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2024-10-19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精选7篇)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1

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类: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第三方与自营相结合的混合物流模式。其中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被应用到各个地区,成为不少生产经营企业选择的物流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以非核心物流业务作为主要对象,凭借自身独特的特征与内涵刷新了人们对物流管理的新看法,与建立战略同盟关系的生产经营企业分享共同利益,彼此承担相应风险。

一、第三方物流管理概述

20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信息流通变快,竞争愈发激烈,经济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为了实现大幅度的经济增长,物流成了各国着力发展的对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专业化集成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者3PL,主要指企业不仅积极完成对自身需要负责的主业工作,同时需要处理的物流管理活动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相关服务企业,实现物流服务与信息的全面交流。作为第三方产生的物流活动被称为第三方物流(合同制物流),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则是指参与该阶段的公司。

在物流行业中,第三方物流有着突出的新型性和管理模式性,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整合物流业的专业化优秀资源,提高企业效率。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实行新型的“物流外包”管理模式,基于合同的规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功能集合,运用自身良好的专业物流知识,针对不同客户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权责明确。面对信息时代来临,信息技术成了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增加了物流数据传递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装卸搬运、仓库管理、订单处理等等的自动化技术,加强企业彼此协作。企业的竞争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得到提升,正面迎接时代的挑战。物流又被称为“第三方利润来源”。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的利润与客户的利润相互影响,通过为需求者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新价值与利润,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物流管理超越了以往物流一单对一单的服务方式,有着长期性稳定合作,正规性合约关系,管理物流业务的密切性等等新内涵,并且涵盖了生产经营企业相关的分析设计管理等内容。

二、剖析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管理按照合同导向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物流服务,以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和信息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发展。由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服务水平层次不齐,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双方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我国面临物流社会化的瓶颈期。所以,从根本开始转变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与生产经营企业对物流的观念,开发创新合作方式,提高第三方物流管理的职位和特征的深层次定位,才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广阔的发展平台。

1、生产经营企业的战略同盟

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是生产经营企业在物流方面上的战略同盟。以保证生产经营企业物流方面运作高效与供应链不断优化为中心职能,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次性快捷便利的运输配送服务和长期契约型服务。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具有大部分生产经营企业欠缺专业优势与物流管理经验,从事多样化物流项目的运作,甚至不止于普通的货运运输仓储业务,更伸展到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与生产经营企业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通过自身掌握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物流设施、物流管理、物流设施,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成本低质量高的物流管理服务,实现生产经营企业资源和配置的优化,节省企业的人力财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由此可知,第三方物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归属于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体系旗下的趋势,与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合。

2、一体化的获取利润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与生产经营企业形成利益一体化的模式。与传统物流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主要依赖着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发展,将现代电子物流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凭借科学的物流管理技术创造新价值,并且与生产经营企业分享,双方一致的利益,体现出“双赢”的价值观。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降低生产经营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企业带来利益。并且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也能产生规模经济性,带来物流平均成本的下降,通过节约生产经营企业的物流成本,为自身创造更高的利润。

3、双方承担着相对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经营企业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不同生产经营企业的不同需求,往往会自行为合作企业投入资产,为合作企业建造合适的现代化专业型仓库,开设专属性强的运输设备和信息传输系统。这些少则百万多种上亿的投资,虽然为生产经营企业节约了费用,却让自身承担了巨大风险。因此,生产经营企业的业务量往往关系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投资收益。相对于生产经营企业,企业与客户直接的直接接触减少,不利于建立密切的客户关系。将企业将业务委托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的同时转交了对应的客户信息,存在着潜在的客户信息泄露风险。

三、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管理作为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模式,有着降低生产经营企业物流成本、仓储成本,提升服务顾客的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优势,受到各领域欢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随着不断变更的现代社会需求,创新的技术手段,第三方物流管理仍需加强完善。以高效的物流活动,合理的资源配置作为追求目标,不断发展完善,减轻投资中面临的风险,为自身与生产经营企业创造更为长久的利益。

