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组长人才

2024-09-08

现代班组长人才(共7篇)

现代班组长人才 篇1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 对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在研究分析了丰富的行业英语的理论背景下, 从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师资等多个维度对行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方面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复合型、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能的专门外语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现代班组长人才,行业英语,教学实践

0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国际化与国家对英语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 中国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导方向, 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教育部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作为高职英语教育, 也紧跟教育部教育改革的步伐, 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 把培养应用能力, 特别是实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切实做到能够培养能很好为企业等一线岗位服务的实用型人才。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组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现状, 在对社会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之后, 提出了行业英语教学理念, 也就是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模式。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同时为了顺应学院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结合地方性特点, 提出了培养“现代化班组长人才”的新目标, 搭建了现代化班组长型人才的理论框架。在此现状下, 学院开设行业英语课程, 深入推进行业英语的教学研究, 将行业英语贯穿于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过程中, 不失为推动江南地方特色的高职高专英语改革的很好的出路。

1 行业英语的理论依据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Mcinfash和Strevevs首先在他们著作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了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概念, 也就是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他们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 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意味着语言教学领域对ESP研究的真正开始。而哈钦森与沃特斯 (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 1987年也给ESP重新下了定义, 他们认为ESP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 (goal-oriented) 的英语教学方式, 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的;其次, ESP教学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的基础上, 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 且以学生需求为前提[2]。另外, 他们将英语教学 (EFL) 分为通用英语 (GE) 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 两大类, 然后将专门用途英语 (ESP) 细分为商务英语 (EBE) 和科技英语 (EST) , 而EBE和EST均又分为学术英语 (EAP) 和行业英语 (EOP) [3]。

我国语言学家对ESP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但是针对行业英语的研究文献很少。而近几年来这一领域慢慢地得到我国外语界学者的高度重视。2010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对英语教程也提出了行业英语教学理念, 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此后有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研究者将行业英语 (ESP) 作为课题展开了学术研究。语言学家王守仁、王海啸 (2011) 根据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 将ESP分为学术英语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和职业英语 (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 强调要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运用[4]。其实,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语教育界对行业英语的定义没有真正的达成共识, 并且集中在ESP的理论研究, 缺少可行性的实践研究。当然专家一致认为行业英语是指学习者所从事特定的工作中需要的与其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 它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本文同样也将ESP称为行业英语, 其主要依据是2010年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珠海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行业英语课程 (ESP) 教学改革研讨会”。

2 行业英语教学实践

从1998年以来,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并呈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因此, 涉及的行业也是非常广泛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地方产业结构, 开设31个专业, 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服装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会计、市场营销、室内装潢设计、旅游管理等不同的行业与领域。其实在行业与行业之间对英语的要求差异很大。这也对行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不同的行业所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进行教材的选择,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开发满足行业岗位需要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同时,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 提高行业英语整体师资队伍, 达到最大的效度。下面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分别从以下几个环节对行业英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2.1 教材选择

随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许多英语教学部门和外语研究部门研发了各种行业英语方面的教材。而我院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岗位需求的需要以及现代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过专家与专任教师多次研究讨论之后, 选取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的新职业高职高专英语立体化系列教材《新职业英语》作为各个不同专业的试用教材。这套教材是以不同的职场活动为背景编写与设计活动, 紧扣岗位需求, 能体现“学中做, 做中学”, 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将来实际完成岗位工作能力。这套教材涉及的领域较广, 其中包括《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土建英语》、《经贸英语》、《数控专业英语》、《模具专业英语》、《酒店英语》、《会计英语》、《旅游英语》、《艺术设计英语》等多个方面教材, 能满足全院学生的需要。

2.2 课程设置

行业英语设置在大一的第二学期, 在巩固一学期基础英语的前提下开设。教学学时为每周四节, 每学期为16周, 总共64个学时。与第一学期的同样为64学时的基础英语相比, 占有了同样的比重。从课时来看, 也说明了行业英语对于培养现代班组长人才的岗位需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学生熟悉相关行业的专业词汇, 基本能独立阅读与翻译简单的专业技术资料;能阅读并书写各类英文商务信函, 签订合同;能用英语简单的进行交流与表述。同时, 学生应提高自学能力, 正确使用各类工具书和网络工具, 以拓展语言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养, 增强跨文化意识, 有助职场交流。

