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2024-09-15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精选12篇)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篇1

一、与根本呼应,注重核心内容的落实

教师针对授课内容,根据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点,可以在知识的核心问题上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争取在短时间内将重点部分突出练习也就是专项训练,以达到巩固概念,抓住基础知识的效果。

在教师引导学生学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新知后,教师出示练习题。

第一,师:老师要看看同学们学会没有,这组题是我们前面做过的通分题,看谁能口算出结果?

第二,大屏幕出示判断题:

第三,出示例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1)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当学生回答后,师:先不着急计算,大家看看第(2)问,你知道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怎么判断呢?

教师精心设计的三道练习题从不同侧面综合地检测了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一道题有效地利用了课前复习中的通分题,在数学知识前后呼应的同时使学生更能进一步体验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第二题主要强化训练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即基本技能的掌握。三题教师能够注意挖掘教材中例题的设计意图——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与主体相适,注重学生学习的规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接收新的知识后学生虽然能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但这种结构是处于一种框架状态下,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夯实和完善。通过对练习题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这个认知结构变得更加自然、灵活、高效、稳定。

如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情况,一是一个乘数末位有0,另一个乘数末位没有0;二是两个乘数末位都有0;三是相乘时第一部分积的末尾有一个0,也就是第一次相乘时又出现了一个0,如450×40。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三情况的计算,就说明学生对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教师出题时要突出这种题的练习。在小数乘法中感到困难的是,乘得积的末位有0,到底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划0。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在教学时把相关问题讲清楚外,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三、与整体相联,注重前后知识的沟通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都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得到巩固、运用、提高,注重前后知识的沟通,促使知识系统化。

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中的一道练习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1)3,4,5 (2)3,3,3

(3)2,2,6 (4)3,3,5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该练习时可作一些补充。

第一,补多几个练习题,如第5组小棒的三条长度是6、8、10,第6组小棒的三条长度是4、4、7。

第二,让学生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解答并在小组交流自己判断的结果和理由。

第三,用课前准备好的相关长度的小棒试摆三角形,特别要注意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在用小棒试摆三角形的环节,学生又有了惊喜的发现,第1组和第5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2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相等;第4、6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学生甚至直接说出了这几个三角形的种类一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从这个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会积累一些数学经验知识,但这种数学经验知识是零散的感性认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不同练习进行深化比较,以便上升为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这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四、与思想结合,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就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在后继认识运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总之,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既要尊重知识,又要兼顾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教师们的反复揣摩。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篇2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板书:吨、千克、克

(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p91 t2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

一支钢笔重150()一艘轮船重50()

一袋水泥重50()一台拖拉机重2()

(2)练习书p91 t3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吨()千克,3吨45千克=()千克

3000千克=()吨,7千克430克=()克

7500克=()千克()克,2吨=()千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扇门高2米。()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4)一桶水重10厘米。()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6)一架飞机重15吨。()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吨()千克,1吨340千克=()千克

2395米=()千米()米,6千克254克=()克

8040千克=()吨()千克,5千米60米=()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

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梯度设计策略 篇3

一、对练习题内容进行选择,分层次设计题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为小学生布置课下练习题时,一般都是集体做一样的题目,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课下练习题的布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虽然数学题目一样,但是却不能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会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作业的梯度设计。在进行课下数学练习题的设计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本题,所谓的基本题就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设计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没有很大的难度。第二个层次就是综合题,这类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那些中等学生设计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够一般都比较强,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对的扎实一些,中等学生通过做这类数学练习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个层次就是发展题,这类题型一般都非常的困难,只适合那些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他们通过做发展题能够不断的拓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下练习题只有具有一定的梯度,才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布置课下数学练习题时为学生分层设计。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述完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布置三类题型,第一类就是基本题,让学生完成课本后边的前三道练习题。第二类就是综合题,让中等生对教师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测量,并且通过计算计算出教室的周长和面积为多少。第三类就是发展题,让优秀生对学校的体育场进行改造,体育场之前的长宽分别为80米和35米,而现在由于某种需要,想要将体育场进行改造,长度加长10米,而宽度保持不变,之后还需要进行围墙的建造,计算围墙的周长为多少?并且计算增多的体育场面积需要铺上多大面积的草坪?这样的数学课下练习题就变得具有一定的梯度,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题的选择,如果感觉选择的层次不能够满足自己的练习量,还可以选择做更深层次的练习题。这样就是实现了数学课下练习题的梯度设计,全面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练习题形式的多样性设计

