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入门课论文

2024-10-19

地学入门课论文(通用3篇)

地学入门课论文 篇1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其主要面对的是社会需求和生产实践。相对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大中专院校则更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为社会所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 对其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以地学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为切入点, 探讨如何在该课程中具体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通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 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故此, 其作为地学入门课程, 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块试验良田。

一、课程开设情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 地质学知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此外, 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野外探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自学地质学方面的知识。目前《普通地质学》不仅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 (固体矿产) 、资源勘查工程 (油气) 、水文地质学、地质工程、地震地质学等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已成为矿业、测绘、珠宝、建工、环境、道路桥梁、能源、水利及旅游等非地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由于此课程所涉及专业比较广, 因此开设该课程的高等院校、大中专学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也很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贵州大学、昆明兰州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重庆科技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联合大学、西安石油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等。这其中既有像北京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 也有吉林大学这样的综合型大学, 还有像重庆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等这类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此外还有些大专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它们同样也开设此课程。鉴于此入门课程目前在国内开设院校和涉及专业之多, 关注和自学该课程的人也逐年增加, 结合本课程自身探索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普通地质学》是一门适合于在众多院校中, 通过开展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具体实现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地学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大中专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很高的可行性。

二、课程简介及课程安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

地学入门课程有的称之为《普通地质学》, 有的则为《基础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 皆是源自英文原著中“Physical Geology”或者“General Geology”的对应翻译。多数院校和教材将此课程名称定为《普通地质学》, 故此在文中讨论时以此名称呼之。《普通地质学》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 起着构筑专业知识结构框架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 我们可以将《普通地质学》理解成为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述。它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又是作为后续地质学及地学类课程的入门课。该课以地球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发展历史, 并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阐述地质学的内容, 讲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培养和建立地学思维。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 使同学们对地质学有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逐步学会地质学的一般工作方法。

任何一个地质类的专业, 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地质工程师, 特别是实用技能过关的工程师, 都首先面对一个共同的专业培养问题———实践教学问题。下面我们将从《普通地质学》实验课时和理论课时的课时比例和这些课程安排的过程分析这个问题。笔者所在院校 (防灾科技学院) 借鉴传统地质院校的地学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 最初将《普通地质学》的教学课时确立为64学时。一开始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经验的限制, 没有实验学时, 64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这样安排课程, 第一轮该课程上下来, 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同学们根本无法将实际矿物和岩石与书本中的知识联系起来, 更加缺乏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员灌输的理论知识。学校和教研室发现这个情况后, 经过调研其他地质类院校该课程开设情况, 将课程安排及时做了调整。将64学时中划分为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 其中将理论课时设为52课时, 实验课时为12课时。这样一轮课下来, 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也掌握了岩石和矿物的鉴定方法。但是这样的课时安排是否合理呢?问题又出现了, 由于理论课时减少了很多, 这样一来, 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很不扎实。针对这一问题, 教研室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 将课程设置修改为理论课56学时, 而实验课为8学时, 野外教学1周。其中这8学时, 分别为2学时的矿物实习, 6学时的三大类岩石实习。除了实验室内的实习课之外, 学校和教研室还安排了一周集中的野外教学实习, 使课程安排更为合理。在实验室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技能, 到了实际的野外工作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得到提升, 而且在野外相对艰苦的工作中同学们还加强了协作精神、团队意识, 而这些正是同学们进入社会被用人单位所认可所需要的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品质。此外, 对于教材我们也进行了遴选工作:吴泰然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更加适应于研究型院校的学生, 对于本校学生并不适合, 经过对比和调研, 结合防灾科技学院地学专业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了以叶俊林等主编、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学概论》和舒良树主编、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地质学》为主要教材来学习这门课程。故此, 适当的实验课时、野外集中教学课时安排等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也为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

由于该入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 笔者认为, 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环节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故分开阐述。