2.3 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指出,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5]。而行业英语更加需要体现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此方面做足功课。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以及具体实施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并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多样化, 如可以选择引导发现法、视听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多说多听,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所谓行业英语也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教学做”一体的理论。据以往教育者与行业英语教师的研究分析与实践, 认为项目导入教学模式以及范例模式的结合能够充分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项目导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 它是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始终, 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引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并作出评价,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 又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 加强合作精神的意识。另外, 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贴近各个行业的具体情景, 也有利于教师恰当地选择与设计活动来进行导入, 进行情景再现。在这些活动的实施中, 更适合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也就是通过书本所提供的或者现实生活会经常遇到的情景过程虚拟再现, 让学生切身的理解与感受教学内容, 使他们真正掌握行业流程以提高就业工作能力的一种认知方式。这种教学法, 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4 评价方式

行业英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应该与传统的基础英语学习评价有所不同。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但是应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 将形成性评价增加至60%。形成性评价要通过平时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课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出勤率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 职业处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终结性评价, 也就是期末的考核, 占整体评价的40%, 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行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等。但是为了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考试命题的内容和形式尽量避免过于单一。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 真正达到学习与检测一致化。笔试侧重考核专业基础知识、听力以及写作能力;口试侧重考核在行业背景下的英语表达能力, 使考核更加形象化, 情景化。

2.5 师资与资源

行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 因此对专任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基本英语技能, 同时需要熟悉行业专业知识。对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而言, 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团队大多数毕业于英语专业, 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是一支充满活力且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队伍, 大家不怕挑战, 愿意钻研, 喜欢走在社会的前列。但是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很多教师本身不是很了解各专业的专业知识, 缺少企业实践能力。但是这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为它反而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促进每位行业英语教师尽可能地找机会提升自己, 通过外出培训、校企合作, 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自学专业知识等多方面接触相关行业, 形成一个专业的团队, 并根据不同专业共同研究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 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达到行业英语的最佳教学效果。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学院也为教师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基本的教材, 教师用书以外, 还有配套的视频光盘, 音频MP3, 配套练习。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优秀的语言环境, 让教师充分利用电子资源, 为学生设计创造与行业相接轨的模拟实践课堂。

3 结束语

行业英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职教育改革的结果, 对于我国外语界而言, 行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也是刚刚开始,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大家在各方面不断地探究, 使行业英语的教学与实践更加完善, 教学效果更加突出。那就需要学院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教育管理者转变英语教学管理理念;教师自身不断提高自己, 紧密的与社会接轨, 获取最新知识结构;研究更新教学策略, 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训练;社会各行各业提供长期的校企合作机会。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之下, 学院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复合型、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能的专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讨论稿) [Z].2008.

[2]Hutchinson, T&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王青, 刘海燕, 陈桃秀.基于“岗位需求”的行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以“会计英语”为例[J].合肥学院院报, 2012 (7) .

[4]安晓灿, 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行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 2013 (3) .

[5]张露.浅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 .

现代班组长人才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现代班组长 课程研究

现代班组长是具有现代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最基层的管理者;是企业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质量、成本、产量指标达成的最直接的责任者;是班组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中职学校现代班组长培养指在学校期间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进行系统培养,使学生具备班组长的潜能,突出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现代班组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都会对企业生产的进度、质量、成本等造成影响。无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现代班组长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现代班组长的意义

中职学校定位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优秀的中职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理论与技能,还在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比较突出。通过调研了解,现代班组长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目标管理等职业素养和能力。在中职学校开展现代班组长的培养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人才,更多的在于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无形中具备了一种“内涵”,能更加适应企业需求与自身发展。对学校而言,通过现代班组长的培养还能在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上更有特色。

查阅厦门市有关部门报告,厦门光电产业年总产值超千亿,在技术人员及储备干部方面需求较大。而福建省中职学校有开设光电专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光电实训基地的少之又少,给笔者学校光电专业学生创造了机遇,开设现代班组长课程以及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班组长的管理理念和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指明另一个就业方向。

二、现代班组长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与支点。课程理念的确立须符合教育的宗旨与展望,理念的落实是一门课程的成功关键点。首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为理念,始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学生创造平台,开发其潜能。

其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为理念。中职学校除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重视、培养,它的成效决定着职业教育培养的“高度”,体现学生的内涵修养。

最后应以激发学生进取动机的激励教育为理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励,使学生学着自我规划,逐渐构建自己的思想,激发进取动机,从而达到激发自我、明确动机、敢于实践。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预先确定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它影响着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掌握现场管理技巧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步骤,学会对生产、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管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学会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激励组内成员的成长。培养创新、专业、问题意识等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逐渐成为具有观全局和前瞻性思想的人。

三、现代班组长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一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内容的制定以工作实际需求出发为原则,内容既贴近企业又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内容上主要基于三方面:

(1)企业需求分析。包括企业班组长现状、企业对班组长培养要求、企业对班组长需求的分析。

(2)培训机构资源分析。了解社会班组长的培训机构的环境、师资、内容、方法等。

(3)优秀班组长案例分析。了解班组长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

通过这些调研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初步形成以八个核心能力为模块,包含32个子任务(见表1)。

