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与奥运会(通用9篇)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1
1. 前言
足球是一项具有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 在赛场上, 如果想获得进球, 更快的速度, 更强的身体以及更好的耐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当代足球技术也越来越趋向于在激烈的对抗环境中灵活地, 熟练地完成技术动作以及对战术的运用。因此, 在足球比赛中, 对球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2.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知识, 研究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营养补充及合理膳食。
3. 足球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3.1 基础代谢的热能消耗
维持人体日常基本活动的能量称之为基础代谢, 就是指人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 用以维持体温、呼吸、心跳等消耗的能量。正常人的基础代谢一般为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消耗160KJ, 而足球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 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指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每分钟, 因此, 足球运动员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要略小于正常人。
3.2 训练和比赛的能量消耗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时的能量消耗要比正常大的多, 这跟训练或比赛的强度、密度和时间密切相关。在赛场上, 运动员的跑动距离一般8000米左右, 而有些高水平运动员甚至可以跑上万米, 在这一过程中, 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维持肌肉运动、心跳等。
4. 足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 每次比赛或训练结束后, 机体都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而这些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不仅对运动员的健康不利, 而且由于机体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 从而严重影响下次的比赛或训练。因此, 及时合理的补充营养物质对每位足球运动员都非常重要。
4.1 电解质的补充
与正常人相比, 运动员具有更好的身体适应能力, 进行剧烈运动后, 由于电解质会随汗液排出体外, 但良好的机体调节机能会及时将体内储存的电解质释放到血液当中, 以维持电解质的恒定, 因此不必过多的补充。一般情况下, 运动员在训练后喝一瓶供能饮料即可。
4.2 水分的补充
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约占人体重的百分之六十, 水对人体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各种物质的溶剂、参与物质代谢、维持正常体温、输送氧气及各种营养物质等。足球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即时补充水分, 但由于出汗量很大, 补充的水分远远小于出汗时流失的水分, 所以训练或比赛结束后, 运动员身体往往处于缺水状态, 出现脱水现象, 从而出现疲劳, 影响运动能力, 严重时甚至危机自身健康。判断身体是否缺水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测量运动前后的体重, 失去的水分就是前后体重的差别。
4.3 糖类的补充
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而人体中的糖主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原, 人体各器官及大脑主要是直接利用血液中的血糖工作, 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血糖, 肌糖原则直接给肌肉组织提供能量维持其运动, 当肌糖原不足时, 肝糖原则分解成葡萄糖继续供能, 随着运动的持续, 肝糖原也逐渐耗竭, 此时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 人体各器官工作能力降低, 由于大脑供能不足, 出现中枢性疲劳, 此时运动员表现为四肢沉重, 呼吸困难, 意志减退, 甚至无法持续运动。因此运动前1-2小时或运动中补糖对运动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糖作为能源物质, 具有易氧化、易吸收、耗氧量少、热价高的特点, 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随呼吸排出体外, 而水可参与身体其他反应, 对内环境影响较少。一次补糖不宜过多, 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六十。
5. 足球运动员的合理膳食
5.1 食物量的大小要与训练程度相适应
足球运动员一般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运动, 主要依靠体内的糖及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能量, 一般一场比赛大概要消耗600-1100卡, 为了补充能量的消耗, 每天至少需要摄入3000-6000卡热量, 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 运动员则出现低血糖现象, 影响其运动能力。另一方面, 食物量过大也对运动员不利, 例如发胖、消化不良等。
5.2 食物的营养要全面、多样
运动员食物的营养应该是全面的和多样的, 具有肉、鸡、蛋、奶、豆等高蛋白质, 奶及奶制品, 蔬菜和水果, 谷类食物, 以及脂肪和糖等高热量食物。一个参加比赛或训练的运动员, 当其热能消耗量为15000~18000kj (3500~4400kcal) 时, 一日的基本食物中应有350~450g肉类、350~550ml牛奶、550g以上的蔬菜、350~450g主食、少量的豆腐或豆制品等成分, 热量不足或过多时可用主食、油脂或甜食调剂。
5.3 三餐的食物热量分配要合理
一般情况下, 运动员的三餐热量分配分别为30%、40%、30%。上午训练时, 要保证食物中有较高的热量及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中午进餐时, 要适当的加强食物的热量, 但不宜过高, 以免吃的过多, 对肠胃造成负担从而影响下午的训练或比赛。晚餐时, 食物热量不宜过高, 防止失眠等不良现象。如果遇到比赛时, 可适当的加大食物热量。或通过食用点心或快餐的方法快速补充营养, 但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营养及营养密度问题
结论
通过分析与研究, 不难看出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激烈对抗的体育项目, 运动员想要在场上获得更好的表现, 就必须丰富的营养物质, 使机体能长时间的保持在最佳状态, 在场上发挥出较高的运动水平。而根据足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特点, 合理的安排膳食是运动员必不可少的因素。
摘要:科学有效地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起着很大的帮助, 但随着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 球场上的拼抢更加激烈, 比赛的对抗性大大的提高, 因此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是每个足球运动员必备的条件之一, 而要想获得强健的身体, 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根据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 制定合理的膳食营养, 对其运动能力, 疲劳消除及身体健康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能量代谢,膳食营养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2
第一章运动营养学基础与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大家知道健康的四大基石是什么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健康的四大基石,但是光知道这四大基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明白什么样的营养搭配才是合理膳食,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体育运动与营养有什么关系,之后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达到健康的四大基石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首先来看一下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一、营养与健康
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应包含有六种营养素,如果摄取的不足或不平衡,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肥胖,损害身体健康。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主要来源:
1、糖:构成机体组织,供给热量,并是体育运动中的能量来源。食物来源:谷物、水果、蔬菜、面包等。
2、脂肪:构成机体组织,体内热量的主要来源。脂肪有贮存和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脏器等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奶酪、油、人造奶油等。
3、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供给人体热量的来源之一,并能调节机体代谢和抵抗疾病。
食物来源:奶类、鱼类、肉类、蛋类、豆类等。
4、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参与食物消化,参与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运输,调节体温,人体的润滑剂。
5、矿物质:有调节生理的功能,其中钙、铁、碘等元素是人体容易缺乏的元素。
6、维生素:除维生素D可经阳光照射而合成外,其他维生素都不能在体内合成,但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二、健康的膳食
1、营养搭配
2、健康的膳食
通常用餐时间以早餐7点、午餐12点、晚餐6点为宜,两餐间隔约5-6小时;热量的分配以30%、40%、30%为宜,作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早餐: 经过一夜睡眠,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早餐起床后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状态,因此,早上起来不要急于吃早餐,而应立即饮500—800毫升凉开水,既可补充一夜流失后的水分,还可以清理肠道。营养健康的早餐应该包括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具体操作时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应该包括粮谷类、蛋白质和蔬菜水果三大必需品,缺一不可。午餐:是我们传统中的正餐,它既要补充上午消耗的又要提供下午学习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所以午餐中既要有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米饭、馒头等主食,更要有富含蛋白质、适量脂肪和其他营养素的鱼、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应吃得过饱。晚餐营养过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影响健康。
三、体育锻炼与营养
体育锻炼与营养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发展与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而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素,是构成和修补组织器官的原料,调节器官功能的主要物质。营养不仅与发病率及身体发育有关,而且影响运动的能力,所以体育运动与营养两者不可偏废。
学生每当适宜的体育锻炼之后,食欲总会有所增加,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育运动的特点就是人体活动量大,能量消耗也大,而且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特殊的影响。体育锻炼里,各种运动器官和系统的活动量大大超过安静时的状态,新陈代谢旺盛,体内能量的消耗大为增加,为了维持身体“收支平衡”,必须进食更多的物质。合理的营养基本要求应该是饮食中的营养素齐全,发热量高,食物新鲜多样化等,同时应对所进行的锻炼项目有针对性的安排饮食。
1、进行肌肉力量较高的项目锻炼时,应注意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取,因为力量练习与肌肉有关,肌肉发育的必须原料是蛋白质。
2、进行耐力性运动时要注意糖的补充,以提高体内糖原的储备。
3、当运动能力下降时,应适量的增加体内维生素的补充。
4、如果发生预防运动性贫血,是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应及时补充,特别是补充含铁量较高食物。
5、在开运动会等比赛前的一餐中(赛前2.5~3小时进餐),以七成饱为宜,不吃易产气、难消化的食品(如韭菜、大豆等),临赛前不要吃过多的糖(不超过1克/千克体重)。注意:
运动中消耗大量热量,因出汗过多丧失大量水分。失水会使血溶量减少,而运动时机体则需要充分的血容量。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口唇发干或疲劳现象。由于肌体缺水,血液的粘滞度增加,心脏负荷加大,也会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运动中和运动后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切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水分渗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多,会加大心脏、肾脏的负担。同时随汗水大量排出,还导致盐分的损失。为补充失去的盐分和热量,宜用含糖、盐比例适当的运动饮料。
运动中最好以水漱口,或以少量水解除渴感。应注意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每次150~200毫升/次为宜。运动后不要喝5℃以下和15℃以上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佳。
(二)营养饮食口诀(拓展内容)
牛奶补钙快又好,主食一定要吃好; 豆制食品不可少,蔬菜会把癌赶跑; 鸡肉里面营养高,海鱼降脂又补脑; 多把菌类去寻找,水果美容又防老; 鸡蛋一天一个好,咸盐千万要吃少。
四、课后作业
第二章 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目标要求:
了解不同健身的基本营养状况; 一般了解各种人群物质代谢特点;
掌握增强肌肉力量、减脂、增重和亚健康膳食营养安排;
引入新课:
1.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体重下降超过正常标准20%时,即称为消瘦.消瘦与肥胖一样,都是亚健康的一种。体重指数BMI小于18.5即为消瘦。
2.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提问:你属于亚健康吗?
