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分析

2024-10-02

加强分析(通用12篇)

加强分析 篇1

一、营运能力及主要分析内容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狭义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获得利润的能力, 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流动性越高, 资产质量越高, 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 企业获取利润就越快。合理的资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受保障程度、收益质量的好坏, 生产经营能力的高低。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对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和全部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实质是分析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营运能力, 即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资产规模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其中, 资产营运效率用来揭示企业资产经营运作的结果, 是结果分析;资产规模分析和资产结构分析用来揭示企业资产经营运作高效还是低效的原因, 是原因分析。

常见的营运能力财务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高, 营运能力分析有待深入开展

大部分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决策者考核的指标。虽然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有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但是流于形式, 没得到决策者重视, 这使得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有时要去借高利贷, 实际上是它们的一些重大的投资活动、重大的生产经营安排没有更好地结合企业营运能力来开展分析, 导致事到临头要去借高利贷, 最后使企业整个债务状况陷入循环往复的恶化状态。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趋于稳健保守, 流动资产投资大。只有小部份企业属于激进型, 能结合企业的资产和产品结构, 流动资产质量高, 保留负的营运资本。究其原因, 大多数企业没有将营运能力分析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中进行考虑。

(二) 财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偏低

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无法满足运营能力分析的需要。以事后的会计核算工作为主, 重核算, 轻管理, 财务分析的相关经验匮乏, 严重阻碍财务管理的预测和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直接影响运营能力分析结果可靠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由于企业缺乏营运能力分析的人才, 而且责任意识薄弱, 这些企业只是进行营运能力公式层面上的分析, 不能全面深入分析, 对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和检查不到位, 无法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层次低, 财务指标分析存在不足

首先, 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在利润表取数, 简便易行, 财务人员更乐于分析盈利能力。而要做好营运能力分析, 取数相当繁琐, 有很多数据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是看不到的, 例如, 是否有表外资产、资金来源, 贷款是否抵押, 贷款是否有特殊条款限制资金的用途、是否对外提供担保、行业特征等。最难的是获取充分的表外信息, 并且和财务数据很好地结合起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拈轻怕重, 在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构建方面举步为艰, 停留在表面的简单的营运能力指标计算分析, 很少有分析企业的最优资产结构, 难以深入开展和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应用价值不高。

其次, 目前的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从数量上可以清楚的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 但每个指标都有其不足, 降低了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可靠性。只是以个别财务比率指标为依据去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 难以得出客观、全面、合理的结论, 选取的角度和指标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四) 营运能力分析数据的来源存在局限性

目前,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财务报表信息, 日常管理没有主动收集有关资产运营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等相关数据。营运能力的分析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报表附表。由于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和企业本身的财务人员及管理层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管理层掌握较多的内部信息, 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信息披露等具有相当的控制力, 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处于被动地位, 不可能也无力发现所有会计歪曲。这样就使指标分析质量有所降低。

同时, 随着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 如网络、虚拟企业等, 财务人员的判断正确与否, 会导致会计信息处理有差异, 影响营运能力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由于没有强制规定企业要披露营运能力的信息, 报表的外部使用人难以获得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表外因素影响, 要想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更是难上加难。

三、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建议

(一) 提高认识, 正确指导营运能力分析工作

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分析能揭示企业的投资战略和盈利模式信息。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 企业应当把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把营运能力指标作为决策者的考核、激励指标, 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同时, 要把营运资金管理看作一种价值管理活动。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 资金的高效管理将为企业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整体公司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

除了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知识、职业道德和网络、营销、法律等相关的知识,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重点加强财务分析能力的培训, 不断地更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营运能力分析水平。

大力引进复合型的财务人才, 打造高绩效的财务团队, 推进财务管理流程再造, 深入地分析企业营运能力, 挖掘财务信息中的管理职能, 发现当前企业营运能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

(三) 加强企业营运资产与业务流程的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 生产经营活动每个流程环环紧扣、彼此联系。企业应当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关联性管理, 共享信息资源。根据业务活动各自的特点进行合理管理。不断优化和再造各业务流程, 从而降低成本, 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 加速营运资金的运转。

1. 加强对采购和付款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 合理选择供应商并且保持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 互助互动, 提高工作效率, 采购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不断改进采购流程, 可以大大节约采购成本。同时,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强采购供应的全程管理, 优化采购流程和存货结构, 与销售结构配比, 持续降低存货的库存水平, 降低经营风险, 加速存货资金周转。

企业应当以双赢的思维去运用商业信用, 合理地追求采购资金占用的最小化和应付账款的最大化, 避免出现破坏双方合作关系的短期行为。

2. 加强对设计和生产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持续优化与改善生产流程, 实施以顾客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 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树立质量就是利润的观念, 有效控制成本, 节约生产资金的占用。

企业实施协同重构, 从市场需要入手, 并能够快速反映, 使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营销等其他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 从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精益生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

3. 加强对销售配送和收款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把客户与供应商一起纳入同一个管理平台, 对市场需求变化实时做出反应, 不断推出高新产品和改善销售结构, 持续降低费用的投入;选择适合的营销模式, 不断提升配送效率, 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同时, 企业应当树立双赢理念, 加强与客户的关系管理, 缩短销售周期, 加速资金回笼, 还有助于改进产品的性能, 节约服务成本。

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 合理运用商业信用。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企业利用赊销策略强化竞争、扩大销售的同时, 应当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 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投资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减少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周转率中的周转天数并非越少越好。如果企业刻意地控制应收账款占用最小, 不利于保持和发展已经建立好的供应关系, 扰乱营运资金的畅顺运转。企业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客户, 因势利导, 可采用不同的赊销策略。当企业某个产品或某一时期, 采取赊销策略比现销策略得到的好处更多, 企业就不应当单方面盲目追求应收账款最小化, 需要企业结合多方面综合评价。

4. 关注不良资产区域和重大变化方向。

关注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 并不是指资产本身, 而是反映出的信息, 比如长期待摊费用, 它是个费用, 资产负债表上作资产列示, 这就属于企业的不良资产区, 企业应当关注这个区域的大小。另外, 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 相应地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比重越来越少, 无形资产比重越来越大, 这个变化可能是一点一点地变, 称之为方向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资产负债比值、结构的变化要把握它重大方向的变化。

5. 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引入非财务指标分析一般是针对财务报表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可靠性以及根据宏观的经济环境所进行分析, 主要考虑的就是未来和不确定因素。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业务层和管理层的沟通交流, 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科学合理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非财务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全面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为企业的营运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常见的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成长与学习、改善内部流程等。常用的量化指标有客户投诉数量、保修单数量等。

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时, 应该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且, 应挑选相关的不同指标,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个指标的组合评价, 选择整体最优的组合, 来优化决策。在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评估时, 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可以在行业的平均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或降低。将多项流动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分析, 选择满意化决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非一成不变, 应该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拓宽营运能力分析的数据来源

首先, 企业应当加强对资产、资金、存货及应收应付款项等方面的控制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信息。企业开展营运能力分析时, 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力度, 收集和整理非财务信息, 尽可能的公开相关的数据, 以保证营运数据的准确无误。

其次, 除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内容外, 还要结合现金流量表, 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受企业管理者操控程度低, 所以具备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第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导致会计实务的新变化, 国家应当对会计准则不断进行修正, 不断跟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制定相关的应用指南和配套指引, 增强会计准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程序, 对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减少人为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准则中应收款项的计价条款在实务中难以真正落实。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 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质量就会越高。同时, 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准则来不断加大监管的力度。企业应当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严格执行会计准则。

摘要:营运能力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三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尤为重要。但是, 目前营运能力分析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营运能力分析还存在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企业营运能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运能力,资产结构,流程管理

参考文献

[1]范旭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研究, 2010 (12)

[2]朱玲.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8)

