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途径

2024-09-14

加强途径(精选12篇)

加强途径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高校科研事业迅速发展, 高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地方政府、企业等重大科研项目逐渐增多, 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事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支出的复杂化及管理的多样化, 要求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收支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正确的决策。科研经费预算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体现, 因此, 强化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是防止科研经费浪费、保证科研活动有序进行、充分发挥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价值

科研管理目标是提高科研效率, 实现科研预期, 增加科研产出, 一方面支撑国家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本单位再次申报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这两个目标中, 后者是形成两者良性循环的基础, 且具有更大的可控性, 是科研管理的首要目标。科研效率受制于诸多因素, 包括经费、人员、组织方式、协调机制、基础设施、研究设备等。这些因素中, 组织方式和协调机制与人员有关, 而基础设施和研究设备与经费有关, 即经费和人员最终决定了科研效率。因此, 要提高科研效率, 必须对人员和经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有效管理, 使人员能够高效规范地使用经费, 而经费运行模式能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完成科研任务。在充分考虑科研工作实际的基础上, 建立科研与财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使科研人员将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合理地用于科研工作, 已经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也是实现科研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为了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 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课题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加强对科研专项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课题预算执行和课题财务验收的有效性及支出的合规性, 努力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显然, 这是将预算管理置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位置, 强化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 在预算编制时即可对科研项目的性质、经费内容以及经费使用有所了解, 当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 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指导和制约经费使用;对于科研管理人员而言, 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跟踪课题的实际进展, 及时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对于科研技术人员, 则可对其形成有效制约, 并在科研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 优化经费的使用, 提高科研产出。

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一)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环节

国家各级科技经费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环节。从各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看, 预算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基本做法是:在科研项目申请环节, 申请人要提出一个经费预算方案;在批准立项后需签订项目合同, 明确项目承担人对经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责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项目承担人不仅要定期提交项目研究工作报告, 还要提交财务支出报告, 对科研活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汇报;项目管理者根据计划和合同安排相关检查和评审, 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和经费预算的执行。中期或年度经费预算执行的评审结果往往是下拨下一财政年度科研经费的重要依据。在项目验收环节, 项目承担人须提交经费决算报告并接受项目管理者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就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的审计。项目结题后, 在规定时期内向计划管理机构提交成果应用报告, 但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具体实践中, 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较弱, 执行进度较慢。

预算执行力是高校各个部门、各个成员执行预算、实现预算的能力。预算执行力是连接预算与预算目标实现的桥梁。在当前, 部分高校因缺乏健全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编制与调整不科学, 预算的监督和分析不到位, 预算绩效考评激励的客观公正性不强等原因, 造成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较弱, 执行进度较慢。

2、科研配套经费难以落实, 虚列配套经费预算。

按国家相关制度要求, 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的科研项目, 单位必须配套一部分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预算评审中, 为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实施科研项目, 专家核减国家资助经费额时往往保留单位的配套经费预算。而部分高校事业经费紧张, 科研配套资金很难到位。一些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了保证项目立项, 只能按要求虚列配套经费预算, 这对科研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产生较大影响。

3、项目任务实施与经费预算脱离。

高校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归于不同的部门。在预算申报阶段, 主要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 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查, 很少有专业财务人员参与。而在经费报销和项目结题验收阶段, 主要由财务部门执行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前沿性和可行性, 对国家有关科研经费核算的各项政策规定熟悉程度不够, 对经费预算的审查流于形式, 使得经费预算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 弱化了经费预算应有的制约力, 使得项目任务实施与经费预算相互脱离。

4、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结构与实际支出结构不相符合。

高校财务核算方式只能控制每个科研项目的总金额不超支, 不能将每个项目的经费按预算支出结构进行细化控制, 使其严格按照经费预算使用资金。科研项目经费由于没有经费预算的约束,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无序性, 造成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结构和实际支出结构不相符合。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科研活动组织化程度较低, 资源配置方式偏于行政化导向

自2001年起, 国家科研资助的基本制度设计是“课题制”, 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课题制在鼓励科研竞争、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活动组织化程度。课题组之间相对封闭, 申请的科研经费自己支配, 形成的存量资源如仪器设备等自己使用, 缺乏交流和资源共享, 导致大量设备重复购置, 块块分割科研资源, 降低了科研经费利用效率。编制出来的科研经费预算在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长期以来, 我国科研资源配置在各相关主体的权力分配上, 政府占据主导性地位, 政府决定着年度立项项目的预算总额度和每类项目甚至每个项目的经费资助强度。科研资源配置方式的行政化导向, 束缚了科研项目预算度量方法的探索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二) 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认识存在偏差, 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科研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存在偏差, 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申请得到的, 自己有权支配使用, 学校只是代为核算和记账, 从而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科研经费支出结构较为混乱。

(三) 预算编制缺乏理论依据和计算依据, 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科研经费允许的经费开支范围中, 除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科研软性费用有预算标准外, 科研活动主体经费没有相应的标准。项目预算编审缺乏参考标准和数据支撑, 预算编制水平只能取决于科研人员或承研单位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 很难保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项目申报书设计的经费预算表格实质上是简单的收支平衡表。除了预算编制缺乏理论和计算依据这一客观因素外, 还有制度层面因素, 我国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基本上是根据项目类别确定统一的资助标准, 如重大项目多少、重点项目多少等, 而较少考虑项目完成的质量、难易程度和实际经费需要量, 这容易导致项目申报人依据资助金额度编制预算方案。

(四) 科研经费预算评审环节缺乏或不完备

科研经费预算需要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认真审核, 以保证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 项目完成后, 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及时提出财务验收申请, 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和课题验收的前提。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和课题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 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审计是依据项目预算进行的, 如果财务审计验收不能通过, 将直接影响单位科研项目的业务验收和学校今后争取科研项目的机会, 可见项目预算审核的重要性。然而, 部分高校在申报科研项目时, 却缺少预算审核环节, 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途径

(一) 加强政策制度法规宣传, 转变科研人员思想观念

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宣传相关政策制度法规的力度, 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 不论其来源性质, 都是学校收入, 均应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同时让科研人员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 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把握支出科目的内涵, 提高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 坚持预算执行的目标相关性, 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只有转变了科研人员的思想观念, 才能有效规范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 充分发挥科研资金的效益。

