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育(共12篇)
校园教育 篇1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是凝聚全校师生的粘合剂, 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一所品牌学校, 一定有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新区小学的校园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世界, 这里充满着童话与幻想, 展示着追求与创造, 显示着理想与希望。在这个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 文化之光, 有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她赋予学生丰富的生命力, 为此我们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 与艺术对话, 以科技为伴, 和运动为友, 让校园的每一堵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
校园是探索求知的学园, 在快乐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校园作为神圣的知识殿堂, 以无声的语言吸引着莘莘学子, 教师在这里耕耘着未来的希望, 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海洋般的文化科学知识。
校园是孩子们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潜在的教育作用。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一点对成人的模仿, 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创造着自己的梦想, 教师们用自己的童心和挚爱谱写出教诲的篇章, 楼梯成了成语的世界, 楼道成了经典的海洋, 每一级楼梯都是寓言故事, 每一层楼道都是至理名言。对于教室布置, 要求既有文化上的特色, 又有艺术上的内涵, 还要体现出人文化的要求, 要求各班以“班班有主题, 班班有特色”为目标, 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提升班级个性形象, 努力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各班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高起点, 新希望。体现了老师站在高高的起点, 追求新梦想的教学教学理念;新生活, 共成长。寄托了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融入集体, 快乐成长的愿望;放飞希望, 追求梦想。表达了老师对孩子们追求理想的企盼;我快乐, 我成长。体现了老师期盼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激动心情, 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了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校园是美丽和谐的百花园, 在描绘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诗意的校园, 和谐的氛围, 孩子们的笑脸在这里绽放, 教师的爱意在这里荡漾, 师生在校园这块心灵的净土上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教学楼由红黄蓝灰主色构成, 这多彩的校园, 充满了活泼、喜悦的气息。“朵朵葵花向太阳”———每个孩子就像一朵美丽的葵花, 他们将在这里沐浴阳光, 茁壮成长。步入教学楼大厅, 你会被这里的文化所吸引, 楼道墙面上描绘的美丽花草, 象征孩子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在这里迎接早晨的太阳, 灵动活跃的海洋世界, 启迪智慧的百花园等等, 给孩子们健康成长创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给教师的工作学习注入生命的激情。
操场上建起的校园运动健美长廊, 加大了孩子们的娱乐空间, 丰富了孩子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驰骋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的运动小天地。孩子们倘佯在美的环境中, 既舒展了心灵, 又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在这里, 我们吮吸清新的空气, 沐浴温暖的阳光;在这里, 我们将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里, 你会看到新的希望。
校园是色彩缤纷的文艺园, 在艺术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校园有了文化, 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校园有了运动, 就有了生命的阳光;校园有了艺术, 就有了灵动的升华。
在校园艺术活动中, 同学们积极参与,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艺术教育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快乐精彩的英语教学让孩子们与世界零距离接触;英语风采展示让孩子们学会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享受成功的喜悦;神奇奥妙的国际象棋让我们的思维与世界同步, 国际象棋锦标赛让孩子们学会勇敢和机智, 感受竞赛的拼搏精神……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 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笑容在这里绽放, 孩子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校园是理想的科技园, 在实践中展示创造的力量。
我校争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 使他们在科技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 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生活, 从而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 热爱科学, 达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使学生不但得到心灵上的升华, 而且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校园科技艺术展览, 以学生为主体的发明创造活动和竞赛, 让孩子们动手动脑, 亲自参与科技办报的设计和科技作品的制作, 在实践中发挥孩子的潜能, 创造出科技奇迹:童话小报的版面设计, 流淌着小编委们的独运匠心;可爱的蔬菜水果作品, 是孩子们厚积薄发的结晶;科技手工制作, 是求索者创新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置身于科技与艺术的天地里, 充分感受着科技的魅力, 享受着艺术的喜悦。
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努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充分挖掘孩子在科技方面的智力空间, 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孩子们在科技的校园里插上想象的翅膀, 向着科技的蓝天飞翔。
如果说, 学校文化的发展是飞驰的快车, 那么教育理念就是持久的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应该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 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校园文化, 人人参与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育爱。以优质的服务, 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高尚的职业道德,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努力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 力求使静谧安宁的校园富有文化品位、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如今, 高小的师生正沐浴着优雅的校园文化, 感受着校园文化博大的内涵, 体验着校园文化带给我们巨大的教育魅力。在这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谐文明的花园里播种希望的种子, 演绎出和谐教育的魅力, 洋溢出教育的生命活力, 奋然前行, 崇尚一流, 追求卓越, 在校园品牌建设的征途上, 用心智去谱写绚丽的华章, 用辛勤去创造新的辉煌!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一所品牌学校, 一定有独特的校园文化。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 我校让每一个角落成为孩子们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成为充满思想、底蕴和智慧的校园, 塑造出有高新特色的校园形象, 努力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园地
校园教育 篇2
姜太洋 2015年5月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善待自我 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我知道,同学们大多会吟唱《祝你平安》、《好人一生平安》等祈祷顺利、求报平安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都理解“平安是福”、“平安是金”等话语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我断定,同学们都曾用“平安、健康、幸福、顺利”等吉祥词语对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表达过良好的祝愿。是的,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作为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特殊的环境里,安全更应该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那么同学们如何提高安全意识,并把安全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同学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关注安全问题中,有一种思想要不得!那就是有的同学将提高安全意识,实施安全行为,认为是胆小怕事!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同学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
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才能使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如果同学们不提高安全意识,在生活中不注重安全,那么就会出现事故,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血的教训。
其次,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按照老师要求的动作要领去做,不要任意行事!特别是老师严令禁止的事情,更不能胆大妄为的去尝试!还要注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同时,利用运动器械进行体育活动事,一定要按照常规要求去操作,切不可随意操作。这里有一个案例,发生几年前一所初中,当时是休息日,几个高中学生到一个初中操场打篮球。其中有一个学生就跳起来用手拉住篮筐,挂在上面,结果由于这个球架子禁不住这个学生的体重,就倒了下来,直接砸到了一个学生的身上,造成这个学生下肢终身瘫痪。因此,同学们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在体育器械上做危险的动作。同时,我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的同学如果身体上有什么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那我们同学一定要和老师事先说明,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果这样非常容易出现危险!因此,同学们如果有什么先天性疾病或者有什么突发的疾病一定要先和老师说明,在各项活动中注意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有效的保护好自己!
