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的创新

2024-09-28

物流金融的创新(精选8篇)

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1

物流与金融相融合, 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金融服务, 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UPS) 中国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代表陈学淳先生曾经说过的:“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 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本文将站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 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 以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乃至提升整个物流业业态。

一、融通仓服务

融通仓, 顾名思义, “融”是指资金融通, “通”是指物资流通, “仓”是指仓储, 是一个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 而且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并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好地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 成为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通过第三方物流提供的融通仓服务, 可以为生产经营企业 (特别是生产或销售季节性明显的中小企业) 开辟出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融通仓融资的实质是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企业流动资产 (主要是原材料、产成品) 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物, 并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其基本理念可以很好的体现在融通仓的典型运作模式———仓单质押模式中:货主将其采购的暂时闲置的原材料或待售的产成品存入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设的融通仓中, 并据此向银行提出质押贷款, 银行结合融通仓提供的证明材料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 最后银行根据货主企业的还贷情况通知融通仓发贷。在这一过程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赖的质物价值评估、仓储监管、拍卖处理等难题, 同时也为货主企业提供满意的常规物流服务。其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仓单质押模式中, 银行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受银行委托, 提供质押物的验收、价值评估、仓储保管、货款流向监管及质押物的拍卖处理等中介服务, 收取除物流服务费以外的中介服务费, 但不承担其他的损失风险。站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 实践中还可以在仓单质押模式 (中介服务模式) 的基础上演化出融通仓的信用担保模式, 甚至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采用自营模式, 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信用担保模式。信用担保模式的运作过程大致如下: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 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状况, 并以该企业滞留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配置其信贷配额, 为生产经营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融资信用担保。这样一方面可简化贷款银行的贷款程序, 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信用状况较好的生产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信用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信用担保安全也可得到保障。

自营模式。对实力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可以集信用贷款的提供者和融通仓服务的提供者于一身, 开创融通仓融资的自营模式。国外很多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UPS) 都开设有面向系统内客户提供货款结算服务的银行。有了这样的银行, 就可以很方便地拓展其业务, 向有贷款要求的客户企业按动产质押物的一定比例提供贷款, 并负责质押物销售过程中的货款结算, 货款到账后扣除原先的贷款和必要的费用后, 其余转入客户企业的账户。目前,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管制的不断放松, 政策一旦许可, 像我国邮政物流那样完全可以与邮政银行相结合, 开展自营融通仓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融通仓服务, 能更好地迎合银行和生产经营企业的需求而受到它们的青睐, 这样可以为自身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并融入其供应链体系中, 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可以创新出新的物流增值服务, 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物流结算与资金管理服务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以凭借其物流服务网络, 甚至其自有的金融服务网络, 提供专业的结算和支付解决方案, 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诸如货款结算、资金划拨等配套增值服务。

1、代客垫付货款业务。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 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部分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全部货款;最后,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将余款交付发货人。UPS就作为中间商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出口商之间斡旋, 在两周内把货款先支付给出口商, 前提条件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和得到一笔可观的手续费, 而拥有银行的UPS再和沃尔玛在美国进行一对一的结算。

2、代收货款业务。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向用户送货上门, 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 每周或者每月再与发货人结清货款。该业务特别适用于BTOC业务, 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3、代客管理资金运用。

根据生产经营企业流动资金收支不同步的特点, 物流企业还可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客户企业管理、运用暂时闲置的资金, 帮助企业充分挖掘资金的时间价值。

通过提供物流结算与资金管理服务, 使物流企业肩负起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的使命, 使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并且, 在此过程中, 物流企业还可以打一个资金收、结之间的时间差, 获得一笔可观的不用付息的自由支配资金。

三、物流租赁服务

近几年, 国内外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一个明显的动作就是加大了对物流基地、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管理与运营的投入的力度, 其目的除了为了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外, 还可以通过增加有形资产以取得客户、金融机构的信赖。大量的投入同时对物流企业也提出融资要求。物流装备的投入因其资产边界清晰、具有较大的活性和独立完整性, 较适合采用金融租赁融资。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运用其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的优势, 开展租赁服务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目前, 我国存在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的矛盾, 尽管生产企业也认识到自办物流分散精力和财力, 不利于集中资源发展主业, 但大多数生产经营企业还是倾向于采用自办物流的形式。究其原因, 除了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作怪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够信任, 担心对物流环节失去控制而影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生产企业如果转为物流外包, 则他们对已有物流设施、人员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短期内要想改变这些观念、担心, 难度较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租赁融资融入本企业所需的物流设备、设施, 增强自身实力, 提升自身形象, 尽可能赢得生产经营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租赁、管理输出等形式, 与生产企业开展物流合作, 采用租用生产企业的物流设施和人员, 或生产企业现有物流资产和人员存量不变, 增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租解决的方法, 与生产企业建立起物流合作关系, 并通过和谐的合作, 周到的服务, 发挥专业服务和规模经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等, 逐渐取得生产企业的信任。随着生产企业物流资产存量的折旧消减、人员的分流, 最终平稳地过渡到物流整体外包。在这个过程中, 物流资产得到优化整合, 客户不断增加, 物流企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四、物流保险服务

物流业的责任风险几乎伴随着物流业务范围的全过程, 为分散风险, 自然就对一个涵盖物流链条各个环节的综合责任保险提出迫切的要求。然而,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只能对物流的部分环节进行承保, 这不仅与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所带来的综合风险的投保要求相悖, 而且也带来了按环节投保所引起的办理保险手续的复杂和在投保和索赔方面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都会引起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不满。

物流业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为客户提供物流保险综合服务:

