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治疗(精选12篇)
移植治疗 篇1
皮肤损伤处常因其创面过大, 上皮难以覆盖肉芽组织赘生而长期不愈合, 或形成大的疤痕而失去皮肤应有的功能并引发运动障碍。这对宠物来说, 不仅影响运动还降低其观赏价值, 皮肤移植手术能加快皮肤大面积缺损的愈合。笔者曾对1只毛囊坏死的贵宾犬实施皮肤移植手术,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病史
2010年6月20日,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心动物医院接诊一贵宾犬, 红色, 雄性, 3岁, 5.8 kg。主诉:该犬曾患过皮肤病, 治愈后由于毛囊坏死, 被毛生长受限, 影响美观, 其他一切正常。
2 临床检查
体温38.9℃, 脉搏100次/min, 呼吸25次/min, 犬颈部右侧有面积2 cm×2.5 cm毛囊已坏死, 建议主人植皮美容。
3 治疗
3.1 手术治疗
3.1.1 麻醉0.6 m L舒泰静脉注射麻醉。
3.1.2 术部准备
多功能手术台上保定病犬, 毛囊坏死处及颈部左侧的供皮部位剃毛, 清洗, 消毒, 覆盖创巾。
3.1.3 供皮部位的处理
用止血钳夹住颈部左侧供皮部位面积1.5 cm×2 cm的皮片, 切下该皮片并置于生理盐水中备用, 缝合皮肤。
3.1.4 植皮
将毛囊坏死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和脂肪剔除干净, 将供皮部位皮片用拉网法 (拉网法是指把周围健康的皮肤通过结节缝合使它覆盖更宽的创面) 和坏死皮肤周围的健康皮肤缝合在一起, 并保持缝合处平整, 使皮肤完全覆盖皮下组织, 将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过的纱布覆盖在缝合处, 再用脱脂棉包扎。
3.2 支持治疗
(1)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0.6 m L;配尼霉素0.6 m L;Gliagen-B 0.6 m L;以上药物连用3 d。
(2) 皮下注射阿米卡星0.6 m L;氨苄西林0.5 g;Gliagen-B 0.6 m L;以上药物在第3~6天使用。
(3) 第7天伤口愈合良好, 伤口处每天喷3次可鲁。在狗粮里添加Megadem。
4 讨论
4.1 Mgademde的作用
Mgademde有缓解犬皮肤瘙痒的作用, 同时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维护皮毛的健康。所以在该病例中, 在狗粮中添加了Mgademde, 有效地促进了植皮后皮肤的愈合, 同时也避免了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带来的病犬皮毛粗糙、无光泽的问题。
4.2 拉网法
在使用植皮手术治疗皮肤毛囊坏死的病例中, 如果损伤的皮肤不是特别大, 使用拉网法简单易行, 愈合速度快, 多用于比较名贵或者主人比较喜欢的宠物。如果创面不平, 如肘关节和趾关节皮下不易固定, 可将凹陷处皮片与其创面基地缝合, 并用凡士林纱布增加其坚固性,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实施简便。
4.3 减少排斥反应
要想植皮后的部位愈合好并且快, 应将坏死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和脂肪全部清理干净。建议植皮的时候尽量用动物自身的皮肤, 减少排它反应。供皮部位应该选择皮肤松弛容易愈合的部位。
4.4 坏死部位皮肤处理
坏死部位皮肤切除应根据皮肤颜色和边缘出血是否鲜红为依据, 将已坏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和脂肪清理干净, 确保皮肤的成活率。切取时伤口尽量少沾水, 可降低皮肤的水肿, 降低术后抗菌消炎的难度。
4.5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皮肤愈合过程中, 伤口会出现瘙痒, 病犬会出现抓咬等现象, 这时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比如防止病犬用脚抓伤伤口可以给它穿上鞋子, 防止咬伤可以给它戴上伊丽莎白项圈。这些措施不但可避免抓咬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防止伤口发生继发感染。 (012)
移植治疗 篇2
我科2005年建成重庆市第一家专业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成立糖尿病足工作室,与普通外科等联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愈多例复杂糖尿病足患者,减少了截肢和致残率。目前已举办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3届,学员365人,取得一些教学经验,现报告如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特点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的学员和教学工作有较为突出的特点:①该学科为新兴学科,专业性强,理论要求高,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②所有学员均为所在单位科室的骨干成员,但由于部分学员来自基层,理论基础不扎实,且存在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学习理论知识缺乏主动性;③培训时间较短,每次仅40学时,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训练,难度较大;④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知识,一般学员课前若无相关知识预习,难以迅速掌握;⑤该项目所需硬件平台和技术力量需要多个科室如普通外科、手术室等科室配合。教学方法
2.1 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等因素参差不齐,除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外,针对底子薄、基础差的学员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报名后可将课程内容提前以信函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充分理解消化相关理论知识,便于在后续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已经接受过该领域相关知识培训,渴望在新技术、新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的学员,则主要以提升其原有知识水平,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实践作为教学目标。
2.2 高学历授课团队及合理分组模式
以科室主任为核心成立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以上,内分泌科、普通外科和手术室联合的授课团队,选定内容,编写教材,并担任教学组长,并以各科室中青年教授、讲师为主分组见习带教,形成科室主任、各级教学组长、见习教员的三级授课制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瞓ased瞝earning,PBL),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每小组配备接受过PBL教学培训的教员,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授课以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及课后时间进行组内讨论,教员引导讨论的方向和难度,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则让学员查找资料,鼓励学员对技术进行创新,最后由教学组长点评,解释分歧和疑问,以提高授课质量[2]。结合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的自我更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强化实践及科研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开展该项目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运用达到熟练程度[3]。学习过程中严格规定该技术项目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列举所需的设备种类、购置途径,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在授课期间的操作实践中,由教员按SOP现场演示操作过程,由学员提出问题,现场予以解答和示范。鼓励学员撰写相关领域科研论文,对有发展潜力的学员在授课完毕回到原单位后鼓励其以合作的形式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使每位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学习班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关系的结束,为了巩固授课内容,真正将该项目技术普及到基层,受惠于民,我们采取外援医疗小组的方式,多次携带专业器械前往各级医院协助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之,对于该项目学习班学员的培养,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其目标应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疗骨干和精英,通过培养,使学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扎实掌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干细胞、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4]。
【参考文献】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篇3