[3]于洁, 赵俊.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思考.商, 2013 (16)

加强分析 篇2

明确重点

加强创新

圭峰镇是弋阳县西大门,320国道穿境而过,也是弋阳一个大乡大镇,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整体平稳,但局部也存在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按地域特征来分析,主要集中在320国道沿线;按属类特征来分析主要为沙场纠纷、企业与周边村组纠纷、景区与周边村组利益纠纷、320国道沿线盗窃案件等。

根据分析出来的情况,圭峰镇党委、政府、综治委在年初就全年综治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以沙场整治等工作为重点,以创新治安联防巡逻为抓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我镇上半年开展的工作有:

(一)沙场整治。我镇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开展辖区内沙场整治工作,虽然利益纠纷重重,但工作成效卓著,目前辖区内沙场呈现一派祥和的开采氛围。

(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我镇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网络,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三)端午节期间划龙舟的安全维稳。确保了各村划龙舟活动顺利进行,圆满落幕。

(四)开展了治安联防巡逻。严厉打击了我镇境内的各类非法侵财行为,大大提升了民众的安全感。

(五)610反邪教宣传。扎实做好了一村一面警示强建设,进村入户签订“家庭拒绝邪教”承诺卡,举办宗教人士座谈会,切实做好了防范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二、我镇下半年将进行的工作为:

(一)企业与周边村组纠纷协调。

(二)景区与周边村组纠纷协调。

(三)服务重点工程(320圭峰大道改造,双流线建设,鹰信高压线路架设),积极调解各类纠纷化解各类矛盾。

三、加强社会创新管理。

将治安联防巡逻工作常态化,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保护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增强公众安全感,为企业保驾护航,营造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圭峰。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分析 篇3

摘要:森林抚育经营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开展过程中应将生物多样性、森林碳汇等作为评价森林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重点分析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抚育;经营;措施

森林抚育经营是指通过对森林实行各种人工作业,以达到调整森林结构,使其更加合理与稳定,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效能和生态功能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林地抚育和林木抚育。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林业发展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等,这些都与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相对滞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实现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多样化需求,就必须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阐述了新时期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途径。

1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意义

森林抚育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根基和中心任务,在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 提高森林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大幅增加,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没有足够重视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出现了“重采轻育、重造轻抚、重量轻质”的现象,导致森林质量低下、森林火灾及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甚至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长期缺乏抚育经营,生长不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仅为85.88m3/hm2。

有资料表明,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也就是森林质量的降低。生态恶化源于毁林,只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林分质量,才能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抚育,可以大幅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形成高效、优质的森林。义乌市林业局为了确保本市的森林覆盖率,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的同时,注重森林建设质量,加强了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维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命系统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而正确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与森林生物多样性存在密切的关系。以往的森林抚育经营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破坏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营造人工林,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二是以营造速生丰产型的人工纯林为主,缺乏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三是经营目的性强,形成单一物种组成的森林景观,造成生物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减退。就抚育间伐而言,不同的间伐强度或间伐方式对生物多影响均有影响。在瑞典南部的落叶阔叶林内,间伐干扰使杂草大量繁殖,问伐强度决定林内小气候的变化幅度,强度间伐林地小气候变化幅度大,导致大量喜光植物出现,弱度间伐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见,科学合理的运用森林抚育经营措施,既是维护森林多样性的手段,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需求。

1.3 增加森林碳汇

碳汇林业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固碳释氧,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的过程,国际上称为“碳汇”。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m3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t。国家林业局统计显示,我国目前仅有0.57亿hm2宜林荒山荒地和0.54亿hm2左右的宜林沙荒地,但这些宜林地中质量好的仅占13%。因此,通过造林来增加森林蓄积量,从而提高森林碳汇的途径是行不通的。我国现有1.05亿hm2中幼龄林,其中近5000万hm2急需开展抚育经营,潜力巨大。加大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经营力度,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才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森林碳汇的根本途径。

2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的措施

森林抚育经营是加强森林培育、促进林木生长的關键环节。现代林业建设提倡重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必须转变以往的森林观和经营理念,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森林的价值,运用现代林业经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对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达到永续利用。

2.1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

近自然经营理念是1898年由德国林学家Gayer提出的,他指出“森林的生产奥秘在于一切在森林内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近自然经营理念是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旨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方式,按照森林本身的适应性,结合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条件而进行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森林抚育经营过程中,近自然理念强调以现有林为基础,根据林木生境,按照森林演化规律,采取恰到好处的经营方式,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又有利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2.2 采取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即以发挥特定林种的特定效益为主,兼顾其他方面效益的模式。按照森林多种功能的主导利用不同,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并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抚育经营管理。商品林注重造林,辅以抚育经营,以提高林分质量;公益林以封山育林为主,通过适当改造林分,实现自然混交状态。分类经营的实质是以林种和立地潜力为基础,按照功能需求,科学经营、定向培育森林,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抚育对象

从幼林郁闭到进入成熟林封育前,森林抚育经营围绕培育目标主要采取割灌、修枝、间伐、卫生伐等措施。割灌和修枝一般在中、幼龄林阶段进行,割灌以清理妨碍林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为主,修枝适用于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或影响培育大径材的林分。抚育间伐是根据林分生长规律和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割除影响保留木生长的灌木、藤蔓、杂草,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保留木生长。卫生伐则是伐除已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培育前途的林木。

3 结语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仅仅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方面,但却影响整个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森林抚育经营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新造林不能及时抚育,森林资源总量上升缓慢;二是中幼林比重大,可采伐资源少,木材供需紧张。“三分造林七分管”,森林抚育经营滞后,除自然因素外,更主要是因为重视程度低、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等。

参考文献:

[1]陈昱杉,李顺龙.基于低碳经济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06)

[2]何雅毅,曾继达.加强森林抚育经营 推动林场快速发展[J].陕西林业.2011(03)

[3]刘德文.浅析森林抚育管理及作业方式创新[J].内蒙古林业.2011(10)

[4]王慧,郭晋平.我国森林抚育间伐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08(02)

加强分析 篇4

尿液分析在分析前要经历申请、标本留取、储存、传送和交接等过程。这些过程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好, 都会造成不合格标本[4]。为加强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 我们对本院不合格尿液分析标本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分析, 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加强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管理。

1 我院不合格尿液分析标本情况

1.1 根据统计, 2010年7~9月我院门诊接收尿液分析标本12840例,

其中, 肉眼可见不合格标本 (标本量少、申请单填写不完整、标本污染、容器错误、超时送检等) 257例, 占标本总数2%。同期住院标本5839例, 不合格标本467例, 占标本总数8%。临床科室也对部分尿液分析结果产生疑问, 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很多肉眼不能分辨的不合格标本对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

1.2 我们对造成本院不合格尿液分析标本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针对性地制定了规范化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并对措施实施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2010年10~12月, 我院门诊尿液分析标本11998例, 其中不合格标本117例, 占标本总数0.98%。同期住院标本5110例, 不合格标本130例, 占标本总数2.5%。

根据统计, 在措施实施后, 门诊和住院患者尿液分析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临床科室对结果的满意度也大为提高。说明我们的措施对减少不合格标本, 提高检测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院住院尿液分析标本不合格率明显比门诊同期要高, 说明住院患者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更难, 值得我们重视。

2 分析与改进措施

2.1 尿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2.1.1 规范化使用一次性带盖尿杯

我院住院患者以前使用自来水清洗后的空药瓶当尿杯, 这种空瓶不能保证是否洗净, 残留物可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结果, 而且空药瓶的使用还存在院内感染的问题。