四、现代班组长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按照学校恢复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实施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本文描述的为校内课程实施情况。

课程实施中,不仅有学校教师参与,还邀请企业专家、优秀班组长、培训机构讲师等参与教学。中职学生缺少企业的实践经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参观、了解企业,了解班组长的职责。除系统授课还有案例分析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讲座、情景演练、头脑风暴、项目实践、经验分享等方式。每课程实施按照模块内容中的任务进行,以企业案例或问题进行引入,以研讨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贯穿,争取人人参与讨论、积极发言。授课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经验总结,提出遇到的难题,整理书写。在下一次课前进行分享、讨论,无形中让学生逐渐学会总结、表达、分享等。最后将每位学生的分享语收集装订,作为课程实施成果之一。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多方面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课程的实施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讲授,更多在于多方面的实践。

1.“生产性”实训教学中实施现代班组长课程内容

笔者学校光电专业实训基地是海峡两岸经济区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设备、场地均符合学校、企业需求,让学生感觉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在教学中将班级学生按班组划分,推行班组长管理,设定安全监督组、设备维护组、工艺监督与指导组、QC监督组、7S管理组等并进行岗位轮换。要求每日课前集中早会,课后集中总结,岗位实践过程中推行现代企业7s管理、海尔“大脚丫”模式、采用“班组长”负责制,力求做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的技能实践采用老生辅助教师、老生帮带新生的模式,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

2.社团实践活动中实施现代班组长课程的内容。

笔者学校有三十多个社团,都由教师给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与运行。特别是志愿者协会活动,该协会曾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团体,具有多个特色服务项目。每周末开展交通文明督导、敬老爱老、环保、技能服务社区、食堂督导等。为学生创造环境,搭建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敬老爱老活动是市级品牌项目,每次活动学生负责人需要主动跟社区敬老院负责人联系、沟通,这是由老一届学生带新生传承下来的。学生要学会与对方沟通、活动策划、团队协作等,无形中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实践了班组长课程内容。

交通文明督导活动是区级品牌项目,活动时学生经常要顶着烈日劝导行为不文明的人。在这种炎热天气下进行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毅力都是值得称赞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或者社团管理,多实践、多磨练,才能更好地在为人处世、沟通协调、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技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五、现代班组长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测试和记录,依据明确的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究。评价是课程结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也是培养班组长成效的一个依据。评价时要注重主体的多角度、多层面和多元性,不仅是授课教师参与评价,还应邀请学生、企业人员、培训机构讲师等参与。这样相对全面、科学。

另外,评价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长远发展,非简单停留于分数排名,针对学生差异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发现学生的长处,给予展示的机会。评价主要从课中、课后进行,以平时学生的参与表现、试卷得分、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实行量化。通过课程的评价能反馈实施过程的不足、内容的选取的适宜情况等,为今后培养班组长工作提供有利信息和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六、小结

机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 篇3

通过机电控制类课程, 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将企业纳入到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策略的制定上,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积极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课程的整合与调整。并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过程要求进行教学, 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劳动技能,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并将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等培养机电控制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确保高职教育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前提下, 以培养学生电气维修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 以课程核心技能进行单元结构划分、从整体教学设计上来符合学生职业任职资格, 职业资格标准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体系相融合。

建立企业现代班组长岗位培养和质量评估体系, 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较为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尽早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氛围,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实践中去, 通过实地的参与获得相应的技能

二、针对企业研究现代班组长培养需求

企业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高绩效团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班组长管理团队才能将企业制定的各项决策应用与落实到实处,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班组长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企业对班组长的需求而进行, 脱离企业发展需要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被企业所接受的,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机电专业现代班组长人才是一定要深入研究企业对班组长的需求。

研究企业机电一体化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体要求, 研究电气控制技术教学目标体系中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要素。

三、结合企业开展现代班组长培养计划

(一) 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岗位能力培养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中是实现人才技能与企业岗位零对接的关键, 比如电气控制技术课属于机电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对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现实分析, 及时将职业标准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首先将职业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教学体系相融合, 改变传统的以课程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而是要形成倒逼机制, 即通过对企业岗位技能的分析, 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其次将课程教学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种类进行模块化教学, 使得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岗位设置相符, 比如根据企业岗位设置的结构层次, 我们在人才培养时也要注重对职业资格标准的划分, 如图1所示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二) 知识体系有利于现代班组长培养

