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

2024-06-06

不能(精选12篇)

不能 篇1

2003年, 台湾曾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事件:一男子抱着他的亲生女儿, 攀爬到台北火车站前的天桥栏杆上, 要跳下去自杀, 警方与其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 才冲上前制止住他。当时有超过6家电视台做了实况转播, 过程长达20分钟。然而在事情发生两天之后, 再也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作后续报道, 更别提去关注这对父女希望用“自杀”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这起新闻事件中的父女情感以及最终处理结果就以不了了之的方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内, 跳天桥男子很快就被人们遗忘在终日喧嚣的政治斗争与八卦的新闻事件中。 (1)

2009年, 台湾导演戴立忍将此事拍成电影《不能没有你》, 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年度台湾杰出电影4项大奖。电影再度引发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 其中媒体在事发时的趋之若鹜, 在事情结束之时的骤然消失的负面形象也暴露无遗。

媒体对弱势群体的“虚假救援”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 当走投无路的父亲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台湾内政部警署找王组长时, 在门口遇到正要往内政部警署采访的电视台记者, 他恳请电视台的记者帮忙传话, 结果记者冷冷地回了句:“我们是政治线的, 不认识什么王组长, 请你去找社会线的。”记者无情地拒绝了弱势群体的求助。而当父亲抱着女儿跳天桥之时, 这两个自称政治线的记者却冲在了最前面, 高喊:“先生, 先生, 请问一下, 你为什么那么委屈?先生你有什么委屈可以跟我们电视台说。”媒体事前事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着实反映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虚假救援”, 即他们的救援并非源自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可怜, 而是另有其他利益因素的考量。

在弱势群体遭遇困难之时, 媒体往往成为弱势群体求助的对象。此时, 弱势群体期待媒体能够肩负舆论监督, 为民伸张正义的责任。弱势群体也往往对媒体产生依赖心理, 当行政途径、司法途径或其他申诉途径均不能解决问题时, 求助媒体往往成为弱势群体的最后选择。

电影《不能没有你》中的父亲的行为演进也跟此一样。他首先试图通过行政程序来解决女儿的户口问题, 但因为女儿是非婚生, 生下他女儿的“女朋友”也跟他人结了婚, 所以他不是女儿的法定监护人, 当地的户政事务所以此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行政程序无法解决问题后, 他所采取的办法是到台北向一位同为客家族的立委陈情, 试图通过权力集团内部人士的运作来解决他的问题, 然而, 政客的敷衍应付以及官僚主义的存在只使得他空欢喜一场。最终, 他只能通过跳天桥高呼“社会不公平”来寻求社会关注。

在他们跳天桥时, 超过6家电视台的出现无疑让这个父亲看到了自己问题解决的一丝曙光, 当所有常规手段都无法解决问题之时, 媒体报道往往成为弱势群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作为弱势群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媒体, 在这个父亲被抓之后, 他们骤然消失的速度如同他们来时一样匆匆。不难看出, 媒体对弱势群体不幸遭遇的报道只不过是抓住了这不幸遭遇背后的能够引发人们共同关注的“新闻价值”, 而对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本身则是一报了之的态度。

电影中, 媒体记者在采访途中对民众的悲惨遭遇无所察觉, 或者是有所察觉而不愿意帮忙, 媒体记者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可见一斑。片面追求发行量或收视率的媒体, 往往只关注那些具有显著“新闻价值”的事件, 而对弱势群体的一般性遭遇, 即那些还处在发展期, 不直接关乎生死存亡的普通遭遇, 媒体多不予主动持续关注。但一旦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引发悲剧之时, 媒体往往又到达得比谁都快, 而且还打着“伸张正义”的幌子, 开始假惺惺地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可以看出, 媒体在选择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诉求时有一个甄选机制, 那就是事件的新闻轰动效应。倘若不能引起足够大的新闻轰动效应, 媒体则对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置若罔闻, 待矛盾激发之时再适时出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媒体, 不再把弱势群体的诉求当做自己的首要考量, 弱势群体的悲惨遭遇在媒体面前成了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的极佳题材。媒体在此时的角色是一个商人, 弱势群体的悲惨遭遇成为其贩卖的商品。电影《不能没有你》中的媒体即是如此。

反观我们的大陆媒体, 比起电影中那些对弱势群体进行“虚假救援”的媒体而言, 他们能够较好地承担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担当多少有些“被动的”意味:遭欠薪的民工数以万计, 然而都是在民工做出跳楼讨薪或讨薪遭毒打之后, 才有媒体趋之若鹜式的关注;南京的民工在立交桥下被冻死, 才有媒体呼唤社会关注的报道, 事发前, 又有多少媒体记者“路过”而视而不见?

民众遇到困难时对媒体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媒体对无数社会不公事件的麻木, 面对众多“找上门来”需要救助的民众, 媒体已是“应接不暇”了, “甚至有人在网上发帖说:身患疑难杂症, 找记者, 不要找医生” (2) 类似的这种求助已让媒体丧失主动救助弱势群体的可能, 因为毕竟任何一家媒体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媒体以及媒体记者也不可能终日将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弱势群体身上。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实行“虚假救援”的理由。“虚假救援”说到底是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并非源自内心的善意。这与媒体有心去帮助弱势群体而无力帮助是两码事。而现在, 我们的媒体大有往“虚假救援”方面发展的趋向, 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就是借关注弱势群体之名, 来深挖弱势群体的痛处以吸引人的眼球, 看似救助其实变成了炒作。

原本是宁波街头乞丐的程国荣, 因为网友在天涯论坛上的一个帖子而走红。这个帖子中发布了数张把他称为“犀利哥”的乞丐照片, “因他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 使潮人们眼前一亮, 被网友开始追捧, 并加以‘人肉搜索’, 并有众多PS高手纷纷对犀利哥进行PS恶搞。” (3) 此后, “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

