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理念论文

2024-09-14

互动理念论文(通用11篇)

互动理念论文 篇1

早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序曲, 一套好的幼儿早操能实现开心游戏、愉快交流、团结协作和锻炼身体等目标的完美结合。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 幼儿早操也发生了变化, 从音乐编排、器械巧用到队形变换都与以往有许多不同。幼儿自主学习、快乐互动在早操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现, 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得到释放。

一、快乐互动在音乐的回应中体现

音乐是早操的灵魂, 一曲编排合理、抒情与激情完美结合的乐曲, 是一套优美幼儿早操的前提。在这样的音乐中, 幼儿才能达到积极参与、心情舒畅、动作优美、情绪激昂、精神饱满的多重效果。

目前, 幼儿园早操的音乐已日趋多元化, 将各种曲风、各种类型的乐曲融入其中。进场音乐一般选择节奏明快、有动感的音乐, 准确地指挥幼儿的队形、动作的变化和整齐度。中间环节一般选择欢快活泼、节奏明显的流行歌曲、儿童歌谣等音乐, 幼儿做操时会受音乐情绪的激励。

在音乐的编排中, 大家开始注重幼儿与音乐的积极对话与回应。在操节训练中, 增加“加油!加油!宝贝加油!”“嘿!哈!嘿嘿!哈哈!”等很有气势的语句;在队形变换中, 增加“我运动, 我健康”“开心游戏, 锻炼身体”“谁最棒?我最棒!”等自励的口令。这些简单的回应, 增加了活动趣味, 使幼儿精神倍增, 活力大增。此外, 利用童谣、三字经说唱的特点, 让幼儿边说唱边做操, 幼儿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表演也别有风韵。小班操音乐注重趣味生动的音乐情境设计, 幼儿随着音乐角色的变化而变换着动作和声音来与之回应,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如发出“撞、撞、撞”声音的同时, 小屁股已互相撞上了;发出“抓”的时候, 幼儿早已扑向老师;唱“小老鼠吓得满地跑”时, 幼儿集体躲避老师的追逐, 脸上洋溢的全是幸福。早操的结束部分安排舒缓、柔和的幼儿律动乐曲。如:手语《我爱我家》《感恩的心》, 让幼儿的心境逐渐平复, 为进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也可让幼儿随音乐自由、欢快地进行快、慢、停止的节奏训练, 感受音乐变化带来的愉悦, 使音乐与动作回应达到完美统一。

在做操的过程中, 幼儿体验着与音乐的积极回应和快乐互动。此刻, 幼儿的情感是积极、主动、愉悦的, 也体现了“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的精神。

二、快乐互动在器械的妙用中体现

轻器械的科学运用会使早操的运动效果达到最佳的境界, 快乐互动在此过程更是发挥到极致。无声的器械, 如:彩扇、彩带、花束等, 可以配以舞蹈动作、乐律表演、双人对跳、不同造型等动作变化, 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达到动静结合、自我陶醉、互相欣赏、动作与道具完美结合, 既训练了舞姿和形体, 又培养了幼儿之间密切合作的能力, 给幼儿早操带来别样风采。

幼儿对响声特别敏感, 带有响声的小棒、花环、哑铃、踫铃等器械, 对幼儿的节奏训练特别有帮助。时下, 幼儿与器械的互动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通过摇晃、滑动、互碰等使器械发出声响, 激发对活动的兴趣。现在, 器械在幼儿的创造中不断出现精彩:在一节轻松的音乐中, 将圈环顶在头上练平衡;套在脚上、手上练旋转;放在地上当小河练跳跃;将小棒夹在双脚中当马骑练奔跑;分组一层层堆叠小棒、小环、哑铃等器械, 有三角形、正方形还有五角形等各种图形练合作练细心……创新不断, 妙想不停:两组幼儿用器械搭山洞, 另两组幼儿快速钻行, 幼儿在快乐的互动中发展, 器械也不断地变换出新花样。小班幼儿的爬行能力在器械的妙用中尽展风采。当音乐响起, 每个班将50公分宽, 6米长的绒布连在一起, 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 孩子们在长毯上开心地爬行, 你追我赶, 不甘落后, 像一条长长的巨龙在蠕动, 场面甚是壮观。彩虹伞也成了幼儿早操的器械, 随着音乐的变化, 全班幼儿一会共同抛起小伞迅速躲进, 一会钻出伞外露出笑脸, 此刻的孩子最舒心、最快乐。

在与器械的快乐互动中贯彻了新理念——“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三、快乐互动在队形的变化中体现

早操中队形的变换, 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 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通过学习, 大家知道“幼儿园组织活动时, 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 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现在许多幼儿园早操队形的变化已非常多样, 可谓多姿多彩。

全园几百名幼儿共同围成一个大圆圈, 气势非常壮观, 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带动下, 一点也不逊色, 孩子之间非常和谐、非常兴奋、非常自豪。随着音乐的变化, 以班、组为单位的中圆、小圆, 小小圆, 三人圈, 二人圈、四路纵队、两路纵队、一路纵队不断出现, 甚至还出现了分别由中、大班幼儿组成的十八道太阳光芒四射的两组大型的形队组合, 变换速度之快, 反应之灵敏令人惊叹。这之中有班与班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男孩与女孩之间、单双数幼儿之间、同伴之间的不同造型、不同动作、不同组合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在有序的变化中还可以穿插自由、四散的队形变化, 幼儿在老师泡泡枪射出的五彩缤纷的泡泡引领下上蹦下跳, 整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追逐泡泡, 开心大笑, 童真童趣尽显无疑。看似无序的活动都在以幼儿为主体新理念的指引下快乐进行。在此过程中, 幼儿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自主性得到充分释放。

总之, 新理念下快乐互动的早操已将队形变换、音乐回应、器械妙用与幼儿活动完美融合, 做到动与静、集中与分散、规定动作与自主创编、师幼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完美结合, 幼儿参与早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幼儿在早操活动中获得全面、快乐、健康的发展。?

互动理念论文 篇2

关键词: 互动 发生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读书学习,“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进出过程。进,是学;出,是习。“学”是使人获得知识,有所启示,提高认识的过程;“习”是反复不断地效法或模仿他人的行为,是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程度的过程。长期教改实践说明,“学”重要,“习”更重要。理解教材要“习”,学以致用靠“习”,要暴露问题、纠正差错也要靠“习”,“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高层次的“学”。要“出”,首先就必须“进”好,感知好;要“出”,只感知而无记忆不行,还要加强存储;要“出”,就要思考,根据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通过“出”,把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写作是“习”的一种,而且是最难的一种“出 ”。英语写作是很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事,由于“进”得不好,感知得肤浅以及存储得少,一到要“出”时,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便出现The shirt’s colour is my the best like.(这件衬衣的颜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之类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英语。所以写作教学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运用 “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互动-发生式” 的教学理念