第一条途径,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 可以通过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谈判, 共同设计出一种合适的物流综合责任保险品种来解决风险分散问题。

第二条途径,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 可以自办“保险”为客户、同时也为自身规避风险。保险实际上是一种风险损失分摊机制, 根据大数定律, 建立合适的风险损失补偿基金, 来分摊风险损失。大型物流企业因其业务量大、面广, 一笔业务的风险损失完全可以在其它众多的成功业务中得到补偿。而且, 与由物流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相比, 由物流企业自我保险, 还可以更好地避免物流企业因投保而在物流作业中不负责任的道德风险。鉴于目前我国保险业的行业进入政策限制, 物流企业可以先面向自己的物流服务客户, 采用对每笔业务收取合适的“保费”形成风险基金、再由风险基金承担物流业务风险损失的赔偿责任的“准保险”的形式。待将来保险业的进入壁垒破除, 这些大型物流企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保险服务。

物流业的金融创新 (在“2004中国物流创新大会”上, 物流金融被列为物流行业四大创新领域之一) , 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应紧紧地抓住这一商机, 广泛开展物流金融创新, 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这样才能在物流业整体对外开放的今天, 在实力强大、服务品种多样化的外资物流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我国的物流企业存在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物流与金融相融合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服务是现代物流业重要的创新领域之一。文章从融通仓融资服务、物流结算与资金管理服务、物流租赁服务、物流保险服务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企业如何开展金融创新, 以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关键词:物流金融,融通仓,物流租赁,物流保险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海天出版社, 2003:125-132.

[2]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融通仓及其动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2) .

[3]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

[4]游战清, 何军, 郑利强.依托金融租赁建设现代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3, (11) .

[5]海苑苑.物流保险扬帆远航[J].中国保险, 2005, (2) .

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2

摘要:互联网的兴起让电子商务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相比之下传统物流金融业务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开拓建立在大型物流企业平台上的新型物流融资模式。融资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重构物流和资金之间的关系,实现金融机构和借贷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本文创新的提出了融合P2P网络融资的金融平台,力求将企业优势融入金融服务,高度集成物流和信息流,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物流金融 P2P 融资模式

一、创新探究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繁荣,让物流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新的环境和新的市场也要求物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中所处的角色。我国物流企业是物流金融发展的主导,供应链上的资金流量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个供应链中处于两端的企业都对物流有了更高的以来,因此物流企业凭借着这种优势逐渐成为物流金融创新的中坚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究,存货质押一直是传统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但是在新背景下已经呈现出难以满足供应链的融资需求的趋势,开发新的融资平台是创新探究的主要目标。融资模式的创新要求在新环境下重新思考物流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具体功能,然后才能设计符合物流金融特征的优势融资模式。在互联网和电子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将物流金融和电子金融进行创新结合,是推动物流金融模式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更有助于金融业务的提升和金融系统的效率。

本文将在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创新提出物流企业结合P2P网络融资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参照先存后贷和低息互助的设计原理和资产证券化运力,解决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困难,提出P2P物流金融先存后贷融资模式,提供物流金融融资模式创新思路。

二、P2P物流金融先存后贷融资模式设计

物流金融融资模式的创新在电子金融的条件下,一项重要的创新就是P2P融资模式。P2P物流金融先存后贷融资模式依托于大型的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先存后贷融资模式来缓解供应链中企业资金工序要求的矛盾,也就是建立供应链内部资本市场平滑的以自助式资金协调来优化资金供需,这也体现了P2P的基本特征,利用这种平滑的调整是整个供应链资金结构重新架构,融资效率更高。下面我们先简要分析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条件,然后探讨一下P2P融资机制的原理,最后在对物流金融P2P融资平台的设计进行拓展。

(一)P2P物流融资平台的动因

物流企业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集成管理了“三大流”,首先保证了供应链上物流信息的完整性,是金融机构和借贷方,尤其是中小企业借贷方实现密切对接合作共赢的起点,这也是物流金融融资模式创新的基础。

(二)P2P物流融资平台的客观条件

大型物流公司在供应链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所以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有很强的联系,一方面与中小企业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另一方面也共享客户信息,所以对于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由更加全面的了解,拥有庞大的真是的信息资源基础。所以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可以充当一个资源载体,拥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并以此来开发P2P网络借贷平台,对接银行后更可以开展对下游中小企业的针对性接待服务。

发改委和银监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调查显示,融资成本最低约10%,比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不少。根据经济模型可以发现,当出现大量贷款需求的时候,银行往往无法准确的认定贷款者的还款风险,为了防止逆向选择,银行会选择信贷配比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依赖于大型物流企业运行,同时也具备担保方和第三方监管机构,相比银行有更加准确的信用认定,在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时,比单个中小企业有更高的信任评级,这样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也就是P2P平台获取了成本更低的融资服务。

(三)先存后贷P2P融资模式原理

1、先存后贷模式

先存后贷的原理我们可以用例子进行分析:比如供应链中有10个中小型企业,每个企业的贷款需求为20万元,用来扩大生产和订单成本,每个企业每年平均将2万元的利润作为基金。如果只靠自身的发展基金实现该投资,每个企业贷款得到满足需要10年之久。但是如果这是个企业每年将2万元的基金诸如一个共同的基金池,那么第一年就已经可以满足一个企业的贷款需求。第二年同理,得到贷款的企业进行还款,又一个企业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以此类推,只有最后一个企业等待时间是10年,但整体上其他9个企业都已经提前得到贷款的满足,到第十年第一个获得贷款的企业也基本完成还款。这与每个企业都要等待10年相比,共同的基金池实现集体发展,平均5.5年就可以实现融资,相比等待10年节省了4.5年。这一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物流企业的P2P借贷网络,结合专业的统计方法和公平分配程序,就能够保证平台内企业平稳的发展。

