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2024-06-08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通用5篇)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篇1

摘要:“人的因素”研究是人体工程学的核心, 人性化的医药包装设计应该从人体尺度、人体感官特性、人的生理与心理行为特征等方面着手, 通过充分研究和分析来构建合目的性的实践方案, 使受众获得愉悦的用户体验并感受到设计的人性关怀。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人性化,医药,包装设计

0 引言

在传统观念中, 包装设计的概念多是从理化和商业的角度予以界定, 其物质功能重点在于解决包装的理化功能和技术结构问题, 其精神功能则在于传达商品信息, 美化商品, 吸引消费者, 提高商品身价与附加值。在处处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下, 把设计的商业意义置于首位而忽视人的核心地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尤其是对药品包装设计而言, 其终极服务对象往往是受各种伤病困扰的患者, 设计者更需要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人文关怀。

人体工程学 (Ergonomics) 是现代设计理论中的核心构成部分, 主要研究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及“人—机 (物)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目的在于为工作、生活及休闲状态下的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问题解决方案。人体尺度、人体感知特性、生理与心理行为特征等“人的因素”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中心, 人性化医药包装设计自然也绕不开这些因素, 因此, 用人体工程学来指导医药包装设计实践将有助于系统把握人性化医药包装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1 基于人体尺度的人性化设计

人体数据是设计的重要基础, 但种族、性别、年龄、区域等不同群体的人体尺寸差异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适用性。在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中, 人体数据的百分位应用原则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为前提。根据《在产品设计中应用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通则》 (GB/T 12985—1991) 所提供的建议:涉及健康、安全的双限值产品设计, 采用第99和第1百分位数以保证98%的满足度, 一般工业产品以第95和第5百分位为依据以满足保证90%的满足度;而单限值的设计则保证涉及健康、安全类产品为99%或95%满足度, 一般产品为90%的满足度。人体数据及其应用原理对确定包装基本造型尺寸及包装陈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合理的尺寸设计将使病患的相关操作更加得心应手。

儿童的误服误用药物行为是医药包装安全的最大隐患, 对没有进行相关防护设计的医药包装来说, 儿童可能会出于好奇或模仿心理轻易开启药品包装, 与零食包装近似的包装形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造成误导。从人体尺度差异的角度来看, 虽然成年人手部尺寸远大于儿童尺寸, 适宜成年人的尺寸设计也可能适合儿童, 如常用瓶罐类药品的包装旋盖开启方式多为拇指与食指夹握旋转或拇指、食指、中指抓握旋转, 其尺寸设计对儿童开启包装而言也并非难事。那么, 在实际设计中可进一步加大包装旋盖的尺寸 (具体尺寸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和百分位原则确定) , 成年人尚需五指抓握并旋转瓶盖才能开启, 这将使儿童不便掌握瓶盖并难以施力, 进而达到安全防护之目的。

2 基于感官特征的人性化设计

药品信息的有效传达是人性化医药包装的首要任务。一般而言, 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感官渠道是视觉, 而对于有视力障碍的群体来说, 视觉通道是不畅通的, 这就需要设计者借助其他感官通道来帮助此类患者顺利使用药物。除视觉外, 触觉和听觉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1 人性化视觉设计

在不同的人体感官通道中, 人们通过视觉通道所获取的信息最多, 且最为迅捷。视觉层面的人性化医药包装设计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标, 使药品在琳琅满目的药品货架上最为突出, 而是要使药品信息得以准确表达。在药品包装的标签设计上, 国家医药总局的第24号令对药品通用名称字体、色彩及其在版面中的大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药品相关信息在视觉上的高效传达, 避免可能对患者造成困惑的不良竞争行为。

此外, 人体工程学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环境或实验条件下, 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刺激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尽管各种反应的结论不能直接移植到医药包装设计的评价中, 因为受众所受刺激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而且还会受到诸如社会的、文化的及包装本身的功能性等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但是, 这一基本观念对医药包装的人性化设计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譬如,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类药品包装设计, 蓝色、绿色等冷调包装色彩必然比红色、橙色等暖调包装色彩更能让患者心情舒畅。

