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设计有讲究论文(共4篇)
数学练习设计有讲究论文 篇1
由于小学1~3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不太集中, 加之传统的纸质教学备案方式, 影响了课案设计效果及课堂教学质量。为此, 要认真分析当前低年级数学课案设计存在的问题, 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高效课案。
一、当前数学课案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课案设计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需要
实践表明, 许多课案设计没有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需要。比如不太稳定的情绪, 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尤其是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 更容易产生一些因不适应学习交往等而出现的情绪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许多课案设计并不能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 要么直观太多,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形象新异太多, 让学生情绪因为激动而不能自拔, 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要么新颖偏抽象的教学方式超出了小学生的思维承受力;还有的课案设计中, 没有注意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比如数学概念教学, 让小学生去反复理解, 其中脱离了“具体实例”和“直观感知”等形式, 从而使低年级学生失去了活泼的本性, 思维被束缚, 在40分钟的课堂中难以全身心地投入。
(二) 传统纸质课案设计不适合师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纸质课案设计, 多数是教师的个人成果, 是教师按照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而形成的教学设计, 主要以书面形式来表现, 暴露出了以下几大问题:第一, 内容重复书写。由于任教课程相对固定, 新课案与老课案中重复的内容比较多, 常常对教材、参考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粗略翻动, 甚至不翻动一页就去反复抄写。或者从网络上下载直接打印后用于课堂教学, 这种课案设计既浪费了工作时间, 又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对于熟悉、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极为不利;第二, 纸质课案设计使用率不高。尽管大部分教师在书写新课案时也会认真参考一两本旧教案, 但许多旧教案往往被束之高阁, 甚至被当作废纸卖掉。第三, 纸质课案设计修改更新极不方便。如果对纸质课案进行修改的话, 通常涂改得乱七八糟, 即使粘贴也会显得比较杂乱, 最终造成纸质课案不够整洁、不便阅读。另外, 资料容易丢失。总之, 传统纸质课案设计影响着新课程的发展, 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三) 课案设计不符合日常教学的实际
有许多课案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把课备好, 把课教好, 把学生管好, 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 且缺乏发散思维、批评思维和想象力。
由于目前多数教师教学的一个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 最终使课案设计缺少活力, 学生学得很苦, 而且凭记忆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 不能直接运用于实际。
二、课案设计改进的建议与策略
(一) 课案设计应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所学的数学内容出发, 理解所学的认知策略会更容易些。如低年级学生解题时, 有学生将“□的个数比■多3个”这一条件错误理解为■多, □少。此时, 教师可将仔细读题的策略教给学生, 这样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另外要循序渐进, 重点突出, 注意每次教给小学生一种认知策略即可。例如, 教学“明明家有书50册, 芳芳家的书比明明家少一些, 丁丁家的书比明明家多一些, 东东家的书比明明家的书多得多。问谁家的书最多?谁家第二?谁家最少”, 可采取画图理解的策略。
(二) 以微课案、信息化课案替代纸质课案
心理学研究表明, 低年级学生多以视觉加工为主的记忆, 偏向直观、色彩的图片、动画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以多媒体、信息化呈现教材情境图和相关的图画资料, 创设适合小学生的问题情境, 激发其学习兴趣, 并通过信息化、多媒体等引发小学生的想象, 培养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 教学材料小,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 其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 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 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 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三) 课案设计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课案设计中,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对此要系统地进行分析、了解, 并在课案设计中体现出来。比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初步掌握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己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必须讲授的知识点;等等, 这样的课案设计, 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能少讲的不多讲, 能不讲的少讲, 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 作为教师, 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 在与小学生接触中, 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 调整方法, 制定相应措施。例如, 一年级的“文字应用题”教学:小白兔昨天吃了五个萝卜, 今天吃了同样多的萝卜, 小白兔两天一共吃了多少个萝卜?由于低年级学生可能对“同样多”理解不透,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请五名同学来黑板前唱歌, 再请五名同学跳舞, 引导学生根据此情境编出相关的应用题———“有五名学生唱歌, 跳舞与唱歌的学生同样多, 唱歌和跳舞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这样的教学, 对于小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很有帮助。
