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

2024-10-24

“被”教育(精选12篇)

“被”教育 篇1

江苏泗阳县一家房产开发商打出雷人广告,称购房户的子女如果要进入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就读,中考可以加15分。该重点高中及当地教育部门及时否认了此说法,却引来一遍质疑声。(3月23日《武汉晚报》)

无论真假,这则广告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不久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谈起择校问题时的惊人之语。他说,择校是个正常现象,金钱不能打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谁要是给我500万,我绝对降他20分录取”。

说白了,大家讲的是同一个道理:拿钱买分。

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不过,这并不是市场经济本身的特质,而是源自中国社会道德在物质欲望的冲击下节节溃败的社会现实。

但是,在潜规则与社会不公成为某种社会常态的时候,我们仍有一些道德底线,希望能把形式公平坚守下来,其中之一就是教育。

从隋代的科举制到而今的高考制度,其实给中国人带来太多的无奈与不平。封建时代讲门第,高门大阀自然比贫寒人家更容易登堂入室;而在当下中国,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教育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

不过,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在唯才是取的绝对公平标准下,因社会现实而衍生出的相对不公。绝对公平的是,社会用分数给大家划出了同样一条线,无论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跃过了这条线,就能够堂而皇之向上流动。这条线,就是教育公平的底线。

这一点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坊间常有传闻:谁谁谁能以某种手段、某层关系将孩子送入某某学校,事实也的确存在。但这些都是拿不上台面的潜规则,真有人将这些潜规则拿到桌面上,只会引起民怨沸腾。刘长铭语出之后的舆论大哗,和泗阳县校方的匆忙否认,即是明证。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教育公平的要求和维护,仍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底线,维系于每个人的心中。如此,则幸甚。

“被”教育 篇2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教育家和行政管理者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句话最早出自那里,只是觉得用此话使用频率过高,社会影响过大,而且很多时候用在了很特别的地方,大多时候不但没有激励起教师的永担重任决心,反而起到了打击教师自信的负面作用。

该名言没有定语做条件限制,从语法的角度重新定义,解释此话,还原过来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好,学生教不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从上句话很显然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专家对教育现象了解的不是很到位,而且十分的肤浅和狭隘。说这句话的人通常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常识,任何行为必须都要设置一个环境,即是前提。

我们再回到这句话里来,学生都可以教好,“好学生”标准是什么呢?甲可以说学习好,乙可以说体育好,丙可以说品行好,丁还可以说……。总之,好的标准在此话里面没有做出任何的定义,就是说“好”的范畴没有规范出来。国家的教育政策说的“好学生”应该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发展的完美境界而已,世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所以,这个方针实施起来就是空中楼阁,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人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如果“好”的标准是五育里面的任何一个,只要占一个,就是一名好学生,那我可以自豪的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走进学校就能够找到自我价值,就能够实现自我的满足。所有的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也都可以找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都能够成为出色的教师。

可是,目前的“好”大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学习好,成绩好,分数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认知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着层次和区别,但如今的教育将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里,大家都靠一种方式自我成长,用一种评估标准衡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发展机遇,就是成绩。所谓的“好”学生,就是以成绩好,每次考试得分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好学生"y永远都是有限的。因为学生自身的智商和情商,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家庭教育等问题,你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为考一百分的尖子生,你说这可能吗?五根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了,怎么可能将所有的学生拉到一条水平线上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教不好,学生成绩考不高,全部责任都在于教师,就在于某些老师教不好,就在于某些老师能力低下,如此推理和定性,这样的谬论,我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捧腹大笑的,荒谬的判断!对教师职业极度的不尊重和不知情。

如果好的标准是以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自我发展为依据的话,我想所有的学生的确都可以教好。如果学生还不能好起来,那就说明教师没有履行职责,应该受到管理部门的训诫和谈话,或者降岗处理。目前的教育体制如果能够真正的、全面的、大胆的推行素质教育,营造构建灵活、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健全各项管理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学校里研究每一个单独的个体,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如心理机制、认知特点、性格核心、思维模式,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视野,制定出他们的发展纲要,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快速的成长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塑造成功,那样教育的理想就实现了:的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被技术改变的教育 篇3

魏忠

2011年到2012年,美国出现了一次必将名留教育史的关于大学的争论。彼得·蒂尔,这个身价27亿美金、成功投资了YOUTUBE和FACEBOOK的投资家,做了一件事情:他决定给予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10万美金的资助,前提条件是这个学生必须辍学:“你觉得大学所得到的知识在社会上得不到吗?你认为美国每年10000亿美金的助学金难道换回的不是一个个谎言吗?”

