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物流金融(精选12篇)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金融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 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物流金融这一处于旺盛成长期的金融创新业务, 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邹小芃和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 即面向物流业的运营, 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 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物流金融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实现供应商、采购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多赢的有力手段。
一、物流金融的典型业务模式
(一)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是指申请人将其完全拥有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物流公司, 并以物流公司出具的仓单在银行进行质押, 作为融资担保, 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申请人提供的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二)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 (即借方) , 将其拥有的存货作为质物, 向资金提供企业 (即贷方) 出质, 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户资格的物流企业 (中介方) 进行保管, 以获得贷方贷款的业务活动, 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三)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 能够满足借款人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 优化客户财务报表。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 企业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后一般不通知相关的客户。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 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近年来, 物流金融在中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一方面, 它加速了供应链贸易流转,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有效的金融安排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物流公司利用在货运代理与货物监管方面的优势为银行融资建立了强有力的防火墙, 实现客户、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共赢。在中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 目前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 也成为国内银行扩展新业务的趋势。
(二) 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 还没有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规范, 物流企业和银行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银行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 还是运用一般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信贷业务, 致使物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异常繁琐, 效率低下。同时物流金融方面人才缺乏, 国家的政策法律也不够健全。
三、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一) 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优势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动的枢纽, 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的同时, 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 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 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 得到理想的投资收益。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 继续扩大服务面, 开发新客户, 培育优质客户。同时, 商业银行也能通过简便快捷的收付款服务, 为物流客户解决付款信息和销售资金速到账等问题。
(二) 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劣势分析
商业银行的物流金融业务目前还缺乏相应制度规范, 没有制定相对统一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合同条款规范和相应的操作标准。由于与物流企业在业务上分歧大, 难以对业务涉及的担保品进行有效的保管和监控。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难以提供物流金融系统化的产品设计, 继续将业务扩大。同时, 商业银行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于, 使得物流金融业务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管理远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组织机构的不完善, 缺乏合适的考核机制与内部激励机制使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范围较为狭窄。
(三) 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机遇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基本处于敞口状态, 作为物流业命门的交通运输行业, 一直是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对象, 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优质客户。机遇促进了物流金融的发展, 物流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物流与金融的结合, 产生了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 相应地也出现了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创造存款货币的优势, 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 从而获得客观收入。
(四) 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挑战分析
现代物流是人类社会全部经济活动的连接纽带, 同时物流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然而目前物流业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并且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经营中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仍很严重, 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找到经营可信赖, 信誉有保证的物流企业合作。同时, 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迟缓等也阻碍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 发展物流金融面临着将物流企业与银行、生产商等外部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 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物流金融构建起来网络结构中得到充分的流动的巨大挑战。
四、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建议
(一) 提高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能力
物流金融业务对我国银行来说还是一项相对较新的业务, 因此, 在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知识的基础之上,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业务操作能力, 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来带动业务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同时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后, 建立专门业务的法律顾问, 对于可能出现的纠纷, 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和方法。
(二) 建立共享性信息化系统
建立共享性信息化系统, 可以使整个贷款过程所涉及的物流与资金流的周转透明化, 使银行能够随时得知商品流转与资金回收的现有状况, 更好地把握风险。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物流金融业务上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很落后, 缺乏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系统和机制, 这使得物流金融业务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管理远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所以商业银行想要更好的发展物流金融, 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加强银行与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
(三) 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度量缺乏科学的方法, 主要凭经验确定利率、质押率、贷款期限和平仓率等重要指标。这使得银行难以对业务的过程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 也缺乏违约后风险的规避机制。因此建立起完整的风险控制系统, 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对银行来说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应对确认质押的担保品进行产权认定, 同时应对借款企业进行全方位信用认证, 最后对物流企业建立起质押商品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 才能使得自己充分掌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变化规律, 有效地进行质押货物价值和销售状况的实时追踪与评估, 避免自身的业务损失。
参考文献
[1]邹小芃.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 2006 (36) .
[2]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2) .
[3]何燕.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物流平台, 2007 (9) .
[4]姚莉.浅谈物流金融与多方共赢[J].华北金融, 2006 (7) .
[5]孙颖.浅析物流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3) .
