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共12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1
素质是指除了先天自有的生理基础以外, 在后天环境和人文教育的引导下产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品质。所以, 素质是可以经过外界的教育引导和知识的学习慢慢养成和提高的。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根据教育的手段和学校的管理实际, 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式归结为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和可计划实施的教育手段两类。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指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成长教育, 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行为。可实施的教育手段是指通过教授知识, 由知识的积累, 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提高品质的一种显现,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而学校“可实施的素质教育手段”就是让素质教育通过学校专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 一步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开展适合引申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素质教育,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引导, 所以不论是接受了优秀的或者是不适应的教育手段, 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育阶段的可实施教育手段, 能够最大限度地摒弃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采取直接有效的“有形教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二素质培养的实施手段
1. 教学管理制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以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养成尤为重要。很多中专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 养成很多不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态度自由散漫, 学生心里并没有树立起制度的重要性概念。那么在这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教育阶段, 就要着重引导学生, 如何去执行制度、按章办事。
2.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进程表, 是保证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主要依据, 素质教育应是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灵魂。仅围绕课本和考试纲目的教学计划是单薄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并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根据当今素质人才需求的现状, 教学计划更应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和塑造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定位, 教学培养计划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能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活动优化整合、统筹安排。如, 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接触社会的第二课堂相融合, 经过一定的书面知识教学后, 再通过社会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加深理解,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知识的可操作性, 也帮助学生体验社会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具体的操作手段, 这样在学校学习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必修课与特色课的开展, 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品质。
三开展特色课教学, 因材施教
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基础上, 为有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想法的学生开拓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课堂, 使得学生能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激发有更多学习想法的学生的积极性, 更是快乐学习的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以这些为依据, 开展特色课教学, 能够美化心灵的赏析课程, 或者是技巧性的学习, 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爱好各取所需, 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能感受到自我选择性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恰恰符合学生自由学习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是在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带来突破, 突破为专业教育带来发展。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应齐头并进, 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完成高素质专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剖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实施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手段,特色课
参考文献
[1]王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J].农业职业教育, 2004 (3)
[2]钟慧.浅谈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EB/OL].http://jcjykc.cersp.com/Pos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71
[3]张劲.在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科技文汇, 2008 (5)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2
【摘 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为此,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就学生管理坚持人本观的相关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提高;中等职业;管理水平;以人为本人本管理观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和“人乃发展之根本”,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管理目的,从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双赢[1]。就学生管理而言,人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因此,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应体现以下基本内涵:重视人本思想,既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又要把学生当做服务主体。“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实施
2.1 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传统观念里,教师以“授业解惑”为天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只能命听言从,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一种消费,学生越来越成为特殊的教育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学生有权利要求高质量的教育,学校也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2]。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人本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以“老师”的形象影响人,以“服务生”的姿态服务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为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管理实际上是调和人际关系的过程,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关键,在学生管理中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很多,如师生关系、同学之间关系、教师之间关系、上级与下级关系等等,其中师生关系是学生管理中最为主要的、首要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教师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首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争取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其次,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态度和善,尊重和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兄弟姐妹看待,给予学生贴心呵护,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了,管理也就理顺了。
2.3 注重“教育”与“管理”相长,融管理于教育之中
“教育为主”是人本管理始终倡导的理念。