(二) 设置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 协助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有财务人员的参与) , 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 结合科研任务需要和科研活动的特点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支出结构合理、真实科学的精细化预算, 从源头上科学合理地申请科研经费。规模较大的高校可能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员较多, 完全依靠一个机构的几个人去协助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很难做好的, 此时,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要求各二级学院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 科研经费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这部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使他们既精通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又熟悉科研项目申报的预算编制, 协助项目负责人细化编制预算, 在审查申报资料的同时审查预算的编制情况, 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三) 成立预算评审委员会, 引入科研经费预算评审机制

为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 科研经费预算一经批复, 不得随意改变。这就需要高校做好项目预算申报前的评审工作, 成为由熟悉课题相关科研领域的技术专家、熟悉国家和本校科研管理要求的科研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熟悉国家相关财务政策的财务经济专家等组成的预算评审委员会, 引入科研经费预算评审机制。预算评审委员会基于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等原则, 对科研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政策的相符性、计算依据的具体性、预算项目的准确性等进行讨论和评价, 准确做出评审结论。预算评审制度的设立旨在引导和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出合理、科学的科研预算, 加强科研经费的事前管理。

(四) 完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监管体系, 强化预算执行考核评价

高校财务部门应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纪委监察部门等校内职能部门, 加强沟通协调, 统一思想, 秉持“管理与服务并举、规范与效率并重”理念, 共同完善预算执行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相应的激励机制, 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手段, 形成监管合力, 对科研经费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科研经费预算批复后,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 加强科研支出执行过程的控制, 对预算执行不力的, 要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 督促其尽快执行。把各项目负责人每年的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其聘期考核的内容, 对预算执行好的项目负责人予以适当奖励。

(五) 依托信息化建设, 建立互动平台, 实行项目动态管理

高校应积极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 建立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院系、项目负责人、设备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 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项目预算、设备购置的申报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进度、项目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如对财务部门而言, 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核算系统, 建立科学的网上信息查询平台。财务信息网上查询平台可提供详细财务数据, 结合项目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对项目进行过程监督, 对不合理的预算支出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 引导合理支出, 并随时接受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查阅与监督。项目负责人可随时通过财务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查看项目各类指标的实际支出、项目经费的结余、可使用经费等情况, 从而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预算编制情况及时调控支出内容。

(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严格预算管理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文化是种“软”工具, 具有引领导向、激励约束等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 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 形成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 对学校严格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围绕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的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协作一致, 从项目预算源头控制, 参与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实现科研资源合理配置和科研经费效益最大化。

摘要:近年来, 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日益增加, 在对我国科技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的同时, 对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优化科研经费资源配置, 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预算管理视角, 阐述预算管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价值, 在分析当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何雪锋, 康莉, 酒莉莉.基于演化博弈的财政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力分析[J].财会月刊, 2013 (4) .

[3]张思强.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 2008 (1) .

[4]李清明.科研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4) .

[5]刘文军.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财政, 2013 (3) .

[6]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2007 (9) .

[7]江建梅.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及控制[J].财会月刊, 2012 (12) .

[8]张世慧, 袁渊, 蔡芳.预算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及其制约因素[J].湖北农业科学, 2013 (6) .

[9]马红红, 蔡雪芍.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预算评审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2) .

[10]王辉.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问题剖析[J].经营管理者, 2012 (8) .

[11]穆昱东.提高科研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率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 2013 (1) .

加强途径 篇2

党性修养的“五个有”

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按照党中央、胡锦涛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联系部队实际,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五个有:

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在加入党组织时每个党员就应该明确的。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革命的理想,正如夏明翰所说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理想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仍然是方向、是灵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期望,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走在前列。军队是社会成员中较先进的部分,军队的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走在最前列。

二有牢固的组织观念。就是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在党的宗旨、纪律、要求的范围内活动。第一,要维护党的利益。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党的肌体,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敢于同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关键时刻要能为党的事业作出牺牲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第二,要坚持党的原则。作为领导干部,重点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十六字”原则,增强党内的原则性、战斗性。第三,要严守党的纪律。加强组织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义务。每个领导干部在执行党的纪律上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按照《党章》“四个服从”的要求,身体力行,做执行纪律的模范。第四,要听从党的安排。组织观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头脑十分清醒,态度十分鲜明,行动十分自觉。

三有很强的宗旨意识。领导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如何看待手中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试金石。毛泽东曾经讲过,我们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给的。邓小平也指出,领导就是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官职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实践我党我军的宗旨,才能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做到秉公用权,造福于民。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改造世界观,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做到“权重更思责任大,位尊不移公仆心。”

四有高尚的人品官德。人品官德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高尚的人品,既是对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起码要求,也是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基础。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础,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容易摔跟头。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其人品官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伟岸高洁、人所共仰的道德风范。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即:光明磊落,老实厚道,与人为善,谦虚谨慎。

五有昂扬的进取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最终要落实到完成党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上,落实到担负起领导部队建设和完成任务的重任上,落实到高标准干好本职工作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废寝忘食、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工作,带好部队,积极研究解决部队中重大现实问题,不断创造新成果,为推进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中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胡锦涛基于党面临的复杂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对党员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这不仅明确了共产党员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基本途径,也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方法。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教训看,由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导致头脑空虚,最终走向犯罪的事例不少。因此,不重视理论学习,不是什么“光荣的缺点”,而是“致命的弱点”。怎样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呢,主要应把握三条:第一,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终生任务。要像雷锋那样,把学习理论看成“阳光、空气和水”,像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工作上一样,挤时间学习理论,切实克服思想懒惰、纠正忙于应酬的问题。

第二,要在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力求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特别要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求真务实、军队新的历史使命等创新思想,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群众路线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战略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部队建设的能力。第三,必须养成一个好的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要坚决克服那种学用脱节、言行不

一、装潢门面、应付检查的不良学风,坚持用革命理论改造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炼养成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不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党性观念就会淡化,甚至犯错误。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中央、胡锦涛对搞好党性分析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以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对党讲真话的态度,找准个人党性党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清是非,真正在思想上得到提高。

三要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已经找到跳出“人存政兴”、“人亡政衰”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个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级干部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每个党员都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接受群众监督,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脱离群众就是走向衰败的开始。

