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能力

2024-05-30

免疫能力(共9篇)

免疫能力 篇1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 区域间的输电能力对于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电网可用输电能力 (ATC) , 就是指在两区域间已使用的电能传输能力基础上, 如欲进一步交易的剩余可用输电能力。

ATC的计算可以基于确定性或者概率性模型。

确定性模型易于实现、计算速度快。因此,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 一般都采用基于确定性的ATC计算模型。

目前, 已有许多优化算法应用到ATC的计算中, 如遗传算法、改进粒子群算法等现代智能算法。这些算法鲁棒性好, 采用并行随机搜索策略, 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容易跳出局部极值点, 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

免疫遗传算法 (IGA) 是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 它与标准的遗传算法相比, 具有如下显著特点:a.具有免疫记忆功能;b.具有抗体的多样性保持功能;c.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现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无功优化[1]等方面, 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以最优潮流为基础, 给出有关IGA方法求解ATC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 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 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ATC的数学模型

ATC计算的优化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具体如下:

1.1 目标函数

1.2 等式约束为潮流方程

式中:△PDi表示节点i的负荷有功的增量;PGi, QGi分别为发电机i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Di, QDi分别为节点i上的负荷有功和无功功率;n为节点总数;Vi, θi分别为节点i的电压幅值和相角;

θij=θi-θj;Gij+jBij为系统节点导纳矩阵Y中相应的元素。

1.3 不等式约束

1.3.1 发电机组出力约束:

1.3.2 节点电压约束:

1.3.3 线路容量约束:

1.3.4 交易约束:

式中:Sn为所有节点的集合;SG为送电区域所有发电节点的集合;SD为受电区域所有负荷节点的集合;变量上角标中的*、min、max分别表示基态潮流中的值、变量的下限和上限。

2 免疫遗传算法

2.1 免疫遗传算法的组成

该算法由抗原的识别、初始抗体的产生、适应度计算、向记忆细胞分化、抗体的促进和抑制、抗体产生六个模块组成。

2.1.1 抗原识别模块。

主要功能是判断新抗原是不是记忆中的抗原。

2.1.2 初始群体产生模块。

如果抗原识别模块判断出新抗原是记忆中的抗原, 则从记忆细胞中取出相应的抗体组成免疫遗传算法的初始群体, 否则, 随机产生初始群体。

2.1.3 适应度计算模块。

计算个体 (相当于抗体) 的适应度。

2.1.4 记忆细胞的分化模块。

如果抗原是新抗原, 则用当前群体中适应度高的个体替换掉记忆细胞中的适应度低的个体。否则, 把当前群体中适应度高的个体加入记忆细胞中。

2.1.5 抗体的促进和抑制模块。

计算当前群体中适应度相近的个体浓度, 浓度高则减小该个体的选择概率 (即抑制) , 反之则增加该个体的选择概率 (即促进) 。

2.1.6 抗体产生模块。

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2.2 相关定义

2.2.1 多样度:

个体的多样性测度, 设有N个抗体, 每个抗体的长度为M, 采用符号集大小为S, 则抗体基因座j的信息熵Hj (N) 可定义为:

其中pij为第i符号出现在基因座j的概率, 且可定义:

由此可得平均熵

2.2.2 亲和度:

两个抗体u和v之间的亲和度定义为:

若将两个抗体之间相似度的概念扩展至整个群体, 则称之为群体相似度A (N) , 并定义为:

2.2.3 浓度:

抗体的浓度Ci即群体中相似抗体所占的比重, 即:

其中β为相似度常数, 一般取0.9≤β≤1。

2.2.4 聚合适应度:

是抗体的适应度与浓度均衡评价的结果:

3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TC问题求解

ATC问题的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条件和不等式约束条件。首先通过潮流计算消去等式约束, 然后采用动态罚函数法处理不等式约束, 将ATC问题的求解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对于原优化问题的抽象数学模型:

首先, 将不等式约束的越界量以惩罚项的形式附加在原来的目标函数f (x, u) 上, 构造出免疫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即惩罚函数) :F (x, u)

其中:f (x, u) 为原目标函数式 (1) ;p (k) 为惩罚系数, 其数值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变化, 若当前的迭代次数为k, ;H (x, u) 为惩罚项。

式中, θ (t) 亦为惩罚系数;γ (t) 为惩罚力度。

在本文中, 罚函数的参数选择如下:

4 算例分析

本文在IEEE-30节点系统上进行仿真计算。该系统共有6台发电机, 41条线路, 划分为3个区, 如图1所示。

算法的参数为:种群规模N=50, 遗传的最大代数=100代, 代沟=0.8, 变异率=0.1, 交叉率=0.9, 相似度阈值A0=0.10, 产生新抗体数P=0.4*N, 基准功率SB=100MVA。

4.1 IGA与Benders、IPSO算法结果比较

采用IGA优化算法、Benders分解法、改进粒子群算法计算不同区域间的ATC值,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IPSO和IGA这两种优化算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均优于Benders分解法所得计算结果。可明显看出Benders算法所得区域2-1和3-1的计算结果远小于IPSO和IGA算法所得的计算结果。这说明IGA算法能较好地保持群体多样性有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 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弊端。