2.1.2 规范标本留取时间

晨尿中各种化学成分较恒定浓缩, 适合做尿液分析和尿沉渣检查;随机尿多用于急诊患者或餐后测尿糖。住院患者最好留取清晨的第一次中段尿, 门诊和急诊病人可留取随机尿, 并保证足够的尿量。尿液标本从留取到检测应在30min内完成, 最迟不宜超过2h, 否则可使标本内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和管型溶解, 影响亚硝酸盐、尿糖、尿蛋白等有形成份的检测。标本放置过长, 还可使标本pH值下降, 酮体呈假阴性。医护人员应通知病人在护工收取标本的时间段留取标本, 不可过早或提前。相对来说, 住院患者的标本留取时间较难控制。

2.1.3 患者注意事项

患者留取标本前应清洗尿道口或采集中段尿, 避免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粪便和其它化学物质的污染。经血可使红细胞和潜血呈假阳性, 精液和前列腺液可使尿蛋白呈假阳性。患者留取标本前如进食过多的高蛋白、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后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加, 尿pH值下降;而进食过多的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品, 尿pH值增高, 呈碱性。

2.1.4 药物和化学干扰因素[5,6]

药物和化学因素对住院患者的结果影响相对大一些, 医生应正确看待和分析检测结果。

2.1.4. 1 pH值

服用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钾等可使尿液酸化, 尿pH值下降;服用小苏打、碳酸钾、酵母制剂、利尿剂等可使尿液pH值增高。

2.1.4. 2 尿蛋白

使用大量青霉素、标本内含有本周氏蛋白、粘蛋白、或尿p H值小于3.0时, 可使尿蛋白呈假阴性;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等药物引起的强碱尿 (pH≥9.0) 、季胺盐时, 或尿内含高浓度尿酸、草酸盐、有机碘造影剂 (如胆影葡胺) 等, 可使尿蛋白呈假阳性。

2.1.4. 3 潜血

高比重尿 (>1.020) 、高蛋白尿、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硫代硫酸钠等, 可使潜血呈假阴性;尿内含有过氧化氢酶类、甲醛、碘化物、漂白粉或细菌污染等, 可使潜血呈假阳性。

2.1.4. 4 白细胞

甲醛、高浓度草酸、大剂量的庆大或头孢酶素, 可使白细胞出现假阴性;肌红蛋白尿、胆红素尿、服用呋喃坦定, 可使白细胞呈假阳性。

2.1.4. 5 尿糖

尿液含有高浓度酮体、维生素C (>750mg/dl) 、乙酰乙酸 (>400mg/dl) 、大剂量的青霉素、阿斯匹林,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 使用氟化钠、标本久置, 高比重尿 (>1.020) 可致尿糖结果呈假阴性;尿标本容器残留有双氧水、漂白粉、次亚氯酸或使用链霉素等, 可致尿糖结果呈假阳性。

2.1.4. 6 酮体服用左旋多巴、头孢类抗生素、BSP等易造成假阳性。

2.1.4. 7 胆红素

阳光照射、维生素C (>250mg/dl) 可造成假阴性;服用大剂量的氯丙嗪可造成假阳性。

2.1.4. 8 尿胆原

服用PAS, 阳光照射可造成假阴性;服用胆红素、吩噻顺利等可造成假阳性。

2.1.4. 9 亚硝酸盐

尿量过多、维生素C浓度过高、葡萄球菌感染、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短等可造成假阴性;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标本受硝酸盐或偶氮染料污染、食入富含亚硝酸盐食物过多等造成假阳性。

2.1.5 标本运送

这个过程是现有制度中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标本运送人员复杂, 难以控制。应加强这个环节的管理, 住院标本要指定专人及时送检, 尽量缩短标本储存和送检时间, 减少中间环节。运送过程中要避免标本污染和丢失, 注意生物安全, 所有标本均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条例》中相关要求安全送检, 防止差错事故和意外发生。

2.2 实验室的标本接收

实验室应制定规范的标本接收制度, 实验人员在接收标本时, 要核对标本和申请单, 检查标本量, 标本是否污染, 容器使用是否正确, 容器是否密封, 申请单是否填写正确, 询问标本采集时间等, 对不合格标本应注明不合格原因后拒收。

2.3 加强实验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相互沟通

实验室、医护人员和病人相互沟通的重要性已有文献做过专门探讨[7]。

2.3.1 实验室编写标本留取指南

实验室要编写《尿液分析标本留取指南》并发放到各临床科室。内容应包括检验申请单的正确填写、临床意义、病人注意事项、标本量、标本采集和保存方法、价格、标本收集时间等。

2.3.2 实验室和医护人员的参与

实验室和医护人员要按指南上要求主动指导病人留取标本, 医生要完整填写检验申请单, 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历号、申请医生姓名、检查项目、标本种类和初步临床诊断。护士应在尿杯上注明病人姓名、科室、床号、病历号、验单号或条码和标本留取时间, 采集后盖好尿杯, 以保证标本运送的安全。

3 讨论

尿液分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医学检验方法之一, 是患者诊疗和健康人群体检的必查项目。长期以来, 由于尿液分析标本留取容易、标本量大、收费便宜, 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没有得到重视。实验室和医护人员很少参与标本分析前过程, 尿液分析标本的留取、储存、传送和交接等过程都是由患者和护工等非专业人员来完成, 整个过程缺少规范化的质量保证措施, 造成很多不合格标本被送进实验室检测, 影响了检测结果, 导致误诊、漏诊, 甚至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 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8]。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 我们不仅要加强仪器的保养和质控, 更不能忽视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加强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对尿液分析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规范化指导, 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曾洁, 赵海舰, 张传宝, 等.19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分析前变异和个体内的生物学变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3 (8) :777.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9.

[3]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和系列化生物化学检验[M].镇江: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2002:72.

[4]郭芳.实验室检测前的影响因素[J].临床检验及实验室设备, 2007, 9 (1) :33-34.

[5]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4-189.

[6]张婵, 江晓春.对尿液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 :222-223.

[7]尚丽霞, 李炳强.加强检验科、临床及患者间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5) :515-516.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注重加强学习 篇5

近段时间以来,自己根据省政协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有关论述,学习了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积极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各项讨论,特别是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讨论,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灵魂受到了深刻的洗礼。现将个人党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注重加强学习,但在学用结合上仍有较大差距,今后决心在学以致用上下更大的功夫。应当说,对学习的重要性,自己是清楚和明白的,但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却不够。应付着学、泛泛地学多于自觉地学、深入地学,甚至直到有文字任务的时候才去被动地找点相关材料学一学;凭兴趣、凭爱好地学多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甚至直到组织上有要求了才去学一些对修炼思想、促进工作有用的东西。

解剖在学习上出现这些消极情况的原因,自己感到主要有三点:认为长期在部队受正统的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定型,对政治理论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即使不学也不会对自己的理想、信念产生多大影响;认为转业到地方,工作再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有的是时间,现在学点入门知识就行了,其他慢慢来;认为如今各方面的创新知识太多,即使再抓紧也难以跟得上,与其费时费劲地学而一时用不上,不如用到什么学什么。这样不讲规律、不讲系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遇到具体问题时,在思想方法上,有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片面性;在理解把握上,有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以偏概全;在对策研究上,有的时候就提不出可行的措施;在具体落实上,有的时候就会顾此失彼。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就是根据政协工作的要求与自身的思维层次和知识结构,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计划和分步实施办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注重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维层次上下功夫,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学习政协理论,注重在提高服务政协工作、服务政协委员的能力上下功夫,与履职尽责结合起来;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在拓宽知识面、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上下功夫,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

二、注重任务完成,但在质量效益上仍有较大差距,今后决心在提质增效上下更大的功夫。对组织赋予的任务,领导交办的事项,自己在思想上是重视的,也能够尽自己所能去认真完成,但从完成的结果看,却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完成事务性工作好于完成文字材料工作,完成有充足时间保证的工作好于完成应急工作,完成一般性工作好于完成业务性强的工作。