(一) 理论教学部分。

在理论教学中可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引导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例分析法、启发法、口诀法、形象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各教学环节中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而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和所教授学生的特点来甄选。对于初学者来说, 学习《普通地质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地质概念繁多, 并且相对陌生, 不仅如此, 其分析和推理的思维方法和数理化学科有很大差异, 这些概念理解起来又有较大的困难。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一是地球背景知识 (地球的物质组成及内部构造) , 二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三是地球演化、行星地质以及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第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正是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点, 第二部分则是本课程的主体, 所以这两个部分应该重点并详细讲解, 而这两部分内容是涉及概念最多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调动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讲解摩氏硬度计的时候, 这个知识点里要涉及十种矿物, 还要求学生们必须牢牢的掌握。“矿物”的概念同学们首次触及, 而这十种矿物同学们更是第一次接触, 这些陌生的概念加在一起还要求必须牢记, 这对于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实物矿物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图片一般采用理想晶形的矿物, 这样起到了很强的视觉冲击作用, 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而不仅只是能够简单应付教学考试的机器, 不能让学生们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考试之后抛诸脑后,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技巧, 使学生们铭记那些重要的并且应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摩氏硬度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其中十种矿物, 并且要求在实际中运用自如。在同学们获得这十种矿物感性认识的前提下, 教师运用口诀教学法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分别为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利用口诀法将这十种矿物分别取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编成歌谣, 即“滑 (滑石) -石 (石膏) -方解 (方解石) -萤 (萤石) -磷 (磷灰石) -正 (正长石) ”和“石英-黄玉-刚 (刚玉) -金刚 (金刚石) ”。歌谣中括号内是具体的矿物, 括号外是其歌谣中的简称, 前面六种矿物连起来读为歌谣的前半阕, 后四种矿物为歌谣的后半阙。辅助鉴别硬度的工具, 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其进行介绍。比如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出野外的时候即使工具都忘记带了, 还有一样东西你想忘都忘不了, 那是什么?有不少同学可以猜到是手, 对了, 就是手上的指甲。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手, 每只手都有五根手指头, 这时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双手伸出来。这样指甲的硬度就很容易记住了, 正好是二 (两只手) 点五 (五根手指) 。那么只有一个辅助工具———小刀的硬度, 仍需要同学们再单独记忆。这样关于矿物的硬度的知识同学们很容易就全部掌握了。同学们在口诀中和趣味中就把知识学到了, 也会感觉到地质学是那么有意思。在2011级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162位同学进行的《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中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全年级只有1位同学没有掌握, 160人全部掌握并且回答正确, 此外还有1位同学因为粗心大意将大小顺序弄反了。经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年里同学们对此知识仍然印象深刻, 熟记于心。这些数据说明图片展示法、口诀法、形象教学法、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对于陌生的概念、难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十分有效。同学们在熟记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鉴别矿物。口诀教学法运用在“摩氏硬度计”这个知识点上效果良好, 在其他知识内容的讲解上并不一定有效, 所以说, 教学方法要因具体的知识内容而定。在讲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板块运动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视频、效果图等辅助教学方法, 使学生产生融入实际的感觉, 也大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 在本学期讲授此课时, 正值影片《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热映。在课上除了放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板块理论的图片外, 教师还将此部热映的电影的预告片放映给同学们观看, 同学们兴趣极浓。在短短的几分钟里, 同学们既观看到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又看到了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的过程, 动画电影的演示比其他教学方法更直观更有效, 更能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知识。放完一遍视频之后, 提问大家在这里都涉及了我们刚学到的哪些地学知识?然后在显示圈层结构和大陆漂移电影中的那一分钟的时间内, 暂停视频以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教师再详细讲解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课间给同学们再播放一遍, 既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又具备娱乐性和观赏性, 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同学们自己就可以动手绘制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表, 阐述板块运动的原理和过程,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才使应用性技能的培养得以充分实现。

