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2024-05-21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共12篇)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1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原因,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诸多问题。教练技术作为从心智模式的改善入手帮助学生不断厘清目标、迁善心态、计划行动, 从而获得成果的方法, 可以帮助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达成行动。本文就以下教练技术的内涵、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练技术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三点展开具体调查分析和实践培养。

关键词:教练技术,新建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练技术的内涵

教练技术源于体育, 是运动员夺冠军拿金牌的重要支持。20世纪70年代, 一个叫添·高威的美国人发明了一套教人迅速学会打网球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法”, 美国AT&T公司发现了这一方法, 安排公司管理人员学习, 并在管理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方法, 教练技术从此开始兴起[1]。

教练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 从心智模式的改善入手不断厘清目标、迁善心态、计划行动, 从而获得成果。教练方法是一个科学的行为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 采取行动, “知行合一”, 不断超越。

教练不是帮被教练者解决具体问题, 而是利用教练技术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 提供一面镜子, 使被教练者洞悉自己的状态和情绪[2]。目前, 教练技术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广泛应用于企业人才管理、个体生涯辅导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

二、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同步, 毕业生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为了迅速取得社会效益, 在专业设置上过于细化, 市场适应性不强, 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课程建设发展上, 与其他院校专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模式上, 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有着较大差距, 造成学校办学无特色, 专业无特点, 学生无特长, 毕业生综合能力不高, 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

2. 师资力量薄弱,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

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 就业指导的范围窄、方法旧、途径少,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对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适应性较弱。有的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仅是从最后一年开始, 其方式多为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会以及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目前,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 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 而这些辅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

3. 就业观念落后, 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准备不足

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仍然陈旧, 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 缺乏开阔的视野, 缺乏创新创业的精神准备。在不良择业心理影响下, 毕业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 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 从而错过机会, 造成人为的就业困难[4]。

4. 职业规划目标模糊, 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当前, 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 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了解较少, 缺乏规划, 没有把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 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在求职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缺乏目标, 个人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错位, 对求职缺乏针对性的准备, 错失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等情况。

5. 学校知名度不高, 择业心态存在负向心理

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知名度不高,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专科学校升格或合并重组而成的, 即使升本后也仍然缺乏老牌、重点高校所具有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于学校的升格和更名, 更是缺乏知名度。二是毕业生就业自信心较差,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毕业学校层次、知名度等原因,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 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信心不足, 缺乏就业的主动性等负向心理。

三、教练技术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1. 教练技术应用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如前文所述,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将教练技术运用于学生生涯辅导, 在解决学生生涯规划模糊、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克服自卑方面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引导大学生自我探索, 理清自己的生涯目标, 分析评估周围的环境资源和机会, 从而做出有效的生涯决策, 并制定出具体的生涯规划, 将教练技术应用于生涯辅导中, 通过老师教练式的引领, 能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决策, 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5]。

教练技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干预模式, 来了解大学生的心智模式, 帮助他们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面临的生涯任务, 并洞察自己目前的状态和问题, 调整好心态, 并通过不断挖掘其潜能, 探索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可能途径, 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反馈, 不断推动其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获取信心和力量, 从而使心智模式不断改善, 发展目标逐步实现[6]。

2. 教练技术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

教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导技术, 在国内外已经成熟应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拓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应用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 有助于解决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教练技术应用的方法, 将教练技术应用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具体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建立教练关系。教练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练与被教练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与理解, 尤其是相互信任要贯穿整个教练过程。通过寒暄、无加工信息回放、说出目的的表述及邀请参与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练关系并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被教练的条件, 师生双方建立亲密的信任基础。

(2) 确定积极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零建议”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目标和达成目标, 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适合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因为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过程是一种激励过程, 在与学生对其目标确定的沟通中, 通过“倾听”“强有力的问题”等交流方式使学生开阔眼界, 突破限制, 激发潜能, 从而确定基于自身实际的积极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时, 要迅速通过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厘清个人目标, 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 (具体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望达的Achievable、切合实际的Realistic、有时间规定的Timed) ;在学生有多个目标难以取舍时, 要借助工具 (如度量式、漏斗式、生命平衡轮等问题) 使学生迅速对目标排序, 最终确定生涯目标。需要注意的是, 所有过程都是在发问中让学生自己寻找目标, 而非给学生明确答案。

(3) 寻找资源和制订行动计划。寻找资源和制订行动计划是教练式教学的实践体验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能量, 积极应对, 从而有效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教练通过不断地提问, 如“还有吗?还有吗……”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专家, 使其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并找到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而迅速地制订行动计划促进行动。

(4) 迅速达成行动。从本质上看, 教练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 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法, 达成行动是教练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没有行动就没有成果。行动可以使被教练者的心态迅速提升, 当被教练者找借口, 不愿意马上达成行动时, 教练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问题, 如“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下一步要达到什么成果?最快是什么时候做到?具体成果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迅速达成行动。

(5) 教练关系终结。教练技术的关键是以学生的观点澄清目标并进行评估, 然后对内激发潜能、对外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接着建立实际可行的计划, 确定被教练者的承诺且马上督促行动, 之后对行动进行保持或者调整, 最终实现或者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

综上, 通过教练技术以上五个环节在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可有效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模式, 使学生在看到更多可能性的同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评估、调整和实践, 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立邦, 段传敏.企业教练:领导力革命 (第二版)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25—44.

[2]黄荣华, 梁立邦.人本教练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123—124.

[3]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4) .

[4]郝德新.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20) :44.

[5]朱红, 闫广芬.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建构与应用[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02) :86.

[6]欧阳彦琨.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1 (S1) :34.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2

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校中职部20--届实习总结会暨毕业典礼暨就业推介会。在此,我首先向百忙之中抽空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来宾、各级领导致以热烈的欢迎!向圆满完成中职学业的同学们致以真诚的祝贺!向辛勤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三年前,是缘分让同学们相聚于大鳌中学中职部;三年后,是追求让同学们告别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蓦然回首,所有熟悉的悲欢忧喜,依旧清晰在目。三年来,同学们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践行着母校的期待,书写了鳌中的传奇!三年来,同学们与老师朝夕相处、忧乐与共,每天都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生命的对话。课堂上老师洗涤了同学们曾经的无知,让同学们游弋于知识的海洋;生活上老师褪去同学们的年少轻狂,教给同学们人生的哲理和处事的良方。三年来,老师欣赏同学们的所有优点,但也从不迁就同学们的任性、过失和自以为是。同学们进步,老师开心;同学们后退,老师忧虑。请同学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行曾经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心存怨恨,老师这样做是为了同学们将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奉献社会。三年来,同学们在母校这幸福的家园里从稚嫩走向成熟,陶冶了“真、善、美”的情操,锻造了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学业得到长进,个性得到张扬,品德得到熏陶,身心得到磨砺,凝聚了友谊,学会了关爱,升华了人格。……鳌中的校园,正因为同学们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而真正美丽!

