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文化

2024-07-11

美术文化(精选12篇)

美术文化 篇1

在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中,推动群众美术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群众美术辅导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美术活动。通过组织举办美术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群众的美术欣赏能力,进而提高群众美术文化工作的效果。群众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所以搞好群众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在群众美术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一定的美术资源提高美术辅导的效果,提高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引入一些专业的美术组织机构进行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一、群众美术工作的特点分析

群众美术工作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其工作内容主要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群众进行美术文化辅导,进而提高群众的美术水平。为了切实做好这一项工作,我国划分专门的人员与资金成立了文化馆这一机构,其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搞好的我国的群众文化,进而推动我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概括来看,我国的群众美术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群众性。群众性是指参与这类文化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群众人员。他们大多都不具有专业性,是我国各民族、各领域、各行业中的人民群众,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这类美术文化活动,愉悦身心。(2)多样性。多样性是建立在群众性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是互为辩证关系的。由于具有群众性,所以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页呈现出多样性1。(3)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群体以及辅导内容越来越具有复杂性。而且随着素质教学的开展,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美术专业辅导客场,包括素描、水粉以及油画等。这样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去学校参加培训。与以前相比,学校的种类也发生很大变化,还有一些私人辅导机构等。这使得美术辅导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复杂性。不过文化馆的辅导是公益性的,这是与其他辅导机构的最主要的区别。

二、开展群众美术工作的作用

1. 繁荣文化、培养美术人才

群众文化也是我国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可以繁荣我国的群众文化,进而推动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开展这样的美术活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的同时,更能够发展群众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具备一定的素养的人才。这又反过来能推动我国的群众性文化建设。任何艺术活动,只有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才会具有活力,美术活动同样如此。通过举办群众美术文化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高文化活力,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2. 愉悦身心、享受生活

艺术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人类创作艺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享受生活。通过开展群众美术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愉悦身心,可以消除疲劳,陶冶情操,提高了生活品质。很多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美术领域内有一定的建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推进群众美术工作的措施探讨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为美术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结合社会当前发展形势有力的推动群众美术辅导活动的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也是新时期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3。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的宗旨,大力推动群众的美术辅导活动。

1. 加强重视,统筹安排

对于群众美术辅导工作首先在意识上必须重视起来,要认识到位,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必须把这件事当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来抓,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形成干劲。群众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活动,也是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群众美术辅导活动能够有力的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必须足够重视,加强对于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的开展。

2. 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总方针

文化馆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当地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所以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始终为群众服务的总方针,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要集中力量做好群众美术辅导活动,多举办一些美术鉴赏与研讨交流活动,为群众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和交流提供空间。

3. 结合具体环境,多举办美术活动

举办美术活动是提高群众美术鉴赏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要将美术辅导、写生等活动日常化,让群众在实践中自己领悟艺术的真谛。这样更有利于推动群众美术辅导活动的进展。繁荣群众文化。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周围的环境,还要考虑到经费支出情况,要因地制宜的举办这类活动4。

4. 增加社会影响力,引入社会力量

在现代社会,要想做好群众的美术辅导工作,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要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与社会组织机构等进行广泛的联合,共同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这样的社会组织结构如,美术家协会,画院以及一些培训组织与机构等。通过与他们合作,可以广泛的在社区或者乡村举办画展、摄影展等,繁荣文化。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开辟一些旅游项目,促进本地区的文化活跃。

5. 打造地方性特色文化

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就应该突出地方特色。要保持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所以在推进美术辅导活动过程中,包括写生、画展、摄影展等,都要以这一活动主体为导向。要充分的尊重群众的地域文化特色,并结合这一特色开创具有地方性的美术辅导活动。要打造出具有地方性文化特色的品牌,充分的在文化活动中展现出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变迁,突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一点是在现代社会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推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应该充分意识到地域性文化特色所具有的优势。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5。

四、加强美术学习创作,提高提高群众美术修养

1. 构建贯穿基层的美术辅导学习网络

对于群众文化的美术辅导工作要有耐心,不能作为政绩工程急于求成。尤其是在乡村的美术辅导工作中,由于各个村庄分布较为分散,而且人员流动性较强。在推进美术文化辅导的工作中要深入到这些基层中,构建辅导网络,将这些分散的村庄人员联合起来,进而推动美术文化的辅导工作进展。美术不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艺术都源自生活。所以尊重群众的艺术理念,不能因为他们是农民就认为他们不能理解艺术,更不会理解艺术。对于这些平时大多是时间都农忙的农民来讲,美术辅导对他们的帮助作用是非常大的。他们对于美术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美术辅导来了解,可以说美术辅导是他们获取这些美术知识的唯一途径。针对这一部分群众,辅导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同时这也对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压在文化馆工作人员身上的担子很重。

2. 创新美术辅导理念,打造新的篇章

在对社区群众进行美术辅导时,要结合时代发展转变工作理念,对传统的辅导模式进行创新,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进行文化辅导工作。在辅导活动建设过程中,要借助现代手段提高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享受,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愉悦。美术变成了很多群众,尤其是一些离退休人员生活中新的追求,成了很多人对新生活寄托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辅导形式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只有不断推陈出现才能实现进步。

为了提高群众对于美术辅导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将美术知识与社区的文化活动相联合起来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美术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更易于群众理解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将其与生活相联系,对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本土化。然后在农忙过程中,将这种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创作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品。打造新的篇章。

五、结语

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推进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开展群众美术辅导活动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提高群众的艺术感受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有力的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文化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对群众美术辅导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身的条件,努力做好群众的美术辅导工作。

注释

11.田海鹰.美术辅导干部与文化馆规范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62-63.

22.周东玲.关于文化馆美术辅导的一些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5(19):145.

33.王绪三.对群众美术辅导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4(21):174.

44.赖小军.试谈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J].大众文艺,2015(18):202.

55.韵文江.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166-167.

66.林思思.群众文化基础下的美术创作与辅导策略分析[J].群文天地,2014(04):28.