除了以上多元化教学方法, 我们还尝试运用开放式教学法。在以往的教学中, 理论课教学均被安排在普通的教室。我们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尝试将理论课的一半课时安排在具有多媒体资源和黑板的实验室, 也就是说每周2次课中有1次课安排在实验室, 还有1次课安排在普通的教室, 每次课为2学时。通常情况下, 教师和学生们在构造实验室上课。众所周知, 对于每门课程来说, 第一节的绪论课都是至关重要的, 《普通地质学》也不例外。而这一轮教学中的讲授对象是工程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 他们并不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两个地学专业的学生。当同学们第一次走进构造实验室的时候, 他们完全被眼前的陈列标本所吸引了。课间同学们不停地问这问那, 脑袋里充满了好奇, 部分同学在教师允许的情况下还主动拿起标本观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也认为, 思维始于惊讶和疑惑。同学们因为兴趣浓厚, 所以听课格外认真, 绪论课结束后他们还意犹未尽。在开放的空间里, 对于教学还有更大的益处。在讲到矿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在陈列的标本中寻找图片上的矿物, 未经教师指点同学们就可以找到。在开放的实验室里, 同学们除了认真听讲之外, 有时会因为学习之故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就像这次寻找矿物标本, 教师对他们这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活动从来不进行制止。教师在学生找到云母和重晶石的时候, 将大片的云母展示给大家观察, 并且用手轻轻地撕开, 这样同学们很容易记住云母的鉴别性质———片状的晶形、硬度小、一组极完全解理;将重晶石展示给大家, 并让同学们用手掂一掂, 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重晶石这一矿物的重要鉴别特性———相对密度。除了开放的空间, 学生可以随意走动之外, 教师还允许同学们随时发问。在和同学们的讨论中, 教师和学生都开阔了彼此的思维。在讲到沉积岩这章节的时候, 教师又将教室进行了调整, 安排到了古生物实验室。沉积岩不同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特点之一, 就是具有生物的遗体和遗迹。而在古生物实验室陈列有很多这样的标本, 尤其是三叶虫化石标本, 这样学生们学起来既生动又形象, 记忆也比较深刻。在适当的实验室内进行理论教学, 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此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实验室实习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应用技能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论课讲授之后, 根据需要及时安排学生到相关实验室进行实习以及到野外进行系统的实习, 能趁热打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要想将地质知识牢牢地掌握, 必须要经过实践才能将知识收入囊中并且灵活运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部分是矿物和岩石的鉴定。在实验室实习部分我们更加注重开放式教学, 此环节采用小班教学、分组学习的形式, 多加运用启发式教学。小班教学和分组学习的教学效果毋庸置疑, 学院将教学班控制在30人左右, 每一个小组在4到6人之间, 分为6个小组, 由学生自由组合, 然后将名单报送给教师即可。在开放的空间里, 同学们行动也是自由的, 思想也是自由的, 但是这种自由和开放是有限度的, 教师应加以引导。教师首先应该将观察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同学们, 并且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 然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其感兴趣的标本。比如矿物实习, 要求学生观察10大主要造岩矿物中8种, 自己再任选2种矿物观察, 并且填写实习报告。在实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 也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应该千篇一律。比如, 同样是矿物实习, 同样是学生提问, 有的学生对于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 教师此时要先给他讲解一下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再对其鉴别矿物上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有的同学这些概念已经牢记, 鉴别上出现的困难在于他还没有学会观察的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亲自演示;而有的同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观察方法, 但没有找到矿物鉴别的关键点, 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解答, 比如学生遇到矿物石膏时经观察无法完全确定此矿物, 当面对这一疑惑的时候, 教师将矿物在桌子上稍用力一划, 桌子上就出现了犹如粉笔画出的“一”字, 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在标本观察的时候, 要求同学们以书上描述的特征来找寻矿物再加以观察, 而不是以标签为主, 这样的鉴别观察法使同学们不只是完成实习报告而已, 而是真正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并引导式提问, 比如石英的特征是什么, 方解石有哪些特征, 又如何区分石英和方解石两种矿物。同学们在复习和思考中掌握了这些矿物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矿物标本, 完全被他们吸引了, 在课前、课间和课后都争相与一米多高的陈列标本紫水晶合影, 第一次实习课后, 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再开放实验室1次。教师应同学们的要求再次开放实验室2课时, 三分之二的同学来到实验室继续观察矿物标本。

