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2024-05-21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共7篇)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1

天津医药集团京万红药业公司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 以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为主线, 经过持续八年的企业文化打造, 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 追求品质”的核心文化, 并经过大量工作, 取得了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增效的巨大成果, 实现了连续七年20%以上速度的增长, 企业规模翻了两翻, 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企业和谐氛围愈加浓厚。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 使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京万红药业领导班子认识到,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接地气, 使企业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长点, 建设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立足于“和谐”、“友善”的价值目标。“构建和谐, 追求品质”是京万红药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内涵是, 实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外延是, 实现员工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追求品质”的内涵是, 在工作质量方面, 要认真、快捷、坚守承诺, 不找借口;在产品质量方面, 要生产出满足需求、符合标准、零缺陷的产品。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员工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孕育着巨大的激励因素。

二是立足于“诚信”的价值取向。企业的制药信念是“三不欺”:不欺祖, 谨遵遗训, 以德立业;不欺人, 以诚以敬, 如事父母;不欺心, 襟怀磊落, 日月光明。企业目标是: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可或缺的特色产品、整洁雅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的信念和目标寓意着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立足于“敬业”的价值标准。企业精神是“永远不埋怨、永远找差距、永远有机会”。治厂方略是“一切依靠员工, 一切为了员工”和“员工的事情企业负责, 企业的事情员工负责”。

二、用“家文化”温暖员工, 创造“和谐”、“友善”的企业环境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企业是京万红药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几年来, 企业在不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前进, 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中进步, 创造出了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实现了员工“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和谐效应。

一是创造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坚持“和而不同”。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 正经历着体制机制的转变、运营质量的提高、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益格局的调整, 从而使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 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并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京万红药业的领导班子认识到, 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壮大, 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使健康文化得到发扬, 落后文化得到抵制。

企业建立了季度员工思想分析制度。每季度由工会牵头, 召开分会主席、工会小组、员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 多维了解员工近期的思想动态。党委利用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教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了“老产品扩产”、“新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升级”等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 企业还正确引导“多样性”的存在。主要工作有四点:一是在和谐统一中注重个性;二是在和睦相处中注重竞争;三是在展示能力中注重谦逊;四是在团结努力中注重担当。这样, 企业既用主旋律引领员工的思想, 又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 创造出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 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建“职工之家”, 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如何让员工放松精神、舒缓情绪、愉快工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 决定建设“职工之家”, 给大家一个调整和放松的地方。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 2013年基本完成了2000多平米的基本建设。企业认为, 构建和谐企业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 “和谐”不是对差异性的泯灭, 而是对差异性的包容。于是, 他们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之家”。

为满足员工舒缓压力的需求, 建了“拳击舒压室”、“音乐视听室”和“文化茶室”;为满足员工健身的需求, 建了“健身房”、“臂力练习测试室”以及“台球、沙狐球、乒乓球室”;为了满足员工的文化娱乐需求, 建了“动漫游戏室”、“3D电影放映室”、“图书室”、“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练习展示室”、“手工作品学习展示室”等。“职工之家”工余时间向全体员工开放, 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员工在这里享受着“家文化”的气息和温暖, 体会着“和谐文化”的成果和愉快, 放飞了心情, 积累了正能量, 提高了幸福指数。“工作着, 愉快着, 愉快地工作着”, 企业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员工的承诺。

总经理刘文伟说:“企业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最大化, 也有员工的幸福指数最大化”。京万红药业的“家文化”, 使员工享受着企业的发展成果, 使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 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建设“敬业”、“诚信”的员工队伍

京万红药业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 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企业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京万红药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经验。

他们建了一个以传承药酒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基地“岳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药酒工坊展出面积1000多平方米, 分上下两层, 共有八个展区, 是集“中医药历史展示、药酒酿制、药酒文化、中医药文物收藏、艺术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置身药酒工坊, 不仅能了解传统药酒的生产制作, 而且能感受到浓厚的药酒文化;不仅能欣赏馆藏中医药文物和艺术品, 而且能学习药酒知识和正确的健康养生方法。

