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支出

2024-10-11

部门支出(共8篇)

部门支出 篇1

摘要:虽然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法制滞后、效率低下、监督不够等, 必须通过完善法制、实施绩效评估、加强监督等方法来深化我国的部门预算支出管理。

关键词:部门预算,支出管理

一、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基本理论简述

所谓部门预算, 是指由我国政府中各个部门编制的能够反映其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的预算,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相比于传统预算, 部门预算有以下特点。第一, 简明性。一个部门按照年度收支状况编制一本预算, 使公众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各个部门的预算收支状况, 也有利于政府审计部门和公众对部门预算的监督。第二, 全面性。与传统预算相比, 部门预算范围更广, 既包括预算内的收支状况, 也包括预算外的收支状况及部门其他收支状况, 能够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状况。第三, 统一性。这是从预算批复的角度来讲的, 传统预算批复方法是由财政部各司单独向各部门批复, 现在则由财政部预算司来统一批复。第四, 逐级编制。传统预算编制方法是上级部门替下级部门代编, 而上级部门难以做到对下级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具有盲目性;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逐级编制的方法, 避免了预算中的盲目性。

部门预算支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合法原则。各部门的各项支出必须要符合我国的《预算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依法开展财务支出工作, 遵循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第二, 真实原则。政府部门的各项开支必须要符合真实情况, 有科学客观的依据, 不能以主观印象作为制订财务支出计划的依据。第三, 公开原则。部门预算支出必须做到透明公开, 防止暗箱操作。第四, 效益原则。政府部门的各项支出要讲求效益,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部门预算支出通常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 即在编制部门预算支出时, 不考虑上一财政年度的执行状况, 仅仅考虑本年度实际的支出需求及财政实力, 从“零”开始审议各部门的预算支出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订部门预算支出计划。部门预算支出的编制要经过“两上两下”的程序。

二、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现状分析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历程, 我国的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变得越来越合理, 但是仍有需改进的地方。

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费用总体上是逐渐递减的, 但还是占据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很大部分,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远远落后 (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低于30%) 。 (2) 我国的社会文教费用支出从总体上是增长的, 虽然增长幅度很小, 但还是能够说明我国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社会文教工作。 (3) 国防支出费用呈下降趋势, 但幅度很小。 (4) 行政管理费用飞速上涨。这是我国政府部门机构重叠、人员膨胀的必然结果。 (5) 其他费用支出也逐步上升, 尤其在2006年的时候达到顶点, 其后的几年又呈下降趋势, 总体保持稳定。

三、部门预算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法制化水平低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是199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带有很多的计划经济色彩, 因此该《预算法》也难以摆脱旧体制和旧模式的影响, 不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新要求。但是, 现在我国已经实施部门预算改革十余年了, 可想而知, 由于相关的配套立法改革滞后, 许多的改革措施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最终会阻碍改革的步伐。

(二) 效率低

一方面, 这是由政府部门机构膨胀引起的。我国政府机构逐年膨胀, 政府公务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据资料显示, 1978~1996年, 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为27.1%, 而同时期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却增长了82.3%。并且, 近年来这种趋势不但没得到遏制, 反倒是人数越来越多, 每年只用于公务人员日常开支的经费就很多。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奢侈之风, 政府部门也不例外, 铺张浪费、不计成本的现象大量存在, 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 存在占用、挪用经费的现象

我国的部门预算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 基本支出是指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开支, 如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项目支出是指各部门为了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由财政部门专项安排的支出。这两者是不同的, 因此各部门在使用财政资金时必须把二者分开。但在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中, 很多部门都没有将二者进行严格区分。例如, 有的部门把项目支出的资金用于改善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方面, 导致用于项目支出的资金数额减少, 影响了部门特定工作任务的完成。更有甚者, 通过胡编乱造各种项目来获取财政资金, 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 项目评估机制不完善

管理部门预算支出时, 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是必要的。我国目前的项目评估工作的流程大致是专家评估, 然后财政部门审核, 整个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及科学的论证过程。由于难以对各部门通过胡编乱造项目来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加以遏制, 所以各个部门申报的项目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项目重叠的现象。

(五) 对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监督不够

对部门预算支出进行监督是保证预算支出工作标准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但是在实际的部门预算监督工作中, 监督效果并不理想。首先, 人大具有监督权, 但是人大的监督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一方面, 人大代表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 知识、学历和能力水平也不同, 且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他们进行专业的预算监督工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 人大审议部门预算的时间有限, 难以发现预算中的细微问题。其次, 社会舆论和公众也是预算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 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 公众能够了解财政预算状况的渠道还不多。

四、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建议

(一) 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立法工作

我国的预算法制工作严重滞后于预算改革工作, 许多的改革措施缺乏法律依据, 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的预算立法工作, 使部门预算改革有法可依。合法性原则是预算工作的首要原则, 政府预算的法制性越强, 其预算控制力就越强, 预算工作的透明度就越高。我国《预算法》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各方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还应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吸取各方面的宝贵经验, 为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 提高部门预算支出效益

首先,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精简政府机构, 逐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数量, 减轻我国财政压力。在我国的公务员体系之内, 建立竞争机制, 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进行辞退, 改变我国公务员系统“只进不出”的状况, 走出政府机构“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 提高行政效率。

其次, 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现阶段我国部门预算资金的拨付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 经验决策的色彩较重, 缺乏一种科学的预算考评体制。因此, 要引入绩效预算, 根据各部门上年度预算执行效果来分配下一年的财政资金。绩效预算考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预算管理手段, 通过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制, 可以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 遏制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三) 严格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用途

我国的部门预算支出按其性质的不同, 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 基本支出是用来维持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 项目支出是用于各个部门完成特定项目的。但是, 在实际情况中, 不少部门都存在资金占用和挪用的现象。因此, 要严格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用途, 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四)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对于各个部门申报的项目, 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论证。虽说专家的意见具有权威性, 但是在项目评估工作中, 充分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也是很必要的。通过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给予那些确有必要和意义的项目财政资金支持, 而对那些重叠的或无意义的项目, 坚决不能拨付财政资金, 以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高校利用。

(五) 加强部门对预算支出的监督

首先, 从人大监督的角度看, 首先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预算监督委员会, 委员会的成员应挑选那些经济、金融、财政及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及科学性, 使人大切实起到监督的作用。

其次, 预算支出的详细情况要尽可能做到透明和公开, 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了解预算支出情况, 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使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到预算工作中来, 使预算工作更具科学性, 更符合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参考文献

[1]谢晓妍.定西市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12.

[2]陈庆海, 张瑞琰.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3) .

[3]彭建.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李萍.部门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09 (02) .

[5]陈庆海, 张瑞琰.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3) .