注:表中的IPSO和IGA的值均为30次运行结果的平均值;

4.2 IGA与SGA比较

限于篇幅, 采用IGA和SGA两种方法, 仅对区域1到区域2的ATC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计算时间对比如表3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IGA和SGA的ATC值很接近。然而, SGA算法的计算时间是495.75s, 而IGA的计算时间是398.67s, 较SGA算法而言, 明显少得多。可以看出免疫遗传算法在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 准确性损失并不大。表明了本文对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结合是有效的。

5 结论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局部搜索能力差的特点, 本文提出将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并应用到ATC计算中, 通过对IEEE-30节点系统实例计算分析表明:

a.免疫遗传算法由于采用了基于亲和度计算的选择机制, 对抗体进行抑制和促进选择, 始终保持了群体的多样性, 有效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b.采用记忆机制, 可使原有抗原迅速激发并产生大量抗体, 提高了计算速度, 加强了局部搜索能力。

c.免疫遗传算法抑制了抗体在交叉、变异时出现的退化, 提高了参数优化的稳定性。

总之, 免疫遗传算法既保留了遗传算法随机全局并行搜索的特点, 又在相当大程度上避免未成熟收敛, 确保快速收敛于全局最优解。

参考文献

[1]刘科研, 盛万兴, 李运华.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无功优化[J].电网技术, 2007, 31 (13) :11-16.

[2]黄海涛, 郑华, 张粒子.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可用输电能力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6.

[3]默哈莫德.夏班, 刘皓明, 倪以信, 等.静态安全约束下基于Ben-ders分解算法的可用传输容量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23 (8) :7-11.

免疫能力 篇2

时间: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教授科目:生物第 14 页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授课 时间

2014年4 月2 日

课题 章节

§8.1.2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主备教师

张奇峰

使用 教师

陈淑英、张奇峰、汤俊雄

教学过程(主备二稿)

二次备课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 观看历史上发生的大型传染病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情感。

师: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师:展示课本P80的图8-

5、8-6,问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展示P79的“资料分析1”,提出问题。生:思考,交流。小结皮肤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师:展示P81的图8-

7、8-8,问(1)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2)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3)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为什么会得传染病? 生:观察与分析,回答问题。小结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免疫器官有哪些?(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生:思考,回答,明确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师:展示抗原、抗体的图解,问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生:回答,推测。

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问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生:小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范围

形成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三、课堂总:

四、课堂检测: 教师课件展示: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人体三大防线是什么?免疫的类型有几种? 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引出课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二)免疫的功能

师:课件展示问题什么是免疫,它有哪些功能?

生:阅读课本第82第二段,并把概念、功能用线划出来。师:展示图,引导学生判断图示中表示免疫的那种功能。生:观看、思考,回答。

师:小结,课件展示过敏、器官移植等的资料报道,问免疫对人类都有益吗?。

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什么是过敏反应,它有哪些现象?有何措施?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第83页第二段 并用线划出来。师生总结

(三)计划免疫

师: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生:谈论,交流,感受。

师: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疫苗”?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生:阅读P83第四段,找出疫苗的概念。师:展示非典时期科研人员制作疫苗的图片。生:进一步了解疫苗的作用机理。师:指导学生阅读什么是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生:找出答案,交流,总结。

(四)艾滋病 师::图片展示艾滋病的患者的病症,国家领导、明星对艾滋病人的关心。提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有哪些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让相处?

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本P84-85的内容,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学会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办法。

师: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师:小结,我们应正确对待爱滋病,关心患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养成良好习惯

三、知识拓展:

师:什么是器官移植?类型?意义?课件展示,生:了解,利于推动器官移植的捐献。

四、我的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思考、回忆、交流。

五、达标检测 师:课件展示

1.爱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

判断:2.免疫对人体既有保护作用,有时也有不利的因素。()3.医学上器官的移植,往往失败,从免疫学上看,是由于免疫系统队异体器官的排斥作用。填空:

4.婴儿要注射卡介苗,以预防_____________病;

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将有关的________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修改。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

增加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 课堂总结可利用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过程如下:(1)1名女生作为“机体”,8~10名男生作为“白细胞”共同充当“免疫系统”,2名女生充当“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1名男生充当“HIV病毒”。“机体”站在场地中央,“免疫系统”背朝“机体”,手拉手将“机体”围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2)“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尽力伸手去触摸“机体”,触摸到了表示“机体”可能要生病。由于有“免疫系统”的保护,“机体”会很快摆脱两种病原体的侵扰。

(3)“HIV病毒”出场。HIV攻击的是免疫系统,HIV碰到“白细胞”,“白细胞”就要“死亡”,即被“HIV”碰到的男生要退出游戏。同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也乘机袭击“机体”。(4)经过几个回合,多个“白细胞”被“HIV病毒”攻击致死,“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不能再保护“机体”,“机体”就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腹泻病原体”的侵袭。患有艾滋病的机体就会因感冒或腹泻而死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和吞噬细胞(血液和组织器官)

3.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特异性免疫 和脾脏)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二、免疫的功能

