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之美分析(精选9篇)
建筑艺术之美分析 篇1
摘要:文学作品是虚构的, 但是往往间接反映了某些生活中的事实,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多数也是对应着生活中的原型。不同的作家表现艺术的手法也是各具特色, 总体流露着作者独特的创作魅力和艺术追求。夏洛蒂三姐妹给英国文学带来了不同的气息, 尤其是夏洛蒂, 可以说正是她的小说《简爱》成就了当时的英国文学。《简爱》也最佳地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风格——写实和追求平等、浪漫的人生理想, 富有哲理性。
关键词:简爱,写实主义,浪漫主义
一、《Jane Eyre》中的平等观
艺术是生活的反应, 但绝不是对生活简单的复制, 否则作品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一部优秀了文学作品, 当然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在生活来源的基础上更要立意高远, 为人类灵魂追逐的远方建构一座灯塔, 夏洛蒂做到了。在《Jane Eyre》中, 一位平凡、瘦小的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的时候, 敢于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 Do you think I am an automaton?—a machine without feelings?and can bear to have my morsel of bread snatched from my lips, and my drop of living water dashed from my cup?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 —and full as much heart! 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 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 I am not talking to you now through the medium of custom, conventionalities, nor even of mortal flesh;—it is my spirit that addresses your spirit; just as if both had passed through the grave, 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 —as we are!”
这段话不仅仅是文中女主人公的呐喊, 更是作者自身丰富情感的体现, 即便面对渴望的爱情, 即便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别, 但是越过死亡的坟墓后, 站在上帝面前的灵魂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意识在当时的英国是难能可贵的。爱情是美好的, 在爱情面前, 我们可以高贵的渴望, 但不能卑贱地祈求。
二、《Jane Eyre》中的哲学观
夏洛蒂•勃朗特充满人生哲理的情怀让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也正是这样的艺术手法让其作品更上一个层次, 也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口味, 让读者反复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例如, “Life is too short, can not be used vengeful build hate”, 的确如此,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 怎能让有限的记忆被仇恨占据呢!所以, 不论我们出身贵贱、容貌美丑、都应怀揣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除此以外, 《Jane Eyre》中的经典对白, 还揭示了当不得不放弃原本最为珍惜的东西时女主人公的复杂但却坚定的理性:
(当简发现罗切斯特先生有个精神失常的妻子之后的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对白)
Mr. Rochester: So come out at last. You shut yourself in your room and grieve alone. Not one word of reproach.Nothing.Is that to be my punishment? I didn't mean to wound you like this. Do you believe that?I wouldn't hurt you not for the world.What was I to do? Confess everything I might as well have lost my life.
Jane: You have lost me, Edward.And I've lost you.
Mr. Rochester: Why did you say that to me? To punish me a little longer? Jane, I've been though! For the first time I have found what I can truly love. Don't take if away from me.
Jane: I must leave you.
通过这段对白, 我们不难发现, 作品中Jane的平等观和爱情观在哲学范畴里是相互统一的, 其实作品背后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真实世界观。
文学作品以生活为原型, 但往往被作者赋予更高的价值观念, 文学的魅力也在于此, 英语文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Charlotte Bronte的《Jane Eyre》中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许圣东.《简爱》文学欣赏[J].青年文学家.2013 (30) .
[2]徐常兰.《简·爱》中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影响[J].芒种.2013 (02) .
建筑艺术之美分析 篇2
我学的古筝比一般的古筝要短一些,头是红色的,上面雕刻了一些小篆字,虽然我不认识那些字,但字体很好看,也很霸气,就如古代书法家写的字,刚劲有力。字的旁边有一些图案,如草之类的,这个草雕的栩栩如生,像古代有名的画家画的。再配上这个颜色,就像一家人,谁也不能少,一但少了谁,那么就像一支笔缺失了笔芯,不能用了。
看古筝的头部位置下面有一个空间,那里面是用来装调音的器材工具,而头部旁边就是一些琴弦,这些琴弦分别用银色的类似银钉的东西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如果音不准了,或学习的进度不一样,就得用调音器去调节那些银钉,再去拉琴弦,用耳朵仔细辨别声音,调到合适的声音即可。
琴身上有二十一根琴弦,还有四十二根撑琴弦的柱子。这个柱子排放是有顺序的,第一根琴弦的柱子差不多在中间偏左,第二根柱子就比第一根柱子往右边靠一点,以此类推。而这个柱子如果被移动了,那么琴弦弹出来的声音也会随之改变。这个柱子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个柱子,那么弹出来的声音就会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发出的悲悯之音,很难听。准确的说,这个柱子就是一个团队的主心骨,如果没了它,这个团队就会乱,最终就会散,所以说这个柱子很重要。
古筝的琴弦被分成了五组,其中四组里每组有五根琴弦,最后一组只有一根琴弦。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声音比较混浊,像战场上粗汉子说话的声音。第三组声音比一,二组声音清秀一些。第四,五组声音就像百灵鸟在唱歌,特别的清脆,明快,悦耳动听。
我很喜欢古筝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能使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我也喜欢弹古筝,它能让我忘记忧愁,使我开心,快乐。
论建筑之美 篇3
关键词:建筑,形式美,审美特性
一、建筑艺术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建筑已经形成了自己复杂的形态体系, 并在不断的发展, 不断扩大。它既包括物质因素, 又包含精神因素, 建筑师在满足建筑实用功能基础上又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内涵。建筑成为了一种艺术。建筑空间为艺术而生, 是时代艺术行为的缩影。建筑师将自然抽象、升华, 转化为带有时代特征和人的因素的艺术品过程, 也就是建筑生成过程。建筑形成了岩石般的体量感。一切自然形态被单纯化后, 以现代的方式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美, 独特的形式美, 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感官震撼, 这就是建筑之美。黑格尔曾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 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现不同背景社会条件下的不同风格, 独特的审美特点, 风格和自我演变过程, 具有原则性和序列性, 如古代中国建筑就具有木构、斗拱、装饰、飞檐、整齐, 对称、纵深发展的宫室特点。中国园林更具有东方式的亲切、融合自然之美。苏州园林就是一例。建筑师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美学追求, 形成自己风格。因此, 世界建筑呈现了多姿多彩的面貌。