[6]周阳, 邓金娥:银行从事物流金融逞作模式初探[J].物流科技, 2005 (5) .
[7]孙慧玲, 赵罡, 徐敏.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战略控制系统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2
(发布时间:2009-1-14 23:35:00)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1、垫付货款模式(1)
当UPS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UPS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UPS全部货款。UPS将另一半货款交付给发货人之前,产生了一个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即这部分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UPS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UPS用这一不用付息的资金从事贷款,而贷款对象仍为UPS的客户或者限于与快递业务相关的主体。在这里,这笔资金不仅充当交换的支付功能,而且具有了资本与资本运动的含义,而且这种资本的运动是紧密地服务于业务链的运动的。
1、垫付货款模式(2)
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要察看货权凭证原件,别真伪,这些工作超出了银行的日常业务范畴,这时候银行离不开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协助。
一般情况下,商品是处于流动变化当中的,作为银行不 可能了解其天天变动的情况,安全库存水平也就是可以 融资的底线,但是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够掌握商品分销环节,向银行提供商品流动的情况,则可以大大提 高这一限额。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单点销量、平均进 货周期、结款信誉度,在信誉诚信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 下,这些资料的取得依赖于第一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料,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就可 以使整个资金周转过程透明化,使银行、生产商随时的得知商品的现有状况,更好的把握风险。
2、代收货款模式
垫付货款模式常见于BtoB业务中,而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已经在发达地区的邮政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3、融通仓
融通仓是一个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良好地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
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买方信贷),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仓单质押业务先有货再有票,保兑仓业务先有票再有货。
(1)仓单质押模式一: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特征,这类物资的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宝贵资金。融通仓借助其良好的仓储、配送和商贸条件,吸引
辐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其第三方仓储中心,并帮助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获得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融资。融通仓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物监管,还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并有效融入中小企业产销供应链当中,提供良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2)仓单质押模式二:仓单质押模式二是在仓单质押模式一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客户不同,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极大降低了客户的质押成本。
(3)仓单质押模式三:金融机构根据融通仓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融通仓一定的信贷额度,融通仓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融通仓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3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識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4]纪付荣,魏秀丽.校企合作开发物流金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物流科技,2012(5):115-117.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4
既然物流金融业务是现代银行势必争夺的利润来源业务, 所以现阶段各银行都应该与时俱进, 认识到物流与金融整合互助的趋势, 积极开发各种物流金融业务产品, 抓准商机, 拓展市场。城市商业银行, 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经营发展方式转变, 把自己办成“真正的银行”, 提高对新产品的认识, 将物流金融业务纳上创新产品议事日程, 加快对物流金融业务的探索、推广和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物流金融业务的意义和作用, 要创新性地设计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模式与操作流程。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 全心全意搞改革, 聚精会神抓发展, 把物流金融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抓, 迅速将其培养成本行又一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品。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掌握与开发, 现代企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投资是最大的投资, 银行、企业要发展都得靠人来做事。针对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缺乏物流金融业务方面专业人才的现状, 应该及时、大力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并留住人才。对从事物流金融业务的人员, 要更多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不仅要加强金融业务知识培训, 更要注重传授和普及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知识和管理经验, 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
城商行需要成立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来对物流金融业务的管理进行精细化运作, 以此来提高效率, 降低风险。同时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员, 对银行的整个物流金融业务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物流金融业务组织管理架构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也要符合中国国情。从国外经验来看, 专业化导向的组织架构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条线事业部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优势, 国外银行一般采用这种模式。但是, 国内银行目前大都不具备或远未达到运作事业部的要求, 因此, 采取分若干步走的方式来逐步实现这种转型或许是更为稳妥的策略。
从国内运作情况来看, 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的模式值得借鉴。在组织架构方面, 该分行探索平台化的管理模式, 将适合集中操作、需要专门技能、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流程和环节归并为专业平台, 设立了能源事业部、清算中心、票据中心、货押中心、出账中心等部门, 体现了管理扁平化和操作专业化的要求。在产品分销方面, 该分行探索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路径, 鼓励支行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条件选择主攻产业, 以提高营销资源的运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目前, 该分行有8家支行分别以能源、汽车、钢材、煤炭、粮食等产业为主攻方向, 在不同产业打造物流金融业务专业银行的服务品牌。架构的平台化和经营的专业化体现了互动的要求;支行向分行反馈客户需求和市场信息, 分行为支行提供业务指引和营销支持, 集中操作, 统一标准。此外, 这种模式有助于该分行拓宽产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提高产业信息的研究能力, 并据此向客户提供市场信息、财务咨询等增值服务。
四、促使产品多样化
为满足物流金融业务产品多样性, 应根据客户的需要、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开发新的业务模式, 进行服务创新, 以促使业务能够进一步拓展。在制度设计上应突出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产品开发上应突出创新性和通用性。城市商业银行应按照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非核定货值质押融资模式、货权质押融资模式、未来提货权仓储监管融资模式、未来提货权保兑仓融资模式等五种模式进行产品创新并逐渐向产业链整体授信发展。
五、控制节点风险
1. 仓储合作方的风险控制。
为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规范监管操作, 防范质物监管风险, 要加强对仓储监管合作方的选择和管理, 保证对质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制订物流金融仓储机构管理办法, 从仓储机构的准入、资质、合作模式、退出等方面进行管理。
2. 借款人的风险控制。
物流金融业务中, 借款人用商品的销售收入偿还银行贷款, 在资产负债表上可能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 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这是该项业务的特点, 我们接受这种特点, 但应该对借款人资质有相应要求。如要求借款人主营业务突出, 经营性现金流量大, 购销渠道通畅稳定, 无不良信用记录等。
3. 下游企业的风险控制。
在产业链产品服务中, 借款人下游企业的资质也属于风险控制的范围, 因为物流最重要的便是流通环节, 只有当银行能够准确掌握企业货物流转过程中“货物-货币-货物”的形态转化后, 才可以有效判断贷款收回的可能性。
4. 货物的风险控制。
物流金融业务要求具有自偿性, 则须用市场风险相对可预测、商品流通性强、变现容易的货物做质押, 以增强第二还款来源。那么, 就要合理选择货物, 加强对货物风险的控制。必须选择那些价值比较容易确定并且相对透明稳定、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和变现性都较好、质量也较为稳定、易储藏保值的大众化物品。
5. 链条风险控制。
物流金融业务中, 物流和信息流是触发银行向产业链成员企业融资和回收授信的基础变量, 因此要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序衔接, 保证物流金融业务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应该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起合作联盟。物流金融业务开发的最直接和常规的切入点就是核心企业, 这也是国际银行业的一半做法。