从学生来源看,中职学校存在不少的“学困生”和“问题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不是“管理不到位”,而是“教育缺失”,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调查中发现,“学困生”或“问题生”当中不少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离异家庭等[3],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要么因为备受家庭“溺爱”而形成依赖、任性的个性,要么因为缺少亲情的“呵护”而变得自卑、封闭和叛逆,加上从小学到初中学校教育不到位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一步一步地沦为“学困生”或“问题生”,当他们因为中考的“落榜”而涌入中职学校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认为学生素质低下而怨天尤人,更多的是要把缺失的“教育”及时补回来,给予他们人性化的教育和关怀。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中职学生多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心理发育尚未完善,他们或因对前途感到迷茫而产生抑郁,或因低层次的中职教育而感到自卑,学生的心理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学校不少的恶性事件都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情感教育”。有的学生因从小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自我封闭,有的因“成绩差、纪律散漫”而备受指责和白眼,因而出现性格孤僻,甚至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遇事易冲动而酿成大错,因而在管理中,要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亲情、师生情和友情,感受集体的温暖,促进人性的回归。注重“教育”与“管理”相长,融管理于教育之中。
2.4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本管理”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中的作用。在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保持两者之间良好的互动性和协调性是“人本管理”实施的关键。虽然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均相对偏低,但是,其中也不乏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如班委组织、学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等都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生力军,是一面旗帜,如果让他们参加到学生管理中来,管理效率将会显著提高,一方面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正气,弱化邪气。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自信心 措施
目前,中职类学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由发展缓慢到受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对重视,这一点从助学金的发放和免学费政策上的鼓励能看出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关怀,对中职教育的关注。
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自信心的培养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自信心缺失的心理成因,结合赏识教育的有关理论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分析自卑心理的原因
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由于小学压力的惯性或是初中厌学导致的自卑
小学压力的惯性是指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基础没有打好,而导致学习一直跟不上,所产生的压力被带入初中;初中厌学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2.学习中受挫折
职业学生来到学校,基本上是父母放弃了对他们抱有太大的希望,让他们根据个人爱好自己选择;或是受父母之命,而自己对学业毫无兴趣。当我问我们班的学生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听到的回答却是父母让选的,所以读书成了他们的痛苦折磨、“精神虐待”,于是不做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逃学、上网、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屡见不鲜。
3.从中学到职业学校,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容易使适应能力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历层次低,这就导致父母不敢对人说起,而学生就觉得自己“矮人一截”,面子上过不去,从而无法对自己形成客观、科学的评价。
4.学生受到家庭或个人健康方面的影响
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从小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和性格上的缺失,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存在自卑感;而个人健康方面也是个问题,天生或后天残疾的学生更应当受到教育上的关注。
二、正确面对自身不足,采取相应措施
要想增强自信心,就要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素质,适应变化的社会,与时俱进,这是每位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因此,职业学生应学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借鉴别人的优点,使“我不行”“我很笨”的消极暗示转化为“我也能行”“这个我也很擅长”的积极暗示。相信事在人为,天道酬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样,才能树立自信心,让成功成为你的朋友,自卑就会远离你。
采用措施如下:
1.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找到自身的价值
来到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将来没有什么前途。我在上课时,总是这样灌输学生:“你们之前的学习成绩可能有高有低,这只能代表你之前学过、做过,只属于以前的阶段性评价,而现在同学们却是以学技能为主,专业课也要重新开始学习,大家又重新站在起跑线上,以前已经过去,而将来才是更加重要的。”
2.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地归因
在以往的学习中,有的同学确实是学习跟不上,主要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班主任或是任课老师,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老师在平时授课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效果才好,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我的教学理念则是四个字,让学生“学好,玩好”,总的来说,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比什么都要有效。现在的学生思想转变了,不光佩服学识渊博、能解决各种学习上疑惑的老师,更佩服样样都比他们强的老师。因此,不管是代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如果学生服你,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也只是稍加引导了。
3.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又都有缺点。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会觉得永远矮人一截,永远直不起腰来。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和集体活动中学会观察他人,进行比较,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长避短。要寻找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要学会肯定自己,赞赏自己的成绩并及时总结经验不足。作为老师,要在课堂上及各种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及时鼓励、赞赏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了点,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事事也想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也有争强好胜、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的心理,这就是中职学生的自尊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在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以前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以后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其他能力不行。要细心、有效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是促使学生走向自信和事业成功的必要途径之一。
5.注意细节,给予学生暗示
“细节决定成败”,我一直信奉这句话,因为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而细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细节,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细小的事情往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6.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在中职学生被心理问题所困扰而不能自拔时,教师应主动进行心理咨询。笔者所在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并且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就业指導课,全方位对学生减压和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多方引导,因材施教,克服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这是职业学校的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永惠.浅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系统的建设 篇4
1 建设学生信息系统的优点
通过建设学生信息系统,可以高效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保存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
1.1 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虽然不同的学校教育目标会有所不同,不过教育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教育目标是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为了使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就需要经常性的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就在于学生的相关信息。通过建设学生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和处理大量与学生相关的信息,给教育教学评价提供足够多的原始资料,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教育目标,误入歧途。
1.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信息系统收集的信息,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区分优劣、明辨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
