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共12篇)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1
时下新的课程改革实践精彩纷呈,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素质教育, 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新的亮点, 展现在我们的教改实验的大舞台上.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 它着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 给学生以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及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一、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内在分析
我们新课改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思维的培养, 真正实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能力,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新课改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则是让学生回归社会和生活, 养成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勤于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并审视社会现实问题, 利用科学的数学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加以创造性的解决.由此可见, 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改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过程;而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学生的探究学习.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 共同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共同致力于为将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人才的培养所需求的.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教学策略
怎样让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有机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呢?
1.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由于创新思维与探究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相互统一的, 因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创新始于问题,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增长,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产生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再阐述”, 改变问题的属性提出问题, 根据引导的问题提出类似的新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类比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后的回顾反思中提出问题, 等等.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尝试列举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函数, 逐步形成函数的概念, 并领会一个具体的函数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应该是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 避免在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出现繁杂的技巧和运算, 求函数的值域只做最低限度的要求.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中的列表法、图像法两种方法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与就业岗位群中大量使用的方法, 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多次感知, 反复体会.
从学习求函数值开始, 应该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逐步加强使用计算器的教学, 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在提出问题之后, 按照探究的程序, 先让学生猜想答案.这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训练, 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这也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 他们充分地想象和畅所欲言, 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又激励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每当“猜想”之后再通过探究得到结论时, 学生极富有成就感, 喜出望外.久而久之, 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进行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即使当猜想与事实不符时,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 进而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
3.在探究验证过程中进行能力培养
有了学生的猜想, 要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或理论推导证明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如在讲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 引进三角函数概念 (y=sinx, y=cosx, y=tanx) , 利用描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 并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画出它们的图像, 借助函数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 2π]上, 正切函数在undefined内的性质 (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图像与x轴的交点、周期等) .在这个验证过程中,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4.在交流与评价中进行能力培养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果后, 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 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甚至有些问题可以进行辩论, 通过讨论使个体想法相互补充, 相互启发, 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在交流和探讨中, 既能达到资源共享, 又会使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证明, 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 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都得到同等的参与,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 得到教师公平的评价, 其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有价值问题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教师可在掌握学生的问题能力, 尤其所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基础上,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引用这样的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学.
总之,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训练有助于增加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应着力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 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2
1、创新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世界,脑子几乎一片空白。随着一天天长大,小脑瓜里慢慢填装了各种东西。思维能力也慢慢增强。不经意间,从他/她嘴里可以冒出一个新词。女儿小时候曾创造过一个词“鼻熟”,意思是这种气味她在哪里闻到过。
还有我们刚满两岁的小孙子OK居然知道可以用信用卡买东西。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他要买什么东西,我问他,有钱没有,他说,没有,我说,那怎么买东西呢?他说用信用卡。天哪,我和他爷爷从来没直接告诉过他,可以用信用卡买东西,他见都没见过信用卡。后来,我问他爸爸,告诉过他没有,他说他也没告诉过他。后来,我们回忆,可能是他自己举一反三想出来的。去年十二月,我和他爷爷带着他在外面跑了一两个月。去加油站加油时,爷爷问过几次,可以刷信用卡不?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会回答说:“可以”。然后,我们就加了油。小孙子可能看到我们,用信用卡,买了油,估计也可买其他东西,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回答。对小小的他而言,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呀。当听到女儿的新词,小孙子的神回答,我们要表扬他们,鼓励他们。
2、孩子有不同的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主。父母或老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还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一次,我在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孩子真可怜,他吃饱了没有,他自己“不知道”,他要问:“爸爸,我吃饱了吗?”因为,孩子说吃饱了,大人往往不相信,说他没吃饱,硬要他再吃一点。一个连饱饿都不能自由表达的孩子,他的创新思维是不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大人为他操心太多。
