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学

2024-06-14

会计科学(精选11篇)

会计科学 篇1

一、会计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但物质资料的生产既是一个生产的过程又是一个物质资料的耗费过程,以最小的耗费得到最大的产出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达到这个宏伟的愿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产出方面下功夫即不断运用科技的力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二是在耗费的方面下功夫即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对耗费进行科学的计量与管理,以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为职能的会计便应运而生。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西周的“司书”、“司会”官职到宋代的“四柱清册”,再到明清两代的“龙门账”与“四脚账”,直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制度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理论的应用以及“泰勒管理制”的推广将会计推向另一个高潮。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从最初只对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记录逐渐发展到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核算。会计经过了漫长的酝酿发展过程,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会计到底是什么却仍然存在着争论。目前会计理论界主要存在着四种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是记录、收集、处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最优决策的过程;二是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为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内建立的一个提供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三是管理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层制定战略目标提供资料辅助的一种管理工具;四是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通过收集、加工经济活动表现出的信息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理解

我国给会计下的定义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综合的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全过程,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定义包含了会计工作的方法,目标,本质等,需要会计工作者明确会计是学科还是科学,并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辅助和保障。

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律,定理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对平时自然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事实加以整理分析,从中发现客观规律做出结论,即事实与规律。科学是要发现真实存在而又未为认知的事实而不是没有事实做支撑的空想臆测,并以此为依据发现事物本质。规律则是指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严密逻辑证明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事物的发展一定遵循某种客观规律,不可能存在违背客观规律发展的事物。但客观规律仅仅是一种事实存在的内在现象,要将这些客观规律具体化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这正是学科存在的意义。学科是对客观规律进行提炼,衍生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独立知识体系。学科是依托于科学存在的,同时也是对科学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因此学科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人为制定的符合现代社会现状的知识体系。如若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学科也会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作出相应的合理调整。

学科与科学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支撑的两个独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从大量现实生活的事实中发现客观规律,学科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人为制定的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体系的合理性是以科学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同时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运用以学科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为什么会计不是科学而是学科

1、会计目标及本质

会计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才开展经济活动,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的共同愿景,而什么是最大经济效益,恐怕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定义,企业仅存在是否实现了期望效益而不存在实现了最佳经济效益。因此会计是为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即是为了实现预期经济效益。预期经济效益仅是人们对于企业经营成果的合理预期,不同的人的预期也不同,这依赖于做出预期的人的主观判断。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而将现实的经济活动转换为以货币单位为计量标准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的一种管理活动。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现实状况来看,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通过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因此会计的工作内容也从最初简单的记账,算账,对外报送报表转变为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评价,可见会计已经转变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核算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经济学中指出人类社会最初的交易是以物易物,这种落后的交易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因此货币便被创造出来作为交易的媒介。在会计中规定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必要时可以辅助以实物计量。虽然在会计实务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普遍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但可以选择实物计量还是给会计人员对某些存货的计量有了选择的余地。

会计的核算应遵循一定的程序。会计核算程序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选择要和记账程序相结合,合理地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大小和业务的繁简程度,在满足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监督机构的监督需要和自身企业的管理需要,而且还要尽量控制会计核算的成本,使利润增加。合理科学的会计核算程序对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合理判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目前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五种。每种核算程序有优点也有不足,不存在完全没缺陷适合所有会计主体的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而这些均是为了更好地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经营效率,核算成本从而找到降低成本的突破点。会计核算方法是为实现会计目标而人为制定的规则,并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3、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会计确认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加以辨认,判断是否为会计要素,以及属于哪种会计要素。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有明确的定义,但在实务中的某些经济活动仍然难以有准确的界定,很多时候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如企业购买一个古董花瓶装饰总经理办公室,首先是否属于资产尚需商榷。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即使勉强将古董花瓶确认为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那么古董花瓶属于哪种资产又将带来新的问题。若将古董花瓶确认为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明显是不恰当的,若确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则可以稍微合理一点。在资产确认时,会计主体有选择权,从这一角度出发,会计应属于学科,无法认定为科学。

会计计量是指企业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采用的计量标准。如盘盈固定资产时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存货有减值迹象时不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采用可变现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主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资产的价值,对于资产的估值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估值人员的主观判断。虽然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的会计政策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需在财务报告附注中予以说明,但不同的计量属性还是给企业有了选择的余地。每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均是在会计发展中针对每一种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更为合理的计量属性而不属于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定律。

会计记录是指对经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经济业务采用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的过程。在记录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遵循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原则,对于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充分、准确的记录,对于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的次要信息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合并记录。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判断有两个标准,即金额标准和性质标准。金额标准方面企业可以有硬性规定,即经济业务涉及的金额量达到一定标准即认定为重要项目;性质方面,重要事项的界定要求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定义重要事项没有绝对标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不断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配合经济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会计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会计人员对会计是学科还是科学的理解是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会计人员对日后会计工作的认识。从会计的计量单位、核算程序、核算方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以及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角度分析,会计是一门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实现预期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的一门学科。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的性质要有正确的理解。本文以会计的定义为出发点,对会计的定义进行分解并加以阐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会计的本质。

关键词:会计定义,会计目标,会计计量,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陈辉: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再论会计本质[J].财会月刊,2009(9).

[2]王莉丽:新准则视野下的会计目标[J].财会研究,2008(4).

[3]将晞、单昭祥:试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J].财会月刊,2013(1).

[4]樊会超、王伟国:基于XML的会计确认探讨[J].财会通讯,2014(12).

[5]安庆钊:谈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7(1).