数学教师在进行课下练习题的设计时,应该使得练习题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丰富每一个梯度内的练习题内容。练习题的形式不仅要有基础的选择、填空,还应该具备一些简答题,根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题目的设计,不仅使得练习题的形式多样,还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层次。数学练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样的练习题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做题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该层次练习题的完成。例如,对于优秀生而言,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发散思维的题型;“一台磨面机6小时磨小麦360千克,根据这个进行计算,磨1800千克小麦大约需要几小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可以先计算每个小时能够磨多少千克,在进行一共需要多少小时,也可以先计算1800里有几个360,在计算需要几个小时,还能够先计算一千克需要磨几个小时,在进行一共需要的时间。这样形式的练习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下练习题的设计时,还应该根据数学教材进行练习题型的设计,使得练习题能够更加的多样化,并且练习题的层次与梯度更加的明显。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该使得每个层次的练习题都能够符合数学教材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练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课下练习题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梯度设计的,所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课下练习题的内容,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对数学更加的感兴趣。因此,一定要在设计课下练习题时确保练习题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且形式多样,通过梯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原则初探 篇4

一、思想性原则

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际上就是数学教育中的德育问题。课堂练习实施思想性原则正是落实“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重要体现。教师除竭力挖掘教材中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 (主题图) 外, 还应主动挖掘教材中练习题的教育因素, 寓思想教育于练习之中, 做到“解题技能与思想教育”并举。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时, 为了训练学生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技能, 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头猪重160千克, 是一只猴子的10倍, 这只猴子重多少千克?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 很快找到等量关系, 并列方程求得:这只猴子体重16千克。学生还借助图文应用题的情境图加以直观验证。这样,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训练, 严重缺乏思想教育内容, 甚至那种“懒猪胖乎乎, 老猴瘦巴巴”的形象在学生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为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⑴每平方米阔叶林每天能制造75克氧气, 是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造氧气的5倍, 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多少克氧气?⑵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 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 中央电视塔高多少米?通过这组题目的训练, 学生解题方法得到掌握、技能得到提高。同时, 那种“种草地好, 植树造林更好”“京广中心大厦高, 中央电视塔更高”的形象在运算过程中得到渗透, 从而进行了保护大自然环境、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教育。久而久之, 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等思想教育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二、实效性原则

所谓实效性练习题是指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并能激活与引领数学思考产生最大效益的习题。课堂练习实施实效性原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在练习设计上要重视现实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精心设计出既能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又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练习题。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时, 为了训练学生画垂直与平行图形的技能, 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过直线外一点, 分别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与平行线或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显然, 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训练只是“纸上谈兵”的机械训练, 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甚至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请画出从幸福村铺一条通往污水渠最短管道的示意图。学生在操作之前, 要作出思维判断与选择:若是铺一条与污水渠平行的管道, 则管道长度无法确定;若是铺一条与污水渠相交但不垂直的管道, 则管道长或短可以选择;若是铺一条与污水渠相交且垂直的管道, 则管道长度最短。又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时,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新新小区要在一块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花圃四周围上篱笆, 篱笆长多少米?如果长方形的一条长边 (或宽边) 靠墙, 篱笆长多少米?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公园里有一个周长为50.24米的圆形花圃, 要在离花圃1米处围上一圈栅栏, 栅栏长多少米?显然, 这样设计练习题比设计用几何图形求周长的练习题, 对深挖细掘思维有很好的效益。

三、灵活性原则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那么活动效率就高, 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因此, 教师应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习题,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练习题设计体现灵活性原则主要表现:解题策略多样性 (答案唯一型) 和解题答案多样性 (答案不唯一型) 。