2.2 感官代偿设计

老花眼、白内障是伴随着老年人的常见视力障碍, 正常情况下, 他们在阅读药品包装信息时会存在各种困难, 即使借助老花镜等工具也会效率低下。而对其他弱视和失明的患者来说, 更是无法正常获取药品包装信息。因此, 针对视障者的包装设计就应该借助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途径来帮助其完成阅读药品信息、开启药品包装、完成服用动作等一系列用药行为。

在盲用产品领域, 西门子等公司曾经成功开发过具有发短信、打电话等功能的盲人手机。在医药包装领域, 医药公司亦可以针对视障者设计盲文药品外包装和其他基于触觉的辅助设计以服务用药行为, 如通过结构设计使包装开启到位后发出声音, 将触觉与听觉相结合来帮助患者判断包装的开启状态。对价值较高的药品则可对应开发智能化的药品包装, 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计者也可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单独设计可反复利用且便于操作的药品包装, 由家庭护理人员事先将患者需要服用的药品放好, 患者自主服药即可, 必要情况下可设置相应的用药提醒功能以提醒健忘者按时服药。

3 基于行为特性的人性化设计

患者的用药行为可拆解为看 (阅读或确认药品信息) 、开 (开启药品包装) 、取 (取出药品) 、用 (服用、喷用、贴用药物) 等基本行为环节, 从开启包装到使用药物的每一个环节又可能涉及到多种行为方式, 包装相关行为方式的设计是对病患等受众行为的规约, 因此必须与患者的行为特性相匹配。对普通用户而言, 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是选择何种方式更加符合用户行为习惯;而对于特殊用户 (如老人、儿童、残障群体) , 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是选择何种方式更加方便、省力、准确。

3.1 医药包装的无障碍化设计

1974年, 在联合国召开的残疾人生活环境专门会议上发表的最后文件中提出了“无障碍化设计”概念[2]。如今, 无障碍化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日常设计的各个领域, 其服务对象也由早期的残障人士拓展到包括老龄人士在内的弱势群体。在广大弱势人群中, 用药行为障碍主要集中在视障者、肢体残障者和老年者之中。与正常人相比, 该群体在医药包装开启、药剂量取、服药等操作中往往存在作业困难、效率低下甚至误操作的行为, 其原因多是由于生理上的功能缺失、退化、病变所导致的行为异化。如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直接导致其肢体活动范围、出力能力以及动作的准确程度下降, 故过紧的瓶盖设计对他们造成开启困难, 而量取液态药物容易因泼洒而浪费带来不必要的清理麻烦。

因此, 针对残障及老年弱势群体的无障碍医药包装设计应在相关操作中保障力量合适、方式合宜。譬如, 单次需服用多颗药丸对普通患者毫无障碍, 但对视力障碍者来说则绝非易事, “每次倒出几颗”“拾起几颗”都要靠摸索, 而且抓起滚动的药丸也不轻松, 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将单次服用的剂量设计在一个泡罩里面。

3.2 医药包装的障碍化设计

医药包装的障碍化设计与无障碍化设计的省力、便捷等原则恰好相反, 是要通过人为设置障碍使用药行为复杂化以起到警示、提醒或禁止作用, 该类包装设计主要针对特殊药品和特殊人群。这里的特殊药品是指需严格控制剂量且误食误用后果较严重的非紧急类药剂 (如安眠药等) , 而特殊人群则是指认知能力障碍者或缺乏相关判断能力的婴幼儿、青少年。

针对特殊药品的障碍化设计可具体从开启方式、取药方式、剂量控制等方面着手, 如加大包装开启难度并辅以图文信息来警示患者, 采用小瓶口设计以延长取药的等待时间, 使用较小的单剂量固态包装, 或使液态药剂的量取过程精细化、结果精确化。针对认知能力障碍者和婴幼儿, 应当加强药品的包装设计开启难度, 如“按压加旋转”的动作组合设计能保证在单独旋转或按压等简单动作条件下包装无法开启, 从而避免误服误用;而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可能导致的误服误用行为, 则可以加强其反感程度为设计方向, 如利用药物本身散发的苦味或其他人为设计的气味予以其负面的嗅觉刺激。