“犀利哥”走红之后, 众多媒体蜂拥而至。面对记者穷追不舍的镜头、话筒还有人们过度的关注, “犀利哥”开始变得无所适从, 变得恐惧。由此引发的对“犀利哥”救助的道德争议也在网络上出现。“犀利哥”已到宁波乞讨了七年, 这七年间, 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来关注他, 但当他在网络走红之后, 媒体却又迅速赶到, 像“蚊子见了血”一样地扑向“犀利哥”,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不过是媒体借机炒作罢了。所谓对“犀利哥”的救助也就成了一场“虚假救援”, 媒体救的并不是“犀利哥”, 而是自己的发行量与收视率。

当然, 我们也不能否定所有参与救助的媒体, 不管其动机如何, 其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还是促成了事情的解决。当然即使媒体有心, 事情也未必如弱势群体所期待的那样顺利解决, 这就牵涉到对媒体权力的思考。

媒体“虚假救援”背后的无奈

在西方, 媒体虽贵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 记者也拥有“无冕之王”之称号, 但是媒体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远不如上述掌握国家权力的三个部门, 究其原因, 是因为媒体虽表面荣光, 但是它不具备行使任何国家权力、开动国家机器调动社会资源的权力, 所以所谓的“第四权力”的媒体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部门来说只是个“有限媒体”。虽然现在有学者撰文指出“媒体审判”对司法独立有可能形成干预, 所谓“‘媒体审判’, 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 聚合社会舆论, 从而对原被告执行的一种审判活动”。 (4) 但是透过这一定义我们依然可以看出, 媒体虽然有时能够干预到司法独立的进程, 但它所运用的依然是“社会权力”而非“国家权力”。媒体在国家权力机关面前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当某个民众的求助经过媒体的甄选机制后, 媒体开始进入解决这一问题之程序, 就整个媒体而言, 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更多的是一种将民众所求助问题的“放大”功能。媒体通过自己的采访报道, 将民众求助的问题公开化, 将与问题相关的人或部门置于社会舆论监督之下, 在社会的关注和评议之下, 来促成事情的解决, 而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还是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

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循环, 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相关职能部门的缺位, 导致了社会问题以及弱势群体的产生, 弱势群体在所有正常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求助于媒体, 而媒体所能做的只能是将此事公开, 然后呼吁相关职能部门来解决, 问题的解决最终又回到问题的起源上来。显然, 把问题解决的希望寄托在媒体身上对媒体近乎苛责, 但是陷入绝境的弱势群体也只能对媒体抱有期望了。媒体在背负追逐商业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恶名的背后也有自己的无奈。

“媒体救助”也需要“救助”

媒体救助, 说到底不是自己在救, 而是把这些需要救助的人通过新闻报道, 引起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呼吁他们施救, 来达到对弱势群体救助的目的, 这才是媒体的真正职责所在。

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主要承担者应当是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 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救济, 这是掌握行政资源的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 政府还应当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还未最终确立。人们需要一个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公共房屋、疾病医疗救助及其他相关救助措施在内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有困难找媒体反映了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5) 媒体回归到自己的职责岗位上来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无家可归者有家可归, 当生病的人看得起病, 当流浪乞讨人员有了生活来源……这些问题解决之后, 还有多少弱势群体需要媒体救助呢?

在政府之外, 能够承担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还包括慈善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这是对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中国的慈善事业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 无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汶川地震后, 无数失去家园的四川同胞得到了这些组织的救助, 如李连杰的“壹基金”。这些慈善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虽然所能涵盖的救助面还不是很大, 但是他们的救助对弱势群体而言有着雪中送炭的重要意义, 对缓解媒体不应承担的过多救助压力也是一个重要补充。

《不能没有你》这个电影名中的“你”含有多义, 对弱势群体而言, 这个“你”既包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如你、我, 也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当一个人沦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需要救助的时候, 我们就成了他们不能缺少的那个“你”。去年南京传出民工被冻死在立交桥下的新闻之后, 不少有爱心的市民与大学生纷纷给还在立交桥下过夜的民工送去衣被, 这些都是我们个人在对弱势群体救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媒体在这个过程中, 要秉持伸张社会正义的理念, 不能因弱势群体缺少“新闻价值”而不予报道, 也不能因有太多的“新闻价值”而深挖弱势群体的痛处以吸引人的眼球, 那样弱势群体的救助就变成了一场炒作。当然, 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当明白, 媒体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的能力是有限的, 真正能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还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良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不能没有你”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581.htm?fr=ala0_1_1

[2]张英:《我国媒体救助报道研究》[D], 《河南大学》, 2008年。

[3]百度百科:《“犀利哥”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5055.htm?fr=ala0_1_1

[4]文建、黄顺铭:《庭审采访与司法独立》, 《当代传播》, 2004 (1) 。

[5]王丽花:《慈善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采写编》, 2007 (6) 。

不能 篇2

一、孝老。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自然是理所应当。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二、行善。行善等不得发达之时,等不得日进百金之日,最穷的人也能行善。只要利他,凡事皆善。行善要及早。

三、健身。对身体的修补和建设统称健身。健的方法很多,有时要饱一点,有时要饿一点,有人泡脚,有人沐头。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身体觉得自从跟了你没吃亏。

人生有三件是不能怕:

一、年龄。人活着,比树活着难度大得多。能顺利的活下来,是万幸之幸。怎么能恐惧年龄呢?恐惧年龄的人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但他早晚会知道活着已是上天的恩赐。

二、孤独。人是群居动物,然而孤独可以清心,可以宁神。人总有孤独的一刻,在茫茫人海中照样孤独,做大事更要适应孤独。能孤独而会交际,才是活力的象征。

三、未来。怕未来是不知道应该怕什么,先怕一怕。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样东西中,能把握的只有现在,虽然现在也在转瞬即逝,但毕竟在掌控之中。未来无需怕,因为还未来。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悔:

一、工作。人之所以做当下这一种工作,乃是缝缘而成,在偶然之中包含铁定的必然。工作是什么?是饭碗,是话语权,是跻身世间的位置,是报答社会的机会。在怨恨中工作比吸烟酗酒的毒性还大。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是福分。居什么岗位都不必后悔。

二、机遇。如果没有抓住机遇,相当于这个机遇并不存在,悔没有用。有用的是,机会变身再来时抓住它。没有天天遇到机遇的人,也没有一辈子遇不到机遇的人。另外,谁知道当年没抓到的机遇是祸是福呢?