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性
1. 空间造型性。
空间具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建筑空间既包括内部空间, 也包括外部空间。完整的建筑是内外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曾说过:“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 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概念, 外部空间则应由室内居住的原状中生长出来。”因此我们看出, 内外空间具有完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是整体建筑美感的体现, 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享受, 这种愉悦给人带来美的体验。这种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所构成的空间感, 使建筑具有整体美感, 使建筑结合地域特色体现其历史感、时间性。
2. 实用功能性。
建筑之间之所以相互区别在于其不同的实用功能的使用特性。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不同的功能。建筑形象的艺术性与建筑物的效用密不可分, 从本质上说, 前者反映着建筑物的用途。所谓实用性, 即是说, 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 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 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 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 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 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 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 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 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 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 打扮得再华丽, 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 如果使风一吹就要倾倒, 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 多姿多彩, 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 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 住起来很舒适, 即使外形简单一般, 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 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 如果使用起来让人别扭, 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 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3. 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应与当地环境相协调, 与当地文化相适应, 而不是随心所欲为之。因为任何地区都有它自身的民族特性、地风地貌和长时间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环境。建筑如果不能与周围环境相一致, 那是称不上真正的好的建筑设计。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好的例子:建筑形态与周围自然风景有机结合, 别墅坐落于山石之上, 处于流水之间, 建筑随四季变而景色变, 具有如诗画般的意境和情怀, 给观者带来心灵的触动。当然, 建筑设计也体现了建筑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方案曾遭到强烈反对, 然而建成后的宏伟建筑使世人看到了这一建筑不同寻常的伟大。也让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伟大建筑师的聪慧。时间证明了这一切。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作品是环境与建筑相协调成功的一例。
4. 工程的技术性。
建筑与工程技术紧密相连。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与技术密不可分。换而言之, 设计构思细致精巧的建筑都是通过技术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应用于大型工业制造上的技术都可以应用于建筑建造之上, 它使图纸上任何天才的设计都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设想。
建筑之美也通过不同材料与技术体现出来, 如古希腊神殿取材于当地石材, 古中国建筑依靠于木料。而现代, 钢筋混凝土技术更是完成了建筑史上的变革。从“水晶宫”、“埃菲尔铁塔”面世的时候起, 现代技术就已经应运而生了。
5. 建筑的公共社会性。
斯克拉顿指出, “建筑是公共性的。”建筑具有公共特征, 服务于公共生活、大众社会, 具有开放性, 流动性。人们的生活作用于环境之中, 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 建筑师、建造者、公众与参加者共同实现了建筑的实用功能。人们分享美的建筑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 完成各种社会生活体验。
6. 建筑的表现性。
建筑具有独特审美情趣, 既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 也表现了精神层面内容。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总是安宁, 详和, 具有“禅意”。他所设计的可以说是灵动的建筑, 是会说话的建筑, 也是与人心灵相通的建筑。他的“光之教堂”, 充分表达出他自己所说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 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意义。”《水之教堂》等作品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寄托, 与所设计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对话。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也是安藤设计的非常特别的建筑物, 他将主体寺建在一个很大很大的荷花池下。而沿着楼梯向下, 就会发现别有洞天, 这项作品也将安藤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信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反映了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时, 更融合了建筑师个人的情感因素。另外, 除却个人主观的理解之外, 建筑的表现又往往具有预料之外的客观性。即由于时间、空间、色彩、光影、尺度、材质等因素影响所带来的效果。这也是建筑自身的表现性, 如理石建筑在经过风雨的侵蚀后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雕琢。
7. 建筑艺术的兼容性。
建筑艺术中包含了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不同层面的艺术, 通过结合使之达到融合。雕塑、绘画 (主要是壁画) 、园艺、工艺美术乃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在古代的教堂建筑中比较多见。建筑同时还能将文学、音乐等成分包容进来, 创造出一种融合后的共同之美。
总之, 建筑的艺术美是由各种特征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 我们应不断地通过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能力。这样, 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大师建筑中深邃的内涵和人文主义精神。欣赏到建筑的本质之美, 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 (第三卷上册) .商务印书馆, 1979.