部门支出 篇2

一、专项基本情况

本次绩效评价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xx年上级安排专项经费共90.74万元(其中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经费25.5万元、重点地方病经费6万元、艾滋病经费18.98万元、免疫规划扩免9万元、结核病经费21.8万元、传染病防治经费及生态环境4.36万元、精神病及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经费5.1万元)。上级经费支出实行直接支付以支抵收完成上级预算拨款的100%。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2月1日,我中心收到通知后中心领导相当重视,把各项工作安排到位,以中心主任兰世灯为组长,舒象伟为副组长,以财务室为主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展开了对中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认真进行了一次绩效评估。评价工作相关到每一项资金的到账时间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评价工作小组采取:召开了每一项工作,座谈会、听取汇报、核查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财务账目等情况,了解资金使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资料准备充分

我中心积极准备各项专项资金绩效材料,各个项目工作人员互相协调。

(二)绩效评价意识提升

各专项资金主管和使用单位均提高了绩效评价意识,对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常态化开展从理解、接收到积极配合,有效地促进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果(见附件)

20xx年省卫健委公共卫生项目专项、治疗艾滋病人160余人、免疫规划扩免适龄儿童接种率99%、治疗结核病人82人、有效控制了重大传染病流行,精神病及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加强,完成了省厅下达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任务,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1、网络直报工作。

(1)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情况:本年度,全县共报告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18种共2340例,死亡10例,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02%,发病率864.28/10万,艾滋病死亡率为10例,发病数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1033例)、梅毒(286例)、手足口病(282例)、感染性腹泻(227例)、肺结核(201例)。(2)疫苗针对传染病(散发疫情)处置管理:全县报告感染性服泄25例,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未报告百日咳、甲肝、麻疹、AFP、风疹、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0例。(4)重点传染病监测:20xx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2例,均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并采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

2、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AFP病例监测管理,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按照《全国AFP病例监测方案》,进一步明确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在AFP病例监测中的职责,加强AFP病例快速报告和常规报告特别是“零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减少和杜绝病例漏报现象。全年未报有AFP病例。

(2)、加强麻疹监测工作,严防麻疹疫情暴发。20xx年进行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疫情。

(3)、加强疫苗接种,消除免疫空白。

在做好常住儿童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聚居地进行流动人口儿童的调查摸底登记,及时建卡、建证,消除了“免疫空白”人群。全县乙肝疫苗应种人数为10506人,实种人数为10506人,接种率为100%;卡介苗应种人数为3367人,实种人数为3367人,接种率为100%;脊灰疫苗应种人数为14027人,实种人数为14027人,接种率为100%;百白破疫苗应种卫生为14571人,实种为14571人,接种率为100%;白破二联苗应种人数为3536人,实种为3536人,接种率为100%;麻风疫苗应种人数为3685人,实种为3685人,接种率为100%;麻腮风疫苗应种人数为3806人,实种人数为3806人,接种率为100%;A群流脑疫苗应种人数为7237人,实种人数为7237人,接种率为100%;A+C流脑疫苗应种人数为6921人,实种人数为6921人,接种率为100%;乙脑疫苗应种人数为7173人,实种人数为7173人,接种率为100%;甲肝疫苗应种人数为3806人,实种人数为3806人,接种率为100%。

(4)、积极推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继续加强儿童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完善湖南省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对全县所有接种门诊进行了金苗助手客户端现场操作指导,全县共录入儿童个案36796人。除铜鼎镇卫生院4月份无扫码接种外,各接种门诊和产科医院都实行扫码接种疫苗和疫苗扫码出入库操作,每个接种门诊都能熟练操作,并全县系统运行正常。

(5)、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疫苗台账使用规范,达到了账物相符,做好了生物制品的预算和分发工作,每次领取或分发的免疫规划相关疫苗记录清楚,包括疫苗的厂家、批号、效期、数量、温度、领发人签字等并在信息化系统中下发到各乡镇。冰箱温度记录完整,20xx年全县22个乡镇已经冷链运转12次,冷链设备运行正常,保证了疫苗接种质量。

(6)、加强了乙脑、流脑及15岁以下乙型肝炎监测和个案调查。全年全县没有发生乙脑和流脑病例。

(7)、加强了AEFI监测及处置。全年共发生18例AEFI病例,19例为一般反应,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置。

(8)、宣传培训和督导考核。

20xx年举办了全县免疫规划业务人员相关培训2期,每期培训都得达到了预定目的。开展了“4.25”大型宣传活动1次,“7.28”宣传1次,各乡镇宣传活动共44次。全年对22个的乡镇进行6次督导,包括工作考核。督导注重了质量,收集了督导资料,建立了督导档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落实。

3、结核病工作完成情况。

本年度共完成结核病人发现任务82结核病人,其中涂阳患者完成27人,成功治疗27人,治疗率100%,涂阴患者完成55人,成功治疗55人,治疗率100%。全年以乡镇为单位的DOTS覆盖率继续维持在100%;稳步推进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疗工作,加强耐多药肺结发现及转诊诊疗工作,全年完成耐药结核病患者2人,完成发现任务数2人的100%。

在“3.24”世界结核病日,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制作“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病危害”宣传横幅24幅,6月份中心联合县教育局请来怀化市疾控中心专家到中方县第二中学进行“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病危害”的结核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专家现场宣讲了结核病防控知识,解答了同学们咨询的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卫生健康意识,消除了随地吐痰等陋习,加强了学校等重点单位及区域结核病防控工作。

加强了网报病人的追踪,提高了网报病人到到位率;加强了乡镇专干的督导,全年对22个乡镇卫生院共进行了4轮88次的现场督导,3轮54次的电话督导,有力的改进了乡镇结核病防控工作,就工作中遇到重点、难点做了解释和指导,提高了任务完成质量。

4、艾滋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本年度,全县累计完成自愿咨询检测546人次;完成HIV抗体检测546人次,完成率100%;新增抗病毒治疗人数32人,完成率100%。既往报告HIV/AIDS接受结核病检查的比例为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随访检测率为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为100%;暗娼人群HIV抗体检测比100%;吸毒人群HIV抗体检测比例87%;无男男性行为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100%;为响应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要求,我中心坚持“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20xx年我县对前来进行CD4采血的感染者/病人发放生活慰问品500余份,对其进行生活救助。

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情况。

(1)、以宣传为抓手,向群众普及慢性病、职业病及地方病防治知识。4月25日在铜湾开展“消除疟疾”宣传,4月27日、28日在兴隆玻璃厂、工业园星珍电子厂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5月15日在石宝开展碘缺乏病宣传,10月日在牌楼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各类宣传活动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小册子,宣传单。并设立了咨询专席,在传播相关防病知识的同时给予了群众耐心答疑。

