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2024-09-19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共7篇)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1

摘要:编排设计的基本工作就是如何经营好点, 线, 面这些需要编排的平面构成元素, 不管编排设计多么复杂, 都可以用点, 线, 面三大元素来进行归纳, 根据编排的需要, 运用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发展和相互结合, 使得版面编排既灵活变化又丰富有序。

关键词:平面构成,编排设计

现代编排设计的基本概念就是集合各式各样的组件并使之运用于一个领域之中, 使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此作用将在一个已知的背景里传达一项信息, 而这也是现代编排设计最重要的目的, 即把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受众, 并使之产生共鸣与认同。主要来说, 编排的组成部分包括了字体, 照片, 插画和图表等各种信息。现代编排设计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特征:1.强调创意;2.突出个性;3.注重情感。平面构成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编排设计中的具象要素是文字、图形、图片等, 而当其转化为平面构成中的抽象要素时, 则表现为点、线、面, 无论编排上的内容与形式多么复杂, 最终都可以归纳为点、线、面这些平面构成要素上来。点是平面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形态, 也是最细小的单位。合理利用点进行设计能使编排形象更加突出和醒目。点在编排设计中的作用常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编排构成时, 常根据点的注目性和位置原理, 利用点和空间的对比, 安排图形和文字, 以此来突出主题, 吸引受众;2.用小号文字连成不同性质的虚线, 有段落文字组成虚面, 形成灰面。这些带有点性质的虚线和虚面可以起到平衡或变化编排构成的作用, 灰面的形成使版面编排增加了层次, 是经常使用的编排形式之一;3.点还能够作为基本形, 根据美的形式法则组合构成标志、图形应用带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在编排设计中的线与点、面相比, 更加活跃、更加富有个性和易于变化。要运用线, 关键在于掌握线的性格, 因为不同类型和性格的线条在版面中的作用截然不同。1.线在编排中除了在受众心理上起的作用外, 线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作用, 如:线封闭后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也就是形的外轮廓是由线构成的;2.线有引导和指示的作用, 因此经常用于引导受众视线, 引起受众重视;3.线能够起到分割限制的作用, 使编排规范有条理, 更便于阅读。凡不具备“点”“线”特征的形象就是面, 面是具有长、宽两度空间但没有厚度。因此, 面也称“形”, 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面在编排中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与线相似, 但又有其自身独特之处。1.面的量感和体积感常在编排中起到稳定作用;2.在点、线变化较多的版面编排中, 面能够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3.不同明度的面在编排中能起到丰富层次的作用;4.面有限制和醒目的作用, 在编排设计中常用此法突出标题和文字;5.面可以多种方法表现二维空间的立体形态, 使之产生三维空间感。

现代编排设计的基本工作就是如何经营好点, 线, 面这些需要编排的主要元素, 不管编排设计多么复杂, 都可以用点, 线, 面三大元素来进行归纳, 根据编排的需要, 运用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发展和相互结合, 使得版面编排既灵活变化又丰富有序, 点, 线, 面相互结合的编排设计, 能体现一定的规律性, 并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在编排中, 点可以用来作为主要元素, 充满整个版面, 也可以和其他元素结合使用, 起到平衡编排, 点缀版面, 活跃气氛的作用, 还何以使之进行聚集, 分散组合, 成为编排中的肌理或背景, 衬托效果。点的设计运用是灵活多变的,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意性处理。点移动的轨迹就是线, 线是空间里具有长短, 宽窄, 面积, 位置, 和方向的物体, 它具有导向和分割的作用, 线的形象变化很大, 运用也很广泛, 直线和曲线是决定编排形象的基本要素。线在编排设计中的表现是多样的, 它可以构成抽象的图形使人产生联想, 也可以变成具象的图形去表现主题, 线还可以构成各种装饰要素, 以及各种形态的轮廓线, 起到界定, 分割版面的作用, 文字构成的线往往占据着编排的主要位置, 成为设计师处理的主要对象。不同线的形式, 如粗细, 虚实, 曲直, 刚柔等, 可以产生不同的变现力。线在编排设计中的运用是无形或是有形的, 它可以分割文字和图形或连接各种视觉元素组合, 起到稳定所编排版面的作用。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在平面图形中, 空间占有的编排面积是为最多的, 因而在视觉上要比点, 线来的强烈和实在, 面的形状很多, 是各种形式中最富有变化的。因为面的形象变化大, 所以用面表现形式的手法是非常灵活的。面的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形, 因此在版面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我们在编排中常见的面的形式:三角形, 涡形等。以构成主义组成的这些形状, 可能有任何外观, 它们主要创造了编排设计的不同形式, 我们需要在编排设计范围里把它们给予定位。

