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实验

2024-09-01

地学实验(通用9篇)

地学实验 篇1

摘要:将传统地学类学科中的晶体光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以及宝玉石鉴定等课程中的单目偏光显微镜, 升级换代为数码偏光互动显微系统。该系统把现代显微光学、计算机图像、网络及软件系统集成于现代地学教学中, 能在共享镜下清晰显微图像的同时, 进行语音互动交流, 并且还能实现镜下图像实时存储及远程互动教学等功能。这种互动实验新模式, 使地学实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教学效果及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为实验教改、科研及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关键词:数码偏光显微互动,地学类学科,实验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

晶体光学与矿物岩石学是地学类专业 (资源勘查、地质学等专业) 学生最早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课程不但理论课时高, 还有大量的实验课时配套, 基本要求是每位学生都会用偏光显微镜, 对岩矿标本进行微观形貌分析;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矿物晶体及岩石薄片的结构组成、形态特征,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为后续《构造地质学》等专业课学习打基础。

地学专业的矿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设备是偏光显微镜, 但由于传统显微镜设计是单人单镜单筒观察, 上课过程中, 每位学生一台, 教师也只能一对一指导, 在目前大班教学过程中, 师生单独互动交流效率低, 实验教学效果较差;随着数码偏光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引进, 矿岩实验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厦门麦克奥迪公司提供的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的建成, 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及经验反馈, 教学过程发生改变, 整体效果良好, 师生广泛认可, 且该实验室因此成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下属分室。

一、数码偏光显微互动实验平台简介

本套教学平台由40台学生用数码偏光显微镜与HP电脑配套联机、1台教师用数码偏光显微镜、MOTICDIGITAL LAB软件、MOTICVOICE语音系统、MULTI-PIC图像分析、NEC多媒体高清投影、思科48口交换机等软硬件系统配套构成 (见图1) 。在做晶体光学与矿物岩石学 (晶体光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 实验课堂上, 任课教师可在教师工作站上实时观察在座学生的镜下图像, 而不必像传统教学中走到学生显微镜前指导, 这样教师可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问题, 并及时通过电脑屏幕控制和语音指导学生改正。学生也可在座位上主动提问请求教师帮助。偏光显微镜通过三目头高清CCD, 把薄片微观图像信号输出到电脑显示器及NEC高清投影仪上,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对所有学生进行图像分析和解释讨论, 同时还能进行图像处理、实时录像, 进而作定量分析与资料备份[1]。

二、数码偏光显微互动实验室特色及地学应用

该实验室系统能把实验图像、影像、声音、视频等教学媒体方式合为一体, 从根本转变了传统地质学实验教学模式, 使地学类实验教学特色更鲜明, 实验更高效, 形式更有新意, 传统学科也与时代结合, 展现新的气象。

1.数码偏光显微镜系统。数码偏光显微镜是模块化、集成化的现代偏光显微镜, 其操作使用更方便, 图像显示更清晰精准, 色彩更逼真, 还能通过高清数码CCD摄像实时转换为数字切片及传输至教师端互动, 学生能在配套电脑上实时观察描述所见镜下薄片, 还可同时作分析测量, 使图像生动形象,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数码偏光显微互动实验室配有一台教师用数码偏光显微镜及配套HP工作站和40台学生用偏光数码显微镜及40台配套电脑及软件。通过专业MOTIC图形显卡来保障高品质图像输出。Motic Live Imaging Module来实现镜头相片的合并、切换, 教师机总共可接入64路画面, 最多可支持64台显微镜下画面的同时显示。所有的控制指令和图像数据都通过Motic DIGILABⅡ教师端来传输。教师工作站通过思科交换机控制学生端DIGILABⅡ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实现不同类型显微镜画面的显示。采用MOT-IC DIGILABⅡ软件的图像色彩、对比度、数量、尺寸测量等功能对镜下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在地学类实验中, 因每一块矿岩薄片标本普遍具有的差异性和唯一性, 通过此套系统的使用, 让每位同学在一次实验课程中可观察学习的矿岩薄片标本都不再局限于手边的几块, 外加教师显微镜调用示范演示系统, 可通过全体示范在每个显示屏和大屏幕上指出任意一台显微镜中的任意位置图像, 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看到任何一台显微镜下的画面, 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学习与交流。

3.实时语音互动系统。教师机与学生机都配备高清呼叫应答系统, 可进行全体示范、师生对讲、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等模式的交流对讲, 教师既能全体示范演示, 也可单独“一对一”个别辅导, 还可分组讨论, 从而加强师生互动, 达到高效率“点到面”的教学模式[2], 抓住“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改变以往那种实验课教师来回奔波于各学生之间, 而且还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示范的实验场景,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调动,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效率。

4.配套MOTIC软件图像处理系统。这套系统是麦克奥迪独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系统, 除了具有基本的捕捉图像、摄像和各组分测量分析功能外, 还能对多目标分割、过滤及自动化的捕捉、计数、曝光和白平衡功能, 使画面鲜艳逼真, 教师端还能下发作业, 同时学生端也可网络提交实验报告。因此在教学质量控制上主要用于实验考核, 学生在观察分辨镜下影像后将图像拍摄并素描下来, 在自己的配套电脑上用MOTIC专业镜下分析软件处理, 做出专业解释、得出分析结论然后提交实验报告, 上传提交到教师工作站的作业文件夹下, 同时教师还可进行网上随堂考核, 实时批阅报告, 改变传统纸质考核及素描作业方式, 极大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三、在地学实验中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不足之处

在采用数码偏光显微互动系统这种全新教学法过程中, 仍然发现一些问题, 还需和MOTIC公司的工程师不断深入沟通交流, 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从互动系统来看, 数码显微镜的图像虽已采用高分辨率摄像, 但由于网络及信号传输的原因出现颜色部分失真, 色彩不丰富, 摄像头像素偏低, 实时教学中出现滞后拖尾现象, 尤其是学生机, 因为是通过网络连接教师主机, 再投影到大屏幕, 导致图像边缘不够清晰, 在观察典型矿物的“突起程度”、“贝克线”及“干涉色”过程中因网络滞后及色差造成不同镜下图像切换速度较慢, 色彩还原不够真实。根据实际情况, 40人左右一个班, 实验室按1∶1配备学生机,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从教师角度看, 需转变原有观念, 充分利用数码和互动系统的优势, 开展全新教学大纲及课程设计, 让教学过程互动起来, 通过数字资源上传教学工作站及实验教学中心网站, 开发新实验项目, 开设对应精品课程, 顺应网络化趋势, 创造多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 以技能为基础, 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3.以学生角度来看, 通过电脑及高精观测仪器应用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课前实验内容的预习, 上实验课时现象观察与分析结合, 对照岩矿特征加强记忆, 以视域图像记忆方式, 其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大大加强。

4.从管理角度分析, 该套系统需配备专职实验员管理, 课前课后必须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接, 实验过程中巡回指导, 发现系统问题及时解决, 以确保实验课程正常开展, 保障教学秩序。在管理体制上做到面向全校师生、面向校外人士、面向科研全开放式运行。

数码偏光互动显微镜系统的推广使用, 是地学实验教学的新手段, 有利于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远程教学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能使地学实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促进实验课教改的不断深入。通过类似系统的推广, 地学类实验课一定会展现出更现代、更实用、更具特色的现代科学前景。

参考文献

[1]倪晶晶, 应志国, 姚伟, 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13 (7) :56-57.

[2]郑胜林, 潘保昌, 徐杜, 等.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 2004, (1) :80-81.

