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产品

2024-08-18

综合产品(共12篇)

综合产品 篇1

蛇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爬行动物, 在医药卫生、工艺品和食品工业上都有广泛的用途,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升温,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蛇及其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蛇毒在国际上被誉为“液体黄金”, 蛇胆、蛇皮、蛇毒、蛇肉市场看好, 供不应求, 开发潜力巨大。

1 蛇的药用价值

蛇的全身皆可入药, 具有强身健骨、舒筋活血、清热解暑、护肤美容、免疫抗病、提神益寿等功效。经加工炮制, 做成各种制剂的中成药, 在临床上受到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蛇产品, 开拓了蛇在临床应用上的广阔前景, 如活取蛇毒及其干制贮存技术、抗蛇毒血清的制备技术、从蛇毒中分离抗凝血酶类技术等, 使传统的蛇类药材变成了现代高科技产品。现在, 以蛇的全体或器官、组织制成的治疗风湿症、哮喘病、皮肤病、慢性炎症等药剂畅销国内外, 甚至在治疗癌症等顽症上人们也对之寄予厚望。由于蛇组织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 应用得当, 疗效显著。

1.1 蛇干

包括蕲蛇干、乌梢蛇干、金钱白花蛇干均是有名的中药, 畅销国内外, 有祛风解毒、镇痉止痛的功效, 能治疗风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症。“三蛇酒”和“五蛇酒”是驰名中外的风湿药酒。

1.2 蛇蜕

又名青龙衣。具有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肤病, 如疥疮、顽癣、肿毒与带状疱疹等。

1.3 蛇胆

具有祛风除湿、明目益肝的功效, 可以止咳化痰, 清暑散寒, 治疗神经衰弱、小儿惊风和高热等症。其中尤以眼镜蛇、金环蛇和灰鼠蛇最为著名, 合称“三蛇胆”。

1.4 蛇油

冬眠前的蛇类, 体内贮存脂肪较多, 经煎熬加工可制成蛇油。多用来治疗冻伤、烫伤、皮肤皲裂、慢性湿疹等。现在蛇油还应用于美容护肤的化妆品上, 效果很好。

1.5 蛇内脏

民间中有的用来治疗肺结核, 还有的地区用蕲蛇睾丸治疗梅毒。

1.6 蛇毒

为动物毒素中最强烈的一种, 运用得当可为良药。蛇毒制剂可治疗各种神经痛、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锥体外系神经麻痹、癌肿、血友病、脑血栓、冠心病、脉管炎、心血管等疾病。

1.7 蛇鞭

系公蛇的生殖器官, 蛇鞭具有补肾壮阳, 温中安脏的功效, 可以治疗阳痿、肾虚耳鸣、慢性睾丸炎、妇女宫冷不孕等疾病。蛇鞭的制品有蛇鞭干、蛇鞭散、蛇鞭丸、蛇鞭酒。

1.8 蛇血

民间常用活的蛇血来治疗疾病, 最好是蛇血加鸡蛋等煮熟, 这种吃法较卫生, 可防止某些寄生虫感染。可治疗风湿关节痛、风湿痹痛, 手足麻木等疾病。

1.9 蛇蛋

蛇卵入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说是将乌梢蛇卵配以其他药物, 制成药丸, 可治“大风癞疾”, 即治疗麻风病, 功效与蛇干相同。取怀孕母水蛇, 剖腹取其卵, 加入水和酒共煮, 连汁食用, 可促产后复原并增乳, 治疗赤白痢、淋巴结核。

1.10 蛇骨

蛇骨入药在《本草纲目》和民间的应用资料中有所介绍, 治疗痢疾、久疟劳瘵。

2 蛇的食用价值

蛇类的食用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蛇肉的味道鲜美, 并有强壮补益的功能, 另一方面是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关于蛇类的营养价值, 经分析认为:蛇肉中含有近20种氨基酸, 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 如谷氨酸可增强脑细胞的活力, 天门冬氨酸可帮助肌肉消除疲劳。蛇肉中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钴胺素、视黄醇、生育酚等多种维生素。另外, 蛇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锌、铜、锰、硒、钴等微量元素。其中锌的营养价值很高, 儿童缺锌可导致体弱多病、偏食、营养不良, 甚至发育到成年时出现男性不育症;缺锌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心理健康和生长发育。铁和钴在补血、造血方面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有的微量元素是激活酶类活性的重要物质, 有的还是酶类的重要组成成分。蛇肉中还含有丰富的天然牛磺酸, 它对促进婴幼儿的脑组织发育和智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 蛇的科学价值

3.1 维持生态平衡

蛇类在自然界中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由于蛇类数量的急剧减少, 导致鼠类数量迅速上升。因此, 应重视蛇类的灭鼠作用。因为一条蛇每年可以捕食鼠类100~200只, 它是生物防鼠的重要力量。

3.2 提供仿生学的研究原理

蛇类流线形的体型, 多种运动方式和功能, 以及分叉的舌, 敏锐的锄鼻器和颊窝等感觉器官, 在仿生学研究上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3.3 提供动物形态分类学标本

蛇类属于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群, 通过野外调查, 并根据其形态特点和它的分布与生态资料, 对采集的标本通过制作进行分门别类, 从而提供科研和教学的标本。

3.4 进行科学预测

蛇类又是指示动物。如在地震预测预报上, 与猫、鼠、狗、猫头鹰等二三十种动物比较, 蛇能最早、最敏锐、最准确地作出异常反应。蛇类对气压变化的感觉也非常灵敏, 观察蛇类的活动变化能及时地作出气象预报。

4 蛇的观赏价值

蛇可供人们观赏之用, 通过观赏而获得情趣和知识。在动物园蛇馆里, 有各种各样的蛇向人们展出, 供人们观赏。蛇还可以在人的训练下, 在一定场合为人们表演一些艺术动作供人们进行艺术欣赏。

5 蛇皮作为轻工业原料

蛇皮可由生皮鞣制成革, 制革以大而厚实无损的蛇皮为佳。我国很早就用蛇皮作为乐器的琴膜和手鼓皮。大蛇的皮一向是我国制琴的重要原料。

(018)

综合产品 篇2

现在复杂产品的研发需要一个协同的`支撑平台,将人员、工具和过程集成起来.对产品以及相关数据的建模是实现协同支撑平台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智能产品模型(CSPM)的概念.在CSPM基础上,依据J2EE规范建立了综合智能产品数据环境(CSPDE).

