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音乐教育

2024-05-09

校园音乐教育(共12篇)

校园音乐教育 篇1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是凝聚全校师生的粘合剂, 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一所品牌学校, 一定有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新区小学的校园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世界, 这里充满着童话与幻想, 展示着追求与创造, 显示着理想与希望。在这个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 文化之光, 有着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她赋予学生丰富的生命力, 为此我们引导学生与经典对话, 与艺术对话, 以科技为伴, 和运动为友, 让校园的每一堵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

校园是探索求知的学园, 在快乐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校园作为神圣的知识殿堂, 以无声的语言吸引着莘莘学子, 教师在这里耕耘着未来的希望, 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海洋般的文化科学知识。

校园是孩子们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潜在的教育作用。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一点对成人的模仿, 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创造着自己的梦想, 教师们用自己的童心和挚爱谱写出教诲的篇章, 楼梯成了成语的世界, 楼道成了经典的海洋, 每一级楼梯都是寓言故事, 每一层楼道都是至理名言。对于教室布置, 要求既有文化上的特色, 又有艺术上的内涵, 还要体现出人文化的要求, 要求各班以“班班有主题, 班班有特色”为目标, 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提升班级个性形象, 努力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各班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高起点, 新希望。体现了老师站在高高的起点, 追求新梦想的教学教学理念;新生活, 共成长。寄托了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融入集体, 快乐成长的愿望;放飞希望, 追求梦想。表达了老师对孩子们追求理想的企盼;我快乐, 我成长。体现了老师期盼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激动心情, 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了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校园是美丽和谐的百花园, 在描绘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诗意的校园, 和谐的氛围, 孩子们的笑脸在这里绽放, 教师的爱意在这里荡漾, 师生在校园这块心灵的净土上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教学楼由红黄蓝灰主色构成, 这多彩的校园, 充满了活泼、喜悦的气息。“朵朵葵花向太阳”———每个孩子就像一朵美丽的葵花, 他们将在这里沐浴阳光, 茁壮成长。步入教学楼大厅, 你会被这里的文化所吸引, 楼道墙面上描绘的美丽花草, 象征孩子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在这里迎接早晨的太阳, 灵动活跃的海洋世界, 启迪智慧的百花园等等, 给孩子们健康成长创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给教师的工作学习注入生命的激情。

操场上建起的校园运动健美长廊, 加大了孩子们的娱乐空间, 丰富了孩子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驰骋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的运动小天地。孩子们倘佯在美的环境中, 既舒展了心灵, 又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在这里, 我们吮吸清新的空气, 沐浴温暖的阳光;在这里, 我们将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里, 你会看到新的希望。

校园是色彩缤纷的文艺园, 在艺术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校园有了文化, 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校园有了运动, 就有了生命的阳光;校园有了艺术, 就有了灵动的升华。

在校园艺术活动中, 同学们积极参与,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艺术教育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快乐精彩的英语教学让孩子们与世界零距离接触;英语风采展示让孩子们学会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享受成功的喜悦;神奇奥妙的国际象棋让我们的思维与世界同步, 国际象棋锦标赛让孩子们学会勇敢和机智, 感受竞赛的拼搏精神……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 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笑容在这里绽放, 孩子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校园是理想的科技园, 在实践中展示创造的力量。

我校争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 使他们在科技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 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生活, 从而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 热爱科学, 达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使学生不但得到心灵上的升华, 而且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校园科技艺术展览, 以学生为主体的发明创造活动和竞赛, 让孩子们动手动脑, 亲自参与科技办报的设计和科技作品的制作, 在实践中发挥孩子的潜能, 创造出科技奇迹:童话小报的版面设计, 流淌着小编委们的独运匠心;可爱的蔬菜水果作品, 是孩子们厚积薄发的结晶;科技手工制作, 是求索者创新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置身于科技与艺术的天地里, 充分感受着科技的魅力, 享受着艺术的喜悦。

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努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充分挖掘孩子在科技方面的智力空间, 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孩子们在科技的校园里插上想象的翅膀, 向着科技的蓝天飞翔。

如果说, 学校文化的发展是飞驰的快车, 那么教育理念就是持久的动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 应该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 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校园文化, 人人参与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育爱。以优质的服务, 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高尚的职业道德,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努力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 力求使静谧安宁的校园富有文化品位、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如今, 高小的师生正沐浴着优雅的校园文化, 感受着校园文化博大的内涵, 体验着校园文化带给我们巨大的教育魅力。在这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谐文明的花园里播种希望的种子, 演绎出和谐教育的魅力, 洋溢出教育的生命活力, 奋然前行, 崇尚一流, 追求卓越, 在校园品牌建设的征途上, 用心智去谱写绚丽的华章, 用辛勤去创造新的辉煌!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一所品牌学校, 一定有独特的校园文化。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 我校让每一个角落成为孩子们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成为充满思想、底蕴和智慧的校园, 塑造出有高新特色的校园形象, 努力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园地

校园音乐教育 篇2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代表良王庄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前来我校检查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今年创建“平安校” 以来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创建方案,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搞好教育,取得了实效。学校安全事故率为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法制教育普及率为100%,各种隐患整改率为100%,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优秀家长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先进校》、《市级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落实守则规范示范学校》等称号。其做法是:

1、建立组织。学校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定期研究安全工作,强化干部、教师安全责任,建立全员负责,人人参与的安全体系,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制定目标管理细则,层层签定责任书。对校园安全、仪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2、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各项安全制度,还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上学放学、危险药品储用、财务财产安全、仪器设备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制度。

3、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对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对因事、因病外出的学生一律持有班主任签字假条,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般是由家长到学校来接。对外来人员一律履行登记手续,询问。对学生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学校大门口都有带班领导、保安执勤,保障学生有序进出校门口,不拥挤。二是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为确保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经常教育学生不要买小商贩的不合格食品,确保了学生饮食安全。对学生饮用水问题,我校要求学生每天自带一个干净的水杯,到指定的饮水处去接水,放学回家后进行消毒。三是加强设施安全管理。定期对楼内设施、线路、围墙、器材、厕所等定期进行排查。四是做好假期安全工作。假期来临,总要针对寒暑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同时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要履行监护义务,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五是加强财产安全管理,定期对财产进行检查,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力争安全隐患不过夜。

4、搞好教育。上好安全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加强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5、坚持必要投入,购制技防设施。不断增加投入,消除安全隐患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年内,我校投资近十几万元,先后在微机室,电教室,语音室、图书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和逃生窗口,室内还安装了警报系统。购置了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彩色摄像机)固定了10个探头,分别安装在楼道及校园出口等重要位置。对财务室、机房等重要地方安装红外防盗设备及报警装置,实现和派出所的联动。使我校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达到基本配置要求。这些技防设施,在维护校园一方平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6、人防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档次,我校设有保卫干部2人,门卫1名,保安1名。配备了安防器材,如:电棒、警棍、辣椒水等。保持学校24小时有人值班,每天定时巡逻。确保了师生安全和财产无一丢失。

最后,我再次谢谢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克服困难,认真整改。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

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法制教育

让音乐回归校园 篇3

Can you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music? A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public schools across America are reducing the class hours1 for music classes. Schools do that in order to save money. Worse, some schools have never had music classes to begin with.

But, I think, music classes can be very helpful to students’ academic growth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Music is a universal2 language, and without music clas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such a language could become a thing of past. To prevent this, music classes should be mandatory3 for all students in public schools.

Music is a complex language that incorporates mathematics, science, history, physical education, coordination, and mental dexterity4. Recent studies by the famous Brown University have shown that students who have received music edu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dvanced in math and reading skills than those without. Students taking music and art classes got 58 points higher on the verbal section of the SAT5.

你能够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吗?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公立学校不断减少音乐课的课时。学校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开支。更糟糕的是,有些学校从未开设过音乐课。

但是,我认为音乐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心理健康。音乐是通用语言,没有音乐课,我们对这门语言的理解将成为历史。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音乐课应该成为公立学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音乐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融合了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协调性以及心智灵敏。著名的布朗大学最近的研究表明,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技能要显著胜于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上过音乐和美术课的学生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口语部分的得分比没有上过这些课程的学生高出58分。

Music programs in public schools also help to foster a student’s sense of pride and selfconfidence. Teens today carry heavy baggage—not merely their school bags, but the additional emotional weight of family problems, selfconfidence issues, relationship troubles, and choices about drugs and alcohol. All of these can stop them from achieving academic success, but music education can help. The teamwork required for chorus, band, symphony, and orchestra lets students benefit from a setting that fosters acceptance and group strength. Music class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a challenging task, and to build confidenc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ir peers.

Some people do not believe in the idea of mandatory music education classes. A major argument seems to be the cost and additional expense of hiring new teachers. But since it helps develop academic abilities, it cannot be put on a price tag. Others argue that students can lose their individuality6 in group music settings. However, businesses prefer to hire those with experience working in a team. Music education is a wise investment that benefits students during their school years and in their future employment7.

Music education remains a key component in a student’s academic success and in positive social and emotional growth. The gift of music is priceless. 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we have mandatory music classes for all students. The first step toward achieving this is community support. Writing letters to school boards and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urging them to create and fund more mandatory music education programs is a great way to start.

The world is losing its music, and putting music into schools is the first step in getting it back.

公立学校的音乐课程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现在的青少年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这不仅仅指他们的书包,也指其他的心理负担,包括家庭问题、自信问题、人际关系困扰、毒品和酒精。所有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获得学业成功,但是音乐教育却能够有所帮助。合唱团、乐队、交响乐团和管弦乐团都需要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受益于这种促进团体认同和集体力量的氛围。音乐课鼓励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进行合作,以确保杰出的表演,并在同伴的支持下建立起自信心。

有些人并不认同开设必修音乐教育课的观点,主要的理由似乎是聘请新老师所需要的成本和额外开支。但是既然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就不能给它贴上价格标签。还有些人争辩说学生在集体音乐的环境中会丧失个性,但是企业更喜欢聘用那些有过团队合作经验的人。音乐教育是一个明智的投资,对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有好处。

音乐教育依旧是学生学业成功和积极的社会与心理成长的关键要素。音乐是一份无价的赠礼。我们必须确保为所有学生开设必修音乐课。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取得社区的支持,写信给校董会和当地政府官员,敦促他们成立和资助更多的强制性音乐教育项目,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世界正在失去音乐,而让音乐回归学校是我们重新找回它的第一步。

单词卡片

1. class hour: 课时。

2. universal: 普遍的,共同的。

3. mandatory: 强制的,义务的。

4. dexterity: 灵巧,敏捷。

5. SAT: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该考试成绩是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本土)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

