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论文(共12篇)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论文 篇1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必须精心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 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 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 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 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1 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 引起兴趣
1.1 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就习题本身而言, 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 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 让学生“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 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 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 要关注学生, 让他们快乐学习。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 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 除此之外, 在练习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 看谁中状元等练习。
1.2 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种文化。因此, 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 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 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以情景主题为背景, 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 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 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 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 设计这样两道练习: (1) 春池春水满, 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 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 () %。 (2) 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 ;百发百中 () 。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 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 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1.3 方式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 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 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 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 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 按老师要求站立, 看谁反应快。 (1)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 (2)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 (3)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 (4)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 (5) 学号是合数的同学, (6)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养成学生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2 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 保持兴趣
2.1 空间的灵活性
我们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 教室的每个角落, 每个同学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与合作伙伴, 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向生活与社会。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 融入生活, 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比如,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枯燥乏味的,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生活巩固这部分知识, 我要求学生到生活用品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 或者买些所需的物品, 回来后把活动过程说一说, 议一议, 编出相应的小数四则运算习题, 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争当“小电脑”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学生练习激情很高, 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或试过的。通过练习, 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产生成功的体验。
2.2 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 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教学时,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 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3 层次的灵活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精心设计练习层次, 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 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3 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 提高兴趣
3.1 处理书上的练习, 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 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 就显得抽象而单板,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 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 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3.2 运用生活经验, 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难发现, 老师只要精心设计, 练习无处不在。课堂生成的这些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应用意识。
3.3 创造练习材料, 感受生活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只是留意, 就会发现, 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结合教学内容, 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 具有活力的东西。
总之, 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 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 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 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 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 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 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论文 篇2
浔中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
2010.3.28 黄民忠执笔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作业设置“一刀切”,不能做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就是学生的“错例集锦”也存在千篇一律,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状况。练习题的设置,常常是整齐单一,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无法实现有意义学习。
二是题型体现“数学化”,不能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少教师认为练习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侧重书面练习、技能训练,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一题多变的习题,缺少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扩展延伸的习题,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还认为采用“题海战术”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业成绩的最佳手段,这样纯粹的强调数学认知,只能造成学生常感疲惫不堪。违背《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仅巩固数学知识,还要明白基本思想,感悟数学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三是反馈作业“片面性”,不能做到“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社会文化氛围与不同的智商,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练习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工作室提出“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实效,开放过程,突出主体。旨在通过研究,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既内化又延伸,实现 “减负增效”。
二、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学习理论
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三、研究项目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作业反馈能力。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特征;
2)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教学策略;
4)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反馈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对象
浔北分校一年7班,实验教师:陈玉芳
中心小学六年3、4班,实验教师:黄彩虹、黄民忠
(五)时间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月。针对研究内容,灵活采取适当的方法策略开展研讨活动,形成有效练习的内容、方式和有效练习实施与反馈策略。
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练习 有效性
一、什么是练习课及其基本结构
所谓练习课,就是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它不同于新授课是紧跟新授课后的一种课型。在一节数学课中,我们的练习习题可以分层如下: 第一层次是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或稍有变化的练习,侧重知识的内化;第二层次是变式的、对比的、灵活性的练习,侧重知识转化为技能;第三层次是思考性的、综合性的、发展性的练习,侧重知识的深化和优化;第四层次是实践性的、开放性的练习,侧重知识的综合性,灵活应用。由此练习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基本练习——典型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四个部分。在这四部分中“基本练习和典型练习”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变式练习只需90%左右的学生掌握即可;拓展练习全班能有10%左右的学生能掌握也就可以了。
二、课堂练习设计需要关注什么
有的老师相信古训“熟能生巧”,面面俱到地进行练习解答,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疲于机械训练,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那么要如何设计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练习的内容要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立足课本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
(二)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前,我们要充分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点,立足教材中的练习;领会编者意图,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同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掌握,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必需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练习一:填空
1)先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 )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 )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 )。
(三)练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性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需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变式,有层次,有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能获得成功,都能体验到学校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下面这样的分层练习。
(1)一堆沙120吨,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用去1/4,两次一共用去多少吨?
(2)一堆沙120吨,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用去1/4吨,还剩下多少吨?
(3)一堆沙120吨,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用去余下的1/4,两次共用去多少吨?
(4)一堆沙120吨,第一次用去1/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6,这时还剩下多少吨?
