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精选12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1
1 中等职校学生就业难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 即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较低。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要求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适合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工作。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普遍存在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的现象。首先, 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 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行业一线, 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再次, 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 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 技能就越高, 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 专业技能有限, 缺乏实践经验, 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同时, 怕吃苦, 年龄偏小, 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同程度存在, 因而影响就业。
2 破解学生就业难策略
2.1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1)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应做到不迟到, 不旷课, 不早退,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树立组织观念。
(3) 热爱班集体, 增强集体荣誉感。
(4) 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工作之后, 身份转变了, 环境改变了, 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为此, 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 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层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就是就业, 甚至是更具有开拓性, 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如果平时使学生树立创业观念和竞争意识, 可以使一部分有商业天赋的人脱颖而出, 成就一番事业。
2.2 用就业的观念来变革教学
(1) 校方应加强就业中心力量, 并从教师中挑选一批具有高力的人, 充实到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常设机构中, 组成一支专业性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中心应该以搜集信息和沟通人才供求双方为工作要旨,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供求双方接触洽谈。
(2) 充分借助媒体获取就业信息, 扩大自身影响力。在搜集信息时, 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如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优势, 不仅是坐在家中, 更要走出校门, 深入到全国的人才就业市场;不仅是搜集信息, 更要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揣摩规律, 扩大自身宣传, 增进学校与就业市场双方的了解。
(3) 指导学生就业是办学的突破口, 所以必须从待遇上对就业指导人员予以倾斜, 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利益分配上可以实行必要的物质激励机制 (完全可以模仿政府对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 , 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外, 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教学任务, 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
(4) 就业指导还是学校办学方向改革的指南针。根据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改革学校教育, 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 不仅要根据就业市场目前的特点, 更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培养未来社会潜在性需求量大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实现教育模式灵活化, 教育体制弹性化, 教学内容应用化, 教育层级职业化。
(5) 在学校管理上, 要不断发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人文精神真正地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以育人为本, 然后才是经济上的提升。应该看到很多学生不适宜枯燥的理论教育, 但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或其他优点, 不喜欢墨守成规式的传统教学, 学生接受新思维新时尚的能力很强, 只要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 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成才的。
破解就业难题, 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困惑, 更是全社会的难题, 上述只是破解学生就业难问题学校与学生两方面之对策, 只有把“学校办学、市场用人、学生择业、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业难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决战大学生就业》;中国大学生毕业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珠宝店出版;2009年1月。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鲁宇红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2
2、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佩戴首饰,不烫发,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肩,不穿高跟鞋和无后襻的鞋。
3、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 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8、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9、平等待人,与人和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10、尊重教职员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递接物品时要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1、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不欺负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异性交往,大方得体。
12、使用礼貌用语,要讲普通话;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
13、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进入他人房间、不私自动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4、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5、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16、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入学校要凭校徽、校牌,上课期间要凭老师签字。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须请假。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主动学习,认真预习、复习,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期间不准听音乐,手机要关机或调至振动,一旦被老师发现要由家长来领或由班主任保管半年,再还给学生。
18、认真参加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动手能力。积极参加生产实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19、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的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4、学会料理个人生活,按时作息,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亲人。
25、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26、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7、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28、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29、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0、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并不争抢座位。
31、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2、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3、珍惜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4、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静。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不滋扰,做文明观众。
35、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36、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执行规程,安全操作。
37、服从岗位安排,主动接受岗位培训,履行岗位职责。
38、尊重带教老师,与企业员工和睦相处。
39、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操作技能,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教育;就业指导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特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追求知识,注重实用。广大在校的职专生能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上的作用、地位和价值,普遍比较重视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同时在专业的选择上倾向于一些技术类的专业,如计算机、财经、建筑、美术等,表明他们在追求学历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利于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择业中过分强调自我,讲究实际。调查中,把工资、福利放在首位的有36.8%;把工作环境放在第一位的占44.7%;“符合个人特点或兴趣”占20.1%;选择“根据国家社会需要就业”占32.8%。可见,当前职专生中,反映在就业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对于追求个人名利,选系统、选地方,不顾工作需要,单看生活、交通、条件等现象仍较为严重。对职专生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诸关系的教育,迫在眉睫。
3. 择业过程中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调查中,认为“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别人”的观点正确的占35.9%;有10.1%的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正确的。有27.6%的学生对于见义勇为如“为保护国家钱款与歹徒搏斗而致残行为”表示“很可贵,很高尚”,而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会考虑一下怎样做”,“英雄伟大,但自己不能学”,“为人民服务精神高尚,但难以实践”。这表明:职专生正处在思想转型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关注个人经济、个人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失去正确引导,将使理想信念、社会道德淡化而私欲膨胀。在精神与功利之中,我们必须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答案。
