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户外运动

2024-07-17

高校户外运动(共12篇)

高校户外运动 篇1

摘要:该文以高校开展的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系统的阐述户外运动的起源、发展与兴起的情况。参照国外户外运动体系的建设,探究我国户外运动在国内高校课程中的构建总体思想的同时,具体的阐述河南省高校户外体育运动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开设的具体现状,总结现状情况,为河南省高校的户外体育活动的课程开设与教学实践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思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现状

1 选题背景

“户外运动”翻译为“outdoor”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主要特征是在自然环境中并克服自然环境的阻碍力量完成运动目的或体验与探险性质的一项新兴的体育活动。

户外运动是指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徒手或者使用专业的体育运动工具为达到一定运动目的共同参与的集群项目。它包括登山、徒步、定向穿越、漂流、滑雪等众多项目,其中登山、穿越、徒步是现代社会群体主要参与的户外运动的主要方式。对于现阶段国内的户外运动还不成熟,对于户外运动的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有专家学者认为户外运动是指脱离家园束缚走进自然中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也有人认为是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并且与体育项目相互结合的一种运动。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户外体育运动是以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精神,在内容上从传统的“跑跳投”转变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接触,利用体育的基础运动形式,从而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理念以及态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使他们的户外生存能力得以巩固与提高。

2 选题依据

2 . 1 国内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限制,大学生参与户外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也具有局限性,其中野营、徒步旅行与自行车项目是户外互动的主要形式,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50% 以上,由于野营所需要的专业设备与知识的诉求比自行车和徒步旅行的要求高,所以野营的参与人数又少于自行车和徒步旅行;攀岩、定向越野、滑雪等传统户外项目的参与人数小于20%,其中滑雪等雪上户外项目又更少;其他项目参与人数约等于30%。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的局限性的所在,随着近年来社会中户外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兴起,同时对于高校学生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2 . 2 国外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现状分析

查阅国外相关文献与网站得到数据,以100人为例。可以看到国外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在每学期中他们在集体露营与跑步方面的户外活动的参与度是100%的。对于自行车以及滑雪等器械性质的大型户外活动几乎每个人都参与过。在打猎、攀岩、漂流等项目中有多于30%,少于一半的同学参与其中的活动。国外大学生户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国内,他们在户外运动的开展情况上具有普及型的特征。

2 . 3 在大学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团队协作越来越重要的当今社会中,对当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适应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更快的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依据国外的户外培训机构的经验与研究成果显示,户外拓展与训练,能够更好的融入陌生集体与社会。

通过系统的户外运动的锻炼学生可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提高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友好相处,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生活;(2)培养个人自信、坚韧、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提高个人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抗压能力;(3) 通过亲身参与户外运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4)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更多的担当与责任心;(5) 通过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对于个人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价值所在,在后期的个人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个人更大的价值。

3 户外运动开展的形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培训致力于一个不同于说教式的学习训练。体验式培训拥有不同的质量与特质,在于它牵涉到参与者本身是否准备好在各方面来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当我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我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学习,成果将显示在我们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改变上。

户外运动课程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体验式培训一般分为五大环节:体验—觉察—分享—整合—应用。(1) 体验:参加一项活动,以观察、行动和表达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2) 觉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表现自我反应的观察,情绪体验感知;(3) 分享:体验过程结束后,参加者分享他们的感觉或观察结果;(4) 整合:总结出经验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体验者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5) 应用:最后将体验联系在工作中。而生活本身也是体验,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

4 户外运动开展项目说明及分类

户外运动课程根据参与者的感受和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针对性的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能充分反映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技术、技能,充分体现三基本的原则。

4.1 团队建设类

促进内部沟通,融洽团队关系;配合企业的理念教育与目标教育,形成共同参与和共同意志;强化对员工的文化管理,实现精神激励。如:团队建设、共建家园、众志成城、奥地利女王圈、罐头鞋、滚雪球等。轻步青云、孤岛求生、领袖风采、生死电网等。

4.2 突破创新类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及参与,让学生不断突破思维极限挑战自我。观念创新是新形势下创新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念的创新,主要是指超越传统的经验性思维,开拓眼界,时刻准备接受创新并且积极主动寻求创新。如:穿越A4纸、雷区取水、地雷阵、高台演讲、旋转飞弹等。

4 . 3 室内的感恩教育类

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更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如:太空漫步、感恩演讲。

4 . 4 户外生存挑战类

野外生存训练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密切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型运动方式,对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适应和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团队精神及环保意识等的促进作用。如:黑夜营救、孤岛救生、定向越野、急速60s等。

4.5 攀岩类

利用户外的场地,来完成教练既定的任务。

5 革新教学评价,进行灵活多元的课程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要使课程评价更好地为课程学习和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就要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大学体育课评价体系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价值、难易程度、思想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6个方面内容一个新的教学评价思路,同时,还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这些评价措施不仅有助于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中,还给现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6 讨论与思考

伴随人民群众对户外运动的日益需求,高校户外运动的课程开展,要把新的知识与运动项目编写到新的课程教学大纲之中,这要求配套教材的建设亟待加强,到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的高校户外运动教材,只有相关的一些资料以供参考使用,所以积极筹划在校本资源的前提下,对大学生户外运动与素质拓展这方面的教材编写具有时代的召唤性。在户外教材的编写同时,学校的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应同步发展,建设户外运动基地与场所,用以满足教学对场所设施的要求。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条件在国内刚刚起步,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做好课程研发的工作,学校在师资建设过程中积极邀请有相关知识的户外专家,利用户外拓展基地,创新学校场地器材的建设;优化课时安排,对课余户外运动的引导应以加强。

7 结语

户外运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户外运动还是比较新颖的一个课程,在学校的设施方面还需要根据学校项目的合理编排基础下予以完善;在国内外户外运动的开展经验下,用以指导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积极开展趣味性以及拓展性的户外赛事与活动,有助于社会的注意力的转移与关注,为学校户外活动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社会氛围。

高校户外运动 篇2

【摘 要】运动会是高校体育部教学和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动会的举办可以检验高校在体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而我校运动会与其它高校相比既有不足又有优势,本文将通过比较怀化学院与其它高校运动会的优劣势,从而提高我校运动会的质量与品质。

