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发展调研

2024-09-18

生存与发展调研(共12篇)

生存与发展调研 篇1

一、上海市青年律师现状

青年律师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解释。现有解释包括35岁以下的律师, 入行10年以内的律师等, 联合国将青年律师界定为55周岁以下的律师。2012年8月, 上海市律师协会在讨论准备出台的《关于青年律师最低工资保障的办法》时, 将青年律师定义为35周岁以下、执业年限在5年以内的执业律师。

截至2014年6月17日, 上海市共有律师16222人, 其中符合上海市律协标准界定的青年律师约40%, 即6000人左右。1青年律师除了在人数上占律师总人数的较大比例, 也代表着律师界的未来, 因此了解与关注青年律师的现状尤为必要。

二、针对上海青年律师的调研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 我们的调研团队深度采访了将近30位在上海从业的青年律师, 向他们了解了青年律师在行业中的现状, 具体包括待遇、发展等方面, 也采访了部分资深律师, 以从另一个角度透彻地了解青年律师行业。除了从律师行业工作者处获得信息外, 我们还联络了几位上海法官和上海高校法科教师, 以从侧面获取不同的看法。

在青年律师采访对象的选择上, 我们综合考虑了性别、地域、专业领域、律所规模等因素, 以使访谈结果及分析更为客观全面。

三、上海青年律师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青年律师和资深律师的访谈, 我们发现上海青年律师普遍面临以下三大困境:

律师行业存在两种收入分配模式:薪酬制和提成制。薪酬制的情况下, 律师在就职前, 收入大部分已经明确固定;而提成制下, 律师根据办案业绩情况提取相应酬金2。

大型律所在上海占少数, 多数青年律师进入的是中小型律所, 而此类律所大多实行完全提成制。青年律师初入行业, 没有案源的情况普遍, 因此许多青年律师只能得到有限且较低的薪酬, 部分青年律师甚至还要倒贴钱交五金等保险费用。青年律师的生活因为薪资有限而得不到保障。我们采访到的某位青年律师提到, 执业初期生活所需全靠自己家庭资助,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才结束。

律师的业务主要是受理案子, 稳定的案源就成了律师业务发展的关键。青年律师由于缺乏办案经验和人脉关系, 几乎没人介绍案源。特别是刚踏入律师行业时, 由于个人知名度较低, 开辟业务举步维艰。现实中, 大部分青年律师的业务来源主要靠律师事务所分配, 且青年律师多负责辅助性的工作, 很少有独立办案的机会。部分青年律师因为没有稳定案源, 收入不能保障基本生活, 个人能力长期无法在工作中得不到肯定, 做律师的热情也会被渐渐磨平。

目前我国律所实行带教制度, 即青年律师进入律所后, 会有一个资深律师作为带教老师对其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这一制度本意是让青年律师能够快速融入行业, 但细则的缺失导致实施效果未能达到制度本意的水平。

四、对上海青年律师面临困境的分析

青年律师所面临的困境主要可以概括为:薪资少、案源少、指导少。

五、解决上海青年律师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上海青年律师困境并不是通过某一方的努力或改变就能完成的, 笔者将从青年律师、律所、市律协以及政府这四个方面分别提出对策与建议。

律师行业是一个坚持到底的职业, 在执业初期往往都会经历几年的艰苦阶段, 青年律师应当在这一阶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才可能承受并跨越这一阶段。青年律师需要培养的不仅限于专业素质, 还包括自身道德素养, 以及对行业规则的恪守。专业素质即青年律师对法律问题的见解和对案件的处理能力, 道德素养指青年律师在办案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 行业规则则主要包括律师行业普遍应遵守的规则。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青年律师只有依靠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坚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则, 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青年律师的稳步发展, 离不开物质支持和培训支持, 而这方面都是律所所能提供的。

物质支持即为薪酬。律所的管理者应当重视青年律师的发展, 注重保障青年律师的基本收入。笔者认为, 对于实施固定薪酬制度的律师事务所, 应适当在薪酬核算上, 给予青年律师适量补贴;而对于提成制律师事务所, 则应当将青年律师作为扶助对象, 给予每月的最低工资, 避免零工资甚至倒贴的现象发生。

上海市青年律师普遍面临经济上的困境, 律协应发挥自身作用, 为青年律师提供经济上的帮扶。2007年8月, 全国第一个针对青年律师群体设立的扶助型专项贷款项目在上海市律协诞生。该项目是律协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签订的对上海律师创业贷款上的优惠。笔者认为此类项目对青年律师的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但该项目仅限于创业, 局限性较强。笔者认为应当出台相关的生活类贷款优惠, 以最大范围解决上海青年律师生存难问题。

结语

青年律师的生存困境是切实存在的, 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 可能会引起律师行业的断层, 从而影响上海市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 不利于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深度访谈了解青年律师面临的困境, 并由此进行展开分析, 但随着分析的深入, 笔者愈发感觉到解决该问题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也需要各部门的协同。本文仅仅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提出的对策还需实践论证, 青年律师生存困境这个问题仍旧是一个亟待大家共同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杨话, 戴月.《青年律师的生存现状及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11年4月 (上) , 社会观察, 177—179页.