摘要:物流金融业务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在美国, 这种业务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和完善。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说, 物流金融业务起步较晚, 处于刚刚开始发展阶段。本文站在银行经营的角度, 提出了城商行今后物流金融业务优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物流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点,风险,城市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2)
[2]周琴.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时代经贸, 2012 (5)
[3]李毅学, 冯耕中, 汪寿阳.全球金融危机带给物流金融的启示[N].现代物流报, 2008-10-14
[4]吴浩.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论文库, 2011 (8)
[5]韩谦.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金融物流[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4)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5
(3)物流金融金融资本与物流商业资本的结合,是物流金融的表现形式,物流金融服务就是物流衍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与资金流结合的产物。
三、金融对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金融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1、金融的发展对物流的保障作用
2、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
现代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
从微观上看,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结算手段和服务方面。
3、金融与物流结合中的互动作用
(1)物流金融为金融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信息平台。
(2)物流金融的发展健全了银行现代结算支付工具,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
(3)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为银行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4)物流金融可为银行理财服务提供特有的优势。物流金融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
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物流金融能聚集资金,承托起现代物流体系;大量先进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实现随时随地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也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
的经营风险。
发展物流金融的作用体现在:(1)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2)拓展物流企业服务空间。
(3)拓展企业利润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4)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有助于企业间建立经济社会诚信机制,能通过诚信更好地控制银行贷款风险,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
四、代客结算模式:代收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
1、代收货款业务
代收货款是指 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的创新,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业务主要分为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动产质押逐笔控制(静态)、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核定库存)。
1、仓单质押业务
仓单是仓库接受货主的委托,将货物受存入库后向货主开具的说明货存情况的存单。
仓单质押是指货主把货物存储在仓库中,然后可以凭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仓当质押的功能:
①有利于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 ②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商贸企业获得融资 ③有利于回购方拓展自身业务 ④以标准仓单作为质押获得融资 ⑤使得贷款人与回购人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2、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指在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购买商向银行申请以供应商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的融资业务。
3、动产质押逐笔控制(静态)
动产质押逐笔控制(静态),是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并且在授信期内通过银行审批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监管人的控货方式为逐笔控制。
4、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核定库存)
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核定库存)是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并且在授信期内在满足银行核定的最低库存的基础上可更换所质押动产的授信业务。
六、物流保理模式
1、保理的含义
保理业务又称应收账款承购,是指销售商以挂账、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购买销售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2、物流保理业务的主要优势
(1)风险降低。(2)融资快速方便。(3)货物易于变现。
3、我国开展物流保理业务的限制条件
(1)保理法律、法规极不健全。(2)佶用环境不佳。(3)物流企业缺少金融部门。
物流保理业务适合条件和范围付款方式是托收或汇付。
七、物流金融的风险类型与控制
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1、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质押物本身的风险、物流企业带给银行的风险、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企业信誉风险、同业竞争的风险等。质押物本身的风险
质押物的来源和品质的风险、仓单风险、质押物市场风险、提货单风险质押物所有权的风险、质押物变现的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控制
质押物本身风险的控制、物流企业带给银行风险的控制、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企业信誉风险的控制、同业竞争的风险的控制。
2、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与控制 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
监管风险、管理风险、仓单管理松懈风险、提单管理不善风险、监管场所带来的风险、出质人道德风险、对出质人资质评价风险、合同签订风险
合同签订风险存在固定合同样本产生的风险、业务开发人员各方需求掌握不全面产生的风险、合同内容不完整产生的风险等。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控制
质押物监管及管理风险的控制、仓单管理松懈风险的控制、提单管理不善风险的控制、监管场所带来风险的控制、出质人道德风险的控制、出质人资质评价风险的控制、合同签订风险的控制
八、物流金融服务的控制
1、代客结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寻找资信度较高的物流公司、加强回笼资金管理、加强合同管理(1)认真准备和签署合同(2)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实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业务操作
2、融通仓业务的控制
关注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关注仓储公司的资信状况、谨慎选择质押商品、加强对仓单的管理、提货管理、质押物真实性的验证、质押物的价值评估
3、物流保理业务的控制措施(1)保理机构应准确制定信贷额度。
(2)出口商确保货物品质、数量,以避免交易风险。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创新 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合利用多方力量、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改进措施,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绿色物流金融:金融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极大的推动。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产值南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7.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07%。物流业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组织部门的重要的链接纽带。物流业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物流标准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技术有待创新、专业人才缺失等。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意识水平提升,更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减少物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何更充分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等方面。本文主要就焦点之一的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绿色物流金融
金融机构(银行业)面向绿色物流运营,通过应用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为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融合的产物。
2.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 为绿色物流运营提供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方式或组织形式。我国现阶段普遍应用的是物流业主体模式、金融业主体模式、核心企业主体的供应链运营模式。
二、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实现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改进传统的物流金融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绿色物流运营模式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