会计科学 篇2

┏━━┯━━┯━━━━━━━━━┯━━┯━━┯━━━━━━━━━━┓ ┃序号│编号│科目名称│序号│编号│科目名称┃ ┠──┼──┼─────────┼──┼──┼──────────┨ ┃││

一、资产类│ 33 │308 │事业结余分配┃ ┃ 1 │101 │现金│ 34 │309 │经营结余分配┃ ┃ 2 │102 │银行存款│││

四、收入类┃ ┃ 3 │105 │应收票据│ 35 │401 │财政补助收入┃ ┃ 4 │106 │应收帐款│ 36 │403 │上级补助收入┃ ┃ 5 │108 │预付合同款│ 37 │404 │拨入专款┃ ┃ 6 │110 │其他应收款│ 38 │405 │科研收入┃ ┃ 7 │115 │库存材料│ 39 │406 │技术收入┃ ┃ 8 │116 │科技产品│ 40 │407 │试制产品收入┃ ┃ 9 │117 │对外投资│ 41 │408 │学术活动收入┃ ┃ 10 │120 │固定资产│ 42 │409 │科普活动收入┃ ┃ 11 │124 │无形资产│ 43 │410 │预算外资金收入┃ ┃ 12 │130 │待摊费用│ 44 │412 │附属单位缴款┃ ┃ 13 │140 │待处理财产损益│ 45 │413 │其他收入┃ ┃││

二、负债类│ 46 │414 │经营收入┃ ┃ 14 │201 │借入款项│││

五、支出及成本费用类┃ ┃ 15 │202 │应付票据│ 47 │501 │拨款经费┃ ┃ 16 │203 │应付帐款│ 48 │502 │拨出专款┃ ┃ 17 │204 │合同预收款│ 49 │503 │专款支出┃ ┃ 18 │207 │其他应付款│ 50 │504 │事业支出┃ ┃ 19 │208 │应缴预算款│ 51 │505 │经营支出┃ ┃ 20 │209 │应缴财政专户款│ 52 │516 │上缴上级支出┃ ┃ 21 │210 │应交税金及附加│ 53 │517 │对附属单位补助┃ ┃ 22 │211 │应付工资│ 54 │519 │所得税┃ ┃ 23 │212 │应付社会保障金│ 55 │520 │结转自筹基建┃ ┃ 24 │231 │预提费用│ 56 │521 │科研成本┃ ┃ 25 │261 │长期应付款│ 57 │522 │技术成本┃ ┃││

会计科学 篇3

关键词 科学管理 事业单位 会计档案

上面说到的会计档案是事业单位中所有档案管理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也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重要资料。对于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对研究事业单位的各个阶段的经济和财务有很重要的作用,还是事业单位在制定相关的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的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还不是十分的成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完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 建立并且完善会计档案的管理规章

事业单位是我国的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让国家后顾无忧。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重要的,想要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不仅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规定,还要更好的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建立并且完善会计档案的管理规章制度,然后明确档案的归档的范围、档案保管的期限、档案的归档程序、知道档案的整理方法以及档案在归档时的要求等;其次是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然后采用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合理的保管档案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档案的不丢失、不被损坏、不被泄密等。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针

1、我们要规范好会计档案的合理立卷。在装订会计档案的凭证时,我们必须保证使用的是规定的会计档案装订的封皮、然后再封装粘贴装订线,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封粘的地方盖上会计人员的印章,对于封皮的要求就是要保证封皮外要求填写的内容都要填写好,然后按照装订结束的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方案会计档案的保管盒中,并且要认真填写会计档案保管盒上面的内容,在每一年的年末都要进行封账,必须把活页的空白账簿拿出来,把已经设置好的会计科目但没有业务往来的账页保存好,然后按照账页的编号进行填写好目录以及账簿的使用登记表,将这些都一并与财务账簿装订在一起,然后进行封装粘贴,由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在粘贴处盖上印章,最后在年末的时候把账簿按照编号排序,分别贴上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档案备考表。

2、我们还应该规范会计档案的移交工作。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都是有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在做管理工作的,然后再由财务部门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暂时保管1年,在保管期限满后财务部门会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的目录,移交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如果还没有建立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单位,需要由财政部门暂时的保管,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需要有专人负责这些档案的管理.

三、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在培训学习,更好的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1、我们要更加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与时代接轨,不再是原来的手动记账的方式,而是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也会越来越多的以电子版的形式所存在着,这也将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越来越走向正规化、网络化、信心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也迎来了资源共享的美好时代。

2、我们还要重视那些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的引进。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我认为他们应该有思想上的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素质。而且作为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首先,他们必须要严格律己、清明廉洁、奉公执法、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益所诱惑,有一定的自己的公正的立场,能够使用好自己手里的权力;其次呢,对于会计档案的资料是十分广泛的,这些资料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严密性。现在作为一个专门的档案在做管理,那么就不能轻视它,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专业的管理手段去管理会计档案。所以,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好地、更科学的进行。

四、目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不够重视,所以在进行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人员的编制不充足,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素质不高,特别是上级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档案管理得不到重视,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的参差不齐,很难适应这样的工作;其次是档案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档案的保管条件比较差,有些地方还在采用手工方式,没有与现代的高科技技术相接轨,这就导致了档案保管的比较凌乱,不统一。因此,为了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还需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比如说我们要增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的处理好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以及我们研究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就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正常的财务运转,只有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韩爱国.对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的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11(03).

