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住房

2024-06-08

保障住房(精选12篇)

保障住房 篇1

党和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也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但是, 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新生事物, 没有现成档案资料可供参考和借鉴, 因此, 不管是为现实考虑, 还是为未来打基础, 建设保障性住房档案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本文就保障性住房档案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保障性住房的界定与类别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 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 农民安置房, 棚户区改造房, 还包括在一些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的改造问题、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

二、目前,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保障性住房在政策落实中存在有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多方面原因, 如工作人员没有深入理解文件精神;档案信息资料不完整;人情“关系户”等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保障性住房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有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有富裕家庭进入了保障范围, 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待遇。而应该要得到政府关心, 急需享受保障性住房待遇的困难家庭, 反而迟迟没有入住保障性住房。这样, 导致了一些真正的困难家庭没有房住, 住房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同时, 与之相伴随出现了一人有多套住房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 更违背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初衷。

2. 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收集不及时。

由于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收集不及时, 当申请人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关管理部门又难以有效监督。保障性住房申请人条件发生变化包括: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家庭成员的变化;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家庭成员收入的变化;以及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家庭状况的其他一些变化等等。而这些信息及时收集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目前而言, 保障性住房信息的收集, 最主要的只能依靠保障性住房住户的自行申报。而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家庭收入、经济状况以及其他一些情况的变化, 没有及时地反馈给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部门, 导致保障性住房在回收和流通管理的过程中, 出现回收与退房管理困难的局面。很显然, 这样,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管理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 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长期规划。

由于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材料收集的不及时, 保障性住房档案材料的不完整, 以及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的问题,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仍缺乏长远住房保障规划, 仍然没有解决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见效慢、建设进度不快, 周期长, 保障房无法竣工和入住, 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多建设在郊区和离城市较远的地方。被动地执行中央确定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这些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保障性住房档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系

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方式应是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当然, 对有条件的地方, 应积极地建设好保障性住房档案, 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档案, 使房管职能部门更清楚、更准确摸清急需解决住房的人群, 尽最大努力地做到“阳光普照”。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

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 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方式。要实现这些目的, 除了有政府的关心、各职能部门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要建有保障性住房档案。保障性住房档案中所包括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收入状况、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平均人口的收支情况、现有家庭成员居住情况等一系列的信息记录, 这些信息和资料, 能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要, 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 保障性住房档案, 给保障性住房建设部门 (决策部门) 提供真实可靠参考依据。

保障性住房档案, 可以给保障性住房建设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参考依据, 从而使建房计划、投资金额等“有的放矢”。与商品房相比,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不多, 制度还很不完善, 计划也得不到精准, 为此, 2011年2月24日举行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提出, 今年全国共将建设城市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 比去年增加70%多, 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而这些建房目标, 并非政府决策部门“凭空而定”的, 而是经过实地调研、社会调研, 通过具体部门提供的第一手材料, 掌握真实数据后作出的可行性计划。而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数据, 则是各级民政部门所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对这些中、低收入家庭情况准确的统计、核实, 确实地为决策部门在资金的投入、资金的筹措、建房计划以及政策性补贴提供可靠的参考。

3. 保障性住房档案的建设,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充当了“保镖”的角色, 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住房是民生之重, 安居才能乐业。老百姓住“蜗居”、当“房奴”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必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保障性住房档案的信息资源, 可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纠纷, 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障性住房档案中的信息, 可以说是“来之于民, 用之于民”。对于它的真实性, 我们不要有任何的怀疑, 因为, 保障性住房档案中的信息、数据以及家庭住房的情况, 都是进行公布和公示的。因此, 这些档案中的信息利用得好, 将会是事半功倍。将着实地为急需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使得他们安居乐业, 促使社会更加和谐。

四、对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但有一点, 就是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管理。因为, 不管是资金问题也好、用房制度监管和退出机制不完善也罢, 还是住房保障形式单一, 住房保障缺乏长期规划, 其归根结底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档案这一宝贵的信息资源。准确的信息资料、可靠的住房普查统计数据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档案的管理也十分必要。

1. 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资料必须完整齐全。

一套完整的保障性住房档案不仅包括住房申请者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收入情况, 同时, 也包括住房申请者家庭其他人员信息资料、收入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全年的平均收支情况, 家庭人员的住房情况等等。除此之外, 还有上级有关部门对申请者请示的批文:有政府部门对中低收入家庭相关政策性的文件;更有房产部门关于房屋租赁或者买卖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因此说:一套完整的保障性住房档案所包括的信息量是比较“丰富”的,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参考作用。

2. 对保障性住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以人为本, 所以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也要实行动态管理的管理方式。“随着人们工资的提高, 家里慢慢有了积蓄, 他们的廉租房、公租房还可以变为商品房, 他们也可以把房子买下来。房租的租金很重要。所以廉租房、公租房应该照顾群众的利益, 使他们租得起, 使租金更加合理”。这是温家宝总理说的一段话。因此, 对保障性住房档案中的一些相关信息、数据也要进行适时的增删, 同时, 也要做好保障性住房退出等方面的事情。由于多种原因, 人们通过各种努力, 原本享受政策范围, 入住保障性住房的人员, 他们的经济、他们的家庭收入、家庭条件已超出了政策照顾的“范围”, 已甩掉了“贫困”这顶帽子, 甚至不再需要住保障性住房。所以说对保障性住房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是完全必要的。

3. 建设好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忙, 建设好保障性住房档案信息系统, 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 可以方便、快捷地把繁忙的档案工作任务处理好,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促进“阳光普照”的社会救助, 使社会更加和谐。另外, 电子信息这个平台, 可以对中、低收入家庭信息情况更好地实行监管, 从而减少政府救助中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同时, 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房屋质量时, 他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从设计到施工, 从监理到验收, 全过程都要贯穿着“质量第一”。当然对所有工程都要重视,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要更加重视, 确保安全。设计中的户型要配套齐全。房子小而精, 户型虽小但功能齐全, 这是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最合理的设计理念, 还要注意设施的配套, 使大家住着感到方便。

参考文献

[1]陈西宜.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10 (11) .

[2]王晓明.我国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住房, 2009 (1) .

[3]王丽梅.浅析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吉林农业, 2012 (5) .

[4]谢小红.建立低收入家庭档案,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兰台世界, 2011 (2) .

保障住房 篇2

本标准规定了泰安市房管局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和廉租住房保障资格审核登记办理的依据、条件、数量要求、提交材料、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程序、承诺时限。

本标准适用于泰安市房管局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和廉租住房保障资格审核登记的办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部等七部委《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7]258号);《泰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管理暂行办法》(泰政发[2007]89号);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令第162号);

《山东省廉租住房保障办法》(鲁政办发[2008]16号);

《泰安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135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市区居民家庭低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的通知》(泰政发〔2010〕47号)内容和要求

3.1 事项办理依据

3.1.1 应符合《泰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管理暂行办法》(泰政发[2007]89号)或者《泰安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135号)及《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市区居民家庭低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的通知》(泰政发〔2010〕47号)的规定。

3.2 事项办理条件

3.2.1 在泰山区、岱岳区、高新区和泰山景区范围内有城镇常住户口(含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复员、转业军人);

3.2.2 无房户或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含)的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以房屋所有权证的记载为准;无房屋所有权证的,以实地测量的建筑面积为准);

3.2.3 家庭人均年实际收入低于8000元(包括8000元,按计算人均住房面积人口计算家庭收入);

3.2.4 规定的其他条件。

3.3 事项办理数量要求

无数量限制。

3.4 事项办理需提交材料

3.4.1 经济适用住房申购需提交材料

3.4.1.1 《泰安市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批表》;

3.4.1.1 书面申请;

3.4.1.3 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3.4.1.4 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成员无房证明及现住房证明;

3.4.1.5 户口簿、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3.4.2 廉租住房保障申请需提交材料

3.4.2.1 《泰安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申请审批表》;

3.4.2.2 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3.4.2.3 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家庭成员无房证明及现住房证明;

3.4.2.4 户口簿、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3.4.2.5 婚姻状况证明;

3.4.2.6、申请租金补贴的家庭提供租赁合同;

3.4.2.7、其他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等)。

3.5 事项办理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3.6 事项办理程序

受理—审核—公示—登记—发证

3.7 承诺办理时限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保障” 篇3

圆桌观点:小面积房不等于低档房开彦

所谓的政策房,一般大家概念中就是小面积、投入少、成本要降低,当然设施配套要尽量简单,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环境说得过去就行了,地块可能也是比较边远的地区。总的来讲,对政策房,特别是廉租房和经适房,把它归为低档次、低成本、低造价的这种认识,我认为是个误区,是个比较大的缺陷。小面积房屋并不是属于低档房屋,品质是要讲究的。

对于小面积政策房,第一要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它、认识它——需要有明确的配套标准。解决标准的制定,标准的控制需要明确。第二要配备有足够能力的人去做。从设计角度上看,我认为目前这种小面积的东西要用灵活设计的方法,要用大开间的方式来做。从组织上来讲,由政府牵头,组织一些专家专门来研讨这些小面积住宅,质量具体控制到什么程度,配套具体控制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有最低标准来控制。从建造方式方面,更多要用新的设备、技术和新的科技理念去完善它,才能使得小套型小面积的房子做得更好。总的来讲,我们不能把它做成一个垃圾房,一个看不上眼的房、变成社会都谴责的一个房子,应该做成一个虽然面积小,品质度却不低的一个房子。