(三) 野外实习部分。

野外实习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集中培养, 是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内实习的延伸, 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绝佳机会, 是培养他们应用型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室和野外实践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无法比拟, 是任何教育方法无可替代的, 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首先, 无论是实验室还是野外教学中, 都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小刀和放大镜, 并且培养起观察矿物和岩石时自觉使用这些地质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指导并检查学生是否会使用这些工具, 并逐一进行指导。经过几次实验课同学们已经学会使用小刀和放大镜, 而野外实习并不是课程刚刚结束之时进行, 有一定的时间差, 所以在野外实习中教师应该再讲解一下这些地质工具的使用, 并督促、鼓励学生使用工具, 养成地质工作的良好习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校应该培养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在地学领域, 除了传统的地学三宝之外, 也应在野外实习中教会学生使用GPS、数码相机等现代仪器, 以适应时代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野外地质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较为系统的训练。它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集中锻炼。此教学过程需要把野外现场教学和室内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应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比如在给学生现场讲解大理岩的时候, 启发同学们联想在生活中和大理岩相关的事物———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意大利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印度的著名建筑泰姬陵,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很容易想起大理岩的相关知识, 对其也极为感兴趣, 观察也格外认真了。教师还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QQ空间将同学们在野外观察到的现象和常遇到的问题整理发布, 有时转载其他媒介中应用性较强的地质专业文章, 引导同学们阅读和查阅文献, 积极思考问题, 热爱自己的专业。

除此之外, 学院还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安排相关实习路线。防灾科技学院是中国地震局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 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其中一条实习路线除安排学生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外, 还安排参观周口店防震减灾博物馆。地震的基本知识、震害防御知识、地震应急知识这些内容同学们在书本中已经学到, 在博物馆里同学们可以通过观看某些地震以及灾害的实况录像, 体验震后的倾斜屋, 玩避震游戏等方式实践防震减灾的理论知识, 切身感受发生地震后的场景。而地震监测知识, 学生们此前还为触及, 正好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学习。学院安排了蓟县黄崖关断裂、夏垫断裂等活动断裂路线。防灾科技学院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 实习点蓟县位于天津, 夏垫位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实习地点和学院距离很近, 车程在一小时左右。地震地质学和新构造活动的研究都是学院的特色方向。学生结合特色实习路线, 既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又提升了其特殊的专业素养。夏垫断裂, 这条曾经在清康熙十八年发生过8.0级大地震的活动断裂, 是地震地质领域和学院都在关注的科研项目之一。在同学们认识和认真观察过夏垫断裂的基础上, 教员还将部分同学带到野外现场进行进一步的科研研究。比如, 在夏垫断裂带及其附近, 教员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测氡仪。而这样的仪器, 在全国地震监测预报、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如果学会使用这样的仪器并且能够熟练操作, 到了用人单位立即能够开展工作, 必然受到单位的好评。学院还通过其他科研项目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年我们都为地震局、地震台站、矿产勘查单位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

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调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跟某些大学课堂睡倒一片、逃课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普通地质学》从没有学生无故旷课,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常能遇到非选修此课的学生来旁听。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其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四、双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21世纪国际合作与沟通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矿业公司也愈来愈多进入中国, 为适应时代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校积极推行英语教学已必不可少, 成为趋势, 也是为了提高地质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国际上流行的双语教学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是沉浸式:指使用外语或者第二语言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语言, 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二是维特式:指刚进校时对学生进行母语教学, 之后使用外语代替部分母语教学;三是过渡式:指学生刚上学时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教学, 之后仅使用另一种语言教学。本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特点以及学生英语水平, 尝试使用以汉语为主要授课语言、专业英文词汇渗透式的方式进行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地学入门课程中仍要以专业知识启蒙为主, 双语教学为辅, 教材也要选取中文教材。一些重要和常用的专业术语可通过中英双语方式渗透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接触专业英语的机会, 逐渐可以阅读专业词汇相对较少的文献。舒良树主编的《普通地质学》一书中, 在部分重要的专业术语后都在括号里注明了相应的英文词汇。