1.运营模式创新后劲不足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是对传统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该模式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实际应用价值上对于物流金融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抵(质)押融资、物流财务、租赁服务、付款及保险服务方面均能关注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但由于金融组织自身、物流企业及外部经营环境等问题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建立及应用动力不足,发展创新无后劲支撑。更多的是在思想上创新而非实际创新与推广。
2.绿色物流金融参与者少
日前,在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上实践的大部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实力的优势为追求商业利润和树立组织形象会推出针对物流企业的金融产品,并在金融服务上注重绿色金融服务。而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多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这就造成供需双方参与者少。这对于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及绿色物流金融的实现都是不利的。
3.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短缺
现如今面向物流企业的专业绿色金融产品类别甚少,创新能力也不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如大型国有银行在多变的金融环境下自身的组织功能、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凋整与创新都略显吃力,更何况新型的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此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还要注重安全谨慎、运作风险及回报问题。因此,更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开发进度迟缓无力,进而导致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
三、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创新
1.整合利用多方力量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不能单靠政府或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包括政府、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社会及国外资本的参与。在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绿色物流金融利益主体联盟、建立适应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形成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尤其是政府要加强发挥产业方向引导并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与鼓励多方力量联合。
2.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
实施绿色物流金融的金融组织机构应扩大其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使银行业通过向物流产业链内的经销商进行融资,间接盘活整个资金供应链从而實现产业链成员共赢。加强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发绿色物流金融及融通仓模式。可针对不同实力的物流企业开发专业的绿色仓单质押、绿色保兑仓、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
3.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
为更好的实现绿色物流金融的价值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赢的日的。在绿色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建立金融信息网络,能实现金融信息共享。更及时有效的为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信息,保证物流企业金融环节功能的高效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平台,应包括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信息发布项、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信息交换项、绿色金融业务跟踪项。这样就能有效地管理绿色物流金融各个环节,满足物流企业的信息需求。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7
平台打造行业公信力
根据《2011~2015年中国物流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物流金融市场约有7万亿元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然而业内人士都知道,2012年 ~2014年在大宗生产资料领域出现了大量同一批货物重复质押、重复买卖、重复担保的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在行业内迅速传导,集中爆发了以上海钢贸危机、青岛港铜危机、广州纸业危机为代表的重大危机,令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损失惨重,损失金额数以千亿计,直接导致大量银行和物流企业大幅缩减或暂停相关的物流金融业务,使得目前物流金融行业处于发展20年以来的最低谷。
在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总策划者、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首任会长刘景福看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由于行业内整体公信力缺失、诚信不足造成的。如何打造物流金融行业的诚信体系,如何进行诚信体系相关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单纯的协会与政府推动,不如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来推动”,“要尽快搭建开放、公信、权威、第三方的物流金融平台。”在此形势下,经商务部、银监会、北京市商务委等政府部门的指导,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支持推出的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于2012年年底启动研发。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自启动研发以来,经过多次组织银行业集中研讨,积极吸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在业内达成了共识———该平台是国内首创的物流金融平台,是防控物流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刘景福认为,建设这样的平台,通过银企信息的融合与公开,降低物流金融的运作风险,规范和完善物流金融行业秩序,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当前突出的公信力缺失问题,而且还可以提升政府行业监管的能力与手段,服务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更为丰富及多样化的物流金融行业社会化服务。
独具优势的公信力平台
相比较国内目前现存的一些平台,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自诞生起就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从其几方面的创新也可以看出在业内无可取代的地位。
第一,从运营构架上做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由行业协会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形成公平、公正、公信力的市场化运作,而且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出了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原则。由此,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采用了新型的运营构架: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仓储协会联合支持并参股,由中物动产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从而实现了多协会参与、企业化运作的重要目标。
第二,由三大行业协会主导建立存货权属的统一公示系统,所有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担保品管理企业、存货所有权人,可以把存货相关权属 (质权、所有权)在平台上进行统一公示,由此打造一个契约性、自律性、非法律强制性的独立第三方平台,通过第三方证明的形式,证明已经实现交付并占有质物的客观性———这就是风险事前控制的措施。
第三,仅有初始的存货权属公示远远不足,因为存货在仓储管理中是动态变化的,需要通过对接仓储管理系统、现货交易系统、结算支付系统等来动态跟踪相应的业务数据,并自动进行数据提取,自动在平台上进行公示,无需用户再手工登记,从而实现动态的存货状态跟踪———这就是风险事中控制的措施。
第四,如果存货相关的业务及融资发生违约或逾期,相关的仓库管理方、存货交易方、担保融资方都会按照严格的法律途径进行公示,而且通过与各个现货交易市场对接,对不良质物进行快速处置———这就是风险事后控制的措施。
可以看出,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正是通过运营构架、事前风控、事中风控、事后风控等四个方面,建立一个适合物流金融行业的诚信体系。那么有了适合的诚信体系,如何营造与诚信相关的多赢互利的商业模式呢?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定位为一个覆盖全行业、全国范围的数据共享平台,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存货担保权的登记公示服务,把物流金融的两大主体———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聚集过来,再通过整合了包括货权公示、物联网监管、仓储管理、仓单流转、现货交易、存货质检、价格预警、价格保险、征信融资、不良处置等全过程的物流金融产品链条,为物流金融的所有市场参与方提供云服务,并为各市场参与方提供一个开放型的业务合作平台。
在收费模式上看,平台通过向中小企业以租赁云服务的方式开放所有的物流金融产品,并对接金融机构的在线融资服务,这样平台每月向中小企业只收取低廉的云服务使用费用,从而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地开拓物流金融业务。而且平台前期的产品投入主要是政府项目支持,目前已经投入并完成上线运营。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8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系统化概念, 是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 是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性设计融资模式, 为各成员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董宝青认为, 在线供应链金融就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其实质就是“信息经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能够更好地促进产融结合, 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市场运转活力、有效地管控金融风险。