[3]王竹林, 刘曙东.数码显微互动与遗传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7, 5 (3) :96-98.

[4]岳丽玲, 郑立红, 陈萍, 等.信息技术与医学遗传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 (6) :127-128.

[5]周艳梅, 卓煜娅.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应用于组织学实验中的体会[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2 (9) :943-945.

[6]徐辉, 郭慕依.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介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 (4) :411-412.

[7]毕建杰, 叶宝兴, 王建华, 等.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 2008, (2) :89-90.

[8]刘长虹, 艾云龙, 邓克明.基于多媒体显微互动系统的金相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5) :89-91.

[9]林霞.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16 (3) :75-76.

地学实验 篇2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鱼定位观测研究法 实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第三环境问题。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出,地球大气层顶垂直太阳光束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1373 行星:类地,巨行星,远日行星。轨道:共面近园,同向

物质质量:物质质量是作为资源物质有用性的炽标,其主要依据物质的有效性和含量。

人类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有意识的:为了自身生存发展,从事的利用和改造区域环境的活动。无意识的: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恶化现象。

四种方式:改变区域环境的物质组成,系统结构,物质能量过程,人为释放能量。

不利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

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那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呗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或是社会生产力避居的必要条件和场所。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并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与危害的各种自然变异过程和事件。③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区域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群生产和生活的适宜程度,故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全方位持续性的影响。

大气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云量,大气能见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即太阳直接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之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辐射即散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向下的部分。

热量带:热带,年均温高于20,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两个多年冰冻区。

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与公转所致。气温的日变化:通常一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而是在午后二时前后,这事因为空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热量由地面传给大气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气温最低值不在午夜,而在日出前后。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在大陆上出现在7月,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气温最低值在大路上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气温年较差大小与地理纬度,地表性质,地形等因素有关。

大气运动:①气压梯度力:因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便产生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是气压梯度力。②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的叫速度分别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作用力,这就是科里奥利力或地转偏向力。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大气环流:①行星风系:由于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存在巨大的热力差异,在赤道地区近地层就形成了气压梯度力,这样在此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气流大规模运动就形成了4个不同的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同时还行程了3个风带,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②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的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盛兴风。③局地环流:水陆风,山谷风,梵风,龙卷。

蒸发及其影响因素:液态水吸热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1蒸发面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风,蒸发面的性质。凝结及其条件:水由气态放热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成为凝结。一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二是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与霜: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结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如果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水珠,这就是露,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冰晶,这就是霜。降水类型:①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②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山地阻碍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③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块相接触,暖湿气流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云雨。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的雨和融化后的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降水量(mm/d)。

天气: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某一条件下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指某地区平均大气状况,是该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包括该地区经常出现的正常天气状况和特殊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且能够吸收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的气体呗称为温室气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其正常本底值且持续的时间足以对人体,其它生物及材料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危害,这时的大气状况就称之为大气污染,或称为空气污染。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①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温度层结即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②风和湍流:输送作用和冲淡稀释作用。③地理因素:包括地形与地物,山谷风,海陆风及局部地区的水陆风,植物群落类型,人工建筑群及城市热岛环流。

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店面的物质组成及其性质。②改变了区域大气化学组成。③改变了城市气候的热状况。“五岛效应”:热岛,浑浊岛,干湿岛,静风岛,劣质岛。

按优势阴离子天然水划分为: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类。优势阳离子:钙质、镁质、钠质。每组按粒子之间当量定理比例关系划为:弱矿化水(总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总

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SO4和HCO3总量小于Ca和Mg.或者cl大于na)、酸性水分(缺少hco3).水分循环:内因:水的相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能与地心引力。水分循环的资源环境意义:1.缓解地表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2.是地球环境系统中营养循环的传递带3.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水利和水资源4.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机制。5.是自然地理过程主要组成部分6.矿产资源形成的依赖。流域:河流或湖泊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和地下集水区。河流:陆地表面经常和间歇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是汇集和输送水量及含于水中的泥沙、盐类、有机物质进入海洋湖泊的主要通道。河流水情要素:水位(河流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流速(河流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水断面的水量)、洪水和枯水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1.降水特性的影响2.流域地形坡度的影响3.流域形状的影响4.水利条件的影响。

湖泊的作用:1.拦蓄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压力2.可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时间,发挥调蓄作用3.调节和缓解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幅度,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冰冻圈: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14℃,并且地表有以固态水,多年冻土或苔原植被组成的区域。

丰度:从全球范围看,某一圈层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整体丰度和全球丰度

矿物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相对密度、磁性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变质岩岩层:两个平面的和近于平面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的空间方位(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岩层产状要素: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几何要素:断层本身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岩石圈形态:1.构造地貌:在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形成的地貌2.地貌外营力:外营力:由于太阳辐射、重力和日月引力等作用通过大气、水体、生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营力(按作用方式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沉积和堆积。按性质分:流水作用、冰川、波浪、风沙、地下水潜蚀和寒冻)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河漫滩:洪水时期为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的谷底部分。冻融作用: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的过程。

岩石圈地貌变化驱动力:自然地貌内动力、自然地貌外动力、认人为作用的第三地貌动力。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特征:1.随社会发展急剧增强、增加指数与人口增长指数基本一致2.人类活动与地貌关系具有以下法则:全球性、区域性的自然地貌制约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改变或者影响局地性、微域性的地貌演化3.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通常在空间上呈现不连续点状、条带状、面片状分布。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按作用方式分:1.清除森林2.草场过度放牧3.农业耕作灌溉4.采矿5.修筑公路和铁路6.城市建设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圈是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相互作用的交叉带上,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联系各环境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二是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因而土壤既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土壤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

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用 表示。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将化学元素划归为:太阳元素(氢和氦)、亲气元素、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五组。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组织,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灌丛、草类、苔藓、地衣和藻类的躯体都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残体。土壤空气来源于近地大气层经过土壤微生物的改造,即土壤微生物生物呼吸过程及有机质分解过程均要消耗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土壤空气成分取决于土壤有效孔隙度、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气体交换速率。土壤与近地大气之间的氧气、二氧化碳扩散过程称土壤呼吸作用。野外土壤热量状况决定于下面四个因素:①土壤所吸收的净热量②使土壤温度产生一定幅度变化所需的热量③土壤中水分相态转化及其扩散过程所需的热量④伴随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这构成了土壤的能量系统。

土壤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热、土壤物质转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以及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所施加的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是土壤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土壤质地不仅是土壤分类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物质迁移转化及土壤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环境研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改良、土建工程和区域水分循环过程等的研究重要内容。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建立在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之处主要在于它依据单个土体本身所具有的诊断层和诊

断特性进行土壤类别的鉴定,通常称该给深度范围内的垂直切面为控制层段。

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五界分类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六种形式:①互助②互惠互生③共栖④竞争⑤捕食⑥寄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共同内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非生物环境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都能以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

当今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其评价指标可以归为:①大规模农业生产导致了陆地生物资源的单一化②人类活动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多种生物种群的生存受到威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或移地保护、离体保护3种。

智慧圈:生物圈中受人类智力活动影响强烈的部分。

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空间,即人类离不开生存环境,而人类又不像动物那样单纯地适应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是在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又给环境以巨大的反作用。环境既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事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人类既是环境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是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生产方式,它采用生产全过程削减废弃物,达到资源优化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农业清洁生产和工业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的特征 2.整体性和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和价值型4.公益性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鱼定位观测研究法 实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第三环境问题。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出,地球大气层顶垂直太阳光束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1373 行星:类地,巨行星,远日行星。轨道:共面近园,同向