3.3 医药包装的通用设计

在批量化的大生产中, 尽管许多设计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特征, 但依然有少部分人被排除在批量化设计服务对象之外, 这些“被遗忘的少数人”再加上目标样本之外的其他弱势群体又构成了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庞大群体。而“通用设计”所追求的正是“针对全体人民的设计”, 任何群体都是某一设计关注的对象。所谓通用设计, 是指“无需考虑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能使更多的人受益的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

与无障碍化设计思想相比较, 通用设计所采取的是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思路, 但二者的服务对象都是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对尚未细化目标人群的医药包装来说, 通用设计是最好的选择, 既不牺牲普通用户的利益又兼顾特殊用户,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寻找不同目标群体之间的共通之处。如视障者的日常生活往往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在熟悉的空间和行为模式下, 他们的生活也比较顺利, 那么在相关的医药包装设计中, 如果我们不能提供理想的人性化设计方案也不要轻易改变其熟悉的包装形式。对于没有任何提示的有盖瓶包装, 不同对象在开启包装时的本能选择都是“逆时针旋转”“拔”等动作, 类似的现象都是通用设计需要研究的内容。

4 基于心理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4.1 患者一般心理特征

(1) 私密心理。许多患者出于难言之隐等原因并不希望周围人知道自己正在服用某种药物而被特殊看待, 针对该类人群或药品的医药包装设计则以低调为原则以保障个人隐私, 如采用造型普通、图文色彩对比度低的包装设计, 主色调以中低明度、纯度的色彩为宜。此外还需简化操作流程, 便于患者快速服用药物, 减少药品包装在他人视觉范围内的暴露时间。

(2) 抗拒心理。对于许多需要患者长期服药且疗效进展缓慢的特殊病况, 长期的病痛折磨往往会使患者对个人病情好转产生不自信心理, 进而对长期服药行为产生厌倦和抗拒心理。针对这一心理状态的医药包装设计可以在形式上追求多变, 即随着治疗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包装设计, 从而给患者“医疗效果正在可控的疗程内”的心理暗示, 系列化的不同包装设计也缩短了患者的心理预期而避免产生“苦日子何时到头”的消极心态。

(3) 畏惧心理。在医疗注射过程中的疼痛体验及用药过程中的苦涩体验会让许多婴幼儿、青少年对医药机构、医护人员及药物本身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 说到打针、吃药, 孩子们往往立刻就会哭天抢地。孩子生病父母自然心疼, 如何让孩子顺利服药却又让家长们颇为头疼。因而, 儿童药品的包装设计首先要从缓解儿童心理压力着手, 通过包装的卡通图像和造型设计增强包装的亲和力, 如医药包装上卡通形象的情景化设计有利于家长充分发挥包装的教育功能、劝导功能。

4.2 患者潜在心理需求

许多长期处于病痛中的老年患者尽管在心理上饱受摧残, 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却渴望护理自立而尽可能不给其他家庭成员增添“麻烦”, 他们不希望每次用药都需要子女的提醒、服伺。如果人性化的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护理, 这对老人及其家庭成员而言无疑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此外, 多数用药行为伴随着人们的总是消极和负面的情绪, 若能使医药包装造型趣味化、用药过程趣味化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药品的亲和力, 使用药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5 结语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 (Victor Papanek) 认为:“设计是为了达成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而又富于直觉的努力”, 而“一项设计为实践其目的所经由的行为方式就是它的功能”。医药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是基于解决某一或某些问题的合目的性设计, 既需要设计者针对人的各种因素充分开展研究和分析, 也需要设计者直觉的洞察, 最终通过有意义的形式来构建符合受众人体尺度、感官特性、身心行为特征的功能, 以使受众用药安全、便捷并体验愉悦, 能充分感受到设计的人性关怀。

参考文献

[1]曾景祥, 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2][日]田中直人, 保志场国夫.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M].陈浩, 陈燕,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美]Victor Papanek.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篇2

颜色个性只要经过比照才干产生各种颜色之间的呼应变化,以至是奇妙的变化,才干正确表达形象。假如比照恰如其分,才艳而不俗,华而不浮,产生谐和调和的美感。发挥比照的鲜明耀眼的作用,显现出产品的性格和优势,感动消费者,构成独有的个性。