美术文化 篇2

《簪花仕女图》唐周P

《舞马衔杯纹银壶》唐

伦敦圣保罗天主教堂英国

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P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4、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6、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案意见: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个人评价: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美术文化 篇3

【关键词】羌族美术资源 乡土美术 环境 美术教学课堂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给羌族美术教学提供了依据。在整个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羌民族美术资源归纳到乡土美术资源类。羌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沉淀了有自己风格特点的美术特征。但是羌族美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由于地域性和传承的原因正在面临失传。

一、羌族美术简述

羌族美术根据羌族的历史、地域性及美术种类因素我们对其进行归类;

(一)羌族民居建筑

羌族民居建筑是羌族美术中最为独具匠心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不规则石料与高超的建筑技艺使得羌族房屋千年屹立,独特的造型与生存的大山环境及色调浑然一体。走进一座座房屋相连的山寨,一条条小巷相连宛如迷宫,一堵堵石墙高高耸起更加幽深。羌族民居依山而建高耸于云巅之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景。

(二)羌族工艺美术

羌族的工艺美术存在极为广泛根据生活环境进行创作;花、草、树、木、鸟、虫、禽、兽、大山、云朵…… 生活所及都是羌族人民的创作题材;在服饰上无处没有羌族工艺美术的存在。在羌族工艺美术分类中最为独特的是羌族刺绣及已将面临失传的羌族剪纸。

(三)羌族绘画

很少有人知道羌族的绘画艺术,它与羌族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的描绘中,西夏的壁画、深山中的岩画。现代的学者没有将羌族绘画艺术单独列出,他的挖掘还更应该加深。

羌族美术是一类新型的研究课题,将其引入学校,进入课堂使我们作为美术教师的职责,会把学生带出单一的课本范围外,寻觅身边的美,探究羌族美学存在的独特性。

二、引入羌族美术教学进课堂的紧迫性

“5.12”汶川地震之后对本地区的羌族文化是一种灾害,特别是羌族的释比文化、羌族的建筑、羌族绘画艺术、羌族的神话传说都随着这次地震快速消失。

对于羌家子弟来讲这种羌民族文化挖掘的责任心更强更大了。通过上学期的“国培”的感受,我发现很多专家、教授都在关注羌族文化的继承。我校地处藏羌文化结合带,连接了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对于本课题的实施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学生爱学、爱听、爱做,对羌族美术的传承创造了基础。

在我们国内中小学的教材由于很多原因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本地区的美术教学,所以需要乡土教材的融入使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提高。让他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祖国,知道报恩、知道珍惜、知道成人、知道传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会家乡丰富的艺术内涵。

三、羌族美术的教学方法

把羌族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教育

羌族刺绣和羌族建筑是我们家乡的驕傲,也为乡土活动提供良好的素材。《后汉书》早有记载羌族刺绣为“澡井”艺术,现在我县各个学校通过美术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羌绣教学成效十分显著,同时我县将羌族剪纸从羌绣中剥离开申报为课题成为独立的羌族美术学科。而对于羌族建筑来讲我们身边到处是 ,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家乡美。

(二)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

家乡的文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多方位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我们的村落山寨,有独特的分布特点,房子造型多样,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表现生活,表达情感。

(三)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制作后可在校园内办一个“羌族美术作品展”或“羌族美术资料展”等,让学生认识当地的羌族美术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利用家乡自然资的意识和习惯。

四、利用震后重建配置的先进多媒体让课堂活动更精彩

(一)直接动手实践,真实感受

教师及学生可以在课余进行田野作业,通过相机,摄像机等收集很多素材远景,打开我们的视野,搜集和整理羌族美术资料。

(二)间接学习,感受乡土

通过放映通过多媒体的介绍方式,让学生欣赏羌族美术文化,感受羌族美术文化的浓浓气息。教师可带领兴趣小组的学生到当地的自然景点进行写生,让学生在写生的同时感受自然风光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羌族美术作品的创新

任何艺术的优秀成果展示突出在于创新,我要突出羌族美术的题材创新、材料创新要突出它的时代感和当代感,每个学生都是创作大师,只要基于传统羌族美术资源一定就会创作出大量的羌族美术作品。

五、延续课堂 社会与学校相结合

美术课外活动辅导是课堂美术教学的延伸,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和课堂教学统一,又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请一些如羌族剪纸和羌族刺绣艺人艺术家为学生现场传授技法,使得民间艺术进入学校。在我们村寨里就有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太太能剪出漂亮的剪纸,我曾经就专程去拜访了多位民间艺人,他们的剪纸,造型生动,技法娴熟让我大开了眼界,回来后,我又把学来的技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劳动群众的智慧存在,产生拜访,学习的愿望 。

羌族美术教学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羌族美术资源,在于教师教学思想怎样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接轨,从而把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安康民间美术文化探究 篇4

物件的造型、图案、色彩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构成元素, 是人们追求精神上表达情感的一种寄托方式, 以不同的形态表达特定的观念, 反映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当然, 安康地处汉水流域中上游, 川陕鄂三省毗邻之地, 地扼南北要冲, 古称“秦头楚尾”,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民间美术也有着她独自特点。

一、安康民间美术的起源

安康民间美术的起源的时间是和我国新石器时代艺术品基本同步, 大约出现于七千年前的前仰韶时期。从制作第一件陶器开始, 就诞生了造型艺术, 到了距今六千年前后, 造型艺术中出现了彩陶, 并在仰韶文化后期, 进入它的繁荣时期。从其用途效果看, 原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装饰出现的。在安康境内出土的原始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形式有如下几种:

(一) 划画 (包括压印、拍印) 艺术

陶器的制作与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最初的陶器因受编织物的影响, 烧成的器物上还保留着编织物的痕迹, 是在制坯过程中拍打或压印而成, 这种无意中形成的陶器装饰, 从视觉角度上给人以美的观感, 于是祖先们开始逐步在陶器上有意制作装饰图案花纹。安康境内出土的划画艺术品极为丰富, 汉阴县阮家坝出土的红陶网附属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 是前仰韶文化李家村类型。纹饰以简单的直线、细绳纹、戳刺装饰, 逐步发展有弦纹、斜线、竖线、交错线以至圆点、圆圈、锯齿、三角等装饰图案花纹;遗址中还有庙底沟类型的陶鼎, 其图案装饰便集各种花纹之大成, 为夹沙红陶, 敞口、折沿、溜肩、圆底、圆锥状足等造型。

