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改(精选7篇)
项目化教改 篇1
摘要:本文基于《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的实践, 分析了课程教改的必要性, 重点讨论了课程教改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并对课程教改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会计基础,项目式,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 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教改目标之一, 因此笔者根据《会计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改的经验, 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对传统《会计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在调和设置、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过分强调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正因为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连续与逻辑上的严密, 从而没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 教师授课过程辛苦而教学效果却不佳
正因为缺乏与实务的结合, 教师很辛苦很努力的通过授课想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效果却不佳, 学生缺乏对实务的接触和感性认识, 更缺少实际的动手操作, 自然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 重视卷面考试却忽视了技能的掌握
传统教学考核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占了课程总评成绩的很高比重, 就等同于在考核模式的设计层面引导学生注重卷面成绩, 从而强化了应试教育, 却远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二、《会计基础与实务》项目化课改的实施
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进行了课改, 将课程重命名为《会计基础与实务》, 其所体现的是教学内容与内涵的实质性变化, 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授课教师需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因此需对原《会计基础》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优化与整合。以会计工作领域中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 选取合适的实践项目, 并确定恰当的目标, 以便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下表提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参考, 如表1所示: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每堂课都应体现学生需掌握的重点或难点, 其中, 教学重点内容应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 对于容易引起混淆或错误理解的内容, 以及实践中易错的内容应作为难点来处理, 应改变以授课的难易来确定课程重点或难点的方式。
(三) 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仿真度较高的模拟企业核算材料, 把团队合作项目与个人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对个人项目, 指导教师有必要布置清楚, 讲解透彻, 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内容与目的;另外, 每个团队项目的人数应控制在3至4人为宜。
(四) 实践教学
笔者建议本课程的实践部分, 应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主, 模拟教学软件为辅的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技能。
(五) 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的转变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显著标志。笔者建议降低期末卷面考试重要性, 提高平时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比重, 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项目, 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课程评分结构参考如表2所示:
三、《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的深层思考
(一) 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在授课方法层面强调博采传统教学与项目法教学之所长, 对每个项目都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并通过高仿真会计业务实训提高其实务技能。
(二) 对教学条件的思考
一是对对师资的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 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及实务操作。因此, 授课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高实务技能的指导能力, 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二是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学校需要提供实训场所, 并需选配足够的高仿真实训资料, 特别是对于动手实践项目, 还需购买凭证及账簿等相关材料, 将增加教学费用。
(三) 对教学管理的思考
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室或实训室分别授课, 增加排课的难度;二是对于实践教学环节, 项目团队的管理会增加教师的管理难度。
(四) 对教学考核的思考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实践项目比重提高, 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特别是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容易下滑。二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评价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因每位学生的实践项目都有一堆的凭证、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 教师在短时间内评定成绩难度很大, 建议以定性评价为主, 定量为辅的方式。
(五) 对考工考证的思考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进一步体现岗证结合的要求, 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充分对接”。
总之, 《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达到了预期目的, 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淮中.会计职业基础:单元项目化理论与实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年.
[2]胡苗忠.会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 商业会计, 2011年10月.
[3]解媚霞.会计基础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探讨[J].财会月刊, 2011年4月.
项目化教改 篇2
项目所属科类 申报类别代码
法学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的实践与改革
申 请 人
王玫黎
学校名称
西南政法大学
通讯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
邮政编码
401120
联系电话
***
申请日期
2010年3月12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印制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均为原件),由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市教委高教处。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上报。
三、在学校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四、“所属科类”指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列的11个学科门类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中所列的19个大类;教育管理类的填写“教育管理”。“类别代码”中1代表“重大项目”;2代表“重点项目”;3代表“一般项目”。
项目主持人情况 项 目 名
称
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的实践与改革
申请金额
3万元 项 目 主 持 人 情 况 姓
名
王玫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1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 职务 主任 从事专业 法学
1.主要教学工作简历;2.主要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及成果
刘想树,男,1965年生,湖北云梦人,1981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5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推荐免试为该院法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国际私法教师。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持教研项目
①主持中央与地方共建“涉外法律教学研究基地”
②2008年,“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
③2007年,“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西南政法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