3、引导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带孩子多旅游,多见世面。孩子见多识广,脑子里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越多,举一反三的能力越强,思维自然更灵活,创新能力也越强。
4、让孩子从小学音乐或画画,艺术是能开发智力的。学音乐或画画,能开发人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是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常常凭借演奏小提琴给他带来的灵感,使他思维大开,头脑灵活。还有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名人,不但是自己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而且很多都是音乐家,可见音乐对于人类的大脑开发是多么至关重要。
5、让孩子多运动,适当运动也能开发智力。人的智力主要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构成,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运动能增强体质,促使大脑健康灵活,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和记忆力提高。六、给孩子足够的爱心、安全感。如果孩子缺乏爱,连身体都长不好,哪还有什么创新思维能力?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经常生活在焦虑当中,他的身心都会受到影响,更无从谈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开发和引导孩子的创新思维
(1)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孩子的天性是玩,聪明的孩子不可能是不会玩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
(2)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慢慢养成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的好习惯。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3)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孩子的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要让孩子具有创新能力,就看父母怎么调教。在素质教育中父母的作用不是包管一切,却是不管中的管,宽中有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广阔天空,让孩子科学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向导,离开了这个向导,就有可能被伪科学钻了空子,就可能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什么是科幻,什么是神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魔术。
三、创新思维训练的五本书
1、《小学思维训练:八大思维图示法》
《八大思维图示法》作为思维训练的基础,从基本的八种图示入手,教你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丰富的应用案例和清晰的知识讲解,为读者讲述了八种思维图示的应用情境和使用方法,可作为教师开展直接思维课教学的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学生上课或自学时使用的读物。建议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使用。
2、《博赞儿童思维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的根本是开发大脑,启蒙思维能力。不能光是关注如何把图画得很漂亮,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因此,“思维导图”的发明者Tony Buzan先生专门为学龄前孩子量身设计了100+个创意助推法,并在书中提供大量有趣的亲子小活动,帮助各位父母用科学的方法“喂养”孩子的大脑,全面启发孩子的创意天赋。
3、《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
一本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书。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学学习中,四两拨千斤,再配上贴心的例题,生动、活泼的图表解说,如同一幕幕在我们眼前放过的电影。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
4、《思维风暴》
一本思维工具全书,并且有很多有趣的思维游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阅读,既可作为思维提升的训练教程,也可作为大脑潜能的开发工具,使读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思维更敏锐,让大脑更聪明。
5、《如何高效学习》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定势;心理动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06-01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应试教育以及升学的压力下一味强调“题海战术”。传统的教师负责仍在存在现如今的数学课堂上,其属于制教育弊端,还是流行着老师的权威和中心力量。老师们行驶着自己的神圣的权力,把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塞到学生的口里,只重数量,往往忽视了质量。学生在老师的权威下习惯于接收,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动脑的热情和激情。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也会被慢慢磨去。然而我们现在的教学课堂里面,非常重要的,值得提倡的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们要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敢于从独特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将探讨一下教师对于学生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数学教师拥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师拥有创新意识才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师们努力改变对创新在于认识上的误差。有这样一种情况老师们提到创新教育,不自觉的会想到的是远离传统的、脱离教材的教学课程。他们往往认为让学生们随意的、大胆的去想去说、说的天马行空。说的不切实际额,就算是创新思维。这样会导致教学走进另一个极端。而我想说的是,在每天、每时、每刻、每一个合情理的,有意思的发现,或者是独具匠心的特殊观察角度往往都是创新。我想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法的创新性是不是存在。它的关键不在于这个问题这个角度或者解决方法已经被别人提过。它的关键是取决于这一问题对这个人而言是是不是新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我想在校数学教师们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于教材的深刻挖掘和理解,能够非常轻松的驾驭课本教材。数学老师们要与时俱进,把新事物、新观点、新知识、新问题引到数学课堂里面来,让每一节课都非常的充实,有意思。数学老师们要善于把创新精神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积极地引导学生们主动研究探索。每一节课堂下来都要能够让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掌握更多的方法,积极地开动大脑想出每个问题的更好更全面的解决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里,注意加强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塑造,对于发散思维的开拓。要充分利用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激发学生们兴趣和求知欲望。把生活的乐趣与数学相结合,从生活里面获得知识,从生活中享受成功。多举例在数学方面取得成功地数学家、历史人物等等。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有所感悟,或得前进的动力。
(二)数学教师们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努力创造课堂上的宽松氛围、创造学习上的竞争合作、营造每个学生也包括老师自己的发撒思维能力。第一,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广大老师们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到创造性学习,不断开拓创新能力。那些认为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心态是非常要不得的,大家要必须克服这种心态。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帮助,使其保持创新能力发展的热情和势头
(一)要善于辨别学生的所犯下的错误是有意的导致坏结果的,还是一种新的思路所展现出的创新结果。在学习的过程里面,每个学生都在所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那样的错误,这些都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们要仔细观察和探究,我们应该把态度端正,把重点落在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盲目评价,想当然得出他是错误的结论。耐心指导他们认识得到自己的错误,看清错误的会导致的结果,弄清错误的原因以防以后再出现同类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有意犯下的错误,老师要及时指出,避免其把错误当做与众不同的表现。对于思维的结晶而得出的不同结果,要给与肯定和鼓励,给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提供良好的坏境。
(二)在校的广大老师们要善于对于学生的正确行为及时的表示鼓励。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自信心,能够感受到自己做的很棒。老师们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当他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的时候,当她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的时候,当他大胆的另辟蹊径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在言语上的支持和鼓励会让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高涨,让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更好的发展。往往一个眼神的交流,一句话的鼓励,一个动作的安慰,都会极大的促进学生们的信心。而自信心正是创新思维所需要的沃土。
对于学生创新思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教学全局,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建立一个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调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快乐。这样,学生们将会在数学课上或得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收获。
