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弦(通用12篇)
教学心弦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城的结构,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欣赏长城
上节课, 咱们去长城转了转, 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不想登长城?这节课咱们继续去游览长城, 去感受长城。
1.看, 长城已经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大屏幕播放长城远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 谁能读懂“蜿蜒”一词?
3.把你看到的画面融入朗读中,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5.男女生赛读。
6.是啊!长城绵延万里, 气势雄伟, 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精读课文, 品味长城
过渡:跟随作者的足迹, 我们便来到了长城脚下。孩子们, 用心去感受吧! (大屏幕出示长城近景图)
1.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结合画面, 画出长城简单的结构示意图。
2.面对这高大坚固的长城, 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披文入情, 倾情长城
过渡: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也登上了长城。此时此刻, 我们就站在长城上, 踏着脚下巨大的方砖, 扶着墙上巨大的条石, 你会想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反复读, 细细品味,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然后汇报交流。
(一) 出示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
2.对这句话, 谁还有补充?带着你的体会把句子再读一读。
3.咱们现在看到的是明朝整修和扩建后的长城, 其实, 长城最早修筑于两千二百多年前, 孩子们, 你们谁知道两千二百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播放视频)
4.那样的年代, 要修筑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 容易吗?简单吗? (让学生再练读)
5.尽管困难重重, 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呢? (播放修长城视频) 把你看到的画面融入朗读中。
6.这砖石那么重, 运输工具如此简单, 环境十分险恶, 这长城修得多不容易啊! (指名读)
7.这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 不如说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
8.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 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 真是一个奇迹!一起再读最后一句话。
(二) 出示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你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 同桌合作读。
2.哪一块条石不浸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哪一段长城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男女生轮读)
3.这就是我们的长城,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全体起立, 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一起读。
4.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 也震撼着世界, 我们骄傲, 我们自豪。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学生接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一起激动、自豪地对全世界说——— (学生再读最后一句话) 。
四、拓展延伸, 赞美长城
1. 孩子们, 让咱们再看一看我们的长城。 (播放长城画面, 师深情地配画外音。) 面对这巍然屹立的长城, 此时此刻, 你肯定有话要说, 请把它写下来。
2. 请把你心中的歌、笔下的情化作朗读表达出来!
3. 再次深情地朗读课题。
教学心弦 篇2
2、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其实,清晰的目标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的重复更重要。反思和调整努力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新的一天,早安!
3、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别急着说别无选择,以为世上只有对与错,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个,所以我们永远有路可以走。早上好!
4、不要害怕走弯路浪费时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路上的风景、陪伴的人和变化着的心情。每条路、每件事,都有存在的意义。早上好!
5、保持一颗平常快乐的心,在逐渐变老的路上,善待自己,忘记所有的烦恼,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用宽阔的胸怀善待他人,不计较,不抱怨,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祝好友们早安!
6、放弃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心一想,力一卸,顿时就轻松了。但放弃最坏的结果便是重燃斗志的可能性为零。一件事可以暂时不做,但不要彻底放弃,而从内心否定自己。早上好!
7、小时候以为吞下泡泡糖就会死掉,小时候以为把西瓜籽吃下去会有西瓜长出来,小时候以为电视里的演员是真的死了,小时候以为满18岁就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长大以后才发现那只是我以为,早安。
8、不为难自己,不辜负岁月。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好好爱自己,把期望降低,把依赖变少,你会过得很好,早安。
9、成年人的告别仪式很简单的,我没有回你最后一条信息,你也很默契的没有再发,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好像从没认识过一样,早安。
10、多少人现在的云淡风轻里,都有着曾经的浓浓伤感,只是可以放开,可以释怀,可以心安,让那些人那些事得以渐行渐远,模糊得再也记不起来,早安。
11、我能走一万步去见你,也愿意退一万零一步离开你,别傻了一个人的努力,永远无法决定两个人的关系,早安。
12、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说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的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清闲的说这行没前途,没成家的说遇不到适合的人,遇到的却说不合适。幸福像足球一样踢来踢去,烦恼像奖杯一样不可撒手。其实我们拥有的才是自己的幸福,争取的既是希望,失去的只是记忆,而快乐是源自内心,早安。
13、生活总是时时充满着矛盾。我们有时候灵魂爱着一个男人,却会选择去嫁给另一个,因为作为一个现代而充满灵慧的女性,她懂得哪些是现实的,哪些却其实并不适合,早安。
14、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早安。
15、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只有现在。有的爱散了,有的爱远了,有的爱淡了,若你发现身边有一份不离不弃的陪伴,那是时间沉淀给你最感动的圆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边等它消失,你只能想办法穿过它。人生,没有永远的爱情,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早安。
用爱拨动心弦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上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用浓浓的爱拨动他们的心弦,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幸福绽放。
1以爱心抚慰心灵
一个常怀“母爱”之心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啊,播撒进心田的关爱,学生又怎能忘记呢?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
在班集体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主任如果不关心他们,只关注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会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增大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课上;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尽量与他们交流,解开他们的思想困惑,尽量化解孩子的心理障碍;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我们常说:“兄弟姐妹间,衣袖手足情”如果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开展班主任工作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宽容大度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二者不矛盾。
2用诚心赢得信任
“诚”,即以诚待人。“诚”是拨动学生心弦的钥匙。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对外界极为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不要动不动就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在管理和完成活动中改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思想。
3用耐心期待转化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毁的机器。”做为老师、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记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多一份耐心。学生在老师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即使在学习上无一特长,那最起码有一颗爱心。班主任要做他们的挚友,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觉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好话”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增强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4以细心拨动心弦
