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及实施措施

2024-08-27

构建及实施措施(共10篇)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1

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全面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包括成本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成本预算项目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管控及评价。成本预算执行是企业执行预算管理和进行预算过程控制的重要工具,预算执行所引发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最终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常见的预算执行问题主要包括: 全面成本预算难以执行,讨价还价的现象依然存在; 预算单位未按照原定预算项目进行开支,随意调整预算列支范围; 预算单位未按预算时间开展项目,造成成本预算完成进度严重滞后或者超前; 企业预算执行缺乏弹性,无法针对市场变化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企业预算执行监控侧重于对预算执行结果,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等。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企业全面成本预算管理成功实践,总结构建了一套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希望能够为企业健康、高效地开展预算执行监控提供帮助。

一、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构建

对成本预算执行的监控与预算资源的配置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通过预算执行监控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离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笔者结合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的成功探索和自身多年的财务实务管理工作经验,围绕价值型财务管理战略目标,从制度层、操作层及平台层面开展体系化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助推企业预算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

1. 制度层面

建立完善的全面成本预算监控制度,这是实施全面成本预算监控的基础。全面成本预算监控制度强调对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对全面成本预算监控流程进行梳理,以制度规范形式将管理要求、流程、职责、时限等要素进行嵌入固化,建立全面成本预算监控规则。

2. 操作层面

全面成本预算监控操作层面强调监控工具的运用和重点监控环节的落实,切实提高预算监控的效率及效果。在监控工具上,要为每个业务部门建立一套定制化的全面成本预算监控表,既突出管理的共性又兼顾各部门的业务特点; 在监控环节上,将传统的预算执行后监控向事前监控和事中监控拉伸,找出各环节的关键点进行重点防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 支撑平台

简洁统一的业财互动沟通平台是企业落实全面成本预算监控的重要条件,通过统一的、归口的集中式管理,提升与资源使用部门间的沟通效率,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实施措施

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业财双向融合,从制度规范、监控工具、重点环节及支撑平台四个维度入手,提升企业资源管理效率和效果。

1. 规范全面预算监控管理流程,确保成本预算管理有法可依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资源牵头管理部门,应牵头制定发布单独的《XX企业全面成本预算监控管理办法》或至少包含在《XX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中,通过制度规范将全面成本预算监控的理念与企业的管理实际相互融合。作为全面预算监控流程的指导性文件,该办法流程应明确细致的规范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各业务部门在全面成本预算监控流程中的职责分工、工作要求、操作步骤、执行要点等。通过企业对成本类型进行界定、对各类成本的监控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对业务、采购和财务之间在各类业务项目开展、审批过程的要求和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成本监控在完善的机制、规范的管理中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监控环节的管理流程、执行规范、操作标准要向业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内部各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具体可以通过备案制、登记制、实时监控、实时修订等理念和工作方法。而业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相互联系,构建了业务和财务之间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2. 设计全过程成本预算监控表,促进成本监控手段量化转变

过去企业对成本预算监控缺乏明确可行的量化控制手段,除每月统计通报各业务部门年度预算执行率,财务部门缺少途径、工具对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和成本使用进行事前控制,一般只有在各业务部门到财务部报账付款时,财务部门才能通过账务处理记录各业务部门已开展的项目和成本发生情况,被动接受业务项目已经开展后的成本预算执行信息。为改变这一情况,需要将财务监控从末端反映分析延伸至业务开展过程,将成本预算项目审批立项、合同签订及付款预提进度均纳入对各业务部门年度预算执行监控中。财务部门应在对每个业务部门成本预算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为每个业务部门建立一套全面成本预算监控表,监控表包括《监控总表》和《监控明细表》。《监控总表》反映各业务部门年度预算完成和超年度计划情况,体现部门预算执行的整体情况,表中各月数据链接于《监控明细表》。《监控明细表》反映各业务部门具体成本项目各月付款情况和成本预算完成情况,体现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的过程信息。财务部门通过对《监控总表》中“超年度预算额度”指标的控制即可以实现对业务部门年度成本预算目标的刚性控制。

3. 把握成本预算监控的核心环节,实现成本监控有的放矢

为避免与合作商的法律纠纷,企业对已经签订合同的项目需要按照合同付款条款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付款。如果某个业务部门已经超成本预算额度开支成本,但由于业务合同已经签订,相关款项必须如期支付给供应商,这样财务部门实际上对业务部门的成本预算完成并未起到有效的监控指导作用,为企业的顺利运营埋下隐患,因此规避成本预算超目标风险的核心监控环节是在合同签订环节。成功的全面成本预算监控流程将控制重点从成本完成的事后统计通报往前移动至对业务项目的立项审批环节和合同签订环节的管理,在业务项目立项审批和合同审批环节对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项目进行监控和审核,从而实现在业务项目开展的源头实施控制。

4.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打造适时的互动服务平台

财务工作专业性较强,财务管理办法往往会让业务经办人员不好理解、有畏难情绪、不易配合,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办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甚至流产。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就要求财务部门立足于“站在业务部门的鞋子里来理解财务”,在流程设计、制度规范和业务解释各项环节工作中,财务部门都需注意加强与业务部门进行双向交流和知识互通,促进业务部门对成本监控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 1) 加强沟通,对业务部门进行预算执行管理要求培训。如对技术线条各部门进行维护费成本的培训、对市场部门及营销部门进行了客户服务费成本的培训等。将与业务部门息息相关的成本类别明确定义、界定范畴、规范要求,加深业务部门对财务工作性质、目的和方法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企业知识共享区建立财务共享文件夹,整理汇编和定期更新合同涉财审核依据、要求,普及合同签订、审核相关知识,共享合同管理及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如各类合同模板、财务审核要点、最新的财务要求、各业务部门出现的合同规范问题汇总、数字大小写规范等。

( 2) 授之以渔,满足业务部门的业务成本执行管理需求。随着成本管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精细,业务部门也会逐步认识到加强对业务项目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缺乏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觉得力不从心。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与业务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分析等方式,加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深挖其成本预算执行管理需求,帮助业务部门建立适合的成本预算执行监控管理模式。如帮助市场部门建立了广告宣传费、社会渠道酬金、促销费、积分计划、客户服务费、其他费用项目等各类型费用项目的监控方法和审批流程,通过输出成本费用监控管理方法,促进业务部门加强自我监控、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摘要:强化成本预算执行监控是企业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抓手,结合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的成功探索和多年财务实务管理工作经验,围绕价值型财务管理战略目标,从制度层、操作层及平台三个层面提出了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构建思路,助推企业实现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企业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业财双向融合,从制度规范、监控工具、重点环节及支撑平台四个维度入手,才能提升企业资源管理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全面成本预算,执行监控体系,构建,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洁.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6(24).

浅析城市夜游的要素及构建措施 篇2

【关键词】城市旅游;夜游;要素;构建措施

一、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依靠城市文明的魅力、城市的总体形象来吸引旅游者。西方经济研究学家认为现代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物质的有机实体,城市在地理上集中了各种设施和吸引物,布局于最能满足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要的地点上,并且各个城市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城市的旅游功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游憩功能已被列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另外三种功能是居住、生产和交通)。早期有些城市凭借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旅游者观光游览的目的地。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对旅游者形成了巨大吸引力,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并把它和城市的现实基础、资源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二、城市夜游的兴起及发展现状

城市夜游作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产品,对城市旅游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旅游时间更加的充分和合理化,城市“夜游”得以快速的发展。比如,浪漫不夜城威尼斯,打造出NBA和好莱坞的洛杉矶,擅长文化多元经营的新加坡,被誉为购物天堂的中国香港等,“夜游”成为了这些城市独特“夜经济”的增长点,而且让游客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的辉煌和活力。广州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仅动物杂技、马戏表演一项夜间旅游,就获得了百万元的巨额收入;南京夫子庙景区自2002年9月20日开始,亮灯时间延长1小时,结果各商家及旅游景点的营业额普遍提高了20%以上,个别餐饮企业的效益也增加了一倍。

