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交际言语

2024-09-22

女性交际言语(共7篇)

女性交际言语 篇1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文明与和谐的交流方式更加受到人们的亲睐。就交际言语来看, 女性的言语普遍被认为比男性更得体, 也更为人们所接受。而女性的交际言语之所以得体,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句法的模糊性。因此, 研究女性交际言语具有指导言语交际的重要意义。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基础, 从句法层面着手, 分析女性交际言语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 旨在提出如何使用得体语言、促进人们友好交流的建议。

二.女性交际言语的模糊性与礼貌原则

语言具有许多特征, 如以索绪尔 (Saussure)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把符号性和系统性看作语言的本质特征, 以乔姆斯基 (Chomsky)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具有转换生成性。自1965年美国札德 (Zadeh) 教授于《信息与控制》杂志上的“模糊集”一文问世后, 语言的模糊性引起了不少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

不少学者认为, 女性交际言语中模糊语言的使用违背了格莱斯 (Grice) 的合作原则, 如质量原则和方式原则, 违反这些原则的原因则是出于礼貌。英国人类学家布朗和列文森 (Brown&Levinson) 于1978年首次提出礼貌原则, 并于1987年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该理论。新理论包含了三个概念:面子、威胁面子行为以及礼貌策略。语言学家利奇 (Leech) 从语言学角度出发, 对礼貌原则进行了重新归纳和分类:机智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同意准则和同情准则。下面我们就将通过探讨女性交际言语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 分析女性是如何遵守礼貌原则和使用得体语言的。

三.句法结构的模糊性

女性交际一般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 注重细节和情感交流, 其句法结构主要体现为祈使句、虚拟结构、附加疑问句和话语标记语。

(一) 祈使句 (Imperative structure)

祈使句是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 也被称为命令句。在男性的交际言语中,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Give me the pen.”或者“Come here on time.”而在女性交际言语中, 我们更常听到的是“Give me the pen, please!”或“Can you give me the pen?”或“Could you give me the pen?”不论是从语言表达还是口气方面, 都比男性要委婉客气得多, 更为听话人所接受, 但实际意义上并无区别。这种祈使句模糊语的使用, 使女性在交际中显得更礼貌, 给人一种注意细节、彬彬有礼的感觉。

当一位女士邀请一位朋友参加聚会时, 她往往会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the party this weekend?”而不是“Come to the party this weekend.”哪怕是关系密切的邻居, 她们也趋向于使用前者来进行邀请。这样的交际言语的使用, 符合了礼貌原则中的机智原则和赞誉原则。

(二) 虚拟结构 (Subjunctive structure)

虚拟结构是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 用来表示非真实的假设, 或表示命令、建议或说话人的主观愿望, 还可表示惊奇、惶惑、怀疑、不满等。女性交际言语中虚拟结构的使用, 使其在交谈时, 尤其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建议或者请求时, 减少命令和武断的意味。例如在女性交际言语中我们经常听到的“If I were you, I would…”“I I was there, I would…”这样的虚拟结构既得体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意思, 又不失礼节, 达到了委婉地表达说话人建议和看法的效果, 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机智准则。

(三) 附加疑问句 (Tag question)

附加疑问句是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疑问, 起证实作用, 一般用于证实说话者所说的事实或观点。Lakoff (1975) 认为, 女性更喜欢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附加疑问句, 因为附加疑问句可以减少语气肯定的力度。例如“Let’s go shopping, shall we?”表示委婉的建议或是征求听话者的意见, “This one is better, do you think so?”表示征求听话者的意见。有时尽管她们认为某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却还是会用“He is a gentleman isn’t he?”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免别人认为自己武断。

(四) 话语标记语 (Discourse markers)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女性交际言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多表现为弱化话语语力的话语标记语, 主要表现形式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和感叹语, 如“perhaps, some, about”或者“well, you know, like”等等。例如, 在回答“Will you come to see me next week?”这样的问题时, 女性往往会在答案前加上诸如“perhaps, maybe”这样的词, 用“Perhaps I will.”来回答, 或者“Maybe I will, but I’m not sure.”既不过于肯定, 又不会伤害主人的面子。话语标记语的大量使用, 是女性交际言语中句法模糊性的特色, 遵循了礼貌原则。

