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共12篇)
加强规划 篇1
去年12月16日, 张高丽副总理在杭州主持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要求“努力把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认为, 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应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应有之义。
一、规划条件是依法进行城市建设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的规定, 规划条件作为依法进行城市建设的依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条件是政府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约定条件
《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 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 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 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三十九条规定:“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 该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无效”。
2. 规划条件是实施城市规划许可的基本要求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 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十八条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中, 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3. 规划条件是建设单位依法进行建设的必须遵循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 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二、加强规划条件管理对于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意义重大
从《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不难看出, 规划条件是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项目要求的具体化, 加强规划条件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核心, 对于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至关重要。
1. 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是维护城市整体利益的需要
现代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为人类社会所接受并且得到较大的发展, 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我国的城市规划, 是城市政府统筹安排城市发展建设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依据, 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只有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实行有效的管控, 将有关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作为约束性的规划条件, 才能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从而确保城市整体利益的实现, 确保城市的各项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需要
按照有关规定, 规划条件不仅包括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约束性 (强调性) 条件, 还应包括建筑风格、尺度、色彩、形式、材料等方面的指导性要求。而规划条件提出的依据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时又依据的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在不少城市还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要节点组织进行了城市设计。因此, 城市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在规划条件的控制和引导下进行, 无疑对于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和风貌、避免“千城一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是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建设的需要
对于“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法律责任, 《城乡规划法》在第六十一条作出了明确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杜绝自由裁量。要通过建立健全规划条件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将《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落到实处, 确保城市规划依法实施, 确保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因违法而受到追究。
三、切实加强规划条件的管理
调研表明, 《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 规划条件的管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名称不统一。有的地方还在沿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的规划设计条件、规划要点等称谓;如:提出规划条件的依据不充分。有的地方没有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照样确定规划条件;如:规划条件的变更合理不合法。有的地方以部门联席会议代替法定程序, 有的未修改控规就变更规划条件。为此, 必须切实加强规划条件管理, 将规划条件的管理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在依法确定规划条件、规范规划条件变更、严格规划条件核实上下功夫。
1. 依法确定规划条件
一是遵循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的原则。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得确定规划条件, 所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必须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未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不能作为确定规划条件的依据。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要按照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与时代风貌的要求, 对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 (节点) 组织进行城市设计。二是明确规划条件的强制性内容。规划条件中的强制性内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在确定时必须慎之又慎, 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必要时还应附有图纸和表格。在明确强制性内容的同时, 对于可兼容性的内容也应一并明确, 以利执行。三是做好征求意见的工作。规划条件拟订后, 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 如征询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和相邻地块利益关系人的意见,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更具可操作性。
2. 规范规划条件变更
一是明确规划条件确需变更的情形。根据有关规定, 因城乡规划修改造成出让地块开发条件变化的, 因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已出让地块的大小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变更规划条件。二是严格规划条件变更的程序。包括:建设单位或个人向有权机关提出申请并说明变更理由;有权机关就是否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组织有关人员就变更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条件变更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将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市 (县) 人民政府批准;将经市 (县) 人民政府批准后的变更规划条件抄告土地主管部门等。三是及时对规划条件变更情况公开。将规划条件变更程序、各环节责任部门等内容在规划主管部门办公地点和政府网站上公开, 并将参与论证的专家名单公开。
3. 严格规划条件核实
一是明确规划条件核实所需要的资料。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提交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测量成果报告书》 (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土前进行测绘) 、建设工程施工图、建设工程验收及复检结果通知单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申请。二是认真做好规划条件核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后, 应通过图件核验、现场勘查等方式进行规划条件核实。经核实符合规划条件的, 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证明》;不符合规划条件的, 不予核实, 书面告知理由。三是及时公布核实结果。规划条件核实应当公开进行, 核实结果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公布、接受公众查阅, 并作为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和有关部门办理权证 (如房产证手续) 的依据。
在依法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还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 不断加强和改进规划条件的管理, 研究完善面向规划实施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办法, 从源头上提高规划条件管理的水平。并通过抓住规划条件管理这个牛鼻子, 促进城市规划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加强规划 篇2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各种“城市病”的困扰。目前城镇化发展之路和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思路和做法,都需要全面地反思和调整。结合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看了上述一些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内容:
1.在权力方面,尽可能把城市规划的职能独立出来,不受其它权力机关的影响,使确保规划可以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2.在规划单位的人员配置方面,选择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以更远的眼光来看来中国的发展,并且做出规划;
3.职能方面需要明确的分工,并且让公众参与进来,让社会团体和政府来共同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增加公众参与度。
4.完善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5.严格合理的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类规划政策,从大局出发,不讲人情,不以地方利益为先。
加强我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的建议 篇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发的地震灾害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里氏8 O级的大地震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随着“黄金救援时间”的流逝,正展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极限搜救,在法律框架下行动的中国政府抗击强震迅速有力。这些法律法规是:2006年1月公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这次救灾行动也是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一次联合实战演练。面对汶川地震巨灾的继续扩大,国外媒体机构都对中国应急机制及应急速度高度赞扬,但作为城市科技工作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不仅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思维、灾难分担和保险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尤其是农村的巨灾之损、设防能力、防灾规划与防灾标准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2007年4月13日发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无疑使之与国家地震局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规融为一体。但我们认为,城市地震灾害损失并不一定随城市文明和科技进步同步减轻,相反城市地震灾害损失却呈递增趋势。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分析,由于美国地震易发区人口密度大为增加,如再次发生1906年旧金山那样的地震,死亡者至少数万人以上,财产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其综合损失指数会比1906年高出几十倍。因此,城乡建设安全重在强化设防及防灾规划,所有目标及努力重在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从立足中国城乡安全减灾建设的高度出发,必须为灾区设计“震不倒”的中小学,“震不跨”的医院及生命线设施,现结合“5·12”四川汶川大震,特提出如下研究建议与思考:
建议1:有重点的启动全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编制
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虽强调它适用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也说明总体抗震要求应与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相适应,但并未明确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防灾规划之中。我们认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仅仅是城乡减灾的单项防灾规划,面对安全发展系统的城乡建设,面对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必须从国家及城乡总体高度确立编制城乡综合减灾规划。
具体建议:要选择重点,突破单一灾种防灾规划的局限性,着重解决城乡综合减灾的共性问题,用综合减灾规划协调联动,协调应急预案,协调综合减灾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等;2004年12月7日《北京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规划研究》经过北京规划委员会评审,它作为一个“亮点”成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30年)修编中的重要成果,因此可供城乡综合减灾规划借鉴。
建议2:确立城乡安全发展的系统观,开展城乡巨灾综合管理与技术对策研究
城乡建设的安全系统首先对安全能力及脆落性评价有要求,它要求各级政府面对不测事件要体现出现代政府公共安全行政的战略性思维,具备应对社会危机的规范行为。衡量其能力,重在培育政府的危机承受力。强调综合减灾管理的系统观,旨在获得从“预警”到“控制”能力,从“识别”到“减少”脆弱性,从单灾种的“特殊”到全灾种的“普遍”预防,从“个体”防护到汇聚成“社会”的力量等。强调对城乡巨灾综合技术的对策研究尤其要汲取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日本作为多震国度,其经验之处在于将防止巨灾与城市化战略非常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日本在其早期的城市化防灾进程中,也是将重点置于建筑本身上,大量惨痛的教训让他们痛悟到研究防灾技术十分重要但必须透彻了解城市化建设中地质结构不能有“硬伤”(地震和活断层分布),这就要求城乡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的地理、历史、地质构造等综合要素出发,研究真正适宜城市安全的建设项目选址,这是站在系统观上看城乡安全发展的薪新技术与管理新理念;
建议3:中小学(含托幼)、医院要成为城乡建设“特别保护区”
2008年10月8日是“国际减灾日”、联合国早在2008年3月便确定了“防灾减灾重点在医院及弱势群体”的主题。但从目前灾区反馈的受损严重的情况看,中小学及医院的建筑尤其明显:都江堰市中医医院病房楼垮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教学楼垮塌,24班的千余学生被埋在四层楼的废墟下;梁平县文化镇小学教学楼垮塌;都江堰向峨乡中学主教学楼垮塌;北川县北川中学六至七层主教学楼塌陷i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执行主任强调,医疗体系受损会再次造成毁灭性灾难。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冲垮了印尼整个国家医疗系统,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受益人。亚齐省北部61%的医疗设施被毁,大约7%的医务人员和30%的助产士丧生。它进一步强调:建造一所安全的和不安全的医院,在投资上没有很大区别,但直接导致的生与死的社会结果却完全不同。为此联合国要求:(1)确保医疗设施的抗灾能力,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生命;(2)在突发事件中和灾难后最需要的时候,确保医疗设施和服务能够持续有效地工作;(3)提高医务人员及相关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包括应急管理能力等。
这里不追问为什么四川汶川大震中学校及医院损毁严重,而特别希望降半旗哀悼时,首先要从四川每个灾区的校园或医院开始,国家要做出特别规定:中小学(含幼托)、医院等建设项目要成为该城乡的“特别保护区”,其硬件设施建设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其具体措施是必须保证国家甲级设计的施工单位去完成,绝不可因资金短缺压价而放任不管,在此基础上还要重审相关设计标准的安全项目,最大限度地落实联合国“国际减灾日”的目标要求:
建议4:开展农村住宅抗震防灾设防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超过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由于经济的制约,长期以来广大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2006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令,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23个省(市)组织了该工程,20个省(区、市)编制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设计图集。但“5.12”四川汶川大震所暴露出的数十万间倒塌房屋看,平安农居极不乐观。由汶川大震房屋倒塌严重,唤起长久淡漠的房屋抗震意识;由汶川大震农居的极高坍塌率,联想到在异型建筑充斥城乡的当下,我们的城市的防震安全就一定有保障?
“5.12”大震已造成灾区数十万间房屋损坏,虽也有现存建筑物,但从防止余震及次生灾害人手,必须加快对受损各类建筑的风险评估,这不仅是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更是恢复重建工作的基础支
持。民政部在《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范》中要求,依据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按现有情况看,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依据其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上的综合优势,在“大安全观”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城乡建筑受灾风险的评估中,不仅为救灾,更要为大力推进的城乡防灾减灾综合规划奠定技术与数据基础;全国大中城市真正编制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廖廖,因此按2007年10月实施的“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要求有较大差距。从“5.12”大震的考验看,更暴露出我国城乡防灾规划上的漏洞。为此建议:
其一,借“5.12”大震,应最大限度地要求各省(市)在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编研城乡综合减灾规划,其中一定要包括农村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的防灾对策。
其二,借“5.12”大震垮塌的绝大多数是民房的事例,启动我国农村住宅设防实施对策研究等项目,从多维的经济性,从农村应急管理的迫切性、从农村生命线系统建设的欠完备性,建立“平安农村”的模式,切不可因为资金不落实,再让农村不设防局面延续下去。
建议5:“奥运工程”及“世博工程”的综合安全建设风险应再评审