三、计划免疫

四、艾滋病

作业布置

课本P85的1~4的练习和《顶尖课课练》P39~41的第1~18题。

教后反思

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到人体的三道防线,由它们的不同特点分析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然后扩展到对免疫新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进而谈到免疫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计划免疫。

免疫能力 篇3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25-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知识的更新换代呈现加速度的发展态势,其本质特征就是创新[1]。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主体。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2]。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医学生是医学发展的后备人才,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创新能力的构成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部分,其核心是创新思维[3]。本文笔者就《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

1 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属于创新中的非智力因素[4]。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构成因素中的基石,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驱动力。良好的创新意识是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素质。

在讲授《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入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培养自学习惯,不要死啃书本。如在讲授“细菌学各论”前,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给学生提供相关病例及相应思考题,督促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准备发言内容。课中各小组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在全过程中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查阅文献的能力。而讨论式的教学则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独有的观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责任感及严谨的生活学习态度。每节课多留悬念,哪怕是当前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病例导入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典型病例,由病例设计问题,并导出新课内容。经过病例导入及提问,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利于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培养。(2)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课堂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某一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有针对性地提供典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10分钟的PPT演示文件。在下一次课堂教学前由小组推选一位学生进行演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通过课堂演讲,学生们不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初步掌握了以后从医过程中怎样表达自己的专业意见、怎样和同事及患者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课堂演讲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的培养。(3)发挥中医院校的优势,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开辟新方向《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西医基础课程,但中国传统医学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有关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增加了很多与中医相关的知识点,做到中西医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新的创新性思维方向。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创新性思维的方向。(4)开展专题讲座,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利用课余时间,邀请本教研室的资深教授及临床专家为同学们进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交流,让学生们接触到书本上所未提供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躍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理论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5]。

(1)重视基础性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如细菌的形态学检测(取材、涂片、染色、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抗原、抗体检测,大、小吞噬试验等等。使学生掌握各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及方法,熟练并使用常用仪器。(2)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选择1~2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采取一个实验套一个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连续训练。如在“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实验中,学生从取标本开始,进一步配制培养基、划线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药敏试验等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操作热情,并提供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进一步挖掘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笔者接触到一些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并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要求他们必须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然后提出申请,并请本学科教授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汇报结果及撰写论文。通过主动策划参与,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质的突破。

总而言之,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配合和改革。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时刻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钻研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并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整体设计、以人为本、强调综合、体现个性、重在实践是科学的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杜作润,廖文武.高等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呼格吉乐.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0.

免疫能力 篇4

淫羊藿 (Icariin, ICA) 具有强筋健骨、补肾壮阳之功效, 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5]。ICA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尤以淫羊藿苷的含量最高[6]。近年来, 随着中药ICA药理学的研究, 其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有文献证明ICA可促进骨髓MSCs的成骨性分化[7], 但ICA是否会影响MSCs的免疫调控能力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将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研究ICA对MSCs的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成人骨髓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骨科外伤术中少量取样 (1 m L, 患者知情同意, 共12人份) , 所有实验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淫羊藿苷标准品购自上海晨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α-MEM培养基和RPMI 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公司, 胎牛血清 (fetal bovin serum, FBS) 购自GIBCO公司,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 FG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购自R&D公司, L-植物凝集素 (phytohemagglutinin, L-PHA) 购自Sigma公司, 荧光标记鼠抗人CD34、CD44、CD45、CD71、CD90和CD105抗体及其同型对照购自英国SEROTEC公司;CCK-8检测试剂盒购自济南远达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 反转录试剂盒、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细胞观察使用Olympus公司IX71倒置显微镜, 吸光值测定使用伯乐公司的Model 450酶标仪, PCR使用美国ABI公司的7500型定量PCR仪。

1.2 方法

1.2.1 骨髓MSCs的分离和培养

骨髓MSCs的培养:人骨髓 (含肝素钠500 U/m L) 1 m L加入4 m L无菌超纯水裂解30 s, 迅速加入4 m L 1.8%氯化钠溶液恢复等渗, 1200 r/min离心10 min, 取细胞沉淀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 (PBS) 中计数细胞, 调整细胞数为1.0×107/m L, 以每孔2 m L接种于6孔板 (Nunc公司) 。MSCs培养基为α-MEM培养基 (含10%胎牛血清, EGF、b FGF和VEGF各2 ng/m L) 。在37℃、5%CO2和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 此后每3天换液1次, 待细胞铺满80%以上皿底时, 0.25%胰蛋白酶-PBS溶液消化以1∶3传代, 取第4~6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 每日常规观察并照相。

1.2.2 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

取第5代稳定增殖细胞, 使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 取106个细胞悬浮在100μL含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中, 分别加入下列鼠抗人单克隆抗体:FITC-CD34, FITC-CD45, PE-CD44, PE-CD90, PE-CD71和PE-CD105, 在4℃标记20 min, PBS洗1次, 使用Merck Milipore公司的guava easy Cyte 6HT-2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1.2.3 MSCs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淫羊藿苷对MSCs的影响