四.结语

本文从句法的角度, 探讨了女性交际言语的模糊性。女性使用模糊语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使表达更委婉含蓄, 更易于被听话者所接受, 符合了礼貌原则。英语学习者应该注意语言使用中不同性别的差异, 从而更加得体地使用语言。

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与男性相比, 女性交际言语中模糊语的使用更为普遍, 其目的在于使语言更委婉, 表达更得体, 更易被听话者所接受。本文通过探讨女性交际言语中句法结构的模糊性, 分析女性如何遵守礼貌原则和使用得体语言。

关键词:模糊性,句法,女性交际言语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何自然等.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言语交际与社会生活 篇2

一、言语交际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在哪里?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都是从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3]的言语交际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能够彼此通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 能够听清理解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千百万人在交际中个人言语千差万别, 要使用大家通用即能听懂的音义结合话语, 否则就无法进行交际, 因此言语是对社会交际中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 任何个人言语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具体运用或个别的体现, 语言学界早就有定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二、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一) 语言与说话的关系

普通人通常将语言等同于说话。但实际上, 从专业角度讲, 语言是不能与我们日常交流说的话画等号的。语言来源于说话, 是从话语中剥离出的高层次的规则。[4]它包括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三大内容。我们可以说, 话语是语言机器生产的产品。人能够说出的话一定是无限的, 而这些话的组成规则则是有限的。基于上述原因, 为了保证一定范围内社会交流的有效性, 避免别人听不懂, 就必须在说话时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

(二)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由于语言与说话两者之间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语言也具有社会性,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时, 能否使用语言, 也是智能生物的重要判别标准。虽然人类交往也有着诸多种类的非语言手段。譬如, 面容、眼色、动作、身姿等。虽然在大的范围来看, 身势与手势所表达出的意义大致相当, 但是在某些时候不同民族的相同手势与身势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动作都是伴随着语言出现的。由于这些非语言辅助手段在实际交往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社会语言学在讨论人类语言交际手段时, 常研究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和语言交际手势一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其发挥的实际作用远没有语言那样强大。

三、言语交际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 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概念。他说的能力只是抽象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心的一种天赋功能,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天生的, 而且同属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两大体系中。不同地区、民族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以及历史观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逻辑习惯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区别。譬如, 直觉以及具体现象是东方人关注的内容, 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语言较形象, 但是大多不够准确。而西方人对逻辑性、条理性都非常重视, 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多是功能性且描述准确。东方语言重意境, 句子中主要是靠语意逻辑进行衔接。西方人对逻辑、形式以及句子上的衔接比较重视, 因此描述多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与准确性。语气上中西方的表达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使得中西方的人在对同一件事物进行描述时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言语交际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由此产生社会效应, 社会的价值、经济、政治、科学的种种原因也对言语交际接触所引起变化, 相互依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言语交际和社会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阎静.论言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2) :286-287.

[2]白鸽, 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6) :423-424.

[3]顾海芳.言语交际中的动态语境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524-525.