(二) 彩绘艺术

安康的彩陶艺术表现的是距今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李家村类型, 是以黑彩或红彩宽带纹出现的。到了距今6000年半坡类型时期, 彩绘组成图案的母题逐渐丰富起来, 有鱼纹、变体鱼纹、直线三角纹, 以及弧线圆点纹, 亦称花瓣纹。彩绘多施于钵或盆的口沿及上腹部, 个别施于陶器内壁。一般直接在器胎上绘出纹样, 部分彩绘在彩绘前先施一层红色陶衣, 使彩绘的背景显得简洁明快。安康境内半坡内型彩陶以紫阳马家营、汉滨柳家河、旬阳龚家梁为代表, 出土的花纹图案除有宽带、波折、三角、平行条纹外, 还有相当数量的动物图案。庙底沟类型彩陶以紫阳马家营、汉滨柏树岭、汉阴阮家坝遗址为代表, 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 风格多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 流行纹样母题以圆点、弧边三角、菱形、花瓣等, 植物纹显著增加。

(三) 陶塑艺术

安康境内出土的陶塑艺术品, 多见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类型。早在半坡类型时期, 主要以附加堆纹装饰陶器的现象就很普遍。安康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 目前前发现陶塑艺术品旬阳龚家梁出土的鸟型器饰, 紫阳马家营出土的蛇形陶塑, 汉滨区五里镇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面像, 以写实手法表现, 是国内陶塑艺术珍品。

二、安康民间美术种类及特点

(一) 安康民间美术种类

安康的民间美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出现了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类:

1. 剪纸。

凡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创作的剪纸一般称为民间剪纸。安康民间剪纸简介淳朴, 形式有窗花、门笺、灯花、顶棚花以及剌绣作品的底样。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商代。当时虽没有纸, 已出现镂花金箔, 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于鬓角作为装饰, 成为古代妇女的一种风尚。汉代有了纸以后, 出现了真正的剪纸艺术。

剪纸在民间的用途非常广泛。一方面它用于各种民间风俗活动, 以增加喜庆吉袢的气氛。另一方面, 民间剪纸在群众中是一种实用装饰图案, 作为刺绣的底样。

2. 刺绣。

刺绣过去又叫“女红”。汉代刺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唐宋至明清更加发达。《宁陕厅志》载:“纺棉绩麻人人能之。刺绣多未娴也。”可见当时农村妇女都能纺线绩麻, 剌绣虽不十分细腻, 但质朴大方。安康刺绣品形式主要有:披肩 (又称云肩) 、枕顶、手帕、围裙、坎肩、包单、门檐、帐檐、床檐、床单、围嘴、肚兜、眼镜盒、钱包、褡裢、裹肚、绣鞋、笔插、袜底、鞋垫、烟袋包、荷包等。

过去安康刺绣的底料多为乡村家织土布、麻布。染料有靛青、紫草、石榴子、红花等植物染料。民间刺绣的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走兽、飞禽、花卉、虫鱼等。民间刺绣的针法主要有:十字绣、编花、高绣法等。

3. 编织。

民间编织工艺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安康的竹、藤、棕、龙须草、麦杆、柳条等编织材料十分丰富。主要的编织品有:背篓、箩筐、晒席、提篮、竹扇、斗笠、竹椅、挎篮、棕箱、棕叶扇、棕毯、藤椅、藤篮、藤箱、草帽、蓑衣、草垫、草墩、草鞋等。另外还有编织玩具。编织图案主要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点缀式花纹等。

4. 面塑。

面塑又称面花。是安康流行较广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安康旧时面塑大致分为三种:祝寿和祭祀神灵用的, 还有结婚时作摆设的。祝寿的寿馍多做成桃形, 以象征长寿。贡献用于老人去世, 在灵堂作摆设。结婚、寿庆为增加欢乐喜庆气氛, 摆设的装饰性面花, 民间称为“看盘”。还有旧时民间给小孩做“满月”或做“岁”时, 要做圈馍, 馍上装饰一圈花卉图案及“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等吉祥语。安康境内的旬阳、汉阴、紫阳、石泉、宁陕等县及汉滨区均流行面花艺术。

5. 木雕。

神柜、衣柜、镜框、棺材以及木桌木椅和建筑物的窗棂、门楣等都有雕刻, 大多数雕刻的是以走兽、祥云和花鸟等作装饰。旧时寺观中有一些木雕神像多为木雕。

6. 皮影雕刻。

皮影戏, 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流行在全市各个乡镇, 现在存世的皮影约有500年的历史, 形成了完整的表演、演唱和制作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的诞生是在当时陕南地域经济、文化相对闭塞的条件下产生的, 多在喜庆节日、民间红白喜事等邀请民间艺人表演, 深受民间人们喜爱。

安康民间美术除上述几种外, 还有土陶、石雕、兰印花布、花灯、纸扎等。

(二) 安康民间美术的特点

1. 实用性。

民间美术品基本上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草帽、箩筐、背篓、簸箕、子笼、簸蓝等是农民生产活动中必用工具。刺绣门帘、枕头、床围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用品。剪纸门笺、剪纸喜花是人们年节喜庆的装饰品。陶缸、陶罐等是人们的日用品。

2. 乡土性。

民间美术的作者一般都是植根民间的生产劳动者。作品与专业美术家们的作品相比, 具有迥异的格调和韵味——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3. 民俗性。

民间美术品常常都与民间的风俗活动紧密相联。如春节贴对联的风俗, 民间玩龙灯、舞狮子源于避邪求吉的旧俗;贴年画习俗是为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喜庆吉祥之意;民间刺绣品多与旧时民间婚俗有关等等。由于民间美术和众多的民俗活动直接相联, 或者说民间美术是某些民俗活动的物质载体, 也可以说民间美术就是一种民俗艺术。

4. 审美性。

民间美术萌发时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和求吉避凶的精神需求。审美功能在当时不是主要的, 但民间美术仍然具有审美性。尽管民间美术的实用性是首要的, 但人们在制作民间美术品时, 仍然力求在制作上美观还具可赏性。

