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沟通论文

2024-09-02

言语沟通论文(精选6篇)

言语沟通论文 篇1

一、什么是言语沟通学

语言是人们交流信息、感情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它不仅是说话, 还包括肢体语言, 如依靠手势与表情的哑语;还有舞剧中的动作, 被称为是舞蹈语言;军舰与军舰之间的相联系旗语、信号灯语等等。

言语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过程, 即说话和听话。说话者有一种思想要表达, 利用言语对她进行编码, 表现为合乎语法的话语, 把深层次结构转化为表面结构;听话者则对话语进行编译, 把表层结构按期理解还原为深层次结构, 并对此做出反应。言语的含义很多, Sauaaure把语言分为两部分:言语与语言。言语是指语言的使用, 如口语交际, 语言在不同场合下地意义, 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指语言的形式, 包括语法、语句、语意等议题。言语还可以是话语的同义词。

言语沟通这门学科在国外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言语沟通强调在各种生活场合中通过言语非言语与他人直接沟通的效果。更确切的说, 言语沟通学属于交际学、说服学的范畴。它是一门关于怎样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理解, 以及对他人产生影响和说服作用的学问。言语沟通在生活中又广泛的应用, 对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工作效率、建立和谐社会都非常重要。

二、言语沟通学的意义和特点

言语沟通在我们生活中随处不在, 言语沟通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工作效益, 进而影响社会风气、道德风尚乃至我们国家的对外引向。言语沟通有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 言语沟通是一个过程

言语沟通没有严格的开始和结束, 无预见性。在不断变化中伴随着很多因素。就象温度的变迁,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环境的变化, 天气课变冷或变暖, 潮湿或多云。没有一个言语沟通的过程是简单的重复。人们的关系程度、交流态度、言谈技巧、所经历感觉不同效果就不相同。

其次, 言语沟通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在这个系统里,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和沟通的效果。这个系统用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当我们头痛时, 可能是其他身体部分引起的。就像电视剧《金婚》中那对夫妇经常吵架, 不是他们不想爱, 没有感情, 而是周围的环境影响他们。我们在观察和评价沟通的过程和效果时, 要系统的看问题, 才能找出问题的联系和原因。

再次, 言语沟通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和同动。

互动是指在沟通中双方的对应交流。甲方发出消息, 乙方接受消息。乙方对甲方的反应一般是在接受信息后才出现的, 比如你偶尔打电话给家里, 告诉父母你这个暑假不回家探亲了, 要和同学们去旅游;父母得知并不愿意, 认为你不重视他们, 你听到这样的职责也很生气, 认为他们限制你的自由。你的回应又进一步影响了你父母对你的态度。他们可能更加生气。

最后, 言语沟通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一般来说有意识的信息传递是指传递人有明确的受众并了解受众的价值观、社会阶层和心理需要, 传递的信息也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具有目的性的。无意识的言语沟通正相反,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对象。在言语沟通中, 传递人无的放矢。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交流可能会造成几种情况发生。一是, 言者无心, 听者有意。另一种是你要表达的意思是有意识的、有目标的单对方没有理会。最后是言者无心, 听者无意。总之沟通无时不在发生, 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

三、言语沟通的范围

1、自我沟通

人最难了解自己和说明自己。老子曰:“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在与他人交流之前或之后, 往往要进行自我沟通、自我认知、自我理解。在生活中, 有许多经历和体会是仅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从这些经历中不断自我反省、学习、并进行自我说明, 然后对事物产生看法, 并作出行动决定。

2、人际沟通

两个人在一起或在两地焦虑留信息, 发展人际关系的过程成为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对象有朋友, 老师, 同事, 家人, 子女等等。人际沟通的方式可以使面对面的对话谈心;还可以通过现代电子手段, 如:QQ、EMAIL等。学者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主要研究在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矛盾的解决、沟通技巧、聆听能力的培养等。