作 者:王永坡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20研究所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7) 分类号:V2 关键词:产品模型   综合智能产品模型   综合智能产品数据环境  

综合产品 篇3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 副产物 综合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87-01

我国总海域面积在480万km2左右,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渔场面积在210万km2。我国海洋鱼类主要有3000多种,其中可以捕捞的有1700多种,因此水产品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水产品的综合性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渔业内部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水产品进行加工利用不仅能提升资源的应用价值,同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再造价值。

1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应用现状

基于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其整体发展趋势,从多个方面入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利用技术。以下将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1.1 以综合性利用为主

当前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种类趋于多样性,按照原有的发展趋势,其涉及到鱼类、鱼油和鱼蛋白领域,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调整,逐渐转移到胶原蛋白、明胶及矿物提取等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化学和其他化学技术进行研究,研制出大批量的综合利用产品。综合性利用是当前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明确发展措施,按照既定的应用模式和程序对其进行利用[1]。

1.2 加工途径较多

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鱼类产品占有重要的比例。根据原有的发展趋势,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副产品,其中包括鱼头、鱼皮及鱼骨等,总体重量比较多。此类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在实践中应用途径比较广泛,例如加工饲料鱼粉,将鱼头、鱼骨加工成鱼骨糊、鱼骨粉、鱼香酥,从鱼内脏中提取鱼油,EPA、DHA制品等,多种加工方式为水产品的加工利用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基础[2]。

1.3 出口量比较多

由于我国是水产品丰富的大国,因此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当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对虾生产大国,对虾的总体生产量占全世界的36%左右。在加工过程中必须对副产物的类型和出口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虾的加工副产物方式比较多,涉及到利用酶解、过滤和降压分馏技术生产虾油,虾调味品和虾味素、利用化学处理和超临界提取制备虾青素和甲壳素等。因此必须重视整体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探究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3]。

2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针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性应用的重要性,为了对综合性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在实践中对其引起重视,探究切实可行的综合性利用技术。

2.1 加强低值水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分析

根据当前水产品整体发展趋势,海洋水资源产品被长期捕捞,经济生物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因此低值的资源产物产量不断提升。为了提升低值水产品的整体应用效果,必须在实践中对此类生物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并根据检查资料判定低值水产品的成分,内部结构等。在实践中由于整体性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将提升其利用价值和附加值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此外针对水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低值产品能有效的显示出当前水产品的发展现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依据,对日后的综合性应用有一定的益处[4]。

2.2 加强酶技术的应用

加强酶技术(enzymictechnolog)是综合性利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在实践中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实践。该技术应用的是对蛋白质的特殊分解作用,在研究中需要提取多种肽、氨基酸及其混合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提高水产加工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酶技术是指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对物质进行转化,并将其应用到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监测过程中。该技术类型是将抗原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结合在一起,在应用过程中是以酶为标记物,将其和抗体连接在一起,通过底色物的反应判断抗原体的定性和定量。其中应用广泛的是吸附性实验,使得抗原体或者抗体吸附在固定载体的表面,其次对其进行分离,在受体检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应用方式选择实验方式,主要包括间接实验法、夹心实验法在和竞争法[5]。

2.3 “栅栏”技术

栅栏技术在实践过程中被用来研究微生物、水分及保证期之间的关系。为了对保质期及水分进行有效的测定,在实践中必须配备HACCP管理技术。由于测定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寻求不用高温而有较长保藏期的高水分食品的加工工艺条件。基于该技术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应用效果,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实践,提升监测的准确率。

3 结语

水产加工是渔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在优化发展形势、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主要以冷冻食物为主,从整体上来说,其发展现状比较单一。为了扩展多个发展领域,在副产物综合性利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多种应用技术,包括挤压技术、酶解技术等,不同的技术类型具备不同的应用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利用,进而达到提升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远扬,雷百战,潘艺.酶技术在水产加工下脚料利用方面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7):107-108.

[2]曾少葵,章超桦,蒋志红.海鳗肌肉及鱼头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海洋科学,2012(5):13-15.

[3]齐凤生,高晓丽,李维国,等.现代新技术在水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J].水利渔业,2011(2):112-115.

[4]赖海涛,黄志勇,涂开生.酶法提取烤鳗下脚料水解动物蛋白的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2(1):11-15.

[5]龚钢明,顾慧,蔡宝国.鱼类加工下脚料的资源化与利用途径[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7):23-24.

兔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篇4

1 脏器

1.1 胆兔胆汁中含有胆酸和去氧胆酸。

胆酸是合成人工牛黄的主要原料之一;胆酸及其衍生物还可用于治疗胆囊、胆道功能失调症, 具有升高血压、止咳和抗感染作用。去氧胆酸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气管炎及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对百日咳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兔胆汁中的胆绿素能用来治疗血清肝炎、肝硬化, 在有效保护肝脏组织不被破坏的情况下, 具有增殖肝细胞的作用。

1.2 胃、肠黏膜

1.2.1 胃黏膜。

兔胃黏膜中可以提取胃蛋白酶和胃膜素。兔子是草食性动物, 有研究表明, 草食性动物中胃蛋白酶的含量比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含量要高, 所以从兔胃黏膜中提取胃蛋白酶具有很好的前景。胃蛋白酶主要作为助消化药;胃膜素有抗胃蛋白酶分解和弱抗酸作用, 能在胃内形成膜, 覆盖溃疡面, 减少胃酸的刺激, 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1.2.2 肠黏膜。

可从兔肠黏膜中提取肝素钠, 它在抗凝血、促进脂蛋白酶释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活性, 广泛用于流行性脑炎、败血症、血栓塞、急性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病的治疗, 且具有澄清血浆脂质、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另外, 提取肝素钠的滤渣可加工成功能性饲料肠膜蛋白粉。

1.3 眼睛

兔眼可用来提取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液、洗面奶、洗发、护发等化妆品中, 在滴眼液中也有广泛应用, 不仅起增稠作用, 而且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减轻药物对眼的刺激, 促进眼部创伤愈合, 迅速缓解眼部不适。

1.4 胰腺

兔胰腺含有丰富的酶类, 以胰腺为原料可提取多种生化药物, 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酶、糜蛋白酶、羧肽酶、磷脂酶等。胰酶是一种混合酶, 主要包括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 在我国及国际上多用作助消化药,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替代治疗, 以缓解消化不良或食欲减退等症状。胰岛素的提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但目前主要应用于猪、牛身上, 如果能应用于兔身上, 将对兔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5 肝脏

兔肝中含有核糖核酸 (RNA) 、免疫核糖核酸 (iRNA) 、肝抑素、肝细胞生长因子、过氧化氢酶、含铜肽等生物活性物质, 在医药上可提取制成肝浸膏、肝宁片、肝注射液等。肝抑素是抑制再生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增殖的特异性因子, RNA常用于治疗肝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症;iRNA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及乙肝病毒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酒精、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

1.6 脑

兔脑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脂类和蛋白质。脂类主要有脑磷脂、肌醇磷脂、神经磷脂及胆固醇;蛋白质主要是多种神经介质、神经肽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用兔脑可以制取脑磷脂、卵磷脂、凝血致活酶、胆固醇、催眠多肽、维生素D3等多种生化药物。

1.7 脾

脾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分子的重要场所, 富含淋巴细胞和多种活性物质, 从中可提取脾水解物和转移因子。脾水解物适用于肝炎、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癌症发热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等症的辅助治疗。转移因子适用于病毒、真菌感染、细胞免疫减弱或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疗。

2 兔血

兔血中能够提取血红素、凝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产品。血红素是分析化学和生化研究的重要试剂, 也是制备抗癌特效药———血卟啉衍生物的主要原料;血红素与EDTA (乙二胺四乙酸) 配合还可用于治疗铅中毒。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体内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歧化成过氧化氢和氧气, 并和过氧化氢酶等配合作用, 有效地防御活性氧对生物体造成毒害, 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及放射治疗后的炎症, 亦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或生产抗衰老的美容化妆品。兔血还可加工成血浆蛋白粉, 或经处理提炼出医用血清和血清抗原, 大大增加其附加值。

3 其他副产品

园艺产品加工学综合实验指导 篇5

1前言

园艺产品加工学属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技术上先进,包括工艺先进和设备先进两部分,要达到工艺上先进,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工艺技术参数对加工制品品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要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所谓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求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一项科学研究的确定,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一般加工程度越高,营养、风味损失会越大,甚至有可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不利人体健康的产物,影响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增加了能源和原辅材料的消耗,并产生环境污染。提倡适度加工,物适所用,顺其自然,低碳经济。不应过分强调农产品精深加工(过度加工),农产品深加工增值有没添加剂产业大?