参考文献:
[1]肖君和,美的奥秘探寻[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9。
[2]朱及群,社会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1,12。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创新思维,临床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是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我们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遗传学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作为实验性学科, 遗传学实验教学在整个遗传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巩固,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 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能够更扎实地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提高实验的综合能力和实验素质, 促使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就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及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现介绍如下。
1 实施对象与实施方法
1.1 实施对象
随机选取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9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个班共8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 实施T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男女生比例和入学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医学遗传学教材和课时相同, 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均由相同教师承担。
1.2 实验组的实施方法
(1) 将TBL (Tea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及病例分析引入实验组的教学, 教师提出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学生预习课本、查阅相关资料, 以团队的形式分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开展实验[2,3]。
(2) 在实验内容上、设计上、取材上紧密结合临床, 将原来验证性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取临床真实患者的血液作为实验材料, 进行真实病例分析。如人类染色体显带和非显带制备, 从学生制备自己的染色体转变为采集特殊教育学校弱智儿童的血液, 或福利院特殊人群的血液进行染色体制备和鉴定、分析, 并进行细胞学研究和遗传病确定。同时, 在遗传咨询实验中, 从学生互相扮演患者和咨询者到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福利院特殊儿童进行家系调查、系谱绘制和分析、再发风险估计。
(3) 组织学生假期进行家乡遗传病咨询、家系调查、系谱绘制和分析、再发风险估计, 教师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假期调查报告。
(4)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 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1.3 对照组的实施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讲, 学生听, 且不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题和病例分析的案例。
2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成绩:基本知识 (40%) +临床分析应用能力 (30%) +实践技能 (20%) +平时成绩 (10%) 。
(1) 闭卷笔试成绩 (70%) :基本知识 (40%) +临床分析应用能力 (30%) 。
(2) 实践技能成绩 (20%) :根据实验操作情况、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学生小论文及学生论文获奖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临床实践、创新能力。
(3) 平时成绩 (10%) :整体素质综合考查, 包括课堂观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结果
(1) 实验组学生的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平时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 学生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福利院特殊儿童血细胞染色体制片和鉴定, 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特殊染色体核型[4],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平凉特殊教育学校15例弱智患儿染色体核型和危险因素研究”, 在第九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 发现了许多特殊遗传病例 (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 , 拍摄了包括多指、并指、分裂手、缺指、短指等几十种形态各异的珍贵照片。学生通过对家乡遗传病进行调查和咨询后写出调查报告, 成为教师科学研究的初始资料, 教师还对一些家族性的遗传病进一步进行家系调查、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研究。本课程成员在《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发表文章有《遗传性并指症一家系六例》、《智力低下四家系》、《先天性手指畸形一家系》、《先天性双侧手 (足) 中央纵裂一家系》;在《中国优生与遗传》发表文章有《甘肃省113个行政村遗传病调查报告》、《一个先天性手指屈曲畸形的家系调查》;在《中国优生优育》发表文章有《甘肃平凉市崖湾村遗传病调查分析》;在《卫生职业教育》发表文章《现代教育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其中, 《甘肃平凉市崖湾村遗传病调查分析》获得甘肃省第八届“挑战杯”比赛三等奖, 甘肃省手足分裂畸形 (SHFM) 家系分析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过专家鉴定并推荐上报省级科技进步奖。
(3)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如学校增添了实验仪器和设备, 购置了数码显微教学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CO2培养箱、-70℃冷冻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将现代技术引入实验教学, 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先进性, 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因实验条件限制制约传统教学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
(4) 对我校2012年和2013年两届共187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87份, 收回有效问卷18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TBL教学法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等都有所提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课外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能力提高;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9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并且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
4 讨论
高校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主体职能[5], 医学生担负着治病救人、维护全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将TBL教学法引入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2,3,4], 学生根据问题预习课本、查阅相关资料, 以团队的形式分组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着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设置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在内容选择、实验设计、实验取材上, 紧密结合临床应用, 使学生将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临床应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使课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人才。
(3)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激发学生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思维及方法。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探讨、相互启发、不断创新, 从而保证授课的质量和效果。医学教育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3项功能为一体, 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传输, 单纯的“教学型”教师也将逐渐被淘汰。教师只有寓教学于科研之中, 在科研中改革教学,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教学相长是对教师科研的一个最好的促进, 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性,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与双赢[6]。
参考文献
[1]谷超, 李健, 苗绪红, 等.两种教学模式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比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33 (1) :122-124.
[2]张颖珍.T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7) :54-55.
[3]张颖珍.TBL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0 (18) :63-65.
[4]张颖珍.关于医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生物学通报, 2013, 48 (1) :19.