④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200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施行效果跟踪研究”获西南政法大学校级教研重点项目。
成果及论文
①2009年2月,《“多维协同”教学管理模式下优质教学资源培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②2008年11月,《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评析》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与重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学术论坛”一等奖;
③2004年12月的项目“构建有扩张力的知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④“从立命馆大学的教学管理看我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于2004年赴日交流后,向学校提交的教改论文;
⑤“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教育部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04年会(海南)提交的论文;
⑥2006年9月,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变革论--西南政法大学与日本立命馆大学之比较考察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理念与质量建设》论文集; 项 目 组 主 要 成 员 情 况 姓名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 职务 工作 单位 主要研 究领域 承担工作 签章
王玫黎 45 教授 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论证、研究
唐力 46 教授 副院长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指导、论证
曾文革 44 教授 副院长 重庆大学 法学
写作、论证
宋渝玲 45 副教授 副院长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写作、研究
周江 30 副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写作、调查
岳树梅 40 副教授 主任
重庆工商大学 法学
写作、调查
一、立项依据及目标
1.现状与背景分析(包括已有研究实践基础)
法学本科考试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学分制下考试特点有了较大变化。考试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任务,还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及其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法学本科考试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法学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关系到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仍一直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学生考试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取得一个高分数,而这个高分数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法学本科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积极开展法学本科考试模式的改革实践,提高我国的法学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一)法学本科考试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院校都热衷于兴办法学本科教育,使得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规模急速扩大,无论速度还是数量都十分可观。然而在考试环节,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法学本科的考试模式基本是高中文科考试模式的延续,考试这根指挥棒不能正确发挥其导向作用,考试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考试方式上
法学本科考试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知识考试多,综合素质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这种考试方式偏重于考核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忽视司法实践教学的考核,忽视学生法律实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核。考试方式的单调,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反而会抑制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失去展示学生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2.考试内容上
目前大部分法学本科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法学教材的掌握,包括对基本概念、原理、特征甚至是史实的记忆,例如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等等,多为标准的唯一答案。这类知识考查通常不用做深入理解和分析,只需机械记忆并原封不动地搬上试卷即可。另一类知识是以法学理论的分析和应用为特征的,相关的考查题型如分析题、案例题、文书写作题等等仍然只占到次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记忆性知识所占的优势和考试对其明显的倾向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案例分析题、辨析题、论述题这类应用型试题,从其出题技巧、内容和答案来看,也有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学生仍能通过简单的背诵和套用即可拿分。这使得考试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效果微乎其微。
3.考试评定上
目前法学本科考试的成绩评定一般是按教师编制的“标准答案”给分,这是以某种服从为前提的被动式考查,偏离这个既定解题模式和思路,解题答案就可能不够“标准”,将会受到分数的惩罚。因此这种评定方式是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此外,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无视了“试后管理”,没有及时对考试结果、成绩分布、考试命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很少及时反馈给学生。考试只起到评定分数的作用,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二)已有的研究实践基础
本课题的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系来自长期在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务管理负责人和一线教师,掌握了法学本科学生学习、考试情况,具有丰富的法学本科考试的出题经验,有些同志参加过国家司法考试、全国自学考试以及各省市自学考试的命题工作,为本课题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最近几年来本课题的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了不少的考试实践,对法学本科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得到了不少体会:
1.题库考试应当保证题库的保密性
题库考试的优点在于公平性、稳定性。但是题库考试由于用题时间较长,其保密性较为重要,必须要求有一套专门负责的制度。比如可以建立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处专人对题库的保密制度,制度规定其他任何人不能随意接触题库,掌握题库的人也不能随便拷贝题库给其他人。规定还包括对于泄题者的责任承担等规定,建立建设好一整套清楚的题库制度,以防止因题库泄露可能造成的严重教学事故。
2.命题考试应当结合司法考试的要求
国家司法考试进入本科生阶段的事实,评估机制的变化,必然导致改变以往我们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在法学本科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司法考试的考查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校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3.试题应当多考核理解应用性题目
无论在命题考试还是题库都要结合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多数均可以手机上网查资料。故教师出题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防止学生利用上卫生间、看短信之际作弊,尤其在开卷考试时更应当引起注意,考试题目尽量少考识记性题目,多考查理解应用性题目。当然为杜绝这一现象,有关单位应当思考一下手机屏蔽的问题,以做到考试的公平性。
4.应当加强试题审查工作
虽然现在不少单位也有试题审查环节,但是由于这一重要的环节各单位重视不够,往往保持只是对格式的审查。在审查环节中队试题本身的审查更应当突出,为此,各单位要在资金、人员上提供保证,以达到试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本课题的主持人及参加者已经完成了部分教改方面的论文写作及发表,也申请了相关的课题,对本课题的研究领域较为熟悉,这是完成本课题的基础。
2.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拟采取的方法和主要特色
研究内容:
(1)学分制下法学本科考试出现的问题何在,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当前法学本科考试的利弊论证。
(3)完善法学本科考试的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法学本科考试价值理念、合理安排法学本科考试的方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严格成绩评判标准等。
目标:
(1)通过认真研究,找出当前法学本科考试制度的症结所在,并积极采取灵活而又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
(2)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学生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教学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及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