5. 地域性。

地处汉水中上游和秦巴山区的安康一带, 由于位于川陕鄂三省毗邻之地, 使这里的民间风俗具有交融性。民间风俗的交融性又促成了民间美术的交融性。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原因, 行成了安康民间民俗和美术兼有秦、蜀、楚民俗和民间美术因素的交融性, 使安康民间美术作品大多具有隽秀、细腻、优雅、质朴等风格。

三、安康民间美术的现状及发展走向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时代文明的快速发展, 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受到严重冲击, 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安康民间美术也不例外, 民间和地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原因很多, 尤其是偏远山区是民间文化是最浓的地区, 而现在这些偏远山区却正是因为经济不发达, 年轻人外出务工, 且对民间文化也不感兴趣, 使得民间美术得不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如民间原有逢年过节等吉庆节日演“皮影戏”, 过去因很少有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介, 许多扶老携幼宁愿跑几十里地去“看大戏”, 而现如今看戏的大多数只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 年轻人不感兴趣, 也看不懂, 所以“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来小, 到了面临失传的地步。

安康地处中华版图的鸡心, 安康民间美术根植中华民间文化, 它集秦楚文化与巴蜀文化之大成。然而, 它正面临着消亡, 尤其是安康民间美术正在迅速失传、断代。一个民间艺人的逝去, 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 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第一, 要在保留民间美术原有本色特征的前提下, 根据市场的需要, 充分挖掘潜在内涵和经济价值, 不断推陈出新, 开发新的适合现代口味的表现形式, 让古老的民间美术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和空间;第二, 要建立健全各种保护和传承的机制, 采取系统保存、活动展示、建立传承基地等形式, 加大立法保护力度;第三, 要针对目前安康民间美术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状, 通过政策扶持, 利益机制, 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等方式, 使民间美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第四, 面向旅游市场, 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和民间美术工艺品牌, 如深度开发野山核桃工艺、竹艺、布艺、木雕、藤编、十字绣等面向旅游市场的特色产品。

摘要:安康民间美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性。它始终扎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 它来自于生活, 又都用之于生活, 发挥了生活艺术、陶冶情操和美感享受的作用。研究安康民间美术文化的起源、种类及特点, 有利于探索安康民间美术的发展走向。

中西方美术文化差异 篇5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展示美术教材的多元文化 篇6

【关键词】 古典艺术 多角度 文化 情境 多元化

中国青铜器和古希腊雕塑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两座丰碑,它们形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艺术起着巨大的典范作用。在岭南版美术教材中把这两者编入初二年级的第一单元“走进古典艺术”中,这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象征着东西方的艺术特点,体现出艺术与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作为课程,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东西方艺术进行横向比较,结合一定历史时期东西方艺术与政治、社会及多种角度(宗教、道德、哲学、科学)的相互关系,向学生展示人类的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政治的差异中进行艺术形式比较

青铜器艺术与古希腊雕塑艺术同处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与这两种艺术形式内容存在差异一样,它们所处的奴隶制度也存在不同。

当时青铜器除了实际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其社会功能,要体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森严的等级制度,因而其造型凝重,饰有离奇的纹样装饰,采用大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动物,如龙纹,夔纹,凤鸟纹,蝉纹等,与器形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冷酷威严之感,烘托出庄严肃穆,以至森严恐怖的气氛,体现了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神圣不可违抗的地位。如课本写的“商代青铜器造型雄健威严,体现奴隶主的神权思想;西周重礼乐,青铜器造型简洁典雅;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青铜器造型向优美灵巧,多样化的风格发展。”而学生也就可以理解“有的青铜器看起来恐怖吓人”了。②相比较古希腊在法理上属于全体公民,公民享有政治和经济权利,其健全的民主政治,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人们崇尚体育竞技,欣赏健美的人体,对人和人世生活形成了一种肯定的态度,这些古希腊时代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体雕塑上,如美妙绝伦的维纳斯,姿态矫健的掷铁饼者,威武健壮的武士像等等,这些形体完美的人体雕塑,把当时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充分肯定和对完美的人体理想集中的表达出来。③

二、在哲学的差异中进行比较

中国古代先秦哲学以道家为代表,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的本质是“无”,而“无”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的本源,具体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有无相生一“”无能生有,也能生万物”,④这些思想,影响着古代的艺术思想,使得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注意立意,不单纯模拟对象,充分发挥创造者的主观想象力,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活多变,将自然景物现象概括成象征性的艺术形象,强调主观,追求神韵和气韵的表现,而不拘泥与外形,例如课本中的莲鹤方壶,器体以鹤、龙、虎、异兽等现实中或虚幻中的动物大胆的组合在一起,同时壶身纹饰以各种不同手法镂刻的龙凤等鸟兽图案,创作大胆而充满想象力:又如人面纹方鼎,鼎腹部装饰有人面,而足部又用饕餮纹,造型古朴威严,凝重结实: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代东方艺术家把客观对象特征的认识,转型为主观感受情意的抒发,带有强烈的精神性、表现性、和抽象意味。体现了东方的思维方式,有神秘和感悟性,形成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

而古希腊哲学,因为当时政治民主,思想自由,出现了众多的哲学门派、学说,其中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实“数”,“1”就是“1”,“2”就是“2”,是可数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古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模仿说”艺术理论,以“写实”为主,强调真实地表现自然物象,以达到“镜像”一般的真实。由此产生了高度写实的古希腊雕塑。米隆的《掷铁饼者》是古希腊中较早表现男性形象的作品。这位在奥林匹克竞技赛场上的运动员,在即将掷出铁饼的一瞬间充分表现出男性的青春美、健劲美、智慧美。雕塑家造型之准确、运动感与节奏感把握之贴切,雕塑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如同真人,雕塑无论在整体造型还是在细部处理上无不栩栩如生,艺术家们创作时“形重于神,形立于意”的艺术特点,与东方古代艺术思想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趣味。

