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精选12篇)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1
摘要:高水平体育运动员档案及其管理是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从研究确定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内容入手,分析了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对策,以加强新形势下高水平体育运动员的有效管理,为学校领导决策和高水平运动员的成才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优秀运动员,档案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是高校体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管理是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高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衡量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档案,可以展现高水平运动员的思想品德、训练比赛、学习生活等基本面貌和成才发展的轨迹,为领导决策和运动员各方面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对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各方面的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实践证明: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水平运动员的档案管理还较薄弱,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研究确定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内容,分析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的对策,不仅有利于新形势下高水平运动员的有效管理,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急需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及其内容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是在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和反映高水平运动员学习、训练、比赛、生活等各项内容的对高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根据高水平运动员教学、训练与管理的实际,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学籍管理类
主要有:高水平运动员录取资格的有关文件、高水平运动员录取的电子信息档案、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名册、高水平运动员体育合格标准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变更(升级、留级、休学、复学、退学)材料、高水平运动员考试考核的成绩档案、高水平运动员不及格补考名单等。
1.2 体育教学类
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高水平运动员指令性、指导性教学文件(教育改革、教学计划、教育制度、办法、规定、条例);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师任课及场地安排表、课程进度表、教学总结、教案、教材(教科书、讲义、录音带、录像带)、课程类型及分配;考试办法、标准及试题库、历次考试试卷等等。
1.3 运动训练与竞赛类
主要有:训练档案,包括整体训练计划、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员的特殊训练计划;竞赛档案,包括赛会规模、日期、地点、竞赛项目、规则、竞赛纪录和比赛成绩等等。通过对训练与竞赛档案的记录、整理与分析,不仅可为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和改进训练方法,提高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强化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和培养,提供可靠的考核依据。
1.4 技术档案类
主要有:高水平运动员入校的初始档案,包括年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身高、体检材料、爱好、技术特长和选拔成绩等基本情况;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期档案,包括每学期的训练指标、达标情况、测试成绩、比赛成绩、技术水平提高的幅度等等。以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个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素质、体力、耐力的程度,为制定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成才计划提供参考。
1.5 体育场(馆)设施及器材类
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面积、种类;体育器材账目;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办法;有关训练与比赛用的场(馆)、器材、装备等的使用报告及其文字、图片与录像资料,以及自行研制或引进各种设备器材的原始材料等等。
1.6 医疗保健类
主要包括:结合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比赛所进行的医务监督计划(含心理训练与咨询),保健措施及其临床效果的观察、记录与研究资料;高水平运动员疾患、外伤及意外损害的病案等等。
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整体材料不全面,不系统
高水平运动员档案不全面、不系统是突出问题。由于我国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时间较短,而且数量少,一开始是试办,这方面的资料较少,大都集中在学籍管理类和体育教学类。明显缺少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与竞赛类档案、技术档案类、体育场(馆)设施及器材类、医疗保健类等档案内容。
由于高水平运动员档案不全面、不系统,也就缺乏可靠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这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强化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和培养,极为不利。
2.2 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卷内材料形式化,简单化
即使高水平运动员档案大都集中在学籍管理类和体育教学类,其中的卷内材料有些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如高水平运动员登记表、学生登记表、奖励登记表等一些表格填写不完整;有些高水平运动员的表现、鉴定、考核材料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全面反映高水平运动员各方面素质的动态发展;由于受训练、比赛等因素的影响,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不固定,其学习的材料往往不能成套收集等等。
2.3 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常管理大都依托体育系或公共体育教学部,有的高校还同时委派高水平运动员所在系(院)来管理,而高校内部的档案管理又有专门机构,这样,多头管理,对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规划,致使档案的整理、检查、指导及转递等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甚至混乱的现象,档案的查阅、借阅管理也欠制度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管理还基本处于手工阶段,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较少,这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及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的基础设施不配套,有的高校尽管也配备了微机等现代化设施,但将档案的有关信息输入到微机管理的方面少,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档案阶段,没有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2.4 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利用率低
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利用工作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从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入校到毕业离校,其档案大都由体育系或所在系院管理和使用,一旦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离校,其档案也就束之高阁,丰富的档案资源被闲置,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档案的借阅、移交手续不完备,长远来看,也就无法提高利用率。
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管理应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并应加强对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领导和管理,以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作用。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程序
针对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高校首先要强化学校档案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与管理的职能,把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中,与高校的档案管理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其次,要加强高水平运动员所在系院的管理权限,明确其责、权、利;此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广大师生都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是高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优秀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3.2 实行专人负责,建立管理网络
高校档案馆(室)应设有专职人员负责指导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在体育系(部)设一名负责人和兼职人员具体负责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收集网络系统,把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中。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改变传统的坐等送交的收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对每学期的学籍管理类、体育教学类、运动训练与竞赛类、体育场(馆)设施及器材类等档案材料采取集中收集,对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类、技术档案类、医疗保健类等部分零散材料采取上门收集的方式。及时了解档案材料的信息,拓宽收集的渠道,做到收集档案材料及时准确、保质保量。
3.3 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
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各高校要依据《档案法》和的《档案法实施细则》,健全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制度及档案的整理、转递、查借阅、统计制度,按制度办事,做到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杜绝收集不齐全,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转递不规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配备必要的专用电子档案设施,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传真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将重要的、特殊的档案信息刻录成光盘保存,实施网络化管理,实现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3.4 充实档案内容,树立档案利用意识,提高档案利用价值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档案价值的体现。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材料的内容决定着档案的利用价值,所以,除上述的六类内容外,各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尽可能地扩大高水平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同时,高校要提高档案利用意识,变被动利用为主动利用,主动地利用档案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服务,做好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翠芳.关于加强省优秀运动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苏志.普通高校体育档案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4).
[3]王义坤.浅谈冰雪运动队档案管理[J].冰雪运动,1996,(1).
[4]张丽芬.基层运动队文档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3,(2).