解剖工作上不时出现不尽人意情况的原因,自己感到主要有两点:其一,认为凭工作二十多年积累的基本素质,一般的工作任务都能应付,因此精业务、强素质的意识有所淡化;其二,认为很多工作都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即使是以自己为主完成,不到的地方还会有其他同志弥补、领导完善,因此缺乏精业务、强素质的紧迫感。

干工作效益不佳、质量不高,业务能力徘徊不前、原地踏步,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而且还会牵扯领导更多的精力,难以让领导集中心思谋全局、抓大事;不仅严重影响个人敬业精神的培养,而且还会波及其他同志,在工作上出现相互扯皮、形不成合力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形象,而且还会使单位建设出现缺陷,制约单位的全面发展。

对克服上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初步的想法和打算,一是向机关的先进模范学习,学习他们对待工作的姿态、完成任务的方法、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境界,切实使自己在敬业精神上有一个大的进步;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对组织负责的观念、对领导负责的意识、对单位负责的行为、对自身负责的举措,切实使对领导负责与对单位负责、对组织负责与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与对自身负责在自己的身上达到有机的统一;三是向领导干部学习,学习他们受领任务时的热情、分解任务时的方式、处理公务时的效率、大公告成时的平静,切实使自己以更积极的姿态接受各项任务,以更务实的态度面对各项任务,以更高效的行动完成各项任务,以更谦逊的作风经受新任务的考验。

三、注重团结同志,但在互帮互助上仍有较大差距,今后决心在共同提高上下更大的功夫。对与自己共事的同志,自己有搞好团结的强烈愿望,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也十分注意维护与各方面的团结,但团结的层次却不是很高。与人相处,感情上交流得多、思想上交流得少,生活上交流得多、工作上交流得少;奇闻轶事交流得多、政治理论交流得少,社会新闻交流得多、业务知识交流得少。解剖在团结问题上出现低层次的原因,自己感到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人与人之间感情上互容是最主要的,没有必要把深奥政治理论、复杂思想认识搅和到人际交往当中;二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生活上互助是最根本的,有事没事谈工作,太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了;三是认为人与人之间平时能聊得来是最关键的,聊新奇、话轶事,老少皆宜、上下皆宜,动不动讲业务不太容易让人接受。如此团结,尽管大家在一起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理想作基础、缺乏思想上的同频共振、缺乏工作上的互相支撑,在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就可能会放弃原则,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在遇到对方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就可能只同情、不相帮,只问候、不援助,甚至寻找各种借口以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在相互之间遇到矛盾时,就可能各执一词,不讲同志之间的谅解、只讲自己的道理,不谋求相互之间的共识、只强调各自的分岐。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讲团结的层次和品味,自己是这样打算的。首先,深化对团结的认识,切实认识到真正团结不只是感情上可以相互寄托、生活上可以相互关照、闲聊上可以相互投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致的政治抱负、一致的思想认识、一致的奋斗目标、一致的探索追求。其次,提高讲团结的能力,切实把握讲团结的方向、掌握讲团结的艺术、巩固讲团结的成果、升华讲团结的境界。

四、注重作风养成,但在从严要求上仍有较大差距,今后决心在自我约束上下更大的功夫。对作风养成,自己也是注意的,但仅限于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上班时间坐得住、下班时间不乱跑,正课以内忙公务、正课以外不加班。解剖作风养成一般化的原因,自己感到主要有三点:一是受甘居中游思想的支配,认为自我要求太严了,不是组织和领导与自己过不去,而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二是受甘于平淡思想的支配,认为工作讲积极、生活讲激情的年龄已过,现在工作上能够基本称职不出什么错,生活上能够守住党纪、国法和道德的底线不出什么格就行的;三是受自我原谅思想的支配,认为自己工作期间规规矩矩、日常生活老老实实,不与组织闹别扭、不与同事闹矛盾,就已经很不错了。在作风养成上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说得过去,时间长了,必然会逐渐淡化自己的使命意识,松动为单位多作贡献、为事业多作奉献的思想基础,不能有效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然会逐渐淡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松动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同事当好帮手的思想基础,不能有效地展示党员勇挑重担的形象;必然会逐渐淡化自己的党员意识,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不能有效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为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自己决心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单位建设中的地位,切实发挥与自身地位相对应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把立足于自己各方面做得好,拓展到与其他同志共同做得好;三是进一步强化奉献意识,干好份内工作在所不辞、干好份外工作不讲价钱,干好八小时以内理所应当、八小时以外加班不计得失。

供电企业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分析 篇6

关键词:电费回收;效益;风险;措施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电企业内外部经营形势日趋严峻,电费回收风险加大。供电企业要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提早预防多措并举,落实精益管理各项措施,积极防范电费回收风险,全力维护企业利益。

一、当前电费回收面临的主要风险

1、部分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致使个别企业资金困难、濒临停破产,造成电费拖欠。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及科学发展观政策的实施,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新的电价政策促使了市场用电结构的调整,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用电成本大副上升,特别是大工业中的化工、冶金、中小化肥等行业,其电费催缴的难度加大。一批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形成电费回收风险。

2、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路段拓宽,拆迁、流动住房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个别拆迁客户、租房经营客户用电后一走了之,形成欠费,造成电费回收困难。

3、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发生纠纷,转而拒交电费,导致出现欠费无法按期回收。

4、供电企业对一些客户的用电性质、用电状况掌握不够,尤其是对租房营业用电户,其经营周期不固定,居住场所不稳定,容易形成欠费,致使电费不能及时回收。一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长期带故障运行或者是电力企业少算倍率,营销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发现时又因补缴电费数额较大,客户一时承担不起,形成新的欠费。某些收费人员执行电价滞纳违约金制度不力,致使客户从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一味拖延缴费,致使电费回收不及时。

5、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对供电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出于地方保护、减轻企业职工就业的压力等原因,总认为供电企业是国家的,电费也是国家的,拖欠国家的电费无所谓。每当供电企业催收电费时,欠费企业就一次次地向地方政府“求情”,地方政府领导往往以维护地方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由为欠费企业说情,阻止供电企业催收电费,给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造成很大压力。

6、一些企业,尤其是个体企业、中小工商业户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信用意识,以各种手段逃避电费。如以公司所有制改造、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名义,将资产进行转移,将欠费企业形成空壳。有的干脆停产关闭,企业破产,企图不了了之。更为恶劣的是采取窃电手段,给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加强电费回收工作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管理规范,确保电费回收工作有序开展

要始终把电费回收作为刚性指标,加入电费催缴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层层分解电费回收目标、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把履职和问责结合起来,落实电费回收责任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严格执行电费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制度,定期通报电费回收完成情况,切实做到电费回收工作压力层层传递。认真分析客户电量变化、缴费方式、缴费能力等方面综合情况,做好风险用户的指导和沟通,当好企业的"电参谋",变事后追缴为事前管理。加强电费回收风险分析,重点防范缴费信用等级较差用户,提前制订“一户一策”风险防范预案,确保电费可控、在控、能控。定期分析客户电量变化、缴费时间、缴费方式、缴费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完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将电费回收预警处理纳入电费回收日常管理工作中。制定大客户电费回收风险管控措施,超前防范电费风险,变事后追缴为事前管理。不断改进电费结算方式,对电费数额大的客户实行分次结算,保障电费及时回收。政企联动,助力回收。主动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积极主动解决陈欠电费问题。