第三,要注意进出楼门、楼道和教室的安全。学生放学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同学们千万不要在教室里、走廓上踢球,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课间的时候不要在走廊和教室里跑,做到慢走,上下楼梯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以免发生踩踏事故。特别是千万不要追跑打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这个事故发生在一个晚上,因为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住校的,晚饭过后,这个班级的学生要去微机室上网,他们为了能够抢到好的微机,所有的学生都同时冲向教学楼的楼门,结果有一个学生先跑了过去,他为了阻止后面的学生,突然将楼门关上,结果,后面的学生由于惯性,停不住了,他直接撞到楼门的玻璃上,把玻璃撞碎,自己在玻璃中冲了过去,造成身体包括脸部的多出划伤,庆幸的是,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后果。后来双方家长包括学校都花了很多的钱,才把这个事情处理妥当。因此,请同学们要引以为戒,在校园内千万不要追逐打闹。
第四,要注意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劳动安全、各种灾害的紧急避险等等。这些基本常识,我想咱们的同学都已经掌握了,特别是紧急避险和紧急疏散也进行了演练,我就不多说了。关于交通问题,我强调一点:就是乘坐公共汽车的同学上下车时注意,车停稳后才能上下车,不要拥挤推搡,特别是车没有停稳的时候不要靠近车体,以免发生刮碰事故、要做一个文明乘车的中学生。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只谈两点:
1、街边的小吃同学们不要买,原因是为什条件差,没有正经的执照,出了问题找不到人。
2、那些街边小吃——什么炸串、炸臭豆腐、麻辣烫、烤红薯包括油条里面里面都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经常食用,对同学们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利。关于劳动安全,我强调一点,就是同学们在劳动中要注意劳动安全。
最后我要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还有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喜欢随波逐流,总希望班级、学校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比如校园内频频发生的打架事件、同学间以强凌弱的抢钱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也是校园中现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不难想象,个别同学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好好学习,却找出各种理由泡网吧熬个通宵。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但发生事故以后,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身体上的不安全事故更可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要有一定的抵御诱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校园安全问题中,思想安全、行为安全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思想安全更不要忽视。
“有氧教育” 和谐校园 篇3
“像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会经常开展。”北海市实验学校校长王晓玲说,“让学校的办学拥有国际视野,让师生们在交流中获得充足的‘氧气’,是我们近年来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北海市实验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基础上,确立了“有氧教育”办学理念,让学校的发展充满阳光与活力。
九年一贯,环境造“氧”
走进北海市实验学校,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红绿相间的教学楼外墙、雅致的校园文化长廊、“O2”形状的特色宣传橱窗……“我们的校园很漂亮,下课后我们可以到树荫下乘凉,到凉亭里看书,到沙池里做游戏,感觉自己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学校这棵大树里呼吸新鲜空气,健康成长。”该校学生陈真瑜一脸阳光地说。
“在校园里营造阳光向上的氛围,让师生们的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保持身心愉悦,学习与工作才会更有动力。”王晓玲校长说。该校不仅注重打造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还致力于打造富有感染力的人文环境。在校园文化长廊里,展示着该校学生的优秀书画、作文等文艺作品,可以让学生受到文艺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在宣传橱窗里,记录着师生的点滴进步,可以让学生认清自我,扬长避短,树立成长自信;每间教室里,都开辟有学习园地、“书香角”、评比台、班级明星展示栏等,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
为了营造一个“有氧”的人文环境,北海市实验学校根据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五项发展”阶梯性活动,并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举行“好书推荐卡”设计比赛,三、四年级举行“读书小报比赛”,五至八年级举行“现场作文大赛”;在秋季学期的体艺节中,低、中年级主要参加趣味竞技项目,高年级主要参加体育技能项目。
“实际上,我们十分注重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与融合。”王晓玲校长说,“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二年级共同举办各类比赛,能有效打破小学与初中的界限,为小初衔接搭建桥梁、奠定基础。”
2010年10月,该校立项了自治区级课题“北海市实验学校九义一贯制中小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此对本校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师调整、教学研讨、学生活动、质量监控等进行专题研究,实行初中、小学一体化管理,缩短了小学毕业生在中学的适应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氧气十足”的成长环境。
中小衔接,教学供“氧”
北海市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黄祖晔从教已有12年。她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基本可以分成两部分:2011年前是小学老师,2011年起转型为“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据她介绍,2011年,学校开始九年一贯制办学,作为小学高年级的任课教师,她当时参与了学校内部的课堂交流,交流中发现了中小学段的教学方式不连贯:小学老师觉得初中老师讲得少,学生知识没吃透;初中老师觉得小学的课堂氛围太热闹,效率不高。从此,她决定做一名“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黄祖晔在拥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又考取了中学教师资格证书。随后,她不断外出听课培训,参与“181课堂模式”研究学习,并执教“翻转课堂”接待课,最终通过了测试和试教,随着所带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进入了七年级,并担任七(4)班的班主任。
“因为很熟悉小学的语文教材,所以现在上初中的语文课,衔接起来就很自然了。现在我所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学生们很喜欢上我的课,我的教学成绩获得了家长的认可,自己也实现了第二次成长。”黄祖晔很自豪地说。
在北海市实验学校,像黄祖晔这样“能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的教师还有不少。据王晓玲校长介绍,如今在该校,完成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通过考核,可以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师,七年级英语教师同时也可任教六年级的课程,《阅读》《心理健康》等校本课程的教师从小学延伸到了九年级。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
该校2014年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题展评荣获二等奖的戴永源老师说:“学校开展中小学衔接课题研究,让教师获得了很大的锻炼,中小学教师互惠互助互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充满了活力。”
北海市实验学校通过一系列中小学衔接举措,促使本校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李素珍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吴绍梅荣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校有12人获评为广西小语会先进个人;在全国、自治区、北海市教学比赛、基本功大赛、论文评比等活动中,该校共有525人次获奖……目前,该校的教师队伍犹如漫山绿树,为学校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氧气。
“朋辈教育”,互助输“氧”
201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北海市实验学校组织八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到兴和校区开展“朋辈系列——大手牵小手”活动。当天,该校高年级的学生列队在校门口,热情欢迎第一天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并亲切地牵着一年级弟弟妹妹的手,指引他们认识新校园。
“以老带新,认识校园”是北海市实验学校开展“朋辈教育”的一项内容。实际上,“朋辈教育”行动在该校随处可见:低年级学生提着桶去打水,高年级学生会主动上前帮忙;低年级学生不知什么原因哭了,高年级学生会上前为其擦干眼泪并轻声安慰;雨天时,低年级学生没有雨伞着急地从校门外跑进学校,高年级学生为他们撑起了雨伞……