学生信息系统可以给学校领导提供充分的有关学生的信息,使学校领导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计划,并以此调整各科室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最终提高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2 处理学生信息的难点
以往的学生信息是以纸制档案的形式收集和处理的,在收集、处理、使用和保存上存在着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收集不易
因为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所要收集的信息数量是众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交作业情况、参加比赛情况等等有关智育方面的信息。(2)出勤情况、出操情况、搞卫生情况、受到的奖励、受到的惩罚等等有关德育方面的信息。(3)体育考试成绩,平时体育锻炼情况等等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4)学生家庭地址、出生年月等等学生的一般信息。
单个学生就包括如此众多的信息,一般学校的学生数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而且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始资料,这些信息需要长期保存。由此可见,要收集和处理的学生信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由于要收集的信息数量太大,使得收集难度大大提高。在学校里,老师都有专门的教学任务,一般很难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收集这些信息。即使安排了专门的人员,由于在与老师、学生的衔接方面可能出现问题,会加大收集信息的误差。
2.2 信息整理困难
由于信息数量巨大,整理的代价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安排专人进行信息整理,又会加大学校的负担。
2.3 信息保存、维护困难
传统的纸制档案,保存起来比较困难。并且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占用的空间也会显著增加,同时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幅度的降低。要维护这些纸制档案,无论从经费上来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 基于B/S结构建设学生信息系统的优点
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这种结构客户机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服务器安装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采用B/S结构建设学生信息系统,有诸多的优点:
3.1 数据收集容易
B/S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这就使得数据收集工作可以分解开来,由多人协力完成。比如可以这样分配任务:学生平时表现情况,所受奖励,违纪违规等信息可由班主任、班长或纪律委员在客户机上输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等信息可由任课老师、学习委员或科代表负责输入;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锻练情况,体检情况等信息可由体育老师或体育委员负责输入;学生的基本情况可由学生自己或学校安排的专人负责输入(因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注册以及毕业造档时都是必需的,所以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学校基本上都有计算机房,并且计算机房大多都是联网的,可以安排时间给老师和学生在机房内输入信息。这样就将数据收集的工作分散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提高了数据的收集质量和收集效率。
3.2 数据管理方便
基于B/S结构的学生信息系统,学生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管理起来,只要针对固定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当今的数据库都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得管理学生数据变得非常方便,高效。
3.3 数据使用高效
有权限读取学生数据的老师或同学,可以在任意能够上网的电脑上读取相关数据,非常方便。由于数据都采用先进的数据库进行管理,查寻速度是很快的。学生的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电脑中,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利用(比方说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只需要编写相应的处理程序就可以方便的完成处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
3.4 数据安全性高
因为学生数据要长期保存,而且收集起来也要一定代价,所以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象SQL这类先进的数据库系统都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因此其管理的数据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4 建设和使用学生信息系统
要建设和使用好学生信息系统就要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应用系统的、规范的和可量化的方法对学生信息系统进行开发、使用和维护。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4.1 选择适当的指标
学生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仔细分析,哪一些指标能真实有效的反应学生的本质。在选择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时,要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选择学生的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包括能反映学生德、智、体方面信息的指标。因为建档的需要,还需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
4.2 选择合适工具,创建学生信息系统
如前所述学生信息系统应该以B/S结构为基础。具体使用的工具可以选择现在流行而且功能强大的ASP.NET。学生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这些工作都是集中在数据库中进行处理的,所以学生信息系统对数据库的要求很高。可以采用先进的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
4.3 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对任何信息系统来说,最基础,也是最繁杂的就是数据收集工作。数据收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优劣。基于错误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显然也是错误的。而且学生数据的收集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要组织好对学生数据的收集工作,合理的安排好学生数据收集任务。由于要收集的学生数据是非常多的,这个任务必须要分解开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可采用如下的任务分工:有关学生品德的信息可由班主任、班长和纪律委员负责收集录入;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可由任课教师、学习委员和科代表负责收集录入;有关学生身体情况的信息可由学生自己或体育委员负责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可由学生自己或学校安排专人收集录入。
4.4 分层的信息读取权限
学生的很多数据关系到学生的隐私,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全部读取的。所以设置好学生信息系统的读取权限很重要。一般来说就是学生可以读取自己的所有信息,相关人员只能读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4.5 做好数据的安全工作
因为学生数据是珍贵的原始数据,收集不易,所以对数据的安全要求是比较高的。数据安全这块的工作,可以交给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来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员要做好对数据的定期备份。
5 结论
基于B/S结构建设学生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对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使用和保存的效率,保证学校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同时这个系统还可以防止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中的重复建设,节省学校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戴忠恒.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戴海崎等.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5]周志田.教育学原理[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 篇5
二、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三、热爱专业,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四、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五、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六、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八、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九、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6
一、中职生礼仪现状
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在心理成长的方面出现扭曲、自卑、游离状态,外在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好斗、偏执、敌对,非常难以管教,进入中职学校后在礼仪修养方面常常有以下共性问题:
1.课堂纪律涣散,对待老师常常出言不逊,不尊重师长且不以为耻。
2.日常生活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平实说话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脏话不断。
3.任何情况下与人交往都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更别说礼貌的举止。
上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助学生改变这些坏习惯,让学生在三年到四年的职校学习中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知书达理,懂得礼义廉耻的人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学校在礼仪教化方面下大力气去抓。