物质质量:物质质量是作为资源物质有用性的炽标,其主要依据物质的有效性和含量。

人类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有意识的:为了自身生存发展,从事的利用和改造区域环境的活动。无意识的: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恶化现象。

四种方式:改变区域环境的物质组成,系统结构,物质能量过程,人为释放能量。

不利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

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那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呗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或是社会生产力避居的必要条件和场所。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并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与危害的各种自然变异过程和事件。③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区域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群生产和生活的适宜程度,故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全方位持续性的影响。

大气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云量,大气能见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即太阳直接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之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辐射即散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向下的部分。

热量带:热带,年均温高于20,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两个多年冰冻区。

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与公转所致。气温的日变化:通常一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而是在午后二时前后,这事因为空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热量由地面传给大气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气温最低值不在午夜,而在日出前后。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在大陆上出现在7月,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气温最低值在大路上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气温年较差大小与地理纬度,地表性质,地形等因素有关。

大气运动:①气压梯度力:因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便产生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是气压梯度力。②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的叫速度分别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作用力,这就是科里奥利力或地转偏向力。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大气环流:①行星风系:由于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存在巨大的热力差异,在赤道地区近地层就形成了气压梯度力,这样在此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气流大规模运动就形成了4个不同的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同时还行程了3个风带,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②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的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盛兴风。③局地环流:水陆风,山谷风,梵风,龙卷。

蒸发及其影响因素:液态水吸热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1蒸发面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风,蒸发面的性质。凝结及其条件:水由气态放热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成为凝结。一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二是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与霜: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结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如果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水珠,这就是露,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冰晶,这就是霜。降水类型:①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②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山地阻碍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③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块相接触,暖湿气流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云雨。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的雨和融化后的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降水量(mm/d)。

天气: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某一条件下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指某地区平均大气状况,是该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包括该地区经常出现的正常天气状况和特殊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且能够吸收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的气体呗称为温室气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其正常本底值且持续的时间足以对人体,其它生物及材料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危害,这时的大气状况就称之为大气污染,或称为空气污染。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①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温度层结即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②风和湍流:输送作用和冲淡稀释作用。③地理因素:包括地形与地物,山谷风,海陆风及局部地区的水陆风,植物群落类型,人工建筑群及城市热岛环流。

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店面的物质组成及其性质。②改变了区域大气化学组成。③改变了城市气候的热状况。“五岛效应”:热岛,浑浊岛,干湿岛,静风岛,劣质岛。

按优势阴离子天然水划分为: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类。优势阳离子:钙质、镁质、钠质。每组按粒子之间当量定理比例关系划为:弱矿化水(总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总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SO4和HCO3总量小于Ca和Mg.或者cl大于na)、酸性水分(缺少hco3).水分循环:内因:水的相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能与地心引力。水分循环的资源环境意义:1.缓解地表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2.是地球环境系统中营养循环的传递带3.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水利和水资源4.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机制。5.是自然地理过程主要组成部分6.矿产资源形成的依赖。流域:河流或湖泊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和地下集水区。河流:陆地表面经常和间歇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是汇集和输送水量及含于水中的泥沙、盐类、有机物质进入海洋湖泊的主要通道。河流水情要素:水位(河流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流速(河流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水断面的水量)、洪水和枯水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1.降水特性的影响2.流域地形坡度的影响3.流域形状的影响4.水利条件的影响。

湖泊的作用:1.拦蓄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压力2.可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时间,发挥调蓄作用3.调节和缓解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幅度,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冰冻圈: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14℃,并且地表有以固态水,多年冻土或苔原植被组成的区域。

丰度:从全球范围看,某一圈层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整体丰度和全球丰度

矿物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相对密度、磁性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变质岩岩层:两个平面的和近于平面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的空间方位(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岩层产状要素: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几何要素:断层本身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岩石圈形态:1.构造地貌:在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形成的地貌2.地貌外营力:外营力:由于太阳辐射、重力和日月引力等作用通过大气、水体、生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营力(按作用方式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沉积和堆积。按性质分:流水作用、冰川、波浪、风沙、地下水潜蚀和寒冻)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河漫滩:洪水时期为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的谷底部分。冻融作用: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的过程。

岩石圈地貌变化驱动力:自然地貌内动力、自然地貌外动力、认人为作用的第三地貌动力。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特征:1.随社会发展急剧增强、增加指数与人口增长指数基本一致2.人类活动与地貌关系具有以下法则:全球性、区域性的自然地貌制约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改变或者影响局地性、微域性的地貌演化3.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通常在空间上呈现不连续点状、条带状、面片状分布。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按作用方式分:1.清除森林2.草场过度放牧3.农业耕作灌溉4.采矿5.修筑公路和铁路6.城市建设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圈是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相互作用的交叉带上,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联系各环境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二是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因而土壤既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土壤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

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用 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第三环境问题。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出,地球大气层顶垂直太阳光束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1373

行星:类地,巨行星,远日行星。轨道:共面近园,同向

物质质量:物质质量是作为资源物质有用性的炽标,其主要依据物质的有效性和含量。

人类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有意识的:为了自身生存发展,从事的利用和改造区域环境的活动。无意识的: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恶化现象。

四种方式:改变区域环境的物质组成,系统结构,物质能量过程,人为释放能量。

不利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

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①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那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呗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或是社会生产力避居的必要条件和场所。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并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损失表示。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将化学元素划归为:太阳元素(氢和氦)、亲气元素、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五组。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组织,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灌丛、草类、苔藓、地衣和藻类的躯体都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残体。土壤空气来源于近地大气层经过土壤微生物的改造,即土壤微生物生物呼吸过程及有机质分解过程均要消耗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土壤空气成分取决于土壤有效孔隙度、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气体交换速率。土壤与近地大气之间的氧气、二氧化碳扩散过程称土壤呼吸作用。野外土壤热量状况决定于下面四个因素:①土壤所吸收的净热量②使土壤温度产生一定幅度变化所需的热量③土壤中水分相态转化及其扩散过程所需的热量④伴随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这构成了土壤的能量系统。

土壤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热、土壤物质转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以及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所施加的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是土壤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土壤质地不仅是土壤分类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物质迁移转化及土壤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环境研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改良、土建工程和区域水分循环过程等的研究重要内容。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建立在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之处主要在于它依据单个土体本身所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土壤类别的鉴定,通常称该给深度范围内的垂直切面为控制层段。

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五界分类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六种形式:①互助②互惠互生③共栖④竞争⑤捕食⑥寄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共同内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非生物环境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都能以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

当今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其评价指标可以归为:①大规模农业生产导致了陆地生物资源的单一化②人类活动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多种生物种群的生存受到威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或移地保护、离体保护3种。

智慧圈:生物圈中受人类智力活动影响强烈的部分。

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空间,即人类离不开生存环境,而人类又不像动物那样单纯地适应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是在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又给环境以巨大的反作用。环境既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事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人类既是环境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是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生产方式,它采用生产全过程削减废弃物,达到资源优化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农业清洁生产和工业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的特征 3.整体性和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和价值型4.公益性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鱼定位观测研究法 实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与危害的各种自然变异过程和事件。③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区域地球环境系统对人群生产和生活的适宜程度,故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全方位持续性的影响。

大气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云量,大气能见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即太阳直接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之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辐射即散射辐射。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向下的部分。

热量带:热带,年均温高于20,两个温带,两个寒带,两个多年冰冻区。

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与公转所致。气温的日变化:通常一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而是在午后二时前后,这事因为空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热量由地面传给大气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气温最低值不在午夜,而在日出前后。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在大陆上出现在7月,在海洋上出现在8月。气温最低值在大路上和海洋上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气温年较差大小与地理纬度,地表性质,地形等因素有关。