【关键词】怀化学院 各大高校 运动会

前言

各个高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是检验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好坏和课余活动开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亮点。我校每年都会在10月中下旬举办怀化学院校运会,且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8届校运会。我校的运动会有先进之处,当然也有不足需要改正,因此本文通过与其他院校之间运动会的比较发现不足,并将其改正。

一、运动项目

从运动项目来看各大高校都是相差无几,都以田径运动会为主体,有100,200,400,800米等,也有长跑项目,以及跳高、跳远和铅球等,集体项目也只有4人参加的4*100米。而对于这些项目有很多同学因为用自身原因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有些学校会增加趣味运动会项目,比如袋鼠跳,个人跳神,集体跳长绳等等。这些项目的增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弥补运动会项目单一的枯燥。

二、参加人员

在我校运动会的参加人员仅限于学生,这与其他学校比是不足的,在有些高校运动会还有老师参与,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建议学校在举行运动会时,也可以让老师一起参与进来。当然,我校参赛人员的素质是值得肯定的。就在第八届校运会上怀化学院体育健儿共打破校记录23项,其中专业组6项,非专业组17项。这是该校自升本以来破校记录最多的一届校运会,也是认真坚持以“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认真贯彻与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所以不得不说我校在体育教学上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忽视的。

三、开幕式

运动会的开幕式可谓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重头戏,怀化学院校运会的开幕式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开幕式上不仅有充满活力的健排舞表演,还有平心静气的太极拳。这些可谓都是怀化学院特色。而每个系的出场表演也可谓是花样百出,精彩万分。比如第八届校运会上工商系表演了融入系部“商道文化”特色的交谊舞。“工管工管,侠肝义胆。非比寻常,工商最强。”气势磅簿的口号声响彻全场,体现了我系运动员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各系部也各展所能,演绎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开幕仪式。再如教育系学生的翩翩身影,新颖队形,方阵队的开幕表演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都是我校运动会上值得骄傲的事情。它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体育教学取得的成就。

高校户外运动 篇3

摘 要 户外运动课程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并探讨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户外体育运动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保障体系

一、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为:一项在自然环境和场地内举行的一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群。也有部分学者将以走出家门,而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运动统称为户外运动。无论定义如何,户外运动都是一项具有很强自然性和綜合性的运动,广泛的涉及水、陆、空三界的多种体育运动。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具体需要,进行户外运动形式的自主选择。

与一般性的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首先,当前的许多户外运动带有探险性质,其不乏很大的挑战性,具备一定的极限及亚极限运动特点。其次,户外运动要求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对个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强要求。另外,户外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低,随户外环境的变化可选择不同的项目及难度。

二、高校户外运动课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日益重视。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这两项文件,明确将露营、野营、溯溪、攀瀑、攀岩、登山、野外生存、远足、郊游、山地自行车、穿越、蹦极、漂流、潜水、探险、滑冰、滑雪、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纳入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范畴。2005年,“山地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很多的户外运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其发生的户外安全事件就多达100多起,而其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事故占到了其中的三成以上。目前,造成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户外运动的相应安全教育缺失;三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救援体系的相对不足。

三、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强化户外运动的教育培训

“安全”是户外运动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要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其安全教育必须先行。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活动中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安全问题。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教师培训,由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较慢,所以部分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并非专业教师任教,这也给相应的户外运动课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注重提高相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可利用相应的在线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先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常识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之后再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通过两者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危险预测、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可分为技术监督和行为监督两种。其中技术监督指代的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系列监督,包括设备器械、场地环境等,防止这些物质条件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行为监督则主要针对师生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的实施、师生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还应该针对户外运动进行危险预警,通过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向学生及教师发布响应的预警信息,避免危险时段在危险地区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以降低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面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预防是第一重要的。但在安全之外,还要注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避免万一情况下的事故处理,以便事故出现时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护。首先,学校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开展有关户外运动急救课程的单元,并注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救及救援能力。并通过授课的方式,不仅要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外界求援,从多个方面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外,针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帮助时,要积极联系,并对相关课程的安排、人数等具体情况做好详细的上报,以便于消防、通讯、医疗、交通、专业户外救护等组织机构的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有着诸多益处,不仅可能锻炼其体魄,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户外运动又有其危险性,因此,学校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协调建设好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防止户外安全事件出现,并在万一的情况下,也能做好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微娜,周成林,孙君.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1.10:41-47.

高校户外运动 篇4

关键词:海南高校,阳光体育,户外运动

1、海南高校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的重要意义

户外运动并不是单纯的强健体魄的运动,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在户外的生存技能,在运动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1、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满足大学生的自身需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的身体状态决定了他们对于那些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充满浓厚的兴趣, 习惯挑战那些趣味性较强、自主性较强的运动,为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积极引进户外运动项目到高校之中, 这样才有效满足了学生对于户外运动的有效需求。 根据对海南5 所高校近几年高校学生体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自海南省普通高校开展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以来,大学生的肺活量、握力指数在上升,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总体的合格率也在不断攀升。由此可见,海南省高校特色阳关体育户外运动取得了预想的目标,学生在户外运动的带动下对于户外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 其身体状况也在不断提升, 这一活动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满足了学生对于强健体魄的实际需要。

1.2、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的开展拓宽了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与空间

从海南省大学生进行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海南省各个高校在户外运动中的形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竞赛性质的户外运动,该类运动主要是由高校的体育学院或体育部主办,由高校内部的团委或体育协会等承办进行的体育赛事,这类赛事的比赛较为固定,每年都会举办固定的体育赛事,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其二,学生在课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体育运动互动,或者与同学好友或独自进行的户外运动方式。通过阳光户外运动的两种形式可以看出, 户外的竞赛运动与课余期间的户外运动这两种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一方面来看,由学校组织的户外竞赛活动可以将体育的精神与实质充分表现出来, 给学生以无限的运动热情和对体育的向往;另一方面,业余时间的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机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进而推动海南省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阳光体育户外运动”对高校体育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它可以有效推动高校体育活动改革工作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空间。