解决的问题:
(1)提高法学本科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通过考试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过程在培养他们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2)通过较为科学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帮助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指导,为今后的法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严格而公正的评判标准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单靠考前死记硬背是不能通过考试的,减少他们侥幸过关的心理。
(4)通过切实可行地、科学地、人性的管理制度,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而公平性正是考试的最高宗旨。
拟采取的方法:
(1)比较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将我国法学本科考试与国外相对成熟的法学考试在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突出两者的区别。借鉴国外法学考试不仅反映学科特性,也体现职业需求的经验,推进我国法学本科考试模式的不断完善。
(2)调查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突破课题研究的难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即精心设置问卷,对法学本科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针对性分析。这样既便于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学生对考试的想法,也有利于保证课题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主要特色:
(1)适应性广,具有共性。本课题设计是法学本科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共性和综合性的课题,对所有高校法学本科生均有适用性,通过完善本科考试的机制,以期进一步推动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2)视角新。针对近几年法学本科考试模式运行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及时提出整改完善的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的综合改革实践目标。
(3)方法新。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吸收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及时了解学生对考试的要求和想法。通过问卷调查使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课题组成员大多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组成,能抓住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3.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预期效果与具体成果
预期效果:
(1)通过制度保障,使学生认识到考试的公平合理性,防止侥幸心理的产生。
(2)通过健全考试模式的设计,比如在完善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推行试题库和案例数据库建设,逐步做到标准命题、随机抽题、区分均匀、难度适中的笔试评价,并将笔试成绩限定在所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让单元测试、小论文、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考核形式成为考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方式中各有侧重,发挥各自的个性与潜能。
具体成果:
(1)《法学本科考试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结项报告。
(2)公开发表《论考试方式的大胆创新》论文
(3)公开发表《法学本科考试的论证报告--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二、具体安排及进度
研究时间共计两年,从2010年本课题立项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研究共分提纲设计、独立研究、集体讨论、编写修改四个阶段。(1)提纲设计在2010年12月完成。
(2)独立研究为2010年12月-2012年8月。
(3)集体讨论3次,分别在2010年底一次,2011年12月中期第二次以及2012年8月第三次。
(4)报告的初稿完成于2012年8月,10月、11月进行两次的修改,于12月底完稿。
三.经费概算
(一)资金来源:
1.申请市教委专项经费:3万元 2.学校配套 3.其他
(二)资金运用: 1.5000元数据采集费 2.10000元资料复印费 3.6000元小型会议费 4.4000元专家咨询费 5.2000元劳务费
3000元其他支出
四、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及配套支持
该课题申请书所填内容属实,课题组成员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完全有能力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意申报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根据西南政法大学相关科研文件和教育教学管理文件精神,该项目一经立项,我校将给予1:1配套经费资助,并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五、项目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和其他配套支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六、专家组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七、市教委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负责人(签章)
试论以课题建设促进教改项目研究 篇3
一、为确定学科教改项目提供思路
龙头课题旨在改变中职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的现状,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课教师纷纷将自己承担的学科教学对照以上要求,运用对比策略,通过调查分析,在反思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否与职业岗位要求高度吻合,所达到的技能标准是否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衔接以后,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教改中得到解决。
例如,在机电专业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调查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上了解到职校毕业生存在识图能力不强的问题:学生在拿到一张设备的电气图纸时,经常不能准确地读懂图纸,更不能用图纸来分析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于是,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了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便以“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手段研究”为题申报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并成功立项。而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绍兴市职教中心还有很多。
二、为解决项目研究困难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管理是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以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活动。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教改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和实践上的困难,这较集中地反映在学生技能操作实践的设施设备条件和时间安排上。而龙头课题中实施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学”恰好为项目研究的实践解决了上述难题。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研究”,由于维修电工专业的技能强化教学是以任务模块为驱动,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的,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能把学生动手操作所成的实物与图纸结合起来,因而使该教改项目中培养识图能力有效手段的实现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于这一教改项目要求教师采用专题操作练习和综合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学生既能把一个专业实训模块的图纸,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单一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又能把各个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合在一起,变成一张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电力拖动图纸并进行安装,同时还能对照图纸排除设备故障。
由于“技能领雁工程”是以最优化的软硬件条件来实施专业技能强化教学的,它不仅能达到项目实践提出的各种高难度要求,而且能让学生人人都动手,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因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技能强化的教学效果。这就确保了能较彻底地改变过去仅靠教师讲解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传统做法,使该项目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
三、落实项目教改措施彰显成效