京万红药业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基地, 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新员工入厂的第一课就是参观“药酒工坊”, 进行企业传统教育;“五四”青年节要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团员青年进行传统教育;“七一”在“药酒工坊”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每年的“培训日”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员工进行专题教育;新员工的拜师礼也在“药酒工坊”举行。通过持续教育, 企业传统深深地印在了员工的脑子里。

从2008年开始, 京万红药业开始对产品进行系统化改造和升级, 员工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提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建议。2009年9月30日, 企业召开了药品质量升级的誓师大会, 发出了《崛起之路——京万红药业药品升级宣言》, 向社会郑重承诺“不欺祖, 谨遵遗训;不欺人, 以诚以敬;不欺心, 襟怀磊落”。此外, 企业还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倡导最佳操作法。近五年, 员工们提炼总结了“膏药滩涂操作法”、“风油精混配及包装”等10个最佳操作法, 企业以能工巧匠的姓名命名这些操作法, 体现了对员工创新精神的珍惜与尊重。

经过八年的打造, 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具特色和较为成功的品牌文化格局, 并拥有了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建成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职工书屋”示范点,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被命名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和《乐家老铺沽上药酒传统制作技艺》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2

法治是和谐社会诸要素中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要件,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建设法治**是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首要任务。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工作,早在上世纪9O年代中期,就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引下,以依法治市为总揽开始了地方法治化建设进程。2004年下半年,市委就已作出《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今年8月28日市委书记赵鹏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通过五年努力,力争使全市所有县(市、区)建成法治合格县。”“努力构建和谐**。”从依法治市的提出、组织实施到如今法治**建设的启动,这告诉我们,我市地方法治化建设进程也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建设法治**重大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为社会提供更明确的行为规则,使人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奠定社会和谐的法律基础;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严格执法,用法治手段有效地降低和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加强对权力行使的有效监督,确保用权为民、预防腐败;只有切实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提高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将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市委《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作为大事来抓。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将法治**建设纳入其中,既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又作为其重要保障。在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分的实施计划。无论规划、计划,都要深入研究,理清思路,确立重点、抓手、载体和突破口等事项,不断扩大参与度,提高实施效率,做到每年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特色、新成效,将法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突出抓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个核心和关键。坚持和促进依法行政,通过依法行政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有序运转,是法治**建设的重点。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力本位”,变“公民责任”为“政府责任”,牢固树立遵法守法的行政意识。要按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法,执法人员循徇私枉法、贪赃枉法、执法犯法的要严格依法惩处。集中精力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我市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要切实维护司法公平与正义。各级司法机关都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法院改革,深化检察改革,推进监狱工作改革,及时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在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群众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加强对司法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法官、检察官遴选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司法审判行为,严格规范检察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制度,防止和纠正以罚代刑。健全司法纠错机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四是要深入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建设法治**,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素养的提高是基础和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的要求,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

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经验 篇3

关键词:课堂;积极探索;高效

一、体验情境,激发热情

体验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一线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会、体验,让他们先体验后学习,或边体验边学习,让学生在有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和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含义。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水平,能清晰地展现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计划性,能使学生消除畏难和紧张情绪,轻轻松松融入情境中去。必须讲求合适的方法和技能,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新颖、有趣,长短适宜,能收放自如。在不需要情境,学生就能学习和掌握知识时,就没必要进行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现实生活情境,图片、视频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回忆叙述情境等。

二、鼓励创造,不吝赏识

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权利,要放飞学生的心灵,给学生自由行动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创造天性,让学生的创造热情随时得到鼓舞,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学会创造的人。要给学生的闪光点以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闪光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度的夸奖和赏识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充满自信,并使优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不断向人生目标迈进。

三、主动沟通,真诚互动

教学过程是以交往的形式存在的,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就教学内容、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需要等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和体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要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尤其要善待后进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有通过师生真诚交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濃厚的兴趣,有了高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师生的交往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只要我们把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和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的追求,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4

抓管理, 靠制度管事, 是工区班组建设实践得出的首要答案。

其一, 工区领导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发,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工区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集体研究, 共同决策, 建立制度保障、制订工作进度、明确绩效标准、定期检查反馈、坚持持续改进。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工区领导班子24小时跟班制度》, 通过对工区10个运维班组进行摸底调查, 开展员工座谈等形式, 确立了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特色培育”的班组建设工作思路, 制订出台了优化运维班组管理半径、成立机动运维班等举措, 全面提升运维班组工作绩效。