想要把编排的各种视觉要素合理而巧妙地编排组合, 使之呈现出新颖, 理想的效果, 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构图原则, 遵循平面构成原则在有限的空间或画面上对所要编排的内容进行组织, 形成空间或画面的特定结构, 通过艺术加工取得恰当的艺术效果, 以此实现现代编排的创作。编排中视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 它们之间在平面构成时就要协调处理, 在所有平面构成形态中, 找出和显示各个要素的共性, 缩小和减弱它们的差异, 这样可以用到平面构成的要素使编排的视觉效果富有条理性, 秩序性, 而且富有统一和谐的美感。有时在编排构成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变化, 打破过于单调的局面, 使构成关系生动活泼, 新鲜明朗, 具有趣味性和奇异感。平面构成的生动性就要利用对比性原则, 如各种视觉元素的对比:形的对比 (曲直, 方圆, 大小, 长短等) , 量的对比 (多少, 疏密等) , 质的对比 (松紧, 软硬等) 。各种差异的对比:分合, 松紧, 齐散, 疏密, 轻重, 明暗, 冷暖等。平面构成在编排设计的形式美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主题与陪衬, 2.对比与协调, 对比的形式非常丰富, 有形式对比, 大小对比, 方向对比, 位置对比, 空间对比等, 对比在画面中所产生的效果是富于变化, 不显得呆板。调和即是使各个不同的异质要素赋予共同的成分, 各种对比因素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3.对称与均衡。对称的特点是装饰性强, 具有静态的秩序感, 常产生庄严, 安静, 稳定, 高雅的效果, 很多编排设计需要采用生动, 自由的均衡形式。4.节奏与韵律。5.渐变与呼应。渐变就是有秩序的变动, 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有序的过渡而相互转化的过程, 渐变也是一种视觉经验, 呼应是某种形式因素, 在构成关系的不同位置出现所产生的联系, 衬托, 编排中各要素大小, 形式, 强弱不一, 但出现在同一物体上则会产生协调与统一感。

平面构成在现代编排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在现代编排设计的平面构成原则中, 还是在编排设计形式美的理念上, 都深刻的影响着编排设计的进程与走向, 同样, 编排设计业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外缘是随着设计手法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时刻扩展开来, 但是其发展的根基依旧离不开平面构成。

参考文献

[1]高海军著.《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李丹著.《平面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3]张鹏, 王志敏主编《版式编排设计》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9.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2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由来与课程设置意义

设计基础课即我们所说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称之为“三大构成”。众所周知,“三大构成”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设计院校最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若要探究“三大构成”的由来,则要追溯至上世纪二战前的德国包豪斯。

包豪斯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由传统手工艺走向大机器生产的一个过渡时代,当时人们将机器生产出的产品认为是冰冷的、缺少人情味的,因此为了消除人们对机器制造的恐惧感,以第一任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为首的包豪斯成为第一所正式的现代设计学校。包豪斯不仅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其现代教育体系所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思想也确立了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的新的美学观点。包豪斯的基础课主要由约翰·伊顿负责,还有多位老师参与相关课程,包括莫霍利·纳吉、约瑟夫·阿尔伯斯,还包括俄国构成主义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以及风格派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等,后来由伊顿整理并出版了Gestaltungs-und Formenlehre(形式与设计)和The Elements Of Color(色彩的元素),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构成教育学家朝仓直巳先生翻译并引入我国,并延续至今成为现在的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原理,通过编排和组合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内创造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或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视觉形式的造型。介于平面构成的概念不难看出,平面构成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视觉元素进行形态创造和思维拓展。虽然环境艺术设计为三维空间设计,但在三维空间中却与二维平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平面布局、立面布局、顶棚天花与地面铺装等,这些二维平面汇总到一起便成为空间。因此平面构成课程的设置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既是基础,也是作为空间设计构思的方法和手段。

色彩构成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美学原理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色彩构成主要研究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对比及调和等。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从墙面、地面、顶面这样的大面积空间到家具、装饰细部再到细微的灯光效果,都是通过色彩关系来烘托的,色彩关系是设计是否成功的另一个衡量标准。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构成基础课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其他院校构成基础课的了解,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基础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较明显的不足。

首先,从专业设置的分类上分析。从上世纪70年代设计学科在我国开始发展至今,我国各大设计院校基本沿用了包豪斯教育体系。其中作为国内第一批成立的设计院校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是最早引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的院校之一,后来各大院校也分分以包豪斯体系取代传统的学院派艺术,构成课成为我国设计院校的基础必修课。但问题也便由此而来,在早期包豪斯,主要是平面设计方向、工业产品设计方向以及建筑设计方向,包括早期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所以其构成基础课主要是针对以上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训练。以平面构成课为例,平面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课主要探讨二维平面的构成规律,通过理性和逻辑推理对视觉要素进行分析;工业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形态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建筑设计的平面构成课则是同时融合以上两点,既要有二维平面的理性又要有形态的美感,继而使建筑体的实用性与美更好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却并不是自包豪斯时代就存在的专业,甚至也不是国内早期出现的专业。该专业早期被归为建筑设计专业中的一个分支,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发展为独立专业,但是构成基础课却没有及时的有针对性更新,大多延用其他专业的构成课教学思路和训练方法,导致课程的学科性不足甚至忽略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学生训练的知识点和关注点也与其他专业有一定的区别。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更需要加强学生对空间中的平面布局进行训练,例如家具的摆放,地面瓷砖的拼花效果,顶棚中灯具的合理布局等。而色彩构成则需要对空间内的色彩组合进行训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材质组合,通过材质及材质的组合表达空间感和舒适感,同时灯光照明色彩的组合也绝非平面上的色彩组合,灯光的变化性更丰富、感染力更强,仅仅停留在二维上的色彩构成远远无法满足以上需求。

