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药物作用

2024-09-06

免疫力/药物作用(通用7篇)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 许多抗菌药物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了解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对许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价值, 有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本文综述了常用处方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地嗪可广泛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 显著增高免疫缺陷患者的CD4+细胞数, 使CD4+/CD8+比值升高或恢复正常;并显著增强NK细胞的活性, 使活化淋巴细胞IL-2R表达增多, 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化学结构已被证实为头孢烯核3位上的硫噻唑侧链[1]。因此头孢地嗪既能有效地抗感染, 又能较充分地调动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 在临床各种感染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2]。另外,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头孢他美、头孢匹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曲南以及青霉素均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3]。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能抑制IL-10、IL-6、IL-8、IFN-γ的释放, 还能抑制TNF-γ的产生, 其免疫调节活性对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有益[4]。研究表明红霉素能抑制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其机理可能是红霉素可显著减少内毒素性肺损伤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的聚集, 明显加速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减轻肺泡炎症[5]。克拉霉素能够显著降低慢性鼻窦炎患者窦黏膜各种致炎因子的水平, 从而调节免疫反应[6];克拉霉素能够使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排痰量下降, 氯化物浓度下降及痰液中固体含量上升,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通过抑制氯化物的分泌来抑制水分泌到气道管腔中, 从而减少痰量的产生[7]。总之,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黏液高分泌、炎症细胞、炎症介质、NF-κB及NO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 其免疫调节性质对于慢性气道炎症 (包括慢性窦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 的患者是有治疗益处的。另外, 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红霉素等抗生素, 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器官移植者的排异反应和其他免疫性疾病。

3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能够抑制化脓性链球菌合成蛋白A, 抑制产气荚膜杆菌合成磷脂酶C, 抑制脆弱类杆菌荚膜形成等。由于这些致病因子可抑制吞噬细胞的消化功能对其产生毒性, 因此, 这种通过抗菌药物而抑制致病因子合成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吞噬细胞完成吞噬和杀菌过程[1]。通常林可霉素类与青霉素联用治疗严重A组酿脓链球菌引起的感染, 其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疗效强于单独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原因之一[8]。

4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可下调各种致炎细胞因子和由葡萄球菌外毒素诱导的化学增活素的能力, 将来可能会作为治疗超抗原诱导中毒性休克的重要选择药物。已报道多西环素阻断上皮细胞中的脂多糖诱导的IL-1, 并可预防致命性的体内内毒素血症, 因此, 四环素类药物在改善各种炎性介质方面优势独特, 这使其成为治疗急性和慢性炎症疾病, 如龈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选择药物[8]。

5喹诺酮类抗生素

环丙沙星能促使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IgM形成, 细胞反应增强, 脾指数升高, 显著降低脆弱拟杆菌感染小鼠产生TNF水平的作用。此外, 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也均能不同程度的间接提高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3]。

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能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内毒素, TNF-α以及IL- 6的水平, 抑制内毒素的合成及释放。阿米卡星能明显降低肺炎大鼠T淋巴细胞的CD3亚群和CD3/CD4比值, 并降低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吞噬功能[3]。

7磺胺类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多呈现对PMN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用复方新诺明治疗12例韦格纳肉芽肿, 结果1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推测可能是由于复方新诺明对淋巴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使其在免疫性疾病治疗时取得良好效果[3]。

目前, 临床医生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很少考虑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然而, 大量的基础研究已经证明,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特别是对免疫异常患者的治疗上, 还应考虑到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从而使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宋卉, 盛小刚, 钱元恕.抗菌药物的非抗菌作用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18 (5) :499-502.

[2]王鹏, 阚全程.头孢地嗪在伴有免疫缺陷的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7) :939-941.

[3]郭代红, 刘屏.抗菌药物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6:383-388.

[4]Schultz MJ, Speelman P, Van der Poll T.Erythromycin inhibitsPseudomonas aeruginosa-induced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production in human whole blood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1, 48 (2) :275-278.

[5]沈慧, 沈策.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 (11) :819-821.

[6]Macleod CM, Hamid QA, Cameron L, et al.Anti-inflammatoryactivity of clarithromycin in adults with chronically inflamed si-nus mucosa (J) .Adv Ther, 2001, 18 (2) :75-82.

[7]Tagaya E, Tamaoki J, Kondo M, et al.Effect of a short courseof clarithromycin therapy on sputum production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airway hypersecretion (J) .Chest, 2002, 122 (1) :213-218.