艺术之美作文 篇4
此时,我和班里的同学们,站在后台,满怀激动,期待演出的那一刻。
此刻,我们站在舞台上。第一首歌是《保卫黄河》。我唱着,唱着,慢慢进入了歌中的世界。我看见了奔腾的黄河,心里顿时热血沸腾。黄河波涛汹涌,一条垂下来的金色瀑布,如同猛兽在怒吼,溅起了几丈的浪花初中生作文艺术的美初中生作文艺术的美。此时,我们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战士,“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
一曲终了,我心里却还没有平静。但很快,《相信自己》的音乐传入耳畔。这首歌,唤起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相信自己,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勇气。我仿佛看见了一群困难中相信自己的人们,冒着飞蛾扑火的危险,最终登上了顶峰!
在热烈的掌声下,我们满怀激动走下台。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石板唱的《最好的未来》。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偷偷望了一眼观众们,他们都露出笑脸听这首歌
我闭上眼睛,轻叹——这首歌,曾勾起我多少的回忆……
建筑艺术之美分析 篇5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头为构架, 西方传统建筑是以石头为主体, 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功能, 使得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西方传统建筑是纵向发展的,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柱子结构和屋顶表现上;中国传统建筑是横向发展的,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斗拱和屋顶表现上, 斗拱就是将屋檐托起的木构件, 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 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飞檐有许多类型, 或平直、或上挑、或低垂, 构成不同的屋顶形态, 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或朴实, 或轻灵, 或威严。飞檐成为亭、台、楼、阁必备的元素, 瓦当便成为不可缺少一种建筑装饰材料。瓦当以自己的独特之美烘托了飞檐的精神, 成就了以斗拱为主要建筑结构特点的中国传统建筑的辉煌。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 带瓦头的筒瓦在众瓦之底, 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 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 粘性较好, 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瓦及瓦当的发明, 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屋顶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 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 而且图案极具装饰意味, 达到美化建筑物的效果, 在规模宏伟的建筑物上, 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 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在西周中晚期, 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达。最具有代表性的瓦当是汉代的瓦当, 它极具装饰美感, 成为中国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 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等, 规模宏大壮丽,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 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1 瓦当的图形美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 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 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
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 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 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 造型生动, 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 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 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 具有突出的地位, 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 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 绝大多数为阳文, 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 布局疏密相间, 用笔粗犷, 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
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 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 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 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 或四面对称, 中间以直线相隔, 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 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 耸立在屋檐, 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 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 具有抽象的美。
2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 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 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 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 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 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 都是先刻出木模, 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 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 很少有生硬的刀痕, 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 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 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 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 不做细部的描绘, 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 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 夸而不饰, 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 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 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3 瓦当构图美
瓦当的美还体现在图案的构图上, 多采用对称构图、同心辐射构图和均衡构图, 这几种构图能使图案主次突出, 节奏明确, 画面效果统一, 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构图考虑到瓦当作为建筑配件, 在相当高度的檐头的位置, 在有限的面积上, 在远视或仰视的条件下, 以最明晰的构图实现自己的装饰性。
对称构图是艺术基本的构图形式。它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 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 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 又富有节奏和韵律。如图2金鸟瓦当, 以鸟的头到尾巴为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外轮廓线简单概括, 线条的组织有主有次、疏密变化有序, 使对称构图朴拙中透漏着生命的灵动, 画面整体洋溢着飞扬流动的美感。
同心辐射构成以圆心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 如太阳纹, 伸出的辐射线条, 尤如太阳光芒, 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纹, 图案从运动状态向左或向右旋转, 强调图案的相互衔接和画面的完整性, 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
均衡构图是以一个图形为主体, 如四神瓦当, 画面虽不对称但是视觉均衡, 汉代表现动物的纹饰主要是这种构图, 画面自由舒展, 不拘一格, 都有一个主体纹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 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 以朴拙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单纯、烂漫的生命形象, 整个画面古拙朴实, 构图饱满。
4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 造就了飞檐这种独特的建筑气质, 造就了瓦当这种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瓦当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及装饰材料, 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 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 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汉代瓦当体现了瓦当的最高艺术成就, 图案造型生动, 构图稳重不失动感, 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豪迈奔放、雄浑有力的气势, 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韵味, 是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在当今,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各地相继建造大量的供人游览观赏的传承中华文明的古建筑, 可以相信瓦当艺术及产品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而会得到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编写.中华砖瓦史话[M].中国建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6.
[2]潘谷西著.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6.