加工制品的优劣,除受加工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外,更与原料的品质和加工适应性密切相关。果汁加工需要适合原料和品种,不是啥水果都可加工?原材料的品质和产地是制品风味的必要性和决定性因素(有啥香精就有啥水果除外)。不同加工品对原料有相应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宜的原料,才能加工出好产品。水果分鲜吃和加工品种,一般酸度高的水果适宜加工制汁,如柠檬、青梅、西番莲等;酸度低的如香蕉、火龙果、西瓜等为鲜销品种,不适宜加工,也没必要,鲜吃最好!

目前大部分饮料添加剂较多并炒作概念忽悠消费者。什么左旋肉碱、牛磺酸、肌醇、胶原蛋白、酵素等等,一般不会缺乏,人体可自身合成,或均衡饮食补充。应树立食物途径摄入为主,不足补充,过量有害,合适为度的科学营养观念。能吃天然或少加工的更好!吃新鲜苹果最好,其次是苹果汁,再次是苹果酒,最差是苹果醋。吃西瓜好过喝吃西瓜汁饮料;买冬菇好过买冬菇口服液;吃鱼吃肉好过吃蛋白粉和氨基酸口服液等等。

对于果汁饮料,配料只有100%果汁当然最好,但受市场或原料特性影响,配料还加水、糖及食品添加剂如酸、香精、色素等等。因此购买饮料可通过看原料和配料?添加剂少是硬道理!

2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须熟悉授课内容,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或相关教材,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基本原理、实验方案、操作部步骤。

实验时,要求同学们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主动承担工作,全班或组内同学必须具有良好协作精神,共同按质量完成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束,注意维持和搞好清洁卫生。

在实验中,要求对各种数据和感观变化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辅材料、添加剂、药品,成品重,各种处理的时间、温度,各种理化检测结果,色泽、风味、形状的变化等。实验报告要求对所记录的结果进行整理,作出图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回答一些思考题。

指导教师将非常感谢全体同学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内容

夏橙果汁饮料/果酱/蜜饯综合加工(果汁、果酱每组做,蜜饯选做)3.1工艺流程

调整糖、酸度→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果皮→切条→热烫、脱苦→糖制→沥糖→干燥→成品(蜜饯)↑(选做或示范)

原料选择→清洗→制汁→粗滤→果汁→调配→热装瓶、封口→倒瓶→冷却→成品(果汁饮料)

果皮+果肉→预煮→加糖、酸煮制→热装瓶、封口→倒瓶→冷却→成品(果酱)

3.2操作要点

要求原料品种含汁30%~50%、糖9%~15%,酸0.6%~2.0%,风味浓郁、色泽深。清洗干净,横切两半,用柑橘专用榨汁器榨汁(计算出汁率),经粗滤配饮料;滤出的果肉和部分果皮用于做果酱,其余果皮做蜜饯。

3.2.1果汁饮料加工

先测原汁糖、酸度和pH?按产品配方选原汁30%、糖11.3%±0.3、酸0.35%±0.02(或原汁40%、糖11.3%±0.3、酸0.42%±0.02或原汁50%、糖11.3%±0.3、酸0.52%±0.02)其一调配2kg,计算需补加糖、酸量,再加水定量,检测糖、酸、pH値并试饮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再加热煮沸,趁热装瓶、封口(>80℃),倒瓶约15min,分段冷却至45℃左右。

果汁饮料糖度基本为11%左右,酸度依果汁含量而上升,pH値(一般3.5左右)也可能上升?

3.2.2果酱加工(涂面包或冲水4倍饮用)

产品配方:果肉150g,果皮100g,白砂糖300g,柠檬酸约7g,成品约500g,含糖65%、酸1.2%左右。果皮100g切丝1.5×0.3cm,经热烫、浸泡脱苦处理(口尝苦味可接受),加200g水慢火煮至果皮和水重约150,加糖300g,溶解后再加酸及果肉,搅拌煮至约500g,糖65%、酸1.2%或pH2.0~3.5,趁热装瓶、封口(>85℃),倒瓶约20min,分段冷却至45℃左右。

果酱类产品的制造是利用果胶的胶凝作用来制取的。果胶的胶凝作用需要果胶、糖、酸比例适当,一般要求果胶含量1%左右,pH2.0~3.5或含酸量1%左右,糖浓度50%以上。先把原料打浆或制汁,再与糖配合,经煮制而成的凝胶冻状制品。由于原料细胞组织完全被破坏,因此其糖分渗入与蜜饯不同,不是糖分的扩散过程,而是原料及糖液中水分的蒸发浓缩过程。所以果酱类是采用一次煮成法,而且浓缩快、时间短,品质好。另外还有一种干态果酱类制品如山楂饼、果丹皮,加工过程最后通过烘干来完成。这类制品加工重点是除去组织汁液的量与加糖的配合量。

3.2.3蜜饯加工(选做)

果皮切条约3×0.5cm,经热烫、浸泡脱苦处理(约2h,口尝苦味可接受),按果皮重加糖30%、酸0.5%,糖煮、糖渍3~5 d,期间分次补糖,使平衡糖度达50%左右,然后沥糖,干燥,包装。

思考题

影响果汁饮料风味因素有哪些?有机酸那些种类和区别?与水溶液比较果汁饮料的酸度与pH値关系?果汁、果酒、果醋的关系?

果汁饮料原汁含量酸度与pH关系

为了解原汁含量对桑果汁饮料风味的影响,通过调配不同原汁含量的桑果汁饮料来进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见表1,研究表明,原汁含量50%的桑果汁风味较佳。这也与其他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陈祖满30%、罗安伟等35%、徐玉娟等50%)。另外果汁饮料的酸度不是越高,pH越低(详见表

1、表

2、表3),这主要与果汁的营养或缓冲能力有关。可见一般果汁饮料配方原汁含量越高其酸度越高,果汁含量低或营养差的饮料加酸的同时还需添加柠檬酸钠缓和酸味(提高pH値)。