摘要:第三方物流管理首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第三方物流管理如同雨后春笋在全球范围高速发展起来。由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所体现的新兴事业形态和物流管理模式,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行业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2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平衡;生态发展

目前,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脚步,既是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手段,也为促进我国农林业经济进入崭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全面了解“现代林业”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以可持续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林业经济新结构,能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开放、绿色的新思路,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现代特色林业的转型与升级,对提升现代林业管理与治理能力也有积极帮助。

1“现代林业”的内涵

现代林业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投入到农林生产与运营当中,旨在实现林业产业的最大化效益,以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和谐发展成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主旋律,当生态关系与社会关系能够和谐相处时,现代林业就真正走向了文明时代,可以从3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林业的内涵: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森林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要搞好林业经济,就必须要充分调动林业从业者的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升现代化森林质量,以宝贵的森林资源为契机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要不断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现代林业是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系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林业生产来说,主要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林农在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出现一些功力化的负面问题;人林和谐,这也是现代林业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尊重林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确保生态平衡,通过打造现代生态林业,以确保子孙能共享现代林业盛果,这成为加速我国林业科学化发展的毕经之路

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

2.1现代林业的生态特征

林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建设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主动力,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营现代林业经济的根本原则,这需要根据各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林业生产规模与种类,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节奏。

2.2现代林业的经济特征

经济是林业生产的功能3大功能之一,现代林业应为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林业生产的经济功能所决定的,只有林农能获取丰富的经济收益,才能更好的推动林业向更强更大目标前进,这也是现代林业最为显著的特点。

2.3现代林业的文化特征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突出表现,也是构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特征是现代林业的显著标志。因此,客观认识林业发展规律,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体现,以森林文化为出发点,减少各种冲突的发生,有助于人类走向更为和谐、健康的未来。

3加速“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了更好的迎接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改变我国各个林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就需要从林业发展全局谋划入手,坚持经济收益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开拓一条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高层次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科技创新为构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体系提供有力工具,推进我国林业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水准,需要做好林业资源与产品的科技研发,让更多的林业科技发挥其自身强大作用,为现代林业管理与生产体系的树立更为广阔的科技远景,从而能够真正满足科技兴林的需求;促进现代林业的社会化发展进程。通过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的进程,鼓励更多的社会群体与个人参与到我国林业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当中,对林业发展有更为清晰的定位,从而可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这是做好现代林业的重要一步;实现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发展。林业经济要实现绿色增长,就要兼顾林业经济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才是现代林业的真正内涵意义,这就需要加快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以区域为中心着重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立林,真正发挥出生态林业的示范作用。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林业生产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走一条特色化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生产在规模和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只要能够坚定不移的推动林业产业化与生态化进程,赋予林业生产更多的科技感,就能够全面实现现代林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3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 我国在2004年底已经全面放开物流市场, 国外实力雄厚的综合物流公司纷纷加速向我国物流市场扩张, 抢占市场份额, 我国的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 随着经济一体化、消费多样化、贸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客户关系管理 (简称CRM) 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稳定的客户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它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有50%是从客户关系服务做起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CRM的重要性。因此, 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改善客户关系, 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问题。

二、国际物流的新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当前的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 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进入21世纪, 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 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通过结盟可以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 提高企业的地理覆盖面和“一站式”服务。

(二)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构建合同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体系。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要做到五个“RINGHT”的服务, 即把适当的产品, 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 以适当的数量、适当的价格提供给客户以优质服务。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 为客户提供日益完善的增值服务, 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 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小资源消耗为目标, 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国际物流活动。21世纪, 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 因此绿色物流将备受关注。

(四) 第四方物流快速发展。从地区、国家的整体来说, 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 特别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另外,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物流专家的推动, 于是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