开展夜间旅游是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再开发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出适于夜间进行的旅游项目,则会使资源的效能得到更大的利用;而且夜间旅游的发展还能够起到改善环境的结果。如珠江从广州市区穿过,以前江面垃圾横行、水质污染严重,广州市政府痛下决心,对该河段及两岸景观进行了综合整治,投入巨资建成珠江广州河段两岸的“观景兴奋带”和“光亮工程”,一条旅游热线——“珠江夜游”由此而兴起。

三、影响城市夜游系统的要素及构建措施

城市夜游系统作为一种较新的城市旅游模式大多被认为是城市观光的一个部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城市夜游系统相对缺少整体规划设计,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城市灯光与城市夜游的关系方面。这极大影响了城市夜游的发展。

1.旅游的发展程度

城市夜游系统的形成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一个城市发达的旅游经济、良好的夜间休闲传统和特定的客源群体密切相关。

(1)发达的城市旅游经济

发达的旅游经济是开展城市夜游的前提。城市夜游系统的形成发展,首先要有大量游客前来光顾,无论是上海的外滩夜景、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夜景,还是广州的珠江夜游都是在这一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也说明城市夜游是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度假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各类休闲度假产品都相对成熟,对游客有着明确的指向吸引力,城市本身的整体形象和休闲魅力是游客前往的主要驱动力。

(2)夜间休闲的传统

夜间休闲的传统能够形成城市夜游的整体氛围,为城市夜游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成都,当地市民普遍有夜晚休闲的习惯,相应的餐饮和娱乐场所也有夜间经营的传统,因而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加入城市夜游的行列中来。

(3)特定客源群体

特定客源群体是城市夜游的发展动力,其与传统的观光游客有着很大的不同,滞留时间较长,至少是过夜游客,不以观光为主要目的或唯一目的,而是将城市夜游与夜晚的休闲相结合。如通常会在夜游城市的过程中享用晚餐、出入酒吧等娱乐场所。这也标志着城市夜游产品开始告别夜游观光阶段,将美食、娱乐、演艺、休闲的元素加入进来,成为度假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选择的城市夜游休闲产品。

2.城市夜游景观基础

夜间景观是是构成城市夜游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分类分析,可以将城市景观按照不同属性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构筑物景观3个类别。其中自然景观包括: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公园等;人文景观包括:文化、民俗、政治、经济和历史景观等文化生活形态;构筑物景观包括:主要建筑实体、基面、城市开敞空间、大型桥梁、景观小品等。

3.夜游系统的安全要素

目的地城市的安全问题与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消费和旅游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确保城市安全,对于城市旅游形象非常重要。之于城市夜游系统则更为关键,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城市,旅游者是不敢夜间出游的。而要确保城市夜间的安全,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治安

常规的社会治安工作是城市夜间安全的保障。由于城市夜游在时间上的特殊性,所以良好的社会治安对于开展城市夜游来说尤为重要。城市的安全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出警速度和城市犯罪率都是非常敏感的要素。

(2)城市安全设计

城市安全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景观规划时采取的安全保障设计,主要是防止游客发生安全意外事故。具体到城市夜游系统上,包括道路、桥梁的安全设计,建筑物的护栏安全设计,灯光照明的安全设计,各种安全警示标志等。另外,由于夜间没有光亮,影响视觉观察范围,易成为事故和犯罪活动高发时段。因此,照明的作用非常重要。

(3)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接纳程度

当地居民是否接纳旅游者也会影响到游客的城市夜游活动。一般情况下,成功的旅游度假城市的当地居民在面对外来游客时会有着健康、自信、开放、友好的态度。但也有一些情况表明,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共享城市基础设施时,一旦发生矛盾,将有可能引发双方的群体对立,从而对旅游度假城市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游客进行城市夜游时,由于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到当地居民的日常休闲生活,所以产生矛盾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此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全面提高当地居民素质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4)紧急救援系统

医疗、救援等紧急救援系统也对城市夜游系统起着支持作用,它们的存在能够让外来游客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4.城市灯光照明

灯光照明是城市夜游系统的前提和核心吸引力之一。灯光作为现代城市夜游最关键的因素,不仅是夜游进行的先决条件,本身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电光源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传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从本质而言灯光不仅仅是“照明”的概念,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城市生活在夜晚得到延伸。城市的夜晚生活不仅可以包容白天生活的全部内容,还可以创造出比白天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城市夜游的灯光照明设计可以借鉴欧洲城市灯光照明的“绿色照明”、“整体照明”和“光环境”的理念。

绿色照明理念,指使用高光效、节能、环保型光源及灯具,同时灯光对环境没有光污染;整体照明理念,主要指灯光的色彩形成整体的格局,避免杂乱无章。欧洲的城市夜晚几乎都使用暖白色或黄色灯光,整体性很强。光环境理念,是指营造城市夜晚的总体感觉。欧洲城市夜晚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非常亮,使用的灯具也不是很多,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舒适、柔和,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

5.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是城市夜游系统的重要辅助条件,方便易识的城市交通系统可以帮助游客快捷有效地到达目的地。它包括:

(1)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识别性

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识别性是指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文字、图案、图标、颜色等能够完整、准确地传达方向、地点、距离、注意安全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和图标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易于识别。

(2)城市交通系统的准确性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交通系统应不断更新,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如果交通系统不能及时更新提供准确的城市交通信息,不仅会增加游客的出行成本,还会降低游客对整个城市的评价。为此,城市交通系统除了要更新各种指示标牌外,还应及时更新城市交通地图和城市旅游图等。

(3)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性

除了传统的各种指示标牌、地图等外,为方便城市游客的出行,城市交通系统还应包括新型的智能交互式电子指示系统。这种电子指示系统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游客和系统的人机对话,并对城市夜游游客有着独特的便利性。

(4)运营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对于城市夜游游客十分重要,营运时间较长、延时较晚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力地刺激游客夜游,也能够在整体上刺激当地居民的休闲消费,促进整个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比如,在城市夜游和夜生活比较繁荣的地方,地铁的运营时间普遍较长,能够为游客提供充足的夜游时间,使其不必为回程交通问题担心。

(5)公共交通工具及线路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及线路对城市夜游也有很大的影响,充满地方特色的城市交通工具和专为旅游者设计的游览线路能够极大地刺激游客的夜游热情。以充满英国伦敦特色的红色双层巴士“路主”为例,这个为伦敦公共交通服务了半个世纪的品牌不仅形象亮丽,而且乘客可以随时上下门的便利和多样化的巴士旅游线路也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汽艇、公共汽船和有名的“贡多拉”共同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并一直营业到午夜。

6.城市夜游产品

城市夜游系统要向综合性、休闲特色的方向发展,除了城市景观基础,还需要组织化、系统化的城市夜游产品作为配套产品。

(1)夜游观光产品

夜游观光产品主要以城市夜间景观为主,依托相对固定的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夜游观光产品。如广州的珠江夜游,是典型的城市夜游观光产品。珠江夜游一般是从人民桥附近西堤码头出发,向东行驶,经解放大桥、海珠桥、江湾大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鹤洞大桥,而后回程。沿途景观有珠海丹心、东湖春晓、黄埔云樯、鹅潭夜月等“羊城八景”,还有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华厦大酒店、江湾大酒店、二沙海珠广场花园、白天鹅宾馆、沙面洋房建筑等,全程两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行程可以满足游客对夜游观光的基本要求。

(2)夜游美食产品

夜游美食产品以相对集中的美食街区为吸引物,为游客提供以地方美食为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建有“美食一条街”,但在资源整合方面尚未形成专项产品,这方面的城市夜游也处在游客自发行为的阶段。以成都为例,城市夜游的美食吸引物在几年前以充满地方特色的“大排档”为主,现在则转向档次更高的餐厅和酒店。此外,在海南三亚小有名气的春园海鲜城也是城市夜游美食产品的代表,成为很多人吃夜宵的主要落脚点。但在经营的规范性和发展程度上与达到城市夜游的要求还有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新奇探寻、感受和体验当地文化风俗是旅游者在夜市购物和享受美食的主要动机。其中,“在外面吃饭”(88.5%)成为主要的休闲活动,其次是“日常购物”(56%),再次是“新奇探寻”(32%)。