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学生的情感是多变的,学生的言行是不规范的。班主任细心的发现,用心的呵护,真心的尊重,必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架起感情沟通的桥梁,才能点燃他们心中自强、自尊的火花。我平时十分注意“靠平凡的举动拨动学生的心弦”。当有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不管是哪一门课,我都主动辅导;当有学生出现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也主动伸出双手帮助……曾经遇到过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经常批评他。有一次在“师生交流手册”中他写道:“老师不喜欢我的原因是我学习不好。”我看到后,心中一震: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回复道:“把这句话去掉吧,谁说我不喜欢你?哪位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学生!”第二天,我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脸上的笑容。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抚摸都能传递情感,都会触动孩子的心弦,都会在孩子心中激起幸福的浪花。
教学心弦 篇4
1 合作学习的特征
第一, 合作学习避免了应试教育中一味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弊端, 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信, 学会了与他人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它让学生的学习不只局限于自身, 而更强调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习得的与他人交流的经验。第二, 合作学习促进了课堂的交流互动, 被认为是语言实践的延伸和扩展。第三,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等。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可以将个人的习得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 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与此同时, 一个好的学习任务, 也需要“当仁不让”,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2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合作学习, 给学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环境, 为他们培养积极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具体有如下几种基本方法:
(1) 固定群体合作学习。例如, 在教学Reading时, 我让几个人一组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并先自主设法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在组内与其他的组员一起答疑解惑, 并交流学习的小窍门, 互相“授之以渔”。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方面:个人独立思考质疑、群体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也就是说, 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 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并且提出疑问, 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汇报, 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
(2) 双人群体独立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以邻近座位作为一个小的群体, 在这个小的群体中进行两个人的独立合作学习。它的优点是合作方便。如在牛津英语教材Comic strip和Speak up中, 同座位两位学生进行对话;还有Practice:Ask and answer练习, 一问一答, 既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同时又能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3) 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由组合主要体现在课前3分钟Free Talk中的运用。如讲英文小故事、笑话, 开展对话或话剧表演, 唱英语歌等, 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上台表演。还有课外作业的设计。例如, 当学完关于环保 (Protect Environment) 方面的英语知识后, 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 应该如何为环保做贡献, 并且制作手抄报、黑板报张贴优秀的文章。在这种情形下, 他们可以自由组合, 如与好朋友合作学习或者优等生在一起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 每个学生可以彰显自己的个人价值。
(4) 情境性合作学习。教学, 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提升学习的含金量, 就要别出心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创设更具体、更真实的主题情境;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惠风和畅”——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合作学习氛围。有了这种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善于倾听别人发言, 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集体成功的快乐。比如, 牛津英语7A Uint5在讲解现在进行时态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主题情境:在上课时播放fl ash动画, 画面上呈现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情景:有的人在跑步, 有的人在踢足球, 有的人在打篮球……, 这生动、欢快的场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看完后, 学生与同桌、或者在一个小群体内交流个人感受以及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然后, 我在黑板上板书:They are running,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并对现在进行时态给以总结。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时态。这样在和谐而又振奋的氛围中, 教师完成了教, 学生收获了知。
3 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 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例如, 在教学Reading时, 四人一组讨论, 教师必须布置任务, 可以是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也可以通过四人讨论发现不理解的地方, 必须明确目标。
(2) 控制时间
在每次学习前, 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 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
(3) 把握学习时机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 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 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 调用学生资源组织分层学习
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不同, 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在Main task写作教学中, 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无疑又是一个难题。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我较多地采用分层教学法, 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小组成员均由写作能力不同的四位同学组成, 再把各小组成员写作能力从强到弱确定为A、B、C、D。例如牛津教材7A Unit3 Main task教学中, C、D主要是负责PartB 1-5的空格填空, A、B负责PartB6-13的填空, C、D朗读。写作部分先由四人讨论, 大家都参与, 四人都发表意见, 然后主要是A、B执笔写作, 再进行修改, 完成后要求C、D朗读, 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四个人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参与了课堂教学, 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 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也有了自信心。
5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意识
(1) 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了真正的“导演”, 而学生成了真正的“演员”, 合作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他们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做好“导演”, 注意创设环境和氛围。
(2) 教师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教师的讲授是“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教师要观察好整个班集体的情况, 使得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同时也应关注局部: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 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6 小结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流行的两大教学法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想办法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 努力营造较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作为一个英语教师, 倡导合作学习就是使每个孩子的心音与他人发生共鸣, 那样, 英语课就会成为一首歌——一首由孩子们共同奏响的乐章。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互动、交流等基本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论述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四人小组合作、两人合作、自由组合以及全班讨论等。另外,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了关于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时机, 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教学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意识。
关键词:合作学习,特点,时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M].中国教育学刊, 2002 (1) .