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当人体脏器受损以后,干细胞可主动迁徙到受损脏器,并“因地制宜”的分化成脏器功能细胞,起到修复和再生组织和器官的作用,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将干细胞移植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是以干细胞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获得胰岛β细胞(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最佳“种子”细胞,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最大程度挽救和恢复胰岛功能。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机理有以下几点:首先,干细胞对胰岛可以起到修复的作用,可以使胰岛产生新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干细胞还可以直接修复功能衰退的胰岛β细胞,使其恢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干细胞所产生的因子,也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第二,干细胞还可以修复其他胰岛分泌细胞,在人体内除了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外,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中也存在一些胰岛素分泌细胞,也可以分泌胰岛素,通过干细胞对这些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作用,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起到降糖的作用。第三,通过干细胞移植,还可以增加细胞内运糖蛋白的敏感性,促进胰岛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促使血糖降低。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全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糖尿病,但是效果尚且不是很稳定,仅可使部分患者达到停用或减少糖尿病药物的目的。
宫内移植造血干细胞治疗 篇4
1 IUHCT的优势
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是很多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存在缺乏配型合适的供体、常规治疗方案病死率高和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等问题。理论上, IUHCT较HSCT存在以下优势:①早期胎儿免疫系统不成熟, 能对外源性抗原产生耐受, 故移植前无须HLA配型相合和免疫抑制处理。②在胚胎期, 胎儿造血部位要经过从髓外到髓内的迁移过程, 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渡期, 骨髓造血空间无论从位点上还是细胞数上都呈指数扩增, 造血干细胞易植入形成嵌合体。③胎儿个体小, 在妊娠12周, 胎儿体重<35 g, 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相对少, 移植的细胞量相对较高, 易于移植成功。④子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理想的“隔离室”, 子宫的特殊环境降低了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⑤宫内移植可及时阻断病情发展, 减少器官损害, 避免出生后HSCT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2 IUHCT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动物研究的深入, 且临床上对多种不同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应用IUHCT进行了初步研究, 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IUHCT的优势并没有理论推测那么明显,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和免疫屏障等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者细胞有效、长期的植入。
2.1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虽然胎儿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程中造血位点不断扩增, 但这些不断形成的位点立即迅速被大量宿主细胞抢占。IUHCT 20×106骨髓细胞比生后骨髓抑制后移植40×106同种骨髓细胞长期植入率低 (植入率IUHCT 6%~8%, HSCT 11%) , 这意味着胎儿期每公斤体重将需要比生后多50倍的细胞量。另有研究采用IUHCT鼠模型评估当仅有胎儿肝脏为造血位点时供者细胞的植入率。结果显示胎儿肝脏中骨髓总的植入率<5%, 经静脉注射高度富集的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率仅为0.43%。上述资料显示, 胎儿期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较生后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2.2 宿主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
与生后骨髓造血的宿主不同, 胎儿宿主在IUHCT后仍保持旺盛的造血空间。因此, IUHCT的成功依赖于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有效地与宿主造血干细胞竞争, 获得有意义的表达。如果供者细胞具有竞争优势, 即使植入相对少量的细胞, 也能在宿主骨髓中重组。相反, 如果宿主细胞有增生优势, 供者细胞则很难植入、扩增。供者细胞植入水平的高低受宿主细胞竞争力的限制。与成人组织比较, 胎儿肝脏和脐血增生和竞争能力较强。
2.3 宿主的免疫屏障
既往认为胎儿存在免疫耐受, 这是IUHCT较生后HSCT最大的优势。这种耐受机制主要在T淋巴细胞受体转基因鼠研究中认识的。在正常小鼠或其他动物中, 淋巴细胞成熟机制不尽相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儿存在免疫屏障。早孕期胎儿肝脏携带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 能通过T淋巴细胞受体重组, 在体外引起对抗MHC的免疫反应。此外, 母体可能在胎儿屏障中起一定作用。母体如果对供者细胞致敏, 母体的自身抗体将诱发T细胞介导的新生儿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对胎儿进行免疫抑制, 则IUHCT后嵌合体的形成将增加4~5倍, 这同样说明存在胎儿免疫屏障。如果供者细胞不能战胜胎儿适应性免疫屏障, 将不能植入或嵌合体无法形成。
3 IUHCT的临床应用
在过去的20余年, 很多学者尝试将IUHCT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通过IUHCT得到治疗水平的高植入率, 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②通过IUHCT, 形成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 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3.1 IUHCT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
目前认为, IUHCT最合适的移植时间为妊娠11~14周。因为这一时期胎儿肝脏造血活跃, 胸腺有选择作用。同时, 胎儿非常小, 体重<35 g, 同样量的供者细胞在这一时期占宿主细胞比例大。IUHCT的适应证为:①X连锁严重免疫缺陷病、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突变所致的严重免疫缺陷病等。此类疾病是IUHCT的最佳适应证, 也是目前仅有的应用较成功的病种。因为在这些病例中, 供者细胞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有超过10余例IUHCT成功治疗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报道。功能T淋巴细胞能在宿主体内重建, 但仅有T细胞的植入与免疫抑制的出生后与HSCT相当。由于发病率低, 无法将IUHCT和生后HSCT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没有证据表明产前治疗较新生儿期移植更好。②腺苷脱氨酶严重免疫缺陷病、范可尼贫血和布卢姆综合征等。IUHCT治疗这类疾病时可形成体细胞嵌合和体内选择, 低水平的植入就可以替代宿主造血, 但不能治疗除造血障碍外的其他临床表现。③慢性肉芽肿、高IgM综合征和白细胞黏附缺陷等。治疗该类疾病时, 只要低水平的嵌合体即能有治疗效果, 如只要有5%的正常中性粒细胞, 慢性肉芽肿就可以被纠正。但目前报道的病例多以检测不到供者细胞植入宣告失败。④骨代谢病如骨硬化病、成骨不全等。IUHCT后, 尽管在骨硬化症小鼠模型中检测到大量无效的宿主破骨细胞, 但供者破骨细胞的注入可完全逆转临床表现。IUHCT还用于治疗血红蛋白病如β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有7篇报道采用IUHCT治疗代谢沉积性疾病, 仅有2例检测到供者细胞植入, 其中1例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另1例可能因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导致宫内死胎。
3.2 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由于治疗水平的植入率要求较高,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胎儿较难实现, 故学者们尝试采用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这仅需很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形成就能实现, 为生后移植解决配型困难的问题, 同时拓宽IUHCT临床应用范围。在不同种属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嵌合体水平不同, 平均为1%~2%。在小鼠模型中, <0.5%的微嵌合体可诱导1/3小鼠产生对供者皮肤移植的免疫耐受和对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无反应。胎儿期形成免疫耐受后, 出生后可通过无毒性途径如低剂量全身照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单剂白消安条件反射等增加供者细胞嵌合体的形成。这种治疗方案特别适用于血红蛋白病, 如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通过IUHCT使胎儿产生父母一方的免疫耐受, 为出生后采用父母的骨髓进行无毒性HSCT创造条件。意大利的研究表明, 骨髓中达到25%的嵌合体就能改善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显然, 如果血红蛋白病能治疗成功, 包括上述所有疾病在内的其他遗传病都能通过这一途径进行治疗。现在尚需大样本的临床前试验去优化移植方案。
3.3 IUHCT的并发症
IUHCT发生母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操作风险与临床广泛应用的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及脐带穿刺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相似, 可出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死胎、宫内感染等, 发生率约为1%。此外, IUHCT有可能使母儿感染供者细胞携带的病原体, 出现胎儿移植物抗宿主病、Rh免疫 (若母胎为Rh阴性而供者为Rh阳性) 和母亲移植物抗宿主病 (若供体淋巴细胞通过胎盘渗入母体) 。 针对上述疾病, 可采取下列措施使之降低:采用成人来源的供体 (不用胎肝) ;严格剔除T淋巴细胞;选用Rh阴性供体细胞或注射Rh免疫球蛋白。