其二, 工区专职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过程管控出发, 制订完善运维专业标准和规范。包括安全工作、专业管理、台账规范、绩效考核等各类规章制度46项, 工作流程15项。针对运维班组实际情况制订了实用性强、可操作的运维班组工作标准, 明确规定了班组6大类通用台帐, 以及设备检修记录、保护校验记录等8类专业台帐的填写标准, 并形成汇编下发班组, 使班组标准化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其三, 工区班组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末端治理出发, 严格执行各类制度和规范。各班组不折不扣地落实工区制度, 将制度规范体现到具体行为上。班组制定了详尽的《班组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工作任务分解到人, 确保“定责”清晰明确,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用好结对共建平台, 班组之间通过查阅资料台账, 检查工作现场、分享管理经验等形式, 实现先进经验在工区内部的全方位辐射, 全体班组取长补短、齐头并进。

运维工区的班组建设注重决策思路、狠抓专业规范、严查工作落实, 形成了思想目标统一、专业标准统一、工作行为统一, 造就了“十个运维班, 同一个声音”的整齐划一的格局。

二、文化引领, 美丽和谐的运维家园———着力解决班组建设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 建设思路

科学管理的逻辑在于制度, 即“要我这样干”, 人本管理的逻辑在于文化, 即“我要这样干”, 这是解决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的关键。变电运维工区正是注重以人为本、文化引领这一经验, 将上级要求、制度规定这一外向性要求转变为内生性动力, 从而助推了班组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 建设理念

工区在班组建设过程中注入“家”的温情, 以班组小家温暖人心, 成功应对了“三集五大”的改革任务, 使班组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具有运维特色的“家”品牌也在公司的改革实践中得以孕育并收获。“家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我的变电站我的家”是我们的家训, 我们的家教是“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团队、爱我们身边的人”, 我们的家规是“每日反省、努力工作、学会感恩、戒骄戒躁、微笑处事、忘却烦恼”, 同时明确了“建家行动123”为我们的家务, 即健全一个网络、围绕两个重点、开展三项活动。

(三) 建设足迹

2012年是工区的“班组建设提升年”。工区开展“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班组建设系列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工区“家”的感召力。设计制作了班组文化手册, 举办班组长俱乐部活动, 邀请专家举办“修炼心智模式、铸造和谐团队”专题讲座, 开展“粽情飘香话端午”、“我爱我家班组名片设计”、“书海扬帆香溢运维”、“我行我绣绣运维风采”等特色活动, 丰富的建“家”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家”的氛围, 促进了“家”的和谐发展, “管理之家”、“学习之家”、“巾帼之家”、“创新之家”、“安全之家”等, 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小“家”涌现出来, 呈现出班组建设百花齐放的景象。

(四) 建设成果

用爱家的情感爱企、以兴家的责任兴企, 工区处处演奏着精彩乐章, 员工身边处处演绎着感人事迹。当工作了27载春秋的老班长曾祖强因动脉血管瘤爆裂急需巨额治疗费用时, 短短24小时内工区260名员工的近十万元的爱心捐款及时送至了医院。当变电运维工区迎来每一项艰巨任务时, 我们有勇挑重任以站为家的安全专职张峰, 有夜以继日埋首于两票检查的首席技师官金兴, 抢抓时间踩着星光赶路的运维专职周宁……领导、专职、班组长、员工全力以赴, 变电运维工区“家文化”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 没有只是停留在表层上, 搁浅在制度上, 而是更加关注其细节、内涵和实质, 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相融合, 与落实工区决策与和谐稳定相融合, 与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相融合, 收到了显著效果。截止今日, 工区自成立以来实现安全生产714天, 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011年, 工区变电运维一班荣获了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 2011年、2012年工区3个班组荣获江苏省电力公司标杆班组称号。2012年, 工区成为南京供电公司首家挂牌的“班组建设示范单位”, 连续三年被评为南京供电公司班组建设标兵单位, 这些均是对工区班组建设工作的最大褒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 美丽中国”的目标, 变电运维工区将继续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精神不懈努力, 让“制度管事、文化凝心”的管理手段为班组建设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共建和谐美丽的运维家园!