心弦散文 篇5
庐:招到你了没有?
无。
庐:那说明还不够帅。
这不是帅不帅的问题。大家心目中帅的标准不一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隐秘的弦,会被某一样东西所打动。
庐:你的那一根是什么?
如果可以问每个自己在乎的人这个问题就好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不会告诉别人,他的软肋。如需明示才知,也失去了某种天然趣致。自然也不会发问,类似于隐私。
我也很想知道,为何某一个人如此顾念于我,是哪里引他注意?什么最能够将他打动?当事人往往茫然不知,并不懂自己拥有的,正是另一个人的所求。
不同的人被同一个人吸引,却是为了她不同的地方。同一个人喜欢上不同类型的对手,缘由未必相同。
我会为一种长久的……所惊动。最后深得我心的人,都一定曾经为我付出过许多心力。反过来不一定成立。不是所有恰好如此这般的人,就一定能够抵达你的内心。
他曾是我的一根弦。
我的心弦与英俊无关,和温情很近。
只是相似的.给予里,也有太多区分和不同。易于感激,也有抉择。就如同,英俊的概念,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不同的。
能够陪伴身边的人,定合眼缘。
触摸灵动的心弦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力。在美术学习中,对美术具有很高兴趣的学生,往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创作潜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而充满灵气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老师的重要任务,作为美术老师,应当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现状
当前,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接下来,文章将从两方面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现状进行分析。
1.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比较被动
当今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给学生报各种兴趣学习班,希冀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不乏被家长逼着来上课的学生,因此,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往往呈现出“人在,心不在”的学习状态。由于缺乏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屑于用心创作,所以表现十分平庸。
2.美术老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
在美术课堂中,很多老师比较注重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因此,偏重于口头或书面讲解。由于这些理论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关键。
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美术是一门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在美术学习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有所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因此,深受广大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为了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老师也应当在美术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精彩绝伦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多在课堂中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很多美术老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更偏重于系统地讲解美术知识,很少就某些知识进行提问,所以学生也就少了许多思考的空间。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多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当多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组织户外写生活动,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
美术学习不同于数学、语文等科目的学习,美术学习更需要学生用心体验和感受,在体验与感受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当前,很多老师在美术的教学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于教室中学习枯燥的美术理论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到户外进行美术写生活动。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更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同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也能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丰富多彩、更生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多组织美术作品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多组织美术作品竞赛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在每周周一提出一个美术创作的主题,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规定一定的创作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作,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后,先在每组作品中评出最优作品,然后,再将每组最优秀的作品放到一起进行评比,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评出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优秀作品的作者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仕刚.勇于创新 大胆改革: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
[2]周海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
[3]夏勤.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8).
教学心弦 篇7
一、问题扫描:故事是这样讲述的
案例1.浙教版小学品德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录音播放教材中的爱迪生6000多次寻找灯丝材料的故事。
师:爱迪生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纷纷发表看法, 主要观点是做事情不能怕失败, 要坚持到底。
师:课前, 我们也收集了许多名人不怕失败的故事, 谁能给大家讲讲?