4 IUHCT的发展方向
针对IUHCT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3方面改良移植策略, 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①改善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增加供者细胞的植入。高选择性、无毒性胎儿骨髓抑制可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采用无毒途径将宿主细胞动员至血循环中, 空出造血空间, 以利于供者细胞占据, 可能是另一研究方向。②改善供者细胞的竞争力, 使其在植入后能扩增。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供者细胞的数量和重复多次移植达到这一目的。现有研究通过阻断供者细胞二肽基肽酶CD26, 增加供者细胞在胎儿肝脏的定居, 改善其竞争力。③克服免疫屏障, 增加成功植入的几率。
移植合同样本 篇5
工程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为甲方)
乙方:
甲方承建的“某某项目”小区道口开道占用园林公共绿化的绿化移植委托乙方施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工程范围:。
二、工作内容:
三、开竣工日期:甲方一次性付清工程款后十天内完成。
四、承包方式:以固定总价包干方式(含包工、包料、包机械、包管理、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包税金、包文明施工等费用)不作调整。
五、合同价款:合同包干总价:元(大写:整)
六、付款方式:乙方进场前甲方一次性付清工程款。
七、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提前两天通知乙方进场;
2、甲方在开工前办好行道树及绿化苗木移植手续;
3、乙方服从甲方现场工作统一安排,接受甲方及现场监理的管理。
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并保证施工现场清洁、整齐,符合文明施工有关规定,行道树移植完成后,负责现场清理。
5、积极做好施工现场地下管网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劳动保护,做到安全、文明施工。移植过程中所造成一切的安全责任、违章责任自负,并承担其全部经济与法律责任。
6、移植过程中,周边相关单位协调由甲方负责.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或另签补充协议。
九、本协议共肆份,甲、乙方各执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经办人(签字):
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的新进展 篇6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颅脑损伤;进展
【中国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93-02
过去我们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手段和方法非常的单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对颅脑损伤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颅脑损伤后导致脑细胞死亡和脑水肿及脑损伤后产生的炎性介质和带电自由基的积蓄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致神经细胞失去营养支持引起脑组织受损的治疗任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近年来干细胞的发现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治疗方法,使得治疗脑损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
1.1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和特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1]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细胞分化。1989年Ander son等通过实验首先证实它的存在,并首先提出了神经干细胞概念。[2, 3]NSCs具有以下特点:(1)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2)增殖分裂能力,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3)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对损伤和疾病具有终生反应能力;(4)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5)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能到达损伤或疾病部位并产生新的细胞。
1.2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4]Jeong等进行了静脉移植人类神经干细胞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实验。证实神经干细能促进大鼠脑出血模型功能的恢复。现在研究发现脑出血功能恢复,除细胞替代或神经回路的增强外,最重要的是神经干细胞分泌的营养因子,常见的有胶质源性因子和脑源性生长因子。胶质源性因子通过:c-Ret(原癌基因亚基)途径,阻止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激活引起的DNA断裂;磷脂酰肌醇激酶的作用抑制P38-MAK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otogo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KP)的激活所引起的细胞膜受损;降低p38 MAP kinase and PI3/Akt活性,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减轻脑缺血对NO合成酶的激活后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而脑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TrkB(力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结合后,可经过ER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PI-3-K(磷酸酰肌醇3激酶)路径及环磷腺苷反应元素结合蛋百(CREB)磷酸化激活下游,抑制caspase-3/9的激活,对细胞的凋亡起抑制作用。
1.3神经干细胞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灶周边的作用:[1, 5]Hicks等将人胚胎源性神经干/祖细胞移植入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侧段梗死模型的脑皮质内,2个月后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见一部分nestin阳性细胞,另有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皮质干细胞移植能补偿梗死后脑细胞的丢失。
1.4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6]颅脑损伤(TBI)能够诱导神经炎症反应,表现为促炎症因子上调及激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促炎症因子可造成脑水肿、神经损伤、细胞毒性等继发性損伤。[7]神经干细胞经过不对称分裂神经干细胞可以生成一个祖细胞及另一个干细胞,其中祖细胞进行有限的分裂而分化成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而干细胞则继续分裂。[8-10]干细胞疗法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新策略,神经干细胞在移植部位分裂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成相应的细胞而替代受损细胞。Dash等发现兴奋毒性和[11]机械损伤海马颗粒细胞层(granule cell layer)可刺激前体细胞增殖,这提示该处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神经再生。喻博[12]等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前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变化,结论Cx43的表达变化可能与NSCs移植对脑外伤恢复作用有关。
2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治疗颅脑创伤
2.1骨髓基质细胞的概念和特性:[13-15]骨髓基质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特征,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肝细胞等间充质细胞,在多种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可作为颅脑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
2.2骨髓基质细胞对颅脑损伤的作用 :[16-22]BMSCs移植可以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Qu等[20]将BMSCs经静脉移植治疗脑外伤小鼠,结果发现其通过血管壁向脑损伤区迁移,促进损伤区周围和海马附近血管的再生,且小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3]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脑损伤临床显效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分化为神经细胞或促使受体自身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进行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②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和重建,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③巨噬细胞侵入损伤部位,创造有利于组织修复的微环境。
