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

2024-06-03

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精选6篇)

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 篇1

1 工程概况

本办公楼坐落于东莞寮步茂昌科技公司厂区内, 总建筑面积为:4340m2, 占地面积为:778m2, 整个厂区绿化率为38.2%, 整栋建筑物地上共6层, 属于二类高层公共建筑。根据用地红线及业主看风水选址位置, 建筑平面平板式、稳固布置, 交通核心位于大楼右侧, 另一侧分别设置消防楼梯和辅助用房, 为典型、紧奏的现代办公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因为大楼在厂区内, 停车场另外采用露天设计, 二楼大厅采用回廊式的通透设计, 显得一楼展厅高大雄伟。虽然建筑使用功能不算复杂, 但整体设计宏伟大方、错落有致, 基地位置与周边环境良好, 且与周边环境和谐共融, 因此, 建筑外观美学设计及与环境和厂房等有机结合, 成为整个工程的设计的重点与亮点。

该建筑物建成之后, 其个性鲜明、宏伟大方的外部形象, 独特的室内空间以及与周边环境有机和谐的设计构思使其成为厂区内标志性名片, 成为环境中一道亮丽的景观 (见图1) 。

2 总体设计构思

本办公楼设计是根据厂方构思以及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设计而成, 特点是亲近厂区生活, 以企业为本, 尊重企业文化, 注重整体环境构思, 是一个既有现代设计理念, 又具备自然生态特色的小桥流水相结合的办公楼。

本办公楼与厂房虽新旧有别, 但风格上相互辉映, 外观造型, 颜色又相互调和, 水乳交融。设计手法上, 突出气派、简洁、明快、新颖的特点, 首层大厅上空, 与二楼通顶结合, 浑然一体, 采用回旋式走廊, 形成高旷、开阔、气派的现代复式大厅;外墙设计上, 圆形落地玻璃幕墙更具有现代气息, 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窗户设计上, 开窗大小、比例方面力求精细, 强调虚实对比;功能布置上合理、紧密、严谨, 使用率高;全办公楼设计配套一台电梯, 经济实用, 方便快捷, 满足现代大都市多层小型办公楼所需, 便利快捷、新颖的感受, 享受科学发发展。

3 建筑形体、形象构思

建筑是技术、是艺术、更是一种综合人文社会哲学, 对公共建筑来讲, 它更应该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 给自然景观增添实实在在的靓景。在本案中, 由于办公楼周围没有别的更高层建筑物, 且四周绿树如荫, 因此, 办公楼建成了后不仅成为厂区内的重要景观, 也是厂区内一栋代表性建筑, 具有标志性意义。

通过对本案的整个建筑形体分析, 重点与特点在于弧筒型的设计方案。弧筒型的形状结合透明玻璃材质的幕墙, 有着阻止紫外线透射的功能, 防止室内物品、家具等产生老化, 退色等, 此设计也使本案打破办公楼方方正正的固有模式, 采用弧形与方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方中有圆, 圆内有方, 相互映照。270度椭圆筒型造型, 加上采用全通透透明玻璃幕墙, 使建筑平添一种轻灵通透之感, 现代气息浓厚。同时建筑与环境也更能融合在一起, 内外相通。

在建筑材料采用上, 本案的玻璃幕墙采用“Low-E”玻璃, 简称低辐射膜玻璃, 该玻璃材质有高效的透光率, 能大大提高自然光采光率, 减少电能采光率, 而对阳光中的和室内物体所辐射的热射线均可有效阻挡, 因而可使夏季室内凉爽而冬季则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节能效果明显, 符合低碳环保原则。此外, 阻止紫外线透射的功能, 防止室内物品、家具等产生老化, 退色等方面的效用也是此材质一个显著特点。

办公楼正立面上, 平行型的条窗与点窗结合, 与入口处的透明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点面结合, 比例适中。窗与窗之间设计空调外机外置, 采用白色铝塑钢百叶格栅窗作为外套, 既保护空调使用耐久性和解决空调外挂外露的不美观, 又保持外观整洁。疏散楼梯间强调竖向线条, 做出挺拔向上的趋势, 体现出向天空延伸的力量感, 象征现代企业蓬勃发展的生机, 以及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