取健康成人的外周血 (已知情同意) , 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淋巴细胞并以6×105/m 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 淋巴细胞培养基为RPMI 1640培养基 (含10%胎牛血清) , 加入终浓度10μg/m L的L-植物血凝素 (L-PHA) 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培养5 d。每日取1组加入CCK-8, 培养箱内孵育2 h, 酶标仪检测450 nm处吸光值。在MSCs与淋巴细胞混合试验中, 将未处理的MSCs作为对照组, 淫羊藿苷处理的MSCs作为淫羊藿苷组, 将此2组细胞分别以3×104/m 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 细胞贴壁后进行3 d培养基适应性训练, 每天更换培养基1次, 次序为MSCs培养基培养1 d;淋巴细胞培养基∶MSCs培养基为1∶1混合液培养1 d, 淋巴细胞培养基培养1 d。训练完成后在培养基中加入淫羊藿苷使终浓度为2 mg/L, 刺激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按MSCs∶淋巴细胞=1∶20的比例调整淋巴细胞的密度, 建立共培养体系, 分别于共培养第3、4、5天加入CCK-8, 培养箱内孵育2 h, 酶标仪检测450 nm处吸光值。实验重复3次。

1.2.4 q RT-PCR检测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为检测淫羊藿对MSCs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 本实验选取若干常见的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MSCs培养基中加入淫羊藿苷使终浓度为2 mg/L, 刺激24 h后进行PCR检测。细胞总RNA提取和逆转录分别按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使用ABI公司的7500系统以SYBR Green法完成。引物由上海博尚基因有限公司合成 (表1) , 内参基因为β-actin。目的基因的表达量通过2-d CT与内参基因对比 (d 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 , 未刺激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设为1。

注:IDO-1: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COX-2:环氧合酶2;HMOX-1:血红素加氧酶1;IL-2:白介素2;IL-10:白细胞介素10;i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IL-1α:白介素-1α;IL-1β:白介素-1β;IFN-γ:γ-干扰素;bp:碱基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定量PCR数据采用Sequence Detection Software 1.4 (Applied Biosystems) 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Cs的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

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贴壁法2 d后就有少量成纤维状细胞贴壁, 经过约10 d培养后这些细胞汇合成片, 传代2~3次后能获得形态均一的细胞 (图1A) 。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所获得的贴壁细胞CD34和CD45表达阴性, CD44、CD71、CD90和CD105阳性表达 (图1B) , 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

A:H&E染色显示成纤维状细胞形态, Bar=200μm;B: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

2.2 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淫羊藿苷对MSCs的影响

采用L-PHA (终浓度为10μg/m L) 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并用CCK-8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 (图2A) 。与对照组相比, 刺激后第3天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所以后续实验MSCs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从第3天开始检测。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MSCs分别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于第3~5天分别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 淫羊藿苷组的吸光值低于对照组 (图2B) , 即淫羊藿苷组混合培养体系内淋巴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淫羊藿苷处理的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其免疫抑制能力强于未处理的MSCs。

2.3 实时定量PC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淫羊藿苷组MSCs表达更多的血红素加氧酶1 (HMOX-1) 、白细胞介素10 (IL-10)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 和白介素2 (IL-2) 的基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IL-1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IDO-1) 、环氧合酶2 (COX-2) 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 (图3) 。已知HMOX-1、IL-10和i NOS基因表达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而IL-1α、IL-1β和IFN-γ可促进炎症。因此, 虽然IL-2的表达上调, 但其他促炎因子均表达下调, 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均上升。

A:终浓度10μg/m L的L-植物凝集素可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B:淫羊藿苷组MSCs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显著强于对照组, *P<0.05, **P<0.01

IDO-1: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COX-2:环氧合酶2;HMOX-1:血红素加氧酶1;IL-2:白介素2;IL-10:白细胞介素10;i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IL-1α:白介素-1α;IL-1β:白介素-1β;IFN-γ:γ-干扰素;两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ICA是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干燥物, 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祛痰止咳的功效, 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5]。ICA常通过口服方式给药, 经肠道细菌分解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 其中主要功效物质是淫羊藿次苷Ⅱ (icarisideⅡ, ICSⅡ) [8]。关于ICA的作用机制, 许多人认为是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有结果显示ICA的体内代谢产物ICSⅡ可以提高i NOS的活性, 促进NO的生成, 从而激活NO信号途径[7], 目前普遍认为此途径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否受到ICA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两组MSCs均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但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抑制作用的机制, 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定量PCR的方法验证了MSCs中相关免疫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与免疫抑制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如HMOX-1、IL-10和i NO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 其中, 已知i NOS能够诱导产生NO, 影响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 在抑制T细胞的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9,10], 这和ICA促进NO的合成相关报道[7]相符。另外, IL-10可刺激MSCs释放可溶性的HLA-G, 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NK和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提高免疫抑制性Treg细胞的比例[11,12]。此外, HMOX-1在MSCs的免疫抑制调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3]。免疫调控中的另外两个关键基因IDO-1、COX-2上调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相关促炎因子IL-1α、IL-1β和IFN-γ都有所下调, 仅IL-2表达水平上升。从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结果来看, 两组细胞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表明, 淫羊藿苷组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未处理的对照组MSCs。MSCs免疫调控作用不仅通过分泌途径实现, 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实现。在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过程中, 本研究也观察到大量淋巴细胞贴附于ICA处理过的MSCs表面, 可能与免疫抑制效果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 本研究首先对MSCs的淫羊藿苷与其免疫调控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治疗相关疾病时淫羊藿苷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人骨髓中分离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 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其表型。选取第5代MSCs进行研究, 通过混合淋巴增殖反应和定量PCR方法检测淫羊藿苷对MSCs免疫抑制能力和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所获得的骨髓贴壁细胞CD34和CD45表达阴性, CD44、CD71、CD90和CD105阳性表达, 符合MSCs的特征。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 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且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中表达更多的HMOX-1、IL-10、iNOS和IL-2基因, 而IL-1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淫羊藿苷可提高骨髓MCSs的免疫抑制能力, 淫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 促炎相关基因表达减弱。