生存与发展调研 篇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镇留守妇女儿童日益增多,针对这种形势,做调研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总人口75246人,其中妇女37624人、留守妇女20693人,占妇女总数的55%;18岁以下8569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953人,占同龄儿童的7.2%左右。

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18--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参加问卷调查的十几个村5000名妇女中,18--30岁占调查人数的36%,31--45岁的占22%,45-60的占16%。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5—6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被调查者高中文化程度不到20%。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 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全镇留守儿童人数占儿童总人数的7.2%左右,其中调查的镇中心小学和镇中学在校生分别为560人、1100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均为96人,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分别有45人、19余人,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较大。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情况较少。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些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 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近95%的妇女参加了新农合。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35%以上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镇中学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4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 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计划之中,积极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评选“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 邻里”、“守法公民”、“和谐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李葆生: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篇3

经济与会展相辅相成

李葆生表示,经济与会展是相辅相成的。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会展业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出展的总体规模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同样来华国际展也全面缩水,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增速也在逐步放缓。2008年下半年逐步显现,2009年上半年已明显看出下滑趋势,1~3月份项目下滑幅度在40%以上,来华国际展下滑幅度更大,国际部分大大缩水,国内参展的老客户因经济困难,参展欲望不高。

“在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会展人要有足够的信心。对危机视而不见、心存侥幸心理是危险的;在危机面前如惊弓之鸟、丧失信心也同样是危险的。”谈及危机之下会展人应该如何面对时,李葆生这样告诉记者。

信心是战胜危机的法宝

“面对危机,我们有足够的自信。”李葆生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据2007年统计,我国境内生产的手机占全球的48%,PC机占46%,显示器占65%,程控交换机占58%,数码相机占57%,均已居世界第一。2008年1—11月份累计出口4842亿美元,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

李葆生告诉记者,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制胜法宝,电子贸促会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不但来自于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还有贸促会自身的发展。电子贸促会成立二十年以来,已经锻炼出一支精明干练的队伍,不但工作经验丰富,还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使得电子贸促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以德国为发展的典范

谈及经济危机对产业后期发展的影响时,李葆生给记者讲起了德国的会展业。据德国一位资深会展人介绍,很多年以前,德国与中国面临的会展局面极其相似。当时,从事会展业的公司也很多,但在激烈竞争中,有些倒下了,有些壮大了,虽然也保留下来一些小公司,但都无力办展,只能为大公司做辅助工作。到目前为止,德国只剩下了那几家世界著名,的展览公司。

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 篇4

ISBN:978-7-5343-9394-5

作者:蔡迎旗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名人堂

蔡迎旗, 教育学博士, 公共管理学博士后,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 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兼副会长, 湖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武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已在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约60余篇, 出版个人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课题、湖北省重点课题等近20项。

深阅读

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了此书,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失、隔代抚养的缺陷以及农村幼教发展滞后等使得留守幼儿的“留守”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 “留守”给他们的发展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他们是更“容易受伤害”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的利益急需得到关注。为保障留守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教育与社会公平, 我国应注意立体设计、多方联合, 幼儿家庭、幼儿园、政府、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 全方位地为留守幼儿构筑社会支持机制。

——四川省大邑县银都学校李桂芳

编辑推荐

生存与发展调研 篇5

2013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

千乡万村“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主题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乡镇企业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调研

二级学院: 年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满城县二金平价家电门市部等 实践时间:201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将“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活动始终,紧密结合我省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并提出寻访百姓梦、富强河北梦、共筑中国梦、公益青春梦、就业成才梦、美丽乡村梦六项具体要求。应此要求我选择《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为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调研课题,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选择工作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主要负责办公室内外沟通联络和协调。因为企业规模较小的原因,工作内容相应地比较繁杂,几乎辐射全部的业务内容。很庆幸我能适应得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并且以此为例,切身的了解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对于办公室文职的工作也有一些体会。

此次实践不仅通过深入企业实践调查,我还走访了当地其他中小企业,调查询问了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查阅了现有各方面关于中小企业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整理,吸收采纳,推陈出新,力求真实反映当前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为其冲破发展瓶颈提供有效方案。

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和发展规划的定位均处于摸索时期,有些并非走专业线路,而是在一定领域内相关的有利可图的业务都会涉猎,或者会以代理或分包方的形式依附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同时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尤其是接电话必须懂得如何灵活,迅速分辨各种状况和应对办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优势日益弱化, 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事实上,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伴生着政企不分、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发展失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政策或体制造成,有的是乡镇企业本身问题所致。这些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县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由于受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限制,大部分企业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理念。大部分企业至今仍采用家族式管理,缺少科学决策与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不重视、真实性差、透明度低。由此,造成金融部门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