2.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其它因素对颅脑损伤的作用 :冯士军[24]等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颅脑损伤的动物实验,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NGF有协同效果。苑国富[25]等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张婷勇[26]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高压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3脐血源神经干细胞对颅脑损伤的作用
3.1脐血干细胞的来源和注射途径 :[27] 脐血干细胞来自健康分娩孕妇的脐带血。治疗途径:局部、静脉、脑脊液循环途径穿刺植入(侧脑室、颈池、腰大池)。
3.2脐血干细胞对神经损伤的作用 :[28]脐血中也存在间充质干细胞,且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诱导分离、扩增培养后,可获得细胞克隆球,向神经样细胞定向分化。杨万章等[27]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得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颅脑创伤后所致运动功能障碍。脐血干细胞促进神经恢复作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一方面可能与干细胞在局部微环境的刺激下,向受损组织细胞分化并替代受损细胞,与周围细胞建立联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干细胞通过自分泌的形式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等有关。
4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颅脑损伤
张天祥[29]等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受损大鼠脑组织后,以上调巢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功能。
5展望
综上所述,干细胞对机体的自身修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上,而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干细胞移植联合其它因素治疗颅脑损伤的实验性研究也比较薄弱。因此,假如能在这方些面有所突破,这将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途径,有可能创造性的改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干细胞移植为治疗各种颅脑损伤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力, et al., 神经干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和迁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6): p. 6715-6719.
[2]高乃康, et al., 神经干细胞在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6): p. 597-600.
[3]宋来君, 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 2006(13): p. 68-70.
[4]阮成钧, et al., 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8): p. 7551-7554.
[5]杨立恒 and 蔡敬怡, 神经干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及对脑损伤的治疗前景.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2): p. 249-250.
[6]刘辉, 杨树源, and 张建宁,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皮层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06): p. 335-338.
[7]张冬, et al., 脑外伤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4): p. 301-304.
[8]Conti, L., E. Reitano, and E. Cattaneo, Neural stem cell systems: Diversities and properti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animal models of diseases. Brain Pathology, 2006. 16(2): p. 143-154.
[9]Harting, M.T., et al., Subacute Neur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09. 153(2): p. 188-194.
[10]Jain, K.K., Cell Therapy for CNS Trauma.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2009. 42(3): p. 367-376.
[11]郭芮兵 and 徐格林, 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东南国防医药, 2010(02): p. 132-136.
[12]喻博, et al.,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皮层connexin43表达的影响. 解剖科学进展, 2011(01): p. 16-19.
[13]王永志 and 冯东福,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颅脑外伤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03): p. 313-315.
[14]Li, Y. and M. Chopp, Marrow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trok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9. 456(3): p. 120-123.
[15]Trzaska, K.A., M.D. Castillo, and P. Rameshwar, 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neural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Curr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rospects (Review).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08. 1(3): p. 307-316.
[16]Bonilla, C., et al., Delayed intralesional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creases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and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Injury, 2009. 23(9): p. 760-769.
[17]Chen, Q.,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injured rodent brain: Synthesis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5. 80(5): p. 611-619.
[18]Chopp, M.,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9. 110(6): p. 1186-1187.
[19]Cox, C.S. and M.T. Hart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spon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9. 110(6): p. 1187-1188.
[20]Harting, M.T., et al., Intraven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009. 110(6): p. 1189-1197.
[21]Mahmood, A., et al., Human marrow stromal cell treatment provides long-lasting benefit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Neurosurgery, 2005. 57(5): p. 1026-1030.
[22]Xiong, Y., et al., Delayed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marrow stromal cell-seeded scaffolds increases transcallosal neural fiber length, angiogenesis, and hippocampal neuronal survival and improves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Brain Research, 2009. 1263: p. 183-191.
[23]李志營, et al.,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医学研究杂志, 2009(12): p. 39-41.
[24]冯士军, NG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08): p. 924-928+933.
[25]苑国富, 李红星, and 袁雄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鼠脑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4): p. 2572-2576.
[26]张婷勇, 高压氧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0): p. 1789-1793.
[27]杨万章, et al.,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总结和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3): p. 287-290.
[28]王利培 and 姜红, 人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07): p. 1317-1320.
