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影响

2024-10-26

节奏影响(共11篇)

节奏影响 篇1

一、前言

本文力求从幼儿本身的内部因素——“语言节奏”出发, 立足于钢琴的演奏技术,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节奏在各种情境下的钢琴教学实践中表现的各个方面, 尝试分析语言节奏对幼儿内心节奏感知发展的影响。

二、两种语言节奏对于幼儿内心节奏感树立的影响

笔者认为, 语言节奏包含两种定义, 一种是非语义性的, 即肢体语言节奏, 一种是语义性的, 即有声的语言节奏。

(一) 肢体语言的影响

早在幼儿牙牙学语的时候, 肢体语言已然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一部分内容。当他们无法准确用语言 (这里指的是有声语言) 来描述内心对外界的感知时, 肢体语言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这一特点, 在幼儿钢琴的节奏教学中, 将幼儿的日常行为动作与所要教授的节奏相结合, 使他们对该节奏产生一种亲切的熟悉感。

(二) 有声语言的影响

在有声语言中, 与音乐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声调。“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 四个声调符号分别是:第一声, 阴平, 或平调, “ˉ”;第二声, 阳平, 或升调, “ˊ”;第三声, 上声, 或上音, “ˇ”;第四声, 去声, 或去音, “ˋ”;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 叫做轻声, 有时也叫第五声, 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 (1) 从发声的音响来看, 这些声调由高低、长短组成, 换句话说, 声调与音高、节奏有一定关系。由于本文中侧重于对节奏的分析, 因此, 音高关系不在表述范围中。在这个前提条件下, 笔者通过收集幼儿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按照声调与节奏之间的关系, 组成一些语汇, 辅助幼儿形成内心的节奏感。

(三) 结合两者共同作用于幼儿内心节奏感的树立

当然,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实践中, 以上两种语言节奏并不是孤立发展的, 而是互相关联, 互相促进。在面对相对复杂的节奏时, 可能单一地运用其中一种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此时, 应该考虑综合两种语言节奏, 使之共同作用于幼儿内心节奏感的树立。

三、语言节奏在幼儿钢琴节奏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将以两种典型的节奏型为例, 呈现语言节奏在幼儿钢琴节奏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 逆分型节奏 (2)

手腕断奏《跳舞的雨滴》 (3) 包含两组不同类型的均等型节奏。

第一组:

第二组:

“这种类型重拍上的音符时值, 短于轻拍上的音符时值, 而且在细分的情况下重拍仍然在强拍上, 形成阻断型, 带给节奏以活力, 推动音乐向前继续发展。” (4) 由于该节奏的这一特点, 间接导致有些学生最初视谱时, 所演奏的节奏型没有任何间歇:

第一组:

第二组:

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虽然有以上间接原因的影响, 但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幼儿的内心节奏感知, 一方面, 缺乏节拍律动的认识, 另一方面缺乏一定量的音的长短的比值关系的意识, 将四分音符全部演奏成八分音符。正是由于这个节奏感的树立与三拍子的节拍律动关系密切, 因此, 笔者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这一现象:

1. 三拍子的律动练习, 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首先, 把幼儿从钢琴凳子上解放出来, 我拉着她的手一起跳圆圈舞, 她显得很高兴, 我们以三拍子第一拍的强拍为支点, 开始旋转, 做好第一个动作之后, 不断地重复, 直到熟悉这个动作为止。与此同时, 加入了三拍子曲子的哼唱, 载歌载舞。做完这些事情, 当我们再次回到钢琴凳上的时候, 她马上就弹出了三拍子的律动感。

2. 节奏型方面, 与有声语言相结合。

从谱例上可以看出, 该曲以跳音练习为主, 模仿雨滴落到地面上溅起的感觉。为了帮助幼儿树立对该节奏音型比值的感知, 笔者在该节奏型下方填上歌词, 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然后告诉她:小音符在快乐地在雨中跳舞, 当它跳得特别开心的时候, 会在空中停留, 这个时候我们用“啊”来表示它快乐的心情。就这样, 采用四分音符拆分成两个八分音符的方法, 使她意识到这两个小节完整的时值,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她记住念到“啊”这个字的时候手应该在空中停留, 不碰触琴键。

(二) 点分型节奏

在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4, 幼儿将第一次接触到附点节奏 (在没有使用其他教材的情况下) , 与之前较为规整的逆分节奏相比, 大多幼儿遇到的学习困难在于无法准确演奏该节奏型。这种附点节奏在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一书中, 被归类于点分型, 其定义为, “用附点或相当于附点的连线造成轻拍上的短音。这就使短音在节奏上非常不稳定, 促使向下一强拍上进行;同时这一进行加强了了强拍重量, 使之更加突出。” (5) 了解这一节奏的特性之后, 通过分析附点节奏在具体作品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节奏。

1. 三四拍中的附点节奏

首先, 用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的方式帮助她形成初步的音乐记忆。在语言当中, 有轻声音, 比如“我们”一词, “我”是第三声“上声”, 时值较长, “们”轻声念读, 时值较短。念“我”时先低头后抬头, 抬头后轻声念“们”, 这样, 就形成一个时值长短的节奏组合, 让她对节奏的长短组合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其次, 在第一步中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她从感性上形成一个大致的节奏轮廓, 然后再用理性分析的方法使她准确地掌握这个节奏。在《小河的歌》 (6) 这首乐曲中, 当右手附点节奏时, 左手以均等的三拍子进行, 当左手附点节奏时, 右手则以一拍一个和弦跳音的形式进行。这样, 节奏呈现的是一种复合的形态:

此时, 如图所示, 齐代表双手齐奏, 左代表左手弹, 右代表右手弹, 用喊口令的方式帮助幼儿指挥两手一起配合完成这个附点节奏。当左手演奏附点节奏时, 则反之。

2. 四四拍中的附点节奏

在三四拍中的附点节奏学习中, 借助了左右手一起合作的特点, 帮助幼儿掌握了附点节奏, 但在四四拍子《顽皮的小妖》 (7) 这首乐曲中, 情况又大不相同了, 需要幼儿单手独立完成附点节奏。很多幼儿将以下的节奏演奏成:

如图所示, 这些幼儿的演奏使得四四拍变成了四三拍的节奏音型, 同时后两拍的四分音符与附点节奏中的八分音符一起变成连续的三个八分音符, 这是由于附点节奏向前运动的不稳定性使幼儿造成的一种节奏运动的错觉。此时, 结合上例《跳舞的雨滴》中逆分型节奏的学习方法, 将语言节奏进行适当的组合, 通过念读的方式掌握该节奏音型。如图:

四、总结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由一个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幼儿钢琴演奏学习亦是如此。通过以上的分析, 揭示了两种语言节奏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各种情境下的实践活动, 二者对于幼儿内心节奏感的树立起到基础建设的关键作用, 为幼儿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节奏型埋下伏笔。此外, 以上所举的例子不过是语言节奏在早期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沧海一粟, 另有众多相关的语言节奏亟待挖掘。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ke.com/wiki/%E6%8B%BC%E9%9F%B3%E5%A3%B0%E8%B0%832013.1.723:23

[2]节奏型归类的分法均引用P16-29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9.

[3]P5《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4)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10.

[4]P19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9.

[5]P18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9.

[6]P10《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4)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10.

[7]P11《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 (4)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5.10.

[8]参见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12.