三、物流新特征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一) 我国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当前经济形势下, 客户越来越追求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 以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跨国公司因也要集中精力于其核心业务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外流外包。他们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部协调, 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以期得到更快、更好、更廉价的物流服务。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物流企业长期处于行业垄断状况, 导致大部分国内物流企业对CRM重视不足, 没有把“以客户为中心”落实到企业文化中去;客户资源在企业内部未实现共享, 导致客户有时面对的不是完整的企业, 而是“各自为政”的不同部门;企业缺乏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 因而无法对已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甚至连相同客户的不同订单也无从辨别, 更不用说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物流服务。

由于不能正确衡量客户的需求等相关信息, 企业决策也只能是基于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 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实际上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 对CRM仅限于“后期服务”的一些环节上。在一些物流企业, 还把客户回访当成一次额外服务, 离客户关系管理的高度相差甚远, 更谈不上系统性和连续性。

(二) 物流新特征下, 我国物流企业CRM的新方向。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是一种能够从客户角度出发、保留更多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的经营战略。国际物流新特征下, 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以客户为中心, 从多方面去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把物流服务委托给专门的承运商来执行,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负责的是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规划、调控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运作的主要驱动因素, 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 始终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 为客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争取时间。

四、我国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我国物流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客户关系管理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的竞争手段和管理系统, 要求企业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一) 调整企业经营理念, 塑造全新企业文化。物流企业需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员工中去, 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 以客户利益为中心, 关注客户个性需求的物流企业文化, 并加强企业与第三方物流, 甚至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 规范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企业必须建立地以客户为中心, 以了解客户、服务客户为目标的组织结构, 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 实现部门间的有效合作, 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与速度。

(三) 建立完善的数据挖掘系统。数据仓库是CRM的核心条件, 它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客户的基本数据, 为销售人员提供详细的客户信息和服务细则, 真正使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四) 使用合适的管理工具。对于物流企业行业特征比较突出, 客户数据比较复杂来讲, 需要专业的数据挖掘工具才能充分进行分析, 因此定制或行业版CRM是较好的选择。

五、企业客户关系动态管理及其改进

(一) 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动态评价。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 确定评价模型; (3) 确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权重指数; (4)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5) 计算评价结果。这里给出一个可操作的定量评价模型, 如表1所示。 (表1)

要做到评价的公正、科学、客观, 仅仅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不够的, 它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评价配套体制:

1、确保科技评价机构独立开展评价工作。首先, 评价是独立运行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能承担评价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其次, 必须建立一套严谨、系统的评价工作规范及制度。

2、严格选择评价人员, 实现评价的严谨性。部分评价数据是评价人员对咨询服务的主观判断, 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因此, 在开展评价工作时, 除了科学地选择评价指标以及科学的分析方法外, 选择公正客观的高水平评价人员, 则是提高服务质量评价可信度的重要保证。

(二) 不合格物流服务的及时改进, 弥补客户关系缺陷。通过对服务质量的动态评价, 物流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 有差别的对待不同评价结果的客户关系, 其基本思路是:

1、根据收益率和业务额, 对客户进行分类和重要性排序。 (表2)

2、根据客户不满及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筛除一些不具威胁的风险。

3、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关系进行处理, 并加入数据库进行跟踪调查。

(1) 明星客户。这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来说具有高收益率和高业务贡献率, 是物流企业未来的利润保障, 也必然是竞争对手争夺的主要对象。为此, 物流企业必须为客户提供最好的团队和服务质量, 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客户不满与批评, 应引起高度重视, 并予以快速而妥当的处理, 让客户感受到明星般的待遇和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提高其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

(2) 金牛客户。这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来说具有高收益率和低业务贡献率, 是物流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 是企业重点维系的对象。为此, 应尽可能的提供专人负责该客户, 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对任何服务的不周之处, 都能够得到客户的及时提醒, 从而改进。这样有利于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和客户满意度。