免疫能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门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 (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例患者均服用核苷类似物 (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 HBV DNA<500copies/mL。

1.2 仪器与药物

免疫功能与抗癌能力检测用重庆同康量子信息检测仪, 检测范围+1~+22, 正常值:抗癌能力>+10, 免疫功能>+16 (由仪器说明书提供) , 检测数值越大说明相应的功能越高。灵芝孢子粉采用南京中科灵芝孢子粉胶囊, 0.15g/粒。

1.3 方法

分别检测20例患者免疫功能、抗癌能力;每位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胶囊 (早中晚各服2粒) , 24周后再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免疫功能、抗癌能力。检测方法:量子共振检测法, 选择检测代码后患者手握量子共振检测仪传感器测正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差的均数用d—表示, 差的标准差用s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注: (1) 与服用灵芝前比较P<0.01; (2) 与服用灵芝前比较P<0.01.3讨论

灵芝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灵芝多糖, 灵芝酸 (主要为三萜类物质) , 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具有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的作用。灵芝多糖有显著的护肝降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损伤,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灵芝三萜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 (TCF-β1mRNA) 的表达, 降低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MP-1)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的表达抑制胶原合成及加强胶原分解, 从而抑制肝纤维化形成[2,3]。

灵芝孢子粉除了含有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外, 还能增强Nκ细胞活性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因此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认为, 灵芝孢子粉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通过免疫介导对肿瘤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复制与合成, 从而影响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 可能是灵芝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4]。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灵芝羟基对抗肿瘤起了很大作用, 并且代谢产物中可能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物质[5]。

量子共振检测方法简单、快捷、高效、准确, 是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筛选、疾病诊断、疗效判断、药物效价检测、药物筛选的极有应用价值的检查, 药物筛选亦可避免体内药敏实验[6]。本研究用量子共振检测仪证明了灵芝孢子粉有明显提升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抗癌能力的功效, 进一步为灵芝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值得临床借鉴。通过量子共振检测为我们探测疾病的量子信息, 研究中医学的量子理论提供了手段, 将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架起桥梁[7]。

摘要: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粉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与抗癌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分别用量子共振检测仪 (QRS) 检测其免疫功能、抗癌能力;每位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胶囊24周后再分别检测免疫功能、抗癌能力;分别比较20例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胶囊前后免疫功能、抗癌能力检测结果。结果 20例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胶囊前后免疫功能比较P<0.01;抗癌能力比较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灵芝孢子粉能够明显提升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

关键词:灵芝孢子粉,乙型肝炎肝硬化,免疫功能,抗癌能力,量子共振检测

参考文献

[1]刘菊妍, 金玲, 蒋兆健.口服灵芝孢子油对小鼠的扶正及减毒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1) :2179-2181.

[2]李文斌, 赵红宇.灵芝孢子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6) :537-538.

[3]陈洁, 史杨娟, 罗琳, 等.灵芝三萜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 (9) :694-697.

[4]李建军, 雷林生, 余传林, 等.灵芝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核酸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 (7) :1003-1005.

[5]戴军, 石玉娥, 褚兆平, 等.灵芝代谢产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 (9) :2194-2195.

[6]安林勇, 陈晓磊.量子共振检测仪原理及临床研究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4) :451-453.

鳄鱼的强大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基因 篇6

鳄鱼是一种与鸟类亲缘关系颇近的爬行动物, 拥有远比人类强大的免疫系统, 能够防止鳄鱼在险恶环境下, 与掠夺者搏斗后留下的伤痕产生致命感染。曾有科学家们发现鳄鱼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艾滋病毒 (HIV) , 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液中所含的某些蛋白质能够杀死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 例如金黄葡萄球菌。

研究人员围绕着鳄鱼的免疫系统展开了研究, 发现暹罗鳄 (Siamese crocodile) 和扬子鳄 (Chinese alligator) 的IgH, 比较其他四足动物, 包含更多个μ基因。并且μ2和μ3基因都受到开关区域和生殖细胞转录区类别转换 (class-switch) 重组的表达调控。所谓类别转换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的Ig和分泌的Ig类别, 从IgM转换为IgG、IgA、IgE等其他类别或亚类Ig的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清中的IgM1和IgM2是作为多聚物存在的, 也就是说这种IgM类别转换也许在体液免疫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 鳄鱼的α基因是爬行类动物的第一个IgA编码基因, 这些基因显示出类似于鸟类的反转录方向。