谢远骥:对不同的房应有不同的政策

现在特别是政策性住房都讲究面积标准要受限制。我认为受限制的标谁不应该是每户的总面积,而应该是每户使用面积要受到限制。我曾经看过开发商做得房子,独居做非常好,很多东西都是用灵活隔断做的,价格一点都不低,功能还挺全。所以用现代住宅设计规范来讲,廉租房和公租房是不行的,必须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像做轮船空间那样做,像做飞机空间那样做。飞机上的厕所空间也很小,但很方便。日本有些小房子,做得非常好,洗衣机上面就是小壁橱,空间利用得非常充分,越是小住宅,空间越是要利用得充分。用现代的规范来对待目前政策性住房是不合理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就是我们的

圆桌语录

李小宁:垃圾政策房产生的原因就是建筑费用标准低,这是设计院普遍的感觉。且很多设计院是挂靠的,自然就不会做出太好的产品,再加上没有市场压力,好不好都能卖,就造就了这么多垃圾的政策房套型和建筑样式。开彦:工薪阶层住的房是将来政策调整的最大的一块。对政策房特别是廉租房和经适房,把它归为低档次、低成本、低造价的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是个比较大的缺陷。越是小的房子越要重视它,越要把它当做一个事来做。

谢远骥:不管是哪种政策房,建了以后都是永久性的,不是建了二三十年就要拆的,它一定要用上一百年。根据这样的情况,房子第一要考虑它的永久性,另外还要考虑到它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杨乐渝:保障房这个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这个资源如果成了垃圾,意味着社会上每个人都在受损失,要用可续建筑的观点来看待保障房。其中立法是最基本的,强烈建议在住房保障法里面,我们一定要把工业化、产业化写进去。卫东:不是说保障性住房就没有人管了,应该实用、合理、灵活。现在的保障性住房能不能根据居住者需求来设计很重要。不是简单给他们—个面积就可以了,其实房子的功能性应该是多样的。

姜炜:政府要把保障房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包括建筑条件怎么细化,监管怎么细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保障房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舒不舒服可以让用户来体验。

翟炬:现在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性住房,都是由开发建设单位来主导的,他们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找一些相对廉价的设计单位,政府应考虑承担其中的一部分费用。

规范要修改,要适应政策,包括居住区设计规范,比如停车究竟怎么停。如果同样一万平方米,小户型可能几百户,大户型就几千户,那停车按照百分之多少停。所以我认为,规范应该适应政策不断地在变化。政策性住房比如廉租房和公租房应该做几套标准图,因为它占整个商品房比例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做几套标准图,建起来,立面稍微变化一下,平面基本不变就可以,这样政府也省钱,建起来的速度也快。几套标准图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其他的比如两限房、经适房,就放在市场上让它做。现在政策性住房太复杂了,也不应该用一个政策来对待。

杨乐渝:住房保障必须要立法

首先要用可续建筑的观点来看待保障房。要想好哪些是保障房和政策房。现在就是一锅粥,规范本身已经不符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比如廉租房,是保证年收入3万块钱以下的家庭,公租房保障了很多今后是夹心层的。这个标准和廉租房标准就不应该一样,和经适房标准也不应该一样。首先应该制定分类标准。保障性人群是什么?哪些是纳入到保障性人群的?然后标准要调整,这是下一步的工作,要不断调整标准,调整标准以后,怎么可行?怎么把这个保障房建起来,最后一点,还要立法,立法从部委来讲是最重要的事。尤其在住房保障法这块,立法是最基本的,各个地方政府有哪些职权,实际上每个地方的差异化非常大,今后保障房要根据地方不同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标准,但是部委一定要立法,即住房保障法。我强烈建议,在住房保障法里面一定要把工业化、产业化写进去。现在如果完全是商品房市场,今后在推产业化方面还是很困难的。现在是有一个压力摆在这里的,希望各方人士都在推这个事,都应该给政府一个呼吁,不管是从民生还是从整个国家资源角度来讲,要推动保障房的建设。

李小宁

垃圾政策房产生有三大原因:第一,就是建筑费用标准低,这是设计院普遍的感觉。因为本身政策房的费用就不高,再划到设计费里面就更低了,因为设计院有几种方式,一种就是把这些设计交给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完成,有经验的设计师就不会接这种活。第二,很多设计院是挂靠的,设计院把这个设计领来之后分包给他们的挂靠单位,自然就不会做出太好的产品。还有一点,比如开发单位是由区政府指定的开发商,这些开发商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本身费用就不高;有些开发商的资质也不是很高,对图纸的审核又不像市场上开发商那么严。作为设计师也有很多问题,但是他们觉得既然甲方接受了,何必较真。他们第一是不懂,另外也没有市场压力,好不好都能出去,他们自然在这方面下的工夫就受到了限制。这也是为什么政策房会出现这么多垃圾的套型和建筑样式的原因。保障房的套型设计第一应该有一个政策性的指导,第二要有技术性

的实施。政策性的指导要细化而不是简单给你50平方米,你去建一个房子就行了。50平米怎么建,要有几个方案。另外,要加强监管,不是说标准出来了就可以没有监管。要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包括怎么去改。怎么把它改好,目前监管不利,造成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卫东:盖政策房要先有灵活的规划

为什么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因为概念不清。一直处在一个摸石头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此外,实用、合理、灵活对保障房来说很重要。对于保障房来说,里子和面子都非常重要,之前要找相关人士如建筑专家、民俗专家、民居专家、消费者一起反复论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设计、论证。如果做出来之后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就是面子工程。还有保障房的居住人群也应该灵活应用一些。有的是托家带口的人,有的是小两口,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房子:比如一种是大开间,可以给它设计成多隔断的形式。低收入人群也有他们的人口结构,工作性质也不—样,应该划分得更细一些。从消费者角度来讲,这个房子要实用、合理、灵活,这个灵活—个是规划的灵活,—个是针对住房人群做一些灵活的设计。我们现在的保障性住房,能不能根据居住者需求来设计,这很重要。不是简单给他们—个面积就可以了,房子的功能性应该是多样的。

姜炜:应有样板间让住户体验

政策性住房的户型标准降下来了,降下来以后,比如公共区域的配套问题,包括住宅设计规范有一个不匹配的问题。实际一梯十户的住宅想做好比一梯两户的住宅难得多。这个矛盾是没有经验的人最难做的事情。政府要把保障房的要求越来越细化,比如公租房、廉租房,里面什么是基本必备的功能,不是说属于舒适化的东西就可以精简,包括建筑条件、监管怎么细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保障房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舒不舒服,可以让用户来体验,但是这种体验要有实际的样板间。如果政府有很细化的要求,有很明确的标准,开发企业以及设计单位自然而然为了对应这些标准会重视起来。另外,比如像产业化住宅都是可以提高保障房产品质量、规划程度的一些方式。政府一直在推住宅产业化、低碳,现在有这么大的一个资源,至少已经有上千万平方米,为什么不把它投入进去做,这本身也是带动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好事。

翟垣:保障房存在速度和质量的矛盾

保障住房 篇4

一、推己及人、由家而国的思想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在个人修养上,儒家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关怀上,怀有同理心,“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身、家、国高度统一,从而“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从而“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这是儒家从政的根本原则。人治的最高目标追求最大程度的善,往往是从本心出发,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目睹百姓的深重苦难,唐朝大诗人杜甫不自觉地呼唤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心声。唐朝时王方翼为肃州刺史,“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虽然王方翼所辖区域没有发生蝗灾,但他却拿出自己的钱去救济灾民,并建造房屋安置流民,救济了大量穷苦百姓。

二、仁政、德政思想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封建思想认为天下为君主所有,但为了维护统治,统治阶级必须考虑人民的感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其中民贵君轻的思想,颠覆了君主高高在上的形象,要求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施行减轻赋税徭役、制民恒产、救济穷人的仁政。这其中有稳定统治的现实考虑,但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封建统治阶级不自觉地将之作为政治管理原则,融入到实践过程中。管子提出厚其生、输以财、遗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等“德有六兴”的一系列主张,包括养长老、慈幼孤、利坛宅、修墙屋。《周礼》称,“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西周以来即有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的赈贷制度,百姓受官府赈贷种食而没有归还或者没有完全归还的,还可以赦免。《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汉代朝廷专门在长安辟出地方,建立住宅安置贫民。明代对于回到原籍的流民提供草屋四间。“成化元年,令流民愿归原籍者,有司给与印信文凭,沿途军卫有司,每口粮三升,其原籍无房屋者,有司设法起盖草屋四间,仍不分男女,每大口给口粮三斗,小口一斗五升,每口给牛二只”(《大明会典》卷之十九)。到了清朝,对于灾后救助的做法更加多样、制度化,在《清世宗实录》《大清会典事例》等文献中均有对流民给予临时住房安置、向灾民发入住房补助的记载。《户部则例》对于水灾冲毁房屋的补助作了细致规定,各地根据坍塌房屋的档次、受损程度、灾民困难程度等实行不同种类的补助。

三、民生、民主思想

基于尊重民众和互助救济的理念,反对统治阶级的无效干预和有害干预,最典型的是老庄的无为思想。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看透了统治阶级出于私利,对百姓生活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从而要求无为而治,“爱民治国,能无为乎?”(《道德经》)。孟子从反对自利、自爱出发,要求“兼相爱、交相利”,倡导“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互助兼爱社会。当然,民生这个概念真正提出要到近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他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思想。老庄无为而治的观点正是对管理者不顾管理对象需求和感受,想当然提供生活干预的一种警示。从现代观点来看,住房保障工作必须从保障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发挥保障对象的能动性,使保障工作全程暴露在“阳光”之下,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四、平等和大同思想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追求的是公平适度,在《礼记·礼运》中进一步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理想一直是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样板,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美好家园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大同思想虽然对于终极目标有了模糊的认识,但对于社会资源如何分配、如何监督等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公平、平等等概念作为操作层面的指导原则,是现代住房保障政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五、宗族救助和慈善思想

