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写作

2024-06-13

加强写作(共12篇)

加强写作 篇1

摘要: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现实教学中,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为写作感到苦恼。教师发现指导学生写作效果不好,费时多,起效慢。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积累词汇,强化常用句型,培养写作技巧,规范写作步骤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以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高中生,写作指导

英语写作反映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然而实际教学中,写作没能得到足够重视,老师和学生都为写作的教与学而苦恼。《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目标有明确的要求:(1)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2)能根据课文写摘要;(3)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4)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新课标既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又强调了对外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安徽高考要求学生需在40分钟内写出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并且要求内容清楚、连贯,结构完整,逻辑性强,主题突出,用词及文体恰当。而目前教师们普遍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难,效果差。学生写作中存在内容贫乏,词不达意,思路混乱,句型单调等问题,一些学生甚至通篇Chinese English,令人哭笑不得。那究竟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点滴积累,词汇先行

部分高中生有着丰富想法,深刻的观点认识,却苦于没有丰富的词汇量,无法从大脑中提取恰当的词汇,写作困难重重,最后不得不反复使用重复的简单句型和词汇,作文档次迅速下降。而有些水平低的同学,更是通篇错词错句,文章表达意思支离破碎,无法完成基本的写作目的。而英语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迅速扩大词汇量,有些人喜欢背词典或是词汇手册,这种记忆方法是不科学的,它既费时费力,又枯燥乏味,遗忘率很高。孤立背诵的词汇,只能用于阅读时被动辨识,属于消极词汇,即消极词汇一般是指在阅读中碰到,经过短时间思考,或者根据上下文能够推断出它的含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在写作中几乎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因为学生并没有掌握它的用法,无法恰当地将之使用到文章写作中。孤立的单词也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用法掌握熟练,变成积极词汇。另外,大量阅读还能保证词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从而加深印象,大大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如果长期坚持阅读与单词记忆相结合的方法,词汇量不仅能讯连增长,而且记忆准确、牢周。除了要掌握课本的词汇之外,要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简易英语读物、英语杂志等,以提高英语词汇的重现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 强化练习常用句型

掌握英语语法对于提高英语水平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高中所学的语法相对较为系统,也有一定难度。学生英语写作中,一个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便是Chinese English,直接汉英词汇对译,没有考虑到英语语法和惯用句型表达。即使掌握大量词汇,汉语式英语也是无效的英语水平,没法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而学生在实际英语作文写作中,要求使用的英语句型和语法现象都是常用的难度不大的那部分。只要掌握这些常用句型结构,结合词汇的恰当使用,便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因此,强化训练写作中的常用句型结构,便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平时英语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充满恐惧。他们喜欢对客观选择题勾勾划划,一拿到作文就不知从何下手,纵然满肚子话也写不出来。有了常用英语句型,学生在组织语言时更容易打开思路。2012年安徽高考考纲要求学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这样粗略计算,也就是8至10个结构完整的中等难度句子。因此,平时教学中,通过英汉翻译,改写句子,背诵经典句子等方式强化训练常用英语句型是一种适合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在不断积累和强化训练后,学生可以快速写出符合英语表达的句子来,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为学生更多的写作投入和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3 培养技巧,规范步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布置写作任务,而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和规范写作步骤的训练方法。教师对写作的训练并没有理清思路。分散、无条理性的指导会使学生更迷惑,不知如何下笔。根据安徽英语考纲,英语高考中的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写一篇100字的短文。短文不但要有内容描述,还要有观点和感想。其目的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考查形式是图表、文字和图画任选其一。因此,考生要有选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和信息转换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写作技巧:一是切中主题。切题才能保证写作目的的达到,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二是信息完整。这里的情节信息,就是书面表达所提供的内容要点,这是短文的核心部分。写作信息完整,才能体现写作的全面性和思维的缜密性。三、语言无误。语言无误包含了用词准确和语法正确两个方面。根据以上写作目标,教师应该在平时在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写作步骤进行写作。英语写作的步骤是审题,列点,扩句和修正。审题是写作的基础,确定了作文的问题,要点以及人称时态。列点是保证信息完整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打开思路,打草稿的过程。扩句是连词成句,并运用连接词完成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最终成文的过程。修正是写作尤其重要而通常被人遗忘的步骤,修正是好文章的保障,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总之,英文写作是一个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4 学生勤写,教师多改

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最重要的还是勤写作,长练笔。俗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生们常常感觉有千言万语可以写,一拿起笔来便往往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遣词造句,这就是练得太少的原因。学生写作是否勤,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老师对学生写作批改的重视程度和批改方法。学生勤写,而老师批改少或者不认真批改,学生就会误以为写作不重要,或者写作后的修改订正不重要,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敷衍了事,不认真写作。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我发现当面批改的方法是最有效的。面批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老师更容易把问题讲清楚,师生交流更加直接通畅。因此这种方式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而面批费时费力,因此可以结合学生自批或者学生之间互批的方式,提高批改效率。另外,在写作课上,我经常一次选取好差习作各一篇,在黑板或者通过投影展示,与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分析,一起批改,激发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发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再犯同类错误。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同时在批阅过程中,认真记录作文中存在的普遍和典型的错误,及时讲评和反馈,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步骤。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文章读给全班学生听,当班表扬,或者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给予写作水平进步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基础。

培养高中生英语的写作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在平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英语写作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技能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2]刘月.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1(21).