三、出身。出身所代表的不光是父母,还有童年与乡土的一切。有些虚妄的人常后悔自己没有生于深宅大院。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其他的要靠自己闯。

不能自律则不能成熟 篇3

然而,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临床治疗当中,我发现有太多太多的人缺乏自律能力,他们的行为是盲目的、混乱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我感到奇怪的是,缺乏自律能力的人似乎与心理疾病特别近,这种人弄不好就会患上心理疾病。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种人没有完成心理成长的任务,他们还保守着儿童时期不成熟的随心所欲的心理特征。我们必须清楚,用儿童心理应对成年之后的事是行不通的,是要处处碰壁的。而当一个人处处碰壁时,他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当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便形成了复杂的难以根治的心理疾病。

我认识一位姓李的女士,她年龄不大,却离了两次婚,11次失去工作,她现在正在接受我的心理治疗。在认识我之前,李女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己不愿意管自己,自己也不允许别人管自己,她是那种典型的随心所欲的人。譬如说,假如她不喜欢正在从事的工作,或感到工作有压力,她就会立刻辞掉工作;假如她冒出想去旅游的念头,她可能第二天便乘火车去她想去的地方;假如她想给某人打电话,她会不选择时间,不想顾及对方的意愿,她想什么时候打就随心所欲地打,任何人对她的劝告都没有用。像李女士这样的人能有人爱她吗?她能不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吗?

斯科特·派克医生认为,缺乏自律能力最突出的表现是“逞一时之快”。所谓“逞一时之快”就是只图满足当时的需要,让眼下快乐,而不管行为的结果,不思考行为的意义。那么这种人为什么喜欢逞一时之快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面对痛苦,他们想永远停留在童年时代。这种想法一旦存在于心中,人就会拒绝一切可能让他们感到痛苦或感到不舒服的事。然而,他们并不明白,拒绝了痛苦也就等于拒绝了成长,假如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那么也正好证明了你从来就没有成长过。

为什么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呢?因为生活本身是由一连串的事件组成的,在这些事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事件是违背和否定你的意愿的,而你不可能像山羊一样只挑着吃你爱吃的草,你必须面对挫折,困难,而当你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即获得了理解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这就是成长,心理成长就是不断获得理解困难与战胜困难的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讲,生活当中的难题只不过是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机会。自律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我约束自己的逃跑行为,抑制我们内心中懒散的恶习。

实际上缺乏自律的人本质上都是怯懦的人,逞一时之快只不过是他们逃避生活难题的一种手段罢了。斯科特·派克博士发现,健康的人总是会将生活的难题处理掉之后才会考虑享受快乐,而心灵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人却会反着来,他们只想在生活中得到快乐,而不想面对倒可痛苦。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我喜欢快乐,我只要快乐。这句话听上去似乎一点都没有错,然而,你只要冷静想一想,你就不难发现这句话是从幼稚的心灵发出来的声音。

不能 篇4

事故发生后,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强化动态监管, 严格落实夜间山区公路限行等措施, 督促客运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方面我国每年公路运输旅客发送量超过200亿人次, 超过铁路、水路和民航总量, 一方面是公路客运交通中安保力量的缺席;一边是政府部门大力整治, 一边是客运车辆事故频发;如此怪现象, 其症结何在?又该如何破解?以下分析与策略研究或许会给人多一些思考。

主因在于五大因素配合失调

绝大多数道路客运行车事故的发生具有其必然性, 原因也有多方面, 但从实际发生的多起事故来看, 主要是由于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等五方面中某些因素配合失调造成的。因此, 开展道路客运事故原因分析, 要重点从分析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五个要素对道路客运安全的影响入手, 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源。

一、驾驶员因素

驾驶员是客运安全工作中的一个能动因素, 是客运安全的直接主体。驾驶员的思想状况、精神状态、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等, 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客运行车事故的发生, 涉及驾驶员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安全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思想麻痹大意、道德修养低、责任心不强、法制观念薄弱等。 (2) 精神状态差和注意力不集中。具体表现在疲劳驾驶、行车时“开小差”、与他人聊天、听电话 (耳机) 等。 (3) 心理素质问题。驾驶员情绪波动大, 心理忍耐承受能力差, 遇到突发事情容易情绪冲动, 应急处置不当, 或者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 心存侥幸, 开“英雄车”、开“斗气车”等。 (4) 不良驾驶习惯根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显示, 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违章行为引起的, 其中超速行驶、无证驾驶、超载行驶、占道行驶 (随意变道) 、酒后驾驶、违规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所造成的伤亡事故较为突出, 其中因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最多。

二、车辆因素

虽然车辆故障所造成的事故为数不多, 但一旦发生, 其后果一般比较严重。从预防事故的角度考虑, 客车的机件质量、技术性能和安全状态的优劣, 对道路客运安全影响很大。客运行车事故的发生, 涉及车辆因素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车辆机件质量。零配件、轮胎及车上设备设施存在质量问题, 如设计不妥、材料不佳、结构不稳、强度不足等, 都会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2) 车辆技术性能。客车的机件运行异常, 如制动系、转向系、传动系、灯光、仪表、油路、电路存在故障或失灵, 机件自然磨损、腐蚀、变质、老化等, 往往会造成客车运行中途故障而酿成事故。 (3) 车辆安全状态。车龄较长、车况残旧或临近报废的车辆, 以及接近规定的检修保养里程数的车辆, 均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此外, 车辆日常保修质量不到位, 车辆安检、“三检”工作不落实, 检修技术方法落后等, 也往往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 导致车辆带病行驶。