大气运动:①气压梯度力:因气压在空间分布不均,便产生一个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这是气压梯度力。②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的叫速度分别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分量,水平方向分量对地球上任何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一个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作用力,这就是科里奥利力或地转偏向力。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大气环流:①行星风系:由于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存在巨大的热力差异,在赤道地区近地层就形成了气压梯度力,这样在此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气流大规模运动就形成了4个不同的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同时还行程了3个风带,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②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的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盛兴风。③局地环流:水陆风,山谷风,梵风,龙卷。

蒸发及其影响因素:液态水吸热转化为水汽的过程叫蒸发。1蒸发面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风,蒸发面的性质。凝结及其条件:水由气态放热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成为凝结。一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二是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与霜: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结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如果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水珠,这就是露,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冰晶,这就是霜。降水类型:①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②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山地阻碍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③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块相接触,暖湿气流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云雨。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的雨和融化后的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降水量(mm/d)。

天气: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某一条件下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指某地区平均大气状况,是该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包括该地区经常出现的正常天气状况和特殊年份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且能够吸收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的气体呗称为温室气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其正常本底值且持续的时间足以对人体,其它生物及材料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危害,这时的大气状况就称之为大气污染,或称为空气污染。

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①大气温度层结:大气温度层结即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②风和湍流:输送作用和冲淡稀释作用。③地理因素:包括地形与地物,山谷风,海陆风及局部地区的水陆风,植物群落类型,人工建筑群及城市热岛环流。

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店面的物质组成及其性质。②改变了区域大气化学组成。③改变了城市气候的热状况。“五岛效应”:热岛,浑浊岛,干湿岛,静风岛,劣质岛。

按优势阴离子天然水划分为: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类。优势阳离子:钙质、镁质、钠质。每组按粒子之间当量定理比例关系划为:弱矿化水(总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总HCO3大于Ca和Mg的总量)、混合起源水(SO4和HCO3总量小于Ca和Mg.或者cl大于na)、酸性水分(缺少hco3).水分循环:内因:水的相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能与地心引力。水分循环的资源环境意义:1.缓解地表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2.是地球环境系统中营养循环的传递带

3.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水利和水资源4.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机制。5.是自然地理过程主要组成部分6.矿产资源形成的依赖。流域:河流或湖泊的集水区域,包括地面和地下集水区。河流:陆地表面经常和间歇有水流动的天然水道,是汇集和输送水量及含于水中的泥沙、盐类、有机物质进入海洋湖泊的主要通道。河流水情要素:水位(河流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流速(河流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水断面的水量)、洪水和枯水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1.降水特性的影响2.流域地形坡度的影响3.流域形状的影响4.水利条件的影响。

湖泊的作用:1.拦蓄流域上游来水,减轻下游洪水压力2.可分蓄江河洪水,降低干流河段的洪峰流量,滞缓洪峰发生时间,发挥调蓄作用3.调节和缓解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幅度,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冰冻圈: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14℃,并且地表有以固态水,多年冻土或苔原植被组成的区域。

丰度:从全球范围看,某一圈层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整体丰度和全球丰度

矿物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相对密度、磁性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变质岩岩层:两个平面的和近于平面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岩层产状:岩层在地壳的空间方位(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岩层产状要素:岩层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几何要素:断层本身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岩石圈形态:1.构造地貌:在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控制下形成的地貌2.地貌外营力:外营力:由于太阳辐射、重力和日月引力等作用通过大气、水体、生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营力(按作用方式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沉积和堆积。按性质分:流水作用、冰川、波浪、风沙、地下水潜蚀和寒冻)风化作用: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槽。河漫滩:洪水时期为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的谷底部分。冻融作用: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融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的过程。

岩石圈地貌变化驱动力:自然地貌内动力、自然地貌外动力、认人为作用的第三地貌动力。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特征:1.随社会发展急剧增强、增加指数与人口增长指数基本一致2.人类活动与地貌关系具有以下法则:全球性、区域性的自然地貌制约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改变或者影响局地性、微域性的地貌演化3.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通常在空间上呈现不连续点状、条带状、面片状分布。人为作用第三地貌动力按作用方式分:1.清除森林2.草场过度放牧3.农业耕作灌溉4.采矿5.修筑公路和铁路6.城市建设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土壤圈是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相互作用的交叉带上,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联系各环境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二是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因而土壤既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土壤自净能力包括:①物理自净②化学自净③物理化学自净④生物自净。

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用 表示。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将化学元素划归为:太阳元素(氢和氦)、亲气元素、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五组。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组织,在自然条件下,树木、灌丛、草类、苔藓、地衣和藻类的躯体都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残体。土壤空气来源于近地大气层经过土壤微生物的改造,即土壤微生物生物呼吸过程及有机质分解过程均要消耗氧气而释放二氧化碳。土壤空气成分取决于土壤有效孔隙度、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和气体交换速率。土壤与近地大气之间的氧气、二氧化碳扩散过程称土壤呼吸作用。野外土壤热量状况决定于下面四个因素:①土壤所吸收的净热量②使土壤温度产生一定幅度变化所需的热量③土壤中水分相态转化及其扩散过程所需的热量④伴随土壤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所消耗或释放的热量。这构成了土壤的能量系统。

土壤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热、土壤物质转化过程所释放的化学能以及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所施加的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是土壤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土壤质地不仅是土壤分类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物质迁移转化及土壤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环境研究,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改良、土建工程和区域水分循环过程等的研究重要内容。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建立在发生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之处主要在于它依据单个土体本身所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土壤类别的鉴定,通常称该给深度范围内的垂直切面为控制层段。

土壤质量或土壤健康是指土壤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动植物健康而不发生土壤退化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五界分类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六种形式:①互助②互惠互生③共栖④竞争⑤捕食⑥寄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共同内共同栖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非生物环境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都能以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

当今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其评价指标可以归为:①大规模农业生产导致了陆地生物资源的单一化②人类活动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多种生物种群的生存受到威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或移地保护、离体保护3种。

智慧圈:生物圈中受人类智力活动影响强烈的部分。

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空间,即人类离不开生存环境,而人类又不像动物那样单纯地适应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类是在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又给环境以巨大的反作用。环境既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事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人类既是环境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是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快乐地学英语 篇3

1.精心设计教学手段, 带来成功的快乐

在课前准备的时候, 我们常常会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过程, 为的就是能使课堂教学完整、流畅、有效。 然而, 不少教师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常常让学生感受到充实之外, 更多的是繁重。 这不是不好, 而是太有负担。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 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 兴趣爱好不同, 性格天赋不同, 导致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 要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和进步, 只有精心创设多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 统筹兼顾, 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自己设定的教学内容, 更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顾及他们的感受,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举个例子, 1A Unit1 “I’m Liu Tao”, 在这节课中玩了抛绣球的游戏:练习使用“I’m...”, 以及一些学过的问候语。 道具:沙包方法:1.学生坐在座位上, 或者站成一队, 老师站在学生前面, 背向学生抛球, 球离手后转身面对学生。 2.谁接到球就和老师进行对话练习。 对话结束后, 由他取代老师的位置, 上前抛球继续游戏。 3.此方法可扩展到其他需要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的语言点。 能够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学生, 可等到奖励, 得到奖励多的组就胜利了;如果有学生说不出来, 用“Oh, no”“Think it over.”, 避免直接对学生做出否定的评价, 而是用一种感同身受的语气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不满意, 激发出他再次挑战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这个例子中, 学生正是通过每一关的成功体验到快乐, 为最后通关感到自豪。原本枯燥的课文背诵被赋予了快乐紧张的气氛, 对于成功的快乐体验,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又使学生在无意中端正了要求上进的学习态度。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源自于学生, 又施用于学生。 以使学生快乐为起点, 最终收到了更为不俗的效果。