加强写作 篇2

肖练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多数人会选择就业、工作。一旦走入社会,想找工作,却不会写求职信;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想和公司打官司,却不会写诉状;家里做好事,却不会写请谏;给父母、兄弟、姐妹写家信,却常常弄错格式„„

可见,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加强应用文教学,已是当务之急。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适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一般性应用文,包括书信、启事、会议记录、读书笔记、说明书等。

(二)公文性应用文,这是以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

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文件类应用文。如布告、通告、批复、指示、决定、命令、请示、公函等。这类应用文往往庄重严肃,适用于特定的场合。

(三)事务性应用文,一般包括请柬、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及各种鉴定等,这是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一种应用文。

根据各种日常应用文本身的特点,还可以将日常应用文分为以下几类:

(一)社交礼仪类

这是一类适用于社交场合的应用文,它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促进双 1

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同时它又是人们文明交流的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礼仪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把握好分寸,恰如其分地把握双方的关系。礼仪类应用文是人们在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日常应用文。

礼仪类日常应用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常用的文体:请柬、欢迎词、祝辞、欢送词、邀请信、题词、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贺信、贺电、赠言等。

(二)海报启事类

海报启事类日常应用文是指那些可以公开张贴在公共场合或通过媒介公开播放、刊登的广而告之的一类事务性应用文。这类应用文人们使用广泛,几乎大街小巷、工厂、学校等公开的场合,你都可以见到它们。

海报启事类日常应用文一般包括征稿启事、征婚启事、征订启事、婚姻启事、开业启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海报等一些应用文样式。

(三)便条契据类

这是由当事人双方在事务交流中出具给对方的作为凭证或说明某些问题的一种常见应用文。这类应用文短小精悍,可随时使用。便条契据类应用文一般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借据、欠条、收条、领条、请假条、便条、托 事条、催托条、馈赠条、留言条等。随着各种正轨票据的推广和使用,这类应用文形式将会逐渐减少。

(四)家书情书类

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书信来往应该是最频繁的交流方式。自古至今,无论朋友之间的互致问候、表达关心,或者情人之间互致相思、表达爱慕均使用书信这种形式。伟人名士的家书、情书也往往会给别人或后人许多启迪和帮助,所以这类书信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些同时堪称文学作品的典范。这类书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写给长辈的信、写给晚辈的信、写给兄弟姐妹的信、写给亲朋的信、初恋情书、求爱情书、热恋情书等。

(五)专用书信类

专用书信类是具有书信的格式,发文的对象或者使用的目的又是特定的一类应用文。一般来讲,这类书信可以分许多种,如咨询信、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求职信、聘书、履历、说明书、报捷书、保证书、倡议书、建议书、悔过书等。

(六)申请书类

申请书类应用文应属于专用书信类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使用较为特殊,具有其自身非常突出的特点,即请乞性,所以它专列为一类。申请书类的日常应用文一般可以包括入学申请书、入党入团申请书、住房申请书、困难补助申请书、辞职申请书等几种。

(七)对联类

对联是人们在婚丧嫁娶、宴飨寿诞、季节变换时使用的一种具有较浓的文化传统气息的一种应用文样式。它有较为严格的行文要求,一般来讲,它并不适宜于平民百姓们使用。但由于每逢一些必要的场合,它又是必不可少的。

对联类常见应用文包括节令联、祝寿联、婚联、喜联、挽联、名胜联等六种。

(八)讣告悼词类

这是有关以致悼死者为主的一类日常应用文。其中有些文体只适用于特殊的人物特定的场合,有些则广泛地应用于民间。了解其写作的基本格式也十分的必要。一般来讲,这类应用文可以包括讣告、唁电、追悼会仪式、治丧名单、悼词、碑文等六种。

应用文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对于一个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习一些常见的应用文体,如礼仪社交类中的请谏、欢迎词、祝词、题词、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贺信、、赠言等;海报启事类中的征婚启事、征订启事、婚姻启事、开业启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招生启事、海报等; 便条契据中的借据、欠条、收条、领条、请假条、便条、托事条、催托条、馈赠条、留言条等;书信中的家信;申请书类的求职信、申请书、入党入团申请书、住房申请书、困难补助申请书、辞职申请书等; 对联类中的祝寿联、婚联、喜联、挽联、名胜联等;讣告悼词类中的悼词、碑文等。学生学会这些常见的应用文之后,将会终身受用。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该如何加强应用文教学呢?我看,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向学生讲授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如便条、书信之类的。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每学期教学一至二种应用文,六个学期就能学到十来种应用文;初中阶段每个学期教二到三种应用文,六个学期就能学到近二十种应用文。小学生应学会写便条、书信之类的简单

应用文;初中生要学会写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语文教师不要担心教应用文会耽误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相反,它还会促进教学。学生一旦学会了写应用文,那么他的写作水平肯定会大大提高。这样,他的语文成绩也就相应提高了。同时,教会了学生写常见的应用文,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便不会在写信时连格式也弄错,造成“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敬礼”的笑剧了。

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刍议 篇3

关键词:学生 写作 素材 积累

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根本上说还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下面,就如何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深入生活,言之有物。

鲜活的习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积累鲜活的素材,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从而成就精彩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秩序,鼓勵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多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可以让学生去感受壮美的山川,去领略魅力的四季,去了解小动物的习性,也可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生活,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视野开阔。

二、注意观察,得心应手。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告诉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法国雕塑家罗丹也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在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情操,在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扩大阅读,拓展视角。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过重课业负担的减轻,为小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好书创造了重要的契机。然而要真正建立起小学生健康的读书生活,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有促进实现转变的一系列有效措施。而从改革阅读教学课堂入手,有机扩大课内阅读量,即指导、介绍、引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不失为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时候,选取的内容应.该与课文密切相关,以既便于加深理解课文,有能更好阅读教学的示范性和训练要求为宜。比如在学习《在仙台》一课时,就可以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全文印发给学生参读。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强化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持续而长久的课外阅读兴趣,对于拓展视角,增加积累,提高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四、增进记忆,厚积薄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素材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关键是其不善于发现、捕捉、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通过增进记忆,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小学生记忆力非常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年龄特点,有计划的扩大其对写作素材的记忆。通过记忆,学生就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并逐步内化为写作优势。在记忆内容的选择上,一是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一些优秀段落,要求学生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划定一定量的课外名著作品,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背诵其中段落。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材料的积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五、强化练笔,熟能生巧。