第一节增强肌肉力量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人体骨骼肌的增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可分为快速增长、相对稳定和明显下降三个阶段。男子从出生起,肌肉逐年增长,二十五岁时达到最高值,以后又逐年缓慢下降。女子二十二岁左右达到最高值。
少年时期肌肉的含水量比成人高,而肌肉蛋白能源物质等的储备比成人低,肌纤维较细,肌力弱、耐力差,易于疲劳。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异越大。
肌肉增长的生物化学基础
经常进行健美锻炼的人与普通人相比,肌肉中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要多,血管更丰富,耐酸能力和无氧酵解能力更强。训练水平越高,能量储备越多,肌肉中新生的毛细血管也越多。毛细血管增多,可使肌肉中的血流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肌肉的体积。所以只有坚持长期的健美训练,才能加强肌肉的物质代谢,提高肌肉的能量储备,使肌纤维增粗、增多,肌肉体积力量增大。
肌肉增长的生理学基础——超量恢复
在健身锻炼停止后,肌肉中蛋白质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而且恢复在一定时间内会超过原来的水平,出现所谓 “超量恢复”。
1、糖代谢:力量练习以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为主,供给量要适量,过多会转化为脂肪;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1、B2及铁、镁等矿物质。
2、脂肪代谢:由于脂肪酸和甘油进入体内,大部分重新合成为脂肪,另一部分构成组织成分、氧化供能,为避免肥胖应限制脂肪供给;
3、蛋白质代谢:膳食中保证蛋白质供给是关键,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供给,促使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促进肌肉增长。肌肉合成的规律为“运动——营养补充——休息”
4、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
防止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膳食营养安排
1、膳食安排原则:
足够的热能,充足的糖类;提供合成肌肉蛋白的原料;保持适宜的激素水平:如中药、睡眠能促进生长激素、睾酮激素分泌。
2、膳食安排措施:(1)日食五餐法:
蛋白质、糖、脂肪供给比例为3:2:1,保证牛奶、蛋清、鱼、瘦肉; 低脂膳食要注意补充EFA。(2)多吃碱性食品:
(3)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品: 肌酸 乳清蛋白 大豆蛋白 增肌粉 谷氨酰胺 肌力皂甙
三、膳食营养策略和误区
1、策略
1)根据运动水平和性别安排膳食 2)高蛋白晚餐
3)锻炼后补充高蛋白 4)采用多餐制 5)不要空腹吃甜食 6)膳食安排
2、膳食营养误区 1)不用自备食物 2)不用做营养记录 3)饮水多少无关
4)多吃肉类有助于肌肉生长
第二节 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过量存储,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肥胖分类
1、按肥胖的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原发性(或单纯性)肥胖
2、按脂肪的分布分为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
3、按脂肪细胞的变化分为脂肪细胞增大型肥胖和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
4、按肥胖的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原发性(或单纯性)肥胖
遗传性肥胖是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常带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 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 1.摄入的能量控制
2.减肥期间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保证低糖和适量脂肪 3.保持一定的食物体积,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4.适当饮水
5.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6.对于饮食的控制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降低,不可骤然猛降,否则容易反弹
减肥营养品的配合使用
1)弥补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加速脂肪燃烧;减轻饥饿感。2)弥补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防止减肥期间由于节食所造成得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摄入不足
主食类:
优先推荐:全麦面包、煮玉米、粗粮杂粮等
慎重选用:牛角面包、肉松面包、热狗面包、油饼、油条、点心、蛋糕等 水果:
优先推荐:苹果、梨子、猕猴桃、西红柿、橙子、柚子 适量食用:香蕉、西瓜、葡萄
第三节 亚健康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亚健康的原因与临床表现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1、亚健康的原因
1)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份窄小,独立的空间往往成为奢望。
2)废气、垃圾、工业、噪音及射线等等污染,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宁静祥和的环境往往被喧嚣和污浊所代替。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逼迫人们过份地劳作,出现身心情 “ 透支 ” 现象;金钱往往逼迫人们成为它的奴隶。
4)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人们面临着被 “ 炒鱿鱼 ” 和下岗的威胁,为了保持岗位,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陷入越来越多的矛盾。
5)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思维,成为人们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负担。
6)由于种种利益交织冲突,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
7)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击。
8)人们自身的某些不足和遗憾,往往成为自我折磨的理由。
9)躯体生命的偶然性和暂时性,在深层次上淡弱人们奋斗进取的激情,荒诞、无谓,往往成为人们对生命真谛的体验。
2、临床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
第三章 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
高血压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一、营养与高血压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二)营养与高血压
1、高盐饮食与高血压
膳食中钠盐的过量摄取与人群血压水平
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并且成正比关系
2、高能量饮食与高血压
糖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类的摄取与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成正比关系,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糖类的摄入量并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消耗多余的能量
3、饮食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与高血压
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期间食用高脂食物会加剧高血压
二、高血压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 高血压患者锻炼期间的膳食营养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1、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控制食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少食高胆固醇食物
如:蛋黄、动物的皮和肝
3、食优质蛋白饮食
如:牛奶、瘦肉、鸡蛋、海产品
4、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
5、多食蔬菜、水果,增加钾、钙、镁等无机盐的摄入
如:豆类、玉米、腐竹、芋头、竹笋、花生、核桃等
6、少食多餐
7、注意晚餐时间
8、严格限盐
9、忌食高糖类等高能量食物
如:糖果、糖糕点、冰激凌及含糖软饮料等
10、可选择食用低糖水果
如:草莓、番茄、黄瓜等
11、可食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12、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多吃能降血压的食物
如:芹菜、胡萝卜、番茄、黄瓜、冬瓜、木耳、海带、香蕉、橘子、苹果、西瓜等
三、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保健食谱
1、素炒五丝(土豆、芹菜、大萝卜、黄花菜、豆干)
2、马兰头拌海带
3、肉丝炒茼蒿
4、牛肉炒芹菜
5、香菇油菜
6、香芹醋花生
7、海带爆木耳
8、香菇焖豆角
9、枸杞子炒虾仁
10、草菇豆腐
第二节
高脂血症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营养与高血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运动量减少,能量在体内堆积,血脂逐渐升高,演变成高血脂,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一)营养与高脂血症
1.高脂血症
目前公认的的高脂血症有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二者都高的复合型高脂血症。• 营养与高脂血症
摄入脂肪的质与量,尤其是脂肪酸的构成比例对血脂的影响甚大。如果超出一定的比例就增加了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1)饱和脂肪酸
(2)多不饱和脂肪酸
(3)单不饱和脂肪酸
(4)胆固醇
2.糖类与膳食纤维
高糖类膳食纤维可引起血中TG升高,HDL-C下降,尤其是果糖和蔗糖易使TG升高,导致血脂症。膳食纤维具有降脂作用。
• 高脂血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1)患者锻炼后主食以面食米为主,以粗杂粮为主更好。2)患者锻炼后的蛋白质来源以大豆及豆制品为好。
3)可食用含糖和脂肪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伴着吃。4)锻炼后禁用食物:白糖,红糖,葡萄糖及精制甜食,如糕 5)点,糖果,果酱等。
6)锻炼后最好少吃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7)锻炼后尽量少用或不用蛋黄和动物内脏。8)锻炼后减少酒类摄入量。
9)锻炼后应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措施。10)患者锻炼后可使用一些银杏 三.高脂血症患者常用保健食谱
1.木耳豆腐
2.降脂墨鱼球
3.茄子烧鳝鱼
4.双耳炒豆腐
5.葱油萝卜丝
6.绿豆萝卜灌藕
7.蘑菇清楚
9.素炒黄豆芽
10.爆炒三鲜
11.素烩三菇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一、营养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中各种致病因子作用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
主要特点:高血糖
患者表现:多尿 多饮 多食 消瘦(三多一少)
1、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P131表5-5)
2、糖尿病的分类(按病因进行分类分4类)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3、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4、造成糖尿病的环境因素
(1)自身免疫
(2)病毒感染
(3)化学物质
(4)肥胖
(5)体力活动减少
(6)吸烟
(7)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热量摄入过多
(8)妊娠因素
(二)营养与糖尿病