6. individuality: 个性,个人特征。

7. employment: 工作,职业,就业。

校园音乐教育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的教育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有了新的内涵。

美国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已经把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估方式、基础设施升级和应用系统重构作为以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可见, 在发达国家信息化对教育的作用已经从应用阶段进入改革调整阶段, 信息技术也不再只是工具, 而从基础建设阶段发发展到适应变革阶段。例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AL计划的目标就是实现各教学资源的彼此合作和互动, 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 把网络教学系统、桌上型实验设施、3D情境再现、动态仿真实验设施、学习实时反馈系统等融合于教学之中。2009年美国加州开始普及中小学电子课本;2007年英国互动电子白板在中、小学中就有98%和100%普及率;韩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要建设以教育网络工程、高校网络学习为中心、学术研究数字化工程和国家教育信息系统, 并计划于2015年在全国中小学淘汰纸质课本, 全面使用以平板电脑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学习终端。

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大困难, 面临很大挑战。目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 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应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尚未实现, 宽带尚未普及, 资源与应用初具规模, 但质量、数量均显不足。

鉴于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中体现了技术的作用, 以技术驱动改革,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确立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

2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本身就是教学资源非常集中的地域, 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实验设备, 这些优质的资源都决定了未来的教育还是以校园为中心和重心。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 结合信息及通信技术, 从集成化、物联化、智能化出发,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 实现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建立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评价体系, 这正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就需要把校园里的资源数字化变为优质的、更容易共享的教育资源, 如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个体的培养过程、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 把这些内容通过合理的数字化收集,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目标。同时, 还可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提高学校自身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提高学校影响力, 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这种物联网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化的教育内容为核心, 通过视频、网络、环境感知、认知等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实现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 提供网络化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就是智慧校园。

3 智慧校园更能代表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同时具备技术方面特征和教育层面特征。从技术上看,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从教育层面看, 教育信息化具有多媒体的教材、资源的更大区域的共享、教学和学习更加个性化、学习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特点。

智慧校园就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 融合教学和管理上的软件和硬件, 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通过物联技术与3G网络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方面领域的信息资源联通, 采用“一卡通”的形式, 实现学生的报到、学籍管理、考试考评、购物等智能化应用;使用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数据挖掘、监控技术等, 对校园中的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处理, 结合校园物联网系统实现校内考勤、门禁、互动等功能的感知, 提高校园办公自动化水平和办公效率;结合无线、有线、移动网络, 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互相联系起来, 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通过管理平台使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之间信息互动, 借助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学习平台也可以随时记录学生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这样的智慧校园, 已经能够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内容、管理方面、资源共享方面的要求,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实时统计与分析、集成管理、互动式体验等多方面的要求。

4 智慧校园迎来了其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我国教育化发展来看, 2001年我国开始贯彻信息化战略,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 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 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具体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方面, 校园内的物联设备的日益完善, 校园局域网建设已经比较完备, 无线网络覆盖增加, 一卡通等系统广泛应用, 这些为智慧校园的实现提供了硬件基础;二是资源整合方面, 教学、科研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投入很多, 各院校的自己的资源库已经基本建立, 只需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深层次挖掘, 就可以为智慧校园提供很好的教学信息资源;三是服务应用方面, 电子教室、短信平台、消息中心、WEB网站等服务已较为普遍, 这些信息服务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最后, 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智慧大学的战略要求, 一部分学校出现了多校区、超大规模学校的出现, 对这些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管理也要求尽快建立智慧校园。

5 结束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符合和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观点, 直接面向师生, 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为特征, 以“开放、共享”为手段, 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校园”, 促进教育的改革和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洁, 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122-125.

[2]黄荣怀, 胡永斌, 杨俊锋, 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 2012, 18 (2) , 22-27.

[3]黄荣怀, 张进宝, 胡永斌, 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4) , 12-17.

[4]聂风华, 钟晓流, 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7) , 5-8.

校园冬季安全教育 篇5

————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冬季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涉及到我们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所以在安全的问题上,千万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有专家指出,如果通过安全教育,来切实提高我们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范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学习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学们,冬季来临,正处风高物燥之时,是火灾多发季节,年终岁首,犯罪分子活动频繁,是侵财盗窃案件的高发期,随着这些安全隐患的增加,提高我们同学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防火方面,要求全校师生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学生宿舍内禁止点蜡烛、烧杂物、吸烟等使用明火行为;严禁违章用电,私接电线,禁止私下使用电炉、电热器等烧水、取暖,以免发生火灾。

2、办公室、实验室不准随便敷设电线,离开办公室、实验室时,要注意切断电源。在易燃,易爆等有火灾危险性实验室学习、工作,要严格遵守实验工作操作规程,严格用火、用电和易燃易燥化学危险试剂使用制度,如遇火灾,及时切断电源。

3、严禁到野外烧烤、野炊,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发现火情要履行公民应有的举报义务。

4、要学会使用消防设备,不同种类的燃烧物应用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扑灭:木、纸等物燃烧应用加压水力灭火器;汽油及其他易燃液体燃烧时应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器;电线、电器等燃烧应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关于防止火灾发生的知识我们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很多了。那么,万一发生火灾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l.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4.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6、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7、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8、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9、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的烟气侵害。

第二,寒冬季节,白天时间短,黑夜时间比较长,黑暗对于某些犯罪分子来说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作案环境,根据冬季这一季节特点,我们尤其还要做好防盗的安全防范工作。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大家一定要注意:

1、保管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尤其要妥善保管好;

2、不要炫耀自己的贵重物品;

3、千万不要引陌生人进住处;

4、离开住处时不要忘记锁好门窗和柜子;

5、夜间在偏僻处行走,尽量结伴而行,防止意外事故。

三、交通安全方面:

1、校外车多人多,路况复杂,同学们在自行车骑行中要遵守行车规章,不得载人,遇有陡坡或路况复杂,应下车推行,禁止在路上比速度,禁止逆向行车。

2、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注意来往车辆。步行应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应靠路边行走,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校园呼唤“爱心”教育 篇6

关键词:爱心教育;信任;倾听;善待

孩子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是我;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求知,本应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现今的教育却把这种来自生命的欢愉变成了无尽的苦难:

沉甸甸的书包,压在幼小的肩上——重;

睡眠不足,视力下降——苦;

辅导班名目众多,特长班五花八门——累;

考试频繁,异常焦虑——惨。

累累累,孩子们要累到什么时候?苦苦苦,孩子们的心灵能承受几何?分分分,这把刀子还要杀多少人。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一颗求知欲旺盛的心灵。但是父母、老师们却用尽各种办法硬是把孩子的求知欲扼杀了,致使孩子的学习处在一种痛苦挣扎的状态,孩子们苦苦不得脱身。

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学习方法呢?

有!这就是“爱”的教育。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充满激情与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处处都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也会爱自己的老师,所谓“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也会喜欢学习了。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多了解,树信心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破译学生心理的密码,排除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我发现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自信,从不举手,说话方言很重,他一说话,孩子们就笑成一片,所以他从不举手,很少说话。但我没想放弃对他的教育。我是这样关爱他,转化他的。(1)找他谈话,第一次谈话,先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2)及时发现闪光点,在一次课堂开火车组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词汇量很大,我就把握时机,及时表扬,而且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奖励一朵小红花。(3)和他妈妈谈话,了解他的情况,让妈妈在家提前教他一些生字,然后第二天,我在课堂上问他,他可以对答如流,我就适时表扬他,让大家都向他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像变了一个人,自信满满地成了学习标兵。真为他感到高兴,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读好这本书。之后,我在心得本上写了几句话:“爱心”是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使后进学生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少呵斥,多尊重

师者,人之长也。老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不是敌人的关系,这个问题几乎每个老师都懂,但我们又常常忽略了这点。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不能只一味地、高高在上地训斥他们,远远地呵斥他们,总怕靠近学生被认为有失老师的威信。这种做法也只能让学生对你敬而远之。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正以一种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尊重他们,变呵斥为呵护,对于学生一些无意识或不小心犯的错误,教师要对学生宽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省力和自信心。

三、勤鼓励,多宽容

好话好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扬,小学生更是如此。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的确,学生是美丽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因人而异,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惊喜连连;只要你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回报你的将是整个春天,每个孩子都喜欢成长路上一路鲜花一路歌,然而每件事都不能皆如人愿,而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教师应该成为爱的“艺术家”,给孩子施之以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我们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因而,我们本该对学生存着“视如己出”的深厚感情,把“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作为自己为人师的最终目标!

作为老师,必须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不能因为孩子们犯错误就把他们当成坏孩子,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纯真,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当孩子们犯错误时,迫切地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心若在,梦就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别指望孩子们十全十美,皆如我愿,我们应该有包容的心,正视学生错误,适时予以引导,只要我们有着对孩子们的那份无私的爱,对事业的那份执著,那么孩子们那天真的微笑之花一定会因我们而绽放!而当我们的爱有如涓涓流水一般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时,我们也因此而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成为校园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三元小学)

校园音乐教育 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发展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并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衡量校园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艺术实践中证明, 音乐教育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提升大学生品位、净化大学生心灵的独特手段, 是全面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完善其综合素质具有建设性意义, 对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 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涵盖了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身体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 使人的生理和精神共同进步, 以便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身心和谐、内外兼修。

音乐教育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情操, 从而推动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音乐如随风潜入夜般于不知不觉中熏陶大学生高品位的感性思维、醇正的政治观点、和纯洁的情感方向,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逐渐构建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 在润物细无声的随想下进行思想的渗透和灵魂的陶醉, 使大学生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音乐教育使大学生的感知力和联想力等加快发展、迅速提高, 身体机能得以补充锻炼, 进而能够让大学生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内容美和谐统一稳步发展。例如声乐, 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认识, 也可以使大学生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和声渐变的同时, 逐渐掌握对整首歌曲的认知, 甚至对声乐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可以磨练大学生的不正之气, 使之成为怀有真善美之心的宽厚仁德之人, 怀有歌功颂德的谦谦君子, 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旬子也充分肯定音乐的教育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熏陶人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在教学时乐与礼有机融合、互为补充, 可以使人性变恶为善, 国家变乱为治。旬子的音乐教育观点对当今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历史性的借鉴指导之作用。