中职学校“技能领雁工程”的建设,是通过发现、培养一批技能领雁教师和一批技能领雁学生为突破口,让他们在技能强化教学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从而加快提升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提高职校旅游专业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实践探索”中所提出的,提高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方法,是依据“群体动力”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而确定的一种“合作竞争”的技能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通过培养技能领雁学生,让技能领雁学生担任模拟餐厅中的“桌长”,同时把餐饮服务操作技能全过程按照技能领雁工程中的“技能分阶段达标考核法”分解为8个小环节,即:托盘行走;铺台布;餐具定位;摆台;餐巾折花;斟酒服务;上菜服务;分菜服务。在教师先作技能示范并用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展示动作细节以后,即由“桌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操作练习,再由桌长视本桌同学练习情况向教师提出测评要求。
该测试要求组内每个同学都测试及格才算通过测试,才有资格参加桌与桌、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担任“桌长”的技能领雁学生在操作课上和课后“兵教兵”地对本小组同学传、帮、带,出色地承担了对技能达标有困难的学生在技能训练时的查看、提醒、示范、纠错、点评和向教师作情况反馈的任务,不仅实现了全组学生技能达标乃至创优创新而在竞赛中胜出,更让学生人人都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餐厅服务技能中级证书。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
项目化教改 篇4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贸函电写作的教学现状来看, 大多数老师还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内容依然以介词选择、词语搭配以及句型等为主, 尤其是将教学内容放在语言现象的讲解上, 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这往往会导致外贸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并且对于外贸专业的老师而言,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往往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没有将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融入在课堂教学中,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虽然语言能力较强, 但是在进行实践操作时, 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工作中, 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 针对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 将项目化模式运用在外贸函电写作的教学中, 这样一来,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就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采用项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计划的制定、信息搜集、具体实施以及总结评估等各个环节内容。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模式
对于外贸专业老师而言, 在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时, 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担当评价者、实施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 并通过创设真实工作情境的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一般来说, 老师可以按照5个人一组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 并且每位同学都需要担任业务员一职。在正式开展课堂活动时, 小组成员在商量之后确定公司的名称, 然后完成业务范围和国籍的注册工作, 拟定公司相应的邮箱、网站以及地址等, 通常在开展教学实践时, 应该将课堂设置在机房,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 每个小组的业务员与其他小组的业务员要建立一定的业务关系, 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色, 并且在谈好相应的业务之后, 每位同学都应该独立地完成交易中所有商务信函的书写, 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 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外贸专业老师来说, 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外贸英语函电写作的课堂教学时, 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老师则扮演着咨询员、总策划、总结者以及观察者的角色。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在外贸交易中会涉及到的各种业务信函, 包括内容、格式、写作重点等, 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要求和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专业写作技能。并且学生在积极参加活动时,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巡视, 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老师可以及时帮助解决。除此之外, 在完成整个课堂实践之后, 老师一定要做好总结工作, 肯定全班同学的活动表现, 将活动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指出来, 比如常用句型、国际贸易知识、语用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等, 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对项目进行扩展和延伸,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挖掘学生的潜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外贸英语函电写作项目化教学方式的革新
3.1 推行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指的是 (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148页)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近年来, 模块团队化教学方式被得到广泛地推广。一般来说, 在外贸英语函电写作课堂教学中,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立足于课本知识的前提下, 根据项目的实际内容, 将课堂活动分为合同履行、客户开发、代理经销以及营销推广等多个版块, 并且每个版块内容都由一组同学负责, 而大版块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版块, 小版块的内容则由每一个同学负责, 在开始活动之前, 老师可以指定一套完善的活动规章制度, 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 有据可依; (2) 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 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特点, 并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制定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块, 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 分别分配给每一个小组; (3) 安排好学习任务之后, 让每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并且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不懂的问题, 最后进行全班汇总,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采用这种团队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
所谓分层走班教学模式, 主要指的是在进行全年级摸底测试之后,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潜力倾向以及专业知识作为基本依据, 按照优、中、差的标准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分组, 并且组建新的教学单位。通常在采用这种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时,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对于处在优层班中的学生,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该坚持少讲多练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深入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老师在中层班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该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述能力; (3) 对于差层班的学生来说, 由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坚持浅讲多练的原则, 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也能进行简单的翻译和写作。采用这种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还能进一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增长知识,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对于外贸专业的老师来说, 在进行外贸英语函电写作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运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娇艳.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33-36.
[2]倪伟清.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 (9) :91-96.