四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闭门修身养性,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磨炼。要认真实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做到“五慎”,即:慎初、慎微、慎欲、慎独、慎终。慎初,就是从手中有权的第一天开始,就格外谨慎,违犯党纪政纪的口子一次也不能开、事情一件也不能办,不能有侥幸心理,不搞下不为例。

加强小学语文作文训练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作文写作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突破口,小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很难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相信大家都知道,创作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的则是将足够的文学积淀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而针对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在生活阅历上显得尤为不足,很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的、生硬的题目下创作出较为优秀的作文,从而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小学生产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反感以及疲劳,有可能会出现小学生看见作文写作就会产生恐惧感的严重后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文写作方面的难点

(一)在作文写作的教学中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对于语文作文教学采用的是生硬的写作模板。由于使用这些生搬硬套的写作套路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会千篇一律,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也会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没有生命的,完全没有任何的文学价值。作为小学生而言,他们在逻辑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积累方面还有所欠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固有的写作模式加以束缚,阻碍了小学生在写作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适得其反,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较为落后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寻求全新的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以及提高教学质量。

(二)固有的模式化的作文命题

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习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文章,作文对于他们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领域,而这其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慢慢积累的过程。首先小学生在接触作文的时候一定会从模仿开始,可以依葫芦画瓢写出文章,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适当的疏导和指导,会造成学生在作文写作上形成古板的、生硬的写作套路,致使从根本上而言没有达到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以及要求。而且如此一来还会妨碍学生在文章创作当中的真实想法,到头来创作的文章也只是将简单的文字排列组合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三)落后的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优良的品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而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不能只是劈头盖脸的责骂学生存在欠缺的作文,而是应当耐心指导,解决学生在作文写作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打破以往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其中一点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作文写作,融入学生的生活,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环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强化小学语文作文训练的多种途径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常言道,只有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在学习上用功。学生一旦对语文作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去学,自觉地去学习创作文章。调动学生在作文写作学习上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在语文作文学习中的对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深入挖掘隐藏在作文写作当中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形式,古板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施教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必然是教师的首选教学手段,可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打破老师和学生的僵局,将学习中枯燥无味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直观的传播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此一来,教师能够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主动融入作文写作的环境当中,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的热情。

(二)带领学生认真观察日常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对语文作文进行教学是绝对不够的,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依靠丰富的生活积累为蓝本才能完成创作。换句话来说,作文写作就是一门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高尚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能只局限在教室之内,而是要把语文作文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的时间活动,促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积累足够的文学素材,提升文章的深度以及广度,而在作文内容的选取上也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在写作上的欲望,让学生将文字与自己的思想完美地结合形成一篇优美的文章,从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训练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语文作文的训练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及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而且小学生在年龄上有一定的局限,对于作文写作的自觉性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对其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粘江芬.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学周刊, 2012(1).

[2]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加强企业管理的途径 篇4

关键词:加强,企业管理,途径

企业管理从宏观上来讲是一项科学, 因为企业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 那么很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也很难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现在的一些部分企业却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 那么在企业的日常工作方面一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所以应用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加强企业管理进行阐述。

一、纠正错误的管理理念, 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

一些企业在对企业的根本管理上没有相关的认识, 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于企业的制度方面所下的措施比较多, 改革开放以来, 一些企业逐步迈向股份制等制度的改革中, 但是往往忽略了企业内部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企业的改革和企业的管理是两码事,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没有将企业的相关管理重视起来,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将企业的制度改革, 那么相关的管理就一定可以提高上来,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所以对于这种旧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进行摈弃, 要想加强企业的管理, 最根本的就是让企业的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管理理念, 在人力资源和市场方面, 在企业管理上要以人的管理为重点, 正确地处理好改革政策与内部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如果没有好的管理, 就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具体做好摈弃旧观念, 树立新观念的思想, 从根本出发, 才能实现科学的企业管理。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经营得好, 好的管理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管理具体指的就是人的管理, 企业要想发展壮大,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团队的素质, 因为这样即便是企业没有资金, 好的管理团队可以融资, 企业没有市场, 好的管理团队可以创造市场, 开拓市场, 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去, 最重要的就是人为, 因为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团队, 那么再好的管理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会是完美的, 那么怎样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呢, 那就由企业创造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创造一种氛围, 就是积极向上的氛围, 因为只要这样, 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素质, 再有就是建立正确的机制, 建立争取的机制主要就是提供员工一个公平的平台, 让员工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竞争, 因为有竞争才有动力, 但是这个竞争机制一定要保证是公平的, 有很多企业, 在一些机制的确立上, 缺乏应有的法律保护机制,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 所以在今后进行这种竞争的机制上, 一定要确保法律的保护。

还有一点就是, 如果想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就不要局限于企业内部这狭小的空间,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进行多种渠道的培养, 也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培养, 在具体的形式上, 企业的相关管理者不要一直沿用以往的旧模式, 可以建立专门培养高素质团队的基地, 并且进行严酷的淘汰制, 让员工明白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 才能够在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 管理者也要权衡好员工内部的团结问题, 也就是强化群体的意识, 因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单靠少部分人是不行的, 一定要依靠团体的力量, 这一点首先应该让领导先做起, 做一个好的表率作用, 相关的企业管理者不要一味的将员工都推到相互竞争的平台上, 这样有的时候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 所以在这一点上, 企业领导者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中心, 这种文化的形成也是通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是管理者和员工通过长久的努力而形成的, 所以在维护和变革上, 相关的管理者也要好好的维护, 因为大力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加强企业管理当中的一部分, 要想发展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大力的支持, 因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企业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领导者的细心呵护。

四、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这一点在企业的管理上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最基本保障,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由高素质的管理者制定的, 在制定的时候, 一定要详细并且公平, 在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 笔者建议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恰到好处的听取员工的意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员工的意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在实施的时候也能够让广大的员工信服, 在具体实施中, 一定要注重制度的公平性, 只有这样, 才能让制度长久的应用下去, 只要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那么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就有了一定的标准, 在以后的管理当中, 就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总结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管理也开始逐步迈向科学化的机制当中去, 所以在对于企业的管理方面, 企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管理目标, 进而培养大量的人才,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然后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定会将企业的管理抓上来。