1. 解题策略多样性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时, 为了训练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技能, 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养鸡场有母鸡500只, 公鸡只数是母鸡的7/25, 是小鸡只数的1/9。养鸡场有小鸡多少只?通过这种题型的训练, 既能对学生进行判断单位“1”的量、找出“量与率”的对应关系和确定算法的训练, 又能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但是, 这种“单向”思维的习题, 严重缺乏思维拓展内容, 不利于开发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了突出习题“多效价值”, 让学生解题思维“活”起来,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一台织布机1/9小时织5/4米布, 照这样的速度, 织9/16米布需要多少小时?此题的解题策略有: (1) 1/9÷5/4×9/16=1/20 (小时) ; (2) 9/16÷ (5/4÷1/9) =1/20 (小时) ; (3) 1/9× (9/16÷5/4) =1/20 (小时) ; (4) 1/9÷ (5/4÷9/16) =1/20 (小时) 。显然, 常设计这种题型让学生训练, 能启发与引领学生思维多向性、灵活性, 并养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习惯。

2. 解题答案多样性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稍复杂分数的应用题》时, 为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设计一道练习题:一套家具原价3200元, 现价比原价多1/5。现价多少元?学生通过对关键句的数量分析, 结合线段图, 很快找到解题策略:求现价就是求原价的 (1+1/5) 是多少?列式:3200× (1+1/5) 。这种“单列”思维的习题, 严重缺乏思维对比内容, 不利思维辨别能力的训练, 容易产生解题思维错误现象。为了突出习题“高效功能”, 让学生解题思维“动”起来,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一套家具原价3200元, _____________。现价多少元?[ (1) 现价比原价多1/5; (2) 现价比原价少1/5; (3) 原价比现价少1/5; (4) 原价比现价少1/5; (5) 现价是原价的1/5; (6) 原价是现价的1/5。] (依次把条件填在横线上并解答, 或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条件填在横线上并解答。) 显然, 常设计这种题型让学生训练, 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又能提高解题技能。

四、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课堂仍然出现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现象,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 练习题设计不仅要从新的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 还要力求“问题解决”的趣味性。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为了训练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把一个长18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木条框架, 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周长和面积与原来相比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画图想象、学具操作等手段, 探索出周长与原图形相比相等、面积与原图形相比变小的规律, 且长与宽的夹角越小面积就越小。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习题设计, 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思维, 但还严重缺乏趣味性内容。为了突出习题“有效作用”, 让学生解题思维“乐”起来, 可以这样设计练习题:很早以前, 有一位财主对阿凡提很苛刻, 想整死他。于是, 就派佣人用篱笆在一片宽阔的田地上围成一块长18米、宽15米的长方形菜地, 并要求阿凡提在一天时间内按翻地标准把这块菜地翻一遍, 且围成菜地的篱笆长度1米也不能短。否则, 不给阿凡提吃、住, 甚至要扣下前面打工的所有工资。聪明的阿凡提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既做到按质完成翻地任务, 又做到使财主无可奈何。谁来猜一猜阿凡提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并说明理由。显然, 对这种有趣味性的习题, 学生解题时兴趣盎然。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 设计了一道趣味题:以前, 有一个财主想敲诈一位雇工的工资, 拿了一块大羊皮给雇工到海边占地作为工资。谁能想出好办法替这位雇佣到海边占地呢?显然, 剪成细羊皮条圈地比用整块羊皮占地面积大。如果剪成羊皮条的长度是25.12米, 那么该怎么样圈地面积才会最大?有的学生说:圈成一个圆;有的学生说:一边靠海, 圈成一个半圆。学生通过计算, 悟出了圈成一个半圆比圈成一个圆面积大的道理。

五、层次性原则

练习题设计既要关注学困生, 又要重视中等生, 还要兼顾优等生。因此, 设计层次性题型让学生选择训练是激活不同层次学生解题思维的重要策略。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可以这样设计一道练习题:有一个正方体, 棱长总和为48分米。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解答。问题: (1) 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2)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 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3) 把这个正方体从上到下挖出一个长方体孔洞, 孔洞的底边为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 求空心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又如教学《统计图》时, 可以这样设计一道练习题:看图作答。

希望小学六 (1) 班期末考试成绩

设计了两道基本题: (1) 六 (1) 班共有学生 () 人? (2) 得良的同学占全班同学人数的 () %。设计一道选做题:提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答。这样, 学困生可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如得优的有多少人?中等生可提二步计算的问题, 如得优与良的共有多少人?优等生可提三步计算的问题, 如得优、得良与得中的共有多少人?