节奏影响 篇2

【关键词】节奏;倾听;动作表现;感受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是重要的音乐因。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

1.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则处处存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在音乐活动中,一节“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听觉亲自感知火车进行的“咔嚓咔嚓”声;下雨的“淅沥淅沥”声;时钟的“滴答滴答”声;电话铃的“铃铃”声,并引导幼儿到生活周围寻找各种节奏。如妈妈切菜时的“哒哒”声;走路的“踏踏”声,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听辩节奏。如在学习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的乐曲时,先让幼儿听听乐曲,然后让幼儿一边听音

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跺脚一边唱。

2.用动作表现节奏

在教学中,用动作表现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首歌曲,让幼儿根据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自己的动作,通过动作来巩固节奏在活动,我先让幼儿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自己拍手或用其他表现方法,表现出这音乐的节奏。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唱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2.1自由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初期,记指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做动作,教师只需要指导那些动作完全不能与音乐相协调的幼儿,必要时可以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运动,让他被动地感受几次。在这一阶段,常做的动作是用手去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

2.2均匀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小班合中班。即指按教师的要求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表现均匀进行的节奏。但注意:不论乐谱是何种音符,实际上动作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次左右。

2.3歌曲、乐曲本身的节奏。歌曲和乐曲本身的节奏,比前两种都要复杂一些,所以刚开始可以选用一些节奏较简单的音乐和容易做的动作。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走走走》等音乐。

2.4双层节奏。就是指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

节奏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则用均匀的节奏打拍子,即顽固伴奏。独立完成是指幼儿同时又拍手又踏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另一部分幼儿做踏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

2.5节奏动作表演。节奏动作表演是指所做的动作一方面要反映出歌曲本身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歌词内容的一种身体节奏活动。这个训练适合在大班第二学期,如:《大公鸡》《粗心的小画家》都可进行节奏的动作表演练习。

三、用乐器打击节奏

演奏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容。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应在教室中布置音乐角,放置一些打击乐器(可以是自制的,如可乐罐里放一些沙粒),能让幼儿随时取用。教师不要把演奏乐器想得很难,教学不是为了表演,所以应把演奏乐器看作是节奏练习的一种形式。开始可让幼儿拿着各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如木块、筷子、瓶子及装沙子的盒子等)敲打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发出不同的音响,接着再引导幼儿去认识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及音色等,并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知道用

不同的方法敲打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用鼓棰敲击鼓面和鼓边发出的声音截然不同。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并主动参与演奏活动。

在幼儿对乐器有了兴趣之后,就组织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合节奏。首先指导幼儿寻找歌曲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学唱歌曲,最后让幼儿每人手拿一件乐器(简单的乐器)合着节奏敲打,幼儿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配乐成功的喜悦。

影响排球比赛节奏的多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排球;比赛节奏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02-01

节奏是排球比赛的精髓,排球运动对抗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针对球权的争夺,其实质是对比赛节奏控制权的拼争。适宜的战术体系能为运动员创造优良的进攻节奏环境,战术形式可对技术动作节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全队进攻流畅,显示强大攻击力;防守的目的是破坏对方的战术体系,从而打乱攻方进攻节奏,将比赛转入本方的节奏。因此,可以说掌控了比赛的节奏就约等于掌控了比赛的胜负。

一、比赛节奏的含义

《辞海》对节奏的解释是:音乐学术语,指音响振动的缓急轻重,其中长短和强弱的节拍交替出现而形成某一种旋律。形成旋律的主干是节奏;《新华词典》对节奏的解释为: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排球运动如同音乐一样也有着自身的节奏,赛场上表现为运动员的动作节奏和全队的技术战术节奏。现代排球运动对抗激烈、高潮迭起、瞬息万变、竞赛过程跌宕起伏,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正是由于节奏的千变万化才使得排球运动魅力四射。运动员只有深刻认识节奏的变化规律才能在竞赛中游刃有余的驾驭比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克敌制胜。

二、排球比赛中控制比赛节奏的重要性

现代排球比赛速度快、强度大、变化多,攻守转化十分频繁。双方这种对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反限制的争夺焦点,是互相利用对方的弱点,求得先于对手的行动,实质上就是掌握比赛节奏。节奏掌握恰到好处,进攻就有突然性,也就更具威胁性,防守便能严阵以待,被动就可能变为主动。如果节奏掌握不好,该快不快或该慢不慢,自己先乱了阵脚,攻守都不合拍,就会形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一场排球比赛的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比赛节奏的控制的较量,因为谁掌握比赛节奏,谁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谁就可能最终取得胜利。所以教练在布署战术时,往往要考虑如何打乱对方节奏,这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心理是同物质相联系的,人的思维,联想及行动都受客观变化的影响,因此说节奏可以直接影响思想情绪,影响技术动作等方面。战术灵活、综合多变是现代排球运动的重要标志,而掌握战机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正是比赛节奏的主要表现,它是现代排球运动攻防战术的关键。

三、影响竞赛节奏的因素

(一)影响节奏的内因。排球竞赛节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攻守速度快、慢的交替。运动员、教练员是竞赛的主体,直接参与竞赛活动,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是影响比赛节奏的基础,教练员对整体节奏进行调控。运动员个体的技术水平、体能、战术意识、教练员决策能力共同构成影响排球竞赛节奏的内因。运动员技术水平是节奏控制最关键的因素,运动员个体特别是重点球员的技术节奏对全队攻防节奏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所谓技术节奏就是指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变化,其中含带了较大比重的意识因素,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运用技术的能力。当今排球运动争夺激烈,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障,运动员技术水平则无法全面展现,更谈不上节奏的掌控。教练员是球队整体战术的设计者,也是竞赛节奏的掌控者。教练员掌控比赛节奏的方式主要通过调整人员配置控制节奏。或者根据比赛情况设计特定战术控制节奏,如比赛某一时段球队整体节奏失控,教练员会通过特定战术由特定的人员完成进攻,或通过防守战术的调整打乱对方节奏,从而扭转场上局势。

(二)影响节奏的外因。影响排球竞赛的外因可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场地、设备、器材以及天气状况等;人为因素则涵盖了诸如观众、裁判员等。客观的自然因素对于参赛双方是公平对等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一方更容易找到节奏。随着社会的发展,竞赛条件的改善,自然因素对排球竞赛影响甚小。人为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的心理影响竞赛节奏。比如主队观众针对客队球员非善意的呐喊、裁判员的误判、比赛突发事件等均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波动,从而致使运动员技术运用失去理性,导致节奏失控。随着比赛经验的丰富、认识的深入,影响比赛节奏的人为因素可以克服,有时甚至会激发运动员的斗志。

四、控制比赛节奏的对策

(一)优化人员配置,制定灵活的战术体系。上述分析已经提及人员配置是影响竞赛节奏主要内因之一。优化竞赛人员配置对节奏的掌控至关重要,人员配置既要考虑到高度,又必须保证速度。高度是内线攻防的枢纽,速度是节奏调控的润滑剂。球队战术体系从宏观上对节奏进行调控,战术的制定一般遵循两条原则。(1)根据本方人员配置制定固定的战术体系,即以我为主。(2)根据对手情况制定特定的战术,分析敌我优势与劣势,选择“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术的制定一定要从实战出发,周全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并在训练实践中加以对应的战术模拟练习。

(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受意识支配,节奏意识是驾驭节奏的前提。排球比赛节奏是集体行动的节奏,增强每个队员的节奏意识,必定对全队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产生积极影响,在临场表现为一种连锁反应或说是默契。已有研究表明,利用多媒体录像战术教学、冥想练习、专项战术理论讲解、赛后总结等可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节奏意识水平。

(三)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与快速技术能力。进攻是影响排球竞赛的主变因素,防守的终极目标是获得进攻权。研究发现,爆发力量水平、移动速度、快速技术能力对于排球竞赛的节奏控制至关重要。良好的爆发力量、快速移动能力有助于控制球,增加球队进攻次数从而掌控比赛节奏,防守中可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获得主动权。快速技术能力是控制节奏的前提。

五、结论

(一)排球比赛节奏是指比赛过程中速度快慢的交替,是排球运动重要的制胜因素之一。教练员、运动员是影响节奏的内因;自然竞赛条件及场外人为因素是影响节奏的外因。

(二)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意识水平是控制排球竞赛节奏的基础;教练员战术的制定及临场决策能力对全队整体节奏调控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三)优化人员配置,制定灵活的战术体系,科学的技战术训练可有效提高整体控制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 对每球得分制排球比赛节奏控制的再认识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