(2)、抓好地方病监测与数据报告。4月份完成了辖区内5个村20个组300个居民食用盐的采样。经实验室指标监测均达标,并及时完成数据的录入上报。7月14日、15日邀请市级专家对我县6个中心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检验骨干开展了疟疾镜检能力理论与操作培训,经现场考核学员成绩均合格。完成了《中方县消除疟疾工作自评报告》,通过多年的监测,我县自1988年以来均无疟疾病例发生。

(3)、认真落实的慢病的督导培训工作。年内里组织慢病科工作人员分别与5月、7月、10月开展了三轮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病督导。及时把各乡镇工作中的问题反馈给各医院。促进了慢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的提高、减少了失访患者、真实档案的比例。并在10月份与卫生局对4个片区的乡镇两级公卫人员开展了4天26课时的培训。培训效果反响良好。

(4)、狠抓了薄弱环节的,使精神病管理、死因报告进位很快。本年度管理精神病人1155人,新增47人,粗筛率达4.08‰,首次突破报告率4‰。我县精神病管理率91.14%、服药率83.76%。完成了年内精神病符合条件的救治救助50例,为民办实事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本年度1-12月共报告死亡962人,死因报告4‰,,死因报告质量正在提升。

当前正在开展了学生营养餐体质数据收集,预计12月底可以上报10所学校2245人相关体质数据。

6、饮用水水质检验及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

(一)、城镇供水及农村饮水水样的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1900余份,覆盖12个乡镇135个行政村,覆盖率100%。

(二)、(1)完成全县碘盐样品检测300份;完成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公共场所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效果监测21份;顺利完成湖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复检评审工作。(2)开展艾滋病检测情况:完成自愿咨询门诊、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及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抗体检测20人,其中初筛阳性1人。(3)开展霍乱外检索120份标本检测,内检索12份标本检测。

7、麻风病防治工作。

20xx年补助麻风病人住院医疗费1人。

8、宣传、培训及督导检查工作。

为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年初制定的业务工作计划,参加上级培训30人次。在提升自身业务工作水平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向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向各类人群提供疾病防控相关知识讲座9次,参与各种户外宣传活动10次,累计发放宣传册0余份。各业务科室累计下乡督导达2轮以上。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人员紧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数为40人,实际工作人员37人。中心各科室人员明显不足,尤其是检验、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慢性病等科室,全部不符合国家对人员数量的要求。人员不足给各项工作都带来很大影响。急需上级部门给予协调解决。

2、经费不足:随着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各项指标不断加大,同时工作量也急剧上升。仅靠本单位在编人员已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对我县疾控各项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3、县城城区公共卫生面临严峻形势:县城建成区人口众多,特别是流动人口频繁,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繁重,无专门管理机构和办事单位,是我县公共卫生工作的薄弱区域,目前只是委托和安排给中方镇卫生院承担,而中方镇卫生院业务服务能力、辐射能力有限,公共卫生工作无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预防接种存在很大的隐患,必定会影响全县的整体公共卫生工作。

六、有关建议

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分析 篇3

一、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现状

(一) 绩效评价速度缓慢

对项目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 不仅是对预算编制内容开展评价, 同时还是对项目执行进行合理的追踪问效, 可是我国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少缺点, 不仅没有相关的机制, 并且程序缺陷很大, 而部门单位只将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提高项目资金方面, 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甚至将其完全忽略。

(二) 预算编制规范性低

1.没有按照实际内容对项目建设进行预算, 使预算得出来的数据不能面面俱到, 加之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预算过程中会故意增加项目的支出, 财政部门审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由于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部门单位在具体的编制预算时, 摒弃现代化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而主要采取比较落后的“基数加增长”编制模式, 使预算发挥的作用不大, 甚至和计划脱离 (1) 。

(三) 执行约束力很低

1.一些单位的基本支出缺乏时, 会自行安排项目资金来弥补, 使专项资金不被使用在实际项目中。

2.因为前期预算内容和具体的工作计划不符合, 导致在预算执行时, 一些项目的资金存在大量的结余, 可是有些项目又缺乏资金, 使用单位由于不可以对项目资金进行自主调整, 由此非常容易产生提高预算的想法, 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原有严肃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

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跟踪

1.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编制体系。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 要按照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结合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测算,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2.构建且改进绩效目标审核体系。财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对部门提出的绩效目标组织专家组实施审核, 如果预算部门申报项目资金未按规定要求编报绩效目标的, 一律不得进入预算编审流程。绩效目标申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财政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 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所属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工作的指导和审核。

3.建立完善的绩效跟踪及管理体系。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绩效目标实施情况, 将绩效跟踪管理意见定期反馈给预算单位, 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等情况, 及时督促其予以纠正, 并提出调整指标等建议, 增强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因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等因素需调整绩效目标的情况, 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调整事项, 经审核批复后按规定程序履行调整手续。

(二) 从多个方面促进预算绩效管理

1.提高宣传培训力度。政府需要尽可能使用网络平台以及媒体等资源, 大力宣传进行预算管理的作用, 使工作人员树立预算绩效意识, 并科学对管理文化进行有效的培训, 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其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业务培训, 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最终全面增加预算管理效果。

2.提高组织保障。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各方一起参加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合理进行组织, 从多个方面促动绩效管理工作发展速度 (2) 。另外, 每个部门还应该构建起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 使每项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并且不断发挥其主体作用, 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 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拟定实际可行的方法, 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

3.构建有效的技术体系。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不断促进预算管理相关平台的构建速度, 健全专家库以及绩效指标等相关的数据库, 为进行预算管理供给更多的技术保障。

4.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并改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 使每项管理流程具备更大规范, 进一步为预算整个过程可以与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联合起来提供确切的保障。

5.成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对财政管理制度进行深度的改革, 增加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者之间的有效联合度, 使预算信息公开可以得到有序的开展, 进而供给预算管理一个合理的平台。另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考核力度, 使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 实行绩效评价

1.对评价工作进行创新。财政部门应该坚持新思想, 不断对评价工作从根本上开展创新, 研究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从而保证绩效评价可以具体落实到位。

2.对部门预算项目进行评价。预算单位需要在项目全部建成后自主开展绩效评价, 并且将其报告呈报给相关的财政部门。

3.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科学的评价。项目单位在投资项目结束后, 进行一次全面的绩效自评且将报告上送到财政部门。然后, 财政部门应该选择对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 并且将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供给其有力的根据。

4.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在项目全部结束后, 需要科学的进行绩效自评, 且给有关部门上报结果, 令其根据结果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的审查。相关的资金主管部门需要对资金使用效益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然后按期上报给财政部门, 再令其就其中某部门资金进行第二次的评价, 从而得出资金实际的运行绩效。

(四) 将评价结果运用在工作中

1.建立健全绩效惩罚制度。财政部门应该严格规定的使用领域, 如果发现不合理现象则需要马上处理。

2.如实反馈制度完善效果。完善绩效评价结果, 并且将完善效果如实反馈给预算单位, 然后其再按照绩效评价结果, 对存在缺陷进行整改, 不断构建和完善管理制度, 从而使管理水平被增加, 资金合理支出, 减少支出资金。