二、职业礼仪养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一个人无论是高雅的还是粗俗的,他的言谈举止都从属于心理学中行为控制和调节的范畴。中职生的无礼表现是最初良好的动机总是不被认可,被尊重的情感长期遭到压抑,不良情绪长期累加得不到释放,最终导致坏情绪的全面爆发,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系列邪恶的表情,诸如面部表情的扭曲,姿态不端正,脏话不断。当这些坏情绪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控制,就会内化为心理定势,让这些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认为自己注定就不是什么好人,就這样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时候,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心理层面及时破冰,通过示范、暗示、心理干预等手段调整、控制学生的情绪,首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产生被尊重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才能真正实现。
三、培养中职生职业礼仪的方法策略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日常礼仪行为的转变作为教师、学生学年考核的评价标准。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及升学率为标准,那么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向社会(用工企业、单位)输送了多少合格的技术工人。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当需求。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共性美的认同,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对于什么是美整个哲学界至今也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能让人产生愉悦、舒畅、轻松、满足、振奋的感觉。现在很多中职生的审美由于受自身文化底蕴、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呈现出一种追求奇特怪异的扭曲审美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身着奇装异服,染着黑色的指甲,烫着爆炸头出入于学校的各个地方。如何使中职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观是直接影响学生礼仪修养乃至今后就业的一件大事,职教工作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教师在仪表仪容方面应该身先士卒给学生做好表帅,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美育、礼仪课程,利用课堂向学生传递礼仪知识、美学信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学校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各种体育比赛、学生仪容仪表大赛等,使得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自己逐渐意识到什么才是美的,主动纠正自身的审美偏差,逐渐趋向最终实现对共性美的认知。
3.通过文化理论学科教学跟进,在文化、哲学、心理层面帮助学生练好内功,内外兼修,培养学生的气质及自信。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文化理论课基础差,知识的贫乏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都明显滞后, 语言行为方面表现出粗俗无礼的表象特征。治标先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中职生的精神面貌,使得他们的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文化理论课的教学跟进是必须的。学校应该开设文学欣赏课程,课程可涵盖经典阅读、影视欣赏、哲学探究、普通话训练等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心理学讲座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采取方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开展教学,启发学生愉快自主地学习知识,主动提升自身价值。
4.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在做中学提升学生对职业礼仪的认知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的培养,各职业学校都会下大力气抓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其实对学生职业礼仪培养个职业学校也应赋予同样的重视,甚至可以把职业礼仪作为专业技能的一部分加大实训力度。学校可以联系正规的企业、公司或校企合作单位,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观摩、实习的方式,近距离的接触社会,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在看、听、练的实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职业礼仪思想,使自身的言行符合礼仪规范。
职业礼仪教育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用工企业和职业学校对硬件的要求都是毫不含糊的,但现代企业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比得却是软实力,大家熟知的青岛海尔集团在众多电子企业中遥遥领先,比得就是售后服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在各种技能大赛或技术大比武中获奖的学生,基本都是品行兼优的学生,这就说明操作技能不是游离于学生整体素质之外的东西,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所以,中职学校要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职业礼仪养成必须赋予足够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青年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5~20岁之间, 正属于青年初期。青年初期的学生虽然具有独立性不完全、社会阅历浅、过于理想化的特点, 但其身心各方面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和谐、平稳的水平。王垒 (1998年) 、吴正 (1999年) 及西方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 青年初期的人格结构和成人比较并没有表现出模式上的年龄特异性。但是, 青年初期的学生正处于爱幻想、易冲动的年龄, 理想与现实交织, 感情与理智冲突, 所以这个时期是矛盾的激化期, 也是个体与环境之间通过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 使个体心理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关键期。另外, 中职生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 学习、生活模式由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 发展方向由以升学为主向以就业为主转变, 学生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在这转折时期, 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此,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我将教育内容集中在普及和了解心理健康常识, 学会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方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正确对待挫折、建立自信
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对中职生而言, 身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社会阅历少, 幻想与现实的差距大, 思考问题单纯, 很难一帆风顺, 万事如意, 因此遭受的挫折也是很广泛, 如学习成绩下降, 升学不理想, 人际关系不良, 家庭变故, 患病伤残, 失恋等。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挫折, 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 重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 甚至造成人格的歪曲。所以,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 掌握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1 正确的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
认识自己是指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悦纳自己就是要相信自己, 接受自己, 包括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中职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难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 客观地评价自我。他们态度偏激, 要么把自己看成是十全十美, 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视而不见, 把别人看得是一无是处;要么是痛恨自己, 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常常抱怨和自责,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如数学没学好等于我怎么那么笨。文章枯燥, 没有艺术细胞等于我太没用了, 说话带着家乡的口音等于我看起来真的很愚蠢。这种对自己认识上的偏差, 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或反应, 或自负、自傲, 或自卑、恐惧等, 就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因而, 对待他们不应求全责备, 而应采取积极措施, 引导他们通过自我观察、自省和虚心求教等方法, 培养他们的平常心, 增强他们认识自我的决心和勇气, 逐步了解自我。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力等具体情况, 才能认识、预想自己的行为和结果, 进而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1.2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1.2.1 制定适宜的目标
适宜的目标, 可以使你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 可以适当调整目标, 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 不断增强自信心。
1.2.2 选准参照系
在与别人比较时, 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 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 总免不了自卑感。
1.2.3 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
遇到挫折, 比如在学习中遇到问题, 找同学, 老师, 家长帮你。失恋了, 单相思了, 找朋友谈, 找心理医生。只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支持, 就能有效地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1.2.4 合理认识挫折