(3)夜游娱乐产品

夜游娱乐产品大多是指酒吧、KTV、夜总会、剧场演艺活动等,由于这些娱乐行业的黄金营业时间都集中在晚上,并且对城市夜游的游客有着很大吸引力,因此城市夜游娱乐产品在整个城市夜游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城市夜游娱乐产品表现出较强的地域集中特征,与城市夜游美食产品相似,城市夜游娱乐产品也普遍表现为“酒吧街”等形式。以香港著名的酒吧区兰桂坊为例,这个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兴起的酒吧街密布着各种各样的酒吧、餐厅。每逢大型节事,如万圣节、圣诞节、除夕夜等日子时,人们更会把兰桂坊挤得水泄不通,尽情狂欢,成为城市夜游娱乐产品的代表。

(4)夜游购物产品

夜游购物产品依托于城市传统的商业区,对城市夜游游客有着独特的购物吸引力。以上海为例,从上海的南京路到淮海路,再到徐家汇,地铁1号线刚好把上海这三颗商业明珠串起来,为夜游休闲的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上海六百、汇金百货、东方商厦、港汇广场,一家家商厦比邻而开,家家相通,不出商店,就可以货比数家。这样一个互通互连、各有特色的商业圈,在全国还不多见。据统计:南京路出现超过100万的高峰客流量是在夜市;上海商家全天的营业额有一半是在夜市赚来的。上海商家的夜市曾经只营业到21:30,但现在已延后到22:30,周末甚至延长到23:00,为城市夜游游客提供了良好的购物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丙秋, 城市步行商业街路面铺装景观设计, 城市交通,2006,4(4):55-59.

2、 陈朝隆,陈烈,徐晓红等 城市博物馆旅游浅议,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36l-365.

3、陈春华, 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生活化设计,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3,25(2):5-8.

4、陈晶亚, 现代城市夜间景观规划体系初探, 灯与照明, 2003,27(4):53-56.

5、陈太政,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的开发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陈勇, 面向城市旅游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2001,25(8):13-15.

7、陈玉慧, 我国城市步行街建设热的起因及正负效应, 经济地理, 2002,22:464-469.

8、崔凤军, 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3):44-48.

9、刘英等,“夜游”经济待点亮 http://www.dzwww.com/xinwen/shandong/ sdxwzt/gzscysh/zsbd/t20030623—361275. htm.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3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 上轮土地规划的实施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耕地保护的目标难以完成、建设用地突破指标、土地整理复垦规划难以实施、土地利用粗放浪费、节约集约程度较低、土地规划频频修改, 这些都使得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遭到质疑,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重要目标的实现。

一、规划实施“难”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这主要是规划本身的原因。由于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原因,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前瞻性与动态性以及科学性与操作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导致规划实施难度较大。

1. 规划编制过程不规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速度缓慢, 时间跨度太大, 几年后完成的规划与实际土地利用相脱节;规划编制程序单向化, 从上而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导致上下信息不对称, 规划之间难以协调;规划编制过程公众参与不够, 精英规划难以得到广大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2. 规划前瞻性和动态性不足

土地规划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系统。而土地利用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复杂系统, 其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决策过程, 因此, 土地规划的制定也应该是动态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 社会矛盾多发,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规划前瞻性不足。然而, 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动态的实施评估和快速修编机制, 导致土地规划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难以起到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

3. 规划缺乏科学性与操作性

由于上轮规划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不准确、专题研究不充分、指标分解不科学、规划弹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如建设用地安排不合理, 造成规划目标难落实。指标分解不合理, 造成经济发展快速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用, 出现大量违法用地;而经济发展缓慢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较多, 土地利用粗放。

(二) 外部原因

这主要是土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原因。在土地规划的实施过程中, 实施直接手段的束控无力与间接手段的引导缺位, 是导致土地规划目标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直接手段束控无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直接手段即土地利用控制, 也是传统手段。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计划、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审查、基本农田保护区审查等。在我国, 土地利用控制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上。

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为了克服“市场失灵”, 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手段, 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土地规划实施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地方政府, 二是土地利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实施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表现为企事业单位法人和自然人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或者土地整理复垦。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存在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由于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考虑全局的、整体的利益, 对地方利益考虑较少。尤其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安排多是指令性的。众所周知, 建设用地开发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也容易出政绩。而目前财政上的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在完成上缴任务后获得相当大份额的财政剩余, 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建设用地开发时比较积极, 相比之下, 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时就没那么积极了。

因为涉及自身利益, 地方政府必然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或被动使用自己的权力, 使得土地规划朝着有利于地方政府利益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没有明确违反土地规划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更没有一套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这种情况下, “长官意志替代规划控制”、“规划跟着项目走”、“非法批地”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对于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而言, 也存在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状况。我国建设用地的审批报件繁多、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较长, 据了解, 一个建设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完备需要盖50多个章, 至少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完成。而目前的土地规划实施监督中, 对违法用地的处理缺乏具有执行性和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依据, 最后的处理结果通常是罚款和补办手续, 对于违法用地的个体不会造成过大的损失。因此, “未批先建”甚至“私自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

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间接手段引导缺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间接手段, 即引导手段, 指除直接行政干预外, 政府为引导下级政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发地按照土地规划目标进行土地利用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经济、舆论引导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土地利用中存在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仅靠市场难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需要靠土地利用规划这只“有形的手”来调控。但是,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尽量利用市场机制, 即政府能用市场方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时, 应尽量利用市场方法。只有市场无法解决时, 政府才用行政干预的方法来解决。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惯性思维的影响, 在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 我们习惯了行政为主导的直接手段, 表现出过多的行政思维及行政干预, 而忽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如:指令性的下达耕地保护指标, 缺乏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使耕地保护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建设用地开发者也不用付出应有的代价;现行的地价和税收政策难以发挥引导微观主体合理利用土地的作用等。

在一定意义上, 地方政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是经济人。由于经济人的行为选择是有限理性的, 因此, 在进行土地利用时, 他们都会考虑利益。利益关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问题的主要根源。在缺乏经济引导的情况下, 必然存在着许多“强调各自局部利益, 忽视整体共同利益”的现象, 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走样。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开发的冲动增强, 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导致建设用地指标频频突破, 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难以实现;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得不到鼓励, 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得不到限制, 导致土地利用向粗放、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向规划使用方向和目标发展。如:各地为扩大招商引资, 发展地方经济, 争相“改善”投资环境 (主要是降低地价、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大兴开发区建设等) , 出现一方面建设用地指标被突破, 一方面土地低效利用、重复建设、闲置率高的怪圈, 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历史不长, 社会参与度不高。规划成果的公示、宣传推广工作相对薄弱, 社会舆论引导不够, 导致公众对土地规划的认知程度较差, 加上法律意识淡薄,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实施。

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构建

构建土地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必须内外兼修, 束导并举,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土地规划科学技术研究

结合我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和方法, 完善规划体系和规划理论, 规范规划程序, 制定规划标准, 改进规划方法和规划手段, 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操作性。特别是要深入规划预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指标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使指标分解更科学、可行;创新土地利用分区和管制规则 (如本轮规划划定了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 大大增强了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土地规划实施评估技术的研究, 充分利用“3S”技术, 实现土地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快速修编技术。

(二) 提高土地利用控制能力

完善土地法律法规, 加强土地规划方面的立法, 建立国家级的土地规划法律体系,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在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 制定操作性强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尤为重要。

严格土地执法, 加强土地执法监督, 建立全社会监督规划实施的机制, 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土地利用违法违规行为, 使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查处, 形成“懂法规, 知规划, 举违法, 保实施, 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严肃年度用地计划管理,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科学分析预测, 严密论证, 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

完善用地审批制度, 规范审批程序, 改革审批方式, 简化审批手续, 提高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时滞带来的消极影响。