(3) 问号客户。这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来说具有高收益率和低业务贡献率, 由于增长较快, 其客户开发成本也较高, 而由于收益率有限, 其现金流量又较低, 因此对部分经过选择的问号客户可以进行必要的业务开拓, 以进一步提高其对企业的业务贡献率, 并促使其成为物流企业的一颗“明星”, 对其他的问题客户有限度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以形成更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4) 瘦狗客户。这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来说具有低收益率和低业务贡献率。一般来说, 该类型的客户很难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甚至其维系成本大于收益, 是企业可以逐渐摆脱的客户, 这样还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明星、金牛客户的服务质量。在少数情况下, 企业可能经过努力将瘦狗类客户发展成为金牛客户, 但开发成本巨大, 而且风险极高。

参考文献

[1]韩耀, 高用深, 曹杰.物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建设[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VOL23.6.

[2]马玉超, 齐冰.我国物流企业实施CRM的难点分析[J].企业经济, 2003.10.

[3]姚建凤.谈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 2004.1.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4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物流管理的新发展, 同时也使得现代物流管理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1 信息化:“物流管理, 信息先行”

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管理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也是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物流管理归根到底是各种物流信息的接受与共享, 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快速获取相关的商品信息、客户信息等各种所需信息, 并高效快速完成商品从商家到用户手中的商品流通全过程,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并在物流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并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 可以说, 信息化特征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本质特点, 其彻底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1.2 系统化:系统化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电子商务以及网络社会的双重影响下, 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化特征正愈加显著, 所谓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是指物流的整个运行过程从购买、配送、存储到销售等正愈加紧密并成为一个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有机系统, 整个物流系统在物流信息的收集、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等过程中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 从而实现对整个物流全程的控制和管理, 并接受来自用户等各方的信息反馈, 可以说, 物流管理系统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智能化:智能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同时也是保证和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化的重要手段。企业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主要靠局域网来完成, 它利用多台计算机和一定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物流信息的接受、发布乃至共享, 这也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企业纷纷引入局域网, 以进一步提高其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的重要原因。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策略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现代物流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 也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而应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实现新的发展。

2.1 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内在要求, 信息收集与共享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任何信息的丢失以及错误都可能导致物流管理的失败,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对信息化、系统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 尤其是要加大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 如物流信息中心、自动分拣、条码识别、自动化包装、局域网建设等, 这些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才能使企业的整个物流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需要, 也更具效率。

2.2政府的相关调控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的必要保证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除了从应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打破物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区、部门界限, 实现市场在物流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以外, 政府部门还应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当前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 在法律方面, 应尽快完善企业物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保证物流活动在正常合理的法律框架内运行;在经济手段方面, 应进一步将物流管理纳入政府国民经济管理中, 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手段宏观调控整个物流活动, 协调物流管理过程中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活动有机进行。

2.3 培养和引进新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培养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切实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促进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物流要发展, 关键靠人才, 尤其是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正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而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物流人才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物流管理人才。

摘要: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传统物流管理的变革, 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也日益暴漏出一些问题, 因此有必要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5

一个完善、高效率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突显出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向。这使得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从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成本节约上来提高交易的简洁性和快捷性, 更应该注重整体性能的集成, 从而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技术更应该科学地选取。

1 Web Services技术及其特征

Web服务 (Web Services) 是一种基于Internet标准协议或规范的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发现、调用的自描述的服务器端软件组件, 该组件技术的目的主要是程序之间的交互。Web Services是由W3C联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组成, 用来促进跨平台的程序间的通信。Web服务基于HTTP等TCP/IP协议, 采用可扩展置标语言XML, 定义了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WSDL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 UDDI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集成) 以及WSFL (Web Services Flow Language:Web服务工作流语言) 。

Web服务由服务描述和服务实现两部分构成。服务描述用于描述服务调用的接口信息, 服务则是服务描述的实现, 是一个软件模块。服务被部署在可通过网络访问的服务平台上。Web Services技术的主要特征和应用优势如下:

(1) 松耦合性。采用Web技术实现的信息系统, 客户端不需要在程序中绑定链接对象。Web Services技术动态地获取服务端地址, 动态地建立连接、获取服务。只要服务调用的界面不变, Web服务地址或服务实现方式的变化对调用者都是透明的, 这使得基于Web服务架构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简单性。Web Services技术采用可扩展的置标语言XML来定义其各种协议。XML的简单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开放性使得采用SML语言的Web Services的实现比传统的组件实现技术要简单高效得多。

(3) 高度可集成性。Web Services是一种跨平台技术, 它采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标准Web协议作为服务界面和协议描述的规范, 从而屏蔽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 能够将各种技术实现的组件有机地集成到一起。

(4) 开放性。Web服务采用的结构化的信息建模语言XML, 建立了开放的协议族和技术规范, 并且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支持。

2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作业优化管理、库存优化管理、仓储管理、运输与货物跟踪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核心业务的信息平台。现代物流管理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系统必须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 开放性。在现代物流管理中, 信息起着主导作用。现代物流管理正是通过对信息的共享和运作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管理成本的。因此,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 而是一个能够借助Internet和网络通信技术与其合作伙伴或其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无缝链接的开放式信息系统。

(2) 可重构性。现代物流管理需要应对快速复杂的市场需求变化, 常常需要通过合作、战略联盟等虚拟规模扩张形式来产生规模效应, 这要求其信息系统的结构也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随时的、灵活的组织变动、业务重组和新业务开拓的需要。

(3) 集成性。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的, 通过对物流供需链的整个过程的最优化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能实现内部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而且还能实现企业与外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3 Web Services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要求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都需要采用标准化、规范化和模块化的技术, 从而满足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和系统扩展的需要Web Services技术的开放性是其对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好支持。Web服务正是被设计和用来促进跨平台的程序对程序通信, 他能够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适应于Internet的应用, 能够为异构系统提供服务,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解决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的缺陷, 将企业的资源管理扩展至整个Internet。

Web Services技术的松耦合性和高度集成性能够完全满足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可重构需求。使用Web Services技术, 采用软件组件工程方法, 可以开发出一组高质量的业务组件、共用组件、综合分析组件、中间件组件以及框架集成等各种组件, 根据市场和管理的需要装配成柔性结构的应用系统。能够很好地将物流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4 结束语

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应用于Web环境中的分布式组件开发技术, Web Services具有包括.NET和J2EE在内的众多实现平台和开发工具, 它的开放性、简单性、规范性、可扩展性、松散耦合性和高度集成性使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彦辉.基于Web Service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与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4.

[2]卢守东.Web服务技术及其应用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

[3]罗玲, 白晓颖.Web服务技术的分析[J].计算机科学, 2004 (4) .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6

苗木生长发育一方面受苗木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 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条件的控制。因此, 科学地评定苗木质量, 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因素。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 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既要做到适时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宜苗, 同时要保持较高的存活力。因此, 在进行苗木等级地确定时, 需要坚持采用多指标、动态地方法进行苗木质量评定的原则, 科学地评定苗木质量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1 造林地立地的类型

造林地立地条件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苗木各项指标应依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确定。如干旱地和石质山地造林, 要求苗木矮小粗壮, 根系深;在河边、泛洪地与杂草丛生地造林, 苗木应生长高大;林冠下造林要选择喜阴树种。沙漠造林取得的成效, 与造林树种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同时, 乡土树种的选择也很重要, 看似好的苗木, 如造林不能成活, 则没有价值。

1.2 市场导向对于苗木质量的要求

苗木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培育的特殊商品, 随着城市绿化树种需求的增加, 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苗木生产,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1.3 质量标准

1.3.1 以造林成活率和快速生产为依据, 针对某一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或用户需求, 选择不同大小的苗木。