[8]奚勇强, 母连军.抗菌药物的非抗菌作用 (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7, 28 (1) :25-28.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2

在我国“免疫”一词, 最早见于明代医书《免疫类方》, 指的是“免除疫疠”, 也就是预防疾病和免除瘟疫的意思。除此之外, “免疫”一词有身体抵抗病毒、恶劣外在环境的能力和精神上的抵抗力的意思。现代免疫学认为, 免疫是指生物机体在识别异己过程中, 识别自我和排除异己, 以维护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有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而免疫力是机体抵抗外来侵袭和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2 免疫力与肿瘤

在临床与实验研究过程中, 大量的数据表明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现研究表明, 肿瘤会产生肿瘤特异性抗原, 这些抗原能引起宿主一系列免疫反应, 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T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攻击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 它的监视识别能力及清除异常细胞能力明显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就无法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2]。可见在监视和阻止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上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人体的免疫力在防治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3 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

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其内涵是不采用任何药物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类疗法, 本文根据其立论, 分别论述以脏象气血理论为理论依据的疗法, 此疗法分别是基于脏象气血理论, 以调理情志为主要作用的情志疗法和音乐疗法;和基于脏象气血理论, 以疏调气血为主要作用的气功疗法[3]。

3.1 情志疗法

3.1.1 情志与正气

情志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 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 其反应和表达方式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4]。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 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抗病、祛邪等作用, 是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和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作用的综合表现;从疾病发生的原理来看,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 气血津液充足, 则正气强盛, 抗邪有力, 病邪难以入侵, 故不发病[4]。而情志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 反映了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情志治病就是通过对内脏气血的影响,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显然, 情志与正气密切相关, 在情志病变中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机能状态就是正气抗邪能力的反映[4]。

3.1.2 情志因素致病的免疫学机理

情志因素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质是一种应激反应, 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变化而产生作用介导的。情志刺激可导致蓝斑 (LC)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强烈兴奋, 致使主体儿茶酚胺、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 胰岛素分泌减少;下丘脑促释放激素、垂体激素以及引起某些神经肽类物质的释放也增加, 这些物质通过与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相结合, 对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 皮质醇、性激素与儿茶酚胺可引起免疫抑制, 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可引起免疫增强;长期严重的情志活动失调 (如: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敌意等负性情绪) 会导致升高体内免疫抑制性激素, 降低免疫增强性激素, 从而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免疫系统失去对病毒、肿瘤、毒素等畸变细胞的监控;持续强烈应激反应可抑制免疫功能, 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防御和监视功能下降, 无法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蔓延, 从而导致病情逐渐恶化[5]。

总之, 情志致病与“正气” (或者说免疫力) 密切相关, “正气”在免疫防御与免疫监视等方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1.3 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

1978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上,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各种不良心理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 并在较长期的物理因、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其中, 负性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人们首先对肿瘤疾病的本质要有新的认识, 不能让负性情绪困扰着自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肿瘤定为慢性病, 把它也看成事诸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伴随人体衰老过程的异常体现。一改既往认为的“肿瘤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3.1.4 肿瘤患者情志治疗方法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有大量研究证明肿瘤患者在被确诊肿瘤之前就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困扰, 如彭霞报道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类似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等[6]。所以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病时对其心理产生了一种沉重的打击。作为医务工作者, 要矫正患者这种不良心理反应, 把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作为慢性病新的定义”推广出去, 矫正、缓解、治疗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的状态。

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方法有情志相胜法、顺意疗法、移情易性疗法、认知疗法等, 情志相胜法是中医心理治疗中最具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理论出自《内经》, 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疗法。原理是依据五行相克理论而产生的不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 以情胜情以此来治疗情志疾病。中医学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 从而演化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

但是情志相胜疗法并不适合肿瘤患者心理治疗, 因为尚无科学、规范的分类及统一的标准, 临床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其他情志疗法临床操作和治疗更加适合如:顺意疗法、移情易性疗法和认知疗法。

(1) 顺意疗法

此方法最早出现在《内经》, 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指出, “闭户塞牖, 系之病者, 数问其情, 以从其意,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顺从患者的意志, 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使之心情调畅而治愈疾病。顺意疗法的要领在于“情舒愿遂”;当然, 在运用此疗法时, 对于患者的要求要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对于合理的、健康的、客观条件允许的, 尽量满足;对于在时间上不能及时达到, 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的, 要对患者耐心说明, 并表示理解;对于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欲望, 应对患者善意的说服, 正确引导;总之, 医生要认真做到“数问其情, 弄患者的心理需求, 顺其意, 从其欲”, 如此才会起到治疗效果[7]。

(2) 移情易性疗法

移情易性疗法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使之思想焦点离开病所转移到别处。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情志之郁, 由于隐情曲意不伸,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8]排遣情思, 改易心志, 是此疗法的用意所在;此疗法旨在医生指导患者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使之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别处;改变其周围环境, 使患者减少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9]。通过指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如看书、听音乐、写毛笔字、绘画、种花、垂钓等, 陶冶其情操、静心、调神;或者可以外出旅游欣赏山水风光, 也会起到移情、驱除烦恼的作用, 不失为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调节方法。

(3)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与自身的认知密切相关, 扭曲的认知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10]。认知疗法是使用语言和其他方式来启发患者, 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 使其逐渐认识到原有的想法、情绪表现是错误的, 从而建立起健康的认知。如在《东医宝鉴》中有写“欲治其疾, 先调其心, 以正其心, 乃资于道, 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 一切妄念, 一切不平……能如是则药未到口, 病已忘矣。”此疗法的目的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疗法主要包括劝说开导法、行为开导法[11]。