表1 原汁含量对桑果汁饮料风味的影响

原汁含量/% 产品酸度/% 产品pH値 综合评分 10 0.30 3.1 75 0.35 3.4 80 0.40 3.6 85

0.45 3.7 90

0.50 3.8 90

0.55 3.9 90

0.60 4.0 85

0.65 4.0 85

0.70 4.0 80

0.75 4.0 80 注:产品糖度均为11.5%。

表2 市售原汁含量不同橙汁饮料酸度与pH关系

品牌 原汁/% 酸度/% 美汁源 ≥10 0.24 3.51 10

果缤纷 ≥10 0.24 3.38 10

统一 ≥10 0.21 3.43 10

表3 不同原汁含量的橙汁饮料酸度与pH关系

原汁/% 酸度/% pH値 综合评分 0 0.1 2.9 60 10 0.25 3.2 70 0.30 3.4 75 0.35 3.6 80

0.40 3.6 85

0.50 3.6 90

0.60 3.6 95

0.70 3.6 95

0.80 3.7 90

0.85 3.7 90

0.90 3.7 90

统一 ≥30 0.35 3.87 10

果汁先生 ≥55 0.61 3.67 10

都乐 100 0.93 3.86 11 pH値 糖度/%

注:原汁含量为标签标注。

综合产品 篇6

关键词: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2-02

“产学研”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本质特征是为了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人才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综合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如何突破单一的课程授课的教育模式,合理有效地构建产学研联合的课程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综合院校产品设计教育课程顺应“产学研”联合模式

1高等产品设计教育课程应当顺应“产学研”联合模式

从社会各界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诉求看,产品设计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也认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的课程体系是必然的方向。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课程体系”到“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阶段转换势不可挡。本研究前期已然从企业、学生以及教师的诉求出发探究目前我国课程体系的困惑是“从何而来”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与现状,可以从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5个层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课程目标“指向不明”与“过度借鉴”没有很好地体现当代产学研时代背景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门类狭窄”与“知识陈旧”无法跟上当代时代背景下科技与知识更新的步伐,课程结构体系失衡,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都表明,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产学研”的社会背景尚存鸿沟。对我国课程体系“现居何处”进行现状与问题分析,意义重大。不过,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还不能充分体现产品设计教育的社会属性。笔者将研究视角从现实转向未来,探寻外部社会对课程“意欲何往”的观点,破解课程改革的前瞻性难题:当前社会中的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期待为何。

2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认识各有侧重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四毕业生、企业雇主、产品设计教师等不同社会主体,对教学、科研、生产联合课程体系的趋势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四毕业生更关注课程的内容及为工作技能做准备;企业雇主更关注产品设计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人际交往与职业技能;产品设计专业界更关注产品设计师和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要求;产品设计教师更关注教师和学生体验到的课程面向“产学研”的改革变化。

二 “产学研”联合模式对产品设计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1社会需求对产品设计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

如表1所示,本研究提出的我国本科层次产品设计毕业生通过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目标所体现出来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是共性与个性能力的结合,与当代设计实践对产品设计师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和兼容性。

2利益相关者对产品设计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各有侧重

产品设计教育界(学生与教师)更关注知识应用、设计表现、设计分析等设计能力,但对可持续发展等非设计能力重视不够。设计产业界(企业雇主)偏重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因而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商务管理、创业等非设计能力情有独钟。

三 产学研联合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诉求、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研究得出: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的走向应当与当下社会背景和我国的国情接轨,着重构建教学、科研、生产的课程体系。其构建的思路与设想如下:

1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

通过从“传统”到“产学研”的时代背景透视中挖掘出面向“产学研”的课程体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从课程体系各要素的“价值取向”来源中梳理出适应“产学研”社会背景的课程体系价值取向,如课程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与“表现性目标”取向结合、课程结构的“混合”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课程评价的“主体”取向等。面向“两化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素价值取相注重信息素养、注重人才高阶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理论支撑。

2课程目标的重建

课程应以培养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为重建目标。随着某课程目标的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将由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出来。产品设计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四个子维度,体现的是整合的能力观,连接着产品设计实践与课程。如表2所示,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从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这几个维度进行设置。

3课程内容的重组

重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并体现面向“产学研”的理念。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目标框架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导航。我们先对课程目标框架中的分类与要素进行调整和重组,并具体化为可教学、可评价的表述;再分别根据行业、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个性要求,最终确定课程内容。

4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学校层面课程重构的重点。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结构优化的方向,应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中通识与专业课程整合化、通识课程内部要素优化、分科课程融合综合化、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化等层面。如表3所示,本研究提出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模型”,可作为高校产品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参考。

5课程实施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设计是产品设计教育课程构建的难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需要多方实施主体的全面参与;实施方式的多样选择;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求适应实施媒介的更新换代;实施环境的优化处理。课程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设计背景、信息化的实施环境。

6课程评价的选择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的建立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和素质”、从“硬性规定”到“弹性约定”、从“比较标准”到“绝对与个体标准的相互结合”、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加强评价对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导向。

结语

本文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面向“产学研”,课程体系改革的走向应当是从传统走向“实践”的螺旋上升式,着重构建面向“产学研”的“设计范式”课程,以“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为课程目标,以“模块化系统的课程结构模型”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参照系,并通过课程内容的重组、课程结构的设计和课程实施的选择等方面的改革,最终构建出产学研联合创新课程体系。

综合产品 篇7

目前, 山西省有9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 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有17家, 总产量约16万千升, 总产值达66.89亿元。近年来, 随着山西省白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深入推进, 涌现出一批以汾酒为龙头的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白酒企业, 整个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山西省食品行业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前列。按照白酒企业目前平均能耗测算, 年产16万千升液态白酒, 年消耗标准煤35万吨左右, 总体能耗较大。根据《山西省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白酒行业作为山西省传统食品产业, 将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为目标, 得到快速发展, 整个行业的节能降耗任务将更加艰巨。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工艺技术的逐步改进, 山西省白酒单位产品能耗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为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 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 实现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有必要制定一套能耗标准帮助白酒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标准要求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力求全面, 能够实现对全省现有白酒生产行业能耗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白酒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考核, 以及对新建生产线的能耗控制。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考虑到生产工艺及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确定标准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不同规模有代表性生产企业上年1至4季度的实际单位产品能耗统计数据。根据调查统计情况,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形成本标准指标值。本标准中能源消耗限额按照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的要求分为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3类。

2013年2月开始, 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 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 按照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和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有关规定开始着手编制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

为科学制定山西省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标准编制人员开展了山西省白酒行业能耗情况全面调查工作。调查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40家生产企业抽样调查, 通过对掌握数据分析, 原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高于1 800 kgce/kl的3家, 占总数的7.5%;低于1 800 kgce/kl高于1 600 kgce/kl的企业共有20家, 占总数的50%;低于1 600 kgce/kl高于1 400kgce/k l的企业12家, 占总数的30%;低于1 400kgce/kl的5家, 占总数的12.5%。

商品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高于600 kgce/k L的1家, 占总数的2%;低于600 kgce/k L高于500 kgce/k L的企业共有22家, 占总数的55%;低于500 kgce/k L高于400kgce/k L的企业11家, 占总数的28%;低于400 kgce/kl的6家, 占总数的15%。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测算, 制定以下指标:

对于现有白酒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指标的确定, 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主要根据调研的情况, 参考各规模生产线能耗指标, 确定70%至80%企业达到指标。本标准实施后将根据标准中的指标淘汰能耗较高企业, 考虑淘汰比例, 因此指标不能控制过严。原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为1 800 kgce/kl, 商品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600 kgce/kl。

对于新建白酒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指标的确定, 主要根据国家目前的产业政策、不同规模的生产线设计能耗指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原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为1 600 kgce/kl, 商品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500 kgce/kl。