2 音乐教育推动大学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

音乐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善于捕捉美, 拥有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眼睛, 形成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的观念, 真正化外在美为内在美, 化形式美为内容美, 使其在脱变的过程中情操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人性得以谦和, 进而推动大学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音乐教育中, 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促使大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 精神得以平衡, 在音乐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 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了进一步认知, 对情感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审美认识, 进而促进了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郑路、马洪业作曲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这首乐曲情感豪迈、荡气回肠, 本曲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四人帮”被粉碎后老百姓们喜悦的心情, 当这个好消息传到祖国边寨时, 全国各族同胞们欢腾跳跃、载歌载舞, 热烈欢快的庆祝胜利的场景;古筝独奏曲《临安一恨》, 运用古筝特有的演奏手法表现了岳飞的爱国情节以及遭奸人所害之后, 虽无法施展自己的报复但却英勇赴死的英雄形象, 推崇了欣赏者对人性优良品质的追求;刘文金作曲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乐曲气势磅礴, 荡气回肠, 以长城为线条来歌颂祖国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塑造大学生崇高的人格和规范起到良好引导作用的同时, 也能够对养成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奠定。

音乐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表达情感的理解, 从而培养其感性的一面, 使感性与理性平衡发展、逻辑思维与情感线条有序交替进步。竹笛独奏曲《春到湘江》, 是一首具有深厚湖南音乐特色的乐曲, 表现了湖南湘江秀美的春色和乡亲们欢欣鼓舞营造家乡的愉悦心情。该曲的引子段落辽阔而优美, 展现出湖南湘江碧波清秀、烟雾弥漫的秀丽如画的景色。紧接着如歌的行板中柔情的旋律, 低回与激扬交替, 吟唱与高歌共存, 甚为柔美婉人。中间段落从羽调转为同宫徵调, 有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快感。该曲富有花鼓戏腔调跳跃的快板直至结束, 在洒脱中又有深情, 在豪放中又不失韵味, 结尾部分连续向上的旋律, 带动演奏者和欣赏着的情绪层层推进高潮。在音乐教育中, 通过欣赏这样具有韵味的经典作品, 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 使其形成高品位的审美观、养成优秀的道德修养, 使当代高校学生对真善美得以进一步追求, 从而推动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养成。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合唱这种音乐形式最容易让非艺术类大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参与者在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 引导其具有团队意识, 从而对于形成和谐人际校园关系起到良好的基础。例如合唱曲《我的祖国》, 通过对歌曲的排练, 不仅能够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更能够增强合唱团队友之间互相协调的意识, 让他们不在以自我为中心, 而更多的是学会聆听他人、配合其他声部之间唱出更加完美、更加和谐的音符。通过合唱, 对于音乐的和谐、完美的追求由外在的被动熏陶转为自觉内化, 从而使集体的和谐因素在合唱中渐渐融入。合唱的音乐教育功能便在于此, 群体参与, 人数众多, 在忘我演唱、用心倾听他人中, 创造出和谐之美, 从而造就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因素在成长中的壮大, 感受集体协作之乐趣。

3 音乐教育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音乐教育之所以有益于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因为音乐的表现多种多样、极具变化、音乐的情感丰富感性, 如西北汉子的豪放山歌, 傣族姑娘的幽雅孔雀舞, 新疆音乐的独特节奏, 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以及古筝、竖琴、小号、唢呐等民族。西洋乐器演奏的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在音乐艺术中有哀怨、有愉悦、有感动、有伤悲, 但无论如何, 音乐都不会离开教育中美育这一关键词, 这是音乐教育创作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助力器。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协调发展, 推动与之产生的协同效应, 进而优化大学教育结构, 促进和谐校园环境。例如, 在校园生活中, 音乐类社团是大学生最乐于参加的社团活动之一, 该类社团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音乐教育活动, 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追求, 展现才艺、陶冶情操、丰富校园生活、发挥音乐特长, 更加促进了大学生在和谐校园中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当代大学生可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感知音乐, 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各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中丰富大学生想象力与创作力, 在得到高品位审美享受的同时, 在实践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诚信友爱、活力四射、协调发展、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环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总之, 高校是社会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是教书育人的集中营, 而音乐教育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 起着独特的作用:它对于塑造大学生完整的性格、高尚的审美、和谐的校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它协调了校园多方面的因素, 使学习环境更加的和谐;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 作为高校教育者, 我们定会承前启后、与时俱进, 为建设好和谐的高校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羊悦.关于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0.

[3]李健.试论高校音乐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学术论坛, 2009.

[4]马晓红.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之音乐教育[J].科技信息, 2005.

[5]安徽师大美学研究室.审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6]虞秀英.论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1) .

[7]刘肖贵.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5 (12) .

[8]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9]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10]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9) .

[11]林萍仙.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3) .

校园音乐教育 篇8

一、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是指我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也常常用于指代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它是随着新式学堂的产生而产生, 在维新变法中起步,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发展并逐步壮大起来的。学堂乐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带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可以说,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始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由于学堂乐歌产生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与其他国家文化碰撞比较激烈的特殊历史时期, 因此形成了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无论在歌词或旋律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中国早期的学堂乐歌的创作者大多留学日本, 也正是他们开辟了中国学堂乐歌创作的先河, 因此在受到了较多的日本学校歌曲的影响。比如, 在歌词的创作上追求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文字与歌曲内容统一起来, 而不提倡把歌词写成儿童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或古风化的语言。另外, 在曲调创作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选曲填词, 这也是当时日本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由于沈心工、曾志、李叔同、辛汉等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的创作者都曾留学日本, 因而大多也就采用这样的创作方式, 而这种方式也较好地适应了当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 对学堂乐歌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校园歌曲的发展及现状