摘要:2011年五大体系改革后, 变电运维工区新成立110k V及以下变电运维班组2个, 4个班组驻地涉及搬迁, 51名运维人员降岗、百名员工工作地点发生改变, 人员年龄老化, 结构性缺员问题更加突显, 工区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当前工作的优势, 各运维班组工作内容相同, 专业要求相同, 因此更能体现出我们运维专业管理的规模效应。面对喜忧参半的现状, 工区领导达成了共识: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班组, 狠抓“三基”工作, 致力提升班组建设水平。依据现代人本管理“抓制度、抓文化”的两个核心要义, 外在强化制度管事, 确保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内在强调文化凝心, 提高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将落实公司各项管理、各项任务的“最后100米”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5

去年以来,仙游县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监督村干部的有效载体,探索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切实改变对“村官”监督滞后及乏力的状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今年1-10月,该县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6件36人,与前年同期相比下降20%。特别在今年

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成员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促进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一、加强指导,全面推进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该县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致使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该县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决定以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为切入点,努力建设一支“不占编制”的义务监督队伍,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制约,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1、统一组织实施。去年,县下发《关于建立农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试点方案》的通知,对组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各乡镇必须按照试点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平原每个乡镇抓2—3个试点村,山区每个乡镇抓1—2个试点村。在试点村工作的基础上,该县又在典型示范镇召开试点村现场会,总结分析试点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建立促进会的意义、目的,以及工作机制、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也明确了促进会日常开展活动的要素及具体要求,提高促进会的组建质量。

2、加强检查指导。注重巩固提高工作质量,克服工作上抓不紧,可能造成搞形式、走过场,无法发挥作用问题。一是强化指导。县纪委常委分别深入到所挂钩的乡镇开展指导,下村压担子、教方法、解难题、作示范、协调解决试点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69个,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检查。要求各乡镇务必要对促进会开展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县纪委;县纪委组织人员下乡专项检查,对工作抓得不力的乡镇,由乡镇纪委书记说明原因,进行整改;召开工作交流会,推动工作落实,今年8月中旬,该县又在榜头镇召开建立健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加温会,扎实加强组建质量。三是强化考评。把促进会开展工作情况列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评内容,对没有完成组建任务或工作马虎应付的,予以责任追究。目前,全县已有近2/3的村(居)建立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该县本着“积极稳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扎实有序地开展促进会组建工作。

1、明确机构人员定位。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是经乡镇党委同意,设立在村级的一个特殊群众监督组织,在村党支委会和乡镇(办事处)纪委(纪(来源:好范文 http:///)工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它不占职数,不领报酬。每个村的促进会成员为3—5人,一般要选任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企业家、党代表作为成员。成员由村支委推荐、乡镇纪委把关、乡镇党委批准,报县纪委备案,统一由乡镇党委聘任,任期两年。村部设立专门办公室,没有办公场所的,依托村级组织办公阵地开展工作。办公室力争做到有牌子、有必需的办公设备及用品、有工作人员、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并上墙公开、有来信来访登记表册和相关档案资料等。

2、明确工作权限。一是反映权,促进会成员发挥与村民朝夕相处的优势,定期向乡镇纪委报告社情廉情,反映信访动态,提供案件线索;二是建议权,村促进会定期召开成员会,分析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执行情况、村干部工作情况、村级财务和重大事项公开情况、村级信访问题排查情况等。对分析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由促进会在规定期限内向村党支部报告,村支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讨论研究,进行整改或做出答复,然后在党员或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三是监督权,协助村两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村两委干部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村财收支制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四是调解权,接待受理本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处理本村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3、明确制度要求。通过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来保障促进会工作顺利开展和发挥应有的作用:(1)工作制度。乡镇纪委根据县纪委指导性方案要求,结合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学习活动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工作分工制度、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执行流程和廉政职责要求等制度,保证了工作的有章可循、规范运作。(2)走访制度。促进会成员每月至少2次走访群众,了解和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对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建议,并将收集情况及时梳理反馈,督促村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把促进会建设成为知晓民情的特派员、群众信访的直报员、沟通村民诉求的信息员、党风廉政建设的促进员。(3)奖惩制度。对促进会工作开展考核,对不履行职责的会员进行