奥苏伯尔(Ausubel)认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不可能是一片空白,而是已有一些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中如果存在着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概念或命题,学生就可以在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固定的联系。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头脑中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基点的“内化因子”,促进新知识的内化。“互动-发生式”教学吸取了奥苏伯尔先进的教学思想,并糅合了主体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提出“互动”和“发生”这两个核心理念。 “互动”指的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认为教学过程是各相关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因素的互动的过程。“发生”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本质的认识,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的自我建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不是靠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外部信息与原有知识框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互动-发生式”教学的基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发挥评价过程的激励和诊断作用,通过反思和矫正实现对学习的掌握和达标。互动式教学,使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得于实现。“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在建构新知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正因为“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在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的优越性,我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经常尝试着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建构学生的写作技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感到写英语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够把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到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来的呢?我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主要有“说”,“读”,“看”,“做”,“评”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自主建构和“发生”写作的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促成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互动-发生式”教学理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通过“说”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这里的“说”指的是写作前的主题讨论,通过讨论,来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使学生在讨论中,自主规划文章的结构,建构地道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在讨论中,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帮助、监控、评价。提供的材料要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标明确,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所选的材料还要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表达。例如,在教完高一新课程的第一单元后,我给学生上了一节以MY FRIEND 为题的写作教学课。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What kind of person should a good friend be?由于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接触了一些有关形容一个人优良品质的形容词和A good friend should be someone who ...的句型,而且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所以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并很快得出结论。在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时,我把他们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这样全班的学生都可以分享讨论的结果,得到了共同提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n your class? What does he/she often do to help you?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举例说明时,将重要的句型及有用的词组写在黑板上,以备学生写作时参考。经过两轮的讨论,学生在“互动”中建构了要写的文章的语言和素材,并能很快规划出文章的结构:用鲜活的例子来描述“我”的朋友的各种优良品质。

2.通过“读”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读”指的是阅读,包括精读和泛读。从阅读到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和过渡阶段。英语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验,它涉及到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思维意义的定位、词句结构的使用等,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关系的问题。我认为,“破万卷”的意义至少有两点,一是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材料要读通读透。同时,阅读实践还要有积极、理性的思维和心理认知的参与。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要符合几个方面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要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事实上,无论是教材上的阅读内容,还是课外阅读材料,对于学生来说,都无疑是值得他们欣赏的佳作,是他们写作的极好的范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醒他们要注意跳出材料内容的圈子,从总体上审视和鉴赏材料的语言、结构和组篇技巧,吸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理性和实践的升华。如,在进行高一新课程第六单元感谢信的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所给范文的主要意思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后的题目:归纳每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谢信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了解了感谢信的结构和组篇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再次审视这篇材料,找出诸如“Thanks again and wish you all the best .”等的有用句型和好的词组,使学生在查找的活动中既欣赏了优美的词句,也为写作的借鉴作了准备。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主建构了感谢信的组篇技巧和语言素材,培养了规范的写作习惯。

3.通过“看”的活动,来促成写作的“发生”

“看”是指观看有声音、有图像的录像带或碟片。教师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知识性的短片,组织学生观看。为了使学生看懂这些片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色彩丰富,语言地道,富有动感,故事性强的英语世界,使学生在与这些有声材料的“互动”中,感受到一定的情景下的得体的、流利的和连贯的英语,主动吸取其中优美的语句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有位教师的公开课就充分体现了由“看”到“写”的“互动-发生式”教学思想。作文的题目叫LUCKY MONEY(压岁钱) 。她先让学生观看LUCKY MONEY的碟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意思;然后设计一些问题:1.How much lucky money did Jenny get? 2.What did she want to buy with the money? 3.Why couldn’t she buy the things she liked very much? 4. Who did she see then? What did she do for the poor little girl with the money? 5.How did she feel after doing that?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仔细地观看了这个故事,深入地了解到, Jenny用自己的压岁钱帮助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的感人的故事;学生再次观看碟片,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借鉴片子中的优美、地道的语言;接着教师又提出Was Jenny’s“ lucky money” lucky?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got some lucky money? 让学生讨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后,再让学生写,就不难写出一篇故事性强,语言得体,而且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4.通过“做”,促成写作的“发生”

“做”是指做事,如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查找资料等等。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有效地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促成写作的“发生”。如,在教学了高一新课程SILVER SCREEN 后,我布置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查找“你最喜爱的明星”的档案,最好是英文版的,了解他们成功的故事,写一篇有关他们的文章。这种有意义的“互动”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地提高写作能力。

5.通过“评”的活动,来提高写作的水平

“评”是为了“学”的提高,“评”是为了促进“教”,“评”是写后的活动。“评”的形式有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教师修改(典型作文当众修改、各个学生面批等)等形式。“评”的内容有:检查语言、文法、逻辑、用词、润色、标点、书写等。学生在“互动”中,既能修改掉自己的表达不足之处,又能学到别人的长处,促成写作能力的自主丰富和提高。

以上的教学方式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教学情况,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写作教学的方式,还需要在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互动-发生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提倡“互动-发生式”教学》 作者: 高凌飚,梁爽

2.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3.《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作者: 杨武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课堂;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8

一、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学缺乏类似母语汉语的语言环境,学习者无法全面深入地接触地道纯正的英语,这就使得课堂成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英语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 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建构、发展自己的知识(嵇敏,2008)。在英语课堂上具体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很少。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2. 教师忽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由自在地进行交际(王才仁,1996)。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最终目的来安排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但是,长时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左右着英语教学,教师注重讲解语法知识、诠释课文和操练句型,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课堂上很少,甚至不用英语组织教学,忽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十几年的辛苦教学,培养出来的是“聋哑”学生。

在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及其特征

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对于他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的合作交流并对双方产生影响(Brown,2001)。具体地说,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交际语言能力为目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传统意义上师生活动相比,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有如下几个特征:

1. 学生主体性

在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互动中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2. 师生全面参与性

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得以真正开展的保证,只有让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改变被动学习状况。

3. 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嵇敏,2008)。英语师生互动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交往、积极互动、发扬民主;气氛宽松、和谐的课堂。

三、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方法

1. 师生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言行给学生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回答,正确的,应使用“Good”、“Great”、“Well done”、“ Good job”、“ You are clever”等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错误的,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不要见错就纠,特别是在听力课上,见错就纠,既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又有意无意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开展各种课堂活动

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游戏等。要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向交流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堂上词汇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带学生读词汇,然后讲解词义及用法,这个过程信息的流动是由教师流向学生,单向的,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感到乏味、厌倦,学习效果差。如果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师生主题性互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主题性互动是指教师提供主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主题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对话来阐述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它是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

四、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互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教师的“导演”,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谢贵华,2006)。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只有是有效的,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应创设真实情景

在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真实情景,贴近学生英语学习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把学生的中枢神经调到兴奋状态,通过感知、实践和互动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另外,教室的环境布置对师生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室布置朴素、严肃,是以教师为中心,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交流。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增添温馨气氛,张贴关于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报刊等,让学生体会学英语的真实情景。

(上接第168页)

3.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要使得每一教学步骤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进行小组互动时,小组内应该有明确分工,每个学生都有具体任务,否则就会出现课堂热闹、混乱,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出现“搭便车”现象,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

总之,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新课程理念。当然,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也有自身的缺陷,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反思、总结,不断地完善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新理念 篇4