营养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习惯,定时定量并科学安排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搭配是糖尿病饮食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措施。与糖尿病有关的营养因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其他膳食成分。
1、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该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比
例,应至少占1/3。
2、脂肪
高脂膳食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因之一。
3、糖类
胰岛素问世之前,为了控制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的糖类被严格控制在15%以下。目前主张糖类占总能量的50%~65%为宜。
4、膳食纤维
有研究发现,经常吃膳食纤维较多的水果、蔬菜者,其患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
5、微量元素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量元素的代谢混乱,大部分微量元素以缺乏为主。影响胰岛素活性和糖代谢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铬、锌、硒。
6、维生素
与糖尿病有关的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
7、其他膳食成分
(1)大蒜素:大蒜素是从大蒜中提取的天然含硫化合物。动物实验表明,大蒜素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
(2)仙人掌、芦荟、苦瓜:仙人掌、芦荟和苦瓜能不同程度降低无症状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二、糖尿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糖尿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饮食安排遵循如下原则:
1、控制总热量
三大营养素配比合理,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5%,糖类占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总能量的25%~30%。
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主食中应细粮和粗粮搭配,锻炼后的饮食应放宽对主食的限制,减少单糖的摄入,限制脂肪摄入,供应适量优质蛋白质。
3、锻炼前多饮水,锻炼前血糖较低者应先加餐
锻炼前应多饮水,以防运动中的失水,锻炼后宜少量多餐。
4、锻炼后宜摄入高纤维饮食
常用的有水果、蔬菜的茎叶、燕麦、荞麦、玉米面、海带、紫菜等。
5、锻炼后饮食宜清淡
主要是减少盐的摄入
6、少饮酒不吸烟
三、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保健食谱
1、菠菜拌木耳
2、芝麻速拌五丝
3、花生鱼头汤
4、苦瓜藕丝
5、葱丝鳕鱼
6、洋葱拌鱿鱼须
7、炒笋片
8、枸杞子炒肉丝
9、魔芋黄瓜肉丝
四、糖尿病的预防
1、吃肉之前喝两勺醋。
据研究表明,喝两勺醋可以大大降低高热量食物的血糖水平。如果你不喜欢饮用醋,可以在饭前吃一些凉的素菜酱。
2、减轻5%体重
即使你比较胖,而且不做运动,但如果你减轻5%体重,那么你将减少70%患糖尿病的风险。
3、每天步行35分钟
芬兰研究发现,步行可以使体内胰岛素得到最佳使用。每周步行4小时,每天步行35分钟,这可以减少约80%患糖尿病的风险。
4、喝些咖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喝6杯咖啡,患糖尿病的危险可以降低约29%-54%,每天喝4-5杯可降低29%,但1-3杯是没有用的。
5、购买食物前,看清楚高纤维标志
高纤维标志的食物,可以确保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的风险。
6、吃快餐不要超过两次
美国认为,如果一个星期吃快餐超过两次,身体器官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两倍。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 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它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缺乏诱发破骨细胞生成因子网络系统的变化,激发了破骨细胞的活性,而抑制了成骨细胞活性,骨质吸收速率超过了骨形成速度,造成骨质有机物和无机物成比例地减少。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任何轻微的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
一、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 在多数骨质疏松症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人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1、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1)X线检查:骨量减少到30%以上,X线检查才能显示病变,故早期骨质疏松症难于用X线检查发现,且误差较多。(2)骨密度测定(BMD):该测定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效果的最佳定量指标。诊断时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3)实验室检查
2、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1)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2)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范围分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症的症状(1)疼痛
(2)身长缩短、驼背(3)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二)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均衡合理的营养是人体正常发育的基础,也是维持骨骼正常发育的基础。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的营养素主要有钙、磷、镁、维生素D、微量元素、蛋白质、维生素k、植物激素等。
1、钙
骨骼是钙的主要储存场所。
在钙的供应方面,许多老年人从膳食中钙的摄入量较低,且肠道对钙的吸收也减少,肾对钙的排泄逐渐增加,使得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对钙的需求量增加。钙是维持骨量峰值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钙剂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合并使用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
补充钙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暂时性引起骨骼重建一过性的作用,而是对老年人骨质丢失现象的基本改善。
所以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维持体内钙平衡所需要的钙,首先要保证日常膳食中摄入足够的钙。
2、维生素D 维生素D是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之一,可调节骨钙的内环境稳定。1,25-(OH)2D5(即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维生素D对骨代谢具双重作用,一方面,1,25-(OH)2D5可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钙素,对骨形成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协同甲状腺激素骨吸收,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及数目。活性维生素D有两种来源:一是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二是含维生素D食物经肠道吸收,再由淋巴吸收转运。
3、磷
磷在体内的作用很重要,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骨矿物质沉积,在低磷饮食的情况下,低血磷可刺激肾合成1,25-(OH)2D5,使血中1,25-(OH)2D5水平升高,使骨的重吸收增加。
4、镁
镁对骨的生长是必需的,它能影响骨的代谢。
镁缺乏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具有显著作用。它形象钙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的合成及骨完整性的维持。膳食中镁供应不足,会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目前发现,补充镁可增加骨矿物质密度。
5、微量元素
6、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一切组织细胞的合成,构成和修补人体的组织,同样包括骨组织的结构与营养。
如果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会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7、维生素K 维生素K可通过增加骨钙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量,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8、植物激素 有研究表明,雌激素活性对预防妇女骨量丢失具有决定性作用,适当补充激素和钙可以防止骨量丢失。
二、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期的善事营养安排
长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钙和维生素D营养不良会导致严重的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中老年在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前提下进行体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的原则:
1、锻炼后注意合理膳食营养,保持膳食平衡。
2、锻炼后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但要注意钙、磷的比例,合适的比例为(1.5:1)~(2:1)。含钙、磷较高的食品有: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钙300mg)、乳制品、鸡蛋、豆类、粗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
3、锻炼后坚持不挑食、不偏食。
4、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多接受日光浴。
5、锻炼后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的饮料,少吃糖及食盐,以免影响钙、磷吸收。
6、锻炼后不宜摄入过多动物蛋白质:因为锻炼后体内酸度增加,蛋白质过多摄入也使尿呈酸性,可增加钙的排泄。
7、在锻炼过程中,要重点随访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要增加钙强化食品的摄入,做到早期防治。
三、骨质疏松症患者常用的保健食谱
1、蘑菇炒洋葱
【主料】蘑菇300g,洋葱100g。
【功效】抗骨质疏松,活血化瘀,适用于各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伴有冠心病者尤为适宜。
2、黑木耳泥鳅汤
【主料】水发木耳50g,泥鳅200g,笋片25g。
【功效】抗骨质疏松,护肝益肾,适用于各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伴有慢性肝炎,胃炎者尤为适宜。
3、香菇紫菜汤
【主料】水发蘑菇、鲜笋、豆腐干各40g。
【功效】抗骨质疏松,补肾健脑,适用于各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伴有高脂血症,健忘症者尤为适宜。
4、萝卜海带排骨汤
【主料】排骨250g,白萝卜250g,海带100g。
【功效】看骨质疏松,适用于各型骨质疏松症患者。
第四章 儿童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儿童少年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一)能源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1、总热量
儿童少年物质代谢旺盛,基础代谢高。在青春发育期,能量需要量激增。这是因为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极为迅速,加上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的大量增加,能量需要量剧增,甚至超过中等劳动强度的成年人。
2、蛋白质