屋顶空间作为立面造型的点晴之笔, 其造型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女儿墙采用不一样的传统设计手法, 外立面采用设计为80方钢, 里边采用设计加层不锈钢做法 (见图2) , 达到既兼和美观立面, 又可以加强屋顶安全性。顶层后面打破一般的屋顶设计手法, 采用露台花园式的娱乐场所设计 (见图3) , 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既是露天的, 能享受阳光雨露的和自由空气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同时又给此场所提供了独立性和封闭性的隐私保障。在靠近办公室方位的顶层设计, 采用的是窗体封闭, 另一边采用铁丝网围, 这样既安全又不影响办公效果。顶层设计了七间临时招待所, 致使厂区达成办公、住宿达成一体化, 避免了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单一性, 增加了建筑物的功能效用。

在建筑外观色彩设计上, 考虑到建筑所处的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建筑的风格, 本案的建筑外墙以浅灰色铝扣板为主, 局部采用深灰色光面与毛面的大理石, 并配以6厚low-E中空玻璃。这样通过采用多种建筑处理手法, 整个建筑建成后给人以清新飘逸, 大气豪华, 蓬勃向上的现代美感。

4 内部空间, 功能布置

办公楼入口设计与办公楼功能和室外环境条件密不可分, 而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也是建筑室外环境的延伸与拓展。

办公楼的主入口处是一个二层高的中庭, 大厅入口一侧均采用透明玻璃围护, 与室外平台及叠落绿地花池、景观鱼池等相互映衬, 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见图4、图5) 。疏散楼梯分别设计在建筑两端, 这样既方便于引导人流疏散, 又体现平面科学的合理布置。楼梯间的采光设计采用大胆大方设计手法, 不仅采光性能好和明亮度充足, 还考虑外立面美观大方, 综合安全性能基本要求, 采用通透落地玻璃跨层但不穿梁的设计手法 (见6图) 。

为了充分考虑办公楼使用的兼容性和后期可发展性, 营造宽敞轻松氛围, 大楼的楼层高度设计到3.8m, 办公净高可达到2.9m, 达到国际标准, 为以后大楼的可发展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办公楼设计采用大柱距达到8m×7.8m, 为大面积办公区域和办公空间灵活分割提供可能性, 从而达到高效使用面积率的作用。

5 结语

东莞茂昌科技公司办公楼虽然规模不大, 但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业主的配合下, 使整个设计方案完全通过设计图纸表达了业主的构思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 保证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精品意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以满足业主想法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为宗旨, 以“以人为本, 员工为本, 体现企业文化”为创作原则, 结合周围环境的特征, 从追求建筑自我的表现转为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 这种设计理念应该是每位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翁如壁.现代办公楼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史春珊、孙传军编著.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0.

[3]赵冠谦、程述成、张树君.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2003.

[4]王天锡.国外著名建筑师丛师贝聿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浅谈现代生活与化学的联系 篇2

【关键词】现代生活  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化学本应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

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的需求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其实,化学就是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长期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關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橡胶支座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进入21世纪,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其核心和主流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它必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大体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思维器官。将传感、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连接成网,融为一体,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感技术的任务是要精确、高效、可靠地采集各种形式的信息。因此,需要努力发展遥感、遥测及各种高性能的传感器、换能器和显示器,如卫星遥感技术,红外遥感技术,次声和超声检测技术,各种热敏、声敏、味敏、嗅敏及智能传感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信息技术与化学的紧密联系集中表现在通过各种化学合成手段,制造出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电子材料和光电子材料。各种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能不断改进的新材料推动着电子学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和速度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真的有一天能够达到和人脑相比拟,甚至于超过人脑的水平?这恐怕要取决于是否能够把计算机电路的微型化继续做下去,同时不断提高芯片的集成度。以半导体硅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遵循着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即每经过18至24个月,电路的运算速度大约翻一番,历经40年的变化后,固态微电子学已经发展到在面积小到几个平方厘米的硅片上,可以做出几百万个尺寸0.18(微米)的晶体管的水平。但是如果和分子器件相比,它仍然是太大了。假设现在的晶体管相当于布满文字的一页纸,分子器件大约只相当于其中的一个句点,即使像现在技术界提出的,12年内硅晶体管的尺度可能缩小到120hm(纳米)的水平,但是硅芯片和分子器件相比,仍然要大60000倍!再者,没有人认为传统的硅基微电子学会继续按照摩尔定律发展下去,这和芯片制造专家认为继续做下去经济上不再合算有关。当把更多的晶体管做在一张芯片上时,杂散信号、因为器件过于密集而带来的芯片散热问题以及制造器件本身的困难等等,都将影响到这项技术的进展。事实上,制造有效的超小型硅晶体管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等技术的革新,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不少专家认为,当晶体管达到0.1微米的水平时,挑战将变得更加激烈,因为集成电路加工技术所遇到的困难是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却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增长速度。不少专家认为在2015年左右,芯片的产值将达到2000亿美元,此时它的不断小型化的势头也将停滞,因为这时用来提高芯片能力的成本实在太高了。近年来在分子计算机研究方面的巨大进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方向。虽然目前预言它的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是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内取得的许多成果所展示的前景却是极其鼓舞人心的。