彼得·蒂尔总结自己作为哈佛优等生的成功创业Pay Pal网站时,并没有把个人成功归结于大学知识,因为他在哈佛学习的是哲学。而FACEBOOK网站的成功更是来源于几个辍学的名校学生:扎克伯格、休斯等。

事实上,彼得·蒂尔并不是第一个表述这样观点的人,只不过这一次彼得·蒂尔获得了400名学生辍学的效果和更多的掌声,而10多年前在耶鲁大学的毕业演讲台上,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却被学校保安请下了讲台:

“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从表面上看,似乎大学越来越不重要了,似乎辍学成为了跻身美国前10大富翁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个必要条件背后,是知识本身的普及以及从大学剥离所造成的。换句话说,在过去的年月,大学是知识的独家代理商,而目前的年代,不是了,不仅不是,甚至仿佛变成了阻碍。扎克伯格说:“目前的大学,正在成为创新的阻碍力量”。

不只是大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就连中小学也不再能以知识为中心独尊了,知识本身的获取,越来越不是学校的专利。换句话说,学校事实上越来越重要,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重要方面,文凭将越来越没人当回事了。

那些“被教育”的故事 篇4

“流动红旗”——心中的痛

开学第二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纪律检查小组宣布“班级流动红旗”的归属时,五年级一班所有师生的心情简直比考试后等待宣布分数还紧张。因为他们憋足了劲儿,要从开学初就把“红旗”扛回班里。可是,没有!夺得“红旗”的依然是五年级二班。听到二班师生的欢呼雀跃声,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小张仿佛被重重地击了一闷棍!胸口隐隐作痛,心里什么滋味都有。原计划扛回“红旗”后,在教室里和学生们庆贺一番的,出现这样的结局,小张只好扭头就走。他怕看见学生们失望的表情,也不想听学生们愤愤不平的指责抱怨,他想,学生肯定也“怕”看见自己,彼此彼此。

总逃避也不是办法, 第四节班会课上还是得碰面——想想怎么安慰学生吧。做班主任的无论再怎么痛苦, 都必须先安慰学生。班长的“起立”喊得有点底气不足, 课堂纪律出奇的好, 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很多学生趴在课桌上, 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 默默无语。此时此刻, 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小张最清楚。“没有什么!要学会面对失败, 学会承受挫折!”小张故作坚强, 将心中的酸楚与委屈尽可能地掩饰起来。“我们以后还有机会, 只要同学们把队站得再快一些, 把广播操做得再规范一些, 把卫生区扫得再干净些, 把地面拖得再亮一些, 就一定会夺得‘红旗’!”会后, 小张专门找了班委会成员以及各组负责学生谈了又谈, 总结失败的教训, 师生各自表了态, 誓用最大的努力夺得“流动红旗”, 否则决不“善罢甘休”。看来, 小张的班这次要破斧沉舟、背水一战了!

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了,“流动红旗”还是没有“流动”到他们五年级一班。

小张终于忍受不住了,在班会课上把“安慰”变成了“指责”,进而不可控制地“批评”了起来:“你们,你们,越来越没有集体荣誉感了,获得‘流动红旗’是对我们班的全面肯定……”正当他在讲台上唾沫四溅、情绪激昂地发表着演讲时,班长甜甜站起来说:“老师说的是没错,但我们已经尽了力,只是我们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没错,卫生区是扫得干干净净,地面是拖得一尘不染,但很多同学平时说话不注意文明礼貌,对别人漠不关心,还有的同学把用完的零食袋随地乱扔,这样的素质,即使把‘红旗’拿到了,我觉得也是有愧的!”

小张很窘迫,学生用班主任曾教育他们的话语反过来重重地教育了他。

“转学风波”——反思中自责

这天,班里学习成绩很差的小强转学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班主任小蒋轻轻地舒了口气。上完第二节课后,她安排好学生自习,简单叮嘱了几句就去开会了。散会后回到班里发现了十几双甚至更多双哭红的眼睛,有的学生脸上还挂着泪珠。小蒋有些错愕,难道又打架了?她阴沉着脸厉声说道:“你们怎么了?哭什么?我不是说了吗,好好写作业,不许瞎折腾……”学生们没有说话,教室里只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她又问了一次:“你们到底哭什么?说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带着哭腔说:“老师,小强转学了,他是我们的朋友……”小蒋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想到当她为“甩掉一个包袱”而暗自欢喜时,天真可爱的学生们却为他们失去了好朋友而伤心。小蒋承认,如果转学的是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己也会觉得伤心、惋惜,她不由得为自己的自私而感到羞愧。在学生们心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成年人无情地将他们分为了三六九等。每天高呼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个平等难道只停留在口头上?!