“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温馨和谐的场面,感觉校园里充满了温暖。”新到该校任教的年轻教师林雪很是感慨地说,“刚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为小孩子会很难管,但看到我们学校的中小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调皮捣蛋,反而很懂事、很有礼貌,我感觉自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所谓‘朋辈教育’,其实就是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教育。”王晓玲校长介绍说。北海市实验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大、学生年龄差距大,开展德育工作难度也很大,如何把工作的难题转化为优势和特色?该校决定开展“朋辈教育”,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以老带新,认识校园”活动;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组织义卖活动;初中生为被评为“规范明星”的小学生颁奖;高年级学生组织全校学生一起上队课、开展班干经验交流活动……全校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温馨氛围。
“以前我不懂得照顾别人,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低年级同学的哥哥,不但要关爱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该校九年级学生吴世深说。现在的他,在家孝敬父母长辈,主动做家务,在学校热情帮助学弟学妹,俨然一个小大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海市实验学校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资产项目实验基地、广西小学语文研究与应用基地学校等,并获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全区青少年“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等。
面对取得的成绩,王晓玲校长不骄不躁,她说:“学校的最高荣誉,是学生们走进校园时自信阳光的笑容!”下一步,该校将继续深化“有氧教育”的内涵,把学校打造成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力氧吧”。
(责编 欧金昌)
校园教育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的教育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有了新的内涵。
美国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已经把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估方式、基础设施升级和应用系统重构作为以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可见, 在发达国家信息化对教育的作用已经从应用阶段进入改革调整阶段, 信息技术也不再只是工具, 而从基础建设阶段发发展到适应变革阶段。例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AL计划的目标就是实现各教学资源的彼此合作和互动, 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 把网络教学系统、桌上型实验设施、3D情境再现、动态仿真实验设施、学习实时反馈系统等融合于教学之中。2009年美国加州开始普及中小学电子课本;2007年英国互动电子白板在中、小学中就有98%和100%普及率;韩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要建设以教育网络工程、高校网络学习为中心、学术研究数字化工程和国家教育信息系统, 并计划于2015年在全国中小学淘汰纸质课本, 全面使用以平板电脑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学习终端。
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大困难, 面临很大挑战。目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 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应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尚未实现, 宽带尚未普及, 资源与应用初具规模, 但质量、数量均显不足。
鉴于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体现了技术的作用, 以技术驱动改革,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确立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
2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本身就是教学资源非常集中的地域, 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实验设备, 这些优质的资源都决定了未来的教育还是以校园为中心和重心。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 结合信息及通信技术, 从集成化、物联化、智能化出发,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 实现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建立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评价体系, 这正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就需要把校园里的资源数字化变为优质的、更容易共享的教育资源, 如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个体的培养过程、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 把这些内容通过合理的数字化收集,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目标。同时, 还可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提高学校自身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提高学校影响力, 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这种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化的教育内容为核心, 通过视频、网络、环境感知、认知等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实现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 提供网络化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就是智慧校园。
3 智慧校园更能代表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同时具备技术方面特征和教育层面特征。从技术上看,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从教育层面看, 教育信息化具有多媒体的教材、资源的更大区域的共享、教学和学习更加个性化、学习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特点。
智慧校园就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 融合教学和管理上的软件和硬件, 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通过物联技术与3G网络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方面领域的信息资源联通, 采用“一卡通”的形式, 实现学生的报到、学籍管理、考试考评、购物等智能化应用;使用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数据挖掘、监控技术等, 对校园中的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处理, 结合校园物联网系统实现校内考勤、门禁、互动等功能的感知, 提高校园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办公效率;结合无线、有线、移动网络, 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互相联系起来, 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通过管理平台使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之间信息互动, 借助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学习平台也可以随时记录学生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这样的智慧校园, 已经能够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内容、管理方面、资源共享方面的要求,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实时统计与分析、集成管理、互动式体验等多方面的要求。
4 智慧校园迎来了其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我国教育化发展来看, 2001年我国开始贯彻信息化战略,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 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 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方面, 校园内的物联设备的日益完善, 校园局域网建设已经比较完备, 无线网络覆盖增加, 一卡通等系统广泛应用, 这些为智慧校园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基础;二是资源整合方面, 教学、科研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投入很多, 各院校的自己的资源库已经基本建立, 只需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深层次挖掘, 就可以为智慧校园提供很好的教学信息资源;三是服务应用方面, 电子教室、短信平台、消息中心、WEB网站等服务已较为普遍, 这些信息服务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最后, 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智慧大学的战略要求, 一部分学校出现了多校区、超大规模学校的出现, 对这些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管理也要求尽快建立智慧校园。
5 结束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符合和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观点, 直接面向师生, 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为特征, 以“开放、共享”为手段, 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校园”, 促进教育的改革和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 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122-125.