三、道路因素

道路是客车安全行驶的基础, 路面地形、通行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对客运行车安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实际发生的行车事故分析, 在十字路口、乡镇 (学校) 路口、急弯多弯路段、临崖近水路段、交通拥堵路段、没有中央分隔带的路段、城区繁华路段等发生事故的机率都比较大, 属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此外, 路面的设计或配套存在缺陷, 也容易引发行车事故, 例如标志标线不清、交通灯设置不合理、路旁树木遮挡、道路两旁广告牌过多等。驾驶员途经这些危险路段时,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保持警惕, 注意防范, 适当减速慢行, 降低路况因素带来的不安全系数。

四、环境因素

环境对行车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天气状况和路面车流量。 (1) 天气状况。例如雨天、阴天、大雾、降雪、洪水、冰雹、地震等天气, 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心理、视觉和听觉, 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同时, 雨雪天气, 路面湿滑, 也影响行车安全。据国际驾驶安全调查显示, 雨天行车事故的发生率比平常天气高出大约5倍。 (2) 路面车流量。路面交通流的多少, 会造成驾驶员心理紧张程度的不同。尤其在双向车道且混杂车流的环境下行车, 事故发生率明显比单向车流环境下行车时高。

五、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通常是造成客运行车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从近年来发生的客运行车事故来看, 涉及管理方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客运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完善、驾驶员安全教育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七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保平安

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 重在预防和遏制行车事故的发生, 关键是协调好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五大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行车事故隐患, 创造安全的客运生产环境, 笔者认为应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层级安全责任、狠抓驾驶员安全教育、严抓车辆技术管理、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运输过程监管以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为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客运企业需紧扣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结合企业经营实际, 建立一套内容规范、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 随着各时期国家政策的更新和客运市场形势的变化, 及时修改完善制度内容;根据各阶段行车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特点和规律, 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措施, 使之更符合客运安全发展的需要。

制度落实是管理的关键。重视抓好制度宣传贯彻工作, 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熟知制度内容, 确保人人知法守法。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各章节内容, 还应按照部门归口管理、单位全面落实、岗位对应执行的思路组织实施, 促使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二、落实层级安全责任, 明确安全目标任务

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 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 将安全行车规范和要求明确到驾驶员岗位,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安全管理网络。定期组织对驾驶员安全行车方面的绩效考核并进行通报, 鼓励先进, 引领遵章行车、守法经营良好风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生产例会, 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经验, 掌握行车事故情况, 分析事故根源和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三、狠抓驾驶员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责任观念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根据各时期安全管理需要, 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例如除了使用PPT电算化教学外, 还可搜集近期国内典型客运事故案例的新闻报道、视频照片及本单位3G视频监控发现的典型违章案例等资料, 与本企业客运安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授课, 提高教育培训的工作质量。坚持每天驾驶员出车前叮嘱告知制度, 运用口头叮嘱与GPS系统发送短信叮嘱相结合, 多种渠道向驾驶员告知天气变化情况、路面交通状况及行车注意事项等, 构建“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四、严抓车辆技术管理, 杜绝客车带“病”营运

车辆技术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对营运客车的订造、使用、维修、检测及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以预防行车事故为出发点,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车辆日常维护工作, 严格执行车辆一、二级维护制度, 合理编排车辆保养作业计划, 防止超里程保养、漏保养现象, 保持车况良好;二是按照《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工作规范》规定, 抓好营运客车安全例检工作, 提高车辆安检质量;三是督促驾驶员做好车辆“三检”工作, 包括出车前对行李舱的检查, 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四是在春运、重大节假日前, 对所有营运客车的安全技术性能作一次全面检查, 及时修复存在隐患或故障的车辆, 满足客流高峰运输生产需要, 防止车辆带“病”上路营运。

五、抓实隐患排查治理, 坚持源头除患堵漏

主要措施有:一是扎实开展常规性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二是按规定组织开展上路查车工作, 抓好查车工作质量, 及时纠正驾驶员各种不良驾驶习惯, 遏制违章驾驶行为, 预防事故发生;三是在春运和重大节假日前, 开展地毯式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 实行全方位排查, 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保障客运生产安全;四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重点驾驶员、重点车辆、危险路段的资料库并定期更新,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防范。

六、强化运输过程监管, 保障客运行车安全

加强客车运输过程的现场管理, 重点抓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管, 确保行车安全。一是抓好人员、班次编排, 督促驾驶员遵守作息制度, 防止疲劳驾驶。二是采取人工检查与技术检测相结合的措施, 加强对旅客行李物品的安检, 严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上车。三是严格客车报班制度, 把好驾驶员、车辆牌证和安检合格单等证件审验关。四是落实安全告知制度, 出车前和中途停车休息期间播放《旅客安全须知》宣传片, 告知旅客乘车注意事项, 保障乘车安全。五是按规定抓好客车出站检查工作, 确保出站客车不超载、报班手续完备、驾驶员证件与报班驾驶员一致、旅客系好安全带。六是充分发挥GPS系统、3G视频等技术设备功能, 强化对客车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 发现问题, 当即警报提示, 纠正违章驾驶行为, 消除不安全因素, 预防事故发生。七是不定期组织上路检查, 现场抽查客车安全运行情况, 提醒驾驶员遵章守法行车。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根据客运发展需要,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把安全法规、安全常识、安全理念融入到客运管理当中, 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安全文化建设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宣传栏、网站、小报、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 宣传客运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安全常识, 提高员工对应知应会的知晓度;二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活动, , 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三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 通过人人参与和竞赛评比,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推动客运安全发展;四是组织开展行车事故应急演练, 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适时召开驾驶员家属座谈会或每月选派家属代表参与驾驶员安全学习会, 让安全文化理念进入家庭, 使驾驶员安全行车、安心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 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十八大报告提出, 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强调“人命关天,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充分体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事故就是安全效果的“晴雨表”。因此, 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行车事故, 特别是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应作为道路客运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善于从分析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五大因素入手, 探讨实施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对于预防和控制行车事故, 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促进幸福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绝大多数道路客运行车事故的发生具有其必然性, 原因也有多方面, 但从实际发生的多起事故来看, 主要是由于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等五方面中某些因素配合失调造成的。