2、先存后贷P2P融资模式具体运作

首先,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要在P2P平台先进行初始的注资,相当于向基金池中存款,以此作为P2P平台融资的会员。其次参考住房存贷模式,规范化存贷的额度和具体期限。比如说需要获取低息贷款的企业,与P2P平台签订贷款合同,需要注入资金达到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并且已储蓄满一定的时间。贷款合同的金额也将由存款金额和贷款金额两部分共同构成,两者大约称对称比例。

3、基于物流金融P2P平台的批发零售融资模式

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质上属于融资中介,依托大型物流企业还可以实现融资代理,通过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操作。平台融资相比单独中小企业拥有更高的贷款信任度,因此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在分散给P2P平台上的中小型融资需求企业,这一过程非常像“批发—零售”的过程,P2P平台“批发”贷款,“零售”给平台内的中小型企业。

这种“批发—零售”的融资模式,将违约的风险直接暴露给物流企业,也就是融资的中介,所以P2P平台要对融资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P2P平台可以参考证券化的方式,以会员制度发放贷款,然后对持有贷款进行证券化处理,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基金和保险出售投资组合,大大分散了平台可能承担的风险。

(四)P2P融资平台的特征

1、利率固定,多存多贷

物流金融P2P平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固定利率的贷款,但是利率难免受到市场的影响。P2P平台中包含较多的中小型企业,相对的存款量越多,可以获得的贷款量也就越多。贷款合同应当注明资金用途,比如原料采购或扩大生产规模等,避免贷款用于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影响平台的正常运作。

2、有担保,可转让

平台内企业接受分配贷款后,仍然需要为P2P平台提供贷款担保。中小企业的担保形式比较多样,不动产抵押、质押、存货抵押、产品抵押等动产抵押等,这和银行贷款的抵押相比充分利用了物流企业对于存货管理方面的优势。另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了贷款条件后,如果放弃贷款,还可以作为担保人将贷款转让给其他需要的企业,以此来换取一些中间收益,P2P则只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就可以完成转让。

三、结论

P2P物流金融借贷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物流企业信息资源优势融入到金融服务中,集成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供应链中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P2P物流金融借贷平台借鉴了先存后贷的融资模式,创新的提出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新型融资形式。P2P平台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有保证的融资服务,增强了整个平台内的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活力。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让物流企业、供应链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多方的共赢,不仅降低了中小型企业贷款的风险,还增强了平台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物流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贤娴,郭田子.物流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研究[J].中国商贸,2011(05)

[2]金鑫,肖山.浅析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12)

[3]梁虹龙,欧俊松.物流金融初探[J].物流技术. 2004(09)

[4]徐学锋,夏建新.关于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上海金融,2010(03)

[5]王勇,邓哲锋,徐鹏.基于参与各方相互关系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02)

[6]于博.P2P物流金融借贷平台及其融资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06)

论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3

一、物流金融的内涵及功能

自20世纪末,我国的物流业就开始不断升温,然而随着激烈的竞争,传统的物流业的利润率却开始大幅下降,目前大概只有2%的平均利润水平,与此同时跨国物流业的巨头们却开始将眼光瞄准物流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努力开拓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并将其作为现代物流中的一项新的增长点和争取客户的重要措施。例如,U P S就是在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将其改造成UPS的金融部门(UPS Capital)。由UPS金融公司推出包括开具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等国际性产品和服务业务,并作为中间商在沃尔玛和东南亚数以万计的中小出口商之间斡旋,U P S在两周内把货款先打给出口商,前提条件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和得到一笔可观的手续费,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而拥有银行的UPS在美国和沃尔玛一对一进行结算。UPS金融还提供为期五年的循环信用额度,并确保该公司规避客户赖账的风险[2]。UPS向世人诠释了现代物流的新理念以及物流金融的新功能。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流金融呢?所谓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3]。

以上概念仅仅是一家之言,关于物流金融,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物流金融就是以物流系统为媒介平台,通过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创新融资支持模式,从而将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相互进行紧密整合,以实现高效、安全和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新商业运作模式。

物流金融按照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业务内容,可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其中,物流结算金融是指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物流仓单金融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随着现代物流和金融的发展,物流仓单金融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物流中心仓单模式和反向担保模式等新仓单金融模式[4]。

发展物流金融可以起到盘活商品和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类企业的存量资金,加速资金和商品物资的流转速度,有效提高商业运行效率,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天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使得银行从不动产担保授信的传统框架下得到解放,并且大大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物流金融也增强了物流业的增值服务,使得物流企业获取了新的竞争优势,并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生命力。

二、物流金融发展的焦点问题

正因为物流金融事关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三重相互间的整合,并且具有划时代的新商业运作模式意义,必然要对现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的规制和要求进行创新和突破,其所面临的困难不小,具体说来,当前在我国发展物流金融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 金融如何与物流结合将成为首要焦点

金融与物流的结合本质上是金融创新的问题,可是,反观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由于金融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必然有于现有的金融监管法规框架,如何为物流金融的创新给出法规操作空间将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将物流金融创新的原动力寄希望于我国商业银行,而不给予相应的政策措施,将很难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如果将这一使命赋予现行法律框架下的物流企业,则又违反了金融服务专属经营的限制,并且也可能确实由于物流企业的不成熟和不自律造成物流金融业务经营上的混乱,因此如何安排一整套好的制度,确保金融与物流既紧密结合又实现创新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比如,物流授信金融就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对企业授信的定义,而更像是一种金融业务委托经营,现有的物流企业除非能像UPS一样收购一家银行,否则如果真要受托代办金融业务,现有的法规是否允许?