再次,目前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教材中内容雷同度较大,作者只是将相关图片进行置换,内容方面大多千篇一律,缺少各个专业的针对性教育,笔者认为这对整个设计行业来说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设计专业蓬勃发展,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致,学生本该越学越精,专业技能越强,但纵观设计院校最近几年的学生就业率却与整体的教育投入不成正比。究其根源是教学模式没有跟上社会的快速发展脚步,社会对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更精、更专业、更有创造力,而高校教育并没有针对这一现状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课程的探索与改革相对滞后。基于以上现状的分析,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所倡导的课程教改主要是针对我国设计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从基础课开始,加强设计专业的专业细分和针对性训练,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主要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1.平面构成课程

将传统课程中的点线面三元素训练以及构成法则的训练融入室内设计中,而不是单一的做纸面绘制练习。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及熟练掌握空间中各二维平面之间的联系,因此点线面三元素应该是空间中的点线面。如何将空间中的点、线、面反应到二维平面中?可以尝试让学生采用拍照或手绘的方式,在空间中寻找、制造点线面关系,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到二维平面上,以此训练学生对空间中点线面的敏感度。

加强对材质肌理的理解和应用也同样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室内设计和装修行业,室内设计中对材质肌理的组合要求十分苛刻,一个优秀的材质组合表现往往就能成就一个完美的室内表现效果。针对这一需求,可以在平面构成基础课中加强学生对材质肌理的表现力,例如在同一种材质中,利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另一种材质的肌理效果;或者将不同材质通过合理的方式制作成同一种材质肌理效果。通过这样的训练,深化学生对常见材质肌理的理解,亦或是在有限的条件中创造设计所需要的某种材质肌理效果,通过积累,学生在日后课程中对材质的组合运用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2.色彩构成课程

除了基本的色彩原理和色彩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外,适当加入跟室内设计相关的色彩体系。室内环境的色彩主要包括基础装修的材料色彩、家具颜色以及灯光色彩等,基础装修的色彩包括大面积的墙体和地板色,大面积的色彩铺垫可以烘托整个空间的体积和风格感。家具的布置则是对空间色彩的点缀,以及表现空间的层次感。灯光色彩则主要是以气氛烘托为主。针对以上需求,建议在课程中增加相关训练。例如将一个室内设计立面上的材质颜色统一化选取相似色、同类色,强化对材质颜色的归纳能力。研究不同光色对同一材质的照明特点及变化,或是研究同一光色对不同材质的照明特点及变化,并将其以适当方法归纳反应到二维纸张上,形成色彩构成关系。

结语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作为与之相辅相成的课程必须跟上改革发展的脚步,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整个专业甚至行业的发展。包豪斯的设计基础课程虽然被沿用至今作为必须的三门课程,但其内容亦应针对时代发展和学科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能使三大构成课程真正的成为各设计专业的基础,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3

一、平面构成理论概述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 但是, 它反映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 它以知觉为基础, 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把自然界中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 反映出客观现实的运动规律。第二, 它是一种理性的活动, 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作为构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任何一个物象都有自己的外形轮廓、内部结构、色彩、材质以及肌理等要素, 而这些要素在同类事物中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这就是这一物象给我们的视觉传达出来的形态。形态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视物。所有事物的存在形态都可以归结为简单的点、线、面。在构成中, 点、线、面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对设计师而言, 合理地运用点、线、面, 可以创造出更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作品。

“点”是最简洁的形态要素, 是造型的原生要素, 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几何学中所说的“点”只表示位置, 没有形状和面积的大小。而作为造型要素的“点”则是一种能被我们所感知的形象, 具有一定的大小、面积、体积、色彩、肌理和质感等, 具有很强的视觉引导力。点的感觉与人的视觉相联系, 依赖于与周围造型要素相比较, 或者与所处的特定空间环境相比较, 显得细小而被感知。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从直觉和理念来看, “线”又是面与面的交界, 是点与点的连接。几何学中的“线”只有长度、方向和位置, 没有宽度。而造型要素中可见的“线”是有一定宽度的,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线是由点运动构成的, 所以, 运动成为线的主要特征。线的两大基本类型是直线和曲线, 它们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直线常与男性联系在一起, 具有阳刚、理性、明确和果断等特点;曲线则常与女性相联系, 具有柔和、优雅、性感、丰富和含蓄等特点。

