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言语

2024-08-10

人物言语(精选3篇)

人物言语 篇1

一、引言

言语适应理论从70年代初由柴氏等人提出, 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的历史了。最初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式提出的, 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保持等交际策略的心理动机。后来柯氏和柴氏 (1988) 概括说, 除了研究有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保持构成的近似策略以外, 还应包括可理解策略和人际控制策略。

80年代以来的另一个发展是区分了主管适应和客观适应。主观适应就构成言语倾向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 而客观适应就成为言语适应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区别这点非常重要, 它就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这个区别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语言选择和语言变化的客观事实相比, 交际策略的主动性和社会评估更与我们对社会言语行为理论的感受和信念直接相关。而由于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保持被视为言语交际策略, 这样交际学理论和言语倾向行为理论获得了共同的理论目标和研究对象, 柴氏等在1987和1991年改称为“交际适应理论” (柯普兰德、柴尔斯, 1988) 。

二、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语交际策略

1、言语趋同

它追求的是获得对方的赞同、接受、喜欢和好感。增进理解和交际效果以及相互间的吸引力等。说话者调整自己的言语并且努力去说得与他的对话者的言语相似。要指出的是它们往往是相互吸引, 同时存在。在《红楼梦》中, 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喜欢, 彼此钟情。贾宝玉不喜欢所谓世俗的官宦仕途, 更不喜欢听到他所谓的混账话, 而林黛玉在和他说话时从来不会说那些混账话。这就达到了言语趋同的效果, 所以林黛玉和贾宝玉才会相互吸引, 彼此相惜。言语趋同又包括向上趋同和向下趋同。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为了靠近贾母就竭力调整自己的言语, 这就是向上的言语趋同, 而后当大家看贾母因为刘姥姥这种言语风格而开心时, 她们也放开矜持, 主动靠近刘姥姥的言语, 这就是向下的言语趋同。

2、言语趋异

它指的是交际中的一方使自己的言语或语体变得与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不同。言语趋异主要是为了保持说话人自己的身份特征和群体特征。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幕中, 刚开始时大家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 为了使自己和刘姥姥区别开来, 言语中也刻意注意区别。

3、言语保持或言语保留

适应理论的倡导者Giles把语言保留看成是语言求异的一种“亚型”。在语言趋异中如果说话者没有因为他的对话者的缘故而调整自己的言语, 或者说说话者主动拒绝或客观上无法做出调整。《红楼梦》中, 在贾元春回家省亲时, 她的所有亲人包括她的长辈亲人以及父母亲都要行跪拜礼。她的回应也是很官方性的话语。因为她所要努力维护的是一个中立的和被普遍接受的语言规范。再如电视台或者电台播音员的语言, 由于他与每一位观众或听众无法保持面对面的交流, 所以尽量保持中立, 维护规范。

三、特征

因为言语适应理论是研究言语交际中说话双方的心理机制, 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

1、主观性

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说话人得角度来看, 当进行交际活动时, 说话人会面临着各种情景, 说话者就会根据自己的目的或者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去选择并组织自己的言语。所以主观性和目的性紧密相连。在《红楼梦》中当王夫人责怪晴雯衣衫不整时, 袭人一心想要做贾宝玉的唯一的妾, 一直以来对晴雯颇有微词, 在此刻这个情景下, 她选择了能够满足个人利益达到自己目的的言语去回答王夫人, 最终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所以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但对自己, 而且对说话对象和交际情景也不断做出主观性评价。

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看, 对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保持的评估与受话人得主观体验紧密相关。穆拉克 (Mulac) 和豪斯 (House) (1988) 的研究表明, 言语交际中的地位和能力的评估等级并不与词汇的多样性有关, 而是与受话人的是否能感觉说话人是向上或向下言语趋同或言语趋异相关。向下言语趋同和向上言语趋异都获得了更高的评估等级。对交际中的一致性的评估等级与听话人感受到的说话人的努力相关。