[3]吴山著.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
[4]赵农著.中国艺术设计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浅谈陶瓷艺术之美 篇6
1 陶瓷艺术设计之美
陶瓷的美有很多种, 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设计美。它的塑造是由土、水、火等基本材料构成的, 所以要想塑造完美的陶瓷, 需要掌握水土的揉合性、流变性及烧结性。同时还要驾驭材料注重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 呈现完美的陶瓷形态。所以它的设计美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装饰、工艺等众多方面。
1.1 材料
陶瓷需要水、土、火的有机结合, 在设计时要良好的把握材料, 了解材料, 运用材料, 同时还要掌握火的的运用, 因为在最后一步, 火的烧结对陶瓷的形态很重要, 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才能达到那个切合点, 产生“鬼斧神工”的完美效果。
1.2 造型
其实, 我们知道事物越简单, 越具有特色美。陶瓷也不例外, 陶瓷简单的造型通常更能体现审美意趣, 更具有宽广性和包容性。因为它的简单造型给我们的感觉是确定、具体和可触摸的, 它概括性的诠释着它的外在美, 设计和制造出美丽形态的陶瓷器型。拿一个将军罐造型来说, 其外部形态非常简单、明确, 主题一目了然。同时又从它外部能了解到厚重底部的庄重威严;肩部上升性;腹部横展性;下腹崇高性。整体造型显得很端庄、威严和稳重, 方圆皆有、起伏不一、完全一件天然成品, 很自然。所以这款造型在视觉和触觉, 都会让人感到清新和快乐。
2 陶瓷艺术意境之美
陶瓷作为古老的文明艺术, 具有很强的意境之美, 很多人通过制作陶瓷来深受其境, 陶冶情操。
2.1 形体
我们知道陶瓷器物的造型, 是通过旋削形成的, 其形体的廓线大多具有韵味的自由曲线。很少运用单纯的直线造型。陶瓷艺术造型和中国画一样, 遵循对称原则。现造型注重自然、饱满。无论是年代久远的彩陶还是近代的彩瓷,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经典十足的陶瓷造型。陶瓷艺术形态所体现的外在体形和造型, 让我们深刻感受它的外在形体之美。
2.2 特点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 是螺旋式上升, 有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其纵横相错, 孕育体量, 充满力量。所以, 线不单纯是一条直线或线段, 线所组合的形更具特色线性美。每个人对线性美的理解各样, 所以做出的造型, 各种各样, 虽然都是瓷器物品, 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陶瓷体线性美, 但同时有大相殊异, 都突显有凝拙, 有端庄威严、有自然而成等视觉和触觉冲击与感受。进而人们产生一种自然协调、气韵贯通的陶瓷艺术意识。我们知道完美优异的陶瓷艺术品, 凭借线韵、线势与线体名垂千秋。
3 陶瓷艺术气韵之美
陶瓷可以看做一位气质的美女, 它所体现的气韵之美是其他工艺品所无法比拟的, 观察它的气韵, 我们可以从它的釉色和装饰两个方面来诠释, 就像我们人类外在打扮和装饰一样。
3.1 陶瓷艺术釉色之美
陶瓷釉色自历来丰富多彩。陶瓷的色彩五色十光, 它蕴含着工艺人员的智慧结晶, 却不乏沉稳和沉静, 体现着土与火的凝结艺术和人类审美的智慧与艺术。悠远的陶瓷历史, 陶瓷艺术, 无处不显示着陶瓷艺术的绚烂。陶瓷釉色令人遐思, 不同的釉色,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釉色会随平滑、光鲜、苦涩、凝重、等一切人的心理反映, 而有所变化, 深深吸引人们的心。
3.2 陶瓷艺术装饰之美
进行陶瓷艺术造型装饰是很关键的一步, 首先要明确陶瓷装饰是为美化造型而存在的, 没有陶瓷造型就无从谈陶瓷装饰。陶瓷造型浑厚、轻巧, 质朴、怪异的形态特点, 要求造型和装饰画面需要协调一致, 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 不然, 就会破坏造型原有的美。到位陶瓷装饰, 可以使造型更美丽, 也能充分显示陶瓷艺术的意境美。所以要有非常娴熟的绘画技巧, 还必须具有组织审美装饰的能力。不然就不能更好的用装饰来达到处理陶瓷器物的效果。那陶瓷艺术的审美也会因其缺席。所以说, 作者要有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 有艺术创作意志, 才能使作品保持吸引力, 得到人们的喜爱, 保留下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有形神气韵。我们在追求笔墨韵味与技巧的同时, 在作品中也要表现出平淡天真、超凡脱俗、宁静禅悟、严肃淡雅的的文人画审美标识, 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和“鬼斧神工”的深境。淘气艺术中的绘画装饰不但能显示出陶瓷绘画山水的美感, 还突显陶瓷的材质美、器型美、工艺美和体形美,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陶瓷山水绘画的气韵之美, 形成陶瓷艺术的意境之美。
4 陶瓷艺术残缺之美
我们知道, 完美的事物是我们所期待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需要所有完美的事物, 我们还是需要一定的残缺美, 有了残缺, 而使事物更完美、更具韵味。
4.1 残缺美概述
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趣味越来越多样化, 人们期待着在美的事物中获得更多的自由情感表现和更丰富的情感激发, 而事物残缺的一面给人们提供了契机, 适当地弥补了这一缺陷空白。往往这种残缺美会使人们引起心理上的寄托与情感共鸣, 这种残缺美还使我们眼前一亮, 弥补完美事物带给我们的缺陷, 同时还为创作者提供一定的想象, 为下一次的创造提供材料和灵感。它为陶瓷赋予的残缺美使得陶瓷艺术不再单调, 让陶瓷艺术充满新颖和活力。所以陶瓷艺术加入残缺成分, 让本已完美的陶瓷形态显得更加靓丽和有韵味, 让陶瓷艺术之美更鲜明, 更有魅力。这种风格很适合陶瓷业的发展, 让陶瓷古代文明融入现代艺术, 让陶瓷艺术勇承下去。
4.2 残缺美之特点
有学者把残缺美归结为三个特点: (1) 它的抽象性、独创性和象征性为人们在欣赏的基础上的创作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和条件; (2) 它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结构样式对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有着具有强烈的刺激冲击, 让人们认识到不一样的陶瓷艺术的风格; (3) 以它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和千变万化的效果来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为他们的创造制造条件和机会。它已经转化为对整个事物以及陶瓷艺术所体现的残缺美的大体总结, 是现阶段对残缺美的较好的诠释和分析。陶瓷艺术中残缺美在现实中的运用和发展, 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语言, 其艺术地位变得极其重要, 在陶瓷艺术中有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和表现作用, 给人们留下了迥然不同的审美视觉、审美意识和审美享受。