一般我们认为挫折给人带来灾难、失意和无情地打击, 但事实上, 挫折对个人来说具有“利”和“弊”的两重性。不经风浪怎见彩虹, 挫折虽然使人内心痛苦, 情绪紊乱, 行为偏差, 但它能够引导我们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增长才干。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遇到挫折后, 自我逃避与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映, 我们提倡积极地面对挫折, 将挫折变成动力, 在挫折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2 保持健康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 促进人的活动, 在活动中能够起到增力, 增智的作用, 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 抑制人的活动能力, 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 降低人的自控能力。中职生的情绪变化不稳定。既与青春期体内的激素分泌不规律有关, 也与个人的修养有关。所以对情绪进行调节, 使情绪达到喜怒有常, 喜怒有度, 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调节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通过改变认知调节自己的情绪
人们经常认为, 引起他们的各种好、坏情绪的原因是某件事情本身。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人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 而在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情, 只要个人的看法不同, 内心产生的情绪就会不同:积极的看法引发积极的情绪, 消极的看法引发消极的情绪。因此面对一件事情产生何种情绪体验, 决定权完全在个体自己的手中。
2.2 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如不会做题时, 心里很烦, 和同学做做游戏, 或讲个笑话, 心情就会好许多。另外, 看电视、听音乐、散步、旅游、购物、吃东西也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2.3 合理的发泄情绪
对待那些无法转移难以排解的情绪应该采用合理发泄的方法, 如丧失亲人时大声地哭喊, 打、骂象征物等。但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 要注意的 “度”, 也就是宣泄要适当, 不能缓解了情绪, 伤害了身体。因此, 我们不但要懂得宣泄, 更要学会控制。
2.4 控制情绪
1) 自我暗示法。
发怒或和别人打架之前先数几个数, 也许就会避免一场无谓争斗。上台讲话前跟自己说“别紧张, 我一定能讲好”, 也许你就会成功的。
2) 心理换位法。
也称为换位思考, “我要是他会是怎样呢?”“别人出了这样的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思考问题角度, 正确地认识问题,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良好情绪的培养关键是靠自己, 多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了解自己性格的特点, 将所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相信经过长期的锻炼, 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3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不仅有助于人的成功, 而且还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对学生成长更具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满足学生心理上的稳定感、安全感, 还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角色以及相互间的责任, 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求得共识, 并了解社会, 学会尊重与平等, 并且可以加快积累社会经验, 扩大知识面。
中职生大多在校住宿, 相互交往接触的机会多, 个性缺点暴露充分, 同学之间时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冲突。如果不能以诚恳、公平、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 理解并容忍他人无关原则的短处, 不善于处理交往中出现的矛盾, 则容易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导致人格的不健康发展。
如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才能广交朋友, 怎样让别人尊重自己?怎样获得真正的深厚的友情?对中职生来说要把握住一些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重视、信任他人。
第二条原则是理解认可他人。人群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所以, 在平时交往中, 如果出现小的或非原则性的失误, 要以宽容理解的姿态对待朋友, 对待他人。
第三条原则是尊重他人。
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首先应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也是友情赖以存在的条件, 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
第四条原则礼貌待人, 心胸宽阔。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 总是希望得到交往对象的同情、帮助。如果这种帮助得不到满足, 相互间的交往就缺乏吸引力。因此, 在与朋友交往中, 要注意乐于助人, 当朋友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应予以热情支持。并且在帮助朋友的时候, 不要摆出一种有恩于人而念念不忘的姿态, 但对别人的帮助, 不论受益大小都应向朋友表示出诚恳的谢意。
第五条原则是善于忘记。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 帮助却是真心的, 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真心帮助, 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第六条原则是学会主动倾听。
我们只要加强个人修养, 在交往中遵循交往规律和交往原则, 我们就会拥有朋友, 我们的社交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就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俞国良, 侯瑞鹤, 姜兆平, 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2.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智能的培养 篇8
1. 智能的一般概念
智能是概括智力与能力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所谓智力只要是指认识能力, 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 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所谓能力就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在活动中, 各种能力质的结合, 就成为才能。智力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智力不等同于能力, 或者说智力是指人的聪明才智, 包括在一般能力之中。而能力既有一般能力, 又有特殊能力, 即在人的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保证这种活动获得高效率的能力, 智力与能力又密不可分:一方面, 智力的高低可以影响能力或才能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 智力的高低必须表现在某些能力或才能之中。如学生在解题时, 有的会解, 有的不会解;有的速度快, 有的速度慢;有的一题多解, 有的只能机械模仿等等, 这表现出智力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在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当中看到:绘画工作者对颜色具有很强的辨别力, 音乐家具有精确的音乐辨别力, 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善于语言表达等等, 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人的任何一种活动或工作就不是凭一种能力就可以顺利完成的, 而是需要有智力参加的若干种能力共同发生作用。
2.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智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聋哑, 是绝不可能成为歌唱家的, 可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没有实践锻炼, 也绝不会形成某种智能。人在从事任何工作之前, 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以及战胜种种困难和挫折, 才能获得从事某种工作的智能, 进而得到发展和提高。比如女排运动员郎平具有感觉灵敏, 反应迅速准确, 身材高大等良好素质, 但她所以能成为优秀的超常智能的运动员乃决定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条件和所受的教育、训练以及她刻苦的锻炼。
二、智能的培养
1. 抓住关键时期, 实施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内外研究证明, 一般认为:人的大脑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出生后五至十个月之间。到两岁末, 大脑就基本上具备了它的主要特征。五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 那么, 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了50%的智力, 还有30%的智力是在4岁至8岁期间获得的, 最后的20%的智力是在8岁至17岁获得的。据此, 我们说在生命前四年内, 如果没有适当的营养特别是没有促进智力发展的外界刺激和早期教育, 就会使智力发展受到压抑或损害。在这期间, 应尽量给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采并有人际交往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 这对奠定人的智力发展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2. 在教学中加强智能的培养
在教学中, 必须把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培养统一起来, 学生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智能为提前, 而智能的发展又以掌握知识为必要条件。但是知识与智能并不等同。传统教学论观点认为, 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了生学智能。当代教学论批判了这一观点, 把发展学生的智能摆在重要地位, 并且作为教学论研究的中心论题, 把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看作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1790-1866) 早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未知科学知识的能力。他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即不应该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科学知识, 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独立地掌握它们, 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