数学题目设计应“三讲究” 篇2
一、讲究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①
∴c2(a2-b2)=(a2+b2)(a2-b2)②
∴c2=a2+b2③
∴△ABC为直角三角形④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
(2)错误的原因为 。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同时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
二、讲究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三、讲究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
例2:某家长经销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
例3: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练习设计有讲究论文 篇3
一、突出思维性, 多向变通
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练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巩固知识, 还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数学思维方式来细心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强化或获取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提高自学与解题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 数学教师既要让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 还要借助多样途径与方式, 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训练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发散思索, 学会创造性学习, 加深知识理解, 也提高观察、总结、概括等综合素养。因此, 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 设计比较典型的“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变式练习活动, 发掘知识本质, 深化知识理解, 也培养学生多向变通、探索、归纳等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数学素养。
如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后, 设计“多题一解”的变式练习, 引导学会观察与总结, 拓展思路, 形成“以少胜多”的效果, 避免“题海战术。”
习题: (如图) 一条公路2次转弯后, 与原先方向一样,
若第一次的拐角是36°, 求出第二次的拐角, 并说明原因。
分析:该题是对平行线性质的考查, 将真实情景转变成数学问题。
即AB∥CD, ∠ABC=36°, 求∠BCD是多少度?
其中, AB∥CD这个条件就是问题的突破口。
∵AB∥CD, 根据“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B=∠C=36°∴第二次的拐角也是36°。
变式1:图 (1) 所示, 有条公路的弯道, 经过2次拐弯后再回到最初方向。若首次的拐角是130°请问第二次的拐角时在刚才的方向上拐过的∠DCE的度数是?
变式2:如图 (2) 所示, EF与MN代表两面相互平行的镜面, 光线AB照射到MN上, 反射光线是BC, 并且∠1=∠2, 一束光线BC照射到EF的反射光线是CD, ∠3=∠4, 请问AB和CD的位置关系是?
这些题目虽然有所变化, 却是“殊途同归”, 都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这样, 通过“多题一解”, 让学生深入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能够做一道题, 解决一类题。
二、突显趣味性, 练有乐趣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样, 在数学练习时, 如果教师能够在练习题的知识性与科学性上, 再增强练习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 那么会能够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当学生兴趣盎然的思考与解答时, 就能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设计与选取数学练习时, 教师还得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 可由如下方面入手, 进行优化与创造:一方面, 将练习内容寓于故事情境、生活情景或精彩动画中, 将学生吸引过来, 自觉思考;另一方面, 将练习游戏化、实践化, 由单一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让数学练习充满魅力, 乐趣多多, 不再枯燥、单一。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中, 勾股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可选取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有趣数学题, 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如:数学家婆什伽罗的《丽拉瓦提》中记录了这样一道问题:波平如镜一湖平, 半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 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两尺远, 花贴湖面似睡莲;请您动动脑筋看, 池塘在此多深浅。 (这样的数学题目充满了诗意, 给学生全新的感觉, 促其发挥丰富想象, 细细品味字词, 探寻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解题时,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 而后相互交流, 一起分析题意, 得出解题思路)
解析:如图所示, 设AD为红莲, 出水处为C。
再如学习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后, 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将若干个图形拼凑为1个新图形, 然后计算图形面积, 往往可获得一些比较有用的式子。现在有1个两条直角边均为c的Rt△与2个边长分别是a、b、c的Rt△拼成新图形, 请尝试以多种方法来计算图形面积, 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会有所发现。这样, 在竞赛氛围中学生会跃跃欲试。
三、突出层次性, 各有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他们在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平衡的, 而是有所差异。如果练习题缺乏梯度与层次, 有的学生感觉太难, 有的同学却认为有难度, 这就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而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的学生在各学科上有所发展。