于是小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以前没有平等地对待小强和所有像他一样的学生而感到追悔莫及,学生们给她这样的班主任敲响了警钟,她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孩子似的纯真友情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和尊重。

让我们抛开分数,摘下有色眼镜,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天真的学生,用更多的爱去抚平那些特殊学生的“受伤的心”。

“哥白尼式的教师”——不能做

新学年伊始,班主任骆冰就发现有一个叫小珂的学生“锋芒初露”,没过几天就“脱颖而出”:他逞强好胜,脾气暴躁,学习不求上进。骆冰决定好好和他聊聊。

这一聊,却聊出了问题。

小珂说,他并不想考出什么优秀的成绩,他的愿望就是做一名商人,赚钱,享受生活。骆冰没有想到他的心里竟有如此想法,怎么年纪轻轻的,思想竟然如此“颓废”。

骆冰告诉小珂,过几天让他的母亲来学校一趟。听到这儿,小珂的情绪变得很激动,眼睛里火药味都冒了出来。可能是嫌班主任叫他的家长来学校里。骆冰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小珂知道,自己其实是想帮助他。

激动之中,小珂嚷着说:“老师,我对你有意见!我已经忍了很久了……”等他说了半天,骆冰才明白,原来,有一次体育课上,学生们运动量很大,下课后,学生们满头大汗,陆陆续续地回到教室里,下面的语文课已经上了几分钟了,还有一大半学生没有回来。骆冰正好在教室门口站着,就说:“都上课了,怎么才回来?”这时小珂说:“我们累得不行了。”骆冰说:“难道上了一节体育课,下节课就不用上了吗?”小珂不服气地说:“我们总不能累死吧?”当时骆冰好像也没有很在意。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给小珂留下了心理阴影,觉得自己顶撞了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就对自己不好了。

过了很久,骆冰已经忘记这件事了。没有想到,敏感、脆弱的小珂还一直记着。而且,每当因为一些事情,骆冰批评了小珂时,小珂就认为班主任对自己“有成见”。幸好今天他说出来了,骆冰这才知道,原来这种“生气”是“源远流长”的。

看着学生这么激动的神态、脆弱的表情,骆冰突然想到,“我到底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啊?用雷夫的话来说就是‘哥白尼式的教师’。认为自己就是太阳,一切是围绕太阳转的。自己的话就是圣旨,自己的思想就是真理”。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追求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有些教师却偏偏要他们个个都争先进,考第一,眼睛里容不下一丝“异己”的认识。还有,学生的思想是多么脆弱啊,不经意之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也许就会伤害到一颗心。骆冰想,“我是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了,我伤害了多少颗受伤的心了呢?我不但没有帮助他们,还在他们的心里撒盐,真是惭愧!想当商人的学生又有什么错呢”?

“养蚕事件”——认真的力量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班主任方芳和朋友们外出旅游,只好把家里养了十几天的七条蚕宝宝交给班里的女生思思,请她给蚕宝宝当两天“保姆”。临走前,方芳千叮咛万嘱咐:一天两次给蚕喂食,蚕食要用温开水和开,要注意通风,还要注意保暖……她实在是不放心,因为十几天来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蚕宝宝的数量还是一直在减少,它们实在是太难养了。方芳告诉自己,只要这位同学别让蚕宝宝都死掉,那就算万幸了。

三天后,方芳回到学校,急着去看蚕宝宝,万分惊喜的是,它们不但一条没少,还长得又粗又壮,白白胖胖,比两天前平均长了6毫米!真令人难以置信啊!她把思思叫来请教,思思慢条斯理地说:“蚕怕冷,我就把蚕盒放在褥垫上;它们怕晒,我就把它们放在北阳台;我每天早晨八点、晚上四点准时喂食;蚕食都用温开水和开;每天给蚕居住的地方打扫卫生,还有……”

方芳听得入神,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竟能如此认真;而自己,身为一名教师,已经是个成人了,忙的时候总不能按时喂蚕、照顾蚕,比一个孩子还不如。她的学生给她上了一课,学生让她知道,认真做一件事和不认真做一件事,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厕所事件”——兴趣教没了

上课铃声响了,语文教师小童扫视班里的学生,人没到齐,还有5个空位!这5个学生呢?难道被其他老师带走了?难道逃课了?最后,从班长口中得知,这5个学生竟在厕所里呆着!为什么呀?再想想,万一这5个学生在没有教师监护的情况下出了安全事故该怎么办?一定得去看看。安顿好教室里的学生后,小童快速跑到男生厕所,学生们见到他躲都来不及,他心想:还好都在厕所,没发生什么事,不过这些小家伙肯定是逃课了!

见到学生们,他没有生气,更没有发火,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无地自容,居然把那么有趣的语文课上到有5个学生逃课,足足占了班上学生人数的10%,一定得好好反省一下。

把缺席的那5个学生带到教室,开始了今天的教学。

师:刚进教室的几位同学,老师今天谢谢你们!

生:啊?!(惊讶状)

师:5位同学给我上了一课,让老师今天有了一个发现,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不喜欢,或者说是不太喜欢上语文课的。我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

学生不发言。

师:说说心里话,让我明白大家的想法。只有我知道了大家的想法,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努力让同学们都喜欢语文课。

师: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是因为不喜欢童老师吗?