宗族、家族在中国儒家社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光宗耀祖被视为莫大的荣幸,诛九族是最重的惩罚,宗族不仅是荣誉上和名义上的归属,也是家族成员经济救助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保障来源。宋朝仁宗时,范仲淹开创了义庄的救济方式,他在苏州吴县捐良田千亩设立义庄,用以赡族人、固宗族,并制定义庄管理章程,使范氏族人可免费居住安居房而不致流离失所,还可领取粮食、棉布以免饥寒。士绅、地主从顾念桑梓、积阴功、留善名等观念出发,在地方发生灾荒时,往往倡议捐钱捐物,设粥厂、社仓赈贷,维护一方秩序,保证穷苦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北宋滕达道在发生饥荒时,“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并及汝等矣。吾城外废营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锅炊器用皆具”(《东坡集·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庆历八年,河北、京东西大水,大饥,人相食……。知青州富弼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择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文献通考·卷二十六国用考四》)。这是另一位宋朝官员富弼在发洪灾时,积极救助流民,解决居住问题的做法,并且富弼创造了被称为“富公安流法”的安置流民措施。这些官员之所以能一呼百应,开展民间救助,除了预防瘟疫扩散、维护地方秩序的现实考虑,传统的慈善助人的信仰和价值观也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的保障和救济思想,不管是公平平等、互助救济,还是大同、民主民生等,都对现在的住房保障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儒家独特的基于“推己及人”出发的爱民思想,为理解住房保障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面对民众的苦难,通过感同身受,从情理上为住房解困工作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中国古代并未发展出现代意义上专门的住房保障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狭义的住房保障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的产物,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对于大规模的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还缺乏必要性和紧迫性。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人类的生存有“两大急”和“一小急”,两大急是饮食和男女之情,一小急也叫半急,即穿衣。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吃饭、穿衣。只要稀缺的田地资源得到分配,人们可以从田地上解决衣、食、住等主要问题,住房通过因地取材、因陋就简就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满足,因此住房问题尚未单独出来,受到专门的重点关注。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克斯·蒂奥(Alex Thio)指出,促进城市激增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人口爆炸、人口激增、技术爆发,导致产品增长,农产品剩余,仅需很少的农民就可以供养比之前更多的人口,多余的农业人口从农场转移到城市。这样人们从农村到城市发生了位移(人口激增),而且在有限的区域里人口更加集中(人口内爆)。英国是最早实施住房保障的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住房保障始于20世纪初,在瓦特发明蒸汽机和圈地运动之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直到1919 年英国才颁布《住房与城镇计划法》,第一次将为劳动阶段提供住房作为地方政府的法定责任。法国也是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基础上,于1894年出台了《施格弗莱德法》,建立了“廉租住房委员会”,逐步健全社会住房体系。

二是儒家的宗法制度和家庭观念相较于西方的城邦社会更强,人们遇到困难首先会从家族内部想办法。中国近代的社会改革家冯桂芬力主“复宗法”,仿照宋代范仲淹设立义庄的做法,提倡家庭内设立义庄,内设养老室、恤嫠室、育婴室等,专门救济本族的鳏寡孤独者。在救济顺序上,人们往往优先考虑同宗同族家庭成员,宗族是维护家庭成员生存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保障网。“在儒家社会,政府不应当为贫困者提供住房补贴,因为这些贫困者会受到其家庭的照顾。如果家庭没有办法提供帮助,这些贫困者会转向同时的社会关系网寻求帮助,寻求政府帮助是最后的办法”。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行善以得到好的报应,后代子孙能因自己的德行受到长久的善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能荫及子孙。儒家社会的家文化,甚至在现行住房保障实践中也应予考虑,香港为鼓励较年青的家庭照顾年长父母或亲属,促进家庭和谐共融,提出了家有长者优先配屋计划和新市乐天伦优先配屋计划。目前,这两个计划已经合并为天伦乐优先配屋计划。

三是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与分析思维有较大不同。古人天一合一、明理见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从宏观、整体或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西方讲究分析、解剖的方式有很大区别。老子所谓“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已经表达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近代太平天国提出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同样包含人人有房住的意义。康有为提出了一切归公的公有化主张,所有社会福利事业均由公共机构来承担,包括公教、公养、公恤、设立公立医院等,对于大同理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未精细到对住房问题作长篇大论的解释。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长于定性分析还是量化分析也不是判定思维成果的关键因素,从社会发展和专业分工来看,住房保障的问题和解决成果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所以只有在住房保障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分析思维才更容易获得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美)亚历克斯·蒂奥(Alex Thio)著丛霞译.大众社会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住房保障汇报 篇5

关于住房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为主线,以形成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为目标,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创新方法,全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落实情况

县委、县政府始终对住房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把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迅速部署。全市会议后,我县随即组织房管、建设、国土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全面贯彻学习了全市工作会议精神,对市政府下达我县的保障性住房任务进行了分解部署。二是明确责任。按照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房管、建设、国土、环保、民政等部门的工作职责,由各部门分别组织做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申报、调查以及土地报批、环评、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房管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用地。经过统筹考虑、多方协调,最终在府南街北侧落实土地35亩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情况

1、廉租住房建设和公共租赁住房完成情况。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廉租房建设任务是:新增廉租住房50套;已开工296套项目年底前竣工;40套廉租住房年底达到开工条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是:新

建50套;50套公共租赁住房年底达到开工条件。

目前,我县已开工的296套廉租房中,已竣工150套,剩余的146套已完成基础建设,预计年底前竣工。对于新增的50套廉租住房和50套公共租赁住房,将在府南街北侧集中建设府南佳苑小区,项目规划用地35亩,目前土地审批、环评等工作已完成,其他前期手续正在积极跑办,预计6月底前开工,年底前竣工。

2、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情况。市政府下达我县的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是:新建86套;已开工的176套年底前竣工;47套经济适用房年底达到开工条件。

对于经济适用房,我们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采取配建的办法进行建设。2009及2010年,我们分别在迎宾嘉园、华庭骏景小区建设50套和126套,目前已全部竣工。对于新建的86套经济适用房,我们在金音家园进行配建,目前工程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前竣工。

3、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情况。市政府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是800户,后根据省、市要求,追加160户,共960户。

目前,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分配至各乡镇,正在进行调查摸底、房屋等级的确定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部署,按照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是加快进度。对于已竣工的150套廉租住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入住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对于146套尚未竣工的廉租住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廉租住房早竣工、早入住。对于今年新增的186套保障性住房,我们将进一步畅通办事渠道,抓紧办理前期手续,确保工程按时开工。对于年底前达到开工条件的137套保障性住房,我们将抓紧谋划、部署,及时落实项目用地和资金,确保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阳光操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认真做好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核、公示、确认工作,建立比较合理的廉租住房进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按照经济适用房保障标准确定保障对象,确保住房分配公平、公开、公正。

三是严格质量。我们将把质量贯穿于住房保障工作的全过程。严把规划设计关、项目招标关、建设施工关、工程监理关、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切实做到“廉租而不廉质”。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按时按期、高质量的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

我国住房保障现状浅析 篇6

关键词:住房保障 现状 意义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20-2

1 我国住房保障现状

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单独依靠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能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居有所住”,这时候就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功能,保障每个居民都可以享有居住权。

对于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住房市场化政策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同时,市场化的住房制度也导致新问题的出现。尤其是自从2004年以来,住房市场出现的投资过热、房价猛升等问题,导致我国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普通居民买不起房子等问题的出现。

针对当前我国居民住房难问题,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为解决我国居民住房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从我们实际情况出发,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职职工与所在单位共同缴纳储金,免除缴纳公积金的个人所得税。职工在购买住房时不仅可以提取账户中的公积金,还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并且贷款还可以享受优惠利率。

经济适用房制度。政府面积通过减免税费、土地出让金等形式,由政府统一建设或者强制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建设房地产时,按照开工面积比例建设适量的经济适用房。这部分住房的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中的低收入群体。

廉租房制度。对于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困难家庭,政府则通过廉租房制度保障其能安居。由政府建设租金低廉的廉租房供特困家庭租用,或根据其家庭情况发放一定数量的租金补贴。

1.2 针对“非城非乡”煤矿、林区的棚户区和垦区危房、旧房的改造

1.3 针对农村的危房改造、以及游牧民的定居工程

同时,在房地产业进入低迷时期时,住建部负责人在2008年更表示,在未来3年内要新增90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新建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220万套林区、农垦、矿区的棚户区改造。

国家对居民住房问题的关注,各种法规不断完善,同时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得到建立,五年间通过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解决了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0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已经达到7-8%的覆盖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逾30平方米、33平方米。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推进过程表明我国住房政策不断完善,国家对住房保障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在未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也应该会随着不断变大,保障性住房的受益群体也会日益增多,住房保障体系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 住房保障的意义

2.1 保障国民能居有所住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住房是关系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推进住房保障的合理发展,保障每个人都能有安身之处是备受重视的民生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就更需要加快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充足的保障性住房,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2.2 刺激居民消费

推进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还为刺激居民的潜在消费提供了条件。国家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还能显著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合理的住房布局,为改善居民的消费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逐渐刺激居民的消费。

2.3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8年住建部负责人表示在未来3年内,平均每年要为住房保障投入3000亿元。按照这样的投资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算,投资不仅会为紧张的房地产市场提供缓冲,还将会显著带动上下游的产业。例如钢铁、水泥消费量的增多会显著带动此类产业的发展。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又会创造出额外的就业岗位,这样又可以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政策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确保保障房在住房中比例提高到30%,期望通过大力度的住房保障,能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支持。但是在实际推行住房保障的过程中,却浮现出种种问题。