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也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引, 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等差异, 设计类型与层次都有所不同的数学练习题, 阶梯训练, 缩小坡度,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同学的需求, 将数学练习与成功体验情绪交织在一起,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 结合学生的差异性, 设计分模仿性基础练习、应用拓展练习、综合提高练习。比如基础题:在△ABC中 (图3) , DE与BC平行, AE=3, AD=5, BD=10, 那么CE的值是?综合题:ABCD (图4) , 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C, O为垂足为, 直线l和线段AD、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 请判断△ABC与△FOA是否相似?讲明理由。 (2) 判定四边形AFCE的形状, 解释原因。
这样, 由易到难, 由浅及深, 拾级而上, 给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数学练习设计有讲究论文 篇4
计算教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切忌贪多、求全, 要少而精, 突出“三性”, 讲究实效。练习既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 又要形式多样, 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
1. 有的放矢, 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学生基础 (学生存在的知识欠缺) 设计课堂练习。“不要进行盲目、互不联系、大量机械的练习” (赞可夫语) 。
【案例1】
《有余数的除法》重点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点, 可设计如下练习:
(1) 姐姐买来12枝花, 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 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2) 想一想:一大袋糖果, 如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剩下的糖果有可能是几颗?如果剩下的糖果是5颗, 那么参加分糖果的最少有几个小朋友?
(3) 在 () 填上适当的数
2. 寓练于乐, 突出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计算教学练习设计题型单一, 内容呈现方式呆板是造成学生厌烦的原因之一。因此, 教师要运用新的课程理念,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巧”字上下工夫, 在“新”字上动脑筋, 在“趣”字上做文章。
(1) 题型巧。计算练习的题型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之外, 还应注意使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匹配题等不同题型。
(2) 形式新。计算练习的形式既要有口头作业又要有书面作业, 既要有单项练习又要有综合练习, 既要有独立算又要有对口令等不同形式,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 开展小组竞赛等。
【案例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请你为下面的选择题准备3个不同的备选答案, 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参与编题的过程中, 既巩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商的中间或末尾带0的除法) 的计算法则, 也进一步掌握了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策略。
(3) 情境趣。计算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一些新颖、有趣、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景, 如“小猫钓鱼”“啄木鸟医生”“小博士闯关”“小动物找家”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3】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 开火车。 (估算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2) 小博士闯关。
第一关:学校多功能厅有22排座位, 每排坐28人, 估一估多功能厅大约能坐多少人。
第二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第三关:有15位同学准备星期天到公园去玩, 公园门票儿童每张15元。小明估算了一下, 买门票大约需要15×15≈10×10≈100元。你认为他估算得对吗?应该怎样估算才合理?
以上练习设计, 把计算寓于有趣的情境中,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计算策略的形成, 提高了他们的运算能力。
3. 联系实际, 突出开放性
传统的计算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条件确定, 形式单一, 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往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个性的发展。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
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帮妈妈选礼物
(课件演示情境图) 明天是小芳妈妈的生日, 小芳只有30元钱, 她打算从以下商品中选几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
(1) 贺卡2.50元一张 (2) 手套10.80元一副
(3) 鲜花4.50一朵 (4) 蛋糕6.00元一个
(5) 手帕7.50元一只 (6) 发卡9.50元一个
请你帮小芳选一选礼物, 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
这样的设计, 内容是学生熟悉的, 答案是开放的。学生感兴趣的同时, 亦无形中受到尊敬长辈的教育。
【案例5】
四年级《乘法分配率》
(1) 新城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列式并解答)
本练习的设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率在现实中的应用。
【数学练习设计有讲究论文】推荐阅读:
巧妙设计数学课堂练习论文09-17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论文11-20
数学练习的设计与组织策略研究论文10-15
数学练习题有哪些08-30
数学练习设计11-04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06-28
科学设计数学练习07-03
数学练习课设计11-16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09-15
“用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