尽管供应链金融的便捷性早已获普遍认可, 但仍存在一定风险。本质上,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用创造”, 即通过大数据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 给予信用支持, 而不是只看财务运营。但“信用创造”背后仍存隐忧。中小企业贷款一直是贷款风险高发区。金融服务机构如何通过平台给上下游企业融资?如果是陌生客户, 信息掌握更少, 取得信息的途径也较为闭塞, 在线供应链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怎样搭建一个开放、公信、权威、第三方的物流金融平台来规避相关风险、规范行业秩序、破解物流金融发展困局呢?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的方案是以物流园区/商圈为基础, 吸引中小物流管理企业入驻, 为中小供应链商户提供第三方担保存货管理, 并为物流园区/商圈提供包括担保存货登记公示、担保存货仓储管理、担保存货仓单监制、电商交易登记、支付结算登记等全过程的风控服务, 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小金融服务机构合作融资对接服务。一方面, 基于商圈的相对封闭环境, 易于进行有效地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 商户在商圈有一定的资产沉淀和业务沉淀, 易于采用有效的风险缓释手段。目前中物动产已经成功签约并运营了两个商圈供应链金融项目, 这两个商圈以五金机电类交易为主, 位于河北和安徽两地, 已经完成了商圈托管运营, 以及为商圈中小商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逆向物流的物流金融理论研究 篇9
伴随着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流动, 通过逆向物流过程即对缺陷产品和相关资源的回收、检测、修理、拆解、再制造等活动, 使得缺陷产品或其他资源的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当前, 逆向物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其在给企业带来资金缺口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市场格局已经比较明显, 逆向物流可能成为企业价值提升的一个潜在动力。为此, 本文结合逆向物流的特点及运行方式, 通过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来探索两者之间融合之路, 以此推进逆向物流价值提升, 完善物流金融服务, 促进两者互动发展。
1 物流金融概念及研究发展现状
1.1 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基于物流增值链中的供应商、终端用户、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等各方的共同需要所产生的, 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主要是指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活动中, 通用开发和运用多种金融产品, 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及商品流的统一运行, 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 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状态。
1.2 物流金融供应链理论
供应链金融SCF (Supply Chain Finance) 主要指银行向相关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服务, 同时给这些客户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并及时收达的便利, 或向其分销机构提供预付款、代付和存活融资服务。在一般金融信贷模式下, 不管参与其中的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 抑或是平台, 理论上都是互不相识的关系, 即使其中的一个突然消失, 人们也不容易发觉;而相对比而言, 供应链金融则是以一根线将其中的参与者结合成紧密的关系, 如在物流金融业务关系中, 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直线连接, 并与其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分销商及核心企业存在紧密关联性, 因为其要面对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 金融机构更容易掌握资金的流通方向及使用状况。供应链金融SCF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从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 运行的关键特征在于扎根企业、依托企业, 最终做到产业金融融合, 形成产金回路, 实现高效运转, 并获取金融收益。
从本质上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一个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 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融资方与核心企业贸易的真实度来评估融资方的信贷资格, 为核心企业的供货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 是一种双赢的融资渠道, 它的存在, 避免了物流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断裂, 对逆向物流的潜在价值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2 逆向物流的特点
广义上的物流主要包括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 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一样, 都具备包装、存储、装卸、运输、加工等相同特点。但不同的是, 逆向物流除了拥有正向物流的基本功能以外, 还表现出了一些特性, 详细分析如下。
2.1 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 在正向物流中, 物流的每一个过程都可以通过订单进行确定, 正向物流具有按时、按点、按量的特点。而相对比而言, 逆向物流中一般不存在订单, 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产品处理方式难以确定, 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数量更是无法预测, 且运输成本也难以控制, 因此, 逆向物流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
2.2 混杂性
正向物流可以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相关的物流作业, 对于每一件产品都可以归类进行处理, 整个运输、配送、仓储、装卸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而逆向物流收集到的产品种类繁杂, 产品的损坏程度相差较大, 所有的逆向物流产品混杂在一起, 产品流动难度较正向物流大得多, 难以确定规模效应。同时, 逆向物流的来源较分散, 可能直接来自消费者, 也可能来自物流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 在物流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逆向物流, 且目的地也很分散, 部分发至回收站, 部分发至零售商, 可能还有部分直接发至生产商, 因此, 逆向物流具有相对混杂的局面, 从而造成运输线路变得更加复杂。
2.3 收敛性
客观的分析, 消费者的数量比供应商或零售商数量要多得多, 正向物流是由少数生产商向多数消费者方向进行, 具有较强的发散性, 而逆向物流则是由众多消费者向生产商或零售商等方向进行, 整个过程呈现由多到少的收敛性。
2.4 成本计算难
正向物流的成本是相对确定的, 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是因为正向物流的产品材质、尺寸、装卸、运输等单价基本确定, 成本基本一致。而逆向物流的物品种类不确定, 每一个物品的修复程度不一样, 运输距离难以确定, 故使得逆向物流的成本难以被精确计算出来。
2.5 逆向性
正向物流是一个实物流动的过程, 是市场需求驱动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主要沿着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 (零售商) , 从而到达消费者, 这是一个物流正向流动的过程。而逆向物流恰恰相反, 它一般是由消费者产生, 经过中间商 (零售商) 去到供应商或者生产商, 此过程具有严谨的可逆性。
3 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方式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看, 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逆向物流自营模式、逆向物流联合经营模式、逆向物流外包模式。以上三种逆向物流运作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自身的逆向物流模式[2]。
3.1 逆向物流的自营模式
连锁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是指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相关系统, 并承担本企业货物的回收、分类与处理等相关费用和责任意识, 同时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逆向物流, 回收、处置设施, 操作人员的操作模式。连锁企业逆向物流的自营模式如图1所示。
3.2 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模式
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模式是指多家企业以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共同的逆向物流系统, 通过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合作来实现逆向物流相关服务。同时, 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模式一般通过建立双向或者更多企业之间的联合, 这种方式既降低了单个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 又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 通过多家企业的逆向物流系统共享, 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3.3 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分析
逆向物流外包模式是指生产企业通过达成协议, 将企业所有的产品回收服务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实现。向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费用, 然后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协议价提供服务。企业若将逆向物流外包, 可以降低本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基本设施投入, 还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力量。逆向物流外包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金流通, 也有利于连锁企业在现代物流大环境下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国内外大型连锁零售超市都是通过逆向物流外包, 实现专业化运作,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 逆向物流下的物流金融服务
4.1 逆向物流发展分析
美国公共大学逆向物流系项目主任罗伯特•李•戈登表示, 逆向物流已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逆向物流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化, 在“供给侧改革”的当下, 从消费者角度“逆向思考”物流供给, 从而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 虽然我国逆向物流目前处于理念引进的阶段, 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但对于逆向物流的探索已经开始。根据专业机构调研预测, 我国物流市场容量大概在5万多亿元, 而逆向物流约占其中20%左右, 也就是说, 逆向物流带来的市场空间, 高达1万多亿元, 但现阶段的一个现实却是,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20%以上,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4%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 逆向物流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 其自身的不确定性、混杂性、成本的难以控制性, 制约了逆向物流的发展和价值升值空间, 且无论企业选择自营模式、联合模式还是外包模式都可能因为资金困境或是供应链断裂, 从而影响其最大增值效应的实现。