参考文献

[1]晓媛.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之中——访深长联合石油公司经理温笃章[J].特区经济, 1989.6

[2]王春霞.加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2

[3]刘银河, 郝汝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2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途径论文 篇5

国家要建设,人民生活要提高,必然会增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为了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避免建设用地的自目扩张,需要控制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国家每年提供给农业建设用地的总量,是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供应源头,控制好这个源头,也就控制住了非农建设用地的自目扩张势头。

2.2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保护耕地的问题专题调研组调查发现,1986-1996年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在土地利用上基本是外延发展、粗放经营,以牺牲大量耕地为代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建设在大量占用耕地的同时却有不少土地闲置浪费。“八五”期问,全国统计耕地净减少67万多公顷,同期闲置土地7万多公顷。

调查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据统计,1985-1994年,全国城市由324个猛增到622个,增加近1倍;城市建成区面积9386平方公里增加到17940平方公里,平均年递增7.5%;城市非农业人口由11826万人增加到19132万人,平均年递增5.5 %,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速度与城市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之比为1.36。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人均用地已达101.6平方米,高于城市人均用地100平方米标准的城市有400多个。因此,根据调查情况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应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拟采取以下措施:1)确定城镇合理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自目扩张要研究和编制各省市和各县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城镇的合理规模、空间布局和增长速度,并严格按规划实施。2)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首先,要鼓励旧城改造。据调查,全国城市需旧城改造的面积约占建成面积的10%左右。旧城改造后容积率可提高1-2倍。我国村镇居民点占地约16万平方公里,如按人均村镇建设用地标准最高限150平方米计算,现有村镇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潜力达到22%。通过村镇改造,不仅为村镇提供了发展空间,还可退宅还田,增加耕地面积。其次,进行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中工业用地比重偏大。据1993统计,我国大城市工业用地比重为26.6%,高于发达国家约16个百分点,而且不少工业企业占据中心位置,致使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生态环境恶化。不少城市采取土地转换、“退二进三”的方式,解决了上述矛盾。例如,天津市天主教维西礼堂和劝业场小学退出该市商业繁华区―滨江道,让位给滨江商厦,使“黄金地段”有了“黄金效益”。

2.3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城镇中的矿企业、交通运输车辆、家庭炉灶,每天都要排放大量污染物。当城镇上空的各种微料和化学污染的浓度相当大时,常形成烟雾。

由于植物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必须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

调整乡镇企业布局,使之向工业园区集中,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土地,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

2.4实施有利于建设用地内部挖潜的政策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途径的探讨 篇6

【关键词】 企业 内部财务 控制途径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企业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到国际市场经济的竞争之中去,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关系到现代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势在必行。

1.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1.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观念淡漠,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缺乏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具有的综合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不能贯穿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淡漠,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松懈,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发展壮大。

1.2缺少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不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而是由本单位的职工直接担任,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连最基础的《会计法》也不清楚,对财务的管理是一知半解,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存在着资质不合格,学历不达标,专业知识差,企业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对财务人员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知识的陈旧与社会脱节,业务水平停滞,阻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3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企业高层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利,企业的会计必须要听领导的,所以就导致了企业领导集权,企业会计管理职责混淆不清,领导越权行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会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在中国中小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企业会计的设立只是一个形式,管理的跨度小,幅度窄,由于受规模、财力、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中的岗位设置容易产生交叉重复现象,影响会计人员职能的发挥,特别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2.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

2.1提高企业领导财务管理的意识,合理利用企业资金

财务管理是一个运用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以良好的管理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系统工程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人是财务管理的根本。充分的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要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也就越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样就愈加有利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有利于企业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也便于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财务损失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2.2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我们一定要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避免资金乱占乱用、资产闲置流失,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使企业的业绩最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显示出来,并利用最终结果在经济利益上对各负责部门进行奖励和惩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环节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做到细致人微,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延伸到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领域,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实践中狠抓落实,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有效结合。财务管理和业务的协同发展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拓展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以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给企业带来效益,提升企业价值。

2.3加强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的素质

首先加强企业领导的法律意识,企业领导对财会工作的重视,并且领导方法科学。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可以有效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领导对财会工作的重视,企业的财会人员就会对工作认真负责,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其次,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提供及时的继续教育,使其思想与时俱进,业务知识及时更新,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切实调动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对会计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的混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我们对企业会计的工作要求要细致严格,并且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化的建设,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实现会计电算化,更加规范了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工作,有效的克服了因为传统的工作方法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使企业的财会工作和新时期的财务工作更加接轨。

2.4建立现代企业价值观,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都把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做为企业的管理目标,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斷的创造财富,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并不是企业账面的总价值,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空间,投资者在评价企业价值时,是将未来收入的多少按可能实现的概率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可以促使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5更新观念,加强企业财务的监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奋斗目标,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生产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都要尽快转变观念,树立起自主筹资 自我约束观念 资金成本和时间价格观念、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观念,偿债观念。还要加强财务指标的运用和分析观念。要强化各项财务指标的科学运用,学会用指标来分析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

2.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浓浓的企业文化熏陶感染员工

企业要想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宣传,使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且自觉的遵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把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抓好、抓实。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来影响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以自觉的遵守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荣,不遵守制度为耻,形成企业积极上进的工作风气。

结语

总之,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根本途径,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物管理,抓好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建立多层次、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全面抓好各项专业管理工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学习新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地解放思想,改革自身的管理观念,努力提高管理阶层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证行.浅析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彭岩.发展中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危机分析及对策.华章,2010.

[3]李志荣 郭超.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经济师,2010年第1期.

[4]黄艳华.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北方经贸,2010年4月.

[5]金路.浅议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国商界,2009 (4).

[6]周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科技信息(学术版),2010.