对于白酒生产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主要根据一些企业先进的指标确定, 目前山西省有个别企业的指标能达到先进值。原酒综合能耗先进值为1 300 kgce/kl。由于商品酒品质越高, 所需要的储存、陈酿、调配的生产过程越复杂, 耗能也就越高, 为了保护高品质白酒生产不受能耗限额标准影响, 因此本标准只对商品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定值和准入值作出规定, 对商品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先进值不作规定, 以防企业为了追求达到先进值而缩短商品酒生产过程, 导致品质下降。

现有白酒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符合限定值要求;新建白酒生产线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符合准入值的要求;现有白酒产品生产企业和新建生产线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 达到能耗限额的先进值要求。

以上标准限额数值与北京市和山东省相关标准数值接近, 严于天津市和福建省限额数值。

修改建议

2013年11月15日,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太原市组织召开了地方标准论证会, 对《酿造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征求意见稿) 进行专家论证。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起草单位关于编制情况的介绍, 对标准文本的条款逐项进行深入研讨和论证, 大家认为, 一是《酿造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原则及当前节能降耗政策的要求;二是该标准规定了山西省辖区内白酒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相关指标, 符合目前产业的发展状况。

同时对标准编制说明和标准中技术指标逐条提出了下列修改完善意见:

1.明确了术语定义, 将第3章3.1“原酒产量”改为“原酒”, 3.2“商品酒产量”改为“商品酒”;

2.为保证可操作性, 科学合理制定数值, 将第4章4.3中先进值由“1 400 kgce/kl”修改为“1 300 kgce/kl”;

3.为修正公式内容, 便于计算, 将5.1.4、5.1.9、5.2.1条删除, 5.2.3、5.2.4、5.2.5计算公式中有单位的字母增加相应单位。

经过专家论证, 专家组一致认为, 上述地方标准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标准实施后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实施后, 逐步实现山西省白酒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该标准成为审批新上项目的重要指标;成为评价企业能耗水平的参照;成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的重要依据。企业可以据此制定节能管理办法, 真正将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 达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

综合产品 篇8

目前, 动态联盟作为一种被诸多企业选择的新兴的组织形式, 正在被航天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所引入, 而且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形式。构建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变化的必然选择。但是, 由于航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及航天产品市场的特殊性, 其蕴含的风险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减少。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市场、法律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动态联盟之间容易出现互相不信任或者不规范的行为;同时, 动态联盟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均衡的不断变化可能导致联盟的中途解体, 非但不能实现利益共享, 反而还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给航天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正确地认识航天产品研发动态联盟的风险, 进而有效地对动态联盟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的特点与风险

1.1 航天产品研制的特点

动态联盟的组织是一个层次多、规模大、结构复杂、因素多、交互信息大、组织有序且功能综合的复杂系统, 它具有各自竞争特色的若干个中小企业与若干个科研部门。它通常是根据航天型号产品项目组成研发和制造的动态联盟, 或依据联盟内各成员单位自身的资源与特点组成功能性的动态联盟。如图1所示。

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在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的有形界限, 通过对动态联盟盟员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明显增强了组织的时效性, 重要的是在产权不发生转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对不同专用资产的使用权共享, 企业联盟具有更大的组织柔韧性;盟员企业依据具体航天产品项目, 在信任的基础上, 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在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下, 通过不同盟员拥有的关键功能来达到能够实现项目目标的所必需的所有功能。具体而言, 动态联盟具有以下特点:

1.1.1 以技术联盟为核心

即以技术联盟为合作的起点, 以技术开发贯穿全过程, 并以分享高技术成果作为联盟的结束。

1.1.2 组织结构的松散性

由于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是为了某一型号产品研制的目的而由一些独立的经济实体组织起来的临时性组织, 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层次, 不具有实体形态, 也无需进行法律登记或工商注册。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可以通过协商加入或退出, 没有严格限制, 一般通过协商解决。

1.1.3 经营上的灵活性

由于动态联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自愿结成的, 盟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合作关系, 成员企业只关心与动态联盟项目有关的经营问题, 在经营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1.1.4 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性

动态联盟在开发过程中的所有费用都是共同承担的, 其技术应用中的所有风险和收益也是共同分担的。动态联盟的实施环境是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企业网络平台, 其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敏捷性, 并具有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的能力。它不同于零部件转包、委托加工等企业间的协作方式, 联盟的范围和内容更为广泛。分布式开发是企业间实行高效率、高柔性合作的有效手段。若干个具有各自竞争特色的企业或部门根据某一特定的市场机遇组成动态联盟, 以虚拟公司的方式对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调度, 从而能获得较快的市场响应速度、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高度的企业群体敏捷性, 这是一般的企业间协作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1.2 风险的存在

动态联盟在帮助航天企业获得响应市场灵活性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 比如市场风险的存在、投资战略风险的复杂化、技术知识产权风险的增加、道德风险难以避免等, 尤其是管理、协作风险大大增加, 动态联盟中的盟员企业通常面临不同的技术标准和硬件环境, 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 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协作风险, 并可能直接导致管理失控。

动态联盟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缺乏建立在合资、合并、合营等关系之上的行政控制体系, 各协作伙伴之间只有部分目标重合, 很难使所有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盟员企业很有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违反合约中途退出联盟置合作伙伴利益于不顾, 最终导致联盟的解体。由于各成员企业对各方信息掌握的不完备性以及客观条件的多变性, 都可能导致签订的合作合同是不完备的, 这可能导致一系列风险。比如法律风险, 成员企业利用合同的漏洞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 激励风险、信任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等。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可能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在伙伴选择、战略决策、资产投资、管理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作为工程项目必然存在的能力风险更是不可忽略, 如伙伴企业在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项目延期、质量缺乏保证、技术不足问题等, 都可能造成项目失败。因此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动态联盟的风险控制的研究尤为重要。

2 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考虑到风险评价的目的, 既要全面、无遗漏又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 指标是否能够反映动态联盟的风险特征, 指标体系设定的层次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其中的指标是否独立而全面, 指标之间应该不具备很强的相关性。同时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 使指标易于理解和接受。

拟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 必须首先对评价对象作深入的系统分析。从分析评价对象的结构、要素及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入手, 找出可能引致评价对象的不确定性的所有因素。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依存、隶属、主辅等逻辑关系进行分解, 建立符合实际的风险因素层次结构。在因素分解的基础上, 将最低层次的因素用若干属性指标来描述和测定, 最后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据此,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3 动态联盟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是为生产某型号航天配套产品临时组成的动态联盟, 没有原始项目数据可供参考, 对其风险的评价不能考虑某单一因素, 必须兼顾整个联盟的各个相关因素。由于无法给出各风险因素的客观的概率分布, 完全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带有极大的模糊性, 概率分析的方法在动态联盟的风险评价过程中已经失效, 因此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动态风险评价模型, 并以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3.1 模型构建

3.1.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步骤

(1)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与评价等级

设U={u1, u2, …, um}为刻画被评价对象按属性分成的m种因素 (即评价指标) ;

V={v1, v2, …, vn}为刻画每一因素所处的状态的n种决断 (即评价等级) 。

(2) 第一级综合评判

分别在每个因素子集Uk (k=1, 2, …, s) 范围内进行该一级综合评判。

根据Uk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 确定因素权重向量Ak= (ak1, ak2, …, akm) ;在各因素Uk范围内, 对各因素Uki按照评语集合{v1, v2, …, vn}的等级评定出Uki对vj的隶属度, 组成评价矩阵Rk, 则可得出:

Ak·Rk=Bk= (bk1, bk2, …, bkn) , k=1, 2, …, s

从而完成第一级综合评判。

(3) 多层次综合评判

将U上的S个因素子集看成是U上的S个单因素, 按各Uk在U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其权重向量A= (a1, a2, …, am)

把U的各评判结果B= (bk1, bk2, …, bkn) (k=1, 2, …, s) 作为 的单因素评价矩阵,

R=[B1B2BΝ]=[b11b12b1nb21b22b2nbs1bs2bsn]

则可得A·R=B

第二级综合评判完成后, 如果只分两个层次, 这就是最后的综合评判结果, 如果划分为更多的层次, 可以此类推进行更高层次综合评判。

根据评价结果, 参考评价基准表, 可以确定风险所属等级。

可见, 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是分别对按照各自归属的类别的各个最底层的指标, 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然后再把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加以组合构成与之相邻的上一层的指标的评价矩阵。依次类推, 最后算出总的评价值。

3.1.2 权重系数的确定

请专家根据自己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 按规定的量值范围 (一般取[0, 1]区间的任意值) 为各个指标评定权值。专家意见返回后, 对专家意见表进行数据处理, 检验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 达到要求之后, 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向量:

a^i=1Τi=1Τaij (i=1, 2, , n)

aij为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所赋权值;T为专家个数。

归一化处理ai{a^1/A˜a^2/A˜a^n/A˜}, 其中A˜=i=1Τa^i

对于每份调查问卷, 被调查者填写完问卷后, 按照被调查者的选择, 将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数据, 求出各个接受调查人员打分的算术平均值即可。

4 动态联盟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

4.1 调查表的设计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航天产品研制动态联盟的风险进行评价过程中, 需要借助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 对已拟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值。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风险评价过程中, 首先要基于专家打分, 确定各个风险要素的主观权重, 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定位, 确定单个因素归属的风险过程或风险类别, 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风险因素对评语集的隶属度,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即可完成一级评判。

本次研究的基础数据来自10个项目的40个专家 (一个专家可能参与过两个或以上的项目) , 每个项目由6名专家给出评价。两种方法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和总体风险评价水平基准表。专家评价表如附录所示。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 为对总体目标进行评价, 给出总体目标评价基准, 见表2。

打分及表格项说明:表1根据提供的50个风险因素及其描述, 对50个因素进行排序, (序号:1~50) , 数字越小说明该因素重要程度越大。最后对专家打分进行加总, 求出最终的排序, 取排名前38位的风险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在对表1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之后, 进行第二次调查问卷, 设计了表2和相关表格, 表格的份数根据专家数和项目数来决定。

表2请专家对所参与项目的风险总体水平进行评判, 依据表2进行打分。

表3和相关表格请专家首先对该种类或该过程下的风险因素所属等级进行评判, 在1~5级中选择打勾;然后判断该风险因素对此类别总体风险或该过程总风险的影响的重要程度, 为该风险因素设置权重 (0~1) , 每份表中各因素权重之和等于1。

最后, 请专家分别对某××项目 (共10个项目) 的38个风险指标依据评价基准表2进行综合评判打分。

4.2 模糊综合评判

按专家意见, 挑选其中1个具有典型性的动态联盟项目进行综合评判, 称为项目A。对项目A的综合评判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的合集:U={U50, U51};其中U50={U43, U44, U45}, U51={U46, U47, U48, U49}。

下面选取联盟内部的运营阶段风险U47来演示模糊综合评判的具体步骤:

4.2.1 确定评判因素合集

U47={U39, U40, U41, U42}, 其中U39={u18, u19, u20, u21}, U40={u22, u23, u24, u25}, U41={u26, u27}, U42={u28, u29, u30},

4.2.2 对专家权重分数进行处理, 确定风险权重, 可得表3。

4.2.3 根据项目A的能力风险评价表, 可获得能力风险的风险描述

R39=[000.170.330.50.170.50.330000.170.50.3300.170.170.50.170]A39= (0.4650.2010.1870.147)

能力风险的模糊评价向量B39=A39×R39={0.059, 0.157, 0.312, 0.240, 0.232}, 从能力风险的4个因素的模糊向量A39可以得到四个风险因素分别占整个能力风险的比重, 46.5%, 20.1%, 18.7%和14.7%。这里, 质量风险占能力风险的比重最大, 对动态联盟的能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也最大。

从计算得到的能力风险的一级综合模糊评价结果B39可以看出来认为能力风险属于三级风险。而且从风险程度分布来看, 能力风险的风险类型大都集中在中等风险以及较高风险等级上。所以可以近似认为, 能力风险一定存在, 且风险程度较高。

4.2.4 运营阶段风险综合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求出第三级风险因素的评价后, 依此类推, 求得运营阶段的第二级风险评价值。

对协作风险、人力风险和管理风险分别进行模糊计算, 可得:

所以,

R47=[0.0590.1570.3120.240.2320.0860.0390.4570.3110.1070.240.460.210.0900.0760.2730.4410.2020.068]

由于, A47= (0.32, 0.28, 0.11, 0.29) ,

故可得B47= (0.0914, 0.1909, 0.3788, 0.2324, 0.1065)

从计算得到的运营阶段风险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B47可以看出来, 认为运营阶段风险属于三级风险, 且从风险程度分布来看, 运营阶段风险大多集中在中等风险以及较高风险等级上。所以也可以近似认为, 运营阶段的风险一定存在, 且风险程度较高。另外, 协作风险和管理风险都属于3级风险, 且协作风险属于中等偏高的风险, 管理风险属于中等偏低的风险。

由运营阶段风险的4个问题的模糊全向量A47可以得出:运营阶段的能力风险类的因素风险度最高, 其次是管理风险和协作风险, 管理风险中的激励风险对管理风险的影响最大, 协作风险中的合作伙伴中途退出对协作风险影响最大, 另外技术衔接风险也很大。

……

4.2.5 依次类推, 对二级风险模糊综合评判如下:

最终可得动态联盟的总风险:

1×0.064+2×0.151+3×0.487+4×0.271+5×0.027=3.05

根据前面拟定的指标分级为:1~5五个等级, 3.05处于较高与一般之间,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项目A动态联盟存在的风险程度偏高。

最后, 为对各单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根据各位专家的评判表3-表13, 计算总体项目中各单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系数, 即模糊向量系数A={a¯1a¯2a¯38}, 并进行排序, 可得单因素风险的相对评估值。其中a¯i (i=1238) 为各级专家打分权重的乘积。

a¯1=a¯1×a¯43×a¯50a¯18=a¯18×a39×a47×a50

然后, 对a¯1至a¯38进行排序, 得到如下结果:

A={a¯30a¯18a¯23, a¯28, a¯25, a¯34a¯36a¯35a¯33a¯29, a¯26, a¯6a¯19, a¯17a¯20, a¯14a¯22, a¯27, a¯21a¯38a¯16a¯4a¯24, a¯3a¯32a¯13a¯15a¯37a¯2a¯1a¯31a¯5a¯10a¯11a¯9a¯12a¯7a¯8}