3、跨文化沟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的传递已经全球化。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旅游、贸易、国际交往等方式开始了广泛的接触。在接触中除了相互的友好和尊重外, 在有些环节上合事情上的处理可能由于文化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焦虑、误解冲突和矛盾等。

言语沟通学在西方有很悠久的历史, 来自于古希腊的说辩学, 是西方人文思想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分, 也是西方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 言语表现在说服帝王和游说活动中。先秦诸子对说辩思想都有深刻的阐述。最后言语的沟通理论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批评研究。这些不同的方法用来回答不同的研究课题。

摘要:言语沟通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场景下, 使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 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性质、过程和效果学问。言语沟通学区别于大众传播学, 前者重于人际传播。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成功举世瞩目。随着经济改革的成功, 中国在观念上, 民主意识上都有很大改进, 但是同时中国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言语沟通能力的训练。本文主要介绍言语沟通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特点和过程, 以及言语沟通学所涉及的范围。

关键词:言语沟通,交流,语言

参考文献

[1]郭志昆:《先秦诸子宣传思想稿论》,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年。

[3]Combs S.The到of rhetoric.new York:The SUNY Press, 2005.

[4]Lu Xing.Rhetoric in ancient china, fifth to third century B.C.E.:a comparison with classical greek Saussure de 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言语沟通论文 篇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但语言并非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沟通方法,其实非言语沟通也是人们经常在应用的, 它往往比言语交流更为常见,也更具有表达力。我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空城计”,讲的是:“武侯弹琴退仲迟”。诸葛亮守着空城,在城楼上镇定自若,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司马懿的15万大军不战自退。这就是非言语艺术运用的成功案例。尤其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早已远远超越语言和文字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而是更多的利用大量非言语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传播。

本文从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出发,结合其特点和实际案例,着重解释解释了什么是非言语沟通以及非言语沟通在人际之间交流和沟通中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 特点 作用

论文提纲: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1、普遍性

2、民族性

3、社会性

4、审美性

5、规范性

6、情境性

三、非言语沟通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四、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所谓的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换句话说是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非自然语言为载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美国口语学者雷蒙德.罗斯曾经分析,在人际沟通之中,人类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通过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剩余的60%则是非语言符号传达的。其中仅面部表情可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信心传递/接受的全部效果=词语(7%)+表情(5%)+声音(38%)。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情境性。

1、普遍性

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这种非言语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的非言语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言语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非言语沟通的信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言语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言语流。

2、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迎和爱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

3、社会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社会中的不同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大的长辈使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友好就显得缺乏礼貌了。

4、审美性

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的仪表美就是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美所体现的心灵美看法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际沟通。

5、规范性

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

6、情境性

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

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

三、非言语沟通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非言语沟通的一般分为动态语、静态语、类语言、和辅语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头语:

1、点头:可以表示多种含义。

2、摇头:一般表示拒绝、否定的意思。

3、仰头:表示思考和犹豫的意思。

4、低头:低头一般表示两种含义:一是陷入沉思时,表示精神很集中;一种是受到批评、指责或训斥时,表示认错、羞愧和无地自容。

(2)手势语:

手势语一般分为指示手势、情意手势、象形手势、象征手势。许多书中记载了伟人演讲时具有特色的手势,例如列宁演讲时喜欢挥动右手用力一斩。孙中山先生演讲时时常拄着手杖。林肯演讲时为了表现欢乐情绪,两只手臂形成50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经抓住了喜悦。讲到痛心的时候,他便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这些例子说明接触的政治家在公众场合很注意使用手势语,以吸引民众。

(3)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主要是指身体姿势显示出的气质。优美的身姿能反映岀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意境和情感世界,并能成为调动他人情绪的有力手段,也最能表现出不凡的风度。例如:当一个人突然起身,整个身体背向你或者紧缩双肩,身体向后倾斜,显示出的就是“拒人以千里之外”或者“心不在焉”的态度。一些顾客也会利用清嗓子,擦手或用力地一捏耳朵或者换股左右等方式来传达明显的抵触情绪。相反,当一个人身体前倾,双手摊开,握手有力,双臂放松,双腿交叉叠起并朝向你则会传递可行性的信号。