适应的程度、话语的组织和构成原则、交际中的社会权势关系的建立和操作以及认知结构都受意识 (ideology) 的影响。

2、动态性

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交际过程的动态性必然引起语境因素的变化。交际的语境因素有可能出现主次更迭的情况, 各种语境因素在交际中的地位总是有落差的, 但这种落差不是固定不变的, 以前占主导地位的语境因素可能随着话题的变化和话语的进展而退为辅助地位, 反之一样。如《红楼梦》39回, 刘姥姥应邀来到贾母跟前“把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听”见贾母等人听着新鲜、高兴, 饱经世情的刘姥姥根据情境“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以迎合他们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心。正当她说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在大雪天抽柴草时, 贾府南院马棚着火了, 此事惊扰了贾母, 赶紧的口内念佛, 命人去火神前烧香。刘姥姥也只好中断话题。火救完后, 宝玉放不下那女孩, 忙问刘姥姥:“那女孩大雪地作什么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说:“都是刚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 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 再说别的罢。”刘姥姥便想了一篇, 编了一个观音送子的故事, 以说明“神佛是有的”, 结果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在这回的故事中, 刘姥姥一开始看贾母听得高兴, 便根据情境有的没有的开始编, 以此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后来情境改变, 后院失火, 贾母因柴草而不满, 刘姥姥却看出贾母对神灵颇为敬重, 于是便又编出了一个神灵的故事, 再次迎合贾母心意。由此可见,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言语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说话人根据不同的情境, 依据自己的交际目的来随时更改自己的言语内容和言语风格。

3、非对称性

因为言语和会话风格中的许多因素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说话人和受话人可能会改变不同的绝对量, 因此适应不必对称。比勒斯、克劳斯 (1988) (Bilous&Krauss) 认为, 在某一个情境中的适应方向以及对称性首先取决于交际双方关系的性质。因此, 在交际适应的过程中会出现过分适应 (over accommodation) 和适应不足 (under accommodation) 。由于适应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多向性的, 所以当说话者的话语超越了当时情境下的最大值时, 或者说“合适的”或“很协调的”的行为准则时, 就会产生过分适应。如庇护式语言和谦卑式语言。这种情形一般发生在上下级之间的交际过程中。如《红楼梦》中,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向凤姐请求接济, 当凤姐给刘姥姥一包银子一吊钱时, 刘姥姥是千恩万谢说道:“我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他怎样, 你老拔根毫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凤姐笑而不睬只命人把银子拿来。这里刘姥姥的殷勤热情并没从凤姐那里得到对称性的回应。凤姐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升到理论就是适应不足。指的是傲慢式的说话方式或回避说话, 也可以用来表明不给受话人在交际中足够的权力和空间。这就说明了没有足够的参与或关怀 (柯普兰德, 1995) 。但应注意区分过度适应和过分适应。过度适应是指在使用某一变项时超出了在目标语中所使用的频率, 而过度适应则和说话人心理有关, 可由认知显度解释 (耶格尔.德洛尔, 1991) 。

4、以受话人为中心

正如前面所讲的, 说话人的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是以受话人的言语特征为目标的。柯氏和柴氏 (1988) 说言语适应理论十分重视以受话人为焦点是受到了贝尔 (Bell) (1984) 的“听众设计” (audience design) 的启发。语言风格和语码的转换与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远近关系紧密相连。交际中队语式和语场的选择也是处于优先考虑受话人的结果。以受话人为中心可以大大扩展适应理论对社会语言策略的研究范围。说话人言语风格的变化更多的是因为受话人的各种改变而改变的。受话人的心理、表情以及社会地位等等都可能影响说话人的言语选择。

四、结论

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分析研究, 更好的认识了言语适应行为理论。这将有益于我们对言语适应行为理论的理解, 更好的将此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求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也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将此理论应用于我们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摘要:言语适应理论主要用于解释言语风格变化中的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保持等焦急策略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因素。它突出强调受话人对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目的是要解释各种社交场合中人们言语变化的动机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在《红楼梦》书中, 人物在交际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广泛使用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言语维持等交际策略, 而这些也充分反映了言语行为理论的特性即目的选择性、动态性以及非对称性。

关键词:言语适应行为理论,红楼梦,交际策略

参考文献

[1]Coupland, N.&Giles, H.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s of Accommodation[J].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Vol.8, 1998, No.3/4.