3.2 音乐疗法

中医里的音乐疗法由来已久,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当中记载了五音可以调节五脏调理情绪, 其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曰:“肝属木, 在音为角, 在志为怒;心属火, 在音为徵, 在志为喜;脾属土, 在音为宫, 在志为思;肺属金, 在音为商, 在志为忧;肾属水, 在音为羽, 在志为恐。”

音乐疗法的五行、五脏、五音、五志及与情志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传统中医讲, 音乐有感染、调理情绪的作用, 人在聆听中曲调与情志、脏腑之气产生共鸣, 使血脉鼓动、通畅精神。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 (分别对应1、2、3、5、6) 这五音表现为基础, 以五调式来分类, 力求准确地符合其五脏的生理节律和特性, 分别施乐;并运用五行原理, 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 五音搭配组合, 来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 使其身体正常协调[12]。

明末清初医学家家喻昌的《医门法律》中记载:“《内经》本宫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 以参求五脏表里虚实之病[13]。”还有清代医书《医宗金鉴》里提到“五声之变, 变则病生, 肝呼而急, 心笑而雄, 脾歌以浸, 肺哭促声, 肾呻低微, 色克则凶[14]。”以上两本医书都论述了五音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以诊断治疗五脏之表里虚实的病症。音乐疗法具有缓解紧张或失常心理状态作用, 同情志疗法作用机理一样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的功效, 起到了防病、养身的作用。

对于音乐疗法的治疗, 如何选择音乐作品,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郭子光教授和泸州医学院的张子游教授, 在《中医康复学》一书中总结了中国传统音乐康复治疗的一些实施方法[15]。例如:“音乐安神法”, 代表乐曲有梁代古曲《幽兰》、晋代古曲《梅花三弄》等, 是以清幽柔绵之曲治疗紧张、焦躁所致的病症或怡情悦志;“音乐开郁法”代表乐曲有汉魏古曲《流水》、唐代古曲《阳关三叠》等, 是以爽快鲜明之曲治疗精神忧郁所致的病症;“音乐悲哀法”, 代表乐曲有汉代古曲《小胡笳》等, 是以凄切悲凉之曲来治疗愤怒暴躁所致的病症;“音乐激怒法”, 代表乐曲有唐代乐曲《离骚》、《满江红》等, 是以激昂悲壮之曲治疗忧思郁结所致的病症;“音乐喜乐法”, 代表乐曲有宋代《黄莺吟》、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等, 是以轻松喜悦之曲来治疗悲哀郁怒所致的病症[15]。

3.3 气功疗法

我国传统气功疗法有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从本质上看, 气功疗法也属于心理疗法, 即通过静心调神, 结合调整呼吸, 进而达到调身的目的。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柔和连绵, 滑利流畅;有松有紧, 动静相兼;气机流畅, 刚柔相济。以活动筋骨, 疏通气血, 调节气息, 来畅通经络调和脏腑, 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3.3.1 气功疗法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现代医学证明, 运动锻炼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应激的策略, 身体运动可使忧郁的人变得放松, 转移注意力, 调节生理功能和情绪以应对应激[16,17];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运动使人体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其功能, 使大脑营养状况从而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让大脑的功能充分发挥, 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有助于保持好的精力及稳定情绪;运动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运动可使循环系统中的性激素水平下降, 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

3.3.2 气功疗法的特点

气功疗法特点是: (1) 遵循整体性改善人的整个机能。 (2) 气功所追求的是自我身心的锻炼, 方式大都是自行练功, 所以可以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能, 在调身、调息、调心的同时, 也起到训练自我调控能力的作用。 (3) 气功遵循“顺乎自然”的原则, 讲究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及周围自然环境,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锻炼。

3.3.3 气功疗法的运动要领

中医强调运动要“中庸之道”, 任何一切“太过”都会对身体不利;气功疗法的运动量要掌握一个“中”字, 就是要适量运动, 适可而止。王玉侠、王人卫在研究“运动干预对癌症发生、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中指出适宜的运动能够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改善癌症患者生理机能, 提高生活质量, 在癌症康复过程中起到明显效果[18]。于洋在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癌症患者身心康复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中低强度运动对抗癌效果较好[19]。除此之外气功疗法贵在坚持, 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的事, “动则不衰”的道理, 要求人们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这样才会有治疗效果。

4 结语

如今, 人们对防病治病意识不断增强, 对防病治病方法要求提高;大众已经改变从前有病打针、吃药的西医老套方法, 希望得到更绿色的治疗方式。所以说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而中医非药物疗法比起西医的优势是: (1) 防病治病范围广泛, 各科疾病均能治疗; (2) 取法自然而副作用少; (3) 价廉、方便、有效; (4) 集治病、防病、康复、保健为一体。与此同时也要承认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种类繁多, 尚无统一的标准, 对每一类疗法的临床文献的回顾性研究不足, 缺乏对临床疗效有实践意义的数据支撑。因此,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临床实际, 加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科研开发, 重视对临床效果数据的收集与客观评价;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与医学理论, 使祖国的中医医学发扬光大。