1.3、特色阳光体育户外运动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体育资源匮乏的不足

所谓的体育资源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体育软资源,另一个为体育硬资源。体育软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体育课程、体育工作者、体育网络课程等等;二体育场地一般被视作体育硬资源。通过对海南省四所高校体育资源的了解来看,其均存在体育硬资源匮乏额现象,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高校体育户外运动的开展和普及。通过研究可以得知,海南的主要四所高校室内的体育场馆的占地纵面及为285627m2,四所高校的体育场馆面积中,海南大学占总体面积一半以上,琼州学院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其他两所高校的占比最低。 然而, 这几所大学的人数均在达到上万人,其中,海南大学的人数更是达到了35000 人,庞大的学生数量导致海南高校体育场的人均占地面积仅约为3m2。根据我国教育部在体育工作的相关条例规定中可以得知, 普通高校人数在1-2 万规模的高校,其体育场馆的人均占有面积应该达到4.7m2,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 海南省各大高校在体育场馆的人均占地面积中均为达到国家所规定的最低标准。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体育场地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实际需求。为此,高校应该积极开辟新的健身形式,即户外运动。通过户外运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体质, 而且还增强了与社会交流的机会,使其运动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之一。因此,可以说阳光户外运动对于海南省的各个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弥补海南省各个高校在体育场馆资源匮乏的不足。

2、海南省高校阳光体育户外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对海南省高校户外运动开展情况的了解可以得知, 高校在进行户外运动中开展的运动项目相对较少, 其所开展的运动项目与学生的所学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户外运动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规模相对较少,教师队伍紧缺,学校在重视程度与资金投入上还相对不足, 这些都是制约海南省高校光阳体育户外运动的因素。实践证明,海南省高校阳光体育户外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活动组织难度较大,校领导支持力度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海南省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户外运动的构想中往往会由于活动参与人数较多, 组织难度较大而使得户外运动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另外,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是体育教师和高校领导十分担忧的问题。 由于户外运动是脱离校园空间而开展的,学生需要离开校园环境进行活动,这便会学生的安全提出了担忧,高校领导会碍于这一因素而导致户外活动开展造成阻碍。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组织以前,校领导及体育部门都会进行严格的研究与评定,以便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 互动组织难度大成为了阻碍户外活动进一步推进的因素之一。

2.2、体育器材无法很好满足户外活动开展的需求

户外活动与传统的校园进行的体育项目有所不同, 校园内体育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条件相对较为简单, 学生可以自然地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无需考虑其他因素。而户外运动则不同,它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即使有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支持若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 户外活动的开展同样无法顺利进行。从海南省高校的实际户外活动情况来看,这一因素确实也成为了阻碍户外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专业教师的相对欠缺

户外运动的开展不是随意的,它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可以说户外运动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体育方面自然也不例外。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户外运动便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从海南省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在开展户外运动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进而影响了整个户外运动的推进。

3、海南高校开展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优势分析

3.1、海南省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与校园体育教学目的相一致, 户外运动也是为了达到提升大学生体质的目的。户外运动在其采用的原理、运动的方式与教学模式角度来看与校园内的教学工作相一致, 并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主观意愿。 海南各个高校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在户外运动开展的相关经验,并有效提升自身的场地、经费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由此可见,海南省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开展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3.2、国家政策的出台为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良好的政策支持为海南省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提要的政策支持, 为大学生户外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大学生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家庭体育、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沙滩、田野、森林、山地等条件, 开展野外生存等方面的户外运动, 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3.3、丰富的地理资源为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良好的地理资源对于户外运动的开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海南省作为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有着绵延的海岸线,许多优质的沙滩,海洋生物极其丰富,是垂钓、潜水的最佳训练基地。另外,海南岛还有着连绵起伏的山峰是户外攀岩的不二选择。

4、海南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的开展措施

4.1、提升政府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担。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对于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甚至关乎我国国家的整体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因此,海南省各个普通高校应该在大学生运动健身方面真抓实干,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校园体育的硬件设施,提升体育经费占总体经费的比例以便为阳关体育户外运动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进而确保大学生健身需要的有效满足。

4.2、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推动工作创新水平

对于高校来说, 开展阳光体育之户外活动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一特色主要应依托当地的地区特色而定。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南省份,具有其他省份所不具有的鲜明特色,为此,海南省各个高校应该抓住这一特色, 引进一些较为新颖且富有活动的户外运动项目,给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学生体育活动的新颖性和多元化。另外,海南各个高校也要在体育课程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以便阳光体育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可持续推进。

4.3、不断深化高校特色阳光户外运动的文化建设

作为户外运动工作小组, 其承担着推动户外运动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重要职责, 肩负着将阳关户外运动带入各个高校的艰巨任务,这户外运动工作建设的推动者。因此,阳关户外体育运动工作领导小组要时刻牢记自身职责,提升工作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以高校的户外运动文化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不断完善高校体育与阳光体育户外运动为关节点的“一个中心两个节点”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路,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切实为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着想,进而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海南省当地特色的高校特色阳光户外运动品牌,带动运动健身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4、户外运动应与海南高校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情况,为此,海南省的各个高校应该结合该校的不同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制约,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的创新, 根据不同高校自身的不同特色以及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阳关体育户外运动, 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 将大学生在健身、教育、休闲以及娱乐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相应的运动内容, 进而开辟出一条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模式。例如,针对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野外生存的实践训练;城环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户外自行车训练;国防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展定向的运动, 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贴近专业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 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与活力,同时还会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莎,梁丽凤,罗远标.海南高校特色阳光体育之户外运动开展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6,01.

[2]贾智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及地域特色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3]陈雁飞.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现状与推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高校运动会新闻稿 篇5

本次趣味运动会以放松身心、愉悦生活为主旨,采取竞赛形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运动会共分为三个项目,我班在跳长绳和同心协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都要归功于大家的热心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拔河比赛中,我们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却将班里的同学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了我们的班级凝聚力,让每一个国二同学更深刻的感受到国二大家庭的力量。最终国贸二班优势显著,取得总成绩第一。

学院开展的这次趣味运动会将学生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走到户外去,在轻松愉悦又不乏激烈刺激的氛围中缓解身心,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班级的概念,团结同学,增强了同学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本次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高校运动会新闻稿2

运动会首先进行的是精彩的入场式。三十个班级的表演,集中了每一个班集体的智慧,这是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校貌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各班级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的一次综合展示。其中高二(5)和高二(6)分别凭借引人深思的内容和活泼向上充满激情的表演获得入场式评比一等奖。

入场式后的自编室内操的决赛意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得以张扬和发挥,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和班级凝聚力得以培养和增强。最后高二(6)和高二(10)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运动场上运动员成了宠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当然,运动员们也不负众望:有些同学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重在参与”展现着他们的积极状态,陆敬杰、杨啸天、劳毅等同学“为班争光” 则蕴含着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怀,1500米的耐力跑乐融等人“虽败犹荣”更是深含着他们乐观向上的情操。运动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战斗豪情。