4.就业中更加趋于务实,倾向实惠。有的职专生认为“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有的职专生在人生价值观“奉献、索取”的关系上,讲奉献少,讲索取多了,讲有偿服务多了,讲共产主义理想少了,讲实惠多了。从君子耻于利转变为金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证明。在奉献与索取、义与利之间的价值选择上,二者并重。“到外资企业去,到挣到最多钱的地方去”成了多数职专生的取向与追求。职专生的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社会进入一个新世纪,我们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的挑战。
二、积极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教育
1.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着手,加强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首先,职业兴趣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对职业的接触、了解、认识,逐渐形成的。人的成长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对人职业兴趣的影响,一是有意识地向子女灌输对某种职业的评价或看法,甚至进行专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文化程度、思想水平、职业等因素形成的家庭氛围和心理状态,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主要来自学校教师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和专业知识,而学校开展的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朋友、熟人的职业及关于职业方面的评论,还有社会舆论的导向,都会影响着人的职业兴趣形成。 第二,使学校、家长认识到职业兴趣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不断从简单到复杂、从模糊到明确、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它经历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教育过程中遵守这个规律,善加引导。第三,让学生认识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价值。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发展所不能缺少的,就个人的发展和成就而言,仅有发展方向的不同,不存在高下之分,成功不在于从事哪种职业,而在于是否从事了创造性的劳动。社会职业中的任何岗位都大有可为。只要我们自己有干好工作的决心和本领,有百折不挠的执著精神,就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让学生参加有目的的职业实践学习,体验职业的乐趣。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学。通过职业实践活动能深入了解认识职业的社会价值、特点等,并体验它的乐趣。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都有一下的时间到校内或校外的专业实习室实习。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要到计算机房“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电工学后要到电工实验室做实验。另外,学校还要安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这些都是了解职业、体验职业并从中认识自我、发展职业兴趣的极好机会。 最后,培养学生广泛而有中心的职业兴趣。现代社会要求人的职业兴趣应是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相结合。因为广泛的职业兴趣能减少人们在职业选择上受到的限制,在职业有变动时也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但要切忌被动多变,过去的兴趣不断由新兴趣代替,这样将一事无成。中心兴趣能使人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深入钻研,并容易有所发展或成就一番事业。
2.多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就业意识。职业教育在多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实施就业指导系列化教育,从学生入学到实习就业,全过程、多角度规范学生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这不仅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手段,更是传输一种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谋求发展提高的职业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创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培养学生的就业兴趣与就业技能。入学前,学校要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概况,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激发其学习、就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入学后,学生要通过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以及各种技能实习、实训,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塑造职业性人才,按照市场的要求,树立学生的就业观。要对学生的就业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发展为指南进行引导,加强就业兴趣的培养。当然这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了解市场的变化,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以便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1.学校要专门成立就业领导小组,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好学生的心态,既要避免学生就业时的盲目性又要避免使学生失去机会,争取使学生按照自己兴趣找到满意的工作。
2.学校要为学生举办行业宏观形势分析报告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既不自暴自弃,又不好高鹜远,摆正位置,认清形势,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迎接就业挑战。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如:劳动用工制度,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等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择业技巧指导。
5.精心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架起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何晓红,白玲.从就业后的职业问题看在校生的职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13(1).
[2]孙启林著,职业教育[M].世界教育大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宇峰.白炎根.职校生职业教育状况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2012(7).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问题初探 篇4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1)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是改革的结果也带来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比如城乡差距、看病、上学、住房等问题也使不少家庭难以越过的“四座大山”。因贫困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的学生不是少数几个,职校生特别是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也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因父母有疾病缠身而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无力供子女上学。少数学生家庭因发生变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导致贫困,致使学生中途流失。
(2)学生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太情愿送女孩继续读书。如我们河池的不少边远山区(东兰、凤山、巴马、天峨等)的女孩子,一般能接授九年义务教育都算不错了,造成许多女童过早地为人父母,形成恶性循环。
(3)留守学生的大量出现,给社会和学校带来许多负面的问题。随着留守学生的大量出现,在外打工的家长很少关心、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仅仅只是物质上的给予。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没有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加上这个年纪的学生又是处于青春逆返时期,他们专横、胆大、自私、任性、难教,加上身心浮燥,个性未能完全形成等原因。缺乏母爱的隔代溺爱式的教育,导致这些学生性格孤僻、脾气苦怪、纪律散漫,无心在学校继读书。
2. 社会原因
(1)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和腐蚀。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少有胆量,但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竟成了暴发户、企业家。“当教授的不如卖烧饼的”,像这种分配不公的现象促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从而造成不少家长纷纷让子女退学赚钱。
(2)沉迷于电脑游戏、QQ聊天,手机上网里不能自拔。许多学生看小说不分课内课外,上网吧QQ聊天不管天早天晚,玩手机不时间地点,等深夜泡完网吧、看好电视,玩够手机,才仓促上床,明晨催而不醒,迟到又羞于老师批评,有的人就干脆旷课。加上许多刚从农村到城里读书的学生,受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诱惑,也无心读书。更不愿意受学校的约束,干脆到社会上流浪。
(3)有的学生盲目跟从亲朋好友外出打工。中职学校学生本身就由于基础差,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当有亲戚朋友召唤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盲目跟随他们直接出去打工。
3. 学校方面
(1)教学方法传统。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使他们学习泛味,来不及思考,也不能适时操练,学生对听课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只好在课堂内寻找其他刺激而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作业不会做靠抄袭或干脆不做。久而久之,乏味的学习迫使他们就逃离课堂和学校的约束,造成学生流失。
(2)学校学习生活单一。素质教育提倡多年,应试教育模式不衰。虽然中职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这部份学生认为刚从“升学”指挥棒转的初中阶段熬进来,加上原来自己的身份,希望来到职校能够改变原来的学习模式,想不到还是这种单调的学习方式。因此,由于学生厌倦造成流失。
(3)同学关系不融洽。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中职学生尚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同学、邻里等人际关系依赖性很强。一旦失去这些关系,他们就会像失群的大雁,形单影只、孤独、寂寞,甚至伤心起来。加上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情况不同,城乡差距的拉大,使有的学生一旦独立生活,就会产生许多的矛盾,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处理不当,没有朋友,就感到孤独,想家想父母,严重的造成学生流失。
(4)学校未能把握住学生流失的关键时期。因为招一个学生不容易,所以我们高度重视招生工作,这是对的。但面对学生严重流失的现象,仍然没有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至少可以说关注程度不够,缺乏研究,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和措施,管理秩序也不规范,有时学生走了很长时间了,班主任也不报告,学生年不知道,学校就更不知道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好学生流失工作的最佳黄金时期。学生流失最集中的时间是一年级,特别是第一学期最为严重,原因是由于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生活学习,对一切都很陌生,思想波动较大,对学校,对专业,对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对同学等周围的一切都采取挑剔的眼光对待。加上刚离开家庭父母,他们都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关爱,因此,稍有不顺心和不如意,就有这样划那样的想法,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这一时期的学生的思想波动特别大,流失也就特别严重。
(5)学校课程设置不切实际,有针对性浅显易懂的校本教材少。我校基本上是按照大纲来完成理论教学的。校本教材的理论教学几乎为零,教师只有按大纲教材照本宣科,所以学生对上理论课不感兴趣,旷课、迟到、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者现象较普遍。