4.2 逆向物流与物流金融的融合发展
结合上述分析, 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从更宽泛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上着手, 整个逆向物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需要物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 由此才能解决逆向物流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最大发展瓶颈——资金不足的困难, 拓展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发展空间, 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为此, 逆向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 不仅代表了一种全新发展理念, 更是保障逆向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连接顺畅的必然要求。在此大环境的驱动下, 物流金融机构应该顺应逆向物流发展潮流, 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支持力度, 设计适合逆向物流的金融产品。伴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开发出多元化的物流金融产品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而目前正向物流金融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逆向物流金融服务却发展相对滞后, 为此应抓住发展先机, 抢占市场, 尽力创造更多的逆向物流产品, 弥补逆向物流资金缺口的同时, 促进物流金融市场自身的升级改造。
5 结语
目前, 逆向物流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常态, 鉴于逆向物流具有不可预估性, 现阶段的大部分企业还将注意力集中在正向物流的发展上,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逆向物流的价值, 且根据目前逆向物流自身特点和运行模式分析来看, 逆向物流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和上升空间, 只是尚待挖掘, 为有效解提升逆向物流价值效应, 需要加快物流金融的相关应用研究, 以此实现两者的融合、互助发展, 推进逆向物流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 篇10
(一)UPS的发展历程
1907年,创始人吉姆·卡塞[James E.(“Jim”)Casey]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成立了“美国信使公司(American Messenger Company)”。公司最初的名字很适合其业务的发展,通过信使递送包裹、便条、行李以及餐馆的食物等。6年以后,美国包裹邮政系统才得以建立。
1 91 9年,公司首次将业务扩展到西雅图以外,达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并采用了它沿用到现在的名称“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词语“联合”表示公司在每个城市的运营都是同一机构的一部分,“包裹”指定业务的特性,“服务”指出它提供的内容。公司总部后来迁至亚特兰大。
1975年,UPS首次走向国际,向加拿大的多伦多提供市内服务。
2003年3月,UPS公布其新“形象标志”,棕色仍作为基本色被保留,只是去掉了盾牌标志上方的用丝带捆扎的包裹图案。这是UPS自四十多年前采用著名的“盾牌”标志以来首次重新设计公司标志。这项重大举措自然有其深意:UPS向全世界展现了其超越小包裹递送的卓越能力,公司的能力已显著增强且已实现全球化,并已进入全新的供应链服务领域。这种变化蕴含着一种更宽泛的服务理念,那就是“实现全球商业同步化”,其商标也成为世界上最知名、最值得信赖的商标之一。
(二)UPS的业务拓展与并购
UPS通过不断地拓展国内外的业务,并经过多次的并购与收购,使它由一家不起眼的信使服务公司发展成为集空运、航运、地面货运、金融和电子服务为一体的全球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
1、物流业的几次重大并购与收购
1 999年收购“Challenge Air”,使UPS一跃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快递和空运公司。
2001年,UPS进行了对其自身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购:
(1) 1月,UPS以换股方式收购“Fritz集团公司”(以提供清关业务著称,全世界最大的空运、货代公司之一的飞驰公司)旗下的“加利福尼亚物流公司”。这项收购使得UPS业务的发展战略得以升级,飞驰业务覆盖的领域,恰好是UPS涉及较少的70~500公斤级范围。收购飞驰,使得UPS不但在美国本土及全球120个国家里增加了非常庞大的运送网络,而且物流业务覆盖的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2) 4月,UPS以投入近1亿美元的代价,合并了瑞士物流公司,进而控制了中欧医药保健品市场。得到补充的服务能力包括定单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售后服务和配件维修。
(3) 7月,UPS收购在德国排名前五的“Uinda”公司,并接管了其在德国、东欧的配送网络以及大批高科技零部件客户。
2002年6月,UPS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家零部件物流公司,后者在13个国家的50个城市开展物流服务,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泰国、中国和新西兰。这样,U PS将配送网络延伸到了亚洲。
2004年,UPS收购“Menlo Worldwide (万络环球货运公司)”,空运重货能力得到提升。
2 0 0 5年,UPS收购的“Overnite”扩大了其在北美的地面货运服务能力。
2、拓展与收购零售店
2001年,UPS通过并购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特许经营公司“Mail Boxes Etc.”(以零售货运、邮政和商业服务中心著称)后,开始向零售业进军。两年内,UPS直接将遍布美国的约有3000家“Mail Boxes连锁店”更名为“UPS营业店”,并提供更优惠的UPS服务,将信息端点全面延伸到美国本土更加深入的社区。
在亚洲等国家,UPS也利用当地网络健全的连锁终端代收包裹。这些商店仍保留一贯的便捷与一流的服务,在当地拥有、经营且继续提供相同项目的邮政和商业服务。
3、并购银行
UPS于2001年5月并购了“FIB(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融入UPS资本公司。2002年,UPS成立了UPS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将UPS的业务扩展到以物流、金融、供应链咨询为核心的全方位第四方物流管理。2003年4月4日,美国康涅狄格银行委员会通过一项由第一国际银行集团提出的申请,把它的名称变更为UPS资本商业信贷。
UPS资本商业信贷成为UPS资本公司的组成部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贸易和金融解决方案。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使UPS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借以巩固或者占领新的市场,从而达到增加利润、赢得客户的目的,并且可以为任何客户提供物流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甚至包括增值服务,UPS已经具备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实力,从而完成了自己从快递巨头向金融物流公司的成功转变。
二、UPS金融物流与我国金融物流的主要差异分析
(一)金融物流的经营理念
1、UPS的核心业务是货物和信息配送,且独占鳌头,
但UPS高层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结构单一的物流运作模式。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UPS发现,未来商业社会最重要的力量是“全程供应链管理”,因此,UPS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货物配送、全球货运、货代清关、金融服务、邮件包裹服务和业务拓展咨询等一揽子服务。UPS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要保证上述服务的实现,必须建立与物流、信息流相匹配金融流。换而言之,物流和信息流的成熟催生了金融物流模式。
2、我国对金融物流的认识很早,
曾提出过物资银行、融通仓、商品融资、供应链金融、金融物流等相关理论。在物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1 999年率先开展了国内第一笔仓单质押业务,目前在全面推进金融物流业务的发展;中远物流成立了供应链物流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在金融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的质押监管业务开展得都很早,并且自己组织过监管队伍,随后深圳发展银行又把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立行之本,推出“1+N (一个核心企业、N个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模式,而招商银行的金融物流定位在进出口业务上,等等。
(二)金融物流体系
1、UPS操作金融物流业务的主体是UPS资本公司,其在UPS供应链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2001年5月,UPS并购了“FIB (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UPS资本公司能够向广大中小企业的传统业务领域中融入金融力量,从而创造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了解客户的目标、运作策略和供应链结构,开创性地重新定义了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职能。
UPS资本公司的新型服务体系包括传统和非传统的金融产品,形成其金融物流体系,主要集中于四个关键区域:
(1)加强现金流:COD (Cash On Delivery为客户提供代理收取到付货款)增值服务、基于资产的贷款、设备租赁、UPS资本Visa白金商务卡、商人服务计划。
(2)管理贸易风险:货物保险、COD安全、信贷保险、弹性包裹保险。
(3)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出口运作资本、出口信贷代理金融、商务信用证。
(4)小额商业信贷:SBA7(A)计划、SBA504计划、SBA专业贷款、特许权融资、商务购置、商业建设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循环贷款。
物流产业资本高度发达以后产生的对金融资本的迫切需求,是一种以物流产业资本为主导的兼并性需求,具有金融资本所无法具备的安全性、灵活性、高收益和高效率。
2、我国实行的是行业化管理,金融业与物流业分业经营,不允许物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融合。早在03年、04年,部分银行就试图以金融资本进入物流行业,但由于缺少物流专业经验和法律法规的限制,没有成功。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首先与中远、中外运、中储分别签订了包括具体质押监管协议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在随后的几年里,有几十家银行、上百家物流公司加入到这个行列,形成银行为客户融资,借款人以其自有或银行认可的第三方动产作为质物,并由物流公司对质物进行监管的金融物流体系。
UPS在我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但其金融物流模式的基础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我国的体制是限制混业经营,UPS金融物流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此。