项目化教改 篇5
——镇头中学教导处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宝鸡市教育局目前正在强力推进的教改实验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10月启动,前期在三县五校进行试点,后期逐步扩大至全市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目前,教改项目正在向纵深化发展。现对作为后起实验校的我校在教改项目实施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自2010年9月起,通过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在教改中注入新鲜血液,把握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教改思路。从新入学的初一级学生中进行先期实验,涉及10个班级570余名学生,参与实验教师为语、数、外学科教师共16名,经过一年的实验和学习,探索出了比较适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自2011年9月起,进一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市、县级实验推导员经验,在初
一、初二级20个教学班中全面推行,目前,两个年级15个学科53名文化课实验教师均采用“一案三单”(导学案、问题导读生成单、问题解决训练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组织教学,114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2012年2月以来,更是狠抓理论学习,从领导到教师改变观念,提升理论,明确教改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大讨论、大学习、大实践”,教师认为实验的可行性由30%-60%-100%逐步提高,使学校教改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二、教改实验开展情况
(一)具体做法
1.培训学习:
在教改项目刚刚启动的2009年,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市县研究在 1
确定重点实验校时,有意避开了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部分学校,因而我校未能成为市县重点实验校。即便如此,学校对教改项目的实施依然高度关注,未雨绸缪,提前介入。一是在教工会上集中学习宣传相关文件,编印了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辅导资料并下发各教研组进行学习;二是组织教师30多人次分批赴宝一中、岐山、凤翔、丈八中学、招贤中学、职业中学和西街小学进行听课、研讨;三是邀请市县重点实验校教师来我校作课两次;四是对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知识测试等,从而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实施教改势在必行,增强了教师参与实验的自觉性。
2.分层推进,全面实施:
在2009年3月,我校在30个教学班中组建小组合作双元管理学习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学科设置学校学科助理和学科长,搭建起了小组学习的平台。在后期实施阶段,学校能分层推进,促使教改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
2010年9月,我校在初一级10个班级中推行项目实验,教导处下发了《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有效教学实施方案》、《有效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制度》、《有效教学集体备课制度》等用于规范实验过程。首先在教室布置学生编排形式和课堂结构上符合了实验要求,并力求通过集体备课,促使实验教师教学相长,尽快熟悉课堂教学流程能按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展示。经过实验教师一年的学习及摸索,初步掌握了实验课堂教学的相关流程,积累了一定经验。
自2011年9月起,我校将实验范围扩大到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的好课堂”的设问思路,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促进实验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抓手,力求将传统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使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和
指引作用。评价指标从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自主状态、合作状态等方面予以量化,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贯穿整个课堂,而教师的导学过程也按导学案的构思预设、组织课堂及个人素养予以量化,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做到“因学定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资源,建一支骨干实验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深化教改实验,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专家示范、引领,教师自我探索、交流,尝试探究,创符合我校教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抓年级备课组,合理设计“三单”:狠抓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促学生预习,实现预习“六字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注重课堂训练评价单(课堂测评单)设计,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通过评价,确保教学高效;完善教学流程,实现课堂高效。为使我校有一支骨干实验教师队伍,在完善评价体系下,在教师中积极组织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和“中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继续做好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八个一”活动和备课组导学案研讨与反思活动,使教师在专家示范引领,同伴互助的带动下,进行自主研修,尽快提升业务素质,进而打造一支教改实验的骨干教师队伍,使之成为整体深入推进项目实验的生力军。
(二)财力保障:
在2010年我校实施实验伊始,学校购置桌牌60个,悬挂相关实验制度牌、标语牌70个,购置小黑板60块;2011年9月,我校又新装置了20个班的相应设施,并新购速印一体机一台,为实验教师办公室添置电脑10台,方便教师研发“三单”,同时给各处室配备电脑和打印机,为“三单”的印制让路,学校每月的“三单”印制,印刷纸张量都在15令以上。截止目前,学校
共为项目的实施投入资金约15万余元。经费和设备的投入,为项目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取得的成绩:
教改项目在我校实施已有一年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实验中,实验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也在困惑和挫折的磨练之中积累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不断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为今后教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实验实施以来,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自主探究、尝试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学习信心和整体素质得以明显提高,集体荣誉感剧增,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同时,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全校师生之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实验中,我校也涌现出了一批教改实验的排头兵,在县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校教师王瑞仙、王鹤楼、张江凤、马晓燕、郑海鹏等同志先后多次赴兄弟学校示教,教师张江凤被授予麟游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优秀教师,张江凤,马晓燕经过逐层竞争,成为省级教学能手,我校语文教研组被授予麟游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优秀教研组。在2011年麟游县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成果展中,我校29名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及课件、课堂实录等获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研论文还在省市刊物得以发表、交流。我校2010-2012三年的中考总评成绩逐步上升,2012年名列全县第一,语、数、外、理化单科名列第一;高中上线率也逐年上升,2012比2010年上升了22.42个百分点;特别语数外三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呈螺旋式上升。2013年全县第一,语、数、外、理化单科名列第一,宝中正录一人,定向一人。
四、存在的问题:
在市、县教研行政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我校的教改实验缺德了可喜的成绩,但教改实验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在今后实验中加以重点研讨和解决:
1、学科特点的不同,对“三单”研发、发放;
2、教师对课堂流程的掌控;
3、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课堂展示“六字诀”的实现,注重了展、演、论,忽略了思、记;
5、教改实验经费投入捉襟见肘等等。
项目化教改 篇6
一、什么是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1],主要包括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教学质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2],既可以是国家、省和学校正式立项并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是学校特别是基层院系、一线教师多年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已取得较大影响的实践成果[3],甚至可以是一本或一套优秀教材[4]。不断取得重大教学成果,既是一所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体现,又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
二、如何培育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不是信手拈来的,也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教师针对某一重大教学问题或某一重要教学问题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如要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则最好通过教改立项研究实现。因为,进行立项研究才有利于研究专注、系统而深入。
(一)找准教改问题,争取教改立项。
要争取教改立项,必须找准一个需要改革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怎样才能找准这样的教学问题呢?问题主要来源于实践。这个“需要改革的、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也许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也许是查阅文献时受到启发产生的问题,或者参观学习别人的经验时受到启发产生的问题,也可能是应用他人经验或研究成果时遇到的问题。要找准这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必须对国际国内教学改革历史、现状和趋势有全面了解,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准确预测,对本校或本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深刻认识。这就需要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近几届省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学校及项目是了解省内、国内教改现状的重要途径。
找准教改问题以后,就要精心填写《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教改项目申请书包括“项目立项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项目研究基础”等模块[5]。其中,最重要模块是“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包括“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分年度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等内容。申请者对申请书的每项内容都要认真思考、反复琢磨、精准填写。当然,若能从一个教学问题的宏观、中观、微观出发,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设计一组立项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则更好。
(二)认真实施教改方案,及时总结和收集教改成果,及时结题。
教改立项以后,就要按申请书中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当然,实施过程中可对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成效及时准确地总结,善于将教学实践中具有实效性、普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凝练,成为可以进一步推广的教学经验;善于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进一步提升为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6],及时发表教学论文,及时出版研究成果。对学生获益情况如学生发表论文、发表作品、比赛获奖、研制产品、获得专利、考证、考级、考研、毕业率、就业率等资料要及时收集。研究项目完成时要及时结题。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积极加大对该项目成果的宣传推介力度,并及时收集宣传推介资料。如积极参加相关教研教改会议,并力争典型发言,介绍教改经验;条件允许时,还可争取主办或承办相关研讨会;主动邀请宣传部门和各种媒体宣传报道该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如有兄弟院校参观学习,要热烈欢迎,热情接待;如有兄弟院校要应用该项目成果,更要热情提供资料、帮助和服务,同时主动收集应用成效方面的资料。对兄弟院校来访、参观学习及应用该项目成果等情况要一一登记,待申报教学成果奖时,请他们出具证明材料。
三、如何申报教学成果奖
申报教学成果奖,最好用已结题的教改立项课题形成的成果申报。一般而言,围绕一个立项教改课题进行研究并已结题,其研究更具系统性、深刻性和完整性,形成的成果更具体、更丰满。如没有立项,很难保证研究的系统性,形成的成果很可能小而散,若真如此,则申报教学成果奖时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更何况,如评分细则中有项目立项分和项目结题分,则这块就会缺分或少分,更削弱竞争力。
当然,即使以已结题的教改立项项目成果申报,也要该项目研究出色、成果丰硕、影响较大才行。用于申报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最好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实施效果显著、具有创新点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成果,即具有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成果[2]。在此基础上申报教学成果奖,主要填写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报告》,并准备好附件材料。《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报告》集中展示了教学成果的工作精髓与理念核心,因此,填写时要在规定的篇幅中紧扣主题、精准点题,让评审专家最便捷地了解成果主要内容[6]。
(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的填写。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主要包括“成果简介”、“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内容[2],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成果简介”,包括“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成果的创新点”、“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4个部分。
“成果简介”就是简要介绍已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只需对各种形式的成果、实施范围、学生受益情况及社会反响进行综述即可[10],成果简介要力求准确、精炼。“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一定要准确、凝练,不要罗列太多,3-5条即可。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即为了解决本成果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要力求具体、明了、精炼、正确、完整。
“创新”,即创造性;新意[11]。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创新”指为了解决本项目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通过解决本项目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而改进或创造的新措施、新方法、新途径、新方案、新模式、新理论、新产品、新专利,等等。因此,要根据本成果的具体情况,准确提炼出本成果的创新点,并要具体、突出(鲜明)、精准、凝练,不要列得太多,2-4条即可。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包括项目组的“实践成效”和项目组以外的人或项目完成单位以外的人应用该项目成果以后的效果。既包括校内应用效果,又包括校外应用效果;校外应用效果又分省内应用效果和省外应用效果。这部分内容填写要具体、明了。另外,社会各界对该成果的积极评价是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的有力佐证。
在“主要完成人情况”方面,主持人(第一完成人)要突出,最好是项目主持人、最大贡献者、主要论文的第一作者。每个完成人的主要贡献要写具体、简洁、准确、明了,最好条例化。完成人要按贡献大小排序。
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指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全过程中作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应与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一致。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2]。