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1], 77例白癜风病人均处于稳定期6个月以上, 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采用皮肤磨削法, B组采用高温烧灼法。A组36例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9例, 病程1~23年, 年龄8岁~56岁。型别:局限性15例, 散发性3例, 节段型18例;B组41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3例, 病程1~21年, 年龄9岁~58岁, 型别:局限性16例, 散发性4例, 节段型21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 分型, 病程, 白斑面积上基本一致。
1.2 手术方法
1.2.1 获得供皮
将神思治疗仪压力调为-46kpa, 温度440C左右, 根据白斑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头和数量。用0.5%的碘伏消毒取皮区, 取皮区常选择腹部、大腿、背部等部位皮肤, 形成饱满水疱后 (一般45~90min) 关机。在严格消毒后, 取已经分离好的水疱疱壁, 去掉附着在水疱表面的附着物, 使水疱基底层面朝上平铺于含有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上, 等待植皮。供区皮肤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2], 含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
1.2.2 A组磨削去除白斑区表皮
皮损区预0.5%的碘伏消毒后铺无菌巾, 用利多卡因 (面积较大的加生理盐水) 行皮损局部浸润麻醉 (儿童及对疼痛不耐受者可以先用5%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封包1.5~2h) , 再用不锈钢磨头磨削皮损。磨削时右手持磨削手钻, 右手拇指在手钻的上方, 右手其余四指在手钻的下方, 上下紧握使手钻前后、左右、多方灵活移动, 控制磨削层次。在眼周、口腔周围磨皮时要注意保护眼角膜、唇红及牙齿。在这两处磨削皮损时手钻长轴应与眼裂和口周成垂直方向, 以保持手钻之平稳。这两处表皮较薄, 不能破坏真皮太多, 避免手术后留下凹陷瘢痕。观察手术深度要随时观察创面的颜色和渗血的情况。开始手术时将皮肤角质层和颗粒层磨掉, 创面白色并不出血, 再往下磨削即到棘细胞层和基底层, 可见点状密集出血即可[3]。在磨削过程中不断向创面滴洒生理盐水同时不在一处停留太长时间, 以免局部温度太高。手术后用0.9%的盐水纱布压迫创面片刻, 待创面渗血渗液停止后移植表皮。
1.2.3 B组高温烧灼去除白斑区表皮
白斑区消毒铺巾麻醉后采用电离子烧灼去除表皮, 将功率调至8~10V, 采用长火档轻度烧灼白斑区, 在白斑区形成一层碳化面后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创面, 将白斑区表面碳化的表皮全部擦掉, 不能擦掉的地方再轻轻烧灼一次, 确保擦掉全部表皮, 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片刻, 然后进行表皮移植。
1.2.4 移植表皮
将供区表皮皮面朝下覆盖在白斑创面上, 将疱壁完全展开, 使疱壁的基底层面紧贴在皮损上。移植疱壁之间及与边缘间仅留1~2mm间隙, 使供皮完全覆盖皮损, 然后敷以含有林可霉素的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 外用苯扎氯铵贴加压固定, 腹背, 四肢再预弹力绑带包扎, 7~10d后去除敷料。
1.3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
白斑全部消退, 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 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1]。
2 结果
手术后2月判断疗效, A组痊愈19例 (52.8%) , 显效12例 (33.3%) , 有效4例 (11.1%) , 无效1例 (2.8%) 。B组痊愈11例 (26.8%) , 显效18例 (43.9%) , 有效10例 (24.4%) , 无效2例 (4.9%) 。两组无效病例均为散发型。两组患者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体数据如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3 讨论
(1) 采用磨削去除白斑区表皮治疗白癜风痊愈率较高温烧灼法明显要高很多, 可能由于磨削去除表皮对白斑区只是机械损伤, 没有烫伤, 局部损害小, 术后渗出少, 皮片易成活, 痊愈率高;而高温烧灼除了有机械损伤, 还有高温烫伤, 对局部损害大, 术后创面渗出较多, 移植皮片需要和创面紧密粘合, 较多渗液易使皮片漂浮, 不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 故痊愈率较低。
(2) 皮损部位采用负压吸疱去除表皮, 方法简便, 不需要皮肤磨削机器, 不需要浸润麻醉, 皮损处表皮去除层次精确。但用这种方法治疗较大面积的白癜风, 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治疗多次, 而治疗后空隙大, 供皮成活后形成的色素岛之间空隙也较大, 形成类似大理石样外观。且如果皮损处凹凸不平, 也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皮肤磨削, 电离子烧灼对任何部位均适合, 除皮损区面积太大需要多次治疗者, 均可一次移植表皮治疗全部皮损, 手术后一个月左右时间出现无明显空隙的浅色斑, 术后两月左右白斑区可基本恢复正常。
(3) 山东神思表皮移植白癜风治疗仪采用负压和温度双重生物物理效应, 使供皮在表皮的基底层分离, 解决了无瘢痕形成下的白癜风皮肤移植问题。由于该机采用了自动加热系统, 使供区的皮肤温度固定在440C左右, 致供区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的渗透性升高, 使治疗时间较短 (一般45~90min) 即可形成饱满的水疱, 缩短了手术时间。
(4) 我院对白癜风皮损区采用磨削法去除表皮, 比用电离子烧灼、液氮冷冻、补骨脂加紫外线照射 (PUVA) 或中草药[4]等方法去除皮损处表皮, 时间较短, 没有感染及瘢痕形成, 对皮损区皮肤未见伤害, 痊愈率显著提高[5]。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缩短了白癜风的痊愈时间。
(5) 我院在进行白癜风治疗时, 部分病人吸疱时间较长未能形成饱满水疱, 磨削皮损稍大, 部分磨削过的皮损创面未预供皮移植, 手术后1个多月后皮损磨削处无色素生长, 可见单纯进行皮损磨削不能有效治疗白癜风。
(6) 我院对部分病例预单纯电离子烧灼去除表皮, 亦未预表皮移植, 手术后1个多月后观察也没有色素生长, 可见单纯进行电离子烧灼也不能有效地使皮损处色素恢复正常。
(7) 关节周围、外阴及口周等部位表皮移植不容易成功, 手术后应加强固定。如为关节处必要时可以固定关节5~7d, 减少关节活动, 有利于移植皮片的成活;如为上眼睑处, 应将患处眼睛封闭, 减少上眼睑的活动;如为口腔周围, 应让患者手术后少说话, 用吸管吸流质5~6d;外阴部加强固定, 防止大小便污染手术创面。
(8) 两组白癜风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无效病例均为散发型, 可能由于散发型白癜风由自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 这几例白癜风可能仍未完全稳定, 治疗效果差。
受区皮肤磨削后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稳定后的白癜风较其他手术方法方便, 容易操作, 手术效果好, 治疗时间较短, 皮损区不受限制, 对外伤后继发性白癜风, 局部瘢痕可一并磨削, 具有很好, 美容效果。是稳定期白癜风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皮肤磨削和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皮损处表皮, 然后进行自体表皮移植。结果:皮肤磨削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进行表皮移植痊愈率达 (52.8%) , 而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进行表皮移植痊愈率仅为 (26.8%) 。结论:皮肤磨削去除白斑处表皮后自体表皮移植比电离子烧灼法去除白斑处表皮痊愈率高。
关键词:白癜风,皮肤磨削,电离子烧灼,自体表皮移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治疗共识 (草案) 修改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 (1) :18.
[2]蒋亦秀, 王仙梅, 付学峰, 等.自体表皮移植术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癜风50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1) :57.
[3]王高松.实用整容手术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138.
[4]肖治, 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 27 (4) :243.