生:不是。

师:都喜欢啊?

生:不是。

师:谁喜欢我的?举举手!

师:嘿嘿,你不喜欢我,说说理由,说得好,有奖品!

其他学生大笑。

生:你老是让我们完成“同步探究”,做“练一练”……

四年级的学生对“同步探究(练一练)”如此“深恶痛绝”,真让小童老师瞠目结舌。

教育加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篇5

近年,“软银赛富”“集富亚洲”等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公司频频注资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多家国内教育品牌在海外挂牌上市,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因此备受关注。受此影响,众多个体投资也纷纷聚焦国内教育机构的加盟投资。“环球雅思”、“北大青鸟”、“昂立教育”等多家教育培训机构,都向投资者开放加盟,吸引资金的同时,也完成了市场份额的扩张,而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教育培训项目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呢?经过走访调查,笔者为您罗列选择教育加盟项目中,三大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第一 谨慎选择合作方式

随着房租、人工的不断上涨,互动白板、一体机、IPAD等电子教具也成为课堂必备设备,这些投入拉高了加盟学校的成本,将很多有意向的投资者拦在门外,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育机构改变合作方式,降低前期加盟费,让更多的加盟学校开起来,再通过与加盟学校利润分成、增加隐形收费项目的方式,来弥补前期加盟费的损失,表面上看似乎对投资人有利,实际上却使投资者陷入更深的困境,笔者走访的多位培训学校投资人了解到,加盟学校需要支付给教育机构总部的利润比例非常高,从60%-70%不等,换之而言,学校一多半的利润都被总部拿走,而投资人除了要承担启动资金之外,还要承担后期持续性的投入和正常开销,很多投资人为此头痛不己,都表示当初不应该过于乐观,现在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无限拉长了投资回报的周期,经营压力很大。

笔者提示:不要被“低廉的加盟费”蒙蔽了双眼,高额利润分成和隐性销费更加伤不起。

第二 明确授权范围和商圈保护

在加盟合作中,加盟总部往往会拿出印刷好的合同,对加盟商说“为了保证品牌的认知度和服务质量,从装修到家具、从管理到教学,我们都会有一整套完善的方案”,这种能高度复制的经营模式和成功案例,正是加盟商为之付款的动力所在,也正是这种各门店、学校之间存在高度相似,一旦加盟校之间发生争抢生源的同品牌竞争,势必成为投资人的恶梦。在与加盟总部签定加盟合同时,其中的“授权范围”“商圈保护条款”,以加盟学校所在地点为中心,周边规定的范围内,总部不得再授权其他加盟商进行经营活动,这种排他性的保护条款非常重要。每个加盟总部在这类条款中,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上海昂立“单店授权,直线距离3公里的范围,划为商圈保护区域”;环球雅思学校“城市独家授权”;环球青少儿英语“单一行政区独家授权”;对于这类条款,投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以防止出现被重复授权,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

笔者提示:明确合同中的商圈保护范围,避免同品牌恶性竞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 完善的教学培训体系

为加盟学校的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是每个教育培训机构总部必须提供的服务。很多机构总部都在合作初期,对加盟学校的老师进行统一的教师培训,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以此保证每一家加盟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会相差甚远。而在加盟学校运营后,极少有培训机构总部能提供持续的、进阶的教师培训。很多加盟学校不具备教研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逼不得己,用不断招聘新老师的方式,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不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运营困境。

被“明码标价”的收容教育 篇6

2013年秋天,经营一家“洗头房”的刘悦与客人发生冲突,情急之下报了警。在派出所里,刘悦向警方讲述她与客人冲突的过程,随后在笔录上签了字,她并没有留意,警方所做的实际是一份卖淫嫖娼的笔录。等她明白过来时,行政拘留15天的决定书已经下来了。刘悦说,当时警察问她有没有三万块钱,但她觉得“花三万块钱买15天太不值了”,于是就没交。直到进了拘留所,她才从别人口中得知,拘留之后还有长达半年的收容教育在等着她。她也同时获知了另一个信息——“进了拘留所以后得花五万元才能办出去”,“如果等进了收容所,就涨到十万了”。

几经波折,刘悦还是被送去了收教所。

与劳教所、拘留所和监狱等监管场所不同,收教所里的一切费用都需要被收容者自己承担。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被收容人员在初进收教所时均被要求缴纳1900元,其中包括每月生活费200元(半年共1200元),另外700元是被褥、监服、脸盆等要求购买的生活用品。一些生活用品可以在收教所里的小超市买到,但“价格都是外面的三倍。”刘悦说,每次购物还需要另交50元“购物费”。