比赛,需要公平公正,而担当这一角色的非“裁判”莫属。他们的职责是神圣的,他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他们践行着他们的承诺——严肃、公正、准确力争不出差错。一丝不苟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正是沿着“纪律”和“效率”的双轨进行着。其中学生裁判纠察、检录两位学生裁判和田赛的劳毅、杨啸天等学校体育部学生裁判表现突出受到运动会组委会的认可,为运动会的顺利举办作出了贡献。

体育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体育有其丰富的内涵,体育是一种精神,它赋予我们勇敢、果断、激情;体育是种力量,它让我们更高、更快、更强;体育是种财富,它带给我们品质、健康、快乐;体育是种艺术,它使我们协调、大方、优美。当我们与体育结伴时,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

一次运动会就是一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演练,是生命教育的体现,是生涯发展的训练和尝试实践,本次运动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运动中学会了助人,在运动中体验到协作,在运动中学会拼搏,在运动中学会了承受。

高校运动会新闻稿3

第二十届运动会在前湖体育场隆重举行,我院将近百名运动员参加了多个项目的角逐,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学生组以93分的好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八名,为我院再创了运动会的佳绩。我院运动选手们为梦想而运动的信念,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们,选手员们顽强拼搏、奋发自强的运动精神成为了前湖运动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过程中,我院每位参赛者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和院集体的荣誉而拼搏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在此刻成为了我院每位参赛者的信念。场下的同学们都纷纷呐喊加油。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的集体荣誉感在此时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同学们都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作风,从而充分的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

上下齐心,势如破竹,铸就崭新的一页。“前方再多对手,我们也要杀出一条血路”这正是我院运动员出征上场时吼出的誓言。“团结就是胜利”、“拼搏奋斗”的运动精神在这里已经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院运动员们在很多项目上都表现不俗,表现突出的主要有:男子组跳高项目刘军辉获得冠军;男子原地掷实心球团体获得亚军;席迅在网球男子单打项目中获得季军,并与周子钦配合取得了网球双打亚军;男子排球团体获得季军,以及黄树斌在50米蛙泳和100米蛙泳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有些同学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重在参与”的运动精神展现着他们的积极状态,我院运动员们始终贯彻“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注重运动的快乐,从运动中汲取生命的价值,彰显我们的青春飞扬的活力。

运动会期间,我院学生会体育部、宣传部等各部人员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人人都在努力,醉心于集体的欢乐。宣传部:拉横幅、做宣传板,主持我院运动会上的各项工作以及为我院健儿们的精彩与辉煌加油喝彩;体育部:为种子选手调整战争策略,积极做好会前会后的各种准备工作;还有我们的记者站成员奔波于比赛的各个场馆,抓拍到了很多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给运动员鼓劲的稿子也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我院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工作,配合的十分默契,确保了比赛顺利的进行。

荣誉满载而归,而我们却依然前行。通过这次运动会,让我们懂得了如果你付出了汗水,就会释放光芒;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收获成果,只有努力拼搏激励,才能让生活更丰富,使生命更精彩,接受挑战,学会坚强;直面困难,你将更自信,我们将在竞技中成熟,用真正的实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院学子团结奋斗、永往直前的品格;看到了团委成员齐心协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把运动会上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高校户外运动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户外运动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95-02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俱乐部都缺乏专业性,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采取散游、或跟随旅行社出游,因为“集体行为的缺席”大大降低了户外运动的娱乐性。很多爱好者渴望有专业的组织形成,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系统的指导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活动,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及探险,团队陪护为主要理念,使学生在户外运动中需求自我,需求一定的身体发展。

1.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1.1在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频率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男生较之女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较多,这与男生源于打球,赛跑的天性有关。但是,在不经常运动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与年出生基本持平,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男、女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仍然较多。从这一点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学生平时锻炼身体的人数较少,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下滑。

1.2 大学生基本休闲方式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看出,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多以运动,看书学习和睡觉这三类为主,说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考入大学后的自主支配时间较多,且生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与我国集中制校园住宿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多调查的学生中无论男女看书和睡觉的比例的总和十分接近运动的人数,说明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较少。究其原因,主要与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关,由于各学校的教学计划等内容不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时出现了盲目性,随众性的心理特点。

2.高校开展户外运动俱乐部可行性调查统计表

2.1大学生对户外运动喜爱程度调查统计分析

从调查得知大学生对户外运动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这与学生的年龄有关,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龄,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心理,生理,还是身体上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而新鲜事物是他们愿意花费时间甚至是金钱去学习和参与的。由于户外运动具备探险,团队配合,个人完成任务等特点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一些探索,攀岩等运动中,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通过户外锻炼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2.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途径调查统计分析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在参与户外运动时多以自发的形式参与,参与专业组织机构的人却十分少。虽然大学生属于成年人,但是在户外运动中会存在很多的潜在的危险,这就需要在学校成立专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户外运动知识。因此,在高校成立专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是十分必要的。

2.3 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目的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多以健身,娱乐和跟随潮流这三个选项为主,特别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说明大学生在选择从事户外运动时多是以健身为目的,这一心理导向也为大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拓展思路。对于大学生来说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为什么他们的身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什么户外运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走向大自然去进行体育锻炼,都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2.4大学生是否愿意在专业指导下参与户外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的大学生都十分愿意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他们从事户外运动,因此,在高校成立专业的户外俱乐部并在俱乐部里提出有意于大学生朋友的身体锻炼的相关计划与指导,无疑对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十分必要的。

3.高校开设户外运动俱乐部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探讨

3.1 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下,户外行业这一代表时代精神的朝阳运动必将成为有眼光、有远见的大学生所喜爱。但是如何在这项运动中有效的使大学生的体质得以提高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3.2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过于的单一,是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关键所在,而户外运动的引入为高校学生参加体育课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动力,因此应当大力提倡在高校推广和普及户外运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每一名学生的运动需求,通过户外运动提升學生的身体素质。

3.3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运动的需求,特别是现如今,大学生普遍不愿走进运动场,学生整体运动能力下降这一现象,体育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对于运动的真实需求,通过开设户外活动这样新颖的课程把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亚伟.对上海市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2