调整;村干部出现重大违纪违法、群体事件等问题,促进会没有及时反映的,立即调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由所在乡镇党委予以表彰,县纪委也根据工作实际,给予表彰奖励。

三、认真履职,注重实效

促进会成员及时把握村居廉情、信访动态,认真做好工作监督及信息反馈工作,增强了基层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力,较好地发挥促廉维稳的作用。

1、当好“防护员”,减少违纪问题发生。促进会成员参与种粮补贴、贫困救助物资发放、宅基地安排、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各业承包、建学修路等群众关心的事务监督,规范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和议事程序,公开了办事,使村两委班子在涉及村民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更为科学、民主,避免了以往个别“村官”说了算的问题,减少了害群众的权益现象的发生,促进了村两委干部公开公正地从事村务活动。我县园庄镇枫林村准备将评估价32.5万元的300平方米旧小学校址卖掉,促进会得知后立即向村党支部建议,将资产进入镇村招投标委托中心公开拍卖,结果以39.7213万元卖出,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去年以来,促进会及时提醒、制止村干部违规违纪行为425次。

2、当好“情报员”,拓宽信息反馈渠道。促进会成员认真倾听群众反映,随时把握所在村居的民情动态,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向乡镇纪委汇报,有效地预防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县纪委还印制促进会信访专用信封,打造村促进会信访反映“直通车”,规定涉及村级特别重大事项、基层所站工作人员及促进会集体讨论认为有必要反映的问题,直接向县或乡镇纪委反映,县、乡镇纪委认真调查后视情予以直接反馈。至目前,促进会共向县、乡镇有关部门反映群众信访问题368件次,化解矛盾纠纷460多起。

3、当好“协查员”,帮助查处违纪案件。促进会成员与村干部村民朝夕相处,人员熟、情况明,能够尽力协助提供涉及违法违纪线索,帮助县、乡镇查办案件。大济镇古濑村村委会挪用涉及40余户群众15.2万元低保金的问题,在促进会成员的协助下,县纪委及时调查处分相关人员,并责令补发低保金。目前,全县促进会共协助县、乡镇纪委办案130多次。

4、当好“宣传员”,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如龙华镇农民组织一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会说唱队,巡回各村演出。枫亭镇铺头村促进会依托全省首家乡镇文化研究会——“枫亭文化研究会”、“蔡襄文化研究会”平台,配合挖掘、整理宋代“庆历名臣”蔡襄的勤政廉政事迹,至今出版研究蔡襄勤政廉政丛书四期;盖尾镇杉尾村促进会依托全省唯一一家能与省图书馆交流图书的村级图书馆——杉尾图书馆,建立了“廉政文化图书宣传教育室”,使廉政文化植根于群众之中。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21-03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核心”是针对“一般”而言。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构建。虽然我国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核心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但这些西方国家在核心价值构建方面的具体经验,对我国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构建途径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利益矛盾的日益突出,对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构建途径面临着四方面问题。

(一)社会文化多元化现状与构建核心价值观方式相冲突

国内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带来了群众在文化和价值认识上的多元化,使得民众不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知处于空白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其他价值观念归于错误或者是不科学的行列,把其他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立起来,这就与多元化认知构成了冲突。

(二)相对单一的构建载体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脱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当前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方式更多地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载体,内容单一,缺乏感染力,无法适应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变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脱离,针对性不强,无法真正吸引群众。由于群众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无法产生相关的核心价值情感,更不能正确地去实践。

(三)填鸭式教育方式与群众主体性地位相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说服教育手段加以施教。这种直接的方式在确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改变,简单式的说服教育往往使人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难以体现群众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

(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与对部分社会现实的不满相互影响

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目的,是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行为准则或信仰。当个体的社会感知越来越偏离其知识层面的认识时,理论上的认同感便随着疑惑迷雾的扩大而不断消减;当社会现实或者是社会实践已完全站在理论认识的对立面时,信仰之塔便会轰然倒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偏重于理论认知的效果,使得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持理论认同的态度。但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非正义以至公职人员公然违法犯罪现象,给群众带来了强烈反差和巨大冲击,致使很多群众困惑于现实与理论的背离,从而影响了核心价值观构建效果。