五、结语

在地学入门课程中, 通过课程安排调整以及双语教学的尝试, 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可操作性和时代性, 理论课教学、实验室内实习、野外实习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具体实现。学校向用人单位输送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并且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 在本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 我们也没有放弃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地质学与资源勘查工程教研室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 在指导首批毕业生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的过程中, 考研率达到40%, 使学生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蓉.如何提高“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的质量[J].高等教育, 2010

[2] .崔江利.关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4

[3] .石胜群.五年制高职《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09

[4] .王祥邦.愉快教学法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5] .宋召军, 张琳, 宁建国等.提高“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质量探讨[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刊) , 2009

[6] .林清茶, 程雄卫.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7] .谭先锋.应用型本科院校地质学专业《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8] .张展适, 曹双林, 潘家永等.我校地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办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地学入门课论文 篇2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王健龙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空距离较大,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缺少必要的联系,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隔膜,学生普遍感到文言文学习起来有难度;加之小学接触的文言文有限,教师教法陈旧,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索然无味。因此,为学生上好文言文入门课,给他们培养一点学习兴趣,传授一点学习方法,渗透一点传统文化,给予一点人文关怀,显得非常重要。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教学

入门课

《陈太丘与友期》与《咏雪》一起组合成《世说新语》二则,编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因此,精心设计,巧妙组织,上好文言文的入门课,显得非常重要。

培养一点学习兴趣。由于时空距离较大,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隔膜,致使学生普遍感到文言文学习很难。这种畏难情绪使得他们不能够很好的走进文本,很难与作品产生共鸣。加之小学接触的文言文有限,教师教法陈旧(主要是机械的讲析和反复的机械训练),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苦不堪言、索然无味,致使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毫无兴致。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学。基于这一点,教学中首先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如,无标点朗读和分角色创造性演读,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深情并茂的朗读和赏识性评价中体悟本文的古风古韵,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突破人物形象这一难点时,可设计选择称呼语和标点符号的方式,如结合文本,替客人在“尊君在不?”前面选择一个称呼语,看“你好”和“喂”哪个合适;为元芳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选择一个句末的标点符号,看句号和叹号哪个恰当,并简要分析。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体验畅所欲言,在独立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既掌握了文言字词,又把握了人物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切的感受到从文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意蕴,真正做到了言文合一,达到“因文悟言,因言悟文”的目的。这些语言实践活动,形式新颖活泼,学生乐在其中,他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兴趣得到调动,学习的畏难情绪得到巧妙的化解,为今后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传授一点学习方法。达尔文指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缺乏系统性,一些教师将文言文肢解成语言的碎片,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唯恐遗漏了一词半句,就像学外语,单词加语法,背、抄、译是主要方法,如此打字词的“持久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失殆尽,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要想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者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本文中“期”、“去”、“舍”、“委”、“顾”等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本人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将这些词与“不期而遇”“去留两便”“舍生取义”“委杖而逃”“瞻前顾后”相对照,通过成语与文言实词互释的方式,巧妙的化解了难点,让学生找到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咏雪》中学到的“扩展法”“替换法”相勾连,形成一个关于解释文言词语的较为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有了这些系统的知识,学生就能借此更加主动有效的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渗透一点传统文化。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和《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主渠道的语文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深入教材,拿出眼光,发掘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将其渗透在课文教学中,随文教传统文化,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陈太丘与友期》中蕴含着丰富的“称呼文化”(“尊称”与“谦称”,人物名称的命名),因此,教学从标题入手,以“陈太丘”这个名字为发端,在具体的情境中探讨古人命名的方法及“君”、“家君”、“尊君”的内涵,明确“尊称”与“谦称”的运用场合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适时将古文的编排方式、古人的阅读习惯、对联知识、成语解词释义的方法以及名人典故引入了课堂,使整节课内容丰富,充满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给予一点人文关怀。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关注生命、关怀生命、赞赏生命和成就生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充满灵性、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生存发展,对他们关心关注,表扬激励,就是一种人生关怀。文字只是表象,它背后除了是文化之外,还是生命、情感。打开这些密码,让它们成为学生灵魂得以栖息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语文课堂的追求。正因如此,笔者开头唱《真心英雄》调节气氛,导入课题,对学生提出希望,激励他们课堂上好好表现,做真心英雄。教学的过程中,我又抓住一切契机为学生的表现点赞。告诉他们语文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激励他们勇于表达,勉励他们要想做名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在讲礼诚信的前提下率性一把,做真实的、自由的人。最后号召他们要像魏晋名士那样,心中要装有梦想,做一个有梦的幸福的人。这些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精神的滋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石。这一切也为学生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琅琅的读、美美的品、默默的静思、无拘无束的对话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他们咂摸语言、探究文字背后那做广袤的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到成长的力量。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外在的活动和内在思维状态活跃,不同学生在各个维度目标上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通联:北京市朝阳区朝来绿色家园赢秋苑21号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朝来校区

