 但地域分布不平衡, 这些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和松山湖高新区, 其中南城街道55家、莞城街道24家、东城街道16家、松山湖26家, 其他镇 (街道) 的科技服务机构相对较少。根据东莞产业布局, 很多镇街都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但都缺乏配套的科技服务机构, 虽然桥头、横沥等镇通过打造专业镇协调创新平台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服务需求, 但对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镇, 仍然极度缺乏科技服务机构, 由此延缓了本地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进度。同时, 科技服务行业的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品牌形象尚未树立, 无序竞争还比较明显, 服务质量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3 加快发展东莞科技服务业的路径建议

不可否认, 东莞科技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兄弟城市相比, 差距较大。这就需要树立“立足东莞制造、谋求差异发展、借力广深优势、增强造血功能”思路, 重点发展研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文化创意等科技服务业, 建成与广州、深圳互补合作, 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体系。

3.1 加强制度创新以激发服务主体的积极性

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提出,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 是人类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 其目的是减少人们互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制度创新可以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在科技服务过程也表现为各级各类服务主体在制度约束下的自我组织过程。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东莞急需促使科技服务机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桥梁作用。但是由于东莞科技服务业尚处初级阶段, 对政府依赖性也相对较强,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科技服务市场, 均衡配置服务资源, 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整体服务能力。

一是完善激励措施。在推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基础上, 继续推出优惠的税收政策, 调动服务主体从事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科技服务机构更高效地配置服务资源。培育一批龙头科技服务机构, 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重点化、特色化建设的科技服务。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由于科技服务活动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所以政府需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区别对待, 分类推进管理创新。鼓励发展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 增强服务机构的独立市场地位。

三是规范行业秩序。针对东莞科技服务业无序竞争、违规操作等问题, 搭建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市科技中介同业公会的协调作用, 发挥示范性科技服务机构的标杆作用, 加强科技服务行业规范管理, 促使各级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合理定位、错位发展, 明确法律要求, 确定服务模式, 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互补共生的市场环境。

3.2 完善平台建设以积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

科技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 需要信息、知识、设备、场地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各类创新主体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在广度、深度上也呈现出不断拓展、细化的趋势。为了降低创新成本, 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优化配置各类科技服务资源。

一是对接产业集群, 建设科技园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呈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 比如中关村西区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东莞可以学习中关村的建设经验, 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 促进面向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集聚。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0) 》, 东莞未来最具竞争力的高品质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就是新划定的“中心组团”, 包括莞城、东城、南城、松山湖 (含生态园) 等8个镇 (街道) 和园区;中心组团当中, 更为核心的区域则是市区和松山湖。东莞可以此为契机, 加快推进园区科技服务基地建设, 整合园区内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 使其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而节省相互之间的物质、信息流动的成本, 节约空间交易成本, 提高服务效益, 在创业服务、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领域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引领辐射作用、市场化运作能力较强的服务机构, 带动中心组团的其他科技服务机构上规模和上水平。

二是完善孵化功能, 培育创新成果。近年来, 从国内其他城市建设情况看, 孵化器的创收能力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虽然东莞的孵化机构不断发展, 但无论在规模数量, 还是服务能力上, 不仅与广深存在较大差距, 而且也还不能满足本土企业的服务需求。为此, 东莞多措并举, 通过加强市场引导, 出台资助政策, 鼓励企业自主建设孵化, 将在建和已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纳入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范围, 予以重点培育。同时还组织认定一批国家、省级和市级孵化器, 由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构建大数据平台, 对接服务信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服务提供模式。在创新过程中, 信息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投资方向、工艺技术研发等环节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东莞加快建设全市一盘棋和区域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局面, 行政区划限制被逐步打破, 以镇 (街道) 为单元的小组团格局正演变为以经济区为主导的大组团格局。为此, 东莞需建立一套适用于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应用系统和运行监测分析系统, 以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点, 以一中心四组团为面, 以各镇相对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为网, 构建服务机构数据收集、分析、咨询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平台, 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运行监测的信息对接。