3 我国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3.1 住房保障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中央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一定的补助,但也需要政府投入不少的资金,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不太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想要发展合理的住房保障仍然有很大的资金不足。

3.2 住房保障立法不完善

目前,住房保障的制度立法还没有完善,缺少针对住房保障的整体性政策。通过完善的住房保障立法不但可以为居民的住房提供保障,更可以为推进住房保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完善的立法才能保证住房保障的合理开展。

3.3 保障机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住房保障机构是房改机构。在推行住房保障的过程中,与房地产业的博弈使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步履维艰,一些房改机构的设置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房改工作处于停滞阶段。除此之外,地方住房保障机构也不尽健全,多数城市机构人员配置很难完成中央关于各地保障性住房的任务。

3.4 住房保障覆盖面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原有的旧房被大量拆除,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在与商品房建设的博弈中居于下风。一方面原有房源的丢失,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阻碍,本身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就存在不足。同时,随着农民工进城人数的增多,这部分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因为种种的限制,却被隔离在保障范围之外。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没有资格申请廉租房同时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群,也在无形中被排斥出保障之外。

3.5 管理不健全,难以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原则

住房保障主要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开展的民生工程。只有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才能保证中低收入群体能享受到这样的保障。另外,居民的收入会随着时间改变,需要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才能确保住房保障的公平。

综上,只有正确处理住房保障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社会住房保障政策,才能缓解市场环境下住房困难问题,为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支持。满足社会居民的住房需求,是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8.

[2] 冯念一,陈建忠,朱燕.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思考.建筑经济,2007,(8).

[3] 连玉明,武建忠.中国民情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4] 向运峰.我国住房保障对策研究.当代经济,2011,(8).

[5] 张道航.住房保障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校学报,2010,(3).

作者简介:张源(1986-),女,河南商丘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完善住房制度 篇7

房价高企和公共住房缺位掏空了中等收入家庭上代人的积蓄和这代人未来的收入,严重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对其它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因此,控制地价、控制税费、控制利润以发展公共住房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

首先,发展公共住房具有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了国有土地公共服务的性质,国有土地必须为全体人民服务,政府垄断的住房供地必须以改善全体居民的住房条件为基础,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调控地价和房价必须坚持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的执政理念,符合人民的愿望和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惯例,土地财政不能偏离国有土地的社会主义属性。

其次,控降房价是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2009年以来地价和房价再次非理性上涨更加证明,现行的商品住房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全国人民要求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首先把挤占居民即期甚至远期消费能力的过高房价调低到合理区间。

一、建议国务院成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二次房改,尽快提出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和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的具体方案并发布执行。

一是改革住房制度,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的基本框架。一个好的住房制度,必须同时满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国家《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保障性住房制度正在逐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却无法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建议国家尽快进行二次房改,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

二次房改后形成的住房制度基本框架是:保障性住房以政府划拨方式供地,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四定两竞”招标,即“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由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供应对象主要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商品住房仍然以“招拍挂”方式供地,由建筑开发商开发建设,户型面积和房价由开发商自主确定,满足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以上概括起来就是“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简称“三三制住房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买得起,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良性发展的住房供应体系。

二是改革供地方式,发展四定两竞公共住房的五项内容。改革供地方式、实行“四定两竞”招标是住房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

1. 确定公共住房供地指标。政府将每年的住房供地计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和公共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然后安排商品住房用地,并向社会公示。

2. 创新公共住房供地招标方式。以招标底价为准,实行“四定两竞”招标。

3. 公共住房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实行轮候制和订单式开发建设。

4.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住房建设。支持大企业、企业协会、群众团体和社会贤达组建社会型住宅合作社和合作建房等非盈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共同参与公共住房建设。

5. 实行一户一宅的准入制度。公共住房只出售给在本地工作满2年且购买第一套自住房的国内居民家庭和符合购买第二套自住房条件的国内居民家庭。实行一户一宅的准入制度,购买公共住房后若出售,买方必须符合准入条件,且不得高于政府确定的本楼盘最高限价;出租须按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限价收租。购买公共住房以后可以再购买商品住房。

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简便易行,改革成本低,兴利除弊,各方共赢。不需要政府增加投入,不减少正常的土地财政收入,也不会给商品住房市场带来太大冲击。开发商给富人盖房子还会有高于公共住房的利润,政府也会增加财政收入。四定两竞使房价合理,预期明确,解决了房价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有利于增加住房消费。短期看会带动高房价合理下行,但也封杀了房价非理性下跌的空间,形成三种住房制度相互制衡机制,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四定两竞改革使建房成本公开透明,也将成为防止房地产腐败的利器。我们建议应着手挑选试点城市进行试验。

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最终实现“居者有其房”的目标。

制定和实施兼顾社会各收入阶层的完善的住房供给制度,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责。其核心在于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实行不同的住房价格政策。鼓励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不同方式的补贴,购买保障性住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提供补贴的廉租住房,最终实现“居者有其房”的目标。

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会议确定,《住房保障法》列为研究起草、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法律之一。2009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集中央有关部委和地方的代表,启动了《住房保障法》起草工作。对此,我们建议尽快通过立法确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满意的多层次良性发展的、长治久安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立法进度,并注重解决以下三个立法原则问题:一是在法理上要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的执政理念,摒弃住房全面市场化的错误思想;二是在法条上要搞大保障,不要搞小保障,要保障全体城乡居民的住房权,不要只保障城镇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全心全意实现民生住房、和谐住房、住有所居的目标;三是在制度设计上要实现三三制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三三制”住房制度:由保障性住房制度、公共住房制度和商品房制度三种制度组成;相应实行政府划拨、“四定两竞”招标和“招拍挂”三类供地方式;由国有独资住房投资有限公司、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和建筑开发商三支队伍共同参与住房建设。即“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

保障住房 篇8

1 住房保障对住房租赁市场有一定的依赖性

为了正确理解住房租赁和住房保障之间的关系问题, 有必要事先进行几个重要关系的再认识。它们分别是: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销售市场以及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1.1 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

实际上, 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住房保障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在配置住房资源的时候出现了“市场失灵”以后, 由政府出面对住房问题的干预。因为,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兼有商品和福利的属性。单凭市场方式, 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住房需求。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作为市场的补充手段, 应由政府进行相应的住房保障。可以说, 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分别是住房问题上的“两只手”, “两手都要抓, 都要硬”, 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住房问题。

1.2 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销售市场

租赁和销售是住房市场上两种基本的流通和消费方式。并且, 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销售市场之间通过住房租售比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作用和变化, 并共同影响和构成住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销售市场相互作用并共同构成住房市场的具体机理是:首先, 在既定的房地产存量水平上, 通过租赁市场的需求的变化发现均衡租金R, 使房地产需求量和存量达到平衡。然后, 这个租金水平R通过资本化率i决定房地产的市场价格P, 即P=R/i。再接下来, 该价格水平将决定新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量。最后, 这个新的建设增量C将加入房地产的原有存量而形成新的存量。由此可见, 住房租赁市场在住房市场体系中占居特殊地位。事实上,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住房租赁市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 下表是部分欧盟国家20世纪末的收入水平和住房产权结构情况。图1是2002年各国住房自有率%。从中可以看出, 在这些国家, 住房租赁在住房消费和流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住房租赁市场在整个住房市场体系中举足轻重。

资料来源:Paul Balchin:Housing Policy in Europe, 1996;王诚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 2008 (2) .

资料来源:崔光灿.住房租赁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J].上海房地产, 2007 (4) .

1.3 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租赁市场主要满足以下三种人群的需求:首先是买不起住房的低收入人群, 如老年困难户;其次是暂时买不起住房的成长性低收入人群, 如年轻白领;然后是不适宜买房的流动人群, 如因工作需要而短期外派的人员。住房保障制度往往分别通过供给方政策和需求方政策达到保障特定人群基本居住权的目的。其中, 供给方政策主要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专门出租给特定人群。需求方政策主要是以补贴的方式提高特定人群的住房消费能力, 让他们在住房租赁市场上租住相应的住房。考察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人群可以发现, 两者有可观的交叉部分。因为, 住房保障制度的两种政策实施都与住房租赁市场有着一定的关系。供给方政策的实施可能由于住房的福利属性对业已形成的住房租赁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其如思想接受等方面的因素而利于实施。而需求方政策则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住房租赁市场的良好运行。可见, 住房保障制度对住房租赁市场有一定的依赖性, 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2 典型国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经验启示

英国的住房租赁市场以控租和公共住房建设为主, 美国的住房租赁市场以租金补贴和少量的公共住房为主, 日本和德国的住房租赁市场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要力量。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管理力度和具体措施有所不同, 但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进行住房保障的过程中, 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相应经验和启示。在这些经验启示中, 租赁房源渠道、租赁住房特征和租赁市场管理等几个方面值得一提并引起相应的注意。

2.1 租赁房源渠道多样

从世界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租赁、公共租赁政策产生与发展和自由租赁与公有租赁并行三个阶段。自由租赁和公有租赁是住房租赁市场中两种基本的交易形式。住房租赁市场的房源可以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 也可以由政府引导和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供给。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单位和个人, 从源头上解决了租赁住房的供给渠道问题。

2.2 租赁住房特征明显

住房销售与住房租赁的消费方式和需求主体都有着明显的特征, 相应地, 租赁住房也具备了与其消费方式和需求主体相适应的产品特征。以日本为例, 租赁住房面积小、配套少、结构简单、舒适度不高, 消费群体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 收入需求弹性呈现负数。图2就是日本租赁住房按面积分类的图示。从中可知, 日本占73%的租赁住房面积在50m2以下, 是日本租赁住房的主体部分;50~100m2的租赁住房较少, 约占24%;100m2以上的租赁住房则更少, 仅为3%。

资料来源:陈慧君.日本住宅租赁市场特征与成因浅析[J].住宅科技, 2003 (6) .