二、西方核心价值构建的若干经验和做法

当前,西欧、北美以及其他继承西方文化传统国家的核心价值构建,已取得一定成效。为更好地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面临的问题,西方核心价值构建过程中的部分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核心价值构建保障法制化

西方国家普遍将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纳入宪法等各类法律,以保持其在社会运行的至上性,同时依靠法律强制力进行推广、普及。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是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该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宪法时代”,美国人崇尚自由、珍视人权、坚持正义、追求秩序的民族性格完依赖于这种“宪法精神”的普遍宜扬,更重要的是宪法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在这方面的倾向和保障。其他西方国家也如此。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宣布:“社会的目标是共同幸福,保障公民的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德国1990年《基本法》规定:“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它是国家全部权力的职责。”“人人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只要他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和宪法制度或道德法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仰自由、良心自由以及宗教和世界观自由不受侵犯”。

为保证核心价值观构建效果,西方国家普遍采用法律解释的方式,尽可能地协调制度合理性与社会具体行动目标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使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接纳各种合理的具体行为和要求。如美国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家长担负起管教子女、传播价值观的责任。田纳西州惩处连续缺课的学生家长50美元罚金。巴尔的摩、洛亚诺克等大城市法庭,判罚家长要跟着犯法青少年坐牢。加利福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规定企业、公司应给予员工有薪假日,方便员工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形。

(二)核心价值构建主体多元化

1.政党推动:构建核心价值的主要力量。执政党普遍通过教育政策、福利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安排,自觉将核心价值理念贯彻到政策制定中。如,西方执政党普遍推行公民教育,以培养接受国家核心价值的合格公民。美国是实施公民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国家成立之初,其教育就被赋予了培育公民的使命。1790年,美国出版了最早的关于国家历史、政府和公民教育的教科书,并在中小学开设了“公民科”,公民教育诞生。2002年英国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纳入中学必修课程,2007年又提出全国中小学教授英国传统价值的教育计划,规定中小学生要学习有关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尊重法治等核心价值。国家处于转折时期的执政党,通过建立新社会价值目标的方式,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构想,推崇社会公正、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维护了社会正义等核心价值理念。

西方政党还往往通过自己的政治纲领、领导人鲜明的政治主张,以及举办演讲、培训等活动,向社会和民众输出政党价值观,从而引导整个社会形成某种核心价值。如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中,都有唤起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警句,宣传“美国伟大”的思想。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设立“政策论坛”,组织党员就党的各项政策进行讨论,吸引党内外民众广泛参与,党员和民众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加强了对政党价值观的认知。

2.宗教传统教育:构建核心价值的基本渠道。宗教是最丰富的核心价值源泉。某些西方社会核心价值直接由宗教思想演变而来。如马克思·韦伯发现,加尔文教派在转化过程中所鼓励的勤奋、诚实、严肃认真、节约时间与金钱的观念,最终成为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此外,宗教对西方社会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如,在美国,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的歌词;美国总统在就职时,要手按《圣经》进行宣誓;在白宫,每周都要举行《圣经》学习会;军队中有随军牧师,教会学校随处都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又是现代国家中宗教性最强的国家”,“教堂是公民的孵化器”。据初步统计,美国有86%的人信仰基督教。其他国家信基督教的比例亦大体如此。

3.非政府组织:构建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在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发挥着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其地位和影响日益重要。如英国现有社区民间组织约17万个,就业人数近百万,提供分工精细和领域广泛的服务,包括扶贫救济、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处、科学研究和普及等领域。美国拥有涵盖各阶层、各教派的社会团体,包括联合基金会、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协会等。这些非政府组织往往强调文化与共同价值,与宣传、巩固社会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如英国政府将许多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委托等方式转交给非政府组织,使非政府组织在落实“英国核心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核心价值构建手段内隐化