要将写作素材内化于胸,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强化练笔。一是要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二是要加强仿写练习。在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比较精彩的段落,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我们可以在精讲的前提下,引导和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和积累文本中高超的写作方法。三是强化片段练习。片段练习可以顺其自然,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必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乐意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笔,对于加强积累,效果显著。

加强学生写作的指导 篇4

一、要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积累

1. 在课堂教学资源中积累素材。课堂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教科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几百篇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优秀文章,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托课文积累习作素材,能做到现学现用。另外,教科书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等,也集中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 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积累素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还有各种媒体传达的信息和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等展示的信息,都是积累习作素材的所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在生活中加强习作素材的收集。

二、要把好习作前的指导关

教师组织作文指导课,应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出发,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既不应该降低各个学段的作文标准,也不应该不科学地提高各个学段的作文标准。可以把握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帮助学生找准关键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题眼,让学生定准写作方向,把握写作的范围,掌握写作的重点,在学生动笔前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2. 进行写作素材和思想感情的交流,引起学生的过往回忆,让学生描述或在脑中回放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场景、细节,谈谈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学生在写作前有个大概的框架。

3. 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合理进行想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等等。

三、要认真进行习作的批改

批改学生的习作,在整个作文指导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保持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要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应该做好几步工作:仔细阅读,用心体会。

1. 批改学生的习作,教师要认真进行阅读,从中体会学生作文的心路,尽量使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感受相呼应,理性尊重学生的辛勤劳动。

2. 合理评价,鼓励为主。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不要以统一的标准看待学生的作文,无论学生的作文达到什么水平,都应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当中的闪光点,评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学生力量。

3. 全面梳理,认真总结。在批改时,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习作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优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为进行作文讲评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要组织有效的习作讲评

进行学生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组织有效的习作讲评,首先要与该次作文的要求相衔接,围绕作文要求展开讲评,要与作文指导相衔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到位;其次灵活选择不同的讲评方式,可以采取全景式、专题式、朗读式、修改式等进行讲评,力求发现优点,查找不足,引导学生共同改进提高。另外,精心选择本班或其他班级有代表性的例文进行宣读,扩大学生交流的面,例文能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要加强个体的辅导

由于家庭、经历、个性、阅读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是不平衡的。对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作文基础如何,教师都应该因人而异进行个别辅导,作文基础好的可以减少个别辅导的次数,重点是在学生作文的薄弱环节进行点拨,作文基础稍差的学生应该增加个别辅导的次数,辅导工作要更全面些、深入些,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个别辅导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如果心浮气躁,总是恨铁不成钢,那么辅导工作也达不到好效果。

六、适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布置学生作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同样的命题进行作文。教师在完成写作后,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教师习作的取材和布局谋篇情况,给学生提供形象的例子。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习作进行讲评,谈谈学生的感受。有了教师的示范,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生活、观察、阅读、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在平时能注意重视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指导学生用精巧的语言表述,并能满怀激情地写评语,那么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就不会因不知道怎么作文而感到苦恼了。

摘要:在小学阶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提交的习作达不到目标要求的问题,成为部分语文教师的苦恼事情。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更与教师的作文教学工作有关。因此,加强学生习作的指导,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工作尤为重要。

写作指导引用名言加强文章说服力 篇5

所谓“引用”,简而言之,就是援引名人说话,或名人的诗文、典故、寓言、成语、俗语、格言、谚语等,来支持作者的立场。由于引用是一种诉诸权威的修辞法。故引用能加强言论的真实性、说理性、表现力及说服力,借此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加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使文义更含蓄,富于启发性,令语言简练,提高表现力。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化用等,下文将举例说明。

明引,即是明白指出所引的话出自何处,让读者于所引内容一目了然。例如胡适的《论短篇小说》这样说︰“形容‘经济’两个字,最好借用宋玉的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化用要求掌握语感

暗引,即是引用时不指明出处,能使文章读来更流畅自然,一气呵成。例如:谢冰莹的《关于女兵自传》这样写︰“后来年龄一天天增加了,读的书也一天天多起来,所谓‘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一点不错。”

化用,即不点明引用的出处,所引的内容跟自己的文章融为一体。化用对语感的掌握要求更高,使用后文章更典雅精炼。如鲁迅的《病后杂谈》有以下一段︰“其实,‘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自欺欺人的办法: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见牛的临死的觳觫,于是走开,等到烧成牛排,然后慢慢的来咀嚼。牛排是决不会‘觳觫’的了,也就和慈悲不再有冲突,于是他心安理得,天趣盎然,剔剔牙齿,摸摸肚子,‘万物俱备于我矣’了。”

古典诗文,也常见引用之法,我们习惯称之为“用典”或“用事”。《文心雕龙》认为“用典”的作用乃“援古证今”。古人作文赋诗,常在作品中嵌入一些过去的人、地、事、物之史实,或历史神话故事等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以丰富内容、令作品更含蓄典雅、文辞妍丽。

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中便含“庄周梦蝶”、“杜宇化鹃”两个典故,这种“文本互涉”的手法,令作品读来更有韵味、含意更深。

再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里提及的孙郎,即是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苏轼以孙权自喻,表达出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而有胆识。

游记作文写作技巧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作文指导《小学生游记作文范文写作技巧》。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切忌:

一、游记作文不要写成旅游路线图;

二、针对你游览的某一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来作文;

三、必须考虑游记的顺序,空间,时间,角度(远到近);

四、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懂得删减枝叶;

五、选着留有深刻印象的点来做发挥,其中一定要有详略,那几个略写哪几个详写要想清楚;

六、注意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传说的巧妙结合,更能凸显出游览的意义和文章的深度;

七、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运用;

八、人文景观的描写中,环境烘托是必要的,选着恰当的景色进行烘托;

九、自然景观的描写中,修辞手法应该运用,但是不要落俗套,好好自己去用心感受,最好有些贴切的修辞创新。

小学作文七大拟题诀窍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简炼、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不好的作文标题一般有太直白、太平淡、太俗气、太罗嗦、太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特点。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分的得分。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个亮丽的作文标题呢?