1师生互动交流要从课堂用语开始。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首先应该用英语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英语的课堂氛围,逐步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促使学生将英语说出口,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从英语课堂用语开始。就像饭店里跑堂的店小二,他第一次招呼客人的时候总是说不出口,可是一旦第一声说出口,以后就会逐渐的熟练甚至说出自己的特点,说出自己的风格, 在与顾客交谈的过程时,自然而且乐于让人接受。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只停留在书写和自己读上,不愿意或不善于和教师还有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一旦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成为习惯,或者说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学生学习英语就不仅仅是学的问题,而是如何达到应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的境界。英语课堂用语分为操作性用语和讲解性用语,我先从操作性用语开始,再逐步深透讲解性用语。操作性用语要从点滴做起必须用,必要的时候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比如上课前的起立“Stang up!”, 同学们好“Good morning class!”, 打开书“Open your books.”, 翻到28页“Turn to Page 28.”, 举手“Hands up !”…… 讲解性用语尽量用,需要汉语的辅助说明。这样师生互动交流中,说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尽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交流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说英语”不再是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2 What should I do?》时,我的教学案例导入部分如下:

Teacher :Are you all happy today?

Students :Yes.

Teacher :I’m glad to hear that you are happy today. But David isn’t happy.Why? Because he has a problem.

Teacher: Look at the screen,David has no money for summer camp. His classmates give him some advice.OK! 这节课呢,我们就是来谈论人们在平时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

2师生互动交流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解决了学生对“说英语”的畏难,初中英语课堂上就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英语情境中或者具体的任务中逐步认识英语,学习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学英语、用英语的目的。我在教学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时, 练习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 我首先用本节课所学单词套用该句型进行教师自问自答对话练习,作为学生练习对话的示例,然后依据示例进行师生对话练习,再找两个学生看着书进行对话练习,看到学生熟悉练习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带头进行对话练习,我在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操作有误之处,解答提出的问题和纠正知识性错误。在这些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主动互动交流, 参与到学习英语中来。等到学生依据所学句型和单词进行互动交流练习熟练之后, 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每组推选出两人不带课本到讲台前进行结对表演,几个小组进行对抗赛,最后看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为出色,奖励该组一颗小星星。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热烈,每个学生都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劲儿,不但练习熟练程度,还要表情、动作到位,课堂气氛空前高涨。成绩差一点的看着课本认真给成绩较好的学生找练习错误,以免表演时出现问题,成绩较好的学生极尽所能,绘声绘色的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练习。在展示学生成果的时候,每一组学生代表都表现的非常出色,我毫不吝啬的给了他们很多激励性的评价,在这种热烈的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能够通过所学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解决了教师单方面高调讲解英语的尴尬局面,提高了课堂效率, 所以,师生互动交流要以学生活动为主。

3师生互动交流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直接影响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善于驾驭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我们的英语课堂将更加精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加热烈,学习效率会更高。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互动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较注重收集一些笑话和一些名人轶事,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我会及时的搜索到一个合适的笑话插播到讲课中去,学生们在哄堂大笑中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听老师讲课上来, 学生们都说我是“幽默大师”,真是愧对这个殊荣,在这种情感互动交流之下,学生们由喜欢我这个老师到喜欢英语这一科,教师的魅力就在于此。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被其他老师误解,师生两人发生了抵触,学生气得躺在地上动弹不得,被其他学生送到了值班室。当时我不知情, 只看到该学生痛苦的表情,我赶紧跑过去,抚摸着她的额头,一点点询问她的病情,很快学生在我的爱心关怀下渐渐长出一口气,向我诉说了事情的原委。虽然我用责怪的口气批评了她,可是她一点也没有抵触情绪,非常温顺的接受我的教导, 在以后的英语课堂上,该学生表现异常积极,英语成绩也在逐步提升。这种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师生之情进一步发展。在一次公开课之前,我告诉学生,教育局的领导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今天来听我的课,要求他们一定要比平时表现的更加积极。那次公开课课题是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到学生展示成果时, 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甚至每一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拿着小组的作品去和听课的老师进行英语对话,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说,他们都成了这堂课的利用资源,很是羡慕学生的活学活用,连我都出乎意料。教师善于驾驭师生情感互动交流,巧妙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了课堂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互动理念论文 篇5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课堂;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25-001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和民主沟通以及将对方好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有效渗透。”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对课堂产生巨大影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而是师生之间全面的沟通和交流。技校音乐老师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加强同学生的有效互动。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和思维

师生互动指的是主体间在交往中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需要从多种方面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定性思维,这是进行师生互动的第一步。当前技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受社会时代发展和其年龄因素的制约,相对而言不够成熟,同时,他们目前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可塑性相对比较大,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这一矛盾贯穿于技校学生的思维定式当中。正处于青春期时代的学生,敏感而又争强好胜,性格相对比较倔强,切勿以暴治暴,以此下去只会引起恶性的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性格分析出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始终保持鼓励和赞扬的态度,培养良好的音乐态度,从最开始就发展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要奖罚有度,对待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简单的表扬和奖励,而对于表现相对不好的学生,适当的给予一些惩罚,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学生的性格思维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健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据专家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攻击性强,消极情绪明显等特征。因此,教师应在私下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并适当的给予一些特殊学生额外的优待和私下里的交谈,能够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家庭人际关系的阴霾,才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增强与学生互动意识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音乐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充裕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自主发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去自我思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可以同教师转换位置,以幻灯片展示、电影、资料展示等方式去讲解所学知识要领,而教师主要做补充和重点讲解。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知识的创设情境,尤其是音乐这门学科,需要拓展的知识背景比较广泛,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创设具体问题情境,迎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进行分组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们通过在一个讨论组对问题的争辩、讨论和得出结论,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挑战。

三、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

综合师生年龄段分析,由于时代和经验的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位也不同,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代沟。代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教师应该关注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关注和热爱的话题和视角,同学生之间创造共同语言和共同话题,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代沟。如教师所喜欢的音乐的类型和学生所欣赏的类型是不同的,而教师为了同学生加强互动,应该多去聆听和了解学生倾向和喜欢的音乐类型,增加共同语言。同时,加强互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于师生平等的地位,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放下心中的隔阂,畅所欲言,促进师生之间共同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而教师放下师尊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真正的相信学生能行,也需要相信自己能行,自信心是实现一件事情的关键所在,教师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之上,排除教师高明论,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表现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

同时,一些新颖的互动教学方法也可以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现有资源去拓展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技校音乐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十分关键,对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提升自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同途径加强技校音乐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为社会输送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晶,付岱山. 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5)

[2] 张宝歌,孙平. 论课堂交往中师生合作的有效性[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3] 李兴芳. 新课程呼唤师生互动[J]甘肃教育, 2007(06)

[4] 陈亚廷.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方法论[J] 新课程(中),2011(05)

互动理念论文 篇6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获取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仅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甚至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教师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而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他们发挥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他们反而不知所措。许多教材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教学提示与背景知识等,要求教师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查阅资料,一些教师很不习惯,感到难度很大。这次研讨会的经验说明,要教好新教材,首先要研读国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领会教材意图,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则要从当地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准确定位。这一点尤其重要,离开了具体环境和条件下的学生实际,教师是教不好的。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途径,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学生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在实然的教学目标与应然的教学目的之间,在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都是以教学策略作为中介的。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学策略层面上更趋近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应切合这些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专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不需要太多的课余时间,以课堂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评价为最终的结果。其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学生就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缺点则是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制约,专题研讨很可能不够深入。

2. 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互动理念论文 篇7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 而是用于创造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 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还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都分别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教育家, 心理学家, 世界先进教育的思想以及新课改的理念。总之, 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激情参与课堂, 提高成绩, 创建高效课堂。

怎样创建高效课堂?