在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有时候我们在欣赏一些东西方美术作品时,有时感觉好像我国传统美术不如西方美术逼真,如人物画或风景画时。是我国传统美术的技巧不如西方美术吗?这其实也就是没有了解东西方美术观点的差异性,通过上面对当时哲学的了解可以让学生知道:东方美术重再现,西方美术重表现。所以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时,要借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才能把握美感要点,如果用西方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那无异于削足适履,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要培养他们建立起“大美术”概念,能主动地、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面貌,从而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在宗教伦理的差异中进行比较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礼制最为规范的时期。在这繁礼缛节的朝代人们的生活行为都被严格的限制在礼的模式下,同时建立了宗法制度,其中的宗庙祭祀制尤为重要,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就是在此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为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所以在使用青铜器是也严格地按规矩来陈列。如周代规定天子十二鼎,诸侯大牢九鼎配八簋,卿上大夫大牢七鼎配六簋,下大夫少牢五鼎配四簋,士用三鼎或特一鼎配二簋或一簋。“礼以酒成”,无酒不成礼,在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因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点。⑤

通过对中国古代宗教礼法的了解,我们知道青铜礼器之所以种类繁多,是因为古代举行仪式的需要。所以在我们的教材上列举了各种用途不同,造型各异的青铜器。

在古希腊,由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希腊人仍需要宗教的力量保国佑民,需要神谕来解释自然和人生。但是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希腊的神是人的朋友而不是对立者,神的世界是人的社会之倒影而不是地狱和天国,所以希腊人对神敬而不畏,把神看作和他们相似的存在,希腊神话中鼓励人们同神的意愿和命运作抗争,力求成为自己的主宰,如课本中的“拉奥孔”体现的就是人和神抗争的故事,虽然失败,但其中体现出的悲剧美令人荡气回肠。因此,人们在艺术创作中大量的表现神的形象,其实也就是在表达人自己的理想化生活。

四、在与科学结合中归纳艺术的价值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科学技术艺术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人们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反之,审美的因素也愈来愈渗入科技产品之中,增加了产品的价值。

通过课本上青铜器浇铸示意图,我们了解到青铜器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铸工艺,其中如从最初的范铸法到分铸法,及失蜡法,还有高超的表面装饰技术,这些在当时高度发达的冶铸工艺和艺术的结合造就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的辉煌。

为了创造美,希腊人伯利克里托斯发现了比例,他认为人体的比例要依靠“数”的关系。人体最理想的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7∶1。伯利克里托斯对人体比例结构的探索,实际上是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的一种程式化现象。如《断臂的维纳斯》。她外在的健康、匀称、丰腴、大方,与内在的心灵平静、高雅稳重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她的比例和解剖关系都符合生理学与医学的原理。这也使她成为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人类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美的境界,在改造自然的时候,不光是要探索科学规律,也同时在探求审美法则,如在人的衣食住行中,不光是追求它的质量性能,另外也关注它的造型,外观是否美观,所以说,审美是人类潜意识的需要,为了追求更美的境界,人们总在不断地努力创造未来。可以说:美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人类如果没有审美的欲望与精神,其创造力将泯灭,社会也将停滞不前;人生若没有审美的信念,将失去进取心。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既要倡导科学,也要倡导艺术。

综上所述,我认为把中国青铜器艺术和古希腊雕塑艺术作为一个代表,通过对这两种具有东西方代表意义的艺术现象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比较鉴赏学习是很有意义的尝试,让学生在除了了解美术作品的专业知识外,更多的领略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本文虽然是在探讨如何进行古典艺术的鉴赏,但我们更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的多元美术观念建立起多元的文化观,使他们得以丰富想象力、发展感知力、加深理解力、增强创造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我们的真正教育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56

[2]美术.八年级.下册.岭南美术出版社,5

[3]李清凌.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45

[4]李清凌.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61-64

[5]董小川.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4

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一) 篇7

美术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征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美术基础理论的完善、美术评判体系的建构成为具有前瞻性及核心意义的工作。从本期开始,[热点述评]栏目将连续两期集中探讨:在塑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当代美术理论应有何作为和如何作为的问题。大家就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的时代精神、民族根脉、开放性、包容性等理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这种汇集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凝聚了当代美术理论家的期盼的学术探讨,不是一种政策性指导,而是当代美术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前沿报道]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初探 篇8

一、融入乡土资源,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对于许多的美术课我们都感觉很老套、很古板,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就是一个忠实的聆听着,学生没有创新,而且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作业,使学生基本丧失了他们创新的能力。

基于上面对传统美术课弊端的认知,我在教学中结合我们临沭的本土资源进行了一点创新,我们临沭有钻石之乡的美誉,更有南茶北柳的美称,在我们美丽的临沭白旄乡就是全国著名的柳编基地,柳编工艺全国闻名,出口海内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柳编,在现代工艺品的设计这节课里面,我打算带着我的学生把这节课走进白柳之乡白旄,让学生切身感受柳编工艺,主动去学习柳编工艺,跟着去现实感受柳编,学习柳编工艺,完成我们的这节设计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学生愉快地学习着,有的学生还编出了许多精美的柳编工艺品。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使学生不喜欢呢。

二、融入乡土资源,让学生参与更加自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的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略显不足,为了鼓励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美术创造,在教学中我立足临沭本土资源活用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这节课当中,我也依托了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比如,临沭有风景秀丽的苍马山风景区、 新华社分社旧址、沭河古道、苍山烈士陵园、冠山风景区、玉圣源风景区,启发学生利用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资源,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结果学生设计的都非常的棒,学生有的设计的是去苍马山旅游线路图,有的设计的是钻石之乡旅游策划书,有的学生设计的是春山茶园旅游策划书,有的是新华社旧址旅游策划书。

三、融入乡土资源,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

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然而如何发挥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创造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如,我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资源,比如,民间色彩的艺术搭配一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过年的年画,手工纳的鞋垫,清明节放的风筝,以前做的老虎头的小棉鞋,超市里面卖的中国结等,使学生从身边真实感受到了民间艺术色彩的搭配特点,感受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一课,学生更是结合临沭本地的资源,大胆地创新,有的学生文化衫设计的是我们临沭的化肥集团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蔬菜大棚为主题的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贵人到酒业集团,有的设计的是苍马山风景区画的宣传文化衫,有的是设计的是我们学校龙的图案,有的设计的是常林钻石图案,真可谓的是放手一搏,学生大胆地创新,作品都很出色。

浅析中国美术文化的特点 篇9

中国美术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且源远流长, 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十分的悠远,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美术文化是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果需要探究其根本就需要结合当中国的历史情况以及中国美术传统的作品来探究。本文重点探究的方式通过中国传统美术内在精神为标准来探究的, 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可以在抛开历史因素的条件下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 更加有利于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的了解。