摘要:中医讲“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当于西医讲的人体免疫力, 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体的“正气不足”所引起的, 它是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就“驱邪扶正”提高肿瘤患者的人体免疫力这一难题, 传统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就有其“独到之处”, 其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主治广泛、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符合健康观念总体需求, 也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文章就此只论述三种疗法, 情志疗法、音乐疗法和气功疗法。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已经防疫站HIV确认试验(蛋白印迹)确诊,均符合1993年修订后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分期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5±2)岁。18例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后引发多重药物过敏症状。服药时间9~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型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以前两型为主。过敏途径均为服用抗AIDS病毒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同时存在高热患者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常规检查后,立即停服治疗药物,并给予以下治疗:(1)氯雷他定、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等再次抗过敏;(2)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类固醇抗炎;(3)输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血浆等加强支持治疗;(4)抗生素、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等对症治疗。

1.3 诊断标准

有应用抗AIDS用药史,服药期间出现了过敏反应症状,停药治疗后明显好转后再试用其他治疗药物后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则可直接证明对多种治疗药物有过敏反应。

2 结 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现象逐渐消失14例,肝功能状况明显好转;2例因无明显疗效转院;2例因入院时体温较高,可能合并机会性感染,治疗无效死亡。大多数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而嗜酸性细胞大多升高。见表1。

3 讨 论

AIDS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以极其迅猛的速度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在我国,AIDS发病水平已经过了传染期和散播期2个阶段后,目前正处于迅速上升时期,临床上常出现服用治疗药物引发的多重过敏症状病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反应由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B细胞)免疫构成。在接受外来抗原刺激时,T细胞通过其表面特异性受体的识别作用,把信息递呈给B淋巴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或引起排异反应。当免疫反应过强时,就会造成自身的免疫损伤,这就是机体的过敏反应。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机体常把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将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的[4]。AIDS患者,由于HIV病毒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T淋巴细胞,导致CD4+T细胞大量下降,导致免疫力低下。通过抗病毒治疗后,随着病毒载量的减少,T细胞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其表面受体的识别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将正常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有害的东西,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终将发生过敏反应[5]。对有过敏体质的人,一般用药种类越多,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会越多;个别处于高敏状态的药疹患者,易对本来不过敏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AIDS患者的治疗方案常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一是抗病毒药物的多重性;二是发生各种机会感染后抗生素的多药联合应用;还有一些免疫调节剂及支持治疗药物等,都是增加发生过敏反应机会的原因。

本组病例均在服药物1个月内发病,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做好病情、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了解的同时,应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症状的变化,最低程度地减少患者过敏后的痛苦。一般来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自身认识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初期的服药积极性很高,但治疗过程中由于过敏反应的出现,导致服药中断,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患者因机会感染而死亡;更有甚者,因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更加速了患者抵抗力的下降,增加了感染机会,而患者对抗感染药物也产生过敏反应,更加速了患者的死亡。治疗中产生的过敏反应确实给患者在疾病痛苦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痛苦,故只能对患者从生活上关怀的同时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6]。

本文通过对AIDS引发的多重药物过敏进行临床分析及原因探讨,为临床治疗AIDS多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由于本院条件限制,不能对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更深层次免疫学研究,有待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桂林,胡毅文,刘艳,等.艾滋病相关机会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574-576.

[2]马敏君.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8(11):169-171.

[3]李丽华.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6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348-350.

[4]苗明三,郭会军.艾滋病治疗用药的风险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8(27):1631-1635.

[5]谭毅刚,李嫣红,傅红梅,等.严重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12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专业(技术篇),2010,1(10):33-35.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4

研究的重点是一种名为Foxp3+Tregs的免疫细胞亚型。人们已知Tregs (T-regulatory) 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 但它以减弱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为代价。“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 以某种方式减弱Treg的功能, 允许抗肿瘤反应, 又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研究负责人、费城儿童医院移植免疫学分部医学博士韦恩·汉考克汉考克说。

研究显示, 抑制酶p300能影响另一种名为Fox3的蛋白质的功能, 这种蛋白在控制Tregs的生物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发现, 如果删除小鼠体内表达p300的基因, 就能安全地减弱Treg的功能, 限制肿瘤生长。而且, 用一种能抑制p300的药物在正常小鼠身上也能影响p300和Tregs功能, 与删除基因的效果相同。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5

1病历摘要

患者由于不明原因出现腰酸痛, 未发生过软组织挫伤, 经检查未发现腰椎病变和肾脏病变, 在医生建议下服用六味地黄丸水滴丸进行尝试治疗, 自觉症状缓解。于第3天发现大便颜色变成黑褐色, 到我院就诊, 采用胶体金免疫法行大便潜血检测, 结果呈阳性, 临床怀疑可能出现肠胃道相关出血性疾病, 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胃镜、肠镜检查。上级医院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病变, 此期间患者仍继续服用六味地黄丸水滴丸, 后又到我院就诊, 遂建议停药3天后再行潜血检测。患者于停用六味地黄丸水滴丸后第4天, 到我院再次进行大便潜血检测, 大便颜色转为正常, 潜血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2分析