[5]郑建岳,等.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2
在《20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有关规定》的“录取”要求中,只是做出这样的规定:对体育专项测试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本科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由招生学校提出申请,市招办审核后向考生志愿学校提供档案,由招生学校决定是否录取;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0%的,招生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人数的30%。由招生学校提出申请,报市招生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录取。
而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的“统考招生办法”中要求,除了年要求的两项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数作了限制,其中要求“本科院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数控制在国家核定的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高职(专科)院校的招生人数控制在本校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83-03
Investig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based on the SCL-90
NIU Wei,CHEN 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used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to test 404 high performance athletes from 25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evaluated thei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is relatively poor; various indexes of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re higher than normal values of adults nationwid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mental illness factors of high performance female college athlet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ame of male athlet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mental illness factors between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s of different classes;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higher performance freshman and senior college athletes is relatively poor; the anxie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main effect of gender and class; the mental illness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main effect of gender; the anxie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 and clas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SCL-90;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athlete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即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情绪变化合理,焦虑水平适度,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发展良好,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及独立性强[1]。近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截至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可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全国共235所,研究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发展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活跃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促进高校之间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交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2](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旨在掌握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5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进行SCL-90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6份,有效问卷404份,其中男运动员228人,女运动员176人;大一105人,大二129人,大三122人,大四48人。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测量工具。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对照,量表共有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分别反映测试对象9个方面的症状。此外,包括1个其它因子,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从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偏重(3分)、严重(4分)进行评分。(2)9个因子的分半相关系数介于0.77~0.91(校正后),总体分半相关系数为0.85;用库德—理查逊(K-R20)进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后发现,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62~0.89,而全量表的则高达0.9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SCL-90的效度。采取因素分析的方式对效度进行检验。经二阶因素分析并加以正交旋转后,发现9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1.9%,各因子的因素负荷量介于0.44~0.73,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4)测试程序。在调查前对全体被试者解释调查的意义,被试者同意接受调查后运用统一指导语,现场发放与回收。
2)数理统计。
将采集的全部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并结合Excel在电脑中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说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造成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有:(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要承受学习和训练比赛的双重压力。(2)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感情也较为丰富的人生阶段,同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人生价值观念,也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成绩比一般大学生要差,而他们大学毕业后大多不向专业队发展,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就业压力很大,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2.2性别、年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高校男女高水平运动员在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由表2可知,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其它因子则没有性别间的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生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关。女生较男生更敏感而多疑、容易多愁善感、情绪化等。研究发现:男女性在对自己今后成就的期望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有比男性更低的期望[4]。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的归因模式属于一种“低期望的自我贬抑模式”,即“把成功归于运气,把失败归于缺乏能力”[4]。正是这些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行为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失望。
2)高校不同年级高水平运动员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高校4个年级高水平运动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恐怖、偏执6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在人际关系因子上,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焦虑因子上,一年级与二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四年级与一年级、二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3)。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这可能与一年级新生刚踏进大学校园,还处在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过渡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适应环境能力差有关;到了二年级、三年级,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面临论文答辩、就业等压力。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院一项调查显示:51.4%的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5]。
3)性别、年级在SCL-90各因子上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从表4可以看出,焦虑因子与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由表5可以看出,焦虑因子同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3结论
1)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
2)高校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运动员;不同年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3)焦虑因子与性别、年级的主效应均有关,精神病性因子与性别的主效应有关;焦虑因子同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孔令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12-113.
[2]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31-35.
[3] 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济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18-125.
[4] 盛绍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38-139.
[5] 徐献红.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 经济师,2006(5):97-98.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学管理研究 篇4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宗旨是,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和为国家输送高文化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总目标。
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教育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 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历, 且获得国家二级、一级以上证书的运动员 (高中阶段在省级 (含) 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或近三年内在全国 (或国际) 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可报名参加普通高校体育专项测试和文化课 (单独、统一) 考试, 被择优录取的优秀运动员, 称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高水平运动员一般由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及国家专业队现役运动员组成。他们大都是从中小学开始边学习边参加业余体校的训练。随着运动量与强度的不断加大, 学习时间逐渐减少, 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就相对其他普通同学薄弱了许多。
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社会劳动就业和用人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的社会也带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给退役后运动员造成了很大的就业生存的心理压力。高水平运动员被普通高校录取后, 一部分运动成绩一般, 没有太大上升空间的高水平运动员或退队运动员依然需要在高校边训练边学习, 还有一部分运动成绩更为优秀的专业队现役运动员仅仅是挂名在高校。在学期间, 这些挂名在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只代表学校 (国家) 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体育活动。不参加高校教学计划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本科学制四年正常毕业。成绩突出且还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高水平运动员还会直接保送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样的现象在我国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普通高校中是非常普遍的。据相关调查显示:有95.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对于就业非常重要, 有62.8%的被调查者认为运动员实际文化水准与现有学历不符;有66.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退役运动员就业必须是运动成绩和文化素质都优越。可以看出, 高水平运动员对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望, 能清楚地认识到接受高等文化教育对其就业的重要性。从理论上讲, 高水平运动员应该和普通大学生同样享有在高校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在高校中学训矛盾现象使高水平运动员尤其是挂名的高水平运动员接受高等文化教育举步维艰, 必须牺牲学习文化知识时间, 脱离高校教育环境来满足完成专业训练及比赛的任务。只重视要求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育成绩, 而不关心不要求他们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这实际上是与高校中提倡的“体教结合”培养思路背道而行的。因此, 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奥运会后的制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中就包括, 大力推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
高水平运动员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边训练、边学习是其具有的特殊性。“体教结合”不是口号, 高水平运动员在主观意愿上渴望享有和普通大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只有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才能满足其主观上渴望学习的意愿。那么, 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学训矛盾的教学管理问题, 怎样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和理念, 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与教学目标和高水平运动员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学习是终身教育, 高校运动员不仅要为校争光乃至为国争光, 还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学业。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文化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 最终达到“体教结合”的目的。
3 建立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教学管理机制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 调动和维护教学积极性、创造性,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维护大学生 (高水平运动员) 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的合法权益, 规范教学管理行为, 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大学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完成高校教学计划内的文化课学习和考核任务, 要遵守普通高校制定的学籍管理规定, 如:入学报到、修业、考核、休学、复学、转学、毕业、结业与肄业等。只有具备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高水平运动员教学管理管理制度的客观条件, 才可以切实有效地保障高水平运动员参与高校文化教育的学习中。
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发展潜力大致分为在校学习、训练与挂名 (不参加文化课学习) 两种高水平运动员。关于高校挂名的高水平运动员因在专业队训练不能到校参加正常的文化课学习的问题,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与各高校教学应结合实际, 以培养高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为本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这也是实现高校“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的保障之一。
3.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也称为弹性学分制, 是以选课为前提, 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 在规定的最长年限内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高水平运动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训练、比赛任务等实际情况, 按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的规定, 合理安排修业时间完成学习考核任务, 以更好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顺利毕业获得学位。
3.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是指, 通过因特网、WEB浏览器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活动, 以通过网络电子技术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相对传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而言, 《网络学习》平台在保证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 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 丰富和共享的网络化专业学习资源。 (2) 以各自不同专业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3) 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薄弱, 专业不同、集中学习时间少。《网络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 高水平运动动员可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自主的学习。按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的规定, 在规定的年限完成文化课学习、考核合格方可顺利毕业获得学位, 按照各高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 学训成绩突出的高水平运动员同样享有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
根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和专业训练的特点的现状出发, 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适应高水平运动员发展的教学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体教结合”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进一步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一飞.关于我国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M].浙江杭州师范学院.