现代商战新思维——竞争情报 篇3

1 竞争情报概述

情报, 在英文中有intelligence (智慧) 和information (信息) 两种表达方法, 这是由自古而有的政治情报演变而来。现代意义的竞争情报, 虽然与政治情报有很大区别, 但是, 它同样是“智慧”和“信息”的综合体。

在我国一般认为, 广义的竞争情报 (Competive Intelligence, CI) 是关于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目的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 (既包括情报活动过程, 也包括活动结果) , 是现代信息社会中, 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提高企业竞争力, 赢得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一切正当合法的情报活动,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继人才、资金、技术之后的第四种因素。

20世纪90年代中期竞争情报传入中国, 中国竞争情报协会的成立使得一些情报试点工作开始小范围的展开, 尽管一些大企业如长虹、海尔已经建立了自身的竞争情报系统, 但竞争情报系统的第三方推广在2001年才初见萌芽。从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情况来看, 中国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已显落后, 在理论研究、技术准备和知识普及方面都显得过于仓促。时至今天, 很多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的认识还处于朦朦胧胧的直观感觉阶段, 对竞争情报还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没有掌握正确的竞争情报观念 (经常把其同市场调查或商业间谍混为一谈) , 更谈不上竞争情报系统的企业级应用了。这种事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绩效的提升。

具体说来, 竞争情报的内容包括:企业自身竞争素质的测定;竞争场所分析;识别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调查;竞争环境分析和竞争地位分析等方面。

2 发展竞争情报的意义

国外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发展的非常早。1986年, 美国即已成立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 (Society of Compe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nals, SCIP) 。竞争情报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产业化发展, 目前世界上和竞争情报有关的部门有78%分布在美国, 11%分布在西欧。

“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 失去信息就会失去一切。”这是国外企业普遍流行的观点。在信息化社会里, 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科技逐步演变成了情报的竞争, 竞争情报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所必需, 竞争情报系统已经成为成功企业的长期战略性资产。

竞争情报能改善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 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问题, 揭示竞争对手的战略, 提高公司的生存机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2.1 充当企业的预警系统。

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使企业避免受到突然袭击, 它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上的威胁和机会, 并通过减少对手的反应时间增加自己的反应时间而获得竞争优势。例如中国联通率先推出预付费“如意通”, 中国移动如果没有及时获取竞争情报, 并且快速反应推出“神州行”, 则中国移动电话市场份额的数字恐怕就要改写了。

2.2 给企业的战略决策、营销策略提供支持。

企业管理人员在做出战略决策或制定营销方案时, 要求情报人员提供是否应该进入某个市场的情报, 或是否应开发新技术等方面的情报。如在移动通信快速发展初期, 美国贝尔建了很多微波站, 与此同时, 斯普林特公司也在距此不远的地方建了微波站, 在掌握这一情报后, 贝尔的情报人员建议租赁斯普林特公司的微波站来提供移动电话服务, 结果节省了大量人才、物力和资金。

2.3 跟踪竞争对手, 提供学习工具。

竞争情报可以提供竞争环境方面的情报, 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 还能帮助企业不断接触新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竞争对手, 包括国外潜在的竞争对手, 是企业最好的老师, 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教训, 提供参照的标准。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企业在竞争情报方面的投入是值得的, 良好的财务状况与企业对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具有正相关性。谁掌握情报, 竞争情报有于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是强化和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谁就能赢得时间、市场和利润。