儿童少年期,蛋白质 代谢处于正氮平衡阶段,随年龄的增长,体重逐渐增加,其中肌肉生长较快,青少年儿童每天需要蛋白质25~30克左右需要增长发育的需要量至少每天50 ~ 60克。
3、糖类
食物中的糖类,如淀粉.蔗糖等经消化变成单糖,被吸收到血液中成为血糖,血糖是脑和红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
4、脂类
脂类的三酰甘油可作为能源物质被储存和氧化分解供能。
(二)非能源物质代谢及营养需求
1、水
水是人体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儿童少年体内水分占体重的比例比成年让人更高。儿童少年水的摄入由饮水和食物含水提供。
2、维生素
一般情况下维生素只能由食物来提供,并且维生素在体内的储存周期短,所以比较容易产生缺乏。
3、无机盐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旺盛,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比较敏感,应特别注意补充钙、铁、碘、锌,等元素
二、儿童少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一)能源物质代谢及营养需求
1、能量
运动时能量的消耗取决于运动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儿童体育课和课 外活动的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一般在120 ~140/min之间。
2、蛋白质
儿童少年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于成年人,但摄入蛋白质过多会增加肝和 肾的负担,而且酸性代谢物增多,对运动不利。所以喜欢运动的青少年 太摄入食物时除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外也要保证质量。
3、脂肪
脂肪能量高、体积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储能形式,也是耐力性运动中 产能的重要物质,可以维持饱腹感。但脂肪不容易被消化,过多的摄入 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4、糖类
糖类容易氧化、耗氧少,是运动时最好的能源,糖类代谢的某些中间产 物可调节脂肪代谢。儿童少年糖类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比例为50% ~ 65%。
(二)非能源物质代谢及营养需求
1、水
儿童少年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排汗率相对较低,体温的调节功能相 对较差,因此在热环境中儿童少年体育活动时产热多,易引起散热不畅 容易脱水甚至中暑的发生,应注意水和但截至的合理补充。运动后可根 据体重的减少来补充.减少1kg体重,补水量为1000 ~1500ml。
2、维生素
维生素需要量与运动量,功能状态及营养水平有关。一旦维生素补充过 剩还会产生不良反映,所以各种维生素保持适宜比例,才能使各种维生 素在体内发挥良好的作用。
3、无机盐
由于儿童少年运动时出汗量增多,可造成无机盐的丢失,直接影响运动 能力和健康水平。运动时红细胞破坏增多,铁的消耗较大,如不及时补 充易产生缺铁贫血。所以青少年的食谱中应多含有铁,钙,磷,镁等。
(三)儿童少年锻炼身体营养需求 1.进食时间与运动时间想适应
食物一般在进食后3 ~4h从胃内排空。因此进餐2h后开始运动比较适宜 在运动时人体内血液重新分配,胃肠道的血液相对减少,因此,应在运 动结束后1h在进食 2食物分配.早餐是一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一顿合理的早餐应含蛋白质、脂 肪、又含糖类,三者比例恰当,才有利于吸收。午餐为人体补充上午学习和体力活动所损失的热量、储存下午活动的能量。在一天中最重要不 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晚餐不宜多吃、七八分饱即可,饮食清淡,不要酗 酒。
3食物选择
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谷类食物和豆类食物的搭配,发挥蛋白质的作用,同时增加动物性肉食,多吃豆制品,注意酸性食物的搭配。
(四)儿童少年膳食指南
1.三餐要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解释。2.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 的食物 3.每天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 4.不吸烟、不饮酒 5控制零食
营养与运动能力的分析 篇3
1、补糖与运动能力
在60%~80%最大摄氧量运动时, 糖储备不足将导致运动机体疲劳。通过运动过程前、中、后有规律的补糖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出现。需要补糖的运动项目有:1小时以上的持续性耐力运动, 以及长时间 (40分钟~2小时) 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训练。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能在任何运动场合参与ATP合成。在训练和比赛中, 运动员每日耗能量依赖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自内源糖, 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
对于参加大运动量训练的人, 特别是从事长时间有氧运动的来说, 碳水化合物的补充是必需的。一顿正常的饮食中, 身体就可以储存1500-2000卡的糖原。大约75%的糖原被储存在肌肉组织中, 然而高糖饮食可能会使肝糖原水平显著升高。在长时间运动时, 肝糖原会转化为葡萄糖以供应肌肉能量。与脂肪相比, 葡萄糖氧化所需氧量较脂肪节省, 也就是说, 消耗同样量的氧气, 葡萄糖产能量较脂肪多6%左右。在长期大运动量训练中, 体内肝糖原存量会下降, 这会影响个体的运动能力, 甚至导致过度疲劳。因此, 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应当注重高糖饮食,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当占总能源营养素摄入量的75%。除此之外, 必要的休息或训练调整也可以提高机体肝糖原的储备。而在大运动量运动后的疲劳状态中, 在运动后30分钟摄食一些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相混合的食物可以加速肝糖原的储量。摄食碳水化合物同时摄食蛋白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活性, 从而增加肝糖原的储备。
2、补液与运动能力
出汗和蒸发汗是运动机体散热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维持生理功能极其重要 (调节体温) 。大量出汗对机体的影响:体液 (细胞内液和外液) 和电解质 (主要是K+、Na+、Cl-) 的丢失, 使体内正常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被破坏, 体温升高, 脱水的症状也随之而来。所以, 运动时汗液的丢失是运动员脱水的主要原因。脱水不仅有碍运动成绩, 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当脱水量超过体重的2%时, 心率和体温便会上升, 影响到运动能力。脱水后恢复失水的时间拖得越长, 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越严重。运动员在达到失水的应激之前就应注意补水。合理补液的意义:可使运动过程心率减少、体温降低、血浆容量保持恒定, 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
因此, 一个理想的补液饮料或运动饮料必须含有:适当的糖浓度、最佳的糖组
合、多种可转运的糖、合理的渗透压浓度、适量的电解质等成分, 以满足快速补充体液和能量的需要。剧烈运动后及时纠正脱水和补充能量可加速机能恢复。有效地恢复运动中丢失的体液应包括液体的总量和电解质两部分。运动后的体液恢复以摄取含糖—电解质饮料效果最佳, 饮料的糖含量可为5%~10%, 钠盐含量30~40毫克当量, 以获得快速复水。
3、蛋白质与运动能力
人体的肌肉是有蛋白质组成的, 从事大运动量, 特别是从事肌肉力量训练、健美训练的人需要多补充一些蛋白质食物。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0.8克/公斤体重, 而从事大运动量训练的人则需要1.5克/公斤体重。尽管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高额的蛋白补充剂, 但还没有哪一种补充剂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事实上, 过多的蛋白补充会使多余的蛋白质参与能量代谢或转化为脂肪, 因此, 一般正常饮食不需要特别补充蛋白质, 即便是肌肉力量训练或健美训练也是如此。
4、补充维生素与运动能力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 维生素的补充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 有些维生素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因此发现运动可能会导致某些维生素的消耗。
维生素A有名视黄酮,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形成视网膜中视紫质的原料, 维持适宜的视觉和上皮组织, 也参加骨骼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的维持。对于从事视觉要求高的运动活动, 如射击、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拳击等运动, 维生素A消耗可能较大, 所以要突出维生素A补充的重要性。维生素A的前提物质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 长期过多补充会导致中毒现象, 而过多地补充β-胡萝卜素则不会引起中毒现象。
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 它是一种抗氧化物质, 是细胞和亚细胞膜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抗氧化剂, 它可作为抗自由基物质保护细胞膜免受脂质过氧化的侵害。平衡膳食的人一般很少缺乏维生素E, 因此不需要特意补充。
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以焦磷酸硫胺素的形式作为糖代谢中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酶, 并与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有关。维生素B1缺乏时会出现更多的丙酮酸积累而生成乳酸, 从而加快疲劳的发生, 降低有氧能力。维生素B1的摄入和能量摄入高度相关, 维生素B1的需要量取决于全部能量消耗, 尤其与糖类物质的消耗有关。当糖类物质摄入较多时, 维生素B1的摄入量也应相应增加。
维生素B2 (核黄素) 是构成体内线粒体呼吸链中黄素酶的辅酶成分, 在线粒体电子传递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运动耐力有明显的影响。维生素B2缺乏时会使人肌肉乏力, 运动能力显著下降, 且容易疲劳。维生素是几种呼吸链的成分, 因而它的摄入量也应与能量代谢有关。
维生素C是参与胶原蛋白、儿茶酚胺、和肉碱的生物合成, 它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有可逆的氧化还原作用, 它还有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转运和储存。运动锻炼中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降低疲劳和肌肉酸痛, 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维生素C是运用最广、研究最多的营养素之一。
5、矿物质与运动能力
矿物质是人体重要的调节营养素, 每种矿物质都有着重要的功能, 有的是构成机体某些组织的重要成分, 有的则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调节物质, 有的则参与体内酶和激素的组成。人体内矿物质的储量一般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不易造成缺乏, 但在特殊情况下 (如大运动量运动、膳食不平衡或特殊地理生活环境) 也会出现某些矿物质的缺乏。运动中可造成矿物质的消耗或丢失, 因此, 运动锻炼也要考虑到矿物质的补充。一般做法就是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同时应选择一些原汁饮料作为补充。
摘要: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同于安静时,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应当特别考虑饮食与营养的问题。
关键词:营养,运动能力,能量消耗
参考文献
[1]何隽、颜玉凤:运动与补糖[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01期
[2]陈敏雄: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M],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 2002年04期
[3]秦邵斐:碳水化合物、水、电解质与运动饮料[J], 体育科技日报, 2000