“面”是由点的扩大、点的密集、线不沿原有的方向移动等形成的。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 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同时, 面也是体的外表, 具有整体感、充实感和空间感。它在闭合的轮廓线内, 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二、平面构成理论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家具造型是由抽象的、概念的形态构成的, 它和几何学一样, 最基本的、可见的形态因素是点、线、面。对家具设计师而言, 巧妙地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家具造型设计, 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视觉效果。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 柜门或屉面上各种不同形状的拉手、锁孔、锁型, 沙发软垫上的装饰包扣、泡钉以及家具上的五金件和局部装饰配件等, 相对于家具整体而言, 都是较小的面或体, 一般都体现“点”的形态特征, 所以都可以理解为“点”。在家具造型设计中, 可以借助于“点”的各种表现特征, 加以适当的运用, 能取得很好的表现效果, 是家具造型中不可多得的具有较好装饰效果的功能附件。如密斯·凡德罗于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椅, 座面和靠背排列的包扣就是点的应用, 除了在功能上起到了加固作用, 而且也在视觉上形成了和谐、起伏的韵律感, 兼备功能和装饰的双重效果, 见图1。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 “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决定着家具的造型, 是家具造型设计的灵魂。不同的线形式构成不同的造型式样和风格。造型中的“线”指的是表面为线型的零件, 板件的边线, 门与门、抽屉与抽屉之间的缝隙, 门或屉面的装饰线脚, 板件的厚度封边条, 以及家具表面织物装饰的图案线等。钢管、钢丝、藤条、竹秆、木方材、木板条等材料在家具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中也属于“线”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采用直线线材、曲线线材或者两者混合使用进行家具造型设计, 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如泊托埃在1950-1952年间设计的Diamond椅, 通体都是线的应用, 利用钢丝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扭曲、模压等方式进行椅子的造型设计, 充分体现了线构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见图2。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 “面”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也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有了“面”, 家具才具有实用功能并且构成形体。点的密集或扩大, 线的聚集或闭合都会生成面。面在家具造型中的应用有三种:一是以板面或其它实体的形式出现而作为面;二是由条块零件排列而构成面;三是由线型零件包围而形成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 恰当合理地运用不同形状、不同方向的面进行排列组合, 可以构成不同式样、不同风格的家具造型。如乔治·尼尔森于1 9 5 5年设计的椰子椅 (Cocnut) 就是面形式的应用, 简单的几何形椰壳围合成椅面, 彰显了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 见图3。

三、平面构成理论在北欧现代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北欧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童话, 也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家具。北欧的家具设计是国际现代家具设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引领着世界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潮流, 指引着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方向。北欧家具以简约著称, 注重流畅的线条设计, 代表着时尚, 回归自然, 崇尚原木的韵味, 具有现代、实用、精美的艺术设计风格。从构成学角度分析北欧现代家具设计, 其中包含着构成学理论的方方面面, 本文则以平面构成理论中的形态构成元素—点、线、面为例来剖析其在北欧现代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一) 点的应用

“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果, 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大小各异会更加突出;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大小不一的点排列在一起也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感。点的构成分为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等形式。如图4是芬兰家具设计师约里奥·库卡波罗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普拉诺 (plaano) 系列多功能办公椅, 体现了人体工学、生态学和美学的设计原则。其中, 最吸引视线的是六个球形滑轮, 它们相对于整个座椅来讲,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点。六个点形式的均匀排列形成底部支撑面, 既满足了基本的支撑和移动功能, 又将视觉中心集中在此, 真正实现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美观大方的设计目标。

(二) 线的应用

“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能体现速度感。垂直线刚直, 有升降感;水平线静止, 有安定感;斜线飞跃, 有动感;曲线优雅, 但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 有前进感;细线锐利而有柔弱感。线的构成分为几何线型和自由线型, 几何线型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线型潇洒、活泼、热情。如图5是丹麦设计师汉斯·维格纳于1947年设计的“孔雀椅”。“孔雀椅”来源于温莎椅, 其主要特点是靠背的形状颇似孔雀开屏的样子。整体采用线材制作而成, 并且运用了直曲线型相结合的方式。椅背外轮廓的大弧度曲线线材的设计打破了竖直细骨条椅背的古板, 增添了活跃气息。形成孔雀样子的情节也是该设计中的一个亮点, 规律而富于变化的情节设计不仅实现了形似孔雀, 还达到了视觉与结构上的和谐统一。

(三) 面的应用

“面”可以给点和线一个容纳的空间。单个点或是单条线永远形成不了面。面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非几何形面。几何形面具有单一、严肃和整齐的感觉;非几何形面具有多变、灵活和生机的感觉。面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分为单独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种。图6是丹麦设计师维纳·潘东1962年设计的“潘东椅”, 这是全世界第一张使用塑料一次性模压成型的S单体悬臂椅。它通体是一个单独的曲面, 造型完美、结构合理、色彩艳丽, 雕塑感强烈, 将面的应用发挥到极致, 成为潘东一生最大的成就, 也是现代家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四) 综合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 点、线、面相互结合运用最为常见, 它们之间的相互点缀和衬托能够实现家具造型的完美设计。如图7是汉斯·维格纳于1953年设计的“挂衣椅”, 后背可以挂短衣服, 座板竖起来可以挂裤子, 座板下的三角形盒子可以放一些小物品, 将实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挂衣椅”通体采用橡木制作而成, 座面和椅背是主体, 椅背不规则的面形式和后椅腿一气呵成, 增强了座椅的稳定感。另外, 椅背上线型装饰线的点缀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 被认为是弯曲木家具的最杰出的开拓者。在他的弯曲木家具设计中更能体现点、线、面的合理应用。如图8是1931年阿尔托为疗养院设计的休闲扶手椅, 座面和靠背由一块弯曲成型的胶合板制成, 体现了对面形式的灵活运用;扶手和椅腿采用流畅的线形式而融为一体, 传递出一种活泼、休闲的气息。这把扶手椅无论在造型上, 还是在制作上, 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物质上的丰衣足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人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当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高度时, 精神生活的富足则显得更为重要, 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正在由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设计师的使命则是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北欧家具设计师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将点、线、面的合理应用贯穿在北欧现代家具造型设计的始终, 创造出来的家具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 而且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件产品, 更是一场视觉盛宴和精神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建辛, 谭开界.构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3页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4