[2]毛强 陈坤 排球运动中影响比赛节奏的因素.[J]. 考试周刊,2012,35

速度与节奏对于人物塑造的影响 篇4

结合速度与节奏来分析繁漪这一形象,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人物关系对速度与节奏的影响;第二情绪起伏对速度节奏的影响。首先是人物关系对速度和节奏的影响。对老爷周朴园繁漪是既怕又恨, 可是却不敢太过于反抗, 对待老爷的问话和命令, 随不愿意服从却不得不屈服。对待大少爷周萍, 她确实另外的样子, 周萍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她情感上的波动, 她会高兴会开心会生气会难过甚至是绝望。在对待周冲上, 繁漪又是一种节奏, 她耐心又慈善, 是完全的一幅慈母形象, 她的语速平稳, 动作轻柔, 语气也是轻声细语的, 这是因为她是周冲的亲生母亲, 对待自己的儿子她完全是一个母亲的形象。对待下人鲁贵, 她确实一幅主母的形象, 她的语速缓慢, 语气严肃, 动作只有一个就是端好主母的架子, 一种威严和高贵的形象。在对待四凤的时候则又换了一种节奏和速度, 四凤与繁漪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情敌, 繁漪对待四凤是既戒备又仇恨的。这表现出了繁漪的反抗和她主母的架子, 虽然她开明, 可是她还是脱离不了她封建的一面, 那就是地位尊卑问题。

情绪的变化也会引起速度和节奏上的变化。在第一幕中, 周朴园逼着繁漪把药喝了, 繁漪开始的节奏是平稳的, 不急不躁的反抗着, 后来周朴园让周冲去求他母亲喝药, 繁漪的节奏开始出现了变化, 她的语速变得有些急促, 她说:“我留着晚上再喝不成吗?”最后周朴园看繁漪不肯喝药, 就让周萍去繁漪面前跪下请她把药喝了, 这时候繁漪的节奏彻底的变了, 她的语速急促, 并且站了起来要阻止周萍给她跪下:“我喝, 我现在就喝。”这句话几乎没有用时间就说了出来, 节奏非常快。在最后一幕中, 繁漪问周萍是不是真的要走, 开始繁漪的节奏是很平稳的, 她义正言辞地来批判周萍的不负责任, 说周家做了那么多的龌龊事情, 现在还来说她做的不对, 说她脑子有病说她疯了。后来周萍执意要走, 繁漪的情感开始发生了变化, 她的节奏也随之改变了, 她开始哀求周萍不要走, 只要留在她身边, 哪怕把四凤接来一起住也可以的, 因为她生怕周萍会抛下她, 所以她速度很快, 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让他留下来。最后周萍还是拒绝了她, 并且说她是个疯女人, 说她有病, 繁漪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她彻底的绝望了, 这时候她的速度降下来, 动作也变得缓慢了, 这是一种高度紧张后的松弛状态, 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彻底的绝望让她产生了报复的心理。由于繁漪的情绪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才导致了她在表演节奏中的改变。在第二幕中繁漪与周萍有一次争吵, 她开始是的节奏慢得, 她说我可以请你坐坐吗?我就是想请你坐一坐, 难道这样也不行吗?可是周萍还是拒绝了跟她交谈, 繁漪开始的平静被无情的打破了, 因为周萍的拒绝她变得激动起来, 她的节奏不能再跟开始的那样平稳安静了, 她的速度开始变得快速起来, 她的动作也变得多起来, 她的语速急促, 身体紧张, 语气也变得尖锐。情绪的变化影响了节奏, 节奏的变化对于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起到了表现的作用。在戏剧表演中, 节奏对于人物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演员在舞台上动之以情, 最终目的是要感动观众而非演员自己。让观众感觉到由演员创造出来的情感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从而得到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而观众的欣赏感受是直接体验舞台情感是否成功的标准。节奏就是体现人物内心变化的最重要的渠道, 它可以体现人物内心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 也能渲染人物与人物之间, 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 节奏的变化使得戏剧的表现能力更加的强烈和真实,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节奏的快慢, 紧凑等表现出来, 让观众明确的感觉到他们之间的亲疏远近。

摘要:《雷雨》是曹禺先生从1929年到1933年最终完成的创作, 前后用了五年时间。它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话剧, 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剧中的繁漪是该剧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自身就是一个集中的矛盾综合体, 她既有先进女性的开明, 可是又有着旧时代封建社会给她的思想影响, 她的行动是体现她性格最好的方式, 她的节奏是她行动的主要表达手法, 本文通过对繁漪这一人物节奏的分析, 来说明节奏对于人物塑造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繁漪,性格,节奏

参考文献

[1]《戏剧艺术》1990年, 第7期, 第56页。

节奏影响 篇5

节奏是事物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它指时间长短的组织关系,它不但存在于音乐当中,同样也存在于任何动作当中。音乐是音响和时间的一种表现性艺术,它以声音来表达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内心世界(包括情感、意志、欲望),这是无形的,抽象的。构成音乐形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乐音,音乐形象是在乐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

音乐节奏,是乐音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统称,也是乐段与乐段之间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体现。对于旋律而言,不管它的调式和调性如何统一,如果缺乏相应的节奏力度和强弱关系,就不会成为能够令人欣赏的乐曲。一般来讲,音乐的节奏是不可以改变的,而动作的节奏却不然,它在一小节音乐中可以做一个动作,也可以做几个动作。无论是怎样的动作节奏,一定要严格按音乐节奏的要求来完成,动作少时既不赶音乐,动作多时又不拖音乐,使音乐和动作之间完全吻合,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健美操的动作。从理论上讲,人的听觉具有一种聚合印象并使之有序化的能力,能够在一连串的音响运动中,主动地以节拍的强弱使之聚合成为有重音的节拍。这类能力的产生主要与人体运动的节律,如走路、劳动、舞蹈行为中的节律有关。这时,乐音运动形态的形成,要受行为因素的制约。因此,音乐节奏是为动作节奏的有序化及其动力性结构服务的。

二、健美操中动作与音乐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音乐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当它被融合到健美操运动中时,就会以健美操音乐的表现形式出现。依据健美操的竞赛规则,音乐伴奏的质量、效果等对健美操表演的成败都有着重要作用。从美学角度来看,健美操属于时空艺术。因此,健美操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方式,以人体固有的韵律的形体动作来抒发情感,并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用形体动作的语言表达激情、技巧以及人体运动的“健、力、美”。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所以,观众总是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与多种审美心理的共同参与来欣赏健美操的表演。

音乐和健美操都是表现性艺术,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特点。音乐长于抒情,表现性强,再现性差,它是无形的,能引起人们的自由联想,可导致明确的或者朦胧的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情绪产生。音乐富有生命力的音调和旋律,能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感染。健美操则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达内在的激情,它的动作、造型是形象的,可视的。音乐这一表达思想情感的听觉艺术,与健美操这一展示人体运动美的视觉艺术的融合,则会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体动作对观众视觉的输入,音乐伴奏同时给予观众听觉输入。这种完美的视、听结合,赋予了健美操生机勃勃的活力。

三、健美操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

剖析健美操运动,不难发现,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之间, 在发展各自独立的功能作用时,既各有所长,又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促进了健美操运动与音乐艺术的和谐统一。

1.节奏与律动的同步效应

健美操中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机械组合,音乐节奏是健美操动作节奏的关键。通过对不同动作的律动组合,再现了健美操动作音乐节奏的内在关系,以追求最理想的内在同步效应,是人们在健美操运动实践中所追求的目标。在健美操音乐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都有节奏的变化,使健美操更富于律动感。理论和实践证明,在运动中表现出节奏,则能够使人体动作达到最适宜的协调。人体动作的自然形态和自然节奏正是经过音乐节奏的组织和规范,才得以成为有节奏、有韵律的健美操运动。健美操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律动,正是在音乐节奏的映衬下,通过动作之间的长短关系,力的强弱关系,速度的快慢关系,幅度的大小关系,能量的增减关系与各种动作要素的对比组合,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展现出人体动作的“健、力、美”的审美效果。显而易见,健美操的动作编排在轻重缓急和规律性交替的节奏之中,人体动作律动与音乐节奏的节拍是“同步”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同步效应。