[4]杨则宜:国内外运动营养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C], 北京国际运动营养食品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
运动营养与形体塑造期末论文 篇4
期末论文
运动是人类保持健康永远的守则,但是通过上万猛老师的课,我又有了新的感悟。运动虽然很重要,但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足够了解,要对营养知识足够了解,更要注重运动中会有的问题,比如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等。通过本门课程我首先了解了人体的构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锻炼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体。其次我还学习到了准备活动的意义,以前很不注意准备活动,通过万老师的讲解和亲身示范,我才意识到原来的自己是多么的危险,准备活动没有做到位会给运动带来极大的风险,这也是我通过这门课程学到的重要理念。人不能光运动不补充营养,没有营养的支持运动的效果只能大打折扣,万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饮食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也制定了一些适合我们的计划。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可以自己来完成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这个计划和运动计划其实是同样重要的。还有就是万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在力量训练中的法则,对于我们提高自身力量水平和形体塑造有很大的帮助。总的来说这一学期的课程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扫了扫盲,更新了一些概念,对我以后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我十分喜欢力量训练,一周去健身房5次,很喜欢推举大重量来刺激肌肉。但是大重量训练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我现在的柔韧度就没有原来好了,还有就是体重上升给自身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力量训练,现在正在减减脂肪,塑塑型,但还是希望力量会有所上涨。我感觉我的身体还是比一般人要好的,因为我从小就爱运动,所以在体测的时候都是很正常的水平,希望继续保持健康的状态。
我现在的食谱很简单,因为我在减脂时期,所以我的碳水比例很低,几乎没有,同时我加大了蛋白质的摄入,以牛肉为主,牛肉中还富含肌酸,对我的力量提高也很有帮助。早餐:一袋牛奶,一个面包。午餐:一块牛排,大量蔬菜,酸奶一杯。晚餐:一块牛排,大量蔬菜,酸奶一杯。平常在晚上10点左右会有点儿饿,我会买两根香蕉作为补充。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5
篮球运动属于综合类非周期性运动项目, 既有短时间的冲刺、跳跃、投篮、传球等技术动作, 又有长时间的对抗、移动等运动方式。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大约为90分钟,在比赛期间运动员大约要跑动3500米。整个篮球竞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条件下进行的,进攻队必须在24秒内完成一次进攻。要求运动员在专项速度、整体力量、专项耐力、弹跳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
就其供能特点而言,它是以A T P-C P系统和糖酵解供能为主 (无氧供能占87.4%,有氧供能占12.6%) 的运动项目。另外,篮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运动后即刻血乳酸LA值达8.4mM/L左右,运动后4min可达11mM/L。所以篮球运动是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有氧、无氧相结合的混合供能项目。
因此,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及生理上的疲劳。如何恢复与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在提高营养时需要哪些营养的补充,成为教练员、运动员热议的话题。
二、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主要为外周机制。
外周疲劳理论是指人体运动时,因肌肉能量代谢变化而引起外周细胞内外液改变,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由于人体肌肉运动的代谢性质和工作方式不同,诱发运动肌疲劳的外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在篮球运动中,根据其项目特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外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物质的消耗
肌肉运动的能源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由于篮球运动是以高能磷酸原系统(ATP-CP)和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而运动员体内ATP-CP的含量有限,肝糖原、肌糖原储备量不足以为篮球这一高强度、运动量大的项目提供能量。
研究表明,某些能源物质的消耗与积蓄过程有直接关系,能源缺乏的性质取决于肌肉活动的类型以及运动单位的募集方式。短时间(小于20s)运动疲劳的能源物质消耗以磷酸肌酸(CP)为主,下降率可达95%以上。长时间运动(1~2小时)以肌糖原消耗为主,消耗可达储量的90%以上。另外,其它的能源脂类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减少,在不同程度上也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2. 代谢产物在肌肉和血液中的聚集
人体运动时,因能量代谢活动的增强而导致某些代谢产物堆积过多而又不能及时消除,进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
3. 自由基对疲劳的影响
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可使机体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氧的消耗量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三、恢复、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营养补充建议
1. 增加蛋白质合成及肌肉力量的营养品(康比特特浓乳清蛋白)
康比特特浓乳清蛋白富含各种游离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蛋白质,对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消除运动疲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浓乳清蛋白粉中全蛋白富含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快蛋白几乎与骨骼肌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完全一致,极易被人体利用。特浓乳清蛋白是目前研究已知的能够提高人体内谷胱甘肽(看氧化物质)合成的唯一膳食蛋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可有效改善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同时乳清蛋白可保护肌肉和优化肌体组织的组成。因此,让运动员适量补充乳清蛋白是非常必要的。
2. 补糖
在长时间的篮球运动中, 糖氧化供能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特点。运动前和运动中的补糖可以提高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的运动能力, 延缓肌肉疲劳的出现。糖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运动员训练质量, 同时会影响其它物质的正常代谢。机体内补充足量的糖原储备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运动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 推迟肌肉疲劳的发生, 保证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及反应能力等能力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康比特公司生产的肽能固体饮料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肽能固体饮料针对运动员体育锻炼量身打造,肽能冲剂将大豆活性肽和糖等营养物质进行合理配比,大豆活性肽能快速恢复肌肉损伤、减轻肌肉酸痛、促进肌肉疲劳恢复,同时大豆活性肽对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3. 维生素的补充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6
1 糖的补充
糖因其供能迅速且利用速率快, 成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时的最佳供能物质。早在1939年, Hermansen和Christensen就开始进行糖补充与耐力运动能力的关系研究。从早期的Bergstrom的糖元充填法到Sherman的糖原负荷法, 实践研究表明, 运动员在每日糖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 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此外, 如果缺少葡萄糖, 脂肪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而无法转化成能量, 影响运动员的体能和耐力持续。
运动员要保持良好体能, 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运动, 体内糖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能量代谢时, 若以糖为燃料而产生同样的热量, 相较于以脂肪和蛋白质为燃料, 耗氧量更低。糖在无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通过糖酵解提供能量, 而脂肪和蛋白质则无此功能。糖还能成为任何强度运动的供能物质。在运动前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提高体内肌糖原的含量, 维持血糖水平和保证能量来源。在运动中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维持肌糖原含量。在运动后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加快疲劳恢复, 还能推迟运动时产生疲劳的时间点。
2 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结构的基本成分, 还是酶和激素等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实现血液对氧的运输;许多营养物质以蛋白质为载体进入人体细胞内;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 蛋白质还能维持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一般来说, 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的平均标准为0.8克/公斤体重, 而运动员则需要摄入1.5~1.8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运动所需的基本能量。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相对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摄入。
3 氨基酸的补充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其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蛋白质的运输、运动、信息传递、催化、保护与防御等生理过程。运动员在保持安静状态和从事一般运动时, 氨基酸并不会参与氧化供能的过程。然而,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激烈运动时, 运动员的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率和利用程度就会显著增强。
3.1 肌酸的补充
1832年, 法国的Chevreu最早将其在骨骼肌内发现的某种物质命名为肌酸。而肌酸的含量与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潜质关系密切, 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能够产生直接的、积极的有益影响。近年来, 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肌酸在运动中的强力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肌酸的补充来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