一、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所谓三大构成分别指的是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1。其中“色彩构成”的出发点是人类的色彩知觉以及心理, 需要运用较为严谨的科学分析方式, 对各种复杂的色彩现象进行还原, 使其恢复到最容易被人理解的基本要素中。此外, 色彩构成利用的是色彩的质、量以及空间的可变幻性, 需要根据一定的色彩规律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塑造出更为理想、全新的色彩效果。色彩构成同平面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比如我们现在在大街上看到的各种海报、包装以及广告等利用的都是色彩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很多观赏者在观看或者赏析某一平面设计时, 首先看到的就是色彩, 色彩搭配得好才会让观赏者有继续看下去的决心, 甚至会忍不住有想要触摸或者拍摄下来的冲动2。所以很多设计者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都会将颜色作为依托向观赏者传递出设计的情感与主题。

“平面构成”则是在二维平面中对点、线、面等视觉元素进行利用, 并根据美的视觉效果, 通过逻辑性与理想的手法对其展开编排与组合。也就是说平面构成具有一定的创造力特点与实用特点。所以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之前, 应该要对点、线、面的运用进行了解与掌握, 因为只有了解与掌握了这种表现手法与构成技巧, 才能打下较为牢固的基础, 更为深入地对平面设计进行学习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在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对平面设计的作用是最大的, 在平面设计中无论是包装、招贴还是书籍出版等全都离不开平面出版。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任何元素都可以看成是最为简单的点、线、面的关系, 在组合的时候要根据它们的相关规律, 使得设计出来的效果更为自然。

“立体构成”又被称之为空间构成, 其构成的基础需要一定的材料以及人类的视觉, 其构成的依据就是力学。立体构成是将各造型要素, 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 对美好形体的三维艺术进行编排组合4。进行立体构成的学习, 学生的技术表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造型的感觉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培养与提高, 而且立体构成同平面设计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就立体构成本身而言, 其主要是对空间与造型进行探索, 因此, 如果能在平面设计中添加适当的空间概念, 那么二维平面作品就会产生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无限的空间感。此外, 在展示设计、包装设计以及POP设计中添加适当的空间概念可以取得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因为这些都需要对二维和三维进行有效结合之后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的教学探讨

1. 教师在三大构成教学中的教学方针

任何教学都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方针。在进行三大构成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判断力进行培养, 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启发, 并对学生的表现技术进行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构思与技巧。

对学生的判断力进行培养, 就是要让学生在众多元素中通过判断, 提炼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元素5。通常, 这都需要设计者通过直观的感觉去进行判断, 虽然很多作品形象都是很鲜明的, 但还是有一部分形象是混乱的, 需要我们用比较科学、准确的判断力对其进行分辨。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启发就是要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出来, 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以及大自然中寻找并发现可以构成各种设计的灵感。这样就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观察力进行锻炼, 让学生在看到某一东西的时候会有产生一定的感受情绪, 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整理, 最后将有效的元素从中提炼出来。比如在火车站或者铁路边看到和谐号的快速运行便可以联想到线的构成等。当这种感觉产生出来的时候, 就要及时将其在草图本或者脑海中记录下来, 然后再做后期的删减与整理工作。对学生的表现技术进行发展就是要在构成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技巧与表现手法进行运用, 并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度。无论多么复杂的东西, 都要教学生化为最简单的东西表现出来, 而且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也要对其中的方法与规律进行了解与掌握, 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绘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 学生在三大构成中的学习

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三大构成的时候首先要理清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 并对三大构成的学习目的与作用进行了解;其次, 学生在学习三大构成的时候应该运用各种可以寻找素材的途径, 对三大构的素材进行大量收集。

综上所述, 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三大构成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 学习三大构成之后, 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感受能力以及构成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而且学生设计制作的动手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艺术修养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学习日后的各种设计专业课程。也就是说, 在平面设计中虽然三大构成是基础课程, 但是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 对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进行教学探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注释

11 .朱剑.高职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三大构成学科整合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 (05) :138.

22 .吕焕琴.《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反思与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04) :259-260.

33 .赵梦华.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关系的教学思考[J]今日科苑2008 (14) :253-254.