(2) 颜色的调和

颜色调是指两种颜色配置在一同所呈现的调和、谐和的状态,追求颜色关系的统一感;强调一组颜色的同一性,以缓和颜色之间的强比照,从而得到调和的效果。假如颜色的调和能恰当,那么颜色就能产生委婉、高雅、丰厚的觉得。颜色的调和多用在较高挡的礼品包装和化装品上,更能显现高尚、俗气的个性。

(3) 颜色的节拍

节拍是构成画面方式感的重要要素,表现在画面上则有许多变化,如强弱、大小、明暗、刚柔、上下、真假等,这些矛盾双方的交替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多种方式的`节律运动,它既有反复、又有开展,各个方面相互限制、相互推进、表现了自然的调和。在包装设计中,颜色的面积、外形、资料,颜色的明度、纯度 、色相颜色的位置以及方向等要素,常常处于变化的状态,假如能给这些变化以一定的次序,就能够产生一种调性。正如音乐里能领会音乐悦动的节拍一样。不同的颜色节拍,表现不同的运动次序,也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也为包装带来丰厚的性格颜色。

三 固有色与颜色个性的关联

在通常的包装颜色选择上,食品类的包装颜色常常跟食材自身的色泽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为了惹起消费者的留意和购置愿望,很多食品包装会选择经过表现食品鲜亮的原色或者是新颖、明快的颜色表现,惹起人们关于美味食物的联想,试图挑起“口感”、“热辣”、“新颖”等感受,刺激人们的味觉,从而更为直观地表达产品性格特性。因而品牌包装的颜色选择上就更要考究群众的共性顺应。例如酱色和白色总是带来甜美的享用,火红与橘黄赋予热辣的刺激,翠绿的朦胧带来新颖的大自然体验等。这类包装上总是追求真实的感受,颜色上的选择性上更多的回归舌尖的自然,刺激胃酸分泌的颜色包装自然让产品脱颖而出,构成条件反射,而越来越多包装产品固有色的运用让消费者产生深入的认同感,构成不盲目的潜认识选择,也促成了产品本身的颜色个性和特性。

四 结语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篇3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包装设计,人机工程学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产品的包装随即也出现了“同形化”的现象, 消费者关注的已不再是图画的花哨, 而是自己的情感能否得到尊重、产品是否具有亲和力, 是否充分体现目标群体的品位和生活方式,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贴近生活, 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 注重对人情人性的把握, 摸索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换位思考消费者的所需所求, 体现出“为人而设计”的理念, 从而提高包装设计的人性化效果, 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行为。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性化设计不是由一场设计运动, 或一个设计团体提出的, 它是人类在改造世界中一直追求的目标, 它没有确切的开始也没有终结。它是以人为主体, 围绕消费者的思想、情感、性格、习惯等对功用的需求而产生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了在考虑问题时, 站在人性的高度上以人为轴心展开思考, 注重提升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后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又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这就体现出了人性化设计的本质特征:“为人设计”。它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 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也是对人性的尊重。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 人们对商品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消费者就会对商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包含除实用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来讲, 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满足人的需求:生理和心理以及审美和文化, 这又进一步的揭示了人性化设计的实质——为人设计。

二、人性化包装设计势在必然

包装是使产品转化为商品并被销售的最后一道工序, 我国国家标准《包装术语基础》给出了“包装设计”的术语及其定义, 即“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 结构和装潢设计。”包装一方面是为了达到保护商品, 方便储运, 利于使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包装是为了宣传商品, 树立品牌形象, 影响消费者的观念最终达到营销战略的胜利。

优美精致的包装可以为商品增色添彩, 为商品的销售鸣锣开道, 一些不法商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将包装设计变成了一种“爆”装设计, 将商品包装的附加值发挥得过了头, 这不仅大大抬高了商品的成本, 而且给消费者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损失, 也对材料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应避免的两个误区:

1、一味追求商品的包装效果。

商品包装与商品之间, 包装只是辅助手段, 商品才是最本质的, 万不可本末倒置。在市场竞争中, 商家在实施包装策略时, 一定要摆正商品与包装的关系, 包装要服务商品, 反映商品。切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骗性包装, 要始终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服务。