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研究 篇7

关键词:存货,内部控制,电算化

一、存货管理重要性及目标

(一)存货定义及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三条规定了存货的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由定义中可以看出,包括原材物料、在产品、产成品、商品在内的存货构成了企业生产、销售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利润产生的源泉;另一方面,存货又是企业流动性最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的大量积压会占用企业资金,较少企业的流动性。因此,完善的存货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方面意义重大。

(二)存货管理目标

在企业的存货管理中,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水平,存货储备不足会中断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因临时采购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储备过多的存货会大量占用生产经营的周转资金,并且会增加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存货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综合平衡,确定最佳的存货量,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又不会因存货积压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并且有利于在日常的存货管理中完善存货入库、出库控制,保证存货的完整性和质量。

二、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采购时没有确定最佳采购量和采购时间

企业的存货的采购部门没有与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不能根据实际的生产、销售需求情况建立起合理的存货采购系统。因此在存货采购时不是根据由存货采购系统所确定的最佳采购量和采购时间进行采购,而是根据采购人员或企业领导的估计进行采购,这往往会造成存货的挤压或者短缺,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支出或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最终影响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但有些企业的存货管理中存在存货采购及管理过程中职责分工混乱,企业采购、验收、付款或者保管、清查等不相容岗位仅由一人担任,这容易造成员工徇私舞弊现象,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存货的采购、验收、付款工作由一人完成时,采购人员可能就不会根据物美价廉的原则选择供应商,而是选择找熟人、吃回扣等徇私舞弊的采购方式,导致采购存货的质低价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损害企业利益。

(三)存货入库、出库及清产核资控制不严格

企业在存货的采购、原材料出库加工、产成品入库以及产成品出售等活动都涉及到存货的入库、出库的问题,按照要求都要填写入库单和出库单,领出存货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入库单和出库单作为存货的最原始记录以及会计核算的依据,要求其填写必须完整、准确,领出存货的审核手续必须齐备。但是有些企业的存货管理中仍存在存货入库、出库控制不严格,入库单和出库单的填写混乱的问题。例如单据填写不完整、不准确,造成会计核算的困难,日后难以核查;有时因为生产任务紧,没有经过正常的审批手续就直接领料,造成材料领用审批制度形同虚设。

为了保证账实相符和存货的完整性,企业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存货清点盘查,但有些企业虽然进行存货的清点盘查,但对于在清点盘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及存货毁损待报废等情况没有及时的追查原因并进行处理,使得清点盘查工作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账实不相符的情况依然存在。

(四)没有采用存货的电算化管理

存货管理涉及面广,并且要根据存货的种类、属性进行分类管理、明细核算,在企业传统的仓储、会计都采用手工形式的情况下,存在以下两个弊端:一是巨大的工作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这种耗费大、效率低的手工记录形式已不合时宜,理应由电算化取而代之。二是手工记录的形式与电算化相比,其及时性和准确性差,容易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的情况,致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

(一)确定最佳采购量和采购时间,完善采购过程

在企业存货的采购过程中,必须改变以采购人员或企业领导的估计或者经验为依据进行存货采购的方式,逐步完善存货采购量和采购时间管理,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建立起企业存货采购部门与生产、销售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保证渠道的顺畅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给存货采购部门,存货采购部门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存货采购量和采购时间的管理。

2、建立起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存货采购系统,通过存货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根据经济学原理,把存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处设置为企业的最佳库存量;还要根据实际的生产、销售情况设立一个最低订货点,以确定存货最佳采购量以确定最佳的采购时间。在具有永续盘存性的存货采购系统管理下,每次补充货源或者取用存货时,都必须确认实际库存量,如果低于最低订货点,就要根据企业的最佳库存量确定采购量并及时采购。

(二)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加强内部激励机制

在企业存货管理中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的节省、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要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两个方面不断完善。

1、完善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制度。

要完善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内部牵制制度,就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对于存货采购过程中的采购、验收、付款以及存货管理过程中的存货保管、清查等不相容岗位进行职责分工,每个岗位都有不同人员负责,通过组织形式的构建达到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具体要在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等方面加强控制,防止不同岗位人员的串通舞弊。

2、加强内部激励机制。

内部激励机制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同时,还要在存货管理中配合使用内部激励机制,对存货管理中成本控制、存货保管等工作中表现突出者要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励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守存货管理准则;对于徇私舞弊者要严厉惩罚,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以增加徇私舞弊机会成本,以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控制成本、保护企业资产的目的。

(三)严格控制存货入库、出库,完善清点盘查制度

对存货的入库和出库进行严格的控制,存货入库时要重点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存货出库前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分别填写完整、准确的入库单和出库单;在存货的会计核算方面,要求设置存货明细账,根据实际的入库、出库情况,清晰、准确的进行核算。

此外,企业还要制定完善的清点盘查制度,定期不清其的进行资产的清点盘查工作,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以及账实相符。对于存货的清点盘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盘亏或者毁损待报废的存货,要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及时追查原因,分清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账实相符。

(四)采用存货的电算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鉴于以上手工记录形式的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将计算机用于企业的存货管理,即采用存货的电算化管理成为必要。

1、实行存货的电算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应积极开发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建立电算化存货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存货进行管理,既能对存货按照种类、属性等进行分类,有效的进行明细管理,又能实时、动态的掌握企业的存货状况,在上面的第一点措施中论述的存货采购系统就是存货电算化管理应用的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存货电算化管理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提高了存货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运营效率。

2、实行会计电算化,配合存货管理。

企业在实施存货电算化管理的同时,会计电算化也要逐步的取代手工记账,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能有效的进行账实核对,配合存货管理并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沈贤香.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商业,2008,(06).

[3]、耿华.浅谈企业存货的管理[J].现代商业,2008,(09).

[4]、吴迅.如何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0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篇8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是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深深懂得“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学院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优化教师的整体结构

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内涵》的要求,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35%以上,为此制定鼓励政策,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攻读硕士学位,特别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考取定向、委培研究生改善学历结构。同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稳定师资队伍,避免学校骨干教师流失。适度引进能成为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高学历人员,带动学校学术氛围的建立,以达到优化教师整体结构的目的。在学院教师培训进修管理规定中,脱产双证硕士、博士获得相应学位后,学费一次性予以报销。双证硕士每月享受500元高学历津贴。对口专业在职硕士学位班人员,获得学位后学院按总学费85%报销,至2007年,学院已有23名教师通过了工程硕士、教育硕士学位班考试,从高校和企业共引进11名双证硕士,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全院教师的整体结构。