猪场免疫操作及免疫反应处置技术 篇7

1 免疫操作技术

1.1 免疫接种前准备

1.1.1 人员和器械消毒:

(1)人员消毒注意点:防疫人员剪短手指甲,用肥皂、消毒液洗手,再用75%酒精消毒手指;穿工作服、胶靴,戴橡胶手套、口罩、帽等;不使用能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消液洗手,在进行气雾免疫时应戴护目镜。

(2)器械消毒注意点:器械清洗一定要保证清洗洁净度;灭菌后的器械1周内不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禁止用化学药品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内。

1.1.2 器械准备:

(1)金属注射器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法消毒,一般使用煮沸消毒法灭菌;(2)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等器械应在免疫注射前准备,注意使用有效期。

1.1.3 待接种生猪体况检查:

(1)查猪只精神、食欲、体温,体况异常或比较瘦弱的的不免或暂缓免疫;(2)查猪发病史,发病的不免或暂缓免疫;(3)怀孕后期的母猪,不免或暂缓免疫;(4)对上述不免或暂缓免疫的生猪进行登记,以便及时补免。

1.2 免疫方法

1.2.1 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多在耳根后皮下,油类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1.2.2 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在耳根后4指处(成年猪)颈部内侧或外侧或臀部。

1.2.3 滴鼻接种,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种。

1.3 免疫注意事项

1.3.1 强制免疫疫苗必须向各级兽医防疫机构申领,其他猪病疫苗必须向取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供应商购买,切忌私自盲目采购和使用非法疫苗。

1.3.2 领用或购买疫苗时,应带好冷藏箱,防止疫苗失效。

1.3.3 应根据本地区和本猪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合理安排各种疫苗的免疫间隔时间,不能盲目照搬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

1.3.4 疫苗储运及使用时,温度应符合说明书要求,严防日晒及高温。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每次吸前再充分振摇,冻干疫苗加稀释液后,充分振摇,必须全部溶解后方可使用。

2 免疫反应处置

2.1 常见反应

2.1.1 正常反应:

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消退。

2.1.2 严重反应:

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常见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最为严重的可引起免疫动物的急性死亡。

2.1.3 合并症:

只有个别动物发生的综述症状,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1)血清病:多发生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体温升高、荨麻疹、关节痛等,需精心护理和注射肾上腺素等。

(2)过敏性休克:个别动物于注射疫苗后30 min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出汗、大小便失禁等, 需立即救治。

(3)全身感染: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防御机能较差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和诱发潜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致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

(4)变态反应:多为荨麻疹。

2.2 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处置

2.2.1 不良反应的预防:

(1)保持动物舍温、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3)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量要适当;(4)对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均要认真检查;(5)免疫接种前,避免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急反应。

2.2.2 不良反应处置:

(1)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用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2)对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处理措施;(3)对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免疫接种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只要防疫人员做足免疫前准备、做好免疫时操作、做细免疫后观察,免疫接种就一定会为防治生猪发生传染疫病起到到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

药物和疫苗同时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猪瘟的免疫程序及免疫防治对策 篇8

1 猪瘟疫苗的选用

免疫接种是猪瘟最主要的防治措施。目前, 我国按农业部规定普遍使用的是以政府采购方式购买的专用猪瘟活疫苗 (脾淋源) , 此疫苗用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家兔, 收获感染家兔的脾脏及淋巴结, 制成乳剂, 加适宜稳定剂, 经冷冻真空干燥而成。此外, 还有猪瘟细胞苗等在养殖场大规模应用。通过政府行为及市场化的商业行为, 这两种疫苗的免疫支撑着中国养猪业特别是猪瘟防疫工作的开展。

1.1 把好疫苗质量关

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猪瘟免疫的效果。一定要使用国家通过GMP认证的疫苗生产厂家的疫苗, 信誉好、质量高;或者使用用户满意度高的高效价高质量的猪瘟疫苗。

1.2 疫苗的运输与储存

疫苗在出厂时要用冷藏疫苗专用车辆进行运输, 车内储藏温度应控制在-20℃, 严格执行疫苗运输国家标准, 把好疫苗出厂后的第一关。疫苗储存环境要求:要有专门的疫苗冷藏储备场所, 温度控制在-20~-15℃的条件下, 有效期为1 a。在疫苗出库时尽量使用冷藏车运输, 条件一般时可用泡沫箱里放上冰块, 然后再放猪瘟疫苗进行运输, 才能确保疫苗质量。

1.3 疫苗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猪瘟疫苗拿出来放在室温下, 用专用疫苗稀释液进行疫苗的稀释, 随使随用, 一般稀释好的疫苗需4 h内用完。采取一猪一针头, 才能确保疫苗注射不发生交叉感染现象。注射部位要先用碘酊消毒, 然后再用酒精消毒棉擦拭干净, 以确保疫苗注射的质量。特别是夏季高温条件下, 注射时一定要确保疫苗质量与品质, 用一瓶从冰箱取一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确保疫苗免疫效果。做到不打飞针, 使用针头大小要适宜, 注射剂量要确保准确到位, 使用免疫操作器械做到用前用后彻底消毒。