四川汶川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六度、七度,8.0级浅源地震在当地造成的破坏力相当于烈度11度或以上,已经远远超过当地设防水平。现在某些城市一般按7度设计的建筑,如果没有特别考虑,面对9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必倒无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2010年上海世博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因此面对每一次“灾事”,正确的态度是要从错综复杂的发展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要素,发现我们自身安全建设中的弱项,我们是不是必须考虑到一旦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特大城市发生,哪怕是震级略低于四川汶川的地震,我们的城市如何能够保障安全,这是一个极其严峻且极待回答的问题。而在日本东京,它的所有防灾准备都面对于东京,如果一旦发生8级以上巨震,东京会怎样?城市能否应对不测?这才是我们应学习的城市最大威胁状态分析的安全应急建设模式。北京的安全奥运建设尽管已很完美,但仍要如临深履薄。我建议针对2008年北京安全奥运建设的现状,必须强化安全减灾的综合管理;强化安保与防灾减灾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模式;加强志愿者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为先的灾难心理教育;启动舆论与宣传手段,介绍北京有效的安保措施,讲述发生在历届奥运会上的不测;从“安全奥运”场馆建设上更应再作一次“拉网式”的事故隐患排查及演练等。
建议6:城乡建设界应将防灾减灾继续教育制度化,并筹建“国家防灾抗灾技术学习馆”
国务院已确定5月19日~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是全民自觉接受防灾教育的好时机,要抓住机遇,做到深刻彻悟:大地震作为人类灾难的极致,即使在不能成功预测时,也要使那些悲剧不那么惨烈;大地震属地域性灾难,如何防止并减弱它的社会振荡及影响,是城乡建设界必须关注的焦点;大地震虽已蒙上了历史的尘埃,今日反思,是否要深入究其震害及房屋倒塌的内在机理;大地震给今人的顿悟是如何高举“科学减灾”的旗帜,客观地对灾情发生从预报、预警、防范、救援到抢险、恢复作一个全过程的分析;大地震使我们深感,人是渺小的,但在与灾害的抗争中,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有所为。在这场较量中,人性如建筑一般经历了破碎与再组合。灾害虽可抹掉一切城市的痕迹,但人类及其人性的力量最终会获得对防震抗灾有科学理性的全新认知。
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不仅强化国民的防灾自护文化教育,在学历及学科中也突出城市防灾工程学科的建设。据统计国外可至少有百余所院校开设工程防灾减灾专业,因此城市防灾规划设计是能够落到实处的,在国外能见到许多内容详实的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设计图纸,相对中国,我们尚属“空白”。所以建议要在注册制管理中补上防灾减灾的继续教育课程,更要有针对性地充实各类注册制课程的防灾减灾强化教育的内容。
加强规划 篇4
关键词:规划,批后管理,推进,监察
规划作为城市可以得到有效发展的必要保障。城市规划在批后管理过程中以规划作为前提进行发展。当今城市规划实施当中, 以管理作为主要方式, 但在管理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经常出现头重脚轻的处理现象, 常常在开头的管理中还很规范, 执行过程中就会慢慢松懈下来。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文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事宜, 浅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1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 主要是起到城市建设的监督规划作用, 它指的是城市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建设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中得到许可认证的同时, 依照许可的内容进行核查, 就后期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 及后期的建设项目的进程进行确认的行为。根据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 依照地区规划的上层空间要求, 政府在自然经济的社会技术研讨下, 做出的城市发展规划, 计划出城市的发展规模, 有效地抉择出城市用地的发展布局, 依照工程在技术和环境上的要求, 合理分配城市不同工程的设备和引导方法。按照城市土地使用为主体, 进一步加大基础城市空间规划的内容。
2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 政府没有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做出一个规范性的批文。
遵照法律执行事宜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作为城市规划部门来讲, 在具体的管理进程中, 每一个工作项目都要按照法律条款的具体规定进行执行, 旧的城市规划法条例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都是严重缺失的, 所以国家根据当地实情, 拟定出一系列的明文规定来进行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让城市规划工作可以更加顺利、更加规范, 因此, 在某种角度来讲这也为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在日后的工作展开中有法可循。
(2)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社会效应的宣传监督工作需要增强。
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里, 老百姓才是一个我国真正的主人, 我国也是由老百姓所掌管的, 这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中心思想。如果想将城市规划的批后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加入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城市规划法中针对违法建造的处理规定是指对没有获得建造工程规划批准、违背建造工程规划批准的要求而依旧进行建造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 而处罚的部门是该单位、个人的上级领导及部门进行惩处, 这说明了在单位或个人触犯了城市规划法的同时, 是不需要受到政府部门的制裁的, 只是接受行政处罚便可。而从实践中发现, 触犯城市规划法的人员大多是该单位的法人或代理人, 因此违法建造的行为, 表明了触犯人员是符合单位和上级领导的利益的。此外, 广大百姓往往是第一个发现违法建造行为的人, 因为违法建造是在百姓生活当中的, 在老百姓眼皮下发生的事情, 因此政府应当积极调动百姓的力量, 让百姓参与到其中, 有效地揭发、制止这些违法建造的发生, 加强城市规划, 将城市规划的批后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做好相关工作, 让老百姓的生活可以得到合理化、规范化。
(3) 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关于执法队伍建设问题的强化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只有拥有一个反应能力强、战斗能力强、执法能力强的规划执法团队, 才能保证各种建设按照规划得以正确的实施, 平稳的发展, 不然只会影响城市规划的发展。当今城市在规划批后管理过程中, 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不齐, 虽然国家及政府部门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 加强了人员管理, 不断进行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工作, 但是距离实际的规格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样不仅影响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也延误了城市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问题是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 只有加强团队内部的发展, 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团队工作的开展。
3 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的措施和设想工作进行强化
(1) 为了批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制定出规范性的相应条款。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的进行城市规划批后管理条例的制定, 细致的做出规范, 有条理的进行管理。在制定规划中, 应当依据当地的实情, 仔细调查, 详细研究, 对于在城市规划法中制定不明确的条例, 要进一步的明确划分。在城市规划批后管理过程中, 在程序上、工作内容上、职责范围上、时限标准上都要进行详细的划分, 规定出在各个工作的进程中, 规划出具体部门所要执行的权利及义务, 力争做到降低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不规范性及实际工作中的玩忽职守的现象, 杜绝工作当中失职的现象发生, 以便顺利的进行工作的执行。
(2) 强化社会效应的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 加强工作措施。
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合理的掌握时机、运用手段, 强化宣传力度。对于工作方面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和有意的对规划审批方案进行更改的违规建造的建造单位, 要进行严格的惩处, 加以重视, 强化司法部门的协同合作。遇到影响严重的建造情况, 在环境合理的条件下, 要给予拆毁, 如果条件不允许, 要给予没收。加强政府网络、局域网、简报等方式的管理工作, 在可行的方式下进行大范围的曝光, 形成社会效应, 加以宣传。于此同时, 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工作也要进行强化, 尤其是扩大批后管理工作的力度, 加强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度, 将规划批后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到有力提升。
(3) 强化规划的批后管理工作, 由被动受案转化为主动巡查。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勤于管理快速管理的工作方针, 对工作要做到主动巡查, 对每次的巡查做好总结。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尽快制止、避免发生。在工作中进行分区域管理, 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精力附于管理当中, 将违法行为在初期状态下就被制止掉。
(4) 加强团队的反应能力、执法能力、素质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法律意识已经被普及。只有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能力, 强化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反应能力, 才能让执法人员在工作当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在执法过程里, 执法人员应当自觉的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等方式, 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 通过不断的累积经验, 处理问题来提升自身的反应能力。
4 结语
国家和地方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规划批后管理工作, 才能更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发展, 才可以有效的推动规划监察的覆盖工作。
参考文献
[1]孟丹, 陈建新.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5) .