这样, 通过层次性习题的思维训练, 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解题思维的积极性, 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受益与发展。

有效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篇5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 张启好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练习设计策略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必须紧紧抓住两点:一是课堂要有针对性、拓展延伸性、多样性和开发性的练习设计策略;二是课外要有创作类、设计类、实践类和探究类的练习的有效实施。这样的数学练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关键词:有效;练习设计;策略

正文: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有效的数学练习必须紧紧抓住两点: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策略和有效地课外练习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课堂练习。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策略

(1)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学生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2验证性练习;○3反思性练习。○(2)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2开放性练习;○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3)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2对比性练习;○3变式性练习;○4反馈性练习。○(4)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2策略的开放性;○3结论的开放性;○4综合性开放题。○教师在重视开放型练习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开放型练习的指导,充分挖掘开放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练习从模仿走向运用,走向创新,使数学练习事半而功倍。

2、有效地课外练习实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老师们的抱怨由此而起。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觉得应该少布置书面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用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代之。

(1)创作类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

(2)设计类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既要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又必须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作业 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再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较以前同年龄的学生有了巨大改变,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这就需要我们能善于利用他们的特点,在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情况下,科学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猜想、证明、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的数学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现实情感,从而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篇6

一、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习题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学习的重点一点,如果给学生的习惯具有足够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从简单到繁杂,学生做起来既顺手效率又高。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特征一课学习时,我提前一天让学生进行预习,并给学生提示预习的方案,让学生回家每人做一个木制的平行四边形框与三角形框,再用纸剪或者画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与观察发现平行四边行的基本特点,并把这些特点记录下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对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急于通过上课了解自己的实验是不真实,并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可。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把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培养难度,培养他们的探究性,促进他们的挑战欲望,思维潜能进一步挖掘。比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一单元后,我设计练习时就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选择大小适中的不规则的石头、苹果、马铃薯等作为实验物。再找一个量杯,让学生动手测出所选物品的体积,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开放性练习题,在练习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开发,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样的练习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锻炼了学生的多项思维,既需要认真操作,还要测量、记录、计算,在操作还要做到严谨,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利于形成科学研究的好态度。

三、从生活实验出发选择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在数学教学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素材作为练习题。给他们一个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在教学统计的学习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的作业,从这个月份起,记录自己家里的电表用电度数,再把上交的相应电费做好相应的统计,把数据画成表格,了解一下自己家里的用电量在每个月份的不同,哪个月用得多,哪个月用得少,并分析电的用量与什么有关。通过分析,既学会了统计知识又懂得了注意节约用电的道理,形成一种节约意识。

四、及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

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我们对错误不应该排斥,而是应该分析这些错误,并及时给学生纠正。所以,在设计习题时,也可以根据知识的难点与重点、易犯错误点进行设计,甚至要准确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较多的点,适当设计一些题目,甚至是有意布设“陷阱”,让学生走进这个陷阱。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与大家探讨、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指出在以后再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的点,通过这种习惯的练习,学生再做此类题目时就会注意了,从而产生防错的能力。

五、学生自己选择练习题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提出了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培养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也要学会合作。数学知识越来越开放,很多内容是独立无法完成学习的,需要同伴的合作,需要与教师的合作,老师不是练习题评改的权威,还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是家长的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练习的布置不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比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给学生一些题库,让学生选择,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自己出题自己给出答案,或者几个同学相互设计练习给对方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自己设计一份数学报,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加强自己的数学知识巩固。还可以出一份以计算为主的试卷,自己设计自己给出试卷的得分。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份社会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