[2]Bradac, J.J.et.al, Lexical Diveristy and Magnitude of Convergent verus Divergent Style Shifting:Perceptual and Evaluative Consequences[J].Language and Pragmatics, VOL.8, 1988, NO.3/4.

[3]Atkinson, K.&Coupland, N.Accommodation as Ideology[J].Language and Pragmatics, VOL.8, 1988, NO.3/4.

[4]Bilous, F.R.&Krauss, R.M., Dominance and Accomodation in the Conversational Behaviors of Same and Mixed-gender Dyades[J].Language and Pragmatics, VOL.8, 1988, NO.3/4.

[5]Coupland, N.Accommodation Theory[C], in Verschueren, Handbook of Pragmatics, Amsterdam:John Benjiamjins Publishng Co.1995.

[6]Yaeger Dror, M.Linguistic Evidence for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Hyper accommodation or by singers from a Mizrahi Background[J]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Vol.11, 1991, No.4.

[7]Bell, A.Language Style as Audience Design[J], Language in Society13, 1984:145-204.

人物言语 篇2

1 理论框架

作为一种旨在修复遭到破坏的人际关系的言语行为, 道歉和礼貌是密不可分的。该文将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理论基础, 分析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

Leech在对Grice的合作原则的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他认为, 要知道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让听话者去意会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就是因为礼貌。礼貌原则包含有六项准则:得体准则 (Tact Maxim) 、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 、赞誉准则 (Approbation Maxim) 、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 、一致准则 (Agreement Maxim) 、同情准则 (Sympathy Maxim) 。

Brown&Levinson在Goffman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礼貌最具影响力的面子理论。Brown&Levinson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 (Positive face) 和消极面子 (Negative face) 。所谓积极面子, 指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所谓消极面子, 指有自主的自由, 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丢面子。Brown&Levinson认为很多言语行为本质上就是威胁面子的。做出道歉会威胁说话人的积极面子, 接受听话人的道歉会威胁说话人的消极面子。同时, 他们又提出了五种“面子“补救措施: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的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策略。其中, 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被主要用来实施道歉。积极礼貌策略用来减轻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威胁, 消极礼貌策略用来减轻强加性。Brown&Levinson认为道歉是一种消极礼貌策略, 因道歉威胁了道歉人的面子。

综上, 该文将道歉策略作出如下分类, 来分析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

1) 积极道歉策略: (1) 直接道歉; (2) 承担责任; (3) 解释; (4) 提供补偿; (5) 表达关心; (6) 保证克制。

2) 消极道歉策略: (1) 直接或含蓄否认错误; (2) 找借口; (3) 归咎他人; (4) 解释否认; (5) 说教。

2 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分析

公众人物 (Public figure) 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 大致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公益组织领导人;文艺界、娱乐界、体育界的“明星”;文学家、科学家、知名学者、劳动模范等知名人士。当公众人物发表了不合时宜的言论或做出不当行为时, 他们必须要公开作出道歉来缓解或消除外界评论的压力。

2.1 积极道歉策略

1) 直接道歉。这种道歉策略使用与致歉相关的动词直接表达歉意, 如使用apologize, be sorry, excuse等, 来表达道歉人的后悔之情。

例1 2006年, 美国演员梅尔·吉布森因酒驾被捕。在拘留期间, 他使用反犹太人和种族歧视的话语侮辱执勤警员。下面是他对此事的公开道歉:“I want to apologize specifically to every one in the Jewish community for the vitriolic and harmful words tha I said to a law enforcement officer the night I was arrested on a DU charge.”