互动合作是多向互动合作,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上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的程度, 既要看参与的广度, 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 学生是被动地, 应付学习, 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

二、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 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 融洽地自主能动地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 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 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 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 观念和理念, 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生存和发展, 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 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 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 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三、学生的达成状态

一堂好课, 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 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 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 在课堂上, 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 并且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 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 让“后进生”“慢生”“吃得了”, 真正学有所得, 各得其所。这种开放式的互动合作教学理念, 运用于课堂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 对教材, 对问题的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敢于否认教材, 古人, 名人, 自我;不从众, 不唯书。也敢与否认教师,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互动理念论文 篇8

“互动评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评改方法后, 先由学生进行相互评改, 再由学生进行自己修改, 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评改与自改进行点评和修改, 评改的落脚点在“改”字上。评改时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将评改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促使学生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作文技巧方法的交流, 达到充分整合各种资源, 实现有效共享, 初步形成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作文评价新机制。

“言意统一”理念下作文互动式评改就是以言意统一理论为指导, 把学生写作文的过程理解为平时通过阅读教学所学到的“言”和“意”的输出过程。

经过实践, 总结出“言意统一”理念下作文互动式评改的模式, 即“明”、“引”、“评”、“改”、“展”五步教学法。

1.“明”, 即明确互动式作文评改的目标

在互动式评改作文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明确评改目标”, 使学生胸中有数。目标设计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 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 不能随意地降低或拔高要求, 明确每次训练和评改的目标, 学生习作交上后, 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和评改的目标, 把全部习作先大致的浏览一遍, 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 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 作为本次互动式评改作文教学的重点目标。

2.“引”, 即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式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一般是老师的事, 学生评改作文没有习惯, 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老师必须进行良好的引导, 使学生知道如何去评改作文。

(1) 让学生明确互动式评改内容

作文评改是有一定难度的, 特别对没有评改习惯和能力的学生, 必须要遵循“评改内容由少到多”的原则, 刚开始引导学生评改, 可以是一二个方面, 如作文书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等, 但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和修改能力增强, 就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评改, 即可以在书写、标点、语言、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提出要求。如书写是否工整, 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看标点是否正确规范;看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准确得体、简洁有力、生动形象;中心是否明确, 见解是否独到;选材是否能有效地表现中心, 材料是否典型、新颖;看结构是否严谨、思路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畅。

(2) 让学生明确互动式评改方法

作文评改的目标不同, 作文评改方法也就不同, 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评改方法的教学和规范。如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 我就专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了评改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明确“互动式”评改, 既要评又要改, 要把写得好的标出来, 写出优点的原因;把有问题的地方用符号标出来, 写出修改的原因, 然后让作者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同时, 要大家掌握并使用基本的修改符号, 规范使用删、增、调、换、赞赏、分段等修改符号及评点方法, 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 有规可依。

3.“评”, 即课内学生相互评改的作文

(1) 教师集体示范评改。在组织评改之前, 要精心准备, 对全班作文要进行通览, 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或水平低的习作, 以纸质的或幻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先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 再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 指出该作文在主题表达、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有些问题学生分析不准确或错误的, 教师要适时点拨, 予以纠正。对发言踊跃, 思维敏捷, 见解独创的学生, 要及时肯定、鼓励。最后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自己的评改结果, 供学生借鉴、参考, 让学生心中有例, 从而使大家相互评改能进入正轨, 为下一步学生互评互改奠定基础。

教师集体示范评改时, 可注意从课内到课外, 同时文章篇幅简短些, 这样有利于课内操作。

为了让学生重视用词的生动、准确, 我选用了课内语段:

孔乙己一到店, 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喝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注:加粗的"排"字生动地刻画出了孔乙己这个既寒酸、贫苦, 又死要面子旧知识分子的形象。学生改用其他义近的如放、摆等词, 都不能达到词的生动、准确的效果。

如:片段练习

原文1:只听见一声枪响, 各班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 我班运动员“小刘翔”奋力地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 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 最后冲到了终点。

修改文:男子10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 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小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 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 身轻如燕, 姿态优美, 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 闪电般地冲过了终点。

注:通过集体修改, 写出了“小刘翔”飞人形象, 使原文更语言更通顺、生动, 有文采。

(2) 学生小组相互评改。相互评改时可用短文评改, 也可以评改学生习作。操作时, 可先将学生按座位秩序分为六人或七人一组, 由写作基础较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 组内成员相互评改, 而且规定每人评改数不少于两篇, 然后根据上文所提到的评价内容和具体要求明确本次作文的评改重点把作文进行交换评改。通过独立思考, 反复评改, 最后评改者要对作文进行修改, 并对修改过的作文进行评价, 然后在总评语下面签上自己的姓名。

课堂短文评改练习:请把《小弟弟哭了》的内容作修改, 注意:要十分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原文:小弟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一边哭, 一边喊:“哥哥真坏, 哥哥是个大坏蛋。”

学生评1:能扣住文章的题目, 但用词不够形象、生动;

学生评2:没有写出怎样哭, 不能突出孩子的年龄特点;

学生评3:观察不够仔细, 生活体验不够丰富, 描写不够细腻。……

学生改:小弟弟眨巴眨巴眼睛, 泪水在眼眶里转, 突然,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 ‘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双手使劲地揉眼睛, 两只脚乱蹬着, 一边哭, 一边喊:“哥哥真坏, 哥哥是个大坏蛋。”

4.“改”, 即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重点, 对于学生修改出来的文章, 要以鼓励为主。教师在作文评分时一定要对学生的修改的内容进行评价, 在操作时采用了作加分的形式, 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下面是我班学生的一篇习作, 她写完作文后, 就让同学进行评改, 有同学给她指出:本文条理清晰, 能扣住文章的题目叙事, 但是语言不够细腻, 立意不够深刻等缺点。她根据同学的评价和立意的建议进行了认真反复的修改, 修改完成后, 文章就交到了老师处。当时, 老师根据她原文的实际, 给她评价是:原文80分, 根据修改情况, 修改文再加了18分, 总分98分。

原文:

一丝惬意心中来

空荡荡的庭院里, 我和母亲坐在庭院里, 畅快地谈天说地。

我眼前突然一黑, “停电了!”