2. 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每一个种族都具有自身的美术传统和美术文化, 随着时代的交替和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 这些美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的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和传统, 这些美术特征和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点, 同时人们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也很好地促进了美术文化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以中国传统美术的内涵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来探究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2.1 追求生命的意义与生命保存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文明之国, 在中国历史的任何朝代都会形成不同的主流学说, 这反映了中国人在思想意识层面的不断变迁, 这种思想和意识上的进步也使得美术的内涵也在不不断地丰富, 人们更加希望通过美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在《易传》中说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生”这个字的认知程度很高, 十分看重“生”的内涵, 这句话主要所表达的就是生命的生生不息, 在美术艺术中这种对于生命的保存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十分常见, 古代的美术工艺中会有很多, 与生命相关的题材比如在刺绣重一些送子观音、金银打造长命锁、小孩子的虎头鞋帽、剪纸画上的福禄寿喜等, 这些都表现了我国传统美术中对于生命的追求, 无论是具体的实际物品也好还是传统象征性习俗也罢, 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对于生命的阐述, 了解生命之卑微便对于生命更加敬畏, 即使在现在我们将花鸟画称之为“写生”也是在表达对于生命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敬畏。

2.2 追求理想和人格

追求理想和人格, 其实也就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品格, 但是这个前提依然是在对于生命表示敬畏的前提之后的, 通过将生命的价值定格在人格之上, 并且将理想和人格的价值形态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因此中国美术在评鉴的过程中会添加很多的人格上的内涵, 将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以人格的衡量标准来判断, “吴中四才子”中的文征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品不高, 用墨无法”由此可以看出, 古人在艺术创作上首先看重的是人品然后才是技艺, 认为无品无德之人所做之物即使再好看, 也没有内在的灵魂也不会让人感觉“心有戚戚”, 通过这个作品反映出的是人的品性而不仅仅只是作品。比如,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松梅竹”被誉为岁寒三友, 这些都是美术中人格的体现, 古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之中凸显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品质, 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的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 比如齐白石就将白菜称之为“菜之王”, 可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人格与理想的内涵是十分浓厚的。

2.3 追求心灵自由

中国传统美术博大精深, 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 具有十分浓厚的底蕴, 这种深刻的底蕴, 主要就是体现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有很大的体现, 中国画生动灵韵、中国书法有律动之美、中国建筑艺术安静祥和, 这些都表现出中国技术中对于自由的向往。中国美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在心灵上的自由,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庄周梦蝶图》都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由生活的无线向往。

2.4 追求形象的生动

中国传统美术在创作的过程中讲究“形神皆备”, 无论是书法也好, 绘画也罢, 对于“神”的把握要求很高, 对于事物的刻画讲究其“神”, 这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要求在创作的时候结合当前所描绘事物的具体形态, 把握这些事物的外在的“神”;另一方面, 通过勾勒描绘, 能够独具特色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神”, 所以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作者对于事物的描绘都是十分惟妙惟肖的, 感觉下一秒可能就会从画中飞出来, 这就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传神”。重点在于对于意境的描绘, 人物画、山水画、鸟兽画都能表现出传神的特点, 这些特点, 也让中国美术更加有内在的底蕴, 更加值得鉴赏, 值得细细赏玩。

结语

中国传统美术博大精深, 笔者水平有限道不清其中真滴, 只能结合当前的已知作品来归纳和总结出中国传统美术艺术的特点, 虽然不足以完全的概括, 但是也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美术更加注重内在, 认为外在的表现手法只是在于技艺, 真正值得考究观赏的是内在的底蕴。无论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生命的延续、对于人格的体现都表现出中国传统美术之美, 这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独具一帜, 能够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摘要:中国是世界十大文明古国, 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这就使得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个性鲜明的, 中国美术是源远流长的, 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单纯的一两个视角是很难讲中国美术的特点描述清楚地, 也很难讲中国美术的特征准确的表达,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美术主要的研究方面在于研究美术的特征和内涵, 在研究中国美术的特点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从中国美术表面的特点来研究需要研究一些更加具有内涵的元素。

关键词:中国美术,传统特点,内涵

参考文献

[1]萧君和.中华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99.

[2]李默.中华文明大博览:上卷[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

[3]梁白泉.中华文明一万年[M].陆挺, 徐宏.人文通识讲演录:历史卷.北京:文化出版社, 2007.

[4]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27.

[5]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84.

[6]张道一.张道一文集 (上)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58.

[7]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家通讯, 2008 (3) :43.

[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文化馆美术辅导浅议 篇10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

1、发挥文化馆的专业优势

文化馆是国家设置的群众文化组织、辅导的专业艺术机构。从事专业辅导的美术干部大多是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 而相当一部分人又是科班出身, 加上多年从事美术创作的经验, 基本是业务较过得硬的能手。但目前看, 在农村来说这样的美术辅导专业人才还是寥寥无几。在这种形势下努力调整自身的辅导教学水平, 在专业上胜人一筹, 准确地、高质量地、扎实地向学员传授辅导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从而使接受辅导的学员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经得起各级各类专业部门的评定, 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2、发挥信息优势

市、县级文化馆辐射全市县的群众文化工作。首先要搞好文化艺术的信息服务, 要一改过去的辅导形式, 只管教学不问窗外事, 很明显已经不适应现在群众文化发展趋势了, 应该把国家、省、市的各类人才需求和社会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例如:专业院校的报考、市场的用人、各级各类展览、评奖等实用美术的各类信息抓准、抓好, 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美术活动和组织艺术人才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的美术活动, 也使文化馆工作提高了知名度, 增强了凝聚力。

二、拓宽服务领域, 搞好多层次辅导

1、配合学校素质教育, 培养少儿美术兴趣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而美术这个学科正是通过直观的美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要改变过去那种为培养专业人才、辅导少数人才的教学道路, 要重在培养兴趣, 开启中小学生爱艺术的心智, 要适当增设欣赏、想象、创意等课程;在辅导内容上注意思想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幼苗, 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成长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导向作用,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辅导方式上注意趣味性, 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激励学习劲头。在充满兴趣的花样辅导中, 对孩子们启发灵感, 发展思维, 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学习毅力,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办好课内和课外的美术辅导班, 是目前美术辅导工作的重要一项。