[2]梁传成,梁传声. 野外生存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作者简介:

高校户外运动 篇7

1 研究对象

参加“金沙古酒”杯2015中国.贵州.金沙首届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暨全国山地竞速积分赛赛事保障, 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阳光救援队10名队员。队员基本情况 (见表1) 。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贵州数字图书馆, 中国知网, 贵州医科大学网络数据库中国登山协会官网等, 查阅国内救援救护发展现状, 相关体能训练的资料, 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教学实验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阳光救援队10名队员进行8周的专项体能训练, 时间从2015年10月~ 12月, 一周为4次课。指标选取:400 m (min) , 1 000 m (min) , 10楼背人负重跑楼梯 (min) , 20 min定时负重60 kg抬担架 (圈) , 70 kg杠铃深蹲 (个) , 50 kg卧推 (个) , 负重仰卧起坐 (个) 。

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 ( ±s) 表示, 找出显著差异指标, 得出结论, 为救援队训练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3 结果与分析

3 . 1 户外运动救援训练的特殊性

户外运动救援没有确定的距离和固定的环境, 参与救援的人员在救援中不断地进行速度、距离的变化[2], 所以在救援训练中需要以体能为基础, 根据户外运动的特殊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一个救援队队员能够经常性地参与到救援实践运动中, 那么其自身的体能、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 . 2 户外运动救援队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户外运动救援以体能为基础, 出色的体能储备是完成救援的保障。根据户外运动救援专项体能训练的特征, 通过基础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结合有氧耐力训练, 速度耐力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

有氧耐力训练, 负荷强度应控制在70%~80%, 3~4次/组, 间歇8~10 min;速度耐力训练, 负荷强度应控制在75%~80%, 3~4次/组, 间歇5~8 min;力量耐力训练, 负荷强度应控制在75%~80%, 5~7次/组, 间歇8~10 min;以保证最快速度, 重复训练应保证运动员充分休息好的前提下, 进行下一组练习, 速度下降就应停止练习。在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 训练指标、持续时间、负荷强度、间歇时间都取决于救援队队员专项体能的需求[3], 同时因人而异, 体能与技能互补。

3 . 3 经过8 周专项体能训练后救援队队员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

根据专项体能训练方案, 10名救援队员进行8周训练后, 队员各项体质指标出现显著性的变化 (见表4) 。

由表4可知, 经过8周的专项体能训练, 实验前、后救援队队员400 m, 100 m, 10楼背人负重跑楼梯, 20 min定时60 kg负重抬担架, 70 kg杠铃深蹲, 50 kg卧推, 负重仰卧起坐7项指标测试结果提高幅度较大,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从以上数据表明, 联系实际的场景模拟专项体能训练显著提高了救援队队员的专项体能。

3 . 4 救援训练专项素质分析

3.4.1 专项速度耐力素质

专项速度耐力素质指标400 m成绩实验前是 (68.10±10.73) s, 实验后是 (61.6±9.87) s呈非常显著差异, 其中田少霞队员训练前后成绩提升最显著提升了17 s。在救援过程中, 速度耐力是必须具备的, 这也是最基本的, 时间就是生命。要求救援队队员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运动。所以, 对于救援队来讲, 专项速度耐力是必须具备并且需要不断提高的。

3.4.2 专项力量耐力素质分析

专项力量耐力包括力量与耐力。力量耐力主要取决于救援队员保证肌肉耗氧和供氧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肌肉糖酵解的功能能力和救援队员自身克服疲劳的意志品质。所以该文发展户外救援队力量耐力素质选取指标有70 kg杠铃深蹲, 50 kg卧推, 负重仰卧起坐。70 kg杠铃深蹲成绩从 (4.7±2.5) 个提高到 (12.4±4.7) 个, 50 kg卧推成绩由 (5.9±2.07) 个提升到 (14.4±4.43) 个, 负重仰卧起坐成绩由 (61.40±6.27) kg提升到 (75.20±6.82) kg, 训练前后成绩提升相当显著。其中男队员持久力量发展速度较快, 女队员持久力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依靠长时间重复完成负重和不负重的力量练习, 发展队员力量耐力素质, 注重在肌肉长时间的工作和练习的重复次数。

3.4.3 有氧耐力素质分析

救援队有氧耐力是指救援队员长时间进行救援时, 机体供氧的工作能力。该研究中采取1 000 m, 10楼背人负重跑楼梯, 20 min定时60 kg抬担架为选取指标训练, 结合救援实际, 提高队员有氧耐力素质。1 000 m成绩由 (200.20±12.39) s提升到 (179.40±7.04) s, 10楼背人负重跑楼梯成绩从 (281.00±34.27) s提升到 (235.8±23.03) s, 20 min定时60 kg抬担架成绩从 (4.5±0.53) 圈提升到 (7.5±0.52) 圈, 成绩提高相当显著。其中10楼背人负重跑楼梯, 需要两两配合, 相互支持鼓励完成。20 min定时60 kg抬担架需要团队配合训练, “人心齐, 泰山移”, 很多情况下, 靠个人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救援需组成团体训练, 队员间互相依赖共同合作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进行及时有效的行动协调, 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10名队员在教练的引导下, 队员的帮助下, 克服各种困难的前提下训练成绩都有了进步。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 救援队专项体能训练专门挖掘救援队员自身的潜能, 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场景模拟训练实践活动。救援是一种挑战, 不仅需要体能, 也需要技术, 专项体能训练要与实际救援相结合, 所以在救援队专项体能训练中的每种训练方法都应与各专业技术动作相结合, 依据不同环境的规律和特征进行相适应的体能训练,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专项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完成好户外运动救援任务。

摘要:户外运动救援队指救援救护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以专门的体能为基础, 专业的技能和心理干预能力为基本手段, 对户外运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或即将发生安全事故的参与者提供紧急救助, 具备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团队。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户外运动救援队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分析, 对贵州医科大学阳光救援队在“金沙古酒”杯2015中国.贵州.金沙首届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暨全国山地竞速积分赛赛事保障中的表现进行分析, 对救援队10名同学进行研究, 经过8周训练后进行检验, 实验表明: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救援队队员的身体素质, 为技术训练提供基础, 还能为又好又快完成好救援救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户外运动救援队,专项体能,训练,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登山协会官网.

[2]刘晨.定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验管窥[J].运动, 2014 (13) :38-39.