在我国, 陶瓷艺术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 更是一种赋予精神文化的文化产品。细看陶瓷的设计, 制作过程和文样装饰到处体现着它深邃、完美、独有的美感。陶瓷艺术是不仅是中华名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也凸显中国人们对事物的审美观。而且它也是全世界人们的文化财富。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古老发明, 更是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陶瓷, 陶瓷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有着悠远的历史工艺精湛的彩陶、白瓷、青花瓷更是突显东方魅力, 以自身的独特和独创在海内外享有美誉, 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灿烂的宝藏, 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束绚烂的光束。同时, 陶瓷不仅外在美, 也有深刻的内在美。是具有实用和观赏双重价值的集合体, 它的艺术美是任何其他工艺美术都无法企及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陶瓷究竟有哪些艺术之美。
关键词:陶瓷,陶瓷艺术,艺术美
参考文献
[1]冯少胜.浅谈陶瓷艺术的审美与创作[J].景德镇陶瓷, 2008
[2]李勇, 乐茂顺.浅谈陶瓷艺术中的审美意识[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
[3]张莉, 朱斐翡.浅谈陶瓷艺术中的残缺美[J].陶瓷学报, 2009
古建筑的凋零之美 篇7
今年元旦期间和今年初夏两次去北京市房山区, 本来是去佛子庄乡上英水村拍摄四合院改造项目, 可无意中来到佛子庄乡东南部大南山北侧, 半山腰突兀一片破旧的老房子吸引了我的镜头。当地一老人告诉我, 这叫查儿村, 明代成村。因村址地处沟岔之上, 称岔儿, 演变为查儿。有传说古代曾有王爷 (或皇帝) 到此地寻查失落在民间的儿子, 故得名查儿。虽然这些房子已成废墟, 可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原有村民现已迁往良乡。
石片瓦石头墙石板路, 经过石头门走进杂草丛生的废墟, 尤如进入明清四合院自然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树丛中的老屋, 错落有致, 疏密有度。有的单家独户, 有的几幢一排, 但都是背靠山坡, 面朝山沟, 布局朝向自然而和谐。
由于是依山而建, 山上的石头就成了宝贝, 用石头垒出平坝, 不仅使房屋平稳平衡, 而且每户门前的院坝, 就成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晾晒粮食的地方。
平房一字儿排开, 有成90度角半围合的, 也有独立矗立在山尖上的, 星罗棋布掩映在树林和杂草丛中。
这是比较集中的一片居民区, 有呈正方形的好几个四合院。每一幢房子就是一个合院, 每户院都由一个石砌的院门进出, 房舍周围, 树木繁茂, 好一派生态景象。
更有特色的莫过于四合院, 依山而建, 拾级而上, 步入院门, 四面围合, 石砌高墙, 宅院深深, 估计是当时的大户人家, 雕花格窗, 古典风格, 很像电影里的画面 (为什么影视剧组没发现这个地方呢?) 。
一座仿人字形山墙的白色建筑是一个蓄水池。古人造屋都逐水而居, 一般来讲有水源的地方就有房子。但据路边老人讲, 由于上世纪50年代开釆煤矿, 破坏了水系, 后来村里就从山下抽水蓄在水池里供村民使用。
建筑与结构设计之美 篇8
现如今的建筑设计, 建筑的外形是最直接的建筑美表现形式, 但合理的建筑结构为其形态、功能提供美得保障。就结构自身来说, 最重要的是保证承重与稳定两大体系的可靠性, 要保证材料和结构一致性, 不同的材料运用到不同结构之中。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保障安全合理。而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完美的建筑, 设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说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悉尼歌剧院, 家喻户晓, 但事实上作为一个艺术品, 它无可挑剔, 但作为一个建筑而言, 它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它很好地证明了结构与设计都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 分庭抗礼。1973年, 丹麦设计师J?rn Oberg Utzon的方案从千千万万的方案中被挑中标, 其设计外观新颖, 富有诗意, 被组委会委员沙里宁挑中, 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 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但事实上, 其设计并不是很符合歌剧院的功能要求, 由于歌剧院巨大的空间和弯曲的天花板, 混响时间很长, 回音加重。而弯曲的天花造型影响了舞台上的空间, 不符合标准要求, 无法把舞台布景吊起。因此, 剧院的整体空间规划要重新设计, 但当时项目的决策者对建筑结构要求不甚了解, 准许剧院的兴建, 所以在工程初期就出现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总建筑也缺乏剧院结构的专业知识, 最后引用全球最出色的工程师——Ove Arup协助他们设计。但历时三年, 经过多次计算、试验, 均告失败, 最后不得不放弃, 代之钢筋混凝土肋骨拼接的三角瓣壳体。至此, 才使壳体得以施工。但此时, 预算已大大超支。历时十七年, 耗资5000万英镑, 悉尼歌剧院始告落成。
回顾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 可说是艰难曲折。在建筑师J?rn Oberg Utzon以橘子为灵感设计出漂亮的建筑外观时, 他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建筑的可实行性与作为歌剧院的功能性, 这导致了悉尼歌剧院再投入建造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他可能更没有想到他设计的史无前例的蛋形复杂结构需要后期如此多的电脑计算和结构分析。好在有Ove Arup的协助与指导, 才可以将设计付诸于实践。可以说, 在悉尼歌剧院的设计中, 结构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 没有结构师, 就没有悉尼歌剧院, 也就没有这一传奇。