高考方面:43位同学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今年的高职高考,从考试的状态来看,全体考生一定能考出水平。在此,我提醒各位考生,高考的成绩公布、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情况跟去年基本一致,去年成绩公布在6月26日下午,填报志愿在6月27日-7月3日,高职录取在8月5-7日,请各位考生在6月27日下午回校取高考成绩通知书并填报志愿,若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有疑问可在当天免费申请复查,高职招生专业目录等填报志愿的资料将在近期到,请不要出外太远,对班主任要保持24小时的可联系状态,并密切关注有关高考成绩公布、填志愿安排和补填志愿安排的媒体报道。

实习方面:大多数同学都能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赢得了实习企业的一致好评,具体情况刚才级长已经总结,在此,我不再重复,只是重新一下实习的考核问题:优秀:无中途停止实习且受到实习企业好评;良好:每学期实习到规定时间且中途停止实习在5天之内;合格:每学期实习到规定时间且中途停止实习在5-10天之间;不合格:无实习到规定时间,或中途停止实习10天以上,或有违法犯罪、打架斗殴、驾驶摩托车、故意旷工、早恋等严重违纪行为之一。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实习不合格的同学,到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或自行物色实习单位补实习,一年后凭补实习的有效证明,回校补办毕业手续;未实习到规定时间的同学,还要继续回校上课,并参加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超过一半科目合格才能补实习,否则,跟未交齐学费的同学一样,当自动退学处理。毕业证书大约在7月中旬发放,具体日期另行通知,今届的毕业证书要在明年9月前到班主任处签领,否则过期后果自负。

职业技能方面:有122位同学考取了全国计算机一级证,有180位同学考取了电脑上岗证。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既无计算机一级证,又无电脑上岗证的同学,将延期半年毕业。

同学们,当现实的校园在你们眼中渐渐成为远去的风景时,又一扇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将迈着坚实的步伐,去追寻更加美丽的风景,在此,我向同学们说几句由衷的嘱托和希望:

1、珍惜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生命的日子才愈多,人生的道路才愈广。目前,一些同学仍有这样或那样不珍惜生命的表现,如:上学放学时,行路或骑自行车危险地霸占整条马路;无证驾驶摩托车;无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陪同私自到江河游泳;等等,这样可能给你一时的方便快捷,但也可能要付出生命安全的惨痛代价,这方面的教训确实不少,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还有就是光顾三无食品,这样很可能会令你出现食物中毒、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引发癌症等疾病。同学们,到7月13日本学期才结束,那时你们才正式毕业。在此,我提醒同学们,从现在到学期结束这段时间,如果你们出现违法犯罪和由于自己过失所造成的事故,将不能毕业。

2、热爱生活

爱是灵丹妙药,使人容颜焕发,青春常在;爱是抒情诗歌,让人心潮涌动,热情澎湃;爱是良师益友,使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希望同学们荡涤世俗的自私与冷漠、浅薄与狭隘,心中有爱、心存感恩。

3、正直做人

纷纷扰扰的世界,也许会让同学们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林林总总的人生,可能会让同学们时常面对选择、甚至是心灵的抉择。或许历尽千辛万苦,同学们却依旧平凡、依然普通。即使如此,请同学们仍然要微笑面对生活,坚持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失意不失志,遇挫而愈勇,抬起头来走路,挺直腰杆做人。

4、终身学习

过去的三年,同学们攀爬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高峰,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但当今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唯有学习,才能紧随时代,良好生存;唯有学习,才能创新工作,引领时代。希望同学们今后依然不断学习,向书本学,向社会学。

同学们就要离开母校,或游学四海,或建树八方。但无论走多远,鳌中永远关注着同学们、支持着同学们,永远做最坚强的依托,永远是温暖的家!在即将离别的时刻,请记住老师的叮咛:常回母校看看,快乐时回来看看,痛苦时回来看看,成功时回来看看,失意时回来看看。母校欢迎同学们!老师欢迎同学们!最后,祝同学们拥有美好的明天!各位来宾、领导、老师拥有幸福的生活!大鳌中学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毕业生  评价体系  改革

0 引言

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也对高职教育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理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紧密贴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紧贴企业对人才需求就成为改革体系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必须引入企业评价指标,将企业评价与学院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必须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评体系重构。

1 科学调整考评目标,引入企业评价

毕业生一切努力就是为了通过一门门的考试,拿到罗列各科成绩的学校的毕业生推荐表,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如此一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成为有一技之能的实践性员工,也违背了政府、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期许。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毕业考评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某一个学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通过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对实践知识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更科学的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企业派员工到职业院校兼职上课,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对实践技能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检验技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职业人素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通过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对学生关注社会、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各种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多面手”,能尽快熟悉、进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工作、学习。同时,引入企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鞭策学生努力进步,给学生搭建更宽广的就业平台。

2 企业参与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考评是对某一个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评应该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安排教学活动,企业需要什么技能,高职教育就要传授什么技能,社会需要什么员工素质,高职教育就要培养相应的员工素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考评,就要以这些评价要素为出发点,形成积极、正面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所学所练,企业这个评价指挥棒要在考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激励功能 研究高职教育考评体系的内容和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技能短板,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不断交流沟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企业的认可度,使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

2.3 竞争功能 通过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对学生进行考评,这种考评的结果可以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距,通过这种差距排序,形成一定的顺序或等级,使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功能。这种良性的竞争是学生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拓展考评内容

3.1 从“偏重考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到“注重考评职业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考评体系中,通常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而缺少考评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笔者在与很多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更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就是在职业技能之外的职业人综合素质,比如说学生的商务礼仪、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耐挫力等等。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公共课程的学习来达成,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安排一些礼仪讲座、礼仪比赛;通过安排一些团队合作竞赛项目;通过增加职业院校学生的“隐形课程”(口才与演讲、办公软件应用、社会责任等),完成学校部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通过安排学生在每个学期到企业参加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逐步培养,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完成企业部分对学生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