(6)实训条件有限和师资结构方面也不太合理。针对我们这些不喜欢在教室听理论课教学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不行。本身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职校的目的就是想学到一门技术,能动手干好活就行,因此,学生们普遍愿意到生产实习基地去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如目前我校的交通专业的学生实习,因学生太多而场地少无法满足实习需求。我们的电子、会计专业,由于微机电脑房的设备老化加上使用频率较高也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基本需求,更不用说业余时间让学生多练习了。事实证明没有实习实训条件要办好这些专业,吸引学生是不可能的。
4. 学生方面
(1)学生对住宿及伙食等生活上的条件不满意。生活条件的不足影响学生的去留。作为市级城市学校,我们的条件是先天不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按2000人的规模规划的校园环境条件自然满足不了现在四五千人的需要。运动场地少,校园面积窄,学生活动范围太有限,原来的学校环境不好,希望来到新的学校有新的气象和改变,有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我们的新生自入校第一天起,我们就有点顾此失彼。管理上根本不到位,导致最好的教育时期丧失了,造成了新生更加肆无忌惮的延续存在身上的恶习。加上老生开学之后的影响,学校不能实施全封闭,社会青年的拉拢,周边环境如网吧的诱惑等原因,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现象进了校园甚至宿舍、教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没有保障,构成了威胁,人身财产安全随时可能受到侵害。招生宣传时,我们对学生管理的渲染和保证与实际情况却有如此落差。加上学生对学校食堂的规模(面积小、条件差)、管理(卫生、价格、质量等)的意见很大。“民以食为天”,学生也一样,生活不好,怎能安心学习,怎不厌学离校!怎不流失。
(2)学习目的不明。部分职校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差,努力了,但仍学不会,失去信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素质,行为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差,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从上到下,都为此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但就是没有效果,治标治不了本,抽烟、上课睡觉、打架、偷盗等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而动手实习时间又不多,整天无所事事,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违纪多了,学校不开除影响其他同学,开除只怕是一大片。有些,你不开除他,他自己因为厌学早就自己开除自己。
(3)生源质量和学生身心的影响。当今中职学校学生普遍是由每所初中学校的5%差生组成,近年来生源大战硝烟四起,各学校都盯着这些应届初中毕业生,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生源争夺大战。我校也一样,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和指标,不得不忽视生源质量,不管学生年龄大小,表现好坏,成绩高低,只要来校交钱,一律照收不误,有些甚至是求家长请学生来校就读,真正把学生当成了“上帝”。因此造成了大批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相对集中。违纪率高,失学率也就高。
(4)全员育人观念不到位,学校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在我们学校似乎好象管理学生就是领导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师德师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违纪现象,有些教职员工视而不见,闻而不听,放任自流,既不能起榜样作用,又不能行教育职能,导致学生背离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后便为所欲为!因为师生关系不和谐而造成流失现象。
(二)防止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措施
1. 加大教育教学投入,改进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方法
(1)学校要在校园建设、教学设施的添置、实习条件的改善与实验室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如添置机床、微机、改善运动场所等,确保能满足各种实习实训和实验课的基本需要。2009年我校实现四校合并,做到人财物统一调配和安排。同时学校领导通过多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新教学楼一幢,改造了教师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各一幢。交通专业汽车美容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设备、引进个体老板建四间电脑室设备也逐渐配套建成投入使用。现在的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就读
(2)学校应当经常组织生动活泼的各类活动。如辩论赛、书画展览、歌手比赛,体育比赛、技能比赛、文艺汇演等等,通过各类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学文化、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3)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导向。从开学第一课,就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职业教育规律,知道职业教育与初中阶段的普通教育的区别,明白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每个学期的开课情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除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外,还应切合本校各种资源合理设置自己的专业,使之适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切实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另外,在招生工作中对学生选专业时应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专业介绍和导向工作,以便学生心中有数。
(4)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一年级。学生流失的关键时期是一年级,这一期间学生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对一切均不熟悉,思想波动大,对事物均采取挑剔的眼光对待。因此在这期间我们把经验丰富的教师调整到一年级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青年教师(下转第192页)(上接第201页)或相对班级管理经验稍逊的教师安排到一年级跟班当副班主任。这样可以始终保证经验丰富的教师放在关键的一年级,又有利于年青教师的培养,更能保证学生不流失,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2.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校企联合
抓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包括毕业前的上岗动员会、组织现场招聘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等。学校的学生要招得进、留得住,关键的是要看学生是否推得出、安排得好,关键是看就业渠道的畅通,因此学生的就业安排对学校招生和巩固学生至关重要。学校要想尽办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提高认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学校要不断地对就业学生就业后进行跟踪指导。以便在招生时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我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每推荐一批学生上岗前,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必定要对学生的工作单位的各方面条件进行综合实地考察,然后才放心地把学生安排上岗。
3. 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
学校要始终强调贯彻“先成人,后成材”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自己的言行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德育教育课程,尽量避免因重大违纪而处理学生造成流失。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控制自身的情绪、感情,避免学生因不成熟,一时冲动而做出的错误选择。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4. 提供多种补助和奖励,减免贫困生的部分学费,在校内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国家政策,所有全日制一二年级的在校学生中,农村户籍学生、县城非农户口的学生,都免交两年学费,每生每年还有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此外,自治区在中央财政的基础上,制定了特定人员学费资助办法(1200元/学年)和奖赏金(2000元/学年),帮助和鼓励贫困生。又如在我校,食堂卫生由学生打扫,这些学生可以免费用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解决部分生活费用的问题。
5. 加强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以我校为例,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尝试探讨一种教师与招入学生结对子挂钩的模式。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与新班学生挂钩、党员和积极分子跟新生按宿舍挂钩、任课教师与新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班主任与新生家长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很多,情况也正在不断变化。不能笼统地归咎于家长、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不能归咎于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只有掌握全面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找出原因,有的放矢的找到解决学生流失问题的方法。
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流失情况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看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5
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有三大环节,就是招生、教学和就业。就业这个环节如果抓不好,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笔者参与中职毕业生实习推荐和就业指导工作,了解到其中出现的不少问题,严重阻碍了毕业生就业。这些情况使我深刻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四大难点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故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加剧。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用工数量、用工工种、用工质量要求等方面都趋于紧张和提升,对中职生的需求量也大幅缩减。加上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导致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安置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4、娇生惯养,吃不了苦。首先,现在的中职生大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比“80后”更好,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也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非理性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花钱不愁、衣食无忧,一切顺着他们、由着他们;其次,“90后”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就是家里老幺,父母对他们的溺爱使得他们过于自我与任性,生活上的富裕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他们没有家庭负担和危机意识。因此,他们自信心就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就业不免会有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工作的苦是吃不得,也受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批评。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放低就业姿态,实现理智就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以为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化和提高。
1、进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只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忽视了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就业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是