由此可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这是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价结果, 组建阶段的伙伴选择风险、解体阶段的责权分担风险、全程性风险中的战略决策风险也属于各阶段影响最大的风险;另外, 行政干预和投资风险所占权重也较高。该结果可以为风险管理者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综合产品 篇9

据介绍, 《大纲》所列的技术中,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领域的51项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方面, 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10个领域废弃物的156项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方面, 汇总了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橡胶轮胎、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建筑废弃物等27项综合利用技术;其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农林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养殖废弃物等23项综合利用技术。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大纲》的发布将对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领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 如鼓励研发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酶转化技术,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二是引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如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三是引导成熟、先进的综合利用技术与工艺的推广应用, 如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材等;四是引导推动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五是为各地区、各行业编制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近几年,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 2008年,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3亿t, 综合利用率达64.3%, 比2000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其中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67%、55%、85%, 基本实现了由“以储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已近35%,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已近40%。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规模也不断扩大,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综合产品 篇10

1实施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工程

1.1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和责任机制建设完善监管组织体系,严格落实投入品监管工作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2严格畜牧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条件管理对兽药、饲料生产企业严格生产条件管理,对兽药经营单位严格场所和设施、药物陈列、机构和人员、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对经营的兽药进行审查备案。

1.3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监管严格落实养殖场属地管理制度,组织镇街兽医站与养殖场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防疫承诺责任书》,明确养殖场(户)的责任主体,强化其诚信自律意识。

1.4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强化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2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程

2.1健全完善防疫体系建立市、镇两级防控指挥机构,完善防控责任机制。加强动物防疫队伍、技术能力和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建设。

2.2全面推行程序化免疫根据国家规定的疫病免疫规程,结合当地养殖实际,科学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小反刍兽疫、狂犬病等病强制免疫计划。

2.3扎实开展畜禽强制免疫组织防疫员分组划片逐村逐户开展畜禽免疫,并佩戴牲畜耳标,上传防疫信息,发放免疫卡,建立完善防疫档案。

2.4广泛开展疫病监测通过病原监测全面掌握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抗体监测有效评估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依据。

2.5强化应急处置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队伍,做好应急演练。

3实施畜牧养殖标准化工程

3.1产业发展布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规划了全市畜牧标准化发展布局。

3.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在全市大力推进畜牧标准化建设,力求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六化”标准。

3.3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推广在政策驱动、项目拉动和示范带动作用下,全市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方式快速推进,健康养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设施畜牧业建设明显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步伐加快。

4、实施畜牧电子信息化平台工程

4.1加强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组建平台信息化管理构架。畜牧局配备了中央服务器和信息监视屏;镇街畜牧兽医站、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屠宰企业均配备了专用电脑,开通了互联网连接,并对重点监控部位安装了实景监控设备。畜牧局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与企业终端的直接交互。

4.2平台管理软件科学设计了养殖监管、投入品监管、检疫监督、动物防疫、生产形势、溯源管理、安全预警等7大模块,涵盖23项监管内容,程序具有数据统计、系统分析、管理查询、安全预警4项功能,架构组成由前台展示和后台数据录入2大系统,整体平台监管内容覆盖了畜产品生产全过程。

4.3严格实施畜产品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将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于畜牧行业监管工作,全面加强畜禽饲养、运输、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畜产品信息化管理的数据统计、系统分析、管理查询、安全预警四大功能。

5实施畜牧信息可追溯工程

5.1构建畜禽养殖可追溯监管信息实施官方兽医监管制度,采集养殖畜禽免疫、投入品使用和饲养生产数据信息,建立养殖巡查监管档案。

5.2构建畜禽移动可追溯监管信息充分利用动物检疫监管网络,对所移动畜禽开展严格的动物产地检疫,由各镇街报检点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即时填报,动监所负责数据审核把关,建立畜禽移动可追溯信息体系。

5.3构建畜禽屠宰可追溯监管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完成屠宰加工环节批次信息、检疫信息、品质检测信息及仓储信息的采集,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开发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屠宰加工环节的产品信息溯源。

5.4构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可追溯监管信息利用现有防疫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对畜禽强制免疫数量、免疫率,流行病学调查数量、疫病发病率,以及开展化验室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库。

5.5产品流向可追溯监管信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动物产品检疫电子信息,健全畜产品流向可追溯信息链。

6实施畜产品加工监管工程

6.1加强驻厂检疫制度加大畜禽定点屠宰厂日常监管,设置驻厂检疫室,实行24h驻场检疫制度。

6.2规范检疫流程推行检疫电子出证,规范检疫流程,严把入场检疫和屠宰检疫两道关口。

7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工程

7.1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畜牧兽医、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监管责任主体和责任目标,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7.2与监管对象建立承诺责任制对生猪等动物养殖和贩运经济人全部签订“杜绝饲喂和收购含‘瘦肉精’动物保证书”;通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执法部门和监管队伍加强畜产品监管工作职责;落实动物养殖、贩运和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四项“畜产品安全承诺制度”。

7.3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运行机制,确保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时,能及时通报,并随时报告事故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

8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风险评估工程

8.1动物疫病预警通过搜集国内外疫情、疫病免疫、疫情监测等数据内容,分析疫情、免疫、检疫等情况,形成具有预警和控制功能的报告,指导镇街开展防治工作。

8.2畜产品安全预警通过搜集养殖场监管、投入品监管、检疫监督和畜产品检测等数据内容,形成具有预警和控制功能的报告,指导镇街有针对性地加大相关畜产品督查力度,提高检测比例和频率,研究、制定防范有害事件发生的办法、措施。

综合产品 篇11

一是加强生鲜乳整顿。认真开展生鲜乳收购运输车辆和畜禽投入品市场整顿工作,2011年对全县的生鲜乳收购运输车辆、兽药饲料店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化验6次,未发现有使用和销售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全县生鲜乳质量状况良好。

二是加强瘦肉精检测。2011年对全县兽药饲料经销店、生鲜肉销售网点和农贸市场鲜肉柜台进行全部抽检6次,经检测无“瘦肉精”残留。2011年10月,黑龙江省局兽药饲料监督所带来专用检测车,到萝北县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抽取18户41个尿样,进行现场检测,未发现有瘦肉精使用情况。

三是加强产地检疫。2011年屠宰厂购入数万元的焚尸炉,用于对检出的病害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强化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同时不定期到定点屠宰场和肉品销售市场开展检查,全县上市肉产品证件齐全,未发现偷检、漏检肉食品,上市肉食品质量达标,鲜肉受检率均达到100%。

四是加强兽药经营监管。于2011年11月末完成全县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工作,规范认证兽药经营店34家,取缔无证无照兽药经营店3家,淘汰销售业绩不佳的兽药经营店8家。彻底改变过去数量多、规模小、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制度记录不健全、兽药经营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等不良现象。较好地规范了兽药经营行业,经营市场得到有效监管。