学生开始讲述自己收集的名人故事。
最后, 教师和学生总结出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这种教法无疑会导致以下问题:
一是叙述演绎苍白。教师按部就班地播放录音, 形式呆板, 故事讲述过程中, 悬念、留白、情景渲染、结果创编、学生换位参与等策略的运用偏少。教师没有营造一种让学生“进入”和“理解”故事的情感场, 更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
二是情感激发无力。学生觉得爱迪生的故事比较遥远, 不易产生共鸣。这也反映出教师选择“故事”的一个视角—“宏大叙事”, 即较多关注英雄人物、道德楷模的典型事例, 缺少学生自己的故事的参与。教师在讲述爱迪生故事后生硬地归纳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主题, 缺乏对事实逻辑的深刻分析, 更缺少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三是缺乏对主题的深化与挖掘。教师让学生们课前准备名人的故事, 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但故事讲完, 教学就戛然而止了。对孩子们来说, 这节课只是听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不断强化和重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缺乏对主题的深化与挖掘, 难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跟进行为: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优化重组, 超越质性—叙述演绎的艺术
同一事件在不同的结构下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相同的结构在不同的叙述下又会有别样的面貌。教师要想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可以对故事进行积极重组, 优化结构, 多样叙述。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改变主体
讲故事时, 教师可以将叙述主体多元化, 既有教师, 也有学生, 既听别人的故事, 也讲述自己的经历, 还可以尝试加入第三方叙述主体, 如邀请社区工作人员、食堂大师傅、警察、家长等“客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 避免一个主体贯穿课堂始终。
2.切换视角
从 “ 宏大叙事” 转向 “ 微小叙事”—从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迹转向平民百姓的生活事件;从隐身叙事转到自传叙事—从讲述别人的故事到自己“亲历”的故事;从“社会剧本”转到“生活剧本”—把学生当下身边发生的道德事件作为教材的出发点, 发现细微小事和典型事例中隐藏的道德智慧。
在教授《失败怕什么》一课时, 有的教师引入了“学习滑板”的例子。“学习滑板”这件事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近, 班上有25 个孩子会滑滑板, 有14 个孩子虽然没学会但尝试过。孩子们的体验非常丰富, 听别人讲述学滑板的故事时马上就能激活自己的回忆:摔跤、受伤、气恼、痛苦……视角切换后的课堂真情涌动, 学生们积极讨论学习滑板的经验与方法, 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与感受, 孩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迥异于宏大视角下“爱迪生”故事的教学氛围。
3.悬念留白
有故事就有情节, 有情节就有多种组合可能。教师可以调整结构, 制造悬念, 或留出想象、推理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失败怕什么》一课时, 两位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故事叙述方法, 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效果。
一位教师采用悬念重组故事结构, 成功“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教师为学生讲爱迪生的故事, 当讲到爱迪生第100 次实验失败后、富翁嘲笑他时, 教师突然停了下来, 让学生猜测面对富翁的嘲笑爱迪生是怎样回答的。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 课堂气氛热烈。之后, 教师继续讲故事的下半部分。学生们都想知道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因此听课非常专注。
另一位教师完整地讲述了爱迪生经过多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然后问学生听了故事后有什么收获。教师的讲述平铺直叙, 缺少一波三折的韵致, 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 没有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4.对比叙述
故事叙述中, 同一主题却采用正反两个故事或一个故事却有对比的不同结局、不同做法即为对比法。如在教授《集体力量大》一课中, 教师播放两名小学生做值日的录像, 一个认真细致, 一个敷衍了事, 对比鲜明, 反差巨大, 能够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讨论的切入点。
5.图文并茂
讲故事的方式不应停留于口头, 采用书面、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的叙事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天真稚拙的“图画+ 文字”的故事表达、新颖有趣的幻灯片汇报都特别受孩子欢迎, 教师操作起来也十分简便。
(二) 举象入境、聚焦细节—情感激发的密钥
积极情绪体验的积累是高尚情操形成的基础。衡量故事教学成功的一个表征是能否有效激发情感。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在故事讲述中大量运用表象、挖掘情感潜力,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举象入境, 还原故事的生命图景
所谓举象, 就是引导学生将故事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 从而实现故事视域和生命视域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大量积淀相关的感性形象, 营造故事的情感场, 渲染、铺陈、强化, 以学生可感的画面、形象为拨动心弦的载体, 或设身处地, 或身临其境, 或感同身受, 或心驰神往, 师生共同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例如,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中, 教师为学生讲述了民工父亲的故事, 课件上展示出一幅幅画面:低矮的工棚、炎炎烈日下的脚手架、瓢泼大雨中的三轮车夫……随着故事的铺陈、画面的累积, 学生被深深感动, 像在, 境在, 情在。
2.移情造境, 感受故事的生命温度
在举象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出某种特定的情境、意境和心境。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情境演示、实验体验等方法移情造境。例如, 在《孝心献老人》一课中, 可以让学生表演“小明照顾奶奶”的故事, 《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课中, 可以进行“活字印刷小实验”。让学生在表演和实验中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感受, 从心底流淌出自然的情感。
3.聚焦细节, 触摸故事的生命律动
教学存在于细节中, 细节的力量温暖且强大。在特定的情境中聚焦细节, 探求故事的神韵, 可以激发情感的共鸣。细节是情感“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 放大细节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更快捷、更全面地进入故事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 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思想内涵。
教学心弦 篇8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外部环境。
苏轼的“静故了群动,空故了纳万境”是一种欣赏的心境状态。试想,在类似集贸市场上的那种叫卖喧哗、人声嘈杂的场合,是难以很好地欣赏艺术作品的。这就是说,欣赏教学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多媒体在这里可担当重要角色。作为固定的音乐教室,在室内外的布置上应有别其他,如室外可设置一些造型别致的橱窗,橱窗中可展出一些乐器或名人名作,让学生一走近音乐教室就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艺术气息。室内的陈设,可选择与教室主色调和谐、素雅的窗帘;墙壁上也可精选一些世界名画(挂图)装裱悬挂;教室的四周错落有致地陈列工艺音乐作品。橱窗、挂图、工艺音乐品在适度的灯光照射下,再辅以情调和谐、音量适中的乐曲,让学生感觉是进入了一个艺术殿堂。在无讲台、茶馆式的教室里学生分桌自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们通过表达感情来加深体验。也就是说,要通过他们的歌声来实现。