唉, 看来我总是那么不幸。一家三口旅游回来, 已将近九点。筋疲力尽的我, 刚开启空调, 打开电视, 准备看那未看完的偶像剧时, 家里却一片漆黑。这对于我这个经常看电视剧到十二点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灾难。

“天啊!”书房中传来爸爸的喊声, “没有电, 我的世界杯怎么办啊?孩子他妈, 你的手提电脑借我用一下!”

这时, 客厅里亮起了微光, 我和爸爸眼前一亮, 仿佛是迷路多天的人看到了一块指路牌。“不行, 我还要看韩剧呢!你们先去睡……啊!”霎时间, 屋子又被黑暗笼罩, 原本得意洋洋的妈妈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手提电脑没电了了……”

我回到床上, 不一会, 身上就很热了。我辗转反侧, 反复默念着“心静自然凉”, 却怎么也不能入睡。爸爸妈妈也好不到哪去, 对着自己的电脑发呆, 长吁短叹。

还是妈妈最早清醒了过来, 号召我们到院子里乘凉。这对于总是“宅”在家里吹空调, 一出门就汗流浃背的我来说, 绝对是一个玩笑。

没想到, 刚一开门, 一阵凉风便扑面而来, 令我立刻感到一丝凉意。

我们坐在大树下, “妈, 你真厉害, 你怎么知道外面凉快啊?”我问。

“那当然, 我是谁啊!”妈妈说。

我们一家三口说着、笑着、闹着。清凉的微风吹动我的发梢, 吹干我的汗水, 不知过了多久, 我们肚子了还有说不完的话, 似乎没有人注意到, 那窗户内亮起的明亮的灯光……

要回寝室了, 看看明月当空, 我心中再次涌起一丝惬意……

修改稿:

一丝惬意心中来

空荡荡的庭院里, 偶尔传来的几声蝉鸣, 使这里显得更加静谧。天幕中点缀着的星星闪着微光, 仿佛在彼此述说着一天的趣事。虽然现在正值盛夏, 但每天的夜晚却有着一丝丝凉意。

我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 任凭微风在耳边清唱, 一丝惬意渐渐涌上心头……

刚进我的卧室, “啊……”我大声惊呼着, “妈, 停电了!”

唉, 看来我总是那么的不幸。旅游归来, 已将近九点钟。刚开启空调, 正准备好好休息时, 亮堂堂的家中突然一片漆黑。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灾难”, 要知道没有空调我是无法安然入睡的啊!

可妈妈却不以为然, 若无其事地回了房间。

无奈之下, 我只好摸着黑洗了澡, 躺了下来。闷热的气息像恶魔般将我团团包围, 不露一点间隙。不一会, 身上就爬满了汗珠。我辗转反侧, 反复默念着妈妈教我的“心静自然凉”, 可怎么也不能入睡。“怎么办啊”, 我苦恼地大喊。

我吵醒了熟睡的妈妈, 无奈地说:“妈, 我睡不着, 太热了。”

“你就不会找个凉快的地方吗?”妈妈说, “除了空调以外, 还有什么东西让你能凉快?”

“风扇!”我脱口而出, 可转念一想, 马上就泄了气, “可是现在停电啊!”

“风扇因风使你凉爽, 而你却没有发现最根本的东西。”妈妈看着我仍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叹了口气, “去外面试试吧。”

外面?我半信半疑, 还是搬了张板凳, 决定试一试。没想到, 刚一开门, 一阵凉风扑面而来, 令汗流浃背的我立刻感到一丝惬意。我把板凳放在一棵大树下, 依靠着树干。抬头望去, 深黑的天空中, 无数的星星好像璀璨的宝石, 绚丽无比。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星星, 阵阵的微风吹动我的发梢, 轻抚我的脸庞, 悄悄带走了我身上的汗珠。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蝉鸣, 犹如一支交响曲。啊!这一切是多么惬意啊!在这凉爽又宁静的夜晚里, 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朦胧中, 我好像看到了妈妈的身影和那慈祥的笑容。

此时此刻的我, 又置身于这样美好的夜晚。我的耳畔又回荡起妈妈的话。是啊!我们总是置身于安逸的环境, 而遇到困难时却不知所措, 总是把思绪停留在表面。其实, 只要换个角度, 从根本着手, 很快就能将问题解决。

此时, 我沐浴在凉爽的微风中, 心中再次涌起一丝惬意。而更多的, 是这夏夜中难以忘怀的透彻和感悟!

5.“展”, 即展示优秀评改者的评语

语文老师会很重视对优秀作文的展示, 而对优秀的评语关注往往不是很多, 如果教师在学生相互评改作文进行课堂巡视时, 发现有学生批改得非常到位, 评语写得很精彩, 就应该下课前及时展示表扬。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时间, 教师收回学生已经相互评改作文后, 要有重点地评阅, 对评改优秀的文章必须在下节课时给以表扬。并且教师在作文最终评分时可以分两部分打分, 原作文分和批改分, 这两种分数相加作为学生本次作文的总分, 以激励评改者。最后可以通过学习园地张贴、复印打印交流、编辑成册互相传阅等方式, 对优秀的习作和优秀的评改进行展示。

综上所述, “明”、“引”、“评”、“改”、“展”五步互动式作文评改可用以下图式表示:

在具体实施这五步互动式作文评改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确定, 切忌脱离实际, 切忌刚开始要求太多, 操作过繁。同时, 教师不能仅依靠学生的相互评改,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 对文章写作的方法等方面的把握毕竟有限, 所以教师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以免学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而且教师对学生的的相互评改的情况进行评价也十分必要, 这样才会激发学生改评和自主修改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J].陕西教育, 2001, (1) .

[3].胡滨.“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J].语文月刊, 2009, (5) .

[4].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8.

互动理念论文 篇9

绿色城市设计理念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社会形成, 实现以城市为主体的生活方式转变, 包括城市转型发展, 如能源综合利用和资源有效开发及动态平衡;可再生能源利用;当前城市转型发展提倡发展紧凑城市, 重塑城市形态, 建设适宜步行生活的城市等。大学城在这一转型下面临以下挑战:

(1) 城市与大学城的整体协调与有机融合

加强区域、大学城发展的整体协调, 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性, 满足绿色城市建设和发展空间。以复合功能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保障和促进区域的经济活力、环境健康, 倡导土地利用复合和多样性, 倡导紧凑而不拥挤且适宜的步行环境。绿色城市主义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 减少能源消耗, 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 这对于大学城建设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 网络信息技术下大学校园空间的革新

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大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面临新的挑战。长期以来, 大学的人才培养都是以学院为单位来进行的, 而大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由此这样的实体空间布局模式如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大学校园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并存, 将会颠覆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 塑造有利于人发展的尺度、设施和环境, 包括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绿色交通体系、适宜人与人交往的社区尺度、形成有助于培育绿色的消费理念、文化载体等, 减少建设、发展和运行中的生态影响, 提高运行效率。

(3) 显现区域性特色的大学城的活力和生机

悠久的文化传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肥沃土壤, 高等教育和文化不可分割, 大学城要保持原来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学习创新环境, 利用与产业的密切关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发挥由高校与产业融合而形成的大学科技园区的魅力等。城市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资源、高品位的文化传统需要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 同时大学与周边临近周边的社会与文化也影响着城市和区域的文化发展。而在当今校园转型发展期, 校园空间反映区域特色并同时适应全球信息化的要求才能体现大学城的活力与生机[1]。