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8

1.户外运动简介

最早的户外运动是一种生存手段, 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采药以及战争而不得不进行野外生存, 二战期间, 英国首先将野外生存引用到军事训练中来提高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在二战结束以后, 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野外生存和人们的生活休闲结合起来, 发展成为了现代的户外运动。对户外运动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登山运动中心对户外运动的定义为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以及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与足球、篮球等现代体育项目相比, 它主要是在户外或者野外等自然场地 (非专用场地) 下开展的运动项目, 提倡的是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常见的户外运动项目有远足、登山、漂流、溯溪、攀岩、自行车、野外生存、山地滑雪等等。正是由于户外运动的挑战性探险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性质, 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都市人群, 同时户外运动也逐渐的被引进到企业素质拓展和高校体育教学当中。

2.户外运动走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1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虽然户外运动较晚的传到中国的, 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的快。有关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2年我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就已经达到了7000万以上, 户外运动产业也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而在这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大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因为户外运动的大部分人群都集中在18—34岁之间。目前各大高校户外运动社团比比皆是, 据调查60%以上的大学生都喜欢户外运动, 有30%的大学生参与过户外运动。于此同时, 大学生常见的集体活动例如春游秋游等也逐渐开始选择户外运动, 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举办越野比赛等户外活动。而在2003年, 教育部就已经明确将户外运动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范畴,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了户外体育课程。户外运动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休闲运动的重要方式, 高校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

2.2户外运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

从户外运动项目上来看, 大多数的户外运动都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 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最近几年屡屡出现的户外运动伤亡事故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统计, 从2007年到2014年, 我国每年在户外运动中丧生的平均人数有29人上升到了48人, 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的“驴友”。很多户外运动都是危险性较高的项目, 例如漂流、攀岩、溯溪等, 它们不仅需要专业的保护设备, 还需要专业的运动知识, 同时还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另外, 登山、野外生存、远足等项目都会选择一些高山丛林地带, 很多人缺少对这些自然场所的了解, 盲目进入增加了危险性。很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的野外求生技能培训, 缺乏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 在遇到危险时缺乏自救技能, 这些都给参与户外运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因此,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专业的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户外运动渗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

3.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户外运动的本质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参与户外运动过程中, 需要身体机能的各个部分的参与, 不仅有对力量的要求, 同时还有对身体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耐性的要求, 参加户外运动项目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另外, 与1000米和800米等运动项目相比, 户外运动更有趣味性, 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户外运动可以使得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 学会生存, 懂得生活, 提高动手能力, 在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很多户外运动都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 例如攀岩、跳伞等项目, 这些项目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乐趣,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因此, 户外运动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身体、心理、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2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课程改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的扎根于各个教育领域, 高校改革也势在必行。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以老师教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不是很高, 体育成绩考核也以体育成绩为主要参考, 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户外运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趣味性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以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为主,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同时, 户外运动不仅在锻炼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也非常符合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4.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户外运动的策略

4.1加强户外运动课程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户外运动以传统的体育教师为主, 但是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没有经过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同时, 体育教师个人缺少户外运动的经历和经验, 在户外运动教学中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培养户外运动专业教师是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前提。学校可以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培训、专业技能考试等方式内部培养体育教师具备户外运动教学的能力, 也可以通过引进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来提高户外运动教师的师资力量。同时, 学校也可以与专业的户外体育俱乐部合作, 一是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与体育教师一起完成户外运动教学, 二是可以让体育教师到俱乐部进行专业的学习,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为户外运动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4.2完善户外运动课程的内容设计

户外运动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 户外运动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的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掌握户外运动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户外运动理论知识、专业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 同时还包括运动装备的选择、户外生存技巧培训、户外应急能力培训等。而教学效果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 包括身体素质上的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4.3提高户外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户外运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需要较高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在体育部设立专门的户外运动管理部门, 采用一级管理体制对负责户外运动教学进行专门的管理;其次在经费投入上面需要加大投入, 因为户外运动很多项目需要专业的装备,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加大经费投入是必要的;第三, 教学过程的安全管理。首先教师要提前了解熟悉教学的户外场地, 对存在的危险进行标记或者排除, 然后根据场地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教学内容, 配备专业的运动装备和医药装备, 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场地介绍、运动技能培训以及注意事项培训等, 在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有教师进行流动性的管理和控制, 避免意外的发生。

结论

户外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已经深入到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当中, 同时户外运动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将户外运动引进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当中对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了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为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户外运动,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晶.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J].学校体育学, 2013, (29) , 60~62.

[2]马广卫.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9) , 130~132.

高校户外运动 篇9

为了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实现学校体育多功能的发展目标,有少数高校尝试着将户外运动列为学生学习的课程。此项运动很快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户外运动被纳入高校体育课程进行研究最初源于张志坚和董范。

2、研究对象

以黄冈市市区4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即黄冈师范学院、黄冈科技技术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按随机抽取法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100个学生、10位教师。

3、黄冈市高校户外拓展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意愿情况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参与户外运动的爱好意愿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12.2%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愿意,80%的大学生选择了愿意,7.8%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尚无不愿意参加的问卷。

结论表明,黄冈市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参与意愿是非常强烈的,但由于学校等各方面的问题很少有机会参加户外运动,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需求。

3.2、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情况

在400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293人,占79%参与过户外运动,只有21%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与过户外运动。

3.3、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调查与分析

从表1数据表明,黄冈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主要有4种,依次是纯AA制组合、社会户外俱乐部、学校公体选修课、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目前未开设。由此可知目前黄冈市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多为个人组织和社会行为,学校的参与因素较少。本文调查4所高校中,仅有黄冈师范学院非体学生有户外运动公共体育选修课,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里开设有户外运动俱乐部,其他大多都是自发结合的纯AA制或社会户外俱乐部。虽说大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裕,但平时要上课,只能在节假日里进行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黄冈市高校学生参与形式主要有纯AA制组合、社会户外俱乐部、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和学校公共选修课四种,在黄冈四所高校中还没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黄冈市各高校学生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很高;黄冈市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促使绝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的参与过户外运动,说明户外运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黄冈市高校学生对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选择操作简单、花费少、安全系数高的项目,但也不缺乏喜欢探险的勇敢者。

(2)影响黄冈市高校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因素有:师资力量不强、场地器材不足、经济不充裕、学校领导不重视。

4.2、建议

(1)提高师资专业能力,保证课程的开设,鉴于很多高校学生对户外运动较为感兴趣,尝试开设有关户外运动课程,使学生更便于加入户外运动的行列。尝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户外运动教学技能培养工作的力度以解决开设运动课程缺少专业教练的指导这一现实问题。

(2)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在高校要经常的开展户外运动专业知识讲座,运用多媒体通过理论课教学和专业知识讲座,介绍户外运动概论、讲授户外运动基本知识和教授各种户外装备的使用。初步理解户外运动理论知识,并要求对生存技巧有一定的了解。为参与户外运动奠定理论基础和技能保证。

(3)加大对户外运动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资源的调节配置,有效地利用各种商业资源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或者其它饮用水厂商。以此来扩大户外运动在各高校甚至全社会的影响,让爱好者自觉的参与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1999,6.