(4)面部表情:

表情是最能直接反应出一个人内在情绪的方式,如一个人开心时会大笑,而伤心则会哭泣。此外眼神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例如,直视表示平等,仰视表示崇敬、期待,俯视表示权威、支配。长时间注视则是一种失礼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挑衅,刚看一眼就闪开则会被认为是做贼心虚,诚心不足。长久不注视则是冷落对方、不重视对方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的表现。中国古人对某人喜欢,则用青眼注视对方,即青睐,讨厌某人则用白眼。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提到的阮籍就是这样待人的。鲁迅说“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谋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的。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5)人体接触:

人体接触主要包括职业性接触,如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与病人的身体接触。礼貌性接触,如握手,礼节性的拥抱。有爱性接触,如朋友间的深度的拥抱等。情爱性接触,如恋人之间互相挽着手臂。

2、静态语:

(1)空间效应:

空间效应主要包括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两个方面。和运动体态一样,静止体态也是一种沟通手段,也能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是站或坐,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斜依外靠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在人们交往沟通中的人际距离虽然是无意中形成的,但却反映了人们之间已经建立或者希望建立的关系。例如和女友走在路上一般都会并肩携手共行,和普通女性朋友一起走在路上,始终保持一定距离。(2)时间控制:

掌握时间能传递相关的信心和态度,控制时间还包含着行为是否礼貌的信息。

(3)环境布置:

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不仅让人感到舒适愉悦,还会让人精神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4)衣着仪表。

3、类语言:

类语言交际符号是指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语言外符号系统,它是功能性发音,不分音节,而发出的声音。诸如哭声、笑声、哼声、叹息、咳嗽、掌声以及各种叫声。在人际交往中,熟练掌握类音节语言的成分,将有助于通过声音来判断对方的情绪,了解人们的需求,以便能及时做出反应,实施有效的沟通。

4、辅助语言:

辅助语言指的是语言的非言语部分,包括语速、音量、音质、银色等声音要素。

四、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非言语沟通的作用从空城计这个著名的故事里就可以看出了,诸葛亮妙用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传给司马懿一个信息,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而转危为安。由此可见,在非言语信息的传播领域里,可以说是“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非言语沟通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非言语沟通符号来重复言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来加深印象的作用。

具体我们使用自己的言语沟通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和其他非言语符号。例如,当你对一件事表示同意时,你会一边说“可以”或“很好”,一边点头。相反当你对于某件事情不认同时,往往会一边说不一边摇头,这就表现出非言语的符号起到了重复发言或加深印象的作用。

2、替代语言。

有时候某一方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符号起到代替言语符号表达意思的作用。例如在噪声较大的工地上,人们根本无法听见对方的讲话,便可以用手势来指挥吊车工作和其他车辆停车。但是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是处于同样的文化氛围或者普遍被人们认同才能应用,否则就会产生误解,例如哑剧演员 在表演时,一句话也不说,完全凭借手、脚、姿势等非言语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剧情。而对于那些有较少舞蹈语汇的人来说,由于不能完全理解剧情也会觉得乏味。

3、非言语符号作为言语沟通的辅助工具,又作为“伴随语言”。

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如一个人下定决心时,会拍案而起,将手一挥,这个动作很可能伴随“就这样决定吧”这类语言。

4、调整和控制语言,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示交流沟通中不同阶段的意向,传递自己的意向变化的信息。

在和年龄大的农民交谈时,当他不想讲话时,或者对你的观点不太赞同时,往往表现为不断地抽烟袋。有时在讲话之前需要考虑时也有这种情况,即是烟袋锅已经灭了。

参考文献:

言语沟通论文 篇3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对政治、经济和社会、 科技,乃至文化产生影响。