屹立在密歇根湖畔的密尔沃基美术馆, 它的优美身姿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她的设计者是圣地亚哥·卡斯特拉瓦,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 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结构专业人士。一个优秀的设计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相互配合的结晶, 建筑师与结构师在设计过程中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作为一名结构师, 关心的是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及结构形式, 而建筑师关心的大多是体型、功能、空间布置。缺乏结构知识作为基础, 再美, 再好的建筑也无法实现。只不过密尔沃基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这一点更便于其对建筑的设计, 每一个设计思想都有结构知识作支撑。最简单、最朴实的结构功能, 造就了极其雅致而壮丽的美,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设计师所设计的这种拱状室内造型是通过设计师的理性结构思考的, 这一建筑形式的实现也必须依赖其对混凝土拱结构的了解。
每个优秀的建筑师在做设计时总是会考虑建筑形态与功能的结合。艺术与技术是优秀的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要实现两者的统一, 这要求建筑师不仅要做到两者在形式上的结合, 也符合内在发展规律。建筑材料是表现结构设计美学的表现途径之一。建筑材料的不同能够展现不同的建筑语言——木材展现生态原始、石材展现厚重自然、玻璃展现灵巧轻盈等等。而不同材料的相互结合又展现在不一样的建筑特色。其中, 钢结构建筑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而钢结构比之混凝土和砖石结构相比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使其更能体现结构造型的独特魅力。
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是由李兴刚、赫尔佐格、德梅隆等建筑师共同设计的体育场。建筑整体形态像拥有生命力的“巢”, 钢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美感。“鸟巢”的结构特点十分复杂。在设计及施工方面都存在很多特点及难点。而建筑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艺术, 只有能够实现才能真正为人民所理解接受。而结构设计正是使之得以实现的手段之一。尽管困难重重, 但是经过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密切配合与合作, 采取了编织式的结构, 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完成了这一建筑奇迹。由此可见, 良好的设计需要良好的结构技术为依托。鸟巢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吸声膜的材料是鸟巢的下层膜材料, 钢结构构件上设置吸声材料设置在钢结构件上, 以及电声扩音系统, 保证观众坐在哪里都能听到清晰的声音。除此之外“流体力学”也运用在鸟巢的设计中, 模拟自然通风的情形, 使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充斥在整体体育场中。而合理的结构设计是得以实现这些人文关怀的保证与前提。只有建筑师与结构师的相互协作, 才能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的, 经济的, 实用的, 安全的优秀建筑作品。
因此, 建筑师与结构设计师同样都是为建造出人们所喜爱的建筑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的人。
结构形态是表现结构设计美学的表现途径之二。力度美是其一。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骼, 是支撑建筑的系统, 力度美是建筑结构的重要表现。高层建筑采用筒体结构, 剪力墙, 就是以刚劲表现力度的例子。
而高迪的曲线建筑是柔韧力度的表现, 他的建筑作品造型奇特, 怪诞不经, 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魅力。
然后是仿生学。大自然是最美的设计师。而不同的生物则是不同美丽的创造者。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不同的生物形成最有利于生存的身体结构。最简单的例子———蜂巢, 其结构复杂又合理, 令人叹为观止。圣地亚哥·卡斯特拉瓦将仿生学也应用到密尔瓦基美术馆的这对翅膀上, 我们可以看到, 良好的运用仿生学的建筑结构, 都是既能够满足艺术美, 又能是高强度稳定性好的建筑结构。
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冯玉雪徐亚楠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 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廉政基地展馆的建设, 廉政展馆设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入手, 阐述互动体验在廉政基地展馆设计中的必要性, 结合廉政基地展馆展示设计的自身的特点, 分析实现互动体验的思路, 探究互动体验在廉政基地展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廉政基地;展示设计;互动体验
现今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教育展馆的建设包括其中。各地廉政教育展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成之时, 廉政教育展馆的展示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廉政文化信息传播应采取什么样的有效途径, 廉政展馆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突出其作用, 表达其主题, 让受众对反腐倡廉有更深刻的认识, 让官员受教育、群众受启发, 营造一种良好的廉政文化, 这些都是在展示设计中需要去研究, 去关注的问题。从展示设计方面对廉政展馆进行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 展示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互动体验”作为新生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其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展示中增加互动性、体验性, 能更好的让观者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展示信息, 使展示与受众的交流更加充分、深入、流畅。根据廉政教育展馆的自身特点, 加入互动体验的具体应用, 能更好的突出本质、表达主题、深化中心, 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达效果。