44 .吕磊.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构成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 :114-116.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1917) , 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很快新政权就受到列强国家的干预, 使得新政权是内外交困。但是苏俄革命的信条和激进的革命纲领、摧枯拉朽的革命风暴, 鼓舞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他们希望能够协助、参与布尔什维克的革命, 为建立一个平等到、富强的新国空而作自己的贡献。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 当时的苏俄一片昂然向上的情绪。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这批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代表新政权的设计, 出现了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构成主义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社会意识, 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品工作和艺术品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提出设计为社会性、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已形成了以收入丰厚的中产阶级为核心的社会, 现代主义服务的对象由欧洲的平民转向富裕起来的人群, 本来具有强烈社会主义和民主色彩的设计思想在美国没有了立足的土壤。而现代主义的设计形式却大受美国欢迎。再就是由于国际交往, 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 国际对话也与日俱增, 这样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 使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现代主义的核心“形式追随功能”在美国演变成“形式追随市场”形式成为设计追求的目标, 原来的民主内涵被单纯的商业目的所取代。

苏俄构成主义和国际主义都是在打破前人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们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构成主义的设计有着明确的社会观点和社会目的, 具体说就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而国际主义注重形式追求的是商业目的, 它的肥沃营养来自资本主义的土壤。

二、艺术特征

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 并对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构成主义提倡艺术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动机。它们反对为艺术品而艺术, 主张艺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因此, 反对单纯的绘画, 主张艺术品家放弃绘画, 从事设计, 直接为社会服务。构成主义为人们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视觉艺术的某一要素, 如线条、色彩、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力, 从而独立于世界表象的任何关系之外, 所以艺术家们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带入构成主义体系中来。构成主义雕塑的几何造型和构成形式, 对二维艺术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有很大参考价值。构成主义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构成手法的再定义, 为未来的人们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这种风格采用方格网为设计基础, 在方格网上的各种平面因素的排版方式基本是采用非对称的, 无论字体, 还是插图, 照片, 标志等等, 都规范地安排在这个框架中。排版公式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 使得作品自然具有简明而准确的视觉特点。这有利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 对于国际化的传达目的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直到现在国际主义风格依然在世界各地平面设计中比比皆是。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对当时的艺术设计形式的革新, 都是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 影响深远, 甚至持续至今。

它们的不同点是构成主义把抽象艺术带入设计中来, 创造了以几何形为主要原素的设计形式。并且政治倾向明确, 形式为内容服务。国际主义使用网格框架, 力图排版公式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注重形式, 形式让位于市场。

三、发展过程

构成主义早期的发展得益于列宁采取的自由、宽容的政策,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 构成主义受到斯大林政府的怀疑, 不断受到批判, 最终被封杀。这些艺术家的探索虽然带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良好的意愿, 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最终只能落得一个痛苦的结局。但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政府鼓励国内知识分子与西方联系, 苏俄的构成主义开始为西方所知晓。一批构成主义的探索者为摆脱政府的政治干预而离开苏俄, 前往西方, 其中包括康定斯基、马列维奇、李斯基等人, 他们和荷兰风格派一道促进了构成主义进入偏重形式的新阶段。1922年, 包豪斯举办了苏俄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大会, 李西斯基带来了纯粹形式的看法和观点, 构成主义的观念也不断深化。1923年, 杜赛尔多夫的国际构成主义研讨大会和析林的苏俄新设计展览, 促进了构成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构成主义主义认为设计背后具有明确的社会观点和社会目的性, 令西方精英知识分了耳目一新。其中一些人企图从现代主义和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社会含义找出分离, 着手探索自己的理想主义---利用现代设计来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 避免社会革命。他们的思想主要从技术层面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苏俄构在主义离开苏俄之后, 失掉了宝贵的政治民主内涵、仅剰下技术民主内涵的重要表现, 这也是国际主义风格在美国乃至世界兴起的一大切入口.还有一些构成主义的成员从苏俄来到了德国, 直接投入到包豪斯的大熔炉里, 为西欧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推波助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由于大战对于欧洲和亚洲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除了美国之外, 国际的平面设计在风格上没有什么创新。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 促使了设计在二战后的发展, 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又对于设计的国际化面貌和特点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 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 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 传达功能准确, 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 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国际最流行的设计风格, 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由于这些先驱的努力,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对于国际主义的这种发展结果, 批评界是具有相当的争议的。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这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米斯的减少主义设计, 代表了20世纪设计的高度发展;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从现代主义的倒退, 因为新的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现代主义设计原则, 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 因此是不应该提倡的。但是, 无论理论界如何争论,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却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 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世界的大都会几乎变得一模一样, 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了, 被追求单一化的国际主义设计取代。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是玻璃幕墙、立体主义和减少主义的高楼大厦、简单而单调的平面设计、缺乏人情味道的家具和工业用品, 原来变化多端、多种多样的各国设计风格被单一的国际主义风格取而代之。不但设计使用者的心理功能需求被漠视, 就连简单的功能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这种状况造成社会中的青年一代开始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逐渐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广泛的不满倾向, 是国际主义设计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

它们的相同点:1、都是由少数精英们发起, 然后在美国得到发展, 并对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苏俄构成主义在前, 国际主义在后, 但他们又有着扯不断的联系。构成主义影响了包豪斯, 包豪斯又在美国发展出了国际主义。可以说他们都是现代主义设计将军麾下的猛将, 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们的不同点为在不同的地主起源所以带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构成主义为平民做设计, 而国际主义是为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做设计, 所以接受者或者说适应的人群也不相同。

摘要:苏俄构成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都是平面设计史上非常重要的风格流派, 它们给现代设计以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它们的社会背景、艺术特征、以及发展过程论述了两种风格的异同, 试从论述中找寻艺术本源。