(三)与金融物流相配套的组织机构
1、基于对金融物流业务的认识,UPS调集核心资源向这一新领域迈进,对公司进行战略性重组。
1995年,UPS成立UPS物流公司,基于顾客的个性需求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1998年,UPS资本公司成立,其宗旨是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服务。该公司是UPS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金融臂膀”。
1 999年1 1月10月,UP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使公司具备在世界重要金融市场上进行战略性收购和兼并的能力。这一举措相当重要,为UPS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后,UPS形成四大支柱公司。
(1) UPS包裹快递公司:负责传统的UPS业务。
(2) UPS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和电子商务,其目标是设计、再造和管理供应链的所有或任何部分,如运输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全球服务和供应链管理。
(3) UPS资本公司:负责内部和外部金融服务,包括COD增值服务、设备租赁、电子发票与支付、全球贸易金融、保险。
(4) UPS零售:负责监管所有UPS拥有和运作的零售实体。
2、在我国,由于分业管理,银行除正常授信管理外,还有贸易融资部、货押中心等机构;而物流公司则有质押监管的业务部门,有的物流公司成立质押开发、质押操作与质押巡查三分离的管理机构,通过银行与物流公司的联合来开展金融物流业务。
这种组织机构促进了我国金融物流业务在最近5、6年时间内的跨越式发展。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银行与物流公司是不同的法人主体,业务的侧重点不同,各自的利益也不同,只有在业务模式相交叉、利益相同的环节才能合作将业务开展起来,组织机构相对松散。另外,也存在银行之间、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银行与物流公司之间的风险转嫁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四)金融物流业务模式
1、UPS金融物流业务模式
(1)物流的增值服务。
UPS资本公司作为中间商在大型采购企业和数以万计的中小出口商之间周旋,在两周内把货款先打给出口商,前提条件是揽下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和得到一笔可观的手续费,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而拥有自己银行的UPS在与大型采购企业进行一对一结算,例如拥有银行的UPS在美国和沃尔玛一对一结算。
(2)垫资服务。
在UPS的物流业务流程中,当UPS为发货人承运一批货物时,UPS首先代提货人预付一半货款,当提货人取货时则交付给UPS全部货款。UPS将另一半货款交付给发货人之前,产生了一个资金运动的时间差,即这部分资金在交付前有一个沉淀期。在资金的这个沉淀期内,UPS等于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UPS用这一不用付息的资金从事贷款,而贷款对象仍为UPS的客户或者限于与快递业务相关的主体。
(3)融资服务。
UPS资本公司还为中小出口商提供为期五年的循环信用额度,在控制货物的前提下确保规避客户赖账的风险,同时还推出包括开具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等国际性产品和服务业务。
2、我国的金融物流业务模式有很多种,占比最大的是在出质人(抵押人)仓库内对质(抵押)物进行监管,大约占业务总量的90%,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借款人(多数是国内的生产、贸易性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了金融物流业务的高速发展。
并且,物流公司可以此为基础,向保兑仓、提单监管、供应链监管、电子仓单等更深层次的金融物流业务模式推进。
(五)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在最近1 0年中,UPS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达到110亿美元,UPS现在递送的所有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中有50%是在互联网上交易的。UPS的数据中心设在新泽西州的莫澳和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拥有技术支持人员4,700名。UPS的电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有光纤和卫星专用线路,网络站点数2,445个,每日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追踪的包裹数超过1100万件。
2010年5月,UPS与全球最大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旗下全新的在线批发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速卖通”(www.alie×press.com)结成战略联盟。通过UPS的订单追踪功能,所有“全球速卖通”的买家和卖家都能够全程追踪、查询货件状态。相比于其它需要手动键入和手写运单信息的方式,这些新功能可以帮助“全球速卖通”用户减少错误,带来时间和成本的双重节约。通过与阿里巴巴结盟,UPS能够成为中小型企业的合作伙伴,在帮助他们简化物流流程的同时,也为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接触到更多新的买家和卖家提供协助。
2、我国金融物流的网络信息技术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部分物流公司尚未使用电脑进行管理。大部分物流公司配备的电脑仅作为打字、作报表、上网发邮件等简单工作的工具,无法形成网络效应,只有极少数的大型物流公司开发了质押监管软件,采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质物管理,但仍需完善,例如中储。银行的网络技术条件较好,有的银行已经开展了网上融资业务,例如深圳发展银行的线上供应链。更多的是电子交易公司介入到金融物流业务中,与银行、物流公司合作开展电子仓单质押业务。
三、UPS金融物流与我国金融物流的相同(近)点分析
前面从几个方面讲述了UPS金融物流与我国金融物流的主要差异,但抛开其外表会发现,这两者的内在实质是相同或相近的。
(一)物流运作能力是基础
1、UPS已在全球范围内并购了20多家与之相关的公司,其中包括1 0余家物流和分销公司、1 1家技术公司、2家银行、1家航空公司,形成UPS包裹快递公司、UPS物流公司、UPS零售等物流企业,并通过他们对货物的物流状态进行全程跟踪,使货物始终控制在UPS手中。这一切为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我国是以中远、中外运、中储三家大型的国有物流公司为主开展全国性的金融物流业务,还有众多物流公司在某个特定区域开展业务,个别的只在其自有库内开展业务,其监管形式可能不同,但物流公司承担的都是质物监管责任,他们的物流运作能力是保证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可以降低金融风险
1、UPS一方面通过其资本公司向中小客户进行融资业务,另一方面又对这些客户的货物进行物流运送,由于货物一直在UPS的几个物流企业手中,这一风险显然已经得到大大的降低。
2、我国的金融物流业务是通过银行与物流公司及出质人所签订的三方监管协议开展起来的,质物在物流公司的控制下,动产质押担保融资业务的不良率明显低于其他融资担保的业务形式。
(三)金融物流的服务对象
1、UPS物流产业资本通过对银行兼并,并将银行转化为物流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主要是满足进出口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2、在我国,由于质押融资担保的成本相对较高、货物控制得严,大型企业融资渠道较广,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小型企业又没有货物质押,我国的金融物流主要是针对中小型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几年来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质押融资,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增值服务收入
1、UPS通过提供开证、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代垫资金、应收账款保理等金融服务,获取了手续费、贷款利息、存款利息等,并取得无本的资金用于贷款业务,形成了良性循环,物流主业以外的增值服务收入数目非常可观。很多报导中指出UPS的第一利润来源是金融物流。
2、我国物流公司的金融物流业务主要是动产的质押、抵押监管,因此物流增值服务收入也主要是监管费收入,还会有少量的中介收入及利息收入等,一些物流公司的金融物流业务已构成其公司的支柱性业务。
通过与UPS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物流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良好的信用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先进的网络技术、坚实的物流基础。
金融物流业务不但可以使物流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同时带动就业,降低物流成本,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金融寒冬下的人本物流 篇11
来到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办公大楼,眼前中外运敦豪全国市场部总监李佩青女士(Joy Lee)的盈盈笑脸和温婉蕴藉的言谈举止似烈日当头的一捧清泉,清冽舒适。在记者的印象里,广告主的市场总监,多是风风火火、事务繁杂,甚至还有些盛气凌人,可为什么她给人的感觉却如此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且平易近人?采访完后,记者找到了答案……
从快消专家到物流高手的角色转变
Joy在市场营销行业内以创新著称,尤其擅长有效地将国际先进管理办法和本土文化巧妙相结合起来。目前她在中外运敦豪担任全国市场部总监职位,负责包括调研与计划、产品、价格和市场沟通在内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回想当初机缘巧合进入中外运敦豪,Joy说:“中外运敦豪对于全国市场总监的职位很慎重,以前都是人员内部的提升,很少外部招聘。当时我还在上海,为此跑了3次北京,还去了香港。开始我不是很确定,毕竟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是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对物流了解有限。而且,对于B to B行业来说,品牌宣传并不是市场总监的全部工作范畴,这个岗位应有四个职能:定价、产品、调研和品牌宣传。不过,我做快消行业积累并擅用的创意营销思维方式,恰好符合中外运敦豪对这一岗位的需求。经过交谈和了解,这一机遇同时也带给了我极大的挑战自我的动力。于是,我最终成为中外运敦豪的一员。”
中外运敦豪市场部总监一职给Joy带来了很多较快消业不同的工作体验。比如物流行业的定价方法较之快速消费品要复杂得多,“市场竞争者的价格、客户可以承受的价格和整个物流链的成本都是我们在定价时要考虑的因素。物流链本身涉及的环节非常多,例如地面作业、航空运输、海关申报、税务核算等。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复杂因素后,制订出中外运敦豪的价格。同时,客户也会计算根据自身的物流需求和成本控制,将中外运敦豪和其竞争对手进行价格及服务等多方面的比较。所以,如何提高中外运敦豪服务的竞争优势,并保证公司的利润空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物流技术知识;同时我也发现了这个行业的薄弱环节:品牌宣传的创意和手法较快消品行业相对落后,整个行业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物流行业和快消行业营销的最大区别在于:快速消费品适合感性诉求,营销人可以创造需求,再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而B to B行业不易创造新的需求。如何把握需求点?在有限的价值空间内使得需求最大化?这是Joy不断思考的问题。