3.3 对接创新链以促使有效供需动态均衡

创新链是由创新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构成的有序链条, 是多个主体基于共同利益, 围绕一个新产品由创意产生、研究开发、规模化生产到商业化全过程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用来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链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2]。而科技服务链主要是对应于创新活动的科技服务机构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复杂服务网络。为此, 需要对接创新链, 建设东莞的科技服务链, 促进创新链中的科技服务需求得到及时、有效地满足, 达到动态平衡、良性互动的状态。

创新链包括发明、创新和扩散3个阶段, 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的科技服务。一是在创新思想激发产生阶段, 需加大经费资助, 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基础信息和研究设施, 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二是在创新产品研发阶段, 包括小试、中试等, 需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科技服务, 包括评估团队服务、战略咨询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经费资助服务和实验场地服务等。三是在创新成果的扩散阶段, 即商业化和产业化环节, 需要引起外界关注, 以便创造经济价值。所以, 应搭建产品推广平台, 提供市场咨询、展示和营销服务, 获取市场认可, 并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融资, 促使成果的产业化。

东莞要实现科技服务链与科技创新链的有效对接, 需实施“两化并进”的发展策略。一是加强专业化建设。为此, 需加强行业引导, 激励更多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法人单位转型为全部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法人单位, 明确不同市场定位, 坚持差异发展战略, 切实提高科技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二是加强全链化建设。加大扶持力度, 将一批只能提供片段化、碎片式的科技服务机构培养为全链化、综合式的服务运营商, 比如引进和培养清控科创集团这样的综合服务机构, 发挥对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科技服务链与科技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3.4 坚持引育并举以打造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从科技创新链的运行过程来看, 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贯穿全程的必要条件, 而对应到科技服务链上, 高水平的服务队伍也必须配套搭建, 才能真正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二者的融合并进。为此, 东莞需坚持“输血”和“造血”同步推进, 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与产业集群升级和科技创新扩容相匹配的高水平科技服务创新型队伍。一是加大“输血”力度。东莞可利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自贸区的地缘优势, 设立专项资金, 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 不断引入国内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 引入一批全链式综合科技服务运营商, 大力引进一批科技服务业的高端人才, 引进国家级、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加大“造血”力度。通过引进、培养、培训、资质认证等手段, 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加快培养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法律、经济等专业人员, 壮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促进政产学研合作, 加强科技园区、专业镇等服务平台之间的科技服务人才交流, 提高政产学研科技服务资源的整合度。三是加大平台留人力度。按照“政府平台+市场化平台”的模式, 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平台体系。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鼓励跨国公司、科研院所在东莞各类科技园区创办研发机构或共建研发试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努力利用平台和项目留住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0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75509.htm.

[2]蔺雷, 吴家喜.科技中介服务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3]广东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队.2015广东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4]东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14东莞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服务业三轮驱动 篇11

我在想,如果把对中南海服务的这个流程,应用在为普通人民服务上,这不就是服务业吗?所以过去我们有服务,但不是服务业。

上海有一句俗话,叫做“一句话”,就是今天你们家有这么好的酒,是不是给我来一瓶。“一句话”,为什么?你是我的朋友。“一句话”是什么现象?中国人有服务,但只为亲友开放。如果是我的好朋友、家人,我对你的服务和对你的关照自然周到细致。所以,我们平时找服务,找任何一样我们重视的服务,都会先找朋友,就是“一句话”。所以中国不是没有服务,我们的文明模式是把服务放在资源优先供应领导和优先给予亲友上面。

为亲友、领导服务,这是古代服务业。那我们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关键就是用一个新的方式让普遍的服务对象都能够享受均等的服务,也就是我们讲的一体化。

一体化服务业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一般讲O2O,线上有互联网、线下有实体店,其实这两个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我们在外边用手机,回家以后用电脑,出门以后逛街,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就是手机、电脑、逛街相结合。我们的感官就是O2O,所以服务模式是O2O。最重要的本质是因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如此,所以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模式也应如此。