关键词:构成主义,国际主义,比较

参考文献

[1]陶云.西方艺术设计流派和设计思想[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6

平面构成这门课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 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 掌握设计方法, 为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如今, 世界各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仍沿用包豪斯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脑辅助艺术设计成为主流,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的高科技的手段应运而生,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已成多元格局, 教育手法多样, 电脑设计已成为主流, 而现代平面构成课仍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手法已存在不少弊端, 要发展, 就要借助科技力量, 运用新媒介, 同时要不断拓展和改革教学设计中的内容, 从而来适应新的审美需求和社会需求。

二、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的弊端

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才刚刚起步, 大多专业课程是照搬本科院校, 并沿袭本科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是本世纪从国外引进, 这种教学体系带有浓重的“现代主义”的舆论色彩, 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 几乎是“三大构成”一统天下。这种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社会产物的教学体系, 愈来愈表现出忽视具象造型, 画面机械、冷酷。填格式的构成形式一直沿用很久, 让学生觉得平面构成就是画黑白格子的错误理解。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单一的手绘制作, 使得学生越来越缺乏兴趣, 学生也不愿意深入的去做, 最终导致所做的作品粗糙, 影响作品整体效果, 由于绘制或制作过程需要耗很长的时间, 大量的教学时间被手工制作所取代, 导致拖长造成教学时间且内容贫乏, 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其二, 传统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只是单一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点线面的训练过于模式化, 并没能结合商业案例同时讲解, 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又难于理解。要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将平面构成课程与后面的专业课程如:VI、包装设计、标志设计等迅速衔接, 就必须进行教学设计的改革。

三、教学设计改革———平面构成课程与商业设计一体化教学

第一, 点线面课题训练与版面构成课题训练相结合。版面构成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切视觉传达艺术施展的大舞台。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报纸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V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而点线面是版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是构成视觉空间的基本元素, 也是版面构成上的主要语言。版面构成实际上就是如何经营好点、线、面。一个字母、一个页码数, 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一行文字、一行空白, 均可理解为一条线;数行文字与一片空白, 则可理解为面, 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训练学生对点的疏密虚实、线的疏密虚实的理解与表现;点的轨迹表现;线的柔、硬的表现;面的虚实与空间表现。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用抽象的点线面表现画面, 强化抽象元素, 起初学生很难将思维打开, 如何启发对点、线、面的认识, 欣赏优秀的商业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从好的作品中让学生主动发现点、线、面的存在, 让学生去观察这些抽象元素是如何排列和摆放的, 从中发现与挖掘形式美;商业设计课题的训练,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他们的软件操作能力, 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电脑里反复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最终他们的设计思维得到较好的开发。

第二, 形式美课题训练与版面构成课题相结合。这一课题将点线面进一步升华, 前一课题是对点线面抽象形态的认识, 而这一课题是重点考虑如何将抽象的设计元素在版面上的摆放。版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是一致的。这里我将版面构成课题训练引入进来, 例如:课题一、要求学生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立场与网格、变化与统一等形式来规划版面, 绘制几组画面。与之相对应的课题二、手提袋系列设计, 设计几组不同风格的手提袋版面。主题有以下参考:雅兰化妆品系列手提袋、欧尚女装手提袋系列。前一课题强化抽象形态, 尽量用单纯的点线面构思版面, 要求学生多画草图, 强化抽象思维;后一课题更好地辅助对前一课题的理解, 通过赏析一些优秀版面构成的案例, 针对一些代表性案例一定要做到精讲, 分析透彻, 不能只一味给学生填鸭式的信息, 那样也会产生视觉审美疲劳。这样的教学效果, 强化学生对点、线、面的归纳, 在版面构成中, 一个字母、一个页码、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一行文字、一行空白, 均可理解为一条线;数行文字与一片空白, 则可理解为面。在后者的课题中, 学生可以运用具象的形态, 用抽象的思维规划版面, 并运用一定的形式法则构图, 锻炼学生的版面构成能力, 从而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商业案例角色。

第三, 形态渐变与特异构成课题训练与广告创意课题训练相结合。形态渐变与特异训练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意和联想思维, 广告创意离不开特异和联想四维, 两者结合很好的衔接了基础课与商业项目训练。在教学设计中, 给学生提出两个课题:课题一、创作一幅形态渐变画面, 要求画9个以上, 渐变形象不能过快速度适当。课题二、创作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海报, 要求运用形态渐变或特异的方式完成。前一课题强化学生对形态渐变构成的形式美感的理解, 渐变构成式富于韵律感、节奏感和旋律感的构成, 给人一种抒情、流畅的视觉感受。特异则在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 特异的部分在平面中得到突出和强调。这一课题没有过多的限制,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将两个互不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 考验学生的手绘表现力, 这里教师要更多地指导学生用如何运用表现方式, 在创意上学生有了初步构想但不成熟应该给予激发。期间案例赏析以创意广告为主, 鉴赏一些以渐变形式出现的创意广告, 并做透彻解析。而学生在海报创作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激发训练, 联想训练,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灵感。