2.充分运用偶发事件, 带来惊喜的快乐

在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 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 有些教师感到如同突袭般不知所措。 我觉得, 如若能充分地运用这些偶发事件, 那么它们无疑是一种能帮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例如我在教授2b Unit2 “Five little monkeys”这首小诗时, 小诗中第一句“Five little monkeys”, 我首先通过别的手段对句子进行教学, 我想教学这首小诗应该不难, 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小诗中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alls down, and bumps his head”比较难, 学生不能够理解其中意思, 学习这首小诗出现困难, 我不得不停下来讲解。 在简单的语言解释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时, 我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简笔画, 于是我边说:Look at this picture! 边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看了简笔画, 学生先前充满疑惑的脸上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笑容, 立刻明白了这首小诗的意思。 省去了复杂繁琐的语言解释, 学生通过充满趣味的简笔画, 直观明了地掌握了知识点。这使得原本索然无味的新授讲解变成了课堂中难得的一个relax point, 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 让他们对新知留下了准确、深刻的印象, 并且给课堂增添了一个新亮点。

3.相互交流学习策略, 带来共勉的快乐

教师关注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的感受, 那么在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得是否快乐, 这一切同样需要和值得关注。 这就让人想起达尔文对方法的阐述有:“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 得出规律和方法, 教给学生有效方法。 学生扫除了学习上的“绊脚石”, 学习自然会更顺利, 更快乐。

我常常和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 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建议, 也常常收到他们的效果回复。 例如我会布置一些内容让学生回家背诵, 第二天再进行默写, 但是很多学生都向我反映背诵时无法了解自己确实的掌握情况, 因为在农村, 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帮助学生学习。于是在一次早读的时候, 我拿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 伴着学生带着疑惑的神色, 我问:“大家昨天背诵的怎么样?”一些学生回答“还好”, 更多的是“不知道”。 于是我说:“大家想自己做自己的检验员吗? ”学生很有兴趣地说“想”。于是我指着手中的纸:“这就是小窍门! ”这下他们更疑惑了, 自己平时使用的白纸会有什么用, 一下子提起了精神认真聆听起来。“我们可以把要背诵的单词、词组的中文按照顺序写在纸上, 然后按照这些中文在别的纸或本子上默写, 也可以按照中文来背诵, 这张纸可以反复使用, 就好像是个小老师在帮你一样。 在期中、 期末总复习的时候, 可以再把平时积累的这些纸拿来使用。 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学生点头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默写的情况明显有所好转。 很多同学都来向我“汇报战况”, 说是效果很好, 还有一些同学带来了自己改良后的方法, 我让他们给别的同学做了讲解, 很多同学都产生自己的想法。

在获得方法、尝试然后亲身验证、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日常与学生对学习的交流讨论, 给予学生学习策略上的帮助, 并且带动学生自己发现策略、创造方法、交流经验, 只有学得更轻松, 才能学得更快乐。

综上所述, 通过精心设计的英语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英语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以及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师带给学生的是感受成功的快乐, 不断惊喜的快乐, 以及英语学习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的快乐。 教师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融入学生, 才能为学生营造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教师主导的快乐氛围中, 化快乐为学习英语的动力, 从而爱上英语学习, 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规律、我国小学外语教学条件, 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英语教学提出四个基本原则, 其中一点就是趣味性教学原则 (The Principle of Interest) 。所谓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快乐的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好推手。本文就英语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进行探讨。

地学基础实习报告.. 篇4

(资环院,土管12-2,20126874,成婷)

一、实习目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3年12月18日

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

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

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

1、东部地台区。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a、构造盆地(1)盆地西部

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 广元—宝兴—盐源—木里

②龙泉——熊坡断褶带 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③江油——芦山断褶带

(2)盆地中部

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2)宣汉旋转背向斜。(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

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1)华蓥山褶皱带

(2)永川帚状褶皱带 华蓥山褶皱向南延伸时受盆地边东南褶皱影响,形成许多短(帚状)背斜。

(3)云阳、开江弓弧背斜 b、盆地边缘

龙门山褶皱带: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紧密走向北东的断裂褶皱构成。大巴山断褶带:分布于盆地东北缘,四川重庆、陕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复背斜,在向斜翼部产生次一级构造。

凉山断裂带 :分布于峨眉断块以南,康滇古陆以东,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断裂组成。

2、西部地槽区。平武金汤孤形构造。

(二)地貌 1.东部盆地

(1)盆西平原 冲积扇平原、复合冲积扇、西低东高南低海拔750-400m。(2)盆中丘陵区 位于龙泉山与华莹山之间,地热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简阳)、单斜丘陵,馒头丘(遂宁)。

(3)盆东平行岭谷 宽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层(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缘山体雄伟。

(2)盆地东、东南、南缘七曜山、大娄山,山 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别发育,溶洞成层分布。

(3)盆地西缘峨眉山、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坡度陡,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

3、川西高原

南部:从东到西,高原面上有几条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 山、江相间分布,河流由断裂构造形成

北部:横断山区(范围)具体而言:三江流域地区。

八、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大桥(平原)

1、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市、温江区、双流县,至新津县武阳镇段称金马河。它的河床宽窄不均,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金马河同时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积物类型是冲积物,具有二元结构,其特点是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有韵律性。2、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金马河遍布鹅卵石,鹅卵石大部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断其为岩浆岩。但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滩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占用。现在有些人说河漫滩可以利用起来,例如耕地、建房。但是,这是不合理的,河漫滩是不能被占用的,因为只要发大水,就会被淹没,更何况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滩上,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

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滩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为可耕作和作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脚下所站的金马河的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冲积物上层粗下层细。(配图,河漫滩,193)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当时我们走下来的可以通车的小路一阶,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河流的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与河流二元结构类似。一级阶地营养成分丰富,耕性好,加上金马河河道比较宽,河谷比较深,人工修筑了防护堤,因此是一级阶地就作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但是,从长远考虑,最好不要将一级阶地用作永久建筑用地。同时,此地也是地下水汇集区,地下水丰富。(配图阶地182 196)

3、金马河缺点

(1)金马河河道宽窄不均,影响河水的运动。在河道宽阔段,水层较薄,受固体边壁制约更明显,则流动缓慢,相反地,在狭窄地段,河水流动相对较快。

(2)由于洪水对金马河河床的不均匀冲刷和无序地乱采河中砂石,导致金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滩相间,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动的难度增大。

(3)金马河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冲毁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进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线发生洪涝灾害,淹没村庄、农田、庄稼,远期则可能影响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后灌溉缺水,形成旱灾。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

4、金马河治理

(1)早年,金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冲毁的工程进行及时修复。但结果是年年在修复,年年有破坏,不能形成整体防洪能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2)采用河道砂石资源开采与开槽束水的技术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采砂手段,开凿低于原河床的沟槽,建设人工复式河床。从而根治金马河双流段的防洪隐患,走以河养河、以河治河为目的的经营型河道管理模式。(二)都江村(山地)

岷江(Min River 亦作Min Jiang)是长江上游支流,属于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全流域均在四川省境内,孕育了古蜀文明。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都江堰市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到宜宾汇入长江。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900多亿立方米,为黄河的两倍多。水力资源蕴藏量占长江水系的1/5。岷江在四川省宜宾市注入长江。