班组长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体系之外, 还需要懂得基本的管理知识, 因此在培养现代班组长时一定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让现代班组长的实践技能的以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组长在企业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通过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机电教研室成员根据各自特点、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 习题集及答案, 教学实习指导书, 课件, 网页制作等进行了分工, 然后按时间、进度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检查, 录制主讲教师授课录像等。课程内容切实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从岗位需求出发, 将现代班组长的能力提升训练渗透到岗位工作的行为过程中。

目前课程建设初步实现了以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地区企业实际的培养途径, 现代班组长培养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充分体现在《简单机电设备的PLC安装与调试指导书》、《机电综合实训》等自编教材中。

(三) 开发模块课程培养现代班组长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 结合课程的能力培养侧重为简单机电设备的维修能力。如修订了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将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为模块01:可编程控制器软硬件与认知, 模块02:电动机运行控制应用, 模块03:灯光及显示控制应用, 模块04:自动生产过程控制应用。课堂教学内容直接利用实验室现场设备,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专业+项目”、“专业+实验室”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实行“教、学、练、做”四位一体化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现机电专业独特人才培养优势。

课程总体设计以项目为主体, 并针对项目提出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针对任务进行任务描述和分析, 再介绍相关知识和技能, 最后开展任务实现和拓展。模块课程的设计要以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为主, 将工作与学习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技能, 做到学做相结合。而且项目的设计不能脱离市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 必然要保证项目的实效性与真实性, 以实际项目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 技能掌握情况。教学论坛方便学生课后与老师之间互动性交流与自主学习。为了在教学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构建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机电综合实训的网络平台。

四、结束语

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为地方机电控制类企业培养具有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保养等, 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摘要:基于企业需求依托课程开发, 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等, 结合学院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 培养机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课程开发,机电专业

参考文献

[1]吴江贤.运用订单教育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现代物业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 篇4

但遗憾的是, 由于物业管理企业行业规范、专业素质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了不少的物业纠纷。有一些企业在行业道德、服务理念方面较差, 服务态度不好, 导致与业主对立;有的是管理服务费收缴不到位, 资金周转捉襟见肘, 管理服务质量降低, 业主有意见;有的甚至因各种原因难于支撑而仓惶撤出, 使小区形成一个时段的管理空白点等等, 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同在本是流畅、优美的曲乐当中, 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国家早在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就明确提出了“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企业”的话题, 这既对行业是一种提醒, 也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面对行业现状, 诸类问题是急待解决的。

而物业企业班组是企业综合性的基础建设和活力的源泉。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 才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规范物业的管理, 推进企业整体的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 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 才能发掘出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企业才能稳步发展。

一、企业组织变革对班组建设与管理提出的挑战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企业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同时, 班组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快速改变中。为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班组建设与管理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走出传统的运转氛围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阶段。而面向新时代的现代企业组织变革, 尤其是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和形态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则正在改变着班组的运转条件和生态环境, 对班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新挑战。

(一) 改变了班组在企业中面对的各种关系

企业组织制度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不断调整, 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班组面对的各种关系。一方面, 从纵向关系看, 组织结构扁平化使班组面对的上下隶属层级关系减少、平等互动关系增多, 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逐渐被弱化。班组在获得较大、较多授权的同时, 自主性、独立性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 从横向关系看, 企业内部联系网络化, 大大扩展了班组的联系空间, 延伸了班组的关系边界, 使班组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得到加强, 班组能够突破内部的部门界限或边界, 自由传播信息和交流知识, 克服传统职能型组织 (M型组织) 的权力和等级层次障碍。班组关系的丰富化、扩大化为班组工作的丰富化创造了条件。此外, 随着班组工作、流程或任务要求的变动性越来越多, 班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互助关系也越来越频繁与复杂。

(二) 改变了班组在企业中的运行方式

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管理重心下移, 倡导团队式的组织形式。即从传统的垂直式、职能式的管理结构, 向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管理结构发展, 这就促成了班组运行团队化的趋势。在团队中, 并不特别强调权力, 而是要求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 倡导以“自我承诺”来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组织运行柔性化则拓展了班组运行的边界, 要求班组能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一成不变的例行工作减少, 开放自主的动态工作增多。自我需要、不断学习与帮助别人学习的必要性增加, 使班组与个人两者表现的重要性, 越来越趋向相同比重, 缺一不可。组织联系网络化在促使班组运行具有稳定性的同时, 也通过组织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增加和丰富班组的运行方式、合作路径和管理手段, 从而使班组运转更灵活, 反应更快捷。有利于在班组内部把个人的工作偏好与班组的工作要求搭配, 实现班组成员的优势互补。企业组织形态虚拟化更是意味着对班组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的重新定义。当然, 这一方面目前还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三) 改变了班组及班组成员的角色