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办理。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因受资金缺乏、用人政策制度不完善、企业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因技术人员的缺乏,其产品大都定位在市场传统产品上,缺乏真正的市场技术竞争力。由于产品质量及其技术含量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大多采取降低产品成本或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这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

3、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银行为控制风险,企业在无抵押的情况下无法取得融资。如某药业生产企业,因前几年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未把握好时机,造成资金不足,无抵押,加上存量融资额已达极限,虽然该企业产品销路较好,但银行为防控风险,无法办理新融资。除此以外,有些企业因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能过剩,销售困难,产成品及半成品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4、企业运行成本增大。目前企业融资方式较单一,房产、土地抵押贷款多,其它形式贷款少。除部分企业采取质押、设备抵押贷款外,其它大部分企业基本属于土地抵押贷款,方式单一,加上一些通过招商进驻企业原土地已被政府拆迁抵押,企业按正常程序取得土地后,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的房产也无法再抵押融资,由此企业只有采取民间借贷维持经营,融资担保公司为主导的民间资金融资成本高,利息压力大,借款数目小,难以发挥贷款资金的真正用途,进一步影响了资金链的连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从当前企业面临的高税赋角度分析,一些行政部门为乡镇企业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够,有大多数企业认为政府没有为它们提供足够的协调服务。税务机关为达到税收目的,在乡镇企业过“寒冬”时仍逐年增加税收金额。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中,乡镇企业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使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失去了继续生存或发展的机会。

2、从资金环境和信用环境上看,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条线部门给予项目补贴资金、贴息资金,另一种是由政府专业担保机构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委托贷款信贷资金。但能得到上述两类资金的乡镇企业数量非常少,地方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大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规模大、信誉好、资产质量高的大企业。相反,规模小、信誉佳的企业难以受到青睐,各种补贴资金基本和乡镇中小企业无缘,使大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无法和其他大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参与市场竞争。

3、央行信贷调控、信贷紧缩,规模受限。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央行货币政策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的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全面紧缩,信贷规模逐渐缩小,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贷款虽已审批完毕,但因规模问题无法放款的现象。

4、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往往价格波动频繁,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以棉花为例,近年来国家为保障国内棉农利益,对符合条件的大型纺织企业(生产规模为5万锭及以上)试行了棉花配额政策,每购买100吨棉花,配30吨进口棉,国内棉花价格目前为2万左右/吨,进口棉价格为1.5万左右/吨,而县内大部分涉棉企业都未达到5万锭生产规模,这种高价差的成本对中小棉花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5、用工难、民工荒,乡镇中小企业陷入人才困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企业众多、劳动岗位需求大、待遇相对内地高许多,年轻一代工人大多选择到沿海企业打工。近年来,随着内地地区各地政府陆续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本地用工需求大量增加,与大型企业相比,乡镇中小企业处于劣势。随着企业用工量逐渐增大,供不应求,中小企业开出的薪酬条件又不如大型企业,乡镇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成本高的局面。

总体来说,乡镇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异军突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省乡镇企业顺应国家进一步加深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生存与发展调研 篇6

回顾1999年,新经济热火朝天之际,几乎每天都有新星升起。美国掌上型计算机的厂家PALM也是其中之一。众人追捧PALM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然而,随着微软公司的潜心较劲,加入竞争,在微软公司到位的谋略攻击之下,PALM厂家乱了阵脚。不能很好把握住"度"的结果,使PALM厂家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市场霸主的龙头地位很快便易位换主了!

市场竞争如同战场肉搏,你死我活,儿戏不得。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失利的厂家PALM,在事后总结教训时认为:市场老大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而后才是谋发展。而生存的要诀就是在新武功术练成之前,决不轻易变招,宁可将旧招式舞个滴水不漏,针插不进。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不求好看,但求不败"!

笔者以为,PALM厂家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中国企业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教育意义。下面,不妨将当年发生过的这场生死激烈的竞争作个简要回顾,让中国那些急欲"做大做强"、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广大企业主们有所参考、有所借鉴,最终能有所裨益。

话说上个世纪之末,新旧世纪即将交替之时,当PALM的母公司3M决定将PALM分出去单独上市时,市场上人人都在抢PALM的初始股,有的人无法弄到一支半股,就去买3M的股票。果然PALM上市当天就从十几元的价位冲到了百元大关之上。

PALM一举成名,并非只是人们对新经济期望的结果,PALM确实有真材实学,有套过硬功夫,它的技术在当时是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是75%,当时的掌上型计算机市场几乎全是PALM的天下。

与大部分时候没有两样,任何产品只要沾上计算机、软件或是计算机网络,个人计算机的霸主微软公司就会如同武林盟主发现江湖上新冒出的武林高手一样,一定会把新出现的功夫拿过来琢磨一番,然后采取对策,施予绝招,把新出现的"武林高手"的气焰打下去。