[2]黄荣怀, 胡永斌, 杨俊锋, 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 2012, 18 (2) , 22-27.
[3]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 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4) , 12-17.
[4]聂风华, 钟晓流, 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7) , 5-8.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 篇5
一、校园的安全隐患。
1、学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校围墙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意外伤害的隐患。师: 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二、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注意课间安全
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跳绳、踢毽。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校园围墙的安全
不要攀爬围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不要过去玩耍,更不能向围墙外面乱扔垃圾、石子等危险物品。
3、交通安全
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应该走路右边行走,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不骑自行车;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
坐超载车辆。
4、讲究饮食安全
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在校外无证摊点上吃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注意实验课的安全。在上实验课前要听老师讲解注意;在做实验时要按要求来做。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并按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危险
6、每位同学还要注意心理安全。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猜疑、让家长来学校为你撑腰,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三、校外安全
1、要有“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教室内使用充电器、热得快、等电器;不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报告保卫科或教师。
2、要学会自护自救,要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的人和事。
3、自我防范意识。
同学们受到意外伤害,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我们要注意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上学放学时尽量不要独行,不要走小路,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4、紧急电话:“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注意,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四、总结
文化联姻,助力校园教育 篇6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校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8-02
长久以来,博物馆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将自身文化、传统文化的宣扬与发展与校园教育联姻,通过建立教育基地、开展校园讲学等形式,很好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校园基础教育结合起来,这一点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作为社会服务性教育机构,博物馆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效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修养。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博物馆的特定价值中彰显出来的社会与自然的丰富内容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和学校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教育的有机整体,将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学校与博物馆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是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学校教育所传授知识信息量小,知识面狭窄;学生厌学严重,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兴趣;学校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造;等等。相比之下,博物馆的文化是为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学习基地。博物馆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常常是声情并茂、潜移默化的。博物馆文化具有实物性、直观性、自主性、社会性、寓教于乐等特点,如参观航天中心的宇航模拟运行,可使观众在领略遨游太空的乐趣中获得知识;如参观古代书画、搪瓷等文物,更便于直觉性的接受和记忆。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服务表现的主要方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具有结构严谨、知识系统、形象完整的特点,对观众有较大的吸引力,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好博物馆的特定优势,让学生们除了学校课堂外,更能够通过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知识性和艺术性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新天地,势必将形成一个自由、随和、亲切和充满鼓励意味的学习型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枯燥、乏味等现象越来越少,趣味性、拓展性、创新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掘和体现,这无疑对提升青少年知识界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正确思想观念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结合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为满足观众与博物馆互动的需求,各地博物馆均开发了一些有博物馆特色的互动参与项目。如南通博物苑、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等,以贴近和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本身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基地的作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思路,完善举措,不断将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素质教育得到提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为博物馆文化切实发挥具体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让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校园教育有机结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实际中,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改变基本陈列周期长,展陈面貌多年不变的状况,充分挖掘文物资源,适时推出贴近校园师生的系列性文化艺术展,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发挥学术研究、藏品优势,结合城市文化品牌宣传及时推出图片史料等展览,将近现代历史融入其中,进一步在广大中小学生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等等。同时,还应该积极走出单位,走向社区,走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拓展渠道,多联合教育部门、学校等组织主题征文、开展教育文化研讨、夏令营等活动,真正让地域性传统文化、全国性传统文化与校园教育接轨融合,实现博物馆文化为校园教育服务,校园教育宣传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的作用。
(二)拓展博物馆与校园交流渠道
有的博物馆受到场地、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与学校和教育的综合方面很不容易操作。但有一个必须充分利用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博物馆的自身资源。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交流服务窗口,增强对广大青少年的针对性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开通学生专用通道等形式,方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河北省科技馆,曾多次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学校联合的形式开展太空遥望、日食观测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同时,应积极征求社会上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拓展场地建设、项目建设等工程,重点应该在为广大青少年的服务能力上增强。在这方面,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有先例。如南通博物苑在拓展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因原有馆舍较小,进行了新馆建设,先后建成了农校区教学楼,极大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空间。在比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社教部人员为学校老师开设先农坛历史文化讲座。在讲座中除一般性地介绍历史与现状外,还结合业务人员的科研成果,深入阐释先农文化的渊源与流变,分析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祭农礼仪的功用与局限,将先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试图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解读先农文化。讲座过程中,还穿插播放了记录片,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地域性的文化魅力,最终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教学内容。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作为博物馆本身,不妨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和吸取,取精弃糟,为我所用。
(三)发挥博物馆优势建立教育基地