2.情感与运动的共鸣效应

音乐具有以快乐、愉悦之情为基本存在的情感特征。健美操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动静、张弛、疏密等各种对比和转化形式,呈现强烈的节奏感,进而将健美操动作的视觉美与音乐伴奏节奏的听觉美融合为一体,引起运动者或观众的审美共鸣,产生美感,并使人体有“感于乐而动”的审美享受。健美操音乐通常以爵士乐、迪斯科乐、摇滚乐、轻音乐、交响乐、民族乐的形式出现。这些音乐形式易于使重拍强音在轻拍弱音的对比中得以突现,其节拍的强弱、张弛交替给人的听觉和动觉以强烈共鸣。因此,健美操的音乐节奏具有激发人激越情感的功能,其内在的共鸣效应比其它音乐形式更为激烈、刚猛、生动。情感与运动的共鸣是健美操音乐节奏内在效应的中心。健美操及其音乐节奏越符合人的情感活动特点,越能促使人体展现出相应的情感效应,感召观众。与此同时,旋律清晰、活泼较快、情绪激奋的动作,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审美情感。因此,音乐节奏所具有的扩散力和穿透力,在情感上给予表演者和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力,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只有按照音乐的节奏激发人体做有节律的、美观大方的动作,才能再现出音乐的优美、欢快和激昂的情绪,也才能使练习者得到健美操运动的节奏感和韵律性的体验,从而得到情感与运动共鸣的审美享受,并激发起练习者在较长时间里唤醒人体运动情绪的狂热。总之,人体运动伴以情感表达,使人体的“动与静”、“形与神”、“肉与灵”、“身与心”相互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效应,在运动时空意境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也正是这种共鸣效应,使人的身体运动与音乐的情感运动发生直接联系,创造人体运动美的深刻内涵。

3.风格与结构的统一效应

健美操是人体运动艺术性较强的项目,运动形式的风格化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一般表现动作力度、速度的强弱和快慢的规律性变化。相同的动作由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上的节奏性变化,便可能体现出不同而丰富的律动表现形式。健美操的动作结构是健美操与音乐内在联系的核心。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结构方式上的统一效应,表现在健美操动作的全套布局,各部分比例均在统一协调的音乐节奏之中。健美操动作的取舍和音乐的剪接,须符合共同的结构方式。健美操表达结构进程依靠动作与动作联系,音乐与音乐的联系,总之“动作”与“音乐”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和美学天地,然而正是要运用它们各自的表达方式,找到风格与结构相统一的契合点,以共同的结构编织出一个完整和谐的“健、力、美”形象。

只有充分认识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音乐节奏所蕴藏的无尽生命力,才能将音乐节奏的丰富内涵融合于动作节奏中,使“操”、“曲”合一,使健美操动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节奏影响 篇6

篮球运动节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在篮球比赛中个人技术动作的处理技巧, 这是技术层面的节奏;二是指篮球运动的战术在比赛中相互配合的关系;三是指比赛中通过个人战术行动和全队的战术配合行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特征, 这是比赛层面的节奏。在篮球运动节奏的三个层面中, 最重要的是比赛节奏, 技术、战术层面的节奏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比赛的节奏, 从而达到比赛制胜的目的。本文试图对影响篮球比赛中节奏的因素及节奏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2. 篮球比赛中节奏的表现形式

现代篮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主要表现在进攻的快节奏上, 也就是常讲的快攻。在快攻的发动与推进阶段, 要尽可能争取时间, 将球迅速推进到前场, 形成人数和位置的优势。但结束阶段, 不能一味求快, 要注意控制节奏, 做到快中有慢, 快中求稳, 稳中求准, 节奏分明, 提高快攻的成功率。其次是防守节奏, 防守与进攻是相互制约, 又是相互促进的。篮球比赛的防守主要目的是制约和延缓对方的速度, 给同伴回防的时间。再次是攻守转换中的节奏, 攻守转换过程所体现的就是—种节奏, 进攻—方从获球一开始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尽可能发动快攻。这种快攻目的就是尽量打出本队的速度节奏更好的控制比赛进程。

3. 影响篮球比赛中节奏的因素分析

3.1 基本进攻技术与节奏。

合理的技术动作能显露出和谐的节奏, 和谐的节奏能体现技术的协调和娴熟。运动员在掌握动作技术时, 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和建立自己的速度节奏。在掌握技术动作准确性的基础上, 注意快速多变, 将速度变化和技术紧密的糅合在一体。运动员运用技术是否合理, 就在于能否把握节奏。当然, 没有过硬的技术, 也就无法理解节奏。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在节奏上, 同时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对节奏的理解和把握。

3.2 防守技术的节奏。

防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说它被动, 是说防守队员的意识总是落后于进攻队员的意识, 只能根据进攻队员的动向去随机应变, 必然要受到进攻队员的钳制。然而防守又并非绝对排斥主动行为, 如果防守队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良好的预先判断, 完全可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逼、抢、打、断”。这就是说, 防守也须有节奏的变化, 要根据场上的实际需要, 时刻把握好有利于自己的防守节奏而对进攻队员进行有效的控制。

3.3 基本战术与节奏。战术意识是运动员根据比赛的客观

实际, 正确发挥技术、合理运用战术, 并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应答活动。同样, 战术性的节奏意识也影响和驾驭着比赛的节奏。增强每一个队员的节奏意识, 会对全队保持思想一致, 反应敏捷, 行动统—产生积极影响。全队的战术意图也能得到贯彻和体现。比如, 在比赛中, 运动员的每一个活动都属于战术性活动, 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是战术意识支配的结果。同样, 战术性的节奏意识也影响和驾驭着比赛的节奏。

3.4 篮球比赛节奏方面的影响因素。

3.4.1 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是把握比赛节奏的前导。篮球比赛的节奏变化始终伴随着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是把握比赛节奏的前导。只有心理调节得当、适时, 才能使比赛节奏把握得准确、合理。比赛节奏的变化是心理调节的具体反映。也是心理因素的不断调节与支配, 唯有心理调节不断地完善、加强与提高, 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握比赛的节奏, 驾驭比赛的主动权。

3.4.2 攻防技术的合理运用。

攻防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把握比赛节奏的核心和基础。进攻技术的动作及运用过程中节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篮球基本技术的熟练程度、速度变化、运用的技巧以及各项进攻技术的衔接和假动作时机等方面。如果这些技术节奏掌握得好, 运用得适时、合理, 就能摆脱防守, 发挥其进攻技术的威力。防守技术动作及运用过程中节奏的变化主要表现防守基本技术动作的各种衔接等。

3.4.3 战术应变能力。

战术应变能力是把握比赛节奏的综合体现。技术是战术的基础, 技术间的衔接与配合是组织战术的方法, 而战术间的转换是战术变化的表现形式。战术应变能力不仅仅取决于战术的多样性, 而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适时、合理、准确地选用不同的战术形式, 去迎合实际比赛的需要。

3.3.4核心队员。核心队员是把握比赛节奏的场上关键。核心队员是球队的灵魂, 也是比赛节奏的主宰者, 核心队员的节奏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球队中缺乏核心队员将使全队的进攻防守节奏变得混乱, 进攻时变得盲目, 防守时变得缺乏统一性和和集体性, 在NBA的各支球队中, 都有自己的核心队员。

4. 结论与建议

篮球运动的节奏主要有技术、战术、比赛三个层面, 节奏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要提高篮球运动训练、竞赛的整体水平, 必须重视并提高篮球运动节奏的控制水平, 不断总结和提高, 从而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各位同人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参考。一是要重视技术战术的节奏训练, 不断强化节奏意识。二是篮球运动进攻节奏、防守节奏及攻防转化节奏三种形式应该有机联系, 提高全队控制运用节奏的能力。三是在平时训练中应抓住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心理因素、核心队员的作用及战术意识四个方面提高和加强节奏训练。最后是在比赛中要善于运用节奏的快慢变化, 在对手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摘要:篮球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全过程中, 处处充满了篮球运动的节奏。能否正确而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节奏, 把握比赛中的节奏变化来争取主动权, 是一个球队实力的反应, 也是一个球队是否成熟的标志。因此, 在篮球比赛中必须重视篮球运动节奏控制的训练。