舞者之间会用身体语言沟通;身体语言沟通是通过动态无声的目光、表情、手势语言等身体运动,或者是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形式来实现沟通身体语言沟通的方式编辑首先,人们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身体姿态来传达诸如攻击、恐惧、腼腆、傲慢、愉快、 愤怒、悲伤等情绪或意图。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编辑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 真正将身体语言有效地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做两件事情:一是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 二是恰当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肢体成就了新的交流和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 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肢体语言包含得非常丰富,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比如, 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去说,用什么样的抑扬顿挫去说,这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沟通的模式有语言和肢体语言这两种,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肢体语言又被称之为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藉以表达情绪。广义上讲,肢体语言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 狭义上讲,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思。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扭绞

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

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 消极,恐惧或紧张等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

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

鼓掌——赞成或高兴

打呵欠——厌烦

手指交叉——好运

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

搔头——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满意

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

抖脚——紧张

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

不要把舞蹈肢体语言简单的看成“手语”式的方法,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 “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 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舞蹈肢体语言还包含一个重要元素—节奏。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节奏在舞蹈里边能产生韵律,这样的舞蹈肢体语言更富有情感, 所以,不用英文日常生活翻译,舞者与舞者之间不论国籍、 语言,我们已经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摘要:2013年3月—7月的演出淡季,部分女演员和我一起迎来了一次不一样的演出经验,水舞秀的驻场演出;由于制作方涉外,十多个不同国演员聚集一堂;我和演员、制作方、生活翻译及导演,共同工作了4个月;由于翻译仅限于英文的生活日常翻译,当开始排练舞蹈节目产生训练术语和专业术语时,英文翻译渐成摆设;无法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好在我们舞蹈最擅于运用肢体,于是肢体各司其职,有人是“嘴”擅表达,有人是“耳”擅倾听,有人是“脚”擅探访,有人是“眼”擅观察,有人是“手”勤做事……

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沟通”二字,家园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如何与家长沟通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必修课:

一、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a、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b、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c、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二、和家长沟通,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一般教师可根据所沟通问题的性质灵活选择。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走廊或活动室沟通。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的头发和指甲该剪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喝白开水,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幼儿园走廊一角或某个地方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午睡时经常尿床,等等。●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后或利用节假日,在幼儿园办公室或幼儿家里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这类沟通内容往往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自伤行为。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掌握非言语技巧

研究表明,交往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因而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以下非言语技巧,效果会更好。

●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动笔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四、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常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的抱怨:“家长工作真难做,你好心将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他们却认为你瞧不起他们的孩子,说你偏心。”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一次教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大小便都要人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听了很生气:“我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什么都会还来干什么?”这位教师顿时感到十分委屈,沟通不成,不欢而散。其实这位教师的好意如果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说“你的孩子又聪明又可爱,我特别喜欢!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帮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好不好?像吃饭、穿衣、大小便、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好!”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

●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

●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园表现,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谈论时如果说“咱们的孩子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切。

●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与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倾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你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他会错过很多非常好的活动”。

●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等,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对于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商量对策;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使其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在指出幼儿缺点时不要说“你的孩子今天又犯了什么什么毛病”,而要从侧面切入:“你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要是在这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意见,也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家长不满时

一位父亲发现孩子被同伴打出鼻血后十分气愤,要求教师给一个说法。这位教师首先承认自己工作失误并表示深深的歉意,接着全面介绍孩子的情况,使家长感到他的孩子是受老师和小朋友关爱的,发生这次事件纯属偶然。然后,这位教师保证今后将尽力避免发生类似事情,还表示接受建议,希望家长今后对自己的工作多提意见。这位父亲面对态度诚恳的教师,很快化解了心中的怨气,谅解了教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认真分析家长的意见,理解家长的正当发泄,接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就会转变家长的态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

●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

●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以后再谈。●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应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