在确立核心价值过程中,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内隐化教育方式,使国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核心价值的熏陶和感染。一方面,西方国家将主导价值理念到融入教育主题,通过各式教育活动,增强国民对核心价值的认知与认同。比如,美国在对学生品格养成和道德规范认知的品格教育中,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融入其中。此外,充分利用文化、媒体等引领和塑造核心价值观,通过公权力引导文化传播事业、影响公共传媒的方式,以富有感情和艺术魅力的语言来表达和传播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全民共识。如,美国通过电影电视、书籍报刊以及网络等载体平台,宣传国家主流政治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影响国民价值取向;通过建设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等反映缔造者们功绩、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的纪念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自由女神像”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赋予其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培养人们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此外,在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用杰出人物命名地名、场馆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三、西方核心价值构建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逐渐化为群众日常生活理念,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认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日常生活秩序相互需要的良性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行业规章制度、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有计划地建立、规范各种礼仪制度,充分利用各重大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充分引导舆论媒体采取适当形式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种社会价值观念走向正确的、健康的方向,为人们判断是非对错、做出道德选择提供正确的标准。

(二)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作用

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来实现价值要求。注重在立法、司法、执法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能够进行法律化的内容转化成法律法规,强制人们必须遵行,做到德法并举。同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制定、颁布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坚决捍卫和支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依法打击和惩治背离其要求、严重损害群众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接受和遵守。

(三)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当前,国内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力量。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4.6万个,其中基金会2 200个、社会团体数24.5万、民办非企业单位19.8万个。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我国要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活动涉及领域广、范围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促使非政府组织的宗旨、规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中逐渐地接受、认可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此外,发挥非政府组织成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宣传其奉献精神,引导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西方,宗教思想是部分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来源。对我国而言,传统文化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其精髓也可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真对待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把学习传统文化放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认真发掘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如“和合”“、民本”、“知行合一”等认识,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值得很好地发掘。对传统文化中有益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例如,将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精神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将其中的爱国主义观念发展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剑涛.以美国、北欧和新加坡为例,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全民共识[N].南方周末,2007-07-12.

[2]许艳丽,周长美.西方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及启示[J].理论界,2011,(11).

[3]严秋菊.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4]祝灵君.国外建立社会核心价值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4).

[5]张春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及其构建途径[J].东南学术,2011,(2).

[6]吴千里.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7]邹国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层次[J].唯实,2011,(12).

[8]陈静,郝一峰.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的经验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

[9]崔志胜.美国价值观建设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0]杜胜平.外国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做法和经验[J].当代世界,2008,(1).

[11]张鸿燕、杜红琴.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2]刘丽瑛.非政府组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2).

[13]何大隆.英国:合力传播核心价值观[J].瞪望,2007,(22).

[14]杨文博、刘大勇.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15]可非.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J].世界知识,2006,(9).

社区建设的经验构建 篇7

(一)观念层面:重视并运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从国际范围看,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运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规划本国教育战略,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要求采取新的发展策略迎接挑战,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谋求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律依据。该方案的重要宗旨在于“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达到改进成人的技能,拓展其潜力的最终目的”。1997年,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就《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的实施,具体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在教育的“四大目标”中,最高的目标是“每一个美国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是美国教育政策在终身教育领域的深化。而在“十大原则”中的第九条,强调指出 “21世纪的教育必须扩展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之路导向美好未来,美国人不论年龄有多大,都必须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这一原则已经关注到终身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价值,关注到了终身学习机会的均等问题,推动了美国终身教育保障政策的研究与完善。

近年来,英国工党政府对全民终身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98年,发表了 《学习的时代》(The Learning Age) 绿皮书,提出了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成立产业大学、提高基本技能、进行资格改革、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以及地区合作等新举措;……1999年,发表《学会成功》 (LeaningtoSucceed)白皮书,计划建立一个全国、地区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以及设立一个投资16岁后教育与培训的全国学习和技能委员会,…… 2000年,颁布《学习与技能法》 (Learningand SkillAch),旨在迈向学习化社会中积极推进终身学习,提高国家竞争力。”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英国的终身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过渡的方针,强调全社会的人都要不断学习,使整个日本社会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1990年 7月,日本颁布了一部专门为终身教育制定的法律《关于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该法颁布之后,日本掀起了改善国民的整个教育环境,普遍提高全国人民教育、文化素质的热潮。