3.2 从“注重考评课内知识”到“不仅要注重考评课内知识更要考评课外知识” 目前,一般传统的职业教育考试都还是围绕教学大纲来进行,尤其是一些偏“文”的专业,比如说会计类相关专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语言类相关专业,也就是老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更有甚者,老师担心学生的考试通过率问题,还帮个小忙,画个小范围。学生考前,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如此一来,一方面很难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方面又减弱了学生课外自学的动力,知识视野和社会焦点事件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和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和这些焦点问题相关的附加拓展题目,着重考察学生对这些专业相关问题的思考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同时,和校企合作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让企业将一些实际问题或考察重点引入传统考试过程中,丰富对学生的考察和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毕业生考评系统。

3.3 从“注重考评知识”到“注重考评实践能力” 传统的考评系统,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光说不练,光背不思,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实际难题就感到无从下口,无法应对。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及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考评系统中应该以“够用”为原则学习理论知识,铺垫理论根基。更要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对考评系统进行革新。

首先,要适当减弱“笔试”在考评系统中的主角地位,综合运用多方式、多维度的考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口试来考察学生的应变力、表达力、反应力等;通过教学软件,考察学生的模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考察学生的业务操作水平;通过给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论述、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题目的分量。最后,在学生毕业之前,增加综合测评环节,侧重实务,偏重技能,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比如说引入企业进入毕业考评体系,增加综合实训环节,而综合实训环节的分值由企业给出80%,学校给出20%,综合实训合格,才能修满实训学分,顺利毕业。

附表一  学生到企业定岗综合实训评考核成绩表

3.4 建立区分度好、个性特征明显的“宽幅”评价体

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先是对学生的单项进行评分,然后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一个综合评分,来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种操作,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清晰,得到仅仅是一个或一组数字。其次,无法体现学生的特征。比如说甲学生专业成绩好,但基础课成绩不理想,乙学生专业成绩一般,但基础课成绩很优秀,最终有可能甲和乙的成绩是一样的,无法明晰的表示出甲学生和乙学生的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否建立分数与文字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在给出分数的同时,给出具体的文字,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建立“宽幅”评价体系,将各级指标分别转化成相应的等级,以便于区分学生的特征,区分度好。比如说,可以将分数转换成优、良、中、差、不合格五个等级,先按照专业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前10%为优,10%<排名≤20%为良,20%<排名≤60%为中,60%<排名≤80%为差,最后剩余的2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

[2]张峰.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探索[J].时代经贸,2011(27).

[3]李庆章.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4

长沙民院为民政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高等职业院校, 也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目前开设教学系部13个, 在校学校18000余人, 每年毕业均达到6000余人。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同类高等职业院校居于前列。

1 就业质量的概述

就业质量是质量在就业领域的具体化, 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主观方面, 就业质量是劳动者对自我就业现状的满意度, 可用劳动者的实际所得与其愿望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价;客观方面, 就业质量是工作本身, 包括其特征和报酬。另外, 就业质量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理解, 微观层面上, 就业质量是就业者对就业环境和条件的主观感受;宏观层面上, 就业质量是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及其运行状况。

根据以上定义, 结合本人工作体会, 本文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定义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根据其自身素质和资源 (包括:能力、技术、基本素质、社会资本和职业认知水平) , 在自由、公平和安全等条件下,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或人才中介组织平台, 获得相对满意的工作, 从而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就此获得报酬和发展机会的优化程度。

2 就业岗位的质量指标

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刻画了毕业生所就业岗位条件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这些指标是研究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 包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报酬等具体指标。

工作条件是毕业生就业岗位最简单也是最客观的描述, 主要包括时间、地点;工作环境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 主要指毕业生所就业岗位的软硬环境条件;工作报酬是影响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平均起薪水平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自身价值和对社会、企业贡献能力的反映, 也是社会对他们认可程度的反映, 同时劳动报酬收入的可获得性和等价性体现了毕业生劳动权益的实现程度。

3 就业满意度指标

就业满意度指标主要是对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相关条件带来的以主观感受为主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对口性、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具体指标。

3.1 专业对口性

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是每个毕业生的就业首要选择。因为, 专业对口说明人力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学非所用的问题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 其主要原因在于, 迫于生存的压力, 毕业生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 甚至是能否就业的问题, 而不是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这种专业的不对口性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浪费, 就业质量的相对低下。

3.2 工作稳定性

工作稳定性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稳定的工作是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所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就业者融入社会, 获取地位的资本, 同时, 增强工作的稳定性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可以用劳动合同的长短, 以及工作更换的次数来对工作的稳定性进行衡量。

3.3 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发展前景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就业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职业发展前景包括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工作地位和待遇的提升两个方面, 自我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技能培训和知识学习得以实现, 工作地位和待遇的提升主要通过职级晋升来获取。因此, 可以用培训比例和晋升几率两个指标来对职业发展前景进行衡量。

3.4 福利与社会保障

能否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毕业, 社会保障是一个牵涉广泛、影响深远的因素。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减少因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福利差距, 缩小各组织之间的福利差距, 尽量消除社会保障差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4 就业质量各指标的具体分析

长沙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相关信息调研,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情况 (包括本次设计的就业质量评价要素) 及其他相关信息, 涉及了该学院近5年来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5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67份 (包括2007届毕业生20人、2008届毕业生30人、2009届毕业生50人、2010届毕业生90人、2011届毕业生127人、2012届毕业生150人) ,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4%。

4.1 劳动报酬

参与本次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20人, 人均月工资为1368.45元;2008届毕业生30人, 人均月工资1399.3元;2009届毕业生50人, 人均月工资1424.64人;2010届毕业生90人, 人均月工资1480.8元;2011届毕业生127人, 人均月工资1550.8元;2012届毕业生150人, 人均月工资1799.6元。

在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劳动报酬是影响就业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从统计结果来看, 该院毕业生首次就业劳动报酬平均水平在高职院校之中处于前列,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建设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因此与民生相关专业需求激增, 该院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好, 工资报酬也比较高。这里我们统计的都是名义工资水平, 没有扣除价格因素。从名义工资来看, 平均工资水平也是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符合该院毕业生就业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4.2 工作稳定性指标