(二)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技术保障水平

抄表作为电费管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售电量和线损水平,是电费回收的前提保证。要严格要求抄表员的工作,坚决杜绝估抄等违规作业。加大对抄表员工作监督,及时纠正抄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采用自动化抄表以后,大大减少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要让抄表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控制抄、核、收差错率和电费风险的防范工作上来。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观测大客户每一时刻的用电量变化情况,为电费的风险预控提供依据,对大客户的电费实行日分析、日监控,及时掌握客户的预付情况,对预付电费不足5天的客户下发一次预警,不足1天时,以往客户催缴电费变为现在的催缴预收电费。在电费发行之后,催费人员告知客户电费数目之后,对于网上转账支付电费的客户,收费人员要利用网络手段实时查看用户的电费到账情况,以确保电费能及时到账。积极应对新增用户不断增多的局面,做到用电客户账目清晰,电费结算无误,抄核收人员要从基础资料抓起,从严把关,确保表计现场信息与客户资料内容一致、变更信息正确无误,确保电费计算发行正确。加强电费回收过程监管,通过ERP系统,开展电费实收账务清理,重点稽核收费员电费买断、自有资金垫付电费以及利用用户预收资金为其他用户周转垫资等行为,确实做到营销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与财务应收账款数据一致

(三)严格程序,规范收费,做到“欠费不欠服务”

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率能每月达到100%,保证电费回收颗粒归仓,离不开优质服务,更不离不开抄表人员的辛勤付出。在电费回收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方便客户为先导,用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理解与支持,不断创新电费回收方式,努力做到“欠费不欠服务”。作为供电所的收费人员,一定要把服务当成“事业”来做。在对客户服务中,要真心做到一切为客户着想,情系客户,无私奉献,为客户排忧解难,以一线的抄表同志为纽带,在供电所与客户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彩虹桥。收费人员要当好用户的“电参谋”、“电保姆”。特别是针对工业园区客户,在每个月电费发行开始时,要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电费帐单出来后也及时主动联系用户,告知电费金额,提醒客户备好电费资金,保证电费准确及时地到帐,使每月电费回收做到双结零。要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贴心的向客戶宣传选择的缴费方法,确保电费回收规范。对一些用电大客户,催费人员要常常登门拜访,与对方财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对方资金动向,配合对方协调用电事宜,以保障及时足额缴纳电费。对生产经营困难客户,依照管理办法建议客户采取按月交费、预存电费等手段预防电费回收风险,给客户带来缴费方便。

(四)创新服务手段,实施多元化缴费

拓展客户缴费方式。组织宣传人员深入社区开展电费宣传活动,借助社会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缴费时间、缴费方式、缴费渠道的宣传,引导客户主动缴费,为电费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针对不同的电力用户群体,不断丰富缴费方式,等多种电费缴纳方式。不断加强电费信息告知及催费管理,利用电费通知单、人工发送短信、打电话等手段对用户进行“电费告知”。加强电费回收渠道建设,大力推行高压用户电费分期结算或预付费结算方式,加快推进城市“十分钟缴费圈”、农村“村村有缴费点”建设。加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理》和电力行政法规中有关电费交纳责任条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宣传拖欠电费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严格执行电费违约金制度;广泛宣传服务抢修电话。深化细化停、送电信息管理办法及非抢修类供电服务管理规定,以制度保证停、送电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发布,确保客户缴费后,及时迅速恢复送电。

三、结束语

要防范经营风险,完成电费回收指标任务,供电企业必须坚持以电费余额及回收率指标为工作重点,加大电费风险防范及欠费催收力度,把握关键点,抓住重点,充分调动电费回收战线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确保企业电费回收工作保持良好状态。

加强电力配网管理措施分析 篇7

电力能源为我国经济各行各业的生产提供动力,在我经济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网,即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力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设备以及一些支撑电能输送的相关设备等组成的,在电力生产中起分配电能的作用。配网有着点多面广的特点,给城市里各个配电房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电能质量的高低是经济生产的保证,而电能质量需要配网供电的各个环节有序高效运行。因此,加强配网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1 配网建设与改造

我国配网建设科学化起步较晚,长期以来配网的建设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标准,配网自动化水平和发展状况相对比较落后。由于没有实施标准化的规划指导准则,导致多数地方存在配网结构不合理,配网设备老化严重,配网线路私拉乱接严重,配网停电时有发生,影响供电可靠性,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

目前,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配网结构不合理、配网设备老化、线路过负荷、电能质量不合格、自动化水平低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配网结构不合理。配网网架结构薄弱,环供网络未接入。

(2)电能质量不合格,用电电压波动大。

(3)配电网线路供电损耗高。

(4)配网自动化技术水平低。

针对配网长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电力企业应以合理、科学、高效的指导思想建设配网,推行“绝缘化、高效率、简明化、节能化”的配网。配电设备选型注重绿色节能,减少能耗。推广高效节能的配网设备,新布局的配网工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合理预留远期负荷容量。通过配网建设与改造,优化配网结构,提高电能质量和可靠性,使配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对用电的需求,提高配网供电经济性。

电力企业全面执行典型规划设计规范,典型规划设计规范遵照国标典设要求,充分体现标准化建设。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主干线截面和分支线截面应采用统一标准,架空接户线应采用集束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配网电缆的选型及截面参照标准化数据。接户电缆的选择分成单相和三相、小容量和大容量的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在负荷大的地区推广“双线路,双接入”接线,如图1所示。当其中一供电线路因故障或计划停运时,通过负荷自动投切装置自动切换到另一路供电线路继续供电,减少了用户停电的风险,提高了配网供电可靠性。对近期规划的配网区域优先进行“双线路,双接入”的建设改造,暂不具备条件按“双线路,双接入”建设的配网供区,在供电方案设计时,预留后期接入的空间、通道及接口。

在选择“双线路,双接入”接线方式时,应根据规划需求和现场实际,供电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的区域的配网建设改造和供电负荷集中区域优先推广。

2 配网的运行与抢修

配网的运行应确保配网供电安全可靠,同时应尽可能减小运行成本。加强配网设备的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配网的安全隐患。对于条件允许的配网线路,可以探索登杆带电作业,在线路不停电的条件下,实施带电更换线路设施,杆塔的作业项目,尽可能的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加强配网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现场安全,从计划源头开始管控,以检修作业计划为执行依据。生产单位和主管部门协作,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对作业环境复杂、极易造成重特大人身事故等现场作业实施全过程监督,加强安检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管控“死角”。作业人员形成自居遵守规章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完善并推广生产现场典型经验,

制定配网故障应急处置程序及措施,当故障发生后,当值负责人应根据配变智能终端系统、生产数据库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分析,并立即安排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对配电站内部的设备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汇报主管领导。

配网抢修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

(1)配电站负荷开关故障。常见故障为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故障、电气连接点烧坏等。处理步骤 :1拉开配变低压侧总开关及闸刀 ;2拉开高压跌落式熔断器或负荷隔离开关 ;3验明确无电压后,挂设高压接地线 ;4按标准化作业卡流程进行设备修复或更换 ;5检查正确后结束工作,恢复供电。

(2)配电站变压器故障。常见故障为变压器内部故障、变压器附件(避雷器等)故障、电气连接点烧坏等。处理步骤 :1拉开配变低压侧总开关及闸刀 ;2拉开高压负荷开关 ;3验明确无电压后,挂设高、低压接地线 ;4按标准化作业卡流程进行设备修复或更换 ;5检查正确后结束工作,恢复供电。

(3)配电站低压配电柜故障。常见故障为安装在配电柜内的各个电气元件(断路器、开关、刀闸、熔断器等)的故障或接点烧坏,处理步骤 :1拉开配变低压侧总开关及闸刀 ;2拉开配电房内高压负荷开关 ;3在低压配电屏两侧验明确无电压后,挂低压接地线 ;4按标准化作业卡流程进行设备修复或更换 ;5检查正确后结束工作,恢复供电。

(4)配电站内有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而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应先隔离故障变压器后对其它设备恢复供电,再进行抢修工作。