所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就是通过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 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 还能探索未知的新情境, 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 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运用发现法、研究法, 解决问题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 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某种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发展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是学生按自己规划的创造项目进行准备, 如复习有关知识, 搜集资料、观察、储备经验等。
第二阶段称为潜伏阶段。这个阶段是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消化时期。如搞一项技术革新, 首先要在头脑里设计出蓝图。
第三个阶段称灵感阶段。即经过艰苦的思索, 突然间恍然大悟。灵感的特点表现在人在灵感状态背景下, 整个思维过程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 解决了久思而不解的问题。
第四个阶段称表现阶段或证验阶段。学生把他新的设想、发现加以检验。
总之,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探索、发现,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开拓型人才。
3. 通过生产实习操作培养学生的智能
通过生产实习教学和操作训练, 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尤其对操作能力的培养, 成效更为显著。苏联赞科夫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 脑力劳动者也需要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人, 应该是既善于动脑, 又善于动手。这一思想对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来说, 更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所谓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指能够做出东西来, 并且养成一系列有关的意志品质。具体地说, 制作前先设计, 计划好操作步骤, 能使用工具, 计算和节约原材料, 节省操作时间, 注意准确和精密, 有偏差及早纠正, 采用合理方案, 弄懂作业中的物理、机械等基本原理, 坚持完成一件事等等。每一环节都要严格要求, 使之自觉地按规范进行训练, 促进智能不断提高。
4. 通过课外活动开拓学生思路, 促进智能发展
发展智能不能局限于课内, 还应当配合教学组织课外阅读、科技制作、文娱体育、为社会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有多方面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不仅仅依靠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 更要依靠在解决任务中能迅速地以各种方式来利用各种信息的一种特殊能力, 这就是创造力。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 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对于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在不少职业技术学校做得是很不够的, 有的技工学校除了上课, 就是生产实习劳动, 很少参加其他有益的课外活动, 这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极为不利, 应作为薄弱环节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论智能培养》杨德广, 上海人民出版社, 987-06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9
动机是发起和维持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力量。知识和技能决定着个人有没有潜力进行某项活动, 而动机则决定了个人是否愿意发挥潜力进行这项活动。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动机, 才会表现出学习兴趣, 才会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才会乐此不疲, 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二、当前中职生学习动机现状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我们有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 使学生爱学习。
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和进入普高的学生相比, 中考分数要低很多, 甚至还有不少是分流的学生。成绩仍是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 能上普高的学生一般会去上普高, 而不会选择中职学校。可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是弱势群体。这样的一批学生, 不仅仅学习基础差, 学习动机本来就弱, 更重要的是这样弱的学习动机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学生对专业不理解。
很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都是很随意的, 对专业课程的开设不甚理解, 反正学校开设什么课我就学什么课。学生学习基础差, 不想上学, 很多学生就是弄两证, 找个工作, 混混日子。
2、家长关注少。
很多学生家长, 平时很少关注自己子女的成绩, 一般只是在期末结束时问一下子女的成绩。一些家长认为, 上职业学校本来就没有什么出息, 只要孩子在学校不惹事就行, 甚至还有个别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根本不管不闻, 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大, 同样也消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受学习环境影响大。
近80%的学生表示班级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表现在:“许多人不爱学时, 自己会随大流”, “会睡觉”, “没几个人学, 自己也学不进去”, 当然也有20%的人表示班级学风对自己没有影响, 这也说明职校学生并不是全不爱学习, 他们同样对学习充满了渴望, 关键是我们要给他们力量。
4、教师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表示了各种形式的表扬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 “觉得自己也不差”、“有上进心, 还想受到表扬”等等。但每个班都有从未受到表扬的学生, 这些学生说:“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
三、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艺术, 转变他们“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对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学校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应解决其思想问题。应利用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德育活动课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利用这些活动来增加学生乐趣, 同时也增长知识和技能。
2、家校沟通。
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 很多地方是教师所无法取代的。对学习动机缺失的学生转化工作, 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仍是不够的, 还应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鼓励家长主动向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反映子女情况。教师要创造条件与学生家长一起, 剖析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根源。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动态, 帮助家长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要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的三方共同努力, 全方位地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3、改进课堂教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学科和教材的不同特点。在教法上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针对中职生基础较差的特点, 在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尽量降低学习的坡度, 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解、消化的时间和空间。同时, 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调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采用下厂观摩的方式, 与工厂环境、设备直接接触, 达到直观认知的目的。通过这种直观直面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因材施教。
应该承认, 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智力、操作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 他们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同一设备的操作技能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能对学生分出不同层次, 因材施教, 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并施以分类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都有获取成功的机会。要尊重并科学引导学生个性的张扬, 若处理恰当, 就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学校,学习态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情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在校年龄一般在十六岁至十九岁,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 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 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和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 学习态度不端, 学习成绩不佳的现状, 因此在关心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同时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就成了中职教师更为关注的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 中职生今后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 中职教育阶段是中职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中职生的学习又存在一些特殊性, 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学习专业技能。如何能做到即提高文化水平又学得一技之长呢?这就要求中职生必须首先明确目标、端正态度, 以一个正确的心理去学习。但是,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就是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 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 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 在学校应付老师, 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 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 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如何改变这些问题