[2]王爱华.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管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浙江体育科学, 1996.
[3]平杰, 等.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与研究[M].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殷学峰, 等.我国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学训矛盾"情况的现状调查[M].辽宁体育科技, 2006.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5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 口王荣何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
队的理想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高校办高水平乒乓球队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内部环境的管
理方而:组织结构体系的管理,运动员的管理,教练员的管理,办队形式的管理,经费来源的管理等;外部环境的管理方而:1.加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化运行;2.高校高水平乒乓球
运动队体制向俱乐部形式转型;3.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走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路。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管理模式 }}J舀
我国普通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实 践与探索,我们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如何昔理有了一定的了 解和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它仍然处于成长期,还 不成热〔)马克思主义析学认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创立与成长 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形”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不断 认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的创立和成长也是如此、)1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内部环境的管理体系 1.1组织结构体系的管理
对高水平运动队实行科学、严格的昔理,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关键〔)要使高校运动队组织昔理体系非常的健全、完备,高校既要重视横向昔理又要强化纵向昔理,做到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横向昔 I}一方面是指在学校(或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卜,由体育部负责协调与教务、则 务、总务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体育部为 主共同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在学习、生活、经费等方面实 行统筹昔理,保证高水平运动队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是指形成各省市同一层次(大中小学)横向中一块的 领导机构,研究解决木块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 短、)纵向昔理一方面是指将重点放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比 赛两个方面,如制定严密系统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建立严格 的生活、学习和训练纪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数,确定 阶段和年度参赛计划等;另一方面是指建立一个由各省市高 教局(厅)及其建队高校一省市教育局及建队中学一区县教 育部门及其建队小学,组建定向领导机构,并由高教局牵 头,制定发展和训练规划,明确各自任务,密切上、中、卜 联系,加强协作、1.2运动员的管理
1.2.1运动员的选拔与组队
运动员的选材是训练和比赛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材的准 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以后的训练中取得优异的成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绩〔)纵观高校乒乓球的发展历程,其共同点是均有一个合理 和完善的运动员人才选拔体系、)1.2.2运动员的学习与昔理
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比赛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 在的、在运动员的学习上,走访北航、南开大学以及复旦大 学等几所高校,各高校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必修课程比较 少,而且有大量的任意选修课,这样机动性和灵活性很大、)作为大学生,队员们在学习上和一般学生同等对待,根据学 校的有关规定每学期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成绩至少达 到中游水平,如果不及格,必须自动退出乒乓球队〔)当然,在运动员的学分的确定上,也有一此学校还根据运动员在训 练和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学分补贴或者直接降低标 准,如50分当作及格的方法、1.2.3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1.3教练员的管理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群体智能 结构,它的群体组合和昔理方式都影响着训练效果、)因此,对它的昔理也构成了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昔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对教练员的调节和刺激作用,提高教 练员的待遇,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提高训练和比 赛水平〔)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校高 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昔理体制在性质上也应从以行政计划手 段为主的昔理方式逐步走向以经济、法律为主的昔理方式,并且在市场经济体制卜,各个层次和范围内的责、权、利重 新划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昔理模式、)1.4经费来源的管理
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要想在资金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彻底 改变行政、计划昔理卜的对国家的依赖思想,将运动队真正 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办队〔)同时还要进 一步学习和运用现代企业的最新经营昔理理念来提高运动队 自身的经营能力和集资能力,最终做到资金的合理支配、)2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外部环境的管理模式
2.1.加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化运行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中一靠抓训 练和比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严格地进行全方面的 昔理,使球队真正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因此,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必须努力做到以卜几个方面: 2.1.1规范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来源与出路
只有招收到优异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才能为取得 优异成绩打卜铺垫〔)另外,只有为运动员的将来做好安排,才能排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 比赛当中、2.1.2提高高校教练员乒乓球专业理论和现代运动训练理论 水平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在乒乓球比赛竞争十分激烈的今人,教练员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了一个运动队成绩的好坏〔)因此,提高教练员专业 理论水平,学习、掌握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i v得势 在必行、2.1.3改革竞赛体制,提高比赛质量
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要想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中一的竞赛体系,建 立适合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的竞赛体制,从而提高比赛 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运动水平的目的〔)z.z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体制向俱乐部形式转型
部分高校试办竞技体育俱乐部己取得成功经验、)目前,我国己有部分高校以俱乐部形式代替原来的高水平运动队,并取得不错成绩、)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在原有乒乓球队的基础 上,吸收部分企业,建立松散的董事会,创立准俱乐部,并 已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昔理中心注册〔)目前,该俱乐部己独 立参加全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从 以上学校俱乐部的运行效果可以看出,以竞技体育俱乐部这 种形式发展高校竞技体育,是完全可行的〔)2.3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走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 路
众所周知,体育经费匿乏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 的瓶颈问题〔)一直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主要都是 依赖学校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传统昔理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尽昔国家对教育事 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使高校 运动队提水平、上档次,必须要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运动 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问 题的有效手段、3结束语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形势卜,高校高水平运动 队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面临着许多非常严重的 困难〔)诸如训练指导思想不正确、运动员的来源渠道复杂;资金投入匾乏;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昔理体制滞后;竞赛体制结构不完善等等〔)因此,怎样在新 的形势卜使我国普通高校的竞技乒乓球运动水平在原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搞好改革与创新,怎样做到真正与iu_界乒 乓球发展全面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 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参考文献: f11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乒乓球》
李祥.学校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孙汉超,秦春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 999_ 圆同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6
摘 要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群体,有其自身的学习特殊性,受训练比赛因素的客观影响。参与网络学习越发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探讨网络环境学习的优势与劣势,无疑对缓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原有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高校,影响更为明显。高校网络的普遍建立使网络学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网络信息繁杂、缺乏网络学习素养、经济承受能力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网络学习对缓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产生的作用。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教育提高运动员信息识别能力,为高水平运动员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加强教练员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键词 运动员 网络学习 学训矛盾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以其特有的优势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改变正与日俱增。尤其在教育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使其负载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容量极大,这也使网络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学训矛盾使运动员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极大的阻碍。本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参与网络学习的优势与劣势,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突破制约,解决学训矛盾并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学训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2.特尔非法
走访有关专家及教练员的获取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信息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与学习现状分析
1.学训矛盾