关于“成果起止时间和实践检验期”。成果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订方案的时间。即成果的实践检验时间应从成果完成时间开始计算[13],而不是从项目完成时或项目结题时或成果鉴定时算起。成果应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成果一般应经过不低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2]。实践检验期一定要计算准确,否则,若算多了,则有弄虚作假之嫌;若算少了,则会影响评审专家对该成果的价值判断。
(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报告》的撰写。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报告》主要包括“成果研究和改革基础”、“成果研究和改革实践”、“成果的特色和创新”等模块[3]。
1. 关于“成果研究和改革基础”
“成果研究和改革基础”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相关项目立项情况”等4个方面的内容。“问题的提出”就是项目的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准确、精炼。对于“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语言要精练、层次要清楚、重点要突出、论证要充分。“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与《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中的“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相同或相近,这些“核心问题”要找准,不要罗列过多,1-3条即可。“相关项目立项情况”可用表列出,表格内容包括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姓名、参与人姓名、立项文件编号、结题文件编号;要注意立项项目与本教学成果的相关性,不要把无关项目列上。
2. 关于“成果的研究和改革实践”
“成果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教育教学方案”、“实施过程”、“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效”等内容。“研究方法”指整个项目的研究方法。一般而言,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16]。具体撰写时,首先点明本项目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然后具体说明用这些方法分别研究哪些内容。“研究过程”包括教改课题的选定,教改方案的设计、研讨与论证,教改方案的实施,教改成果的总结与推介等过程。“研究过程”可以按时间段来写,简要说明各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也可列表表示。“教育教学方案”与《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中的“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相同。“实施过程”,将“教育教学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可以按时间段简要说明各个时间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取得的理论成果”:既包括实施过程以前取得的成果,如文献研究取得的成果,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参观学习取得的成果等,事实上,上述的“教育教学方案”也是一种理论成果;又包括“教育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完成后通过总结取得的成果。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教改论文、教材、专著等,具体填写时可以用“综述(提要)加一览表”的形式表现,表格包括序号、论文作者(全部)、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发表时间。
“实践成效”:教育教学方案实施以后取得的成绩。实践成效主要通过学生获奖、发表论文、学生创新项目、考研、考证、过级、毕业率、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率、专利、经济效益等体现。
3. 关于“成果的特色和创新”
“成果的特色和创新”包括成果的特色、创新之处和社会反响三个方面。
“特色”,指事物的特殊色彩、风格等[17]。因此,要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准确提炼出与他人的研究不一样的观念、方法、措施、方案、成果等,力求具体、精准、凝练、突出(鲜明),不要列得太多,1-3条即可。
“成果的创新之处”与《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中的“成果的创新点”相同,可以稍作展开,最好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方面分别阐述。
“社会反响”指项目组以外或项目完成单位以外的人对该项目成果的反应,包括对该项目成果的评价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社会对该项目成果的评价包括兄弟院校前来参观学习、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项目组成员在各级会议上介绍经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这些内容都要写具体,以便说明该项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如在会议上介绍经验,要写明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是全省所有高校还是省内同类高校,是全国所有高校还是国内同类高校,并要写出会议名称和发言题目及发言要点,最好以发言稿作为附件。成果的推广应用指项目组以外的人或项目完成单位以外的人使用该项目的成果(如方法、方案、观点、措施、经验、模式、产品、专利等)。这部分也要写具体、明了,如校内哪些单位采用了本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成效?校外推广到哪些学校,有什么成效?等等。
(三)关于“附件”。
提供附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附件要齐全。如项目立项文件、结题文件,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的相关材料,社会反响方面的证明材料等。②附件要完整。如附件材料的出处和日期要清晰,该签字、盖章的地方要签字、盖章等。③附件要有目录和页码。要按《成果报告》中的出现顺序排列,最好在《成果报告》行文中出现“(见附件P5,见附件P8-10)”等向导词。④不要装订与本成果无关的附件。⑤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需出具成果鉴定书。
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找准研究课题,持久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准确填写《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请书》,精心撰写《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报告》,全面提供相关支撑材料,很有可能获得教学成果奖。
摘要:评审教学成果奖是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要想成功申请教学成果奖,必须找准教学改革课题,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精心培育教学成果,准确撰写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和成果报告,全面提供附件材料。
关键词: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Z].国务院令第151号,1994-03-14.
[2][7][9][12][14]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师[2013]14号,2013-12-30.
[3][15]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Z].湘教通〔2015〕342号,2015-07-24.
[4]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Z].教师[2014]8号,2014-09-04.
[5]湖南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已立项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的通知[Z].湘教通〔2015〕118号,2015-03-30.
[6][8]陆国栋,徐展斌,张聪,等.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5(3):26-30.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7206/s3880/201105/t20110513_119670.html,2011-05-1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大字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14.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关于重申有关成果起止时间和实践检验期的说明[EB/OL].http://www.jxcg.edu.cn/zcwj-67.html.2014-03-11.
[1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1-13.