建立土地规划实施监测、评价、调控运行系统, 实现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 改变传统技术和管理模式, 提高决策速度和决策的科学水平。近期要加快“金土工程”建设, 打造国土资源综合监管技术支撑平台。

(三) 创新规划实施引导机制

在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除了考虑全局的、整体的利益外, 还必须考虑实施主体的局部利益, 切实注重利益的调配,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改革现行土地管理制度, 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 充分运用经济、财政、金融、税收杠杆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 引导土地合理利用, 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如改革土地使用政策、实现指标跨区县调配等。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制定适应不同地区的财政政策, 如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政策等。

建立由第二财政到公共利益的土地储备制度, 真正发挥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 以促进各项规划指标的落实。

健全土地税收政策, 通过减免或增加税费政策, 明确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或用途差别, 引导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自觉履行土地规划。

完善土地金融, 通过解决资金短缺, 加快资金周转, 促进地产经营市场化, 优化资源配置。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也是完善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做“实”公众参与, 宣传土地法律法规, 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积极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 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

综上所述, 要确保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必须内外兼修、束导并举, 构建以技术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以经济为主导、以行政为辅助、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万茂.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多维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02.16

[2].董祚继.中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3].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孟晓晨赵星烁.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07.21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18-01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及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当代教育中,采用科学方法教育已经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高中化学是一门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未来升学发展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应用科学方法教育。但是我国对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其内容体系尚不确定,在构建和实施方面仍待深入。鉴于此,以下笔者就抛砖引玉,结合实际来简单谈一谈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一、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从本质上而言,科学方法指的是主体(人)在与客体(对象)发生能动的反映关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观工具与手段,或者简单来说,其就是人类在认识及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正确方法。科学方法归属于科学认识,它涵盖了人类在各种科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全部正确程序、思路、规则、技巧及模式,是人类在认识和发展科学的过程中所逐渐总结和形成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当经过三个层次:哲学研究方法、一般研究方法、特殊具体的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及意识现象的认识和认识成果,是主体(包括个性主體和群体性主体)对客体(包括自然事务、社会事务及意识现象等)的思辨。哲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思辨,哲学方法体系是科学方法教育的总纲要之一。哲学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方法等,其通常表现为抽象、概况、不易理解的理论,往往无法直接具体地解答科学问题。不过,哲学研究方法却是人类思维的方向,只有在哲学研究方法的指引下,人们才能够更加顺利和正确地解决问题,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所以常有人把哲学研究方法比喻成“指南针”。

2、一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及科学抽象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各门科学所比较通用和常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于化学等自然科学来说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3、特殊具体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科学具有着不同的特点,自然也具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样,对于化学来说,也具有许多特殊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用于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气体密度法、用于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同位素示踪法、用于测定物质含量的络合滴定法等等,都是化学这门科学所独有的研究方法。

笔者根据《自然科学思维方法》中的论述并结合中国科学院李醒民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处彭蜀晋处长及上海师范大学吴俊明教授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感性认知、理性认知、认知实践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具有各自的方法,如感性认知下具有观察法和实验控制法等、理性认知下具有模型思维法和逻辑思维法等、认知实践下具有创造思维法等。该体系符合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规律,能够更好地连接哲学与化学,兼顾哲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的特殊具体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来看对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比较具有针对性。

二、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1、加强师范教育

笔者认为,应当要在当前的师范教育计划中添设专门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尤其要在《化学教学论》课程中添设专门的科学方法教育单元,并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来就科学方法教育而开展专题讲座,从根本上加强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培养,从而为我国增添更多的有能力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储备教职人员。

2、加强对现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中化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内容一般都是以化学理论知识、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及教育工具软件应用等为主,而比较缺乏对科学方法教育的相关培训。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科学探究”正是改革的突破口,而“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科学方法教育,也即模拟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质疑、提问、假说、认知冲突、收集资料、归纳演绎、建立模型、寻找解决方法及发表研究结论等步骤。所以,当前的高中化学教育必须要追求科学方法教育,这就需要加强对现有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方面的培训,使其明确科学方法教育内容、掌握科学方法教育方法,最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运用科学方法教育。

3、加强教学硬件配置

在高中化学的科学方法教育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很多实验仪器设备,而其中有些仪器设备是普通高中里没有的,若想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还需要学校加强教学硬件配置,从而给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亟需构建明确和完善的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并通过加强师范教育、对现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硬件配置等措施来促进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石佳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理化学习;2011年07期

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篇5

数字化校园是基于现代技术, 整合高校教学、管理以及服务资源, 提高学校的整体运行水平, 方便校园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信息化校园教学和管理模式, 传统模式相比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便捷性, 使高校各项工作运行的更加方便、快捷, 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现如今我国数字化校园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有些地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虽然硬件投入上有很大的改善, 但是忽视软件方面的开发, 有些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影响数字化校园优势的发挥。构建需要各项资金的及时投入以及各方面的合作配合, 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之前, 要分析各项系统的实用性, 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

2 我国数字化校园构建的现状

我国目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虽然学校在各项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力度还可以, 但软件投入不足。软件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前提, 要重视相关软件的研发投入, 避免因软件的问题而影响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进程。教师在构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发挥核心作用, 积极的参与到数字化校园构建工作中去, 要熟练掌握相关数字化教学和管理技术, 从而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教师对数字化技术不熟练的问题, 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 从而确保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学校中对于数字化的运用更多的是在校园管理上, 在数字化教学上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要认识到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校的最主要责任和目标,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3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系统建设

3.1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从国际化的办学思想、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出发, 基于校园网平台, 实现数据共享, 满足学校在教学, 科研和办公等各种管理需求, 促进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

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具有与网络的互联能力, 并与各校区实现高速互访。

3.3 一卡通系统

与银行系统合作实现集身份认证、电子阅览室计费、食堂就餐、图书借阅、医疗就诊、学籍管理、报到注册、收缴学费、校园考勤门禁、商店书店购物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卡。

3.4 有线电视系统

通过有线电视网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高质量、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和教学资料, 以实现教学、教育和娱乐信息的互通及资源共享。

3.5 校园信息门户系统和统一认证平台

校园信息门户系统成为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和外界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 具有与各类应用系统的接口, 通过该系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类公共信息查询服务。

3.6 校园广播系统

用于各类公共信息发布、紧急事件通告、大型公共问题娱乐活动, 同时提供背景音乐, 创造舒适的校园文化氛围。

3.7 综合安防系统

利用数字化手段, 构建全方位的安防系统, 具备防盗、防抢以及监控功能, 提升校园安防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增强校园的安防能力, 构建综合安防系统还可以具备报警和电子巡更的功能, 更好的保护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给校园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3.8 学生宿舍控水电系统

传统洗澡的方法是买票之后不限制时间和用水量, 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在使用一卡通控水系统后, 由于费用按照用水时间来计算, 比如一分钟一毛钱, 如果学生浪费用水的话就是浪费自己的钱, 这样一来便起到了督促学生注意节约用水的效果。

3.9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校园中的重要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可实现资源的采集和加工、资源管理、数字资源发布、信息检索, 电子书籍网络借阅、网络图书业务等多项功能, 可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献数据库。

4 构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实施策略

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校的各项教学、科研以及后勤保障的信息化、加快信息的交流、传播、提升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确保数字化校园构建的科学合理, 应采取以下这几点实施策略:

4.1 重视基础环境建设

在建设有关基础设施之前, 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 避免发生重复建设的情况, 并且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会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结合网络、硬件、软件等各方面数字化系统的实际情况, 来优化管理安全和运行模式, 确保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4.2 提升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当中各项系统的应用水平, 是影响校园教学和管理的直接因素, 也是数字化校园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问题, 要认真做好各项需求的分析工作, 安排好核心业务流程, 研发好各项业务的处理功能, 让校园师生方便、快捷的使用各项应用。

5 结语

构建数字化校园不但可以实现校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和科研能力, 是学校整体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在通过对校园进行数字化的构建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 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学科研人才,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数字化校园包括了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内容, 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降低了管理成本, 并有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提高学校各项业务办理水平, 给学校的师生创造了一个更加高效、便捷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吴诚.浅谈校园网络的安全维护[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5) :220-221.