2. 如何发挥好物流平台的作用成为第二大焦点

要实现物流形式的创新,势必涉及新型的配送模式、仓储格局。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有各方面资源的配合,首先,要进行物流企业群之间的体系再造,通过发展联行代理制关系或扩大加盟连锁规模,打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物流配送网;其次,还要有相应的商品质量标准化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配套,切实构建一个高度发展的物流平台体系。

3. 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物流企业必须突出对于信息流的收集处理,增强信息管理、开发和利用能力。银行必须与物流企业共享信息流,做到对于商品质押物的流转情况、价值变化情况,出入融通仓情况的及时了解,从而间接掌握相应的制造销售企业的业绩变化,达到动态控制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风险。

三、物流金融的创新

物流金融服务属于一个行业综合性极强的复合体,所以物流金融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全方位的创新,这就需要对一切相关行业和社会资源加以创新利用和整合,方能奠定物流金融的繁荣发展,造福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商业运作。

1. 物流企业自身的创新

(1)物流企业必须要走合作或兼并的道路。通过充分实现类似商业银行的“联行代理制”或者扩大“加盟连锁制”运作,加强现有物流企业的联合。必要时,进行企业之间并购,通过投资参股、企业并购、产权置换、借壳上市等多种资本市场的助推力,加速物流企业规模、实力和业务的扩张,此外,还要加强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

(2)要建立物流“大区域”的概念,以贸易中心来设区,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对物流中心、仓库、码头、堆场及集装箱站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联合主要生产商、经销商的仓库以及开展期货交易的商品的交割仓库,构建多个物流中心。甚至还可以建立物流系统内的存货“通存通兑”。

(3)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严格把握物流金融的风险。要重点控制客户资信风险、仓单提单权力瑕疵风险、抵押品品质风险,同时加强物流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存货质押的回购机制建设,防止“假买卖,真质押”,以前在银行信贷中经常出现个别企业将卖不出去的产品甚至无法盘活的在建工程抵押给银行进行“套现”,最终将“烂摊子”甩给银行来收拾残局,物流企业必须要防范这一资金运用风险。

2.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针对物流金融这一新业务,银行必须主动接近物流企业,必要时完全可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比如在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内部直接设立营业终端或实行“装机派人”,以实现与物流企业的业务和信息的紧密结合。

为了控制银行的授信风险,必须实行“总对总”的物流金融银企战略联盟。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对于物流企业配送的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金融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

推出物流授信金融业务“信用卡”,给予循环信用额度,合理规划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力争规避物流金融业务的转授权触及法律底线。

加强现有的银行结算业务,结合物流金融,灵活搭配银行的各类贸易结算融资服务和产品。针对我国已经开展期货交易的商品品种,要大胆创新,探索现货商品与期货套期保值仓位的一并转移和质押,这不仅防范了担保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更重要的意义是扩大了物流金融存货融资的品种覆盖范围,从而将物流金融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

3. 商品制造、经营企业创新

作为商品物资的直接生产或销售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行业制造标准和产品的标准化,真正实现存货的分类分级和质量检验技术的客观化,以提供后续融资环节的价值评估便利,从而加速自身资金营运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生产供货的时间差、季节差,大胆考虑在仓单质押融资中引入期货仓单(仅限于套期保值的仓单),以提前实现未来商品存货的融资,便于生产销售企业的资金营运能够提前实现平稳衔接。

4. 保险经营机构的创新

当前,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和深入,物流业的投资风险、物流方案风险、金融服务风险和商品特性风险都在全面释放,而保险公司推出的传统的车险、货险早已不能适应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需求,保险机构必须与时俱进,加强险种创新,推出针对物流企业的一揽子物流保险服务或者集约化的保险产品,以充分化解物流企业的投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这其实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

5. 金融监管的创新

金融业在我国面临的管制还是比较多,这就导致物流金融行业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触及监管法律法规的底线。因此,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还必须尽快弥补物流金融业务规制上的空白,提前加以正确的引导。今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赋予相关市场主体相应的业务操作和创新的法律空间。

摘要:激烈的竞争导致传统物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于是跨国物流业巨头们创造了现代物流经营的新理念,即通过发展物流金融达到强化物流业的增值服务,开拓新的行业利润增长点,并获取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然而,物流金融的大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相互结合的焦点问题,并且需要物流企业、银行、保险机构以及产品制造、经营企业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和支持。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UPS.UPS亚洲商业监察[EB/OL].http://www.upsinasia.com/cn/zh/abm/download.html,2007.

[2]中国物流设备网.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的大策略[EB/OL].http://www.56en.com,2006-4-11.

[3]邹小芃,陈万翔,夏峻峰.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6:36.