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 篇3

在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 语用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语用学”这一名词是由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 (Morris, C.) 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他指出, 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即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其中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人怎样运用某种语言符号去进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句法学以语义学为前提, 而语义学则是从语用学抽象出来的, 所以语用学是符号学的基础。语言学家蒙塔古 (Montague, R.) 指出, 语用学不同于语义学之处在于:它不仅着眼于语义解释, 而且考虑到使用语境。1977年, 荷兰《语用学杂志》主编泼浪德和麦埃在副题为《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社论中认为, 语用学是语言使用的科学, 它的内部是指制约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 它的外部是指语言的具体使用及使用者。因而, 语用学的定义是“决定语言实践 (使用和使用者) 的条件的科学”。他们所提到的语言实践的条件实质上都是语境。王建平在《语言交际中的艺术一语境的逻辑功能》一书中指出, 语用学的实质问题就是语境问题, 它实际上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作用的新学科。何自然先生在《语用学概论》一书中指出, 语用学, 即语言实用学,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由此可见, 语境在语用学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言语交际不能脱离其交际所处的环境, 否则无法交际。这是因为, 第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基本的手段。语言不是凭空产生并一成不变的东西。语言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根源。语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其所指才具有实际意义;语言也必须联系这些语言之外的因素即语境, 才能进行交际;第二, 语言本身的某些特点也决定了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多数语言的词汇都具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本来意义和引申意义。在英语中, 不同的语境, 同一个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在某些特殊的语境里, 有些词还会出现与其原意虽有联系, 但又相去甚远的另外含义。语句中出现一个多义词, 应该取何义舍何义, 只有依语境而定。例如, “He'slikeafish”这个句子有三种含义。如果是在酒会上说这句话, 那他就是豪饮者;如果这句话对游泳者而发, 那他就是个游泳能手, 像水中鱼儿一样;如果这句话用来比喻人的性格, 那他就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明确了语境, 我们就可以恰当地理解一句话的意义;第三, 言语交际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言语交际又无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不考虑语境而生搬硬套语言形式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尤其是在跨语种交际时, 则更应该重视语境因素。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传统, 在一种文化里意义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一个词, 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则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例如, 英语“Mister”不仅有“先生”之意, 还有“丈夫”的意思。一个女性如果不了解它的丰富含义和使用的杨合, 在英美人面前使用这个词, 就有可能造成误会。基于这个事实, 在进行言语交际时,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语言外的因素, 如交际的对象及背景、交际的性质和目的、交际所涉及的社会、文化、习俗等背景, 以采用适当的言语形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使用目的和环境。否则, 可能达不到交际目的, 甚至会彻底失败, 可见语境之于言语交际的重要性。联系语境, 语言就能更充分地准确地表达意义、传递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研究 篇4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曾从人类学的角度高度严格地把人类活动归纳为十大类型,并称之为基本信息系统。这些基本信息系统包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谋求生存、两性表现、领土获得、时间、学习、游戏、防卫和利用环境[1]。在这些基本信息系统中,只有第一个系统用到语言,其他的系统都用到了非言语形式。这就是非言语语符号信息系统。

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是这样定义非言语语的:“非言语语指的是包括言语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和意义。[2]”

所谓非言语语,就是除了语言,用体态、眼神、手势、外貌、服饰、空间、距离、环境等方式来传达信息的方法。

非言语语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所谓生物性是指任何种族、任何民族人们所具有的表达某种情感的生物特征。例如人在高兴时会微笑,伤心时会哭泣,生气时会喊叫等等。社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环境、人际交往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它渗透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因此,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人们所传达的非言语语具有不同的含义。

2 非言语语表达的含义

(1)同样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相同含义。

不同文化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也包含着人类的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各种文化中总是存在着共同的相通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对于结婚,人们总是要举行各种仪式加以庆祝;有人逝世人们会表示哀悼;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发出的警报声告诉人们有紧急的事情发生;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象莫扎特的音乐、卓别林的无声电影、梵高的油画受到了世界上不同文化人们的欢迎。

(2)不同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相同含义。

在不同的文化中,不同的非言语符号表达相同的含义。它们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在认识上的相通之处。人们见面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礼仪形式:中国人通常点头、微笑或者握手;日本、韩国人喜欢鞠躬;欧洲人喜欢拥抱接吻;在印度、泰国,男子向主人表示问候是要双手合十,切不可双脚并拢鞠躬敬礼,也不能紧握主人的右手。比如让别人过来,中国人通常掌心向下,手指弯曲摆动,而英国人喜欢掌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笑话别人出丑,中国人会用食指在自己脸颊上划几下,而英国人用两只手的食指指背互擦。

(3)相同的非言语行为表达不同的含义。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一种社会文化中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而在另外一种社会文化中却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类问题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理解上的障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传达思想,表达感情。英美国家的人比较注重目光的交流,而且交流的时间长且频繁。他们认为目光交流表示对对方的说话内容感兴趣,自己非常认真地在聆听,否则则认为是缺乏诚意、逃避或羞愧。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重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

大多数国家都习惯肩并肩、目光朝前,边走边谈的交流方式。而阿拉伯人交谈时要正面向对,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谈话时转过脸看别的地方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微笑是一种常见的表情。中国人和很多欧美国家的人们通过微笑向别人表示友好和礼貌。在日本向陌生人微笑则可能被认为是变态或不讲礼貌的人。阿拉伯人看到许多人朝自己微笑会感到不好意思。

(4)相同的非言语行为表示相反的含义。

同一种非言语行为由于宗教、信仰、文化的不同往往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含义。这种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产生冲突,特别是在政治交往和商务交流中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

(5)非言语行为的空缺。

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语行为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因而文化的空缺会使人们在交际中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例如日本人在为难时常常用手挠头并发出“嘶”的声音,别的文化的人就不解其意。中国人有男左女右的传统观念,这是一种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映,西方人不能理解。美国人用耸肩、摊手来表示不知道、没办法或无可奈何,而中国人没有类似的动作。