一片空白。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但是,许多中职学生在刚入学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恐惧,而学校对刚入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并未得到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中等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2、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我们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于“一技之长”,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比较注重就业,轻视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都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整个社会都是教育场所,学校教育仅为一个人终生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学习提到一个新高度。
3、职业定位教育。在学生了解职业和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摆在一个关键的、核心的地位。教育学生要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炼。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后,大多从事的是一线岗位,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前的劳动锻炼很少,而个人的求职愿望往往过高,在工作单位选择上愿意到大企业、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乡镇、个体企业工作;在工作岗位选择上,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小、待遇优厚的工作,不愿到生产第一线从事个体工作,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成为中职生求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因此,教育学生要务实,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要眼高手低。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的不同仅是社会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求职的关键是寻找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即自己能干好某一职业,社会又急需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
4、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学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就业指导的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立系统、高效的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校就业指导队伍,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尽快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他们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注意吸收校内外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进行学校就业指导研究和个性化咨询,同时还应聘请校外用人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定期开设讲座或咨询。这样才能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和推动学校就业指导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5、中等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市场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连年走下坡路固然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但部分学校办学不顾市场需求,毕业生“产销不对路”也是原因之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造成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使社会各个行业对有技术、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6
【关键词】就业率 ; 就业渠道 ; 就业观 ; 自主创业 ; 订单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57-01
学生是学校的生命,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建立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就业体系,既保证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良性发展,又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学校教学目标。为此,我们要积极探讨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努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造成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
(一)从毕业生自身的原因进行探讨
1.中职学生个人素质、修养偏低是就业成功的阻碍。
中职学苗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学生入学年龄偏低。学生入学时的“先天”不足,影响了其在校时接受教育的能力,使得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或缺乏自信,不谐世事,没有自知之明;或不修边幅,随随便便,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作息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很好的就业心理准备。
2.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
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过分注重薪酬待遇。这是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3.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生缺乏自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在经历一两次求职失败后,便失去信心,牢骚满腹,不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造成了学生自身就业的心理障碍。
4.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深厚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职业道路上厚积薄发、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5.团队合作适应性差,集体观念淡薄,不适应当前企业的要求。
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几个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其中很多还是单亲家庭。他们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人表现得自私、自我,甚至自我封闭,在集体中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而绝大部分企业都特别注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并以此作为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学生在接受不了企业文化的情况下,纷纷选择了离开。
6.独立能力不够,自我管理能力差,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
在学校組织的历次招聘会上,我们都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招聘会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目前有些学生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凡事依赖父母。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首先的表现就是不适应,不适应环境,不适应工作。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更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至于今后如何发展,更是没有计划。
(二)学校的原因
1.专业设置上不尽合理。
学校已有的专业中,有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依赖于这些专业良好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动手能力,深受社会的欢迎。但有的专业,因为社会需求面比较窄,个别专业的学生就业不是很好。对于这样的专业,也许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从教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的一整套教学体系,而毕业生从实习到就业,却成为问题。
2.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学校,过于注重对其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方面培养的不协调。虽然各学校纷纷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开设了实操课,配备了专职的实习实训教师。但由于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使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
二、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
(一)毕业生方面
1.全面提升毕业生自身素质。
较高的毕业生素质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为此,学生在校时,我们要教育他们要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文化素养,积极的创新意识,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够继续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好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地看待事物的能力、与人协调的能力、处理好人与周围事务的能力、运用技术的操作能力等。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要正确地定位自己。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客观地面对现实,要根据就业市场状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转换思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才能尽快地融入到社会这个集体之中,找到能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
(2)要确定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学生们完全可以打破求职择业一步到位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边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价值,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自主创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就业,是促进毕业生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在校学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他们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专业上的优势,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开辟自己的天地。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他们的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收集、积累有关经验、信息,为自主创业做好准备。
(二)用人单位方面
1.重视所聘学生使用,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资源。
学生在校获得了很多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在专业知识上接受过系统教育;在技能上经过了专门的培训。因此,他们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用人单位应该把接受学生作为本单位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使企业的劳动力技术不断更新,资源不断优化。
2.合理录用学生,合理安排学生,使人尽其才。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本着对应聘者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招聘岗位的特征,接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求职者。要对人才合理计划,合理录用,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采取“订单式培养培养”模式。
