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畈项目

2024-07-09

江洋畈项目(精选3篇)

江洋畈项目 篇1

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工程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景区,工程场地曾是早些年西湖疏浚工程的淤泥堆放地,日积月累,变成重要的湿地资源。2009年江洋畈列入西湖综合整治工程重点项目,目的是建设一个人工次生湿地生态园区,本文介绍了湿地公园配套构筑物木栈道的基础设计,木栈道总长约1.3 km,宽2.7 m。

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基础直接持力层为①-1西湖泥冲填土层(泥炭质土),厚度约为0~21.8 m,覆盖整个场地地表。地勘报告建议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0~30 kPa,根据现场原位钢浮箱、PE管基础试验,①-1西湖泥冲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为9 kPa,此值作为后续计算的依据。见表1。

2 木栈道基础设计

2.1 设计要求

1)延续场地原有的山林植被,局部保留次生林片区和生长良好的次生湿生乔木,保持植物群落结构的特殊性,延续场地原有的自然演替进程,为游人提供观察、体验、探知场地原有次生生境和植物自然演替进程的科普平台及生态教育基地。

2)不破坏原有淤泥库结构的工程安全。

3)本项目工期要求紧,由于施工场地位于景区,进场道路施工设备尽可能选择小型化设备。

2.1 方案比选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木栈道基础需考虑采用具有应力补偿特征的基础形式,这些基础常用形式有钢浮箱基础、木筏基础、空心管基础等。为了验证各种基础形式的适应性,分别对钢浮箱、木筏、PE管基础进行了现场试验。根据试验,钢浮箱基础的空箱结构易倾斜,桥身稳定性不宜控制;木筏基础沉降较大,占地面积大;PE基础总体沉降及稳定性都适合。同时考虑到钢材造价高,易锈蚀,木材易腐烂,防腐处理难度大,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价,选定PE组基础。见图1~图3。

2.3 基础结构形式

栈桥基础采用空心PE型管,PE型管横向布置,PE管上部从下至上依次分别铺设纵向钢压梁、立柱、横向钢梁、纵向钢梁,以将桥面荷载传递到PE型管基础上。PE管采用Φ350增强PE160型管,壁厚32 mm,纵向钢压梁、立柱、横向钢梁、纵向钢梁均采用Q235B钢,型号分别为HW200x200b、HN148×100×6×9、HN148×100×6×9、HN150×75×5×7。具体详见图4~图6。

3 基础承载力及变形验算

3.1 地基承载力验算

1)荷载计算

桥面宽为2.7 m部位的标准段段结构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

①栈桥自重(包括立柱、横向钢梁、纵向钢梁、面板):2.5×2.7×6=40.5 kN

②纵向钢压梁自重:0.57×6×2=6.84 kN

③PE管自重:.34×10×4.5=15.3 kN

④桥面活荷载:3.5×2.7×6=56.7 kN

2)地基承载力验算

PE管空腔补偿重量:G=3.14×0.352/4×4.5×10×13(土密度)=56.3kN<新增构筑物自重:40.5(①条)+6.84(②条)+15.3(③条)=62.6 kN,可见PE管补偿的荷载尚不能完全补偿新增结构物自重,需要下部软弱地基承担一部分恒载。地基承载力:9×(0.35×10)×4.5=141 kN>地基承担总荷载:40.5(①条)+6.84(②条)+15.3(③条)+56.7(④条)=119.3 kN,安全。

3.2 地基变形计算

按照软土地基变形机理,地基总沉降可分为初始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目前固结沉降计算理论比较成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而计算初始沉降的弹性模量不宜准确确定,计算次固结沉降的计算理论复杂,模型参数也不宜确定,因此本次地基总沉降的计算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推荐的经验系数乘以固结沉降值,其中固结沉降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如下:

基地附加应力:

基地压缩模量采用平均压缩模量:

基地沉降:

3.3 现场试验

试验模型选用宽度为2.7 m部位的一个标准段(长6m)。加载大小为上部桥面板与人行活荷载标准组合。

共布置4个沉降管观测点,测点布置在PE管上,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7。根据试验,PE基础最累计沉降约220 mm,基础不均匀沉降不大,基础结构承载力满足要求。

4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存在问题

1)地基变形理论计算值为24.6 mm,现场试验值为150~220 mm,同时考虑次淤泥土次固结沉降的存在,地基的最终沉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木找道人行荷载是一种周期荷载,根据试验,卸载阶段,木栈道基础沉降会出现反弹。

4.2 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针对现场地基变形存在的问题(沉降或反弹),需考虑采取措施确保桥面高度的不变,以保证木栈道的正常使用,设计做法如下:

1)高度微调

立柱与上部横向钢梁之间通过节点板,用螺栓连接,设置了2块节点板,节点板之间设置工艺顶升螺栓和高度调节垫板(降低、提升调节垫板),可对桥面高度进行微调节,详见图8。该节点装置高度调节范围为-20~30 mm。

该节点装置施工及操作工艺:①首次安装2块降低调节垫板和立柱焊接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牢固;②预压荷载卸除后,地基土发生回弹引起桥面升高,先通过顶升工艺螺栓顶托垫板,然后减少降低调节垫板中的一块或两块以降低高度;③木栈道建成运行后,由于软基次固结沉降引起桥面降低,先通过顶升工艺螺栓顶托垫板,然后增加提升垫板数量以提高桥面高度(根据结构需要,最多3块垫板)。

2)后期出现较大沉降或反弹

如后期出现较大沉降(如考虑10%的固结沉降,根据试验,最终沉降应在250 mm左右)或反弹,考虑更换立柱来调节木栈道高度。

参考文献

[1] 龚晓南.高等土力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2) ;

[2] 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江洋畈项目 篇2

今天能去这公园,是我的荣幸。因为我在那儿,学到了许多东西。

在江洋畈生态公园里的早伞草,我想大家一定从来没见过。它的叶子像雨伞,茎像伞柄,估计这是大自然送给小动物们的“避雨工具”。

石龙尾,这种草的名字很强悍吧!有些小朋友肯定认为,这种草会非常巨大,跟石头龙的尾巴一样大。呵呵,错了,这种植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小型水生植物,类似于水葫芦的大小。它有两种形态的叶子,一种是羽毛状的叶子,可以帮整个石龙尾制造养分;第二种是丝状叶,可以减少细菌对石龙尾造成伤害,利于石龙尾生长。

接骨草,这种植物更是有趣。在它的茎上没有骨头和骨头相连,只是昆虫们的喜爱。江洋畈生态公园还有许多植物。如委陵菜、紫花地丁、归杠板……

江洋畈项目 篇3

公共环境设施是指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中为人们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 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一座城市越有特色, 城市生活就越繁荣, 公共环境设施正式城市生活印记的体现。正如芬兰埃罗·沙里宁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本次研究的基地——江洋畈生态公园位于杭州城南区块凤凰路以北虎跑路以东, 它是杭州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堆晒过程中, 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 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作为杭州第一个以野态环境为基础而营建的园林景观, 它在设计上保留了基址大部分现状生态环境, 表现出自然演变的过程, 并通过完善的环境设施系统有序地引导市民去欣赏这种野趣的、变幻的风景, 对周边乃至全国的生态公园设计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文从“功能”、“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江洋畈公园的环境设施进行研究, 探讨生态公园中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

1. 功能层面——人性化设计

人与环境设施、环境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1尺度设计

江洋畈公园环境设施设计考虑了环境尺度和人体尺度。在整个公园的设施分布中, 注重均好性, 根据芦原义信提出的“外部模数理论”为参考, 以20~25M为单位, 不同功能的设施通过造型、高差、材质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节奏感, 达成丰富的景观效果。在人体尺度的把握上, 遵循了人在场所中行为与距离的关系, 使人们能舒适、安全、便捷地感受整个环境空间。

1.2人性关怀

江洋畈生态公园面向各个年龄层的游客们, 以认知自然、感受生态为活动目的, 活动主要靠步行, 故公园中信息识别系统、休息系统的设计尤为突出, 信息识别系统以生态环境、植物品种认知的科普牌以及空间导向指示牌为主, 78块科普牌展示了生态公园基址的形成过程, 生物的演变过程以及现有植物的基本信息。游人中心配备了电子书、实景传播系统等。展厅通过动态展示将公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动地展现出来。在休息系统的设计中, 包含了观景廊架, 以及随游览路径设置的木质座凳等, 形式多样, 与景观节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游客, 设施的风格、材质也有所不同, 在适合儿童游玩的昆虫展示区, 以欢快活泼的色调和金属烤漆材质为主;在适合成年人活动的品茶区等地, 采用大地色系的调子和温暖的木质材料。设施以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心里诉求出发, 充分体现了设计尊重“人文性”。园区内公共设施的导视系统也设计得到位明确, 公园里倡导保护环境的标志牌随处可见, 意在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尽量减少破坏发生的机会。同时, 游步栈道的一端设置了免费茶水供应亭, 让游客在充分运动后及时补水, 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关怀性。

2. 艺术层面——形式美和整体性

设计不仅要体现产品的功能, 也要赋予其艺术美。公共设施的艺术化能为整个场所带来视觉美的享受。江洋畈生态公园中的公共设施类型多样, 在设计中不仅注重了设施的形式美, 同时也遵循了设计的整体性。