从统计结果来看, 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要稍弱一些。尤其是2007年调查的20个样本中, 有18个样本不满一年就变动了工作, 占了90%。这也反映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特征。那就是, 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就业定位要低一些, 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 同时也是劣势。可能很多同学本着“就业是王道”的思想, 只有有岗位就去, 并没有过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或者其他一些因素, 结果就业以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就业的岗位, 所以变动工作的频率高一些。因此,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要稍差一些。

4.3 工作时间指标

工作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会影响就业质量。从统计结果看, 高职院院校毕业生的工作时间这一指标也不是很理想, 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是技能型工人, 尤其是在毕业初期, 多数毕业生都在相对低端的岗位上, 工作时间比较长, 这是拉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4 劳动合同指标

签订劳动合同是实现劳动者劳动权益重要保障。200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开始实行。从统计数据来看,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 2007年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是很高, 只有15%, 而2008年, 《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第一年, 无论是就业者还是用人单位, 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都比较强, 从抽样的样本来看, 90%的毕业生都签订了劳动合同, 2009年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也比较高, 随着时间推移, 近两年签订劳动合同的比较有所下降。近两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可能毕业生更优先考虑的就业, 所以部分就业生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关注有所下降。

4.5 工会指标

工会组织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组织。是否有健全的工会组织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统计样本来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是否有工会组织的变化不大, 反映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相对比较固定, 就业渠道比较稳定。

4.6 社会保险指标

社会保险未满三项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负面影响。从样本统计数据来看, 该院毕业生该项指标呈现波动趋势, 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值得关注。

4.7 工作满意度指标

工作满意度是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一种主观感受和评价。从样本统计数据来看, 就业满意度的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对工作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的程度都保持在30%以下, 反映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务实的就业观念。

5 结论

从长沙民院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 湖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工资水平。长沙民院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因此整体反应该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比较好。拉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是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这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 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但是总体上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降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工作稳定性不高。工作稳定性不高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 很多私营企业本身自身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再加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可能在就业初期更多注重就业, 而对自身兴趣爱好、发展方向考虑不周, 从而导致跳槽的几率增加,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不稳定性。

二是工作时间过长。工作时间普遍过长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普遍问题, 也是拉低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性质影响, 也需要政府和劳动执法部门加强劳动执法, 从源头上保障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三是社会保障不到位。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社会保险的征筹、发放、管理、服务、监督、处罚等方面的强制性较弱。导致覆盖面受限, 保障力度不够, 缴费过低, 欠缴、漏缴或者干脆拒缴的私营企业普遍存在, 这使得企业与就业者之间的关系相对脆弱。就业者不会冒着可能失去工作机会的代价而为了保险问题与企业争取,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就业中, 他们宁可委曲求全, 牺牲一些应得的保障, 而这些牺牲又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滋生私营企业非法用工的行径, 降低就业质量, 形成恶性循环。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目前,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长沙民院) 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主题, 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5

加强职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毕业生安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学院为了能做好这项工作,树立了一切为学生就业服务这一理念,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这项工作的扎实进行.

作 者:冀滨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北方经济 英文刊名:NORTHERN ECONOMY 年,卷(期): “”(12) 分类号:F7 关键词: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6

关键词 语文素养;语文应用能力;“治病救人”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适应卫生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近几年,我们语文组以学校的教改思路为依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我组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语文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取经,力争语文教学做到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保证我校毕业生能够具备走入社会后工作生活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

一、关于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是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归纳起来语文素养包括三方面内涵,即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它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功用性和非功用性的特点。语文素养是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修养。

语文能力是指听、说、读、写的学科能力,其最终表现为良好的语言表达力、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广泛持久的注意力、灵活独到的思维能力、准确巩固的记忆力等应用能力。语文能力具有功用性的特点。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二者兼容的,偏废一方皆无道理。

二、医护技职业岗位对语文素养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

医务工作者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应用能力。

(1)医护技职业岗位的人要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医护技职业岗位的人统称为医务工作者,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病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特殊状况的人。医务工作者的文化道德修养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情感、态度、性格、气质等就不同。而这些不同的表现直接在病人的心理上、情绪上甚至生理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心理社会因素参与了整个医疗过程,因而医务工作者的言语行为、气质涵养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2)医护技职业岗位的人要有较好的智能,具有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智能包括智力和能力两方面。智力和能力构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智能系统。传统的中醫学讲究望、闻、问、切,西医也注重望、扪、叩、听,二者在诊断方法上的共同特点就是以观察为基础,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因为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年龄、体质、发育等个体特征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医务工作者必须首先观察了解病人的气色面容以及各种症状体征,然后再结合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分析、归纳、综合情况,得出病因,把握病情,作出诊断和治疗。可以说,在所掌握的医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的观察越敏锐,形象思维能力越强,作出的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说明,形象思维在医护技实践中同抽象思维一样重要。

(3)医护技职业岗位的人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肩负着心理疏导、安定情绪、传播医学知识、介绍医护情况、取得良好医患关系的责任。在此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可能直接影响医疗效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彻骨寒”,交流与沟通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不理解甚至抵触心理。语言优美适度、恰当得体,会成为密切医患关系、安抚患者心灵、激发患者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良药。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对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来说是最基础、最现实的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医护技职业岗位对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语文素养及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样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充分尊重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努力。

第一,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医学生来说,语文素养应包含以下内容:(1)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立志成才。(3)教育学生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人民及亲人所给予的深挚的爱。(4)引导学生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如家,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刚正不阿,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谦虚谨慎,和睦亲善,勤劳节俭等。

第二,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出阅读及背诵的量化指标。语言积累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知识包括字、语、句、段、篇章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涵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和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积累,如语文片段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总之,语言积累具有动态性,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

一、引言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的日益壮大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职学院的学生就业教育指导提出挑战。 同时,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上还存在期望值过高、随大流等不良现象, 这类现象对其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充分了解当前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与就业情况, 有效为我国相关就业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就业参考, 并采取相关措施改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 调查内容除了毕业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外, 还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如对本专业深度钻研的程度、何时关注就业问题、就业能力自我评价、就业倾向等方面, 采用问卷线上答题的形式。 调查对象为2016届毕业生, 共计3118 名毕业生参与调查。 其中男生793 人, 占总人数的25.43%, 女生2353人, 占总人数的74.57%。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就业期望过高。

在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下,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就业方向、薪资要求及行业选择上。