互联网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线上耗费越多的时间,其实他越是需要有线下时间来平衡,否则会处于某一种疾病状态。我们有一些人做生意只做线下,时间长了,会非常焦虑。原因是什么?发现自己跟线上空间好像隔绝了,没有机会接触,所以O2O的本质实际上是消费者用户行为发生了变化。

O2O中最重要的强项就是,不管你在线上还是线下,只要讲“一句话”,通通给你搞定。海尔在服务行业、传统行业做得非常靠前,服务端现在处于海尔战略中更重要的位置,也是海尔革命很重要的环节。有一部分像海尔这种传统企业,需要实现服务化和互联网化。

第二个是云地一体。云地一体化是什么意思?我现在就要做普通人、陌生人,但是你要知道做普通人、陌生人,有一个问题:找到他,连接他的成本很高。但互联网提供的接受面、选择面更广,并且有了目标对象后,供应端和服务端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互联网时代带来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拒绝人情,交易就会最大化。我们把拒绝人情的创业或者那种模式叫做人的云端,把交易部分称作地端。有人专干云、有人专干地,有人云和地一起干。所以云地一体化是我们理解互联网的第二个关键。

第三个是前后一体化。很多人讲小米,但是大多数人不明白小米做了什么,为什么那么有魅力。简单地说,小米找到了目标人群,和目标人群充分沟通,从研发手机到生产过程不断改进,销售服务更是去考虑目标群体的需要。这样,消费者俨然成为了小米研发下一代的关键。

服务业 篇12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相关文献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 如网络通信、网络传媒、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 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 如通信、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业等。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成为国内理论界研究热点, 如杨亚琴和王丹 (2005) , 刘俊杰和王述英 (2007) , 何骏 (2007, 2008) , 李志平和白庆华 (2008) , 吴家喜 (2008) 等都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展开研究, 重点在于集聚区形成机理、特点、功能开发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 为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总体来说,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引导。

西方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关注现代服务业布局的集聚化与扩散化并存现象。Scott (1988, 1993) 指出现代服务业从城市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扩散的现象是源于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弹性生产方式的出现;Storper和Walker (1989) 认为当产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阶段时, 空间上的扩散就成为现代服务业寻求低成本布局的选择。Scott (1988) 、Moullaert和Gallouj (1993) 、Storper (1995) 、Pinch和Henry (1999) 、Camagni (1991) 、Keeble和Willcinson (2000) 等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Nachum和Keeble (1999) 、Amin和Thrift (1992) 等对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聚区、硅谷 (Silicon Valley) 等进行实证分析。Naresh和Gary (2003) 、Peter Swann (2001) 、Sam和Kee-Bcm (1998) 等研究了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Philippe Martin和Gianmarco Ottaviano (2000) 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自我强化模型。国外学者从多个视角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现象, 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存在、演化和发展, 提出了各自观点。综合而言,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也有政府人为因素的推动作用, 理论界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保持统一的肯定观点, 对与创新和网络密切相关的知识型集聚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核心作用给予了重点关注。

二、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起源, 逐步形成了虹桥商务集聚区, 这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现。

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 2000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首次过半 (50.5%) , GDP10.8%的增幅中有6.2个百分点是由第三产业提供的 (上海市统计局, 2001)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大大增强了上海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黄浦、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都呈现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上海积极规划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加大在品牌建设、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并启动了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以区为单位, 建设一批集商务、住宿、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分两批确定了20个建设项目, 2006年启动首批12个集聚区建设项目, 2007年正式公布第二批8个集聚区名单。希望通过集聚区建设, 吸引集聚优势资源, 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新亮点。

上海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已经全面推进, 可望2010年左右全部建成, 目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成效逐步显现, 产业布局得到统筹协调。中心城区通过功能提升和完善配套, 已形成服务业集聚和规模效应的区域, 实现了集聚区的商旅文结合;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中的集聚区, 通过统一规划和联合开发, 显现了中心城区CBD溢出效应和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效应, 并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凸显了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 形成与中心城区集聚区错位互动发展的格局。