2.3 租赁市场管理有方

住房租赁方式中, 住房的流通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相应地, 住房租赁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存续时间比较长。俗话说, 夜长梦多。住房租赁市场的管理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 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依赖于市场秩序的良好维护和市场管理的有效进行。法制建设是有效方式之一。比如, 德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住房合同管理、租金管理以及相关秩序管理方面的法律。再如, 对中介人连带责任的规定, 对二房东的明确禁止等。德国住房租赁市场, 乃至住房市场与住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与其对租赁市场管理的重视和法律建设是分不开的。

3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如前所述, 住房租赁与住房保障之间关系密切, 住房保障制度对住房租赁市场有一定的依赖性, 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本文认为, 着眼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恰当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住房保障是政府无可推卸的责任。住房市场的调控和管理, 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着眼于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必将涉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把典型国家的经验与启示同本国、本市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避免生搬硬套、教条主义。二是坚持市场原则, 采取市场化方式, 以促进住房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比如, 鼓励私人和企业参与租赁住房的供给, 以拓宽租赁房源, 培育和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另外, 还可以在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适当环节尽量引入市场机制。这样, 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而且可以提高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率。

3.2 正确认识住房租赁市场本质, 真正摆好住房租赁市场位置

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关系密切。完善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住房市场体系的同时, 有利于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健康、成熟的住房租赁市场, 有助于住房梯级消费模式的实现, 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现阶段, 有必要在落实中央30/70政策的同时, 鼓励企业参与住房租赁活动, 其形式可以是成立租赁公司专门经营, 也可以是“开发+租赁+销售”的方式参与经营。另外, 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私人参与住房租赁供给。

3.3 积极采取鼓励措施, 构建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

国家统计局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到2005年年底, 城镇居民家庭中, 39.8%的家庭户住房为自建房 (主要是在居民可以获得土地的县城和镇) , 14.1%的家庭户是购买的商品房, 5.7%的家庭户是购买的经济适用房, 18.3%的家庭户是购买的原公有住房, 只有17.7%的家庭户租房居住, 其中大约2/3租用商品房, 1/3租用公有住房。近两年随着大中城市房地产业的大发展, 城镇居民购房的数量不断上升, 估计租房居住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已下降到15%以下。可见, 现阶段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依然滞后, 积极采取鼓励措施, 构建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 应该是近期内住房市场方面重点抓起的工作。

3.4 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 发展和完善住房租赁市场

住房租赁市场的管理和建设方面,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努力, 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有目共睹, 我国住房销售市场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发展成果。但是, 现阶段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依然滞后。可见, 在鼓励举措实施的同时, 随着住房租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并且, 始终强调立足国情和市情的基础上, 注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做好住房合同管理、租金管理和相关秩序管理及其法制建设。也就是说, 在当前必须正视住宅销售市场异常发达的实际情况,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探索有效路径、高起点培育住宅租赁市场。

摘要: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与住房销售市场关系的再认识, 说明了住房保障制度对住房租赁市场的依赖性。同时, 着眼于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滞后的现状, 在借鉴典型国家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阶段在我国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住房租赁,住房市场,住房保障

参考文献

[1]毕铭.“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专题论坛综述[J].上海房地产, 2008 (6) .

[2]王诚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 2008 (2) .

[3]陈慧君.日本住宅租赁市场特征与成因浅析[J].住宅科技, 2003 (6) .

[4]崔光灿.住房租赁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J].上海房地产, 2007 (4) .

[5]喻琦.论积极完善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6]张跃庆, 张连城.城市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5.

[7]纪尽善.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议.浙江在线永康频道, yk.zjol.com.cn, http://yk.zjol.com.cn/06yk/system/2008/02/23/009235877.sht ml.2008.2.23.

[8]张汉亚.重视和发展多层次的住房租赁市场[J].中国投资, 2008 (12) .

[9]魏效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的有效路径[J].上海房地产, 2008 (6) .

[10]邓卫, 宋扬.住房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11]张昕, 张宇祥.典型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 2008 (3) .

保障住房 篇9

完善三套体系, 建立住房保障工作长效机制

搞好住房保障, 制度体系建设是基础。为此, 赤壁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 房产、规划、国土资源、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赤壁市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各负其责, 统一部署, 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 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和实施。市房地产管理局也成立了住房保障办公室, 贯彻执行住房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发展规划并监督执行, 负责全市住房保障项目申报, 市住房保障报表填报和省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管理。先后出台了《赤壁市廉租住房保障管理暂行办法》、《赤壁市城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暂行办法》、《赤壁城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暂行办法》和《赤壁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 完善了廉租住房保障资格审批流程及工作规程, 促进了保障性住房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有了制度以后, 监督尤为重要。为此, 赤壁市推行严格的监督举措, 市扩大内需办公室及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定期督办检查;市纪委、监察局作为住房保障工作的项目联系单位, 从源头上把好关;并对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群众监督机制, 设立投诉监督电话、举报箱, 防止暗箱操作。按照“凡申请必受理, 举报必查实”的原则, 通过调查核实, 对经核实不实的家庭进行告知, 并退回申报材料, 取消保障资格。真正做到了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 一个不少”, 不符合条件的宣传解释到位, 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资格。同时, 坚持“问计于民”,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定期公布廉租住房建设有关情况, 让群众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并组织专门班子对项目全程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 确保“质量好、标准高、配套全”。坚持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与商品房比肩, 室内配套设施齐全,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怎样才能让公众得到尽可能完整的住房保障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赤壁市建立了完善的全市联网的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落实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归集、查阅工作。对已享受廉租住房补贴的家庭实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资料“双备存”, 保证公开查询。为进入保障范围的家庭建立管理档案, 对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状况、住房困难程序与住房面积等实行电子化、动态跟踪管理, 做到一户一档, 确保保障对象符合条件。同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信息、分配政策和保障情况等信息, 在政府网站全程公开, 坚持阳光操作。

把好三个关口, 推进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为了把政策落实到位, 赤壁市委、市政府在资金、土地和施工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上, 实行计划单列, 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把最好的地块用于廉租住房项目。将廉租住房建设列入市重点项目管理, 享受重点工程优惠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律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新建住宅供电、供水工程建设收费参照周边县市标准征收;地勘、地灾、环评等各项劳务性收费按国家收费标准的三分之一征收。同时, 对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开标, 简化工作流程, 确保按期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套型、配套设施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 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套型严格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信誉良好的开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任务, 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

把好工程质量关是保障房建设中的一道难题。赤壁市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狠抓施工现场管理, 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施工现场监督体系;强化工序验收, 严禁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加强水泥、钢材等建材进场复检工作, 有效杜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巡视制度, 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同时, 赤壁市建立了市房地产管理局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户, 严格把好资金拨付关, 做到专款、专户、专用, 专项资金的支付方式实行直接支付。财政部门依据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核实的工程量清单、工程结算清单, 通过政府采购和专款拨付, 将建设资金直接支付至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 保证资金到位速度, 减少资金在途时间, 简化中间环节, 目前为止, 没有发生一起挪用、截留等现象, 做到准确、及时、足额并及时备案公布, 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廉洁工程。

严格三项管理, 实现住房分配运营群众满意

严格的审核准入程序才能保证分配管理的透明化。赤壁市民政部门对住房保障申请对象和家庭收入进行初级审核, 住房保障部门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形成“三级审核、二次公示”模式。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分配方面,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操作, 市政府、纪委、办事处、住建局、房管局、低保局、公证处和各社区专干等监督参与, 实行公开抽签摇号。分两组进行, 一组是老弱病残组, 为相关规定中的甲、乙、丙三类18种重大疾病患者, 以及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的残疾对象的“老”、“病”、“残”这三类人参与低楼层 (1、2楼) 的摇号, 另一组则参与其他楼层 (3至7楼) 的摇号。

赤壁市房管部门还定期核查保障对象的收入和住房变化情况, 实施动态管理, 对廉租住房配租家庭的人口、收入及住房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复核。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分配资格复核、年审和后续使用监管, 严格控制骗租和违规使用保障性住房的行为。2011年7月, 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 住建、房管、各办事处、纪检和民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查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对全市廉租住房配租对象进行清查清理。为随时掌握保障对象的生活状况, 建立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通过房屋产权信息比对、邻里访问、设置监督举报电话、举报箱和清查清理等方式及时了解住房保障对象家庭成员、住房和收入变化情况;对不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 停发租赁补贴或者收回配租的廉租住房。截止2012年年底, 共清理、退出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保障对象295户。

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 选择资质较高、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崇荣物业有限公司, 对已配租入住的大田畈、赤马港东州、铁山凤凰和砂子岭龙翔山等四个廉租住房小区1978户居民实施全方位、商业化的物业管理。负责提供设施设备管理、日常环境保洁、公共秩序维护、绿化植被养护、业主户内维修等物业服务。并坚持“团结、务实、敬业、诚信、高效、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理念, 除了专业物业人员外, 还聘请了小区内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负责保安、保洁和简单的维护管理, 减轻了部份廉租住房家庭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运作, 小区居民反映满意。考虑到廉租住房小区均为低收入困难群体, 所有廉租住房小区物业管理费用由政府统一拨付, 每年政府补贴廉租住房小区物业管理费用约40万元。同时, 成立了由纪委、办事处、低保局、城管、房管局和社区等部门组织的廉租住房后期管理专班, 不定期对各廉租住房小区进行查访, 察看小区入住和物业管理等情况。