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 篇5

同心圆:

小资专栏作家

兴趣:经营自己,经营爱情,经营生活

爱好:爱自己,善待自己的事情都是爱好

年龄:风骚三十正当年

格言:圆里圆外,分不清谁包容谁,还是谁诱惑了谁,生命有限,幸福与性福可以无限。

围绕着床榻之事的专栏文章每月都像女人的周期一样,定期会有夺命催稿令,从内心深处而言,我自认为枉负“两性专栏作家”一称,杂志社的编辑笑侃我“阅男无数,纵身越丛林,片叶不沾身。”让我情何以堪,我也不过每月摆弄一些文字,怎可称之为“家”,何况对于“两性”之事我所知皆为大众所知,因此每月占据整两页的篇幅将似懂非懂的“文字牙膏”挤出来,涂满全页,侥幸知晓居然会有读者倾心阅读、默默期待,心中竟淡淡透出不该有的笑意……

如上所述,关于两性的姿势篇、前戏篇、后续篇、调戏篇、用具篇……我之前写过些皮毛感悟,当然如若重口味者大可直接买几部女优的A片来个直观地“赏心悦目”,翻过此页我毫不介意,毕竟浓油赤酱、清新色拉各有所爱,无可厚非。在我心里,关于两性其实并不只是一男一女两个人之间的床榻之事而已,完全就是潘多拉星球和地球两个完全属性不同的星际领域之间的互动,如果直接脱衣上床便会出现彗星撞地球般的激烈动荡,然而结束了就自然毁灭了,所以彼此之间的探寻、交流、相处、争执、静守……这所有所有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才是我们一直在写却一直写不明白的“爱情”。有人说“爱情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说便是错。”的确如此,有的作家纯柏拉图写风,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字清清幽幽,作为读者小有膜拜的心理去拜读,读着读着便将书置之高阁了,真正纯灵性的交流是少有共鸣的;有的作家一落笔便丰乳肥臀的大泄春光,作为读者小心脏瞬间被激活甚至出现了生理反应,然而读着读着便如嚼了太多遍的肉渣,除了赤裸裸的活塞运动其他索然无味;所以被冠名“专栏作家”的我一直很惶恐,关于爱情、关于做爱……一个空灵如风、一个落地如石,如何触碰是我一直纠结的问题,其间的“度”着实让人头疼,写得太唯美,风毕竟是风抓不住的,追风又何等辛苦;写得太风骚又怕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吃的太杂,就要辟谷。所以,最近我在两性的领域里选择辟谷了,你愿意一起吗?爱情辟谷,不是让你出家,而是肃清我们荤腥已久的爱情肠道,让你的他在你悄然的引领下走进另一片“爱的领域”……

辟谷1:香润卧房――这不是一片污秽之地,并非每天是饿狼的战场,而是一个真正温情四溢的地方,你有没有好好欣赏、装扮并呵护过它?爱情辟谷,让我们从卧房开始……从色调而言,不要以为粉嫩的Hello Kitty粉就是浪漫的爱情,相反如果满眼的粉红会使人心不静、易浮躁,所以淡雅是唯一适合的基调,我们的卧室便选择了深深浅浅交相辉映的“香槟色、裸色、咖啡色”,抛弃红木值钱可传后代的想法,我选择了质感光泽柔软的皮床,没有棱角意味着进入房间的人要收纳自己的锋芒,用一份包容和关爱去感受彼此,曾经被一首歌唱进心里“我想有很大的房间,房间有很大的落地窗户……”是的,我的卧房有很大的落地窗户,这不是纯二人世界,阳光的到访、雨点的舞蹈都是我向大自然预约的装修,薰衣草的香薰就这样若有若无的弥漫着,暖色的.星光灯足以在每个夜晚呵护忙碌了一天的心,这些够了吗?对于基本层面的两性温暖需求是够了,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画画,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在玻璃上画画,那就把你的爱浓浓淡淡的画上窗户吧!冬天画一片“荷塘月色”,让你的他每个夜晚都怀抱你梦绕西湖;夏天画一片“祁连雪景”,让你的他每个夜晚都细细品味你这个冰美人;秋天应景地画一片“风吹麦浪”,让你们的爱情有稳稳的着地感;春天画一片“柳岸闻莺”,让他不爱你都难。

辟谷2:心灵交谈――“人与人是因为不熟悉而在一起,因为太熟悉而分开。”最近对应漫天飞舞的一句话“我要的是一个家庭,而你注定是一个传奇。”似乎把男人和女人交流的境界瞬间拉到了两个层面,女人也有生理需求,但对于女人而言绝不是唯一需求,或许男人也会说同样的话,但我想至少比重是不一样的。你有没有和你的他进行过心灵的交谈,或许你认为恋爱时的你侬我侬便是了,或许你会说结婚久了彼此的心照不宣便是了,我该怎么回答呢,如题:“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其实心灵的交谈不见得是醒着的时候,你有没有静静看过熟睡的他,均匀的呼吸、舒展的眉宇、习惯性环抱着你的手臂……像个孩子又像一座山,如此私密的时刻,他自己都不能看到的形态,你却一览无余,这时你可以试着用心和他对话,奇妙的是如果你真的用心与他说话了,你的心居然可以听到他的回应……有人会问,是真的吗?如题便是答案。

辟谷3:欣赏彼此――看了这么多文字,有人会用一句“好不靠谱”来抨击,谁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有那么多空瓶子给你放香薰、插干花,谁家的男人耐得住生理寂寞陪你素食锦天,我早就说过,爱情辟谷不代表没有两性交融,又不是让你出家。所以换个角度,你可以在心里放一杯清水,七情六欲皆可顺其自然,不用矫揉造作,把自己最美的曲线展示给他,把自己最媚的眼神融化给他,同时换个角度欣赏对你如饥似渴的男人,在悄然的迎合、娇嗔的呻吟,销魂的时刻里慢慢欣赏彼此身体与心灵的美好。

爱情不能如诗不能如是 篇6

几天前一个APP上刊登了一对情侣的回答,问题:“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一起看韩剧?哪怕在看的时候和我待一会儿呢?”