项目化教改 篇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设置了新能源教学模块,其中《新能源技术》和《风能太阳能技术》是其中两门很重要的专业课。《新能源技术》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讲解与介绍,而《风能太阳能技术》则着重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学习与认识。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多学科交叉的新能源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动力、电气、机械、自控和材料等诸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更新快,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始终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状态,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课程实践性强,教材中有很多工程实际中的概念定义, 所学内容以工程实际的设备或装置为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现代教学教具,以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适应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于上述特点,在新能源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选择符合动力类本科生循序渐进的新能源技术教材, 既能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又对相关专业知识能找到最佳切入点。其次,核心的是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摸索出一条重视理论知识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摸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一、传统以考试为导向的单一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在短时间内教师讲授大量的课程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课后记忆背诵大量的生疏概念和定义[6]。检验课程学习效果以期末考试分数为主,辅以平时表现加以评价。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体现的是“教、学、考”单一进程。这种以考试分数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缺点在于难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原因则是学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因此课堂上互动性不强,即使有零星互动也主要集中在考试复习阶段。另外一个缺点则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比较滞后,需要等到试卷反映出来的分数和错误答题情况,任教教师才能知晓教学的薄弱环节,如果想要挽救已经来不及了。对新能源技术等工程类课程而言,尽管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从调整教学内容、局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验设计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不改变这种单一进程化的教学模式就难以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二、基于虚拟项目的教学模式及特点
“虚拟项目”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更广泛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新的教学机制将班级同学分解重组,形成一个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小组,而教师的角色则转换为项目咨询及成果验收专家。具体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由“项目指导者”———教师提出一个项目,指定学生或由学生自荐担任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分解为若干工程技术问题,项目负责人与其他学生双向选择分组,在各技术小组成立后实施“学习、讨论、解决”具体问题。查找资料和小组间讨论全部在课后完成,课堂上仅需要汇报项目成果和讨论难题,教师及项目负责人评价组员的学习情况,同时组员也有自由评价项目负责人的机会。教师根据项目汇报和充分讨论情况,及时答疑解惑,对照教学计划检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和工程技术问题引导学生,这种新鲜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加学习兴趣。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要求主动学习知识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反馈及时。同时,教师的考察手段也多样化,更注重过程的考核。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 基于虚拟项目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互动性强的“教与学”过程。无论是拟定项目和人员组织,还是项目汇报与讨论,时刻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彼此交流成为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中答疑解惑占了相当多的时间,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单独讲解知识点。
2.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对新能源技术类课程而言,理论知识相对较少,难度不大,但是实际应用知识较多,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实践能力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虚拟项目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模拟工程案例,让学生接触到来自生产一线的真实项目和信息,体会到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差异。
3.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项目本身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项目材料和组织实施过程方法来自企业一线。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各环节有效运作,既需要有出色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也要求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又能够互相配合,采用交流讨论甚至辩论的形式,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因此,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项目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项目的操作与学习,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很多企业信息,积累实践知识,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在《风能太阳能技术》课程上的应用
风能太阳能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行业发展迅猛。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是理论知识很广,实践知识缺乏,学生没有基本的工程概念。在教学中采用“虚拟项目”模式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概念,直观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从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风能太阳能技术》课程中的“第三章风电场规划选址”为例,其中设置一个项目“风电场宏观选址”。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学生根据“风电场宏观选址” 项目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完成“风资源评估”、“宏观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宏观选址方法和步骤”三部分内容,经过小组内部讨论学习和项目负责人统筹后,由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进行PPT讲演,再由全部学生提问讨论。课程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总结“风电场宏观选址”项目完成情况,最后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交一篇小论文。学生普遍对“风资源评估”比较熟悉,了解得比较全面。但是,在“宏观选址的影响因素” 和“宏观选址方法和步骤”两部分问题比较多,了解得不够深入,反映在小论文数量较少,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这些表现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反馈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教学改进。同时,小组讨论情况、PPT讲演和小论文等均是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上述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依据。经过一个学期持续不断的演练,不断地调整方法和内容,《风能太阳能技术》课程的教与学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充分认可,课堂气氛愉悦,学习效果显著。
当然,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能源技术课程的“教与学”。首先,项目的内容要具体,覆盖所学知识点,可操作性强。其次,这样的模式对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电力能源行业从业经验,仅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将很难将虚拟项目付诸实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选派了两名从事过五年以上电力生产企业的青年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最终,这种模式对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环环相扣,不仅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删繁就简。选派的项目负责人需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资料,安排好流程。否则,很难化解课时限制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四、结语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工科教育与教学模式的自我完善,也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教师易于掌握过程考察,手段多样,切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虚拟项目教学模式是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于三义.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92-93.
[2]赵异波,何湘宁,周永忠.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J].电气应用,2004,(2):1-4.
[3]马海啸.“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06-107.
[4]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95-96.
[5]张涛,武建瑞.“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73-74.
【项目化教改】推荐阅读:
教改项目完成情况总结05-18
安徽省教改项目申请书06-28
龙岩市教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09-05
党建项目化项目品牌化09-11
项目化07-08
项目化08-09
项目集管理(PgMP)学习笔记 - 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的关系08-29
分段项目化06-01
项目化开发06-14
项目化建设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