果然,在PALM得意了一年之后,微软公司很快便推出了它的掌上型计算机。"武林高手"与盟主大战几个回合后,约只两年光景,胜负就已分出:PALM的市场占有率已跌至57%,而从零开始的微软公司已占了20%的市场份额。当时有市场分析家认为,微软在2004年时便可占有30%的市场。之后的事实验证了分析家的预言,当然,这是后话。

本来掌上型计算机市场是PALM的天下,谁知几年下来,宾主易位。在2002年时PALM的股价已在垃圾股的价格之内。PALM虽然在市场上曾称过"老大",但由于一着不慎,不但未安居上游,还落得个等待他人收购来换取生存命运的悲惨境地。

PALM所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当微软使着PALM所学的"武功"向PALM"出招"时,PALM不是将已有的武功发挥到极致来回击,而是变换招术,用新功夫进行反击,结果反而伤害在微软的剑下。用兵家的行话来描述,就是PALM并未坚守阵地力求生存,而是跳出战壕,去抢夺新的阵地,结果PALM还未夺得新的阵地,回头一看,旧阵地却丢了。PALM忘了"先求生存,后求发展"是市场老大的唯一策略。PALM虽然曾为掌上型计算机市场的老大,但它一直并未视它的产品为小型计算机,只视它为电子记录本和能收发电子邮件的工具,PALM的理由是,这样才能以较低的价格打开市场。

尤其要命的是,正在这关键时刻,PALM神差鬼使地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它不是在力保低价的情况之下,将掌上电子记事本升级为小型计算机,而是丢了阵地优势,设法投资去开发另一类型的更便宜的记事本型机器。突然之间,消费者们发现,继续购买PALM的机器不再划算。他们要么买小型计算机式的微软的产品,要么等更便宜的PALM产品的出现。如果PALM能在这关键时刻,将更便宜的产品投放市场,也许PALM还能守住市场老大的位子。谁知PALM的功夫未练到家,更便宜的新产品迟迟研制不出来。人们在左等右等之后,不见PALM的新产品,于是干脆就放弃了。而这时,正在冲向新阵地的PALM发现,新的山头堡垒森严,一时半刻是攻不下来的!但是,等到决策者们清醒之后,想要回到旧阵地时,早已物是人非,宾主易位,旧阵地上所飘扬着的旗帜,业已改成"微软公司"的了!

如今回过头去总结,PALM厂家的忠告思路是对头的:如果要求掌上型计算机的功能一样,是不切实际的。人们携带口袋型计算机时,并不会做如同坐在办公室前一样多的事。问题是当微软也加入竞争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微软公司视掌上型计算机为小型计算机,它的宣传口号是﹕"你的PALM能做这些吗?"矛头直接指向PALM机器功能不足的弱点。正是这致命一击,命中了对手的要害,使PALM厂家乱了阵脚,无力反击。

PALM厂家失败的教训,对于那些现在在市场上取得了主动权,占得大份额市场的公司确有启示作用。一方面,它从反面启迪我们:居安思危,顺应市场,变化决策,慎重选择市场策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出这样的重大醒悟:作为颇具规模的大企业,唯一的使命不是发展,而是生存;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之下去求发展,才是睿智企业家的聪明抉择。如果倒置了本末,后果将不堪设想。

(责任编辑:郝幸田)

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与发展 篇7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壮大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纸质媒体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二字, 有危就会有机。对于传统媒体的代表, 报纸来说, 最需要的就是把握机遇, 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取长补短, 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新媒体当成是敌我的关系, 而是应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传统媒体面对的挑战, 不仅发生在中国, 全世界都感受到。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纸质媒体要做的不能只是担心, 而应该认清自己的长处, 并去不断发扬, 延伸自己的优势, 认清自身的优势是继续探索、前进的重要环节。

新媒体对报纸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智能手机、博客、播客、SNS、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已经渐渐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态格局。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 各种新媒体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在新媒体强大作用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媒体的鼻祖报纸受到很大的冲击。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 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播速度慢, 没有互动。报纸作为一个传播的介质, 是有边界的, 它无法做到像新媒体那样可以运用各种视频、音频来进行互动, 只能是单向的和静态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报纸很难和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进而了解读者的需求, 也不易做到针对性的服务。传统的报纸, 还无法做到以读者文本, 是在不明了具体需求的情况下生产。

根据调查公司的数据, 我国目前的报纸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生存的危机很大。如果不能针对新情况进行转型, 许多报纸都会有生存之虞。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最大影响就是, 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加上报纸业的自我改革力度不够, 报纸业没能够迎接好新媒体的正面“进攻”。在转型变革, 调整升级的过程中力度不够, 造成报纸的受众和广告流失严重。