1.3.2 在造林以后的几年里, 要进行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调查, 以此检查苗木在造林地的表现。

1.3.3 根据调查结果, 对苗圃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1.3.4 试验修正, 确立标准。

2 林业苗木的质量评定方法

2.1 根据种源进行质量评定

衡量一批苗木的优劣, 要以是否是适宜的地理种源作为根本标准, 对种源与种子 (条) 的遗传品质进行调查。在适宜的种源区内, 要选子育苗, 优先选择优良种源区的种子育苗, 营造出速生丰产的用材林。经济林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林木良种和一级苗, 做到定点采种、定点育苗、定点供应。

2.2 根据苗木生理状况进行质量评定

造林效果的好坏, 通过实践证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造林时苗木的生理状况, 主要包括苗木水势、根系生长潜力、木质化程度、项芽饱满程度、化学成分等。

2.2.1 苗木水势

目前苗木水势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质量评定手段, 能有效进行苗木活力定义。水分是苗木体内变化最大、最易丧失, 且对苗木活力有重大影响的因子之一, 苗木水势能较好地反映苗木体内水分状况, 可作为间接反映苗木活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苗木根系水势下降其新根生长潜力、成活率、造林初期生长量也随之下降。因此, 在起苗、包装、贮藏、运输及造林过程中, 要十分注重苗木的保护。在生产上, 测定苗木水势简便、快速、可靠, 是目前通过苗木水势检验其活力的快速有效的办法。

2.2.2 苗木根系生长潜力

不同树种、不同苗木类型、不同苗木大小, 其根、茎、叶、芽等各部分的形态、水分状况、生长发育的阶段均有所不同, 新根生长潜力也不一样。因此, 新根生长潜力作为评定苗木活动力是最可靠的方法。由于苗木发根的多少对可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 在生产上可采用新根生长点数作为生长潜力的表达指标。

2.2.3 顶芽饱满程度

顶芽的有无与饱满程度影响苗术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苗木木质化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质量和成活率。

2.2.4 形态特征

由于形态特征比较容易评定, 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此预测苗木的造林效果, 因此多数苗圃还是用形态特征作为评定苗木质量的唯一根据。相反, 生理评定法, 由于要解剖样苗, 需要一些专门设备, 同时不能马上得出评定结果, 同时这种结果只能说明成捆苗木的质量, 而不能表明单株苗木的质量。故如能很好地根据生理要求来育苗, 那么按形态特征评定苗木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5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是用来评定苗木质量的一种很普遍的指标。苗木针叶内的叶绿素含量可以用来确定氮的含量, 操作时间为30 min, 因此可以快捷地为供苗圃管理者参考数据。叶内养分含量高, 造林效果也就高, 但是叶内养分的含量并不是可靠的生理条件指标, 特别是经过切根的苗木, 经切根的苗木养分含量少, 但其成活率和生长能力并不低。

2.2.6 根的再生能力

苗木的生理条件包括根的再生能力, 也就是苗木从造林后到根的再生和延长生长时间的快慢。测定根的再生能力所得绝对值与测试环境有很大关系, 也受到贮存时间、树种和种源的影响。在苗木差异不大, 测试环境比较标准的情况下, 用这种方法评定造林苗木质量比较有效。

3 总结

综上所述, 苗木生长不同阶段的工作均要做好, 要坚持采用先进育苗手段, 做好苗木质量评定及控制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速生丰产的造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刚.园林城市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 2008 (1) :25-26.

[2]于耐芬.苗木分级几种方法比较[J].中国经济之旅, 2006 (4) :86-87.