(5)预计修复时间大于3小时的故障,隔离故障设备后应采用高压临时环供、低压临时搭接等方式先行恢复配网供电。

3 配网的设备管理

结合配网改造工作进行的同时对架空线路的防雷设施进行优化改造,主要做法有 :

(1)安装架空避雷线。实施配网电力设施改造,对绝缘架空线路安装架空避雷线,提升架空绝缘性线路防雷水平。

(2)安装架空屏蔽线。主要在配网架空绝缘线路上采取安装架空屏蔽线,防止发生线路瞬时故障造成线路跳闸,引起供电中断。

(3)安装间隙绝缘子。主要安装在绝缘架空线路上,使用间隙绝缘子,当雷电闪络引发工频续流时,工频续流通过间隙绝缘子泄导工频续流,从而避免烧伤绝缘子和熔断绝缘导线。在雷雨季节,配网线路仍能够可靠供电。

(4)安装氧化锌避雷器。主要大量用于保护线路架空开关、杆上电缆、杆上熔断器。

(5)安装支线重合器。主要安装在线路大型支干线上,当支线雷击发生故障时能够有效的规避掉一部分干线跳闸。

(6)改造线路杆塔接地装置。主要做法是,在配网线路上每基杆塔上安装三针接地装置,提高雷击工频续流导入大地的能力。在10k V线路杆塔上拆除单针接地针,由于单针接地电阻过大,就会使雷电流流过之后产生电压过高,逆向反击导线,10k V线路杆塔最好采用杆塔自身接地。

(7)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电网,将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大减小故障停电范围。

4 配网的基础管理

配网点多面广,供电企业配网管理工作难度高,以前配网的建设相对混乱,没有明确的规划标准和规划方案,配网建设选址不科学,地埋线缆与市政管线交错,给配网供电安全埋下隐患。由于一贯重视主网架管理,忽视配网的管理,因此配网的基础数据管理不到位,配网设备的信息不全或不对应,导致配网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工作混乱,配网供电可靠性不高,抢修效率低。

以配网信息化系统为技术支撑,基层班组、工区技术组、配网调度三级管控,确保配网设备信息准确完备。调度图形系统在GIS电网设备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电气设备之间的拓扑,采用分层分区的配网自动成图规则,在GIS平台上把复杂的地理电气接线图自动生成符合配网生产需求的供电范围图、系统图以及单线图和开关站图三个层次的调度图形,并且同一馈线、设备能够实现在三个层次图形之间的互相自由切换,可以从不同视角管控整个配网,满足配网生产和调度应用需求。完善配网系统图、单线图、开关站图等图形数据,配网工作班组用户直接调取图形数据进行日常管理,实现配网数据的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生技审核、配调审核等岗位对图形数据正确性管控,及时纠正台账设备命名、拓扑连接错误等主要信息,提升了配网拓扑信息正确性,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可信度。

基层班组提供配网拓扑、设备台账、生产业务、设备运行等各类数据。以“线、变、用户”为核心,实现输、变、配、低压电网设备协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高效的管理配网设备的系统图、单线图、开关站图,设备的基础台账,存在的问题,配网供电负荷,提高配网数据的准确性。

5 结束语

因此,配网点多面广,供电企业配网管理工作难度高,加强配网的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加强配网的基础数据管理,加强配网的运行管理,加强配网的设备管理,使配网安全可靠运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需求量急剧增长,电力配网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环节,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输送电源,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所阐述的加强配网的管理,主要是配网建设与改造、配网的运行与抢修、配网的设备管理及配网的基础管理这四方面。

加强供电所线损分析管理 篇8

1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 完善线损指标考核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 对指标及完成情况逐月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实现“有指标、有考核、有措施、有兑现”的闭环管理, 所有员工一起参与分析, 形成分析报告, 并进行跟踪落实, 每月认真执行线损“四分”指标考核, 分析指标完成情况, 制定月度降损计划。另外要提前做好下个月的准备工作, 以便于顺利开展线损工作。此外, 供电所要熟悉如何利用系统软件进行线损统计, 积极开展线损理论计算, 以便进一步分析和降低线损指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降损措施。

2 抓好统计管理, 做好线损分析内容

供电所每月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进行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统计和分析工作, 分析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降损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线损报表管理, 要求必须按时完成线损报表及线损指标报表。对台区线损率超过12%以上的台区, 成立专门的剖析小组, 逐台区跟踪检查线路是否有漏电, 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剖析, 进行逐台区降损处理;对线损率时高时低, 起伏波动偏大的现象, 则进行重点检查和剖析, 对症下药, 并将线损考核指标与职工的奖金考核挂钩。

3 抓好抄核收工作, 加强计量管理

供电所对居民住宅用电户抄表员每年轮换一次, 对专用变压器抄表员半年轮换一次。同步抄表, 严格执行统一抄表制度, 坚持抄、核、收“三分离”, 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奖罚分明。确保抄表及时准确, 核算细致无误, 杜绝错抄、漏抄、估抄、错算现象, 保证抄表、核算的准确性。积极使用合格的新型电能表, 坚持轮校、轮修、轮换制度。切实加强计量装置的常规管理, 提高表计的定期轮换和校验质量, 特别是加强故障表计的更换和追补电能量的管理, 以及加强电能表铅封的管理。

4 加强供电所线损管理, 做好营销普查工作

供电所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人, 赏罚分明。供电所设立线损管理员, 强化线损管理员职能, 提供各种分析资料, 制定并落实降损措施, 以便供电所更好地开展线损管理工作, 特别是加强抄表员、统计员、审核员与线损管理员的沟通。定期开展用电普查, 内查供电所营销数据, 如表面数起止码录入核对、电费核对等;外查用户计量装置, 积极开展各类用电检查。同时, 结合线损报表对异常线路或用户及时进行分析,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营业普查和突击稽查工作, 营造依法用电的良好氛围。

5 实行线损跟踪动态管理

供电所积极推行动态线损“四分”管理, 定期分析线路、台区线损指标, 将线损考核与奖金、工资挂钩。每期积极总结上阶段线损管理工作情况, 查找存在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 制定整改措施。根据各项考核指标 (重点是低压线损完成情况) , 对完成指标的责任人进行奖励, 对未完成指标者实施扣罚。

加强维护油田消防安全措施分析 篇9

关键词:消防管理,油田消防,生产安全

在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 国内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们日常驾驶的汽车, 生产机械驱动所依靠的能源, 以及很多工业原料, 生活产品等, 都离不开石油,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实现更好更快的经济发展, 我国正在加快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但石油属于易燃物品, 其中包含多种可燃气体, 在开放性的作业环境下和运输过程中, 都有可能造成爆炸。一旦爆炸事故发生, 不仅仅会对国家能源造成极大的损失, 更有可能危及他人生命。所以做好消防安全措施, 是油田企业最应重视的事情。

一、油田消防安全措施的研究背景

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 大庆市也跟着油田发展了起来, 城市的经济与油田关系密切。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石油能源基地,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中, 已经拥有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和多家采油厂, 在我国能源供应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因为石油本身就是易燃易爆物品, 油田火灾相对于其他普通火灾而言, 其火宅扩散速度更快, 火势更猛, 扑救难度更大, 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造成的生命危险也更为严重。

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所记载的历史记录中可以得知, 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 这其中的50年内我国共发生火灾345万起, 因火灾所导致的伤亡人数共高达49万以上,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亿元。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由1960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从创建的一开始, 大庆市的消防工作和火灾抢救责任, 就落在了这支消防队伍的肩上。目前大庆油田拥有四支消防保卫力量。这四支消防保卫力量分别为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大庆公安消防支队、大庆石化消防队以及大庆武警消防支队。而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包括20各消防中队、1各特勤大队 (包括4个特勤中队, 1个空气呼吸监测站) 以及呼伦贝尔消防队。这支消防队伍覆盖整个大庆油田及其他主要油田区块, 负担大庆油田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工作, 在此同时也与其他消防队伍一起负责保卫大庆市区以及周边的消防安全。