3 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调整非言语语促进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积极地调整自己的非言语语来促进交流,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确保人际间的交流顺畅。由于非言语语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针对所处的不同的交流对象与群体,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非言语语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交流的进行。一个人离开了原来的社交圈子,面对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交群体,就要尽快地调整对这个圈子来说不合适的非言语语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融入能力。[3]现在在一些社交场合,中国领导人也会与外宾拥抱表示欢迎。西方人也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亲吻。这些都表现了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非言语语,从而达到促进交流的目的。在政治和国际商贸领域,守时、诚信、注意倾听等都是积极的非言语行为。迟到、轻浮、漫不经心等都是消极的非言语行为。我们应注重积极非言语语的培养,避免消极的非言语语。因此信息的发出者应该确保发出的非语言信息能强化语言的作用,而信息的接受者则要密切关注对方的非语言提示,从而全面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4]。

(2)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的非言语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非言语语来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消极的非言语语来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同事热心地向你推荐某一商品,虽然你不感兴趣,但碍于面子又不可直接拒绝。这时你可以着急的看看手表说:“对比起,我要见个客户,改天聊”,或者打开稿子对他说:“领导着急要材料,做完我去找你”。这样既可以打发别人走,也不伤他的面子。调整自己的非言语语,准确分析别人的非言语行为传达的信息,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交际的重要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非言语语是交际的重要手段。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差异,非言语语方式是多样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积极调整非言语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增强交流的效果。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是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认识非言语语的异同,在交际中积极调整非言言语,确保人际交流顺利进行,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语,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Edward T.Hall.The silent Language.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Hsu,Francis L.K.Americans and Chi-nese[M].Passage to difference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女性交际言语 篇5

有幸得以在新西兰进行了为期6周的语言及教学法培训, 期间有机会与英语国家的人士近距离沟通, 长时间切磋, 在言语交际上闹了不少笑话, 却因此学到不少书上未曾接触的知识。现在就在新西兰学习期间的一些语用失误的实例进行分析,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1.1 习俗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由于不同的

历史背景, 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在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每天早上房东送我们去学校, 在车上我们都会谈论到天气。

房东问我, “Do you mean I am kidding?”我吓了一跳, “No, I mean I quite agree with

原来, “Yeah!”字面上的意思是“诚如你所言”, 潜在的含义却是“没这回事!”, “想都别想!”这类完全相反的意思。

这种状况下, 之后的语句一般而言意义也完全相反, 所以很容易混淆。

Yeah!It is a fine day!的意思讽刺意味很重。

有一回我们和房东在看一个娱乐节目, 看谁能够最后得到最终的胜利。我告诉房东, “She said she would win the game!”房东不屑地说, “Oh, sure!”我觉得语气不对, 就进一步确认, “Do you really think she can do it?”房东说, “Of course she can, when pigs fly.”我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sure.”也可以表示“不可能。”

别人有事相求, 爽快地答应“sure!”, 让人觉得没问题。但有时表示“根本不可能”。

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要依据当时的情况及说话者的表情来判断。

如果有疑问, 最好要询问一下。反问非但不会失礼, 还是学好英文的秘诀之一。

1.2 价值观念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

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对于禁忌和私事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

在新西兰是有一次吃过晚饭房东的儿子来看她, 见面后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I was promoted by my boss.”我和同事立刻表示祝贺, “Congratulations!You are lucky!”没想到房东的儿子听后非常尴尬。房东解释道, “He

原来“You are lucky!”是用在中了彩票等运气好的状况, 用来恭贺对方“真是太好了”的话语。

因此, 对于努力工作, 赢得升职的人士并不是恰当的形容, 会让人觉得只是靠“运气”才成功。

表示恭贺直接用:“Congratulations!You earned it!”或“Congratulations!”就好。

虽然新西兰人不吝惜赞美别人, 不过会根据具体事迹来赞美。因此对于不了解房东的儿子的我们而言, 说, You earned it!显得很空泛。这种情况下“Congratulations!”就足以表达心意了。

在新西兰学习时, 是住在当地的居民家里 (homestay) , 住在同一家的有两位同事, 由于朝夕相处, 感情日益加深, 自然成了好朋友。因此, 经常在介绍对方是加上一句“we are intimate.”但房东却一脸狐疑地看着我们。“Did you mean to say you are close friends?”我们还是不了解到底哪里出错。“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close′and′intimate′?”房东笑着说:“′Intimate′does mean very close, but it could imply more than a friendly relationship.In many cases it even implies a sex-