岷江地质地貌:晚新生代以来发育岷山构造带内部的岷江水系流域盆地,深刻指示了青藏高原东源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1、区域概况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0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2、地质地貌

都江村的河流地貌比较特殊,现建的都江村是修建在很久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上面的,(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0--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因其前方有一条较大的河流在大泥石流的影响下,砸断了原河流,迫使河流改道。形成了一条内河和一条外河外河与内河均可作为泄洪之用,保证了都江村的安全。a、猪背岭

站在岷江,我们看到了岷江的特色地貌——猪背岭。猪背岭是一种地形,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岩层倾角大于450,且山体两坡基本对称,岭顶形如猪背。其形成的环境与单面山类似,都是硬和软的岩层排列,但地层倾料度较大,以致软的岩层被侵蚀后,不仅软的一面,未被侵蚀而保留的硬岩层的一面坡度也很大。猪背岭同时也是分水岭。b、单面山

除猪背岭之外,还看到了单面山。单面山是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c、阶地

都江村的一级阶地和金马河的利用基本一样,都是作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它的二级阶地比较窄,但居民点比较少和疏散,所以一部分的二级阶地也作为了永久建筑用地使用。二级阶地上地质构造稳定,而且满足了人们对光、温、水、气、热的要求,可以加以利用。在此,我们也看见了三级阶地上仍零星分布着居民点,据说这是最原始的阶地利用方式。一般来说,三级阶地上适宜修建永久建筑,同时也是交通用地。(配图 都江村 阶地 山 河流改道)

(三)映秀(高山峡谷)

1、基本情况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

2、地质地貌 a、地貌类型

映秀镇是典型的山间峡谷河流地貌,岷江及岷江的一条支流在此汇流并从映秀镇穿过。映秀镇即坐落于岷江及其支流的河道两侧。映秀镇四周为二叠系石英闪长岩和震旦系砂岩构成的山脉,高差在1000米左右。b、主要岩石类型

映秀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类,其中,又以白云岩为最主要沉积岩。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c、河流

映秀河流是典型的幼年河,河道弯曲度大,坡度大,河流冲积物磨圆度差,物质组成杂乱,颗粒粗大,对河床破坏作用大。相比较而言,金马河与岷江则是成年河,它们的水面更宽,含沙量更大,水流速度更缓。

河流的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位于映秀的河流,其地质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川或沟床。河水冲刷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称为向旁侵蚀。其原因是弯道离心力的作用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河谷弯曲处,河流会直接冲向凹岸,使其受到冲刷和磨蚀,而凸岸则会不断累积从凹岸而来的物质,使得凸岸不断向河床偏下游方向扩展。最终使河谷得到加宽凹岸更陡、凸岸变缓。

在此,修建在一级阶地上的灾后重建房,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实在是不适合异地重建。最终,只有建在一级阶地上,通过人工措施,使得凸岸更缓,地质更加稳定,从而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安全。对于在一级阶地后缘的坡耕地,倾斜角度大于300,其开垦为农用地就是不合理的。姑且不论其种植方面的缺陷,就其对安置地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加上当地泥石流、崩塌、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安置地。因此当地应该积极采取保土措施,配图,映秀,河流,阶地

3、地质灾害

四川省本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屡见不鲜。处于地理位置极为敏感的映秀镇更是地质灾害的“家”。<1>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北京时间2008 年5月12日14 时28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左右,深度为12 ~ 19 km,为浅源地震。1)地震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 A、震区地质条件 a.地形地貌

汶川县以高中山地形为主,仅有沿田坝河谷分布一些平坝地貌。区内最低处漩口镇海拔780 m,最高点四姑娘山海拔6 250 m,相对高差5 000余米,山地发育,相对高差大,地形坡度大,地形临空面发育,沟谷纵横,切割强烈,支沟纵坡降大。b.地质构造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它跨中国三大构造域: 西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北部为古亚洲构造域。四川境内东、西部构造分带明显,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准地台(台区),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皱系和三江褶皱系(槽区)。B、发震条件分析 a.区域构造背景 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50 mm的速度向北推移,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b.龙门山断裂带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 从西向东分别为汶川—茂县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这三条断裂新生代以来的活动特征均表现出由南西向北东斜向逆冲,并伴随右旋滑动分量。c.发震原因

汶川强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该断裂在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逆冲运动,属于逆冲型地震。这次大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汶川地震发生表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集中区由北部转向东部,沿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带北东方向约300 km长的地带释放。C.防震减灾对策

a.“避”,即远离强震区,特别是避开潜在的发震断裂。b.“防”,即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c.“预”,即地震预报。

d.“救”,即发生强震后及时的抢险救灾。<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 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具有突然 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2010年8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汶川县境内突降暴雨,导致映秀、漩口、银杏等多个乡镇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情,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14日15时已造成38人失踪,特别是岷江河段形成堰塞湖,将沿江的九寨沟环线、213国道淹没200多米,道路中断,大量人员滞留或被困。A.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a.地形地貌

岷江上游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的川西高原东部向四川盆地的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总体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岷江整体呈SN 向流经该区,龙门山呈NE—SW 向展布,映秀属于龙门山地区,环状山遍布。b.水文气象条件

根据汶川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多年相对湿度69%;多年平均风速2.8 m/s,最大风速17.2 m/s,其中方向以SSW 为多,多发生在午后;日照时间较长,多年平均为1 588.1h /年;多年平均霜降时间40.6d。c.地质条件

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汶川—茂县断裂属于龙门山后山断裂,映秀地区由于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强烈的现代地壳运动、较为特殊的山区水文气象,区内滑坡、崩塌、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灾害频发多发,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d.植被、物质组成及稳定性分析

由于2008 年汶川地震后,山体受到振动荷载的影响,边坡严重受损,局部已经崩塌,坡面呈散体结构和破碎结构,主要由破碎的岩土体组成,粒径一般在5 ~ 200 cm 之间,最大粒径可达数米到十几米,基本为无粘性的土体,山体植被破坏,处于裸露状态,很容易遭受水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B.防护措施

a.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b.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c.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d.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九、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粗略地了解了流水地貌及其地质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了从微观向宏观过渡,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差别。对于合理利用当地地质环境,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白了土地利用要从长远出发,不仅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后代人的生存需要。

在当今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我们的发展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映秀,泥石流频发,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保持水土,在形成区植树种草加以防护;在流通区修筑环形山、拦水坝,阻挡砂石;在堆积区修筑竖沟,导流排洪。

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 篇5

一、调动多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乐意地学

能让学生乐意地学习, 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对于一位老师, 要使学生乐意地学, 老师就必须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 学会“弹钢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根据这一原理,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学结构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 用鼓励的方式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1. 我让学生自己积累与学习有关的知识。

我教会学生自觉地收集一些好词好句, 分好类别, 整理成册, 长期不懈地进行;教会他们保存好, 同学之间互相传阅、转抄, 老师进行定期检查, 检查中发现好的给予表扬鼓励, 不好的给予指正, 还经常不懈地培养学生用脑动手的好习惯。有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是老师教会我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

2. 我让学生每天坚持记日记。

记日记是练笔的最好方式之一,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本人也每天坚持记日记, 尽管工作多么忙。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记日记, 每周交给老师批改的至少一篇, 从批改中发现问题。好的文章在班上给予表扬, 好文共赏。并推荐到校刊或团刊中发表, 以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增加了他们的喜悦感, 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可以写好文章的。实践使我得知, 这种学生自己注意积累材料和记日记的方法效果明显, 学生作文时写起来不会脑袋空空, 无话可说, 许多同学都在周记中这样说:“老师, 你让我们平时摘抄的东西可真有作用啊。”