与关系的变化密切联系的是角色的变化。随着企业组织中的级别关系越来越模糊, 无论是从企业中的班组角度来看, 还是从班组内部层面来看, 上、下级角色都在发生改变。从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看, 班组在传统职能重要性下降的同时, 被赋予一些新的职能, 由此也引起班组地位的改变, 班组自主性、独立性在逐渐增强。就班组长而言, 他们不再是上情下达者和发号施令者, 正逐渐向教练、顾问、推动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等角色转变。同时, 他们的管理压力也相应降低。而强调以人为本的组织原则使员工在企业和班组中的地位上升, 要求实行宽松式管理而不是等级制的管理。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利、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广阔的行为空间, 也对其素质、技能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 员工有权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完成任务, 不再需要等待来自于上级的指令。知识型员工的个性成长和职业生涯受到重视。组织变革的过程强调团队合作, 从组织层面提高了员工在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 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越来越高, 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显然, 员工在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下与在被动服从的情绪中所创造的业绩有着天壤之别。

二、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班组是企业中最基层的组织, 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只有搞好班组建设, 加强基层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才有可靠的基础。班组建设是提高物业基础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各项管理的基本对象和实施目标大部分在班组, 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要靠班组来贯彻, 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 要靠班组来落实。无论企业的组织机构如何, 无论有多少管理层次, 都离不开班组。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组的建设与管理。

(一) 抓认识, 摆正班组建设与管理的位置

要抓好班组建设就必须提高对加强班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加强班组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班组建设, 才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把班组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内进行宣传, 要让班组的领导和成员认识到: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 是企业全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班组工作扎扎实实, 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只有班组具有勃勃生机的活力,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抓基础, 完善班组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 建立健全班组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条例》, 明确班组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组织领导、班组设置原则及其基本任务和要求, 统一规范班组长任职的基本条件及其选配程序、学习型班组评选程序、班组建设费用和奖励等内容。

其次, 进一步规范班组建设的管理。明确班组需要建立的各项专业管理制度求;班组达标评价标准、评定及申报序;班组软硬件设施配备标准;班组设经费、奖励标准及开支渠道等。明确地把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培训确定为班组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班组记录, 规定原则上班组记录设置三本账, 即班组工作日志 (含生、安全、质量、设备等) , 班委会议记录 (含政治学习、民主管理等) , 班务公开记录 (含经济责任制考核等) 。

(三) 抓关键, 培养提高班组长素质

加强班长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班长综合素质, 是加强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俗话说“兵强强一个, 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班长是班组的领导者, 是班组的将领, 只有加强班长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班长素质, 使班长成为强将, 才能使班组成员成为精兵,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 团结协作, 产生“1+1>2”的效应, 使班组这个企业的组成细胞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最终使企业的肌体充满生机。具体来说, 应做好以下三点:

1) 选好班长, 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到班长职务上。这是班长队伍建设的基础, 直接决定着班长队伍素质起点高低。为此, 公司首先应当确定恰当的班长选拔条件, 作为选拔班长的依据。公司应该根据班组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责, 并结合公司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实际情况而确定, 并且今后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调整。同时, 为使班长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利于班长开展各项工作, 带领班组完成各项任务, 班长的产生方式最好采取民主选举产生的方式。

2) 坚持班长任期评价考核制度。这是加强班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持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班长管理的积极性。为了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 对班长的评价与考核必须公正、全面, 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方面的, 即应包括班组成员、车间领导, 又应包括公司总部相关职能部室。

(四) 岗位练兵, 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是物业企业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物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是不断提高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创建了新的载体和平台。要真正用岗位大练兵的成效来树立良好形象, 提高整体素质, 推动各项服务工作的发展, 就要把岗位大练兵工作融入到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和服务群众中去, 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到, 通过大练兵物业服务队伍的形象和作用有了大转变, 各项工作水平有了大提高。

比如可以通过岗位练兵切实提高维修人员的服务技能, 先后组织维修人员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聘请公司技术发展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课培训, 充分发挥机关事务处有经验的老班长、老师傅的专业特长进行帮教, 精选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见突发性问题进行钻研和模拟训练, 以提高维修人员快速反应能力。

(五) 班组建设中引入精细化管理

服务的精细化主要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它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 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 这样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 精细是过程, 精品是成绩。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意识, 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 使精细化成为每个员工的习惯。精细化管理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认真做能把事情做好, 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虽然一些工作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来执行 (如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 但更多的是大量繁琐的现场管理工作, 如清洁绿化、停车场管理、秩序维护员管理、有偿服务等。这些需要每天重复、容易使人因厌倦而产生惰性的工作看似很简单, 但如果控制不严, 就会有人偷工减料, 就会引致客户的投诉。物业管理的难度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做好繁琐的事情。如何使员工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负责的工作态度, 如何监督他们如实履行工作职责并提高工作效率, 是高级管理人员时刻铭记在心的事情。那么, 通过何种手段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强调并重视细节, 详细规范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 在目前人工成本高涨的情况下, 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 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 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

三、小结

综上所述, 物业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 班组就会充满生机, 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 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 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管理就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 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班组建设的紧迫感, 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参考文献

[1]应寿康.班组建设中的班组长角色[M].四川有色金属, 2009.