本院采用的胶体金免疫潜血试纸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中描述, 检测结果不受食物中动物血或铁剂等药物的干扰, 检测初始笔者未曾考虑存在药物干扰的可能性。但经过停药后复查结果的变化, 笔者认为本例患者存在药物干扰的可能性最大, 查阅文献均未见药物对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干扰的相关报道, 于是联合检验员进行如下试验证实:

2.1取患者服用的云南腾冲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水滴丸 (批号:130177) 1粒放入5ml试管中, 加入纯净水1ml, 置37℃水浴箱中3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 得黑褐色溶液, 取艾康生物医药 (杭州) 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11191/3) 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试纸一条, 按照大便潜血项目SOP文件要求进行检测。结果呈阳性, 证明六味地黄丸水滴丸中存在影响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结果的因素;所得药物溶液颜色与患者大便颜色近似, 可以解释患者大便颜色改变缘由。

2.2六味地黄丸为中医传统补肾良方, 由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六味中药组方而成。为探究具体哪一种药材产生的干扰, 我们取每种生药材1g置于5ml试管中, 加纯净水2ml, 于37℃水浴箱中静置4小时, 得药物浸出液, 取艾康生物医药 (杭州) 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 0 1 2 1 1 1 9 1/3) 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试纸条, 按照大便潜血项目SOP文件要求逐一进行潜血检测。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五味药物浸出液结果呈阴性, 枣皮药物浸出液结果呈阳性。至此, 可以得出是六味地黄丸组方中的枣皮是导致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假阳性的根源。

2.3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的原理为利用单克隆的抗人血红蛋白或抗人红细胞基质的单克隆抗体与人血红蛋白或人红细胞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2], 检测粪便隐血, 不受动物的血、肉、含过氧化物酶的新鲜蔬菜、铁剂、维生素C的影响。枣皮性微温, 味酸、涩, 所含成分为皂甙、鞣酸等, 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的化学成分。文献表明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大便潜血, 可受不同p H值溶液等因素的影响, 在低p H值和高p H值下均可出现假阳性, 只有在p H值7.0时不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3]。枣皮药物浸出液为一酸性溶液, p H值在2.0~3.0之间, 因此出现假阳性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综上所述, 胶体金免疫潜血检测虽不受药物的影响, 但药物可以通过改变检测溶媒的p H值, 进而影响到结果。在利用胶体金免疫潜血试剂检测大便潜血时, 当遇到检测结果与患者症状体征不相符时, 不妨考虑患者的饮食、药物是否存在可以改变大便检测溶媒p H值的残物, 利用p H值试纸进行确认, 以尽量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增加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大便隐血 (FOB) 检测试剂 (胶体金) 法说明书.艾康生物医药 (杭州) 有限公司.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125.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6

1 哺乳仔猪的实施程序

据有关文献报道:仔猪从出生至断奶平均损失仔猪达25%左右,这些损失多数 (占65%) 发生在1~7日龄,如果发生拉稀,仔猪的死亡率还可高达40%左右。因此,仔猪出生后要重视保健,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有效的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1.1 做好仔猪出生后的护理工作

仔猪出生后要用消毒 (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溶液) 的纱布或毛巾将身体上的各种粘性分泌物擦洗干净,放入32℃~35℃的保温箱中待20分钟,再剪牙、断尾、打耳号等,然后吃初乳,做好护理工作。注意仔猪被压死、饿死、咬死,以及发生腹泻等。'

1.2 发生慢性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实施超前免疫

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肌注优质的猪瘟细胞弱毒疫苗2头份,接种后2小时吃初乳。35日龄2免,接种细胞苗,每头4头份,60日龄时3免,每头肌注猪瘟细胞弱毒苗6头份。正常生产的猪场不需要进行超前免疫,长期实施超前免疫,会诱发仔猪产生免疫耐受,2免时易造成免疫失败。按常规免疫进行接种即可。

1.3 猪伪狂犬病

仔猪2日龄,每头使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每个鼻孔滴0.5毫升,35~38日龄每头再肌注疫苗l头份,加强免疫1次。

1.4 缺铁性贫血和缺硒性拉稀

仔猪3日龄每头肌注牲血素l毫升,0.1%亚硒酸钠一VE注射液0.5毫升补铁、补硒,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和缺硒性拉稀。

1.5 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各肌注1次排疫肽 (五种高免球蛋白) ,每次每头0.25毫升;同时l、2、3日龄各口服1次“杆诺肽口服液” (芽胞杆菌活菌,含有变形内毒素) ,每次口服0.5毫升,或者肌注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每次每头0.25毫升,同时1、2日龄分别口服止痢宝 (嗜酸乳杆菌口服液) ,第l天每头口服l毫升,第2天2毫升。可有效的预防红、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1.6 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仔猪7日龄开食,补料,以训练仔猪的消化机能。料中可添加金唯肽C21 l (乳酸菌、芽孢菌、肠球菌活菌、促生长因子等) ,每5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12天;或者添加唯泰C21l (乳酸茵、芽孢菌和肠球菌、促生长因子等) ,每50克拌料250千克,连续饲喂12天。使仔猪对饲料消化吸收好,可提高利用率,促生长,成活率高,增强免疫力,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1.7 防止发生事故