[2]唐海波.高校校园网安全分析及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15) :1029-1030.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6

高校内部招标就是各高校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 按照法律规定的招标方式, 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 在高校内部进行比选确定承包人和供应商的活动。实际上, 招标在我国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在一定范围实施的, 其初衷和本质是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选择好的承包人、供货商及确定合理的价格。高校内部招标虽然没有政府部门的监管, 但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在高校严格的制度规范下, 依靠高校买方市场的背景, 高校内部招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高校内部招标是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一, 政府给建设单位的自主权是高校内部招标的前提随着社会发展,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 政府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未纳入招标范围的项目, 不再监管建设单位的对承包人和供货商的选择过程, 对未纳入法定招标范围项目, 政府给建设部门自主选择承包人和供货商的权利。目前各地通行掌握的招标限额大致为:合同价50万元人民币以上服务和单项100万元以上的货物;投资额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等。比如《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凡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 必须进行招标: (一) 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 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 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也就是说, 高校作为建设单位, 对以上限额以下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的采购具有自主权。近年来, 除国家投入增大外, 高校不断挖掘自筹资金潜力, 开辟资金筹措渠道, 高校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需求急剧增加, 属高校自主选择承包人和供应商的项目因其数量多、影响范围广也越来越引起重视。高校也就开始对如何规范实施此类项目以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进行积极探索, 这些为高校内部招标的兴起准备了前提。

第二, 内部招标是高校节省办学和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扩招特别是高校合并后, 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 对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各高校积极管理创新, 力图使各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原来由高校某一部门或某少数人经办工程、货物及服务采购, 未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是不能满足高校对“节约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建设和谐校园”的高要求的。另一方面, 高校属非营利的公益单位, 资金的不足和成本回收期长, 必然对投资成本提出新的要求。各高校开始酝酿用制度化的手段将充分竞争招标机制引入到高校内部选择合格的承包人和供货商的过程中, 这也是促使高校内部招标的主要原因。

第三, 高校内部招标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需要。近几年, 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扩大, 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没有跟上, 出现了一大批高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过程违规操作和腐败案例。实施科学有效的招标机制、实行严格全面的制度监管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 高校内部招标也就呼之而出。实际上, 根据十七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 教育部和监察部也制定了相应文件, 要求勤俭办教育设立学校内部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实施对仪器设备、教学器材、药品、医疗器械、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 做到公开透明, 阳光采购。加强对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的管理, 严格程序, 加强监督, 防止暗箱违规操作。所以说, 高校内部招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内部招标制度的构建

要想高校内部招标起到预想的效果, 就必须在制度上去完善,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内部招标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 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 才能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实效。

1、成立配备专业人才的招标管理专门机构

高校建设项目具有数量多、影响大、工期要求特殊的特点。高校的设备采购的类别杂、数量大且难以计划等特点。具有高校特点的工程招标和设备采购招标是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的专门人员在专门、独立的机构中依据制度才能实施的。2004年9月, 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配备了工程、设备采购、医药、图书、计算机等相应专业的人员, 成立了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明确了仪器设备及大宗物资、基建与维修工程、图书、教材、药品及各类服务的采购与招标工作统一归口该中心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 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成本,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事实证明, 设立专门机构和配备专业人才是高校内部招标得以实现有利效果的组织前提。

2、建立招标组织、监管、使用相对分离的招标管理制度

招标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要保障招标过程贯穿招标原则, 那么高校招标不能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而要在校内外全程公开, 以保护公共资源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首先高校必须建立由高校专门招标机构负责采购与招标具体工作, 由各学院和基建、维修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技术性事项, 学校监察和审计部门全过程监督的“三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其次, 要建立长效体制、建立切实可行管理制度。也就是要借助高校内仪器设备使用者、基建、医院、图书等职能部门的技术性优势, 高校内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管来建立招标组织、监管、使用相对分离、相互协调和挟制的管理体制。制定严格的内部招标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学校列入招标投标管理的范围, 规定学校招标投标管理的组织机构、参与人员, 明确学校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及各自的职责;制定招标投标程序, 主要包括参与和审定编制招标文件、评分标准等;组织招标投标会和专家评审会, 确定招标各环节的操作要求;正确地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还是议标的方式等等。建立招标组织、监管、使用相对分离的招标管理制度无疑给高校内部招标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高校内部招标的实施特点

1、招标方式确定程序严格、刚性, 确定的招标方式适宜、灵活

属高校自主选择承包人和供货商的建设工程和设备采购等项目数量繁多, 其招标方式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在公开合理程序下确定。高校的工程管理部门、设备仪器使用者、药品及教材图书的管理部门均属于学校内部, 审计和监察部门能及时监督, 便于召集、协调和集体决定, 也就是较好地贯彻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有工程管理部门、设备仪器使用者、药品及教材图书的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工程招标的过程, 有利于获取招标项目详细情况, 如工程特点、已有同类型设备使用情况等, 也就是说能够为确定合理的采购方式提供前期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项目的大小、特点、设备供货商范围等确定不同项目中标人的产生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等不同方式。公开招标是指高校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投标;邀请招标是指高校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投标。竞争性谈判是指高校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承包人或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方式。询价是指高校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承包人或供应商, 并对其提供的报价进行比较, 以确保价格具有竞争性的方式。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高校向确定的承包人或供应商直接选择的方式。投标截止时间结束后参加投标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或评标期间出现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情形的, 若招标文件没有不合理条款、招标公告时间及程序符合规定的, 招标采购会自动转变为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或者单一来源方式采购。以上方式是多种的, 但有严格的适用条件, 满足使用条件, 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招标方式。

2、深入细致的投标人资格预审

投标人资格预审是选择合格中标人的关键步骤和必要保证。虽然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 “招标人可以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 并对潜在的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在实际政府监管的公开招标过程中, 由于对资格预审不合格的尺度掌握的差异或受评标时间的限制等原因造成预审深度不够、效果不理想。高校内部招标的资格预审工作往往不拘形式、细致深入、周期长, 切合项目的具体特点并能充分反映高校的要求。细致深入的资格预审为高校内部招标选取实力强、信誉度高的承包人或供应商的关键工作。

此外, 通过资格预审工作长期的积累, 高校对资质全、业绩强、履约好的投标人建立诚信档案, 作为邀请招标资格后审后选名单。如建立“潜在投标人信息库”、“协议供货商信息库”, 对于大量的金额小、时间紧的项目, 邀请上述信息库中承包人或供应商参与招标, 这种按照邀请招标方式实施, 既省去了公开招标周期长的限制, 又弥补了邀请招标承包人或供应商数量少竞争不充分的缺陷, 这种方式对高校暑期工程和通用设备采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灵活多样、适宜可行的评标办法

虽然,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评标可以采用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五十条规定, 货物服务招标采购的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 但在政府监管的招标活动中, 为便于对招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往往对不同类型的项目有相应固定的评标办法, 高校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改变固定的评标办法或改变评审指标的空间不大, 这种做法, 对于一般项目招标是可行的, 对于特殊的项目没有针对性的评标会直接影响评标结果的合理性。高校内部招标根据项目的详细具体前期工作所获得招标项目的详细情况选择不同的评标办法。比如, 同品牌批量设备招标和工程量清单工程招标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不同档次的专业科研设备或定额计价的工程招标采取性价比最优法或综合评标法等。采用综合评标法或性价比最优法时可以根据标的物的特点和高校对其工程要求讨论设计评审指标或评分因素。高校内部招标采取切实可行的评标办法无疑是选定最满足高校要求的中标人的决定因素。

总之, 高校内部招标是高校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在高校工程、货物及服务招标中, 高校内部招标凭借其深入细致的投标人资格预审、灵活多样、适宜可行的招标方式和评标办法的特点, 保证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原则,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廉政建设,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李珍、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 (MPA) 论丛[M].武汉大学, 2005.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7