●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

——当沟通无效时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冷静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然后尝试采用迂回的沟通策略。一位教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班里一位孩子可能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在和家长沟通希望其引起注意的过程中,家长却认为孩子没有问题也不可能有问题,甚至认为教师对孩子有偏见。对此,这位教师既没有生硬地和家长继续交谈,也没有因为家长的不理解而放弃教育责任,而是改变了沟通策略。教师首先把有关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文章送给家长阅读,然后主动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经过多次观察,家长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幼儿相比,确实存在差异,便主动找教师沟通。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使孩子得到了及时矫治。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论多难沟通的家长,只要辅以灵活巧妙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确实是为孩子着想的,就能使沟通获得成功。

●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和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在各种建议都无效时,可以说“您想怎么办”或“您有什么要求”等,让家长直接面对问题。

●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

●安排家长参加开放日活动,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发现问题。在家长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时,再与其进行沟通。

六、根据基本原则,选取恰当时机,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发展进步上了。这时的沟通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与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就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面对这位高素质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的办法。首先告诉家长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让小朋友了解并配合,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 能力。接着,我们例举了孩子语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的。记得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成一碗,因为它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之类的面食也要三至四个。”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和家长分析的,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客观原因,一味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接着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及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谈了教学目标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家长看了我们有理有据的来信,表示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七、灵活地运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察言观色,采取主动。教师是家长沟通工作的主导者,教师不能等到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事情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家长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会不理解,甚至与教师大闹一番,给教师或幼儿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随时细心观察家长的需要,甚至表情脸色等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沟通,采取主动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那么家园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

2、用真诚换取家长的信任。面对幼儿园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教师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用自己的真诚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换取家长的信任。

3、家长也需要表扬。我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么好的家长也需要我们表扬,鼓励,才能使更多的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平时,多表扬一些家长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与支持,带动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园的活动,发挥特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八、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沟通方法

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人与人的沟通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和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工作中,我把家长分成几类,对不同的类型的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家长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经常主动与其沟通,用事实去感化他们,使得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多了一些肯定和配合。

2、过分呵护型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与及时交流,同时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介绍给她们,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这期间最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就不难做了。

九、注重教师的态度、方法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运用语言。

1、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微笑服务,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老师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谈话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2、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某某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本班情况及时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谊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等。让家长集体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儿童化语言。有时临时利用接孩子的机会召开短时的家长会,及时处理一些共性的问题。

3、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4、要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师生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总结,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浅析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篇5

一是握手。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 作为节目主持人在工作当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握手, 这一非言语讯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一方面是在与人见面后, 作为大众接受的一项形式, 握手必须要坚持首先要主动伸出手。而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 当遇见的是第一次见面或者人不特别熟悉的时候, 在考虑谁先伸出手的问题上还需要考虑很久, 主要得到对方肯定的情况下, 才会肯定的伸出手。而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 人就会迟疑, 只是在对方主动伸出手后才会马上立即伸出手反应, 而在对方并不是主动的情况下, 则肯定不会伸出手, 免得造成尴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 当别人并不是主动的情况下, 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先伸出手并不会起到预期的交往礼节效果, 更有甚者对人际交往产生反作用。可是节目主持人并不应该考虑此种情况, 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主持人与被访问者或者是节目演播者握手这是一个职业习惯必须坚持, 通过握手向被访问者或者是节目演播者表达出欢迎,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不管对方欢不欢迎, 自己作为节目主持人就必须要表明欢迎的态度, 主要是没有特殊情况, 主持人都必须主动首先伸出手伸向被访问者或者是节目演播者。另一方面是在握手过程中实行平等的态度。当主持人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 主持人在与被访问者或者是节目演播者握手的时候, 不应该占据主体和支配地位, 显示出比别人高高在上, 必须要在握手中保持平和和谦虚的态度, 只有在与被访问者或者是节目演播者握手时尊重他们, 才会得到对象的尊重, 这样才有利于节目主持人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而在现实过程中, 很多的节目主持人并不重视握手所能表达出来的信息, 在握手时对对方的观察缺乏仔细和并不给予有意识的锻炼, 而握手作为节目主持人的一个重要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节目主持人在使用这一技巧时, 即使节目主持人并非与观众进行直接联系, 则可以对合作者起到很好的互动作用, 有利于传播活动的开展, 而当节目主持人不能够很好是使用握手, 则不能与合作者并不能形成互动, 阻碍传播活动的进行。