试论现代电网企业的班组建设 篇5

1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力

班组是企业劳动分工中最小劳动集体, 是一切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有关资料表明, 90%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班组, 而大多数不安全因素又都存在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现场。班组是企业最基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组织单元,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 是完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基本单位。一个企业班组建设的水平, 反映的是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班组的工作状态和业绩, 反映的是这个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2 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班组长是企业的最基层的领导, 在班组的管理中起着一个“微型厂长”的职能。尤其在安全生产中, 既是指挥员, 又是战斗员。他们既有职又有责, 又有权有利, 他们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班组长是班组的细胞核。

班组长是班组建设的组织者。班组是生产经营成果和造就培养人才的阵地, 班组长既是生产经营的指挥者, 又是组织建设员工队伍、培养造就人才的具体组织者。对班员开展, 进行思想、信念、道德、纪律、法制等教育, 带出一支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需要班组长来组织实施。

3 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对班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网公司提出构建“三集五大”体系, 是解决制约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 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型电网企业运营体系, 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变革;是深化“两个转变”,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必然要求。班组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基层组织。电网企业围绕安全生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人财物集约化管理、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 大力推进班组建设管理创新。

将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优秀团队;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员工培育成为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劳动者。

4 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加强班组建设是一项事关企业科学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通过“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 全面推动管理标准贯彻落实, 加快形成公司班组建设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对于强化企业管理, 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1 领导重视班组建设

近年来, 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把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 落实岗位责任制, 推动班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取得和积累了搞好班组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但目前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班组建设管理工作责任仍然艰巨。首先应加强对班组建设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加大班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其次, 要加大对班组建设工作的投入, 开展一些适宜班组现状的、提高班组长和班员素质的各类培训、教育活动;最后各级领导要深入班组, 联系班组, 要重视和关心班组一线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4.2 选好班组建设的组织者

班组长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班组长自身的素养如何, 将决定整个班组工作的绩效。对班组长的素养要求, 不仅是在学历、技能上, 更应是在管理上。电网及公司的快速发展, 客观上要求班组长具有管理素质、创新素质, 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班组管理的新方法。因此, 对班组长应提出以下素养要求:一是较高的政治素质, 二是班组长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要有创新精神,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四是要有较高的管理能力;五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班组遇到难活、重活、累活, 班组长都要亲临第一线指导带头干, 没有好的体质显然不行;六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班组长的文化水平既要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又要考虑技术进步, 公司发展的需要。

4.3 抓好班组成员思想教育工作

一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端正价值追求。公司员工要把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作为自已人生的价值追求。企业与国家共命运, 个人与企业共荣辱。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二要要明确班组建设的重要性。要使员工懂得, 班组是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基础单元, 班组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 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

4.4 强化班组的培训力度

班组不仅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基础单元, 也是培训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它既担负着完成生产经营的任务, 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能。班组要发挥好培养人才的职能, 首先, 必须搞好班组员工的文化技术学习;其次, 要立足于岗位培训、现场培训、适时开展专题培训;第三, 加大培训工作的考核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设施和现代化的培训手段, 提高培训效率, 强化培训效果。

4.5 促进班组企业文化建设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班组规章制度, 要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网企业精神, 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 打造和传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班组文化, 以文化凝聚人心,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员工将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自觉投入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 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 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切实加强公司基础管理工作, 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电网提出要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 首先班组要创一流, 班组建设水平上去了, 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班组建设管理工作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夯实班组管理基础, 才能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最终实现公司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 巩固“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成果, 促进公司全面进步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涂高发, 王春华.优秀班组长管理工具箱[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8

[2]夏晓凌.现代班组建设新说[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

现代班组长人才 篇6

同时,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调动班员积极性,对提升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强大的作用,在多年的标杆班组建设经验中,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文关怀的班组文化建设,构建短信互动平台。

1 基于量化评价的班组培训

将培训项目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兼顾基层生产班组培训常态化、层次化、差异化、精英化的特点以及班组培训方式,利用量化数值对班组培训成效进行评价,不断提升班组培训的技术水平,促进现代化班组的建设。