新媒体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对策

1.保证核心竞争力

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尤其是报纸来说, 我认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自身所具备的公信力。当前, 虽然网络已经很发达, 微博也很发达, 但是好些消息即使是从一些认证微博的账号中传出也没有报纸尤其是高级别报纸如人民日报等发出的消息更让人相信。好多事情即使网络已经有了非常多版本的评论, 人们还是愿意听一下报纸的评论, 希望得到一些官方的看法, 并且更愿意去相信这些评论。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件来说更是如此。报纸的权威性以及它的公信力是它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一定不能丢到;当然在维持报纸的权威的同时也应该不失时机的做出一些改变, 改变传统报纸报道问题冷冰冰的感觉, 应该贴近群众生活, 切近实际, 在做到权威性的同时又要不失活泼, 让群众喜欢读。在报纸的整体设计上可以借鉴一些流行元素, 做到让人们看到报纸会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而不是让人看了封面就知道多少是废话。

2.拥抱新媒体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 而是可以互相借鉴, 互相借力的平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 最快甚至当时就能发出报道, 而传统的报纸受制于印刷频率以及时间的限制, 不能做到快速反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媒体可以和读者很好地互动, 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是活的, 是可以交流的, 但是传统媒体让人感觉只是一张纸, 是冷冰冰的, 没有互动可言。对此, 我们希望二者可以取长补短, 互相助力。传统的报纸可以利用新媒体, 就像当前的人民日报开设官方认证微博一样, 可以把一些简短的提炼过的新闻在微博等新媒体上进行传播, 如果读者确实感兴趣可以点击链接, 进入官方网站阅读甚至是购买纸质的报纸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可以改变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即保证了时效性也可以很好地互动。新媒体时代, 报纸要想生存、想发展, 就不能只看着报纸, 要广泛的合作, 拥抱互联网, 拥抱新媒体。

3.做好内容生产的本职工作

对于媒体来说, 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看, 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当前的各种渠道已经非常多了,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掌握了最核心的内容就掌握了真正的读者。做好内容的整合才是报纸的本职。

结语

议建筑发展与生存尺度的关系 篇8

当房子盖到宫殿、教堂、庙宇这样的水平, 窝棚也好, 房子也罢, 均已经超越避风遮雨的本来含义。无论外部轮廓, 还是内部空间, 强烈张扬着人类的意志, 建筑大约在这个时期登堂入室, 并迅速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功能连起手来, 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全面对人类生活施以影响。从这个角度观察, 居住改变生活, 皆因建筑成了工具。掌握了这种工具, 世界在人类面前不在恐慌;攻城掠地的结果是, 一批批森林、山峦倒下去, 一座座村镇、城市站起来。人类用有形的建筑空间来推度无形生存尺度的努力至此正式开场, 无情世界与有情生活的对抗冲突、妥协折衷至此正式上演。

衣食住行, 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 可建筑在住的层面, 一直存在着好多缺陷。翻开数千年的建筑史, 无非就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史。说建筑是音乐, 建筑是绘画, 建筑是艺术, 其潜台词是建筑与住房无关, 而是一种形而上。在这样的释读中, 建筑充其量是为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因之, 历史上有那么多人, 为普通百姓的居住权大声疾呼, 对代表建筑的高大宏伟的宫殿提出质疑, 对劳民伤财的陵墓、庙宇嗤之以鼻,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声音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可是, 当大多数社会成员“不睹皇都壮, 安知天子尊”的价值构架下, 被奴役者的潜意识里充盈着对皇城圣殿的崇拜, 形成社会大众对构建居住空间的无能为力, 对追求理想生存尺度的飘忽不定。决定你能够住什么样房子的不是经济实力, 而是社会地位, 超越于自己的社会身份建高门大屋, 犯了僭越之罪是要掉脑袋的。因此, 建筑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分不开的, 要获取建筑的空间, 把握生存的尺度, 首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成员。

建筑的革命始自上个世纪20年代。也许是受到《走向新建筑》呐喊的启发, 长期沉积在人们观念中有关建筑的种种设想, 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支撑和出口, 一场彻底革命性的建筑运动在全世界迅速展开。科比西埃倡导的现代建筑主张运用几何规则和数学比例来建造, 其灵感来自古希腊建筑。他高度赞扬帕提农神殿那些和人体比例相协调的廊柱, 是人类至今创造的最美的作品。如果说这些仅仅是从建筑技术层面对建筑的美学思考, 那么把建筑的视觉转向大众居住, “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标志。”这样一种果敢的精神, 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以贫民化的人文关怀, 使普通大众从对建筑的仰慕阴影里走出, 投身到新的建筑运动中, 成批量地营造住房, 这就是建筑与大众真正合流的新时代。