校园歌曲, 是受广大学生喜爱, 广泛流行于校园的歌曲, 它体现了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校园歌曲朝气蓬勃、毫无矫饰, 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 听起来十分亲切感人, 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 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 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 充满活力, 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20世纪70年代中期, 校园歌曲在台湾兴起, 并且发展迅猛。大陆校园歌曲的产生, 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到了20世纪90年代, 《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等作品又将校园歌曲推向了巅峰。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 校园歌曲, 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 给人们, 尤其是年轻人们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

现代校园歌曲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 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音乐结构短小精悍, 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 写风月还是写爱情, 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 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 是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然而当今的校园里就连小学生们随口唱出的也都是社会上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表面看来, 流行歌曲旋律上口、易学、符合社会潮流, 青少年们随口唱唱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进一步来看, 学生们演唱社会流行歌而不去唱校园歌曲, 正说明了我们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缺失, 也说明校园歌曲与学生产生了距离。

三、发展校园歌曲, 加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自1902年我国有了最早的校园歌曲《男儿第一志气高》至今, 校园歌曲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对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 在学堂乐歌兴起的形势下, 出现了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为代表的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 从而为中国音乐的教育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基础, 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次, 通过乐歌活动, 展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音乐的兴趣, 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的修养, 活跃了人民群众的音乐生活, 从而肯定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 通过乐歌活动, 系统地把西方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及音乐会的演出形式介绍到国内, 使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再如, 通过乐歌活动, 肯定了集体合唱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使“集体歌唱”这一形式深入人心, 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 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奠定了的基石。

校园生活也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历程, 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或多或少的校园情结, 对校园歌曲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校园歌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易学易唱。发展校园歌曲、发挥校园歌曲的影响作用,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的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 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 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 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 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社会上音乐活动的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网络歌曲、流行歌曲作为时尚文化代替了校园歌曲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这也是由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和心里特征所决定的, 他们对流行歌曲有所偏爱, 而流行歌曲的存在发也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许多学生喜欢唱爱情主题的流行歌曲, 其实并不一定是真正陷入了爱情的漩涡, 只是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渴望长大”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校园歌曲、加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就成为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在高尚、健康和低级、庸俗的界线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探究

黄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本文阐述了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提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学理念, 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方面作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职非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素质;音乐欣赏

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课时安排一般30-38个学时, 占1.5-2个学分。面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 教学上更应注重课堂的精心设计。

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一堂课基本的教学要求与规范, 宏观上体现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理念, 展示教师教学特色及个性与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 从启动、真动到自动, 激发学生的热情,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动, 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从而达到教化育人之目标。

二、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理念

与其它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创设问题, 分组讨论,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触动学生求知的兴趣奋点。如在欣赏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时, 先让学生倾听《保卫黄河》后进行中外乐曲对比, 感受不一样的作者却有一样的爱国情怀。给学生自由发言, 语言为桥, 把听到的、看到的, 网上查到的音乐知识大胆地讲给同学们听。

提倡对学生进行理想的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自动”是学生“动”的最高层次, 学生能自动, 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精心设计音乐欣赏课堂教学

1. 生活化的游戏设计。

单纯讲音乐理论知识,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我们把这些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 那么学生就会很快学到知识, 而且记得牢。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 我把节奏练习变成拍手练习、分组对比。接着, 为了巩固学生已学的节奏型, 进一步指导学生玩节奏组合拍手游戏, 把节奏组合写在投影屏幕上, 分组分小段练习, 小组间要衔接紧凑, 让学生读出节奏并拍手。这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娱乐中学习。

2. 生活化的表演活动。

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进行生活再现的表演, 这种表演不需要很专业, 只要学生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如在教唱歌曲《再见吧, 妈妈》时, 让学生一起商量讨论怎样在歌曲表演的活动中将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来, 并派出一人扮演军人、一人扮演妈妈。结果学生们边唱边做出生活常见的动作, 表现出母子情深依依不舍情景。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

和把关。这不但影响学生的现实思想,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以后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人们在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 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得以净化,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校园歌曲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感染力, 使学生们充满道德、激情, 摆脱狭隘的个人利益。在音乐教育中, 通过优秀的校园歌曲是学生得到美的愉悦, 真的启迪, 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 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 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同时, 我们也呼吁广大词曲创作者能创作出更的理解, 使他们从歌曲的表演中得到一些启示。

3. 生活化的角色扮演。

充分发挥高职生的模仿能力, 可以把音乐剧中的音乐提炼出来, 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想像, 从而满足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愿望, 锻炼他们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4.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是它不能全靠卷面考试和听辨应试, 其考核的方式应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课堂上让学生先聆听作品, 感受音乐的特点、情绪, 根据自己的经验, 理解音乐, 展开想象, 之后由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情况等作简单介绍。课堂上表现均可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考试则采取开卷考试。

四、教师自身素质要求

教师应灵活掌握教材与教学尺度, 做个“有心人”, 善于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知识需要, 敢于拓宽教材, 适当增加教学内容, 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 使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陶。作为教师, 要掌握一定的史学、文化史及外史等知识, 同时积极练就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加强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观念多种学科相渗透, 互相联系, 教师言之有物, 而非信口开河, 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生活化的课堂设计是为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平台, 营造生活化的氛围,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 更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 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的问题, 使素质教育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

[2]田玲.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J].音乐天地.2006 (04) :6-7.