1.1 班组培训特点

根据班组培训提高全员技能素质的要求,以“全员参与、全面提升”为目标,在各层面、各领域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得班组培训具有了常态化、层次化、差异化、精英化的特点。

1)常态化。培训作为班组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员普及,树立“不在工作就在培训中”的常态思想,体现了班组培训常态化的特点。

2)层次化。由于岗位不同,技能不同,所评定的能级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培训时要分层分级,切合员工的技能实际和岗位要求,体现了班组培训层次化的特点。

3)差异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处于同一水平、同一层次的员工,因工作环境、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先后差异,应根据班组人员结构层次制定差异化培训计划,比如通过技术问答、现场演练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际成效,体现了班组培训差异化的特点。

4)精英化。员工技能水平的不同,通过劳模示范、名师授课、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彰显榜样的力量,突显出岗位能手、技术精英,体现了班组培训精英化的特点。

1.2 班组培训方式

将参与培训的人、财、物通过一定的模式组织起来,提升投入成效比,将理论学习与多方实践相结合,达到协同最大化。

1)培训寓于工作。加强培训管理,落实责任,对班组成员严格要求,有工作任务就有培训,根据年、月、周计划,制定有成效的作业方案,注重细节,现场演练,技术比拼,着重于操作技能和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培训实际成效。

2)劳动技能竞赛。以赛促培,技能比赛尽可能地全员参与、基层选拔、层层比武、获胜重奖,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达到了技能培训的目的。

3)先进经验交流学习。通过影像、书刊、报告会、网络大学等多种途径,学习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总结创新。

4)建设技术交流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大学相关模块和专题,建设技术型、专业化的培训平台,促进先进技术、生产经验的大范围传播及交流,提高将技术转化生产力的效率。

1.3 班组培训评价

1)建立培训项目需求库。所需求培训项目一是来源于具有指导性的工种和岗位技能所需的培训项目,可由公司层面研讨后下发。二是来源于基层生产班组,每人都提出共性和个性的培训需求项目,汇总后排列选举出一定数量的培训项目,按性质分类[3]。

2)培训项目评价量化。对于每一个培训项目从培训项目选型、培训实施难易程度、培训效果这三大方面进行指标的筛选,包括了培训的重要性(需求性、必要性、时效性),培训项目所需资金(人机料准备、聘请培训师、培训现场安排)、培训周期(课时)、培训对其他工作的影响,培训预期效果、培训实际成效、培训记录、培训促就的成果(培训感想、报道、技术总结、专业论文、专利)等细化的指标。各指标评分值可采用百分制评分、优良中差等级、加权平均等形式,或交叉综合采用,并拟定非数值化描述对应一定的数值。

2 基于人文关怀的班组文化建设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能极大地提高班员的积极性,形成一股更强的合力,提升全员的生产战斗力,更有利于现代化班组建设的开展[4]。

在重要节假日、单位重大事项(比如可提前预知的重要检查、重大比赛)、平日的温馨问候等方面往往提示不足,有时导致一部分员工,特别是基层生产员工对企业动态了解少甚至不知道,这样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实处建设和班组传播。同时,在使用企业门户系统办公时,由于基层工作任务量大经常下现场,出差、在外培训等特殊时期时,往往导致协同办公文件处理不及时,影响信息系统使用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短信互动平台。

2.1 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短信互动平台

1)重要节假日的问候。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对女职工以及男职工配偶发个温馨问候的关怀短信;在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发个节日问候短信,特别对坚守岗位的职工给予鼓励和问候。

2)单位重大事项的短信提示。比如可提前预知的重要检查、重大比赛,给单位相关职工发个提示短信,让职工了解企业重要事项,关注上级检查,关注为企业增光的比赛进程。

3)平常工作中的温馨问候。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基层生产人员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也比较枯燥,发个温馨问候的短信或小笑话等,都有利于调节气氛,更充分感受班组文化的关怀魅力。

4)协同办公文件超期短信提醒。对未处理的协同办公文件在快要超期时,给相关人员发个超期短信工作提醒,让相关人员尽快办理,以免影响信息系统使用指标。

3 结论

加强电力企业现代班组建设,才能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方式的改变,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从日常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本文从班组培训和班组文化两方面提出建议,对促进电力企业现代班组建设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建立丰富的培训项目需求库和构建短信互动平台软硬件设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宣传手册[R],2012,5.

[2]李鸣青.关于电力检修班组创新现场培训形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3]国家电网公司.Q/GDW232.14—2008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2.