一是运用比喻法。就是运用一些恰当而巧妙的比喻句式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新颖等。例如:

《思想》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微笑》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沟通》沟通——理解的桥梁

《诚信》诚信——事业成功的基石

《拼搏》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

二是运用引用法。就是运用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意味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例如:

《理解》落霞鹜与孤齐飞

《理解》道是无情却有情

《谦虚》山外青山楼外楼

《良心》勿以善小而不为

《勤奋》问渠哪得清如许

三是运用化用法。就是把一些诗句、名言、名句等改一二个字使之变成自已的语言来作作文标题。其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灵动的色彩。例如:

《中秋》月若有情月长吟

《贤才》近水楼台“贤”得月

《诚信》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故乡》无限风光在家乡

《细节》挫折常积于忽微翻新成语:“杞人忧水”

翻新诗词:“成功诚可贵,学业价更高”

翻新广告语:“诚信在手中,万事皆成功”

翻新歌曲名:“掀起语文的盖头来”

四是运用对偶法。就是运用对偶式的句子,像古典小说的那种双行标题。其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古典意味,气势非凡引人,最能体现出作者的灵气与才气。例如:

《信任》宽容赢得信任,理解造就成功

《纳谏》兼听则明事事顺,偏听则暗日日衰

《反省》金无足赤需多炼,人无完人常自省

《奉献》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我奉献幸福长

《挫折》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五是运用悬念法。就是有意在作文标题设置一些令人迷惑或很有悬念的问题。其特点是富有吸引力,能令人浮想连绵,增加文章的魅力。例如:

《幻想》外星人在哪里?

《个性》怪言+怪形=?

《网络》网络——人类的高级病毒?

《环境》谁是我们的杀手?

《嫉妒》嫉妒+?=成功

六是运用文体法。就是所写的作文标题很具有文体特征。

《进与退》论“进”与“退”的关系议论文

《放弃》谈放弃的原则议论文

《亲情》难忘的母爱记叙文

《童年》记快乐的童年记叙文

《青春》青春,放歌的季节散文

《回忆》往事,飘渺的梦幻散文

《幸福》平淡,飘香的幸福散文

七是运用加工法。就是紧紧地抓住话题的中心词和主题思想,把话题稍微加工一下就成了比较好的作文标题。其特点是能比较快速、准确地扣住话题的中心意思,给评卷人一种主题鲜明、方向准确的感觉。例如:

《勤俭》勤俭是一种美德

《遗憾》品味遗憾

《信念》与信念同行。

《宽容》宽容,一种美好的风度

《利与义》义当先利为后八、运用逆向思维法。

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常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作文中的话题,我们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摒弃惯用的思维定式,对已成定论的事理反过来想一想,然后构思题目。

如读《愚公移山》后写读后感,可拟题为“移山不如搬家”。

针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拟题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针对“孟母三迁”,可拟题为“污浊的环境更能造就人”。

再如“开卷未必有益”、“小题何妨大作”、“少年也识愁滋味”等等。这样的拟题,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吸引读者去阅读。

激发写作兴趣,加强审题训练 篇6

关键词: 中学作文 激发兴趣 审题训练

当前学生作文除了从教师或者他人那里借鉴外,很少有自己的,作文创作缺少自我创造的内容。正如张志公所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

中学作文教学这一“老大难”主要表现:一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没能走出“精英教育”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作文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主体作为人的客观存在,把“人的价值沦为物的交换价值:分数、学历、称谓、头衔等”。简而言之,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高分,达到某些功利目的,在作文教学中一味强调“崇尚+光明”这一主题,导致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格调低俗、情调甜腻的问题。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以主流与直流的堂皇托词反对学生展示生活的全貌,包括对社会阴暗面和人性缺陷的展示,导致学生“对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形态和作者所经历的生活原生态之间的完全背离”,习作时在客观现实和虚拟生活之间徘徊,出现文学与人学、作文与做人的理论和现实的脱节。二是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薄弱,生活阅历较浅,对生活缺少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从而使作文创作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展示上,既不能“杂取种种”地浓缩生活内容,又无法挖掘表象背后的实质性的东西,导致作文显得平淡无奇。另外,为了迈向成功,学生只能以主流内容的写作内容受到评判者的青睐,久而久之,做人与作文相悖而行。

写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被遮蔽的生活底蕴”。作文教学应该是彰显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的一种有效载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逐渐成为自我完善的人的历程。作文教学要日趋进步,必须将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为了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有灵性的佳作,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根本入手,即从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入手,一心为学生,否则只能“治标不治本”。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得出了如下体会: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主。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我能写好”的意识信念,消除学生怕写的心理。