邮编100012 手机***

果阿,印度的入门课 篇3

在火车上就开始爱上果阿,一排排流动的窗,框住连绵海岸。随岸而生的椰树排排而站,俯身向海。银白色的浪,缓缓上岸、离岸。河道有白色翅膀滑翔而过,火车的右岸是灰蓝海洋,左岸是绿色稻田,白色翅膀落在无所事事的水牛身边,听说这里有印度最华丽的日落,我相信。

完成不久的Kokan铁路,衔接了孟买和果阿省,中途跨过140条河,建造了2000多座桥,不简单的工程成了一条进入果阿省的美丽走廊。

很难不喜欢果阿,果阿其实是印度的入门课,最容易接受也容易读懂,如果你选择阅读印度这部古书,可以先翻开果阿这一章。果阿是老外去印度的必停之站,自助旅游设施已经十分完善。

果阿有过葡萄牙统治者。400多年的殖民统治,除了留下天主教、留下印葡合璧的食物,还留下了一处世界级的联合国文化遗产给它。老果阿(Old Goa)位于果阿省现在的首府Panaji以东9公里处,集中了不少亚洲一流的天主教堂,这里过去曾是葡萄牙殖民当局的首府。据说,最风光的时候,它能和里斯本相提并论。教堂经过精明的修复,间中有宽敞的草坪,漫步其中,真有置身欧洲城市的感觉。

60年代后,西方嬉皮士开始爱上果阿,那一场场的东方大旅行,由西方一直走到东方,果阿是重要的一站。这里有廉价的东方异国情调,还有阳光和沙滩,当然还有供应不完的大麻,现实社会容不下他们,他们也鄙视着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只好到这里纵情堕落。

有了嬉皮士,才有了精彩的星期三Anjuna跳蚤市场。当年这些穷嬉皮士,只是想要摆小摊子,卖自制的手工艺品,赚取日常生活费,结果市场越跳越大,现在的Anjuna虽然还有一些过气的嬉皮士,梳着非洲发绺(Dreadlocks)头,身裹印着佛像的印度纱丽,快乐而满足地过着过时的小日子,然而市场的主力还是一些来自克什米尔、西藏及邻近省份的商人,这些地区的玩意已经是具有国际风格的纪念品,哪里都买得到。大多数是鲜艳缤纷的妇女,感觉来选美多过来卖东西。印度女人真是爱美,全身上下铃铃铛铛、红黄蓝紫,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金钱在打扮上,如果你在星期三刚好经过这里,千万不要走漏这个跳蚤市场。

喜欢果阿,是因为果阿的生活气息,能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不为游客而布置的生活气息。而这种生活气息,和印度其他省份有别,印度标签式的混乱贫穷拥挤,在这里仿佛不曾存在,是葡萄牙殖民者,教会了他们Siesta?