(四)练习的内容要具有多样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而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 。比如在练习内容形式上要多样化,可以设计闯关练习、智慧屋练习,寻找宝盒练习等;在题型上,可以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习题要富有趣味性、操作性,思考性、灵活性、迷惑性要让孩子们有想要继续做下去的欲望,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1. 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2. 下面是某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
208 69 74 80 66 82 77 85 69
问1:这组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问2:你认为用哪个数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
3. 你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
三、练习要有效,教师必须要有教策学略
(一)解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练习中教师给学生解惑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疑惑,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很快走出困惑。
(二)提炼总结方法
教师的作业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一题,或某一方的困惑,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至于他们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形成条件反射。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在教学“求物体的表面积”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哪物体只有4个面等,学生如果有了这样的积累,在做题时就不会范“多算一个面或少算一个面”的错误了。
(三)读懂学生,关注学生
练习要有效,教师必须得读懂学生,关注学生。课前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和学习轨道,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关于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 篇4
众所周知,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
然而, 当今的小学数学练习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其一, 长期以来, 小学数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 所以在练习中还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 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布置大量的练习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其二, 受应试教育的顽固影响, 过分注重书面练习, 而忽视了动手练习和实践操作.其三, 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保守和片面的认识, 过于强调思维路线与教师的高度一致性.课堂练习也是封闭的, 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思考, 长期以来只会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 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 改变传统的练习观, 确立效率意识, 从现状出发, 从‘有效’入手, 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 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练习的重难点及练习的多种形式, 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 提高作业效率.
3.转变教师观念, 正确认识数学练习, 使教师树立效率意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 熟练技能, 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 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 同时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一) 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 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点”上突破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 从现状出发,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 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 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 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 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 再进行验证, 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 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2) 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 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
2.在“巧”上探索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 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 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 而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内容, 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2) 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 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
(3) 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 让大家找一找, 说一说错在哪里, 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 非常有效.
3.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 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 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 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 既可拓宽学生思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 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 让学生在变中思维,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既巩固了知识, 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 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 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二) 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 大多数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 有的老师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2.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 学生错的也越多, 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 而布置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后作业.
(1) 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 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 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广田.小学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培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02) .
[2]刘济远.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09) .
[3]吴艳茹, 王雁.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5 (04) .
有效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篇5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 张启好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练习设计策略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必须紧紧抓住两点:一是课堂要有针对性、拓展延伸性、多样性和开发性的练习设计策略;二是课外要有创作类、设计类、实践类和探究类的练习的有效实施。这样的数学练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策略
正文: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有效的数学练习必须紧紧抓住两点: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策略和有效地课外练习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课堂练习。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策略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学生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2验证性练习;○3反思性练习。○(2)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2开放性练习;○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3)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2对比性练习;○3变式性练习;○4反馈性练习。○(4)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2策略的开放性;○3结论的开放性;○4综合性开放题。○教师在重视开放型练习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开放型练习的指导,充分挖掘开放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练习从模仿走向运用,走向创新,使数学练习事半而功倍。
2、有效地课外练习实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老师们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觉得应该少布置书面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代之。
(1)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
(2)设计类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既要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又必须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作业 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再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以前同年龄的学生有了巨大改变,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数学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情感,从而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 篇6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
一、课内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点”上突破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2)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2.在“巧”上探索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变式性练习。通过一些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
(2)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3)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4)发现式练习。如在教8加几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8的加法的规律。
3.在“趣”上调控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1)花样性练习。低段学生由于好动,如果一味地进行高密度的练习,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抢答等花样性的练习,虽然从时间上来说是低效的,但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这样的练习还是有效的,因为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2)一题多练的练习。如果呈现给学生很多练习,首先在学生情感上就产生反感,如果给学生一道题,把几道题目融于一题,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就会大不相同。
4.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一题多变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的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交叉的,同时练习的形式也不局限以上几种,更多的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探索总结。此外,我认为重视课外练习的有效性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课外练习的有效性