2、办好美术高考辅导班

在农村乡镇美术专业过硬的人才匮乏, 使得农村想要报考美术学校的人无处求学, 无奈只好“有病乱投医”, 在不了解师资水平及背景的情况下, 有班就学, 这样往往误了高考, 又误了终身。基于这种原因, 我们市县级专业美术辅导员有责任办好美术高考辅导班, 在引导他们正确学好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主要是帮助他们当好参谋, 如:报考哪类美术院校, 这些院校的招生考试情况等等, 这是最能反映辅导实力的时刻, 也是出人才的时候, 因此市县级文化馆应办好高考辅导班。

3、为下岗职工做实用美术专业辅导

对于下岗职工来说, 多一份技术就多一份生存求职的能力。实用美术这些人才在农村乡镇又很少, 面对市场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应该为下岗再就业贡献力量。特别是为那些下岗的工人办好实用美术辅导班, 把课程内容界定在市场需求上, 同时最好在辅导中加上具体的实践机会, 让受众能够尽快的成长, 还要帮助联系用人单位等等。

三、明确认识, 注重“三心”及方式多样化

1、辅导中要做到“三心”

每一名辅导员首先要熟悉本质专业, 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技巧, 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并做到能示范、会教学。对此辅导员应有明确认识, 做到“三心”, 即:第一要热心, 真正热爱群众文化, 尽心竭力, 细致周到, 严格要求, 精心施教。第二要有信心, 爱好的人很多, 学好的少, 学成的更少, 但只要有信心, 世上无难事, 有志者事竟成。第三要有耐心。贪玩好动是学生的本性, 辅导员要有耐心, 从一点一滴教起, 一个个的矫正, 循序渐进, 有扎实的基础, 就有成功的希望。

2、辅导方法的多样化

在辅导过程中必须针对每个学员的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辅导方法, 在基础知识的普及期, 不分年龄大小, 集中辅导上大课, 统一起步, 了解和掌握所学美术的基本知识与要领。由于学习内容和进度上拉开档次后, 学员心理容易产生变化, 要针对情况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吃小灶, 一个一个教学和示范, 安排课程和作业, 再安排考核, 因人施教,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让美术课程凸显“文化”底蕴 篇11

关键词:美术课程;与文化对话;文化底蕴

《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的形成、传承除了与教育的联系相当密切,与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只有知晓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源头才会知道怎样保护、发扬优秀的文化精华。所以在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是造福孩子的工程。

一、为何美术课程要与文化对话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以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为主,校外教育作为精英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美术高考的“小灶”培训班,给学生辅以精益求精的美术技能、技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校外美术教育面临着社会、国家教育体制的多元需求和要求。现今的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以前的“依样画葫芦”的单一教学模式。因此,相对于应试教育的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校外教育单位——少年宫,“文化”式的艺术教育更应被提升到具有独特意义的工作层次以加以重视。

美术教育在经历了全国新课改近十几年的实践后,校外美术教育应引入人文精神和本土文化内容,将美术、书法、陶艺等学科交融,使美术课程更具有文化精神的内涵,使美术教育从传统文化艺术里发掘、打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与文化对话的作用

审视和学习美术,就必然要注意对传统文化、民族思维、人文精神、民俗智慧的理解和接受。文化、人文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美术学科知识的定义是人文智慧的产物,而非只有科目本身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因为由人文精神发展而来的人文智慧,在滋养着科目知识的同时,也以自身的深刻包含涵养人类的精神文明,丰富着艺术发展。因此,把人文精神与美术、书法、陶艺的学科知识相结合是拓展人文精神在学科展现的途径,它一方面是“人文学科”的加强,展现了越秀区少年宫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是“学科人文”事业的发展壮大。

三、如何让美术课程与文化对话,凸显“文化”底蕴

怎样利用美术课程当中的美升华儿童的个性品质?怎样利用美术课程来提升儿童的艺术修养和能力,使之由“碳”转变成金刚石?

从2000年起,我们以“茶文化”“岭南建筑”“越秀美”“古扇今韵”等文化艺术为线路,以岭南画派的精神作实质,不断变换形式连接古与今,给儿童构建交流、施展的平台,以传统的精华“加热”本土文化艺术,传承文化,发展教学,创新艺术,最终形成、巩固了一种教学理念。

以课题研究的高度来参与内容的建设与开拓的各个层面中,例如,2007年至2008年1月,我们以专题的教学来进行内容的开发,举行了“扇里春风进课堂—古扇今韵”专题系列的美术—书法—陶艺学科交融的教学活动。该教学从艺术、文化、历史、生活的角度展开,以扇子的兴衰为核心,思考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引领学生思索发展与保留的含义,从中得到一种新的视角,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扇子的文化修为,艺术风情,经“扇里春风进课堂——古扇今韵”的教学活动洗礼,槃涅出一种新思想新精神,让此美术课程凸显深厚的“文化”底蕴,避免了技术本位上简单重复的匠气表现。

在课程设计方面,将艺术、文化、生活的元素融合起来。教学中,引导儿童把学科知识和生活元素联系起来,把美术、书法、陶艺看成承载文化、艺术和社会责任的载体,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他们感受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课程中以传统为经,文化为纬,加入现代艺术元素巧妙融合,不但在艺术的层面上,更在人的精神面貌和教育的深远意义上有所突破。

四、与文化对话的美术课程有何优势

1.以不同的课程样式强化学科的意义,带出具有文化艺术效果的优质课例

如,在“扇文化”美术教学中,加入书法欣赏学习,根据团扇章法要求,将艺术创作的个性、自由融合诗词知识当作一个元素来学习。有家长对我们说:“你们这种教学,是道技并进,学艺兼修的教学,它凝结了一种艺术精神,这种教学并非简单的美术教学,而是根据作品的需要,渗入文学的元素,趣味的元素,令学生对古典诗词、对书法和形式美感有深度体悟和融化,可以说带领他们进入到文化艺术的领地了。”由此可见,这样的课程对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素质都是恰到好处的。