现代班组长人才 篇7

当前, 在党的十八大路线指引下, 国有企业的改革向纵深发展。机制改革、产业结构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经营模式创新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摆在国有企业的面前。在这样的形势下, 国有企业的班组同样面临着亟待提高班建水平的机遇与挑战。近十几年来, 电力企业的班组建设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公司化改革同步, 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将现代化管理引入班组建设, 使班组建设纳入到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QC小组课题活动在企业基层班组开花结果就是最生动的事例。电力企业普遍实行了班组建设考评与现代化管理挂钩的措施, QC小组活动已经成为班组建设和推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常态化活动。纵观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的历程, 认真分析QC小组活动的现状, 与目前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课题要求相对照, 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QC小组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主要表现在为应付班组建设检查考评而开展QC小组课题活动, 所以存在课题活动不真实的现象。二是QC基础知识运用水平停滞不前, 主要表现在涉及班组生产活动、现场管理活动各个领域的课题, 对QC工具的运用大多尚仅止步于“两图一表”上。三是在班组QC小组活动中, 企业领导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够。四是成果价值较高的课题辐射效应低, 推广应用渠道不畅。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班组的QC小组活动能够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 必须将班组QC小组活动植根于国企深化改革的沃土, 在运用QC基础知识和QC统计技术方面创新再创新, 在班组建设和现代化管理中蹚出一条新路。

二、QC小组活动在班组现代化管理中所处的地位

回顾全世界全面质量管理的历史, 最初在二战 (20世纪40年代) 由美国军界创立的质量统计技术, 开创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先河;继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日开始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 随即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这样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其重要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我国全面开展TQM管理近30年的历程,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企业的基层班组把QC小组活动作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段, 取得了数以千百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这些成果的取得, 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 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现在, 我国电力企业的班组QC小组活动水平已经很高, QC课题的类型已经从四个拓展到五个, “现场型”已经不再一枝独秀, 许多“管理型”、“创新型”课题的脱颖而出, 为班组QC小组活动增色不少。

三、把QC小组活动作为班组推行现代化管理的秘笈宝典

怎样才能把QC小组活动作为班组推行现代化管理的一把钥匙呢?怎样才能凸显QC小组活动在班组推行现代化管理中占据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呢?理解这些问题应该从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理论入手。我们知道, 学习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有一个基本原则:“始于教育, 终于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 常学常新, 在坚持中求巩固, 在创新中求提高。分析目前QC小组活动存在的薄弱点,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这些问题。第一, 破除形式主义藩篱。有一部分班组迫于应付检查而被动开展所谓的QC课题活动, 导致作假、编造、倒套现象, 是非常令人鄙夷的行为。这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必须彻底破除。形式主义现象出在班组, 根子却在企业领导。企业领导对班组存在的形式主义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 才使班组的QC小组活动形式主义得以存在, 所以没有理由不向企业领导问责。只要领导的认识问题解决了, 才能正确引导班组破除形式主义藩篱, 将班组的QC小组活动引向正规。第二, QC小组课题活动在应用QC工具方面止步不前的现象, 说明了班组在学习和应用方面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QC工具为我们在班组的生产活动、管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软资源”。可是, 班组的大多数QC课题活动, 仅局限于“两图一表”的应用上, 至于涉及到班组现场管理的诸多方面的课题, 就恐怕难以适用。所以, 期望在班组的QC小组课题成果中有更大的作为, 就应当在QC工具、QC方法的应用上狠下工夫, 有大的突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 切实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 特别是把“领导的作用”和“激励”两个薄弱点加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班组工人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性之所以不能持久, 其源盖出于领导重视支持不够。有些企业领导目光短视, 总是把企业方针和深化改革与班组的QC小组活动割裂开来, 从而导致因“小”失大、从源头上阻塞改革发展进程的后果。我们呼吁这些领导要认真转变作风, 转变认识, 深入基层班组, 体察下情, 走完“最后一公里”, 把欢迎、支持班组的QC小组活动落在实处, 让班组的QC小组活动有政策上的保证, 班组的现代化管理就会如鱼得水, 从而给国企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注入活力。第四, 在行业内积极推广优秀QC成果,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电力企业广大基层班组在二十多年的QC小组活动进程中, 涌现出许多技术含量极高、管理创新领先的优秀QC成果。这些成果不能一花独开, 任其自生自灭, 而是要有推广应用的渠道, 运用法律保护的手段, 鼓励其申报专利, 充分体现成果的价值。

结语

QC小组活动是班组推行现代化管理的秘笈宝典, 它在电力企业班组建设中占据的地位不容忽视, 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 将其融入国企深化改革之中, 紧密结合所在企业、所在班组和不同专业的实际, 积极推广应用QC知识和QC工具, 使电力企业班组的QC小组活动成为推行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性品牌, 把班组建设和QC小组活动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速测方法下一篇:受托责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