近年以来,包括很多旅游景点在内,纷纷发掘自身资源建立了学习教育基地。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教学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等,更是层出不穷。可见,以教育基地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综合教育的提升力,已经成为一种发展中的必然需要形式。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挥作为基地的应有作用,通过不定期地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邀请古生物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假期实践机会等举措,让传统文化真正的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成为既有利于心脑锻炼又有利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曾多次邀请学校师生利用有效时间到博物馆寻找素材。这种通过将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联姻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要注意知识结合
博物馆课程有别于学校的活动课和劳动课。由博物馆扮演重要角色而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是通过广大学生的实地考察和亲自操作,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悠悠中华文明史,并逐步培养他们对文物的感情,加深对文物知识的理解,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孩子们在参加创造美的活动中得到美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指导外,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始终遵循自主参与实践的原则,让博物馆像磁石般吸引孩子们去求知和探索,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
(二)要注意内容结合
博物馆既是文物收藏机构,又是文化艺术殿堂。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留下了多少令人瞩目的艺术瑰宝,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件艺术作品,这是博物馆针对青少年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自身文化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正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具体而直接的实践尝试。
(三)要注意形式结合
以博物馆文化资源为教学素材而开发的校本课程正是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系列课程形态。它主要以其开放性、系统性以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特征,配合学校教学内容提供开放性活动空间,为推进素质教育尽一份社会责任。
总之,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联姻,以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作为学校教学素材,在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审美能力,以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从而助力校园教育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冯荣光】
校园教育 篇7
1“数字校园”成功经验总结
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 教育行业将发生重大变革。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将对推动本土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各个学校在数字图书馆、虚拟专网、远程教学网、校园计算机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网上办公平台等校园信息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尝试, 获得了很多经验, 比如数字校园离不开硬件投入, 数字校园离不开资源共享, 数字校园离不开家长支持等等。
1.1 数字校园离不开硬件投入
数字校园离不了信息化投入, 需要配备高速光纤宽带, 整个校园实现wifi全覆盖, 实现教学区、生活区、行政区、实验区和各个活动操场的无缝衔接, 公共区域监控无死角, 数字校园的建设离不了移动通讯公司的支持, 应该将学校教育网络和公共基础网络互联互通, 真正实现全部硬件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在设置互联网防火墙的前提下, 将校园网络速度优于全社会平均网上, 可以让师生用上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利用数字校园学习和生活。
1.2 数字校园离不开资源共享
数字校园的硬件足够好, 如果资源支持力度不足,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校园的实施, 因此, 数字校园更应该引入数字教育资源, 将中国知网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 龙源数据库引入到数字校园当中去, 还应该鼓励建立更多中小学专业教育资源网站, 中央电化教育馆应该大力推进慕课项目, 各个重点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应该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数字校园平台, 实现真正数字校园的互联互通, 让整个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的全过程呈现到特定的服务平台上来。
1.3 数字校园离不开家长支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够向分离应该, 实现顺畅的沟通, 数字校园应该打开对接渠道, 和家庭的互联网实现双向的沟通, 开发手机智能APP和家长实现互联互通, 目前通过微信、手机短信、支付宝、QQ、飞信等其他互联网软件, 已经实现了部分数字校园的功能, 当然, 这些远远不足以满足家长和学校日益满足的信息量需求, 应该建立规范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 多媒体, 多终端的互联互通, 身份识别, 智能分享。还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 开设家长学校, 培训家长使用数字校园平台, 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等形式。
2 教育信息化呼唤智慧校园
教育信息化是探索未来学校新型教育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 各个学校面向未来, 以个性化服务为理念, 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 更加有效地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 建设更加开放、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 实现师生持续发展, 学校特色发展。比如, 智慧校园方便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需要制定一定标准,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 移动通讯公司进入数字校园。
2.1 智慧校园方便校园生活
在“智慧校园”方面, 也已经有了许多与教育行业贴合紧密的新发明。“校园一卡通”能够用于图书借阅、餐饮收费、门禁考勤管理、会议签到、访客管理、巡更管理、智能控电、智能控水、自助洗衣等, 对持卡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和控制。还有“校园卫士”系统, 能提供视频考勤、体温测量、教学观摩系统、访客系统等等服务。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 刷卡后系统还能发送一分钟长的视频给家长。要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优势互补, 引导教师应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智慧校园社团管理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 对中小学学校的社团课程进行“选课报名、上课考勤、课堂评价、期末评价课堂风采”等过程管理, 实现教师手机APP、家长手机APP、学校PC的互动功能。智慧校园社团管理平台满足了学校对于社团课程的管理需求, 节约了许多管理上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不仅能够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 同时也能让学校在第一时间了解各个社团的情况。
2.2 智慧校园需要制定一定标准
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的新形态。该标准从基础支撑环境、数字化应用成效、数字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等4个维度, 指导中小学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其中, 对基于教育城域专网的应用、电子学生证、远程教育、信息化主管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特色, 数字班牌、校园公共开放区域公用终端、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创客实验室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区域信息化建设、应用、投入方向等具有引导性作用。
2.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
目前已有设备厂商将VR技术应用到项目展示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等领域的想象空间巨大。比如, 北京乐知行推出的“数字校园V6”, 将在教育领域提供口语评测、全学科阅卷、停课不停学、新中高考全栈解决方案等产品。
2.4 移动通讯公司进入数字校园
中国移动和部分学校签约合作为纽带, 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深化双方4G通信服务、党建系统、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等领域全面战略合作。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优势, 推动“互联网+”和“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以大连接大数据助力学生教育模式、干部培训形式的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全省学校系统信息化水平。双方此次战略合作的开展, 是围绕建设网络强国, 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 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际行动。
3 结语
教育呼唤信息化, 数字校园必将向智慧校园发展。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因为教育始终培养着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因此, 迫切的需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改革, 整个智慧校园的变革, 将会让整个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应用实现大的变革, 当然智慧校园也会反作用于整个社会互联网发展, 推动智慧社会的发展。未来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商务都必将朝着智慧化发展, 真正实现智慧社会。当然这一些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应该正确的推动教育信息化, 实现真正的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
摘要: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 各地“数字校园”进行实践和建设, 很多学校开始升级成“智慧校园”。文章主要介绍了各地中小学“数字校园”发展经验, 针对性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胡钦太, 郑凯, 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 :35-39.
[2]王磊, 闫政.智慧校园是校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5) :224+226.
[3]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9) :8-92+99.