[2]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A].2002.

高校户外运动 篇10

自1989年4月1日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户外运动社团——北大山鹰社以来,户外运动在国内高校逐渐发展壮大,倍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户外运动具有自然性、实践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理想的体育休闲手段,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所高校(昆明大学城)同时坐落于昆明市呈贡新区,占地43.15平方公里;云南农业大学地处昆明市盘龙区北郊,依山而建,北接黑龙潭公园与植物园;西南林业大学校址位于昆明东三环,依山而建,毗邻昆明世博园、白龙寺,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本研究以昆明市6所高校的57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拟为“户外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二、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

(一)在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与俱乐部(协会)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昆明市各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情况明显不一样。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所高校(简称“昆明大学城”)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是共享制的,也就是说本校的学生选课后可以到其他学校上课并参加考试。而有关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主要有《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定向越野》3门实践课程,俱乐部(协会)方面只有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昆明理工大学户外运动协会”,也属于资源共享范畴之列。但该协会是由学生社团自发性组织的临时性俱乐部,开展了登山、山地穿越、野营等项目。云南农业大学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野外生存》和《户外运动》2门课程,但据笔者调查这2门课程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同时该校有大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西南林业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实践课程。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昆明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共享”值得我们借鉴引用。

(二)在昆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开展的情况

1. 在昆高校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知程度。

人的认知主要包括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身体运动认知三大类。户外运动的认知主要有概念、体育运动方式以及受控因素等知识的认知。被调查的578名学生当中对户外非常了解的有108人,占18.6%;比较了解的有169人,占29.2%;不太了解的有118人,占20.4%;完全不了解的有183人,占31.8%。这些数据表明户外运动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有31.8%的昆明市大学生完全不了解户外运动,这反应出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和普及程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 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信息来源。

调查中显示,户外运动信息资讯来源最多的是通过朋友和同学来获得的,这就有266人,占46.1%;依次排序是大众传媒有181人,占31.4%;父母亲戚有60人,10.3%;课堂上有42人,6.2%;其他为6%。从数据可以看出,朋友和同学是昆明市大学生获得户外运动信息的主要来源;昆明市大学生获得户外运动信息通过大众传媒排在第二位,说明我国要加大大众传媒对户外运动的宣传力度;户外运动的信息在课堂上获得排在最后,说明教师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对户外运动信息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户外运动。

3.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的户外运动喜欢程度, 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是衡量户外运动开展情况的一个标志, 也是户外运动在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户外运动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参加户外运动可以达到“身心兼修、魂魄并铸”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培养。被调查的578人中, 非常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学生有226人, 占39.1%;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学生有221人, 占38.3%;对户外运动表示一般倾向的有82人, 占14.2%;表示不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有49人, 占8.4%。从整体上看, 在昆高校大学生对参加户外运动的态度比较积极, 对户外运动的认识持主观、肯定的态度, 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参加户外运动持有比较积极和喜欢的态度。

4. 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参与动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出城市、走向户外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自觉地与运动健身结合起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户外运动热潮”。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健康需要,依次排序为娱乐、丰富课余生活、提高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审美情趣等。

5. 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项目调查。

目前我国流行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有:蹦极、登山、攀岩、攀冰、滑雪、穿越、定向、远足、漂流、冲浪、滑翔、滑水、潜水、滑草、高山速降自行车、越野山地车、热气球、溯溪、拓展、飞行滑索等。但高校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只能开设部分户外运动项目。目前在昆高校大学生比较喜欢开设的户外运动项目有郊游、远足、登山、野营等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开展比较符合“昆明大学城”以及西南林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地理自然环境,更有益于大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影响云南省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

1.缺乏宣传是影响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高校的体育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浅泛、方向飘忽不定,学生学练盲目顺从、目标不清等问题,大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缺乏宣传是导致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发展缓慢的原因。

2.经费不足是制约户外运动开展的瓶颈。大多数户外运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而学校没有专门的户外运动经费支持,例如野营、越野骑行、潜水等一些项目的专业装备价格不菲,再加上出行时的餐饮费用等,会使大部分学生望而止步。

3.合适的运动项目是影响户外运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多数学生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局限,只参与一些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运动项目,认为同样可以健身,愉悦心情。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学校周围自然环境和教学条件所允许的运动项目是影响户外运动迅速开展的先决条件。

四、小结

昆明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共享”属国内高校资源整合优化利用的典范,对国内大学城的资源优化整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昆高校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知程度、喜欢程度、参与动机等方面的认可程度,表现出户外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户外运动的宣传、经费问题以及适宜运动项目的选择是影响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昆明市6所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认知程度、喜欢程度、参与动机、参与项目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了解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开展现状, 为促进在昆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和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钟镇吉.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0:4-5.

[2]何劲鹏, 姜立嘉, 等.身心兼修、魂魄并铸: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J].体育学刊, 2010, 17 (4) :50.

[3]余宗贤, 宋天华.试探我国户外运动的前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2) .

[4]姜丽.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价值取向[J].南京体院学报, 2003, (6) .