男朋友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讲了一个前任的故事。当前任发来一条犹如韩剧对白的分手词后,男人讶异地想,为什么不想一起看韩剧,因为我想跟你一起在现实里活得真实一点。

男生最后写:“爱一个人有很多方式,用彼此舒服的方式相爱。我更想在我们的生活里主动,而不想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

果不其然,第二天我的朋友圈里,许多人拿着各种思维和金句进行点评。有人说女生就是“作”,看个电视剧非要套进现实,也不瞧瞧自己是不是貌美如花。有人说男人完全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跟他们营销一些浪漫桥段就是对牛弹琴,说了也白说。

细细想来,女人在面对情感时更加感性一些,她们会把诸多不圆满的现实状况回避到自我对影视剧的依赖里。我妈就经常借着某某片里的角色数落我爸不喜欢旅游等等。女人骨子里的浪漫基因,确定了她们要去建立一份最浪漫的期许,而这种浪漫,是不允许现实所触碰的模糊的美好。

而男生的浪漫基因对比女生而言,是另外一种属性的产物。从生理来讲,女生的感官刺激是从皮下大脑散发出来,作用于脑神经并且在右脑较为敏感。而男生的感官是从肾上腺直接刺激,作用在男人的雄性柯尔蒙。这也就是,为什么女人的浪漫是和你看电影吃西餐逛公园,而男生的终极浪漫是把你推倒。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男生和女生在对待现实中的爱情态度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在一个APP里的问题,男生讲的前任打伞的故事,女生希望男生可以和电视剧里一样,将他的外套披在自己身上,说笑着等待天晴和彩虹,而男生则是希望拉着她赶快找一处屋檐躲雨。

你说谁错了?基于我之前所谈的几点,他们都没错。女生更多的是顺应的性格,所以女生在感情里处于弱势,并且习惯在突发状况到来时承受和等待。而男生大多是强势性格,有占有欲和保护欲,希望在突发情况到来时以最直接的方式冲突和抵抗。

于是,对于爱情而言,女生大多如诗,男生一般如是。

那究竟浪漫是否存在于爱情的始终?我想浪漫是恋爱时我们所想的词语,结婚之后,换成情调可能会更加的妥帖。

我的舅舅和舅妈都是很普通的人,舅舅是中学的老师,舅妈在银行做职员,也是偶像剧的爱好者。他们柴米油盐二十年,两个人都是会营造气氛的人,或者说舅舅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比起舅妈,他的性格可能更多的是期待和配合,而不是营造。

舅妈生性活泼好动,四十多岁依然和小女孩一样热衷新鲜事物,比如某些纪念日去过二人世界,在环境不错的西餐厅吃饭,舅妈会把这些事情做成小惊喜等着舅舅的惊叹声。舅舅虽然想不到形式,但会提前准备好一束花或者小礼物讨舅妈欢心。

逛商场这种男人最讨厌的事情舅舅也一样讨厌,但他不介意在舅妈逛街回来时对她选购的东西加以溢美之词。而且舅舅会用很多小心思讨舅妈欢心,比如自己亲手做的躺椅,保存所有他们一起去过的影院、公园、旅行时的票根,会用心地给舅妈煲汤,会在下班后带着舅妈去超市瞎逛,会主动洗碗和承担家务。他会在自己有限的条件内,制造出生活的乐趣。

我曾经偷偷问舅妈:“你那么爱看韩剧,韩剧里那些男人可都是金主,舅舅不算事业有成,你不会埋怨他吗?”舅妈抿嘴一笑,说:“你傻啊,韩剧里那些人能和你舅比?你舅那是活生生的。”

我一时糊涂了,说:“那韩剧里的人也没死啊!”舅妈敲了下我的头,说:“偶像剧再好,也不能变成真的,也不是你的,只有身边的人才是真的,他不好你就改造得让他好,他好了你不就是得了便宜?身边的人才是要过一辈子的。”

对于像偶像剧一般绚烂的情节,女生则更容易被现实中这样关照自己的男朋友所打动。可是,当你遇到一个无动于衷的男生,可不就要把那些烂俗剧情死活往自己身上套了。

对于一个喜欢在生活中制造情调的男生,他的行为会让自己的女朋友觉得比那些偶像桥段更加浪漫。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男生不多。于是,爱情中的如诗还是如是,需要男女双方去沟通和调节,万万不要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其实,所谓的韩剧和活在现实之间的矛盾,是男女双方在爱情初期的磨合问题。在爱情历经多年之后,生活会把爱最初的感觉侵蚀干净,那时亲情的陪伴和责任会成为每日的主题,不再需要揣测彼此的心意,也用不着刻意的浪漫,他们会把对彼此的爱传给双方的亲人,也会把彼此的爱传给下一代。这样细水长流的爱,才是持久的。

想对姑娘们说,妹子啊,你的另一半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无法如你期待的那样满足你,但你选定了他作为你的伴侣,就要去包容他的缺点。他无法完全体会你的内心所想,那么你可以说给他听,试着去理解和沟通,而不是责怪和埋怨。你肯定明白,爱的携手,是心的距离,你要去贴近距离,而不是疏远。有话好好说,一哭二闹三上吊解决不了问题。

再对男生们说,哥们儿,主动一点,女人总归是浪漫的,你费尽心力追到爱的女人,就要去小心呵护她,老婆终究是用来疼的。天塌下来你顶着,可后院她却替你在打扫,还要为你生儿育女,陪她看个韩剧又如何?你看世界杯时,她不也喝着啤酒跟着你傻乐吗?将心比心,看似委屈了自己,却成长了爱情,家和万事兴。

爱情不能如诗,因为如诗一般的生活剔除那些真实的平凡和琐碎,爱会变得缥缈,丧失了根基和安全感。爱情也不能如是,死板教条总归只是写在攻略里的条框,生活的调剂是保持爱情新鲜的必需催化剂,有了调剂,你们才能更加了解对方和相爱。

你有你的内心浪漫,我有我的关怀方式,无形有形,见招拆招,这就是女人和男人,这就是你们看似不同却殊途同归的爱情。

(摘自《不喧哗,自有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课堂不能太随意 篇7

一、随意穿越时空

教学片断

教师教学《题西林壁》, 与学生一起赏析诗歌内容, 然后这样评价及提问:

师:这首诗是作者苏轼游庐山后写成的, 诗中借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 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 这是一首能引起读者思考并富有情趣的诗歌。同学们不妨想一想, 如果大诗人李白读到这首《题西林壁》, 会有何评价和感叹呢?