3.成立绩效公开制度。根据法律有关规定, 不断增加预算管理的公开度, 使绩效评价结果在合理的领域公开, 可以增加社会对其的监督作用, 使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构建预决算联合制度。政府可以科学地把预算编制以及决算审查与评价结果规范联合在一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以及绩效跟踪进行年度预算和决算审查, 完全淘汰时间长、绩效差的项目。

5.构建且改善绩效问责制度。按照有关原则, 监察部门必须把效能监察问责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并且主要对规模较大的绩效问题开展问责, 每个部门均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绩效开展问责。一旦察觉出财政违法现象, 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追究。

6.建立健全绩效报告制度。每个部门需要按期上交工作总结给同级政府, 详细列举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财政部门也需要给同级政府上报其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具体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时供给其部分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构建过程中, 提高部门项目支出管理面临的难度很大, 同时其也属于一项花费很多时间的任务, 但是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由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全心协力,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出合理的措施, 不断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能力, 从多个方面对预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增加预算的效益, 促进社会发展, 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当前地方部门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逐渐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这种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很有必要。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对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措施, 旨在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增加其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注释

1朱静.解读“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J].新理财 (政府理财) , 2011, (7) , 第125-126页.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整改报告 篇4

(一)项目概况

德宏州5个县市,州人民医院、州疾控中心为项目实施主体,覆盖全州各乡(镇)、农场管委、社区等,对全州50个乡镇及部分学校学生、孕妇等广大群众受益。

主要内容:1.开展登革热监测防控项目。通过蚊媒监测、病例监测及暴发疫情处置三方面进行项目工作。

2.流感监测项目。开展人禽流感外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禽间疫情,及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切实做到传染病防控“五早”。

3.手足口病监测项目。通过标本采集、对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调、监测、聚集性病例及疫情等方面开展项目工作。

4.麻风病防治项目。开展麻风病症状监测、高危人群监测、现症病例监测、疫点监测、质量控制等五方面工作。

5.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对疟疾监测血检、对重点场所监测、疫点处置、消除疟疾工作、督导培训等方面开展项目工作。

6.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对全州5县市进行城区饮用水、乡镇饮用水监测;对芒市、盈江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

7.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对学生重点常见病、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学生视力不良及影响因素、学校环境健康影响因素等方面监测进行项目工作。

8.鼠疫防控项目。通过开展病原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进行项目追踪、评价。

(二)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1.开展鼠疫疫情监测(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疫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稳步提升疫情监测质量,使鼠疫实验室达到微生物安全标准,为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置鼠疫疫情夯实基础。

2.开展人禽流感外环境监测,及时发现禽间疫情,及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切实做到传染病防控“五早”。

3.资金到位情况:20xx年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总计到位342.74万元,其中县市资金268.84万元,州疾控中心68.42万元,州人民医院4.48万元。

4.资金执行、管理情况:20xx年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中央补助经费共计执行341.74万元,执行率为100%。资金管理方面,无支出依据不合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无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情况;无超标准开支情况。项目实施单位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度健全,严格执行会计核算规范。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德宏州高度重视卫生专项资金监管工作,成立有卫生计生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德卫计发〔20xx〕213号),形成了财务与业务即分工明确,又相互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经费管理主要参照上级管理办法和定额标准执行,年度资金以当年目标要求管理使用。

二是完善项目方案,合理分配资金。德宏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和各项管理规定,在重大资金安排方面始终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资金分配坚持“钱随事走”原则,根据工作任务、补助标准、绩效目标等要素安排下达。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会计核算。项目实施单位资金管理制度健全,项目资金使用均按照相关制度执行;设有项目辅助账,对各项目资金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无支出依据不合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无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情况;无超标准开支情况。

四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对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及时开展监测,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预警、处置。按照既定方案要求,按时间节点有序开展工作。对各县市卫健局、基层项目单位开展业务知识的培训,强化工作执行力。五是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实效。业务科室定期、不定期深入县市、乡镇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工作进度缓慢、措施不力的县市和单位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追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项目绩效自评开展情况

按照《云南省20xx年度中央转移支付疾控类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方案》要求,对照承担的相应项目、年初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各县市首先认真开展本地区自评工作,其次州级进行复评,确保自评报告和数据真实、完整。

四、项目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一)产出分析

1.数量指标

(1)麻风病按规定随访到位率≥90%;

(2)4-6岁儿童视力检查人群覆盖率≥90%;

(3)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标本采集数1040份;

(4)流感监测病毒分离样本数156份;

(5)手足口病标本采集数300份;

(6)麻风病症状监测380例;

(7)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000人;

(8)疟疾血检任务17775份;

(9)鼠疫监测任务数4030份;

(10)人禽流感外环境监测80份。

2.质量指标

(1)麻风病可疑线索报告率达100%;

(2)流感标本核酸检测率100%;

(3)学生常见病监测任务完成率100%;

(4)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调查及时率100%;

(5)学生常见病监测学生完成率100%;

(6)饮用水监测任务完成率100%。

(二)有效性分析

时效指标。各项指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社会性分析

可持续影响。

1、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

2、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学校、公共场所等的卫生水平,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3、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4、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提高。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无其他说明事项。

五、结论

(一)主要指标情况及结论(可附表)

各项指标均达到年度要求,完成率较好。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各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指标顺利完成,加强项目管理,按照项目方案完成工作,达到项目目标。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中央补助资金有限,地方财政困难,经费投入难以满足项目工作的需求。部分县市预算执行进度不理想,究其原因既有项目单位报账不及时,未形成有效支出的原因,也有县市财政调度安排不及时、拨付不到位的问题。下一步我州将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强化督导检查,督促县市财政部门及时保障各项专项补助资金,提高项目资金执行力度,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四)工作建议

部门支出 篇5

一、部门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部门标准覆盖面,核心职能不突出。

中央本级项目点多、面广,按照《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部门标准建设的重点是突出部门的核心职能和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片面追求内部标准覆盖面,照搬财政项目构建部门标准基本框架,一年动辄编制三五十个部门标准,把类似“党团重大活动”、“干部培训”、“楼宇运行费”等共性项目都纳入部门标准体系。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顾此失彼,造成核心项目标准深度不够,共性项目仅罗列、堆砌一些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支出的通用标准,导致部门标准整体质量不高,核心职能不突出。

2.重编制轻应用,编制流程不顺畅。

部门标准通常委托第三方或者下达给有经验的单位牵头编制。牵头单位一年需指导几十个部门标准的编制,往往对总体层面考虑较多、服务与使用层面考虑较少,没有与用标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编制出的部门标准既没有在负责项目支出预算分配的单位检验,也没有在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基层单位试运行,部门标准缺乏可应用性。