“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 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 这就是文化。”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 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显然, 上述的分析是基于对文化狭义层面的理解, 认为文化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认同这样的论断。顺着上述的分析, 我们可以试着为班级文化下个定义:

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 学生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 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 这就是班级文化。

一、构建初中班级文化的意义

文化像空气, 看不见, 摸不着, 却又无处不在, 像一个强大的磁场, 时刻影响着你, 左右着你。《祝福》中的祥林嫂, 一个年轻、健康、能干的生命, 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木偶人?直接的原因是四婶不让她碰祭祀用品。如果换一个时空, 主人不让保姆碰祭祀用品有什么关系呢?保姆不是落得个清闲, 过得更轻松?可是, 那时那刻的祥林嫂是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女人是不可以再嫁的, 再嫁是可耻的;寡妇是脏的, 是晦气的。更糟糕的是祥林嫂相信这样的文化理念, 她没有能力挣脱这样的文化束缚, 当她满怀信心地用自己将近一年的工资捐了门槛, 以为赎清自己的罪孽的时候, 听到的还是四婶大声地说:“你放着罢, 祥林嫂!”于是她崩溃了, 一夜之间变成了木偶人, “不半年, 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记性尤其坏, 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最终被人家扫地出门, 饿死, 冻死。

不良文化的力量是如此的恐怖, 而优秀文化却又能催生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回眸共产党的奋斗史, 其实那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成长史, 理想、信念, 奋斗、牺牲, 到处流淌着革命浪漫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于是涌现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红军时期的爬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时期的董存瑞、江姐;抗美援朝时期的黄继光、邱少云。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有怎样的文化, 就决定了这个组织有怎样的灵魂, 有怎样的灵魂就有怎样的精神, 有怎样的精神, 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 就决定了这个班级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状态。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 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 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一个有好的班级文化的集体, 班级成员会以志存高远、意志顽强为荣, 以自甘平庸、贪图享受为耻;会以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为荣, 以应付、抄袭作业为耻;会以遵守规章制度为荣, 以破坏纪律为耻……

总之, 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意义重大。

二、构建优良的初中班级文化的策略

1.从硬件入手, 精心布置教室环境, 开设各种园地———“小作家”“精美作业”“百科知识”“书画家”“图书角”“光荣榜”, 让教室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 让班级文化的价值导向具体真切地体现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时刻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行动。

2.从面上引领, 充分利用班团课、读报课的时间, 结合班级日常发生的事件, 围绕班级文化的目标, 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强化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是别的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班队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 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在行动上得到改进。每次班团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主题, 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专题演讲、辩论赛、看录像等。比如, 当学生出现穿名牌攀比的现象时, 当学生开始追求“义气”时, 当国家遇上庆典、灾难时, 都可以顺势开展主题鲜明的班团活动, 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曾经结合北京奥运, 仿电视节目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扮演冠军的《冠军面对面》主题班会, 当平时懒散的学生扮演菲尔普斯大讲自己的奋斗史, 并把“天赋不是你炫耀的资本, 努力才是你成功的保障”送给同学时, 他自己也深受教育, 后来渐渐克服了懒散, 慢慢变得勤奋了。当学生们感觉学习任务重, 有畏难情绪时, 我就选引“神七”宇航员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到他们要学的课程更多, 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心理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都要学, 涉及十几个门类、三十多个学科, 以此来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 挑战自己。

(2) 利用好读报课时间, 选用影视书报内容, 经常性地浇灌学生的精神园地。班团活动毕竟每周只有一次, 而学生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 所以, 每天的读报课时间就显得很宝贵。教师应重视这个时段的价值, 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某种理念, 围绕某个教育目标, 每天或每隔一天为学生读一段文章, 或看一段视频;可以结合当天的班级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 向学生宣读当天的与目标相关的时事新闻。比如, 在世博会举办期间, 可以充分借助世博会这座宝藏, 通过给学生介绍世博会的有关资料,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世界多元文化理念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文明素养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等等。

3.从点上着手, 充分利用好周记、谈心等教育方式, 和学生一对一地交流, 引领每一个心灵融入班级文化的氛围里。

(1) 重视周记的批阅工作, 针对学生在周记中表现出的思想情绪, 耐心委婉地给以分析、解释、解答, 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情绪波动大的同学, 要多关注。只要语言得体恰当, 书面的交流其效果往往是当面的言语交流所不及的。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的习惯, 结合学生近几天的表现在周记中写一句寄语。当发现该同学自习课纪律不好时, 写一句“静能生慧”;当月考结束, 对经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同学, 我会写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 有针对性的谈心。教育的难处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同样一句批评的话, 有的同学会很快地接受并作为自己的一种鞭策;有的同学则会耿耿于怀, 压抑好几天;有的同学则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甚至跟老师对着干。当教师看到学生的异常后, 应及时找同学谈心, 以平等、和蔼的姿态跟他对话, 帮他分析问题, 引领他树立正确的观念, 回到班级文化正常的节拍中来。

4.遵循一个原则:不吝啬夸奖鼓励, 杜绝讽刺挖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 一句好的赞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种隐秘, 都想时常得到别人的赞许。对别人成绩的称赞, 既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又是一种信任和友好。

孙子曰:“赠人以言, 重于珠宝;伤人以言, 重于剑戟。”作为班主任老师, 切勿恶语、恶行随便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都需要别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一句不经意的赞扬鼓励, 往往使人如沐春风。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的好感, 反应是很灵敏的, 他们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所以, 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 也会爱他们的学校, 爱他们的老师, 爱他们的班集体。

一个有着优秀文化的班集体, 爱肯定是它最基本的特征。有爱就有平等, 有平等就有和谐, 有了和谐才有持续的发展。

5.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要配合一定的规章制度。古人说得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学生在过程中会有反复, 所以需要纪律来约束保证。当学生对各种事物形成共同的正确的看法后,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 比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 让他们在制度中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各种良好习惯汇聚到一起, 就形成了班级文化, 一旦有了优秀的强有力的班级文化, 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就走向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8

新医改方案指出,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由此, 建议政府一方面根据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改制范围, 引导社会资本采取股份制、并购、合资合作、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 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 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另一方面, 政府要健全社会资本投资的法律、法规的框架, 保护社会资本投资利益。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

5、完善慈善捐赠机制, 鼓励慈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领域

在国外, 慈善捐赠是非营利性医院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为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事业, 许多国家都把捐资冲抵税款作为一项重要激励措施。虽然我国也积极鼓励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 但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环境的制约, 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为此政府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完善财税政策对慈善事业加以引导、鼓励, 另一方面, 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捐资管理组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培养职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基金管理人才。

6、尝试发行医疗彩票

发行彩票为社会公益事业筹集资金是国际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 政府通常是将发行彩票取得的收益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目前, 我国主要有民政部门、体育部门分别发行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由此, 可以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发行模式, 尝试发行医疗彩票, 用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万:医院融资机制与资本运营[J].湖南中医药导报,

[2]林皓: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

[3]王庆: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及对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 2005.

[5]马晓静、王小万、左延莉:公立医院托管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10) .