生1:李白肯定会被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道理所折服。他本来也想写一首诗, 后来不敢再写了。他会感叹:“苏轼真是写诗的高手呀!我只能自叹不如, 就此搁笔了哟!”

生2:李白也许会给这首诗挑刺——前两句说横看是岭侧看是峰, 远看低近看高, 说明已经看明白庐山的面目了;可后两句又说不识庐山面目, 这不是明显前后矛盾嘛!因此李白读了这首诗, 会微微叹息:“要改, 要改一改才好呀!”

生3:李白路过庐山, 看到题写在石壁上的这首诗, 感觉越读越有味道, 于是感叹:“真是一首好诗!我要抄下来, 好好琢磨一下苏轼是如何借景说理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起下, 纷纷进入到“李白读到这首诗”的情景中来, 可谓热闹非凡, “高论”不断。可是, 这样的情景是教学必须的吗?对于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意义吗?教师的引导太随意!苏轼是宋朝诗人, 李白是唐朝诗人, 前朝读到后朝人的诗句, 这“穿越”玩得太离谱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时空的理解尚且如此随意, 学生又如何在脉络清晰的文学史的背景下学好这首诗呢!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地“玩”时空穿越, 有害无益, 其害处往往就隐藏在表面的“热闹”之中。

二、随意评价答案

教学片断

教师教学《鸟的天堂》一文, 出示教学挂图, 然后向学生介绍:

师:巴金先生笔下那个真实的鸟的天堂, 现在已经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了。婆娑的榕树, 枝干上长着长须一样的气生根, 着地后变成新枝干, 新干上又长出新的气生根, 生生不息, 变成了笼罩20多亩河面的榕树丛。树丛中, 栖息着十多种小鸟。有白鹤、夜鹭, 还有诊游鸟和灰鹤。同学们不妨想一想, 榕树丛中还会有什么鸟儿呢?

生1:有燕子。

生2:有麻雀。

生3:有企鹅。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居然能猜出鸟的天堂中有这么多的鸟!大榕树可真是“鸟的天堂”呀!

让学生猜想榕树中会有哪些鸟, 固然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 对于学生猜想出的结果, 教师不能一概而论, 随意地评价为“想象力丰富”, 而是要对答案进行有效甄别。就算榕树中是否有燕子、麻雀教师无法下定论, 那榕树中竟然还有企鹅这一明显违背常识的“想象”总归可以排除在外吧?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答案随意评价, 而应有限度, 有标准, 有是非。

三、随意对待真诚

教学片断

教师教学《成功的秘诀》一课, 读课文:罗丹套上了一件白外衣, 准备开始工作……读到这里, 有个学生举手示意有问题要问。教师停下朗读, 让他先提问。

生:老师, 课文说罗丹套上了一件白色外衣, 可是画里的罗丹却穿着黑衣服,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发现了课本的瑕疵, 于是, 表扬这位同学:

师:你的观察力很强, 插图有误, 你的发现很重要。课后写信给课本编辑, 告诉他们这个地方画错了, 应该改过来。

生:老师, 怎么联系课本编辑呀?

师:什么, 你还真要给人家写信呀?算了吧, 咱自己知道错了就行了, 别费那么多心思折腾了。

老师的话让学生很气馁。

人生不能没有憧憬 篇8

为了降低后悔的概率,更为了珍惜未来的时光,我们所能采取的策略是: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人生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的生命有“身体、心智、灵性”三个层次。面对身体、心智与灵性,我的建议是:身体是必要的,心智是需要的,灵性是重要的。以身体而言,从身体健康延伸出去,包括一切有形可见、可予量化的成就,如“银子、车子、房子”,以及社会形象,这些都属于必要的层次。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这个层次,到了中年就会尝到“重复而乏味”的苦果。

再以心智而言,它的潜能包括“知、情、意”三方面。这三方面需要一直开发,否则难以化解“重复而乏味”的压力。在求知方面,每天学一点新东西,是保持心态年轻的好办法;在情感方面,目标是自得其乐与历久弥新;在意志方面,则能提升自主性与自由度,效法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至于灵性层次,则是“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心智层次最易达成共识的,自然是“求知”方面了。我曾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现代人的学习规划,最好是“30岁以前学习儒家,40岁以后学习道家,50岁以后学习《易经》”。

儒家思想的要旨在于“真诚”两字。人只要真诚,就会觉察内心有一股力量,要求自己与别人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在判断关系是否适当时,所考虑的3项要素是:我的内心感受是否真诚,双方的期许是否沟通及了解,社会规范是否遵守。这3项要素使我们知道如何“择善”,然后由此努力朝着“至善”前进。

即使儒家的处世态度,也无法保证实现,因此人到40岁以后就应该学习道家。道家的要旨在于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包括自己的遭遇。而所谓的“道”即是整体。在整体之中,得失成败可以消解于无形;在整体之中,很容易孕育一种审美的眼光。因此,学了道家之后,可以“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享受与道同游的乐趣。至于50岁以后,不妨学习《易经》。《易经》是“依天道以应人道”,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时势处境与特定位置,对于吉凶祸福可以了然于心,进而在理解了变化的原则与规律之后,可以顺势而行,趋吉避凶,并且致力于修养德行,由改变自己的心性进而改变既定的命运。

人生不能没有憧憬。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面对这样的挑战,也会带来一些憧憬,而这绝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