3.部门标准层级与项目维度不相适应。

中央本级项目具有项目结构多维度、资源多元化的特点。项目承担主体既有中央单位又有地方单位,同一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既有中央财政又有地方财政。即使是中央单位承担的项目活动也有部分费用由地方财政分担。有的部门标准不能适应项目结构的多维度,没有做到项目承担主体与费用分担主体相互独立,具体项目承担单位难以从部门标准中找到与所承担的项目活动对应的支出标准,部门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4.部门标准相互割裂,缺少融合。

项目支出部门标准体系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机械地按照财政项目名称、范围设计部门标准,独成一体,不仅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会出现相同支出内容的标准不统一、标准内容冗余的问题。中央部门很多业务类项目存在相同或相近的支出内容,如果把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支出内容编制成单项或综合标准,将有利于统一项目支出标准,简化部门标准的编制。

5.部门标准的量与价缺乏有机联系。

可量化是项目支出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有的部门标准把不能量化的项目支出强加到可量化的项目支出中,混淆量、价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部门标准则把不同质的项目活动归纳到与其没有实质联系的量上。如二级财政项目“森林资源清查与动态监测”包含多个子项目,其中,“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项目与所核查的县、乡、村、小班数量相关,“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则与复查固定样地数量相关。在编制综合标准时,生硬地套用类似“国土面积”或“森林面积”这样不相关的量,量与价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有的部门用项目支出历史预算数去编制部门标准,而不是按其实际需要去编制,这样的标准与其说是部门标准,倒不如说是一个项目预算文本。

二、改进部门标准建设的举措

1.优化部门标准体系,突出部门核心职能。

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5]82号)、《关于加快推进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通知》(财预[2015]132 号),完善了项目设置规则,改进了项目管理方式,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央部门应加强规划引导,调整优化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减少部门属性不突出、不经常发生、难以量化的项目,如“党团重大活动”、“对外宣传”、“干部培训”、“楼宇运行费”等没有部门属性且不是围绕核心职能安排的项目;又如“引进国家先进科学技术”项目下的二级项目中,由于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实现方式不同,不可能重复发生的项目。中央部门应把部门标准编制的重点放在核心职能突出、容易量化、经常发生、市场没有标准的专项业务类项目和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上。对于国家林业局而言,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是其重要职责,是区别于其他部门的一项特定业务活动,且有量化管理基础,应作为国家林业局内部标准研究重点。

2.合理界定部门标准范围,用特定部门标准来规范同质项目活动。

正如建筑工程定额要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和设备及安装工程定额一样,某一部门标准所规范的项目活动应该具备同质、经常发生和可计量的特性。对于包含不同质活动的财政项目,可以制定多个部门标准;反之,包含相同支出内容的不同财政项目,则执行同一部门标准。这样既能简化工作,又能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如“森林资源清查与动态监测”项目包含“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林业基础数表编制与修订”、“重点国有林区和重点生态地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四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发生频率、程度、劳动组织方式、项目承担主体、中央与地方参与度各不相同,因此,应分别编制部门标准。

3.增强标准间的衔接和共享,引导建标与用标互动。

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财政项目都存在一些相似或相近的业务内容和项目活动,如“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项目和“荒漠化防治与管理”项目都包含卫片数据购置、数据库系统建设与维护、能力建设等项目活动。应针对这些相似或相近的项目活动编制模块定额标准,再通过模块定额标准和财政部通用定额标准的排列组合构建部门专用标准。

编制部门标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部门标准初稿形成后,首先对照项目支出历史预算数进行模拟,判断其是否与国家财力状况相衔接。然后在有预算分配权的单位和申请项目支出预算的基层单位试用,检验定额标准是否与预算安排相衔接、是否符合基层预算单位的要求,充分听取预算编制单位、预算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组织部门标准试用情况的分析、评估,不断优化部门标准。

4. 按照项目维度设计部门标准的分部、分项。

制定部门标准既要保证参与项目活动的单位都有相应标准可参考,又要避免标准碎片化,在保证项目主体和资源配置主体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取项目活动单元的最大公约数确定标准的分部、分项。如“省级固定样地复查”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中唯一由各省(区、市)完成的项目,将此设计为部门标准的分部,可以简化部门标准的编制。此外,中央财政以“省”为单位对“省级固定样地复查”安排补助,有的是全额补助,有的是部分补助,因此项目支出按《森林资源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全口径测算为宜。

除了“省级固定样地复查”以外,其他项目活动虽然都由中央预算单位承担,但不同预算单位参与频率、程度不同,因此需对不同预算单位承担的项目活动分别设计分项加以区别,确保该项目活动单元和承担单位相互独立。分项支出标准如存在资源配置主体交叉,则通过设专栏来反映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如“省级固定样地复查”野外作业用车由地方安排,可通过“资金来源”专栏区分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编制中央部门2016 ~ 2018年支出规划和2016 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15]91号),项目支出预算要编制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组成基价的投入要素还要嵌入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5.关键项目活动标准要量化、细化,次要项目活动标准宜粗放制定。

部门标准只适用于容易量化管理的部分,它只是预算管理方式的一种,不是市场交易价格。预算单位在实际执行中必须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将资金结余按规定上缴财政。因此宜对项目支出中容易量化管理的部分制定部门标准。

直接费用往往容易量化,部门标准可以只测算容易量化的费用,不容易量化的费用可参照《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中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实行分段超额累退比例计取办法,具体比例由部门酌情设定;或者通过专家评审、经验估计、比例类推等方式进行管理。

6.部门标准实行“基价+地区调整系数”。

中央本级项目面向全国,各地区地域条件差异悬殊,特别是林业项目通常在荒郊野外作业,受地类地貌、交通条件制约,工资、津补贴存在地区差异,因此部门标准宜用“基价+地区调整系数”方式进行编制。如“省级固定样地复查”主要受样地的地形地貌、交通条件(路网密度)、样木数量的综合影响,同时,临时工工资、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这些因素对项目支出的影响在各省(区、市)各不相同,因此,采用“基价+地区调整系数”的方法可以极大地简化部门标准的编制。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为例,说明构建项目部门标准基本框架的思路。

1. 按项目活动规律和项目支出特点设计分部、分项。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通常分三部分业务工作:全国技术支撑、统计程序完善、年度汇总分析;②省级固定样地复查;③国家级技术指导、样地检查、卡片验收、数据统计和成果编写。尽管省级固定样地复查与样地检查支出内容相同,但省级固定样地复查由各省组织完成,样地检查由中央单位承担,而且资源配置主体也不同,从项目主体和资源配置主体相互独立来考虑,部门标准相应的分部可设计为:“1.全国汇总分析”、“2.省级固定样地复查”、“3.国家级样地检查指导”。