在收容所里,无论男女都要参加劳动。刘悦每天的劳动就是“把四四方方的纸折叠整齐,然后装进四四方方的口袋里面”。刘悦每天重复要叠1250个小纸袋和1300个大纸袋,每天大概工作七个小时。她们被告知,劳动采取积分制,到达一定分数可以减少收容时间,“于是大家都玩儿命干”。可实际上想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收容时间并不现实,“那些没花钱的,基本都是到了日子才走”。刘悦也是在收容三个月后,让家人花了近十万元把自己“办出去”的。

与2013年底被全国人大废除的劳动教养制度相似,“收容教育制度”也是一项不通过司法程序便剥夺人身自由的制度,不过适用对象限定在“卖淫嫖娼人员”。而相对于在星级宾馆和高档娱乐场所上班,如刘悦这样在歌舞厅、足疗店、理发店等揽活的女子或者站街女更有可能成为被执法对象。这一特点使得收容教育制度并未像劳教制度一样被内地普通公众所熟知。

教育中容易被遗忘的爱 篇7

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而单亲家庭对孩子来说, 是不完整的课堂。“单亲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或缺少父爱, 或缺少母爱。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 他们懂的越来越多, 所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大,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造就学生不同的个性, 使这些单亲学生或孤僻、或冷漠、或任性、或粗暴……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解决,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 作为启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特别是班主任, 在施教过程中, 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 而且要全面了解和熟悉单亲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其特点建立一系列的学生档案, 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这块沃土中, 塑造单亲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并促其个性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消除心理障碍

单亲学生之所以会有诸多问题, 其原因之一是心理障碍所为。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太多的痛苦和不幸, 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 而班主任正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设计者和操作者。比如, 我班的小宽同学平时十分自卑, 总认为自己是同龄孩子中最不幸的人, 因而情绪低落,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下课时, 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为此, 我首先找出造成她自卑的原因, 是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车祸离开了她, 爸爸对她的期望又很高, 给她施加过多的压力, 而她往往达不到父亲的要求, 因而时常遭到父亲的痛斥和挖苦。原因找到后, 我多次与其父亲联系, 让他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同时, 我又多次开导她、鼓励她, 给她表现的机会。我发现她的英语作文写得很好, 在一次英语作文展评时, 我特意把她的作文本放在显眼的位置上让同学们轮流欣赏。我看到她的脸上闪过一丝喜悦。借此机会, 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她:“你并不比别人差, 很多同学都想向你学习呢!”听了老师的表扬, 她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我又把她树为班级的学习榜样, 号召全班学生向她学习。久而久之, 她的自卑心理逐步克服了, 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丑小鸭”了。

二、弥补缺失的爱

爱是教师事业生命的主旋律, 没有爱, 也就没有了责任感。特别是性格孤僻的单亲学生, 他们缺少的恰恰是“爱”。因此, 在教育单亲学生时, 弥补他们缺失的爱, 是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 我班小刚同学, 从小母亲就因病去世了, 父亲是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他的生活由奶奶照顾, 十分艰难。八岁的他成了一名孤儿。他性格孤僻、粗暴, 对此, 我进行了多次家访, 了解他的情况, 在伙食上, 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没有学习用品, 我花钱给他买;没有当季的衣服, 我从家里带来或买一些;他脖子脏了、指甲长了, 我给他洗、剪;衣服破了, 扣子掉了, 我给他缝;有时他贪玩, 忘了吃饭, 我买来饭菜给他吃……特别是有病时, 吃药、去医院, 我都是亲自做。而且每隔一段时间, 我都抽空带他到家里改善一下伙食, 然后再带他到中山公园玩。在学习上, 我采取给他上小课和个别辅导的方法, 使他的成绩明显进步。学生们看到老师的行为, 也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当年12月9日, 全班师生聚在一起为他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 为他祝福, 使他深深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和班级大家庭的幸福。

三、捕捉教育时机

作为一名班级工作者, 如果不能捕捉教育时机, 适时与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再高明的教育也将是失败的教育。如我班单亲学生小佳十分任性。一次, 她把同桌的文具盒碰掉了, 铅笔尖全都摔断了, 本来道了歉, 捡起来就没事了, 而她不但不道歉, 还幸灾乐祸地说:“活该!”同桌十分生气, 就与她吵了起来。根据她的个性, 如果此时批评她, 势必是火上浇油, 所以放学后, 我找她谈话:“如果别人把你的文具盒碰掉了, 还说声‘活该’, 你高兴吗?愿意吗?”她摇摇头。我看到她有所觉悟, 便趁热打铁, 告诉她这件小事, 反映一个学生的道德标准和做人准则, 不论做什么事, 都要“三思而行”。不要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做事, 更不能以损害他人为己乐。然后, 我又帮她分析了有错不改的危害性, 告诉她:犯了错误不要紧, 关键是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改正了就是好学生。听了我的话, 她低下了头, 承认自己做错了, 并表示一定向同桌道歉。之后, 她果然向同桌道了歉并与她和好如初, 而且类似的事, 再也没发生过。