大庆油田队伍每年参与扑救各类火灾高达上千起, 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上百次, 对城市的消防工作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工作上,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IT技术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消防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极大的加强油田的消防安全工作, 提高对火灾的防控能力, 是保证原油稳产4000万吨的重要依托。

二、油田消防存在的问题

油田的119指挥系统具备火警处理、消防无线通信、屏幕显示和GIS地理信息等功能系统, 然而系统硬件运行近十年时间, 已经严重老化, 故障频繁, 影响系统安全的运行。其次消防系统采用模拟语音接入方式, 技术相对而言比较落后, 软件功能也不完善, 需要经常维护, 系统障碍点多而且不稳定。目前调度指挥中心与集中接警受理的9个消防队仍旧通过电话专线进行吊调派, 而没有实现电子调派和数据传输等。在消防设施管理、战术模拟训练和远程监控方面也尚不完善, 亟待解决。再者是系统仅仅实现了9个消防队的集中受警, 而对于其他15个消防队并未实现集中受警处理。在发生火灾的时候, 形成了1起火灾3次调派的受理模式, 这严重影响消防队出警速度, 不能最及时的到达火灾现场。而火警调度指挥系统数据库并没有和支队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而国内的一些消防系统研究机构主要针对城市火灾, 其设计的系统也是根据一些城市的特点来进行研究开发的, 这些系统并不适用于油田的消防工作, 局限性比较大。

三、有关加强维护油田消防安全措施的一些分析和建议

1. 国外消防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于消防安全工作都极为重视, 国外已经开始采用或者即将采用更为科学的应用和先进的手段来确保消防安全。在日本, 消防通信设施是根据各自需要, 然后由各市町村委托设备供应商进行设计安装。虽然在各地消防通信设施种类功能都有差异, 并没有统一的配备, 但是这些设备都有迅速确认灾害发生点、自动化出警编程、自动化出动车辆、消防指挥中心和在灾害现场情报快捷便捷的交换等功能。通过数码相机的成像功能拍摄灾害现场然后通过手机 (PHS) 传送到消防指挥中心, 让其及时了解灾害的最新情况。

除此之外, 许多的发达国家也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与用户中断信号采集器相连, 来对火灾进行定位、实时监控和故障信号远程传输等。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建立和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检测系统方面有大量成功经验, 国内油田的消防安全工作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条件加以运用。

其中火灾自动报警联网监测可以让消防指挥中心准确迅速的判断火灾地点及其类型, 然后及时调度消防部队进行扑救。而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极度依靠检测系统的联网功能, 才能达到真正的消防作用。

2. 加强油田消防安全措施的建议

针对数字化建设的种种有利之处, 国内已经实行消防数字化建设。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利用无线网络来进行消防监控的系统, 针对火灾现场状况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 然后迅速确认火灾情况和地理位置, 然后再自动化出警及出动车辆, 及时到达现场, 再通过消防车装置的移动视频采集火灾现场扑救情况, 将信息传输给指挥中心, 让指挥中心更好的进行扑救指挥和人员调派。其次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消防设备, 技术改进部门应该主动接触一线人员, 听取他们对技术改革的想法, 以达到深化油田消防安全措施, 更好的对新技术进行改进。

结语

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分析 篇10

1.1 电力调度的过程复杂

由于电力调度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度较大, 并且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电力调度工作。因此, 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失误时, 便会影响到整个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 为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 甚至于还会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另外, 由于电力调度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也增加了调度人员工作的复杂化。

1.2 调度人员缺乏对电气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开展中, 调度人员在进行电力调度操作时, 没有直接的面对电气设备。因此而缺乏对电气设备实情情况的直接掌握, 导致了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操作时容易下达错误的调度指令, 进而产生调度事故的发生。并且, 由于电力调度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不经仔细的观察难以被发现, 而电力运行人员也直接运行操作指令, 缺乏对调度指令的核实, 也是造成事故发生重要的原因。

1.3 调度人员缺乏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开展中, 一旦发生调度事故, 虽不会危及到调度人员的自身安全, 但往往会导致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和隐患, 以及造成电力系统的巨大威胁, 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 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部分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工作时, 缺乏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在工作中存在疏忽、不仔细等, 而造成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电力调度的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

在日常电力调度工作中, 通常的值班人员设置在两个人, 并且多以独立工作的形式开展电力调度, 因此造成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开展时缺乏监督机制, 一旦发生失误难以及时的发现与调整。

1.5 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正是由于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化, 不仅需要频繁的操作, 而且伴有大量的突发情况。因此, 电力调度工作对复合型人才有很高的要求, 既要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 也要加强调度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调度人员才能在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集中精神, 熟练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 并及时、果断的处理突发事件,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电力调度工作的效率。

2 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

2.1 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 也引入了可视化监控系统, 不断的提高电力调度工作的自动化水平。而这也提高了对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 只有具备了专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调度人员才能适应于当前调度工作的新形势。因此, 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是电网企业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1) 在电力调度人员上岗前, 进行综合能力的岗前培训, 使电力调度人员能够针对性的展开电力调度工作, 准确的了解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电力调度的规范化操作; (2) 在电力调度人员入岗后, 还需进行定期的职业能力培训, 进一步强化电力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加强电力调度人员对电网安全的重视程度。

2.2 增强电力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建立激励机制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并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因此导致电力调度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也较为复杂。电力调度人员需加强责任意识建设, 严格遵守电力调度的规范化操作,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 电网企业还需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态度予以奖励。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强化电力调度部门职能

在电网企业中, 需建立起完善的电力调度部门, 统一化管理电力调度的操作, 以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 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电力调度部门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 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合理的编制与设计; (2) 追查在电力系统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寻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要诱因, 并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势的制止在煤矿机电工作中的违章操作。

2.4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建设

电力调度自动化, 能够协助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开展和电网管理。目前, 电力调度自动化已得到了广泛、良好的应用与实践, 效的促进了电网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提高。但是在实践工作中, 仅仅实现了对电网系统的遥测、遥控、遥调等基础功能。而针对于电网运行高级管理的电网分析、潮流计算等功能的应用上, 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发挥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与作用。需提高电力调度人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通过对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运用, 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并缩短对事故发生后的操作处理时间。

2.5 加强事故演习

通过建立DTS系统, 在DTS平台上能够对电力调度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并加强对电网事故的演习工作, 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电网事故的演习工作中, 必须包括常态事故的演习, 以及特殊事故的演习。进而不断提高对电网事故的处理时间, 降低电网的安全风险。

2.6 建立实时监督机制

在当前的电力调度工作中, 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乏, 对于电力调度人员的误操作不能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发现和调整, 进而造成了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实时监督机制, 对电力调度人员的操作进行约束和管理, 以防止和避免发生操作失误。

3 加强电力调度管理的条件分析

3.1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在电力调度工作的日常开展中, 需配备足够的计算机以运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只有全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保障通信的有效性, 才能实现电力调度的自动化, 为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提高提供支持与保障。

3.2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只有不断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 才能提高电力调度工作开展的效率。譬如:能量管理系统 (EMS) 、调度员仿真模拟系统 (DTS) , 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中, 能够有效的对调度人员进行培训, 并提供风险管理平台, 以降低电网事故的发生, 并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4 结束语

为确保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在电网系统中提供有效的电力调度管理措施, 能够对电网的电流、电压、频率、负荷等情况实现即时的监督和管理, 并根据电网电流的实际情况实行针对性的调度措施, 能够有效的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但在目前的电力调度工作中,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不足, 譬如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化、电力调度人员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以及电力调度人员的自身素质等, 都是导致电网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因此, 需加强对电力调度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措施, 并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日常的工作中, 才能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 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与支持。

摘要:阐述了当前电力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并分析了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和条件, 以期促进电力调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加强途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勇.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1:131.