加强规划 篇5
通维区
2011-10-2
4通维区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落实陈党发【2011】4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我矿“三型六化”建设成果,提高我矿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促进我矿的“持续发展、体质改革、改进完善”目标早日实现,着力推进“一岗双述”安全确认工作,促进职工由 “要我安全” 向“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我要安全”的自觉转变,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职工素质,确保我矿安全生产“三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成立区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王新平韩水明
副组长:李国生 周富国 张会俊 史红旗 袁正斌 牛文强 杨俊义 成员:高丽军 刘荣绪 柴证明 余常青 徐小军 袁秦川 张军平
二、认真组织区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领会文件内涵,明确企业文化知道思想:
在区队广大干部职工中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文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大治企理念”为
指导,以“三型六化”为总纲,已实施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廉洁文化、和谐文化为载体,着力推进“五精”管理,做到现场管理科学化、达到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效率最大化,管理效益最佳化的目票,“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四项技术”应用,就是要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目标,推广应用即;“编码、定置、标识、看板”落实”,真正来体现用文化培育员工、管理企业、促进发展的管理理念。
二、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我通维区党支部经过讨论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创新、借鉴、学习并重的原则,推动我矿企业文化的发展。
1、遵循提升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来推进和实施。并加以提炼和整理,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2、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坚持把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将本支部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进步结合起来,凝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原则。必须着力构建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体制。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大力倡导和身先力行,确保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4、突出文化特色,逐步推进企业安全发展。在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突出“一通三防”瓦斯治理工作的特点,矿必须加强“一通三防”方面的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突出“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一通三防”工作搞好了,才能逐步推进企业安全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
为实施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推动安全文化理论创新,针对井下安全管理重点工作,抓职工习惯性违章心理,深入开展区队安全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建设工作。二是要强化安全教育学习工作,坚持利用周二、周三、周五安全学习等对班组长和各岗位职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队干群的安全素质和综合技能。三是要丰富安全文化建设教育,主要通过“手指口述” 安全确认、“岗位描述”双述法的开展,从而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确保“一岗双述”工作去得更好效果。四是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主要抓好我区“一通三防”瓦斯管理工作,在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机制上要严、要细、要精的状况下,全面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井下现场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健全该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标准,全面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从源头抓起,从细节抓起,对每件事、每个过程、每道工序,都做到严格控制、考核和监督,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确保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通维区党支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各业务分管领导主要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教育、培训。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目标与理念以及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内涵的制度和要求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到教育培训之中。并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手段,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宣传发动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的高度和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召力,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引领社会风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提升境界、规范行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先进文化培育人,以高尚情操感化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良好风尚。
3、围绕中心,务求实效。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坚持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双述、管理相结合,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相结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本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职工利益的协调发展。
4、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广泛发动职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现全区干群认真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着力推进“五大”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即,一是着力推进“五精”管理;二是着力推进
“四项”技术应用;三是推进“双述”工作;四是着力强化干部走动式管理;五是着力探索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使全队职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5、完善奖罚机制,加强考核。一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二要明确基层党支部和各班组相关的企业文化;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跟踪考核,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确保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维区
加强规划 篇6
首先是独立意识。即主体能够自主地履行自己的责、权、利,在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判断的能力。
其次是主动意识。即主体自觉地对客体发生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是创造意识。即主体能够能动地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表现为较强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认识自我,按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自我职业发展目标,并努力按照设计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乃是‘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斯宾塞也指出:“人类完全是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可见,把外部需要转化为内在需要的教育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纵观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近几年职业生涯设计的系列活动,阅读一份份学生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是一条具有职校特色的德育工作途径,其发挥的育人作用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上。
从“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希特尔斐神殿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成功的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充分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客观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绝大部分不能自发性地正确认识自己,处于“模糊人”状态。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为了达到目标应如何制定计划与实施等,从而由“模糊人”转变为“清醒人”。
正如2008年获江苏省中职组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房科成在其总结中写到:“回想四年前,一个懵懂的男孩,拖着颓废的步伐迈进了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数控班,上课睡觉,不做作业,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当我被班主任送到专业部时,我还是无所谓。可当我面对芮主任时,我发现芮主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厉,他没有狠狠地批评我,而是叫我坐在他旁边,和蔼可亲地和我讲述起职校诸多成功的师兄们,并根据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价值观为我设计了一条走技术路线的职业生涯之路。说实话,当时我真有醍湖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一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奋斗之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今后要走的路。”