节奏影响 篇7

关键词:伦巴,音乐节奏,整体效果

在拉丁舞中,每一支舞蹈都与众不同,都有他们自身的特点,比如恰恰恰的俏皮热情,牛仔的活泼轻快,桑巴舞狂野奔放,斗牛舞气场强大。但是,伦巴是人们在拉丁舞的五支舞中最熟知的一种舞蹈,一提起伦巴,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爱情和来自爱情的那份浪漫与缠绵。爱情,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所以人们用温婉的伦巴来代表爱情,用来表达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舒缓的音乐也可以用来表达爱情,于是当柔美的伦巴配上舒缓的音乐,就是一幅巨美的画面,而通过音乐节奏的改变,可以让整个画面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好的展现伦巴舞浪漫,缠绵的特点。舞者通过对伦巴音乐节奏的处理,可以把爱之深,情之切的情感放大,让观众更充分的体会到舞者之间所传达的爱情。舞者从而可以更充分、更深度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者只有完全掌握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含义,才能准确的跳出切分点从而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从动作技术方面来说,只有相当娴熟的动作技术才能掌握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把动作中的细节细化到音乐的每个节拍中去,形成动作和音乐的巧妙融合,最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舞者的动作技术与音乐节奏、速度的完美结合。由此,整个舞蹈表演变得更加精彩且引人注目,舞者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1伦巴舞的起源

说起伦巴的起源,那还可以从很久很久之前开始说起。具体的时间已经无从追溯,大概时间是十六世纪的非洲,是黑人民间性舞蹈,在拉丁美洲得到流行,有了伦巴的雏形,然后在古巴被人们发现,最后到了十八世纪,伦巴开始昌盛发展,几乎成为古巴妇孺皆知的,人人都会跳的一个舞种。

在那时候的古巴,人们通常把伦巴分成乡村伦巴和现代伦巴。伦巴舞的律动是劳动人从劳动中得来的,古时候的黑人用头顶的方法来搬运大筐的水果,所以在搬水果的过程中要求上半身保持平稳,上压,下顶,走起路来在臀部形成摇摆。这些特性就延伸到了伦巴舞蹈的表演中,需要舞者自身去保持身体的平衡,主要的动作包括挤压,扭胯,旋转,抖肩等,把这些简单的动作串联起来,就好像是背负着沉重的物品在行走。重心的转移自然形成了臀部的摇摆,所以不能故意的去摆动,于是有了伦巴舞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腰胯。

在那时候的古巴,伦巴是热情的象征,是美丽的爱情的象征,一般用于相爱的情侣之间互相表达男女之间喜爱之情,它的舞姿性感并带有张力,满满的尽是挑逗的暧昧之情,是现代舞者颇为热爱的一种舞蹈。

而现代伦巴是近几年来古巴舞蹈融合西班牙的波莱罗,两者不断融合的产物,一般采用的舞曲是比较轻柔的,让人听起来比较懒洋洋的音乐,因为这个舞蹈表达的主要是奴隶在长期受压迫的情况下的悲伤的心情,所以这个舞蹈欣赏起来更是有着一种浪漫的感觉,欣赏性更强。

2伦巴音乐的特点

2.1风格特点

伦巴舞蹈与爱情有关,所以伦巴的音乐也是多数与爱情息息相关,伦巴音乐融合了以吉他为主要乐器的西班牙音乐以及葡萄牙的铜管乐,使伦巴舞的音乐缠绵浪漫,曲风抒情,用来表达热恋中的男女的这种情感状态。爱情是浪漫缠绵的,所以音乐也是浪漫缠绵的。音乐中的重拍沉稳有力,像是热恋中的男士那样稳重富有魅力,弱拍是煽情的,就仿佛是热恋中的女人,从内而外的散发着女人的性感与妩媚。两个人透过音乐结合,表达出浪漫的,缠绵的、若即若离的唯美爱情故事。

2.2节奏特点

享有“拉丁舞之灵魂”的美伦巴的音乐节拍是4/4拍,节奏是2~3~4&1。音乐的重音在第一拍和第三拍,而舞蹈中的重拍则是在第二拍。在四拍走三步的快、快、慢舞蹈节奏中,音乐的重拍第一拍与动作结构上的人为重拍第四拍同置于一条主力腿,构成伦巴舞的慢拍节奏时值。第二拍是舞蹈动作中的重拍,是表演中动作的发力点,是男女互相展现、表现精彩的重要拍值。第三拍是舞蹈动作中的弱拍,但作为舞蹈动作中重拍(第二拍)和音乐中重拍(第四拍)的衔接拍,它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

3音乐与伦巴舞的联系

3.1音乐与表演有效结合

伦巴表演中音乐节奏和情感抒发必须与所做舞蹈动作的节奏和情感和谐统一,音乐本身的内在情感和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在后期的精心编排下需要达到高度一致,也就是说舞蹈表演者要懂音乐作者的内心情感,然后用舞蹈表演者独有的表达形式方式表达出来。作曲家用音符表达情感,舞者则是通过肢体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这样才能显现其独有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2音乐对表演者表现能力的影响

音乐对表演者表现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简单的来说是音乐引导表现力,音乐的情绪有控制舞者舞蹈动作与脑细胞兴奋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

伦巴舞中,音乐节奏的强与弱,直接带动舞者内心的感受,从而让舞者通过肢体表达出来。遇强则强,遇弱则柔,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做到融合音乐达到舞与乐的高度统一。

舞蹈者动作的表现力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表现力是舞者通过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动作,进而通过肢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是音乐精神和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3.3音乐与动作的一致性

从伦巴表演中动作技术方面来说,只有相当娴熟的动作技术才能掌握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伦巴基本步中的前方步,“two”拍就是迅速出脚到位,并把重心放到前脚,需要一气呵成不可拖泥带水,“three”拍完成重心转换的动作,把前脚重心换到后脚,“four、one”两拍打横完成前方步动作。由此看来,每一拍有每一拍的动作任务,这是标准舞中的“标准”。然后才是舞者根据音乐情感和韵律的不同,把动作中的细节和情感细化到音乐的每个节拍中去,形成动作和音乐的节拍巧妙融合,最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舞者的动作技术与音乐节奏的完美结合。

3.4音乐对动作具有控制力

音乐对舞蹈动作的控制有同步控制和不同步控制的作用,根据音乐节奏快慢交替的舞蹈动作是同步控制。而同一动作,做出不同节奏的处理,灵活的应用使音乐变形,可强化音乐,也可软化音乐。

在伦巴表演中,舞伴是舞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伴之间需要配合的默契,动作统一,节奏同步,舞蹈感觉和谐,对音乐内在情感的理解也要相辅相成,这需要相当娴熟和高超的舞蹈动作技术,还需要音乐对舞者的引导和约束,同样的伦巴动作在不同的伦巴音乐中的速度,延伸以及想要展示的效果所也是不一样的。音乐节奏的强弱交替为动作的力度,幅度与起伏创造了内在条件,使舞蹈动作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联系,音乐的高低起伏与节奏的变化加上动作强弱从而产生律动感,增加了伦巴的韵律美,使伦巴舞的美学价值更高。

4音乐节奏切分对舞蹈效果影响

4.1节奏切分使舞蹈有速度快慢的区别

伦巴舞表演者通常习惯运用改变舞蹈节奏的方式来提高舞蹈的速度。也就是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切分,伦巴的普通节奏是“2、3、4、1”但通过切分可以是“2&3&4&1&”通常多采用以第4.1拍的慢拍值为基准,设计占用前(第三拍)后(第二拍)时值的方式力求达到重心位移和环节移动的动感,在视觉上产生快慢之分。

我们常会看到舞蹈表演者会在某个动作的结尾把动作一直延伸到下一个动作开始之前,然后突然发力,那么上一个动作就是慢,而接下来的动作就变成了快。比如伦巴动作中的时间步,2,3两拍原地换重心,舞者会把3拍的动作一直延伸到4拍之前,也就是做到3and,4拍迅速出脚,把时值抢回来,完成动作。这样一来单纯的2、3、4、1就变成了2、3and、4、1。在舞蹈的整体效果中便有了快慢之分。