[2]范立娟.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如何科学管理会计档案 篇4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会计档案的保管由档案部门负责, 而会计档案的使用则主要由财务会计部门完成。由于单位规模、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的差异, 许多单位在会计档案收集归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 而是随意放置;装订会计凭证装订不规范, 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 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 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 未按要求按月装订;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会计档案不能及时归档, 甚至还出现财务会计部门长期占用会计档案的现象。因此, 如何科学管理好会计档案, 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大收集归档力度。

会计档案归档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后, 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 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会计部门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 对档案部门会计档案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会计文件的齐全、完整直接关系到会计档案的质量。财务会计部门应按照规定整理好会计档案, 全部移交给档案部门, 不能自行封包保存。档案部门在接收会计档案时, 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 (宗) 册的封装, 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 应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 以保证组卷科学。

2. 规范整理、科学立卷。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 负责整理立卷, 装订成册, 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遵循会计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 坚持实行业务部门立卷的原则, 由会计机构进行归档前的立卷和整理工作, 能更好保证会计档案的收集完整和保持档案之间的关系, 做到准确立卷。首先, 做好会计凭证立卷。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在每月入账后, 按凭证编号顺序排列, 装订成册, 装订要整齐结实、美观。用文字按项目逐一填列凭证封面和案卷目录。案卷目录一式二份, 一份交档案部门, 一份财务人员自存。案卷编号按历年编制流水号, 编至档案目录装满后方能断号, 启用第二本档案目录时再从1号开始编写。案卷套盒存放好后, 要填盖好案卷盒封面, 案卷排列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装箱。其次, 做好会计账簿立卷。要按照会计年度和会计账簿种类分别组卷。每年结束使用之后, 按账簿名称分类, 一种账簿立一卷, 在账簿右上角贴上账簿标签卡。每个案卷内的纸张要用号码机编盖页号 (空白页不能编号) , 填盖案卷目录一式二份。如果账簿是活页的, 应将原封面去掉, 再以三孔装订, 然后用白纸 (或牛皮纸) 作封面。账簿案卷编号, 应按出纳账、总账、明细账、辅助账各编流水号。当年号要接上上年流水号, 然后填盖卷盒和账簿卡, 装箱时按从左至右顺序排列。再次, 做好会计报表立卷。首先要按会计年度组卷, 不同年度的不要混杂组卷。其次要区别不同的保管期限。年度财务报表的保管期限是永久, 要与月度财务报表、季度财务报表分开组卷。财务报表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的, 组卷时不要分开。财务报表案卷的卷首加“卷内目录”。卷内目录一式三份, 一份装案卷首页, 另两份同案卷目录装订成两本档案目录册, 作查找索引。永久保管的财务报表案卷要在封底前加填“备考表”。案卷以三孔装订, 装订要整齐、牢固、美观。装订后填案卷封面, 加盖案卷流水号 (即当年的案卷号) , 和上一年案卷号衔接上, 一直编至档案目录册满后方断号。然后按永久、短期两种不同案卷, 分别装盒。立卷的会计资料在本部门保存一年后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

3. 准确划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凡是在本单位会计核算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会计核算的, 对工作总结和考查及研究经济活动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会计资料作为永久保存。属于定期保管期限的档案如因特殊需要, 可以延长保管期限。会计凭证保管期限:涉及外事材料为永久保管;关于地产权、房产权、林产的契约、证券图纸等有关货币收支凭证应需要单独立卷保管的为永久保管;建设银行凭证及附件保管25年;一般凭证保管15年。账簿保管期限:预算会计的现金出纳账、银行存款账保管25年;总账保管15年;明细账保管15年;辅助账保管10年。会计报表保管期限:年终报表、各单位年度预决算报表永久保管;汇总报表及需要说明、分析的文字材料永久保管;月报、季报保管15年;基层报表保管3年至5年。工资表保管期限:工资发放名册、卡片保管25年;工资转移、证明、通知存根保管25年;各种奖金发放名册、卡片保管25年。综合管理材料保管期限:上级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文件永久保管;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计划、总结、请示、批复永久保管;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永久保管;本单位基金、管理工作文件和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其他文件材料短期保管。属于凭证、账簿、报表、工资表和综合性文字材料永久和短期保管的必须分开立卷, 同属类又同保管期限的案卷, 可同盒存放。

4. 严格调阅手续。

调阅时, 要严格办理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 要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借阅要有调阅单位的正式介绍信, 并注明调阅会计档案的内容, 经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后, 办理调阅手续。在调阅过程中, 只能调阅与所需内容有关的资料, 无关的资料不予调阅。原则上档案原件不得借出也不得拆散原卷 (宗) 册。外单位调阅会计档案要抄录和复制的, 由会计主管人员签署意见, 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如有特殊需要, 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 提供查阅或者复制, 并办理登记手续。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为会计档案的利用提供依据。

5. 健全销毁制度。

会计科学 篇5

请欣赏:《浅谈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一、会计理论科学性的界定

人们往往将理论等同于科学,常常用一套几乎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解释“理论”和“科学”。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属于科学的知识。我们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属于科学的主要标尺:拒绝主观性,不含价值判断,与客观相符。如果单从概念、原理出发,还看不出会计理论可能并不算是科学。但如果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准则来衡量,会计理论确实和科学存在很大距离。

究竟应以何种标准来界定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借助科学哲学的力量。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霍里斯和内尔曾简要归纳过有关科学的准则,其核心内容有:“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证明知识的正确性;分析性论述没有事实依据;检验一种理论,就是看这种理论的预测是否成功;科学中不存在价值判断等。”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创立了“证伪主义”。他在否认经验“证实”的前提下,提出了科学的划界标准:“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的,不能被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拉卡托斯认为,任何理论,凡能预计新事物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总结以上几种观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理论的科学性都要通过检验来下结论。一般认为,一种理论的基本检验是它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也曾明确指出:“会计理论真要在开拓会计的理解上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上有说服力,它们就必须接受检验或证实。这种检验包括:①关于现实世界的前提,应该以报表和可观察的现象一致为依据;②各种理论说明的相互关系,应该就其合理的一贯性予以检验;③如果任何一个前提是以价值判断或无说服力的经验检验为依据的,其理论结论或经过检验的假设应受独立的经验检验。”按照亨德里克森的论述,一种会计理论若能经受住这三方面的检验,其科学性就相对可靠。