3 竞争情报工作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初, 竞争情报的概念被引入中国。1991年, 中国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牵头进行“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提出把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竞争情报, 增强国家、集团和企业的竞争力。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1993年12月完成“上海轿车行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这是首次由地方政府立项的竞争情报课题。1994年9月,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北京市政府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1995~1998年, 北京市政府实施了竞争情报示范工程, 对多家北京市属企业开展了竞争情报的咨询服务项目,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竞争情报从理论研究向企业实际应用进展。可以肯定地说, 中国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已经开始起步, 竞争情报市场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 拥有世界网络, 具有相当反应能力的企业则为零, 这说明我国的竞争情报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目前, 我国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平衡。一方面, 理论研究滞后, 需进一步深化提高研究水平。另一方面, 尽管实践具有超前性, 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 难免带有自发的特点和盲目性。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解决。要加强对大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如学科定位问题等, 逐步建立竞争情报理论体系。同时, 还要加强竞争情报具体的对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的摸索与研究。竞争情报与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 尤其是涉及公司机密和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和合法获取问题的研究很值得重视, 因为它对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而竞争情报教育为图书情报教育直接面向经济建设,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也是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增设竞争情报课程是情报研究学科发展的需要, 企业生存竞争的需要, 参与世界贸易的需要, 是顺应21世纪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总之, 竞争情报对于我国企业界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但随着中国入世后国际竞争的加剧, 竞争情报必将成为我国企业迎接挑战、取得竞争优势的锐利武器。如何掌握住竞争情报, 将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立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企业竞争情报系统[EB/OL].www.qbstar.com, 2007.

[2]邱晓琳.竞争情报:热点与教育.情报资料工作[J].1999 (1) :39-41.

[3]陈慧民, 林滨.对竞争情报的思考和我们的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5 (1) :35-3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摄影的联系 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摄影

古诗词与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两者结合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创。现代摄影与绘画从创作形式上看是不尽相同的, 绘画作品和现代摄影所展出的作品有相同之处, 那就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与现代摄影也有相似之处, 那就是在吟诗作对时, 需要很好的意境给予作者闪现的灵感, 这就与现代摄影时对于意境的捕捉, 有着及其相似的关联。因而这两种艺术形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立意与现代摄影中的创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创作主要的关键在于“立意”, 然而“立意”并不仅仅指艺术作品的主题, 而是指表达主题的一系列创作过程。王国维说过“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分优劣”, 这意思就是说一件艺术品的品位是否高下, 这就要看这件艺术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完美的结合了。

现代摄影艺术主要包括了人物、主题、广告、新闻等一系列的摄影。它主要的就是通过数码的形式来给予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从而达到创作者的目的。摄影它是视觉上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 作者就要具备敏锐的视角来营造艺术上的一种境界1。这就对于传统文化古诗词中的“立意”艺术形式上, 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古诗词从最开始讲究“神韵”, 后来慢慢演变成“境界”。对于现在的人来说, 既割舍不下这种“立意”的说法, 又极大的看重后来的“境界”学说, “意境”逐渐的成为最贴切的说法2。对于诗人来说, 想要有好的作诗意兴, 就必须要利用创造意境的这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于是作者的作品就会出现梦境、幻觉、灵异与神怪等这类奇怪的意象, 或者是用象征、夸张的这种艺术技巧来表达自己心中炽热的感受。就例如李白, 他是诗人中运用“造境”艺术技巧最好的。

现代摄影艺术的创意, 也就是作者自己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生活的品味, 对于社会生活的阅历等这些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作者自己对社会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 通过数码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对于展示的特定事物进行准确的理解, 进而分析出人们对于特定事物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所表现的物并不是现代摄影艺术所表现的特定事物, 而是强调这其中的情感, 因为情感是根据作者所表现的事物, 也就是作者所展现的作品, 在作者所塑造的特定条件与氛围中, 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抓住观众们的心态, 以此来调动观众的情绪, 让观众的思维朝着作者既定的审美感受与思维模式方向发展。