公仔猪10日龄去势,注意消毒,减少应激,防止发生事故。

1.8 疫苗接种

仔猪8日龄每头肌注肺炎支原体弱毒菌苗l头份;12日龄每头肌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菌苗l头份;16日龄每头肌注;蓝耳病弱毒活疫苗I头份;18日龄肌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菌苗2毫升;常规免疫的仔猪23~25日龄首免猪瘟,每头肌注优质猪瘟细胞弱毒疫苗4头份 (猪瘟脾淋疫苗l头份) ,60日龄2免。每头肌注猪细胞苗8头份 (猪瘟脾淋疫苗2头份) 。

1.9 防止转群后诱发疾病

仔猪25~28日龄断奶,断奶时母猪下床先走,仔猪在产房停留5天后再转到保育舍饲养。这时可在饮水中加药保健,添加电解质多维(200克兑水500千克) 、葡萄糖粉(200克兑水500千克)、黄芪多糖原粉 (400克兑水1吨) 、转移肽 (500克兑水1吨) 与干扰肽 (1000克兑水1.5吨) 混合饮水5天。或者添加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加西尔康 (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100克兑水200升) 混合饮水5天。可有效的防止仔猪因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温度应激与环境应激等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5天后转入保育舍饲养,可用上述方案连续饮水7天,可防止转群后诱发疾病。

2 保育仔猪的实施程序

断奶后的仔猪进到保育舍后,由于多种应激因素的存在,易诱发仔猪发生腹泻、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蓝耳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水肿病及气喘病等。造成保育仔猪的发病死亡。如采取下列方案进行保健,可有效的防止上述疫病的发生。

2.1 药物保健

方案l:喘速治 (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微囊包被的干扰素与排疫肽) 4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800克,板兰根粉8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0天。

方案2:清开灵粉2000克、抗菌肽 (抗菌活性肽) 300克、口服排疫肽4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0天。

方案3:保育仔猪60日龄转入育肥舍之前7天驱虫1次,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口服1次;或者用“通灭”,每33千克体重l毫升;也可使用伊维菌素或帝诺玢驱虫 (按说明书规定量投药) 。

2.2 免疫预防

保育仔猪32日龄每头肌注链球菌双价灭活菌苗3毫升;36日龄每头肌注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2头份;40日龄每头肌注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l头份;45日龄每头肌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2毫升;48日龄每头肌注蓝耳病弱毒活疫苗2头份;55~60日龄猪瘟2免,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8头份 (猪瘟脾淋疫苗2头份) 。注射疫苗时请加入转移因子或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一4) 同时使用,每头每次用0.25毫升,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释液稀释后,与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苗则分开肌注。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与抗体水平,降低免疫抑制保证疫苗的免疫质量。

3 育肥期与后备种猪期的实施程序

3.1 60日龄后的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饲养,100日龄时补注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1次,每头肌注2头份。其他疫苗在保育期已注射完毕,育肥期可以不再注射疫苗,直至上市出栏。后备种猪在第一次发情配种前再注射疫苗,然后参与配种。

3.2 非自繁自养的猪群,从异地购入的育肥猪或后备种猪,购入后,一入猪舍应通过饮水加药进行保健,可添加服而舒 (多西环素、包被的干扰素,转移因子,每瓶100克兑水1200千克) 、黄芪多糖原粉(400克兑水1吨) 、电解质多维 (200克兑水500千克) 、葡萄糖粉 (200克兑水500千克) ,混合饮用5天;或者西尔康 (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100克兑水200升) 、口服排疫肽 (100克兑水300升) 、黄芪多糖粉、电解质多维和葡萄糖粉等,连续混饮5天。

3.3 外购仔猪隔离观察5天后,一切均正常,停止饮水加药,立即补注疫苗,如猪瘟细胞疫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与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间隔4天肌注1种疫苗,直至接种完毕。

3.4 自繁自养的仔猪转入育肥舍后 (包括购入的育肥猪) ,都要进行药物保健,育肥初期与中期各保健1次,每次7~12天,可有效的预防高热综合征与呼吸道病综合征等病的发生。保健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福乐(10%氟等尼考,包被的干扰素,转移因子) 6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1500克,板兰根粉15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

方案2:氟康王 (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 600克,抗菌肽300克,清开灵粉15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

方案3:西尔康(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 1000克,抗菌肽300克、清开灵粉15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

方案4:5%爱乐新800克,干扰肽1000克、转移肽500克,大青叶粉 (或穿心莲粉) 2千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12天。

方案5:1吨水中加双黄连膏粉 (金银花、黄芩、连翘等) 400克,西尔康 (多西环素、干扰素) 100克兑水200升,口服排疫肽100克兑水300升,连续饮水12天。

3.5 育肥中期保健1次之后,要驱虫1次。可

选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肌注;或于1吨饲料中加2克阿伊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连续饲喂l周,间隔10天后再喂l周。此时育肥猪直至出栏上市不再使用任何药物,特别是出栏上市前40天要停止使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药物残留。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没有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如唯泰C231,每50克拌料250千克或金唯肽C231,每5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即可。