[4]智慧校园中的教学变革: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2015中国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 行业新年论坛邀请函[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10) :4.
英国校园里“爱的教育” 篇8
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这与他们幼儿教育打下的根基密不可分。复活节前, 我随大学唱诗班从格拉斯哥驱车北上苏格兰高地巡访幼儿园,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市区幼儿园、城镇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和人烟稀少的山区幼儿园。所到之处, 都受到幼儿园师生的热烈欢迎。唱诗班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一首首激情振奋的歌曲, 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游戏, 都使小朋友们陶醉在无限欢乐之中。当锣鼓敲响, 吉它弹起, 风笛吹鸣, 孩子们欢快地和大人们一起跳起热情奔放的苏格兰民间舞蹈。那悠扬的歌声, 动人的舞姿真让人惊讶, 这些孩子从小练就了能歌善舞的本领, 他们可不是人们想像中中规中矩的小绅士小淑女!
在访问期间, 我惊奇地发现, 不论城镇的孩子还是山区的孩子, 都享受同样的呵护和关爱。幼儿园不论大小, 园内配套设施齐全, 给人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 环境优美。尽管山区幼儿园的孩子较少, 但他们也拥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游乐设备。另外, 山区幼儿园的师资素质与城里相比, 毫不逊色。她们都通过正规幼师教育并获得幼师资格, 且大多来自城市。所以山区的孩子成长水平与城里的孩子完全一样, 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政府鼓励城里的幼师到山区工作, 城里的幼师也愿意为山区的孩子工作。我问过好几位老师, “你们为什么愿意来山区幼儿园工作?”她们的回答是:“为了这里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我们愿意来帮助他们。”不论是哪个幼儿园, 当你步入主厅或教室时, 映入眼帘的是醒目大字“LOVE” (爱) 。几天来, 我在幼儿园里所体会到最多的是爱的涵义。从孩子们说“对不起”、“我来帮你”、“非常感谢”、“我能做”、“我不介意”、“你碰疼了吗”、“不要哭, 我们爱你”、“华人、非洲人、印巴人, 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心被天真无邪的爱所感动。
一位老师告诉我:幼儿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爱, 我们就应给予他们最多的爱。不只是父母爱他们, 老师爱他们, 还有社区志愿者来爱他们, 尤其是教会以各种方式来关爱他们。比如, 教会的牧师常来看望他们, “唱诗班”来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 “少儿组”来与他们一同交流, “爱心组”来为他们准备野餐等等, 孩子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他人。幼儿园以爱为教育中心, 从小就栽培孩子互爱的理念, 铸造孩子自信的人格, 锻炼孩子社交的技能, 这为他们长大后具备互尊互爱、公正刚毅、温和恩慈等优良品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校园:互联网+教育 篇9
2020 年, 新高考将全面铺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声也已经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教育部里传来。
传统的教育模式, 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该怎么办?
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 打造智慧校园, 也许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何谓智慧校园?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 更加精细, 更加有效。
一、教师的教, 互联网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互联网+ 教育对教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的更新, 意味着教学样式的变化。
第一, 互联网+ 资源。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 全国各地各大名校精心研究的各学科的大量备课资料储存在互联网上, 世界各地各大高校教授的诸多前沿知识及理论能够及时地进入网络, 名师在线优质资源, 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精神套餐, 让每一个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宽与深化, 课堂教学设计更加灵活与规范, 课后检测更加科学与有效等变得更有智慧。像中国民民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教师执教《苏武传》, 广泛阅读了东西方学者对苏武、李陵两种人生观的评判文章, 课堂上便能引领学生对东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合理的评判,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第二, 互联网+ 教学。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能够真正成为现实。以微课为标志的翻转课堂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在互联网+ 教学的世界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 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 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领, 给学生提供资源的链接。比如, 一些很难讲清楚讲明白的知识点或者实验, 通过搜索相关的名师名家的微课视频, 巧妙地解决难题。同时, 教师通过移动终端, 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
第三, 互联网+ 成长。对于教师来说, 十分清楚自己曾经拥有的知识, 正在迅速锐减老化, 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互联网给教师知识的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提供了前提, 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互联网世界里变得现实与可行, 时下, 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就是教师网上远程培训。同时, 正是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 每一个教师都有了自由成长的广阔平台。或者申请个人博客, 或者是登录期刊网页, 将备课时的研究与感悟, 对课堂生成的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与体会, 记录下班级工作的点点滴滴以及个人成长的辛酸苦辣, 阅读文章的收获, 等等, 兴之所至, 下笔皆成文章, 无须翻越杂志发表的高高门槛, 只要出自自己的内心, 自然便是智慧, 自然能够受到认识的不认识的同行的认同, 如果持之以恒, 定然成为一代名师。
为此, 学校必须建立一定的数据终端, 为教师配备平板电脑, 为每一位教师建立网络督导评估空间。
二、学生的学, 互联网廓出一个新宇宙
互联网+ 教育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生获得的知识的途径骤然变得开阔, 意味着可以自由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第一, 互联网+ 传统知识学习。通过互联网,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 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再受制于学校教育的时空。比如, 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网上公开课去聆听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彩课堂, 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名师在线、微课等渠道解疑答惑, 甚至可以去阅读教师们上课的教案。
第二, 互联网+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倡导多年, 一直没能在中小学真正得以应用和推广,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受制于研究的指导者、研究的场地、研究的资源、研究的财力物力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 这些问题基本都能迎刃而解。在网络的天地间, 学生对于研究对象可以轻松地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观察, 可以对相识与陌生的人群作大规模的调研, 甚至可以进行虚拟的科学实验。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将有能力在互联网世界中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 寻找解决的途径。
三、学校管理, 互联网提供便捷与实效
互联网+ 教育对学校管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校管理更加便捷, 更加具有实效。
第一, 互联网+ 评价。在教育领域里, 网评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 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评价, 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进行评价, 而教育行政机构也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 确保每个学校、教师都能获得良性发展。
第二, 互联网+ 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诸如工作历、考试安排、学生集会、教师会议、教研活动、放假通知等及时挂在网上, 便于广大教师安排教学活动, 便于广大教师及时监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免受个别领导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决策, 便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夯实艺体教育打造快乐校园 篇10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我校借省体育、艺术“2+1”科研项目的东风,建模纳轨,规范学校艺体“2+1”工作的程序。学校从宣传发动、制订方案、学生选项,到项目认定、检查督导、总结考核,都按照步骤指导有序进行。学校以现有条件为基础,秉承“学校有特色、年组有特长、学生有特点”的思想,坚持教育性、趣味性、全面性、自主性的原则,大胆尝试,促进艺体工作的全面进展。
周密细致的安排是有效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的前提。学校领导小组多次讨论商榷,最后确定课程、课堂为“主业”,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两操”、大课间是“主练”,有序开展;特长组活动是帮手和载体,需要训练和提升;艺术节、体育节是“展台”,展示活动成果。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艺术工作的开展,每年都从现有的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投入到体育、艺术教育中。学校按“普九”标准配置音乐、美术、体育设施,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教学与训练。同时,不惜重金外聘专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整合资源,确保师资