二、现代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技巧

现代摄影艺术作品最终是运用诉诸视觉器官的画面来表现出来, 这就对于摄影构图的要求更高。现代摄影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它的要求就是在一定的画面上, 给人视觉上一种远景近景的结合、虚景和实景的结合、色彩之间的有效搭配, 让整个画面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让整体的美感达到作者在心目中的意境效果, 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题材是很广泛的, 其中主要又以写景寄情为主, 诗人就会通过自己手中的笔, 对大自然的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 这就与现代摄影艺术中拍摄风光的镜头的捕捉是极其相似的3。很对诗人对于景色的描述, 读者看到这首诗时, 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出神入化的描述就像是一个现实的画面。许多摄影艺术家都是对于美感的要求, 把摄影作品拍摄的充满诗情画意, 这种不同形式表现出得作品却不分伯仲。大多现代摄影作品主要运用了很多的技巧和手法, 如:运用数码媒体这个载体, 进行近景、中景、远景的使用, 同时运用虚实、动静、浓淡的结合, 来对主要表现得事物进行衬托等, 而这些技巧都可以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的艺术手法中发现相同之处。

现代摄影艺术主要是运用“光”与“影”的造型艺术, 光对于摄影来讲很重要, 巧妙的运用光来表现摄影作品的主题。顺光、侧光、逆光、光线这些角度和光的强弱等4。都和传统文化的古诗词相同, 诗人们也会常常利用对光的描述, 来渲染作品中的气氛, 以此来增强作品艺术效果。

现代摄影艺术常见的手法之一就是围绕一个主题, 用很多个画面来进行描绘、多个角度、多层次进行全方位展示, 而大多数的摄影作品在创作时为了表现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和给以观众留一足够想象的空间, 聚会采取常说的“留白”的手法,

摄影作品中的空白画面与空间的留取, 不仅仅是作者对作品的整体建构, 也是为了让观众的视觉享受得到均衡, 这不光可以避免摄影画面呆板、杂乱拥挤。这就为摄影作品的主旨的展现增添了很好的气氛, 使得艺术作品所隐含的徽妙意念具有丰富的全方位多指向的感悟。

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而可以让传统的文化与现在的技术相结合, 以此来发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是非常牢固的, 那么我们的今天和未来的辉煌就具备深厚的资源支撑。我们能为前人所做的是, 告诉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前人们, 立足于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 全面复兴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综上所述, 对于在中国传统诗词、绘画与现代摄影艺术的创作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现代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各自的表现技巧及手法。绘画作品和现代摄影所展出的作品有相同之处, 就是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与现代摄影也有相似之处, 就是在吟诗作对时, 需要很好的意境给予作者闪现的灵感, 这就与现代摄影时对于意境的捕捉, 有着及其相似的关联。笔者提出, 现代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技巧相结合, 可以使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取长补短。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征建议,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摄影技术重现魅力的目标。

注释

11 .朱华, 王明昱.数码摄影对传统摄影的冲击[J].大众文艺, 2013 (20) :177.

22 .宋杨.现代数码版画独特的艺术形态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3 .黄耀辉.现代新媒体艺术的空间意识[J].艺海, 2010 (7) :92-93.

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 篇5

首先, 国画画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 传统的文化底蕴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不能将千年传承的民族灵魂和文化瑰宝抹杀掉。书写的方式与文字的形式不仅仅在传统的水墨画中有所体现, 在与现代西方抽象绘画结合的现代水墨之中也运用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而且还与整个传统文化一起延续发展, 在与现代西方抽象绘画结合的现代水墨之中也运用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无论是水墨画还是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字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 通过两种不同表达形式的绘画艺术中所共同具有的中国传统书法元素, 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华名族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此外中国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象形文字, 他是把古代的原是艺术经过抽象而提炼出来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 包含了诸多的现代抽象艺术的精神。其次, 人类的实践活动仍然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而已物质世界为本源, 艺术实践亦是如此。作为自然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而言, 艺术创作者不可能完全脱离自身的认识与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 仍然需要从对自然认识与映象之中摄取灵感。“我认为一个诗人或艺术家不可能又为它独有的感觉。历史的形成犹如一株植物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而生长:相隔一段时间, 构成这部历史的每一件作品, 只是对其他作品的轻微变化而已。”1塔皮埃斯的这段话是对当代的绘画艺术最为精辟的见解。画风的风格与前人有所不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所以在作画形式上的变化, 并不能否定前人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也并不代表着对于传统文化的颠覆, 相反一部好的作品代表的是要对传统的文化进步做出贡献的, 也就是说要在批判之中继承并且发扬传统文化。最后, 如今的文化与人们的精神需要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就像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的“道”与“禅”是用来揭示的事世间万物最为本质的规律一样, 人类的审美观念也有一个“道”——既人类内心最为朴素的情感。情感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直接驱动力。