从“被动人”转变为“主动人”
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两大管理难题困扰着他们,一是被别人管理,二是“我们没长大”。
被别人管理,就是长期以来,把自己的“管理权”让给了家长、让给了学校,让学校和家长来代替自我进行规划。在老师、家长的规划下,大家丧失了自我选择能力,不知道如何自主选择,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最终导致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
“我们没长大”,就是缺少对自己负责任的精神,喊着这群口号的孩子被称为中职生中“无所谓”一族。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似乎自我管理的好坏完全与己无关,十分消极和被动。他们旷课迟到无所谓,面对批评无所谓,学习好坏无所谓,受到处分无所谓,甚至面临退学也无所谓……他们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学业之外。他们对自己不负责,将来就难以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也更难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
要解决管理的难题,首先需要让中职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把缺失的自主选择的意识树立起来,把曾经失去的自主选择的能力重新培养起来。只有真正对自己负责,才可能主动设计、选择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许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目标指引下,积极主动地拟订了教育训练和实践计划,并认真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去认真执行。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兰同学在“学校行动计划与实施”部分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首先,第一学年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使自己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使自己各方面达到“三好生”标准并逐步前进;其次,第二学年在专业知识基础及技能上下工夫,一点也不马虎,并利用假期时间去姑姑或爸爸朋友的机械厂去实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要学会担任各种职务。让我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并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再次,第三学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就业作准备。
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不少中职生是带着中考失利的“不情愿”思想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自信心明显不足,挫败感严重,感觉人生的理想已被中考无情碾碎。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呢?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中大多数的失败者只是心理上的失败者。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功,本来他们能成就一番大事,却没有成功,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正是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主义倾向,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
许多学生在自我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从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中找回了自我,找回了“积极的我”。
文经部民航班蒋萍同学在其设计方案中写道:“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空姐。望眼前路漫漫,坎坷必定不少。眼前的学习是那么地不顺人意,什么计算机操作、会计分录作账、公关礼仪,从未接触过的课程,学起来竟如此吃力。快临近期中考试时自己却还在一片迷惘之中。一次次学习中的困扰,让我变得疲惫不堪,没有范进发疯的狼狈,却满是欲哭无泪的痛楚。曾经口中的‘我能行’也不过是‘寡人无疾’一样,拒绝他人批评、帮助的挡箭牌。冷静思考后,我决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于是我开始行动,我开始变的积极主动,开始变的乐观向上。Word与Excel操作,会计作账方法,是知识使我不再空虚而变的务实。于是我走着这一步,想着第二步,规划着第三步。就在第一学期末我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于是我坚信:祈望成功之路没有失败那是一厢情愿,在强者眼里,失败不是阻挡前进的障碍,而是助己攀登的阶梯。”
电工电子部高级技工班邵欢同学也在设计方案中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她说:“2007年9月,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职高,带着几丝悲哀,还伴着亲人的冷眼,总觉得很不甘心。但是今天的我,已经不像刚进来那般心灰意冷了,现在的我已经重新树立了我的人生目标。我有梦——飞翔的梦,虽然我是职高生,但我相信必有属于我的蓝天。在世人普遍‘重普高轻职高’的今天,我要自豪地告诉人们,别人有成功的梦想,我们也有,并且那已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只要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浅谈如何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篇7
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这是充分的体现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土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不可再生的资源, 保护我们的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随着我国人口在不断的增长, 人们的生活还有生产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也是会越来越少的。这是由于我们在村镇规划上的没有很高的意识, 在规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滞后的情况, 以及无序建设的不规整并非常混乱局面, 村镇的建设盲目扩张, 不只是占用了很多的耕地, 还造成了村内的很多的土地闲置的浪费掉了, 甚至还有的村庄成为了空心村。所以, 加强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规划政策上的宣传力度, 进而来增强规划还有保护耕地的意识, 这项任务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还是维护好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从近几年来看, 我国的一些农村的纠纷案件中的思考, 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多是因为在规划还有管理的工作中没有做好, 从而来引发出占地、道路排水、采光等矛盾。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且要认真的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真正的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落到实处。
二、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原则
在村镇规划的编制中村镇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是我们村镇规划的领头兵, 同时还会体现出村镇建设特点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的规划方案。
在我们制定的规划方案中一定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每个村镇根据自己的现状、地区的特点以及资源的条件, 搞好村镇建设的方案布局。突出重点, 突出特点, 重视实效, 防止盲目方案。
2、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一定要突出的保护护耕地的主题, 必须强化对村内空闲土地的充分利用, 减少占用耕地。对村内有偿应用的大院、空闲地, 搬迁户旧宅基、无合法有效土地应用手续的各种临时性占地等都要纳入统一方案, 合理安排应用, 严格把持扩村外延。
3、超前方案、高效能管理的原则。
方案编制要保持高标准、建立精品意识。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 努力从单纯寻求规模扩大转变到进步质量和程度上来, 适应农村生活程度不断进步的需求。具体目标就是请求每个村在方案中都要突出建设一个环境清新的道口, 一个舒适雅观的文化运动中心;村镇内部住宅建设要逐步达到局部成排、整体有序的效果。
三、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
1、重视程度到位。
在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上, 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 主管副职要亲自参与。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 妥善解决。同时要把规划管理工作列入村镇年终考核目标, 列入村镇主要领导任期目标, 严格考核, 严格奖惩。
2、工作人员到位。
村镇及有关部门要抽调业务精、素质高, 责任心强的正式人员组成规划编制队伍。所抽调人员的工作都必须与原单位脱钩, 不得兼顾其他工作, 垒身心投入规划编制工作, 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政策宣传到位。
要利用多种形式, 深入开展村镇规划政策法规宣传工作, 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规划意识和依法建设意识, 使有关政策法规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4、责任落实到位。
村镇及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搞好配合。在具体工作上, 村镇重点负责做好规划经费的筹措, 规划方案的编制、专家评审、技术论证、按程序报批、公示以及规划人员的办公用品购置等工作, 建设部门要在村镇规划经费到位的情况下, 负责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提供、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村镇规划测量、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
5、业务培训到位。
为保证村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建设部门要组织好规划业务知识培训, 重点搞好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业务学习, 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
四、结语