在这方面,适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一些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很多近现代创作的歌曲、大量好的民歌及供学生演奏者欣赏用的器乐曲。这些优秀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音乐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同时进行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有的歌曲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用列宁的话说;“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因此,音乐教师应充分根据和利用这些歌曲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音乐的美感教育之中。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说教,又不是有组织有约束的灌输。音乐进行教育的形式却是具体的,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体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既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从而达到感情的愉悦,得到理智的满足。
例如:让同学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室,这首乐曲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月光透过层层白云,映入江面,远处渔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那优美、深沉的旋律描绘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师生动地描述,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地进入到“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的静谧、清澈的月夜意由就座,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之余的放松。在这种环境中,有老师对艺术作品绘声绘色的解读、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置身其间,主动地搜集处理、获取反馈信息,放飞诗情,充分感悟。在这浓郁的艺术氛围中,灵感得以迸发,悟性得以唤醒,审美情趣得以飞扬,给予学生的是超凡脱俗的精神升华。
二、教学语言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诱发情感碰撞的“红娘”。
古人写作讲究“起句如爆竹,骤然易彻;结句处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艺术欣赏教学中的课堂语言不但应具有一般学科所共有的语言特点,更应具有艺术品位和艺术灵气,此外再配上必要的背景音乐,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艺术效果,使之不仅学之有益,而且咀嚼有味,使听者、看者心情愉悦。当然要想达到理想的艺术欣赏效果,全依靠多媒体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语言自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学语言必须以情感人。艺术作品的特点就是以情感人,教学语言必须由情而发;要想做到以情感人,其语言必须用“情”去表达;要想达到用情表达,教师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深层次的理解、体验、领悟,其教学语言才有可能做到用情去抒发,这样作品的内涵、教师的情感同时刺激,才能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强烈撞击。其次,课堂语言要讲究节奏。一堂课犹如一场戏,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即既有平心静气轻松舒缓,又有紧张激奋的高潮,正是这两者交替出现和逐步推进,才能扣人心弦。在讲境中,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中华民族不愧为是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以上简单罗列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而且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三、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例如:(1)在校园里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识问答、小品表演、革命诗歌朗诵、抒情散文、讲故事或举行爱国主义歌曲卡拉OK个人独唱比赛,等等;(2)结合乡土风情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结合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十分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挖掘、探索和实践,就可以加以利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不是说教而是感染,不是光靠讲理而是重熏陶,不是靠灌输而是靠潜移默化,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把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地贯注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之中,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文千主编.苏教版初中音乐教学参考资料.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孙继南主编.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3]尹红主编.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让课堂教学成为“后进生”转化的阵地
符文浩
(内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内乡
就读职高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但“后进生”也有成才的欲望、有做人的自尊,关键看教师是否能化腐朽为神奇。“后进生”转化工作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各科任老师必须形成教育合力,把课堂当做“后进生”转化的阵地,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为“后进生”撑起飞翔的天空。
一、了解“后进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通过多年与“后进生”的接触,了解他们的一些心理状况,我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混日子型。这类学生要么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要么家长早已对孩子失去信心,对他们不抱任何学习上的希望,只要求孩子在学校平安度过三年。他们热衷于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不值得,主张只要寻得“欢乐”、“开心”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灰心型。这也是“后进生”中一种较普遍的一类,他们有过拼搏与奋斗,却一次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而自暴自弃。他们在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心理中度日如年。
毁坏型。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类学生好找事,想靠制造些新闻来引人注意,甚至认为“我学不好也不让别人学好”。
师生关系决定教学质量,而教师和“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学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重要内容时,要靠声音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时要有意把音调压低,有时用强而重的音调进行强刺激;有时又轻声细语地吸引学生侧耳倾听;设疑时语调缓漫,表明思索受阻,等等。这样有强弱、轻重、缓急、开合有度,才能富有感染力并为学生们所接受。
三、让现代教学技术引领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深层次。