高水平运动员由于具有学生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接受学校教学培养,同时要进行竞技训练以取得优异成绩。现在运动员培养中重训练轻文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教练员在进行训练时,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对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运动员的学习来讲,大部分运动员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据身体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训练,较早的参与训练,使运动员相对于同龄人参与学习的时间少,以至在义务教育阶段便因为学习时间的矛盾导致文化上的差距。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本身较差,学习时间被占用之后,对知识学习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加之,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也扰乱了运动员自己已制定好的学习计划。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也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疲劳感,身体疲劳不利于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2.低估自己学习能力的倾向
在学校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运动员不具备特殊性,采用统一教学教材和进度,无法在初始教育中弥补教育中的差距,极大影响了运动员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产生低估自己学习能力的倾向。运动员由于经常进行各种竞争和对抗,对失败和挫折存在这比较明显的抗拒心理。
运动员由于文化基础水平较差,学训矛盾等因素,学习目标的实现一再受到挫折,一旦受到挫折又常常与自己的学习能力相联系,导致运动员对学习缺乏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心态的产生会严重影响运动员产于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上运动员往往自认为运动成绩要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使运动员更加重视于运动成绩提高,而忽视了对学习应有的关注,忽视文化教育的作用。
3.个人经验的负面影响
经验具有两面性,既能成为学习的促进力量也能成为学习的阻碍力量。我国依靠的是高度集中的举国体制、大负荷运动量、专业化管理。在长时间的训练中,运动员会在教练训练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守旧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产生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极有可能降低运动员学习兴趣。个人经验在形成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创新而变得陈旧落后。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与网络学习的优势
1.网络学习种类多样化
网络学习种类除文本信息,还包括大量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通过各种形式有机融合,变抽象为具体,使知识的学习更加适合运动员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时间紧张的情况。而且网络学习的自由程度高,运动员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网络学习,运动员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过程,学习不再完全教师的限制。这一点能在程度上缓解运动员在训练和文化基础学习之间的时间矛盾。运动员在学习中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种类,形成主动接受教育。
2.学习兴趣的培养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网络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只要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就能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运动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通过兴趣的培养在学习中培养运动员自我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技巧。
3.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
目前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训练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半读半训。训练时间得到保证,但对学习影响较大。第二种是课后业余训练的方式,学习得到保证,但对提高训练水平较难。第三种是在籍不在校,学习训练不在校,只召回参加比赛。
这种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质的提升,通过网络学习能够充分改善教育中知识滞后的问题,网络学习使运动员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模式。
(三)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与网络学习的劣势
1.网络内容庞杂
网络信息内容庞大信息杂乱,既有有利信息,也混杂大量的不良信息,这对运动员学习和思想是影响是极其恶劣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是运动员在分辨学习内容时产生迷惑。运动员在获取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网络学习。面对网络浩大的信息资源,若不能快速高效的获取需要的资源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2.缺乏网络学习素养
网络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否则,很容易形成学习障碍。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被非知识信息吸引,不能合理利用时间。运动员由于本身特殊性对各种网络信息更加的敏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导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被其他信息所吸引导致学习时间比率过低,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使效率降低。
3.网络学习环境影响
我国数据通讯的资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用于网络学习的环境限制过多,网络学习平台不完善,无法满足运动员学习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运用网络学习为手段能较好解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角度,运用网络学习的方式对于缓解学训矛盾具有一定程度帮助。但是由于网络学习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发展,网络学习的优势对缓解学训矛盾的体现会越来越明显。
(二)建议
1.对于教练员、家长和运动员应在思想上重视文化学习,充分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加强运动员网络认知和素养的培养,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优势,提高网络学习能力,避免在网络学习产生障碍。
2.创建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促进运动员与指导者的交流,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拓宽学习空间,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丰富学习途径,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海勇,韩冬,邵斌,穆国华.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2] 朱丽琦.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办学体制的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 张豪锋,李海龙.网络学习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
[4] 魏宁.优秀运动员网络化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体系结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6).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具有学籍的南京体育学院单招生;在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 、EBSCO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查阅, 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就业现状并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 借此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 了解他们对本论文研究的一些看法, 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回收, 问卷发放210张, 回收201张, 有效200张, 有效率99%。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体育学院单招的100人里面, 只有10.1﹪的运动员对未来的发展不明确, 而在高水平运动员里面, 只有0.5﹪, 说明专业运动员对自身就业倾向明朗, 思路清晰, 但是89.5﹪的共同职业取向同时也说明专业运动员的就业面狭窄,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 这类人群的就业方向不想脱离本行, 但是位置有限, 这就是竞争力因素的客观存在, 运动员退役后和普通生相比毫无优势, 因此, 高校运动员毕业后的道路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一现象就带来了“僧多粥少”的状况, 导致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难, 其中主要原因有:
2.1 文化知识的不足
“立场不一样, 对错也就不一样。”运动员从事的运动训练, 对于文化知识学习, 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文化素质欠缺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在校运动员要将大部分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平时的训练当中, 这就造成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时间短, 文化知识摄取薄弱, 在校期间或多或少会夺得大小比赛的成绩和荣誉, 然而绝大多数单位用人并不考虑在校期间获得的运动成绩, 相比较文化知识和串联着的工作能力成为了一家公司招收与否的重要因素, 所以文化知识的欠缺对运动员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2 社交能力的不足
社交能力差并不是运动员本身造成的, 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训练当中, 必定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少很多, 而且封闭式训练也将运动员的平时生活连成了三点一线, 生活单一, 匮乏, 所以社交能力的不足同样是严重的问题。
2.3 社会对运动员的舆论与偏见
体育项目很多种类, 社会的关注度不同, 对各个项目的理解也不同, 在社会看来, 球类运动地位较高, 田径运动和搏击运动其次, 力量运动的口碑更是不好, 一直以来运动员被大家描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艰苦的生活也给运动员多少留下了不好的习惯, 运动员心知肚明, 但由于外界舆论过于强大, 运动员们一直默默地承受着这句话带来的压力, 同样找工作的人员来说, 举例而言, 篮球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在公司吸收后的地位一定截然不同。社会对运动员的看法也褒贬不一, 在国家对运动员的不重视导致运动员生活作风简陋, 并日渐让社会戴上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帽子, 大型公司和企业也运动员应聘很排斥, 择优录取普通生, 这也对运动员就业的一个挑战。
2.4 就业运动员之间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众所周知, 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难度日趋加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运动员自身的利益, 而且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和对后备运动员的培养。现如今中国的退役运动员和就业运动员每年递增, 体育事业各种项目就业人员越来越多, 导致运动员内部发生斗争, 很多高校运动员毕业后在一个岗位上竞争激烈, 面对毫无竞争力的我们, 临近毕业的人, 临近退役的人, 各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和不成文的规定, 内部的争斗和争执会比外界的传闻更严重, 不光要与社会的普通学生, 对于自我弥补和时间的竞争, 还要与同是体育生的同行竞争, 竞争更加激烈, 而且伤病困扰限制着退役运动员就业领域的范围。
3 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自身观念
运动员经常会认为自己和普通学生相比毫无竞争力, 认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文化知识不足, 没有其他特长, 这种心理与日俱增, 潜移默化的酿成了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生活态度, 其实大可不必, 对于同样的毕业生而言, 工作经验都是一样的。所以, 摆脱运动员这个头衔的束缚是必需的, 不要以为自己除了体育运动就没有优点, 毕业后任何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2 利用运动员的优势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提出:“人体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技能, 两者密不可分。”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即是生理活动也同样在心理活动, 现在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 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运动员在完成战术体系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项技术和体能, 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持之以恒的高强度训练之下, 运动员练就了这种顽强的作风和不轻易言败的意志品质, 这种意志品质也是普通毕业生所不具备的, 他们没有经历过在训练场上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 没有经历过运动员训练当中的惩罚制度, 没有经历过通过努力在经济比赛中胜利的喜悦, 所以运动员也拥有比普通学生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3.3 抓紧身边所有的机会
首先, 要做到给自己清楚的定位, 要想在就业道路上把握机会, 一定要抱有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而不能抱有等着一位伯乐领导让我一步登天的天真想法, 往往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怎样, 往往结果就是什么样子。其次就是要学会推销自己、边做边学, 就算别人对自己没有要求, 也要定期地给自己制定目标, 即使做错, 也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4结语现下高校运动员毕业就业情况形势严峻, 企业以及国家也并没有针对高校运动员就业的有效方案, 使得高校运动员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以上的总结, 希望高校运动员吸取意见, 在体育运动之余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为将来的就业之路打好基础, 做好准备, 希望高校运动员把握机会成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84-420.