总之, 我们的村镇规划建设一定要从我们的人治发展到法治。要充分的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作为村镇规划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 我们是以规划还有立法的方式, 来很好的规划, 这样的规划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以及严肃性的特点。还有的就是要确定我们村镇规划的主体和一些权力以及责任体系, 这些都会很好的保障了村镇规划的稳定性以及连续性, 防止了随意性, 杜绝领导错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的矛盾非常的突出, 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条件也是不同的, 同是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村镇建设在不断的扩大,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自身利益。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求实的精神, 积极的探索出村镇规划建设的一些新道路。因地制宜, 防止我们以很简单的方式照抄别的地区的经验以及方法。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从群众出发, 抓住当前的机遇, 依照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很好的落实中央有关的精神, 进一步开创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的突出, 每个地区发展的调件也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来摸索出村镇建设的出路, 村镇规划方案的建立是关系着我国当代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的过程。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还关系着光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转变等等。所以, 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对推动我国全面建设以及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对如何加强乡镇规划管理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村镇,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1]范永盛:《浅谈如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科技资讯》, 2009.04。
[2]《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1.14。
[3]陈晓敏:《论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 《科技资讯》, 2008.06。
[4]《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宏观调控改进和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汪光焘部长在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小城镇建设》, 2009.08。
浅谈加强农村用地规划管理 篇8
关键词:农村,用地,管理
1 当前农村用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居民点散、乱, 建房没有规划
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大, 沿路建, 乱圈乱占, 乱搭乱建的现象严重, 村庄星罗棋布, 房屋座落散乱, 朝向高矮不一, 导致整个村庄是“满眼新屋、不见新村”, 既影响了村容村貌, 又浪费了大量土地。
1.2 土地违规现象仍比较普遍
一是一户多宅。主要是建新不拆旧, 新宅易地建成后, 原宅未按规定拆除。二是闲置宅基地。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许多人进城购买了新房, 并且生活和居住在城市, 其原有老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的, 由于年久失修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 很多已成为破房、危房, 无人居住。
1.3 用地规划滞后, 农民建房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未能节约集约用地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农村用地控制过严、指标安排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而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及时修编, 导致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 大部分新建居民点无法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选址。2007-2010年, 平均每年有近200户农民建房属违法用地, 其中70%不符合规划。许多行政村由于没有编制村庄规划, 农民建房各自为阵, 不能集中布置, 仍然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村庄面貌和居住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变;有的新村在建设时虽然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但是没有严格按标准用地, 达不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如:茶庵岭镇温泉村在新农村建设时, 用地75亩仅安置60余户, 用地规模明显过大。
1.4 农村宅基地私自转让时有发生
少数农民为了谋取私利, 不惜将自己的宅基地、自留地甚至责任田作价卖与他人建房, 特别在城镇规划区内及其周边乡镇, 有的买地者假借当地农民的名义办理建房手续, 以达到逃费逃税的目的。由于买卖行为一般都在私下进行, 并且双方互惠互利, 所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涉及面较广, 查处难度大。
2 加强农村用地规划, 引导和促进新农村建设
2.1 积极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将先期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相关规划工作, 加强协调, 确保村庄和集镇等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县级和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将在进一步摸清农村用地现状的基础上, 明确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各地将优先安排、保持同步。已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 将完善规划内容, 抓好总结推广。依据县级和乡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科学编制土地整理等专项规划。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2.2 推行收费制度
一是切实维护《土地管理法》尊严, 对占用耕地建房的, 坚决收取土地开垦费。开垦费标准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适当提高, 以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二是实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先确定人均用地标准, 凡超标准用地及一户多宅、空闲宅基地的按面积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
2.3 加大宣传教育和做好村级规划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乡、村干部, 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 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 提高依法管地、依法办事水平。对广大群众,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宣传教育, 使其知法、懂法、守法, 努力营造全社会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将规划延伸到村级, 制订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每个村形成村庄规模控制图、村级基本农田保护图、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图, 建立图文并茂的规划方案, 使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真正有章可循, 有图可依。而且要将图纸在各村张榜公布, 形成村规民约, 让村民知道哪些地方是可以建房的, 哪些地方是不能占用的, 哪些地方是要永久性保护的, 让全体村民对照图纸自觉遵守, 共同监督规划的实施, 要把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这项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深入民心, 落实到每个人。
2.4 推进宅基地整治
建议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结合新农村建设, 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 聚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入, 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整治计划,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条件, 进一步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二是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危房的清理工作, 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 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对“一户多宅”和闲置住宅, 要制定激励措施, 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 要采取签订腾退协议等措施, 确保按期拆除旧房, 交出旧宅基地;三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当地政府应从建新区的出让金中返回一定的比例, 用于乡、村村庄整治。
2.5 建立土地执法部门联动机制和乡镇、村级问责机制
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规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政策, 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建议尽快建立土地执法部门联动机制。二是建议由国土资源部争取国务院发文, 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国土资源监管第一责任人, 其工作像计划生育一样实行一票否决制, 同时明确问责情形和问责方式, 重点是对一级巡查区内的违法占地行为进行监管问责, 建立严厉的问责机制, 从而使国土资源监管工作从国土资源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转变。
2.6 实行集中成片建房
一是积极探索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采取堵疏结合、冻结零星用地等措施, 走节约集约用地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二是在尊重农民意愿, 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调配权属、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分摊成本、统一供地联建的“五统一”原则, 实行集中成片建房。武冈的经验表明, 实行集中成片建房这种模式, 既能解决农民建房选址难的问题, 又能集约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参考文献
[1]姜长云.“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1期.[1]姜长云.“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1期.