保障住房 篇10

住房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问题的集中体现,是世界各国遇到的共同难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系列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住房短缺时期,住房保障任务艰巨。住房保障是解决当前我国城镇住房问题的重要制度和手段,它的实质就是国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利用各种行政措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条件。住房保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存在住房困难的城镇居民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给他们提供合适的住房。

目前,我国住房困难的城镇居民群体众多,尽管一些住房保障工作较为先进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住房保障信息化工作以促进保障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由于系统功能、信息标准和数据格式等的不统一,各地的数据在统一整合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住建部通过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工作检查发现,当前,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手段,不能及时监测保障性住房使用和保障对象经济状况变化情况是重要方面。中央政府近年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力度,“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1000万套公共住房,再加上“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的3600万套公共住房建设与筹集,整个“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4000万套的公共住房建设实践与分配。如何将投入的大量的公共住房公平、科学、高效地分配到需求各异的保障对象手中,是各级住房保障部门急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保障住房的公平分配,其前提是进入住房保障体系的保障对象,必须是真正需要实施保障的家庭和个人。传统住房保障对象的甄别工作,主要以民政部门的低保数据为基础,这种方法在实施廉租房保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保障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保障对象甄别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要对所有申报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和个人进行信息核对与分析,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借助信息技术,根据用户提供的申报资料,进行信息的内部属性校验,并结合公安、民政、银行、税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交叉校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申报资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对保障对象的信息甄别工作,防止公共住房资源的浪费。

此外,在保障住房分配与使用过程中,除了在分配之前对保障对象的信息进行甄别外,在保障住房的使用过程中及时掌握保障对象信息的变化,对不再符合住房保障范围的家庭和个人要采取手段尽快让其退出住房保障体系,也是提升住房保障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仅仅依据保障对象自主申报的材料去核实,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核查难度也非常大,很难准确地对每一个保障对象进行监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社会网络的发展,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社区网络的信息分析,来挖掘对保障对象申报信息进行甄别的有用信息,从而加强对保障对象使用公共住房的监管工作。本文正是针对我国保障住房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基于住房保障信息化手段来分析和解决当前保障住房建设与分配的难题,进而提高保障住房分配的高效性与合理性,提升保障住房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保证保障住房分配的公平性。

2 国内外住房保障相关现状

国内外对于住房保障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较长时间,但是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人口构成的差别导致了国内外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的发展水平有很大不同,因此国外和国内关于住房保障的研究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别。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较完善,住房保障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已经建立起科学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制度,并辅以完备的法律、政策、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因此国外学者对住房保障的研究,已经从宏观体系的构架转移到住房保障体系内的运行机制和地区实践上来,研究大多集中在各种机制的运行、市场状况、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跨学科技术特别是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工具在住房保障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法通常是通过案例研究和定量实证,来构建相关数学、经济、计算机模型对住房保障的具体操作进行现状描述和评价决策研究。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住房保障发展历程较短等客观原因,住房保障体系架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学者和专业人员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重点在住房保障制度及体系构架研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支持研究、政府职能研究以及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保障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对于住房保障体系之内的各种运行机制本身的研究,虽然有部分学者有所涉及,但是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方法多数为文献分析、国内外对比和借鉴等方法,理论层面的研究明显多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一方面不断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一方面不断增加保障房的建设,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关于保障工作的展开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信息化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管理和决策辅助工具,加快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房改和住房保障工作效率,既是服务住房保障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住房保障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和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科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住房保障业务的进展情况,为科学地进行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将住房保障的诸多环节纳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住房保障事业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减少业务经办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保障性住房申请、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对保障资金的有效监督。支持跨地区流动人员享受各地住房保障等需求,可以通过将住房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向基层延伸,方便保障对象申请办理保障服务,从而提高保障住房的公开化,然后通过规范的流程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不断推进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建设,各个省市纷纷开始了住房保障信息化工作,按照“数据现势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共享化、管理动态化”的指导思想,相继建立了与住房保障相关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了各种专门的管理系统来提高住房保障办公效率和分配公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影响。通过对各地目前已经实施上线的系统进行分析,当前保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保障对象管理、保障业务管理、棚户区改造管理、保障房源管理、保障资金管理、保障性住房项目管理、网络公务管理、统计查询和系统管理这几个模块(如表1所示)。

尽管各省市在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功能片面、基础数据缺乏交互和共享、数据协调和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规划等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国家保障房与需要保障的对象之间无法科学、准确、及时地进行匹配,也使得相关部门保障工作开展缓慢。“十二五”规划期间,住房保障信息化和城镇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创新已经被提到重要的决策层面上来,落实全国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保障住房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可以进一步为住房保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证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以实现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与公平分配、实现“住有所居”,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保障住房分配公平这一思路,结合我国当前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与具体业务操作,提出了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要实现保障房的分配公平,首先,必须要信息公开透明,包括保障对象的基本信息、保障房的基本信息、分配结果的公开等。其次,分配流程的科学合理,保障房有多项属性,包括位置、周边环境、房屋套数、房屋结构、建筑面积等,而保障对象对住房的需求也有多样性,住房保障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保障对象与保障房的合理匹配,使得合适的住房给合适的人,需要房子的人有合适的住房,真正达到“住有所居”的目标。基于这样的基本功能要求,本系统建设思路分为内网与外网两个核心部分,其中外网功能主要针对保障对象和政府监管,一方面提供保障对象的在线申报,一方面将保障工作各类信息进行公示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举报。内网系统则主要是住房保障的业务操作功能,实现保障房的合理分配和动态管理。

3.1 外网系统

3.1.1 信息公示

信息公示将住房保障管理的各种制度规章、申请标准、保障房基本信息以及最终的分配信息在政务网上公之于众,以接受社会监督,为住房保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3.1.1. 1 各种制度流程公示

各级政府部门会根据当地的经济、人口情况制定相关的保障标准、准入与退出机制,外网系统对这些保障条件和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公示,实现信息发布、维护功能、反馈功能。保障条件、保障标准和保障政策法规的在线公示,使得住房保障的受益对象清晰地了解保障范围和条件,一方面节省了政府部门关于保障房标准的宣传和咨询工作;另一方面保障工作的政策流程接受公众监督有效保证了保障的公开性,提高公众的信任度。

3.1.1. 2 保障房项目公示

政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布局每年都会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筹集建设规划,以现有土地资源以及保障性住房房源信息为基础确定未来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区位、户型、数量等。房源公示就是对开工、在建的保障性住房的地理位置、类型、规划、进度进行可视化的图形定位显示,这种显示基于公众较熟悉的Google地图嵌入外网系统,从而清晰地显示在建、待建项目在地图上的位置。不仅上级保障房管理部门可以清晰查看该地保障房建设布局规划情况,而且申请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好提前申请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得保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的开展,方便保障对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3.1.1. 3 保障房房源公示

房源公示主要是将准备进行配给的已完成规划的保障房基本信息进行在线公示。公示的类型也是基于Google地图将保障房可视化的展示给公众,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房源数量、单套建筑面积、地段、户型、周边环境、预登记时间和范围等。需要申请的保障对象则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障房进行申请,使得保障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3.1.1. 4 保障房分配相关信息公示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房产管理人员除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或所在单位张榜公示外,还在政务网外网上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配偶姓名,项目名称,市、区、街、小区,坐落地址,栋、单元、楼层、房号,建筑面积,户型,房屋属性,租金,补贴等信息。保障房分配人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保证保障房分配的公开性,避免出现开宝马车住保障房的现象再次出现,有力推进住房保障的公平性。

3.1.2 在线申报

保障对象通过查阅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公布的保障方式、准入条件等政策公文,符合申请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以按照要求在线提交自己的真实信息,申请相应的保障方式并可以获知自己的审核结果和配给结果。这种电子化的申请方式避免了人为因素,可以更加公平的让保障对象申请保障房。

3.1.2. 1 申请人直接在线申报

符合保障标准的对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行在住房保障网站上进行保障房申请,如实填写对象基本信息及相关材料电子版,当初步审核通过之后,再到保障部门提交必要的纸质材料。保障对象可以在线查询申请受理的状态,及时理解个人申请所处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对象无需直接到保障部门提交材料,待初步审核通过再准备相应材料,一方面减轻保障部门的工作压力,一方面节省保障对象的时间,有助于保障工作的高效运行。

3.1.2. 2 社区集体在线申报

不方便上网的申请人,如果符合保障标准也可以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规定的材料,受理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会即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内容。街道办或社区在规定工作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在线提交保障管理系统。这种新的申请模式需要民政和相关部门在街道办或社区提供专门的设备和人员负责保障房申请,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管理的扁平化,节省政府资源优化人员配置,既提高了部门的办事效率,又方便了保障对象的申请,充分提高部门的办事能力。

3.1.3 监督举报

在公示期间,公众用户可以通过外网门户对保障对象信息不实者进行举报。监督举报功能有效地防止隐报、瞒报、虚报等不实行为,一旦被举报的对象复核确实为虚假申报,该用户的信用记录等将直接受影响,并在一定范围无法申请保障。这种严厉的惩罚手段能有效地保证保障工作的公平分配。

3.2 内网系统

3.2.1 住房分配

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就是根据保障对象的属性信息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保障性住房与保障对象需求的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进行保障性住房配给的过程,规范保障性住房的配给,是提升住房保障实施公平性与公开性的重要前提,能有效提升保障效率,杜绝徇私舞弊行为。