一、廉政教育展馆设计现状
1. 廉政教育展馆的快速发展
廉政教育展馆种类繁多, 近年规模在不断扩大。2008年启动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命名工作, 在一些基地原有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廉政教育展馆。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中有反映党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程的纪念场馆;有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和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崇高风范的纪念设施, 以及一些各地新建廉政教育主题场馆。现今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开展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以河南为例, 全省18个地市均已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廉政综合教育基地。2010-2012年间在建的廉政教育基地数目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 2012年河南已经进行了第三批廉政教育基地的命名工作。政府对廉政教育展馆建设, 使廉政教育基地在完善廉政内容、突出廉政主题、提高教育效果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是表现结构设计美学的表现途径之三。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其主体结构几乎裸露的外表, 建筑形体简单, 不加装饰, 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 灵活多变的空间设计, 使我们能切身体会到空间结构设计的美感以及简洁高雅的气氛。也充分体现了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因此合理的利用空间、设计空间, 在建筑结构允许的前提下的建筑作品, 会有不一样的美感和韵味。
最后便是高科技和新材料的运用。高技术风格建筑表现出不
2. 廉政展馆展示设计现状及问题
在现有展馆中, 展示形式上多采用图文并茂, 结合实际案例的展览方式。展陈实物较少, 陈列水平较低、阅读性文字较多, 多为阅读式的、系统性的表述, 缺乏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展示形式比较单一。在展示色彩的运用上多采用红色, 反面案例多采用蓝灰色调;在造型上, 多为简单的装饰性造型, 缺乏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简单, 缺乏感染力;在空间环境上, 空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缺乏深入的设计和空间互动意识;在艺术形式上, 一些展馆采用了雕塑, 场景复原, 人机交互等手法, 但大多都是直接运用, 不能达到深入互动, 缺乏对受众情感的呼应及内心的深入触动。在廉政教育展馆设计时, 设计人员没有完善的受众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展示设计多是设计师自身经验认识以及同政府部门的沟通中达成。缺乏对展览直接受众的深入研究, 不能对直接受众的需求、心理意识有一个确切的把握, 展示设计往往不能深入人心、不能让受众对展示信息有深入的认同。使得现今廉政展馆的建设不能达到很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虽然廉政教育展馆设计融入了新媒体的运用, 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形式, 但互动形式缺乏创新, 不能给予受众深刻的体验, 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互动体验已成为一种趋势
1. 互动体验在廉政教育展馆中的应用是时代的要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展览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质疑。展览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 而今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近乎零成本的、快速迅捷的收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再来看展览, 这种高费用、高投入、长时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否已经显得过于笨拙陈旧, 而将被时代淘汰。面对时代对展览的猛烈冲击, 以阅读为主要传播信息模式的展览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被时代淘汰。信息正越来越多的通过更加快捷的方式传播, 实体展览主题正逐渐变为某种理念或精神, 展示内容也逐渐由具象变为抽象。实体展览的存在更多的意义在于对“精神”的表达。而这种对某种理念、某种精神的传播需求, 需要对人们内心情感和感受等有深入的互动、特别的体验达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使其触及心灵。总而言之, 现代展览的发展向着“反阅读”、由具象到抽象的方向发展, 注重对受众情感、精神性的感召, 互动性, 体验性已经成为展览的发展趋势。廉政教育展馆的建设要具有时代性, 不能脱离
同的建筑美学, 而高水平的施工是高技术设计的重要保障。新的材料也为更多的建筑提供了可能性, 只有拥有技术支持, 才能满足设计师最建筑的奇思妙想, 创造出令人称赞的建筑作品。
水墨艺术之妙——灵动之美 篇9
关键词:水墨画,笔与墨,书写性,审美意境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诸多种类中独具审美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 技巧层面是以笔法为主导, 充分发挥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 发挥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功能, 取得“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而水墨艺术魅力的精髓在于其精神层面。水墨独特的画面语言与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结合, 只有把创作思想融到现实生活的语境中, 水墨的美妙通过其笔法、墨法的书写性、流动性, 烘托出画面的意象性, 形成水墨灵动之美。因此, 在当代水墨画形式语言和笔墨特色的运用更应体现当下主流文化, 体现时代的特色。在当代水墨发展中, 只有将支撑水墨画的主体元素笔与墨, 注入时代的因素和新的视觉语言符号特征, 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使这个时代的水墨艺术在未来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书写性和流动性是水墨画的根基