二是眼神。由于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 眼睛是最清楚和最正确的人体讯息, 这也是人身上的一个焦点。传统观念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可以说明出眼睛对人类行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有关专家在对相关研究过程中, 在注视方面可以具体分为:谈正事时候的关注注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注视、亲密人之间的注视、轻撇等。在主持人主持节目过程中, 眼神也是一个重要的非言语讯息, 一般来说, 主持人可以在使用眼神的时候可以配合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进行配合使用。主持人使用眼睛的眼神, 这个沟通超出日常生活范围之外, 而且可以显示出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意义。在节目主持人的眼神可以分为:部分节目主持人的眼神过于热情和亲密;部分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冷漠呆滞;部分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分散显得对别人不尊重;部分节目主持人在看着别人的时候东张西望而不是注视等等等等。这些举动都是节目主持人在使用眼神传递讯息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技巧。而节目主持人获得这种技巧, 就必须要有个正确的理性认识来使用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 并且再此基础上要相应的进行联系和实践。

三是微笑。在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 在使用非言语沟通技巧, 并不可能不分清楚场合看到人出面就笑, 按照所要主持的节目内容和对象来调整主持风格, 看是笑容满面主持还是一本正经。主持人在运用笑不但要自然, 还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只有更好的掌握好笑, 这不但要照顾到有声语言, 在懂得基本的礼貌, 主持人会因节目内容使用微笑来进行配合, 把说话和笑容所表达出的表意和传情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 其必须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 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 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 不但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 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 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 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 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节目主持人在通过电视本身也可以学习非言语沟通技巧, 也可以向别人进行学习, 在看电视的过程中, 使用静音功能, 按照电视中的图像所显示的人体姿势来猜想所说的语言, 理解人说话的内容, 通过打开声音后进行声音回放, 来验证自己所猜想的是否正确。所谓“日新月异, 渐益堆积”, 是说每天学习都有些成绩, 每月学习有些进步, 天长日久, 实得大益。学习和锻炼, 一定要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 知识在于积累, 意志在于锻炼, 对于一个用心的主持人来说, 应在固有的气质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刻苦地锻炼, 用几年、几十年的辛勤努力, 去换得屏幕上话筒前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摘要:在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之间一个人性化的桥梁, 主持人就是通过自身传播器官作用的发挥, 来传达出主持节目的内容, 从而使得受众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笔者根据相关经验分析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相信本文是对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是有效探索。

关键词:主持人,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宋杰著:《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版。

[2]古斯塔夫·勒庞著, 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年版。

[3]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年版。

言语沟通论文 篇6

现代社会沟通无处不在, 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沟通和语言艺术对生活、事业的重要性, 但是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沟通技巧远远不够, 还需启用我们不易觉察的, 大脑思维中无意识的自我对话和内在的情绪感觉, 以及身体语言等, 只有这些不同层面的语言和谐统一时, 沟通的影响力才能发挥到最大。“沟通是一种能力, 只有进入心灵频道的沟通才能共赢。”[1]心理沙盘可以走进人的内心世界, 其独特高效的作用与沟通理念不谋而合。

1 何谓沙盘游戏

心理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 是通过专业的用具, 根据制作者当下的心情和脑中的意象完成一幅沙盘作品, 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用各种模型、玩具组建心灵庭院, 摆弄心灵故事, 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 “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 (荣格) , 在所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 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富有创造的意象, 这便是沙盘游戏之心理治疗的创意和象征模式。一个系列的各种沙盘意象, 反映了沙盘游戏者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 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是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2 团体沙盘游戏在培训中的应用及意义