作文是什么?是对生活的本真理解,是尊重客观现实,融入创作者自身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的特有的感悟和思考。有人认为生活是酒,辛辣绵软,让人牵肠挂肚;有人认为生活是水滴,晶莹剔透,让人充满奇思幻想;有人认为生活是咖啡,苦涩淳厚,让人耽于这缠绵与悠长。基于此,怎能将五彩缤纷的生活概念化、模式化、理想化,扭曲生活的本来面目,编造“心中的生活”,以服务于写作呢?怎能一写父母便雨中送伞,一写老师便深夜窗前的缕缕灯光,一写好人好事便公交让座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针对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但对于作文亦然,有一千个人就应该有一千种体验,有一千种思路,生发出一千种思考和感悟。由于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缺失,学生潜意识认为作文难,加上某些老师要求学生写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章,导致学生的“我”意识得不到表达,思维被左右,怕因作文而使十年寒窗付之东流,从而影响人生轨迹,最终兴致缺缺,灵感全无,缩手缩脚,反而不利于写作。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把他们培养成为独立的完整的个性张扬的人;满足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让他们多剖析自己、表达自己,了解自己的存在价值,增强自信心,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探真理,做更好的自己,正所谓“文章之道与立身异,立身须谨慎,文章且要放荡”。

二、加强审题训练,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审好题精写作。

作文审题是否准确,关系到文章的成败,因此要引导学生审准题意。从命题的实际效果看,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限制性强,不利于学生发挥,因此近几年基本采用话题作文或者无主命题作文的形式。

1.命题作文。(1)从标题语法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命题作文标题有词语式、短语式和句子式,所以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探析命题意图,确定思维方向。(2)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和词语间的逻辑关系。词语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特殊情况下还有临时语义,所以要注意分析词语,把握命题者的思维。

2.材料作文。(1)分清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有文字材料与图画材料。文字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阐明对材料所述事实的看法,一类议论材料所隐射的现象。图画材料一般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作时不能就画论画。(2)推敲词句。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对于抽象的话题,必须变抽象为具体,加以联想。(3)求同存异。这类通常为多材料作文,其必然有不同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辩证思维,深入分析,抓住关联点。

3.话题作文。近年来尽管降低了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和要求,但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在于对提示语的重视不够。话题作文审题要注意:一是研读材料,熟悉材料反映的现象和道理;二是领会要求,知晓写作范围;三是发散思维,加强分析;四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结合学生作文发现,学生往往不会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一般地说,议论性文体的中心句是一个判断句,记叙性文体的中心是一个议论抒情味浓郁的句子。

4.无主命题作文。无主命题作文的要求相当宽泛,但是并不是没有限制,要符合题意,必须认真审题,确定材料的内容范围,确定文章的重点,具体为:审准话题材料、分析限制条件、把握写作要求、确定写作主旨。需要注意的是自选文体,不等于“混合”文体,确定了文体就要是该文体,不能随心所欲。

写作贵在坚持,应让学生通过写作实现“本我”的回归,让他们健康成长,作文与做人和谐統一。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陈斌.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及对策[M].天津师大学报,2001.1.8.

[3]梁惠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J].语文教学通讯,2002.3.28.

[4][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43.

加强模仿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篇7

一、模仿式习作应深入地理解文本

读文是习作的关键, 读文也是模仿式习作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想开展模仿式习作教学, 就应该为学生选择合理的范文, 因为阅读范文是“读文———联想———写作”这一模式的关键。范文的选择比较简单, 任何文体, 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就可以作为习作的范例。从记叙文到说明文, 从小说到散文, 从小品到诗歌, 只要存在, 即是合理, 只要需要, 便可使用。当然, 教师在为学生推荐适量的范文后, 如果不做出任何说明和指导, 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反而会使其流于形式。所以, 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指导者, 应先梳理自己的脉络,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与套路去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是学生的所想和所思, 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二、模仿式习作应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师为学生提供范文, 并指导学生学习范文, 是给学生一个范本, 给学生一块敲门砖, 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习作之路的, 还是教会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那么, 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呢?

首先, 联想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 不能天马行空。教师在教学时, 应指导学生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 紧密地联系实际, 利用范文和生活中产生共鸣的部分, 展开丰富的联想。但是, 联想的内容绝不能是空洞无物的呻吟, 也不能是枯燥无味的编造。

其次, 联想时要张开思维的翅膀, 不能过于拘泥。学生在展开联想时, 其内容不能过于拘泥, 可以是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感触, 可以是对人物的看法, 也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理解, 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想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为例, 学生可以联想到与老汉相同的英雄形象, 也可以联想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人群, 甚至可以就大雨、山洪展开联想。不拘泥才会放得开, 放得开才能贴得紧。

三、模仿式习作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借鉴

如今, 良莠不齐的作文书占据了教辅市场的绝大部分, 几乎每到一个书店, 就能看到《好词好句大全》《经典作文》之类的作文书。作文书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 经久不衰, 归根结底还是模仿的作用。许多学生缺乏好词好句的积累, 不会组织语言, 所以迫切需要此方面的书籍。虽说存在即合理, 但如果教师在模仿写作的教学中也用这种做法, 就势必会使学生回到机械模仿的怪圈中。抄写范文的好词好句并没有错, 因为优美的文章和语句如果不被人们诵读、利用, 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 这种利用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而不是为了应用而运用, 为了完成任务而应用。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虽然不必反对学生摘抄范文中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 但应鼓励学生自己创作,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虽然自己的语言比不上范文, 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 通过读文和联想中深刻体会到的, 就一定能贴近实际。

加强阅读教学, 提高写作水平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水平,写作素材,坚实基础,写作能力

俗话说:“书多人自贤”, 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都证明:阅读量决定着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作为教师,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怕写作, 究其原因是“无话可说”,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他们的阅读量, 使学生能够自主选取阅读材料, 通过读书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所以说, 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仅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张志公曾经说:“贫乏, 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贫乏更是学生写作的致命伤, 要想克服这一点, 最好的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训练, 使他们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 了解我国甚至国外的一些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在写文章时就会有“源”可循, 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信手拈来、引经据典, 再也不是腹中空空, 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针对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一个这样的老师》一文时, 我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他们理解了塑造一个人物就是要突出这个人的个性, 本文就是塑造了一名“与众不同”的老师。到作文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了《我的老师》这一题目, 大部分学生运用这课的写作方法, 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 本次作文可以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因此说, 只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让他们的信息库存增加, 写作文时他们才会文思泉涌。