原来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很多关系 (relationship) .business relationship或working relationship是工作上的关系;friendly relationship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此外meaningful relationship意味着更深层的关系。可以用在交情很深的朋友, 也可以表示论及婚嫁的关系。

1.3 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

英汉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角度, 对同一件事情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 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不同。

我们在新西兰的房东非常热情, 每隔几天会把我们的衣服拿去洗好, 烘干。所以当她说, “I just did the laundry for you.”时, 我和同事觉得麻烦她了, 不好意思。于是我们会说, “Oh, you did?I am sorry.”而房东却开玩笑地说, “You have nothing to sorry for.”

原来, 因为麻烦别人而觉得“不好意思”和“I am sorry”是有差异的。在此“I am sorry”丝毫没有感谢的含义在里面, 会让对方认为是“太遗憾了”, 而显得过意不去。

致谢时只要说: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rouble! (麻烦你了, 真不好意思。)

Thanks in advance! (提前致谢!书面)

我们早已知道在被别人赞扬时, 要大方接受, 但想要将心态从“没这么好”调整到自然地说“Thank you!”并不容易。虽然老生常谈, 但在不知不觉中还是会犯错误, 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本想谦虚一下, 没想到差点被人误会是在责备对方不说实话。被赞美时, 即使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 也要感谢对方的心意。大方接受并更加努力, 对方也会觉得开心。

2 加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英汉文化差异的教育, 以减少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

2.1 采用文化旁白的方式进行文化教学

所谓文化旁白, 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见缝插针, 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西方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讨论。

2.2 采用同化法进行文化教学

女性交际言语 篇6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工具, 但人类之间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语言这唯一的形式, 伴随着语言出现的还有一系列非语言交际形式, 如表情、手势、动作等, 甚至也会依靠一定的环境、时间、空间、颜色、气温等。Schweda指出, 对话语的理解, 不仅依赖于话语的言语特征, 同时还取决于特定语境内的非言语特征。 (曹合建, 1997) 因此, 了解人类各种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形式及功能, 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2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和分类

毕继万认为“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 (毕继万, 1999) 李杰群认为“除语言之外的交际手段称之为非语言手段。” (李杰群, 2002) Samovar的定义:“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 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生成, 也可由环境造就”。 (高蕊, 2009)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分类, 最早的时鲁希和基斯指出的根据非语言交际的基本成分进行的分类, 如手势语言、动作语言、客体语言。纳普根据有关研究分为七大类:身势动作、体语行为、身体特征、体触行为、副语言、近体距离、化妆用品和环境因素 (毕继万, 1999) 。李杰群根据信息载体分为表情、动作、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 (李杰群, 2002) 。而云贵彬在《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将其分为身体语、动作和表情、眼睛的使用方法、副语言、时间、空间和距离、色彩等 (云贵彬, 2007) 。

毕继万从跨文化交际出发, 借鉴中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 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以进行中外对比研究: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 (毕继万, 1999) 。笔者认为毕继万的分类方法比较合理有效, 既包含了具有直接交际作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体态语和副语言) , 又有具有间接交际作用的言语手段 (客体语和环境语) 。

下面笔者将从毕继万的分类出发, 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这四个方面探讨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3 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 体态语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毕继万, 1999) , 如表情、姿势、动作等。表情主要指的是面部表情, 由于文化的差异, 各个国家的人们在交往中的表情及其所指代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如在一些国家, 点头表示同意、赞同, 而在有些国家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否定, 摇头表示肯定。还有些国家, 用眉毛、眼睛的一些变化表达是与非。在中国等一些东方国家, 通常对赞美自己的话表现出害羞否定的表情以示谦虚, 西方国家的人对此很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 赞美就应该接受并表示感谢, 没有理由否定自己。中国人, 特别是女子, 在长者或上级面前习惯于目光下垂, 认为这是一种尊从或恭敬的态度。英语国家的男子认为中国女子目光下垂“是中国大男子主义文化的间接凭证” (毕继万, 1999) 。姿势即身势指以躯干为主体的身体各部位作出的各种姿势及呈现的不同状态 (李杰群, 2002)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姿势可传达不同的意义, 表达不同的感情, 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例如, 轻浮女子的走路姿势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可能既迷人又雅致, 但在中国人心目中却是轻浮放荡的表现 (毕继万, 1999) 。再如西方国家在面对无可奈何的事情时通常会作出耸肩的动作。在一些正式场合, 中国讲话者一般会正襟危坐或是沉稳庄严地站立, 西方讲话者则喜欢来回走动, 甚至增加一些手势动作以感染听者。中国人见面时习惯用握手表示友好, 日本人习惯点头哈腰以示尊重, 西方人则更倾向于互相碰鼻、亲吻、碰脸等一些较为亲密的方式。