2、包装设计华而不实。

这是指商品包装超过了所需的程度, 从而对包装设计形成了过多的保护和美化, 其表现为:耗费材料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用料过档、装饰过华、成本过高等等, 大大超过了包装设计保护和美化商品的目的, 从而造成“天价”商品的普遍存在, 给消费者带来名不副实的感觉, 也给腐败和骄奢的不良社会现象提供了蔓延的温床, 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美国当代设计家、人机工程学的先驱德雷夫斯说过:“要是产品阻碍了人的活动, 设计便告失败;要是产品使人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更快乐, 设计便成功了。”这不仅仅是针对产品设计来说的, 同样也针对产品的包装设计, 只有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性化的设计才是未来的趋势, 人性化包装设计势在必然。

三、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任何一种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人的需要而设计的, 因此, 从本质上说, 在产品塑造的过程中, 任何观念的形成均需以“人”为基本的出发点, 产品包装也不例外。

人性化设计和包装设计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人”与“物”的关系, “人”使用“物”而“物”为“人”提供服务, 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作为一个设计师, 必须要充分把握两者的关系, 切不能过分的注重“物”与“物”的关系而忽略了“物”与“人”的关系, 这势必会使设计迷失方向, 从而阻碍人的活动, 设计便宣告失败。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设计师也在对产品包装的功能进行不断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产品中开始注入人性化设计元素, 使人感到亲切、温馨、满足, 整个设计过程强调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处处体现对消费者的关怀让他们在“就像为我度身定做”的感叹中体会设计师的体贴入微。“为人而设计”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是深深扎根设计师的心中。

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 设计和经济, 然而更重要的第四维:人性”。因此, 强调人性化,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即:人性化设计应该是包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所谓人性化包装设计, 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设计, 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 都应该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 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 生理为半径, 用以建立人与物 (产品) 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综合平衡的使用人的机能, 保护人体健康, 从而提高生产率。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 机, 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

1、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之一:关注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心理需求

一款好的包装, 设计者必须要明白顾客对于产品包装的真实需求。例如礼品的话, 消费者可能更关心它的外表装饰、包装档次、包装材料等, 但如果是自己或家人使用的产品, 包装就仅仅只需起到便于携带或保护产品的功能。虽然有些产品是用来彰显消费者的尊荣和地位的, 但是更多的产品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生活的需求。包装设计只有找准特定的消费群体, 才能带给消费者人性化的服务。

在日本, 无论卖什么东西都包装得很人性化。比如:日本比较讲究的信封都带有内衬, 如果想对着灯光看信的内容一点儿机会也没有, 这就是设计者在充分洞悉了消费者的心理后, 为保障消费者的私密性而设计的。更有意思的是, 日本普通商品封装上的开口处都用日文标注。而在三明治包装的开口处, 却用英文“Open”标示, 因为吃三明治的日本人往往是比较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

2、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之二:追求商品的便利性

消费者所期望的包装往往暗含消费便利性与其中, 一款包装的自重, 包装的易开合程度, 包装携带的便利性等, 都会影响到消费者所作出的购买决定。以前的很多塑料包装要打开必须借助牙齿或剪刀, 而现在多数此类包装都有个小口, 轻轻一扯便可以打开, 这就是考虑了需求的便利性, 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关怀。

更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商家在“封”的时候也准备好“开”的手段。甚至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显示日本人细致和人性化的“开启文化”。易受潮商品有两层开口, 芝麻、花椒、盐这类容易受潮的商品, 日本的厂商往往在包装袋上设双层开口, 第一层只要撕掉就可以了, 第二层是可以反复开启封装的。

3、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之三:追求商品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一款容易打动顾客的包装总是图文并茂的, 如“旺仔”奶的卡通图形以及暖红色的罐身“再看, 再看就把我喝掉”的文字, 消费者看到旺旺的卡通造型已经感动快乐, 再加上暖红色的罐身带给人的热情和温暖以及那具有趣味性的文字, 让“旺仔”牛奶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还有一些蕴含历史及人文的产品, 比如茶叶, 月饼, 粽子, 汤圆等往往都有很优美的文字夹杂其中, 文字的力量足以在片刻间引领消费者的神思。当一种产品的包装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来和消费者进行思想交流、令消费者向往时, 这个产品的包装无疑是成功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包装设计必须不断的求新求变, 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追求。例如水果的包装, 在市场上一些经销商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水果以新颖奇特的造型进行组合包装。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紫色的葡萄、橙色的金桔、绿色的葡萄等, 把它们组合在一个透明材料的小盒中。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更是五颜六色令人赏心悦目, 食欲大增, 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4、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之四: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20世纪80-90年代的设计师还未找到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 通过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反馈消费者的信息, 来达到设计物与使用对象的协调, 从而设计出令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强调设计师与消费者双方的共同联系和交流, 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潮流, 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层次。