就社会经济的需要来分析,进入8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文盲或半文盲的生存已受到严重的威胁,不进行学习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正是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发达国家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终身教育,促成终身教育体制的确立。不难得出结论,终身教育制度在发达国家的确立,是与广大官民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其满腔热情办教育分不开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教育总统的美誉。另外,三国都成立了直属国家元首的教育机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终身教育的确立和实施。正是他们从战略高度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终身教育才获得极大发展。

(二)理论层面: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化

20世纪60年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如火如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成人教育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成人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成人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成果。70年代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充分认识和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与优势,并要按照其特点施以相应教学的观点,对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发表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1972年5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提出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必然为终身教育体制所代替,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方向。由此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逐步走向深化。

近年,世界终身教育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范围内终身教育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随着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比较研究的需要日渐加强,促使有关终身教育的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资料交流空前活跃。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成人教育领域复兴。一些西方学者运用或借鉴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控制和影响成人教育过程的社会因素,为终身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制度层面:终身教育走向法治化与规范化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法规的重要指导性原则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各国把终身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和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赋予政府以推动终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开放性、多样化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沟通的教育体系,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管理体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个人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终身教育有法可依。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发达国家各级政府机关都成立了相应的终身教育机构,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管理,使其走向规范化。如美国议会设有终身教育顾问委员会,联邦教育局内设立终身教育司,各州和地方政府成立终身教育处共同管理终身教育。按照《终身学习振兴法》的规定,日本各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中心,文部省内设立了终身学习局和终身学习审议会,专门管理和审议成人教育,各地区设有终身学习课,在劳动省内设有职业教育局,形成全国性的终身教育网络。日本中央政府还鼓励和奖励都道府县成立由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业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终身学习推进会”等联合协调组织。从宏观上看,这些国家的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富裕公民闲暇时的文化充实活动,或国家实施政治运动的手段,而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

(四)实践层面:终身教育凸显多元化

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终身教育发展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运行模式及体系看,终身教育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

1、多元的办学主体。朗格朗强调,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无法向前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参与,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土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参加教育决策。终身教育的法制化演变历程表明,美国终身教育的法律己由最初的主要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逐渐转向了强调个人发展需求,在实施中特别强调统整、合作、协调的理念,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终身教育工作。从其成人教育的专业团体发展来看,这些团体包括地方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专业组织。日本各政府把教育事业当作本地区发展的基础,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对行政区域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如东京教育委员会为了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倡导振兴终身学习,把创建“实现市民在其一生中能自主完成学业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都政的重要目标;为市民的一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课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必要场所;促进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的相互联系,构筑丰富的终身学习社会。此外,英国已经形成终身教育的六大格局:即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距离教育、业余教育、网上教育和全日制大学成人教育;法国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发源地,早已形成以民众团体推动、国家社会共同举办终身教育的格局。

2、承担多元的社会功能。以美国为例,社区学院是比较常见的终身教育机构。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第一,大学预备教育。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成人及继续教育。第四,补救性教育。第五,社区教育。除此以外,社区学院还有为社区推广文化的任务,它们是社区的文化中心,扫除所有的文盲是社区学院的基本任务之一。”

3、多元的实施载体。发达国家重视根据本国国情,选定适合自己国家的创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多元载体。

二、发达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对广大民众来说仍是陌生的,终身教育思想远未得到普及,教育改革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改革者的目标和原则。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在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在宣传力度、具体政策的制定及推行等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因而,要加强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使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广泛的学习群体,让社会各阶层国民普遍接受终身教育的观念。

(二)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我们应该清楚,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建立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但在实际中,我们的许多终身教育实践工作却是凭经验指导的。经验很可贵,但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并加以推广。可以确定的是,终身教育体系不是建立不建立的问题,而是作为《教育法》的一项规定,作为《纲要》提出的任务,作为《行动计划》中的一项行动目标重点提出的。需要各级政府、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学习化社区的试点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在我国,终身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被制定于 1995年的《教育法》。虽然《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于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服务对象、办学设施、经费投入、组织管理、权利义务等方面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且,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配套,缺乏得力措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有关法律,用法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个目标,通过立法转变为国家意志,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行为,以促进终身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上一篇: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下一篇:会计科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