在青绿的稻田中,突然冒出一座白得发亮的天主教堂。走进去,才发现是一块美丽的坟地,拱廊把午后的阳光请进来。牧童赶牛经过。一切无声中流过。

而生活味道最浓的地方,当然是在海边,果阿有超过200公里的海岸线,无数人靠海生活,有阳光,有露天咖啡座,有便宜的海边旅舍,当然也是游客的落脚地。

在海边晒太阳喝奶昔,常有渔船归航,沙滩上一片吆喝,一个个穿得像来参加表演的妇女,成群出现,色彩缤纷,仿佛出席海边的婚礼,迎接的是海里来的鲜美鱼类。男人出海,女人搬运收获,二话不说,顶着一篮又一篮,鱼还蹦蹦乱跳,纱丽也摇摇摆摆,直到下一艘船靠岸,她们又再出现。

帮我卖一条纱丽吧!小女孩把一条条的纱丽往天一抛;画着henna,又便宜又漂亮,看!我有不同款式……来块黄梨吧!天气那么热。沙滩上讨生活的小孩也是色彩缤纷,什么都卖,就为买回生活温饱。

有人抬回一尾巨鲨,游客马上围观,渔民还熟练地当场表演解鲨。一天竟有三四尾鲨鱼被捞上岸。眼前的海,似乎只适合强悍的生命。

出海时,渔民也会嚷游客帮忙,一起把船推向惊涛骇浪的生活。清晨时,一群渔夫收网,原来是昨晚布下的网,看他们卖力的拉拉拉,那是一场和生活的拔河,周而复始,一小时后,网里都是银光闪烁的生命。

清晨6点,果阿省的沙滩上已经聚满了向海讨生活的人,阿拉伯海的浪,送来了一篮篮的渔获。

鲻鱼、鲨鱼、鲭鱼、墨鱼、虎虾,渔夫忙着分类,搬鱼工人开始忙碌,头顶着鱼篮,把海鲜送往开向鱼市场的罗厘。野狗、乌鸦、海鸥静候一旁,等待免费的早餐。沙滩开始热闹起来。

多米尼克(Dominique),21岁的年轻渔夫,他比一般的果阿人还要黑,那是日子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

他和父亲在可以晒干人的阳光下修补渔网。“已经三天没有出海了,我们的船太小了,这几天的风浪太大,出到深海,船会翻覆,很危险。”他一边收拾渔网,一边和我闲聊。“明天可能会出海吧?当渔夫,没有出海,就没有收入。”他说。

当渔夫并非他的愿望,但是为了生活,就没有资格谈愿望,没有人愿意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

“渔夫的生活不但辛苦,而且生活很不稳定。有时候,整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而一次出海就必须付出400卢比的油费和人工钱。”多米尼克还在收拾他手中的渔网。由于父亲身体状况越来越糟,所以多米尼克得聘请了另一个渔夫帮他。

多米尼克在学校念的是餐饮科,喜欢和游客接触的他,本来打算在餐馆找一份工作,果阿省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但是由于竞争很激烈,所以往往要靠关系才有机会。多米尼克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有一个一生都在当渔夫的爸爸,餐馆的工作没有消息,多米尼克就和爸爸一起出海捕鱼。他的家庭自祖父开始就以捕鱼为生。

就这样多米尼克当了1年的渔夫,对捕鱼只有一种感受——辛苦。日晒雨淋不说,每天面对着喜怒无常的大海,天天都在赌博,生活一点保障都没有。

他们每天晚上10点就得出海捕鱼,到清晨6点钟才回来。回来后,把渔获分门别类,留下一些自己食用,其余的都送到市场去。有时候,运气好的时候,会有2至3千卢比的收入。运气不好的时候,一条鱼也没有,就会亏本。