用人单位与学校可以联合办学,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毕业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爽.《如何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郑州高等电力专科学校
[2]广成海.《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毕业生就业》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策略浅析 篇7
一、学习策略的基本涵义
我们在本文中提到的学习策略, 指的是学习者为了某项具体学习活动的效果、效率的提高及目标的实观而有目地的、有计划的制定的学习活动预设方案。从总体上看, 学习策略自主性、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学习策略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子策略, 一是认知策略, 是对学习活动的内容收集、加工、记忆和提取的方法和方案;二是管理策略, 是对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的统筹管理方法或方案;三是控制策略, 是确保学习策略整体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 是对认知策略, 管理策略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或方案。
二、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策略的基本情况
(一) 学习动机复杂, 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国家的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氛围和学生心智发展阶段特点等多方面原因使许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很无奈的选择。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与职业教育不如人意的发展现状都促使学生无法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对中职学校认知不足, 情感上不认同, 学习积极性不高, 没有为学习活动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
(二) 认知策略转换不及时。
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后发现, 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大差别, 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都无法适应现在的学习生活, 因此,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换原有的认知策略, 及时制定符合现有学习状况的学习策略。
(三) 管理策略失调, 学习资源整合不到位。
中职学校学生在入校前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资源基本上是他人提供的, 到了职业学校后,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都和以往有很大变化, 学生还无法充分合理安排这些学习资源, 管理策略失调, 学习资源整合不到位, 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四) 缺乏自制能力, 控制策略难以落实。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学生的心理、言语和行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在此情况下, 学生很难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有效控制, 经常会因“情感”原因而改变学习进程, 原有的学习控制策略被打乱, 难以持续落到实处。
三、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策略的制定
(一) 学习策略制定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每个人心智发展状况都会不同, 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这要求我们正视学生学习策略制定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帮助学生, 但不能代替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2、适用性原则。
在制定学习策略时, 要把学生心智发展状况和具体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二者相互适用, 这样制定出来的学习策略就会符合学习者和学习活动的发展实际。
3、科学性原则。
制定学习策略时, 必须对所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正确、全面的认知, 客观地看待学习者的认知情况, 在学习资源的统筹和利用上需科学合理的规划, 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制定学习策略是确保学习策略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4、发展性原则。
随着学习进程地推进, 学习策略地执行, 学习心理和学习资源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有必要适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策略, 用开放的、发展的理念来制定学习策略, 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推进。
(二) 中职学校学习策略的制定。
在坚持学习策略制定原则, 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展实际以及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下, 需要协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策略的制定。
1、统筹兼顾,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
制定学习策略时, 要统筹兼顾所有的学习因素, 并把所有的因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这样的学习策略才是完整的、科学的。要考虑不同学习内容, 形式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 某一专业课学习时时, 不仅要考虑实践操作时间, 频率的安排, 也要兼顾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因为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过程, 学习内容以及形式相关性比较强, 需要统筹兼顾。
2、注重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制定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管理策略和控制策略都是以认知策略为服务对象。学习策略的中心任务是指导学习活动, 认知策略恰恰是具体学习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方案。当学生走进中职学校后, 对于专业学习来讲, 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忆问题, 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相结合, 并且突出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学生的学习策略因此必须要改变。要学会改变以往的学习策略, 针对学习对象, 学习资源以及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需要, 进行充分、全面地评估, 以此为基础制定认知策略, 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活动特点, 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和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实践操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要强化手脚眼的协调能力的训练, 而不是操作过程的简单记忆。
3、管理策略的制定需强调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充分发挥。
管理策略主要解决的是学习资源的统筹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统筹能力较弱, 有必要为其提供培训和帮助。可以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管理学习的主客观因素。学生在制定管理策略时要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时间和场地。能广泛收集学习资料, 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工具, 学会控制情绪, 坚持学习。对于较为复杂的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客观因素的协调作用, 才能对学习进行有效管理, 提升学习效率。
4、控制策略是学习策略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
控制策略从主客观因素控制途径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在监控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 学习时间等学习资源的变化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及时调整, 确保学习策略按计划向前推进。在阶段工作目标完成后, 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使学习进程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早恋问题探讨 篇8
1. 网络和媒体传播手段发达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 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上传播的各种信息已然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作为学生而言, 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时常用到网络, 诸如各类的网站、聊天工具、贴吧、视频网站等等, 网络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网, 会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早恋的道路。色情网站的出现让学生们忽视了学业, 使得他们陷入早恋的浪潮。
2. 学生生理发育提早
毋庸置疑, 学生的生理发育提早成为了导致学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罪魁祸首, 这是早恋问题日益泛滥的核心要素。一方面, 青春期的学生们接触的外面世界较多, 不良信息的接触会让他们对于早恋耽于幻想, 不自觉地陷入早恋的深渊; 另一方面, 学生生理发育提前容易让他们对这些问题产生好奇, 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 迫不及待地进行尝试。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们, 他们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在逐渐地摆脱优质和蒙昧, 迅速成长和发育的生理成为驱动他们早恋的根源所在。
3. 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发育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突飞猛进, 社会各界的力量也随之强大起来, 这就给家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他们迫不及待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和金钱的来源, 这在无形之中会给学生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理暗示, 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早恋问题可以说是孩子排遣压力的一种方式。对于家庭来说, 一味地追求现实的利益往往会让孩子过早地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 早恋问题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家庭教育是拯救孩子从早恋中解脱的重要方面, 及时地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问题是至为关键的。