[3]赵金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邓娇.论高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时空, 2007 (18) :76-

[5]刘自圣.马晓纯.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欣赏课教学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4 (9) :124-125.

作者简介:

黄芳 (1979-) , 男, 广西平果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办公室主任, 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多适合广大学生心里发展的作品, 在曲风上增加一些时尚元素, 让新时代的校园歌曲真正走进校园。

摘要:校园生活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历程, 校园歌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也都有着不同的记忆, 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 校园歌曲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距离, 因此, 发展校园歌曲, 加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校园歌曲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感染力, 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感受音乐美的愉悦和陶冶过程中, 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得以净化,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渗透到学生的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 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学堂乐歌,校园歌曲,音乐教育,美育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2]俞玉滋, 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校园音乐教育 篇9

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类对音乐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期,从人类文明史的记载来看,音乐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时代的人都对音乐有同样的追求和热情。在文明发展史中不乏经典音乐、感人故事,如我国春秋时代的乐曲“高山流水”,不仅乐曲声音美妙,其中更蕴含了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既赞美伯牙的琴技,又称赞了子期欣赏的才能和节操。进行这种寓意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净化当前泥沙俱下的娱乐音乐氛围,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完整的道德价值观。音乐无国界,优美的旋律、曲调、真挚的情感可以超越语言不通、文化风俗差异等障碍,引起人的精神共鸣。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以席勒的诗篇“欢乐颂”作为曲词,以乐作为其乐曲中心思想,通过第九交响乐,贝多芬表达了内心追求解脱、追寻真理的历程,在曲中表达了希望人类抛开歧视友爱团结的思想。在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教师适当穿插进行贝多芬生活时代、成长环境、创作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第九交响乐的表达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矛盾、冲突的创作性格以及蕴藏于其音乐作品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意识。

人对音乐的欣赏是社会意识的体现。音乐教育就是通过传播旋律、意境优美的乐曲,使感官得到精神满足,从而指导人的情感、意志、想象等活动,将单纯的感性活动赋予理性的内涵。对优美音乐的欣赏没有界线,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的古筝、古琴独奏,还是西方的交响乐,都可以通过其词调、旋律、节奏对学生的道德塑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音乐教育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青睐。学生综合能力对他们后期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开始,笔者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较低,音乐欣赏的娱乐性较强。学生不能通过音乐完善自身道德认知的建设,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次。所以,如何在学生中普及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乃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现阶段音乐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十分推崇音乐教育,他认为这种高雅的艺术熏染可以带给人创造上的灵感,灵感不能通过凭空思考获得,是个人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结合,并通过外界因素而诱发的。音乐就是灵感获得过程中的外界因素,经常进行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20世纪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物理研究中也渗透了音乐教育,在年少时期,爱因斯坦痴迷于钢琴、小提琴等,这一兴趣直到其开始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时都发挥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著名的案例如爱因斯坦受到艺术启示的追光实验。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医学家对其的大脑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部位有许多凸起凹糟状图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图案就是爱因斯坦进行形象化思维的根源。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其脑部运动皮质中发现了一类似球状的凸起物,这与爱因斯坦的理性思考、音乐素质有关。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其实就是促进学生感性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通过对音乐创作者的创造背景、生平事迹、成长环境的介绍,既可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同化力,还可以扩充其音乐、文化知识层面。由于音乐对人思维的扩展促进作用,当下企业招聘也是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音乐素养。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不仅招收银行、金融专业的高才毕业生,而且对具有音乐才能的人才青睐有加。汇丰银行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机构招收音乐人才的原因与音乐毕业生的专业才能无关,而是受过良好音乐熏陶的人才通常具有敏锐的感官,具有超前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智力水平。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艺术熏陶不仅可以完善其自身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的教育,其不能带来快速直接的知识提升,但是就长远来说,音乐教育对净化心灵、完善个人性格、激发创造精神等具有本质上的影响。同时,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利于营造整体的学校氛围,有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证实,音乐教学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在农业种植生产、育儿教育方面,甚至于在航天器发射中都设置有与外星生命沟通的音乐曲调。在学校教学中来说,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

音乐分为通俗流行的大众化音乐与高雅的经典教育音乐。当下,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具有快餐性质的娱乐化音乐。这种音乐虽然有娱乐、流行的特性,但是其与上文所论述的音乐不同,不具有修养身心、净化心灵的功用。而传承文化和历史的高雅音乐,经过历史的鉴定和沉淀,音乐本身不仅具有传承功能还具有专业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满足欣赏者的精神需求。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指导学生欣赏抗战时期的民谣、国歌等就可以激发学生潜在思想中的民族意识,同时这些记录历史文化的乐曲还真实地展示了抗战时期的生活状态,所以说音乐是不用语言记录的历史。这些真实的历史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具有求知欲强、感性思维活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可以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精神力量,反映到日常校园生活中就是自身的言行、作风符合学校的文明建设标准。学校是文化的聚集和传播之地,在校园进行音乐教育对于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校园音乐教育 篇10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成长情况与和谐校园建设有莫大的联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是经过优美的音乐产生的,优美的音乐艺术能够给人们一定的精神支持,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1]。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对于艺术作品都非常敏锐,能够看出自然界事物的美好,且能够吸收美好的东西。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民族的精神以及大好河山的雄壮,对生活能够产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其能够通过对学生感官等产生刺激,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大学生能够享受美,也能够学会创造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正确的理解音乐的内涵,自觉地抵制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会接受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素质就能够得到提升。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除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外,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消除大学生的疲劳感,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由此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学习文化课。