2 猪瘟免疫程序

现在对猪瘟的免疫程序应用方法不一, 但对大多数养猪场、户的防疫程序进行归纳总结, 有以下防疫措施可供大家参考使用。采用种公猪统一免疫、种母猪孕前或产后免疫 (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及妊娠期, 以便引起胎盘感染) 、新生仔猪超前免疫及青年商品猪应用猪瘟疫苗这几个程序[1]。

2.1 种公猪统一免疫

每年实行2次免疫, 每次间隔4~6个月免疫注射一次猪瘟疫苗, 最好在春 (3-4月) 秋 (9-10月) 两季。疫苗使用剂量为3~6倍。同时, 还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猪瘟疫情和疫苗效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2.2 种母猪孕前或产后免疫

母猪的猪瘟防疫分为2种方式, 一种是后备母猪的猪瘟免疫程序, 另一种是生产母猪的猪瘟免疫程序。后备母猪的免疫程序为配种前7~10 d, 疫苗剂量2~4倍, 进行肌肉注射。生产母猪的猪瘟免疫程序为产后25 d进行免疫, 肌肉注射, 疫苗剂量为4~6倍。

2.3 新生仔猪超前免疫

仔猪的超前免疫主要看当地猪瘟发展及流行的趋势, 如果猪瘟疫情发展比较严重, 结合猪场自身猪瘟防疫潜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可以考虑是否进行超前免疫。具体方法为:猪在出生后实行零时免疫, 2 h后再喂奶。注射疫苗2 h病毒充分繁殖, 有足够数量使仔猪产生主动免疫, 4 d后主动产生免疫力;2 h吃奶之后母源抗体被吸入猪体产生被动免疫;双重免疫发挥良好的保护效果。如果母猪免疫抗体指标比较高, 猪瘟在当地处于无疫情状态下, 可以采用产后25 d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 一般使用剂量为1~2倍, 进行肌肉注射。

2.4 青年商品猪免疫

青年商品猪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猪瘟的免疫。对于保育阶段免疫来说, 28日龄、55日龄、125日龄的仔猪, 在28 d注射量为1~2倍;55日龄可用2~4倍量进行肌肉注射;在125 d时可参考抗体水平进行, 如果抗体水平很高, 可以不做, 如果抗体水平低下, 用4~6倍量猪瘟疫苗进行肌肉注射。以上为自繁自养的情况。如果从外地引进青年育肥猪, 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综合施策, 设立专门隔离猪舍, 在隔离观察15 d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及其他疫情, 可以进行猪瘟疫苗的注射, 用量为2~4倍剂量, 肌肉注射。

在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在疫苗使用前2天和后3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抗生素类药物及消毒药液, 猪瘟疫苗要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疫苗间隔15 d以上使用, 与其他疫苗间隔时间为7~10 d。在不使用疫苗空格期间, 可做好消毒药的使用工作, 一般规模猪场为一周1~2次、每天1~2次, 做好消毒防病工作。

3 猪瘟免疫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在重视猪瘟免疫工作的同时, 还应重视搞好免疫配套措施, 排除各种影响免疫效果的内外因素。

3.1 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猪舍要建在通风、向阳、无污染的地方, 如国家最近提出养猪业与绿色农业结合的新思路, 在设立饲养场所要符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的前提下, 面积为13.33 hm2的土地的中心建一个设施配套齐全的养猪设施, 实现种养一体化新型互惠互利绿色新模式, 既发展了经济, 也保护了生态家园。猪只有在合理的养殖密度,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及保障饲料质量的前提下, 猪瘟免疫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猪生长生活的环境才能适宜舒服, 猪才能健康地生长繁殖。

3.2 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加强养殖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养猪尽量要做到“自繁自养”, 不引进外来猪只, 以确保规模化猪场加强对猪瘟等烈性传染病的防控。同时, 猪场要做好消毒工作。在猪场大门及其人员出入的通道要建消毒池、紫外线杀菌灯等设施, 养猪人员进入猪舍时, 要换上消过毒的工作服。猪舍内部根据要求定期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严禁使用霉变饲料, 食用霉变饲料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淋巴结出血水肿, 严重破坏猪的免疫器官免疫应答, 直接影响猪瘟免疫的效果。因此, 在饲料品牌上, 要选择大品牌有信誉质量上乘的厂家。在仓库堆放饲料或饲料原材料时, 储存时要有足够的通风口进行通风干燥, 如果出现了霉变饲料要坚决弃用。

3.3 注重猪瘟联合感染的防治

现在出现猪瘟联合感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使得此类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迫切。如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等联合感染的机会变得更大, 因此在防疫上要做到其他几种疫苗防疫彻底到位, 不留死角。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猪瘟防疫工作做到位、防得住。日常饲养环境下预防猪瘟除使用疫苗接种外, 还可以使用中成药如芩黄颗粒来防治猪瘟, 根据猪的体重来添加饲料予以保健。如果发生了猪瘟联合感染或疑似猪瘟发生时, 可参照以下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可以考虑注射转移因子或干扰素;二是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 可采取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等措施。

3.4 做好免疫抗体检测工作

目前, 县 (市) 级畜牧主管部门都设有专业化验室, 对要抽检的猪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进行抽检化验, 根据抗体检测水平高低, 来决定猪瘟疫苗免疫是否进行。