另外, 设计师还在如何使商品更具有人性化及适合人体比例尺寸等方面改进研究和探讨。我们都很熟悉可口可乐饮料, 设计师不断对瓶体造型进行改进和完善。现在的瓶体采用流畅活泼的曲线造型。表面均匀分布的凸起线条不但能提高瓶体的强度, 增加摩擦力, 使手握产品不易滑落, 还能增加瓶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优美的曲线造型非常适合人们单手把握的感觉。达到了形态与功能, 形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成为世界包装设计作品中的成功典范,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5、人性化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之五:注重生态环境的持续性

据统计我国的包装垃圾以每年约3%-5%的速度递增, 这些废弃物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制约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的问题, 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 成为了社会的公害。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选用包装材料时, 尽量的采用低能耗、低污染、可再生的资源来达到包装的目的。如糖葫芦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 冰激凌包装杯使用的玉米烘烤可食包装, 这些包装的材料都是可食可分解的, 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方便快捷, 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所以值得人们的大力推广。

总之, 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最前沿的潮流和趋势, 需要设计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丽.产品创新与造型设计[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125.

[2]刘和山.产品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7-8.

[3]于静, 李航.包装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9:17.

[4]唐济川.中外艺术发展史略[M].黄河出版社, 2008:197.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篇4

一般来说, 新时期中国内地的电视传媒经历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BETACAM摄录系统和非线性后期合成设备的引入带来的技术革命。

第二次:节目设置栏目化和制片人制度带来的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革命。

第三次:电视媒体经历了前两次革命的嬗变后, 在质量上有了飞跃的提高, 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程度, 电视传媒面对自身品牌推广, 个性表达等方面诸多问题时, 所进行的整体范围内的包装革命。

电视传媒领域类似于工业文明进程的三次革命构成了我们时代一个独特的景观。

“包装”一词, 原是指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容器或包扎产品的操作动作。借用到文化和电视领域就具有新的意义, 应该说, 电视节目包装概念的提出是电视文化发展到较成熟阶段的理性化选择, 是资讯社会对电视传媒个性化的要求, 是产生于某种商业目的压力下的衍生物。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电视节目包装是指对电视频道或电视节目根据电视媒体发展规律、观众收视需求、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 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 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 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频道包装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频道标识、频道形象片、频道宣传片、频道广告语以及频道个性化的音乐、片花、字幕、色彩和衬底等识别元素。

本文给节目包装所下的定义是:指对电视台常设节目和商业广告播出之外时段的内容补充, 包括台标、电视台形象广告、节目预告、公益广告、及其它宣传片的创意、制作及编排方式设计;对于电视台自办栏目主题定位的宣传和推广;对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宣传和推广。

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包装工作要能够强化该台固有屏幕形象, 解释该台宣传策略, 凸显其文化品味, 形成整体的节目风格和编排特色, 展示该台电视制作手段的实力。最终使观众在众多的频道中一目了然地识别出该台的独特存在。

具体来看, 节目包装工作实际是电视频道整体CI设计的一个层面, 完整的节目包装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觉系统识别设计

1、台标:

台标的基础是向观众展示电视台呼号和平面台标形象。在创意上要能够展示该台对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的覆盖影响。使它成为既是一种识别、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

2、电视台形象广告:

电视台形象广告是对台标的补充和烘托, 是电视节目整体包装的主体部分, 借签CI设计的四大要素, 创意上基本应突出以下四个主题

传播使命:依据何种社会使命进行传播

传播理念:进行传播所具备的基本决策和价值观

活动领域:在何种技术覆盖范围和文化社会领域进行传播

行为准则: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心理准备和活动状态

这四点实际上是台标所阐述的各主题的具体分类。以视听形象为基础, 通过易上口的广告词来表达。

3、节目预告:

这部分是系统设计中最大量的工作, 每天传达的内容都有变化。如果把常设节目看作是一样商品的话, 节目预告就是关于该商品的宣传广告, 这就牵涉到不同节目的品牌定位、观众的收视心理诉求、宣传的兴奋点设置等方面。不同的节目形态有不同的受众群, 对于新闻和专题栏目的预告要有言简意赅的广告词突出重点, 确立栏目定位, 对于文艺栏目和电影、电视剧的预告要设置悬念, 选取精彩的画面, 剪辑节奏要快。该部分在形式上应较为固定, 如背景色调, 专用字体, 特技方式等应形成风格化, 便于观众识别。

4、应该说公益广告是频道个性化服务的一种体出。

公益广告:通过对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伦理, 生态保护、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形象化诠释, 表达电视台的人文关怀意识, 也要强调创意的独特和制作的精致。这部分内容是增强屏幕审美趣味, 调动观众视听节奏的重要手段。

二、声音识别系统设计:

1. 音乐识别, 据一项调查, 在人类凭

感官接收到的外界情报中, 系统的背景音乐, 通过不同的配器处理和曲风演绎, 在各个时段辅助台标, 台形象广告, 节目预告等达到树立频道独特屏幕形象的作用。

2. 人声识别, 包括各种宣传片, 节目

预告的配音, 该声音应能够体现一个频道的节目风格和文化品味, 强调这一点, 目的也是便于观众识别。

三、情景包装设计:

这是体现电视作为一种生活现象和观众的密切联系, 对应不同的节目、特殊事件等制作宣传片。

四、编排设计:

应把包装的内容穿插在节目与节目之间的所有间隔靠包装调动观众视听心理节奏并强化包装产生的形象暗示。

五、以频道重点推出的节目主持人为主体, 制作相关的宣传片。

名牌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留给观众的最有影响的人物, 拥有名牌主持人就等于拥有一大批观众。

时至今日, 在激列的媒体竞争中, 各家电视台越来越把自己的频道推广和品牌诉求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 争取收视率, 强化满意度成为电视台工作的一项硬指标, 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和个性化当然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归根结底, 节目包装是为电视频道推广和节目推介服务的, 如何依据节目包装元素的功能特点完成对频道和具体节目的个性化塑造, 以吸引更多的“眼球”是一个新鲜的课题。

这就需要寻找一个落脚点, 所谓“个性”, 它的根基是什么?目前各家电视台, 尤其是上星台在节目设置, 编排方式, 甚至于黄金时段电视剧的安排上都大同小异, 单从其屏幕表现看, 很难发现可称为“个性”的东西。这就需要节目包装去发掘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沉淀出某种精神特质, 通过节目包装本身的文化定位来完成个性化的创造。

孕育中的个性化包装 篇5

(1) 概念。所谓电视栏目包装, 是指对电视节目的整体形象做一个外在的图像和声音形式上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其主要形式包括内包装和外包装。内包装是对电视栏目的内容包装, 只有栏目内容的质量提升了, 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得以发展。

(2) 重要性。电视栏目包装的发展是时代和信息发展的必要选择。在经济、科技、信息都不断发展的今天, 若电视栏目还是停滞不前, 在市场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社会背景下, 终究会被淘汰。现代的电视栏目内容丰富、多彩, 范围广泛,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娱乐等等, 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电视栏目包装发展的趋势和价值

(1) 电视栏目包装发展的趋势。1) 电视包装公司。由于近年来电视业的不断发展, 催生出了一些相关的电视包装公司, 这是电视包装发展的新趋势。但是由于电视栏目处于自身节目和电视理念的考虑, 对电视包装公司的审核要求严格, 需要较长的沟通和磨合期。2) 个性化发展。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促使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发展。当然, 电视栏目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电视栏目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在电视宣传、主持、演播、背景、音乐、字幕、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要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和谐统一。

(2) 电视栏目包装的价值所在。在追求特性和自我时代背景下, 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包装越明显, 就越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对于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包装风格, 要合理、自然地突出整个栏目的个性和独特之处, 使得在其观众心中有一定的栏目地位, 有利于栏目的整体效果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同时还提升了栏目形象, 社会经济效益也相对突出。