二、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大学生能够逐渐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从而形成创造美的观念,在此过程中,情操就能够得到升华,个性会变得温和,如此便能够实现大学校园的和谐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艺术的魅力能够使大学生的精神得到平衡,正确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此便能够促进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听到《长城随想》时,就能够自然的想到长城美景,从而联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大学生崇高的人格,且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奠定基础[2]。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使大学生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感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当代大学生对于真善美有进一步的理解,从推动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在众多实践活动中,合唱最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且学生在参加合唱时,能够激发自己的团队意识,这对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排练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够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的音符。

三、音乐教育能够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

和谐校园的关键热点就是充满创造力与活力,这两个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大学生处于黄金阶段,思维较为活跃,且创新意识较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大学生都能够得到认可,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流露出的艺术美以及自然美等,是启发心智以及激发灵感的关键,而音乐的非语言性以及情感体验等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与直觉等,如此便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且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掌握客观规律,运用批判思考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问题[3]。由此可见,想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让人文教育温暖校园 篇11

人文教育尊重人

每一位老教师退休,全校都会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当大屏幕上出现老教师到校任教以来的老照片时,全场掌声雷动。青年新秀献花,赠送退休纪念品,大家合影留念……这样的退休仪式,满满的是温暖、感动与自豪。尊重退休教师,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尊重教师职业。要让老师们体验职业尊严、感悟职业尊严、生成职业尊严。职业尊严感一旦形成,爱岗敬业就会变成教师的自主追求。

人文教育尊重人的发展

阶梯教室,学生家长姜孟希女士,是中国美容美发协会理事,香港资深形象设计顾问,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奥博娅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一个成功形象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讲述了形象对成功的影响,讲述如何提高自身形象,将形象走在能力前。

阶梯教室,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同学向中学生们讲述自己因为梦想和爱好,积极努力,最终实现目标,走进清华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有挫折,也有欢乐,有成功,更有感动。

这些都是“人生规划与学习指导”系列课程的一部分,学校聘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和优秀大学在校生作为客座老师,定期为学生讲述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让学生走出去参加模拟大学,感受大学的生活。开展“我的大学”生涯指导演讲,尽一切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源,真正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人生规划课程,是对人发展的主体性的尊重,让同学们真正认识职业,了解自我,选择正确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人文教育尊重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尊重个性发展”教育使命的大前提下,面对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校自主开发了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生涯规划与实践类课程、领袖与领导力课程。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特长发展需要,构建并实施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艺术体育特长课程。成立社团联合会,街舞社、话剧社、棋艺社、篮球社、心悦团……通过对课程种类的适度拓宽和内涵的深度开掘,构建并实施人文科学拓展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认识学科文化价值,认识自身特长和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人生情趣。旨在满足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文教育培养儒雅之士

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儒雅之士”,即熏染书卷之气,涵养儒雅之风。所谓书卷之气,是一种饱读诗书之后形成的高雅气质和风度。书卷之气,采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所谓儒雅之风,是指学识渊博、知书达理、具有温文尔雅的气度。培养儒雅的教育,其实质是注重成人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活生生的人;在教育内容上,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关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将教学真正变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

培养具有书卷之气,儒雅之风的儒雅之士,是对人性教育的回归。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教育者不可忘掉教育的根本。本校要用“人的教育”统领“专业教育”并使之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教育,从而在教育目标上,力求实现提升人性与提高智力的统一,培养具有书卷之气、儒雅之风的现代青年。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一定要立足人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育人如植树,根扎得越深,越会枝繁叶茂。熏染书卷之气,涵养儒雅之风,让人文教育温暖校园,我们在路上。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构建生态校园实施绿色教育 篇12

一、构建生态校园的基本思路

(一)校园建设要追求园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绿色校园”为理念,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要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常青落叶、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的方针,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走路不粘泥、雨后不积水的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要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空间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生态化校园模式。

(二)校园建设要考虑地域性与文化艺术性

校园建设规划应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等都应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保持校园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痕迹,体现地域特色。要针对该地区的气象条件和校园土质、绿化位置和校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把校园绿化、美化好,充分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

(三)校园建设要追求数字生态化

校园建设规划要体现前瞻性,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要通过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来体现时代特征。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

(四)要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

我国传统的四大书院总是尽量建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态校园建设要继承和汲取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经验和建筑风格,体现传统书院的文化内涵,更要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学科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协调好各部分的功能组织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展现自然与文化景观,展示精神与育人形象,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实现总体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既具有方便实用的使用功能,又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的校园。

(五)扩展生态管理的理念

生态学校的教育理念除了关注人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之外,在学生观上,更要在讲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因为,创新最崇高个性,一个人没有个性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正确性,促其成才,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管理上,要在讲究教学规范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给教师以适度的教学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才华。

(六)推行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环境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使人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为。生态德育有着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草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水资源,关心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关心人类生存的基础;二是树立美化环境的理念,使学生学会能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处处充满绿色、充满花香;三是养成学生的卫生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穿着整洁,仪表大方,整个校园做到无纸屑、废弃物及污染源;四是倡导纯朴真实、恬然淡泊的生活方式,要让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开始做起,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讲究节约,反对浪费。

二、构建生态校园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煤化工有限空间作业下一篇:岗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