毕业生在就业方向和行业的选择上, 统计数据显示, 有26.91%的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从事稳定的工作, 选择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29.03%, 24.21%的毕业生选择在金融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 选择创业及准备创业的人数和比例已大幅度提升, 其中已经开始创业的已有165人, 有67.29%的毕业生正在权衡是否进行自主创业, 选择升学“专转本”的毕业生占46.37%。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推断,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在社会、家庭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大多毕业生更倾向于稳定性职业。 第二, 许多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等方面相对模糊, 发展方向不够清晰。 许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 未预先对自身条件进行全面分析, 在选择自主创业或有自主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比例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 仍旧有近一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从事稳定的工作, 矛盾日益显现。 第三, 毕业生在毕业后如何选择就业创业升学等方面存在多方面选择的问题, 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

毕业生对劳动薪酬的要求趋于合理。 在社会大的经济形势下, 大学毕业生应了解周遭经济和社会环境, 刚走上工作岗位, 都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 不太可能一下拿很高的薪酬。 统计数据显示, 20.17%的毕业生选择“薪水和福利”为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 若高职院校毕业生对社会现实不够了解, 同时仅仅以自我为中心, 就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对自身期望值进行理性调整。 从调查结果看, 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薪资要求的期望值相对合理, 从薪资要求上看, 预期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毕业生相对较多, 占比达39.06%;而预期收入在3000元~4000元的毕业生占多数, 占比达36.85%; 预期收入超过4000 元的学生占一定比例, 约为11.48%;7.95%的毕业生期望在5000元以上。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部分初入社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 薪资要求相对偏高, 远远超过就业市场的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现象。

(二) 就业心理欠成熟, 但对就业现状和就业需求的认知有所提高。

1.调查发现“你求职的首选因素”时, 36.27%的毕业生选择“个人性格特征”, 20.17%的毕业生选择“薪水与福利”, 仅有3.91%的毕业生选择“单位的产品与服务”, 1.64%的毕业生在乎单位地理位置。 可见虽然大部分毕业生不会在乎单位的单位的地理位置, 但是在选择工作时近一半的毕业生还是把个人性格特征放在首要位置, 在重视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忽略社会要求并非个人所想的那么简单容易, 就业思想观念成熟的毕业生应当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单位业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

2.此次调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违约行为的看法进行了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不能存在违约行为, 应树立诚信观念”的毕业生占比达56.8%;认为“能存在违约行为, 但学校应进行干预, 减少学生的违约行为”的毕业生占比达35.7%;认为“可以违约”的毕业生占比达2.1%;认为“无所谓”的毕业生占比达5.4%。 该结果表明, 当前阶段许多毕业生对于职业选择并不慎重, 违约、跳槽现象较普遍。 这种就业心理对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较为不利, 甚至会影响其今后的专业发展与职务晋升。

3.在回答“你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这一问题中, 有48.72%的学生在大二, 也就是“毕业前一年”开始关心考虑求职问题, 25.88%的学生在大一就开始开始考虑就业问题。此外, 在“你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问题的回答中, 回答“高中”的占7.0%, “高考时”的占10.3%, “大学二年级时”的占37.6%, “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时”的占38.0%, “大学毕业时”的占6.0%, 其他的占1.1%。

上述的数据都反映出虽然仍有一些毕业生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 但还是有很多毕业生已经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 在职业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的学习必然是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 而在毕业前夕才忙于就业, 既要面对毕业实习、论文答辩, 又要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 显然力不从心。

(三) 毕业生需求就业指导要求高但发展前景喜忧参半。

1. 在调查 “ 最期望得到以下哪种求职帮助” 的问题时, 选项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包括心理及求职技巧指导、学校请以往毕业生传授成功经验、参加校园招聘会, 比例分别为31.72%、15.33%、22.64%。由此可见,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求职要求存在很高的期许和需求, 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 积极引导毕业生往这方面发展。

2. 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够了解。 学生个人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专业对口程度了解太少, 跟学生平时接触就业信息太少有关。 调查数据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关注程度不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了解, 究其原因, 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但是还是有比例较高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校时应该获得的就业资质, 毕业生已经意识到资格证书等资质的重要性。

3. 就业制度和就业工作流程。 只有12.38% 的毕业生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制度、政策及就业流程选择“了解”;选择“基本了解”的毕业生占43.36%;选择“不了解”的毕业生占20%。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 许多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概念相对模糊, 仅重视当前的职业情况, 而对于就业政策及流程等方面相对较为忽视。 由此可推断, 当前阶段的高校毕业生主观能动性相对缺乏, 对就业政策等相关信息了解不及时, 对该类信息的接收相对被动, 在就业态度上存在消极状态。

四、建议

( 一) 构建毕业生就业思想动态关注机制, 发展优势学科。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 充足而优质的生源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校在每年专业招生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与专业就业率和就业结构挂钩;且实施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 学科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率挂钩, 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联动发展格局。 就业作为招生规模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 结合师资力量等其他因素, 学校可从招生环节入手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

(二)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注重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 每年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反馈, 聚焦问题实施改善。 根据调查显示, 该届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各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均在89%以上。 学校将根据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多样化需求, 为毕业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 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 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 实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水平开展。

(三) 加强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江苏现代产业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 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针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不足实施相应举措, 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推进“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就业心理调适能力。

提前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课程, 对就业前的准做好的职业生涯长期规划。 利用好现有的优厚条件为毕业生求职做好各项心理上的引导和调适工作, 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最终创造积极向上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炳洪.浅议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2) .

[2]张震华, 黄旭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 2012 (12) .

[3]陈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1) .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8

一、钟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概述

(一) 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分析

根据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毕业后三个月的数据调查显示: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86%。其中, 专业就业率最高的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社区管理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均达到100%;其次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移动通信技术、会计与审计、工商企业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艺术设计, 就业率在95%-97%之间;就业率较不理想的专业有汽车运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工程造价这几项专业就业率在70%-92%之间。从不同性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 男生就业人数普遍高于女生。

(二) 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根据毕业生在全国各省份的就业分布情况来看, 在江苏省就业的人数最多, 占比达94.58%, 主要集中在南京、苏锡常经济较发达地区, 徐州地区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就业人数较少, 变化平稳。

(三)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我校2015届毕业生在机关单位、基层项目、其他事业单位、国企、三资企业工作的比例为0.52%, 在教育、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比例为0.64%, 在民营企业工作比例为82.60% (主要为中小微企业) , 自主创业率较低, 这与民办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薄弱现状相符。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 调查对象