二、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科学性的比较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前提,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又是衡量研究方法科学性的极为重要的标准,研究方法和利用这种研究方法形成的理论在科学性上是统一的。目前主流会计理论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可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

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采用“前提――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研究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抽象推理。它的缺陷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它的科学性需要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

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它采用“假设――推论”的研究路径,主要方法是实证方法,主要内容是证伪。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就科学性而言,实证会计理论优于规范会计理论。这种优越性来自于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实证方法引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注重经验检验,所获取的证据是客观的、可直接或间接观察的事实,因而有助于消除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不切实际的假设以及价值判断;实证研究中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能以数量化的形式,较精确地描述会计现象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这符合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方法论上的特点,使实证会计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可以评价现有会计原则的合理性,这是规范会计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只有实证方法应用于会计领域之后,会计理论的研究才具备了科学的性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①实证研究方法并不排斥规范研究方法,只是强调“假设――推论”范式,因其特有的科学性,已成为主流的研究范式。一方面,在这一范式中充分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例如:形成合理的会计假设时运用归纳法,指导会计理论时运用演绎的方法;另一方面,规范研究如果仅借助于抽象思维,它的可靠性就可能受到质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研究缺乏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实际验证。实证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说,实证分析亦是得出规范理论的必由之路。②实证会计理论并不排斥规范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在对会计实务的规范和指导上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规范研究有利于诞生新思想、创造新知识、提出新的假设命题。但规范会计理论只有建立在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才更具有科学合理性。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潮流

正因为实证会计理论的科学性,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科学哲学思潮的感召下,伴随把经济学和管理学变为科学的呼声,在西方会计理论界掀起了一场范式革命,拉开了会计学科学化的序幕。经过30年的努力,科学主义的会计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在为“决策有用”这一会计目标寻求可验证命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信息观、计量观、契约观三大理论架构,成为当代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和基本范式。会计学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手艺发展为技术。再从技术发展成艺术,30年前终于踏上了科学化的不归路。

体现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化趋势的实证研究,到80年代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一些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如美国《会计理论》(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经济学》(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除一些评论性文章外.几乎找不到非实证研究的论文。英国的代表性杂志《会计组织与行为》(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Behavior)从 80年代起,也大量刊登实证研究的.论文。可以说,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研究,都可以归入实证研究的范围。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在美英等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实证研究的完善与发展,以及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创立与应用。据台湾《会计研究月刊》第107期介绍,台湾五所大学94届毕业生的85篇硕士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都是实证研究的方法。总之,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潮流已席卷全球,除了顺应这股潮流之外别无选择。

四、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化对我国的启示

长期

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规范研究。从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遵循“前提――推论”范式,过多的哲学思辨取代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缺乏可验证性;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而且会计理论缺乏解释和预测能力。这种由研究方法带来的会计理论的贫乏和脱离实际,只能通过变革其自身来解决。我国会计界应该顺应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化潮流,把重点转向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规范理论进行检验,并在规范理论之外揭示会计研究的新领域。任何对实证研究的怀疑、误解、徘徊都将贻误我国会计学的科学化进程。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现阶段在我国主要就是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借鉴和应用,以及在实证研究的冲击下,规范研究能更加注重自身理论上完整性和一致性,与实证研究协同发展。

现行的历史的、分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不适合知识经济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财务会计的发展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在探索建立一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型会计模式。我国在尚未完善地构建起工业时代特征的会计模式时,又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严峻挑战,可谓任重道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知识的更新往往是从方法论开始的,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中新思想、新理论的生长点。我国会计界应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会计理论就难以得到创新和发展。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顺应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潮流,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作贡献。

《四川会计》第5期

会计科学 篇6

摘 要 本文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从广东科学中心的新会计科目的设置入手,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深入领会这些变化,对于更好的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与1997年7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以下简称“旧制度”)相比,在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2013年1月,广东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开始按照新制度重新设置会计科目。比较新旧制度,从会计科目的数量方面看,新旧制度都没有差别,都是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47个会计科目。但是,从会计科目的名称的分类变化中可以看出,新制度更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注重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管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现实义务,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的来龙去脉和政府投入, 体现了政府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一、资产类科目更重视资产价值管理

1.创新的提出了要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

旧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没有考虑重置的资金积累,不计提折旧,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科学中心在旧制度下,从2007年起,固定资产价值累计1996万,许多已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仍然含在固定资产价值中。按照新制度,计提了折旧871万,使账面金额更加如实的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2.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則,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作为科学中心的财务人员,感受到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负债类科目能清晰反映出应承担的现时义务

新制度增加了真实反映单位对应付职工义务的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增加了分别反映事业单位债务中的长期和短期负债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在旧制度中没有区分长短期借款,而是均列入“借入款项”科目),增加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在筹资过程中的融资租赁形成的负债“长期应付款”。在科学中心的实务处理中,感受到新制度能从总体上更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应履行的各种现实义务,可以让利益相关者清楚的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做出各种信贷和投资决策。

三、净资产类科目强调了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的严肃性

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等,删除了旧制度的“结余分配”科目。净资产科目的这一变化,细化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区分,并规定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能参加结余分配,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可以提高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的监督财政资金的结余情况,也清晰的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的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结余。

四、收入支出类科目体现事业发展的一般性资金的来源支出状况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删除了“拨入专款”科目。拨入专款的采购业务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者财政授权支付等国库集中支付的支付方式来完成采购资金的专项使用用途。如此一来,一方面是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加强对采购资金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五、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

旧制度下,科学中心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新制度的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2012.12.19.