多媒体技术为欣赏教学开辟了广阔空间。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让知识冲破时空限制,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可将艺术作品中的蕴涵的意境美和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美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配上旁白或老师的精要点拨与启发,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优美与壮美》一课,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结合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音乐主题相关的画面及诗歌散文等来营造特定的艺术氛围,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的美的初步印象,再结合学生的详细观察质疑和讨论,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升对作品的欣赏品位,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学生带进深层次的欣赏境界。
四、品味艺术,品味人生,利用网络建立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有效的、高品位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是在轻松、闲暇、愉悦的心境中进行的。所以,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营造轻松的环境和思维上的“留空”。巧妙、适时的留空,是唤醒生命的有效手段,是达到主动学习、探究的有效途径。没有想象的空间,就没有思维的自由驰骋,就难以对作品有深刻、独到的感悟,就不可能去发现知识的价值。因此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闲暇,适当
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1. 爱心是融化“坚冰”的暖流和春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于漪说得更为动情明理:“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主要体现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消除学习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上。
在学业成败论英雄的初中阶段,“后进生”是“靠边站”被冷落的对象,他们需要老师的爱。爱的前提是尊重,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看待每个学生。但实践中只要是“听话的良民”,或者是学习成绩好就安排在教室的中间位置,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边缘地带。这就要求科任老师课堂提问时不要总是习惯性地提问几个优秀生,几乎不提问“后进生”。俗话说:庄稼佳,偏的小,农民种地总是对那些弱苗多施肥,老师对待“后进生”,也应该有这种偏爱思想。
2. 重视课内课外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既是知识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应用心去点燃另一个心灵之光。中职学校的“后进生”大多不愿和老师交流。老师要在课下与学生密切联系,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平易近人的。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提前到教室了解学生的情绪,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讲小幽默故事、笑话。如学生刚举行了篮球比赛,老师要关心比赛结果,一起回味球场的事。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设置悬念、设置空白,学生才有可能去思考、去感悟、去畅想,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欣赏舞剧《白毛女》音乐“十里风雪”到“扎红头绳”时,随着音乐节奏的由缓慢沉痛到喜悦欢快,我这样设计留白:用叙事般的音调说:“哪一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当贫穷的父亲在过年时连一件新衣服都不能为孩子买来时,这时父亲的心是痛苦的,为了还那个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父亲只能给喜儿买二尺红头绳作为新年的礼物,虽然礼物是轻微的,但它是父亲对女儿的一片心意,女儿也因为这件礼物而分外高兴。”同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示德国画家珂勒惠支的石版画作品《面包》,以此向学生传递一种情怀,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此后的两三分钟,教室寂静,学生都默默地注视着银幕,表情沉重,眼睛湿润……最后我说:“感兴趣的同学写一篇读后感,课后放在我信箱里。”结果,全班共有52名学生,其中有48人主动查阅资料,从不同的层面创造性地写了自己的感受,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以图文形式畅谈人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并通过互联网发到我的信箱里,及时与我交流心得体会。可见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为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插上了自由的翅膀,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还可以利用它与老师及时进行艺术感受的交流,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多媒体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结果,我们应把这项技术恰当地应用到现代教学中,利用它营造特定的艺术欣赏氛围,开凿一池滋养心灵的文化深潭,挽来一米沐浴身心的艺术春光,让学生沉醉其间,使学生神清气爽,让学生去咀嚼生活,品味人生,发奋图强,乐而忘忧。
摘要:文章着重阐述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强调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拨动学生的心弦 篇9
当迈向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深感无限的自豪, 又觉得责任的重大。然而, 要想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绚丽的鲜花, 结出累累的硕果, 要想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立足于讲台, 开拓教室的空间, 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 用灵动、智慧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45分钟的课堂教学, 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 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 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是提不起精神, 恹恹思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 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 而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 毫无保留, 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 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 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 所采用的方法, 还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 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 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 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 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 不断注入活水, 使教学常教常新。
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 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乐学、乐美, 得知识受陶冶, 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命题。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 读的是丰富多彩的美文佳作, 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未来的教学中, 我将用艺术开拓语文课堂的空间:以图画再现情境, 用音乐渲染氛围, 以表演体验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让美的艺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用精讲拨动学生心弦 篇10
一、解决课文重难点要精讲