2.从作品创作中看学生的观念转变

“扇里春风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扇子的历史文化、艺术风采、诗词歌赋构成了许多教学亮点。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的生活融合为一体,让学生们的思想、知识、艺术得到升华。

综观上述文化渗透手段,可以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脉络:从历史的起源到文化故事,到知识的延伸,以传统文化带出美术—书法—陶艺的艺术意义。这样,无论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都得到比较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实施中,不要害怕传统已经离我们很远而不合时宜。只要选取的是健康的文化,就会出现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光华擦出火花的场面。正如罗德·爱克米勒所说:“传统并不意味着活着的死亡,而意味着死去的还活着。”

文化具有教育的功能和巨大的教育能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越秀区少年宫“与文化对话”的美术教学,已形成了“不一样的各类课程,都一样的教育价值”的良性模式。少年宫美术教育展开以“本土文化”为引子,结合各学科知识进行文化知识传承,是希望通过美术课程实现对文化的传递、保存、延续、发展的目的。

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这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课程,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儿童、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思考 篇12

1主流文化的主要特征

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均有体现, 主流文化即为体现时代特色的主流思想, 指引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是阶段性文化中的核心。主流文化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 当前执政者处于主导地位, 而且统治阶级的形态意识是主流文化的发展核心;第二, 是阶段性文化的主要构成元素, 主流文化能够直接承担国家利益; 第三, 人们在判断主流文化的价值时, 主要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进行与历史发展。主流文化的3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与辨证统一的, 彼此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逻辑关系。

2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

2.1影响美术创作意识形态

主流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能够对美术创作产生主导性影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末,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 对主流文化中包含的深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弘扬主流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大力倡导能够促进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想与精神。这就促使在美术创作中也以这些主力文化为核心, 美术创作的意识形态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大, 这也说明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十分显著与密切的关系。

2.2美术创作中存在的利益

从各管角度出发, 美术创作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利益, 其创作内容与主题大多都是围绕创作者的各种心理与生活活动为主要表现方式。不过, 当民主大义或国家利益主导主流文化时, 美术创作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联系将会异常紧密。比如:在抗战期间, 受战争需求或国家利益的影响, 漫画、木雕等不会受到环境、 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这与国画、油画等美术创作形式相比, 更加容易产生鼓励与宣传作用。因此, 处在边缘的漫画、木雕等美术创作形式, 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发展, 并占据主导地位。

2.3美术创作推动社会进步

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相同, 都以社会进步与历史走向为行为底线, 以满足人类的文化发展为价值观念, 并尊重自身发展的各种特点与规律, 而且层次不同的主流文化会对美术创作在社会地位与发展中, 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 美术创作对于整个主流文化体系来说, 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执政者希望能够通过对美术创作的运用, 宣传其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 以此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展示国家形象。在通常情况下, 一般的艺术形式与物质文化无法达到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作用, 因此, 美术创作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

3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

3.1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发展层次

现阶段, 不少美术创作都在政府组织下开展宣传活动, 政府对外界不断地宣传美术作品,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示, 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的发展层次。这些美术作品不仅是作者对个人思想的表现与表达, 也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历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形势, 而且从不同的发展形势来看, 执政者在宣传执政理念与方针时, 采用的宣传形式和美术作品也不同, 这些主流的美术作品能够显现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因此, 主流文化不仅是执政者宣传自己的手段与渠道, 也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国家的利益和发展趋势。比如: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在这一主流文化影响下, 衍生出一系列中国梦漫画作品, 在宣传墙和施工挡板上随处可见, 所以, 美术创作属于主流文化发展层次。

3.2美术创作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较大

在主流文化背景下, 对美术创作能够产生“主流”与“非主流” 两类影响, 其中美术创作中的“非主流”成分间接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 不需要承担宏观命题, 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自由宽阔, 但是并不能为所欲为的随意创作, 不能影响国家利益、历史发展与脱离现实。因为主流文化对于社会文化来说, 具有统治、主导与支配功能, 任何文化与美术创作都不能脱离主流文化。虽然“非主流”的美术创作空间更加自由, 但是应严格遵照执政者的理念, 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旦触碰, 将会被遏制或取缔。同时,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主流文化下创作美术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比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美术创作中, 除部分重要作品之外, 大多都体现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现状, 记录我国的发展状况。

3.3美术创作遵循主流文化发展规律

在美术创作中, 无论是“非主流”还是“主流”, 都应从本质上遵循艺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这也是主流文化应遵循的规律。审美性是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 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够实现娱乐、 认知和教育等功能。当对美术作品中主流与非主流的成分进行比较时, 不能纯粹的从题材或手法角度来看, 主要原因在于在美术创作中存在着部分误区。比如:在选择题材时, 不少美术创作者认为只有以人物画为核心, 才符合一些重大题材主流文化的表现, 而不采用风景、静物、山水和花鸟等题材。同时, 从美术创作手法角度出发, 有的创作者则认为, 只有采用写实主义风格才能更好的表现主流文化, 这些看法都是美术创作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缺陷。

3.4美术创作需符合主流文化的意识

当前, 美术创作者在区分“主流”和“非主流”文化时, 进行美术创作时需符合主流文化的发展意识, 考察多个指标, 包括是否满足国家利益的文化发展方向、是否能够体现执政者的主导意识以及是否能够承载国家利益等, 从创作题材与手法上进行简单划分。同时,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融入主流文化时, 不能有意识的区别其高低优劣,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主流文化的意识都是积极向上的, 体现在执政者的思想意识, 并且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密切。 所以, 在主流文化背景影响下, 美术创作应突出宏大叙事、立意高远等特征。另外, 在评判美术作品时, 除评价其主题利益和运用的主流文化意识之外, 也不能忽视美术创作的法则与规律, 应从艺术角度出发, 客观、公正的评判美术作品。

4结语

主流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十分大, 这就要求美术创作者在设计作品时, 应从主流文化的理念和要求出发, 维护国家的利益, 并与社会发展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保持统一, 最终促使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协调发展, 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赵笺.关于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1 (2) :121-124.

[2]问新元.对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思考[J].美术文献, 2014 (3) :248.

[3]陈为云.主流文化与美术创作的相关性分析[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3 (7) :221.

上一篇:智能电力与高效发展下一篇:机关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