会计科学 篇7

总结自己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和教学体会, 会计精神能否归纳为八个字:“不失本真, 平衡至上”。正是秉持这种专业精神, 激励我们敬业奉献, 永不懈怠。

师萍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在基层工作的阅历, 以及接触身边的会计人员, 总结会计精神主要体现在:勤勉敬业, 诚实守信, 不断学习。研讨会计精神, 宣传会计精神以激励财会人不断进取。

谢军占 (长安大学副校长、教授、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提出会计精神非常有必要。会计精神的内容, 根据会计工作特点, 至少应包括:“客观公正,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等方面。

从精神层面看, 会计人, 会计职业, 会计行业体现出的要求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还需要深入探讨。

阎平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 :弘扬会计精神, 提升会计价值不是包罗万象, 关键是要搞清楚核心是什么?我个人理解, “诚信求实, 严谨审慎, 专业奉献, 进取创新”应该成为会计精神的核心。

呼延和平 (西部财会杂志社社长、总编、陕西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会计精神是会计文化的组成部分。会计文化似应包括物质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会计的理念文化也可称会计精神, 其核心是价值观——反映行业特质的价值观。

从价值取向推及行为准则, 要求会计人员要客观公正, 会计信息要真实、推动会计事业创新、发展。

康玉科 (陕西省财政厅国库支付局副局长、陕西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会计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 是经济活动的价值反映。在科技不断发展, 交易形式不断创新的今天, 会计精神应诚信与创新并重。

赵晋德 (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总会计师、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 :会计文化、会计理念、会计价值观都属于会计精神层面。结合航空系统开展“财务理念”研讨活动, 我们初步归纳航空系统财务理念为“诚信规范、协同创新”。下一步我们要联系“会计精神”讨论, 深入研讨凝练具有行业和时代特点, 又反映会计本质要求的精神内涵。

亓同进 (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财务处处长) :我体会, 会计精神就是会计人的精神动力, 至少包括“诚信、规范、创新、和谐”这样一些要求。

张俊瑞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 :会计工作涉及到的等式是平衡, 核心是技术。会计信息需要会计人员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诚信、细致、真实, 客观地反应。会计精神与价值观、道德观紧密联系。会计精神要结合会计本质特点, 从多个方面凝聚提炼。我个人理解离不开公正、公平、精确这样一些要求。

李福玲 (陕西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西安会计学会副会长) :我认为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通过会计精神大讨论, 对如何做会计人, 如何做好会计事, 形成一个会计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 共同倡导一种追求或信仰。如王军部长提出的:“诚实守信的品格, 客观公正的意识, 开放广阔的胸襟和进取创新的追求”。再如各位专家提出的:“扬真弃假, 严谨审慎, 勤勉敬业, 无私奉献”等。用会计精神激励会计人, 鼓舞会计人, 提升会计人素质, 振奋会计人的精、气、神。

引入环境税会计走科学发展之路 篇8

一、传统会计缺乏关于环境的信息披露

(一) 传统会计中缺乏专门反映环境税的核算方法

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对环境税这一特定税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专门方法, 因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就环境税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设计, 其中应涉及环境税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方法设计等具体内容。在传统会计中, 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 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 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 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 利润虚增,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环境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 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 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 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 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传统财务报告的信息忽略了对环境污染情况的反映

建立在自然资源有限性基础上的财富概念应该是人造财富和自然财富之和, 企业对社会财富的增长有无贡献, 要看其创造的人造财富能否弥补所消耗的自然财富,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环境的主要污染者。传统财务报告只披露用投资者投入资本盈亏计算的财务信息是不完全的, 作为体现企业所消耗的自然财富重要项目的环境税应在财务报告中应予以披露。

二、环境税会计处理目标及方法

纵观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 学者们对我国环境税收的内涵、环境税制改革的必要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进行环境税收改革的基本思路。然而, 现行的环境税理论既没有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此税种进行具体可行的税制设计, 更没有环境税会计处理方面的探讨。有学者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核算整体思路和基本方法, 建立了初步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将现行的会计科目作了重大改变, 新设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类别的会计科目, 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要将现有的整个会计体系做如此重大的改变, 难度非常大, 所要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 如何依托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核算方法上作一定调整的基础上较完整地完成环境税会计核算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又切实可行的。简而言之, 环境税税务会计处理目标是:在税收法规约束下, 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 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 对环境税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等税务活动的全过程中引起的资金运动, 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 以确保环保税款正确及时地上缴。

环境税会计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须综合考虑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两方面的客观要求, 进行环境税会计处理也并不需要抛开财务会计的方法体系和核算体系去另辟蹊径, 而是在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税收法规的特殊要求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其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直接与财务会计的处理密切相关, 二者有着内部的勾稽关系, 其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税会计处理中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包括“应交税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具体的核算办法将在环境税会计科目的设置中具体阐述。环境税会计记账方法、填制和审核凭证的方法以及登记账簿的方法与一般财务会计基本一致。环境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交环境税的计算, 总体上应按税收法规规定的专门方法进行, 具体的内容在环境税税制要素设计中说明。会计期末一般仍然按财务会计的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会计报表, 只是为体现环境税的相关内容, 在格式上可能有一些变动。针对环境税编制的专用报表主要是环境税纳税申报表, 一般只向主管的税务机关编报。