3.5 建立程序化养殖档案

规模化猪场要建立程序化的养殖档案, 对养殖的母猪、仔猪、青年育肥猪所使用的饲料、兽药、添加剂、疫苗有详细记录, 分批分次, 做到每样记录清晰明白, 如果养猪场有猪瘟疫情出现时, 根据日常记录的免疫档案, 就可以查找线索, 对使用过的猪瘟疫苗可以进行线索追踪, 找出猪瘟发生的原因, 及时做好补防工作, 将猪瘟发病率降至最低点。对于猪瘟死亡的死猪, 要及时上报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采取专人专车拉走送到集中点, 进行无害化处理, 坚决杜绝猪瘟的流行与传播。

综上所述, 控制猪瘟免疫是一项专业系统化工程, 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 只有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饲养场所硬件的建设, 充分了解猪的抗体水平, 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批准文号的疫苗, 同时切实加强猪场内外的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有效率, 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免疫能力 篇9

关键词:免疫透射,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球蛋白,补体

临床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的测定方法主要采取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 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测, 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6例, 女94例, 年龄22~56岁, 排除感染性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所有样本浓度均符合 (CISI) Ep9 ̄A2中的要求, Ig G、Ig A、Ig M、C3、C4各浓度的水平尽量覆盖, 无黄疸、无脂浊、无溶血。

1.2 方法

健康体检者空腹采取静脉血3ml, 放置于不抗凝的无菌试管中, 分离血清并放置于一20℃冰箱中贮存备用;先用生理盐水对待测血清标本进行稀释, 测Ig A和Ig M时, 血清不稀释;测Ig G, 血清与生理盐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免疫透射比浊法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 免疫散射比浊法采用贝克曼IMMAGE800, 分别参照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评估标准

1.3.1 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

批内重复性试验操作方法:分别取各检测项目中3份混合血清的高、中、低值, 将每份血清用两种方法重复检测5次。批间重复性试验操作方法:分别取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的混合血清的高、中、低值, 然后分成8份标本贮存于-20℃冰箱中, 每天检测, 共检测8d, 并且每天检测时用2种方法检测1份标本。

1.3.2 比较方法试验

主要是评估两种测定方法的偏差。用5d时间做比较方法试验, 每天选取两份新鲜样本进行测试, 按照1 ̄2再2 ̄1的顺序做两次测定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五项指标。

1.3.3 线性方案试验

选取6管混合血清 (第1管为原浓度, 第2 ̄6管分别按比例用生理盐水稀释) , 用两种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指标的高值, 并分析测试结果[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重复性试验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较好, 批内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均值除C4 (透射法) 外均小于3%, 批间重复性试验CV均值除C4外均小于5%。见表1。

2.2 两种方法检测各指标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对比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检测免疫球蛋白指标时有较高的可靠性, 检测补体C3时, 低浓度点偏差达到15.34%, 补体C4高浓度点偏差达到14.56%, 需引起注意。见表2。

3 讨论

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临床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常用方法, 其检查原理相同, 只是采用的检测仪器和光信号有所区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能快速、微量的对体液中特定蛋白质成分能自动化检测。传统认为散射比浊法比透射法准确度高, 更灵敏, 然而近10年来免疫透射比逐步成熟, 也逐渐替代了散射比浊法[2]。

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通过对复合物形成量进行测定后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技术要求:待测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足够大的分子量;保证抗体过量并具备高亲和力;检测过程中具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具备足够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数量[3]。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原理是用一定波长的光沿着水平轴照射经过溶液时遇到其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下发生偏转后会产生散射光, 光线偏转的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大小、多少密切相关, 也与发射光的波长密切相关, 光的强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表示待测的抗原越多, 形成的复合物也就越多, 散射光会越强[4]。技术要求:检测时对光源强度、波长、测量角度及反应时间应进行适当选择, 抗原浓度要保证合适, 对离子的PH值、强度要选择适宜。

就本次研究而言,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各指标浓度水平具备良好的相关性, 而补体各指标检测时低浓度样本出现偏差较大, 可能因低浓度样本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较少, 可选择散射比浊法[5]。从检测精密度而言, 两种方法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检测变异系数CV分析, 其中检测免疫球蛋白Ig G时, 散射比浊法CV值均高于透射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的CV值较低, 重复试验更加准确, 可见透射比浊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明显优于散射比浊法。其它指标的精密度基本符合要求[6]。透射法与散射法对比还具备抗干扰能力强、仪器投资成本较低、试剂消耗成本低、血样可直接与生化检查样本合用, 降低了采血成本, 检测时间短等优势。总之, 两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相对而言, 免疫透射法更加实用和便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华, 罗玲, 何桂儿, 等.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0) :2733-2734.

[2]石莉萍, 张利方, 秦滢, 等.免疫球蛋白、补体及胱抑素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监测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7) :901-902.

[3]刘少华, 邓文平, 李燕.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比较[J].重庆医学, 2012, 41 (15) :2034-2035.

[4]阮文清.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1 (3) :866-867.

[5]张倩, 周敬静, 徐华.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 :2530-2531.

上一篇:小导管超前支护下一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