抽像水墨之中虽然含有抽象这一词, 但是却完全不是西式油画中的抽象的含义, 这是由于水墨画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与它写意随意, 用水体现自然的文化形式, 赋予了抽象水墨画与西方抽象画完全不同的内涵, 甚至于在层级上高于西方抽象画, 并在本质上与有着巨大的差别。两者之间不仅仅是文化背景与使用材料, 创作方式之间的不同, 抽像水墨是对传统中国画的发扬, 是以传统国画为基础, 吸纳其他的绘画精华而形成的, 和西方抽象画的发展不是同一条线路。是国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产物。所以说抽象水墨在表面形式上完完全全的颠覆了传统, 但又没有丢弃传统中国画的灵魂, 在根源上是与中国文人精神相联系的。抽象水墨与中国古代文人画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联系:中华民族的文脉是抽象水墨的根基。抽象水墨在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水墨形成鲜明的对立, 但在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之中, 根植与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仍在不停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单单从艺术风格来说, 抽象水墨是与传统水墨画截然不同的现代风格, 但抽像水墨的实质根本没有偏离传统的文化, 相反, 在许多现代实验水墨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影子。正如孙振华所说:“不要看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争论和分歧很大, 基本的游戏规则还是一样的, 还是在打同一副牌。”2

二、现代水墨的创新

对于传统的创新, 有两大误区, 一方面是完全摒弃本民族文化的传统, 抛弃本源, 胡乱的将几种当代的外国画风简单粗暴的杂揉, 拼凑在一起, 舍本逐末, 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核心和评价标准, 进行最为简单的模仿。进而使整个民族的文化被颠覆, 造成文化上的“断裂带”。另一方面是必须将笔墨套路和图案纹样的形式当作核心文化, 形而上学的僵化导致无尽的重复, 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整个民族文化进步的停滞。

“一切都要用不破不立, 又破又立的办法。破, 不是吧原来传统抛弃, 而是破其凌乱、破其繁琐、破其丑陋、破其单调。立, 是要化凌乱为协调。化繁琐为简练。化丑陋为美好。化单调为丰富多彩。”3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 简单的将创造两字分开, “创”即是解构、拆分, 分解, 破坏的意思。“立”则是重构, 组合的意思。创作者应该置身于自己名族特有的文化立场之中, 以自己民族文化特色为中心, 吸收万家之所长, 发扬自己的名族艺术, 追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当代水墨画虽然在形式语言上接近西方的抽象画, 却能在画面中读出中国画中的禅境与韵味,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画面中巧妙地留白是对中国古代无中生有, 无则是有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对水的运用也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思想, 水可方可园, 正所谓在“丘壑自然之理, 笔墨与遇景逢源。”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自然生态观和一种清静无为的境界。相对于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 这种抽象更能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种藏天下于天下的气势。所以当代水墨破除了传统的水墨画作画技法, 在西式的抽象画中寻找到最适合表达广袤无垠的草原的形式, 完美的释放了磅礴的气势。正如韩忠学先生在《书法与文化》讲座中谈到的“杜甫的诗通常表达的是一种国仇家恨的情感, 而当代的‘书法家’却用正楷方方正正的写《春望》。根本不可能表达出文字的情感。”所以水墨画的形式不该成为束缚情感表达的障碍, 正所谓不破不立。

参考文献

[1][西]安东尼.塔皮埃斯, 河清译.《艺术实践》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9.

[2]林风眠, 谷流, 彭飞编著.《致全国艺术界书》《林风眠谈艺录》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3]林风眠, 谷流, 彭飞编著.《东西艺术之前途》《林风眠谈艺录》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

[4] (唐) 朱景玄, 潘运告主编.《唐朝名画录.画录》见《中国书画论主编——唐五代画论》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现代设计与商战的联系 篇6

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特征

(一) 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权利意愿的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社会, 公民的法制意识从最初的对法律的畏惧已发展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二) 中国的“民权”和“人权”的发展