肌肉收缩的能量来自于贮存于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 (ATP) 和其他A T P的再合成过程。而肌酸是肌肉储存能量的重要形式, 可以为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提供后备动力。在短时间、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中, 三磷酸腺苷在肌肉中的含量急剧下降, 肌酸必须迅速再合成或及时摄入才能产生维持运动的足够能量。肌酸可由外源性饮食直接摄入, 也可由肝、肾等代谢组织自身合成。因此, 通过及时补充肌酸来缓解运动时肌肉内磷酸肌酸的耗竭, 提高骨骼肌内肌酸储量, 加速磷酸肌酸的生成, 可以更好地保证高耗能运动所需A T P流通量, 延长运动时间, 增强爆发力。
3.2 其他氨基酸的补充
3.2.1 谷氨酞胺
谷氨酞胺占机体细胞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 是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谷氨酞胺可以帮助运动员增长肌肉, 提高耐力,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是运动员的必备营养素。它可以为运动员机体提供充足氮源, 促进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还能通过细胞增容作用, 帮助肌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谷氨酞胺还能刺激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睾酮的分泌, 使机体一直处于合成状态。在高强度的运动中, 运动员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激增, 体液酸化。而谷氨酞胺能够产生碱基, 可以中和体液, 缓解运动所造成的体内pH值下降的情况, 减少运动员体能下降幅度并修复运动性疲劳。
3.2.2 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 (BCAAs) 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它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撷氨酸。支链氨基酸中最重要的、实用性最强的是亮氨酸, 它可作为合成谷氨酞胺的基质物, 也能够直接用于细胞燃料补充。它以两种特殊方式促进肌肉增长和加强合成代谢: (1) 释放胰岛素。 (2) 释放生长激素。支链氨基酸 (BCAAs) 对任何运动项目来说都是重要且有效的营养补剂。支链氨基酸还有较强的抗分解作用, 它可以预防蛋白分解和肌肉丢失, 尤其适用于竞技运动中赛前控制饮食阶段的运动员。
3.2.3 精氨酸
精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但是它可以使机体在严重的应激条件下, 帮助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与正常的生理功能。精氨酸是一种双基氨基酸, 它可参与一氧化氮 (NO) 的代谢, 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物质。它还可以促进血管壁扩张, 整体调节血管抵抗系统, 帮助清理血管, 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生长, 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提升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3.2.4 牛磺酸
高强度运动与训练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使体内自由基大量增加。过多的自由基存在于体内会导致核酸主链断裂, 碱基缺失, 氢键破坏, 蛋白质交联或多肽链断裂, 一些重要的代谢酶因交联聚合而失活, 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牛磺酸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剂。它可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作用于人体, 减少运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 并促进运动后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增加, 从而减少运动性疲劳所致的损伤, 并具有突出的抗氧化作用。牛磺酸还是一种细胞保护剂, 它具有保护细胞膜, 调节渗透压, 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人体合成牛磺酸的能力有限, 剧烈的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牛磺酸。所以, 在运动前和运动中, 运动员对于牛磺酸的补充就格外重要。
4 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4.1 水的补充
排汗是机体调控体温的主要方式。血液将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多余能量传送至体表, 再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将其排出, 此时机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运动员大量排汗后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 就很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运动员心脏负担加重、体温升高、肌肉供养不足, 还会使机体代谢的废物排泄受阻。
4.2 电解质的补充
Shirreffs和Maughan等人在对运动中汗液里钠的流失现象所做的研究表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离子, 也是最重要的离子。钠能促进肠道对水和葡萄糖的吸收, 还能防止肌肉痉挛。为避免运动中脱水现象的发生, 迅速而全面的恢复机体内部的电解质平衡, 就需要在补水的同时补充电解质, 使机体达到良好的水合状态, 恢复体液平衡。
5 维生素的补充
维生素本身并不产生能量, 但它们是机体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运动员在运动前适量补充维生素, 可以使运动员机体代谢顺利进行。维生素A是形成视网膜中的视紫质的主要原料, 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保护视力, 也可以促进骨骼发育, 增强免疫功能。对于射击、羽毛球、拳击等视力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维生素A的消耗巨大, 这就需要在运动员的营养结构中针对性的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是机体进行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对于ATP的生成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维生素B 2与人体细胞呼吸密切相关, 有氧耐力运动员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C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运动锻炼中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降低疲劳和肌肉酸痛, 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摘要:现代竞技运动对运动员耐力、速度、敏捷与专项力量的考验越发明显。随着运动营养学的发展, 营养支持对于运动员在高速度、强对抗的运动中快速缓解疲劳、补充能量以及增强体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如何运用营养学的方法, 科学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关键词:运动员,营养补充,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营养支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
[2]杨则宜.不同项目的运动营养指南[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中心, 2005.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7
关键词:伦敦奥运会,田径世界格局,中国田径,突破方向
1 前言
奥运会作为最高竞技的实力检测平台, 其成绩不仅反映了运动员个人的竞技实力也体现了各国的竞技体育成果, 一年前的伦敦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 也以境外次优的奥运成绩再次展现我国体育大国的姿态。
在本届奥运会田径项目上, 中国田径代表队共拿下6块奖牌, 分别集中在竞走项目和投掷项目上, 在一些项目上失去夺金点, 与历届相比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本研究通过对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进行综合的田径成绩进行分析并对下一届里约奥运会上一些田径项目进行分析和预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国田径运动具有潜优势的项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 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查阅了大量有关伦敦奥运会中的田径项目的一些相关信息与资料, 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2.2 比较分析法
对参加奥运会、田径世界锦标赛的我国田径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伦敦奥运会我国田径项目取得突破项目的分布分析
3.1.1 我国田径项目与体育强国的对比
伦敦奥运会的田径类项目上共设有47个项目, 由田赛、径赛、竞走和马拉松构成, 表现相对较为全面的俄罗斯田径代表队在各个类别的项目上都有奖牌收获。美国田径队的优势在短跑类、跳跃类和全能类项目上。我国与第一集团的田径实力差距较大, 需要不断改进与学习新的训练与管理计划。
3.1.2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田径奖牌的分布
本届奥运会上, 中国田径队取共获得1金5铜的成绩, 奖牌量有所增加, 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进展。作为一个体育竞技大国, 田径的一块金牌, 对体育强国的预期有点低, 值得深思和分析。
3.1.3 重点项目压力过大, 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当谈到中国田径队在此次奥运会上的期望值较高项目时, 人们能谈及的项目是跨栏、铅球等项目的运动员, 这些项目的压力相对过大, 自从悉尼奥运会后人们对中国田径的期望也超过了以往。在47个项目中, 中国田径项目里的一些以往认为的传统优势项目, 也在巨大期望下背负了巨大的心里压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竞技水平的发挥。从总体的表现形式来看, 中国田径实力水平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有待于不断提高。
3.2 伦敦奥运会男女田径项目实力比例的分布分析
从表3看, 其中以欧洲和美洲为主的五大洲在第28-30届奥运会比赛中的金牌数据看, 男子的田径竞技实力水平都相当高, 表现具有相对稳定的夺牌的实力并且都有大量的金奖牌入账, 澳洲和亚洲相对田径实力相对较弱, 总体上以美洲、欧洲为田径场上的主角, 非洲紧随其后。
从表4看欧洲、美洲的女子田径竞技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州, 亚洲紧随其后, 其竞技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但表现时冷时热, 时好时坏, 不过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澳洲实力较弱。
根据表5可以得出, 随着奥运会的顺利举行, 奥运会女子项目的不断增添, 使得女子的奥运总奖牌数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从整体的近8届奥运会看, 男女的奖牌实力分布规模看, 出现整体的“阴盛阳衰”的局面, 男子整体的实力有所下滑, 在短跨和接力的速度性项目上, 女子的奖牌数要好于男子, 在爆发力型的跳、投项目上女子也正在一步步接近男子奖牌数目。全能项目上基本持平, 男子在耐力性项目上仍保持有较大的优势。
3.3 巴西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员争金夺银的展望