2. 完善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对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学院有计划地安排到生产单位现场实习,增加感性认识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他们进行职教、教学方法的培训。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经验,学院制定了“关于教师以老带新工作管理办法”,各系(部)对每位新教师都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另外,学院每学期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轮流培训,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学院设立了专项经费,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学院教师培训进修管理规定中,教师参加短期(三个月以内)脱产培训者,培训期间工资照发,享受科员岗位津贴,报销往返交通费,培训费用据实报销。在学院教师管理工作条例中还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三年内必须到工厂或实习车间实习三个月。

3.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学院在规划专业课教师培训时,不仅加强学院培训基地建设,而且还加强了与学院有联系的二十多家重点企业的合作,定期邀请这些企业生产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给教师讲课和进行实践培训。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学至少要安排一个生产经营企业作为教师实践、学习和锻炼的联系点。目前,学院已建有百余个校外实习基地,这些生产实习基地既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提高教师动手能力的摇篮。各自企业的厂长、技术总工、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各系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是指学院正式聘用的,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比例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既能够有效补充学院专职教师队伍的不足,又能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对于兼职教师学院必须加强管理,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把好教学关,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放松对兼职教师的要求,才能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学院教务处建立了兼职教师档案库,制定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各项政策。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印发了《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了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头戏”,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继续坚持“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培养原则和“校本培养”方针。

1.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和有关规定,促使教师尽快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系列职称。

学院规定教师参加培训后,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学院免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2. 利用学院内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院利用寒、暑假,在学院内实训基地集中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精心安排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或竞赛,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 利用院外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院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见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还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和现场调研,掌握企业最新的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将新知识及时补充到教学中。这种实践与学习,能够有效地培训教师的“双师素质”。

4. 从企业引进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几年,学院直接从企业引进了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成长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5. 直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双师型”教师。

学院与行业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行业或企业直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院,“脱岗”任教,进入各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工作,促进了学院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体系的改进,提高了培养行业或企业所急需的专业人才的水平。

6. 通过与普通高等学校合作,直接培养“双师型”教师。

每年学院有计划地派遣骨干教师到华中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学院、武汉职院等高校进修。学成归来后,他们又可以对本系教师开展培训,扩大了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给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连绵不断的动力,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始终处于专业发展前沿。

参考文献

[1]王文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6, (11) .

[2]丁钢.比较视野中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 .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 篇9

1 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的意义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以及乡风文明。而生产与发展都是无法离开经济建设的, 经济建设与生产发展两者都是保证农村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财务管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农村财务管理能够让农村经济秩序变得规范化, 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能够提高农村的整体收入, 能够让农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得到改变与提高。

1.2 建设农村党风廉政的客观需要

因为某些村干部在处理大小事务时不能做到公开、透明, 有的甚至贪污、以权谋私等, 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对政府和党的形象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同时还造成干群、党群间的关系恶化。进行民主、规范而公正的农村财务管理, 能够有效地杜绝上述这些问题,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有助于农村的稳定发展。

1.3 基层财务管理秩序保持规范性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背景之下, 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已无法脱离财务管理的调控, 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收支、核算以及检查、监督, 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制约各项村级事务的决策。这对保持基层财务管理秩序的规范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规范的资产管理

第一, 某些基层村干部私设小金库, 有的基层干部在进行账目整理时, 故意将收入延迟入账甚至不入账, 然后通过违规开支来抵顶收入, 导致集体资金出现体外循环的问题;第二, 官多法乱, 即在某些村中存在有的干部直接干预现金收支, 有的干部则去管账管钱, 导致资金账目的频繁调整, 而且由于交接不及时, 而常常出现断头账;第三, 各种非生产性支出不断增多, 各种毫无实质收效却名目繁多的费用支出, 几乎是存在于每一个村。

2.2 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 原始记录凭证缺失, 白条入账情况严重。某些行政村的票据中有很多都是“三无”白条, 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正式单据, 而从这些白条上消失的则是大量的公款与税款;第二, 账务处理混乱, 某些行政村的会计核算根本就是违反规定的, 而且对会计科目的使用也是混乱的;第三, 相关档案保管不力, 某些行政村在会计的档案管理上非常的马虎, 根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 以致很多重要会计资料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

2.3 纪律缺失, 管理混乱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对相关制度不了解, 管理状况混乱的情形。许多规范无法执行, 如集体资产的买卖、销售和利用制度等, 此外还有许多集体资产和相关账务严重脱轨, 还有很多基层村干部在不断的肆意扩大非生产性投资, 以及领导对村中各种事务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意识, 急功近利与盲目的问题常常出现, 这样只会让资金状况变得更紧张。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对社会稳定与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各级政府、党委必须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而充分的认识, 要明确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困难性、复杂性以及重要性, 要真正的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积极采取各种合理而科学的措施来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在必要时, 将其归入政府的目标管理, 并加入到基层干部的考核内容中去, 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监督。

3.2 落实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与透明化

第一, 及时进行村集体财务情况和相关账目的公开活动, 让全体村民都能够了解到村财务的具体情况;第二, 要保证公开内容的具体性, 即这些内容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 是能够让村民看得懂的, 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村民的知情权;第三, 财务公开活动的程序要规范, 对不真实、全面的内容进行纠察, 待其符合规范后才能继续公开。

3.3 对相关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第一, 要不断改进会计委派制度, 要保证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高素质性和严谨性;第二, 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任用审批制度, 即农村会计无论是任用还是调换、解雇等都要有乡镇政府的批准, 这样才能保持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第三, 完善农村财务的代理制度, 让真正的内行来管理村级财务, 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4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将整个农村财务管理队伍都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体系中去, 加强对全体财务管理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与会计理论知识的培训, 让财务管理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够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 提升整个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而高效。

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分析 篇10

1.1 电力调度的过程复杂

由于电力调度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度较大, 并且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电力调度工作。因此, 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失误时, 便会影响到整个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 为整个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 甚至于还会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另外, 由于电力调度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也增加了调度人员工作的复杂化。

1.2 调度人员缺乏对电气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开展中, 调度人员在进行电力调度操作时, 没有直接的面对电气设备。因此而缺乏对电气设备实情情况的直接掌握, 导致了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操作时容易下达错误的调度指令, 进而产生调度事故的发生。并且, 由于电力调度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不经仔细的观察难以被发现, 而电力运行人员也直接运行操作指令, 缺乏对调度指令的核实, 也是造成事故发生重要的原因。