目前, 全球化浪潮不仅仅涉及经济而且还涉及文化及观念的范畴。中国也从传统的“官本位”逐步向“人本位”发展, 在宪法的修订中, 也提出了“人权”的概念。

(三) 社会矛盾日益增加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虽然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但是制造了社会的裂变和分化。贫富差距的加大, 城乡差距的严重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

由于中国目前社会处于裂变的转型阶段, 因此, 对于国家乃至社会的管理,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人治的模式仍然在当前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从而造成了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力不从心。

(一) 立法

尽管“人权”已经被写入了宪法, 但是, 总的来说, 仍然和国际人权标准有着较大的距离。对“和谐”的曲解使在立法上沿用以往的“社会管理”的模式, 过于重视“稳定”, 使人权的价值没有成为立法中的价值选择。

(二) 公务员管理

从历年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畸高的录用比例就可以看出来, 老百姓对公务员职位的向往之中隐藏了公务员管理方面的缺陷。仅仅依靠宣传教育, 依靠政治学习和模范人物示范作用来解决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 是不可能对其根除的。只有从根本上的制度建设上入手, 才有可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从公务员的思想方面来看, “权力本位”的观念仍然在许多公务员脑海里根深蒂固、挥之不去。这造成了人民意愿无法表达, 或者说难以用适当合法的方式来表达, 这些问题的积聚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诸如说流动摊贩和城管之间的矛盾, 类似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

(三) 司法

由于在中国司法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使得在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中, 中国的司法应对明显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因为法律的制订中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 致使很多本应由法院解决的问题却不被受理。其次, 对“和谐”的错误理解使调解受到司法部门的追捧, 在司法实践中充斥着强制性调解。再次, 司法腐败的存在和日益猖獗,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诉讼”的排斥和“官本位”的残留思想, 以及司法的时效性和收益和付出的不均衡性, 使得群众更倾向于通过上访来寻找“包青天”来解决问题。

三、如何从法治方面来应对转型时期社会管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巨大转变的这个时期, 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能够相应改进, 从而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纵观全世界, 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法治是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因而, 中国只有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并切实实行法治, 才有可能解决当今社会的种种矛盾, 才有可能应对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严重的危机, 才有可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平稳过渡。

(一) 从立法方面入手, 保障社会正义

首先, 在人权保障方面, 立法应与国际社会接轨。随着我国在国际经济法律方面和国际社会相融合, 与之相关的人权方面, 也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虽然中国已经是国际上若干与人权有关的公约的缔约国, 但是, 在把公约的条款并入到内国的法律时, 力度仍然不足。

其次, 法律的制定必须更加谨慎。在今后法律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 应该真正的表达和体现民意, 体现法律对终极目标的追求, 也就是说, 对公平、正义、自由等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 从政府守法方面入手, 体现社会正义

正如古老的谚语所言,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政府在自己的行为中, 也必须做到依法行事, 无论何时, 无论何人, 无论何事, 都要严格的遵守法律, 破除中国特有的“人情和法律并存”的现象。同时, 还要有能够对政府行为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的机关, 做到权利制衡, 使之能够切实地从法律上保护包括人权在内的各种权利。

相对于实体公正而言, 程序公正更为具有先行性。因此, 政府守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执法者能否严格依照程序执法。当没有程序的公正时, 实体公正的价值往往被削弱殆尽。在法治社会中, 人们不仅要求正义, 而且还要求“看得见的”正义, 因此, 宪法与法律中必须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明确规定程序违法亦违法, 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①

(三) 从司法方面入手, 实现社会正义

在现代社会中, 司法对社会正义的实现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私权利之间的争议, 还是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争议, 司法都对结果的正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 “信访”、“双规”、以及法院本身所追捧的“调解”等解决纠纷方式都对司法本身有着强烈的冲击, 司法独立原则作为当代司法的基石, 意味着法官应该是独立判案, 以其专业知识和对法律的恭谦的态度, 对案件做出自己的裁判。而在中国, 太多的因素影响了法官的独立性, 这也造成了司法中诸多问题, 致使不能真正的实施法律。

总之, 无论是从立法、守法, 还是从司法方面, 转型时期的中国都面临着许多纷繁芜杂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应对现代社会转型方面存在着缺失的情况下, 只有切实推进法治的现代化, 遵循中共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才能完成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历史使命, 才能构筑真正和谐的现代社会。

注释

上一篇:专业技术职务下一篇:医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