二、阅读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与思维空间, 开发学生的智力。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以自己的方式与作者进行着思想交流, 将有意义的信息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这样在写作时就能提取信息, 写出优秀的习作。可是, 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阅读方法不够成熟,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 以便于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鉴于这点, 我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

1. 概括纲要法

很多学生虽然读了不少书, 可是并没有转化成写作材料, 甚至写文章时还用过去的陈年旧事, 这实际上是因学生文字转化能力不强造成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训练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进行概括, 例如, 整理成故事类、语言类的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如果遇到需要查找的资料, 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2. 读思结合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不但要及时进行记录, 还要对所读材料进行思考, 这是一个资料生成的过程, 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所以, 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多抄美文佳句, 并写出心得体会, 特别是对反映社会、反映生活的新颖材料, 更要指导学生记随笔, 进行深入思考, 以便于学生在写作时联系实际, 写出有思想的文章。

3. 吸收观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 吸收阅读材料, 不但是对材料本身进行积累, 还能够吸收有益的思想观点, 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内化与发展, 拓展个人的思维空间, 使自己更有深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 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化, 充分地挖掘素材本身, 并对其观点做正确引导, 让学生的阅读知识变得日益成熟、丰富。

阅读实际上是积累、是储蓄, 是吸取前人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经验, 通过科学的阅读, 我们能够把前人的经验转变为自己的营养。真的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相信, 阅读做好了, 学生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就能够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理解、是吸取;写作是倾吐、是表达。一个人只有博览群书, 才能语出惊人、泉涌笔端。也有人说, 阅读是一种“收入”, 写作是一种“支出”, 是的, 如果没收入, 又怎么支出呢?换句话说, 不进行广泛阅读, 写作能力就不会提高。只有读得多了, 才能积累一定的词汇量, 增加个人的表达能力。例如, 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时, 我布置除了阅读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外, 还让他们阅读了《格林童话》《西游记》《上下五千年》《汤姆大叔的小屋》等文章。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了大师们的风格:有的深刻犀利, 有的优美清新, 有的通俗风趣。这些就如“源头活水”, 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 需要涉及的内容还很多, 比如历史的、思想修养的、自然科学的等, 都应该让学生进行阅读。

总而言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素材, 才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相信, 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天地, 他们的写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淑玲.作文教学要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4) .

加强背诵输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篇9

关键词:背诵输入,写作交际能力,语言习得

1. 引言

随着英语的普及和高校对英语的重视,大学生在英语上所花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基础课程,甚至超过有些专业课程,但结果却不甚理想。在大学学了几年英语,除了词汇量有了明显增加外,多数学生在写作方面没有质的飞跃。学生平时写英语作文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的文章普遍表现为句式单调,简单句堆砌,遣词造句错误百出,语法、词汇及表达处处留下汉语的痕迹,这是汉语在学生英语写作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地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难以真正达到书面交际的目的。因此,如何克服英语写作中母语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理论界、教学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探讨背诵输入对排除母语干扰,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影响所起的作用,强调背诵输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2. 背诵输入的理论依据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最佳语言输入包括四个必要条件:(1)可理解的(2)密切相关的(3)不以语法为纲的(4)大量的。其中,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这即Krashen著名的语言输入论。背诵输入符合Krashen的语言输入原理,背诵输入就其实质来说是可理解输入。由于背诵的语言材料由教师精心挑选于学生所学的课文或学生十分熟悉的优秀语言材料,这种输入自然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它有利于写作输出的产出,因为产出能力是在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产生的。

此外,根据国外流行的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理论,语言知识可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形语言知识,它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存在方式。显性语言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意识层中,学习者可以将这些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是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不一定能够清晰表达,但潜意识层中的隐性语言知识能使他不加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隐性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隐性语言知识越多,熟练地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马广惠,1997)背诵输入由于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而能够将原来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

3. 背诵输入的作用

3.1 背诵可强化语言输入,增强语感。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母语干扰现象主要在于语言输入不足,他们脑中所储备的语言信息极为有限,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积累太少,“以至不得不用汉语的思维、英语的词汇依靠语法编造句子,这既造成汉语式英语的出现,又由于脑中翻译的过程降低了表达速度”。(曹怡鲁,1999)当学生在没有足够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进行书面交际,必然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输出,从而影响输出质量。因此,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前提。而背诵这一古老而又传统的学习方法在中国是行之有效的,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记住其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同时,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隐性语言知识将不断得到扩展,语感也将不断增强。这有助于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克服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更加熟练地运用目标语进行书面交流,最终促进目标语的习得。

3.2 背诵可以加强对英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监控。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迁移(transfer)即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它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对习得起促进作用的为正迁移,对习得起阻碍作用的为负迁移。(Lado,1957)由于英语语言输入的严重不足,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而存在着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难以摆脱汉语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用汉语构思,再将构思的内容译成英语,有些甚至生搬硬套汉语的句型和语法规则,写作中类似的负迁移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学生对写作习得的输入和监控意识。

根据Krashen的监控模式学说,有意识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排的作用,用来检查和修正习得的输出。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学生可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及篇章构建技巧,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写作输出过程的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排除母语干扰,逐渐摆脱母语参照体系,更好地用目的语进行书面交流。