[2]廖晨晨, 艾华丽.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J].第一健身俱乐部, 2010 (9) .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8
(1) 专业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一, 应做好全体运动员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刻苦学习、做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正确意识, 努力学好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 应从严要求高水平运动员, 不搞特殊待遇, 争取各种机会弥补这些运动员因竞赛而耽误的学习时间, 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考试方面, 尽量不给予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成绩加分待遇, 鼓励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合格的考试成绩。对于确实有能力的高水平运动员, 如果部分文化课考试不及格, 可安排重修, 确保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从实践上看, 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在严要求下进行高校的学习, 一般都能顺利达到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能正常毕业。
(2) 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培养时, 高校应该明白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不能与其他文化生同等对待, 因为这些运动员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上非常有限, 很多运动员都有竞赛安排, 因此高校应该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目标进行培养, 注重对运动员能力的培养, 充分尊重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可以将一般的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选修课上开设的课程应更多地与实际相结合, 让运动员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高校应该重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外语能力, 文理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基本能力, 培养运动员自学的能力, 以便在工作中培养出的运动员是名符其实的“专业型”或“胜任型”。
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综合素质的能力, 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的要求, 多参加实践活动, 多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因训练和竞赛影响, 体教部与院系应协调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论文) 等教学环节, 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不得降低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
2 运动队员的考试纪律管理
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学风建设, 在高水平运动队员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与育人环境, 营造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必须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员的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运动员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杜绝弄虚作假。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成绩的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 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队员, 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 高水平运动队全方位的管理
(1) 生活、待遇管理。
运动员的生活、营养和卫生条件直接关系到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以及文化学习。对运动成绩优秀、家庭生活困难的队员, 有关部门应给予困难补助;体育教学部每月给予一定训练补助;有关学院、学工处从奖学金、免学费等方面考虑加大力度, 参照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学金或减免学费, 或者参照国家等级运动员享受相应生活待遇。
(2) 训练、竞赛管理。
教练员要针对运动员不同的个体情况, 合理、有效、科学地安排多年与年度训练计划, 认真制定好每堂训练课计划, 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保证训练的质量。目前由于高校的竞赛体制还不太完善, 田径项目的竞赛较少, 田径运动队员得到奖励的机会也少。根据具体情况没有任务的运动队, 以训练态度和效果、训练出勤率、校级比赛以及定期的测验成绩为依据, 按其成绩发放补贴和执行奖励标准, 以此来促进运动队员的训练激情。
(3) 毕业、就业管理。
高校运动员就业与普通大学生相比, 由于受到文化素质、专业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偏见等等, 就业上难于一般高校文化生。这将直接影响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持续发展, 务必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签于此, 高校在高水平运动员结业时, 各院、教务处、学工处、毕业就业工作指导处、体育教学部应采取优先解决、优先推荐单位, 可鼓励优秀运动员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措施, 尽最大的努力扩大运动员学生的就业途径。这样一来对学校和运动员都有好处, 有利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拓宽运动员的发展途径。
4 完善各级比赛的奖励制度管理
首先, 要做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统一思想, 变消极为积极, 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其次, 适当加大奖励力度。这样给运动员长年的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以此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运动员奋力拼搏。
摘要: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员专业学习管理情况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应对策, 旨在促进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学习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4.
[2]陈至立.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上海)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开幕式讲话[R].2006.