体育、艺术“2+1”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然而我校仅有专职体育、艺术教师15人,师资尚不充足。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教师自愿与学校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广纳人才,把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吸收”进来,让专职教师对他们进行基本技术、基本教法的培训。
学校还与市体育局、文化局联合,聘请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专业水平高、具有一定成就和威望的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服务。通过校内与校外结合,我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问题。
四、规范管理,扎实推进
(一)保证常规课程时间,注重篮球课程开展
学校要求每班每天开展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严格按照标准开足开齐课程,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常规课,使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
我校精心编排了“快乐篮球、欢乐校园”篮球操,通过运球、接球、传球等动作,展示篮球运动的特点,在音乐的衬托下呈现出韵律美。篮球操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艺术,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体育之乐。
(二)保证训练有序进行,注重检查与指导并行
学校在做好“三课、两操”的同时,切实抓好“一活动”和特长组课余训练工作。体育、艺术“2+1”活动小组严格做到“三有五规定”,即有计划、有教案、有总结;定时、定人、定量、定要求、定评价方法,保障活动的落实。学校先后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出台了《艺术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度》《体育、艺术课外活动制度》等,为体育、艺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
(三)搭建多种展示平台,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把体育、艺术“2+1”活动引向深入。运动会上,学生生龙活虎;艺术节上,学生载歌载舞。平日里班际间的篮球足球乒乓球对抗赛、校队队员选拔赛、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书法、绘画、器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参与的平台,不但展示评价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情况,并且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一个个活动,使师生之间更加和谐,学生之间更加和睦,形成了校园蓬勃向上的氛围。
(四)保证多种评价方式并举,注重活动过程的积累
学校采取多元化激励式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期末测试为辅的办法对学生体育、艺术“2+1”学习进行评价。在平时,体育、艺术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兴趣、知识修养、项目技能进行记录评价;学期末,由校长、体育艺术教师、校代会教师组成的体育、艺术“2+1”考核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测试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测评认定。此方案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性原则。学生的成绩每学期除了要纳入教师考核外,还要由此予以物质奖励。
(五)编制校本教材,注重校本培训
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篮球、足球、电子琴、硬笔书法等校本教材进行开发。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建设理念为指导,发展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艺术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的资源中。篮球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训练内容,低年段注重学生基本动作的规范化训练,中、高年段逐渐加大训练难度、强度。通过活动,学生使自身体质得到增强。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强调从一笔一画写起,规范写字姿势。每天中午15分钟,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下,平心静气,认真书写。学生在书写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认认真真写字,规规矩矩做人”的道理。
五、初见成效,师生双赢
体育、艺术“2+1”活动,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得到锻炼。各项比赛中,学校的体育、艺术佳绩连连,舞蹈《牧区少年》在凌源市教师节获一等奖,在艺术节获二等奖;声乐作品《太阳雨》在朝阳市第六届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银奖;管乐队、器乐合奏在凌源市级比赛中分别获三等奖、二等奖;篮球在凌源市小学生男子比赛中获第一名,足球获足球赛第三名。我校分别在朝阳市首届硬笔书法大赛、辽宁省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朝阳赛区、凌源市第五届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我校在2014年的朝阳市优秀三队两组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舞蹈队”“优秀书法组”。
浅谈校园安全教育 篇11
关键词:安全教育;制度保障;全面渗透;防范意识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它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冒险。由于他们年龄小又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淡薄,避免受伤害的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比较差,在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努力加强对小学生的保护,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更不能有片刻松懈。只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才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落实校园安全教育?如何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我认为有三点不可缺少:
一、安全教育应用制度来保障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可见,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学校安全教育也应如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说,思想意识上重视一下的层面。而是要把它上升到制度化的层面。即学校必须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让师生行为有章可循,才有可能确保安全教育的真正落实。具体可以制定以下一些制度。
1.领导小组责任追究制。建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学校和每位教师要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要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結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定期实施应急安全疏散演练。学校应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每学期针对预案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实施应急安全疏散演练。
二、安全教育要全面渗透
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具体如下。
1.有机整合,全面渗透。学校可以把德育工作、班队活动、学科教学及研讨和校本课程工作等有机整合起来,统筹安排,立足全局,让学校的重要工作“学校安全教育”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计划中去。
2.调整教学活动,渗透安全课程。学校可以结合本校课程实施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定期给学生普及消防、地震、交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都能够认识掌握并遵守。
3.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尤其是在游戏、体育活动时,要加强组织管理,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每周由各班老师对班级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向总务处进行汇报。如发现室内设备、玻璃窗、天花板、电源、课桌椅等有损坏、脱落,及时向总务汇报,尽快修理,以免发生事故。凡学生经过或游戏的场地要经常检查,不乱放杂物,创设安全环境。
三、树立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要定期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明确家长的责任,家校协作,确保学生的安全,让全体教职员工都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安全教育绝不仅仅是班主任、教导处以及大队部的事,因为不安全的因素随时随地存在,每一个教师都是安全员,都得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来预防事故的发生。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自护能力、身体自护能力、意外伤害自护能力、心理自护能力等。现总结几点以供参考。
1.要加强学生安全常规教育。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安全制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等,禁止学生携带各种刀具、利器、棍棒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学生上下楼梯、课间活动要由少先大队干部、值周教师巡视,强化上下楼梯靠右行规则,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利用每周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加强各种安全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结合学生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专题手抄报设计”“法制、安全讲座”与“安全知识竞答”等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总之,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推进教育创新 打造和谐校园 篇12