莫被教育类虚假新闻遮住眼 篇8

关键词:教育类新闻,归纳,真实

近日, 两则教育类新闻在网上发酵, 通过相关媒体传播后, 几乎达到惊扰人心的程度。一则是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发的热议, 报道称《背影》因涉嫌“违反交规”要被逐出教材。后经多方证实, 这篇报道不实, 课本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办负责人吴先生表示, 《背影》是一篇经典选文, 不可能删掉。另一则新闻是——《2017年英语将不再参加高考》, 这一则新闻在互联网上扩散后, 竟然被演化成“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之说。事实证明, “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之说系误传。如此设想, 假如此类教育新闻都被大范围刊播, 影响将会多么巨大。

作为广播主持人, 我们是传播以上新闻的最后一道关口, 可能我们自身没有为以上几则不实新闻推波助澜, 但如何传播最为真实、有效的教育类新闻, 也应该是我们深刻思考的命题。我们不妨归纳一下近几年出现的教育类不实新闻和被误导的新闻, 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第一, “标题党”夸大其词, 误导受众。

“标题党”, 顾名思义就是用夸张、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受众, 而实际上文章内容与标题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意义相左, 尤其是有些作者, 为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故意断章取义, 夸大某一部分内容来造就“虚假新闻”。记忆最深的是关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湖南的演讲被“标题党”误导的情形, 当时湖南一家媒体针对周其凤的演讲发出报道, 采用的标题是——《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此新闻一刊发, 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也引发了舆论的大量批评, 批评北大校长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怎么能轻易地否定它国的教育。事实是, 周其凤在批评的话语发出之前, 一直在肯定美国的教育, 而且在科研、人文等方面不乏赞誉之词, 只是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方面, 周其凤给予了善意的批评, 认为是“一塌糊涂”。由此看来, 抛开其它语境和前提, 直接截取片段, 会对听众造成多么大的误导。再回看有些媒体那些极具吸引力的标题, 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像“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为学生”、“两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被枪杀, 死于宝马车内”等等。但实际看过全部新闻内容后, 你会大吃一惊, 文章原作者与“标题党”所表达的意思竟然差之千里。所以, 对于此类新闻, 在选用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第二, 警惕恶意炒作的“虚假新闻”。

今年5月份, 某些媒体恶意炒作《背影》一文被逐出教材, 起因是所谓的涉嫌“违反交规”, 后经人民教育出版社宣传办负责人吴先生证实, 《背影》是一篇经典选文, 不可能删掉。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批评了某些媒体报道不实作风不严, 恶意炒作“虚假新闻”的做法。无独有偶, 2012年6月27日, 央视《新闻1+1》节目组批评了四川媒体, 起因是四川部分媒体报道在网上被传为高考状元的自贡考生林浩然。仅仅数小时后, 该消息被证实为虚假新闻。如今, 每到高考放榜时, 报道状元的消息不绝于耳, 部分虚假新闻沉渣泛起。分析缘由, 这类新闻的出现, 可能是学生所属学校自我宣传为招生造势所致, 也可能是当地媒体期许高收听率、高收视率所致。还有就是每年的职称外语 (计算机) 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之前, 有一些教育机构发布所谓的“权威”消息, 称自己能够命中试题或是能够提供答案。这些信息大多是教育机构的自我宣传, 在夸大其词间, 目的是自我炒作, 牟取利益。作为媒体人, 对此类有意炒作恶意为之的“虚假新闻”要高度警惕。

第三, 要多方求证那些理解有误的“报道”。

近日, 媒体在广泛报道“600所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的内容, 有些媒体便把相关内容报道为“全部地方本科转型”。实际上, 这种表述并不科学,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说, “通过招生、拨款等政策措施, 引导一些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并且要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进行推动。并不是说所有新建本科, 更不是说所有地方本科要转型。”

今年5月, 有网友发布微博称:“江西的高考考生不能携带手表进入考场。”而实际情况是,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为了防止考生通过电子设备作弊, 在高考期间, 考生不能携带手表, 但在每个考场都配置了静音挂钟, 以便考生掌握时间。还有, 就是文章开篇所提到的“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之说, 最终事件的当事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也通过正式媒体表示说:“英语退出高考”系误读。由此看来, 以上新闻, 均系对相关记者在信息理解有所偏差时发出的报道。对于此类有所偏颇的信息, 媒体人要多方求证, 全面落实为真实可靠信息之后再加以选用。

“被”教育 篇9

《教学与管理》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后, 2011年再度被评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教学与管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表明了政府对本刊的认可;本刊被权威学术部门评选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表明本刊的质量经得起科学的鉴定。这些荣誉的获得, 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与厚爱, 这些荣誉是对本刊同仁的莫大鞭策。我们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报告这一喜讯的同时, 决计本着“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精神, 将本刊办得更好!