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老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击中要害,使精讲能够画龙点睛。例如在我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毁灭”一词作为课堂的重难点展开教学,布置学生讨论问题,如“圆明园被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毁灭不了的是什么?”等等。接着,我根据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且是一腔激情、一份思考、一种能力。学生从一系列的问题中通览全文题旨,使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正因为选择对了课文的重难点,我直取文章内涵———牵一发而动全身,完成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理解课文不到位要精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时常不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不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悟。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精讲引导。如在我执教的《詹天佑》一文中,我发现学生对第二部分的理解不到位。课文第二部分是理解詹天佑爱国情怀的重点部分,我以学生的情感为抓手,品词析句,和学生一起为詹天佑可能遇到的困难担心,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情怀而感动。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和知识同样具有力量。通过精讲,学生能够深入文本,与课文人物进行心灵互动,使课堂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思想教育要精讲
让文学拨动心弦 篇11
范小青:女,祖籍江苏南通,从小在苏州长大。1978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文艺理论教师,1985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从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著有长篇小说18部,代表作有《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等;中短篇小说300余篇,代表作有《城乡简史》等;另有散文随笔、电视剧本等。共创作1000多万字。有多种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字。获得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大奖,另获《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等报刊设立的多个奖项。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有幸来到江苏省作家协会,与另一位来自高中的小记者一起采访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老师。初见范老师,便觉大气,她周身散发着一种知性、干练的气息,令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我充分地感受到了范小青老师的谦和、耐心,她渊博的学识和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她看一些问题的视角和她的真知灼见,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
范老师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上海松江,三岁随家人移居苏州。她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父母和哥哥都笑她是个“闷嘴葫芦”。父母工作忙,她从小与年迈体弱的外婆形影不离。外婆特别疼爱她,把她当作 “心头肉”。范老师曾经在一些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外婆虽然早就走了,但她的疼爱,陪伴我一辈子。”
“文革”开始后,范老师跟着父母下放到江浙交界处一个叫桃源公社的地方。这一段从城市到乡村的生活经历,对当时还是孩子的她影响很大。她当时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到农村,突然之间就不穿鞋了,一年到头,就连大冬天都是光着脚跑来跑去。学校是土房子、草屋顶,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任课教师也只有一位。教室里有一口土灶,每天学生将自己带的午饭放在灶上蒸。通常是中午下课的时候,饭也蒸好了,大家就开始吃午饭。范老师说,当时年纪小,还感觉不到艰苦;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上的变化对一个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形成期的城市少年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高中后,范老师离开原来的公社,到另一个镇上去读书。从家里到学校的路非常难走:先要走十几里的土路,到一个镇上,然后在这个镇上再坐轮船,才能到达学校所在的镇。对一个高一学生来说,遥远的道路并不是最让她为难的,她最害怕的是走那十几里的土路,因为路两旁大部分是庄稼地,就算是白天也人迹稀少。一天,她独自走在路上时,忽然发现有人跟着她,她心里害怕极了。好在她当时机灵,急忙跑到附近的一个村庄,向一对农民夫妇求救。那对夫妇人非常好,为她拦住了后面跟踪的人,直到她安全到达乘坐轮船的镇子。
这些经历,后来都被她写入了作品中。
二
1972年秋,范老师插班进入吴江中学,完成了高中后面一年半的学业。范老师对吴江中学的感情很深,她曾在一篇随笔《母校的回忆》中写道:“回想起来,我从对文学的爱好到开始动笔写写文章,这正是在母校江中起的步。在母校老师的精心培养和热情鼓励之下,我的文学创作的信念日趋坚定也日趋成熟,当任课的赵老师拿我的作文在课堂上念的时候,我心里膨胀开来的是一个极其美妙的作家梦。这在当时只能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却也是相当重要的东西,是母校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勇气。母校教给我做作文的道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如果说我的文学创作在江中起步,那么江中同样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我在这里高中毕业,从这里走向社会。”
1974年高中毕业后,范老师作为知青来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公社插队,她在农村卖力地劳动,还入了党。恢复高考后,范老师考取了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即今天的苏州大学,成为该校中文系的学生。在这所学校里,范老师正式踏上了文学之路,她从大二开始写作,大三发表作品。毕业后,范老师留校任文艺理论教师,三年后调到江苏省作协当了专业作家。
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悟力,使范老师创作出了大批在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范老师说,文学是通过艺术形式、故事和人物去感染读者,具有“拨动心弦”的功能;如果每个人都被文学拨动过一下心弦,从文学中收获过感动或警醒,那社会必然会有变化,这就是文学的正能量。而作为一名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她尤其尊重那些基层作者,因为他们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有些基层作家为出版自己的作品,甚至自掏腰包,这就说明他们完全不是为了利益而动笔。这种不计其他,一生默默耕耘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三
谈到写作,我们不失时机地问了范老师许多问题。在我们询问写作文是不是属于文学创作的时候,范老师很肯定地回答说“是”。她说:“作文本身要求讲究文字优美和故事性强,这是写作最初的特征。我个人最初也是从喜欢写作文开始的,慢慢觉得自己热爱这一行,就走下去了。如果你对写作有兴趣,不要扼杀,如果没兴趣,也不要硬写,要有感而发。我建议可以把作文看成写作的开始,而不是单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小作家开始搞创作了,积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才华,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但是我们又该怎么处理好考场作文、作业作文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呢?在写作文时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吗?范老师说,高分作文是不是好的文学作品,这个很难界定。要满足作文的打分要求,对青少年来讲确实不容易。但好作品包含的几个要素是共同的:一是独特性,同样写花,和别人写的不一样就能引起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写作的时候要有独特的眼光和思考能力;二是语言的讲究,尤其是开头,要抓住人阅读的欲望,就像电影,如果开头几分钟好看,就能吸引人看下去;三是感悟力,要善于审题,在题目的框框里发挥出自己的才华,自信很重要。