课外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当学生制作好图形,图形的结构特点已经基本掌握了。
2.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后,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正方形去测量,再算一算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学了合理利用时间这一内容时,课余时间就可以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体验一下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内练习还是课外练习,都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作者单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小学)
谈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的训练 篇7
关键词:有效,练习,反思
一、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组织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 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抓纲务本, 注意基础性。
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性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学习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培养学生基本运算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操作技能等。这些必须让学生学好、用好。因此, 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双基”, 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与升华。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必要条件 (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 初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按要求进行转化, 但保证分数值的大小不变, 来设计习题。通过这些练习, 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分数基本性质, 同时形成知识体系, 为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打下基础。
2. 抓住关键点, 注意针对性。
现在练习题的来源广泛, 书后有, 辅导资料上有, 远程教育资源上有, 还可以自行设计。面对纷繁多样的题海, 该如何去“捞金”呢?数学课堂中的练习时间最多也不过10几分钟, 哪儿能处理那么多的习题呢?我认为, 只有一条原则, 那就是精选。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优化设计, 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 (当一回小法官) 。第1小题是针对学生会忽略相同的数中“0除外”这个条件来设计的, 因为在实际的分数性质应用中,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0的情况极少, 学生往往会将其忽略。第2小题属分子乘以了一个数, 但分母没有乘的这种错误类型, 强调“同时”的重要性。第3小题属分子分母不是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 强调“相同的数”的重要性。就这样, 把学生应用分数基本性质可能出现错误的几种情况都涉及到了, 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 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 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体上看, 这些题目几乎没有多余的, 均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 显得既有全面性, 又有针对性。
二、课外有效性练习的实施
1. 课前作业。
调查表明, 大部分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 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 让学生自己去制作钟面, 当学生制作好钟面, 钟面的结构已经基本认识了。
2. 课后作业。
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 学生错的也越多, 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 多布置一些其他形式的课后作业。 (1) 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 可让他们到生活中找长方形去测量, 再算一算他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性作业, 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 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 在教了利息后, 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 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 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练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之中和之后, 都有一个对知识的反思过程,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在练习后的反思, 通过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逻辑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对结论的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对结论进行反思检验的能力, 看答案是否符合题意。这种对答案本身重新审视、评价的过程, 学生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比较、抽象, 从而有新的发现和领悟, 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对解题思路的反思。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篇8
一、增强课堂练习设计的灵活性
要想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是关键。因此, 要灵活设计课堂练习, 变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 要注重挖掘习题的内在力量, 让所有的学生都思考起来, 都参与进去。学生只有真正动起来, 才能对练习产生兴趣, 才能获得强烈的学习动机, 才能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这样的练习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比如在教“质数与合数”这节课时, 由于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 可以巧妙的设计练习题,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采用填空的方式, 给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在1至20中, 偶数有___, 奇数有___, 质数有___, 合数有___。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后, 进行小组讨论, 把每一位同学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 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样的练习增加了趣味性, 又使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积极思考, 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收获。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性
单纯的数学模型是抽象的, 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是难以理解的,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就要增加课堂练习的生活性, 将数学课堂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做到学以致用。此外, 教学中, 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为学生提高一些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知识。比如, 在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行授课时, 教师可以将练习情境设计为“超市购物”,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 一部分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在交钱、找零的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 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自觉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 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2]
三、课堂练习要具有典型性
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 设计的课堂练习题目一定要具有典型性, 题量要恰到好处, 要做到少而精, 要既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容, 又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 要达到巩固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 在进行“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授课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题目:“计算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题, 得出结果后进行了交流, 他们大部分人的方法都是将几块阴影部分进行了移动, 计算移动后的面积, 经交流, 总结出圆形内的空白处处于任何位置的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学生在解答这一道题的过程中, 得到了启发, 总结出了解答类似题目的方法, 做到了举一反三。这个题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意识。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多设计类似的题目。[3]
四、课堂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式的课堂练习是指问题不明确、答案不统一、条件不具备、解题方法不固定的练习, 开放式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拓展思路, 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法和答案。在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 可以让学生任意选四个数,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编文字题目, 改变以往教师出题, 学生答题的模式, 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 互相答题, 把问题、方式、条件全部放开, 比一比看哪组编得最多最好。这样开放式的题目,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化了课堂教学, 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4]
五、课堂练习要具有综合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的价值在于拉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距离, 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也就是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 可以引用其他学科知识, 以情境主题为背景, 综合运用学生的各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会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 巩固了其他学科知识, 体会了数学的精彩。如在练习“百分比”这个知识点时, 给学生设计这样两个题目:春人饮春酒, 春鸟戏春风。春池春水满, 春时春草生。求“春”字在这首诗总字数中所占百分比;用百分比表示百发百中、百里挑一这两个成语。这两道题目中加入了古诗和成语, 融合了语文知识,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 巩固了语文知识, 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要想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还有讲求一些策略,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应的策略, 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但是, 运用策略的同时还要坚持一些原则, 就是数学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 布置的练习要在大量基础性资料中精选而出,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练习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 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数学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 布置的练习要在大量基础性资料中精选而出,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有很多策略,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体现出灵活性、生活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东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5, (6) .
[2]顾冷沉, 杨玉东.反思数学教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5) .