三、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启示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经验, 对我国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具有较好启示作用。

(一) 国际对标与经验积累相结合, 深化发展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 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

结构变化和人口规模扩张等因素驱动下, 城市服务业集聚出现了由单点的中央商务区 (CBD) 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 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中央商务区 (MCBD) ,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应运而生 (广州协作网, 2008) 。上海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从国际对标起步, 市政府组织国际大都市考察活动, 召开国际研讨会, 对标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城市的成功之道, 深入细化适应上海发展特点的集聚区发展理念, 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构想。在具体项目的逐步推进和实施过程中, 积极经验, 树立样板,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和现代化。通过样板示范效应, 加大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 积极发挥区县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在政府指导下合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二) 优化规划布局, 完善核心区域专项设计

上海制定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规划上围绕“一个核心”、“两个依托”、“三个合理集聚”、“四个集约发展”、“五个空间集合”, “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布局上“错位发展、各具特色”, 建设上“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结合未来功能定位, 上海明确各集聚区的核心区域和衍生区域。针对核心区域土地资源稀缺、现代化商务楼宇供给不足的困境, 上海借鉴东京等城市成功的空间设计经验, 一方面完善集聚区内部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在控制集聚区整体容积率的前提下, 实行容积率局部调整, 挖掘潜在的商务楼宇空间, 加强保护性建筑的功能开发。通过国际招标形式确立的实施方案与上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固化有效衔接, 合理规范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三) 完善交通枢纽, 构建科学交通系统

上海计划于2010年建成的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预计将承载全市出行量的10%左右, 而且交通集散强度高、高峰持续时间长、交通目的多样化, 呈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分散化、多极化特点。2008年5月4日, 由上海市经委与市建交委、市规划局共同编制出台了《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交通导则研究》, 提出构建一个科学的立体交通系统的思路, 解决集聚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地铁、轻轨、道路等城市交通规划要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协调。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干道、隧道、桥梁等立体交通网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 把交通枢纽设立与商务楼宇、休闲场所互通连接, 方便工作、生活与休闲之间的流转, 加强交通网的功能新开发 (叶松, 2007) 。依托轨道交通站点。

(四) 吸引专业人才, 发挥服务创新优势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行业, 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实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转型, 关键是吸引专业人才, 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熟悉创新原理, 掌握创新方法, 能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劳动做出创新性成果, 有助于推动产业调整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本身具有更高的学习与创新效率, 集聚区内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等行为主体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创新。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频繁联系和沟通, 使创新成果更易传播、吸收和转化, 从而促进整个集聚区服务能力的提高。集聚区具有有利的创新基础设施, 在学习与创新的动力、环境、组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可促使集聚区整体及区内个体均成为创新主体, 发挥服务创新优势, 推动产业进步。

除了上述经验外, 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探索还有其他很多启示, 比如:强化区位优势, 打造主导产业群;以人为本, 协调生态和人文环境;有机连接产业链或创新链, 提升整体辐射能级;构建市场服务体系, 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等等。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也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有待改进, 比如过度依赖政府政策、企业竞争与协作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总体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增强上海产业竞争优势和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小结

产业集聚理论转变了传统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 从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配套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区域产业发展, 从传统的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换为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知识竞争优势, 形成独特的经济分析视角。产业集聚区具有整合优势、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知识溢出等作用机制, 因此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有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布局分散, 产业层次较低且区域间差别较大, 因此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和演化规律, 总结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经验, 构建适应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 通过分析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历程, 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总结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志平, 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02.

[2]何骏.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上海的实证研究为例J.城市, 2008.04.

[3]杨亚琴, 王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5.01.

[4]Keeble, Wilkinson.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Ashgate Adlershot.2000.

[5]Henry G Overman, Stephen Redding.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rade, production and income:a survey of empirics.Work-ing Paper, NBER.2001.

上一篇:后期制作编辑下一篇:电子制作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