沙盘游戏已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运用, 心理治疗师可用沙盘作为心理分析、心理治疗以及心理疾病诊断的手段, 对于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自闭症等有明显的治愈效果, 在此意义上不失为心理疗法。而团体沙盘, 笔者更倾向称之为沙盘游戏或团辅活动, 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情侣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 , 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团体沙盘, 参与者按照规则无意识地在沙盘上摆设沙具, 用一种非言语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一种真实的沟通。经由心理咨询师陪伴, 带领大家与沙盘进行非言语的交流, 在互动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感受到与人接近时的那种内心能量互动, 当中还可能出现非言语战争, 你攻我守的情境, 这些情境会将个人问题呈现出来, 激发对自我的反省与提升, 同时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 提升团队凝聚力, 加强成员间的精神交流, 改善团队气氛。

以笔者指导供电企业班组长培训时做沙盘游戏为例, 虽然成员都不甚熟悉, 之前都没有做过沙盘游戏, 但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团体沙盘作品时, 可以深刻感受到团体心理场的作用, 感受到他们之间潜在冲突背后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 以及个体和团体的变化, 在其中很好地诠释了张日昇所指沙盘游戏的五点意义[2]。

2.1 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改善

沙盘游戏中, 有时候在有限的条件和有限的空间里很难寻找到满意的东西, 或者很难把选择好的物件放在满意的位置, 现实也如此, 如何与人、与环境、与团队很好地沟通协调呢?例如制作沙盘作品过程中有人找不到合意的东西, 于是放弃寻找, 而是挖了一个坑, 在交流中他认为现实满足不了愿望时, 自己大胆开辟出路, 没想到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在沙盘作品制作中, 大家通过观察、讨论、沟通, 可以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开放自己, 如何主动融入团队;如果将团体沙盘活动中获得的人际互动的成功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就可能促使其反思, 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改善。

2.2 提供“和他人一样的”体验

人的想法并非独一无二, 事实上很多人拥有类似的想法和体验, 所以当团体沙盘游戏中, 某人发现团体中另外一位成员选择了自己也想选择的玩具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心理时, 自然会感到欣慰, 会因为对方与自己的这种默契而感到被理解, 从而达到自我接纳。这就是沙盘游戏中提供“和他人一样的”体验, 正所谓现实中我们将快乐说给别人听时, 快乐就增加了一倍;将悲伤说给别人听时, 悲伤就减少了一半。

2.3 共享多种心理资源和观点

沙盘游戏中, 团体成员无论是进行信息交流、问题解决、价值观探索还是共同情感的发现, 同一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彼此共感和启发, 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资源和观点。沙盘游戏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 就是每个成员在其中都能提供各自的观点和表现, 在沙盘制作结束后的讨论交流中, 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理解和经验。

2.4 创造心灵的归宿

有时候我们做出的行为, 即使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或许也并不是别人需要的, 如何在团队中相互理解、配合、达成默契?示例作品中 (见图1) , 有学员在第二轮放了一只老虎, 有人就不理解, 第三轮中将虎移至树林边, 第四轮中那位学员又把虎移回去了, 后面有人围上栅栏圈住了虎, 终于得到众人首肯, 平息了冲突。当最终作品呈现, 每个成员实现相互间的充分认同, 产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 这种感觉会给人力量和信心, 并将它延伸到现实生活。

2.5 增加成员的责任感

团体沙盘游戏是有规则和限制的, 例如按约定好的顺序摆放玩具, 每人每一轮只许放一个玩具或进行一个动作, 制作过程中不得进行言语交流等等, 正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限定, 团体中对于规则的遵守无疑增加了成员对自己、对团体和对规则的责任感, 每个人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动作而破坏沙盘作品的和谐, 在团体心理场的推动下不断修正自己。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沟通交流后, 成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更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实现个体和团体的成长。