“被”教育 篇10

■教学研究……………………………………………………………………

■教法研究……………………………………………………………………124中学语言教学弊端及对策的分析

■“比较教育……………………………………………………………………158中美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现状对比及对策启示孙旭春赵鹏程

苏祥邹艳陈宇C科

苏近阳姜金伟王景利

张O锦

张皓王光军

和肖学N磊雷祁志敏任建男

黎雪梅徐兆洋徐小杜芳T柏林李松涛刘璐王永强

王E宁

谢丽封平华李明N振

陈爱平马洁李红莉张淑芳

史威李久生朱T捷

于长立户清丽

冉孟荣霍小虎佟小玲

学校社会工作在灾后学生PTSD干预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贵州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避开多媒体辅助说课的误区

学生独立与非独立思考能力的关系研究

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研究

基于社会服务职能下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以大巴山区为例体育教学的后现代审视

问题导学的谈话有效性考释大众文化与批判式教学探析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构建过程理论视域下的作文教学

102试论理解取向的数学教学及其设计106英语作文过程性评阅方式的研究

109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

115探析健美操在中小学体育课中的优势

118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途径

121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河南“金水模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127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

130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监控策略的培养133基于阅读的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模式探究136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139联想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42论中学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基于学科课程的交叉渗透

146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与选用策略探讨149思想政治课立体式多媒体教学探索

152学校体育课三种类型准备活动的比较研究

155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

6568717477

8083

86

89939699

《教学与管理》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后, 2011年再度被评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教学与管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表明了政府对本刊的认可;本刊被权威学术部门评选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表明本刊的质量经得起科学的鉴定。这些荣誉的获得, 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与厚爱, 这些荣誉是对本刊同仁的莫大鞭策。我们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报告这一喜讯的同时, 决计本着“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精神, 将本刊办得更好!

被扩招“稀释”的大学教育 篇11

“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生的贬值链。”《人民日报》曾就扩招对大学教育质量的影响如此评论。

大学越来越大,其教学质量也多遭诟病,作为大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学生的感受无疑最为真切。在《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学生凭借自己的体验对高校教育生态进行了品评。

扩招中的异数

毫无疑问,在衡量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时,教师永远都是核心指标。在此次《中国新闻周刊》对“教师水平满意度”的排榜调查中,占去半壁江山的竟然都是艺术类院校,这成为该榜单中最突出的一点。这几所学校分别是,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其中,中戏以91.25分高居榜首,超出第二名南开大学6.45个百分点。

胡清是中戏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她对自己老师的喜爱溢于言表。进入中戏后的这几年,在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引领下,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从进校那一天起,无论在生活上碰到什么问题,她都可以随时拿起电话,求助于老师,甚至包括爱情方面。学生过生日、唱歌、郊游,老师都会赶来参加,就像真正的好朋友。学生们经常不喊老师,张嘴就是“张姐”“单妈”。毕业时舍不得离开老师,哭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情形每年一次。

学生们基础薄弱,必须趁这4年打好基本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7点老师就带着她们一起“出晨功”(练发音吊嗓子)。胡清说,她相信其他大学的老师可能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谈起老师们对自己的最大影响,胡清认为还是在“为人”方面。“在戏剧学院,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彼此关怀的关系。4年时间,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心态特别良好的人。”胡清相信,以后走上社会,无论遭遇怎样的处境,她都会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

胡清的感受并非个例,即将毕业的中戏艺术管理系2006级学生张成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同样也对自己大学期间的诸位老师称道不已。

“真的会有国外那种导师的感觉。”胡清说,老师们能做到这一步,也许班里只有25个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实际上,中戏所有的班规模都较小,人数一般在16~25人之间。班级里学生少,师生关系接触才能更为密切。

传统上,这种注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艺术类院校的惯有教育模式。但上世纪末掀起的高校扩招热潮,也让艺术类院校深陷其中。一些在历史上隔年招生的专业,渐渐变为逐年招生。对此,很多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极力反对。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赵宁宇就曾呼吁:“教师队伍也该缓缓劲、充充电了。”

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宣布导演系暂缓一年招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校方明确表示,北京电影学院要“始终树立培养电影精英和大师的意识,构筑中国电影教育的精英模式。” 同时,北京电影学院还宣布高职停招一年,集中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投入到本科生教育上。

同样,中戏不少专业也采用隔年招生方式,像胡清所在的播音主持专业,4年才招一次。少而精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在本次“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中戏在 “教师水平满意度”“学校品牌满意度”“个人进步满意度”三个榜单上都高居榜首。

被稀释的师资

除艺术类院校外,在“教师水平满意度”榜单中,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传统名校排名也均靠前列,这表明在中国众多高校中,这些根基深厚的老牌学校仍然拥有着较强的师资,从而使其教育质量被学生认可,保持在一个在国内院校中相对较高的水准上。