在分部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结构拆解项目活动单元,使每一活动单元与其承担主体保持独立,再对这些活动单元进行重要性分析,按ABC分类法将影响大、容易量化的活动单元设计为部门标准的分项。如“2.省级固定样地复查”,可分为“2.1地面调查”、“2.2遥感调查”等。

对于资金来源既有中央财政又有地方财政的项目活动单元,在分项支出标准中应设专栏单独反映,以厘清资金来源渠道。

2.测定可量化支出标准。

在设计分部、分项的基础上,根据支出特点和投入生产要素分项测算。如“2.1地面调查”,其劳动组织方式为工组,每工组由4 名人员组成(技术人员2名、临时工2名),每工组配备1辆车。地面调查中容易量化的支出是差旅费、劳务费、租车费。

以浙江省为基价参照,按浙江省平均样地难度设定每个工组平均每个工作日完成1个样地,“2.1地面调查”的基价组成为:①差旅费。地面调查通常远离大城市,住宿费标准按财政部规定标准的70%估算,考虑工组已配备车辆故不再考虑交通费;伙食补助费、野外工作津贴按国家统一标准确定。固定样地地面调查相当于地质勘查中高度流动分散的普查,野外工作专业技术人员通常享受地质勘查职工的工资标准和野外工作津贴。浙江省执行的是六类地区标准。②劳务费(野外雇工费)。野外作业临时工按浙江省的标准为每人每日200元(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按技术人员标准)。③其他交通费(野外作业用车)。在浙江省通常租用小汽车一个台班费用为700元。“2.1地面调查”部门标准基价见右上表。

3.地区调整系数。

由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面向全国,固定样地地面调查业务与地形地貌关联较大,劳务费、野外工作津贴在基准定额中占较大比例(假定住宿费、野外作业用车单价在全国范围内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部门标准中的地区调整系数计算如下:

目标省地面调查综合调整系数=1+固定样地难度系数+临时工工资系数+野外工作津贴系数

其中:①固定样地难度系数=目标省的固定样地难度系数/浙江省的固定样地难度系数-1。林业调查行业经过多年实践,已经积累了全国固定样地综合难度系数的经验值。它根据各省(区、市)的地形地貌、公里网密度、样木株数综合确定,若固定样地难度系数全国平均数是1,那么浙江省为0.68,福建省为0.85。②临时工工资系数=(目标省全社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浙江省全社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1)×劳务费占基价比例。③野外工作津贴系数=(目标省地区类别津贴标准/六类地区标准值-1)×野外工作津贴占基价比例。

4.间接费用估算。

地面调查除了部门标准基价表所列的支出外,还包括不容易量化或虽可量化但影响很小的项目支出,如:工器具、消耗材料、调查卡片、往返差旅费等,为简化部门标准的编制,可在部门标准基础上加计一定比例进行费用核定。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可测定其他分部、分项基价及地区调整系数。所有分部、分项的基价和地区调整系数及间接费用计取比例就构成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的部门标准。

四、结束语

中央本级项目面向全国,各地区地域条件差异悬殊、项目类型复杂、事权财权交错,因此部门标准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考虑项目结构性、资源性、节点性、区域性的同时,兼顾项目主体和资源配置主体相互独立来设计部门标准的分部、分项及地区调整系数,才能使申报项目支出预算的单位都有标准可依,充分发挥部门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摘要:本文根据中央本级项目面向全国、项目类型复杂、各地区地域条件差异悬殊、事权财权交错的实际,分析了部门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部门标准建设的举措,并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项目为例进行说明。研制部门标准要善于把握项目活动规律,紧扣部门核心职能,考虑项目结构性、资源性、节点性、区域性的特点,兼顾项目主体和资源配置主体相互独立来设计部门标准的分部、分项及地区调整系数,确保申报项目支出预算单位都有标准可依。

关键词:部门标准,项目支出,部门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部门支出 篇6

第一条为规范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以下简称项目评价) 工作行为, 提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依据《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试行) 》, 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本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评价的组织规范、技术规范和行为规范等。

第三条本工作规范适用于参与项目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财政厅、主管部门、项目实施部门 (单位) 、专家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组织规范

第四条组织规范主要包括项目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权责关系、参与评价各方的工作职责等内容。

第五条本规范所称评价组织机构是指负责对某项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部门或单位。

第六条主管部门依据项目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评价实施办法和组织实施形式。一般项目原则上由部门组织内部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评价, 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由中介机构在专家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项目应组织专家组和遴选中介机构, 明确项目评价要求, 确定具体评价方案, 认定项目评价结果。中介机构主要负责项目所涉及各类经济信息、财务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或鉴证, 形成初步评价意见。

第七条专家组负责重大项目绩效评价业务工作。具体包括评价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法的选定, 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制定以及项目评价结论的审定等。专家组的成员由评价组织机构结合项目特点, 在财政厅建立的绩效评价分类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如绩效评价专家库中无该项目所属领域的专家, 评价组织机构可推荐该领域专家, 经财政厅核准后, 充实进绩效评价专家库。

第八条中介机构负责具体的评价实施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项评价信息, 鉴证项目单位的财务、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对项目实施客观评价, 并向专家组提交初步评价报告。委托的中介机构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 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并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法人组织。具体包括会计事务所 (公司) 、资产评估事务所 (公司) 、相关管理咨询公司和调查公司等。

第九条评价组织机构委托中介机构实施项目评价时, 委托方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权责应以协议的形式加以约定。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目标及内容、评价形式和要求、提交评价结果的期限、委托方的协作事项、评价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等。

第十条中介机构评价结束时, 评价组织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对报告中存在数据和情况不实、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评价组织机构有权提出修改意见。中介机构的评价意见作为专家组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项目单位应按照评价要求提供项目绩效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信息, 并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二条财政厅负责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和专家库的建设, 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工作标准, 并对主管部门、专家组和中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专家组可结合项目特点确定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第十五条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性评价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个性评价指标是针对项目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社会效益、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具体指标由财政厅确定。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个性指标由项目专家组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确定。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程序:

1.评价组织机构组织项目专家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确定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总体结构框架。

2.由评价项目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根据专家组设计评价总体结构框架, 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并上报专家组。

3.专家组与项目单位管理人员沟通的基础上, 提出指标体系修正意见。

4.专家组对上报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审定后, 提交评价组织机构核准。

第十九条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须严格按照《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试行) 》及相关规定, 遵循“委托受理、方案设计、实施评价、撰写报告、提交审核”等程序, 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

1.委托受理。评价组织机构应与中介机构签订《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协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严格按协议条款执行。

2.方案设计。中介机构在接受委托后, 按照有关规定和专家组的要求制订具体评价实施方案并报评价组织机构审定。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人员及分工、具体评价时间等内容。