[5]王玉萍, 谷玉清.大学生就业困境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浅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 (4) :324-327.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5
(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人的创造活动中,既要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各级学校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有的教师往往按照一张标准答卷给分,而学生也往往按照固有的一个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发散思维本身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具有良好发散思维的人,一般对新事物都很敏感,而且具有回避老一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映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极强的直觉能力。他非常重视实验。大学时,他用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操作,迷恋于获得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使他从马赫、休谟等人的著作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抛弃其唯心论、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一整套相对论的体系。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只是一种“间架”,其中存在着很多“缺口”。这些“缺口”对于非常熟悉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他不仅有熟悉之感,而且能够对它“似有灵犀一点通”。这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知识和辛勤劳动逐渐在头脑中搭起的一座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因此,在当前情境启发下,才会表现出一瞬间的直觉反应。但是直觉思维往往不完善、不明确,有时是错误的。要使直觉思维达到完善,逻辑思维可认为是它的一个必要的检验、修改和订正的完善过程。因此,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理论与创新能力培养 篇6
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
创新思维理论来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关于创造性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认为创新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性思维,由这一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特质性和流畅性的特征。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简言之,就是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在创新性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已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必然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要有新意,要求人才要有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真可谓是远见卓识。然而,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却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表面喊减负,实际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沉重,表面搞素质教育,实际还是围绕中高考的指挥棒转,搞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弊病,无疑是压抑、窒息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使原本生动活泼、充满人性的学习过程变得死气沉沉。当然,职业教育通过多年教改,比普通教育的情况要好一些,能着重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就是只片面强调“实用型”而忽视了“创新型”,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院型”的研究教育,离我们的目标太远。殊不知,“实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不矛盾,完全可能链接起来。因跨世纪的职业实用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需要创新思维能力。否则,高科技的产业就不能发展,中国经济就难以腾飞。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各显神通,或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活动,或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项目,或讲授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方可在教师生动活泼的创新性“乐教”中津津有味地“乐学”,并从中受到启示,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下面谈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仅为引玉之砖。
1、应注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在同学们的日常成长环境和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认识接受得比较多,对于顺理成章的东西接受的比较多,比如说现在的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多读书,强调“开卷有益”。开卷有益,按常理是不错。但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之风甚盛之时,恐怕还要注意有选择地“开卷”。否则,就有可能因染黄书而入歧途,入“网恋”而不能自拔。因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因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精髓。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就能避免孤立片面极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而会全面地、发展地、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于他们的成才做人,无疑会受益终身。
以《做“绿叶”还是做“红花”》这一论题为例,有的同学只是孤立而静止地看问题,认为做“绿叶”怎么怎么好,而做“红花”怎么怎么不好;或认为做“红花”怎么怎么好,而做“绿叶”怎么怎么不好。有的同学只是片面而随意地看问题,认为做“绿叶”也好,做“红花”也行,能做什么做什么,无所谓。而有的同学能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想问题,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做“红花”也应有“绿叶”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做“绿叶”也应有“红花”那种光彩照人、志在必得的抱负。没有“绿叶”的陪衬相拥,哪有“红花”的艳丽夺目;没有“红花”的争奇斗艳,哪有“绿叶”的进取与辉煌。显而易见,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才是辩证的思维,才是独具鲜明个性的创造性思维。
2、应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近年来虽然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受高考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只强调求同思维不讲发散思维,只强调对学生灌输知识而不讲创新理解等片面做法还大有人在。因此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同学们的思维就会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一点向四面八方扩展。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而要创新,就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更谈不上创造性的收获。
其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我们可以在教材中选取一些经典的范文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像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我们完全可能引导学生从苏老先生对郦道元之说的“人常疑之”,对李渤之说的“余尤疑之”,对寺僧使小童持斧扣之的“余固笑则不信也”中,学习苏东坡能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勇于探险,敢于否定前人,崇尚实践的精神。这种思考,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发散思维;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要发扬的创新精神。
又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逆向思维法,即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像今年上半年我为配合“3·15”这一维护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一篇《谈“假”》的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主题,谈出“假”的种种危害。部分同学还能另辟蹊径,一反传统,写出了“假”并非一无是处的不同见解,如假发可以给人美感,假牙可以给人方便等观点。这些注重求异的、逆向的思维,自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多向思维,像对《项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续写小说的结尾。由于同学们理解的不同,自然所抒各异,但哪些心理描写更符合人物的特征呢?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的思维训练中,反复几遍,争论一番,来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
3、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应强调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我国,联想和想象历来就倍受重视,早在古代的诗论中就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因此,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既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先说联想。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通过联想,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弘扬题旨。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从白杨树傲然挺立在风霜雨雪中的形象得到启示,进而联想到华北平原上抗敌军民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精神。使一篇状物的文章创新性地赋予了讴歌正义事物的新含义。这就是创新思维。再说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起重要作用。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进而拓宽思路,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塑造出生动感人的新形象。这也是创新思维。