浅谈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篇9

一、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

1、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状况

民间美术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影响广泛且深远, 但自从阶级社会开始, 一直在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夹缝里生存与发展。它以顽强、倔强的性格;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活跃着底层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带给普通民众太多的欢乐、幸福与希望。但是, 民间美术既没有进入主流文化、主流意识阵营, 也没有引起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关切;它虽然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却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文化地位;它是阶级社会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却不被史籍收录记载;它被视作一切美术形式的源头与母体, 却无人以它为荣为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氛围中, 民间美术仍旧自觉地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发生、发展、变化、完善着, 这主要归功于民间美术独特的功利性, 即实用性功能, 它首先是具有一定使用或实用价值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 它是满足普通劳动者文化审美与精神需求的。

2、民间美术的生存状态

历史总是不断前进的, 从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叩响中国大门的那一刻起, 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的出现, 使民间美术也难以逃脱被选择、被适应的命运。适者生存, 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摆脱的社会现实。慢慢地, 许多民间美术样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许多民间美术的创作、表现形式发生了转换;许多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发生了改变。于是, 随着客观大环境的变迁, 民间美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越来越陌生。更甚者, 进入新世纪后, 由于人类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发展, 人类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岌岌可危的民间美术再次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 首先体现在民间美术赖以存在的社会关系的迅速瓦解与转变之上:阶级被消灭了, 文化艺术的阶级属性不存在了, 艺术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旋律, 艺术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没有了意识形态之别, 唯一的衡量标准——能不能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当然, 这其中也包括民间美术;其次, 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之上:新技术的出现, 生产力的提高, 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 必然也引起民间美术在设计、制作模式及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最后, 所有的改变, 都集中体现在现代人的观念意识上:这种观念意识集中体现在文化观念上、价值观念上。在文化观念中, 既包括审美造型观念, 也包括文化意识观念, 而价值观中, 也特别强调个人自我价值、自我意志体现与达成。

当然, 这一切对民间美术而言, 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它不但直接淘汰了许多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 即使幸存下来的, 比较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形式, 也做了适应性的变革。

二、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对于民间美术生存的而言, 不管是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还是科学技术环境, 都是制约与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这些因素的发展, 既打破了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文化意识观念;又挑战并颠覆了民众的传统生存生活理念;加上传统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功能逐渐淡化, 以及实用性的价值与功能向装饰审美功能的华丽转变, 民间美术概念变得模糊, 特征也越来越不具体。于是, 对于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认识:

1、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结合, 互相借鉴, 形成新的艺术表现模式。

在各类艺术发展、成熟与变化的过程中, 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始终没有停止过, 新的艺术形态也因此而层出不穷, 民间美术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汲取纯艺术发生发展的成功经验, 大胆革新, 开创民间美术的新模式、新格局。

2、与国家或地方的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 开发旅游文化纪念品。

作为具有地域性文化艺术特征的民间美术, 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视觉造型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方文化特色, 不但体现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也有助于培育地方旅游文化, 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3、走市场化道路, 把民间美术的装饰艺术功能加以强化, 以装饰艺术的身份进入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传统民间美术经历分裂和蜕变是顺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 放弃功能性与民俗深度的追求, 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批量地生产制作具有民间美术视觉特征的装饰艺术品,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带动民间美术的再发展, 或者使其完全蜕变为可以进入市场的装饰艺术品类。

4、加入非物质文化保护战略, 保护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类型。

借助国家大力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战略的有利时机, 把那些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艺术和地方文化艺术的民间美术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文化保护战略中来, 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 做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毋庸置疑, 作为文化艺术发展的多样性需要, 只要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形式, 必定会生存下来, 不过, 使其中的某些元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则是必须的, 哪怕只是民间绘画中某些特殊视觉符号。因为, 客观的讲, 我们不可能保留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民间美术, 毕竟, 艺术一直在继承, 创新, 继承再创新的规律中前行着。今天, 我们正视并珍视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从社会文化的层面, 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与文化保护的需要, 也是国家与民族文化振兴与发展的需要。同时, 作为极具实用价值、功能、意义的民间美术, 它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是我们必须考虑与挖掘的, 这既是我们继承前辈知识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 也是我们传承与发展、光大与革新, 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的义务。

摘要:民间美术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从造型艺术发展衍变的历史来看, 它更是一切美术的源头和母体。然而, 进入新世纪, 由于科技的突破性发展, 人类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使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比以往更突出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民间美术社团的生存状态调查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2.

[2]刘飞.探讨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旅游纵览, 2012 (07) .

[3]秦国防.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 2011 (19) .