2015届毕业生及到我校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

(二) 调查方法

两份调查问卷采用向2015届大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 将答题邀请函的调查方式 (包括调查情况说明、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 发给对方, 受邀者访问本调查系统并完成答题约需15-30分钟。在调查中, 采集到本院2015届毕业生邮箱总数2465个, 初步清理后的有效邮箱2155个, 退订邮箱75个, 成功发送邮箱2080个。调查持续48天, 共回收学生问卷739份, 学校的总答题率为29.99%。用人单位发出150分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100分, 答题率66.7%。由于问卷题目较多, 每位答题者仅对问卷的部分题目进行填答, 不同问题的答题人数不同, 样本量亦不同。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大学生创业热情日益高涨, 且受“互联网+”的影响, 不少学生不愿意进入传统就业岗位就业。

例如网络主播等自主创业平台门槛低, 使自由职业就业创业呈上升趋势, 但是创业项目有一定成长周期, 成活率很低, 且目前无法通过签订就业协议或灵活就业来认定这一类就业类别。

2. 二是从就业行业类别看, 制造业、建筑业、金融营销、服务业依然是我校就业主流, 但是行业待遇普遍不高, 导致学生离职率较高, 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成下降趋势, 毕业后不愿意立即就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啃老成为当下主流。

3. 由于苏北等地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趋于稳定, 使人才市场对于建筑、造价等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也趋于平稳, 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供大于求。

三、促进民办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和对策

(一) 政府层面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采取相应措施, 出台政策加以引导, 以缓解所有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例如:借鉴台湾省经验,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 企业每年要接受一定数量学生实习实训, 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即帮助了企业能够通过提供岗位展示自己, 留住人才, 也为学生认知岗位, 尽快上岗提供平台。解决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信息不对称的供需矛盾。

(二) 企业层面

当今社会, 学历和毕业学校被用人单位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用人单位应及时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畸形用人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在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中处于弱势地位, 但专业素质和技术方面是有绝对优势的, 所以, 用人单位不能因一时的成败论输赢。只有获得可靠有效的人才, 才能取得资本最优化, 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三) 高校层面

1. 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夯实就业基础工作。

制定科学有效并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规范制度、就业考核办法, 与二级学院签订就业责任状, 强调一把手制度, 实行每周就业数据通报, 通过任务驱动, 目标考核, 量化管理, 来保障就业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2. 积极推进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投身创业。

引入符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体系, 全覆盖于高职院校的三年教学计划中, 通过各类创业竞赛、网络模拟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帮扶指导等, 以创业来带动就业。

3. 动员学生入伍升学, 拓宽就业新渠道。

通过动员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专转本考试、应征入伍、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方式转移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结合国家征兵政策调整动员学生到部队锻炼就业, 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也为学生进一步成长增加渠道。

参考文献

[1]于遵萍.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 2015 (4) :154-156.

[2]苍娟.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5 (10) :244-246.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9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 印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都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制造的产品因其价格低廉在世界范围内很畅销, 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为突出的就是产品质量不过硬。而德国造、日本造的电器、汽车等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竞争力, 其产品知名度很高, 在业内是“厚利适销”, 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然, 产品质量跟很多因素有关, 但是归根结底还取决于技术人员能否有过硬的本领。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技能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重点, 也是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特别是站在科技前沿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目前, 我国传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方式。作为高职院校, 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如何利用院校自身师资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先进性和企业一线人员的实践经验, 来组织开展教学, 建设先进的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研究也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目前,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 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以石家庄为例, 石家庄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缺乏、紧缺类专门人才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或实验室, 接受面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去开展教学, 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 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借助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 极大调动了学习者的求知欲。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 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学生对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 就可以在哪方面下功夫去学习, 教师不再要求每个学生按照统一的步调和进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 这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 自己控制学习过程, 以最终解决某一问题或掌握一项技能为最终学习目的。这种学习过程并不一定系统和全面, 但是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 学生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平台, 建立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讨论的环境, 本地区或者外地的多个学习者可同时在线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路进行碰撞, 最终归纳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开拓了同学们的思路, 同时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模式不仅创造了学习的平台而且为学习者的协作提供便利, 使不同地域、部门, 以及不同教育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学生或学习者能够方便地共同解决问题, 使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成为了可能。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使优秀教师或工程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利用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及多媒体技术, 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优秀教师或工程师的指导下, 通过网络课件及多媒体学习资源, 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要和特点的互动实时的课程。在以往传统教学的课堂上, 教师只能对1名学生当场提出问题, 现在利用这种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对所有的学生提出问题, 看每个同学独立回答问题的结果, 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技术, 身处异地的教师或工程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企业的工程师可以在车间现场操作或进行演练, 再加上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很多学习者受益。学生可以看到企业工程师高超的技能, 企业员工或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听到学校教师精彩的理论讲解。这种交互式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和真实。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使实验的方式更加丰富。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 有时候由于器材、场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 有的实物实验不能在实验室完成。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方式主要有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和网上虚拟实验三种方式。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实验的方法、过程、现象等进行演示性的模拟, 在特定的条件下, 实验“现象”是真实的, 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仿真实验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等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操作。仿真实验已在实验室得到很好的应用。如电子实验室中使用的EDA、PRO-TEL等仿真软件。网上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图形/图像、仿真和虚拟现实等一切可用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虚拟一个与传统实验室功能相似的实验环境, 能够满足广大网络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实验要求。

三、结语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能够将学习和实践渗透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 整合了行业的优势教育资源, 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这种学习模式必将成为学习者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为团等.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开展网上虚拟实验研究[A].第15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继续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篇10

同普通教育比较, 职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满足人的职业技术学习需要, 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职业教育的价值是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姜大源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果就是学生个体职业能力高低,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种要素的整合状态。学生技能形成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学生能否凭在学校学到的一技之长顺利谋到一份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 不仅关心学生的在校学科成绩, 更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和其他与就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就业平台, 通过建立评价模型, 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甚至学生的情感因素等, 做出比较客观的全面评价, 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毕业生评价信息。

二、模糊综合评判的定义

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好坏进行评比、判别。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因此, 综合评判就是指要对受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不能用单一的因素完成对某一事物的客观评价, 而必须通过对多种因素的全面考虑和分析, 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综合评判是模糊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 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软科学领域里。所谓的模糊 (Fuzzy) , 是指事物差异中间过渡的不明确的现象, 它表征对象在认识活动中的分辨界限是不确定的, 即无法精确地描述对象在类属、形态方面的定义。要描述对象的模糊性特征, 需要运用模糊数学, 通过模糊数学分析, 实现由模糊向精确化的转化。模糊集合理论摒弃传统的二分法, 即属于或不属于, 而是用某种程度属于, 即隶属度 (Grade of membership) 来表示。而隶属度是表示某个东西属于模糊集合的程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对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做出总评价的一种定量化的数学方法, 它以模糊数学为运算工具, 在确定各指标和子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基础上, 构建单因素评价模糊矩阵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根据模糊数学的合成原理, 计算出最后综合评价得分, 从而确定评价对象的等级。