如何让中职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针对以上分析的五种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我们该从何处入手又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大部分中职生, 在初中时都是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 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 一些中职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 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 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 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 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 形成对立情绪, 出现逆反行为, 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呢?这就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与耐心, 真正的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体味学生。所谓“走近”, 就是真正融入学生中去, 不仅仅停留在教室里、课堂上, 应该更近一步的融入学生的课间生活、文体活动甚至是校外课余生活, 真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身边。只有这样的“走近”, 才能在近距离中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言行、兴趣、家庭。而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的以学生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并且,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尽量充分肯定他们, 哪怕只是极细微的一个优点也要尽量去发现、去肯定。学生会逐渐改变对老师的态度, 进而更愿意与老师亲近、交流从而产生信任感。老师关爱学生, 学生信任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其次, 帮助学生确定目标, 建立动机。不少中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并且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 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 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 还不如不学, 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不明确的表现。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确定学习目标呢?要让学生了解, 职业学校确实是以学专业技术为主, 但并不仅仅是专业技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 武装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名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现代技能型人才。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呢?那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 不仅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文化知识, 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 那专业技术也不会学得很好。如果专业技术是宝剑, 那文化知识就是剑谱, 只有宝剑而没有剑谱, 那跟拿着菜刀没有什么区别。拥有宝剑并能运用自如的人, 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 搏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再者, 教师应把知识扩展化。中职学校教师, 特别是基础课教师, 往往容易把讲授的知识内容局限在教材上, 教材上写什么老师就讲什么, 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甚至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我认为应当把教材上的知识提炼出来,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对知识加以扩展和延伸。这样, 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也更容易接受, 进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1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学习 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一直是学生上的难点科目。并且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并且数学教材的内容比较抽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针对于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要在根本上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尤其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来讲,了解学生的数学动机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开展有着非常中要的帮助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方案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学习动机的调查方法,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这两种调查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则是借助于当下的网络技术和采用手工打印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且根据时下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与其相对应的调查问题。并且保证设置问题的有效性以及题目编制的可操作性。此外,为了保证调查问卷回答的有效性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1]。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学生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还存在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并且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多数学生都处于盲目从众状态,因此难以提升其数学成绩。并且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数学学习没有明确的计划性
数学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目标的规划,并且按照其规划的步骤达成其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并且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数学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并且也不能完全的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就造成数学学习成绩的下降。此外,因为这些学生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学学习动机,所以在学习上也没有计划性,也就出现学习上的被动状态。
此外,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计划性,因此,也就不能对自身的数学学习上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尤其是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既不能做好数学学习的规划或者对数学计划的执行力不强,其计划只能是墙上的计划[2]。另外,一些有计划的学生,其数学的学习计划并没有形成的一定的体系,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多数依靠自己的惯性进行学习,且因为缺乏一定的计划体系容易出现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
2.学生的数学学习缺乏自我调节
在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疲惫期,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上的自我调节,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的调节能力较差,并且因为数学学习计划上的缺乏导致学生会出现下学习上的模糊性,并且无法对其当前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整,也就导致数学成绩的下滑,进而造成数学学习的自我放弃,这样一来教学,无论教师改变何种教学策略,都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改善。
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动机重要性的了解