3.实施评价。中介机构应依据专家组审定的评价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评价, 采取以现场评价为主, 非现场评价为辅的方式, 收集核实被评价项目 (单位) 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对评价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审, 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4.撰写报告。中介机构要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协议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依据充分、数据真实、内容完整、分析透彻。

5.提交审核。评价报告经中介机构负责人签章后,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组织机构和专家组审核。中介机构对被评价项目 (单位) 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应妥善保管绩效评价工作底稿和有关资料, 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第二十条专家组根据评价方案, 结合现场考证, 在全面审核项目绩效报告、中介机构评价报告以及单位所有评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并向评价组织机构提交综合评价报告。

第四章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工作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工作纪律,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 深入实际了解和调查情况, 对评价组织机构负责。

第二十二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

1.对被评价方相关情况的知情权。

2.对绩效评价方案的修改建议权。

3.对绩效情况评价的表决权。

4.依法取得相应的报酬权。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履行以下义务:

1.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 并为委托方提供真实、可靠和详尽的评价意见。

2.按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独立或共同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3.不得擅自向外泄露绩效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有关情况。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四条专家和中介机构接受聘用委托时, 遇到与被评价方有利害关系或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 应主动提出回避;被评价方认为评价专家与本单位有利害关系的或存在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 也可提出回避申请, 但需说明理由, 并提供相应证据。专家是否需要回避, 由委托单位审定, 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评价组织机构发现后有权终止委托。

第二十五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财政厅将根据情节轻重, 给予解聘、通报等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 有关责任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1.泄露绩效评价相关资料或有关情况的。

2.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

部门支出 篇7

1 平衡记分卡的运用和发展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是源于战略的各种衡量方法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框架,它是由美国哈佛商业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与复兴方案国际咨询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大卫·诺顿博士(David P.Norton)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测评系统。BSC综合了4种不同层面即财务、客户关系、内部流程及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可以科学地衡量企业包括客户关系、创新能力、质量水平、员工积极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在内的无形资产在创造持续经济价值上所发挥的作用,反映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财务和非财务状况的平衡,滞后指标和领先指标的平衡,外部绩效和内部绩效的平衡。

BSC自从问世以来,被世界上许多组织采用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如微软、可口可乐瑞典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等,在绩效型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

将BSC具体应用于公共财政支出部门的绩效评价时,要结合部门的实际,以公共财政职能为基点,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四大原则,即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性,分别从财务、公共导向、内部流程及学习和成长四大层次建立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2 基于BSC的教育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实施BSC绩效考核要围绕部门的战略和使命进行四大层次的指标设计。对于公共支出教育部门来说,其使命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履行这一神圣的使命,必须紧紧围绕着“花费多少经费、怎样进行培养”来制定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育的规划要考察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情况,而高等教育要明确设置的专业及其教学要满足本区域乃至全国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这些战略目标具体可以分解成财务、公共导向、内部流程及学习和成长这四大方面的评价体系。

2.1 财务方面

财务目标是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先考虑的目标,及时和准确的财务数据从来都是管理层人员有效管理组织的重要因素。公共财政支出部门主要概括部门履行职能的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反映整个部门资金使用状况,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及其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对于教育部门而言,财政的教育拨款是教育支出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财务目标是在财政支持下,所能取得的收入与履行职能的成本之间达到平衡,并能持续发展。可以从资金筹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考核。教育部门财务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见表1。

注:教育经费收入包括财政性经费和非财政性经费,财政性经费是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包括教育事业旨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和基建拨款;非财政性经费包括事业收入、捐集收入、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2.2 公共导向方面

教育部门在处理客户关系方面,要面对的主要客户是社会广大群众、下属事业单位、学生等。教育部门制定和实施的主要战略要考虑能否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因此对其进行的几项核心的或总的评价有公共教育产品的投入在本地区能否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和所在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政资金在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要完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神圣使命,还需要人民教师付出辛勤劳动,因此公共教育部门需要战略性地管理与协调教师来支持实现整体战略目标。教育部门的公共导向评价指标见表2。

2.3 内部流程方面

内部流程重视对客户满意度和实行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可以通过内部努力改善的工作方式和程序。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的能力、创新能力、服务绩效的指标等。教育部门内部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见表3。

2.4 学习和成长水平方面

可持续发展也是教育部门的重要战略目标。评价教育部门的学习和成长水平,可以从管理与文化、科研能力和信息系统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每一方面的考核又可具体细分为众多指标(见表4)。

3 基于BSC的教育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应用分析

(1)在推广BSC概念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将部门战略规划分解为可量化的绩效目标,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此外,在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时,还要经过特性测试,即按指标的可理解性、可控制性、可实施性、可信度、可衡量性及是否低成本获取来确定,并确保这些指标要与战略规划目标一致、与整个指标体系一致。

(2) BSC指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果将教育部门的指标作适当修改,则可作为下属单个学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例如,在财政投入乘数指标中,改“各学校经费收入总和”为“该学校经费收入总和”,此外还要将年级作为内部考核的对象,在应用权重进行衡量的指标中,此时就要将该权重改为各年级经费收入与全校经费收入之比。

(3)由于BSC的目标是通过四大层面分析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的均衡,一个设计合理的BSC不仅可以促使部门对四大层面进行研究,而且可以使上级机关更好地了解该部门政绩的具体状况,并通过对上一年度的绩效目标及其实现情况,发现问题,尤其是那些未能实现的绩效目标,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达到财政支出评价的目标。

4 结论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基本前提,然后研究如何对这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及确定指标权重。基于BSC的教育部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在理论上是一个初步探讨。以上四大层面共31项指标,涵盖了教育事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中重要的指标(朱志纲主编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指标库有47项),有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指标,有定性和定量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财务指标作为一种滞后性指标,只限于提供过时的信息,“信息系统水平”作为一项先进指标,没有出现在指标库中,而这正是BSC所强调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学习和成长才是整个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摘要:平衡记分卡是源于战略的各种衡量方法一体化的绩效评价框架。文章将平衡记分卡应用于公共财政支出部门的绩效评价,结合实际,指出应以公共财政职能为基点,针对不同评价对象,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四大原则,即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性,建立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对于公共支出教育部门来说,其使命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战略目标具体可以分解成财务、公共导向、内部流程及学习和成长四大评价体系。通过设计四大层面共31项指标,涵盖了教育事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中重要的指标,有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指标,有定性和定量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科学、合理地评价部门支出的绩效。

部门支出 篇8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一套以支出结果为导向、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 注重“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应运而生。预算绩效管理逐步与财政资金的使用与有效公共服务联系起来, 解决了衡量财政效率的难题;另外, 确立了结果导向管理, 消除了传统过程管理模式不注重结果的弊端, 完善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是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路径, 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现实要求。