3.2.1. 1 保障对象信息管理

保障对象是住房保障管理的受益对象,也是保障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合理有效的管理保障对象信息能为住房保障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真实的信息,从而实现精确的人房匹配,让最需要的对象得到相关资源。对象管理的思想是将申请对象细化到个体,建立保障对象档案管理,包含保障对象户籍、人口状况、房屋产权状况、住房面积、家庭收入、就业信息等。系统通过与外网的银行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等对保障对象的信息进行实时核查。每个对象个体在保障系统的所有的操作都在系统中予以记录,一方面便于查询,一方面防止个体重复申请、约束其行为。

3.2.1. 2 保障房信息管理

房源是制定配租计划、推进住房保障的根本资源,因此对房源的准确管理,能帮助管理部门制定合理准确的计划和决策。房源管理中将所有的房源纳入其中,都按照统一的流程来管理,只是不同房源类型有不同的属性,房源数据动态变化,随时更新。既简化了处理不同房源类型的繁杂工作,又及时准确的管理了房源数据。进而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租计划和相关规定,让保障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提高保障部门的决策水平。

3.2.1. 3 分配管理

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的配给主要是各省市结合当地的保障性住房房源供给量、人口现状、经济现状等条件制定各自的配给制度,主要采用的是轮候和摇号两种方式。轮候是一种对保障性住房申请人实行资格审核和准入,并根据符合保障性住房资质要求的人员信息建立数据库,而后再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对已通过审核的申请人按先后次序配给保障性住房或购买资质的配给方法。摇号是指对纳入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范围的家庭,确认参与供应摇号后,通过专门的摇号机器或者系统程序,由相关申购家庭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现场监督,由公证部门全程监督并出具证明。由机器选取出号码,保障性住房摇号的结果在摇号现场当场进行确认。

然而,在这种保障房分配体系下出现了配给过程套利,保障房申请造假,经济适用住房被公开叫卖等违规事件,保障性住房配给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配合中央政府住房保障重大民生工程,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科学落实,提高保障性住房的配给效率,保证保障住房的配给公平合理,笔者认为应当构建一套保障性住房自动配给模型,通过对保障对象提交的个人信息和申报信息以及现有保障性房源信息(如楼盘、区域等)的分析,对保障性房源和保障对象之间进行智能撮合并自动生成配给结果,使双方的满意度达到最高。弥补了现有排队、摇号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极大的提高保障性住房配给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从而提高住房保障过程中的配给效率,保证配给的公平合理。

3.2.2 动态审核

对于申报人提交的材料,保障部门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以确保真实性,这也是保证保障房分配公平的重要环节。相比于以前的纸质材料审核,在信息化之后所有电子化资料也应当有相应的新的审核方式。动态审核就是能够按照一定的周期对保障对象情况进行动态管控,使进入和退出步入常态。

3.2.2. 1 申报审核

房产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对象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对申请进行保障对象库的核查并与外网的银行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核查,初步确认提交的信息是否属实,若属实则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若公示期间,有公众提交举报信息,则应会同民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单位走访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进行核实。调查过后再次进行公示,最后确认保障对象的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3.2.2. 2 按月复核

保障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保障对象的信息进行核查,当保障对象不再符合条件时,要求其退出保障或重新申请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障方式。复核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保障对象审核通过后经公示有异议的,由房产管理部门针对所提异议会同民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进行复核,然后录入复核意见;另一方面是保障对象信息动态变更后进行复核,当前信息复核一般采用按年为时间点,但这种方式无法动态跟踪保障对象的最新信息,信息化之后可以按月对保障对象进行信息复核(个人申报或者社区申报),如无变化可以批量复核通过,有变化的通知其重新申请新的保障方式或退出保障。这种动态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保障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保障资源的利用率。

3.2.2. 3 动态变更

动态变更功能主要是加强保障对象的基本信息管理,在复核中发生变化的保障对象统一在变更管理中进行信息的更新和管理,从而确保对象信息的及时、准确,为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数据。

4 总结

随着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展开,保障性住房大面积交付期迫近,做好保障性住房配给管理工作也就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2011年10月国务院保障性住房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再次强调了保障性住房公平配给的问题。虽然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配给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保障性住房是民生工程,其配给能否公平、公正,关乎民心。本文旨在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提出了基于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笔者将保障房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借以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既可以提高保障房分配的公平性,也能有力地推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合理性。

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的建设,其根本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住房保障服务。保障是目的和结果,系统是工具和手段。推进城镇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住建部和各省(直辖市)住房保障网为平台,通过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重构和优化住房保障模式与业务处理流程,建立统一规范的规划管理体系、公平的保障性住房分配体系、完善的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对落实住房保障各级财政专项补助,监测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监督各地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提高住房保障效率和公平,推进实施住房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展开,如何做好保障性住房配给管理工作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保障性住房是民生工程,其配给能否公平、公正,关乎民心。本文旨在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提出了基于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将保障房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既提高保障房分配的公平性,也有力地推动保障工作的效率和合理性,为我国保障房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住房保障,分配公平,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C.Warnock,Veronica,E.Francis.Markets and Housing Finance.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2008.17

[2].L.Deng.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Low-income Housing Tax Credit Relative to Vouchers:Evidence from Six Metropolitan Areas.HousingPolicy Debate.2005.16

[3].G.Bramley,N.K.Karley.How Much Extra Affordable Housing is Needed in England?.Housing Studies.2005.20

[4].Charles L.Choguill.The Search for Policie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Housing.Habitat International.2007.31

[5].R.Ronald.Ma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for Public Housing.Black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2

[6].陈淮.发展住房保障制度是缓解住房矛盾的关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7].郑惠强.加大法规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建设科技.2009.5

[8].张农科.政府在城市居民住房发展保障中的角色研究和思路建议.新视野.2009.3

[9].周宇.在城市安一个温暖的家——关注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中国建设信息.2008.7

完善住房保障退出机制 篇11

从政策规定来看,住房保障退出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申请家庭申购时隐瞒收入或住房的真实情况,被发现后查处,应该退出;二是原本居住保障房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住房状况发生改变,已经不再符合住房保障对象的条件,应该退出;三是申购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保障房转租、转售,不交房租,违反使用规定,应该退出。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申购家庭隐瞒收入骗购的情况屡屡发生,特别是在房屋拆迁中,动迁人员为了促使被拆迁居民搬迁,甚至帮助被拆迁居民出谋划策,隐瞒实际情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指标,因此有了开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报导,甚至有在国外结婚生子后,到国内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实例发生。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核查力度,查处了南京市一些属于第一、二类的应当退出住房保障机制的家庭,但只有少数家庭办理了退保手续,多数家庭或不予理会或已经私下将经济适用住房转让给他人,由其他家庭在实际使用,退出保障房的历程非常困难。而第三种将保障房转租、转售的情况在保障房小区中更是屡见不鲜,但因南京市未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出租管理的相关规定,造成常有群众举报却无法管理的情况发生。

自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以来,政府一直要求加强动态核查,健全监管机制,全面完善各类住房保障方式的申请、审核、供应、退出等制度,但实际情况是保障性住房实物退出的实例很少。保障性住房实物退出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保障房退出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在保障房的相关规定中,只说了不符合保障条件要退出,但怎么退出,若不退出该怎么办,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只能走普通司法程序。二是保障房退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法律规定,管理监督机制相对缺乏,没人管成为普遍现象。三是保障房退出执行机制不到位。2012年南京市房改办查处的4户经济适用住房违规案件,由于被保障家庭早已入住,均通过超标面积按市场价格补差价的方式处理,无法清退。四是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保障住房困难群体安居的一种具有福利性质的房屋,有些人不择手段加入骗购的队伍,一旦得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完善必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规范细化保障房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定

1.制定保障性住房退出规范性条文

对现有保障房的退出机制,可以参照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先行调研,再根据目前所在城市的现有情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要明确执法主体、保障性住房退出的程序、对拒不执行的房屋所有人给予处罚等相关内容。对符合保障房退出情况的,要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采取司法强制执行手段,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刑事处罚措施。如香港公屋是采用扣分的形式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这种扣分是依照法定程序处理的,对于拒不执行的违规者,要通过司法程序,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在一些情形下,公屋住户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如香港地方法庭就判一位公屋户主入狱两个月,其两名子女也被罚80小时社会服务令,原因是此家庭年收入申报表上做了虚假报告。因为少报收入被判两个月,与偷盗等行为相似。只有对违法违纪行为加以惩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保有限的保障房资源用在真正有住房困难的家庭身上。

2.拆迁中的安置房从保障房中分离

对未来保障房政策作适当调整,将现行房屋拆迁中的安置房与保障房分离。现行的拆迁政策是将被拆迁居民安置在保障房房源中,保障房分为产权调换房(准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由于拆迁的介入使得保障房管理陷入更加困难的地步。因城市建设需要,必须让被拆迁居民有安置用房,所以拆迁人千方百计也要将被拆迁居民挤入保障性住房,因此出现大量变通进入保障房的被拆迁家庭。这也使得保障房管理难上加难。

由于现行的拆迁政策已经与房地产市场接轨,因此要鼓励被拆迁居民到市场上购房,政府也可以适当地配建一些产权调换房(准商品房)给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对居住困难家庭直接采取公租房进行优先安置。

3.改变经济适用住房上市的规则

根据《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第42条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可以上市交易,但政府享有优先收购权。目前南京市没有优先收购此类房屋的机构,也没有优先收购的规则,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人都是直接向社会公开出售,这样就使得那些以谋利为目的的申购人,通过市场行为直接变现。一方面使保障性住房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把保障性住房直接变成了商品房。