4. 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学校的教育是学生吸取力量和滋养的主要来源, 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决定学生心灵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早恋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讲, 是由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引导不到位, 没能给学生进行较为完善的心理辅导, 没有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由于早恋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很多的学校只是一味地重视学生的成绩, 忽视了他们的内心发展, 这种不当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学生早恋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关于学生的早恋问题, 是严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毒瘤, 只有将其切除才能够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1. 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够作为一种内容丰富的资源, 同时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 引导他们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合理地使用网络是很关键的, 要对网络上好的方面加以利用, 尽量地避免网络上关于早恋的不良信息, 这是学生所应该采取的措施。作为家庭、社会、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不安装含有娱乐、恋情方面的软件或者程序, 要时刻地维护网络信息的健康和安全性, 同时学生们更应该树立自律意识, 要学会以坚定的决心抵制不良的诱惑, 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去。
2. 父母要高度地重视孩子的内心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来说, 家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关于孩子的早恋问题, 其实还是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发展, 对于父母来说, 他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内心建设和发展, 不能只是一味地重视他们的学习分数和成绩, 要明白一颗健全向上的心灵永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金钥匙, 努力地减轻学生心理的障碍, 让他们远离早恋。重视孩子的内心发展, 就需要父母多与子女进行深层次的心灵对话, 让他们明白早恋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及时地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为他们排忧解惑, 不断地把他们引向健康、快乐的人生道路上去。同时要及时地为孩子排除心灵上的压力, 不过多地重视考试成绩和分数, 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健康快乐地面对每天的学习和生活。
3. 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建设和教育工作
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学校展开的,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学生的场所, 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是很关键的。首先, 作为学校来说, 要为学生们的发展营造健康的外在环境, 在校园里要及时地召开各种活动来阻止早恋问题的产生。学校要能够以理服人, 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 让他们明白早恋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这样他们才能够自觉地远离早恋, 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其次, 要积极地进行主题班会的教育活动, 让他们远离早恋, 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 早恋也许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 早恋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心灵方面的误区, 学生老师及时地沟通, 把所有的困惑一一说出来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 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三、结语
关于中等职业学生的早恋问题, 虽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会危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但是就大多数学生而言, 早恋都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由于早恋很可能让学生放松学业, 一味地沉浸在对于早恋的期盼中, 会让学生变得更加冲动, 只是图一时的快乐, 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产生早恋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究其根本还是学生本身心理的问题, 因此, 学校要积极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制定多方面的规划, 积极地动员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来为学生的德育教育保驾护航, 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他们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去, 收获精彩的人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教育, 更应该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中学职业学校如今出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关于学生的早恋问题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界都颇为重视的问题。关于早恋问题的出现, 较为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大措施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力求让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收获健全的人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早恋
参考文献
[1]黄俊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 .
[2]高迎春.浅析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教师, 2011, (10) .
[3]魏福同.浅谈学生早恋的成因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 2013, (11) .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乐学性探究 篇9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
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评定学生某门课程的成绩时都会分成平时、期中、期末三大部分,只是三者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不同。期中、期末考试比重之和一般都会高于平时成绩,给学生的感觉是,只要期中、期末考试及格这门课就能过关了。这样一来,一些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就会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在考试中作弊。再看平时成绩,往往是教师的印象分占了大部分,很少有教师花很大精力在平时考核上。最后再来看看考核的形式。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多是教师出一份纸质试卷,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班级进行考试。这样对教师而言最省力。但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粗线条的考核方案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客观、不公正,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督促作用。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少有学生能在如此粗线条的考核下长期坚持认真学习。那么,制定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时时有考核、处处有考核,认真学和不认真学在考核成绩上有很大差别。
(一)制定课程评价方案的原则
评价指标多元化 评价指标多元化是指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专业知识评价。专业知识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必要环节。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因为专业知识是岗位技能的基础,技能训练需要专业知识作指导。专业知识评价途径之一:平时进行4~5次阶段应知(理论)测试和期末进行应知测试。笔者认为,期末应知测试的试题完全可以从平时的阶段应知测试卷中抽取。专业知识评价途径之二:可在技能评价中看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效果,当然这需要在技能考核中体现。(2)岗位技能评价。岗位技能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评价,教师须结合教材、实训设备遵循三个要点:第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基本技能和综合专业技能,分别进行评价;第二,每项技能考核都应有细化的标准;第三,技能评价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3)职业素质评价。职业素质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因为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更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意识、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的评价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发言、小组探究学习、技能训练及考核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每项技能考核标准中均包括实训考核前的准备,主要评价学生准备物品是否齐全、适当;在实验考核过程中,主要评价学生有无节约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在实训后的收尾环节,主要评价学生有无安全意识,能否将物品归位及清整台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评价方式多元化 (1)注重过程性评价。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表现,把其所学成果和学习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职业能力评估考核的依据。以往的课程评价往往都是在课程修完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书面考试,给学生一个等级或百分制分数。这种评价难以测评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全面程度,更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表现。我们应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业务技能的评估考核上。过程性评价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种评价方法客观、合理,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能够使自己对学习目标树立信心。(2)采取多种评价形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还体现在采用笔试(开卷、半开卷、闭卷)、作业、笔记、参与课堂活动、实训室6S整理、社会调查、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应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不仅用纸笔测验,还应有行为及成果展示等。(3)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取教师、学生、社会(劳动局)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把学生纳入到课程评价主体中来之后,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评价方案的执行
笔者在开学前先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学生状况、实训设备制定课程评价方案以及配套的考核表格,然后打印装订成册。课程教学开始时用1个课时的时间来讲解课程评价方案,一项项讲解完后把课程评价手册交给课代表。此后一些具体的事务性评价记录工作,如上课表现、实训室卫生打扫的记分,项目测试、理论测试等成绩的登记,总评成绩的计算等等都交由课代表完成,教师只负责指导和监督。当然,为了保证考核的公正性,也为了减轻课代表的压力,在上课表现和实训室卫生打扫等考核项目上还是以教师评定为主,课代表主要负责记录和统计工作。笔者认为,课程评价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营造出做和不做不一样,认真学和不认真学有很大差别的氛围。在一些细节上,如课前实训器材的准备,我会让一些学生来做,但做了不白做,我会要求课代表做好记录纳入考核加分中去。再如,对协助教师对实训设备进行维护的学生也要在考核中加分。所有对教师教学有利,能帮助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指标都可以纳入考核,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可能提高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另外,《课程评价手册》放在课代表那里班主任可以随时翻阅,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也方便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使学生工夫都下在平时,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社会实践、协作、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都有很大程度提高,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引入项目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有了课程评价方案在激励、督促学生学习,但让每节课都生动精彩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使学生想学乐学呢?笔者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习的内容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最好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第二,学习的内容要简单、清楚明了,只要学生想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都能学会。第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搭建学习平台、指导、评价的角色。