三、使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允许同学和班主任教师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各级指标输入成绩, 然后系统根据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型, 给出可以获得毕业生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等级, 该评价等级将作为就业决策和就业指导的重要参考。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中, 指标选择与指标系统的构建非常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关系到能否为毕业生提供一个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指标应该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为了使本指标体系合理、科学、实用, 本研究分以下两个步骤确定各项指标, 同时很好地保证了指标体系的信度。

第一, 通过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理论学习, 参考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教材, 各人事部门对员工的培训教材, 与职业教育专家讨论研究, 听取专家意见, 全面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提出初步的各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第二, 对指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充分论证。请企业人力专家、各学校就业部门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对指标的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等进行深入地调查, 对反馈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之后, 重新整理出如下指标体系。

1. 专业技能

(1) 动手能力

(1) 实际操作灵活;

(2) 完成作品质量;

(3) 完成作品速度;

(4) 实践经验。

(2) 创新能力

(1) 求新意识;

(2) 作品有新意;

(3) 不畏困难, 主动探索;

(4) 能影响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3) 专业基础

(1) 基础知识扎实;

(2) 专业知识广泛;

(3) 专业学科成绩;

(4) 热爱本专业。

2. 潜在的职业素质

(1) 诚信品质

(1) 为人正直;

(2) 有责任感;

(3) 与人相处有信誉;

(4) 考试不作弊。

(2) 团队合作能力

(1) 热爱集体,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有集体意识;

(3) 在集体作品设计中, 能积极推动项目的进展;

(4) 懂得与人分享。

(3) 沟通能力

(1) 善于倾听;

(2) 善于表达;

(3) 在新环境里不怯场;

(4) 与人相处愉快。

(4) 时间管理能力

(1) 做事情有计划;

(2) 有困难时忙而不乱;

(3) 课业、设计能按计划完成;

(4) 出勤率。

实际上, 不同的企业对以上指标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访谈中, 有的企业强调专业技能, 有的认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经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确定了每个评价指标对综合素质的隶属度。下面通过实例说明如何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作出评价。

首先, 根据上面给出的信息, 对评价对象作分析, 得到评价指标的域为:

U={专业技能 (U1) , 潜在职业素质 (U2) };

其中:

U1={动手能力 (U11) , 创新能力 (U12) , 专业基础知识 (U13) };

U2={诚信品质 (U21) , 团队合作能力 (U22) , 沟通能力 (U23) , 时间管理能力 (U24) };

由此形成综合评判的二级模式。评语域V表示为:

V={优秀 (V1) , 良好 (V2) , 中等 (V3) , 及格 (V4) , 差 (V5) }

假设组织同班同学10人和本班的班主任教师为某同学进行评价。

统计学生的原始数据用小数表示, 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的信息,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模糊矩阵, 分别用于评价专业技能和潜在职业素质:

依据U1和U2中各个因素对综合评判的贡献, 分别确定权重如下:

A1= (0.5, 0.3, 0.2) A2= (0.2, 0.2, 0.3, 0.3)

评判结果为: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为:

从而得到二级模糊矩阵R11:

A= (0.6, 0.4)

从而得到

B1=A×R11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为:

B1= (0.31, 0.19, 0.14, 0.22, 0.14)

同样可以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语得到一级模式的模糊矩阵:

评判结果为:

从而得到

对B2做归一化处理后, 得到:

B2= (0.39, 0.23, 0.15, 0.23, 0)

考虑到学生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的权重为 (0.4, 0.6) , 则总的评价为:

归一化处理后, 得到B= (0.342, 0.202, 0.131, 0.202, 0.123)

设置等级矩阵 (见表2) , 评价指标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差5个等级, 考虑到毕业生个体差异性和评价喜好的差异性, 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按表2设置划分等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评价中给出的分数如果低于50分, 则按50分计算。

因此对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为

即对该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中等。

四、结束语

用人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不仅是专业技能。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结合起来, 作为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依据, 比传统的评价体系更科学, 更实用, 同时也能为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提供依据和拓展思路。

参考文献

[l]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编.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其分析[M].北京: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吴蔚, 李士伟.发展职业教育是国策—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J].职业与教育, 2006, 1:2~4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11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技能的练习。

毕业设计辅导课程,主要是对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个大方向的把关,一个完成进度的跟进以及设计制作的指导过程。

丰富毕业设计选题略,开阔视野

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选题包括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展示设计等多种类别。其中包装设计又分为酒类、食品类、饮品类、化妆品类等,海报设计又分为商业海报、活动海报、公益海报等。可见,平面专业毕业创作选题是相当广泛,学生可自行选择最擅长的门类来创作。然而在辅导时发现同年级68个平面类毕业生,有三分之二选取包装设计。其中选择巧克力、糖果类的占包装设计中占三分之一,选取化妆品的又占其中三分之一,选取主题的相似的同学表达上也几乎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平时学生关注信息的渠道、设计兴趣点有些窄,选题新意不够,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不够深刻。

探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指导建议

选题陆续敲定后,就开始了紧张的设计制作阶段。这个阶段指导老师要尽可能的根据自己在企业的经验,有意识的灌输消费心理知识,从市场出发,积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争取培养能胜任中小企业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现在就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来探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自我表达合理,注重挖掘设计的本质

以品牌LOGO设计为例,学生的毕业选题基本都是自拟品牌名称,并设计相应的VI系统手册。设计初期,大都兴致盎然开始创作,然而很快呈现出来的通病分两种:一种是塞进去的想法太多,整个图形设计的非常复杂;另一种是图像创意跟品牌理念不契合,尤其是在字体与图形的设计上不能保持统一风格。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修正学生错误:1、一定要明确品牌CI理念;2、缩小到2公分左右是否能被识别;3、黑白、彩色情况下是否美观;4、是否能让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毕业设计阶段,老师是启发者、不是命令者,在尊重学生的想法基础上,多方面引导学生设计思路。