[3]陈柏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6) .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巧设计 篇9
一、结合实际设题,激发学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是 “真”问题,只有多从“真”问题出发, 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使我们的教学走向宽广。结合实际设计问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收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培养起“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大胆地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谋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其中涉及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视频中小明推开快餐店的门, 看见时钟指针指在11:30上,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点了餐后,坐在靠窗桌边的转椅上,看着外边的一幢幢大楼和大街上行驶的小汽车,用完餐后乘电梯到了十楼的健身房运动了一会儿。看完视频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并不断补充,真正将知识融入到解决问题中。
教师就应这样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想到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起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
二、挖掘习题内涵,激活学生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还要挖掘其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挖掘习题内涵的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细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处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方程一》整理与练习时,其中第8题给出:a、b、c表示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三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 你能列方程求出n的值吗?这道练习题学生完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仅仅完成还是不够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先让你任意写出几组数来观察?为什么设中间的数为x,而不是第一个?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有可能是130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发现整个题目体现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设中间的数为x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就可以得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不可能是130。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由具体的题目把握了其中的内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特殊到一般地把握了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的本质,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领会了方程的思想。
三、设计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只注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殊不知实践作业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去做一做、画一画比单纯的计算更有效果。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充分调动了手、脑、口,使作业的完成更加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如教学六年级《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物体体积》,让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来感受体积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作业展示时,有的同学测量了储物箱的体积,得出可以盛多少米;有的同学测量了饮水桶的体积, 得出大约可以盛多少水;有的同学测量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西葫芦的体积,并简单进行了演示,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还有的同学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相同,对于这一发现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是“善于发现的小天才”。
由此可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整理总结,可以激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发现与想象,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不断的成功收获中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让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普及课内外 篇10
一、依据课型, 合理把握讲练时机
不同类型的课, 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
1. 先讲后练
一般的新授课都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 对知识归纳、总结、强调,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系统、轮廓, 然后再由教师举例说明分析、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再让学生练习。如, 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时, 一般教师总是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强调一下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这一块知识的系统、轮廓, 更加地清楚明了,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做到胸有成竹。
2. 先练后讲
在教学中能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个性, 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如, 在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前可以给学生三张数字卡片1, 3, 8, 然后同桌合作摆出十几减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 另一位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 准备汇报。 (学生进行摆、写) 接着反馈。
二、根据课堂容量, 把握练习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可能索然无味, 因此, 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既要让差生“吃好”, 又要让优等生“吃饱”, 以适应不同层次, 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1. 模仿型练习
这类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 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如,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中, 在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 可以马上请学生运用公式, 听教师口说图形长和宽的条件, 口算其他图形面积, 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巧妙安排正方形面积计算, 让学生自己去推想,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又更好地强化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
2. 发展型练习
一般指对基本题有较大变化 (变式题) 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 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如,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中, 在运用本节课得到的公式后, 返回来帮助小兔解决开课时遇到的“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和一块正方形的土地, 哪块土地的面积大”的数学问题, 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边的长度, 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或者边长。通过这一练习, 既巩固了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又让学生体会到求面积的必要条件是去找到它的长和宽, 或者边长。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握练习的趣味性
1. 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它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 游戏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型作业, 使学生在游戏中乐学。总之, 游戏型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的合作能力。
2. 探索型作业
现代教育论认为, 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 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 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课程下, 需要我们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数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例如, 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尝试把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搬下来, 你有什么好办法?此时, 我并没有组织小组讨论, 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因为这个问题相对较难, 创造性强, 如果立即组织小组讨论, 只能成为微型的传授式课堂, 且思路不易打开。开始学生局限于把物体放在纸上用笔画出来的方法, 后来经过认真思考, 方法越来越多, 气氛越来越活跃, 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 创新的火花时时迸发。
总之, 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 而是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融入各种形式的练习中,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对小学数学课内外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开放性、思考性、实践性。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 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篇11
一、抓纲务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必须突出体现基础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是基础性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学习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基本运算技能、思维技能、推理技能、操作技能等。这些必须让学生学好、用好。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初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按要求进行转化,但保证分数值的大小不变,来设计习题。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把握“双基”,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与升华。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基本特点,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知识建构基础。