为了实现学生想学、乐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学案、项目教学予以融合形成学案式项目教学。
(一)学案式项目教学的概念
学案式项目教学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实训设备,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设计编制出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二)学案式项目教学的特点
项目学案课前发放 将项目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预习和多元化知识来源及积累,填写学案的有关内容,初步了解和掌握本次课的基本内容,通过思考一些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较深刻的理解和挖掘。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学生在上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分解细化 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而且每个步骤的学习步子要小且描述得尽量清楚,但不必长篇大论,应尽量精简。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按照学案的思路,自主地进行学习。
给学案的每个步骤赋予分值 在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学案中学生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给予打分,把每个步骤的得分累积得到该项目的最终成绩并把成绩纳入课程的最终总评成绩。教师对于好的公开表扬,差的私下教育。这样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督促、激励作用。项目作品和书写完整的项目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如果学生不用心去学、认真动手去做是不可能完成的。
每个教学项目最终都以作品的形式完成 可以是一个电子产品也可以是一份测试报告或者是一份调查报告。这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在项目学案中虽然把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对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亦提出了要求,笔者把它们纳入6S考核、试训前(课前)准备中。譬如,在实训室上课前,对实训设备、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实训结束时把所有实训设备、工具整理好;把需要的东西放在手边、不需要的东西收起来;一个教学项目结束后把学案、做的线路板贴好标签按序上交等等,都要学生养成习惯,不需教师提醒。
培养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习惯 在每个项目学案的最后都会有书写项目小结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把教学项目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做的不足的地方。这样做,第一,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第二,可以找出不足之处,避免下次再犯。第三,归纳的知识点、技能心得可以帮助学生今后复习。
采用学案式项目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浓郁,教师的教学亦轻松不少。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营造一种开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支持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教学。
(一)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学生认同
这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常说的教学认真上,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如笔者会在上课前七八分钟就进入教室,做好电脑、投影仪的连接调试、教具安置等课前工作。然后,与学生聊天,谈谈班级、学校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余生活等。如果在实训室上课,那必然是我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静等学生来上课。仅这一项笔者就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工作认真、敬业。
(二)多给学生展示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快乐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仅仅是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展示优秀作品。在项目学案的引导下,每个教学项目的任务都是明晰的,学案的每一个小步骤都像台阶一样帮助学生最终完成任务。在教师点拨下,一些优秀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大的项目任务。曾有不少学生不仅自己独立完成了项目任务,还在笔者的鼓励下根据自己的工作过程拍摄图片、制作PPT,在全班讲解。
(三)尽可能地将事情交给学生去做,让更多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多在实训室进行,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实训器材的维护、保养,实训耗材的准备和分发、实训室的文化布置、学生考核评价资料的整理统计、实训室的6S整理等等。除了实训室6S整理是分配到人、人人有责外,笔者将以上的其他工作都尽可能地派给学生去做,笔者在前期可能会指导的多一些,后面只需布置任务即可,当遇到一些觉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时,甚至我还没要求,他们已经把需要做的完成了。这些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一项项任务后能力得以提高,自信心也得以提升。学生觉得自己还是很能干的,教师也很信任自己,更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善待每一名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和蔼可亲,这样可以比较放松的心态去学习。笔者无论是在课堂上课还是在课间都会给人以亲近的感觉。这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要乐于与学生在一起,乐于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乐于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舍.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新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编委会.新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10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根据教育的手段和学校的管理实际, 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式归结为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和可计划实施的教育手段两类。不可实施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指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成长教育, 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行为。可实施的教育手段是指通过教授知识, 由知识的积累, 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提高品质的一种显现,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而学校“可实施的素质教育手段”就是让素质教育通过学校专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 一步步在现有教学内容中开展适合引申的素质教育的内容, 这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现有的专业教学内容,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加强素质教育,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引导, 所以不论是接受了优秀的或者是不适应的教育手段, 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固定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教育阶段的可实施教育手段, 能够最大限度地摒弃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采取直接有效的“有形教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二素质培养的实施手段
1. 教学管理制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以适应不同的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养成尤为重要。很多中专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 养成很多不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态度自由散漫, 学生心里并没有树立起制度的重要性概念。那么在这个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教育阶段, 就要着重引导学生, 如何去执行制度、按章办事。
2.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进程表, 是保证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主要依据, 素质教育应是贯穿整个教学计划的灵魂。仅围绕课本和考试纲目的教学计划是单薄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并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而根据当今素质人才需求的现状, 教学计划更应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和塑造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定位, 教学培养计划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能获得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活动优化整合、统筹安排。如, 把第一课堂教学与接触社会的第二课堂相融合, 经过一定的书面知识教学后, 再通过社会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加深理解,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知识的可操作性, 也帮助学生体验社会活动。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具体的操作手段, 这样在学校学习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必修课与特色课的开展, 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学工作中, 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品质。
三开展特色课教学, 因材施教
在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基础上, 为有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想法的学生开拓学习多方面知识的课堂, 使得学生能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激发有更多学习想法的学生的积极性, 更是快乐学习的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以这些为依据, 开展特色课教学, 能够美化心灵的赏析课程, 或者是技巧性的学习, 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根据学生的爱好各取所需, 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能感受到自我选择性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恰恰符合学生自由学习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是在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带来突破, 突破为专业教育带来发展。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应齐头并进, 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完成高素质专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剖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实施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手段,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手段,特色课