2. 我国大学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

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已经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市发展, 提出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顺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 推动大学绿色发展, 提高智能化水平, 增强历史文化魅力, 以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诸多大学校园在发展过程中, 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空间布局分散、土地资源浪费、校园建设无明显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 所以引导和控制大学校园的良性发展, 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现代的大学城应是一个开放的、功能多元化的城市社区, 它的发展与周边地区和整个城市密不可分。而作为知识和智力资源密集、环境优美的城市社区, 大学的公共设施和资源要对社会进行开放, 才能为大学城和城市所共享。关注校园环境的绿色化及校园能源的绿色发展, 而我国大学绿色化的过程还要探索大学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以使其真正地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1) 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城市建设的要求

城市化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带给人们经济利益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出现了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以及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够科学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功能布局混乱、交通拥堵、居住环境较差等问题, 给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加快绿色城市的建设刻不容缓, 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体系, 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多元化、规模化应用, 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 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基于此, 绿色大学城建设过程中, 不因只关注外在环境的绿色化问题, 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要从整体有机、和谐共生、协同进化及生成性等哲学方法论高度对建设绿色大学城系统进行研究[3]。

(2) 校园文化与城市绿色生态文化的“对接”

大学校园的时空展现着一种特殊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活模式, 在校园文化中纳入生态文化的维度, 把生态文化作为大学文化不可缺少的有机内容, 从而使大学能承担起在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新方面的责任。尽管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 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它在社会文化层面和文化影响上常超过其他组织, 大学的批判性和前瞻性常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动力。 (见图1) 所以大学校园创立生态文化, 必然影响和引导周围社区乃至社会文化方向, 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4]。

(3) 建设绿色功能示范区促进城市绿色科技的创新

当今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促使科技研究及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的互动愈加复杂, 在社会资源全面共享的今天, 创新能力成为知识以及信息生产、分配和利用重组过程的核心, 现代大学的教育趋势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才能。所以要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将教学、科研集于一体的综合建筑体, 注重各区域间的紧密联系, 促进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发展。大学校园的发展演变趋势由智能型校园的建设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推进, 体现在规划和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引入, 包括利用可再生的材料与能源、回收和利用废弃物, 发挥大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作用, 大学对环保产品和技术被运用到社会生产的各领域,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3. 基于绿色理念的大学与城市互动空间研究

绿色大学涵盖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的全过程, 如何有效减少大学和城市在环境领域的冲突, 扩大彼此的合作进意义重大。因此大学和城市要建立科学化的环境互动机制, 发挥资源互补, 实现两者良性互动。

3.1 加强大学与城市及区域之间资源共享空间

大学校园与城市互动关系的研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大学在城市空间中表现出独立的空间属性, 构建大学人才、科教资源、校园文化以及校园公共资源等在大学与城市之间的有效流通的渠道。大学城建设常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有力手段, 但远离城市核心区域后, 大学如何利用城市资源及发挥提高城市整体文化素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两者间更有效的沟通, 围绕着大学的智力优势, 为城市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改善及发展提供知识、科技和人力服务。大学在扩散自身的资源和文化推动力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建设, 才能实现两者互动基础上的良性循环, 促进城市的综合效益。

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与城市资源共享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研究类设施;大型体育场馆等大型体育设施;国际交流酒店、医院、商业服务设施等生活服务类设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等行政管理类设施;广场以及城市公共绿化等综合类设施。所以要运用崭新的空间组织模式, 设置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体系, 提高教学、居住、绿化等各类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率, 优势互补, 减少重复建设。此外在保证总体规划骨架的前提下, 提供多种弹性发展空间和用地组织方式, 满足大学城不同类型大学对用地和空间的要求。

3.2 绿色校园文化空间对城市文化的推动

向社会展示绿色文化及绿色意识是绿色大学的功能之一, 所以不断提高和优化绿色人群的思想和素质, 从而更有效和优质地服务于全社会的绿色文化建设。绿色宜居的校园建设模式拓展了大学的开敞空间, 建设校园绿色文化, 保护历史文脉和生态资源, 形成绿色宜居的“美丽校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调节公共空间气候;通过休憩空间、绿化空间等构织绿色网络。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应注重空间的多样性, 如交往空间、亚空间设计等, 它们的相互组合使日常活动拥有舒适的承载空间。以步行化促进自然、学习、娱乐为一体的校园生活, 让师生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绿色校园规划要强调多功能的适度融合, 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紧缩开发范围, 充分保护城市原生态环境;形成完善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城市的集聚功能和高效运作。同时校园空间与建筑群布局应充分考虑环境气候特征和区域文化特性,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 合理选择能源消费方式, 实现可持续性的绿色设计策略。此外大学可采取服务学习的方式, 将课堂知识技术运用到社会中, 同时将学校课程与文化向校外延伸, 将大学学校与城市中的社区、其他学校甚至是民间企业进行结合也是现今大学学校社会责任展现的一环。所以校园的“文化创意”是在既存的文化中加入创意而赋予文化新风貌与价值, 校园作为文化研究与产出的重要环节以及推展的使命, 校园外的合作不可或缺。

3.3 基于与城市互动的大学校园绿色交通空间的构建

上世纪90 年代, 欧美大学校长在法国杜夫特大学共同发起签署塔乐礼宣言, 呼吁推广绿色校园计划, 百所大学联合签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是重要指标, 建立步行校园成为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提出了构建面向公共交通的组织模式, 形成以轨道、公交干线、站点为主体单元的公交导向型空间开发模式和绿色交通组织模式。同时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 提倡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 减少无效交通距离;达到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

广州大学城在国内做出了表率。其内交通用人车分流模式, 南北两区内部道路系统相对独立并各成体系, 主干道经跨江隧道紧密相连。两区道路均采用方格网加放射的形式, 内部道路分级明确, 各功能区通过主干道和区间干道彼此联系, 单元内部用次干道联系, 同时提倡公交和自行车优先的政策。外部交通利用过境高速公路与快速路, 分别在大学城设置互通式立交与内部主干交通系统相连;其次内部主干道与周边城市功能区, 形成次一级的城市干道网络。地铁结合主干道和城市资源共享带设置, 加强了大学城的辐射能力和科技产业的联系。 (见图2)

3.4 创造绿色校园空间带动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本质上是深植在自然环境中的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 欧美许多国家已经把高绿化率及加强自然环境风貌作为新开发或再开发策划案的一部分, 尤其是公共交往空间上的设计实行较严格的控制, 值得我们国家学习。以台湾为例, 绿色大学建设在校园规划中重视创造和维护校园多样而丰富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校园, 无形中校园也成为学生生态体验及学习的空间。在校园管理方面, 从节水、节电、新能源应用、校园环境管理系统营建等方面入手, 成效突出[5]。即增加能源效益, 并向着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迈进。