竞走项目将成为2016年巴西奥运会中国田径项目的夺金点, 在伦敦奥运会上, 田径6枚奖牌中, 一金三铜来自竞走项目。陈定、王镇、切阳什姐、孙欢欢等运动员将在未来擎起中国田径夺金的大旗。2014年中国将承办竞走世界杯, 2015年中国将承办田径世界锦标赛, 届时中国竞走队将成为中国田径的主力军, 并为巴西奥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女子投掷是未来夺牌和夺金的主要项目, 在伦敦奥运会上, 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女子投掷虽然仅获两铜, 一个第四名和一个第五名的成绩, 但成绩含金量很高。李艳凤以67.22米获女子铁饼铜牌, 超越了去年世锦赛夺冠成绩, 为中国田径实现了铁饼项目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女子链球张文秀以76.34米的成绩名列第四;女子铅球巩立姣20.22米的成绩获得铜牌。
近年来世界上女子投掷项目成绩提高很快, 这就迫使中国投掷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 围绕着提高出手初速度安排训练内容, 使投掷项目成绩能有新的突破。
4 结论
(1) 从近两届奥运会来看, 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虽在各个项目上都有所发展, 但是并没有形成整体优势。所以这也就客观的要求今后应该重视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有量才是质的保障, 这是我国田径竞技项目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2) 从金牌、奖牌在近几届奥运会世界区域分布来看, 表现出欧洲、亚洲、澳洲呈“阴盛阳衰”趋势, 美洲和非洲则呈现相反的趋势。 (3) 我国在女子田径项目竞技实力上有目共睹, 成绩明显优过男子, 金牌和奖牌的贡献率很高, 所以在重点发展女子项目的同时, 也应该逐步挖掘男子的潜优势项目。 (4) 加大对竞技体育发展的投入, 保证2016奥运会的科技攻关与体育科技服务, 提高大赛前的训练效益, 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和心里的良好的状态, 系统的进行训练和比赛。
参考文献
[1]李大超, 李敏.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 对制约中国田径因素的反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2]徐佶.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王君峽, 王志莉.从27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谈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60-64.
[4]汪海燕.从雅典奥运会看2008年中国田径取得的突破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8) .
运动营养与奥运会 篇8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湛江体校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地访谈法
向湛江体校、广州体育学院以及省内外部分知名的营养师、队医、教练、运动员进行访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了解羽毛球运动员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对比赛与训练的影响。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外20余篇相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3逻辑分析法
对该文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2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特征
2 . 1现代羽毛球运动员的实力基础是“全面”
从近几年的各大赛事分析,每届冠军获得者大都采用发小球、下压球技术限制对手进攻,主动得分有所提高,积极进攻成了得分的主要手段[1]。因此,在比赛中羽毛球与动员不仅仅要有坚实的技术、战术、体能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些条件是作为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所必需的,也是运动运在身体与精神双重考验下的比赛环境中表现出良好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细小环节。
2 . 2羽毛球运动员的制胜法宝是“特长”
在现代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可谓是“攻防一体化”的另一种体现,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运动员都可做到全方面兼顾。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现出来的心理运势、技术优势、战术优势及技战术的执行能力都是获取比赛优胜的关键所在。比赛中,任何一点点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比赛的失利。总而言之,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只要可以突显出于其他运动员不同且有利于比赛地方都可称之为“特长”,这是运动员在赛场获得主动权的有力法宝。
2 . 3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空制约”
羽毛球运动从选材开始就注重身高的优势,只有具备身高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高空优势[2]。高空优势也就是对对方运动员在高度上的一种制约,在羽毛球运动中击球点越早球的落点选择越多,对对手造成的防守困难越大。让对手不但增加了心理压力,还可在战术上对手的体能,增加跑动距离。还能在第二次进攻中缩短进攻时间,给对手的反应增加巨大压力,加强了对手的脑力消耗。这方面特点体现最为明确的是单打项目。
2 . 4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制胜核心是“快”
在羽毛球运动中“快”主要体现在攻防的转换上。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反应快、判断快、移动快、应对突发情况的意思快、情绪的调整快。在比赛过程中水进入比赛的状态越快,其取胜的机率就越大。我国羽毛球组队初期就对“快”有了深刻的意识,并树立了“快、准、狠、活”的战术打法并影响到了全球打法的格局[3]。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对快的运用其主要体现不仅仅是反应快和移动快,还包括比赛节奏的转变要快。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搓、吊、杀、勾相结合的进攻方式,因此,组合变化的快慢与合理性决定了进攻的效果。因此,“快”的掌握要根据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和体能状况而决定。由此可看出,“快”字对比赛的影响之深远。
3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羽毛球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单打比赛,以四方球、快速突击为主,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赛后血乳酸量变的主要原因。在数秒内运动员要完成大量的启动、移动、回动、杀球等高强度、高速度的动作,所以,羽毛球比赛主要是以ATP-CP供能系统供能。因此,无氧供能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与忽视的。无氧运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训练,关键还在于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如果训练过程中营养跟不上疲劳不能及时消退,经过长期的积累会造成果的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的提高、稳定。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手段和营养补充方式及疲劳恢复的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 . 1羽毛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4.1.1营养的合理补充
羽毛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赛场地多在室内。由于羽毛球比赛对室内通风条建议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对羽毛球的飞行轨迹造成影响),因而,室内的通风差、温度高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并且,羽毛球运动是无氧功能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个运动项目。因此,运动员在大赛的前一天要对身体进行充分的补水让身体对水分进行储备,饮食要采取低盐高热量的食物(包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及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尽最大努力保持运动员的比赛消耗。一般赛前一日补水不少于2500 m L、食物热量的补充不少于45%、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不少于55%。
4.1.2运动膳食的合理安排
运动前进食应在大运动量与比赛前2 h前,进食时不应过饱,过饱会对身体消化机能在增加负担造成比赛时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现象。并且饮食时应该进食一些能量高易消化的食物,促进消化系统消化。运动后,运动员应该在运动或比赛后30 min以后进行饮食,因比赛后血液都处在四肢与皮肤器官,胃部还处在自我保护阶段,如果赛后立即进行饮食会造成身体机能紊乱、胃部不适等现象(切记暴饮暴食)。食物的选取根据个人身体需要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4 . 2羽毛球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方法
大强度运动或比赛后,运动员应积极的进行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如:慢跑、整理活动、肌肉的牵拉活动及队员之间或队医进行的推拿)使肌肉恢复到放松状态。并适时,进行一些营养液的补充恢复体液内部的酸碱平衡;以及运动或比赛后饮食中营养的摄取、睡眠的保证、心理状态的调整都是解决疲劳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合理的采用让其起到极佳的功效,需要教练员与运动员积极的采用,总结出一套适合个人的恢复方法。
5结论
(1)羽毛球运动是以无氧与有氧混合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营养的补充要适合羽毛球运动特点。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认真对待。
(2)饮食的时间要严格规定,赛前2 h进食,赛后半小时后进食。饮食所选取的食物要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对运动员的消化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赛后食物的选取特别重要。
(3)运动员要养成大强度运动与比赛后,要进行有氧运动的练习,促使机体恢复内环境稳定与平衡,并回复机体的氧环境。积极地采取营养的摄取、补充睡眠等方法恢复疲劳。
(4)赛后及时的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调整与辅导,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心理状态的恢复对疲劳的消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要积极主动的总结归纳出是运动员自身的一种疲劳的消除方法,促进训练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
摘要:羽毛球比赛具有强度大、移动快速、灵活、重复强等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大强度、快速移动的同时,避免不了对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与身体组织结构造成疲劳。因此,运动员的营养物质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对运动员整个比赛的影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进行研究,从而引起运动员、教练员的重视;掌握营养补充与疲劳恢复方面的知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为基层羽毛球训练、比赛中,队运动员营养的补充与运动疲劳的恢复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运动训练与竞技的疲劳与营养研究 篇9