但与此同时,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这些同样具有不俗影响力的学校却在榜单中排名靠后,分布于70名至100名之间。

大学生对这些学校的教师水平满意度下降,与这几所学校近些年来的急剧扩张不无关系。这几所大学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其在校人数皆已达到庞大规模,扩招幅度很大。其中四川大学在校学生总数已达6万余人,武汉大学接近5万人,厦门大学超过3.7万人,即便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也超过了2.7万人。

相比之下,南开大学仅有学生2.2万余人,远远少于以上院校。但在“教师水平满意度”榜单上,南开名列第2。榜单上的这个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扩招就像一场运动,用海量学生稀释了本已捉襟见肘的师资力量,结果恐怕是学生不买账。

“大楼”之惑

70余年前,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在名为《大学是什么》的就职演说中就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依靠师资这样的软实力,才能造就出一流的大学生。

然而伴随大学扩招,许多大学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热衷于大兴土木、热衷于办各种周年庆典的大学再合适不过。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说,在扩招风最盛时,上级部门发文要求必须以扩招拉动内需。压力之下,当年中科大扩招了500人,结果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当朱清时顶住压力,坚持不再扩招时,不仅得罪了地方官员,校内个别老师也有意见,批评朱清时“不圈地”不贷款属于战略错误。

不同于中科大的特立独行,更多处于二线城市的大学扩招蔚然成风。

南昌大学在本次“中国大学满意度”调查中或可提供一个样本。在“图书馆满意度”“大学自习室满意度”等硬件设施榜单上,南昌大学分别高居第2和第3名。但在“教师水平满意度”“学习氛围满意度”榜单上,其排名却在40名开外。

南昌大学2010届毕业生赖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自己母校的“软件”要远远落后于“硬件”,“只有大楼,没有大师。”

资料显示,经过数年扩招,目前南昌大学在校学生总数接近9万人。几年前校方开始搞“名园工程”,大力建设占地3600亩的前湖新校区。傍湖而居的新校区宛如一个大公园,让每个到访者赞叹不已。该校校门长300米,号称“亚洲第一校门”。

“徜徉其间,的确很爽,但也仅此而已。”赖勇说,花这么多钱,他个人觉得有些浪费。

四年前,赖勇来南昌求学,脱离了紧张的高中时代,但他并未觉得开心,对大学生活的失望之情挥之不去。他所处的小环境中,用功的学生是少数,更多人过的是一种松散的大学生活,学习氛围很难“提劲儿”。他说,假如大学时代能重演一遍,他一定会投入更多精力到学习上。

在与老师交往方面,赖勇也远没有胡清那样幸运。与中戏的师生关系相比,南昌大学的师生接触状态也许更接近于大多数高校的常态。学生们平时与老师接触不多,一学期下来,基本上只在课堂上见过面。很多老师都住在老校区,来学生们所在的新校区上课,往往讲完课就返回。

赖勇说,他们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但不少人心中并没有多少留恋。回想起自己四年来的大学时光,赖勇觉得平淡,乏善可陈,这多少让他有些懊恼。

与此同时,南昌大学宣称要打造“名师工程”,花5到10年时间培养出本校的“本土”院士。然而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南昌大学因为大兴土木负债20亿元,如今学校收不抵支,不得不借新债还老债,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一个难题。该校外语系一名学生说,因为待遇低,系里一些英语老师陆续在离开。

南昌大学的“大楼与大师”之惑,像一个缩影,展现出二线城市诸多大学如今所面临的困境。在“教师水平满意度”榜单前10名中,二线城市高校只有两所,分别是第2名南开和第10名南京大学,其余被北京(8所)、上海(1所)瓜分。这也反映出师资力量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不均衡分布。

同样,在“专家学者讲座满意度”榜单的前10名中,有7所高校位于北京和上海,教育资源向一线城市的倾斜,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大学在此榜单中名列第一,犹如一个异数。

据了解,这与该校“前湖之风”周末讲坛定期邀请学者有关。如今该讲坛已办到第83期,今年下学期平均每个月都安排了四五场讲座。

近几年,包括贺卫方、杨振宁、朱学勤、秦晖、吴思、何祚庥、徐友渔、葛剑雄、胡因梦等知名学者与文化人士都曾被请来。

“被”教育 篇12

《教学与管理》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类核心期刊后, 2011年再度被评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教学与管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表明了政府对本刊的认可;本刊被权威学术部门评选为教育类核心期刊, 表明本刊的质量经得起科学的鉴定。这些荣誉的获得, 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与厚爱, 这些荣誉是对本刊同仁的莫大鞭策。我们在向关心和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报告这一喜讯的同时, 决计本着“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的精神, 将本刊办得更好!

上一篇:城市商业步行街下一篇:迁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