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4

1.1 物流金融的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存续时间大约为3~4年,存活5年以上的就可算是“老企业”了,“融资难”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顶尖物流公司的进入,国内大量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物流金融应运而生。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来分,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三方面:融资与结算服务、保险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我国国内企业目前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融资和结算。

在国外,UPS、马士基等大型物流公司就已涉足物流金融行业,并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2001年5月,美国UPS收购美国银行创办UPS CAPITAL[1],其物流金融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业务范围扩展到整个运作流程之中。2007年11月28日,UPS通过旗下的UPS资本公司(UPSCAPITAL)与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合作,将物流金融业务引入中国,成为第一家在华试水物流金融领域的国际性物流快递公司[2]。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05年12月26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2006年7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在北京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双方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2007年9月7日,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推出其全新打造的物流金融产品。

1.2 金融机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银行开展的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分为融资和结算两大类[3]。

融资的常见模式具体表现为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形式:①存货质押融资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中介方)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②仓单质押指借方企业以物流企业(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权利质押业务。结算类产品有资金清算、网上企业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网上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等。

2 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瓶颈

2.1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与国外主要由物流企业的推动有所不同,在中国该业务的发展则主要由银行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中国物流金融的业务发展制约因素也具有其独特性。

① 信用风险

一方面,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范围较单一,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往往因政策变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价格波动等因素而无力还款,企业恶意逃债的现象也不少见。因而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中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借贷方存在信用度不高问题,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控制也存在很大难度。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银行的控制手段、信息渠道主要通过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公司的经营规范程度和控制力度成为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很难达到应有的业务水平。加上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市场近似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很难保证不会存在少数物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行业道德的缺失。若其与出质人串通,或擅自处置质押物,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② 信息的不对称性[4]

企业以存货为担保实现动态质押,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对质押物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相对于出质方对业务发展的熟知,金融企业则只能倚靠借贷企业单方提供的货物状况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相关参考信息,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只是主要负责货物的仓储与配送环节,对存货的销售与变现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估量。金融机构在整个业务运作中,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

(3) 具体操作层面

抵押项目的选择以及核算比率的确定成为操作过程中的难题。为了尽量降低风险,金融机构在选择抵押物上更倾向于价格波动小、易于保管、易于变现的产品,例如成品油、成衣、有色金属等。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存货却较多的表现为半成品、原材料,这使得物流金融业务对象相当有限。确定了质押存货后,贷款核算比例的确定过程也很难加以规范,目前一般由审核员根据以往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很大。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① 企业经营水平有限

据调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表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运输仓储公司,仅有11%左右规模在五百人以上[5]。受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包括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的各方面都还难以达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大范围开展。

② 物流行业规范性不高

目前,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组织下,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部行业操作统一标准。但就总体来看,物流行业仍然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各地区、各企业都有其自己的操作方式,突出表现在单据不标准且反流通性[6]、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具体操作要求不明确等各方面,成为物流金融深入发展最大障碍之一。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内容与作用

有别于国外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整个物流金融的开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估协助、产品信息供应、货品监控等多方面的支持。

① 协助信用评估

在新型融资业务的推广过程中,银行多采用“1+N”或“N+1+N”模式,就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信用考核对象,从中小企业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和关系上考虑能否给予授信。由于银行缺乏对相关行业业务的了解,也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用评级时,根据相关公司无货调配状况以及业务安排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参考信息。这其中应包括:业务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和核心客户,近期的业务销售状况,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以及关系紧密程度,还有其以往借贷相关信息等等。有了物流公司的协助,金融机构才能更加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从而给出更适当的信用额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

② 产品信息供应

与传统基于信用评级的放贷机制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形式是基于存货的质押融资。一般认为有借贷方存货做抵押,银行的还款风险应该比较低,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货物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快速贬值,还有些存货二次出售的价值很小或是根本就难以转让。相比较而言,那些价格波动较小、易于变现、不易变质的货物对贷款的保障性更大[6]。因此,银行在接受存货质押前必须掌握大量有关行业发展、交易情况以及产品保管等信息,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经营成本。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运输、仓储业务,无论是在对行业总体的把握上还是在存货保管方面都有与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为银行在抵押物选择上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在扩大银行借贷范围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在银行必须将质物变价出售时,物流企业也可提供包括价格、渠道等各方面的建议。

(3) 货品监控

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运作特点,物流金融的质押业务在实践中多采用动态的操作模式,例如“总量控制”“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7]。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如何加强对存货的监管与控制,成为质押业务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银行的质物保管人,必须在日常的保管中加强对质押物的养护与保管,企业一旦无力还贷必须保质保量的将质物交由银行处理。在采用动态质押的业务模式下,作为出入库的控制者和存货的检验保管者,物流企业成为银行开展相关操作的主要支撑点。

4 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将继续加大,中国物流企业将如何在物流巨头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物流服务创新成为必由之路。在物流金融的运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突破了原有的仓储、配送等职能,开始参与到企业的融资流程中,提供包括出质货物监管、信用评价、货物信息供应、还款担保等多种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有所尝试,但与世界顶级物流公司相比其服务层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①基于供应链层面提供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服务。现代经济中,竞争已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供应链水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在产业上、下游的协调运作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物流金融的信用评价强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要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就必须实现物流网络的优化。3PL作为连接供应链各节点的纽带,掌握着包括产、供、销等多方信息资源,对供应链有全局的把握,同时熟知物流专业知识,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必将在物流网络的优化业务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物流企业服务的附加值。

②基于物流业务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在物流金融的运作中,针对金融企业的操作难点,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在不泄露业务对象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提供相应参数,其中包括货物变现能力评估、变质风险评估、价格波动风险评估、企业信用评价等等。通过参与企业融资过程,与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锁住顾客,用服务打造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咨询服务供应领域不会仅限于物流金融,还可以扩展到包括投资项目策划、企业产品开发、物流成本核算等各方面。

③在质押融资中,协助银行进行抵押货物的变现。质押融资中,一旦借贷方由于各种原因无力还款,抵押物资将被银行强行变现还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开设抵押物收购或中介销售等服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网络优势,将存货转手销售,必要时还可将半成品进行简单再加工保障企业和银行多方利益,增加公司利润,促进物流金融顺利开展,实现多赢。

④开展短期融资相关业务。物流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行渠道,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银行自身的多方局限性,由银行作为主体推广物流金融还存在很多问题,相较之下由物流企业开展相关融资业务更符合行业要求。然而,限于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金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8]。虽然就目前来看,物流企业无法直接开展金融活动,但在物流金融的巨大投资回报下,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关服务开发出来,在既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使物流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下有效开展[9]。

5 结论与展望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它在拓展了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多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世界领先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我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联合也好,服务创新也好,总之,中国的物流企业必须学会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安于现状必将被市场淘汰。

摘要:近年来,物流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与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文中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物流金融现状、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所遇到的瓶颈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引发出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26).