随着我国抗疲劳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运动学院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运动也更加重视,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来说,营养研究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慎重,而护理营养又是研究疲劳的常用手段,但是由于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身体体质特殊,使得我国工作人员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需要高度注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运动节奏不断加快,运动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质远远不如以前,导致我国护理营养的高运动量运动员人需要进行特别注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这就需要加快我国对高运动量运动员护理营养的研究,使我国对于护理营养研究的体验与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水准,带动了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护理营养研究水平的提高。
2 我国运动员训练疲劳的研究的问题与现象分析
2 . 1 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专业抗疲劳力量不足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过硬的抗疲劳手段来进行营养措施是导致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有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由于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的种类比较多,各种球类,以及其他竞技类体育项目,这些都需要得到不同专业知识过硬的抗疲劳的指导,但是现如今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明显存在着抗疲劳措施效果不明显,专业抗疲劳方法数量少,使得运动员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认识不深,影响整体营养措施计划及营养措施进度,因此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营养力量及激发运动员体育动力的方法。
2 . 2 高运动量运动员抗疲劳措施的计划应该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 发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强行规定是所有专业的运动员都必须参加,这样强制的规定导致运动员的逆反心理发作,引起运动员对于强制抗疲劳措施的不满,所以,对于当前的情况,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教练员应该从运动员的切身感受出发,分析不同运动员的心理,不同专业的体育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抗疲劳措施计划,这是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甚至是我国教育界未来发展抗疲劳措施的主要方向。
3 分析运动员抗疲劳措施的具体方案。
3 . 1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方面的精心研究
研究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营养研究中的最重要部分,但是在进行营养品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员的自身身体因素,以及高运动量运动员自身的一些病症,会影响到营养研究专用的疗效,所以在营养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院方要注意对研究的选择,并且要时刻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病况与精神状况,对于不同之间的营养品性相克,以及高运动量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要做到十足的掌握,因此研究人员应极力避免研究干扰因素对营养研究相关营养品效的影响,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对营养的吸收与渗透,能够让营养研究达到最好的效果,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对营养品效的吸收最大化。3 . 2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日常运动方面的精心研究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营养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运动员日常运动研究的研究,尤其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场地的运动环境,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睡眠状况等方面。优秀的场地环境是高运动量进行营养研究的重要方法,促进营养研究的有效性,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在研究过程中的睡眠是重要部分,不要让高运动量运动员参与夜间运动,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研究进度。另外,营养研究的专业性要注意应对。面对不同情况的运动员都能应对,我们要做到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无微不至的研究,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营养期间的顺利研究进行,保证营养研究的日常运动规律化,全面推动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3 . 3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中运动员饮食方面的精心研究
饮食是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营养研究的重要手段,营养研究过程中要通过饮食来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的保证,通过对运动员饮食的保证能够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进行营养研究时病况的稳定与优化,从而推动营养研究的顺利进行,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具体研究研究中,关注高运动量运动员在配合研究过程中的饮食情况,注意是否存在与营养品性冲突的食物,最大程度减少营养运动员的过度疲劳几率,在饮食方面从运动员的具体习惯出发,解决营养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避免因食物的冲突导致营养的营养品失去营养品性,使得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疲劳反复发作,减少营养研究过程中出现额外状况,通过对食物的管理来保证营养研究的有效性。
3 . 4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精神方面的精心研究
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精神状况是保证营养研究正常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高运动量运动员出现难过的情绪,则会急速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不断恶化,大大增加营养研究的困难性,而相反的,如果营养研究中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心态积极向上,对运动充满向往,这是营养研究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运动员精神的疏导,让运动员对自身病情能够又有所掌握,给高运动量运动员治愈的希望,要注意对运动员病况的实时了解,激发运动员的乐观精神,鼓励营养研究中高运动量运动员积极配合研究,保证营养研究进度的稳定进行。
4 探究加强运动训练抗疲劳的手段与措施
4 . 1 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 加强对运动员的运动限制
现如今的运动员因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大大降低,容易出现运动疲劳,这样的制度可以在运动员加强运动员对抗疲劳措施的参与度。对运动员实行制度管理是各方面营养措施进行的基础,所以对抗疲劳措施也要进行制度的更新管理,可以将运动员参与体育的程度换算成需要营养的概率,加入到运动员年度考核中,让运动员认识到,对抗疲劳措施的参与程度与工作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相同,这样才能彻底激发运动员对抗疲劳措施的深入认识与积极性,这样的制度可以广泛推广到不同的运动中,督促运动员进行体育锻炼,为我国未来运动人才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4 . 2 加强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育计划方案的改革
逐步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方案的专业性。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体育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严重影响了我国运动员进行体育工作的营养性,所以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应该逐步进行体育计划条件的改造与优化,可以通过饮食进行慢性改造,毕竟一次性进行饮食习惯的更新换代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委派专人进行分步骤的改革,这样既能够为营养方案节省一定的资金,也能从实际上改变体育营养方案专业性与营养性,需要得到公共方案建设部门的注意。并且在进行体育营养方案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营养方案认识专业性过硬的工作人员跟紧,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体育方案专业性与营养性并存。4 . 3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队伍的建设, 提高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营养方案的专业性。
加强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营养方案的严格与专业性,是完善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最根本方法,抗疲劳是带动运动员进行体育工作锻炼的媒介,专业能力强的抗疲劳营养方案能让运动员工作到最根本的体育营养,能够带动运动员进行更深入的体育知识工作与体育能力锻炼。因此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方案与培养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应与我国各大抗疲劳培养进行沟通与签约,这样保证了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有效性,能够与运动员更好进行沟通,带动运动员参与到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来,为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5 结语
我国人民的抗疲劳水平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营养研究在我国的使用程度极高,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使用也极为广泛,只要我国的营养研究人员与高运动量运动员共同认识到营养研究的有效性,把握其研究特征,明确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特征,准确控制营养研究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水准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研究也应进行发展。对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抗疲劳研究一直在进行,逐渐已经成为当下主流关注的抗疲劳优化问题。由于抗疲劳技术的急速发展,相应对不同疲劳的特效方法也相继被研发出来,人们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手段与措施也进行了一定深入研究,并已经初步取得一定成果,该文通过阐述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发展现状,探究进行营养研究可以发展的一些问题,探究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手段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