3. 我让学生注意细心观察生活。

“观察, 不仅可以汲取知识, 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 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在平时, 我经常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东西, 只要认真细致地观察了, 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许多学生在周记中所写的内容都是经过细致观察写出来的。

4. 在教学中, 我十分注意因人而教。

每学期接到新的班级, 我总是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 把他们分为几个层次, 因为“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 正是要符合当前的水平, 而不是可能的未来的水平”。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目的是使他们都能按时地、准确地完成“任务”,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提问, 同样一个问题,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达到要求的就给予肯定、表扬, 如超过幅度较大的就给予精神鼓励。这样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信心十足, 积极性高涨, 最终使他们向自己的目标奋进。

二、正确指导学习方法, 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乐意地学, 学习兴趣浓, 他们就会主动、自觉地学。这个时候老师要正确地指导, 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重视学习方法的讨论, 让他们也开动脑筋, 学会怎样读书怎样提问等。“导者, 想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老师教授之谓也。”

1. 积极鼓励学生畅谈阅读感想。

学生个性的不同, 生活环境和经验的差别, 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时, 鼓励他们谈感想, 只要符合文章内容或作者意图的就给予充分肯定, 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 因为“一切知识不应该根据书上的权威去给予, 而应实际指证感官与心情, 得到它们的认可。”例如讲《谈骨气》一文时, 学生完成阅读后, 让他们谈谈怎样的人是有“骨气”的?要求不得重复。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气氛异常热烈, 那种爱国热情洋溢于言语之中, 使他们充分领略到了读书的乐趣, 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2.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学习任何一篇文章时, 我都激发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先不管对错, 再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及总结, 目的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变得主动、自觉。学生们探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拓展了视野, 丰富了想象, 挖掘了潜力。“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自我的体验,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例如学习《七根火柴》一文中, 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1) 文章大部分篇幅都是写卢进勇的, 无名战士却很少描绘, 按照文章详略要求, 卢进勇才是主人翁, 为何无名战士才是? (2) 无名战士至死都不肯用一根火柴, 他的生命就不重要吗?他就知道有人能把自己保存的火柴交给部队吗? (3) 作者为什么不把无名战士的真名直接写出来? (4) 为什么无名战士要珍藏“七根火柴”……对同学们大胆提出的问题, 我首先肯定他们的求学精神, 然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探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就已经把文章的主旨抓住了, 通过讨论, 他们能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结构安排。这样既能使老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很自然地把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起来,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 那“你应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 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培养了,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2].第斯多德.《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设》 (上)

[4].第斯多德.《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5].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下)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设》 (下)

简单地教 扎实地学 篇6

第一次讲《平均数的意义》还是在三年前, 为了备这节课, 我翻遍了所有的有关资料, 看遍了所有的有关视频, 最终选择了吴正宪老师的教法。首先, 创设“拍球游戏”的情境, 选出人数相等的两队进行比赛, 一队拍得多, 另一队拍得少, 拍得多的队就胜利。此时, 为了帮助拍得少的队, 老师也加入进来, 最终另一队反败为胜。在学生欢呼之余, 老师提出“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出“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比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就这样, 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 利用“一问一答”式一步一步地引出“平均数”, 计算“平均数”。

而今天, 我并未做什么准备, 上课前10分钟才知道该讲这节课。一上课, 我直接告诉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第八单元,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从131页看到133页, 并思考下面问题:1.什么叫平均数?2.怎样求平均数?3.有几种求平均数的方法?看完之后, 同桌交流。汇报时很顺利, 在汇报后, 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比较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数?”另一个是“11分是7号队员第一场的得分吗?第三场的吗?”这是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点拨, 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对比两节课, 哪一节是学生自己学到的, 哪一节是老师教的, 不言而喻。“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授人以渔”, 我们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当堂练习”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 其实就是“一读一说一练”的课堂, “一读”就是让学生自己读教材, 理解教材的过程, 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一说”, 你说, 我说, 大家说,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说的学生说, 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 这是一个释疑问难的过程, 这是一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 这更是一个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散思维的过程。“一练”,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学习的东西才能得以巩固, 才能得以加强, 才能得到灵活应用。

另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让学生快乐地学美术 篇7

在授课时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 改变了学生在“头悬梁, 锥刺股”的传统观念指导下, 忍耐与等待的教学方式, 而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形式。采用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和方式, 在绘画创作时, 使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当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行为选择存在某些局限或偏差, 或者不被其他同学所理解时, 教师应该延缓评价, 并以商量的行为方式, 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当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也不是远离学生情感的“表演”而是紧贴学生生活、思想、感情的时候, 学生才会无所顾虑地表达他们的见解, 倾听才会真正在课堂中实现。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 依据教学内容,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创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教《泥塑彩鸟》一课时, 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 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 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奇妙。过了一会, 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 我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 可由于当地人们乱捕乱杀, 都把鸟儿吓跑了, 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 那你打算怎样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各抒己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 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 创设一定的情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幻想是孩子的天性, 音乐增进幻想, 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 使他们的画面绘制得更加丰富、和谐、完美。因此, 可以根据画种的不同借助音乐的渲染增强学生的绘画欲望。画中国画, 可以播放一些悠扬的民族乐曲, 让他们感受那种素淡、轻远的韵味;画儿童画则可以用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作背景烘托。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又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创作。

教具的运用, 虽然是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但设计巧妙, 用得恰当, 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 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 在未打开前, 用幻灯投影出来, 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 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纷纷举手猜测, 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 利用这一张剪纸, 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 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图案的形状, 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 这种教具的运用, 起到了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 活跃了气氛, 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充分的开展。

二、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美好的童年》这课时, 我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 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朋友分享。然后, 我也给学生讲了自己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 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再让学生画画, 学生会很有灵感。

三、巧妙设疑, 激发兴趣

设置疑问, 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教育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 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 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点燃思维的火花, 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 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比如我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 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 只要老师添上几笔, 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 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 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眼、嘴、冠、尾、翅、腿、爪, 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 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 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课堂的教学气氛轻松和谐,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人人投入, 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四、采用游戏, 激发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也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学习, 在学习《动物面具》的时候, 在导入部分请学生上台做游戏“小熊请客”, 学生们带着面具把每个小动物们表现得非常完美, 台下学生争先恐后的想上台玩, 这时, 我就提出了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在游戏的诱惑下, 学生创作面具的积极性更高了。等他们制作完以后, 教师学生融为一体一起继续游戏, 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 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 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 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 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讲《泥塑小动物》时, 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游戏, 情绪就调动起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 先把眼睛用布蒙上, 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 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 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 学生就摸出是什么动物, 而且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 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中分析动物特征的教学内容。

五、运用竞赛, 激发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都很强, 都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我在上《古诗配画》时, 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四个组为四队,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一首古诗, 看哪一队写出的古诗数量最多。这样一来, 大家情绪高昂, 都想争第一, 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争, 学生既复习了很多学过的古诗,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为接下去的古诗配画教学做好了铺垫。

除了运用竞赛能激发兴趣之外, 小学美术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独创性, 但是, 作为美术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改变, 让学生共同合作。这种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 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在上四年级《瓶子变变变》这课时, 就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 他们变出的“瓶子”新奇、有创意。当作品展示时, 一会儿是用酸奶瓶做的小老鼠一家, 一会儿是用酒瓶做的美丽城堡, 还有用可乐罐做成的多功能军事武器……在这些作品中, 有每个同学的点子与创意, 他们互相启发, 共同创新, 力求独特新颖。