[3]秦椿林, 等.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9
足球是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一个重要项目, 在此背景下,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的高校已经率先走出一大步, 有了完善的招生和运动员管理机制, 且都加大硬件设施及各方面的投入。从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成绩来看, 前四名基本都是这些省市的大学生运动队。从2001年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开始, 广西的球队除了有一届进了分区赛前八外, 其他几届则小组没能出线。这种成绩反映了足球在广西高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随着全国足球运动快速发展和全区各族人民对足球运动的期望和要求, 根据我国足球运动整体发展的目标, 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广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面临困境与发展现状进行初步研究, 找出发展规律并研究出相关对策, 以期对足球运动在广西高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1.2 研究对象: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
目前, 我国足球运动正处在历史最低谷, 足球水平已经从亚洲的一流水平跌到二流, 而联赛又充斥着假球、黑哨、赌球等各种丑闻, 观众人数急剧下跌, 国人对足球的信心大降。此时, 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青年一代的活泼、朝气、清鲜给大家带来的希望。特别是这几年的飞利浦及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办得有声有色, 深受各界关注。联赛中涌现出一批有潜力、有文化的大学生球员, 引起了中国足协高层及管理层的重视。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已经进入了第九个年头, 在此背景下, 各省高校都加大了对足球的重视与投入。广西也不例外, 20世纪90年代高校比赛每三年举行一次, 2000年后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区高校足球比赛, 并每年派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经过这些比赛, 广西高校足球运动员获得了锻炼, 开阔了视野, 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西足球队曾获得过全国分赛区的前8名, 战胜过一些发达的足球省份高校队。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但是广西地区发展特点等一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广西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广西高校足球水平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成绩不理想
经查文献资料可得, 广西高校只是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南区分区赛中进入过前八名, 其余七届都没能打进分区赛八强。这个数据说明广西高校足球队与发达省份高校足球队所存在的巨大差距。
2.1.2 生源质量较差
造成球队成绩差的原因, 首先是运动员的来源。调查表明我区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生源状况, 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 普通高中足球爱好者, 占31%。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 技战术水平低, 心理素质不过关, 比赛经验少, 缺少长时间、高质量的系统训练;第二,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 占57%。这是我区高校水平足球运动员的主要来源, 他们有一定的训练基础, 但仍需经过系统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第三, 职业球队退役运动员, 占12%。这部分人员水平相对较高, 比赛经验丰富, 能够直接参加比赛, 但是这类球员人数较少。2007年广西最后一个职业足球队解散后, 这类球员基本需到外省去招。但因优惠政策不完善, 外省的优秀运动员一般不选择来广西。
2.1.3 教练员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教练员基本上都由高校在职教师担任, 年龄在31~50岁。学历大多为高等体育院校本科, 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素质教育, 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缺乏专业运动队的实践经验。他们在实施足球训练过程中, 一旦出现训练计划外情况时, 就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同时他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进行运动队的训练, 因而在时间精力上以及对现代运动训练学和专项技术发展的了解和把握上, 都受到较大的限制。经查阅文献得知, 高校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局限性, 也影响了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水平的发展。
2.1.4 高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
从表1可以看出, 2005-2008年各年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广西赛区的球队数量也有限, 参赛率也逐年下降, 这从一定层面上可以看出教育厅和高校管理者不够重视。
2.1.5 硬件设施缺乏
高校硬件设施对于高校培养足球高水平运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硬件设施是制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另一原因。从表2广西各高校学生数与体育场地数表中可以看出, 广西高校无论人数多少都是一块场地, 人均只有0.707m2。而且不是每个学生都参加运动, 况且不只参加足球运动, 还有参加篮球、羽毛球等其他运动项目的。笔者走访了5所高校的不同学生, 普遍认为每个班至少有10%的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场地的缺乏, 也是制约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因素。
2.1.6 缺乏高水平的赛事交流
参加比赛次数少、比赛水平低是广西普通高校足球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 广西高校的足球赛事只有每年一次的高校大学生选拔赛。而且各高校重视不够, 大部分高校都是临时组队参加, 没有形成长期训练。笔者对广西各高校进行调查, 发现只有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足球队是长期训练的。不能长期训练对运动员的技术以及球队战术的成长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甚至导致技战术水平后退。而在对外交流方面, 只有取得广西高校第一名的队才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分区赛机会, 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外省的球队比赛。另外比赛经费有限, 区内出访比赛都不能保证, 更谈不上出省比赛了。参加队伍水平过低, 没有长期训练及赛事交流机会这些原因也制约着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人才的培养和足球运动的发展。
2.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2.1 中国足球运动大环境严重制约着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目前我国足球运动正处在历史的最低谷, 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已从亚洲的一流水平跌到二流。联赛充斥着假球、黑哨、赌球等各种丑闻。观众人数急剧下降, 国人对足球发展失去信心, 这导致有些家长不想送小孩去参加足球训练。
笔者采访了50名家长, 询问他们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以及是否愿意送小孩进行足球训练。80%的家长认为中国足球已经没有了希望, 练足球没有出路。同时他们认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制订出完善的措施和鼓励政策, 激励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参加足球运动没有前途, 踢球如果上不去, 文化又丢了, 长大后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这样的现状导致踢足球的人越来越少, 可选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
2.2.2 政策导向与领导重视制约了广西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
由于众所周知的国情和体制原因, 一个运动项目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的话, 所受到的制约是可想而知的。从资金的投入到人力、财力以及政策等的支持上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上面几个方面是普及一项运动的基本保证, 也就是说领导的支持是培养少数民族高水平运动员的前提条件。同时管理层的支持与否还关系到比赛数量和质量。培养高水平足球员的经验告诉我们, 运动员只有多参加比赛, 开阔视野, 加强心理承受能力, 增加比赛经验, 才能有长足的进步。如果领导重视, 那么基层高校会积极地组织队伍参赛, 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我国的国情看, 最高领导层重视了, 基层单位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人力、财力去开展, 包括后备力量的梯队建设。梯队建设关系到我国今后足球运动后备力量的储备, 以及足球运动的发展, 同时也关系到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
2.2.3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广西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
广西对足球运动经费投入不足。首先, 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其次, 由于经费不足, 缺少对教练员的培训, 以及教练员出去观摩学习的经费;再次, 裁判员的培训经费及运动员出访比赛的资金都不能得到保证, 这些经费的不足都严重制约着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
2.2.4 招生运行机制制约了生源质量的提高
广西民族地区不单经济落后, 文化教育也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省份。2008年二级运动员高考成绩需要二本线的60%, 今年增加到65%,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非常不合理, 没有把普通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 (二级) 明显的区分开来, 没有考虑到体育运动的特殊性, 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要求是很高的, 因而限制了许多足球天赋高的运动员到大学深造。广西管理层没有像其他民族考生那样向国家教委提出降分计划, 以招收更多优秀的人才。以上问题说明了目前的招生机制制约着生源质量的提高。
2.2.5 学训矛盾突出
据调查, 高校足球队每周训练时间大概只有10~15h, 远不能满足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需要。高校足球队成员主要是以足球特招生为主, 与普通学生相比, 特招生文化基础差, 对自身专业的学习起步比普通学生晚, 不得不投入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习中。在此情况下, 足球队的训练在时间上、质量上都受到影响, 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 比赛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训练也要围绕比赛体能要求来进行。当运动员在完成了大运动量的训练以后, 也很难集中精力去进行学习或课外的复习。但是以牺牲学业来提高竞技成绩的做法也不完全符合高校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2.3 发展对策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所面临的困境与成因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高校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提高和发展广西高校的足球运动水平, 就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3.1 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 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
管理层首先要做好带头工作, 定位好发展高校足球运动的方向, 同时增加资金和足球的硬软件投入, 再从政策上向足球倾斜, 以调动高校及基层的积极性, 形成全民参与足球运动的大环境。
2.3.2 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 解决培养经费短缺问题
利用世界第一运动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市场的作用, 高校足球队可以同各企业单位合作, 利用他们的资金, 弥补高校财力不足的困境, 这种方式既能提高企业及各单位、团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生又能得到锻炼, 达到双赢的目的。
2.3.3 改革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 制订录取的过渡性政策。对技术好、守纪律、肯吃苦耐劳、有潜质的运动员, 可以适当降分录取。而过渡的时间为5年。这样可以调动考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同时, 从中小学开始, 狠抓参加足球训练学生的文化学习, 使他们尽可能做到训练、文化学习两不误。让家长放心, 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足球训练中来, 5年后录取的文化分将逐渐与发达省份接近和看齐。
2.3.4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训体系
笔者多次走访了各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和学生及教务处等, 综合得出的对策是, 对那些高水平运动员, 可以免去 (免修) 他们的次要学科, 这部分学科大概占了4年课程的1/4。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上, 从而保证他们学习、训练两不误。可以弱化学训矛盾。