总之,数学练习是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发展知识的活动,是知识的实验,我们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让学生在练习中练出真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瑾.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13)

[2]张桂琴.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徐秀娟.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0(25)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篇7

一、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习题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学习的重点一点, 如果给学生的习惯具有足够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从简单到繁杂, 学生做起来既顺手效率又高。例如, 在平行四边形特征一课学习时, 我提前一天让学生进行预习, 并给学生提示预习的方案, 让学生回家每人做一个木制的平行四边形框与三角形框, 再用纸剪或者画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操作与观察发现平行四边行的基本特点, 并把这些特点记录下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 对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急于通过上课了解自己的实验是不真实, 并得到同学与教师的认可。这种教学方法正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 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从而把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主动性。

二、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 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于优秀生, 可以适当培养难度, 培养他们的探究性, 促进他们的挑战欲望, 思维潜能进一步挖掘。比如, 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一单元后, 我设计练习时就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的,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选择大小适中的不规则的石头、苹果、马铃薯等作为实验物。再找一个量杯, 让学生动手测出所选物品的体积, 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开放性练习题, 在练习中, 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开发, 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样的练习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锻炼了学生的多项思维, 既需要认真操作, 还要测量、记录、计算, 在操作还要做到严谨, 这样的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也有利于形成科学研究的好态度。

三、从生活实验出发选择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我们在数学教学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素材作为练习题。给他们一个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身边。比如, 在教学统计的学习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长期的作业, 从这个月份起, 记录自己家里的电表用电度数, 再把上交的相应电费做好相应的统计, 把数据画成表格, 了解一下自己家里的用电量在每个月份的不同, 哪个月用得多, 哪个月用得少, 并分析电的用量与什么有关。通过分析, 既学会了统计知识又懂得了注意节约用电的道理, 形成一种节约意识。

四、及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

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 我们对错误不应该排斥, 而是应该分析这些错误, 并及时给学生纠正。所以, 在设计习题时, 也可以根据知识的难点与重点、易犯错误点进行设计, 甚至要准确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错误较多的点, 适当设计一些题目, 甚至是有意布设“陷阱”, 让学生走进这个陷阱。然后,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与大家探讨、分析, 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指出在以后再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的点, 通过这种习惯的练习, 学生再做此类题目时就会注意了, 从而产生防错的能力。

五、学生自己选择练习题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提出了要求, 也是数学教学培养目标之一, 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 也要学会合作。数学知识越来越开放, 很多内容是独立无法完成学习的, 需要同伴的合作, 需要与教师的合作, 老师不是练习题评改的权威, 还要有学生的参与, 甚至是家长的参与,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练习的布置不再由老师说了算, 而是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比如, 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 给学生一些题库, 让学生选择, 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 自己出题自己给出答案, 或者几个同学相互设计练习给对方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在周末的时候自己设计一份数学报, 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与加强自己的数学知识巩固。还可以出一份以计算为主的试卷, 自己设计自己给出试卷的得分。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份社会调查, 对数据进行分析。

总之, 数学练习是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发展知识的活动, 是知识的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 要深挖教材, 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 让学生在练习中练出真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瑾.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 (13)

[2]张桂琴.培养有效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06)

[3]徐秀娟.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0 (25)

小学数学课后练习题设计体会 篇8

一、课后练习题的设计要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 只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知识都会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时, 虽然学生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但运用起来却很生疏, 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等量关系也经常弄错。针对这一问题, 我对这节课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摆脱了常用的书面练习方法, 而是出示了几种不同价格的商品, 让学生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买。如:一本5元钱的故事书, 有的学生直接用一张面值5元的人民币来买;有的学生用两张面值2元和一张面值1元的人民币来买;还有的学生用五张面值1元的人民币来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买和看别人买的过程, 建立了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转换的等量关系。

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对自己可以亲自用钱从老师这里买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个个都是积极踊跃地参加。我相信, 这样的练习方式会比单纯的做书面习题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参与到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中来