1.3 调度人员缺乏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开展中, 一旦发生调度事故, 虽不会危及到调度人员的自身安全, 但往往会导致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和隐患, 以及造成电力系统的巨大威胁, 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 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部分调度人员在进行调度工作时, 缺乏对安全事故的重视, 在工作中存在疏忽、不仔细等, 而造成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电力调度的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

在日常电力调度工作中, 通常的值班人员设置在两个人, 并且多以独立工作的形式开展电力调度, 因此造成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开展时缺乏监督机制, 一旦发生失误难以及时的发现与调整。

1.5 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正是由于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化, 不仅需要频繁的操作, 而且伴有大量的突发情况。因此, 电力调度工作对复合型人才有很高的要求, 既要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 也要加强调度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调度人员才能在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集中精神, 熟练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 并及时、果断的处理突发事件,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电力调度工作的效率。

2 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

2.1 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 也引入了可视化监控系统, 不断的提高电力调度工作的自动化水平。而这也提高了对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 只有具备了专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调度人员才能适应于当前调度工作的新形势。因此, 加强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 是电网企业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1) 在电力调度人员上岗前, 进行综合能力的岗前培训, 使电力调度人员能够针对性的展开电力调度工作, 准确的了解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 和电力调度的规范化操作; (2) 在电力调度人员入岗后, 还需进行定期的职业能力培训, 进一步强化电力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加强电力调度人员对电网安全的重视程度。

2.2 增强电力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建立激励机制

在电力调度的工作中所涉及的环节较多, 并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因此导致电力调度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也较为复杂。电力调度人员需加强责任意识建设, 严格遵守电力调度的规范化操作, 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 电网企业还需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态度予以奖励。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强化电力调度部门职能

在电网企业中, 需建立起完善的电力调度部门, 统一化管理电力调度的操作, 以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 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电力调度部门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 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合理的编制与设计; (2) 追查在电力系统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寻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要诱因, 并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强势的制止在煤矿机电工作中的违章操作。

2.4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建设

电力调度自动化, 能够协助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开展和电网管理。目前, 电力调度自动化已得到了广泛、良好的应用与实践, 效的促进了电网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提高。但是在实践工作中, 仅仅实现了对电网系统的遥测、遥控、遥调等基础功能。而针对于电网运行高级管理的电网分析、潮流计算等功能的应用上, 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发挥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与作用。需提高电力调度人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通过对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运用, 能够有效的降低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并缩短对事故发生后的操作处理时间。

2.5 加强事故演习

通过建立DTS系统, 在DTS平台上能够对电力调度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并加强对电网事故的演习工作, 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临场反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电网事故的演习工作中, 必须包括常态事故的演习, 以及特殊事故的演习。进而不断提高对电网事故的处理时间, 降低电网的安全风险。

2.6 建立实时监督机制

在当前的电力调度工作中, 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乏, 对于电力调度人员的误操作不能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发现和调整, 进而造成了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实时监督机制, 对电力调度人员的操作进行约束和管理, 以防止和避免发生操作失误。

3 加强电力调度管理的条件分析

3.1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在电力调度工作的日常开展中, 需配备足够的计算机以运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只有全网通信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保障通信的有效性, 才能实现电力调度的自动化, 为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提高提供支持与保障。

3.2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只有不断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 才能提高电力调度工作开展的效率。譬如:能量管理系统 (EMS) 、调度员仿真模拟系统 (DTS) , 将新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中, 能够有效的对调度人员进行培训, 并提供风险管理平台, 以降低电网事故的发生, 并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4 结束语

为确保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在电网系统中提供有效的电力调度管理措施, 能够对电网的电流、电压、频率、负荷等情况实现即时的监督和管理, 并根据电网电流的实际情况实行针对性的调度措施, 能够有效的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但在目前的电力调度工作中,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不足, 譬如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化、电力调度人员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以及电力调度人员的自身素质等, 都是导致电网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因此, 需加强对电力调度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提高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措施, 并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日常的工作中, 才能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 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与支持。

摘要:阐述了当前电力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并分析了电力调度管理的加强途径和条件, 以期促进电力调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加强途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勇.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1:131.

[2]屈玮琦.试论电力自动化机制的网络安全[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08:48-49.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篇11

一、情境创设,趣味性演示实验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演示实验,来导出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从而起到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要想达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情境,将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蕴含其中。

例如,磁场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常说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人为假想曲线,但其又是切实存在,只是看不见摸不着。对此,我们在磁感线的演示实验教学上,不妨利用铁屑将U型磁铁、条形磁铁以及同名磁极之间的磁场分布展示给学生们。首先,我们向学生们介绍,磁感线是分布在磁场四周的曲线,其疏密表示磁场强度、磁感线方向即代表磁场方向。然后,为了帮助学生具体宏观的认识磁场,我们利用一块玻璃,在其上覆盖一层铁粉,将磁铁置于玻璃下表面,轻敲玻璃,可以发现铁粉呈现规则的线性分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磁感线。如此一来,抽象的磁感线转变成了具体的铁粉聚集状态,铁粉聚集的浓度与磁场强度有关,铁粉排列的轨迹与磁场方向有关。如此一来,我们通过铁屑的演示实验,便实现了对磁场的实验教学,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二、操作训练,实践性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是我们主要采取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在验证实验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与演示实验类似,验证性实验主要还是靠教师来实施,其与演示实验的差异主要在于他们的目的性。验证实验往往是为了验证某项结论或答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物理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原理、分析及结论,其通常是从结论出发,向我们所需要的实验现象靠拢。例如,在固体密度测量的验证性实验上,我们的实验是为了验证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性。对于本验证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对固体密度的测量,帮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深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铜块、细线、水等。首先,我们利用天平,按照左物右砝的规则,测定铜块的质量。然后,再向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的水量V1。将铜块放入量筒中,再次读出此时的水量V2。最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公式中,验证密度公式是否成立。在该验证性实验中,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性验证实验的方式,达到强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思维训练,探究式实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断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实验以其充分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物理实验思维训练作用显著。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我们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思维。

例如,在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的探究性实验中,为了探究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我们结合物理知识,利用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制作成简易的电磁铁,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图。