3.3 背诵可以降低焦虑情感,增强自信。

语言学习易受个人感情因素影响,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情感状态,如动机、自信、焦虑可影响习得所必须的输入。(Krashen&Terrel,1983)教师应帮助学生降低焦虑的程度,尽量用熟悉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背诵是我国学生十分熟悉的方法,汉语学习也离不开背诵,加之所背诵的内容也是他们所熟悉的,因而学生乐于接受这一输入方法,并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背诵,学生的词汇量增加,学到了许多好的短语和句型,在写英语作文时,他们会更加自信,恰到好处地运用背诵过的词句,写作速度加快,写作时得心应手,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摆脱母语的影响,最终提高写作交际能力。

4. 结语

学生英语写作产出能力不高,其根源在于英语语言材料输入积累太少,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就难以摆脱汉语的影响,这就严重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语言学习中,记忆是根本的。背诵是加强记忆的重要手段,通过背诵,学生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增加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扩展学生的隐性语言知识,增强学生语感,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英语写作中汉语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目标语,真正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Bialytok.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78,(28).

[2]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 on,1982.

[3]Krashen,S.and Terrel,D.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Oxford:Pergam on,1983.

[4]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5]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2).

[6]邓鹂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7).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新闻写作 篇10

关键词:新闻写作,基本功,新闻采访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写出好新闻的基本功

1. 实践调查选素材。

社会新闻、趣闻秩事层出不穷, 如何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这就需要深入实际调查采访, 在选材时认真鉴别, 选用最可靠的材料;不能道听途说, 更不能臆想编造。因此, 实践调查选素材时, 要选择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的材料, 所反映的内容要与党的工作部署合拍, 与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一致。《七台河矿工报》发表的作品《安全“落地”基金生金》用情真意切、朴实生动的话语, 报道了一名矿嫂对矿工的真情、对煤炭事业的热爱和对安全的企盼, 就是这份真情为煤矿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屏障, 以点带面, 以小见大, 是安全报道中常见的写法。而这一新闻素材的选择, 与经常深入井下、深入到矿嫂家中采访密不可分。因此, 选素材要努力挖掘, 选用读者感兴趣的材料。这些工作一点儿也离不开深入生活、调查研究。

2. 结构安排要合理。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通常要做到首尾呼应, 愈是重要, 愈排在前面, 形成一个“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在企业报发表的通讯《金牌教练孟庆余》就是以“开门见山”的方式, 一开头就在导语中揭示主题, 引出阐述, 解释新闻主题的主体。培养出杨扬、王蒙等四位世界冠军的孟庆余, 在和学生赶赴哈尔滨训练的途中, 牺牲在大路上, 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孟庆余教练的一生, 重点凝练了矿工精神是孟庆余精神灵魂这一主题, 介绍了孟庆余发明了世界独一无二的训练器具和方法, 讴歌了孟庆余拒绝教育市场化、甘于清贫、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更接“地气”, 使读者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3. 导语内容要精炼。

2012年12月15日3时30分:美国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14日发生枪击案, 造成重大伤亡。当地媒体报道说, 包括枪手在内的近30人死亡, 其中大多数为儿童。这篇新闻的开头, 突出最主要、最吸引人的事实, 揭示主题思想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 并能吸引读者往下看的那一句或几句话, 称作“导语”。叙写导语是新闻写作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是否充分。

通过导语内容的提炼, 可以在最初的报道基础上, 出现第二篇报道, 以此类推, 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基础上, 引用新闻人物的话作导语、用对比的手法写导语、运用比喻概括主要新闻事实作导语等, 抓住最能反映主题的具体事实, 具体包括多种情形, 这里只举一例说明。

4. 标题拟定要醒目。

标题《香港一种蝙蝠带有“非典”病毒》、《台风“卡努”袭浙百万人转移》向公众传递着最新发生的事实信息, 有很强的时效, 让受众瞄一眼标题就知道有什么新闻, 出了什么事, 新闻通过标题起到了眼睛的作用。

标题既是“眼睛”, 就不能平淡、晦涩、公式化, 概念化。实践证明, 一个好标题能增加新闻的力量, 抓住读者, 扣人心弦, 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为新闻本身增光添彩。

二、背景采写让新闻报道更突出更有说服力

1. 新闻写作背景材料交待要清楚, 坚持繁简相宜。

新闻写作背景材料对消息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有助于深化新闻主题, 加深读者的印象, 帮助读者进—步了解新闻内容。新闻作品《翻打奖奖出月薪超万翻打工》一文中, 作品把消息的来龙去脉作为背景材料, 突出所报道的事物意义, 说明事件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 通过适当的背景插入使该作品更具有时效性与可读性。

2. 数字材料的运用一定要准确且用到当处。

2012年北京“7·21”大雨灾害发生后, 央视新闻读出了每位遇难者的名字, 《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媒体的头版也刊登了66位普通人的名字, 准确的数字材料等背景运用让新闻更厚重。

加强写作训练 提高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写作训练;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抓好写作训练必须从“先拟后说、点拨启导、评改结合”三个方面人手。

一、先拟后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

拟是一种有意识的作文前训练活动,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构思选材,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构画成轮廓有条理的写出来。在写作教学训练中放手让学生分批在讲台上读一读事先拟好的底稿。教师并要求台下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做好记录.然后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对比,从中感知各篇作文的素质高低.这时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感悟一些用词精湛、语序连贯、细节突出和语言优美的文章。从无意中借鉴写作优点,弥补个人写作的不足。这样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说听在短时间内浏览许多篇不同色彩、不同角度、不同质量的作文,填补了课内阅读作文的空白。一些优秀篇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仿效作用,学生对写好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改写中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拟后说既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写真事,说真话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先拟后说避免了以往写作的毛病:学生写完后交给老师,老师批阅后还给学生,学生看评语和等级就算完事。而先拟后说训练有三个优点:(一)培养了学生听后感的能力和再发现再创新的思维能力;(二)培养了学生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能力;(三)把封闭式作文教学变为主动式作文教学,开拓了学生写作创新的机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但先拟后说也有自身的缺点,第一次让学生在讲台上表达时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恐惧感和羞怕感,教师如果引导不好就会造成学生厌恶写作的行为。因而,初步拟说训练时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扩大训练题目的范围,鼓励学生多角度选材,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体裁多样化,可以记人、记事、抒情、说明;(二)创设每个学生都说一说的机会,实现多人多次的大面积训练,做到写作教学“以训练为主线”;(三)要求学生听时不当堂嘲笑,互不妒忌,消除心理障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激发学生敢说乐说的欲望。