2.1公共设施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公共设施艺术化的首要原则, 是指构成设施造型的各要素和形态在一种合乎规律和原则中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在设计环境设施时, 必然要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进行构思、设计、实施。江洋畈生态公园中的设施设计注重节奏与韵律、均衡与对比、对比与调和、重复与渐变、比例与稳定, 设施造型以简洁明快的几何形为主, 风格统一, 稳中求变, 体现了公共设施对环境视觉的美化作用。例如公共卫生间, 顶棚除钢结构外, 将植物通过无土栽培的方式搬到了屋顶, 充分体现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设计原理 (见图1) 。

2.2公共设施的整体性

公共设施是一个系统, 其整体性体现在设施与环境的整体统一以及设施与设施之间的整体统一。公共设施无论大小, 彼此之间应该互相作用, 相互依赖, 将个性纳入到共性之中, 体现出整体统一的特性。在江洋畈生态公园中, 设施设计秉承了公园的整体设计风格。在材质与色彩设计中, 设施以大地色系的木质材料为主, 配以清新的绿色导视牌, 视觉色彩与周围植物群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交通设施设计中, 游步栈道是随着湿地功能区块划分而设置的;配景设施则是根据空间节奏而设置, 既满足了空间的需要和人们对设施的需求, 又烘托了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氛围。

3 .文化层面——地域性文化的融入和延续

公共环境艺术已成为当代民主、文化和经济发达国家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 体现公共精神及公共意志、利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公共设施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历史、现状和特色, 故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要考虑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其中。

3.1造型设计

杭州素以西湖、西溪等水文化闻名于世, 尤其是近几年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卓见成效。江洋畈公园中公共设施的造型提取了湿地中植物、动物的元素, 将之抽象符号化, 应用于造型设计中。例如入口处铁闸门, 将芦苇的造型抽象化, 采用镂空雕的形式赋予入口装饰性和艺术性的视觉效果。在园区的指示牌设计中, 将湿地中昆虫形象设计成剪纸图形, 与指示牌有机结合, 充满了情趣的生气 (见图2) 。再如休闲廊架, 几何状的钢构架配以栅格, 营造出阵列式的光影效果, 仿佛湿地植物丛在微风中轻轻飘拂, 光影斑驳, 带有强烈的地域属性 (见图3) 。

3.2色彩、材料设计

色彩不仅是塑造公共设施视觉特征的重要手段, 也是渲染环境氛围, 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整个公园的环境色彩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动, 总体来说, 生态公园以土地色系和绿色系为基调, 一冷一暖, 互相对比、融合。因而环境设施的设计色彩也遵循于契合环境的设计理念, 适当搭配同类色和近似色为辅色。使设施的色彩在大背景下统一中富有变化, 具有韵律感。公共设施的实现和功能离不开材质, 材质构成了设施的界面, 表达了设计的内涵, 材料选用主要为原木材料和钢材。例如枕霞廊, 钢结构的基础简洁, 充满现代性, 顶棚采用实木材料, 温暖含蓄, 给人身处乡野的感受, 标识牌用烤漆钢材, 鲜艳的绿色在木栏杆上显得清新自然、灵动跳跃且融于环境 (见图4) 。这些材料和色彩不仅符合设施功能的体现, 也反映了人的感官需求, 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结合, 灰色系与鲜艳色系对比, 创造出丰富的界面视觉效果, 塑造出独特的湿地景观环境, 也体现了杭州这座城市兼容并蓄、温文尔雅的山水情怀。

4. 结论

生态公园的环境设施设计是城市休闲空间中沟通人与自然环境的纽带。设施设计的共性要素是满足人在空间中的各种行为需要, 这就要求对“人性化设计”有较高要求;而作为个性因素的艺术层面和文化层面, 使设施更富有生命, 推动人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江洋畈公园作为杭州市生态公园的典范, 本研究在分析解读其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三方面, 探讨作为生态公园背景下的设施设计原则和设计特色, 以期对其他生态公园公共设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在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 越来越多地被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它反映了区域性的自然环境, 展现了区域自然演变的过程, 并采用自然环境与现代造园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体现了“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而在“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 环境设施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它不仅能延续历史轨迹, 也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内涵。本研究基于此, 通过对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环境设施的梳理整合, 试论生态公园中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 引导人们对环境设施设计的关注。

关键词:生态公园,环境设施,人性化,江洋畈公园

参考文献

[1] .张海林, 董雅编著,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3月, 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上一篇:会议新闻报道下一篇:舞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