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 他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我认为, 我们可以适当地将课后练习的设计权交到学生的手中, 而教师只是提出出题要求, 比如:题目要结合本节学习内容;自己出的题目自己要先算一算, 以免出错题;看谁出的题目能难倒别的同学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为了这个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任务, 他们将会自始至终地关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力争将设计工作做到最好。

三、用不同层次的课后练习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学生,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 从而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题。

总之, 没有好的课后习题的设计, 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的课堂教学, 在工作中, 我们可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课后习题, 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小学数学课后练习题是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运用程度的重要手段, 也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它的设计必须合理、有效。本文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了几点在课后练习设计中的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巧设计 篇9

一、结合实际设题,激发学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是 “真”问题,只有多从“真”问题出发, 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情境中,使我们的教学走向宽广。结合实际设计问题,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收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培养起“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大胆地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谋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其中涉及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视频中小明推开快餐店的门, 看见时钟指针指在11:30上,他径直走到柜台前点了餐后,坐在靠窗桌边的转椅上,看着外边的一幢幢大楼和大街上行驶的小汽车,用完餐后乘电梯到了十楼的健身房运动了一会儿。看完视频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并不断补充,真正将知识融入到解决问题中。

教师就应这样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想到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培养起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的习惯。

二、挖掘习题内涵,激活学生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还要挖掘其内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挖掘习题内涵的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还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细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处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方程一》整理与练习时,其中第8题给出:a、b、c表示3个自然数,任意写出三组这样的数,并求出各组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如果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55,中间的数是n, 你能列方程求出n的值吗?这道练习题学生完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仅仅完成还是不够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先让你任意写出几组数来观察?为什么设中间的数为x,而不是第一个?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有可能是130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发现整个题目体现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设中间的数为x是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就可以得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不可能是130。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由具体的题目把握了其中的内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特殊到一般地把握了三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或连续偶数的和的本质,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领会了方程的思想。

三、设计多种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时只注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殊不知实践作业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去做一做、画一画比单纯的计算更有效果。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充分调动了手、脑、口,使作业的完成更加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应用也就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如教学六年级《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物体体积》,让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来感受体积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作业展示时,有的同学测量了储物箱的体积,得出可以盛多少米;有的同学测量了饮水桶的体积, 得出大约可以盛多少水;有的同学测量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西葫芦的体积,并简单进行了演示,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还有的同学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相同,对于这一发现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扬他是“善于发现的小天才”。

由此可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发现、整理总结,可以激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发现与想象,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不断的成功收获中激发起更强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篇10

一、以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练习中体现趣味性, 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彰显“趣味”, 使学生一看到练习就有一种做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 教师可以设计“为小朋找门牌号”的趣味性练习。即:小朋接到了小青打来的邀请自己到他家附近的书店去买书的电话, 小青说那个书店的门牌号是206。然而令小朋想不到的是小青居住小区附近店铺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设法为小朋找到小青所说的那家书店。这种将计算题融合在游戏中的演算活动一改以往计算呆板的现象, 学生演算兴趣盎然, 运算方法运用得法, 计算能力有效提升。

再比如学习完《认识物体》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来认识物体:一位学生上台摸黑袋里的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 快速、准确地说出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并说出分辨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对于这种体现课堂教学后续延伸活动的练习既感到新颖, 又很喜欢去完成。

二、以练习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 教师要切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 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为中心, 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梯度, 要体现出层次性。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不同梯度与层次的练习, 教师可以尝试这样设计:

一是“套餐”型的层次性练习。这种层次性练习, 教师可以把练习的形式设计为:模仿性的基础练习——提高性的变式练习——拓展性的思考练习。例如, 可以这样设计二年级上册的“认识除法”的练习:

例一:

(1) 有10棵青菜, 平均分给2只兔子, 每只兔子有几棵?

(2) 有6名学生, 每3人分为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

例二:

(1) 大卫和他的4个同学折千纸鹤, 一共折了20只, 平均每人折了几只?

(2) 把3个荔枝和5个草莓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水果?

例三:

18名同学去公园观赏植物需要租车, 大车可以坐9人, 小车可以坐6人, 他们可以怎样租车?