4 后备种猪的实施程序

4.1 后备种猪第一次发情配种前40天,每头肌注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2毫升;配种前一个月每头肌注细小病毒疫苗2头份;配种前22天每头肌注;蓝耳病弱毒活疫苗2头份;配种前16天每头肌注细小病毒疫苗2头份;配种前12天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8头份 (猪瘟脾淋疫苗2头份) ;配种前8天每头肌注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2头份,注射疫苗请使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用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释液稀释转移因子或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一4) ,小猪每头每次0.25毫升,大猪每头l毫升,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灭活疫苗则分别肌注,可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减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的发生。

4.2 后备种猪在第一次发情前7天,应进行药物保健1次,可选用育肥期使用的方案,保健4天即可,然后发情配种。有利于帮助后备种猪清除体内的病原,净化猪群,使后备种正常发情配种,以保证妊娠后胎猪健康发育与母猪的安全妊娠。

5 妊娠母猪的实施程序

5.1 母猪妊娠后1个月内禁止注射疫苗或使用药物,否则不利于受精卵着胎,对胎儿初期发育不利。

5.2 妊娠母猪在妊娠中期与产仔前后各7天进行药物保健。保健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l:喘速治加溶菌酶加黄芪多糖粉加板兰根粉,方案参照本文前面所述实施,连续保健10~14天。

方案2:清开灵粉2000克,抗菌肽300克,口服排疫肽400克,西尔康 (多西环素、干扰素) 10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14天。

方案3:5%爱乐新800克,干扰肽1000克,转移肽10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20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14天。

母猪产仔前后的保健非常重要,通过保健可清除母体携带的病原体,净化母体;使母猪产仔顺利,不易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及乳房炎等。由于母体带病原少,产下的仔猪不仅健康,而且诱发仔猪发病也很少见。

6 晡乳母猪的实施程序

6.1 母猪产后药物保健7天,与产前7天的药物保健连接进行。

6.2 母猪产后10天,每头肌注猪瘟细胞疫苗8头份 (脾淋疫苗2头份) ;产后15天,每头肌注细小病毒疫苗2毫升,可获得终身免疫,今后不再接种细小病毒疫苗;产后22天,每头肌注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头3毫升;产仔25天后每头肌注蓝耳病弱毒活疫苗2头份;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每4个月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头份;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每年的4月份接种1次,每头肌注2头份。接种疫苗时,可与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配合注射,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保证疫苗的免疫质量。

6.3 母猪接种完疫苗后,即可断奶,约经7~10天就会发情,应在母猪发情配种前进行药物保健5天,方案可参照妊娠母猪的保健方案实施。

6.4 母猪断奶后还应驱虫1次,驱虫可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或帝诺玢等驱虫药实施,然后待发情后即可配种。

7 种公猪的实施程序

可参照种母猪的实施程序进行。

8 实施程序中注意事项

8.1 上述的技术实施程序,基本上避免了免疫过程中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也避免了药物保健对免疫的影响。虽然灭活疫苗一般不会产生干扰作用,也不受药物的影响。但在注射弱毒活疫苗时,前后各3天仍要禁止使用抗病毒、抗细菌与诱发免疫抑制的药物,以避免对活疫苗的免疫干扰。

8.2 实施程序要结合当地的疫情,猪场生产的实际与免疫监测结果灵活应用,不要完全照搬,一切从实际出发,方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8.3 药物保健选用的药物必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的功能,这样才能收到保健的效果。在当前猪群中存在严重的多病原混合感染、免疫抑制与病原体发生变异的状态下,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是不妥当的,应尽可能使用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这些产品不存在药物残留、不存在耐药性,对动物机体安全,这是今后的用药方向。药物保健一定要根据猪只发育生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实施投药。不要长期、过多的溢用药物,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适得其反。

8.4 所使用的疫苗与保健药物必须是兽药GMP验收通过企业生产的有批准文号、有生产许可证与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的“三无产品”,否则会贻误疫病的防控,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免疫力/药物作用 篇7

关键词:1型糖尿病,免疫药物干预,方法学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在遗传因素为主的多种外界因素如环境因素(微生物、化学物质、食物)作用下,诱发的主要以胰岛炎症病变为主要病例特性的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胰岛B细胞在损伤后就失去了合成已经分泌胰岛素的性能,从而导致了糖代谢发生紊乱[1]。近年来,人们通过不断尝试对1型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予以免疫干预疗法,从而使得胰岛的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过程受到阻碍,从而最终达到预防以及减轻l型糖尿病的目标,这也是当今对糖尿病药物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