我国诸多大学城位于城市边缘区, 其湿地和野生生物活动区及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 大学需要构建详细而长远的生态网络的规划方案。校园文化对所在地区具有很明显的辐射作用。生态校园的建设不仅强化了这种辐射的作用, 拓展辐射作用的传播范围, 同时也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传播, 带动周边地区的观念转变,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李俊峰.米岩军.姚士谋.大学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市空间[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0:61-64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53-55

[3].候爱荣.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3-7

[4].黄宇.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绿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51-152

[5].黄宇.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绿色大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40-44

互动理念论文 篇10

【关键词】 高中;政治;互动性教学

传统的政治教学情况常常是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各种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听得昏昏欲睡,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政治知识就是要记熟课本上的各种大道理,自己不需要现在在课堂上听课,只需要在考试前抽出空把课本背一背就可以了。

实际上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政治现象、让学生思考政治问题、让学生参与政治活动,通过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政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政治不是记忆和背诵各种大道理,教师要用引导学生互动的方法使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愿意自主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互动

教师要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认知,就不能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课本中的政治知识,而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思考目前他们身边出现了什么政治问题?这些政治问题能产生怎样的影响等。如果学生对政治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愿意自主的学习政治知识。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关于婚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目前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的问题,及不婚女性增多的问题。关于婚姻中最大的争议为房子问题。我国新婚姻法规定,如果父母一方出资给子女购买的不动产登记子女的名字,该不动产将视为赠予子女的财产,它视为一方的财产而不能算夫妻的共同财产,如果该夫妻离婚,不动产将不予分割。如果一方付房屋的首付,而夫妻共同还贷,房产将视为房屋首付者的财产,离婚时该房产不予分割,房产弥补由夫妻协商决定。而对女性来说,女性在婚姻中将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要承担生孩子的风险、会因养育孩子失去就业升职的机会等。如果婚姻法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分割夫妻双方的财产,那么女性会认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保护,她们在进入婚姻前,会向男方索要更多的婚姻保证金,或者索性不婚。这种婚姻法给目前我国的婚姻带来不稳定性,它急需进一步完善。

教师引导出这个情境让学生互动,学生就会感觉到原来政治知识不是一味的捧着书本背诵大道理,而是为了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政治事情。他们了解到学习政治的意义就会对学习政治产生兴趣,同时也会有兴趣了解各类政治问题。

二、给予争议让学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政治事件,还要让学生通过互动思考每个政治事件背后的核心问题,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政治事件,出现这种政治事件后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政治事件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政治问题背后的知识,学生就能够在思考中寻找理解政治事件的思路,在互动中学生不断的思考政治问题,他们的思考能力就能得到锻炼。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文化相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东方文化的核心更重视自我的展现,比如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将修心,成就自我之“道”视为最重要的事,这种学说影响了儒家的学说,以及其它的学说;东方的书法、美术等,并不拘泥于表现的技巧,而在乎创作的人能否展现出自我的心境,自己的性格等,东方将内涵的神韵体现在各种文化创作中。而西方的文化则以物质创造为优先,它重视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真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真理,用研究和学习的方式促使自己进步,用创造的科学发明创进社会的发展,西方的科学研究方式正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那么以锤炼自己身心为核心的东方文明,与物唯主义态度的西方文明,哪种文明是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这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辩论会,将观点不同的学生分成两边,让学生自己选举主辩、次辩等。然后学生自己推举一个裁判,其余的学生当陪审团。教师引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讨论,学生会从争议式的互动中学会用多种视角看待问题,学生看待事件的视角将更宽广。

三、引导探究让学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互动时,需要了解让学生理解,如果发生政治意见不相同并不意味着哪种意见就一定正确,哪种意见就一定错误。互动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与谁争输赢,而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能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方向,而自己则要在众多的政治见解中找到一种自己的思考方法,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

以教师引导学生关于我国政治建设的知识为例,一部分学生认为我国的福利制度远远比不上先进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比社会主义国家更有优越性。另一部分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做社会调查。比如让学生去统计我国的公共设施与建国前相比,有多大的变化;从居民的收入统计,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多大的变化;从受教育的程度统计,了解到我国人民平均素质提高的情况。要做这份调查实践,单依靠一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完成这个调查任务,需要每个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调查任务,然后再综合分析调查的数据。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实践、一起分析,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就能得到一准确、客观、详实的结果,学生的政治水平会在互动和实践中提高。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政治时,要重视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真正的理解政治、愿意自主的思考政治、在学习中提高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凤喜.高中政治科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2]丁丽霞.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0)

[3]周振东.高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07)

[4]郑香兰,孙作礼.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01)

互动理念论文 篇11

关键词:平面广告,互动性,环保,媒介,技术

与传统平面广告相比, 现代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也具有宣传和推销商品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于互动性设计是把受众融入其中, 将视觉活动转化成一种体验性互动活动的表现形式。当代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可能直接作用于受众, 也可能间接地接触、影响着受众的生活, 这是互动性设计特别需要注意的前提。

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理念的前提归纳为“益智周全”。对于“益智周全”的解释意为:简洁明了有益处且考虑周到。“智”的理解为表现形式巧妙, 简单中透着智慧, 不以拙劣的形式应付受众和广告客户;“有益处”的范围是指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考虑周全”更重要的含义是对应互动性设计过程中不定性因素或突发问题的预备方案, 对于不定性因素要有预期性, 对突发问题要有相应准备的措施。以“益智周全”为前提的设计理念, 是提醒设计师们在创意设计预想中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首先, 尽量避免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其次, 要坚持体现在设计环节中环保的宗旨。

一、以“益智周全”为前提的设计理念

1. 避免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考虑面对现实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受众的多样性以及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定性等诸多因素, 互动性设计应尽量避免在互动过程中发生的可能事故, 或者说至少将各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化解到最小。这是设计师在创意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也是设计的底线。在互动性设计过程中, 受众群体和平面广告形象是受事故直接影响的两个方面。

在互动性设计过程中对受众群体的影响主要的就是伤害, 从心理上、生理上、社交上和社会上四种方面的伤害 (表1) 。在这四种伤害中, 生理伤害是事故的危险性问题, 因此在创意设计预想时, 需要对互动性设计的危险性、风险性进行评估, 识别潜在的危险或具危险性的设计。在涉及安全的问题上, 温馨的安全重要提示可以作为广告文案之一出现在画面中, 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他三个方面是事故危害性问题, 在互动性设计中, 设计师必须把控平面广告互动的内容及各个元素。设计师应拥有良好的公共社会意识, 不以为了创意而创意, 为了互动而互动, 抛开基本的公共社会道德。或者设计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没有足够考虑时间的恰当性、文化的地域性等问题, 可能好的信息无法传达, 受众在理解的角度上产生了歧义。设计师尽量避免发生受众群体方面的事故, 成为设计理念的重中之重。

在互动性设计过程中, 平面广告形象与受众群体所受影响是关联的, 一旦受众群体在任何一个方面受到伤害, 他的直接联想不是广告媒介而是平面广告内容, 会波及到平面广告的形象。因此, 对于平面广告形象方面的事故, 被宣传的理念或品牌应具备应急的危机公关意识。一旦出现无法避免或突发的问题时, 采取承担应有责任、真诚沟通、速效解决、原则运行地解决问题, 化害为利, 以免事故的扩大化。