参考文献
[1]王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教育的历史重任[J].农业职业教育, 2004 (3)
[2]钟慧.浅谈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EB/OL].http://jcjykc.cersp.com/Pos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7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中职 学生能力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33-01
从中专教育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现在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目前我国岗前培训还比较薄弱,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专业基础教育和岗前培训合二为一的,没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就业。
中专教育必须转到面向市场、面向实践的轨道上来,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各个环节都要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多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提高实验操作课程的教学效率可将理论有效转变为技能
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越来越注意提高实验操作课程的比重。通过实验操作课,可以使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转化为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实验操作课程的教学效率成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支撑。
在课程进行中,首先要以新的知识点、新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避免操作的盲目性,注重教学效果。实验报告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实验效果,能巩固提高实验技能。再次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练习独立完成操作,使学生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将“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非常广泛,第二课堂正是学生展现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良好平台。
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学校师资及设备有限的时候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做专业知识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学、做报告开展如成才讲座、健康知识讲座等素质教育讲座(报告)。为学生提供人生发展的必备知识,对学生做人、做事有所启发,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促进学生走上成人、成才、成功之路。
学生社团是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自愿参与为原则,由学校组建或由学生自发建立的群众性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锻炼和提高技能、培养特长,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专业技能培训认证是就业的有利保证
目前,很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作为学生职业资格的证明,为提高学生的的社会竞争力、拓展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对应一个岗位,满足企业的目前需求,针对性极强,因此受企业认可。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认证,就是要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获得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接受职业训练、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
四、企业实习实践是最直接的岗前培训
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验,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问题的根源不是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而是缺乏获得积累工作经验的培训机会。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很多企业把接受学生实习当作一种任务,学生所从事的也基本是一些边缘性的工作。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主要担心增加管理工作、泄漏商业机密等。他们在职业规划、职业素质养成、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尤其是实战工作技能方面还有欠缺,而这个缺口的弥补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当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使企业实习制度能逐步得以完善。
五、就业能力很关键
中等职业学校的能力培养还应包括一般的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毕业生社会生活所涉及的经济、管理、法律、安全、生存、创业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通过课程的完善来加强学生社会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生存,满足毕业生再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发展需要,还涉及到发展学生个体人格的问题,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以学校为本位的专业知识教育的象牙塔,向更广泛的知识培训系统的方向发展。
注重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注重技术技能培训、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将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重要走向。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志向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同时也减少了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就业的困难和风险。
参考文献:
[1]申家龙,周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走向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探讨 篇1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新时代的变化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 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 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其次,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 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 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 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 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 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
2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中等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 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 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 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 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中职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由于中等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 他们认为进入中职是学生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 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 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 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 走极端, 或者逆反心理较强, 形成某些过激行为, 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二、加强和改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 作为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结合中职教育特点, 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创造性实施教学。
2加大心理辅导力度。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学生是主体, 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 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 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 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 绿化环境, 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 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 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树立典型, 弘扬正气, 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 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4切实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 在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和便利条件的同时, 由于其隐秘性的特点也带来了相当范围内的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德育, 必须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 加强教师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一是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首先,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必须明确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所有法规和道德文明礼仪, 诸如《宪法》、《民法》、《刑法》等在网络上同样适用。再次, 加强对电子公告牌和“论坛”的监管。
5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论文】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生公约海报11-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07-08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11-03
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就业制度08-18
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论文09-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11-24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思考论文10-15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管理水平08-27
2010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