2.3.5 加强足球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
梯队建设是百年大计, 必须从小抓起。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高校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应该在多渠道并举的同时, 重点抓好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这样高校可以发挥资金、科研、师资等各方面的优势, 对一些具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进行集中训练和管理, 确保高水平足球队的生源优势。
2.3.6 加强对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
有计划、有目的、定期地对教练员进行培训, 并定期选派各高校教练员, 到足球发达省份去观摩及学习, 让他们了解足球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掌握先进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广西各高校的训练比赛始终沿着足球运动的先进发展方向走,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水平足球人才。
3 结论
3.1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存在着成绩不理想, 生源质量较差, 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练员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管理层重视不够, 硬件设施缺乏, 缺乏高水平的赛事交流等问题。
3.2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发现政策的导向, 领导重视不足, 经济落后, 招生运行机制的滞后, 学训矛盾突出等方面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3.3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应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 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 解决培养经费短缺问题, 改革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训体系, 加强对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等改革发展道路。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 对广西高校在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现状、生源质量、招生机制、教练员队伍业务水平、学训矛盾和政策的导向以及经费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应注意以下方面: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 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 解决培养经费短缺问题, 改革并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训体系, 加强对高校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
关键词: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曲小锋.重新审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J].贵州体育科技, 2009, 2:42-44
[2]陈宁, 高丽.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9 (12) :59-60
[3]刘建国, 刘雪岩, 范秦海, 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 2005, 12 (2) :66-68
[4]赵长征.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现状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 2005, 27 (3) :96
[5]徐岩, 王丽君.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8 (3) :66-69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10
1 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的对象
本文是以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以及甘肃政法学院等高校在校的足球运动队进行研究, 同时对一些教授和专家以及一些一线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的方法
1.2.1 以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兰州城市学院的图书馆和体育学院的资料室以及互联网上, 对关于高校足球和高水平运动员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且整理, 为本研究提高可靠的、切实的理论依据。
1.2.2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发放问卷之前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核实, 是否具有可信度和合理性、是否符合调查的要求等。对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收回95份有效的问卷, 占比例的95%, 无效的问卷占5%, 共有5份。对于教师的问卷则发放的10份, 回收率是100%。
1.2.3 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收集到的信息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 并且对有效的数据进行精确的统计和分析, 从而得到准确的统计结果。
1.2.4 以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使用逻辑学的知识对得到的调查问卷内容和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然后认真的进行归纳、比较、整合以及分析, 总结出本课题的研究观点。
2 我省高校运动队目前的培养现状分析
2.1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生源情况以及招生形势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形势只要就是两种, (1) 特招和单招。所谓的单招就是指有国家体育局组织、各个省市以及地区, 经过考试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或者是二级以上运动员的考生, 就可以参加一些院校的单招考试。所谓的特招就是指参加由我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学生达级考试, 凡是达到了中学生运动员一级标准的学生, 都可以参加我省具备特招资格的高校所组织的特招考试。 (2) 体育专业统招, 也就是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招收的比例一般是81.12%、18.88%, 其中特招和单招占81.12%, 体育专业考试的占18.88%。经过特招和单招入校的运动员是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 主要来源这些运动员在入校前就有比较好的训练基础和身体素质, 或者是参加过较多种类的比赛, 甚至有的曾经接受过专业队伍的训练, 所以这些运动员有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 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 完全可以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而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部分是针对体育高考进行训练的, 所以对于足球领域方面的训练以及比赛的经验都比较欠缺, 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系统训练, 对足球的基础训练以及一些应对比赛能力的训练, 方才有可能进入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行列。
2.2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的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对我省4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基本都是高校的职教教师。根据调查4所高校10位教练员的年龄大约在25~50岁之间, 最低学历的都是本科毕业生, 最高的则是硕士研究生。至于职称方面则都是教师、副教授以及讲师, 由此不难看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 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 可以很好的对足球运动队进行训练。但是这些教练员不但要完成足球运动队的训练任务, 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在精力方面还是在时间方面都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训练当中。同时因为时间的不宽裕, 使得这些教练员很少有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 因此对于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论知识都比较缺乏, 无法快速的针对训练调整计划, 从而会严重的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这便成为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2.3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情况进行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训练, 长期有效以及完善的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基础。经过调查显示, 我省各高校的足球运动队的训练时间相对比较少, 其训练的内容和训练计划不能够照常的执行, 这是影响和制约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各个年级、专业的不同, 课程的时间段也是不统一的, 因此就造成了训练的时间无法统一, 对于训练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 制定的计划也很难执行, 严重的影响到了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2.4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情况进行分析
比赛是提高运动员经济能力和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和质量的检测。运动员和教练员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为的就是能够在足球的比赛中能够获得胜利, 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省4所高校运动员每年参加1~2次比赛的人数是47名, 而4所高校足球运动员的总人数是115名, 从这条数据中不难看出,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对比赛的缺乏, 这不仅会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结果, 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高校运动员平时参加训练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和政策还没有达到标准。
2.5 对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因为训练的时间不是非常的充分, 如何分配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如何处理好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已经成为了当今运动员要面临的首要难题。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不要但要完成自身的学业, 还要坚持不懈的训练, 为有限的比赛做着准备, 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3 我省高校足球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为了能够使足球运动队能够更好的完成训练, 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我省个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和教练员的上课时间, 从而是训练的系统性得到保障。同时各个高校应该对教练员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外出培训, 使教练员不断的更新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于运动队的经费投入, 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 并且与市场运营手段相结合, 从而是运动队的经费得到保障。
4 结语
我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都是制约着运动队发展的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只有调整好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教练员自身不断的更新以及学校在经费方面加大力度, 才能够使得我省的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队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国民经济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尤其是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开放, 为建立起一个高水平的足球队创造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我省在20世纪90年代, 便对教育事业和体育方面进行实践和改革,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探索, 在足球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就甘肃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以期可以更好的完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