学生根据当堂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这些练习题, 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二是“多味”型的层次性练习。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水平差异, 教师要设计有多种解题方法的练习题,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教学乘法之后, 向学生提供新华书店的价目表: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书籍名和价格信息设计提问, 并进行解答。这样“多味”的、有层次性的练习设计, 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有效地提高和发展。

三、以练习的生活性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数学源于生活, 又必须运用于生活。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最大程度地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设计练习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丰富数学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假如我们全班48人去参观上海世博会, 门票每人50元, 56人以上可以享受七折优惠, 你认为如何买门票花钱最少, 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之间不同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生活经验, 因此他们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购买门票方案:一是全班48人不足56人, 不能享受七折优惠, 所以买48张共花50×48=2400元;二是因为56张可以享受七折优惠, 所以就买56张, 需要花50×56×70%=1960元, 比第一种方法少花440元;三是买56张花去1960元, 然后把多余的8张按原价转卖给其他游客, 得到了400元, 那么买48张门票实际只花了1560元。教师在设计这一练习中还融合了“打折”等知识, 很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四、以练习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完成数学练习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积极实践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具有探索性的学习,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 才能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 教师要强化学生探索性的练习, 训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在探索中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轴对称图形”教学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请你用心观察飞机、风筝、燕子等平面图形的形状, 你发现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同样的例子?在“比例尺”教学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的宣传画廊制作一个平面图, 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以练习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可以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扩大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条件明确, 答案唯一是传统练习设计的显著特点, 这种练习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变化, 形成了思维定势, 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性能力的发展,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 无论是遴选练习内容, 还是呈现练习形式, 都要凸显开放性, 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给学生有深邃思考的空间。例如:设计练习题“我们班有60人, 想去公园划船游玩。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 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一条小船需要3元, 租一条大船需要5元。你准备怎样租船?”这种练习题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提问方式和解答策略, ①全部租小船60÷4=15 (条) ②全部租大船60÷6=10 (条) ③租 (大船+小船) 60÷ (4+6) =10 (条) ……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重在使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堂练习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生活化、实践性的数学练习,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有时候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即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都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数学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但是鉴于传统数学教学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湮没在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致使学生感到疲惫、厌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练习要现实、有意义,讲究实效,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练习应具备的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一味机械、重复地练习,也不能只顾追求新颖,而偏离了数学学科的核心思想。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能单纯地安排一些简单机械、缺乏探索性的练习,以避免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兴趣。数学练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各方面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小学数学练习应具备如下特点。

1.典型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数学练习,不应“一刀切”,必须优化练习设计。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还要注意练习之间的联系,又要避免重复练习,要尽量使练习少而精。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练习易出错的题目,通过对学生错误练习的讲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数学练习时要注意联系生活,使练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即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发,抽象出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完《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形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物体表面,想办法求出其面积。这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积公式,而且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3.趣味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他们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由探索而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设计练习时也要注意使练习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被纸覆盖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这样,学生会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强烈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急切想知道被纸覆盖的三角形的形状,课堂气氛活跃。当学生猜错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这样的数学练习就非常具有趣味性,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开放性。教师要通过练习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使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让他们在模仿中走向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安排练习内容。比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教师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性练习,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把练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设计数学练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灵活运用多种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探究性,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最终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加大研究性、创新性习题的比重。教师应根据现代教学论、课程论,设计多样化的数学练习,加大研究性、创新性习题的比重,使学生积极探究,巩固知识,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创新性练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搜集、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选、加工、利用信息更加方便。教师可在教学有关数字文化知识之前,引导学生课前通过书籍、网站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钰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2(4).

[2]郑秋珠.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11).