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篇8
关键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 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复发率高达30%~50%[1]。本人自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对3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 随访8~14个月,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30眼, 均为复发性, 一次复发18眼, 2次复发12眼, 男性8例, 女性22例, 年龄36~70岁, 平均52岁, 术后随访8~14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新鲜羊膜的制备
取HbsAg、HIV、抗HCV均阴性的健康孕妇剖宫产所获得的胎盘 (无菌下操作) :胎盘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置于8万单位/100mL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泡30min, 钝性分离羊膜, 将羊膜平铺于无菌滤纸上, 上皮面向上, 剪成3cm×4cm大小, 置于生理盐水中备用。
1.2.2 手术
手术均于显微镜下进行,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头部, 用刀片沿胬肉头部外0.5mm透明角膜上作浅层划切, 将胬肉头部向内分离, 直至角膜缘, 残余组织仔细刮除干净, 使角膜平整, 再沿胬肉上下侧将球结膜剪开, 长约4mm, 将胬肉与其下巩膜分离, 剪除胬肉至半月皱襞处, 注意勿损伤内直肌止端, 暴露鼻侧巩膜约3mm, 充分烧灼止血。取已制备好的新鲜羊膜, 上皮面向上, 平铺于胬肉切除区巩膜上, 剪除多余的羊膜, 用10-0尼龙羊膜与结膜残端对位结节缝合 (羊膜边缘位于结膜创缘下) 角膜缘侧缝合2针, 术毕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8mg, 地塞米松2mg, 单眼加压包扎。术后每日换药, 第3天典必舒点眼, 6次/d, 5d拆除结膜线。
2 结果
2.1 术后观察
术后1~3d, 由于缝线刺激, 均有异物感, 流泪, 术后4~5d, 羊膜灰白色, 与巩膜贴附良好, 随后渐透明, 厚度正常, 未见羊膜溶解现象。
2.2 预后
术后随访8~14个月, 有2例复发, 为第2次手术者, 术中见复发的胬肉与内直肌止端及巩膜粘连较重, 考虑与手术时角巩膜残余组织剖切不干净有关。其余28例均恢复良好, 平复, 表面光滑, 色泽淡红, 有结膜血管, 外形美观。
3 讨论
3.1 羊膜
是人体中最厚的基底膜, 光滑、透明、弹性好、无血管神经及淋巴。新鲜的羊膜有利于上皮细胞的移行和附着, 同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具有防止上皮细胞凋亡、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和抗炎作用, 来源丰富[2]。同时, 羊膜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生长因子, 可促进正常的角结膜上皮的形成, 并可作为支架组织部分代替角膜基质。羊膜中含有多种蛋白酶抑制因子, 可抑制多种蛋白酶[3]。其理论依据有:羊膜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作用;基底膜作用;促进上皮增生和分化作用;无抗原性;带有活性完整的上皮细胞、移植后能立即重建眼表, 能分沁更多的蛋白酶抑制剂, 更多的各种细胞因子, 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炎症的控制[4]。本组病例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术后复发率低 (6.6%) , 故新鲜羊膜移植不失为一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3.2 手术操作要点
必须于显微镜下仔细操作, 动作轻柔, 切除胬肉及变性组织彻底、干净, 但不能过深, 以免损伤内直肌及切穿角巩膜, 巩膜面彻底止血, 保持巩膜面干燥无渗血。羊膜上皮面向上, 缝合固定时结膜残端应覆盖少许羊膜, 缝合牢固, 术后加压包扎, 以便羊膜与巩膜面紧密贴合。
参考文献
[1]严密.眼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69.
[2]祝磊, 孙秉基, 贺焱, 等.新鲜羊膜联合带活性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烧伤[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 12:901~903.
[3]张大予, 曹书杰, 董辉.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4:加页6.
正畸治疗中自体牙移植的应用 篇9
自2003 年起我们尝试对这类患者进行自体牙移植方法的治疗,目前仅限于对异位萌出及阻生的尖牙进行自体牙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供同行进行深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2006 年在我院正畸科就诊、愿意接受自体牙移植手术的尖牙异位萌出或阻生患者5 例,男3 例, 女2例, 年龄12~18 岁, 平均年龄14 岁; 其中异位萌出尖牙2 个,异位阻生尖牙5 个,共计7 个牙单位,均无法牵引或开窗导萌至正常位置。
1.2 治疗方法
1.2.1 移植前的正畸治疗
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患者本身存在的错畸形进行矫正,开辟植牙区所需的间隙,要求间隙比所要植入的牙大,以保证牙植入后与邻牙之间有足够骨质。
1.2.2 外科移植
将异位萌出或阻生尖牙完整拔出后,生理盐水浸泡备用。在受牙区制备牙槽窝,要求比供牙稍宽稍深1~2 mm, 然后尽快将供牙植入备好的牙槽窝内, 要求略低于 平面,严密缝合两侧龈乳头及其伤口。
1.2.3 移植后的固定及正畸治疗
即时在移植牙上粘接托槽,采用0.36 mm澳丝结扎固定,调 避免 创伤。1 个月后检测牙髓活力, 有6 个移植牙有不同程度牙髓活力,其中包括2 个异位萌出尖牙,4 个异位阻生尖牙; 1 个异位阻生尖牙无牙髓活力。3 个月后以轻力进行牙位的精细调整,待咬合稳定后,以活动保持器保持。
2 结 果
本组患者治疗时间10~20 个月, 平均15 个月。
松动度检查:所有植入牙2 年后复查均无松动。
牙髓活力检查: 2 年后复查仍为6 个移植牙有牙髓活力,1 个异位阻生尖牙无牙髓活力。
X线牙片检查: 4 个植入牙显示为牙周膜愈合,1 个植入牙显示为牙根骨性粘连,另外2 个植入牙根尖部分有阴影。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13 岁,因牙齿不齐要求矫正。临床检查发现,左侧磨牙基本中性关系,右侧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唇向位,腭侧位与下颌牙轻度反,滞留,位于的颊侧。考虑到无法越过而将移至正常位置,征得患者家长同意,为其进行的自体牙移植术。首先使用方丝弓矫正器排齐上下牙列,开辟植入所需间隙,然后外科施行手术。术后3个月开始加轻力进行牙位的精细调整,关闭多余间隙,整个疗程13个月,未做根管治疗。2年后复查,无松动,牙髓活力正常,根尖片上有牙周膜影像(图1~3)。3
4 讨 论
4.1 自体牙移植的适应证
理论上自体牙移植适应下列情形:将埋伏或异位阻生牙再植到原来的位置;用形态完整的第三磨牙代替缺失的第一、二磨牙;牙位互换的单根牙牙位调整如上颌侧切牙和尖牙牙位互换; 一侧前磨牙缺失由另一侧拥挤需拔除的前磨牙移植代替。
4.2 对移植牙本身的要求
被移植的牙要求形态、发育正常, 无弯曲根, 牙周膜完整,根尖孔闭合与否均可。
4.3 移植后的处理
4.3.1 牙移植后的固定
目前我们对牙移植后通常采用0.36 mm澳丝结扎的坚固固定方式。而有学者认为坚固固定不会改善牙髓、牙周的愈合,影响牙根未发育完成的移植牙的牙根长度,故对牙根未发育完成的移植牙建议实行缝线松弛固定的方式。
4.3.2 牙移植后的加力时间