[2]屈玮琦.试论电力自动化机制的网络安全[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08:48-49.

加强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管理;有效途径

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格局日趋多元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只有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能力,发扬他们的协作精神,从整体上落实建设管理,才能实现创新,打造管理新途径。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政工工作还较为单一,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对策不科学,与创新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完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做到创新发展,实现管理与现代化建设的同步前进。

一、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项目最为基础的内容,它与党组织活动联系的最为紧密,是指导企业行动和完善思想建设的基础。在精神文明建设愈加重要的背景下,完善政工管理效力,创新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我企业是采油企业,它不仅对职工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对团队凝聚力,协同作用的要求严格。创新是政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和团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其主要意义如下:

第一,企业政工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如今,我国采油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世界能源短缺的前提条件下,企业的建设管理和创新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好政工创新管理,就要求企业不断开阔进取,解放员工的思想,并优化政工组织的结构,搞活管理机制。也只有这样,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将实际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采油企业建设的客观实际保持一致,为企业的再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企业政工创新管理有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政工管理是企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工作,以往的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形式枯燥,无法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管理,变单一样式为多样化管控,并充分研究管理对策,以多样的形式引起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第三,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符合采油行业的实际。采油企业相较于一般的企业工作而言,较为单一枯燥,员工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劳动大,对他们的技术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企业政工创新管理能够帮助他们消除疲劳,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实现创新,从而符合采油企业的实际特点。

二、加强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企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在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体系,坚持工作机制的创新。具体而言,企业政工管理人员要结合采油企业的自身实际,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科学的工作机制,突出职工的责任意识。以积极的鼓励政策激励员工从思想上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道德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二)创新保障制度

企业政工工作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与思想建设和企业的凝聚力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想要创新企业政工管理方法,就要完善相应的基础,从基础上予以创新。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引起全体职工对政工工作的认识水平,树立企业管理的新方法;其次,企业在创新政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建立连贯的工作规范,并将管理工作与员工的薪资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逐步摆脱旧有的政工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将采油企业的工作精神与管理相结合,切实提升政工工作的管理创新性。

(三)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表现出来的最具竞争能力的软实力,企业政工创新管理不仅与管理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也与企业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也与政工管理工作相关联,它能够通过政工工作表现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完善管理工作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应该适时的坚持发展,创新文化内涵和文化核心,树立企业的服务思想,然后通过文化建设彰显创新管理的新方法,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管理方法

管理方式是企业政工工作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内容,过去的政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对此,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一定要坚持创新,与采油行业的实际相适应,与职工的诉求保持一致,创新管理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创新管理,真正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以创新的方法实现高效管理,为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愈加严峻。我国企业,尤其是采油企业的工作强度大,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严格,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凝聚力的集体。对此,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管理,将政工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制度、保证体系、企业文化以及管理方法上实施全面创新,结合采油行业的发展实际,充分调研职工的需要,并结合企业实际,真正落实创新,为企业政工工作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茂进.对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02:27-28.

[2]吴越.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创新及干部队伍建设思路创新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9:46.

[3]李建新.企业政工工作与安保管理工作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3:43-44.

[4]王成文.论企业政治工作体系创新[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0,03:10-13.

建筑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分析 篇12

1 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及特点

我国建筑企业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 数量庞大, 企业性质单一, 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的属性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特点。

1.1 建筑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的绝对控股企业, 但是近几年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稳步发展。

我国在建筑领域中的经营范围过于简单, 一般都是涉足于房屋的建设工程、土木工程以及相应的安装工作等, 在造价等的相关领域中的涉及程度不大,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部分优势企业正在逐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1.2 建筑企业在组织机构方面呈现多极化、矩阵式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行业方面, 我们一般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态, 在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方面, 我们通常采用双重领导的方式, 也就是说, 项目的员工既可以对该项目的经理进行相关的负责, 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相应的负责管理工作。

1.3 建筑行业在管理方式上机制落后

除了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之外, 大部分建筑企业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建筑投资者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相应的投资成本, 往往喜好于盲目的赶进度工作, 反而忽视了安全质量问题。

1.4 我国建筑行业全球一体化程度不高

建筑领域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开放, 较为封闭。即便是一些国有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国外进行了相应的市场开阔工作, 但是承包的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建工程。

2 建筑企业在成本预算管理中把握的原则

针对以上特点, 不开展科学管理, 对业主而言就会增大成本,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就会减少盈利甚至亏本, 丧失发展先机。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方法, 合理确定造价和有效控制造价, 以最大限度为业主节约支出, 为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2.1 投标过程中的成本预算管理

标书制作是关键。编订标书时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及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和相关资料, 应积极主动向招标方咨询相关问题;编订标书时务必将图纸工程量计算精确, 定标价时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定价, 要尽可能的了解掌握竞争方的相关情况, 估测他们的报价和业主的标底, 以在合理范围内略低的价位拍板定价, 增大中标的概率。要严格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编制。

2.2 施工过程成本预算管理

进场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 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以便合理组织施工, 节约成本, 向管理要成本效益。在施工现场, 要增强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 熟悉费用索赔、工期索赔内容和索赔程序, 作好索赔记录, 同时也要严守施工合同。

2.3 建筑企业建立起相对应的预算组织机构

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审批机构等, 这样不仅能够在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 还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 并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 督促建筑行业领域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

3 逐步完善成本预算, 全面细化资金预算, 初步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3.1 逐步完善成本预算

按照企业“一个全面, 三个集中”财务管理体制的要求, 逐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在预算管理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预算管理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预算内容主要是以完成厂下达的操作费和产量为目标。按历史成本水平和产量预算, 对成本费用砍块承包。

第二阶段是成本归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专项费用控制为重点, 对操作成本按费用要素和机关部门专业性质的相关性进行划分, 首先由财务处按照历史成本构成加一定系数整体确定成本标准和预算期工作量需求, 计算成本费用预算指标, 将费用分解到各专业科室, 再由专业科室制定专项费用预算计划, 分解到基层单位, 由基层单位将费用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和岗位。

第三阶段是零基预算与先进成本水平相结合, 以基层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的放权管理阶段。由基层单位作为考核的责任主体, 进行预算分解考核。措施费用属于对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的费用项目, 由厂专业技术部门直接掌握, 单独安排预算, 专项使用, 专项考核, 较好地发挥了生产技术部门在措施方案设计审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优势, 提高了措施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在资金预算管理上, 突出了细化预算这一核心

资金预算与成本预算互相关联, 我们根据成本预算对资金预算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 细化了付款标准。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对经营性支出按照费用要素进行划分, 并确定具体的付款时间和付款标准;对资本性支出按照地下工程、地面工程、科研项目、工程物资、设计费、监理费、质检费等项目和一定的投资额度划定界限进行划分, 明确规定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质保金的支付时间、范围和标准。同时,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以成本预算为基础, 经过严格审核形成当月资金预算。还重点推行了资金“月预算、周滚动预算”的管理办法。财务处根据预算委员会审批的月度资金预算和各单位实际资金需求程度, 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及股份厂银行存款日限额的前提下, 将各单位每月资金需求总额再分解到每周, 实行周滚动预算日拨款制度。这样, 对资金预算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细化, 提高了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管理和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企业, 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都要始终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傅道奋, 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8) :80-83.[1]傅道奋, 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8) :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5:2-5.[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5:2-5.

[3]余万红.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0) .[3]余万红.论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0) .

[4]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 2007 (6) .16-18.[4]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 2007 (6) .16-18.

[5]陈艳.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5) .[5]陈艳.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5) .

[6]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6]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征地安置制度下一篇:丰富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