1 免疫调节剂

由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起着十分主要的作用,这也使得机体的免疫平衡发生了变化。细胞亚群占优势有关,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使得Th2细胞数量上升或者恢复平衡状态就可以使得自身免疫反应水平减弱或消失,对l型糖尿病起到预防的作用[2]。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更加免疫抑制剂不同的作用机制,将其主要分为3类:(1)通过促进T细胞分化,使免疫反应主要以Th2为主,包括CD4+T以及CD+25T调节性的T细胞、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2)主要针对T细胞的抑制以及对其介导的抗原识别及免疫失衡起到拮抗作用药物,包括抗CD3,CD4抗体等T细胞为主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部分趋化因子抑制剂等;(3)主要针对胰岛细胞的抑制,包括尼克酰胺、低剂量的γ射线等。

2 免疫抑制剂

过往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对T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抑制可以对l型糖尿病起到预防的作用[3]。PITT0CK等通过使用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注射于NOD鼠体内,从而对T细胞对GAD产生干扰,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病。但是这种特异性抑制并不会对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另外我们可以依据TCR与其同源肽-MHC可以高度特异结合的特性,可以研究出一种可溶性肽-MHC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以对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产生识别作用并且可以与其发生反应。有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这种复合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一般来说,可溶性的肽-MHC聚合物用于治疗疾病的机制相当于抗TCR-CD3单抗,即使没有协同刺激信号,TCR也可以产生免疫无反应信号。但是,与后者不同的是,抗TCR单抗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介导免疫反应的T细胞,而肽-MHC具有特异性,它只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其单抗肽链的半衰期比较短,这也使得其自身的效应受到了限制,然而MHC-肽聚合物有很大的相对分子质量,体内半衰期比较长,使得其作用效应更好。这种特异性免疫治疗也是目前l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3 诱导免疫耐受反应

通过对自身抗原全蛋白及其诱导的免疫反应使得Th1向Th2转换,从而对l型糖尿病的发病产生了预防作用。

3.1 胰岛细胞:

胰岛细胞中含有全部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原。有学者指出[5],胰岛细胞的移植可以对高血糖症状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使得1型糖尿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缓解,目前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明了胰岛细胞的抑制对1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3.2 胰岛素:

胰岛素是体内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胰岛素B链及其B9-23肽段经过合适的移植可以对NOD鼠、BB鼠的糖尿病发病起到预防作用,如果仅仅是使用胰岛素A链及其肽段则不会起到此效果。最新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6],使用胰岛素泵治疗l型糖尿病幼儿,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通过长期追踪随访发现,这种治疗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

3.3 过继转移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

CHEN等通过对异种淋巴细胞的输注而发生过继转移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7],使得1型糖尿病的进展受到阻碍,从而获得了一种特异性的免疫调节效应,这项研究也为过继淋巴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4 基因免疫干预治疗

PAUZA等人构建了一种通过转基因获得的大鼠模型,这些大鼠的T淋巴细胞可以不断表达IL-4特异性转录因子。转基因鼠以及糖尿病鼠杂交产生的后代,其糖尿病以及胰岛炎症的发病率大大减少了。过去通过大量的研究也证实,异基因以及同基因的HSCT可以减轻NOD小鼠的胰岛炎性病变。EHARA等对NOD小鼠进行了异体基因的骨髓移植,发现这些NOD小鼠的胰岛炎症明显减轻了,发病率也大大下降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所有异常的T细胞都恢复了正常的功能,且同时对供鼠以及受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决定簇都是耐受的,受鼠移植后均存活3个月以上。所以骨髓移植也为l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5 中药免疫干预

近年来,从植物中提取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得十分迅速。现在在临床上发现的血糖成分包括了多糖、糖苷类、生物碱以及黄酮、其苷、萜类等物质。其中多糖类物质有24种结构的总共85种化合物,这也是人类在发现降糖成分中所含量最大的一种。有学者发现,人工虫草对于活性氧自由基等物质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起到了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推测早期使用人工虫草对于1型糖尿病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从而对糖尿病的症状起到了预防作用,延缓了l型糖尿病的发病。向明等人发现人工虫草可以明显对胰岛淋巴细胞浸润起到预防作用,从而抑制了体外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并能对l型糖尿病的发病起到干预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免疫调节剂。

6 维生素D

近些年来维生素D所具有的抗炎作用已经渐渐应用于T1DM的免疫防治。很多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维生素D可以明显减少T1DM的发病率。但是药物的效果还与维生素D的剂量有关。来自芬兰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对婴儿期施行2000 IU/d的维生素D补充可以明显降低T1DM的发病率。Trial.Net建议每日服用2000IU维生素D来对T1DM进行预防,其结果也证实这种干预是可行的。但是这次试验仅仅是小规模的试点研究,而并没有明确回答是否该措施具有预防T1DM的作用,进一步的结果还需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敏.1型糖尿病(T1D)的细胞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5):525-536.

[2]赵琳,苏本利.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治疗:愿望与现实[J].医学与哲学,2009,30(24):28-31.

[3]何艳,李建薇.1型糖尿病的免疫防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32(3):165-168.

[4]朱大龙,李莉蓉.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及其干细胞治疗[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5):289-293.

[5]蔡赟,杨涛,陈家伟,等.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8):688-690.

[6]李丽,孙军.1型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策略[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5(2):181-184,188.

上一篇:分数大小不变下一篇:汽油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