术后3 个月我们开始对移植牙施加轻力,调整咬合关系。经过12、 24 个月复查,均未发生松动,也未发现牙根吸收。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移植后早期给予适当的正畸力或咬合力刺激会促进牙周膜再生和减少骨粘连的发生[2]。
4.4 是否进行根管治疗
由于牙移植术后有牙髓再生的病例报告,我们并没有强求对所有患牙术后进行根管治疗。复查时发现同一患者的2 个再植牙根尖有阴影,建议行根管治疗,患者拒不治疗, 2 年后再查,阴影仍在,但无扩大也无自觉症状,告知其家长若出现症状要及时处理。
另外,自体牙移植成功与否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手术操作。精确的手术操作即使对于牙根已经发育完成的成人患者也能达到较好疗效, 随着CT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制备牙槽窝速度和精确度,更确保了手术的成功率[3]。
4.5 移植牙牙髓存活情况
7 个移植牙中只有1 个在手术后1 个月测试无活力,估计与术中损伤根尖有关。怎样才能保存牙髓活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通过对异位萌出及阻生尖牙进行尝试性自体牙移植,试图找到治疗这类病例的新途径。
关键词:异位萌出尖牙,阻生尖牙,自体牙移植
参考文献
[1]申秀梅,李显峰,李梅霞.闭合性牵引在上颌埋伏牙导萌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110-111.
[2]Mine K,Kanno Z,Muramoto T,et al.Occlusal forces pro-mote periodontal healing of transplanted teeth and preventdentoalveolar ankylosi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ats[J].Angle Orthod,2005,75(4):637-664.
移植治疗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眼部碱烧伤病人15例, 其中男10例, 女5例;工人3例, 农民工12例;水泥烧伤9例, 石灰烧伤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羊膜制备
手术前, 在无菌程序下, 从足月剖宫产健康孕妇胎盘上获取所需的无菌羊膜, 母体血清中排除乙型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将胎盘表面羊膜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 钝性分离羊膜, 使其与绒毛膜分离, 将羊膜面平铺于粘贴手术巾的纸片上, 上皮面向上。根据所需羊膜大小修剪, 羊膜取材后10 h内使用。
1.2.2 手术方法
在表面麻醉加局部麻醉及手术显微镜下, 用显微剪剪除眼球表面坏死结膜及筋膜, 用刀片刮除角膜表面坏死组织, 彻底止血后用羊膜覆盖于角结膜创面上 (羊膜上皮面向上) , 基底膜紧贴巩膜, 修整使之与结膜创缘对合整齐, 然后用尼龙线间断缝合, 使植片完全固定于巩膜床上, 加压包扎车送回病房。
1.3 结果
新鲜羊膜移植的15例术后观察结果表明, 新鲜羊膜植片未见溃烂、溶解和吸收, 无新生血管长入, 周边对合愈合好, 无荧光着色, 角结膜未见溶解, 无穿孔。视力检查结果表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完善常规术前检查, 术前1 d给予剪除术眼睫毛, 冲洗泪道, 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球及结膜囊, 动作轻柔, 控制冲洗的力度、距离和压力。冲洗时嘱病人轻转眼球, 仔细探查上下穹隆部有无残留的化学物质颗粒, 以求彻底清除眼表分泌物, 减少手术并发症。
2.2 术后护理
2.2.1 术眼护理
术后常规包扎双眼3 d~5 d, 以减少瞬目运动, 防止缝线断裂、伤口裂开, 每天换药1次。注意观察眼部分泌物的性质、颜色、气味, 第4天~第6天开放术眼点滴眼药水加眼罩保护, 点滴眼药水时, 应注意无菌操作及保持眼部清洁, 动作轻柔以减少刺激, 嘱病人勿揉眼, 避免羊膜脱落。移植片成功的关键是使血液循环恢复和重建, 在裂隙灯下注意观察手术创缘及植片水肿情况、羊膜植片颜色、植片是否脱落及植片下是否有积气、积液及溶解程度等, 以了解其血供、干细胞的生长、新生毛细血管及荚膜上皮修复情况。本组无一例植片下有积气和积液。术后遵医嘱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5 d~7 d, 金因舒、左氧氟沙星眼液交替滴眼, 每天4次或5次, 1%阿托品眼膏涂眼, 每晚1次, 减轻炎症反应及防止伤口感染, 以提高植片成活。
2.2.2 健康教育
鼓励病人多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多吃青菜、水果, 忌吃辛辣食物, 戒烟限酒等,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感冒, 不要用力咳嗽或打喷嚏, 避免引起植片下出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或家属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以及羊膜的溶解和眼的分泌物相似特征, 不要用力擦拭或揉眼, 避免羊膜脱落。如眼内有不适感或模糊感时不要揉搓, 以免把羊膜当成分泌物擦掉, 影响手术效果。术后24 h~72 h由于缝线和切口的刺激, 常常有不同程度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睁眼困难等症状, 这是术后的正常反应。如病人出现这些症状, 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对疼痛轻者可通过听音乐、闭眼休息、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疼痛明显者按医嘱给予镇痛剂止痛, 缓解疼痛。病人出院时教会病人正确的滴眼药方法, 保持术眼清洁, 勿用不洁用物擦眼。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 如术眼有红痛、分泌物异常及时就诊。
3 讨论
干细胞移植与中药联合治疗冠心病 篇11
日前,美国心脏学会评选出有关心脏病治疗的十大研究进展,其中,我国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样细胞显著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脏功能”研究名列前茅。这项研究把国际生命研究领域的热点——干细胞移植与冠心病联系起来。而干细胞有望解决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即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国内外大量学者的试验证实:植入后的干细胞不仅分化为心肌细胞,还分化形成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梗死灶的周边区域形成一新生组织条带,大大提高了左心室的功能。而且,骨髓干细胞还能避免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也解决了争议颇多的伦理学问题,因此,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成为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平台中建立了新的干细胞移植人心脏的方法,他们将导丝送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导丝为轨道送入球囊,到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后,将标记过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球囊注入,同时辅以一种复方中药治疗。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联合疗法对心肌梗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这种复方中药是由中药人参、丹参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脉功能,主要治疗中医所说的“胸痹”,适用于冠心病以及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治疗。