我校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 首先确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认识。我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 使全校各级领导及全体教职工明确教学工作是“一把手工程”, 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督查小组, 亲自抓教学质量。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 研究教学工作的政策与措施。把教学工作作为主要日常工作, 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学校管理人员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 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学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重视教学, 关心教学, 支持教学。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学校各级领导及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 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强化教学检查制度。确保教学管理这一行政的畅通、有序和高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教务处通过讲评教师上课情况, 并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发布等方式检查全校的教学情况。学校对教学质量较高的组, 在年终考核中给予政策倾斜, 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 保证教学信息反馈畅通。制定《关于实行教学反馈制度的暂行规定》,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 打通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通道。通过实施领导干部听课制、学生评教制、教导处的检查制, 建立纵横教学信息反馈网, 保证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
加强研究型教研组建设, 搭建教研平台 (管理模式) 。要改变一所学校, 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 进行相互评论, 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目前学校的教研组形同虚设, 常常都是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以教研组名义组织的例行公事的所谓“学习”, 这些都不能算作是研究型教研组的活动。研究型教研组应该是研究问题, 而不是完成任务, 应该是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 对其进行深入地思考, 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 然后通过实践去验证。研究型教研组活动不是简单地组织公开课, 而应该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完善课堂教学管理, 针对不同的课型, 不同的主讲者, 依据不同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评议、比较、取舍活动。一个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究竟有多少种类的课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不过从目前教学管理的实践来归纳, 基本上有四种课型, 即“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学校在学期 (学年) 内有序开展这四种课型的教研活动,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达标课”是每位教师上课的底线, 要求基本功达标, 教学理念达标, 上好了“达标课”, 才能上“研讨课”, “研讨课”要有特色、价值, 才能推荐上“示范课”。只有在完成前三课的基础上, 才有资格参加校级以上“优质课”展示与评比。教师围绕着这四课型而进行有阶段性、有梯度的渐进式发展, 明确努力方向, 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有保障和动力。
我校还构建学科教研文化, 催生个人教学特色 (教研特色)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发现不仅自然界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 在社会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和人格。”作为一个学校的学科教研组, 多则几十人的群体, 教师们毕业院校不同, 成长背景不同,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性特征, 也在客观上要求管理要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中, 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等的开设, 使教师在教好必修课的前提下, 能在其他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展示个人教学特色, 只有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和本领才能保证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学科教研组对学科教师的管理和要求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要互相兼容并重, 允许学术思想自由, 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是构建学科教研文化的基础。
尊重教师个性。教师要有个性, 首先必须具有自主性。学校应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创造有利于研究的氛围, 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 赋予教师自主权, 鼓励思维的独立性, 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再受拘束与模仿他人或服从他人,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见, 作出自己的决定,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倡导教师自我反思。舍恩为“反思性实践者”提出了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应着眼于整个生活的反思而不只是教学的反思;二是所有实践者的反思而不只是教室之内的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从中发现问题, 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 逐渐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反思时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开放自己的眼界, 汲取“他人的经验”, 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
不断学习教育理论。首先,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 使自己站得高, 看得远。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出“教学生三年, 想学生三十年, 想国家三百年”的教育行为。其次, 提倡带有研究色彩的理论学习, 那种围绕问题并指向问题解决的理论学习, 这样的学习, 教师获得的不是“那是什么”的科学知识, 得到的是“如何做”的实践智慧。这样, 学习的结果不是成果的学术化, 而是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行为的完善与改造。因此, 学校不要去刻意追求教师发表了多少篇论文, 而应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关键, 教风师德建设关系到学校学风、校风的建设, 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 提倡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加强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学校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办法》, 在组织上岗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职业道德等课程培训的基础上, 还着重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拟制定《晋升技术职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办法》, 评估合格者方可取得申报资格, 保证晋升职务的教师具有相应职务的教学水平。我校教导处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实行中年教师指导制。各组要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 并要求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为年青教师进修创造条件, 支持年青教师攻读在职本科课程, 提倡年青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校还健全制度, 严格管理, 加强教风建设。认真执行《教师工作手册》, 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认真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并切实与教师考核和聘任挂钩。实行教考分离。本学期考试命题依然应用教育局统一命题试卷, 试卷实行流水批阅, 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使考试成为检测、反馈、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专业报告制度, 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报告会, 营造自由、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探究自己的课堂模式, 力争打出自己学校的品牌。开展一年一度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 优秀教师获得者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 也是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在教师职务评聘中, 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度。对于教学效果差, 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 教导处经调查后上报主管校长批准, 可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并及时更换教师。
我校加强学风建设,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良校风、学风、班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各级部门, 特别是各组, 通过开展学风、班风建设活动, 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 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全校师生要排除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干扰, 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 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对于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