道歉中可以发现直接道歉词, 显示了他对自己冒犯行为的真诚歉意。直接道歉策略符合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多让自己吃亏。此外, 吉布森也牺牲了自己的消极面子补偿听话人的积极面子。直接道歉策略显示了道歉者的懊悔和承担责任的真诚, 因此更可能获得公众的原谅。

2) 承担责任。使用这种道歉策略时, 说话人通过承担冒犯行为的消极后果和责任来表达歉意。

例2 2010年2月19日, 泰格·伍兹在陷入性丑闻后, 发表了以下道歉:“The issue involved here was my repeated irresponsibl behavior.I was unfaithful.I had affairs.I cheated.What I did is no acceptable, and I am the only person to blame.”

伍兹在道歉中五次使用第一人称直接承认自己的冒犯行为, 并通过“I am the only person to blame.”这句话承担了所有责任。此策略符合慷慨准则和一致准则,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和尽量增加双方一致。同时, 此策略也补偿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 因为承担责任对说话人来说是一种威胁面子行为。通过承担责任, 道歉者可以安抚受害者, 甚至因正直诚实的性格赢得公众的好感。

3) 解释。道歉者对自己的冒犯行为作出解释。这种道歉策略可以直接的或含蓄地使用在可原谅或可理解的冒犯行为中

例3 2012年1月, 英国模特凯蒂·普莱斯的前经纪人内维尔·亨德里克斯为有人向媒体泄露凯蒂的虚假和保密信息道歉。“The reason why I apologized to Katie Price was that certain people you had worked with were feeding untrue and damaging stories to the press without my or Nicola Partridge knowledge.”

亨德里克的解释了他为何道歉。解释策略通过提供合理原因为道歉者获取同情, 符合同情准则。此外, 一个有合理原因的解释也可以纠正道歉者所犯下的错误, 而且如果受害者认为解释合理的话, 也会适当给予原谅。

4) 提供补偿。道歉者愿意为给受害者所带来的伤害提供金钱、实际行动或其他形式的补偿, 以缓解受害者的物质或精神损失。

例4 2008年, 莎朗·斯通发表中国四川地震是“报应”的言论引发各方强烈抵制, 其代言品牌迪奥中国向中国媒体转发署名为其经纪人Karen Sellars、只有中文没有英文原文的致歉信。“我再次强调, 我愿意积极参与任何关于中国地震灾害的援助活动, 并尽全力帮助受灾的中国人民。”

莎朗·斯通说自己愿意通过参加援助活动这种补偿形式来帮助中国受灾人民。提供补偿策略符合慷慨准则, 受害者的积极面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偿。然而, 这种道歉策略必须符合道歉者的未来行动, 即道歉者必须在日后兑现他的承诺。

5) 表达关心。道歉者向感情受到伤害的受害者表达关切之情。

例5 2009年, 美国乡村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于MTV音乐录影带颁奖礼为获得最佳女歌手MV致词时, 饶舌歌手坎耶·韦斯特突然冲上台夺去她手中的麦克风说:“Yo Taylor.I’m really happy for you.I’m gonna let you finish but Beyonce had one of the best videos of all time, one of the best videos of all time!”他的鲁莽行为让他的事业一落千丈。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道歉:“I’m so sorry to Taylor Swift and her fans and her mom.I spoke to her mother right after and she said the same thing my mother would’ve said....I’m in the wrong for going on stage and taking away from her moment!I will apologize to Taylor tomorrow.”

从坎耶·韦斯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给泰勒带来的伤害所表达的关切。此策略符合同情准则, 即道歉者试图增加双方的同情和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 受害者的积极面子得到了补偿。这种道歉策略显示了道歉者的真诚, 因此容易获得公众的谅解。

6) 保证克制。道歉者承诺类似的不当言行不会再发生。

例6 2009年, 美国奥运会游泳冠军迈克尔·菲尔普斯为吸食大麻发表道歉。“I’m 23 years old and despite the successes I’ve had in the pool, I acted in a youthful and inappropriate way, not in a manner people have come to expect from me.For this, I am sorry.Ipromise my fans and the public it will not happen again.”