过去不能代表未来 篇9

曾经,有一位老师给一群劣迹昭著、无可救药的学生上了一堂课,她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题目是:你认为以下三个人中哪个将来会成为世人仰慕的楷模?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1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热爱艺术,偶尔喝点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学生们几乎都选择了C,理由很简单,前两个人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生活习惯比较差,将来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而第三个人则不同,他有着耀眼的功绩,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受人景仰的人完全有可能。

等学生们通发过言后,这位老师微笑着,淡淡地说:“孩子们,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可你们的判断都错了。而事实上,前两个人成了受人尊敬的英雄,而后一个人成了人人唾弃的杀人狂。这三个人分别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头号战犯阿道夫·希特勒。”

学生们听后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三个人的命运会有如此大的偏差。老师又接着说:“其实,一个人未来是什么样子,根本没有哪个人能说得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过去你们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是,但如果你们能改过自新,重头再来,谁又能保证你们将来不会成为第二个罗斯福和丘吉尔呢?”

多年后,这群“问题”学生也许都成了社会上的精英人才。回首往事,他们依然感慨万千,原来过去真的不代表未来。过去成功,不等于现在成功,将来也成功;而过去失败,不等于现在失败,将来也失败。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富翁,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乞丐;没有人一辈子幸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无论你曾经是优秀还是拙劣,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是幸运还是不幸,这都无关紧要,关键是你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庸才并非不能成才 篇10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 一家网络公司打出了“诚征庸才”的标语, 甚至要求“仅限帅哥美女”应聘。对此, 该公司招聘人员称, 这样做是要看看学生们是否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主动出击。 (《重庆商报》)

这样的招聘自然少不了挨骂, “难道说只要面对你们所打出的‘诚征庸才’、‘仅限帅哥美女’的招牌, 脸不红心不跳地奉上简历, 马上就拥有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那‘过硬的心理素质’岂不仅仅等同于厚脸皮?”一些学生的上述评价不无道理。不过话说回来, 难道认为自己是帅哥美女就是脸皮厚?难道承认自己是一个庸才就没有前途?

按照字典里面的定义, 庸才就是指能力一般或者能力低的人, 似乎并无贬义。当然, 按照通常理解, “庸才”肯定算不上一个“好词”, 诚征庸才, 无疑也是招聘者的一个噱头, 但也不失为一种聪明。要知道, 并非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天才去完成, 也没有那么多的天才存于世间, 不能否认庸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只不过能够承认自己是庸才的永远是少数人。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时, 也曾自谦道:“亮乃碌碌庸才, 安有妙计?”连神机妙算的孔明都能自称庸才, 何况你我?

当然, 这样的招聘击中了不少人的软肋。没有人愿意●李康乐

承认自己是庸才, 甚至连面对这样的招聘都觉得是一种侮辱。其实, 毕业生再有才华, 也毕竟只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书本知识。就业是一种市场选择, 学校里面的天才不一定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 成功与否不一定都靠“才”, 情商、环境、人脉, 哪一个不是决定成功的因素?庸才不等于不能成才, 倒是自命不凡才是成功的天敌。大家不妨放低身段, 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遛遛。

再来说说帅哥美女。确实, 人的相貌是天生的, 因此当我们以此为标准的时候确实有歧视的嫌疑。但是, 我想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人, 恐怕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丑陋的人, 因为美丽的标准莫衷一是, 一个自信的人, 总是能看到自己的美丽。中国人最爱说一个人美丽与否在于心灵, 但是真的见到了“美女”这样的招牌, 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那种狭义的花瓶, 为何不能自信一点呢?

大到不能倒,小到不能活 篇11

“我们不能预测接下来100年里会发生什么,在过去10至20年期间玛莎拉蒂变化很大。回顾第一个百年,我们品牌的产品在不断变化,缺乏一致性,如今看来,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对于玛莎拉蒂来讲,要着重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与产品相协调的营销策略;同时更注重稳固合作伙伴,为我们的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这是玛莎拉蒂可以分享的经验,这些方向非常重要。我坚信未来的时间里,玛莎拉蒂通过这些努力可以继续成为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豪华汽车品牌。”

看得出,作为现任CEO的West先生对玛莎拉蒂的发展非常自信。但根据目前的产品布局,玛莎拉蒂似乎很难在今年完成5万辆的销量目标。对于这项挑战,West先生表示:“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但实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前提是需要SUV车型的支持。目前,这款新车的生产地从美国更改为意大利,这一调整需要一些时间,所以销量目标也相应延迟,预计2016年2月开始生产SUV车型。如今SUV超过全球豪华汽车市场一半份额,所以玛莎拉蒂的SUV车型问世以后,有望成为玛莎拉蒂销量最大的车型。”

针对销量,West先生继续说到:“即使没有SUV车型,玛莎拉蒂2014年的全球销量也达到了36500辆,营业额超过30亿欧元,利润率达到10%以上,这是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今年是玛莎拉蒂的积淀之年,全年销量有望与去年持平,而就具体车型而言,总裁轿车和Ghibli轿车进入生命周期第二年,GT跑车、GC敞篷跑车已接近生命周期的后端,这些车型的更新换代将是我们日后的工作重点。”

有句话叫:大到不能倒,小到不能活。对于目前的玛莎拉蒂而言,适当扩大产品阵营,特别是尽快推出SUV车型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

不能遗忘的 篇12

缓缓的流水吻掉岁月的污渍

那冬夜里雨打风吹的创伤

不能遗忘, 那是时间留下的伤痕

璀璨的星光凝成华丽的网

秋夜里虫鸣叫得惆怅

那夏夜里狂风暴雨的摧残

不能遗忘, 所有的泪水都是这样启程的

黑色的琴键, 童年的梦想

那奔腾着的是雨雪风霜昼思夜想的希望

红色的朝阳, 黎明的欢笑

那尘封着的是漫漫长夜路深思的彷徨

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与曾经的心思那么相似

我不会遗忘, 在花满枝桠的昨日里我没有错过

没有怨恨的青春如那静静的明月拂过

上一篇:管理会计下一篇:电子技术与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