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 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他讲究“气韵生动”, 讲究“笔墨神韵”。不囿于物体外表的似和像, 而多是借物抒情, 追求意象造型来表达主观情趣和思想。艺术大师齐白石曾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水墨画创作中, 线条张弛之度产生的美感, 水与墨相互融合书写流动的变化, 形成丰富的画面语言。而书写时产生的飞白更使人想象空间扩展, 造成因人而抒发胸臆, 微妙传达出水墨的独特的文化性。水墨画的传统是嬗变的根基, 在当代绘画语言中笔法墨法的转变, 也就是笔性的表达, 应与当下主流文化相结合。当代水墨如何把握和继承其书写性、绘画性, 是当代语境中的笔法墨法的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节点。笔和墨是水墨画的基本媒材, 而如何用笔用墨则是画面呈现出艺术魅力的关键。适时运用中锋、侧锋、顺锋、逆锋, 加以运势轻重缓急的不同变化, 会造成墨迹随着笔的轨迹变化, 在纸上呈现出浓、淡、干、湿种种不同的细微变化, 饱满而有韵致。在当代, 书画同源的用笔用墨理念更应强调笔墨之间的相互性, 书写性的用笔带来墨在纸渗透出的氤氲之韵, 重在流动性而非用笔的形式感。不能纯粹提炼出笔墨, 发挥墨法功效需以笔法为主导, “笔骨墨肉”才能跃然纸上, 幻化出妙趣横生之境。
二、水墨画的计白当黑与当代追求简约风格相契合
在传统水墨画创作中, 画面经营位置常常遵循计白当黑之法, 运用大量留白的手段营造想象空间。留白是画家在创意时更具画面的需要有目的预留出来的, 达到以一当十、以简制胜的效果。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有类似“留白意象”之说。画面留白之后产生的变化之妙, 使画面达到虚实相生, 营造出气韵生动, 给人以遐想空间之大的奇妙意境。
水墨画留白会在视觉上产生强对比, 墨色的流动在画面上形成黑与白的反差, 造成视觉交汇区域吸引人的视线停留。黑即是实, 白即是虚, 虚实相生奥妙无穷。水墨画中的留白之美还体现在笔痕墨迹的虚实变化, 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不同运用, 结合画者情绪的波动带来执笔的轻、重、缓、急变化, 呈现出或轻巧、或厚重、或妙曼、或激情, 进而彰显画者的个性气质, 留白布局出现大小、形状、疏密、参差等“不齐之齐”的意象之间关系。这种黑白对比虚实结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画面语言丰富, 可容纳作者与提供给欣赏者无尽的想象。
水墨画中的空白, 从传统美学范畴讲, 就是无限、无形、无极。“无”是老子美学中“妙”的体现, 是体现万物“道”的一个方面。在这里, 虚白的作用就是承载画面的玄远空灵的意象和画家的超然情思。也充分体现了水墨的留白之妙对华夏传统文化的诠释。“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说的是自然、朴素的简洁之美才是艺术最高的境界。水墨画通过留白, 呈现画面净洁素雅之美。当下人们已经厌倦了利益最大化带来的紧张烦躁的无序生活状态, 开始追求简约自然之风。水墨画家面对现实生活, 敏锐发现自然景物的多姿形态大胆提炼, 舍弃景物具体物象。一花一草, 一木一鱼皆有情, 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 水墨的浓淡、干湿来表达此情此景升华的情感。画面因留白借势生韵既简洁又深远, 笔墨变化因墨色而统一, 意趣丰富多样。因此, 水墨画就象空灵隽秀的散文诗歌, 在宁静恬淡的气质中充满动势, “大象无形”的境界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当代情怀, 更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主流审美主追求。
三、水墨画浩瀚浑厚又自然简约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也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水墨画宛如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吸引者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探求。意境分两个层面, 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 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美都涵盖了两者的精髓。为此, 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如实描绘﹐也不是主观意念的任意组合, 而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依托有形的景, 融入画者的情感, 升华的一种表达。清代石涛曾说:“夫面者, 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 呈现文人精神才是最为关键的, 可见水墨画创作中以情入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水墨画创作不偏重于外形的貌似。画家只有从当代语境中提炼出这个时代的思想情感以景载情, 塑造出“象外之象”, 表现人类高层次精神世界方为上品。水墨画是东方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 用以寄托人的精神和情感。同时, 也是儒道佛哲学思想的体现, 在哲学思想下中国审美思维方式的表现, 水墨的文化性是其重要的符号特征。传统带给我们博大、幽深、雄浑的意境, 当下激发了我们对自然和静逸的追求。时刻闪耀着灵动之美的水墨画, 充满着张力率性而洒脱的淡定、宁静、怡人。意境是浩瀚的、宇宙的、又是理想的, 具有浪漫的情调色彩, 有别于自然世界。所以, 水墨画表现的是画家的一种审美精神, 是自然与理念融合的境界, 并融入了时代的印迹, 意境是心灵化的艺术语言与感受, 意境体现的是每个时代所赋予的重要特征。
【建筑艺术之美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09-02
建筑美学艺术分析06-28
艺术之美08-07
空间艺术之美06-30
艺术之美作文09-05
生活和艺术之美06-08
艺术与设计之美11-01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12-06
建筑之美-鞋子,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鞋子11-10
建筑与结构设计之美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