[2]苏东屏, 富彩铃.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M].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4卷2期.[2]苏东屏, 富彩铃.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M].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4卷2期.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措施探讨 篇9
目前, 城市规划建设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关键时期, 应该把城乡规划的效能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加快城市的发展抓效能建设, 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落在实处。城乡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 要和土地、经济等部门紧密配合, 支持县、区和各开发区、工业园区项目的签约和建设, 高效率地做好引进项目的规划选址、规划方案、工程项目的审批落实。所以, 城乡规划管理就是要服务于城市发展, 满足城市市民和投资者的需要。
2 城乡规划管理必须大力推进机制的创新
2.1 加快审批流程
在项目审理中, 用“否定报备制”检查“一次性告知制”和“首问责任制”, 用“首问责任制”加强“A B岗工作制”。做到受理与接办同步, 第一时间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现场查勘等有关事宜, 由技术骨干前台受理、咨询, 保证资料齐全。采用“AB岗工作制”, 将杜绝建设单位报建的“扑空”。审批过程中将严格执行两次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和责任追究制, 破除层层汇报制。符合报建规定的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迅速解决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服务, 确保服务品质。用微机“红绿灯”管理方式, 追求“当日办结率”, 公布各处“月办结率”, 监督“限时办结制”, 人力资源在窗口统一调配, 有效集中力量, 确保行政提速。在报建审批过程中, 应推“工业项目绿色通道, 重点项目特事特办, 招商项目超前服务”的工作原则。
2.2 优化行政资源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 应实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 即规划项目报建按照“一家受理, 抄告相关, 并联审查, 限时完成”的程序进行, 报建单位将不用再到各个职能部门去盖章, 而是由规划主管组织协调各相关参审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实行并联审批是缩短项目办理时间的有力措施。审批中涉及相关部门时, 用科学的并联审批取代传统的模糊的串联审批。需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 用并联审批会解决, 减少建设单位不知往哪跑、多头跑、无用功的接力赛。加强沟通, 慎用否决权, 增加部门协调, 强化行政合力。
2.3 抓好政风行风
对外要全程阳光, 创新地实行“批准、批复、批驳”三种行政审批方式。限时办结, 文字量化明确, 不得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或口头答复。暗箱操作, 推诿、拖拉等腐败土壤将失去存在的空间。审批环节全部集中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后, 避免出现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破除“官即管”的观念, 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要有效的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使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程序公开化、透明化, 显著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3 提高编制水平
3.1 重视多视角的切入, 多目标的统筹, 加强规划“广度”
城乡规划牵扯到经济、社会伦理、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方方面面, 若规划论规划, 未免视线过于狭隘。因此规划强调多视角的切入, 按照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思路, 强化多目标的统筹。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全面的视角考虑。
3.2 以人为本, 强调公众参与的实践规划
城乡规划涉及政府、公众、开发商等多方主体, 各方主体在目标导向和主体利益上会有所不同, 在主体的的观念和思想上, 会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 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能保证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要求和意见, 通过公众参与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分歧的协调, 减少实施中矛盾的激化。
3.3 多方统筹, 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 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 城乡规划制度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规划部门本身, 城乡规划获得的权限也是建立在特定的行政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导致城乡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也往往偏重在建设规划部门归口, 对其他部门职能利益考虑不全, 规划的实施也往往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应有的支持。城乡规划的综合性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深对其他职能部门职权与城乡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 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 突出各部门价值的导向, 主动引导、明确职责, 以期能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 为规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府基础,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和综合调控作用。
3.4 重视规划的政策属性, 加强“配套政策”的研究和支撑
规划编制具有技术与政策的双重特性, 规划成果既是蓝图, 也是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编制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 也是建立目标, 指导实践的公共政策过程。为了体现规划“公共政策”的属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应该加大了配套政策和实践保障措施方面的研究, 进行体制创新。配套政策是城乡规划发挥效用的制度基础, 也是规划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主要体现。从政策层面来研究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制度、标准、政策等问题, 可以大大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4 城乡规划管理应体现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并重
4.1 规范公示内容和程序
一是明确规划许可内容建设项目的批前、批后, 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工作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及查处结果;二是社会监督和投诉方式, 受理时限和程序;三是形成横向覆盖的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监察三大职能, 纵向覆盖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阳光规划”体系。
4.2 拓宽公示形式和载体
对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 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一是通过规划网站、报纸、公示牌和规划公示大厅, 开展四位一体的项目审批规划公示;二是采取调查问卷、广场咨询, 召开座谈会、规划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公示;三是通过咨询、征询、听证、论证、评审等方式, 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和重要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公示;四是依托行风监督员、专家组、咨询委员会、规划协会等队伍或载体开展公示。
4.3 加强公示互动和沟通
在公示实施过程中, 注重强化公众参与, 及时处理答复群众意见。采取畅通信访渠道, 公布信箱、监督电话和举报电话等方式, 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监督规划。对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 及时进行整理, 分门别类地研究, 落实具体经办的责任处室和责任人。
在加强社会监督的同时, 重视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执法教育和监督, 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效能监督机制入手, 立足实效, 强化措施, 推进城乡规划系统整体形象的提高。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 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努力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好, 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 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蓝天.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策略[J].科技资讯, 2009 (1) :215.
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及其管理探究 篇10
关键词: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而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建制镇集中, 这就使得很多小城镇迅速扩大, 使这些小城镇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村镇建设获得的成绩能够反映广大农村建设的方向。在当前村镇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村镇建设规划及其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分析了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从而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使村镇规划和管理得到不断的加强, 最终将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解决, 保证我国村镇建设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1 村镇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
1.1 不能准确的预测村镇的未来
编制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人口规模的确定, 这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 但是, 过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对人口的规模产生影响, 因此由于缺乏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进行规划预测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1.2 较大的规划实施难度, 对于实现规划目标村组干部没有足够的信心
那些比较贫困的地区, 大部分村集体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 甚至村委会办公房都由上级拨款才得以修建。同时, 管理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政策相对“僵化”, 由于没有预留“机动用地”, 导致村集体无法对土地进行调整或进行拆迁的实施工作, 这就使很多地方都成了不认敢接的“烫手山芋”。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的影响, 实现规划目标成为了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村组干部以及规划编制人员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和顾虑对规划工作的效能和质量以及设计方案水平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3 土地建设规划与利用规划相互脱节
建设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局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不能同步制定各自的工作部署, 没有相同的目标要求, 地方领导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封闭、独立, 缺少交流沟通的规划过程, 这就导致规划成果互相矛盾, 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冲突。
1.4 薄弱的基层技术力量
县级以下缺乏规划设计资源, 尽管省、市级规划单位证照齐全、人才济济、生意火爆, 但是农村地区请他们进行规划编制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规划经费的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规划工作的重视。对于很多贫困地区而言, 这样的格局是非常不利的, 是需要在近期进行尽快转变的。
2 加强规划与管理的方法
2.1 做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
(1) 使城镇建设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得到完善。对村镇规划建设而言, 城镇体系规划能够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使其不断得到加强, 从大局着眼, 协调乡村城镇之间的关系, 忽略行政区域界限, 使城镇的规模以及总体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撤销小规模城镇的规划, 将重点放在中心镇的建设上, 在农村地域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中心镇的功能地位, 对区域设施进行统筹安排, 使重复建设现象得到避免, 使公共设施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 使乡镇企业逐渐向工业区靠拢, 住宅向生活区靠拢, 促进村镇合理布局并协调发展。