(责任编辑:张琼芳)

财务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 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 以激发财务人员的自觉行为的独特文化现象和财务管理思想。和谐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强调建立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务管理哲学。因此, 研究财务文化的实质, 实现和谐管理思想在财会领域中的应用,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和谐财务文化的涵义

1、文化的内涵。

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 其内涵、外延差异很大, 故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又称为“大文化”。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 因而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所以又叫“小文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一般而言, 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均属于狭义文化。

2、财务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财务文化是指影响财务发展变化及其模式选择和财务行为的活动方式。包括知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在内的复合体。其外延包括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及财务精神文化。狭义的财务文化仅仅指财务人员的意识形态, 即财务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其外延只包括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心理素质、伦理道德及人际交往等精神文明的成果。通常而言, 对于财务文化的内涵应从广义的角度去把握。财务文化是财务现代化的基础, 它既包括精神现代化, 也包括制度现代化、物质现代化。

和谐主题是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境下, 为实现组织长期目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当前财务和谐主题可以概括为:财务人、财、物、信息兼容共生、结构合理的物态和谐;财务各种要素和组织结构、法规制度、价值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的管理生态和谐;财务人员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环境间的人态和谐。因此, 和谐主题下的财务文化, 既重视人的要素, 又重视物的要素;既强调价值合理性, 又重视环境适应性, 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文化素质、道德情操等, 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 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和谐财务文化的内容

从财务文化的层级结构方面观察, 财务文化包含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与财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文化。

它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物质文化更多的是指财务新技术、新工具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新手段的推广和运用等。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对客观、容易“触摸”, 所以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结构中的表

文化的内涵及措施

层部分。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财务人员在财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行为准则的总和, 包括各种财务制度、法规、职业道德规范、财务工作和生活模式、群体行为准则、交际娱乐方式、风俗习惯及财务机构的组织方式等, 是财务文化的第二层次。财务制度文化包括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两部分。有形规则越完善, 财务管理越呈刚性;无形规则是一种弹性规则, 体现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 是一种经济人、财务人、文化人的良好结合。

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财务反映和监督哲学、财务形象、行为规范、财务艺术观念及信仰等。财务精神文化是财务文化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并相对稳定的内核, 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与动力。财务部门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财务精神的支配与鼓舞下完成的。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财务人员在各种行为与活动中表现或创造出来的文化, 是由工作行为、日常行为、文体活动、人际关系以及对外的公共关系行为等要素构成。行为文化比较容易观察和感知所以它仍然属于“浅层”文化。财务行为文化是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真实操作和践行, 只有转化为具体行为的文化, 才是真正的、有用的文化。

三、和谐财务文化的特点

财务文化的对财务工作建设实践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满足财务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促进财务保障能力的提升。其主要特点为。

1、必须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大背景。

财务工作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 财务文化也必须依附于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前提, 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文化。可以说财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其内容与形式必然要受到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单位体制、管理结构、保障体系、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 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中, 财务文化也应顺应时代发展, 以和谐为主题, 全面建设新型的财务文化。

2、必须具有开放创新的功能。

财务文化要开放, 才能借鉴和吸收经济领域的优秀成果, 不断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世界各地的文化对财务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 交流和开放将更加频繁, 要保持财务文化的先进性, 就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 大力吸取其他文化之长, 促进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和谐社会是个开放、兼容的社会, 也是个不断创新发展的社会, 和谐财务文化必须具备开放性的功能, 在创新中不断完善自我。

3、必须从长期中看效果。

财务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财务文化的影响和激励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 不能因为财务文化无法立竿见影, 就忽视它的作用和功能, 要本着长远来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财务文化氛围, 使之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实现财务文化的和谐措施

在推进财务文化建设中, 应选好着力点, 选准正确方向, 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 确保财务工作取得成效。

1、充分发挥财务物质文化的激励作用。财务物质文化是财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是财务活动中所应用的方法、工具以及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和文化环境的总和。为此应狠抓物质基础, 研发财务技术, 创新财务模式, 优化财务功能。充分利用财务软件, 实施财务核算“三统一”, 即统一制证、账簿、会计报表、预算报表, 统一使用财务核算软件, 统一会计核算。同时, 要给财务人员提供必要的激励和发展条件。稳定财务人员队伍。在要求财务人员奉献和付出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其基本需求, 给予合理的物质待遇,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其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财务制度文化的约束作用。在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前提下, 不断完善财务制度, 形成依法理财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完善各项财经制度, 形成全方位、全纵深、立体式的财务制度文化体系。规章制度要以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为基础, 立足财会工作的实际, 针对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加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做好财务制度的落实工作, 避免财务制度文化形同虚设。落实财务制度应始终坚持“四严”原则:立制严谨、执行严格、预算严密、审核严肃。细化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并汇编成册, 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明确各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 使业务处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形成以制度约束行为, 以监督提升管理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注重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的严格申报和跟踪监督。

3、充分发挥财务精神文化的影响作用。财务精神文化侧重于人员思想意识的培育, 精神面貌的展示, 业务技能的提高, 团队形象的树立, 职业道德的内涵。财务精神文化在财务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是整个财务文化的源泉和动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提升财会人员履职尽责能力。在抓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同时, 注重塑造精神文化, 营造财会人文和谐, 打造财会勤廉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教育计划, 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通过自学、外出委培、技能竞赛、举办讲座和理论学习等方式,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 激励信心、激发潜能, 树立奉献意识和全局观念,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提高学习、创新、专业、执行能力, 使财务人员把财务管理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 凝聚成单位建设发展活力的源泉。筹建财务文化室, 购置报刊、图书资料等, 制作文化墙、展板, 为财务人员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 增加财务人员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亚萍:试论军队后勤和谐管理[J].后勤学术, 2011 (4) .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9

【关键词】 亚运;旅游公共服务

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即将举行,作为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会,必将为广州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旅游业的全力支持和合作。如何做好包括旅游服务在内的亚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成为广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学者们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设施配置、亚运旅游商品、旅游战略地位等方面对广州亚运旅游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从旅游公共服务角度探讨广州亚运旅游的未见报道。

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刘小军认为,旅游公共服务包括基础性旅游服务、市场性旅游服务和管理性旅游公共服务。李爽认为,旅游公共服务是指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等服务主体为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旅游者(现实的和潜在的)和当地居民(现实和潜在的休闲群体)提供,具有明显公共性,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本文所探讨的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就是围绕着亚运会这一主题事件,由政府和其他组织为满足亚运旅游者的需要所提供的具体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一、亚运旅游公共服务的特点

亚运旅游公共服务属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同样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双重属性,也有特殊性,即积聚性特征明显,首先表现在服务对象上,届时亚运会将有2万多名运动员、随从技术官员,1万多名注册媒体人员,除此之外,还有受赛事吸引的旅游者。预计亚运会将接待3678万过夜旅游者。其次是服务时间相对集中,从会前到会后大约持续2个月左右。正因如此,满足亚运旅游市场公共服务的需求尤为重要。

二、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将发展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与目标。2007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7.9.12)和《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2007.11.13),分别提出了“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游公共服务”,明确了新时期旅游部门新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地方旅游政府必须转变观念,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2.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散客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活动方式替代旅行社组团旅游的趋势日趋明显,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标识指引、旅游咨询发布等旅游公共信息咨询的需求逐渐增加。现代旅游市场游客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旅游接待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个性化旅游市场(通常所说的散客市场)的增长需求,如何提供更适合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服务方式,已成为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3.亚运会顺利举行的有利保障。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承办的最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功能载体,也是充分展示广州城市形象和实力的窗口。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届时可以为广大国内外游客提供尽可能多的经济、高效服务,对亚运会的顺利举办、广州旅游业品牌扩大和口碑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城市旅游创新发展的良好平台。广州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来看,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常州、湖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广州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亚运会将是广州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广州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更有助于广州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提高其国内和国际旅游竞争力,真正实现从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大的迈进。

三、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要内容

1.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架构。在建构体系前: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旅游业是在维持旅游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发展,建设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际上就是向亚运旅游者提供更丰富的旅游公共产品,只有在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量达到理想的“供求平衡点”,处于最优供给状态。其次要充分考虑岭南文化特色。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作为亚洲人民友谊和合作的聚会,受不同举办地文化的影响,具有各自的魅力。亚运的特色实际上是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例如韩国釜山亚运会突出展现了传统高丽文化,多哈亚运会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特色。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是彰显岭南文化魅力的绝好时机,在构建亚运公共服务体系时要将岭南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建设实施之中,让旅游者全方位地真正感受岭南文化的“天人合一、敢为天下先、务实求真、开放兼容精神、独立自主和求富敢富精神”的内涵。

在考虑以上两个要素后,再力图构建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本文仅从供给主体和供给产品这两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的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由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供给机制构成的体系,从而满足亚运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亚运旅游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达到整体最优。