范老师还强调说,尽管她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带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但实际上95%的内容是虚构的。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而是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为不论是谁,他的个人经历一定是有限的。作家的创作素材,大多是来源于对社会现象以及生活细节的感悟。所以,现在的孩子不要担心自己的生活单调,没有东西可写,只要善于观察与感悟,便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虽然如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喧嚣与嘈杂,对需要精雕细琢的传统写作冲击很大;但同时社会物质层面的高度发展,带来了很多精神层面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茫然和困惑。一句话说不清的内容,都可以用文学来表达。因此,如今又是写作的大好时机,借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小记者采访感言
陈天逸(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范老师的丰富经历带给我不少感悟,她的建议对我非常有帮助。整个采访过程中,范老师展现出名副其实的大家风范,让我收获到弥足珍贵的采访经验。我庆幸自己能采访到一位如此有才华的作家。
《赤脚医生万泉和》:本书以日常性叙事风格,通过内敛的幽默,刻画了一个乡村赤脚医生的形象,在平淡之中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那个本真世界。赤脚医生在“文革”中倒下了,其儿子万泉和接替他当了赤脚医生。万泉和没正式学过医,当医生勉为其难,虽先后和几名医生配合行医,但他们先后都走了,最后剩下他一人。在贫困落后的后窑村,如果他不当医生,还会有谁来关心农民的疾病?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态度关注人、社会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深切表达出对中国乡村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女同志》:小说描写了“女同志”的代言人万丽在走进机关的十多年中,与女上级、女同事之间的互相嫉妒和互相欣赏,与男上级、男同事之间的互相斗争和互相支持、互相利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万丽的成长,万丽的进步,万丽对自己的反省,万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巨大变化等等。小说既有较强的现实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与理想主义色彩;在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当中,深刻揭示人性内在的本质和女同志在这个群体中的心灵蜕变。
作者以特有的细腻委婉勾勒出政治职业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是当今文学作品中罕见的。
用心弹拨学生的心弦 篇12
尊重、爱护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凡人大都有尊重的需要,当尊重的需要被满足时,即个人的品质能力等被他人承认且重视时,个人才会体验到生活的价值,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重要。因此,尊重学生也是师生交流成功的重要法则。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贴为止。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教师很容易取得胜利。然而其副作用很大,一些学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由此而产生。为师者,如果与学生发生冲突,一旦口不择言,不仅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而且最终导致伤及自己。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戴眼镜的班主任新到班级上第一节晨会课时,就发现黑板上画了一个载眼镜的头像,旁边还写了三个美术字“四眼狗”。这位班主任开始时怒火中烧,额上的青筋暴了起来,真想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杀鸡给猴看”。可是,他终于慢慢冷静下来,控制住了即将爆发的情感。他扫视全班学生后,转身将黑板轻轻地擦干净,然后面对同学,笑眯眯地风趣地说:“黑板上的人头像画得不错,抓住了人物特点。画画的同学可能是为了向我和同学们显示一下自己的绘画才能,也可能是为了考验一下我和同学们的鉴赏能力。但是,不应该采取损伤别人人格的做法,更不应该用骂人的语言作为人物肖像的题目。”这时,学生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了画画同学的身上。这位学生脸胀得通红,低下了头。班主任趁热打铁说:“我想这位同学此时一定已经感觉到自己错了,不过不要紧,这位同学可将功补过,把画画才能用在班级板报上,这样既可以表现、发挥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又可以为班级服务,这该多好啊!”后来这位同学真的成了班上的一名称职的宣传委员,班级黑板报图文并茂,全校有名,师生感情也非常融洽。
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并非“河东狮吼”式的压制,而是随机应变,冷静处理,缓解了师生矛盾,因此,不能不佩服这位教师的智慧,更感叹他高尚的师德修养。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以人为本,进行愉快教育,使学生的教育观念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表扬为主,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话说,“人无完人,全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一时发现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就可以“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以此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唐雨那样,不时地夸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作为班主任,采用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1)在私下里进行批评。教师不宜在大众场合下对学生说教,更不必义正词严,因为学生也有人格,也需要尊重。(2)用称赞作为批评的开场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不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基础上指出其过错,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至于失去努力的信心。例如“最近你课上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只是作业不够认真,以后要注意了。”“你做值日工作一丝不苟,晨读课上也要遵守纪律”。(3)一个过错只批评一次。老师批评学生老爱算旧帐,把老黄历翻出来唠叨不停,其实这种教育是无效的,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如“我相信你以后不犯第二次”。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感激励,促使进步
人都是有感情、重感情的,要使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被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如:班上有几个学生基础弱,成绩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在已上五年级,再过一年如何毕业升学?我首先采取安排座位的措施,选取班上的优秀生作为同桌,然后找他们交流,把我的用意告诉他们,让他们制定目标,尽量完成基本学习任务。这几个学生微微地笑了,以后的日子,他们真的发奋了,个别学生考试竟突破了60分,我真是又惊又喜,没想到自己的话给学生那么大的动力。因此,笨拙或调皮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一句带鼓励性的话语,会使他们难以忘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决不是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教师只有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期盼它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更正
【教学心弦】推荐阅读:
用爱拨动心弦08-15
扣人心弦08-23
触动心弦作文七年级10-08
拨动学生运动的心弦10-14
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07-19
《拨动心弦的微笑》阅读答案05-24
扣人心弦的语句09-15
扣住学生心弦,步步引导提高07-04
拨动心弦的果实记叙文07-05
心弦之曲作文1000字10-22