(2) 使修编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工作进一步加快, 使小城镇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小城镇属于城市居民点的最基层, 就像一条纽带联系着乡村和城市, 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农村的中心, 规划小城镇与城市要有所区别, 要以区域的观点加强分析城镇经济发展的条件, 在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 根据城镇性质, 合理、准确的进行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的确定, 使城镇地方的、历史的、自然的特点得到充分的挖掘, 并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 使城镇兼具地方性特色和时代感, 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3) 对小城镇进行详细规划, 进行小城镇规划管理规定的制定, 使小城镇的品味得到提升。过去对小城镇进行详细规划时没有较高的覆盖率, 没有有效的控制和指导群众的建房, 导致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从而导致小城镇具有类似的面貌, 没有特色也没有较高的品味。对小城镇近期建设要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并进行详细的控制性规划的编制, 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 使其满足用地要求。那些近期旧城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 必须编制详细的规划, 对项目建设进行充分的指导。
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
(1) 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较好、区位重要的村镇要给予大力扶持。例如:县镇、区镇等卫星乡镇, 远离中心城区, 相对偏远的区域中心, 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 能够对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具备一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的村镇。进行这种乡镇建设时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 开放优惠政策, 促进其快速的发展。
(2) 应尽快将近城区郊区镇归入城区管理。例如:目前虽然属于建制镇, 但是已经和城区相连, 对这样的城镇要给予独立的规划, 尽早将其纳入城区, 根据城市标准统一管理, 使其具有与城区相衔接的配套实施和功能定位。尤其是那些对于城市组群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村镇, 要不断完善其体系规划, 对区间村镇规划建设进行合理的引导, 使那些影响城区功能、重复建设的现象得到切实的避免。
(3) 要适当控制基础较差地处偏远的村镇、中心村周边村庄、中心镇所辖村庄等发展, 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 使其向中心村、中心镇发展。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正在不断地涌向城市和中心城镇, 同时由于出生率下降, 近年来, 农村人口正在迅速减少。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要适当的对上述地区进行控制, 同时要促进中心城镇的发展, 使其全面振兴。不仅如此, 还要进行小城镇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使村镇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3 加强村镇规划管理, 保证其严肃性
(1) 完善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
加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建设力度, 进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配备专业人员, 进行大中专毕业生的录用, 根据计划使其加入到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中。
(2) 加强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使其执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 分批、分期的培训技术人员、建设助理员以及乡镇长。要采取持证上岗的制度, 从而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的专业技能, 要对其严格进行考核。利用培训的方式使其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服务意识得到增强, 促进依法行政。
(3) 使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充分考虑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形势, 对政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加强领导作用, 塑造典型实例, 促进村镇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 村镇建设规划及其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关系到村镇建设的长远发展, 同时也关系到所有村镇居民的利益。做好村镇规划工作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 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努力的工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方蓬, 叶国松.我国当前村镇建设规划的意见以及思路[J].价值工程, 2010 (21) .
[2]周海霞.对贫困地区村镇建设规划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 .
[3]王东升.试析村镇建设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2) .
加强规划 篇11
【关健词】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节约利用土地;管理制度;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严控土地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已成为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之盘活更多的土地,从而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量,虽然现阶段我国土地市场整顿成效还不成熟,还处于发展整理阶段,,但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将不会再出现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已经涉及各个领域,保障规划用地、规划管理必须存在着多元化的问题。本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现阶段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建设实施是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考验。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所遇见的问题分析
1.1 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制度未充分发挥,对其他相关规划缺乏约束力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规定,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过程中,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规模,但因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造成在土地开发利用整理上与总体规划衔接上不够紧密,又因我国相关土地利用规划法律法规还处于修编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发挥。
1.2 政府“政绩工程”干预过多
因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项目等原因,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规划跟着项目跑、规划围着领导意志转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为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需要,而改变原有的选址位置,主要因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系统的土地利用评价和制定受到约束,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随意性大。
2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策建议
首先,当地政府应严格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为外在因素而影规划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规划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其次,当地政府应据当地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施管理办法用以土地市场价格的宏观调控,通过实施管理办法能够调节各行业和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形成良好的总体规划的用地结构。
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为了严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当地政府应严格预审总体规划指标,对不符合规划要的且没有办理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用地的,不予批准用地预审,如当年农用地转用的年度计划指标未用,可结转下年用地计划指标,对计划指标要严格规范。要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来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不仅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主动参与项目前期,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原则严格审核,还应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并做好服务工作等方面的重要环节,更应把整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置工作把好关,依据相关政策严格审查程序,并制定审查制度,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坚决不予以审批。
2.3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机制
为了更好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机制,政府应当把各相关部门相协调,相互配合,例如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各部门在拟定选址计划后应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如不符合总体规划的,应重新选址,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可进行预审,从而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的实施。
2.4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考核机制
政府应采取最严格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考核办法,对规划实施管理比较好的应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当年的规划指标中新增建设用地超过了当年规划用地指标,应递减到下一年度,同样如果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超过任务指标的,应当增加新的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等。
2.5规划实施应采用科技管理措施
运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应采用科技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加快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可增强工作的质量,如采用动态卫星遥感监测,对违法用地起到很好的监测和跟踪管理作用,为规划执法监察提供卫片依据,同时运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和用地审批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南京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工作 篇12
《意见》要求, 编制城乡规划应突出其公共政策属性,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的经济性分析, 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要更好地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以人为本, 充分保障空间综合利用与景观环境、城市形象等的协调。
在进一步强化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制度方面, 《意见》指出, 编制城乡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相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地区政府或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单独委托的城乡规划任务, 规划编制设计单位须按照市规划局核发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要求编制规划。如委托方没有向市规划局申请要点, 规划编制设计单位有义务提醒并督促委托方申请核发要点。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须全面整合相关各类规划和各版本规划, 对上位规划和既有各版本规划的调整情况, 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应逐条说明。要深入调研地区现状, 了解相关部门和单位需求、并在规划编制时充分考虑调研成果。规划成果须以书面方式征求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规划报审成果提交时, 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应系统梳理上述相关意见内容及处理结果, 并作为成果附件一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