二、点拨启导有利子培养学生的创作新意

点拨启导是训练学生再认识再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以点带写,先导后改,引入门径。教师要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写作内容、结构、写法、修辞方式、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困难。肯定学生写作中的滴点进步和成绩,对存在的问题适时给予引导和启迪,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指导学生分组议一议,对审题、立意、构思、词句、内容等方面进行分层讨论辩证,达成共识。然后让学生自改、互批、对比酝酿。教师在学生中巡回点拨启导,对改后的文章再读一读,感受感受效果。促使学生消化不良,扩大训练目标,创造训练意识,点拨启导恰到好处,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让学生讲真话,抒真情,做真人,避免了客套话和抄袭现象,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了学生再创新的能力。

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学生比较爱好的活动,创建学习兴趣小组,让他们走出去,多参与,多积累一些创作的素材。培养他们的扩散型思维,在生活中找元素,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多引导学生作文时并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一个思维。打破以往教学中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生活中的所做所感所思都变的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

三、评改结合有助于学生再认识再创新的能力

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只有在改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评改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使写作时言之有物,情景交融,启动了学生心灵之感,动笔添、删、补、换、调时胸有成竹。纠正了学生滥用词语,语无伦次,重点不突出等现象。使写作内容更加完整,更加新鲜,锤炼了写作的实践性,引发了学生再创造能力,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教师还要做好优秀作文的选登、评比。采取印发、办报、办优秀作文专栏等形式进行展评交流。通过拟、说、评、改几方面的教学训练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此方法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加强写作 篇12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引发积极思维

教学中重视学生内在因素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能动性, 重视引发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 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写作知识的兴趣, 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知识的直接兴趣, 正确引导对写作的本能爱好, 同时科学的发展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写作兴趣, 可以在多方面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我们可以以需引趣, 以得引趣。利用课文、故事或一些科普类文章等, 让学生感到学习写作知识是一个人生活所必需, 即有趣味又有意义, 在劳动的快乐中得到收获, 萌发对知是追求的渴望, 从而产生对写作知识追求的兴趣。在感受自己的收获时, 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 提升学生学习的愿望, 激发学习写作知识的上进心。培养兴趣也可以以疑引趣、以难引趣, 教学中采取适时的启发, 科学设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用设疑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从一些启发性问题中找出他们与现有能力最接近的难题, 使学生有一个蹦一蹦就能吃到果子的感觉, 让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做导游, 学生是游客, 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 学生亲自去体验, 不让学生“坐”老师找到的“船”, 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船”、去“搭桥”, 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又能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使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还明白了退一退就永远走不出黑暗的沼泽地, 冲出逆境就是阳光大道的道理, 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兴趣还可以以新引趣、以创引趣。新异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更新, 可以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二、培养阅读能力、加大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是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一系列可操作的行为, 这能提高学生具有相应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一定的评价能力。阅读是吸收, 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叶老说过:“阅读自有他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 从而得到启发, 受到教育, 获得间接经验, 从而提高觉悟, 丰富见识。”为此, 要在加阅读基础知识的强指导, 充分利用语文的阅读基础知识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内容, 增大阅读量, 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阅读课的作用, 充分吸收各学科及各种活动课知识, 教师把语文课本的教学变成大语文教学, 学生把语文课本的学习变成大语文学习, 避免单一的阅读方法, 使对作品阅读的精读、略读、朗读、速读方式结合起来训练。指导好这四种阅读方式一定要: (1) 注意精读要细、要推敲词句、理解文脉, 抓住中心,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构思和表现方法,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略读要准确、快速的概括中心和文章主要特点, 准确快速的找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3) 朗读要重理解重表达技巧, 掌握好主要的语气表达方式:气沉则声缓、气徐则声柔、气足则声硬、气满则声高、气少则声平、气短则声促、气细则声粘等。只有把握语气分量, 才能读出作品精神; (4) 速读是要努力扩大视觉广度, 努力减少回视, 一目一行, 快速移动, 读后必须达到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全貌的目的。

三、提高观察能力, 加强观察指导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 一篇作文也是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对生活片段的升华。学生掌握一定写作理论后, 要与平时耳闻目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穿透生活”的能力, 发现生活真谛、生活的美。以观察马路上行人为例:一个一个的人在我们眼前过去, 不善于观察的人会马上忘掉, 而善于观察的人则能发现很多。从过往人的外在特征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观察人物的个性差异;在人们外貌中的面容、眼神、身姿、服饰、行为举止、风度等, 各有特征;从语言特征看这些人的音调、言词、习惯的语言结构等, 各具特色;在人们的行动中的各种动作方式、速度快慢等表现不同;对这些人的心里情态的揣测中, 还会发现他们各自的心理及心理差异, 通过学生对这些人的观察就不会写出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态的文章。又如指导学生观察景物, 在一年四季中, 寒来暑往、春暖秋凉、夏热冬寒, 与其相应的动植物、天气特征等各具特色。

上一篇:病房护士下一篇:驱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