各个国家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体现出各式各样的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可以通过不同的体态语表达出来, 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我们不仅要掌握好以书面口头语言呈现的言语形式, 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各种体态语所传达的非言语交际形式, 要善于察言观色, 正确理解不同国家的人用体态语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

(2) 副语言

副语言通常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是人际交流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 (李杰群, 2002) 。副语言包括音质、音长、音量、音调、哭、笑、叹息、咳嗽、沉默等。如在近距离交谈时, 中国人的音量和音高大多要比英语国家的人高。中国人打电话的嗓门也比英美国家的人大 (李杰群, 2002) 。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冷时, 会抱双臂并发出Brrr的音, 中国人感到冷时所发出的咬紧牙关吸气音在英语国家却用于表示疼痛, 尤其是烧伤疼痛 (毕继万, 1999) 。在中英交往中, 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很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经常采取的沉默态度, 常见的表现是:报告人不回答听众的问题, 听报告人只是静静倾听, 不爱提问;交谈中听话人不以明确的声音做出反应 (毕继万, 1999) 。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根源, 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在副语言上存在着种种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 在中西文化对比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往中的尴尬误解, 不无裨益。

(3) 客体语

客体语言指人工用品, 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这些物品可以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从交际角度看, 这些用品都可传递非语言信息, 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性和个人特征。因此客体语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媒介 (毕继万, 1999) 。如服饰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国外的服饰差别很大, 印度人喜欢着纱丽, 日本人喜好穿和服, 英美国家人穿着大胆、随性, 中国人则打扮得比较简洁、朴素。西方人习惯于在化妆间、卫生间整理装束或补妆, 而我国的一些女子则在大庭广众下化妆也无所避讳。在西方, 男人每天都要刮胡子、刮脸, 认为不修边幅是一种不整洁的生活习惯, 而很多中国的男士则认为一脸络腮胡是艺术家的特征, 性感的标志。

不同的地区、民族、国家的人们对服饰、家具、修饰物等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往中, 要特别注意, 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4) 环境语

从非语言交际角度看, 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而不是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 因此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而不是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声音、信号和建筑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提供交际信息, 所以环境语也可展示文化特性。 (毕继万, 1999) 如在空间距离上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过度亲密, 而中国人之间却经常靠得很近, 比如在公车上经常发生触碰的情况,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极力避免, 或者遇到时会感到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时间上, 西方国家大多是单一性时间模式, 表现在严格遵守时间, 但过时不候。亚非拉地区人们常常持多样性时间模式, 常常该干什么事的时候没有去做, 该结束的时候又迟迟不结束 (高蕊, 2009) 。不同的颜色也代表着不同的言语交际功能, 如黄色在中国是权威的象征, 绿色代表绿帽子, 而在英语国家, 蓝色表示忧郁, 绿色表示和平。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 非语言交际手段更是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 我们在跨文化交往中, 要努力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 只有这样, 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毕继万, 1999) 。非语言交际是伴随语言并补充语言信息的。了解非言语交际行为手段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能够提高我们国家的形象, 增强我国在跨文化交往中的魅力。

4 结语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构成了人类交际的系统, 由于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各个种族之间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也不尽相同, 因此,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 要特别注意不同的非言语交际手段所传达的不同信息, 这样, 才能够促进各个种族之间更好地互相理解,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手段互为补充, 共同支撑着交际行为的顺利进行, 本文拟从体态语、动作、副语言、环境语一系列非言语交际手段出发, 探讨非言语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以期对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曹合建.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报) , 1997.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高蕊.谈跨文化交际与非语言交际[J].外语教育教学, 2009.