3 团体沙盘游戏中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

人类语言只是一种有限的交流工具, 它并不能充分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团体沙盘游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搭建一座桥梁, 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沙盘游戏有别于一般游戏之处, 恰恰在于其非语言性的特点, 揭示了沟通来自心理的深层影响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 而且意识只占1%, 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是在潜意识层面的, 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非言语沟通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有时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个人的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笑声等等都可以表达某种涵义。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 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 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沙盘游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中, 对应沙盘游戏的五大作用应注重以下几点做法, 这也正是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所在。

3.1 面对自己, 开放自己

团队中成员各有差异, 只有达成共识才是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 人们一方面想满足个人需求, 另一方面又要顾虑与别人的冲突,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而人员的复杂关系令沟通更加复杂化。借助沙盘和沙具, 团队成员开放自己, 与自我对话, 这也是团队沟通的首要条件, 让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 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只有以开放主动的心态去沟通, 才能赢得相互的理解, 创造团队的共识。

3.2 倾听他人, 关注他人

个体要想在团队中取得成功, 学会倾听是沟通的基本要求。沙盘作品最后的完美呈现, 往往与其中成员的“关注他人”、“大局意识”密切相关, 而这种人在沟通中也更能获得团队其他人的认可。一对一的沟通中, 可能一半时间用于倾听, 团队沟通中倾听他人的对象更多、时间更长, 非言语的体态、动作、表情等起到维持和调节沟通的作用。在无声的沙盘世界构建中, 团队成员从最初各自摆弄自己的玩具, 到察言观色配合他人动作, 最终共同配合完成和谐作品。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3]。抛开沙具的象征意义,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学会察言观色, 善于察觉别人的非言语信息并作出有效反应。倾听他人、关注他人意味着一个人对于沟通对象的尊重,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3 共情理解, 尊重接纳

良好的沟通必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这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沟通有个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你就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沟通不在于说什么, 而是在于怎么说, 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态度说, 只有共情理解才能心心相通。

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是建立在承认你和我原本就不完全相同的前提下, 是建立在承认你和我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基础上, 更是建立在我们不可以操控对方的基础上[1]。理解别人不容易, 被别人理解也不容易, 团体沙盘活动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彼此尊重、互相接纳的空间, 也是人际沟通和谐的重要因素。

3.4 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我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 往往只注重充分表达自我, 而忽视了解对方的真意, 因而产生矛盾和纠纷。沙盘游戏中的成员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 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人际关系的协调。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立场, 都有他考虑问题的角度, 所以我们只有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建议的合理性, 才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方真意的前提下, 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在沟通中进行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表达支持、理解、肯定的态度, 对于达成一致, 实现沟通的预期目的,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5 个人责任, 团队意识

在团队的执行过程中,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问题需要沟通, 需要交流, 只有不断沟通, 才能提高效率,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由于沙盘游戏采用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方式, 他们之间的交流不是直接的言语, 而是用玩具和动作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既避免了言语交流过程中自身形象遭受损害的威胁, 也有助于相互沟通的深刻化。沟通中个人责任更加突出, 团队意识更加明晰, 团体沙盘活动的治愈意义就在于此。

4 结束语

团体沙盘游戏用玩具来表达无意识, 在游戏中互动与融合, 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轻松、包容和接纳的空间, 搭建潜意识心理层面沟通理解的桥梁。通过制作一个共同的沙盘作品, 加深成员间的理解, 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协调以及自己对组织的责任和义务, 感受到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 从而促进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沙盘世界是沉默无语的世界, 但是它带给每一位团体成员相互间安全、尊重、信赖、接纳的感受和语言背后的深层思考。

摘要:沙盘游戏采用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方式, 蕴涵潜意识沟通理念。以团体沙盘活动为例, 解读沙盘的非言语沟通意义以及沟通的原则方法, 剖析人际之间关系处理中心理层面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沙盘,非言语沟通,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立君.NLP语言魔方:缔造共赢的高效沟通技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1.

[2]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培养举措下一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