[2]http://www.ynxxb.com/cindex/show,2007-11-28.

[3]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4).

[4]彭志忠,王水莲.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6).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0.

[6]李毅学,徐渝,王非.存货质:融资业务中外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

[7]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2007,(26).

[8]张李峰.商业银行质:监管融资模式探析[J].中国储运,2007,(11).

刍议物流金融业务创新 篇5

随着现代化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在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之处渐渐地显露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这种创新活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法律性质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定金、滞留四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则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以及定金五种,这样我国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质押”的概念。

所谓质押就是说债权人和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通过协商签订书面合同的方式转移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的权利或动产的占有,从而担保债权人的债权优先受偿的法律行为。其中,出质人是在这种质押关系中提供权利或动产的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质权人是债权人,质物是转移的权利或动产。在法律意义上来说,质押介于抵押和留置之间,在抵押担保方式里,不会转移债务人财产的物理占有,而用于抵押的财产一般都是不动产。当债务人不能偿债的时候,对于抵押物,抵押权人就能够被赋予该货物的所有权。在留置担保方式上面,留置权人对于标的物只有扣留的权利却并没有出售的权利。但是在质押担保方式上面却有三方面的内涵。(1)质押的质物是某种权利,或者是某种动产;(2)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需要把质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3)如果债权人不能或者是无法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有权利对于该质物的变价价款优先受偿。

担保法规定质押担保方式有权利质押和动产质押两种形式。其中权利质押是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来说的,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担保方式。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财产权利当作特定的债权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从质押的财产权利中有权优先受偿。在担保法中把能够用来质押的权利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汇票、本票、支票、债券、仓单、提单、存款单;第二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股票和股份;第三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专用、专利、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第四种是可以依法质押的其他权利。而动产质押则是指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动产移交给债权人,让其占有,使这种动产成为债权的担保。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那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对于该动产进行折价,或者进行变卖和拍卖,最后所得到的动产价款,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我国的金融业务创新从内容上来看,实质上就是银行委托物流企业对质物进行现场管理,它是一种银行对借方企业范畴之内,所以,对于质押担保的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严格的遵循。

3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思想核心

存货的质押融资是我国当前物流金融实践中的常见业务形式,在商业贷款中,它是最基本的一种质押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不同于基于企业信用评级的贷款方式,对于质押物品的管理和控制才是这种业务方式的关键。而基于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方式的关键是在贷款前对企业资信的评估。在美国,中小企业贷款,动产质押业务包括存款质押融资在内,共占有70%,在最纯粹的信贷业务形式当中,借款企业一般将自己的存货当成质押,从而担保自己的贷款。这样一来,就可以弥补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融资短缺等问题,可以把存货销售出去,从而转化成为现金,以此来偿还贷款。当贷款者违约的时候,无论是银行还是任何从事这项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会通过质押存货的方式来补偿因贷款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信用诈骗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看住货物相对于看清这些企业的信用来说更为容易,所以,《担保法》里面规定的对于质押物的物理占有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如果包括在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要想实现对于动产质物的占有,就必须要通过借方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来提供仓储管理和质物监管等服务。

物流企业参与这项服务,对于物流企业的服务领域有所拓展,对于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项服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一般都是通过收取手续费和提供所加工的产品来实现的,对于其他的相关服务来说,这也是一项准备。而物流和金融企业的整合与创新能够更好的吸引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可以使每一方都获得到最大的收益。

这样的业务形式使物流企业通过接受银行的委托,实际占有质押物。这样一来,银行对于风险的关注也会偏转到检验质物是否有明确的法律属性,是不是有稳定的价格波动等方面。

4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分析

通过对于国内外法律的研究还有我国近些年来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在当前,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一种是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4.1 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仓单质押融资,它主要是指借方企业把物流企业开出来的仓单作为质押物,然后再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权利质押业务是在物流企业的参与之下进行的。

在这里,仓单是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签订仓储保管合同对借方企业交付仓储物进行验收的一种物权凭证。仓单在业务发展的需要上,还是一种可以背书转让和可以流通的有价值的证券。可是我国的法律在关于仓单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而且也没有在合同当中把仓单的法律地位明关于仓单流通的管理体制。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仓储行业的服务并不统一,所以仓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这样就会使不同的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做法。还有,在提取货物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存货人本人出面,还有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的方式,每一个物流企业也有着不同的规定等。在这些方面,我国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是相关的法律依据。

4.2 基于动产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存货质押融资。一般来说,借方企业的担保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动产。然后再把这种担保对资金提供方出质,然后再把质物转交给合法的保管动产的物流企业去保管,这样就可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款质押融资业务是一种有物流企业参与的动产质押业务。

当前,这些业务已经覆盖了包括钢材、建材、有色金属、石油等几十个行业,其中,粮油、棉花、钢材、有色金属等因为自身稳定的价值和较好的市场流通性,所以被纳入了质押的范围当中。在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上,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考虑。