这种道歉策略符合同情准则, 因为道歉者通过保证这类错误不会再犯向公众请求同情和原谅。此外, 道歉者用表达自己的懊悔和未来的行动补偿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

2.2 消极道歉策略

7) 直接或含蓄否认错误。道歉者不直接承认错误, 含混拖延, 回避谈论, 顾左右而言他。

例7 2006年, 美国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什·林堡的道歉是此类无意义道歉的代表案例。他在节目中对听众说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加拿大演员迈克尔·福克斯是在夸张他的帕金森综合症的病症, 根本是在演戏, 并且模仿迈克尔, 头和手臂不断地晃來晃去。这不但伤害了迈克尔, 也伤害了其他帕金森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但他回应说:“I will bigly, hugely admit that I was wrong, and I will apologize to if I am wrong in characterizing his behavior on this commercial as an act.

尽管拉什承认他错了, 但是他以除非他模仿演员迈克尔这件事是错的为理由含蓄的拒绝道歉。这种策略违反一致准则, 因为在他的行为是否具有冒犯性这件事上, 他本人和听话人的观点是有分歧的。同时, 也违反了同情准则, 因为听众对道歉者的反感加深了。拉什牺牲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 保留了自己的消极面子。这种道歉不会被公众接受。

8) 找借口为了推卸责任, 道歉者为他所犯的错误找外部原因, 而不是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

例8 2008年6月4日, 莎朗·斯通再次在采访中为自己对汶川地震的不当言论道歉。“Yes, I misspoke.I could not be more regretful of that mistake.It was unintentional.I apologize.Those words were never meant to be hurtful to anyone.They were an accident of my distraction and a product of news sensationalism.”

莎朗·斯通把她所犯的错误说成是“意外”, 认为不当言论的发生是因为她分散了注意力, 是新闻追求轰动效应的产物。这表明她只是在为引起的麻烦道歉和感到悔恨, 而不是为她的冒犯性言论, 模糊了道歉的本质。找借口策略违反一致准则, 因为借口不是听话人想要听到的内容, 同时她虚伪和自以为是的态度也违反了谦虚准则。尽管道歉者的消极面子得到了挽救, 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没有得到补偿。莎朗的道歉没有换得中国人民的原谅, 她本人和她的电影再次出现在中国也几乎不可能。

9) 归咎他人。道歉者把过失的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而不是自己为错误负责。

例9 2006年, 约翰·克里宣称他试图拿乔治·布什的智力开玩笑, 但却因此引祸上身。他说:“You know, education, if you make the most of it, if you study hard and you do your homework, and you make an effort to be smart, uh, you, you can do well.If you don't, you get stuck in Iraq.”事后, 他的这番言论被认为是在侮辱美国军队的战士们。他被迫为此作出如下道歉:“I sincerely regret that my words were misinterpreted to wrongly imply anything negative about those in uniform.I left out one word.I left out the word'us.'They got'us'stuck.Instead of that, I said, 'They got stuck, 'and they're taking advantage of it.”

尽管约翰·克里承认了错误, 但他没有为此承担责任。他责怪他人“利用了”他的口误, 而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才是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归咎他人策略违反了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因为道歉者让他人而不是自己吃亏。约翰·克里没有补偿受害者的积极面子, 因为他没有牺牲自己的消极面子。这个不真挚的道歉没有满足他被他伤害的人们。

10) 解释否认。道歉者不承认他所犯下的错误, 并为拒绝承认提供解释。

例10 2008年, 陈冠希在记者招待会上为艳照门事件道歉。“I admit that most of the photos being circulated on the Internet were taken by me.But these photos are very private and have not been shown to people and are never intended to be shown to anyone.These photos were stolen from me illegally and distributed without my consent.”

陈冠希在道歉中澄清说他无意传播艳照, 但这解释不了他已经犯下的错误。相反, 它的目的是为了拒绝承担责任, 并把责任转移到散播艳照的人身上。这个策略违反了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因为它强调了让自己受益、让他人吃亏。道歉者自己的积极面子得到了保留, 受害者的面子却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这样的道歉不但不能获得受害者和公众的原谅, 而且会引起公众对他的反感。

11) 说教。道歉者用自己所犯的错误为例, 教育别人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例11在向陷入艳照门事件中的其他受害者道歉时, 陈冠希用自己的错误教育年轻人。I know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look up to many figures in our society.And in this regard, I have failed.I failed as a role model.However, I wish this matter will teach everyone a lesson.To all the young people in our community, let this be a lesson for you all.This is not an example to be set for you.