2.偏重于视觉元素的编排,疏于在造型及系列化上的创意设计

以学生所做的茶叶包装设计为例,一些同学都做了传统元素的应用、书写字体的设计改造以及努力调整拼合古色古香的雅致色彩。但在做套装时,多数都陷入常规包装器皿的选择,整套设计下来,稳重却并无特色。指导老师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创新而且有亮点的设计。

指导老师在做这类指导过程中,不仅要勇于指出缺点,也要保护学生积极性。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开拓学生思维:展示国外造型新颖的优秀包装设计;带领学生参观市场上经典系列包装设计,讲解其设计优异之处,激发学生创造力。

3.寻找好的创意点子,丰富作品的表达内容

若想在资讯爆炸的平面媒体中脱颖而出而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视觉图像就必须要有创意,要有视觉吸引力。例如在环保主题设计中,大家所采用的元素及表达形式也是司空见惯的。这时候指导老师一定要让他们大量搜集国内外此主题海报,让学生自发明白,好的创意不一定要是经典的、完美的,但是一定要耸动、典型,这是海报吸引眼球的首要因素。

4.选择新颖的题材,提高作品的技术含量

毕业设计就是要针对某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展现。

在多种选题种类的困惑下,一些同学为了求取选题独具匠心,挑选类似纯手工,比如刺绣;以毛巾为素材制作多种玩具;以玻璃与颜料结合做综合性装饰画等。这种剑走偏锋的求异心理,首先是值得理解的,再者也确实是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这时候不能打击反而多鼓励,但要明确要求其做出延展性的周边设计来体现平面设计的专业性。比如,做插画的可以以插画为主要图案设计书签、折页等版式创作;刺绣的可以以刺绣为表达形式,做字体设计、图案创意设计等。以这种开放式的指导,不仅保留了学生的新颖形式,又通过这种形式展现了学生的专业设计。

总之,毕业设计指导一定要牢牢把握平面设计的宗旨和设计原则。随着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历程,平面设计不仅涉及到视觉语言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等方面。毕竟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按照项目客户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从这个层面讲,平面设计要具备综合知识和多种智慧,才能创造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打动自己打动客户的高质作品。

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论文 篇12

关键词:职业院校,就业质量,有效措施

1 引言

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的好坏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就业率的高低, 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一般, 工作稳定性不高, 工作时间较长, 跳槽现象过于频繁;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普遍不高, 满意度下降;毕业生的工作保障程度不高, 未签合同或签订短期合同, 未加入社会保险, 职务晋升几率低, 培训机会比较少或者培训时间短。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笔者认为要从院校、学生和政府企业三个方面进行加强引导, 正视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加强职业观念教育, 才能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

2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2.1 职业院校方面

2.1.1

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 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期望值, 真实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可以拉近学校与市场、与社会的距离, 缩小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距离, 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改革, 改进学生管理模式。某校在招生就业办的指导下, 由各院系负责统计毕业生的各项信息, 计算出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单位的建议意见, 信息的收集有助于分析毕业生专业能力、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表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作用, 也有利于统计毕业生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就业状况的满意度, 为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奠定基础。

2.1.2 以就业促进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保证毕业生就业后能“学以致用”, 并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某校努力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要求, 任课教师利用企业实习的机会, 认真收集各专业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将这些信息充实到实际教学内容中去, 使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该职业领域内的相关要求。为了加强教师对企业的了解, 尽量使教学过程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 某校积极主动与企业互动,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每年暑假, 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等项目,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 对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也积极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师生开设各类专题讲座。还可以走专兼职结合的道路, 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或科研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 量身打造为企业员工开展专业系统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 围绕技能培训的要求, 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 要占到1/3或更多, 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训基地, 深化对行业的认识, 调整就业观, 使学生及早了解并适应企业环境及行业文化。邀请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专家来讲课, 将职业道德教育、行业文化与心理素质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外,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各种专业技能大赛, 让他们通过考取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来实现技能的提高, 提升其自信心和进取心;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性和就业竞争力的各种专业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等。

2.1.3 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构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一是广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走“订单式”培养道路。经过前期调研确定适合订单培养的专业, 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单位需要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学校、学生与单位的“三赢”。通过长期的调研合作, 我们选择了一批优质的企业来作为某校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如河南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内乡仙鹤纸业有限公司、河南西萨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邮电印刷厂和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等60多家企业。每年这些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岗位, 接纳某校学生顶岗实习或进行短期的企业实践, 为期一年或半年, 实现“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目前某校与企业建立冠名班的形式主要是一年制。这种企业冠名班在学生完成校内学习后就进单位实习, 如某校开设的“安阳印刷班”、“邮电印刷班”“白云造纸班”、“仙鹤造纸班”“宋河酒业班”等。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组建企业冠名班是极受企业欢迎的形式, 有助于企业对未来的用工状况有一个清晰合理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也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二是加强学校就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及时收集并更新招聘企业信息, 为毕业生通过网络快速就业建立良好的绿色通道。

2.2 学生个人方面

2.2.1 提高自身素养

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要按照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逐步提高自身素养。首先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如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等。此外还可以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各种专业培训、技能大赛、实习等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技能的学习认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2.2.2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观念就是能够认清就业形势, 结合社会需求, 把握个人追求。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 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 对自身素质有多高, 专业知识有多少, 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 自己能干什么, 会干什么,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目前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怯懦、盲目自信、急功近利等就业心理障碍。树立正视社会现实、积极进取、顽强务实、敢于竞争、正确对待挫折的就业观念, 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 有利于高职毕业生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顺利的就业。同时学生通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帮助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2.3 掌握相关的就业知识

掌握相关就业知识有助于高职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在入学初期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所学专业的动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在学习中期阶段, 应侧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其职业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鼓励学生尝试兼职,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就业前期, 应侧重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技巧, 进行就业心态调整, 开设就业方针与政策、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模拟面试等来强化学生的面试技巧。总之, 在择业技巧、相关法律知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及就业前准备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2.3 政府企业方面

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干预, 首先政府可以优化经济环境, 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拓宽就业渠道;其次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劳动力市场, 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企业用人单位方面, 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健全劳动规章制度, 为员工购买基本社会保险, 遵守用工制度和劳动法律法规, 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提高工作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实现双赢。

3 结语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努力。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用人单位满意的实用人才, 真正做到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过渡, 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建孟.当前经济形势下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 (17) :75-76.

上一篇:焊接生产管理下一篇:SG-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