关键词:甘肃省,高校足球,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周鹏.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现状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2]满令伟.我国高校优秀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冯晓华.西南地区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4]刘新平.甘肃省藏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足球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11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火热进行以及“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各高校的竞技足球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如多数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学习和训练的矛盾突出,培养经费紧缺等等;加上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有经费开销大、不易出成绩等自身特点,许多高校在开展竞技足球运动时存在诸多顾虑,所以导致高校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总体情况并不理想。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篇12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价值,价值取向,价值导向
高水平运动员是普通高校一道特殊的风景,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成为高校的一张特殊的名片, 然而现实却出现了一些难以调和的问题, 大部分关于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的文章, 一般都是从现状做为切入点, 很难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该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对相关概念和问题进行分析, 试图找出问题深层次的原因, 探索新时期教育培养, 引导高水平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使高水平运动员, 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指导下, 经受住磨练和考验, 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同时帮助我们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文章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训练等多学科, 实现学科交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高水平运动员价取向问题, 希望研究结论最终可以推动问题在理论与现实层面的解决。
1 价值与价值取向的哲学阐述
价值是一个含义较为复杂的哲学范畴, “关于价值定义, 现已大体得到公认的, 价值是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具有效用的属性, 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 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这可以说是对通行的价值意义的更为具体的表述。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的关系中, 从主体与客体的特定关系来认识价值的本质, 能够找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价值的认识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是客体的属性及相互关系;第二是主体的需要。价值就是以客体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满足主体需要为前提的, 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或者有多大程度满足主体的需要作为价值的判断标准。
人的社会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价值取向是影响主体活动方向的根本因素。价值取向有3个特点, 第一, 以所得经验作为主体与客体间联系媒介;第二, 作为一种倾向性指导人们的行为;第三, 对主体形成一种价值规范约束。主体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千差万别的, 透过千差万别的个人价值选择我们可以推断出个人价值目标总是取决于社会的价值导向, 个人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 在社会价值体系中, 社会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第一, 从主体的价值取向内容来看, 都是具有社会内容的, 有法律法规、政治制度、人生意义等问题, 没有脱离社会内容的纯粹的个人问题。第二, 从主体价值取向的性质来看, 总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美丑善恶、理想与现实、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等问题, 没有脱离社会性质而存在的个人问题, 第三, 从主体价值取向的形式来看, 通过哲学、科学、艺术、体育、宗教等形式表现出来, 没有脱离社会形式而存在的个人表现。可以看出主体价值取向的困惑, 是根源于社会价值的变故, 要想解决主体价值取向的问题, 首先应当解决社会价值导向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进行, 主体价值观念会产生变化, 出现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探寻问题和矛盾的根源, 用辩证的观点去对待, 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分析
价值取向规范着个人的社会活动, 引导着社会主体朝着原来的目标不断前进。正确的价值取向会使人积极向上, 自我约束, 错误的价值取向会使人自甘堕落、贪图享乐。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属性及相互关系、主体需要的认识, 对社会理想与社会导向的认识。
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内容分析: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 主体需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训练比赛的竞技水平、就业几率、制度合理性等问题。客体属性及相互关系包括:政府制度、专业知识、训练比赛、就业选择等, 以及上述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活动对于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有着积极和消极意义, 从而决定了高水平运动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比赛、就业等问题应持何种态度去面对。
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的性质分析:取决于国家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理想和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高校的体育发展目标等。国家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初目的是体育与教育的结合, 一是为了发展竞技体育, 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二是通过大学读书帮助运动员拓宽就业出路;三是使运动员弥补由于训练比赛的原因而导致的学习知识的不足, 使教育与体育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通过刻苦的训练实现了大学梦, 选择了新的专业, 需要面对完全脱离体育专业的挑战。对于高校来说需要高水平运动员通过竞技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 用一些相关的政策来鼓励高水平运动员刻苦训练, 使其在比赛中为校争光。
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分析:是高水平运动员通过训练比赛取得的成绩来实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面对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挑战, 也是需要用较好的成绩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发掘自己学习方面的潜力与才能。
3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现状特点分析
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入学标准一般是体育专业成绩和高考文化课分数综合择优入取, 考取的高水平运动员主体其高考文化课成绩, 一般是正常学生入取分数线的65%, 运动等级水平在二级到一级之间。
面对大学的学习机会, 高水平运动员充满了理想, 能够勤奋、刻苦、不断进取去追求理想。在价值活动的实践中, 高水平运动只能在课余时间由教练员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在比赛期会进行集中训练的方式, 竞赛主要是省市级比赛, 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的项目和运动员参加全国级别的比赛了。由于竞技水平、训练比赛条件的限制, 较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竞技状态仅维持在入学时的水平, 也很难有机会参加全国比赛, 更不说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这样就使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对训练比赛缺少积极主动性, 往往把训练比赛看作是给挂科课程的加分工具, 用投机的方法来解决学训矛盾, 使其转变成功利性质的价值取向。入学后在新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上没有变化, 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面对各种学习考试和考核的压力。在面对新的挑战中, 由于学习基础差, 很难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导致学习中同样是缺乏积极主动性。由于这些相互联系、制约的客体因素, 使高水平运动员在就业选择中通过新的专业来找工作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绝大部分运动员在最终不能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或不能成为职业选手时, 需要把体育成绩作为一个加分点, 通过文化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继续参与社会竞争。高水平运动员在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之后, 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价值实践中, 我国的高水平运动员, 在竞技水平上比不过专业运动员, 学习、科研能力比不过正常入学的大学生, 这样高水平运动员缺少了清晰的目标, 使其处于在竞技体育、大学主流之间, 使高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精神无可依托。
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20多年以来,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没有本质的突破, 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权力机关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申报、审批有宏观调控、决策干预的权利, 但是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多年, 高校没有培养出更多的国际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不足以成为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力。高校有了高水平运动员可以为校争得荣誉, 高水平运动员实现了大学梦, 这样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 使整个系统缺少了改革的动力。
4 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价值取向对策研究
(1) 加强制度建设: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国家制度的产物,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接受制度背景强加于他们的偏好, 中国高校竞技体育距离普通大学生比较遥远, 没有大学生群体作为基础和根基。所以应当改革政府包办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制度, 建立多元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使竞技体育有效融合到高校体育中。
(2) 加强高水平运动员与校园竞技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建设。需要高校认识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教育责任, 形成一个体育回归教育的内涵认识, 树立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 形成以大学生为依托和基础的大学体育文化。
(3) 确立多元化、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目的。拥有高水平运动能力并不是衡量高水平运动员的唯一标准, 还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完美的修养和人格。
(4) 教师包括教练员、辅导员、任课教师, 应当给予高水平运动员价值评价, 教练员应提升执教水平, 使训练更加专业、有效, 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展示自己、提升自己。任课教师应当在学术上, 合理制定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计划, 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健.吉林省高校田径运动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 2010.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推荐阅读: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08-26
山东省高校高水平06-01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06-21
高水平射击运动员11-11
高水平排球运动队11-14
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10-17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05-11
高校财务水平管理08-08
以评估为契机提高高校实验教学水平论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