6月至9月是东南季候风过境,印度西岸的大海变得危险,大部分的渔船就会停止出海,这时候,他们就会改在岸边垂钓,能钓到多少就多少,没有什么收入,但是至少可以解决三餐。

然而生活并非只有一两个难题。“现在的渔获越来越少,除了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大船出海捕鱼,大船有先进的仪器能探知鱼的所在。另外还有很多外省来的渔夫和我们竞争。”多米尼克说。

多米尼克是惟一的男丁,家里还有四个妹妹。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帮助妹妹出嫁。妹妹们需要很多的嫁妆。自己的婚事,他说,不急,等妹妹都嫁了再说。

他的梦想,原来在这片海的对岸。“我希望能到沙特阿拉伯的酒店工作,听说哪里的薪水很高,可以赚到很多钱。生活也不会像这里这样辛苦,很多果阿人都曾经到那里工作。”多米尼克说。

我现在才知道明信片里的美景原来是难以承受的重量。

在柯钦市(Cochin)的中国渔网区闲逛,这里是市内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在夕阳下,风中飘扬的中国渔网,是明信片最典型的题材。

“come!come!help!help!”当我一边悠闲地做着游客应该做的事情时,却让渔夫叫住了。

原来他们不够帮手,要我帮忙拉渔网,因为越多人拉,拉得越快,捞到鱼的机会也就越高。

一声令下,我出尽了力,利用自己的身体重量,拉拉拉,渔夫们拉网的姿势很有默契,身体有旋律地左右摆动,渔网才徐徐升起,网里只有小鱼一两条。两只虎视眈眈的乌鸦飞来,衔走其中一条。

中国渔网来自中国,据说这种渔网自元朝由商人传入印度。渔网的操作方式十分原始,就像我们小时候用渔网在水沟里捞鱼一样,只是现在换成风筝形状的大渔网,渔网的四角系上粗绳,并且由十几块大石头作为平衡重量,渔网才会沉入水底。中国渔网需要约4个人来操作,整个捕鱼过程就是拉拉拉,用力的拉拉拉,把渔网由水中拉上来。这一带共有约20张中国渔网。

休息15分种后,他们又开始了拉拉拉。这样的动作,他们每天由早上6点拉到中午3点,因为渔网只能在涨潮时运用。

年轻渔夫巴文那(17岁)是“拉拉队”的成员之一。他当渔夫已经半年了,双手却已经长满了厚实的茧,但是当他微笑时,我还是可以看见17岁的羞涩。

“没有喜欢或不喜欢的,这就是工作,总比在街上烦游客卖东西好。”他说。自然的语气中没有半点无奈,或许对他来说,生命就是一连串接受的过程。

“每天赚多少钱倒不一定。这个季节比较差,像昨天,我们一人才拿25卢比(约合5元人民币),刚好够三餐和一些茶点的费用。”巴文那说。我看着渔网边的篮子,快12点了,才只有几条不大不小的鱼。“拉拉队”都不是渔网的主人,所以所有的渔获将三七分账,主人七,工人三。渔获都卖到海岸边的海鲜摊位。

“但是雨季一来,我们的收入就会好很多,最好时一天可以赚200卢比。”雨季,也是渔季,指的是6至8月,那时候一天可以捞上百斤的鱼虾。

赚来的钱,巴文那大部分都用来帮补家用,他家里有祖父母,还有三个弟妹。

那么你有什么梦想吗?“希望能捞到更多的鱼。现在的水太脏了,加上这种方法已经很难抓到大鱼了。”他说。或许太伟大的梦想,对巴文那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这时,隔壁网发出了吱吱吱的声音,原来不小心捞到一只海豚。突然,全部的渔夫马上开始了拉拉拉的反应。巴文那说这群海豚每天都经过这里,海豚原来是他们的通风报信者,逻辑很简单,有海豚的地方就有鱼。

上一篇:水泥市场走向下一篇:整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