三、环境税会计的设置与运用

(一) 环境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环境税会计核算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会计科目是“应交税费”科目, 在这个一级科目下应设立二级明细科目“应交环境税”, 再根据具体税目设立若干三级明细科目, 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在核算过程中三级明细科目即具体税目也可不标明, 但在计算税额, 选择税率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税目来选择, 因为不同的税目其税率是不同的, 这相当于在消费税下设置了烟、酒、化妆品等税目。与环境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科目还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在必要时专设的“环保费用”、“待扣税费”、“代扣代缴税费”等会计科目。

(二) 环境税会计科目的运用

对环境税的会计处理, 应根据“谁污染, 谁治理 (承担费用) ”的原则进行。凡是与产品生产有关并能分清成本对象的, 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分不清成本对象的, 先归集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然后分配转入产品成本中去。与产品生产无关的, 根据承担对象不同可以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由于违背资源利用原则,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或由于重大责任事故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 还应当以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基数, 乘以国家规定的税率, 计算应缴纳的环保税额, 这项税收支出可列入环保费用, 冲减利润。

1. 对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或超标热量等, 应缴纳的环境税, 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应纳大气污染税或水污染税=排污量×该种气体或水体的单位定额税率。这里的排污量是根据向大气、水体排放有害物质或超标热量等, 经专门检测, 按照对环境的有害程度来测算的。

2. 对于固体废弃物应缴纳的环境税, 按照其有害程度来确定, 并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应纳固体废物税=固体废

弃物的重量 (或体积) ×该种固体废弃物单位定额税率。

3. 对于生活垃圾应缴纳的环境税, 分两种情况说明:

(1) 工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生活废弃物, 如食品、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虽然其有害性较低, 但也会造成污染, 可以依据其一定期间内倾倒垃圾的基本数量核定一个固定的征收标准, 按此固定标准定期定额征税。 (2) 对于城市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 税务机关也可采用对某个生活小区一定期间内的垃圾量进行先期核准, 再由小区物业部门代收代缴的方式进行征收, 在居民一方不存在账务处理的问题。

4. 企业由于违背资源利用原则,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或由于重大责任事故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 还应当以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基数, 乘以国家规定的税率, 计算应缴纳的环保税额, 这项税收支出可列入“环保费用———其他环保税费”。

(三) 环境税会计信息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是向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 也是沟通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信息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有了环境税这一新的会计项目的出现, 而环境税会计信息的形式又具有多样性, 有定量的信息, 也有定性的信息;有货币信息, 也有实物信息, 我们才需要在原有传统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正来予以披露。环境税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能脱离原有的财务报告模式, 应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补充和调整, 披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利润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 其中又以会计报表附注为主。

除了表格披露外, 文字说明也是必要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企业环境税的计征范围、计征标准;污染物的排放量、浓度测定方式及标准;环境税税率选择的一般原则;环境税额计算的基本方法;在各生产经营环节环境税的承担情况;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中环境税所占比重的多少;环境税的计征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等。以上几方面关于环境税信息披露的方式不是排它的, 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需要适应多方面需求, 几种披露方式的共同使用将更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详细理解企业环保信息, 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雪涛.环境污染治理:去年花了2400亿[N].中国税务报, 2007-06-08.

[2]郭宏.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税制的分析与路径[J].涉外税务, 2006, (6) .

[3]毛显强, 杨岚.瑞典环境税——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 2006, (1) :25-33.

[4]潘明星, 朱雪艳.构建环境税制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税务研究, 2006, (3) :26-28.

会计科学 篇9

会计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会计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会计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始终是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

对于全面贯彻《会计法》, 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管理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加强贯彻组织建设。成立贯彻实施小组, 由大中院校会计理论界专家、会计中介机构权威人士和企业高级实务工作者组成的团队, 为全面实施会计法规、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保障。二是建立贯彻联系点制度。发挥会计基础工作扎实、准则实施环境好的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优势是贯彻会计法规和制度的有效途径。以这些企业为实施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主导企业, 激发它们贯彻实施会计法规和制度的热情, 提高会计人员学理论、重实务的积极性。三是以会计学会为平台, 加强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之间的联系, 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四是采取措施,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要求进行了规定, 即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与单位内部监督相结合。通过每年的《会计法》执法检查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针对近几年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分行业、分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法》执法检查。在检查中, 实行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相结合、部门配合查处违纪案件与公开曝光处罚相结合, 并建立了纪检、工商、税务、审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先后开展了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基础工作、建账监管、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专项检查, 同时开展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乡镇财政所的检查, 对举报案件实行了重点检查。

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 坚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规范管理的原则, 以源头治理为突破点, 稳步推进建账监管工作。由市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审计、监察六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十堰市建账监管暂行办法》, 增强了建账监管的权威性。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 印制了《十堰市建账注册登记证书》, 促使每个经济组织和单位对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进行注册和登记。

以代理记账为载体, 纵深推进建账监管。经济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使会计从业市场的不规范现象逐一暴露, 对会计代理的监管已提到会计监管的重要日程上。在各类经济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中全面推行建账监管有很大的难度, 为此应及时推进代理记账管理工作。会计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 严把代理记账机构审批关。同时, 会计管理部门可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执法, 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代理记账市场秩序, 对违反规定的代理记账公司坚决予以取缔。

开展单位会计账务展评是会计监管的一条新途径。通过开展账务展评活动, 强化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热情, 加大了单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力度。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成果的抽查力度, 明确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承担《会计法》执法情况检查和会计监督的义务。这是会计监督的重点之一。

三、建立科学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首先, 建立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从制度上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分层培训机制, 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的确定, 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有所区别, 符合各自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其次, 实行培训单位资格准入制度, 建立统一师资库和教案库。要求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相应的培训资质和培训模式, 会计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考核评判, 合格者纳入全市培训单位资格库。同时建立师资库, 要求培训人员精通财务会计专业理论和具备较高的实务操作水平, 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教案实行统一课件, 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教案特色内容。