二、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數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三、抓住关键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现在练习题的来源途径非常广泛,书后有,辅导资料上有,远程教育资源上有,还可以自行设计。面对纷繁多样的题海,该如何去“捞金”呢?再加上数学课堂中的练习时间最多也不过10来分钟,哪儿能处理那么多的习题呢?我认为,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精选,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优化设计,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当一回小法官)。第1小题是针对学生会忽略相同的数中“0除外”这个条件来设计的,因为在实际的分数性质应用中,分子分母同时除以0的情况极少,学生往往会将其忽略。第2小题属分子乘以了一个数,但分母没有乘的这种错误类型,强调“同时”的重要性。第3小题属分子分母不是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强调“相同的数”的重要性。第4小题属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错误类型,提醒学生注意分数的基本性质只能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适用,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亦不适用。第5小题是为了说明几个分数的分数值虽然相等,但分数单位不相同的道理。就这样把学生应用分数基本性质可能出现错误的几种情况都涉及计到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体上看,这些题目几乎没有多余的,均是必须让学生经历的,显得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
四、丰富题型,注意适应性
“听过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未见过的做起来难。”为了巩固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型,可选择,可判断,可填空,可计算,可操作,可解决问题等……其实这些题型也是各类考试中经常会见到的。练习题型,可涉及到判断、填空、应用等题型,学生再次遇到解决此类型题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初步经验,所以做起来会显得比较适应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此节课知识的特点,想想能设计成哪些题型,将其进行精选,提高其针对性,让学生经历练习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
五、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六、拓展思维,注意开放性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请写出与12/24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此题的开放性较强,一方面写的个数无限,只要与其相等就可,另一方面写的方法很多,可观察分子分母的特征来写,也可以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来写,还可以根据它的分数值等于1/2来写,给了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数学地思考,使学生巩固掌握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能力,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使数学知识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心田深处。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论文 篇12
一、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 我国存在很多小学数学作业练习的设计单调的问题。教师在设计的作业练习中, 多以单一的题海战术为主, 缺少多元化的作业练习设计, 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乏味无趣, 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使得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学习效用等大打折扣, 成绩一蹶不振。下文就对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重视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看法。
二、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练习是教师提高学生成绩水平的重要方式, 同时也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后的作业练习是对课堂上知识的复习和拓展, 是对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的保证。因此, 重视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1. 课堂作业练习的有效设计
数学课堂上的作业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课堂的作业练习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 是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教学知识以及理解解答技巧的关键, 同时也促进小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的发展。所以, 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应体现在平日里的课堂作业练习设计中。如何使课堂作业练习设计更为有效性, 其方法是有很多的。例如,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有关分数除法的这章知识中, 我相信许多教师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对于 “一个数除以分数, 其商为什么会大于被除数”这样的问题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 我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练习, 让学生间进行讨论。题目是这样的: 8 里面分别有几个1 /2、1 和2?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后, 平日里成绩不太起眼的一个学生找到了其中的规律, 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由于这次创新式的课堂作业练习, 使得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2. 课后作业练习的有效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同课堂作业练习具有一样的重要性。课堂作业练习的设计是巩固知识的需要, 那么课后作业练习的设计就是复习和扩展学生知识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练习的有效设计,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效设计课后作业练习。例如: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 “有余数的除法” 这章知识点的内容,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道题目: 小明有9 支雪糕, 如果平分给2位同学, 那么没人多少支, 还余多少支? 如果平分给3 位同学, 又余多少支? 这类问题的设计, 很好的把学生引入到一个较为容易理解的坏境, 使学生更容易通过练习掌握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内容。注重课后作业练习的有效设计,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提升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 数学作业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保证学习热情的持续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一定要能做到勾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让学生随时都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和情绪。例如: 教师在平日里的数学教学中, 针对某章知识难点, 创新授课模式, 设计较为有趣的游戏作业, 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原本枯燥无味, 还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等,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加深学生在游戏中对于知识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4. 数学作业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练习中, 应避免传统上的一刀切状况, 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此供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选择。这种 “作业超市” 的创新型设计方式, 方便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作业选择, 学生可以从作业练习的不同内容, 不同数量, 不同形式等选择适合自身作业练习的需求, 从中体会作业练习带来的乐趣。这样的创新形式, 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了不同的练习重点,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数学作业练习设计要有实践性
新课程的贯彻落实, 要求了小学数学学习中, 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理论,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因此,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练习中, 应遵循新课程新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结合实际生活, 增加作业练习的实践性, 让学生不单单局限于枯燥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拓展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数学作业练习贴切生活, 更具实践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来决定的, 不在与所设计作业练习的数量大小, 关键是作业设计的质量能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 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刚了解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的作业十分注重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和相应练习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与练习时, 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多考虑学生可承受能力范围, 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作业与练习, 以此达到作业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娅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运用[J].赤子, 2015, (22) :304.
[2]李广勋.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0) :91.
[3]许秀宏.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性作业的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 2015, (10) :76.
[4]闫素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J].学周刊, 2015, (31) :68.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09-0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10-2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论文06-05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论文08-29
小学数学练习教学07-19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06-28
小学数学练习优化09-10
小学数学练习题库07-25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08-06
小学数学暑假练习试题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