“绝对不能用做快消品的方法来做中外运敦豪的品牌宣传,那会很快被埋没在市场中,所以我们必须创新。举个例子,2006年,我们的广告预算很有限,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外运敦豪品牌?当年最大的热点就是世界杯,这个赛事带来的关注是无可比拟的,我们选择和赛事直播频道CCTV-5进行合作。接下来,如何将品牌和赛事内容高度结合?我们和CCTV-5一同建立了‘中外运敦豪赛事速递’环节,中外运敦豪布告栏在不同时间段向观众通告最新比分、预告今日赛事,‘速递’的理念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和体现了出来。同时应运而生的,还有我们将足球激情融入中外运敦豪服务中的TVC――‘爱足球,爱速递’。顶着足球送快递的创意使中外运敦豪在同期众多的‘口号式’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被人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广告之一。这个Campaign非常成功,中外运敦豪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幅提升,很多观众以为中外运敦豪赞助了本次世界杯。”
“以人为本”才是王道
一个优秀的企业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在严酷的竞争社会长远发展。中外运敦豪的竞争优势之一是员工卓越的服务理念。Joy给我们举了个例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交通及安全管控原因,中外运敦豪的派送车辆无法进入奥运场馆。我们的客户中华台北棒球代表队相关文件要求在奥运会开幕式之前送抵奥运村。经过北京分区作业部多方协调,获得了台北代表队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他取得了派送员使用手推车步行进入奥运村的宝贵机会。这些文件就是这样一趟一趟,一箱一箱,通过一道一道安检,用手推车送到台北中华棒球代表队面前的。”
即便在不可控的情况下, 中外运敦豪也会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竭尽全力。比如海关查验,有时候客户急需的货物压在海关,几个小时的延迟会对客户的流水线生产作业产生很大影响,按理说这并不在物流公司的控制范围内,但身为物流专家的中外运敦豪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客户加快解决进程,尽可能让客户的损失降到最小。中外运敦豪的Slogan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们的服务宗旨:“一路成就所托”。
“同时,中外运敦豪希望每一位员工是快乐主动地工作,而不是为工作而工作。”Joy说,“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就体现在人性化管理上。中外运敦豪的服务是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让客户满意之前,当然首先要让自己的员工满意,员工的情绪会直接传达给客户,带来的潜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逆境中“精准”传播
在金融危机席卷下,今年中外运敦豪的市场费用比去年有大幅下降,市场费用的一分一厘都更要花在刀刃上。Joy说:“现在不能‘散打’,需要‘精准’。所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策略将着重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精准营销手段。中外运敦豪本身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知名度已很高,自身拥有的1800多辆派送车也是很好的移动宣传载体,短期内没有360度Campaign曝光问题不大,但这绝不会是长期策略。”
近期中外运敦豪的重点工作是客户忠诚项目。从已参与客户的发件状况来看,这个项目确实提高了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对艰难环境下的公司业绩产生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另外,中外运敦豪市场部一直进行的行业/客户的调研和分析,在危机时刻更展现其重要性。同时,Joy也表示,一直期望广告公司更多地将广告效果与客户业务相结合,更直接、更有效地帮助客户提升业务量才是广告的终极目标。
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篇12
1 研究意义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又有信誉好的仓储企业作为担保或货物管理,其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三方的共赢。所以说,对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物流企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更加放心地扩大自己的融资规模及客户群,增加利润来源。
2 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2.1 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文献中,一般将金融供应链管理称为“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SCM)”,以区别于侧重实物流的“Physic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PSCM)”。他们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较早,其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Friedman(1942)[2],Alber(1948)[3],Eisenstadt(1966)[4],Ray mand(1948)[5]和Dunham(1949)[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Barnett和Biederman对物流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7,8]。Rutberg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9]。Buzacott和Zhang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10]。Guerrisi(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认为目前的资金流管理己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相匹配,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己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链中。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8个要素的增值。Fenmore(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Leora 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 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2.2 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11]。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任文超(1998)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12],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通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13],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于洋和冯耕中(2003)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14],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15],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巫钢和姚伊娜(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16]。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道致、白马鹏(2008)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17],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04)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18],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9]。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袁红和王伟(2005)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20]。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储雪俭(2006)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2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杨宇(2007)借用共生理论中共生介质的概念,说明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22]。即其对两者共生关系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效果,指出价值增量是共生系统能量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浦徐进,唐建荣(2007)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到VMI系统中,指出由于VM系统中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3]。彭志忠(2007)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4]。同年,他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胡俞,柳思(2008)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指出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25]。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既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不足与展望:
(1)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定性方面对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以及风险进行阐述,而缺少定量方面的研究;
(2)在质押过程中,仓单标准化的建立,运作模式的流程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可待进一步研究;
(4)对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量化的方法进行收入-成本收益分析。
摘要: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业的一种创新运营方式,通过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息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统一。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推荐阅读: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07-23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08-07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06-15
商业银行金融生态环境07-06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07-25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08-06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06-19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11-13
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07-22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