4.2节奏切分使舞蹈动作的发力更具有变化

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常常会通过控制完成动作力量的强弱,快慢,变化频率等的方法表达舞者想要表达喜、怒、哀、等的感情,不同种类的舞蹈在编排过程中,通常会充分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去表达舞蹈中心思想,同时,通过控制不同动作的发力,可以使原本生硬的动作连接变得顺畅自然,体育舞蹈由于其独特的竞赛形式(竞赛前并不知道比赛时的曲目,但所有舞种的相应的曲目其节奏完全一样)使得在编排动作时要考虑到音乐的规律性,并在这种规律中寻找到不同的变化。音乐节奏的切分就为这种在规律中的变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音乐是连绵不断的,而节奏则是有规律的停顿,节奏的切分可以使连绵不断的音乐充满变化,在编排舞蹈动作中,一个动作就像一个完整的节奏,而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发力的不同就是对节奏切分的表达,通过音乐的不断变化和具有叙述性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其节奏的切分也是具有充满变化和连贯性的统一整体,体育舞蹈的动作也只有通过正确的表达音乐的切分才能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成为一段充满感情的舞蹈。在体育舞蹈的编排中,我们通常使用的力量大致可以划分为静态力量和动态力量,所谓的静态力量就是指舞者在完成静止动作时保持动作形态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表现的是较重的节奏切分,所表达的也是较为坚定的感情;动态力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成快随变化的动作,即爆发力,所表现的是连续变化的节奏切分,表达的是或兴奋或慌乱或纠结的感情;一类是完成慢速动作的力量,其所表现的的节奏是缓慢而沉重的,表达的是内心最深刻,最有力量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节奏的切分丰富了舞蹈动作的发力变化,舞蹈动作也通过不同的发力变化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感情

4.3节奏切分使舞蹈有明显的层次感

舞蹈的音乐是具有延续性和叙述性的,王日美在《简论舞蹈音乐伴奏的特性》中指出“舞蹈是形体的艺术,是通过形体的一连串动作组合把各种感情虚拟化,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一门艺术,但舞蹈必须以音乐佐之完成他的诸多功能,就像行进列队需要整齐划一的口令一样。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要配以惊涛拍岸的旋律;表现高山上的行云,则要以柔曼华彩附注其上;表现鸥鸟翔集、花香草美,就要以舒缓、宁静的音乐为主调,而这时形体所表现的就是在观众听觉的前提下,以视觉上的美感类表达,形成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可见,舞蹈的表现力需要通过与音乐的结合来完成,所以舞蹈的层次从一定角度上就是所表达的音乐的层次感。音乐的层次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节奏来体现或者过度的。音乐在表现不同层次的感情时,需要通过节奏的强弱变化去完成,而舞蹈则通过不同的动作或者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来表现节奏强弱的变化,从而使舞蹈完成层次上的变化,使舞蹈更有欣赏的价值。

4.4节奏的切分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音乐节奏的切分和舞蹈的整体效果是密不可分的。张啊宁在《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用音乐影响动作的表现力》中说到:“由于音乐于体育舞蹈动作都有较强的节奏和韵律并能直接表达情感,所以音乐与体育舞蹈动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密不可分、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音乐能使体育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富艺术感染力,体育舞蹈的动作则可以直观的、形象地展现音乐所蕴含的信息。”

音乐是以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来表达美的,传递到人的耳朵,也就是我们说的听觉艺术,音乐利用其中特定元素的变化,特定的起伏关系,来调动我们对音乐的听觉欣赏感受能力。而舞蹈则是舞蹈表演者通自己的身体,以人体动作的姿态变化来体现音乐里节奏的变化,是用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一种用耳朵无法完全感受到的视觉艺术。

虽然以舞蹈为题,但是最无法让人忽略的恰恰是音乐,因为音乐是舞蹈的一种内在控制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舞蹈。舞蹈中动作技巧的变化可因表演者的不同情绪情感而对同一首音乐或者同一个节奏点做出不同的处理,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节拍拉长或者节拍缩短。比如伦巴曲子中,音乐情绪舒缓而平和的时候,舞者可以根据音乐的舒缓,动作也做的舒缓甚至更缓,更大程度的体现伦巴中慢拍慢做的特点,尽显伦巴舞的刚柔舒缓。舞者也可以在缓慢的音乐中极速旋转,形成一种“快”(动作快)与“慢”(音乐慢)的对比,形成一种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与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当乐曲走到高潮,节奏不再舒缓而是情绪激昂时,舞者不仅仅可以随着音乐跳出快节奏,还可以放慢动作,甚至是造型静止,用舞蹈的“静”衬托音乐的“动。”这种动作节奏处理更能显示出舞蹈表演者内在的深度和韵律感,从而达到舞蹈整体更强的视觉效果。

伦巴舞有其独特的舞蹈特点和音乐风格,它的表现也不同与其他舞蹈,它不要求舞蹈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的韵律中加以表现,在特定的音乐旋律中,跳出自己的风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力求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的高度结合,是舞蹈表演者追求另一种更深层次的表演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本亮.伦巴舞的重拍问题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3):68-70.

[2]林磊.伦巴舞教学中“表象训练——音乐表达”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3.

[3]张啊宁.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用音乐影响动作的表现力[J].艺术教育,2012,218-220.

[4]崔桂强.论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375-377.

[5]夏澍雯.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与方法[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4.

[6]钟桂萍.现代伦巴舞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68

节奏影响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世界体育科学发展迅猛异常, 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对单项运动项目规律的研究是直接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重要保证。跨栏跑是田径项目中技术难度比较难的项目之一。跨栏跑中流畅而鲜明的节奏是良好技术的标志, 也是运动员提高跨栏跑成绩的关键。跨栏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 构成跨栏跑特殊的技术特征—节奏。400m跨栏跑是一项与众不同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400m跨栏跑需要800m跑的能力, 短跨的跨栏能力和水平跳跃的视觉控制能力。成功的400m跨栏冠军选手在短跑、跨栏、跳高和中距离跑等运动项目上应具有较高等级水平。400米跨栏跑有十个栏, 栏间距为35m, 起跑到第一个栏架的距离为45m, 最后一个栏架距终点线距离为40m。男子400m跨栏跑栏架高为91.4厘米。为揭示400m栏跑运动节奏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本人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优秀400m栏运动员的运动节奏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重点对前后程栏的节奏对全程栏成绩的影响, 探讨跨栏节奏的概念并进行分类, 探讨不同的节奏模式对400m栏成绩的影响, 提出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 从而掌握正确的跨栏跑节奏, 以促进我国400m栏的发展和提高。

400m栏是技术性较强的速度力量性项目, 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短距离跨栏跑的专项素质外, 对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要求也很高, 不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水平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400m跨栏跑的栏架比较低, 由于科学的选材, 400m栏运动员一般身材高大, 加上训练水平的提高, 运动员跨越这样的障碍并不难, 所以世界优秀400m栏运动员比赛的过栏接近于“跑栏”技术。事实上, 400m跨栏跑运动员比赛中通常出现的“跳栏”和“捣小步”等缺陷, 与栏架高度并无直接关系, 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是体能的不足和栏间跑节奏的紊乱。世界优秀400m栏运动员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之间的水平相差十分微小。本文对当今世界优秀400m栏运动员比赛全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找出400m栏比赛时状态的节奏特征, 为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国内外优秀的400m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资料法:

通过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互联网, 参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跨栏节奏的文献资料和书籍。

2.2.2、数理分析法:

观察运动员的跨栏节奏不同与动员的跨栏技术动作以及400m栏的短跑成绩, 并深入进行分析。

2.2.3、归纳法:

参考国内外优秀跨栏跑运动的节奏以及相对应的比赛成绩, 进行比较, 得出跨栏跑节奏对全程成绩的影响的总结。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男子400米栏栏间步数对栏间节奏的影响

注:此图引用王心永、赵曼赘的“对男子400米栏栏间节奏的探讨”

男子110m栏与女子100m栏都为三步一跨的步数节奏, 一般运动员都能完成。而400m栏有所不同, 要求跨每一个栏周期都要用预先确定的固定步数。大量实践证明, 要使运动员找到适应栏距的步数, 必须具体分析, 区别选择。因为人体测量指标 (身高、腿长) 是决定栏间跑步数的基础。此外, 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训练水平同样决定栏间步数 (速度、力量、耐力以及平跑步长步频, 髋关节柔韧、协调, 平衡能力等) 。世界优秀男运动员为153-165步。女运动员全程步数为180-198步。全程跑步节奏模式有3种:

第一种:从第一栏间到第九栏间, 整个步数一致全程都采用男12、13、14、15步, 女15、16、17步, 例如摩西创“47"02”世界纪录时, 全程都采用13步节奏。

第二种:采用2种数节奏。前半程或多半程用一种固定步数, 后半程或少半程用了比前半程或多半程多的固定步数。采用这种步数的运动员较多, 这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而选择的。

第三种:采用3种步数节奏。例如前世界纪录保持者阿基2布阿, 第1至6栏为13步, 第6至8栏为14步, 第9至10为15步。

以上3种节奏在世界上都取得过优异成绩。至于采用哪一种数节奏好,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一种节奏的运动员, 全程跑起来节奏清晰, 动作幅度大, 不易临时变节奏捣小步。对于采用换节奏的运动员重要的是要在变换步数节奏同时, 保持速度, 以保证步幅与步频的平衡。对于有些运动员来说由于后半程体力消耗过大, 如果硬性强调步数固定, 一定会使运动员拉大步上栏, 这样步频减慢, 栏间速度下降了。所以每个运动员必须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栏间跑的步数。摩西在1983年创造了世界纪录后。1984年他曾试图用减少自己栏间步数来提高成绩, 前7个栏间用12步, 后2个栏间用13步。步数是比1983年少了7步, 但成绩却慢了1.69秒。这说明他没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栏间步数。而是一味的追求减少栏间步数来提高成绩, 造成体力消耗过大, 成绩倒退的结果, 所以在1983年创造的世界记录时采用的步数更适合他。而凯文·杨在1988年即开始采用前4个栏间跑用12步, 使他体力同样消耗过大, 导致最后2个栏不得不采用14步, 影响了速度, 成绩也很不理想。1992年他改变栏间跑的步数, 在比较难的弯道采用l3步, 而进入第1个直道的2个栏间采用12步减少了体力消耗, 后面5个栏间采用13步。合理的分配体力和运用技术。最后创造了46.78秒的新世界纪录[3]。可见, 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前后程栏间节奏更为重要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栏间步数统计表明, 世界男女400m栏成绩的提高, 几乎是在栏间步数节奏改变后提高的。纪录保持者都是栏间跑步数少的运动员创造的。所以说前后程步数节奏十分重要, 我们认为应该在保证最大栏间速度的同时减少前后程跑的步数。

400m栏不同于400m, 它不但要跑400m, 而且, 还要用一定步数的栏间节奏跨越十个栏架, 跨栏运动员发挥速度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固定的步数和一定的节奏在栏间跑来完成的。400m栏比赛的关键是栏间跑的节奏问题, 也就是说在整个栏间跑中, 要掌握正确的步频和精确的步长。我们看到一些优秀跨栏运动员, 他们跑起来步幅大、节奏清晰、栏间步数少、而且及时准确的变换步数, 整个跑程相当顺利, 可见栏间节奏的重要。那么, 每个跨栏运动员应怎样安排自己的栏间步数呢?在蒙特利尔, 埃德温.摩西使大家看到一个400m跨栏运动员轻松的栏间跑 (前八栏12步, 后两栏13步) , 使他以后的成绩达到47"02。我们知道较少的栏间步数是取得400m栏好成绩的有利条件, 但是, 由于各人的身高、腿长及各身体素质等因素不同, 对栏间跑的步数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任何运动员都有自己较为稳定的步长, 这也就为中栏运动员的栏间跑步数提供了依据 (表2) 。

注:此图引用郭洁民、张凯的“400米跨栏成绩和跨栏节奏相关关系的研究”

3.2、栏间速度分配对栏间节奏的影响

注:此图引用郭洁民、张凯的“400米跨栏成绩和跨栏节奏相关关系的研究”

全程跑的速度节奏, 我们认为可以用全程跑前后各半程的速度差异和各栏间速度差异来衡量速度节奏的好坏。研究表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这二个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3) 是参加第27届奥运会男子400m栏决赛的运动员冠军泰勒与阿基2布阿、摩西、凯文·杨等世界纪录创造者的统计数字。我们看到随着起跑后速度的增长, 跑至第2或3栏运动员达到最高速度, 随着保持高速并逐渐减速, 到最后一栏速度最慢。运动员在第2栏达到个人最高速度, 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体现在起跑后的加速阶段, 它是以运动员的快速力量为基础, 只有当栏间最大速度达到更高水平, 保持前后程栏间速度的能力才有意义, 才有可能创造优异的成绩。

注:此图引用王心永、赵曼赘的“对男子400米栏栏间节奏的探讨”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世界优秀400M栏运动员其400M平跑速度已达非常高的水平。而且前后200M栏的时间差值最大为2.218S’、最小值为1.911S这也和优秀男子400M栏运动员前后200M栏的理想差值2.1S相吻合。跨栏跑中运动员往往产生节奏凌乱现象。原因也是前后200M栏速度分配不合理导致栏间节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过分析表明成绩好的运动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全程跑某一个栏间速度较高, 达到最大速度能力强。例如摩西最大速度为9.54m/s, 凯文·杨10.26m/s。 (2) 保持最大栏间速度能力强, 例如前世界纪录创造者阿基2布阿, 九个栏花费36"6。 (3) 第六、七、八、九栏周期速度下降率。研究表明400m栏第1至2栏速度最快, 从第3栏开始到第十栏速度下降。优秀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比较虽然速度都在下降, 但速度下降率低。特别是后半程。保持最高速阶段和最后阶段所需的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是决定优秀男子400m跨栏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因素。

4、结论

4.1、本文通过国内外运动员的比较分析合理的前后程节奏对全程栏的成绩影响很大。对400m栏前后程节奏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全面的评价, 揭示了我国男子400米栏运动节奏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份比较系统和直观的研究报告及有关的技术参数。

4.2、研究400m栏前后程的节奏速率进行了分析, 有助于我们对400m栏的认识, 促进运动技术不断提高。前后程不同的节奏速率对400m成绩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栏前后程节奏速率十分合理, 我国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的话, 还是存在差距的。

4.3、通过对国内外男子优秀400米栏的成绩比较和分析, 可以看出400米的绝对速度对提高400米栏成绩非常重要, 同时也应该提高速度耐力, 对保持良好的栏间节奏非常重要。

4.4、提高各个分段跑的速度。同时通过改进技术、调整栏间节奏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最终达到延长高速跑的距离、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原则。

摘要:通过大量观察和查阅国内外资料, 研究跨栏节奏的概念并进行了分类, 探讨400m栏前后程节奏不同对400m栏成绩的影响, 认识到400m栏节奏, 对提高400m栏成绩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400m栏,跨栏节奏,优秀运动员,前后程节奏

参考文献

[1]王心永, 赵曼赟.对男子400m栏栏间节奏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4) :36~37.