首先,欲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其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进行判断。然后,是对影响磁性的可能因素的猜想,包括通过线圈的电流、线圈匝数等。按照上图的顺序,我们完成了电路的连接工作,接通开关,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中间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结论: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其磁性越强。通过第四幅图,可以得到结论,在通过线圈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越多,其磁性越强。本例属于一个较为完整的典型探究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对照性实验,再到控制变量原则的使用,有效的训练了学生们的物理思维,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四、分组归类,系统化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种类繁多,各章节的实验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各类型实验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们难以系统性的掌握。我们必须进行对物理实验进行分组归类,进行系统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尤其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复习阶段,采取系统性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对此,我将中学物理实验分为物理现象观察、实验仪器操作、物理规律验证、物理属性探究等,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按照上述的分类实施专题教学。

例如,按照实验方法分类,可以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包括滑动摩擦力探究实验、物体动能探究实验、电磁线圈的磁性强弱探究实验、导体电阻决定因素研究实验等。可以使用转化法的物理实验有电路通电性判断实验、振动发生探究实验、磁场验证实验、电流发热实验、压强转化成海绵下陷深度等。常用的实验方法还有等效替代法、实验推理法、物理建模法、类比法等等。在实际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实验类型,将其划分到对应类型的实验方法下,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分类。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实现物理实验技能的教学,也可以实现对学生实验思维的教学,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实验中掌握系统化的实验思维。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强化工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将纯粹的知识性教学向技能型、操作型转变,不断强化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我们必须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树立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篇12

1 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良好的学风为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大学生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为主,高校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与教授学习的方法。因此,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创设良好学风是高校的职责所在,良好学风亦是高校生存发展之基础、是保障学生质量之基石。

2 高校学生学风不良的主要表现

每一所高校都认同学风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也都在想方设法地建设良好的学风,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仍能在学生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学风不良的表现。其主要现象有:课前不预习,上课跟不上;课上不听课,QQ聊不完;课后不复习,考前抱佛脚;考试课程重点上,考查课程选择上。在寝室中,醉心网络、无心学习;在考场中,小抄、替考时现等。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不良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二是目标迷失,得过且过;三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佳等。尽管出现问题的学生是少数,但是这少部分学生却大大削弱了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

3 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面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严峻现状,高校管理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与生活环境。但是,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绝不仅仅是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的责任。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应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抓落实,充分调动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性,合理发挥高校管理者、班级、学院、学校等个人与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作用,实现学生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才能最终建成良好学风。

3.1 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大力发挥个体层面几个角色的作用

个体层面包含学生个人、学生干部(寝室长、班干团干等)和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学生个人、学生干部、教育工作者各归各位,在学风建设中各司其职才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与对象。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树立良好学风是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同时要认识到建设良好学风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地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风建设的主体认知,陶冶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情感,锻炼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意志,培养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行为,努力实现学生的高度自律。具体可通过班(团)会、典型示范、实践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领头羊”,他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辅助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学生干部作为普通学生的一员,是被管理者,他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小助手,又是管理者,他们更能理解和支持老师的立场与工作。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想建设良好学风,必须选好苗子,重点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并让他们在学生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基于一线的辅导员工作经历,这里特别强调要注意发挥好寝室长的作用。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小单位,如果寝室长有较高的素养,能管理好从寝室内务到学习风气的大事小情,则一个班级的学风有望,进而一个学校的学风有望。具体的调动寝室长工作热情的方法可以考虑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如评比“最佳月度寝室”等,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给予适当强化,鼓励寝室长参与学生管理。

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是学生学风建设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在学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监督与考核。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要提要求、造氛围、搭平台、做“评委”,使学生明白为建设学风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与做不好的差别,这样学生才有方向、有目标、有行动。下寝与下课是教育工作者监督与考核学风建设效果的主要途径,只有跟学生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的学生情况,才能监督与考核学生的表现。

3.2 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大力发挥组织层面几个角色的作用

组织层面主要包含班级、学院、学校等。这三级组织在学风建设上应主要发挥管理与引导作用,并在最大程度上为良好学风的建设搭建平台、指引方向。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要想形成全校的良好学风,每个班级必须形成良好的学风。为此,各班应该在管理上、引导上多下功夫。具体做法要结合校情与专业特色。有一些普适的方法,也有权变的方法。笔者在班级管理层面曾经尝试以下做法:(1)严格考勤。在班规上对学生行为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制定出奖励与惩罚的具体标准;(2)组织中期考试。帮助学生在学期中期对前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小结,同时为学生后半学期的学习敲响警钟;(3)进行期末考前知识竞赛。在期末考试前组织学生整理考试课程的复习资料,进行学习竞赛;(4)经常组织师生交流会,主要有专业学习型及人生漫谈式的交流会。在学风建设实践中,以上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院是学生管理的具体单位。学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主要作用亦是管理与引导。管理只是手段,管理的目的是以直白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形式上显得不够友好与民主,学生的接受度不够高;而引导是给学生一个方向或者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的能量能得到合理的释放。通俗地讲,引导就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务“利诱”他们朝社会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比如,学院可以结合校情、院情、专业特点组织学科竞赛、考研辅导、名家讲坛等等,更可以“以生为本”问计于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结合学校的实际给予积极的引导,将学生的能量引导到“正途”。

学校是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为建设良好学风,在学校层面需要做以下努力。第一,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为此,学校应使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起学风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因为学风建设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更是全校的事情。当全体教职员工都能齐心合力建学风,不论行政、管理、后勤还是教学人员,人人都能站在学风建设的服务者的立场时,良好学风可成。第二,充分发挥三个阵地的作用,最大化课堂、宿舍、考场的教育意义。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所以建设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很重要。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的建设也需要学校提供平台。考场是检验学风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关键场所绝不能放松对学风的要求,这也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第三,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首先是管理部门间(如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必须对学风建设的展开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其次是教师间必须实现有效沟通。如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对于共同学生的情况应该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互通有无,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引领学风往学校与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学风建设需要依靠个体及组织两个层面六个角色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若能做到人人有责,各尽其责,则高校良好学风可建成,优质学生可塑成。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2]张禧.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3:101-102.

[3]陈庆林.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0-141+144.

上一篇:土动力学下一篇:互动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