笔者以为,应将经济适用住房上市规则进行适当修改。方式一: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上市,但必须出售给政府,由评估机构进行市场评估,减去政府所收土地增值费用,其他款项交原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人,收回的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作为产权调换房供拆迁安置使用。方式二:经济适用住房不得上市,由政府直接回购,评估机构按经济适用住房的性质进行市场评估,将其增值部分交原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人,收回的经济适用住房仍作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

二、加强完善保障房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受理审核,严把进入关,杜绝虚假申购、恶意骗购的行为,从源头控制不符条件者进保。二是加强进保后的过程监管,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实施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核查资料、巡查住房、清理清退、执法执行等具体操作。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房的监督体系。不仅政府要有监督部门受理相关投诉,让执法部门管起来,同时也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监督部门要主动收集来自媒体、网络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从中去伪存真,使保障性住房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群上,维护社会公平秩序。

三、建立健全保障房退出执法机构

保障房退出执法机构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府的执法队伍,行使行政执法功能。但由于行政执法主要以教育为主,不是一个强势的执法部门,总有人心存侥幸,拒不执行行政机关的相关决定。二是司法强制保障队伍。司法介入,体现了国家法律的威严,对违法者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对个别拒不执行的违法者采取强制措施,并追究法律责任,可以规范多数人的行为。

综上,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资源,其目的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注定了保障性住房是稀缺资源,它们应该留给最需要且真正需要的人。希望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能够进一步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到实处,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感受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分析 篇12

一、住房公积金起到的住房保障作用

住房公积金制度自从实施以来, 在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与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能提高人们的住房购买力, 又可以促进住房的货币化发展, 它的实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随着住房商品化以后在人们购房方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具体的讲, 它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意义表现为:

(一) 能够增强职工的购房能力

人民生存与发展中, 最为重要的物质保障就是住房保障,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就将住房保障的内容纳入到基本保障中, 这也表现出了国家对于民生的关注。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有效发挥出住房的保障作用, 保障职工的住房权利。此外, 住房制度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 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然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制缴费模式和逐年积累的制度下, 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 在职工需要购买住房时, 公积金便可以为其提供资金、信用支持, 公积金房贷利率显著低于商业贷款, 且还款期限长达20年, 只要购买了公积金, 在职职工便可以利用提取、贷款、减税、缴存的优惠政策来提升自己的住房支付能力。

(二) 支撑了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 国家提出要重点做好公租房与廉租房的建设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 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住房公积金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在下一阶段下, 需要不断探究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作、资金保障和资金积累制度, 为中等和低等收入的职工提供住房优惠, 让这一类职工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住房优惠政策。

(三) 能够促进住房的货币化发展

住房公积金制度不仅可以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转变民众的住房消费思想, 促进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职工的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公积金试点工作开展伊始, 我国民众的住房消费观念便得到了显著的改变, 职工住房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住房公积金试点的开展标志就是上海市在1991年的住房公积金改革制度, 在这一阶段下, 住房分配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 国家开始停止住房福利制度的实施, 开始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和社会化制度, 公积金制度作为住房保障制度,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相比, 住房补贴缺乏强制性, 职工单位在实施住房补贴制度时,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只有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单位, 才能够将住房补贴制度落实到实处, 但是, 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这项制度还是处在停滞状态。而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则成为住房补贴制度强制性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各个单位需要按时、足额的为员工来缴纳公积金, 由于住房公积金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强制性, 因此, 在住房保障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支撑性作用, 促进了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发展。

二、影响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发挥的因素

一直以来, 我国公积金制度在资金的收益率、使用与执行方面存在很多欠缺, 影响了公积金保障制度的实施,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积金的收益率问题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很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并未参与到其中,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也没有给外聘员工来提供公积金, 无法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且, 一直以来, 公积金账户的资金收益不高, 导致资金贬值的发生。

(二) 地区使用情况失衡

住房公积金是根据职工工资比例来进行收缴的,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因此, 公积金的缴存率也出现了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公积金缴存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 垄断性行业缴存率也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公积金使用率能够达到80%, 但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公积金使用率仅有30%, 且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

(三)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由于政府投入的经费有限, 且现有的公积金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缺乏完善的行政执法队伍, 这就无法体现出公积金的法定性与强制性, 各个地区政府未将公积金的使用和缴存落实到实处。在这一背景下, 很多企业领导人员的思想都出现了偏颇, 认为缴存公积金会给自身带来极大的负担, 严重影响着这一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 金融优势未凸显

目前, 各个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 将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个重点来发展, 为居民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利率, 虽然公积金贷款与银行商业贷款相比, 有着明显的利率优势, 但是在优惠政策、优惠灵活度与贷款方式上, 还远远比不上商业银行。

(五) 审判流程繁琐

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制度的审批流程非常的复杂, 有着苛刻的条件, 加上公积金适用范围狭窄、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公积金仅仅适宜应用在住房构建、消费以及维修上, 影响了公积金的使用率。

三、如何充分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与高昂的房价相比, 大多数职工的收入并不高, 很多居民是无力承担高昂的购房费用的, 尤其是贫困家庭, 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促进公积金制度的实施能够给普通工薪阶层提供资金支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的稳定, 因此, 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 解决公积金制度弊端, 提高资金收益

要充分发挥出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 需要先解决现阶段公积金制度上存在的各种弊端。就目前来看,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行监督、风险管理以及运行效率上, 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要改革现有的制度, 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转化为政策性金融机构, 这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制度的改革, 这可以由政府作为担保人来为职工提供政策性优化, 这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是有着根本差别的。此外, 在改革之后,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服务定位更加的明确, 能够提升这一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 还要注意做好公积金账户的管理、保值、增值、保险和补贴工作, 自1996年公积金施行以来, 账户资金一直按活期和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计算, 资金收益一直不高。2016年2月21日起, 国家住房与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相关的政策, 将住房公积金的存款收益从以往的0.35%、1.10%提高到1.50%, 使得公积金每年账户资金的收益提高4倍以上, 上年资金收益提高了近50%, 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收益稳定在3%左右, 获得了缴纳人员的认可, 这对充分发挥出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 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力度

数据调查显示, 综合全国的情况来看, 享有住房公积金的人群比例仅有60%左右, 部分地区甚至不到40%, 可以看出, 还有很大一部分职工是无法享受这一制度的, 这些职工主要是城镇中中等和低等收入的职工, 在传统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下, 他们一直未能够享受到国家提供的这项福利。由于现阶段政府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与农民工也一直无法享受到公积金制度的福利。鉴于现阶段的现状, 政府需要对公积金的缴存进行深入的核查, 强制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等为职工缴纳公积金, 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对未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予以一定的保障, 提升社会大众的公积金意识, 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住房补贴。

(三) 做好公积金管理监督工作, 提高资金运用率

如果对缺乏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督, 那么必然会制约着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会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监督管理部门, 必须要将自身的职责落实到实处, 而住房建设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则需要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此外,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监督方案, 对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的考察, 严格参考相关标准来制定出奖励和处罚措施, 让公积金管理制度可以得到顺利的落实。

现如今, 提高公积金资金的运用效率, 也是发挥其保障作用的重要手段。根据2014年《全国公积金年度报告》的统计结果来看, 在206万个缴纳公积金的单位所缴纳的公积金总额为7万多亿, 比2013年增加20%以上, 资金利用方面, 共提取公积金3.7万多亿, 超过68%的资金用于个人住房贷款, 其余的用于住房建设项目余额贷款和国债, 资金的运用率直逼商业银行, 盘活了公积金账户资金。

(四)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 城镇中中低收入的家庭, 他们年收入低, 生活开销大, 缺乏购买住房的能力, 他们希望能够购买到价格低廉、面积适中的住房, 并不需要离市中心太近, 根据这些职工的情况, 住房公积金部门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 对城市楼盘的住房价格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职工的开销和收入情况进行评估, 合理的为他们提供购买住房的方案。针对一些特困家庭, 可以为他们提供低首付, 延长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 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的情况, 相关部门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 允许他们提出公积金来付房租、住房维修、物业管理等费用。这些人群在办理业务时, 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责任, 以人为本, 提升工作效率,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 利用合理的宣传扩大缴存覆盖率

住房公积金是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下一阶段, 相关部门需要重视住房公积金宣传工作的开展, 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模式, 让社会大众都可以了解到公积金的政策优势与作用。尤其是要注重对未开户企业、林场等单位合同工、临时工的宣传, 鼓励各个范围缴存公积金。此外, 还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出系统的公积金缴存执法机制, 做好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执法力度, 采取系统化的渠道提升公积金缴存覆盖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 房价持续上升是我国主要的现状, 然而工薪阶层没有过高的收入, 大部分的居民对购房费用无力承受。因此, 居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买房难。尤其为贫困家庭对于大笔的购房费用无力承担, 所以对住房的公积金较为依赖。要真正的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 大量的实践工作必须做好, 理论往往和实践是有很大差距的,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理论只是作为指导, 组织实施才是关键。改革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障碍,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管, 再实施具体的居民贷款购房方案等这些的措施有效的结合, 才能为发挥好住房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服务。

摘要:住房公积金能够增强职工的购房能力, 支撑了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 促进了住房的货币化发展。在发挥出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的工作中, 我们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转化为政策性金融机构, 促进制度的改革, 加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力度, 提升社会大众的公积金意识, 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 遵循针对性原则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 利用合理的宣传扩大缴存覆盖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住房改革

参考文献

[1]武献华.推进住房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化改革进一步发挥住房保障作用[J].经济界.2011 (03)

上一篇: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下一篇: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