气象部门从2005年被财政部列入绩效考评试点部门起着手该项工作, 截至目前, 已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将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在部门内部公开, 逐步建立了以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本文将以“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为例, 总结分析了绩效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并提出相关思考建议, 为气象部门绩效管理添砖加瓦。

一、项目简介

气象探空业务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国防和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 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垂直廓线资料。目前四川省气象部门共有7个气象探空站, 每个气象探空站每天开展2次综合观测, 同时1个气象探空站每天多开展1次单独测风观测, 获取每一高度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所有探空站均使用L波段探空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

该财政支出绩效总目标是在完成年度目标的基础上, 保证全省探空业务稳定运行, 发挥探空资料作为天气预报主要资料的重要作用, 针对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评估与监测等特殊需求, 提供精细的观测资料, 实现国家对气象事业发展投入的效益;阶段性目标是完成全省探空仪、气球采购供应, 保障探空系统设备低故障率运行。按规定完成全年高空气象观测任务, 完成重要天气过程、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加密观测任务, 观测资料满足天气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绩效评价程序

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四川省气象局负责组织, 按照确定绩效评价对象、下达绩效评价通知、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建立绩效评价档案的步骤对该项目进行了评价。

(一) 评价对象和评价人员

本次评价对象为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 该项目为事业费下达常规运行维持费项目,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负责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 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自评并撰写绩效自评报告;省局计财处负责制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四川省气象局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并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 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省气象局根据此次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和项目本身特点, 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绩效评价的相关文件, 明确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 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负责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 收集基础数据资料, 包括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的产出效益等。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评价质量信息来源于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质量通报;报文质量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报文质量评估通报;报文上传及时率来源于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传输质量通报。

(四) 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按照评价工作方案的安排, 评价人员深入被评价单位了解情况, 听取被评价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实地查看现场, 核查、核实各项数据、公文卷宗、资金使用, 对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绩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并进一步收集需要补充的基础数据资料。

(五) 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

评价人员根据具体评价的实施情况, 在项目原有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收集到的各项基础数据资料, 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项目的绩效报告和基础数据资料进行审阅, 运用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数据计算、资料分析, 并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中的各项指标评价打分, 对本项目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

(六) 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将本项目的各项材料汇总整理, 结合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建立绩效评价档案。绩效评价报告的内容涵盖项目基本概况、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报告格式符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1]285号) 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客观的反映了项目的主要绩效情况。

三、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 评价方法

按照财政部有关绩效评价工作管理的规定和意见, 此次评价采用如下方法:目标预订与实施结果比较法;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效果与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对比;询问查证法;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 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 从而形成初步判断;专家评议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 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二) 评价指标、方法

评价标准值的选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既要解决标准值层次性问题, 又要尽可能解决标准值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逐步建立起与支出指标相适应的标准值体系。鉴于此, 在参考气象部门的绩效管理办法和国外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 采取3E评价法 (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 和定量指标体系评价法。经济性 (Economy) , 是指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 克服财政支出活动中严重浪费和不均等问题;效率性 (Efficiency) , 是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有效性 (Effectiveness) , 是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 需要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来衡量。

运用“3E”评价方法, 对本项目的评价如下:

1.经济性评价。四川省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总投入4996800元, 下达到四川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4120800元, 下达到其他相关单位876000元, 资金到位率达到100%。其资金使用主要为:

(1) 器材消耗经费。2011年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用于采购探空仪、探空气球、观测仪器设备备件等消耗器材经费395.6040万, 占全部运行维持经费的79%, 是气象探空业务维持经费支出的主要部分, 其消耗的器材经费占运维费较大的比例;

(2) 设备保障等经费。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探空设备维修、维护、检定、水电、通讯等经费, 占该项目经费的21%。

该项目严格按照气象探空业务经费管理办法, 做到专款专用, 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气象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气发[2007]149号) 、《气象部门业务经费管理办法》 (气发[2007]163号) 、《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定额测算表》等国家和气象部门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 严把监督审核, 对于业务定额核算、经费支出标准、消耗器材的采购都有明确的标准, 职责分工明确, 标准合理, 执行规范。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各项制度执行落实较好, 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对比项目年初预算申报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 气象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支出安排合理, 重点投入业务运行, 兼顾设备保障和业务日常运行维护, 实施单位能够做到实施前有预算、实施过程中有监督和控制、预算成本控制合理、支出规范。

2.效率性评价。从项目的实施进度来看, 2011年7月30日完成预算进度的60.97%, 9月30日完成项目预算进度98.46%, 12月底完成项目预算进度100%;从完成的质量来看, 本项目科学合理地制定了绩效目标和支出预算, 有效的保证了全省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稳定可靠运行, 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高空气象观测预期目标。

3.效益性评价。四川省气象部门2011年探空业务运行维持费项目, 共采购探空仪05型5600套, 单回答器400套, 探空750克气球5500个, 探空300克气球400个, 与预算采购数量持平, 全年执行规范, 无调整事项。全年, 全省探空系统故障率为2.91‰, 达到了年度目标低于15‰的标准;年均综合观测次数5494次, 符合绩效目标年均综合观测的标准;全省高空探测平均高度为31046米, 符合高于26000米的标准;观测质量错情率为0.0‰, 符合年度目标小于0.3‰的标准;高空探测资料报文评估平均为100.02分,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 本项目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本项目的实施保证了全省探空业务日常稳定运行, 发挥探空资料作为天气预报的主要资料的重要作用, 能够为国防和国家安全、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社会重大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观测数据, 为云水资源、新能源开发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大气垂直廓线资料,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目标的量化, 即为绩效指标。绩效指标, 加上有关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的内容, 即构成评价指标。对有关评价指标赋予一定的标准, 即为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 相应得出绩效评价得分。本项目在进行绩效评价时, 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其中, 二级指标中的“项目产出”下设10个三级指标, 包括:综合观测、单测风、报文质量、观测质量、探空高度、单测风高度、综合探测有效率、探空设备故障率、资料及时上传率、成本控制;“项目效益”下设10个三级指标, 包括:防灾减灾、工农业生产、资料全球交换、国防和国家安全、重大气象服务保障、气候资源利用、重大项目环境评估、预报服务需求、气候变化研究、用户满意度。

根据该指标体系, 评价小组对该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逐个进行评分, 最后将评分加总起来, 得出的最后总分即为该项目的绩效得分, 最后根据绩效得分和其他资料形成最终的评价结论。

四、评价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第一, 由于目前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在对针对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方面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如对于绩效较好单位和项目, 应给予奖励, 对于绩效较差的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奖惩来推动绩效管理的发展, 提高项目相关人员注重绩效、改善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 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问题, 如本项目所采取的指标体系中, 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财政支出绩效三个指标所占权重之比为20:25:55, 这样权重分配是否客观, 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上一篇:信息科技下一篇:高中英语新课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