作为公众人物, 陈冠希确实有责任向社会宣传核心价值观。但是, 在这种场合下, 陈冠希用说教把公众的注意力从错误本身转移到了它的教育意义。说教策略只能适用于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 如父子、师生等关系中。因此, 陈冠希的说教似乎把公众人物的地位凌驾于公众之上。这种道歉策略违反了赞誉准则, 因为道歉者没有试图贬低自己。同时, 尽管道歉者为自己赢回了消极面子, 受害者和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却没有得到补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积极道歉策略在公众人物的道歉中更容易被受害者和公众接收, 而消极道歉策略没有表现出公众人物的懊悔和诚意, 因此得不到公众的原谅。此外, 两个或多个道歉策略的组合使用可以增强道歉者的语用效果。最后, 成功的公众人物道歉都符合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的道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同时, 愿意用牺牲自己的消极面子补偿受害者和听话人的积极面子的公众人物会获得更好的道歉语用效果。

摘要:道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维持和挽救人际关系的一种言语行为。该文选取了公众人物这一与以往不同的研究对象, 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研究基础, 旨在透过公众人物的道歉语探究不同的道歉策略及其语用效果, 并指导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选取最有效的道歉策略, 从而达到预想中的交际意图, 完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道歉策略,公众人物,礼貌,面子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Clarendon Press, 1962.

[2]Searle J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3]王梅.国外道歉与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人物言语 篇3

我们知道, 到了高年级, 写人不再是为了表现人物表征, 而在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特征。其中紧扣人物印象, 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选材构思, 比如何具体描写显得更重要。因此在课例实践中, 我以写心中的体育明星为抓手, 训练学生围绕人物印象进行选材的能力。为了暴露学生的错误, 产生思维冲突, 我先出示了斯诺克大师丁俊晖的比赛脸部特写, 不做任何指导, 让学生盲写。由于学生不懂得围绕印象来写, 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将丁俊晖的脸部器官逐一作了描写, 而没有任何习作意图。外貌描写如同相机拍照, 面面俱到。在学生暴露错误之后, 我借机引导讨论, 写人不是美术素描, 要有目标意识, 紧扣对人物的印象来写。接着, 我指导学生结合台球赛事谈谈对丁俊晖的印象, 并围绕其冷静、专注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脸部特征来表现, 结果多数学生都聚焦到了丁俊晖打球时的眼神, 如炯炯有神、目光犀利等语句学生脱口而出。可见, 学生并非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 而是缺乏写作意图、缺乏选材的思维能力。当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 有了恰当的选材意识, 多数学生的人物描写自然能够生动鲜活。

人物外貌描写需要围绕中心印象进行选材, 选择合适的外形特征进行描写, 同样, 其他描写亦是如此。比如还是这节课例, 我以选材为主线贯穿整个目标, 在之后的动作描写指导中, 我也通过视频观看、错例对比、交流思辨等方式, 引导学生明白在写动作的时候, 也和写外貌一样, 不能什么动作都写, 而应围绕你所要表达的印象, 选择合适的动作去写。如在视频中, 丁俊晖在紧要关头有到一边“喝水”的动作, 这是一个关键性指导素材, 我以主干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是的, 喝水的确是他比赛时的一个动作, 那么你原本想要表现对他的什么印象?既然你是想表达这个印象, 那么你待会写的时候, 想不想写喝水, 为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印象进行选材训练。在交流中, 有些学生想表现丁俊晖的百发百中, 就不会选择这个动作;有些学生想表现丁俊晖的从容淡定, 就会选择并放大这个动作。在这一思维节点上, 再一次强化了学生的目标意识与选材意识。

【人物言语】推荐阅读:

间接言语06-10

言语指导07-02

言语表达07-23

言语信息07-27

言语互动08-24

言语分析09-07

言语模式09-18

儿童言语10-09

非言语10-27

道歉言语行为05-16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下一篇:传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