第四, 抽象的单一形态构成课题训练与标志设计课题训练相结合。标志就是一个符号, 很多标志的设计都是通过一个单一形态的连续组合, 或者是相加相减等方式组成的一个符号, 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两个课题穿插训练, 既把枯燥的课题内容变得有趣味, 又让学生知道标志设计的方法, 既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又将它转换到商业项目中, 两者相互促进。在教学设计中, 我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课题:课题一、运用两个基本形态相加或相减后组成一个单一形态, 通过旋转、对称等形式重复排列, 最后组成一个图形。图形要整体统一中有变化, 不能过于单调, 有一定形式美感。课题二, 制作一款标志, 主题是业尊房地产公司标志设计, 用Y为字母变形, 突出公司“立足深圳, 辐射全国”的宗旨。两个课题的共同点是用抽象形创作一个图形, 不同的是后者带有一定的内涵, 必须突出主题。两个课题前后训练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前者强化训练图形的抽象组合, 帮助学生如何表现图形, 在前一课题的思维风暴后, 让学生将这些设计理念运用到标志设计中, 并针对一些抽象形标志做分析, 让学生了解表现形式的运用, 吸取好的表现方式用于个人的设计中。

参考文献

[1]王汀编著.版面构成[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 篇7

1、平面构成

对于平面构成而言,其主要设计由律动、点、线以及面构成,其具有非常严谨的结构以及较强的形式感与抽象性,具有非常广泛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主要是对在平面构成设计当中各个形象间关联的创造与处理进行研究,同时还会根据美学的形式法则,合理的设计图形,从而不断增强创造人员对组合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对抽象形态的创造能力。

2、景观设计

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景观设计主要是研究土地的规划、保护、分析以及管理等问题。其主要是解决所有与户外空间设计相关的问题,例如植物与人类、植物与建筑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其最终目的即为促使人们与城市、建筑物等与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命体能够更加和谐的相处。

二、景观设计与平面构成相互依托

1、景观形态要素以及造型要素

所谓的景观要素即为组成景观整体的诸多单个要素。而造型要素即为构成形体的基本知觉元素,其中主要包含色彩、形态以及肌理。而形态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元素,其属于所有要素有机统一以后所形成的集合体,其不仅仅是指物体的外空间结构,因此其与人们通常提起的形态是有着一定区别的。景观平面设计属于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因此其中通常都是采用抽象形态。作为服务于景观要素形态塑造的一种基本单位,造型要素与景观形态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景观布局法则以及形式法则

所谓的形式法则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积累得出的,其属于人们积累出的关于美的表现形式,是人们智慧与经验的结晶。而景观平面布局主要功能是创建秩序,也就是借助于一些手段与方法把平面构成要素进行互相融合,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的一个整体,其按照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并且应用平面构成的各种手法,进而构成平面当中的各个元素,其中包括点、面以及线等等。景观设计的重点即为在整个平面维度当中科学合理的安排空间维度功能,从而实现各元素彼此间的协调性,形成和谐的秩序。

3、平面构成形式及其基本功能

在设计的起源上进行分析,最早期的设计产品形式即为功能,功能是设计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两者具有非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设计者将设计目标确定为使用价值,而此理念深深的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在工业文明之后,人们把装饰性以及功能性分离开来,作出两个彼此独立的要素。直到近些年来,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功能以及审美要求的日益提高,设计者也逐渐意识到实现功利目标的主要前提条件即为产品的功能,艺术设计在为人们提供具有欣赏性艺术品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满足功利的需求。因此应该实现功能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从而不仅可以实现艺术审美目的,而且还可以充分满足功能需求。

三、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中的演变与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为了加强景观的生命力与活力,人们往往都会将传统文化背景当成后盾,从中加入一些文化色彩,以有效的丰富景观内容,而且还可以增加艺术以及哲学气息,这样不仅能够将原本苍白无力的面、点以及线赋予新的思想与生命,使其成为各种景观的灵魂,而且还可以充分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气派。以下笔者就从中国传统的角度简单的分析平面构成在我国景观设计当中的不断演变与应用。

沈括曾经在《梦溪笔谈》当中对董源的画作进行高度的点评,称其画作达到近视无物,远看则比较真实的艺术效果。在“构成”方面进行分析,董源是借助于“点”的形式来实现布局的平衡性,从而有效的弥补散漫,渲染气氛。而著名的画家米莆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运用了“点”,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米”点山水,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运笔用墨当中对点的合理运用;而古代对“线”的合理运用主要有吴道子创作的“吴带当风”的壁画以及创作的陆探微“秀骨清像”等等,这些都在绘画当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线”之美,不同的创作者会将各种不尽相同的形象以及描线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不同的虚实感以及质感等等。在传统绘画当中,对“面”的充分运用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构成上。其中比较典型的形式即为汉代的画像砖以及画像石。而南齐的著名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经营位置”更是成为传统绘画构图形式的一个艺术标准。而“位置经营”在“构成”上即为合理的处理虚面及实面的分割以及布局等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平面构成早已经潜移默化的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而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家以及哲学家都早已经对其给予合理的运用,从而充分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骨。而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与演化也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在今后也还继续深化与发展下去。

综上所述,通过对景观设计以及平面构成基本理论与应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演变的分析,可知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平面构成能够使得景观设计在具有一定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有序,从而充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景观的特有功能,而且也可以使其变成一种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因此,当代景观设计者要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将平面构成更好的运用在景观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1]郑永莉.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规律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1):36-38.

[2]高杨.构成艺术对现代景观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论文下一篇:就业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