4.3 比较并分析这两种业务模式

首先是两种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这两种业务模式都是质押范畴之内的,它们都是一种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2)实质上,对于质押商品的价值还有浮动变化等,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进行关注;(3)这两种模式的业务参与方式是一样的,包括借方企业、银行以及物流企业,它们的相互关系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其次是两种业务模式的不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业务操作流程上的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对于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动产质押模式需要考察动产的价值等;(2)从法律上来讲,两种业务模式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权利质押模式的标的是仓单,让它作为物权的凭证,是一种有价的凭证,动产质押模式的标的是动产,它属于实物范畴。

4.4 物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动向

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围绕着物流企业、银行、借方企业这三方主体,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化着。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发放贷款这一方从单一的商业银行向担保机构、银行等联合集体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从单纯的拥有仓库资产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管理公司等。借方企业也从流通企业朝着生产、流通企业更广泛的范畴发展开来[6]。物流企业掌管着大量的历史物流信息和实时物流信息,所以,在参与质押融资业务以后,它能够成为连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性质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0).

金融创新支持山西省物流业的思考 篇6

一、物流和金融的关系

(一) 金融对物流业的支持保障作用

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服务支持等方面。物流包括生产、加工、供货、仓储、装卸及配送各个环节, 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 所以物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求比较高, 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且现代现代物流结算的顺利实现是以各种金融工具为保障的, 通过运用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提高物流结算的效率。正因为有了金融的保障现代物流才能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不断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 不断提高结算效率保障物流的各个环节顺利实现, 使得物流业更加便捷高效。

(二) 物流对金融的促进推动作用

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资金流的协调发展, 促进了网络银行以及电子化结算手段的不断发展。所以物流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银行业、 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等金融业务的综合化发展, 证券、银行、保险三者之间的业务不断渗透, 网络金融业务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由此也推动了金融制度不断地改革创新。

二、金融支持山西省物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制度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的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 在发展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提供担保, 而且担保连带责任非常大, 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愿意为物流企业提供担保。在办理财产抵押过程中, 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较高, 而贷款抵押率较低。在这种金融制度下, 物流企业融资额度十分有限。金融部门在信贷过程中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 而物流行业属于基础性行业, 投资回收周期较长, 金融部门一般不愿意对其贷款, 同时资本市场的严格限制目前也不能成为物流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

(二) 金融服务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与资金流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对信贷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银行能够提供及时、高效、快捷和安全的资金结算网络以及企业银行系统, 以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山西物流金融在信息化、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物流金融理论体系尚未健全, 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 没有将服务置于企业运作的核心地位,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物流金融服务还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具体模式。

(三) 金融产品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银行以及电子化结算手段的不断发展, 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网上的金融服务。物流银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中介服务, 并且提供一种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机制, 使社会资本的投资配置更有效率。但是山西省的金融业目前这一功能尚处于空白, 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可以为商品的流通减少很多中间环节, 进而降低企业成本, 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三、金融创新支持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以金融制度创新支持山西物流业发展

随着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服务于某一产业或者行业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因此, 我省政府应不断完善金融体制, 积极支持建立物流行业金融机构, 专门从事针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活动, 提高物流企业的融资能力, 促进金融业和物流业的共同发展。

(二) 以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山西物流业发展

山西省现有的物流金融服务还处在发展物流银行的起步阶段, 需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来逐步获得全面金融服务的专业技术。我们必须按照物流银行的方向来推进我省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应该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拓展物流金融业务、选择试点逐步推进物流银行, 通过不断拓展业务进行服务创新为物流银行的到来积累经验。

(三) 以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山西物流业发展

近年来, 金融业不断在存款、贷款、结算等方式上创新, 使得客户在同一个账户下可以很灵活地调度资金, 也使得企业运用资金更加便利。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可以极大地推动山西物流业的发展进程。现代金融产品通过借助银行网络, 开展仓单质押、保兑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等金融业务, 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物流企业提供快捷的服务,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结论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 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为山西省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 提供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产品, 多元化全方位地对山西物流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卞桂英, 刘金波.金融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物流科技, 2007 (06)

[2]戴时清, 雷定猷.以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物流产业系统性融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7

1 金融创新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

1.1 相关概念

现代物流: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建议》中给现代物流下了明确的定义:“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的考虑而对于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1.2 金融创新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

1.2.1 金融创新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近年来,金融业不断在存贷款、结算等方式上创新,使得客户在同一个账户下可以很灵活地调度资金,企业运用资金变得更加便利。金融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物流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项新型业务,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在“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金融工具,借助银行网络,不断创新各种结算方式与凭证,由银行结算的POS信用卡、互联网结算提供的电子货币和网络通讯,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金融结算现代化,为企业之间商品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进而降低了成本。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了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型的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然会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1.2.2 金融创新为物流企业提供新的利润空间

“物流业的未来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包括UPS在内的几家大型第三方物流商在物流服务中增加了一项金融服务,将其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分析世界物流前10强的业务组成可以得知,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核心是供应链管理。国外物流金融提供商不是为单个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而是从供应商、生产商到经销商的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将服务深入到企业供应链全过程,从而结成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服务,将物流和资金流紧密结合起来,以物流带动资金流的流动,以资金流促进物资的流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物流金融服务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撑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和规模受其经济效益限制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低,导致资产负债比例较高,难以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物流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足,银行不愿对其贷款,物流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额度有限。另外,由于资本市场的严格限制,物流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良好的大型物流集团。无论从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融资规模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A股市场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发育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不能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2.2 现行信贷机制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