2. 体现互动设计中环保的宗旨

维克多·帕帕奈克曾强烈的批判了商业社会中以营利为目的的消费设计, 提倡设计师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和生态变化的责任。在当今环保的大概念中, 除了设计环节中不产生对环境的直接污染外, 保持大家清新的感官感受, 以及注重使用材料的环境周期属性也体现了环保的宗旨。

互动性设计使“静态”的广告画面在受众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 但力争为了“互动”而设计的设计理念, 和当今设计趋势是相违背的。

例如在媒介材料的选择上, 一款实用环保的材料不仅能较好的体现品牌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 更能成为塑造品牌形象的无形广告, 所以设计师应当对将要使用的媒介材料进行分析, 详细了解材料的环境周期属性。环境周期属性包括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数、可回收重复使用率、易收纳存储的空间占有率等, 同时也包括材料的使用周期。在与受众群体间接或直接接触的互动过程中, 受众也会对材料产生很直观的感受。因此, 设计师应注重选择具有良好环境周期属性的媒介材料。

这款“DIY立体年历”的互动性设计作品 (下图) , 具备了上述两方面的优势。首先, 每张独立卡片版式风格非常的统一, 无论是平铺还是立体展示,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感觉到视觉的规整性, 信息简约实用;其次, 在互动活动中运用趣味性的积木原理, 勾起客户对曾经儿时的回忆, 无论是无意的组合还是实现“兔型”的梦想, 使这款DIY的互动广告成为客户喜爱的游戏, 而不是使人厌烦毫无意义的直邮广告;三是采用瓦楞纸板为媒介材料, 瓦楞纸板是大家公认的绿色环保纸材, 由于设计的是年历, 其周期使用期限达到一年365天, 其立体形态是由精密的卡槽完成的, 随意组合的优势在直邮过程中非常节省收纳空间。这种巧妙又双赢的互动性创意手法和表现形式, 是值得每一位拥护环保宗旨的设计师去学习的。

二、以“实效目标”为标准的设计理念

在品牌贝纳通的Fabric a互动交流研究中心, 其互动部主管And y Ca me ron曾经说过:“把互动体验做得好玩便是成功的标准———你想要人们用你的东西, 并愿意长期使用, 就得让人们有的得玩儿。‘有得玩儿’的目标是互动活动的基本要素, 实质目的与有效传达是互动性设计必须具备的标准。”

当代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理念的标准归纳为“实效目标”。对“实效目标”的解释是:“实”指方案操作的最大可行性, 包含了实际可应用的媒介、受众实际的互动能力和广告客户要达到的真实效果;“效”意为效应、效果, 在互动性设计中恰当的媒介应用能够提升广告的互动效应, 协助受众群体顺利完成互动体验后产生的良性反应, 在技术的支持下达到客户所需要的效果;“目标”则是来自两方———受众群体的目标和广告客户的目标, 在互动性设计中, 有效的对目标进行管理, 使两者的目标能够对接产生共振, 达到互动性设计的最佳状态。在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的标准是由选择适合的媒介、协助受众的互动行为以及达到广告客户要求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1.选择适合媒介, 扩大提升互动效应

适合的媒介是良好的信息传播载体。反之, 选择了不恰当的, 不仅不能表达完整的互动含义, 还会连基本的广告信息都无法顺利传递。找到媒介的契合点与互动性设计一拍即合, 继而才能扩大提升互动效应。互动性设计不否认传统媒体的重要性, 它们仍然是一种良好的信息传播载体, 只是在互动性设计这种新的创意手法和表现形式中, 传播媒介不局限于传统媒体, 例如路牌、灯箱、杂志、直邮等。这里所指的媒介是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传播载体, 在广义的概念上超过了我们对传统媒体的理解范围, 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媒体形式外, 作为参与互动的受众个体或群体来讲, 也属于互动性设计的媒介范围, 是以个人媒介形式出现在当代平面广告中的。因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受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广告互动活动时, 能够体现出平面广告的无限活力, 较好提升互动效应。因此当互动性设计的传播载体由传统媒体垄断走向多元化选择时, 所有可以参与完成互动广告活动且有可行性创意设计的媒介, 我们都将纳入选择的范围。在以“实效目标”为标准的设计理念中, 合适的媒介能更有利于互动效应的发挥。

2.根据受众类型, 协助完成互动行为

以“实效目标”为标准的设计理念中, 需要受众群体在互动体验里产生良性反应。但受众群体的多样性, 体现为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各异的目的和不同的能力, 需要设计师们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 研究分类, 了解他们想要做什么, 他们会做什么, 不仅清楚受众的能力, 还要知道他们的局限性。对不同类型的受众能力分析, 能更有效的协助他们完成互动行为, 产生良性反应。

对于受众能力方面 (表2) , 大多数的受众既不是新手级也不是专家级的, 而是属于中间部分, 图中采用正态分布的统计曲线进行受众类型的划分。值得注意的是受众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新手级别上, 而一直保持高水平的能力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新手级别和专家级别的受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化为中间受众。根据图表的显示在这三类受众群体中, “永久的中间受众”人数往往最多。我们针对目标群体的设计理念, 是保证大量的中间受众群体。互动性设计要将多数的创意和资源为大部分群体———“永久的中间受众”而服务, 让他们感受快乐的互动体验, 扫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协助其完成互动行为。

3. 寻找最佳技术, 实现广告客户要求

平面广告只有问世才能产生社会效应, 广告能否顺利发布, 那就要看是否实现广告客户的要求。经常会碰到所需宣传的商品是无形的, 客户要求用有形的画面表达无形的商品, 还需要表现出无形的特色。就像魔术师的技巧一样, 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本文中“技术”即印刷工艺的技术和媒介材料的技术。其中这些技术有繁有简、有易有难、有高有低。选择最佳, 才能满足如今的广告客户。

如何选择最佳技术, 其中除了实现广告要求外, 还包括与所选材料的匹配、在互动过程中避免失误。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搭配使用最佳的技术, 才能巧妙的实现广告客户的要求。

三、小结

在设计理念中, 整理出以“益智周全”为前提和以“实效目标”为标准的设计理念, 这些设计理念将贯穿于整个互动性创意设计的过程。前提方面从避免发生事故和体现环保宗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益智周全”的设计理念做了细致的解释;媒介、受众和技术三个方面体现另一个设计理念———“实效目标”, 这三方面综合体现出设计理念的标准。整体构架出了互动性设计理论框架, 多层次的设计理念一起共同指导后续的创意设计工作, 对平面广告中互动性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轶南.试论优良互动设计的主要特征.包装工程, 2008, 29

[2]Donald Arthur Norman等著.设计心理学.第1版.梅琼译.北京:中信业出版社, 2010

[3]周雅琴, 陈新华, 刘宇.论现代平面广告中互动传播的可能性思考.包装工程, 2010, (07)

[4]吴镭.互动传播的功能、效果刍议.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刘志宣.大众媒体互动式传播效果控制论.中州学刊, 2007

上一篇:加强途径下一篇:传统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