在这一部分,我谈了三点。第一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是要求学生要掌握方法论,学会全面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第二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是要求学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用求异的思维去对待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第三点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也是要求学生要开拓思路,挖掘事物内涵,创造新的形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当然,这三点又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尽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这三点实为重中之重。
四、教师应具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固然重要,但如何将方法化为实效,这就要求一个教师还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素质。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毕竟是主导。可以说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培养能力的高低。如果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是重点,而教师的素质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保证。那么一个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1、应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创新。要求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观点,新的教研成果,不墨守陈规,不囿于成说,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用一个教师应具有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去感染、影响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真正学到和掌握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应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创新性个性品质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研中应具有执着性、独特性、开拓性的品质。这种品质能摒弃封闭的、传统的、稳定的思维模式,能用开放的、创新的、鲜活的独特思维去分析处理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问题,独具匠心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应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7
作为一门集视唱练耳、乐理、歌曲伴奏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基本功扎实与否是关系到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作者将从两个方面论述钢琴基础素质的培养。
一、关于练琴的基础素质培养
任何学科, 学习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关键之所在, 才能在这一领域中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科学的钢琴教学安排是一周一节课, 其余的大量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在课下练习, 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琴之初就要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
1. 良好的练琴习惯有助于形成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
在长久的钢琴学习过程中, 课下的练习时间在钢琴学习中占了很大比重。因此, 练习时间上应该给予保证, 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每天都要练习。长期坚持易于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练琴时间不足是不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的。
2. 正确的练琴方法会使练琴质量事半功倍
在保证了时间的基础上, 钢琴练习中的练习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的技能分很多种, 这就要求练习者要掌握的技术要领也是多样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的作品练习数量上要有较广泛的练习范围, 只针对应急考试曲目或考级曲目单调训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们接触面过于狭窄, 直接影响琴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弹琴水平的提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练习曲都要接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有重点有选择性的练习, 把握好练习要领, 正确对待。
二、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素质培养的核心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具体到基础微观层面, 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宗旨贯通进每个教育环节中。
1. 教师教育理念民主化
无论是基本技术技巧的学习, 还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钢琴教学模式都保留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突出教师的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 达到教师所期望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学生的任务就是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 自己不需要动脑筋, 因为一切规则和要求都是现成的。这种模式短期内的效果是为了帮助学生, 避免学生走弯路, 但从长远角度上看,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上, 和优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上看, 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恰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阻碍了学生对作品更深度、更广度、更主观的理解和诠释。这种模式一旦与具有封闭性的教学过程相结合,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反而起不到培育学生音乐素质的效果。因此, 作为钢琴教师, 在钢琴基础教学工作中, 一定要树立一种和学生互动的概念, 多与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想的表达。民主式教学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 创新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的张扬。在尊重权威的同时, 钢琴教师还要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化的学习氛围, 在钢琴教学呃基础环节上, 让学生的主观想法参入到教学活动中,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2. 学生发展模式个性化
在对学生整体要求进步的大方向下, 个性化发展这一原则要充分体现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兴趣特点、智力水平、天赋能力和先天条件等方面, 并根据这些特质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适合自身学习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不能搞“齐步走”或“一刀切”。对音乐天赋高的学生, 要鼓励其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 争取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对那些专业基础水平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要进行合理评价, 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身条件, 正视自己的弱势,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并让他们认识到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高修养素质、有益身心健康、激发想象思维。在技术层面上, 学习钢琴并不提倡模仿教学, 真正的钢琴教育是要求学生在学习钢琴的周一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 演奏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主观情感意念,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在作品内涵方面, 钢琴音乐语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其蕴含的意义丰富多样, 充满个性, 要求学生进行统一化诠释, 是与音乐的本体涵义背道而驰的。
3. 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
任何教学模式如果不求变通, 一教到底, 都会弱化学生的探求欲, 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厌倦。因此,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借助各种教学媒体, 多采用各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也是当代钢琴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因为一定意义上讲, 创新思维能力即体现为多维多向的变通思维, 教师的教学思维多样化,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向多样化发展, 让学生以师为榜样。当代一些广受追捧的教育理念, 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积淀浓聚而成的成功经验, 钢琴教师应广泛地涉猎, 并结合自身的个性优势, 形成独特的有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模式。
两千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他的高明之处是看到了音乐在人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情感培养作用, 而不是想通过教授音乐来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乐师。当然, 钢琴基础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依然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课题, 尤其是在国民素质水平培养和国力竞争日渐向文化领域倾斜的趋势, 更值得新一代基层的钢琴教育们对这一课题深继续进行入探讨与研究。
摘要:钢琴音乐学习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儿童钢琴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处理不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龄期儿童的钢琴教学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影响。大多数的琴童和家长, 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的钢琴教师将学习钢琴与考级划等号, 出现了为考级而学琴、为考级而教琴的非常态现象。其实, 幼儿学琴是为了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是“审美”的需要。笔者认为, 儿童钢琴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审美欣赏水平、陶冶情感情操、开发智力;除此之外, 青少年学习钢琴艺术, 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愉悦身心, 也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途径。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8