实验结果证明,此药对心肌梗死有明显治疗作用,可减小心肌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当其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合用时,可促进移植干细胞在心肌的生存、分化、扩增,产生大量新生的心肌细胞及心肌小血管。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体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6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大段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患者4例, 男2例, 女2例;年龄24~70岁。左侧肢体3例, 右侧肢体1例。从肢体出现症状 (如酸痛、包块、骨折) 至入院手术时间为2d~2年。病理类型:骨巨细胞瘤2例, 软骨肉瘤2例。4例肿瘤均发于股骨远端, 右侧1例, 左侧3例;内髁2例, 外髁2例。全部采用大块同种异体股骨髁移植, 植入长度18~23cm, 平均20.5cm。
1.2 异体骨的来源及术中处理
本组同种异体骨来源于新鲜尸体骨, 置于-80℃深低温冰箱保存。当术中瘤段骨切除后, 将术前已选择好的备用同种异体骨放入50℃~60℃温水中复温, 时间15~20min。同时尽量刮除髓腔内骨髓脂肪, 切除关节软骨, 用75%乙醇浸泡30min脱脂, 再用盐水反复冲洗, 修剪骨段多余的软组织, 但必须保留用于重建肌肉、韧带的附着点。
1.3 手术方法
(1) 膝上前外侧切口入路, 充分显露病灶并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 取切除肿瘤后的边缘组织及髓腔组织做冰冻病理检查, 确定有无残留瘤组织。 (2) 将处理好的异体骨段植入, 选择合适内固定。采用“V”型截骨2例, “乙”型截骨2例, 异体骨不规则钻孔, 增加其与宿主接触面积。本组4例中, 钢板固定3例, 交锁型髓内钉固定1例。 (3) 软组织重建:用不吸收丝线或钢丝将股四头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等主要组织附着固定, 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术中胫骨上端软组织覆盖较困难, 本组通常在骨断端保留部分正常骨膜, 形成骨膜袖套, 包绕移植骨段。 (4) 术后处理:石膏固定于关节功能位6周, 使用抗生素3个月, 以防感染。解除外固定后行关节功能锻炼, 并逐渐进行负重行走锻练。
1.4 疗效评定标准
骨愈合: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 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骨不连: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宿主骨与移植骨结合部仍清晰, 无骨痂生长, 宿主骨端硬化。
1.5 功能恢复
根据Mankin功能评分原则[2]可以分为4级:优:肿瘤无并发症, 肢体或局部功能基本正常, 日常生活稍受限;良:无明显并发症及疼痛, 但肢体功能受限, 不用支具可以负重, 可从事大部分日常生活, 但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中:无肿瘤复发, 但功能严重受限, 需用支具, 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不如术前;差:因肿瘤复发、感染、骨折需将异体骨取出或截肢或死于远处转移。
2 结 果
本组患者全部随访, 随访时间10个月~2年, 平均1.9年。3例骨愈合, 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4.8个月, 1例骨不连。 本组4例, 优1例, 良2例, 中1例, 差0例, 优良率75.0%。
3 讨 论
异体骨的制备对于骨愈合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骨库的建立及其对同种异体骨保存研究的发展, 对移植骨多采用深低温冷冻及冷冻干燥的方法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目前多采用深低温保存, 与瘤段灭活后的骨段相比较, 同种异体骨的机械强度明显优于瘤段骨。灭活后的瘤段骨尽管在骨端愈合及排异反应方面有优越性, 但因骨段中有瘤骨成分, 其在骨胶原结构或解剖形状方面均存在缺陷, 影响机械强度, 极易造成骨折。同时灭活方式 (如Co照射、高温煮沸等) 的采用, 均易造成继发性骨折。人工关节假体无生物学活性, 易发生假体松动和疲劳断裂等并发症;人工骨及骨水泥无法重建大段骨缺损。应用冷冻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具有以下优点: (1) 同种异体骨关节来源较广, 有理想的形状, 匹配容易; (2) 具有生物活性, 可与受体部位发生生物结合, 同时可保留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附着点, 为重建关节和肢体功能提供了方便, 这是人工关节不可比拟的; (3) 经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骨关节免疫原性大大降低, 同时保留了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有着理想的牵拉压缩强度。同时由于深低温冷冻骨具有供骨形态大小不受限制、保存方便、对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很小等优点, 有利于移植骨的愈合[3]。
Ozaki等[4]认为牢固的髓内钉固定, 可明显减少异体骨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笔者认为采用牢固的髓内钉固定在移植骨愈合过程中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有利于异体骨愈合。同时“乙”型截骨对合较好, 增加断端接触面积, 减少成角、旋转, 较“V”型截骨更易控制、调整。异体骨移植除需坚强内固定外, 良好的软组织修复在促进骨愈合减少并发症方面非常重要。除侧副韧带及关节囊外, 尚需修复交叉韧带。
综上所述, 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术前正确保存处理异体骨, 术中通过有效途径增加其与宿主接触面积, 维持良好生物力学特性, 术后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由于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在生物学重建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且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 应用同种异体骨修复后, 一旦愈合可终生受用, 较人工假体及肿瘤骨灭活再植方法为佳, 故作为骨肿瘤 (尤其是巨大良性骨肿瘤) 切除后修复骨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
参考文献
[1] Dicaprio MR, Friedlaender GE.Malignant bone tumors:limb sparing ver-sus amputation[J].Orthop Surg, 2003, 11 (1) :25-37.
[2] Mankin HJ, Doppelt SH, Sullivan TR, et al.Osteoarticular and intercalary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mant tumors of bone[J].Cancer, 1982, 50 (4) :613-630.
[3] Griend V.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healing of large allografts[J].J Bone Joint Surg Am, 1994, 76 (58) :657-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