微时代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篇10

1 微时代新媒体的改变

1.1 信息内容的发布方式发生了改变

确切来讲, 微时代的形成大概是在2013年, 这一年, 是微博、微电影、微纪录片、微信、微支付这些新兴事物的井喷之年。它们的传播特点呈现出流动性强、信息瞬时性强、传播内容更加简洁震撼, 使整个社会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给予受众更大的方便。最大的特点是, 在微时代里, 移动客户端的设备趋于迷你化, 从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手机。

1.2 新媒体传播和理解的成本下降

微时代的到来, 令接受信息的终端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样的转变不仅使受众接受信息更加方便, 也使接受信息的成本变低。成本变低主要的原因是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价格日益降低, 而且普及的程度已经相当之高。另外, 上文所说, 简短精悍的内容更加能够被受众所接受, 他们可以花更少的精力去思考和理解文章的意思, 这也是理解成本的降低, 完全符合目前的受众心理。这种理解成本的降低还能够让受众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获取更多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

1.3 增强了新媒体点对面的传播互动性

伴随着微时代的来临, 传媒人也渐渐的发现, 要想满足受众对于信息更高的需求, 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 平台要有一定的优势, 网络技术的成熟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第二, 内容为王, 权威有深度及时的内容发布, 才能够让受众更加信赖其资源和平台。这两大支点的存在才是奠定微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石, 它们更好地实现了点对面的信息传输。

2 微时代环境下新媒体的生存发展策略

微时代最大的特点是, 实现了“全民记者”, 所有的受众都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 发布信息, 成为传播的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 新媒体更应该与时俱进, 全面结合微时代的实际特点, 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2.1 加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新媒体有着很大的优势, 它能够对于当下的新闻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有的放矢地对一些重点的问题进行宣传, 致力于建立一种信息引导型平台, 加强新媒体在当下的新闻环境中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性的功能。在新媒体数字平台基础上进行新闻采制与传播, 需深入研究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和习惯, 挑选更好的选题, 加强对舆情的分析, 从而营造出更好的网络舆情环境。在当下, 还要加大新媒体的宣传力度, 利用更加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信息, 以加强舆情引导作用。

2.2 完善新媒体的传播机制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 移动设备和软件技术迅猛发展, 应完善新媒体的传播机制, 增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形态, 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另外, 通过各类媒体的差异性表达, 让不同需求的受众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当下, 全球范围内云计算的推广和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提出, 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基础性动力的同时, 也将改变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形态, 新媒体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为便捷和智能。

2.3 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作为微时代的一个成功的代表, 微信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相较于之前的微博监管, 其难度更大。如果相关的监管部门仍运用之前的监管机制和方法对微信传播进行监管, 那么将会给当下的网络舆情监管留下较大的隐患。为了进一步肃清网络舆情的不正之风, 还公众一个健康的传播环境, 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法规, 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虚假信息过滤机制, 进一步促进信息搜索机制的发展, 满足民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 将“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纳入微时代的信息管理当中。

3 结语

微时代的带来, 使受众的个性、身份、鲜明的特征逐一被呈现出来, 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和受者不再是匀质化、无差别化的。产生这一现状的主要是为了更加充分地认识和重视自身。另外。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趋于多样化。媒体就要制作出更加丰富的产品, 满足受众的需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大变革, 媒体亦是如此。特别是近两年, 基于数字技术, 计算机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正在形成。本文对微时代的新媒体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让媒体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看清状况, 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微时代,新媒体,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最超越想象的变革将基于移动互联--新媒体变革取向漫谈之四[J].新闻记者, 2007 (4) .

生存与发展调研 篇11

一、终身教育的涵义

终身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当然,终身教育的内涵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最初,终身教育担负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要求教育担负教给人们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实质在于获得与自然竞争中自强、独立的生活下去。学会生存目标的核心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为人们提供学习的钥匙——学习能力,以便使人们在一生中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学习,不断获取运用所需知识的能力。学会生存也强调了经济与科技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对个人的挑战,如生态问题、环保问题等。因此,学会关心又成了21世纪教育的主题。学会关心强调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调培养人的知识整体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个人的自知、自尊和自信。

二、终身教育将直接导致学习社会化的出现

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习社会化。所谓学习社会化,即求得自我实现的学习被贯穿于每一个人终身的社会,它跟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社会是统一的内涵,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学习社会化的主要标志是全民学习意识普遍形成,换句话说,终身学习必须是自愿的,否则终身教育会成为压迫人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学习即生活”的理想变为现实,生活的学习化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所以,终身教育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必然使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从理想演变成现实,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现实意义上讲,终身教育原则在我国进一步确立和应用,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和长远的客观要求。从当前来看,广大从业人员更新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要求十分普遍,实施终身教育无疑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长远意义上看,终身教育对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终身教育原则在我国的进一步确立和实施,意味着成人教育的规模和内涵,将会越来越扩展和丰富。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成为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成为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的规定,特别是“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使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的一些现行政策法律化,把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落到了实处,也使终身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未来中国改革和发展中必将回响终身教育这一主旋律。

三、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社会中,新技術、新专业将层出不穷,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不仅要求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掌握其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此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对人的知识技能也越来越宽。科技发展、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及价值观念的改革,使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层次有逐步提高的趋势,高层次的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欢迎。社会发展持续加快,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职业流动加快,使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学生不可能仅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几年的学习就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全部(包括变化着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指望通过一次性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会受用终身。因此,一个国家以终身教育目标作为所有教育子系统的方向,便是面对当今时代的挑战所做出的最恰当的应答。