1. 训练学生对不同地图、图表的识读技巧
在最近几年的地理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地理测试活动中存在明显的“无图不成题”的特征,这就充分说明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并对地理图表信息加以归纳、分析以及评价,从图表材料中获得更多有效的地理结论,从而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地理试题中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图形,包括示意图、区域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以及等值线图等,虽然这些图表种类较为繁多、变化较大,但是其本质无非对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地理事物之间形成的关系加以反映,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能够做好对相关图形的整理和分类,抓住图形资料的共同特征,并对读图规律加以总结。
2. 明确地图重点要素
地图资料中往往蕴含着很多地理信息,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图,从而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感知。如,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图片之间存在的差异。若课本中的图片处在同一水平面之上,就表示气压较高,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得出热力环流的具体形成原因,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处理。利用读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理解,还能够让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中保留更长的时间。
3.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图片
高中生只有对地图进行认识和了解,才能够保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运用。首先,引导学生在看图过程中不要独立对某一个点进行考虑,而应在整体思维意识的指导下,从全面的角度和观点来对地图进行逐步分析。如看图时,不可把各个独立的观点进行单一考虑,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整个地图中,对相关点加以综合考虑和观察,从而明确所有点的作用。例如,在对我国铁路路线进行读图时,需要让学生杜绝从其经过的某一点加以观察,而是要从人口、地形以及经济状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在引导学生看图时,需要遵守相关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有步骤地观察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思考。例如,在对稀土资源分布图进行观察时,要能够让学生明确指出其分布的均匀性,还要对几个国家的主要地位加以阐述,并对其进出口状况加以探讨,然后再综合各种地形、气候等因素来判断,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分析图片和辨别图片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通过感性材料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所谓的思维活动就是对各种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实施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并将其上升到规律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水平。教师要能够从高中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来对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加以运用,并把各种地理现象或者事物通过直观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必要的状况下还要对其进行讲解、点拨,从而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对问题方式加以转换
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加以培养时,可以就相同的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其加以判断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例如,在对“森林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很多学生都将其当做自然资源认识,并不能从环境资源对其进行深度探讨。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该种自然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锻炼。
3.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机会和空间
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篇9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创造力,而开发民族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各国竞争得焦点,而培养创造型人才又源自于教育。我们要教育孩子多动老筋,勇于创新,如果把孩子都教育成规规矩矩,俯首贴耳的小傻瓜,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如果只强调知识不注重创造就很难有突破性发展,也无法持久进步。要发展就要创新,要进步就要创新,要推动生产力就要创新,一切奇思妙想就源于创新之中。
二、创造发明与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创造发明:利用创造性思维创制新的事物, 首创新的制作方称为创造发明,通俗地说就是创制以前没有的物品和制作方法。具原创性或首创性
创新:利用创造性思维改进原有事物或原有制作方法,使之成为新的方法、新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新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或者是指一切能导致创造性成果(如新的思维、理论、方法、策略、作品、艺术形式、艺术形象等)的思维形式。
三者的关系是:创造发明与创新是创造性思维运用的结果,而创造发明与创新的区别又在于创造发明具有原创性,而创新不具原创性。
创造思维形式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第二要素,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常见的创造思维形式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立体思维。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应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得出新的结论、新的成果。使之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
三、创造思维形式的运用
联想思维的运用
联想思维:由一事物而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称联想。从联想的过程分析,这个“由一事物”指的是已经感知的事物(原型),“另一事物”就是正在需要解决的事物(新事物),因此联想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把已经感知的事物与正在需要解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联想的结果分析通过联想,产生了新的事物(成果),其模式为:
从而引导学生从生物学专用术语与汉语词语产生联想。
如在讲授高中物理“电势能”一课时,首先分析电场力作功产生势能,则这个电场力是原形,作功是联系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共同点,作工产生势能,将这个作功转移到其它物质或物体上,故而有:
这样,既培养了联想思维又培养了发散思维。
在“作文立意”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立意是作文写作最具创新、最具活力的核心的部分,此时,若施以联想教学法,则学生创作思维活跃,立意深刻新颖,文笔流畅生动。如以“雪”做作文时,以雪为原型,与之相关联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可以滋润万物,故而有:
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联想。
侧向思维的运用
侧向思维:是指利用其他领域的概念、知识、方法、思路和现象去解决本领域的问题,即从局外信息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换一个角度、绕道走、另辟蹊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变换角度所得到的杰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旁敲侧击、敲山震虎,这是另辟蹊径的结果;这是侧向思维运用的经典之作。
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指的是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往往从反面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从反面想想、唱唱反调。它的优点在于主动打破常规思维的单向性、单一性、习惯性,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 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指一件事情常常具有两面性,有时看起来是坏事也许是好事。又如数学上的正定理、逆定理。
琵琶既可以手指,又可以拨片,可横抱又可竖抱。而"反弹琶琶"是作者经过了多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 (或相对) 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精湛的艺术表现,立意新颖、旋律优美,是逆向思维巧妙运用的结晶。"反其意而用之"也是逆向思维的表现,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
立体思维的运用
立体思维:是对一切固定的、一切框框的突破的全方位创新思考。运用全方位的立体思考是与人们脑海中的禁固思路相对立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本质地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如一个完整方案、一个实验,你就得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周密思考,科学设计,这样你的方案才能完整,你的实验才能成功!数学的立体几何就是要运用立体思维去学习、去解决。
形象思维及运用
形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表象进行取舍时所形成的,以反映客观事物形象特征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紧扣事务的形与像,依靠场景、画面、图表、言语和符号等一切可以感知的表象,通过对这些形象信息材料的领会和理解,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构思新假设、新理论、和新设想的必不可少的创造思维形式之一,不仅适用于文学、艺术等创作活动而且也适用于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等活动。
猜谜、编迷是训练形象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1)年级并不大,胡子一大把
不论看见谁,总爱喊妈妈。(打一动物)
(2)有根部入土,有芽不开花
虽是家常菜,园里不种它(打一植物)
编迷有多种方法
(1)象形法:即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把它和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花生——小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小胖子。形象有趣
(2)直述法:抓住事物的某一个特点,通过比喻、状物等手法进行描述,越直接越好。
如公鸡——一朵红花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清晨縔子特别亮,唱得千门万户开。