2.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关键就是解决“为亚运旅游者提供哪些旅游公共服务”、“由谁来提供”这两大问题。在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人,是供给的上层主体,同时要充分引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构成的复合供给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亚运旅游公共服务资金紧缺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满足亚运旅游公共服务多样化的供给需求,提高供给效率。具体来说,以政府供给为主体的旅游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旅游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行业标准制定与管理、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旅游宣传与推广等几个方面(图1)。

以市场供给为主体的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饭店住宿与餐饮接待、旅行社旅游服务接待、旅游商品购物、旅游商品购物等几个方面(图2)。以社会供给为主体的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主要是亚运旅游志愿者服务,具体包括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各类主题培训,如亚运服务礼仪、亚运导游服务、亚运语言沟通与技巧培训、亚运竞赛项目与体育知识培训、亚运防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培训等等。

四、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建设,必须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1.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公共导向的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公共需求是旅游部门存在的客观需要,决定着旅游部门活动的范围,旅游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旅游公共需求。建设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举办亚运会的必然需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认识到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广州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及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平台和推进作用。

2.制定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广州作为综合旅游城市,具有较好的旅游接待服务基础,但与快速发展的旅游公共需求仍然不完全匹配。在国家旅游局着手制定《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首先全面调查广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情况,针对亚运旅游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并积极推行、实施,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广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提高本市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社会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3.设立亚运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为了进一步理顺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建议成立广州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隶属于广州市旅游局。该机构在亚组委的统一领导下,专门负责亚运期间旅游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监督和管理等工作。亚运结束后,该机构在市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广州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4.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多元化供给。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力量,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关系,着力转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也不例外:一方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选择一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企业来承接广州珠江游、广州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星级酒店建设等亚运旅游服务项目,选择一些信誉高、质量优的旅游企业来承担亚运旅游线路设计、亚运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广州旅行社行业协会、广州旅游信息协会、广州旅游景区协会、广州酒店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的纽带作用,开展亚运旅游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活动,弥补政府、市场在亚运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不足。

5.多渠道筹资,创设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政府宜从财政经费中划拨一定的资金,设立旅游公共服务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以支持本市旅游公共信息化建设、公共安全救助网络建设、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系统建设等重点项目。其次由政府出面,通过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私人、企业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或进行捐助,保证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供给。

6.大力加强旅游服务人才建设。旅游业是服务型产业,是与人打交道最密切的产业,亚运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广州旅游景区协会等行业组织,调查和搜集广州旅游业人员,并根据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的不同进行归纳和划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组织有序、动态管理的广州亚运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库。其次行业协会要密切与广州各大高校旅游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组建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亚运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最后要重点做好培训工作,加强亚运旅游服务人员在讲解技能、亚运知识、服务礼仪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晓莉.2010年广州亚运会客源市场分析与旅游设施配置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6(5):31~33

[2]黄燕.2010年广州亚运会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路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6(6):46~48

[3]李晓莉,文吉.2010年广州亚运会旅游的战略地位与应对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27~30

[4]刘小军.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7(9):12~13

[5]李爽.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李志刚.桂林旅游发展专题研究(2005-2006)[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7]林震华,雷琛烨,任叶.国家旅游局调研苏浙沪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网china.com.cn.

[8]邵琪伟.在国家旅游局党组传达贯彻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讲话[J].旅游调研.2008(1):l

构建及实施措施 篇10

在利益驱使下企业项目小组可能隐藏部分关键信息来影响统计工作的精确性, 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则使得统计工作的精确性更是难以保证。前者与后者之间又形成了恶性循环, 既因信息偏在现象的存在又激励了项目小组隐藏关键信息的动力。可见, 在应对挑战上应采取系统的观念来展开。鉴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结合上文所述的挑战分类,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人为方面所形成的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 人为方面不仅可能来自于企业项目小组的成员, 也可能来自于统计人员本身。特别在我国企业内部较为重视人际关系的情况下, 这种负面干扰因素时常存在。就前者而言, 因专业化工作流程往往超出了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从而使得统计人员习惯于根据项目负责人所提供的生产信息进行统计;就后者而言, 因人际关系影响力的存在而使得统计人员有目的地使统计数据偏离客观实际。不难看出, 人为方面所形成的挑战更具有隐蔽性, 而成为措施构建的重点指向。

(二) 客观方面所形成的挑战

上文提出了信息不对称 (信息偏在) 的概念, 这一概念在本文中体现为, 企业项目小组应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模式, 使得在生产的专业知识储备上小组成员优于统计人员, 从而导致了生产人员处于信息的强势方, 而统计人员处在了信息的弱势方。另外, 团队作业模式下的技术流具有不可分性, 也使得统计人员难以获得生产成本中的关键数据。由此, 客观方面所形成的挑战就会同人为方面, 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统计工作所要面对的课题。

在挑战应对中需要明确两点:即实效性和简便性, 这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原则也是指导措施构建的要求。

二、挑战应对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 相关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 加强统计人员岗位培训

加强统计人员岗位培训主要从强化岗位意识和生产专业知识等两个方面入手。

1. 岗位意识。

很显然, 在企业关系性影响力的作用下, 部分统计人员难免在不影响工作大局的情况下行为失范。然而, 因统计人员个体的失范行为却可能产生整个统计中的系统性误差。因此, 需要在培训中增强他们的职业操守意识, 并学习相应的惩戒制度。

2. 专业知识。

为了减少因信息偏在而导致的统计误差, 则需要统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生产知识。关于这一点, 对于那些才入职的统计新人更是如此。为此, 可以选派生产技术骨干给统计人员进行授课。

(二) 优化企业统计制度安排

之所以在企业项目小组中存在着人为的信息隐藏行为, 原因在于统计数据与他们的绩效考核挂钩。除了生产领域之外, 企业销售团队仍然存在统计数据与自身经济利益的联系。因此, 需要在优化企业统计制度安排上下工夫。即, 在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的同时, 也可以引入项目小组的自我统计, 但后者只是作为参考而不直接决定统计数据的汇总。这样一来, 就通过数据对比、业务部门申述提升了统计的精确性, 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

(三) 强化企业统计监管职能

统计数据是指导企业经营决策的关键指标, 对于那些集团公司类型的大企业更是如此。因此, 企业管理层还应该设置一个只向管理层负责的机构, 从而来实施企业统计监管的职能, 这样一来将通过外部压力来促使统计人员合规、按质完成统计工作。

三、问题拓展

诸如成本核算、进货数量等方面的统计工作, 将直接关系到商品活性和企业经营利润的获取情况。因此, 还应在客体方面尽可能地获得相关信息资料。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 优质的信息包括:信息量大、信息之间相连贯以及信息的真实准确程度。因此, 这也是统计工作开展前所要认真开展的工作。那么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呢。从目前商贸企业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可知, 合理引入ERP系统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上述要求。另外, 对于相关信息资料的取舍、侧重也应根据商品销售和销售需求给予选择。具体选择模式的确定, 应在信息要件与当前销售任务之间的关联程度上进行把握。

综上所述, 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 对于提升煤炭企业统计质量的对策还有很多, 但本文仍在独特的视角下对主题进行探讨。

四、小结

本文认为, 从粗略的分类来看, 其中包括人为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所导致的干扰因素。为此, 需要在加强统计人员岗位培训、优化企业统计制度安排, 以及强化企业统计监管职能等方面进行措施构建。

具体而言, 在培训中增强统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意识, 并学习相应的生产知识;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的同时, 也可以引入项目小组的自我统计;企业管理层还应该设置一个只向管理层负责的机构。

摘要:若要做好统计工作还应有效克服一系列的挑战。从粗略的分类来看, 其中包括人为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所导致的干扰因素。人为方面不仅可能来自于企业项目小组的成员, 也可能来自于统计人员本身。而客观因素方面则受困于信息偏在现象的影响。为此, 需要在加强统计人员岗位培训、优化企业统计制度安排, 以及强化企业统计监管职能等方面进行措施构建。

关键词:统计工作,挑战,措施

参考文献

[1]于云飞.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2 (41) .

[2]黄仁红.基于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9) .

上一篇:增容机理下一篇:城市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