[3]廖创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3(7).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把握“五性” 篇12

一、重视练习内容的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传统的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往往是“一刀切”, 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 差的学生吃不了”。新课程标准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 提倡以人为本, 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 积极性、创造性能力的释放, 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 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 第三层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足球每个25元, 篮球每个18元, 皮球每个15元。问题: (1) 买4个足球花多少钱? (2) 买6个皮球, 100元够吗? (3) 买2个篮球, 付1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4) 小明只带60元钱, 可以买哪些球?四个问题中, 问题 (1) 是乘法题, 学生只要计算25×4即可;问题 (2) , 不但要计算一个乘法题15×6, 还要将积与100比较;问题 (3) 是一个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而问题 (4) 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些学生可能只列出几种可能, 列出的几种买的方法也是无序的;对于有些学生来说, 就会有序地考虑, 列出所有的可能。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二、注重练习内容的思考性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具有思考性,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目标领域之一。

如在学习活动“时间与数学”中, 教材首先呈现如下情境:“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 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 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要求学生从9月1日开始, 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母亲和父亲的休息日, 而飞飞是周六和周日休息, 思考:母亲、父亲和飞飞分别是哪几天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接着教材要求学生 (1) 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教材中印有一张9月份的日历) ; (2) 讨论并填图, 要求学生讨论并写出父子、母子、父母和全家的共同休息日; (3) 观察9月份日历找规律。这些问题不但层次清楚, 而且思考性强。当学生建立模型后, 要求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1路车每隔3分钟发一次车, 2路车每隔5分钟发一次车, 从早上7时第一次同时发车, 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有哪几次?”这样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问题的呈现有一定的坡度和梯度, 且问题具有思考性, 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中得到发展。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尝试探索, 可能解决了问题, 也可能没有解决问题, 但他们都有了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经历。

三、讲求练习设计的弹性

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认知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里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练习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在练习量、练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弹性处理, 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 练习量的弹性处理。

科学的练习量是提高练习质量的基础, 不同类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量和不同的练习难度。如练习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性练习,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量要求,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使他们在练习中各有所获, 获得不同的发展。使后进生也能拾级而上, 优秀生得到更好发展,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 解题方法和答案完整性的弹性处理。

练习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习题, 并允许学生在答案的完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达到不同的层次。

3. 练习的指导与评价的弹性处理。

教师在练习指导时, 首先要及时收集教学信息, 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指导, 重点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其次, 教师在练习评价时, 也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 采用不同评价语言, 使每位学生都能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 逐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注意练习内容的开放性

数学练习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充分发挥习题的“发展”功能。如:公路一旁, 每4米栽一棵树。王志强从第1棵树跑到第250棵树时, 跑的路程有1千米吗?为什么?学生有两种答案。 (1) 4×250=1000 (米) , 认为王志强跑的路程有1千米。 (2) 4× (250-1) =996 (米) , 认为王志强跑的路程没有1千米。通过讨论, 学生大都趋向于第二种答案, 认为间距数比树的棵数少1, 因此, 王志强实际上只跑了249个4米。但这时有一生提出:我有不同意见, 每棵树也是要占地方的呀, 250棵树一共占的地方应该超过4米, 所以我认为王志强跑的路应该有1千米。我不禁为这个学生喝彩, 谁能说这不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呢?

五、注意练习内容的时代性

将数学知识与时代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处, 激发作业兴趣, 结合数学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使学生能够“学活”数学, “活用”数学。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为了提高城市品位, 张家港市建设局决定改造暨阳湖生态园的绿化工程, 现向社会公开招标, 参加竞标的有三个单位, 他们都承诺能保证高质量完成绿化工程, 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 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 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 假如你是局长, 你会选择哪家工程队?

生一:选择甲队, 因为它工期短, 投资少, 实力强。

生二:选择丙队, 虽然它单独完成的时间长, 但可能质量高。

生三:我选择甲、乙合作, 这样可以缩短完成工程的时间, 还可以让他们互相竞争, 相互监督。

生四:我选择甲、乙、丙三队合作, 因为它们三队合作完成工程的时间更短。

一道普通的习题却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主要是因为此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学生乐于思考, 乐于解决。

练习内容紧跟时代的脉搏。如2010年六年级上册第一页上的“练一练”的题目, 为“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全长大约36千米, 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现题目已改成“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全长大约36千米, 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 不由得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上一篇:文言经典下一篇:保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