六、客观评价, 激发兴趣

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 去对待学生的作业,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 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出优点, 一并加以点评和表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英语 篇8

一、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若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倍加关注, 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 不歧视差等生, 他在学生心目中就不仅是可敬的师长, 更是益友。反之, 如果教师总是高高在上, 学生就有可能敬而远之, 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 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 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去讲道理, 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样师生的关系才能和谐、融洽, 学生与教师才能有心的沟通,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始终如一。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 人们在听相声、看小品时, 常常会开心大笑,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语言很有穿透力: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活灵活现。同理, 教学中,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活力和灵气。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反应, 巧妙地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 灵活、适当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话语, 贴近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欢乐、愉悦,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总之, 要让课堂成为师生知识传递的愉快场所, 只有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课内课外相结合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 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巩固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 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 这是教师标新立异、大有作为、一展身手的场所。

1. 教学挂图的运用。

这是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 它把学生由毫无托寄的空想引到了实实在在的画面上, 活灵活现, 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将所授的单词、语句、片段制作成相应的挂图, 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 要求将所学单词或语句运用其间, 这种方法避免了呆板的说教, 学生印象深刻, 记忆犹新。

2. 简笔画演示。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现成的挂图和实物是远远不够使用的。那么, 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即兴描绘勾画。于是课堂简笔画应运而生。这种画要求不高, 不同于精美传世的艺术创作, 它只是配合教学需要的一种传神达意的简单图示, 虽寥寥数笔, 却胜过千言万语, 学生极容易接受, 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3. 情境演示。

教学内容是死的, 人是活的。在课堂上, 或由教师充当示范表演者, 或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场景, 再现课文内容并转而运用于生活实际。例如, 学习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时, 可由教师扮演店员, 学生扮演顾客, 演示购物时涉及到的对话内容, 如:“M ay Ihelp you?W hatcan Ido foryou?Iwould like a new shirt.W hatcolourdo you like best?W hatsize do you wear?D o you like this one oranother?H ow m uch is it?I'llgetit.”等等。这样通过不同的人运用出来, 再运用适当的身势语, 传授或巩固有关知识, 学生喜闻乐见,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4. 对话表演。

英语是表音文字, 例如教学日常对话, 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很难, 但是要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去再现就很容易, 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动, 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调动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积极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学到问路时, 我们就可以根据所在的城镇进行实际的演练问路的方式, 如“W here is the nearestshop?H ow can Igo to the nearestshop?Can you tellm e the way to the nearestshop?”等, 让学生随意选择并要求他们在课下问路必须用英语, 做到课内外结合,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最终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教师的作用在于穿针引线,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快感和失败的苦涩。具体做法如下:

1.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可给学生介绍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面积极采纳, 如不少人有错题本, 把考试、练习中出错的有可能再出错的试题集中起来经常翻看, 以免重犯错误;课前预习, 课上做笔记, 收听英文歌曲、广播等等, 经常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与同学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2. 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 提高自学效率。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只有经常听、说、读、写、用, 才能熟练掌握这个工具。学生在学习计划中要把一天中什么时间听、读、写标明, 有机会就说, 不要怕出错, 坚持经常, 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3.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来源于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 成就感会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成功更大的渴望, 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效率也随之提高, 向更快、更好的学习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可信、恰当的评价, 以表扬激励为主, 批评建议为辅,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听课参与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 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同时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英语 篇9

一、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参与中快乐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特点, 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课堂活动, 选择恰当的教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时要注意:1.创设情境引出教学内容, 降低学生对课文句子的理解难度;2.演练时要从简单的先开始, 然后慢慢加深难度;3.语言表达设法在情境中进行, 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起生生互动, 开始小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巡视并参与其中,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攻克重难点。当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文时, 即可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展示, 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中 “小猴子找妈妈”的故事内容较简单, 所以在对话表演中, 基础差的学生就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并能配上动作, 变换音量、音调, 将对话内容表现得栩栩如生;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适当的创新, 并对故事进行引申。待课文内容完全熟悉后, 学生们就能自编自导自演, 添加内容, 配上音乐, 编排成生动形象的课本剧,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 而这样的成就感又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师利用学生学习的这一特性, 就可以多多创造机会给学生自我表现, 让学生发挥出他们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并对他们的理解进行指导, 告诉他们这些理解的一些偏颇, 并对他们理解的正确之处进行表扬和鼓励, 这样就既能让学生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还能增加学生们对于学习英语的自信, 在自信中快乐的学到知识。

二、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中快乐学习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爱学生, 学生才会与老师亲近, 并相信老师, 接受老师的教导, 有的学生还会因为老师的爱而非常主动的去学习。所以在英语教学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营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英语学习氛围, 从而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教师用理解、关心和爱护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定会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 主动要求进步, 富有上进心, 如果是这样, 那学生难道还会学不好吗?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会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英语课堂还不太熟悉, 而第一节英语课正好是学习用英语来介绍自己, 我用头饰扮演了一个同学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卡通形象喜洋洋, 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握手打招呼“Hello, I am Xiyangyang ”。学生顿时觉得亲切了起来, 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 于是第一堂课进行得很顺利, 很愉快, 学生们对我的印象也十分的好。当面对一些胆小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时, 我便会轻轻地走过去, 握握他的手或是摸摸他的小脑袋, 并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他, 对他说:“Don’t be shy, you can do it!”有了老师的鼓励, 胆小的学生也敢发言了, 慢慢的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对待英语变得不再胆小了。

三、创设情景, 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

由于中学生缺乏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 我在教句子时尽可能用直观、新颖、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在教“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这三句问候语时, 我画了几张图片:1.早上去上学, 2.下午打篮球, 3.晚上做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图片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们都很感兴趣, 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仿佛学生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又如在教单词“eat, drink”时, 我先做示范, “eat”就动嘴巴, “drink”就做喝水的动作。边读边做, 重复几次, 这样学生就能既快又准确地区分这两个词, 很轻松的就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含义。可见教师在使用情景, 直观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进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要充满信任, 多多关爱和鼓励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我始终牢记对待学生要以“爱”为首, 教师只有耐心细致的去爱护学生, 他们才会认真的去享受你的每一堂课。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 让学生能够大胆发言,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例如我班上有位女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对, 性格又内向, 上英语课从不发言, 所以每次考试英语成绩都不理想, 班上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她, 认为她是班上最笨的学生, 她自己也很自卑。当我得知这种情况后, 我就常常在英语课上给她提供发言的机会, 并且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她, 鼓励她大胆地说英语, 如果她有说得不对的时候, 我就会对她说:“Never mind! Keep trying! You can do it!”等鼓励性的语句来树立她的自信心。渐渐地, 在英语课堂上她不紧张了, 也能正确读出老师所教的单词、句子等, 有时她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结果她进步很大, 英语成绩很快就提高上去了。

可见, 教师只有把爱、信任给予学生, 寓于教学中, 学生才会感到亲切, 才会喜欢上你的课。

五、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 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一个标准, 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 而应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批评往往是一种阻碍学生发展的因素, 学生一旦受到了批评, 就会很被动的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甚至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生理、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 才能获得成功。如:在英语课上我叫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 他非常紧张, 不敢回答, 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 并对他说:“I believe you.”遇到他回答不上来的, 我就请其他同学帮忙, 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 也发扬了同学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 英语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爱上学习, 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快乐享受学习的每一天。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他才会乐于学, 主动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 让学生真正体会学英语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晓东.英语趣味教学.

上一篇:新媒体与品牌传播研究下一篇:企业现金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