(3)反比法:即按照事物的形态、特征,从反面去构思造象。如棉花:不是棉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子熟,只摘白毛不摘桃。
发散思维及运用
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通常是指以某一已知事物为出发点,通过联想、类比、分析或想象等活动,诱发新的事物的思维方式。这里“诱发”是关键,“发散”是特点,特征是新、异、奇。多才会有新、多才会有异、多才会有奇。其模式为:
其设问方式为“知多少”、“有哪些”。如以细胞为题:
利用“这个知多少”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就会去寻找“多”,从多中去寻找新、异、奇,从而列举了许多细胞名称。
集中思维及其运用
又称收敛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通常以需要探求解决的问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模式为: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课堂教学常用的基本思维形式,收敛思维是由"多到一",而发散思维则是由“一到多”,二者兼用效果更佳,
灵感思维及运用
是人们在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场合大脑中所爆发出来的一种非预期性创造思维。灵感有三个特征:非预期的突发性,不受意识控制的非自觉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灵感的非预期的突发性,是说它有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而来,你千招万呼它偏不来:你无意寻觅,它却仓促而至。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发明活动中只占极短暂时刻。灵感的不受意识控制的非自觉性,即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灵感在认识过程中的跳跃性,是指这种思维是在跳跃性认识突变方式中实现的。正是灵感的突发性和非自觉性。因此,大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旦灵感来临,便立即捕获,舍生忘死,在所不惜。灵感是一宝贵的创造力,也是创造思维、创造想象能力和创造记忆能力的巧妙融合。
想象思维及运用
是指在头脑中创造过去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是一种极其自由灵活的思维活动方式,发明者可以凭借想象的翅膀,海阔天空自由翱翔,出神入化,无羁无绊,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思维基础。通过想象,作家才会有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精彩片段。“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诗人毛泽东的想象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想象力
一、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1) 培养创造性思维。 (1) 引导思维发散, 创造语言情景。英语学习中几乎所有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句型操练都可以在合乎情景和十分自然的语言氛围中进行。因此, 我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灵活运用语言。 (2) 激发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教学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注意力, 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兴趣高、印象深, 并且做到活学活用。 (3) 大胆设想, 培养思维独创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联想, 发挥独特见解。如上课文Life in the future前, 提出问题What will your life be in the future?指导学生展开联想, 自由讨论。许多学生谈到了computers will be used more and more, space travel will be popular等等。这与课文内容不谋而合,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证实了他们设想的准确性。 (4) 多项质疑, 灵活运用。多项质疑、发散性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向知识领域纵深探索, 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全部信息, 使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5) 利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在阅读课文教学中, 训练学生的口语思维表达能力可以采用复述的方式, 课文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是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时, 复述是一个用英语进行思维及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还可尝试其他的交际性的活动。如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这一课课后, 我要求学生围绕北京为何能够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举行辩论, 以Beijing has the ability to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为题, 鼓励学生搜集各方面的有关知识, 充分发挥想象力, 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开启学生创新智慧的钥匙。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仍然表现为讲风太重, 负担偏重。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语言启发、情景启发、对比启发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五让:即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想、课内让学生练。 (2) 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课外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 形式要多种多样, 如朗诵歌唱、讲故事、写作竞赛和展览、演讲比赛、短剧演出、英语角和英语班会等。 (3)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努力创新英语学习环境。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步被人们所运用。平时利用英语原版电影录像材料进行听力课堂的教学, 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二、启发创新思路, 进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应在课堂教学。我在高一英语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一次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效果。
(1) 合理选材, 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教材内容, 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选择一些课本剧作为施教的课题, 它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 能较好地实现创新教育这一目标。从教学要求看, 针对应试教育所造成的部分学生只注重笔试成绩、轻视听说能力的弊端, 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剧听力难度适中、内涵丰富的特点, 精心设计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强化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教和学双方的潜力, 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这一目标。
(2) 尝试构建“激励学生主体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The Necklace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上, 指导思想是坚持体现“以学为主, 因学论教”的教学原则, 从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入手,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确保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具体操作如下: (1) 背景介绍, 激发学习。教学伊始, 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著作。通过对莫泊桑坎坷经历的介绍, 教育同学们要不怕挫折, 在逆境中培养奋起的顽强学习精神。 (2) 启发听说, 激励参与。本片课文剧成了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三幕, 在介绍背景之后, 又让学生听录音, 每听完一场回答问题。通过回答, 同学们较快抓住了故事梗概, 能流利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 在参与活动中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 (3) 创设情境, 变化迁移。为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规范地使用语言, 依据教材内容, 选择适用性广、搭配力强的短语和句型, 进一步讲授和操练, 把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比如, 在操练“marry”这个词时, 问不同的学生, “When did your parents marry (or get married) ”When did your father marry your mother?How long have your parents been married?在区别know和recognize时, 设计这样一个语言情景:I got to know you when you came to this school.Maybe in ten years I won’t be able to recognize you.通过形象引导, 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些短语的理解和记忆;多元化操练形式, 如即兴问答、连锁训练、英汉互译、自编例题等等, 又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路,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加上全班同学广泛地参与训练, 进一步增强了课堂语言实践能力的力度, 使训练质量达到比较理想的要求。 (4) 组织讨论, 升华提高。根据教学要求, 适时地组织讨论, 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满足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需求, 会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多项信息交流。
三、巧妙设疑, 发展想象, 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创造性思维应与英语教学的交际性特征相结合。英语教学中进行看图说话、设疑、即兴发表见解、角色扮演等, 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途径。