[4]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 篇7

1 播音主持中的不足

1.1 普通话不标准, 语速掌握不好

熟练的普通话是对一个播音主持最起码的要求, 流利的普通话可以和各地受众更好的交流, 也是对受众的尊重。在一些小地方台里对主持人素质要求不高, 主持人经常会出现吐字不清, 语速不匀, 表达不清楚的现象。如果一个主持人用方言播报新闻的话, 不仅不能很好地传播信息, 不符合传媒业的规范, 也会失去身为主持人的功能。但是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的主持人不做此要求。

1.2 素养不高, 情感表达不足

一些主持人文化水平不高, 在节目中不能很好地把控和把握好情感, 不能和嘉宾很好的进行沟通, 不能带动观众情绪, 甚至对一些问题剖析理解不正确, 达不到节目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譬如, 某地方台娱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进行期间, 为了带动观众情绪要对表演嘉宾说“Thank you”, 但是却口误说成了“Happy birthday”。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嘉宾不明所以, 观众也哄堂大笑。

1.3 反应不够快, 场面把控不好

主持人是一档节目中很重要的因素, 要对嘉宾情绪、观众情感、节目节奏和舞台场面进行多方位把控, 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节目效果, 尤其在直播中更是对主持人的考验, 一点点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优秀的主持人应变能力极好。在湖南卫视第三季《我是歌手》的总决赛直播中, 因为一歌手中途宣布退赛, 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 后来被称为芒果台“黑色七分钟”。化解这史上“黑色七分钟”的, 正是主持人汪涵。在媒体口中描述的汪涵, 当时由吃惊、脸红, 迅速地镇定, 以一段极富技巧的话平息了看上去要天下大乱的局面, 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本场节目的主持人, 汪涵凭借着过硬的主持功底和极高的素养机智救场, 将这场意外成功化解, 成为主持界的救场典范。试想如果当时的主持人未能很好的处理孙楠引发的突发状况, 那么全国几十万观众将一同见证这一尴尬状况。

2 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方法

2.1 语调、语音和重音

一个合格的播音主持应具备语调、语音和重音三要素。语调就是抑扬顿挫的说话方式;语音着重的是音准, 就是要求标准的普通话, 吐字清晰;重音强调的是断句, 合适的断句让语言更有层次感。这三者构成了播音的风貌, 缺一不可。语调是这其中最难把握的, 语调凭借播音者的个人感觉, 以及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不仅要体会文章写作目的, 还要在此基础上添加个人理解和情感诠释。不同的播音员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也就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2.2 明显的个人主持特色塑造节目特色

朱军以《艺术人生》中沉稳知性、亲切的形象打动了万千观众, 为节目留住了一大批忠实观众。短短的50分钟, 朱军调动艺术手段完美的引导嘉宾讲诉个人故事, 探讨人生真谛, 深层次的挖掘嘉宾内在的艺术灵魂, 让观众感受到聚光灯下遥不可及耳朵明星其实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节目。它会展示深层次的东西给受众欣赏, 让观众体会。

2.3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播音主持者具有影响力, 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帮助塑造社会良好的道德风气, 而这就需要语言的力量, 这也是播音主持崇高的目标追求。所以身为主持人应该多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语言应满足媒体发展需求并对社会发展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人云亦云生搬硬套和缺乏道德是危害主持工作的毒瘤。

2.4 用心感悟生活

播音主持应该是有人文情怀的, 柴静在《看见》中写道, 只有关心他人的时候才能忘了自己。作为媒体工作者, 应时刻不忘了自己的本分, 传播的信息应充满正能量, 这就要脚踏实地地感悟生活。把情感的交流摆在首位才能和受众的情感达成共鸣。因为自己的一言一句都会影响到受众。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用心感悟生活, 尊重生活才能更好的使受众体会深刻。柴静作为一个主持人, 因她具有的人文情怀也备受业内人士的好评。

3 结语

语言是表达的血肉, 思想是语言的灵魂。综上所述, 播音主持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传播信息, 告诉受众, 而是让受众切身的有所体会。播音主持是表演是艺术, 需要表演者用心用脑用情, 做到吸引人打动人启发人。做好播音主持工作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而只有把握好语言分寸控制好情感表达才能和受众有更好的交流。

摘要:播音主持人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载体, 在媒体及百姓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 对播音主持行业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播音主持的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策略两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播音主持,言语交际,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许苏, 徐桂林.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艺术刍议[J].声屏世界, 2014 (6) .

上一篇:玉米茎腐病下一篇:安全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