物流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金融部门不愿对其贷款。金融部门贷款门槛和融资费用普遍较高,现行信贷机制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限制,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依靠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提供担保,而且担保连带责任重大,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愿意为物流企业提供担保。在这种体制下,物流企业融资额度非常有限。目前,我国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使得金融部门产生“惜贷”心理。另外,社会信用的危机也在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被迫采取严格的审查程序,并制定一系列贷款条件和担保措施,结果将一些有强烈融资需求的物流企业拒之门外。同时,企业间资金“三角债”问题也比较严重,同样制约着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融资。

2.3 对金融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国家财政对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明显不够,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另一方面,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企业对生产和管理比较重视,但忽视购运和储运等流通环节。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积极研究发展我国物流的对策,但是,由于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对物流企业的融资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各界对金融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 利用金融创新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结合国际实践经验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3.1 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平台,加强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积极引导国外投资者向国内物流领域投资,与国内物流企业兴办各种物流方面的合作项目,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强国际物流“软环境”建设,包括鼓励运用国际惯例、推动与国际贸易规则及货代物流规则接轨、统一单证、加强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体系建设等。建立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3.2 调整信贷结构,完善物流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促进流通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在执行信贷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切实减少贷款环节,降低融资费用。借鉴国外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我国物流企业信贷支持体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构建:(1)直接贷款。主要由财政部门对物流企业提供贷款,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区域性物流中心。(2)协调贷款。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协调,对物流企业进行贷款。(3)担保贷款。由财政部门设立担保机构,以财政预算、税收、补贴等多种形式注入担保资金,由担保机构充当物流企业的贷款担保人。

3.3 完善资本市场,扩大物流企业融资比例

国家证监会应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的审批上适当放宽限制条件,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有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在每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建立“二板市场”,为该区域物流企业提供筹资场所。资本市场的完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融资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给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4 建立财政扶持体系,提高物流企业融资能力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充足,大量的闲散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应适时建立财政融资体系,以国家信用作担保,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筹集民间闲散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放中长期低息贷款,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融资机会。一方面政府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金融市场行为,为有关纠纷提供法律依据,保障物流金融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力度解决物流企业的债务问题,对长期亏损的物流企业坚决实行破产;对物流企业以前所借的财政贷款,根据当前企业的实际运营能力,由国家财政以债转股的形式参股;对由于政策性经营等因素造成的负债,由国家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对物流企业进行适当的扶持。

3.5 加强物流保险服务创新,使物流企业轻装上阵

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运输仓储的范畴,向集运、存货管理、分拨服务、订单实现等多领域发展。物流企业为避免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迫切要求配套的保险服务来分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而对于保险业来说,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服务范围,使得保险业通过物流企业能够承保物流服务后面的巨大客户群。另一方面,物流企业通过集体采购可以大大节约单个客户在投保和索赔方面的成本支出。因此,保险公司与物流企业应积极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保险公司在明确物流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创新产品,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物流企业借助保险服务轻装上阵,增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江.努力为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1(7):5.

[2]赖瑾瑜.入世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1(4):15.

[3]高艺林.工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1(2):15.

[4]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7-83.

[5]张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初探[J].国际商务研究,2001(3):53-54.

[6]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1-07-10(04).

[7]王微.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和政策取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1(2):57.

物流金融的创新 篇8

传化集团要打造“传化网”生态圈。因为传化公路港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小微型企业,面对的制造企业都是中小型的,传化希望通过生态圈的建立,能够让整个大数据中心建立起来。在未来能提供一些碎片化的金融产品,以推动数据化来驱动金融发展。

传化搭建生态圈,其战略可以用“四个一”进行总结:第一,“一张网”。未来建立覆盖全国的城市物流中心的网络。所谓“无网不成物流”,只有通过成熟的网络、车辆和货物才能得到高效运转。而这张网既包括传化公路港,更希望能将其他的物流园区及铁路、航空的港口,甚至仓储企业联盟起来,从而将四个运力体系整合起来。第二,“一套系统”。在公路港的基础上,真正形成数据中心,进而推出“业务运营系统”:一是万物互联,将人、车、货、仓链接起来,进行无缝连接;二是所有业务要一单到底;三是“四流合一”,即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能够在这套系统里自由运转;四是共享开放。第三,“一个平台”。传化面对着非常多的物流角色:货主、收货方、物流公司、专线公司,它们之间存在大量的交易关系,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传化要建立的是针对整个行业进行开放的平台,倡导“合作共赢、先人后己、开放共享”的平台精神。第四,“一朵云”。即大数据云,未来能通过大数据中心,为全国的制造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为了实施战略,传化进行了很多布局,归纳起来分为三大业务板块,一个是建设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目的就是将整个城市的物流资源尽量的聚集在一个地方,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一个是搭建更高效的物联网平台,建立金融及生态的增值性服务。未来在百万级的货主企业以及千万级的货车司机之间搭建一个高效的、国内最大的“门到门的无车承运网络”。将通过三大举措来实现:第一,利用现有的产品搭建这个生态圈;第二,通过联盟合作不断扩建生态圈。包括经纪人联盟、车队联盟、区域网联盟和公路港联盟等四大联盟。第三,金融手段。目前已经成立了物流地产基金、新三板投资基金、产业基金、海外并购基金等,并希望通过投资快速实现要素聚集。此外,还搭建了创客空间,通过打造国家级的物流创客空间,为新成立的物流公司提供更多的支持。

(本文由本刊编辑朱贝特根据朱晓晖在“2016(第十四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内容有删节)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

时间:2016年11月6日上午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层大宴会厅2厅

上一篇:提高投篮命中率下一篇: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