[2]张凯, 郭浩民.《湖北体育科技》, 400m跨栏跑的成绩与跨栏节奏相关关系的研究.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节奏影响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07级普通专业学生70名,按照学生自然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35人。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通过节拍器进行节奏感测量,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均由同一位老师担任,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实验班采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学期教学结束后,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节奏感测量及问卷调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进行差异性比较,同时比较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二、结果与分析

1. 实施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节奏感的影响。

所谓健美操动作节奏是指完成动作时及每个动作间所表现的用力强弱和用力时间长短与动作幅度大小等因素的有机配合。节奏是一种高度和谐,在健美操中,节奏能使人的身体活动达到最适宜的协调,任何一个组合或一套动作都需要有良好的动作节奏,才能表现出健美操的内涵[2]。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教学后学生听出节拍器的节奏所用的平均时间为8.398秒,小于教学前所用秒数,对其进行差异性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2显示对照班教学前后学生节奏感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教学后学生听出节拍器的节奏所用的平均时间为8.718秒,小于教学前所用秒数,对其进行差异性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以上分析表明,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影响。

测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影响,教学后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成绩比较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教学后实验班的学生的技术技能的平均成绩为83.82大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从评价的各个指标分析,实验班学生掌握动作的正确性、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能力、动作的流畅性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艺术表现力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差异不具显著性;动作的熟练程度的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表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健美操技术技能有良好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感悟音乐节奏能力的影响。

健美操动作的力度、激情、表现力等都是在接受音乐的刺激之后产生的,只有让学生领悟、熟悉节奏之后,才能表现出健美操动作的韵律性和时代气息及表现力,不同的学生对音乐节奏领悟快慢也有所不同,练习时,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自然契合,也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节奏领悟较慢,节奏感较差,因而动作与音乐节奏往往脱节。因此,在健美操的学习中,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健美操动作的节奏必须与音乐的节奏和谐统一并逐步以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的音乐来代替单调的击掌和口令,使学生在音乐中反复强化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只有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才能体现出健美操的迷人魅力。学生只有融入了健美操动感的乐曲中,才能更好地将健美操的风采表现出来。教师必须把音乐节奏教学贯穿于整个健美操的全过程,让学生整个身心不由自主的融入那欢快有力的节奏,进而达到以增强表现力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

兴趣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感兴趣的学生上课时表现出活跃、积极、好问、好练、掌握动作较快、较好: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表现出呆板、懒惰、不问、不认真练习,效果相差很大,因此,要想提高健美操的教学效果,首先应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有益于学生在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练习,产生愉悦和向往的正面运动动机,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实施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健美操动作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和谐统一,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节奏感,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运动体验,诱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了健美操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就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戴俊.健美操教学中的节奏强化训练[J].江苏市场经济.2002.4

日子的节奏 篇10

到的时候已近中午,妹妹和妹夫穿着工作服,在鸽子屋忙得满头大汗。她把我们招呼到房间,泡上茶,没说几句话,就又去忙碌了。她说,还有好多活没干,鸽子没有添水,粪便没收拾,下午还有人来收鸽子……

她的忙碌我并不意外,上万只鸽子,要喂食、拣蛋、加水、防疫,都是些很琐碎的活儿。除此之外,他们还为附近好几个村子的养殖户做代理,送饲料,做防疫,联系买卖。这些年,他们的规模一直在扩大,从几百只的家庭养殖,到现在上万只的养殖饲料医疗防疫一体化——忙碌一直是他们夫妻俩的正常状态。

午饭时聊起来,妹夫说,打算再贷几十万,把旁边的地也买下来,把鸽子场的规模再扩大一些。妹妹说,还想再买辆大车,自己运送鸽子,减少中间环节,把利润扩大化……

他们的眼睛被希望和梦想的火焰照得熠熠闪光,未来的美好蓝图正在心中徐徐展开,两个人都热情洋溢干劲十足……可是,似乎有哪里不对。

我问,你们这像上了发条似的,从早到晚地忙,有休息的时间吗?

妹妹苦笑,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12点睡觉,从来没有午休过,几乎每天都是马不停蹄。晚上想上网看看新闻,可一分钟不到就睡着了。

我很想再問问,你们知道梨花是怎么飘满的吗?留意过门前的月季花有几种颜色吗?听得见蟋蟀的叫声吗?辨得出小鸟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吗?有没有仰望夜空看看星星?……

却忍着没问。我知道她一定会说,忙死了,哪有这么多闲情逸致?

他们守着一个美丽的庄园,却因为忙碌从不曾多看一眼。他们的生活每天都紧锣密鼓,时间被安排得密不透风,就像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一口气读下来,只觉得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而好的生活,应该像一篇不疾不徐的随笔,除了精美的文字,还需要停顿的逗号,发呆的省略号,惊喜的叹号,暂停的顿号,未知的问号……这样,日子才舒缓有致,有属于它的节奏。既不至于因为松懈而显得松散无度,也不至于因为急促而匆忙无休。

希望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幸福的生活仅有财富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段悠闲的时光,去品茶,听音乐,读书,旅行,或者只是停下来发个呆。

节奏影响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某大学工商学院10级学生60名,把60名学生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这两个班,且每班30人。

1.2 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一些方法(对照班就是要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当学生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动作之后,再在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来进行整套动作训练。通常所说的素质练习也就是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来进行的。而实验班则是运用的培养学生相关的节奏感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动作音乐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而在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更加的强化正确的节奏,然后在语言的教导下不断地强化正确节奏,这样就是在有音乐有指导的情况下来进行相关的素质练习)。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施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节奏感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健美操的动作节奏就是所有的动作中可以表现出来的用力的强与弱和所用力时长与相关的动作幅度的大小等很多因素的一个很好的结合。对于健美操这项运动来说动作节奏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动作节奏将是健美操特点最完美的体现。不管什么样的组合或一整套动作都必须要有很好的动作节奏来演绎,这样才可以完美地表现出健美操所自带的内涵。健美操的节奏一定要完美的利用相关的身体运动和动作的组合来体现出,这样才会较好的来体现身体的美感。如果学生已经可以感受到自己所表演动作的美感和韵律时候,这时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以至于可以使教学的效果更加的好。[1]

从表1中明显可以看出,这个实验班通过伴奏教学后,实验班学生现在所听出节拍器的节奏花的时间平均是8.39秒,比教学前所花的时间要少很多,来比较这个差异性的话(P<0.05),结果很明确。表2是主要体现出对照班在进行教学前后的学生节奏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进行传统的教学后的学生所听出节拍器的节奏花的时间平均是8.71 秒,虽然这个时间比教学前所花的时间要少,但是差异性(P>0.05)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综上分析,如果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2]

2.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影响

所进行测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将会对技术技能有多大的影响,测试所得到的成绩情况见下:

从表3中很明显能够得出实验班进行教学后的这些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成绩的平均值是83.82,很明显可以看出这组的平均成绩要比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好很多(P<0.05),这时的差异性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从以上的这些评价中的每个动作指标来进行分析,从这些动作指标中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的学生的动作与音乐配合熟练度和动作所运用的力度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要超出很多,这时差异性就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同时实验班的表现力的平均值比对照班要高,但是这个差异性就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从上表中还可以得出实验班的动作熟练的程度的平均值居然还会比对照班还要低,但是这个差异性体现的也不是很明显。

2.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

学生对任何东西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健美操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在现实中,对健美操并没有产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中总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在情感方面也否定了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他们仅仅是为学分而学习的。而对健美操产生兴趣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就会有极大的心理满足,他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在健美操教学时要尽力的创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下练习,让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愉悦的兴趣。从上面所讲的内容可以清楚地得出,如果可以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的这个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成就感,这样不仅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健美操的爱好兴趣,还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自愿加入健美操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只有当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可以完全的显示出自我优秀的运动才能和天赋,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进行健美操锻炼所带来的乐趣,以至于可以强化优化健美操的教学效果。[3]

2.4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学生健美操学习能力的影响

人在完成某一活动时显露出协调配合、身心统一的表现就是能力。某个人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构成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就是体育能力。高校的体育教学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从而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健美操的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方法和科学手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习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要求,另外还要求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出科学的锻炼方案和计划,坚持持久锻炼的理念。[4]

3 总结

现在所实行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教学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上文的这些评价中对每个动作指标来进行分析,从这些动作指标中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的学生的动作与音乐配合熟练度和动作所运用的力度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要超出很多,这时差异性就体现的很明显;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的这个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成就感,只有当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可以完全的显示出自我优秀的运动才能和天赋,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进行健美操锻炼所带来的许多乐趣,以至于可以更加强化优化健美操的教学效果。这将会使现代的健美操教学更上一层楼。

摘要:通常我们采用访谈、问卷、实验和统计分析等一些方法来进行实践调查。本文试图探讨节奏感的培养会对健美操教学效果产生哪些影响。结果明显地表明了节奏感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灵魂,以至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可以有助于他们产生做运动的好习惯,这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大学健美操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健美操,节奏感,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思.多媒体和表象训练法对健美操教学效果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

[2]李宗香,冷显志.发挥学生形象思维对健美操技术动作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3]杨慧婷,靳天学,孙丰.浅谈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上一篇:基于Qt的音乐播放器下一篇:对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