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高低是与经济效益成正比的。一般职工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职工建议能使成本降低10%一15%,受过良好教育职工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20%以上。这说明,对一个企业的职工或其他行业的职工而言,不论曾取得过什么样的文凭或参加过什么样的培训,都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正是以“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与人们受教育的最终目的——获取职业和适应职业联系得最为直接和紧密。如果说技术是人类的终身伴侣,那么职业技术教育则是每个人职业生涯的终身伴侣。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展了宽阔的领域。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化职教发展长卷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与终身教育相伴而行,必将催生出一个新的,更加发达、便利、文明的技术世界。

论旗县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篇12

一、县级电视台体制障碍分析

从一定意义上讲, 我国县级电视台的现状和危机折射出的是我国整个电视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内紧外松的媒介规制特征, 使媒介规制变迁是沿着强化政治规制与放松经济规制这两条主线进行的。这使得我国整个媒介的问题错综复杂, 同时又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不同, 各地区的县级台的状况就呈现出了时间、空间的阶段性差异。造成我国县级电视台现状, 从时间上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四级办”体制的确立。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提出的中央、省、地区、市县四级办广播, 四级办电视, 四级混合覆盖为中心内容, 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体制, 形成了行政区域化的广播电视发展格局。

第二阶段, 1990年起中国飞速发展的有线电视, 挤占了县级电视台的受众资源, 将县级电视台逼入了一个更加狭小的角落。近年来, 有线电视用户在农村遍地开花, 使县级电视台的主要受众资源几乎丧失殆尽, 很多县级台的广告锐减, 县级台靠在黄金时间覆盖其他收视率高的台的广告而播放自己的广告、增加广告播出时间、大批次播放药品、医疗器械等非法广告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广告收入, 全国大多数县级台都面临着这种恶性循环。这说明, 我们在发展有线电视阶段, 没有处理好有线电视同县级台的矛盾问题, 甚至是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牺牲了县级台的利益。

第三个阶段是各省公共频道的开播和县级电视频道的取消。2002年7月1日起, 中国各省将同时推出省级电视公共频道, 电视公共频道的正式启播, 原有的“四级办电视”成了“三级办电视”、“两级办电视”, 这意味着县级电视台目前所办的自办电视频道将全部取消, 把主要职能转为转播中央、省和市级电视台的节目。

二、县级电视台生存艰难的原因探析

(1) 外部环境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体制通过逐步改革, 实现了经济的市场化, 引发了媒介所处生活空间的变化, 来自政府的物质保障的削减和逐步消失迫使媒介走向市场, 自谋生路。目前在县城大多数居民家庭中都安装了有线电视, 他们不仅可以清晰地收看省级卫视, 而且能够收看到央视全套的节目。一旦有线电视在农村普及开来, 那些节目制作粗糙, 并充斥大量恶俗广告的县级电视台, 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2) 内部环境因素。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 县级电视台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 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 无论在节目运作方式、广告经营, 还是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 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竞争意识在众多的县级电视台中还没有形成, 这是阻碍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缺乏核心竞争力, 所以在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体现在机制落后、人才匮乏, 节目内容单调, 形式陈旧, 硬件设施陈旧, 技术水平跟不上。

三、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对策

(1) 与市场竞争, 树立品牌意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 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 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 只有富有品牌个性的电视台才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使之与其他竞争媒体区别开来。可以说没有品牌意识, 一个电视台是不可能在同质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湖南卫视、旅游卫视、广东卫视及浙江卫视, 分别以娱乐、旅游、财富、文化进行品牌包装, 由于对品牌准确的定位, 使得他们有效区别于竞争对手, 在省级电视台中脱颖而出。县级电视台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树立品牌意识, 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品牌, 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得以长久发展。但县级电视台资源少、覆盖面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要想摆脱这样的不利因素, 就必须寻找自身优势、立足当地、打造本土品牌, 根据本土特色制作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对当地受众的影响力,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核心竞争力, 体现品牌优势。县级电视台覆盖面有限, 无论从设备、人才、资源上, 还是从收视率、广告收入等方面上, 都无法和央视、省市级电视台相比。但也正是由于县级电视台覆盖面狭窄这一个缺陷, 才使它更有针对性, 更能对当地观众造成影响。县级电视台的劣势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恰恰是它最大的优势。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节目内容上, 而优秀的节目内容往往和人才、体制等因素分不开, 因此提升核心竞争力, 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

(3) 合作伙伴, 追求规模效益。农村需求的旺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小城市与农村投放电视广告, 但是单个县级电视台的覆盖范围小、力量单薄, 但多个县级电视台联合起来则会形成一定的规模, 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县级电视台联合的方式是多样的, 如可以成立广告协会, 承接广告, 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广告, 并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使各方受益。选择合作伙伴, 县级电视台就可以开展适当的异地采访, 拓宽节目制作范围和领域, 丰富节目内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力学研究班下一篇:小学教学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