最后, 建立健全会计继续教育考核和评估制度。对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单位的工作, 以办学条件和培训效果为主要依据、以学员调查信息为辅助依据、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公之于众, 实行淘汰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会计诚信体系

会计诚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活动, 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 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 重点开展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

结合实际, 十堰市相关部门制定了《十堰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办法》, 信用等级由财政部门评定机构评定。评定机构通过对单位执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 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遵守其他财经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价, 客观公正地评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通过实行信用评价, 促使企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会计信息更加真实, 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健全, 会计人员诚信意识更加牢固, 单位的信用荣誉感更加强烈。

在加强单位会计诚信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会计人员的个人诚信建设。通过建立会计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和单位会计人员档案, 促进会计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定期登记和日常登记为抓手, 以从业资格为基础, 以从业质量、职业道德为核心,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对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进行分类, 将所有持证人员的个人基础资料、继续教育情况、工作业绩、工作调动、奖惩记录等信息载入档案, 并通过定期登记不断更新, 实行动态管理。

五、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涵盖全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由过去的定期登记变为实时登记, 不断充实信息库的内容, 保证会计人员信息的真实性。

二是建立会计人员考评机制, 为会计人员取得更高层次的专业职称服务。通过每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制度的实施, 大批有志于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获得了专业资格或技术职称, 这为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提供了帮助。

三是建立会计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既为会计人员拓宽就业渠道, 又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逐步形成培养、储备、使用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

六、建立科学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其一, 要严把准入关, 强化会计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会计行业准入制度, 在坚持执行原有政策的条件下, 对所有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

其二, 严格考评关, 强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机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按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要逐步建立健全会计职称三个级别全国考试评价标准。

其三, 培养学习型会计人才, 全方位开展会计人员教育。一是请进来, 以我为主, 聘请名师, 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充分发挥会计函授学校的作用, 开展会计人员学历教育。二是走出去, 上门服务, 因地制宜, 为企业培养实用会计人才。三是送出去, 博采众长, 为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会计科学 篇10

一、泛会计理论基本原则

(一) 以未来目标为导向

美国会计学会 (1966) 在《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实质的说,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更精确地说, 会计是一个一般信息理论在如何有效地进行经济业务问题上的应用, 也是为决策而提供的、按计量用语来反映的一般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尽管在泛会计理论中, 会计不再局限于“经济信息系统”这一狭义概念, 但基于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的普世概念, 这一说法也并无明显缺漏。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自然要有一个组织或个人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即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以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从而泛会计学理论研究须以未来目标为导向, 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相比较以历史数据为导向的会计学研究, 以未来目标为导向更加符合会计学的“人工本质”, 从二元论的角度来论证了目标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具体而言, 泛会计理论体系的目标导向应该按照稳定的目标结构体系搭建: (1) 清晰的目标层次结构:目标按层级可以划分为上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基层目标, 上层目标往往关注直接利益相关者, 中层目标在结构体系中起到传达信息的沟通作用, 基层目标涉及现阶段的研究成果; (2) 明确的目标内容结构:目标按内容可分为总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间目标往往用于阶段性的总结, 具体计划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随研究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3) 连续的时序结构:目标按时间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应该建立在中短期目标的良好结构的基础上。

(二) 以权变假设为研究出发点

权变假设重视主体的内、外部环境条件, 致力于建立环境与主体行为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泛会计学理论以权变假设作为研究出发点, 有利于在外部变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索达到最大满意程度的会计学理论系统结构。奥地利生物学家、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 (Ludwig von Bertallanffy, 1937) 提出“一般系统理论”, 阐述了系统论的核心内涵和权变理论的基础, 他认为, “一切有机体都可视为一个系统……系统是处于相互联系中的各个部分的总体。”系统都具有开放性, 既受环境的影响, 又影响着环境。系统观念间接影响了权变理论的基本原则的形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权变假设为出发点的泛会计学理论体现了系统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1) 系统理论强调“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 基于这一逻辑前提, 泛会计学理论可以尝试从理论化的角度利用权变理论对会计主体与市场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 提高了研究的应用性。 (2) 泛会计学理论将遵循组织结构理论, 即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动态统一性关系; (3) 领导理论作为权变理论的基础理论之一, 指导泛会计学理论研究会计主体与会计客体之间的权变关系。

(三) 以管理学研究逻辑为基础

管理学研究逻辑一直注重与外部的环境相适应, 尤其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管理学注重逻辑性和实用性, 与实践基础紧密相连。管理科学研究是“方案导向”的, 应遵循规范型研究的步骤, 而非单纯的描述型研究, 一切科学知识均可以加以利用, 直至最终形成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来解决现实问题。泛会计理论以管理学研究逻辑作为基础, 在实践层面上需要注意方案的选择。在泛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内, 方案选择应遵循价值管理的原则, 注意四点:信息质量、数据结构、衡量尺度和方案有效性。会计学研究者需要进行方案分析, 并且采用价值链分析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判断。

二、泛会计理论论证过程

泛会计理论是基于设计型科学范式的, 设计型科学范式更加倾向以局内人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手段———目的分析、搜索备选方案、设计评价和确定最终方案四个基本阶段。