(1) 巧妙设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 处处设疑、激疑。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 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从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 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1) 于无疑处设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本无疑之处巧妙设疑、激疑、揭示问题背景, 发现问题的实质, 培养学生发展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2) 深层提问, 挖掘内涵。哥白尼不满神圣的《圣经》, 才解开了宇宙的奇观, 开普勒不满“日心说”才去发现真理。学生也应永不知足、勤于探索。教师在教学中, 应深层提问, 挖掘内涵, 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深层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 而且其回答本身就是学生具体创造性的体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 投去一石, 泛起涟漪层层。巧妙设疑, 给人启迪, 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好问、勤于探索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 发展想象力, 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精神。伽利略为了对“上帝用了六天创造了世界”这一观点的求异, 终于发现了天文望远镜。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 思维求异是创新思维的开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培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标新立异。 (1) 立题讨论, 各抒己见。有计划地确立讨论题, 为学生搭建思维摩擦与碰撞的舞台, 使学生既独立思考又集体合作,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模拟角色, 发展想象。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讲过, 让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同时对着一个苹果画, 美国孩子会有人画成扁的, 而这些中国孩子则会尽量画的与对象一样。这说明我国教育注重学生求同思维, 而忽视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而人一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人的想象力, 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新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培养学生敢想、善思、有识、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参考文献
临床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新教材从多层次多方面分类提出对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要求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地理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进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材知识性文字表述太多,缺少活力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中案例的内容,理解各个案例所要描述的具体地理事物、说明的问题、表达的思想等,在深刻理解案例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看案例开始,充分发挥对案件内容进行联想、延伸分析的能力。例如教学《洋流》一节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3)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以上案例引入历史事件等材料,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景,不仅考虑到了问题情景的现实性,而且考虑到了情景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目标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强化地图教学。地图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最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师要经常运用地图进行讲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填充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2.注重地理图表应用。地理图表多种多样,它能够形象直观地表达地理数字、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工农业生产指标等,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明化。通过对地理图表的绘制、分析、比较、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深刻地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实质。
3.地理逻辑的应用。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整体上反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整个地球各大洲、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是不同规模的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特征总是与组成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揭示现象,总结规律,深入理解各要素的内在联系。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学中有较多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运动复杂的宏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較直观形象地观察认识地理现象,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的途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地理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强化了地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例如教学《工业区位条件》一课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工业园区的发展,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条件及对本地工业园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变化,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本节课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培养,提倡在理解、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它们与其它学科一道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交通?”等问题,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如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篇12
临床思维指临床医师由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师所应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 依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循证医学模式下, 对疾病诊治做出正确决策非常重要, 这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思维锻炼, 掌握临床思维模式,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以指导临床实践。笔者对如何认识、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首先要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医师进入临床工作前, 都要经过医学院校系统的学习, 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这还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所谓基础理论, 除对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还包括与之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知识。
现代医学有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业体系, 但人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与机体各功能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一方面学科不断细化, 另一方面各学科间又彼此相联系, 对医学的某些难点需要各学科协同攻关。临床思维能力就是如何认识和研究各复杂疾病的现象与内在规律的工具。医师须掌握和运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思维科学知识, 并以此为指导, 合理运用医学知识。
2 坚持实践
临床医学实践性极强, 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医师的医学理论知识若缺少实践, 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刚毕业的医学生, 虽然已经掌握了诊断疾病的理论知识, 但是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 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 无法正确地运用其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经验。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医学理论知识均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医师需要将这些理论经验变为自己知识, 要亲身实践, 不断丰富和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增强思维正确性、敏感性。
3 全面掌握资料
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常能依据疾病典型特征就能作出正确诊断。注重疾病典型特征与全面掌握病史资料并不矛盾, 同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会因人而异, 也会因期而异。故诊断过程中, 既要注意疾病典型特征, 也应对疾病全面分析, 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认真的体格及辅助检查, 依赖典型体征, 势必造成误诊。故临床思维须全面掌握资料, 是使思维沿着正确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结论的基础。
4 认识疾病本质
临床医师最先接触和最易感觉的是疾病表象, 即症状, 如患者自述等。但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疾病症状虽是其本质反映之一, 但症状并不同于本质, 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反映的仅是一个侧面。故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 不应将思维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 应通过现象深入本质, 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5 不断更新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相关学科发展是同步的。许多新知识不断深入医学领域, 使人对自身和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就要不断吐故纳新, 才能顺应医学发展。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镜、放射性核素、X线、酶标记等技术, 使人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引入, 开拓出更多诊疗手段, 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实际情况。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给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及疾病认识上提出更高要求, 使得医师应转变观念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