三、电视栏目包装的现状和问题

(1) 现状分析。1) 各电视栏目缺乏费用投入, 技术手段偏低。2) 缺乏品牌规划, 缺乏独立的包装部门。3) 电视栏目制作人缺乏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4) 电视栏目包装过于独立化, 缺乏合作。5) 电视栏目的受众分类、定位不正确。6) 电视栏目的区域划分不明确, 电视栏目同质化形象严重。

(2) 存在问题。1) 过度传统。有的电视栏目在包装风格上过于传统化, 缺乏技术性、多元素化, 以及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人文特色。例如, 有些电视台的新闻栏目, 在其包装形式上一味地沿用, 没有创新, 观众难以将其在本质上对其区别开来。2) 缺乏地域特色。有的电视栏目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模仿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 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 但是本质上的区别甚微, 同质化严重, 缺乏自己的特色。当然也有相对较好的节目, 如四川电视台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明星家族两天一夜》, 虽然在节目的整体设计上还有些缺陷, 但是这档节目是结合了四川当地的人文特色和旅游资源的一档明星游行真人秀节目, 突出了四川的美食、景区等地域特色的展示, 从而吸引观众。3) 过度追求视觉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软件的开发推广, 电视栏目的制作上有了较为稳定的技术保障。但是由于有的电视栏目过于追求视觉效果的呈现, 技术含量较高, 模仿包装现象严重, 缺乏自己的创新。并且由于过度的模仿和视觉的呈现, 导致电视栏目的包装元素搭配不当, 使得其栏目整体缺乏统一、协调。

四、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包装

(1) 特点。1) 外包装的形式多样化。电视栏目的外包装在与对栏目内容的介绍, 在包装上运用多种软件和技术对栏目的预告进行特色编排和广告形式化处理, 使得受众接受滚动式宣传, 使得在视听上更为吸引观众。2) 内包装的拟人化。电视栏目包装要注重对栏目内容的实质性包装, 并力求栏目的整体风格统一、和谐。因此, 在对栏目的片头进行包装是要注意所配用的音乐、字体、图片等是否符合栏目内容要求, 要确保栏目统一的总体感, 以及自然的视听。

(2) 原则。1) 独特识别点。利用“独特销售主张”在电视栏目中对特定观众进行信息的传递。电视栏目将自己栏目独有的形式和内容上特性, 对观众进行信息的传输, 使栏目易被广大受众识别, 从而确保受众群体, 保证节目收视率。2) 简洁原则。这是为了避免节目盲目地追求视觉效果进行盲目模仿的有效方式。要使栏目在画面、文字等方面的编排简单、合理, 言简意赅, 观众能轻易识别出栏目所要传递的信息, 吸引在当下生活快节奏的人群。

(3) 方式。1) 包装样式个性化。电视栏目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变相性商品, 要在其栏目的名称、LOGO、宣传等方面进行包装, 使其具有浓郁的个性和独特性, 从而成功地吸引观众。2) 节目形式个性化。近年来,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 电视节目形式众多, 如选秀、访谈、真人秀、运动等。个性化的节目形式, 才能引起受众的反应并得以长期发展。例如,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刚开始只是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到陌生环境体验生活, 到后来出现了妈妈参与互动以及《我的纪录片》《村长日记》等环节的增设, 使得节目更为整体统一, 这也是这个节目两季以来都很受观众追捧的原因。3) 支持人的个性化。主持人的形象与栏目的契合度也是电视栏目的关键, 主持人的形象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因此, 具有个性化的主持人, 也会加重电视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从而提高收视率。例如,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的主持团体“天天兄弟”, 每一位主持人都有自己相应的才能, 特别是汪涵, 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也很高, 同时又具备娱乐精神, 加上其他几位主持人各自的特点, 使得整个节目都很受观众的喜爱。

五、讨论

在当今市场竞争力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下, 电视栏目的包装风格向个性化发展是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个性包装使得现代电视栏目在整体上更为和谐、统一, 包装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得电视节目更受观众喜欢。催生了电视包装公司, 推动了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敏.电视栏目包装风格的个性化发展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7) :27.

上一篇:人物形象基督教下一篇: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