(一) 手段———目的分析

西蒙指出, 任何目标寻求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通过两种渠道与外部环境联系:一是传入渠道或感受渠道, 系统通过它接受关于环境的信息;二是传出系统或运动神经, 这是系统作用于环境的渠道。系统必须具有某种手段在其贮存库中存储关于世界状况的信息和关于行动的信息。实现目标的能力取决于在世界状况的特定变化与能带来这些变化的特定行动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研究的初始动力, 手段则是研究得以进行的工具。手段———目的分析作为泛会计理论研究的第一阶段, 可以为“会计白箱理论”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 搜寻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提出往往需要经历以下过程:目标透视, 方法选择, 方案提出、衡量标准确立。标准的确立可以通过多重案例分析来分析归纳, 根据多重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类型:开发式和提取式,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过往的研究案例及解决成效来确定标准, 形成最佳范式, 并通过前期模拟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和改进。备选方案的搜寻包括:试探搜寻、搜索资源的分配、结构和设计组织的理论、设计问题的表现等。试探搜寻尝试通过初步的方案筛选来缩小搜寻范围, 在研究前期初步论证衡量标准是否有方向性的失误,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尝试对目标进行侧写, 提高方案的准确性。搜索资源的分配可以借鉴管理学战略选择的手法, 通过最小成本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就目前会计学研究的现状而言, 传统会计系统仍然是学界的主流方案研究手段, 而价值计量系统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备选方案, 致力于将各种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进行整合, 建立特定的、更加丰富的行为数据库、研究数据库, 以实现行为、需求和信息的多向沟通。

(三) 设计评价

通常情况下, 会计相关人员只有在审视过全部的备择方案之后才能够确定较为“令人满意”的会计研究方案, 即使它在筛选的早期便已出现。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有成本的, 成本效益分析贯穿会计系统始终, 因此, 高成本效益的备择方案筛选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过程分为两步: (1) 确定改项目是否是良好的投资, 包括投资理由和可行性; (2) 与可替代项目进行比较, 考虑排名和优先分配。设计的评价的过程为:评价理论;计算方法, 包括选择最优方案的算法 (例如线性规划计算法、控制理论、动态规划等) 和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的算法和试探法;设计的形式逻辑, 包括命令逻辑和叙述逻辑。在衡量方案最优性方面, 研究者可以采用可行性测试和可接受性测试, 主要考察会计主体对于方案的接纳程度和是否具备方案开展的相关条件。设计评价需要评估设计可行性大小以及确定方案是否可容许执行。对于设计评价而言, 过程本身比选择具体的设计评价工具更为重要。

(四) 最终方案表现

“会计白箱理论”需要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而立体的展示, 而并非二维平面的陈述, 一般在备择方案搜寻和设计评价之后, 研究人员需要经过分析, 撰写会计研究成果报告。会计研究成果报告需要做到:目标界定清晰, 原因分析深刻, 方案具体可行。其中, 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 即自身认识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出发点、归宿点, 它决定观点方法, 决定态度感情。立场必须鲜明而有特色, 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全方位展示。

会计科学 篇11

与许多学者相比, 汪先生的著作并不多。即便是这部《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力作, 与浩瀚书海的众多“鸿篇巨著”相比, 其篇幅也不算大。但是, 汪先生素来治学非常严谨, 轻易不“出手”, 一旦“出手”, 必是“独一无二、极其厚重”的精品。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部《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包括总论、现金流会计、集团会计和复式簿记等四篇和一个附录 (“新编会计学原理示范纲要”) , 共十六章。汪先生立足现实与历史, 用严谨又不失生动活泼的笔调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会计学的重要观念,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枯燥的会计学原理, 使人实在很难将汪先生这部力作与枯燥、刻板的会计学概念联系起来, 无论是在专业水准方面还是在文笔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从现实的层面考量现代会计, 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学与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渐行渐远”, 其“改良”势在必行, 而且“迫在眉睫”。汪先生以“天降大任”的历史责任感, 立足当今经济环境, 对会计学基本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在许多人的心中, 净利润意味着赚钱。然而, 代表赚钱的净利润如何计算, 其结果如何却是许多人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 汪先生“独具慧眼”地以众所周知且无限依赖的“现代财务会计所能提供的唯一主流指标———净利润”为起点, 质疑净利润、公允价值和应计制, 提出“百年轮回”, 呼吁“现金制”应该再度“出山”, 提出“溢余现金”概念, 主张用“溢余现金”替代“净利润”, 树立“溢余现金就是赚到的钱”的新理念, 认为企业就是一个“现金池”, 以此基础构造了“溢余现金表”及其相应的指标, 并运用于企业的预算与业绩考核等方面。随后, 汪先生大胆质疑合并报表编制原理, 认为“合并报表乱象丛生”, “母公司观”出错在先, “合并法”错上加错, 主张从“母公司观”转向“主体观”, 弃“权益法”取“成本法”, 从“合并法”转向“个别法”, 构建“公司集团会计学”, 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解决合并报表难题等。

从历史的层面考量现代会计是汪先生这部力作的另一个“亮点”。从1992年起, 汪先生曾经致力于从自动数据处理的视角研究会计学基础理论, 后来又扩展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逻辑模型”的独特研究, 探讨如何深度运用电子计算机完成似乎不可思议的任务。其间有整整9年未发表过论文, 2006年7月出版了会计信息化丛书———《用数据库表达管理思想》。而后, 汪先生从会计的“理工科”转向“文科”, “由技入道”, 钻进故纸堆研究中国近现代会计史, 用心去聆听曾祖父辈、祖父辈的会计学者“讲那过去的故事”, 对会计的“西学东渐”进行“百年盘点”, 提炼中式会计思想的学术价值, 质疑会计的“借贷”, 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

俗话说“有破, 必有立”。汪先生基于现实与历史, 提出了“保留现状, 另立山头”的“改良”方略, 从而使会计“返璞归真”, 去“艺术化”, 进入“科学化”殿堂。当然, 汪先生也没有忘记为广大会计学教育工作者开具一个今后还能继续“谋生”的“药方”。这也是汪先生将这部力作命名为《改良现代会计方案:科学化的探索》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项目化开发下一篇: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