高校户外运动 篇11

【关键词】跳远 运动员 损伤

1前言

跳远是一项高速度、高展度的极限运动。其运动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从事跳远运动有受到损伤的潜在危险。但是只要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在运动实践中的各个层面积极预防,不断改进训练条件,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为此本文将对跳远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四所高校35名跳远专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运动员20名,女运动员15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跳远运动损伤的文献资料,包括近几年的学术论文,对高校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等进行研。

2.2.2问卷调查法

设计损伤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损伤部位、性质、时间和原因等,发放问卷35份,共回收33份,回收率94.29%,剔除无效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85.71%。

2.2.3数据分析法

运用体育统计知识,对咨询、调查、访问等收集的有效数据,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跳远运动员各年龄阶段受伤情况

在所调查运动员中,高校跳远运动员的受伤人群主要集中在18-25岁的运动员之间,由于这期间运动员身体还处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素质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加之心理活动不稳定,技术动作还不成熟等等,所以导致这个时间段的运动员受伤的几率较高。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运动年限的增加,心理会逐渐达到稳定,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逐步稳定技术动作,从而减少对损伤的发生。

3.2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3.2.1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分析

调查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别为踝、腰、膝、胫和脚最为明显。其中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损伤人数最多,损伤率都为25.71%,脚的损伤人数为7人,损伤率为20%,位居其次,腰和胫部为4人,损伤率为11.42%。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因采取合理的预防手段,减少损伤的几率,尤其是避免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

3.2.2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程度分析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调查可知,在4所高校的35名跳远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轻度损伤有23人,占65.57%,位居第一:中度损伤9人,占25.71%,位居第二:重度损伤3人,占8.57%,位居第三,所以高校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以轻度损伤最为普遍。

3.3 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时段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时段主要是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占所调查运动员的77.14%,其次是素质练习中,占17.17%,还有一少部分在准备活动中受伤,占5.71%,在放松活动中没人受伤。由此可知,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在运动员运动负荷、运动量的安排中,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4高校跳远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表1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统计表

序号原因人数百分比(%)

1错误的技术动作1542.86%

2准备活动不充分720%

3身体素质差411.43%

4注意力不集中38.57%

5思想上不重视25.71%

6过度疲劳25.71%

7场地原因12.86%

8意外受伤12.86%

由表1可知,高校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占调查人数的42.86%,是损伤人数最多的,其次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占20%,占损伤原因的次席,身体素质差,占11.43%,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的不重视、疲劳、场地等原因也是造成损伤的一些原因。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技术动作对预防运动损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加强对正确技术动作的教学,纠正错误动作,减少受伤率。

4结论

4.1跳远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别为踝关节、腰、腘绳肌,膝关节、胫和脚。

4.2跳远运动损伤大部分都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过度疲劳技术动作错误引起的。

4.3通过加强预防损伤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

4.4正确地认识和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对于预防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2。

[2]曲绵域.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创伤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84-85。

[3]于文谦.运动损伤的恢复对策[J].体育科学,1999,19(5):49。

高校排球运动发展抉择 篇12

1.技术难度大

由于排球规则中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不允许球体落地和停留,所以,排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排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科学报告指出 :培养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需要8年多的时间,而我国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最少为7年多, 最长为13年,可见,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需要从小培养, 这就是该运动的实际情况,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2.学校不重视

我国排球教育是从小学抓起的,但是,由于我国小学学校不重视体育科目,小学体育课课时安排较少,根本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再加上我国排球教学没有系统的安排,小学体育和初中体育间缺少联系,这造成了学生所学知识不完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排球技术的提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小学生的体育经费是1.4元 / 人,中学生的体育经费是3.5元 / 人,小学和中学的体育器材使用率是40%。可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普遍很差,排球教学情况更是难以想象。

3.训练难度大

国际排球网高为男 :2.43米、女1.85米,这对于不是从事专业比赛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都难以完成排球运动的简单动作,学生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都难以完成,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更是难以做出干净利落的扣球动作,排球教育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二、加快高校排球运动迅速发展有效办法

1.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排球教学教材都是重在强调排球动作的规范性,而对其实用性却没有真正的研究过。大学生学习一些标准的排球动作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在实战中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况且有些排球动作由于难度太大,对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些学生为了练会这些动作易发生受伤现象,这就让排球运动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因此,排球教材内容不适应教学需要是客观存在的,教材内容一定要进行改革。只有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学到实用的排球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排球水平,才能推动排球事业的发展。

2.改善教学方法

排球教学的意义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我国大学生的身高普遍偏低的现状,我们要降低排球网的高度。一般男子网高2.2米、女子2.0米为最佳,这不仅保证了学生进行拦网防守,也降低了学生发球的难度,排球比赛变得激烈了,排球比赛的欣赏价值提高了。 第二,针对比赛排球过硬,易对学生手指造成挫伤的问题, 我们采取用软式排球和气排球代替比赛用球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和比赛,这样学生就不会在怕挫手指、伤手指问题出现, 排球训练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第三,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排球水平不同的现状,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学有专长,提高整个排球队伍的实力。

3.多组织排球比赛

我国高校学生人数很多,他们是新时代的主人,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着很大的激情,如果学校能够组织好学生进行排球比赛,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排球活动中,这对学校排球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 :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开始热爱排球活动,他们积极组织开展校内篮球比赛,而且带动了全国学校学生参与排球比赛的热潮,让排球运动真正的发展起来。当前,我国高校内的排球球迷很多,他们不仅自己热爱排球运动,也经常带领别人参与观看排球比赛和参与排球运动,这让排球球迷队伍不断壮大,这为排球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引入软式排球

排球比赛是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那些弹跳力差、身高较低的人都达不到排球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排球运动变成了极少数人的运动,这完全违背了排球运动创造者的意愿。而日本软式排球却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由于软式排球有一定的弹性,它的手感更好,也不易让学生受伤,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我国政府也认识到软式排球是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它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乐趣,也可以为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我国教育部正是把软式排球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中, 让学生从小就可以学习排球,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排球水平。

5.增强排球的休闲性

排球运动要想迅速发展,就需要全民参与这项活动,让这项运动真正的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排球运动的竞技性,也要认识到排球运动的休闲性。只有让人们群众都喜欢参与这项活动,都喜欢观看这项比赛,那么排球运动就真正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项运动才能经久不衰的发展下去。

三、结语:

排球运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体育活动,它不仅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让人们的身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国高校一定要认识到排球运动的重要作用,多举办校内排球运动比赛,多让老师组织学生参与排球活动,从而带动校内学习排球的热潮,提高学生的整体排球水平,推动国内排球事业的发展。

摘要:排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更可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好处。但是,由于排球运动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竞技的需要让它在发展中偏离了轨道,大众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逐年降低,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高俅排球发展面临着重大改革。

上一篇:大理旅游业下一篇:稳定性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