五是加强肉食品质量检测。全年共检查县域内生鲜肉销售网点、熟食加工厂原料库、宾馆、学校、幼儿园食堂、饭店等300余户,未发现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各项检测工作的开展,极大的保障了消费者安全,维护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综合产品 篇12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测量仪等数控机械、电子设备、机电结合、电液伺服、信息控制类的产品都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或设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是人类发展和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概念的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给机电一体化产品所下的定义是:在机械装置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引进电子技术, 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因此, 各种装配有机械、电器、电子部件的产品, 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机器人等工业装备, 以及自动洗衣机、空调机、超声波缝纫机等家用电器, 自动售货机、录音机以及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都可以认为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方面。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和绿色化的特点, 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迅猛。如在发达国家中, 机床的数控化率已达25%以上, 世界机器人的拥有量在未来10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 将进入生产自动化、航天、深海以及军事、农业、办公、医院、家庭、社区、教学等诸多领域。像全自动智能洗衣机一样, 生活领域中的许许多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被人们所喜爱, 还正在大量地被开发出来。电子信息产业、数控机床的电气制造等都需要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 把机械系统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 把机械运动与电子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 机电产品设计需求越来越广泛, 已经成为现代科技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 高职院校设置机电综合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机电产品综合设计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综合技术类实训课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 通过将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微机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应用到实际中, 可帮助学生总结、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1 课程综合化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

为了保证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 帮助学生汇总和巩固所学知识, 学会知识与能力的应用, 必须增加综合课程的设置, 这不仅仅是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与融合以及界限逐渐淡化的需要, 也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 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在高职教育的知识结构调整中, 首先强调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 其次强调知识的整体效应。因此, 课程体系改革不是简单地删除某些课程、再加上某些课程, 更重要的要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连贯和综合应用、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更需要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机电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具体而言,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2 机电产品综合设计可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由于高职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从事相关产品设计、设备改造、生产制造、维护保养等工作,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熟悉相关理论、工艺和技术方法, 因此,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 只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使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之一是实习和实训, 使学生从中掌握生产操作技能;实践环节之二是设计和创新, 以提高学生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机电产品综合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教学课程, 它涉及机、电、控制和计算机的内容, 将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应用, 整个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

3 机电产品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 这些产品除了要用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元件外, 关键的是还需要有机械传动装置。因此,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机械部分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内容可能千差万别, 其方法和步骤也不完全相同。但是, 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总体方案确定、关键部件设计、软件设计;同时, 在设计过程中要贯穿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和现代设计手段的应用。

3.1 总体方案确定

3.1.1 功能与技术参数分析

设计的最初环节必须明确所设计机器的用途、主要性能参数, 了解和分析设计任务所提出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工作环境条件, 特别是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设备, 以及特别的要求 (动作、温度、噪音) 、生产批量、承制单位、预期成本、要求设计完成的时间等。比如, 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要求利用数控系统代替人工或机械凸轮、靠模来控制车床的运动, 提高车床的加工精度和自动化水平, 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任务给出了纵向走刀、横向走刀的定位精度、走刀速度、主轴变速等技术参数, 数控化改造后的车床要求可以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回转零件, 并能实现多工序自动切削,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3.1.2 原理构思和技术路线确定

针对设计任务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一些原理性的构思, 有了原理性构思, 还要提出实现该功能原理的技术途径, 没有合理可行的技术途径来保障, 好的原理性构思就成为空想。例如, 普通车床车削螺纹时为了防止乱扣, 进给与主轴旋转之间用挂轮来实现严格的机械传动关系, 改变螺纹的螺距就需更换挂轮。数控化改造后省掉了挂轮, 要找出合理的、先进的方法来解决进给与主轴旋转相配合的问题, 做到主轴转一圈, 车刀精确移动一个螺距;螺纹加工不能一次切削完成时, 每次进刀的位置必须相同;切制多头螺纹时, 能正确分度, 这就需要机械、软件和控制技术相结合才能解决。

由所需完成的工作选择传动方式, 预选原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例如:车床刀架的移动可采用普通丝杆螺母、滚珠丝杆螺母、齿轮齿条等传动方式, 其原动机可考虑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控制系统可采用:开环、闭环或半闭环控制。

3.1.3 拟定总体方案

功能原理构思和技术路线确定后, 对运动、布局、传动、结构、控制以及软件等方面作出总体方案设计。方案可以同时设计几个, 经过技术和经济评价后, 选择其中一种较合理的作为最优方案加以采用。比如, 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方案应该在满足改造设计任务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对原普通车床作较少的改动, 这样可以降低改造成本。

确定执行元件 (部分) 的运动及动力条件, 预选电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如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方案可采用步进电机、普通电机、伺服电机等, 在选择和设计机器的机构组合后画出运动简图, 如图1所示。通过切削力、效率 (普通丝杆0.3, 滚珠丝杠0.92) 计算即可选择电机。

3.2 关键部件设计

机电产品改造设计或新产品设计都需要抓住关键部件的设计。比如, 要做好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 需要完成纵向进给系统、横向进给系统改造、主轴调速系统改造、数控系统的选型和配置设计等, 不能把某个关键部件设计简单地看做某个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比如, 纵向进给系统改造将遇到驱动装置选择、提高传动精度和效率、原有的进给箱的处理、滚珠丝杠螺母副支承等问题, 需要综合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是孤立地设计一对齿轮, 一个丝杠副。

设计过程环环相扣。例如, 通过确定齿轮、轴、轴承等主要零部件的尺寸, 可将机构简图变成装配图, 再根据装配图绘制各非标准零件的工作图, 确定材料、尺寸、精度、结构要素, 并给出合理的技术要求、热处理方法、加工方法等。

3.3 软件设计

机电产品综合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的, 除了硬件系统的选择和配置外, 还有一个软件配套和应用程序开发问题。比如,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后, 实现数控车削需要进行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 在熟悉编程的一般方法与步骤、程序的格式、常用功能指令代码的基础上, 针对车削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和数控车削加工编程, 程序的输入、编辑与修改。此外, 还有信息存储、数据交换等。

3.4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在机电产品综合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完成设计任务规定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外, 还要作出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有生产率、质量和成本。比如, 普通车床经过数控化改造后对于多品种、少批量零件加工的生产率会大大提高, 改变加工零件对象只需调用对应的数控加工程序, 省时省工;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代替普通丝杠后, 摩擦小, 传动效率高;采用精密传动技术后, 传动精度高, 反向时无空程间隙。成本是指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综合成本, 如核算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的费用支出时要注意在生产率与质量效益的提高后,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价值的效益, 同时还要注意费用的投入在近几年内可望得到的回报。

3.5 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

随着设计软件和设计手段的发展, 为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机电产品综合设计要采用CAD/CAM手段, 使设计者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制图工作量。此外, 要积极采用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仿真设计和专家系统等现代化的设计方法, 使计算更科学、更合理。设计和制造要走一体化道路, 即CAD和CAM一体化, 大量的设计数据资料、图面信息都存入数据库中, 使CAD和CAM的数据通信能方便进行。

4 结束语

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 加强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结合学生在机电一体化实际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践锻炼, 学生能够将机电产品设计中牵涉到的各个相关课程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摘要: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 需要高职毕业生具有专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综合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和总结归纳先修课程的有关知识, 结合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开发,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为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机电产品综合设计类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蒋金伟.机电控制系统与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J].考试周刊, 2013, (103) :129-130.

[2]韩向可, 李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9) :262.

上一篇:主动噪声控制下一篇:合理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