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平平,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其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学学习动机,导致其数学学习上没有一定的目标,进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下降。然而,若要在基础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在根本上明确其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性,然后从自身的学习动机出发,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规划,即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执行。因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导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数学学习的规划,并监督学生数学规划学习的执行力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相应的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的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此外,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比较的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速度上应该适当的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对教学中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行重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完全的掌握教师的教学知识[3]。
此外,数学教师在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时,应该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数学学习动机,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并且监督学生对自身制定学习计划的执行力度,此外,还应该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自我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维意识。
结语: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来讲,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减弱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会学习,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教学难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学生没有数学学习计划、目标,盲目学习的现象,进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成绩下滑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然后针对学生动机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进而找出帮助学生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穆银艳.中职校学生数学学习的“活性评价”[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85-91.
[2]张新祝.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意性[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2):26-28.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篇1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敬业意识,教育培养
在我国,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 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 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既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敬业意识教育值得我们思考。
1 敬业意识的内涵
敬业意识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它是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职业情感、工作态度;是对事业的不断探索、奋斗的精神, 即从业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职业意识通过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勤业、履行职责等一系列职业活动表现出来。可见, 敬业意识的内涵表现在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的人个价值、职业自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
首先, 职业的社会价值。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每一种职业是保证这个系统得以有机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自己从事的职业活动, 将潜在的品德、知识和能力发展出来,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满足社会存在和发展之需要。这就是职业存在的必要性的表现, 也是职业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表现。可以说, 一定社会中的每一种职业, 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其次, 职业的个人价值。
事业需要人, 人更需要事业。人们的职业活动不仅能满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个人谋生和发展的需要和手段。因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付出一定量的劳动, 并获得相应量的报酬, 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 在生存的基础上, 人们还试图在职业活动中发展自我, 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 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再者, 职业自身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任何物质运动的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矛盾的特殊性。职业也是如此,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劳动形式不同, 社会功能不同, 就会价值也不同。职业的自身特点是不同职业存在的生命力之所在, 使每种职业成为社会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职业, 给从业人员发挥特长、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
2 敬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首先,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 以及在职业生活中追求的奋斗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 往往容易自我评价过高,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 准确衡量出自已的素质、能力的高低, 以帮助学生确立近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社会角色的设计, 人生理想的确立, 既更切合自身实际, 又不能与社会需求相悖。
其次,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科学人生价值观教育。人生价值观, 就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人生目的、人生意义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科学的人生观是人生的指南, 它制约着人生的价值观, 决定人们的职业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但二者的关系又不是并列的。个人的社会价值, 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 是主要的。个人的自我价值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出来的, 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并以此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 进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再有, 教学之中要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先进人物, 尤其是各行业杰出人物的典型事例有巨大的感染力、潜移默化、易于效仿。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注意搜集各业立足本职、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的典型资料, 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事迹, 或请先进人物作报告、或组织学生进行访问,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让学生接受敬业教育。
最后, 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培养的教育。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竞争就业、竞争上岗、竞争提薪、竞争提职已成为现实。优胜劣汰, 已成为人们努力学习、钻研技术的强大动力。职业学校的发展在于竞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出路仍在于竞争。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培养教育。要从理论宣传上创造竞争氛围。要随时向学生传递技术、以及人才竞争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竞争现象、展览本校获奖学生的照片、证件, 以激发学生赶超先进的热情。同时, 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创造竞争条件。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竞赛评比, 学习成绩评比、体育竞赛、劳动卫生活动评比等等, 促进学生参与竞争, 接受竞争意识, 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管理水平08-27
中等职业卫生类学生01-10
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海报11-2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01-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07-08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11-0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11-2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11-2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量化管理制度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