林业物流的管理特征 篇7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特征,影响因素,对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 当前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分析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并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研究。

1 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1.1 科技创新动力源较单一

所谓的科技创新动力源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适合投入、科技创新的需求渠道等。科技创新动力源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林业发展的需要是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 林业产业必须向社会提供有形的产品、无形的产品以及环境产品。由于公益性林业主要是提供非经济性产品, 因此经营者不能在社会交换中得到科技投入的补偿, 这就会导致经营者失去科技创新的动力源。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一般会采取一些政府行为对非经济产品的科技创新进行一定的补偿。政府会在非经济产品的生产上加大投入, 国家成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 这也就导致了林业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

1.2 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在对林业科技的创新成果进行应用时, 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这是由于受到气候因素、地貌因素和地势因素的影响, 森林分布的垂直带谱在不同的经度和纬度上也是不同的[1]。由于森林地域的分布规律导致了我国林业生产活动的地域性特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预约工业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相比, 在市场需求上对林业科技成果进行了一定范围的限定。

1.3 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特殊性

林业经营者通过购买和开发先进技术的方式来研发新产品、培育森林资源, 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而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偿。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林业经营者不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 这是由于其不能从市场上对科技方面的投入得到完全的补偿, 因此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扶持。经营者对扶持的预期也会对其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行为造成影响。此外, 对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还会受到森林采伐制度问题、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林权问题等问题的影响。

2 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我国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对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没有充分重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无论是林业经营者还是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没有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 认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的创新, 而是“靠天吃饭”。因此对林业科技投入、应用和研究开发未予以足够的投入, 造成了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

2.2 我国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投入偏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科技投入水平较低, 而其中林业在整体科技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又较低, 而林业的科技创新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 对政府扶持行为的依赖程度较高,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 造成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低。

2.3 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林业科研体制的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而不是企业, 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出现脱节的情况, 导致林业科技创新出现供求错位。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决定了国家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投入者, 而企业很少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这种传统的体制也造成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数量少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科技资源扩散不畅、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林业方面表现为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仍然较低, 国家强制性的弱化科研体制并减少投入则可能会迎来新的问题。

3 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

3.1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我国具有比较有限的林地资源, 而我国当前的林地和林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人类对林产品的需要,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必须重视林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3]。无论是林业的经营者, 还是林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错误观念, 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先从思想层面上重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才能够扭转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人员素质低、质量少的情况,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以长远目光来看待我国的林业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公益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

国家应建立起公益性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基地, 不断加大对林业的科技投入, 将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机构作为推动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适合进行林业基础性研究以及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研究, 这2类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组织援助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政府的公共财政科研专项经费拨款。鉴于当前我国对于林业科技创新开发投入的不足, 必须在提高科技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不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 提高林业科技投入的比例。

3.3 改革创新, 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

要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就必须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要将实际经验、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 应用到林业企业的生产中去, 建立起新的服务、系统和工艺[4]。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阻碍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不顺、信息缺乏、人才缺乏和资金缺乏4个方面, 而要排除这些障碍, 激发我国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就必须从体制层面上进行改革, 破除体制约束, 建立起企业主动创新的机制, 改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被动局面。国有林区应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

3.4 培养、吸引和留住林业科技创新人才

国有林区在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 对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激励、利益分配、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 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动力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5,6,7]。

4 结语

要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林业科技的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认真研究当前对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造成制约的因素, 并以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为依据, 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真正将林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落到实处, 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的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出一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燕娜, 许文兴, 吴玉炉.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林业经济, 2011 (8) :22-24.

[2]程瑞英.林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其战略构想[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 :109.

[3]林群, 尹发权, 尹刚强.林业科技体制创新的突破口:组织系统创新[J].林业科技管理, 2012 (1) :34-37.

[4]林岩, 方强.产业擂响林业科技经贸进军鼓——国际林产业博览会随笔[J].内蒙古林业, 2011 (11) :2.

[5]曾起郁, 陈秋华.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4 (4) :246-249.

[6]李建民, 任士福.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河北林业科技创新系统研究[J].林业经济, 2006 (5) :45-49.

上一篇:机械环境下一篇:电子阅读器的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